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 统计源期刊

Progress in Modern Biomedicine

  • 23-1544/R 国内刊号
  • 1673-6273 国际刊号
  • 0.76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是黑龙江省红十字医院;黑龙江省森林工总医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2011年创刊,目前已被剑桥科学文摘、Pж(AJ) 文摘杂志(俄)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黑龙江省卫生厅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现代生物医学进展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述评、研究快报、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专论与综述、技术与方法、研究简报、生物磁学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6年第15期杂志 文档列表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基础研究
长链非编码RNA Dleu2对宫颈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影响2801-2805

摘要:目的:研究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 RNA)Dleu2对宫颈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利用高通量Lnc RNA芯片技术检测10例宫颈癌组织及对应的癌旁组织,筛选得到一批表达水平具有显著差异的Lnc RNA,进一步针对可能具有生物学功能的Lnc RNA-Dleu2,利用q-PCR验证其在癌组织样本中的相对低表达。再通过在细胞内过表达Lnc RNA-Dleu2研究其对宫颈癌Hela和Caski细胞系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结果:q-PCR结果验证了Lnc RNA芯片筛选的结果,即相较于癌旁组织和正常宫颈上皮细胞系,Lnc RNA-Dleu2在宫颈癌组织和细胞中均低表达。CCK8和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过表达Lnc RNA-Dleu2能显著抑制Hela和Caski细胞增殖能力(P〈0.01);细胞划痕实验结果显示,过表达Lnc RNA-Dleu2能显著抑制Hela和Caski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Matrigel细胞侵袭实验结果显示,过表达Lnc RNA-Dleu2能显著抑制Hela和Caski细胞的侵袭能力(P〈0.01)。结论:Lnc RNA-Dleu2在宫颈癌中相对低表达,提高Dleu2表达水平能够抑制宫颈癌细胞系Hela和Caski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

Notch-Hif-1α信号通路参与调控大鼠肝再生过程的研究2806-2810

摘要:目的:探讨使用γ分泌酶抑制剂Fli-06特异性阻断Notch信号通路后,大鼠肝部分切除术后肝再生的情况并初步阐明Notch-Hif-1α信号通路调控肝再生的可能机制。方法:取SD大鼠分为对照(生理盐水注射组,n=24)和抑制剂组(γ分泌酶抑制剂注射组,n=24)。给予药物处理后,两组分别施行大鼠肝部分切除术,术后0 d,1 d,3 d,5 d,每个时间点分别留取对照组(n=6)及抑制剂组(n=6)再生的肝组织,并检测相应肝重体重比,免疫组化法检测再生肝PCNA(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on Cell Nuclear Antigen)表达,RT-PCR检测再生肝组织中的Notch1、Hes1、VEGF m RNA的变化,Western-Blot法检测NICD(Notch胞内段,Notch Intracellular Domain)、Hif-1α(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蛋白在肝再生过程的变化情况。结果:1、肝部分切除术后3 d和5 d,抑制剂组肝重体重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提示:抑制剂组再生肝PCNA阳性细胞率在术后1 d,3 d,5 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Western blot结果表明:NICD和Hif-1α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RT-PCR结果提示:抑制剂组Hes1的m RNA表达量术后1 d,3 d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抑制剂组VEGF m RNA水平在术后3 d,5 d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大鼠肝部分切除术后肝再生过程中,使用γ分泌酶抑制剂Fli-06抑制Notch信号通路后,大鼠的肝再生能力明显降低,Notch-Hif-1α信号通路可能参与调控了大鼠肝部分切除术后肝再生过程。

基于亲和层析方法研究栀子苷的药物靶标2811-2815

摘要:目的:运用亲和层析方法初步探索栀子苷的特异结合蛋白。方法:采用环氧氯丙烷(Epichlorohydrin,ECH)作为活化试剂对琼脂糖凝胶进行环氧基修饰,通过偶联栀子苷与环氧活化的琼脂糖凝胶(epoxy activated Sepharose CL-6B,EAS6B),制备以栀子苷为配基的亲和介质,以高效液相色谱法验证其偶联。利用栀子苷-EAS6B亲和介质,从小鼠脑组织总蛋白中筛选特异结合蛋白。结果:优化偶联条件后,得到最佳的活化反应条件:15%ECH、0.8 mol/L Na OH于37℃反应3 h,环氧基密度达到122μmol/m L,琼脂糖凝胶亲和介质的偶联量为19.53%,偶联率为17.08μmol/m L。从小鼠脑组织总蛋白中筛选得到3个栀子苷特异结合蛋白的条带,经质谱鉴定,发现主要是由热休克蛋白、脑酸溶性蛋白和谷氨酰胺合成酶等组成。结论:确立了琼脂糖凝胶环氧活化的最佳条件,制备了栀子苷-EAS6B亲和介质并应用其筛选出栀子苷的结合蛋白。

N-myc下游调节基因-2过表达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2816-2819

摘要:目的:研究N-myc下游调节基因-2(NDRG2)过表达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以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为模型,将已转染的过表达NDRG2重组腺病毒经气管滴注的方法使大鼠肺泡上皮细胞NDRG2过表达。用Western-blot法检测大鼠肺组织内目的蛋白过表达情况。用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肺组织湿干重比值(W/D)检测肺组织的水肿,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检测核转录因子kappa B(NF-κB)的活性,HE染色检测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在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过表达NDRG2可抑制炎症因子l L-1β、TNF-α以及IL-6的表达,明显减轻肺水肿,抑制NF-κB的活性和病理组织的炎性改变。结论:NDRG2过表达可减轻缺血再灌注所致急性肺损伤,这可能与其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帕妥珠单抗生物类似药SMMU-27静脉注射对食蟹猴的重复给药毒性探索研究2820-2823

摘要:目的:观察帕妥珠单抗生物类似药SMMU-27四周静脉注射对食蟹猴的安全性。方法:20只健康食蟹猴按体重随机分为阳性对照组、SMMU-27低、中、高剂量组和辅料对照组,每组4只,雌雄各半。低、中、高剂量组剂量分别为15、150和450 mg/kg,阳性对照组给予150 mg/kg帕妥珠单抗(Pertuzumab),辅料对照组给予空白溶剂(0 mg/kg)。各组动物按相应体重慢速静脉注射给药,给药体积为15 m L/kg,给药速度约5 m L/min。每周给药1次,共给药4周,恢复期4周,期间进行各项毒理学指标检测。结果:一般症状结果显示给药期间与给药后,低、中、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陆续有动物出现腹泻症状。高剂量组1只动物在d40时濒死剖解,其最早出现稀便,停药后腹泻状态也未见好转,生化指标显示在d28时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升高,在d14和d40时尿素(Blood Urea,BU)升高,总蛋白(Total Protein,TP)、白蛋白(Albumin,ALB)降低。低、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均有部分动物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给药后数值降低,各给药组在d14时及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在d28时BU升高或有升高的趋势,恢复期时有恢复趋势。高剂量濒死动物骨髓检查发现核红细胞较多,各阶段粒细胞减少,出现较多裸核;病理检查发现肾脏可见散在多发的中度肾小管扩张,近曲小管上皮轻度变性。其余指标包括一般症状、体重、尿液、心电图、免疫学指标等未见明显与供试品相关的异常变化。结论:SMMU-27主要毒性靶部位是胃肠道(腹泻)、肾脏(血清BU升高)和血液系统(WBC下降),应与这些部位表达供试品结合的相关受体有关,属供试品的药理作用放大和延伸。因此本实验条件下食蟹猴的安全剂量(NOAEL)为150 mg/kg,致死剂量为450 mg/kg。SMMU-27与等剂量阳性对照药物毒性反应基本类似。

可控性释放NGF的京尼平-壳聚糖微球的研究2824-2827

摘要:目的:在体外研究京尼平-壳聚糖微球可控性释放具有生物活性的神经生长因子的可行性。方法:采用"乳化-化学交联"技术制备包埋神经生长因子的京尼平-壳聚糖微球,京尼平为化学交联剂;应用扫描电镜、粒径分布、体外缓释动力学及细胞生物活性分别对微球的性能进行研究。结果:京尼平-壳聚糖微球表面光滑,平均粒径在5.1~50.5μm之间;京尼平的浓度可影响微球在体外释放神经生长因子的速度,经高浓度京尼平交联的微球能减缓并持续释放神经生长因子;此外,从京尼平-壳聚糖微球释放的神经生长因子可维持PC12细胞的生物活性,提高NGF生物利用率。结论:京尼平-壳聚糖微球能有效缓释具有生物活性的NGF超过14天,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一种治疗策略。

地黄对于糖尿病大鼠微炎症状态的作用2828-2830

摘要:目的:研究地黄对于糖尿病模型大鼠血糖以及微炎症状态的作用。方法:采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加腹腔注射链尿佐菌素(STZ)破坏胰岛细胞的方法构建糖尿病大鼠模型。将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与药物治疗组。空白对照组以及糖尿病模型组给予蒸馏水,用药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丹参、地黄、格列本脲灌胃治疗,每日一次,连续60日。应用血糖仪动态监测血糖,ELISA法检测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变化情况,以观察地黄对血糖及糖尿病微炎症状态的改善效果。结果:造模成功后,糖尿病大鼠血糖明显升高(P〈0.05),血液中炎症因子Hs-CRP、IL-6、TNF-α含量升高,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地黄治疗后血糖明显降低(P〈0.05),血液中炎症因子Hs-CRP、IL-6、TNF-α含量均显著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黄可以明显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水平,显著改善糖尿病大鼠的微炎症状态。

SIRT6对肝细胞脂质合成的影响及其转录基因分析2831-2835

摘要:目的:在肝脏L-02 SIRT6-KO细胞系中,观察SIRT6在肝脏脂滴形成中的作用,初步研究在肝脏脂质代谢中SIRT6相关的转录差异基因发挥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基因敲除技术TALEN技术,构建肝脏L-02 SIRT6特异性敲除细胞系,并经q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其表达水平;利用油酸刺激L-02 SIRT6-KO细胞及其对照组,体外模拟肝脏脂肪变的条件,并经高内涵和油红染色验证其脂滴形成能力;利用基因芯片检测L-02 SIRT6-KO及其对照细胞系中相关差异基因,并经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脂代谢相关差异基因。结果:建立人肝脏SIRT6特异性敲除细胞系,q PCR显示m RNA下降50%,但Western blot证明SIRT6完全敲除;BODIPY实验及油红O染色发现,L-02 SIRT6-KO细胞比对照组其脂滴形成数量增多,高内涵荧光检测显示L-02 SIRT6-KO细胞中脂滴荧光强度比对照组增强(176.38±2.55 vs 104.26±2.08);通过对差异转录基因分析,发现了一组在脂质代谢中和SIRT6相关的关键基因如STEAP4、HMGA2、PDE1A、INSL4等。结论:成功建立人肝脏L-02 SIRT6-KO细胞系,并经实验证明SIRT6缺失能够促进脂滴形成;筛选到一组和SIRT6相关参与脂质代谢的关键基因。

柞蚕雄蛾液对酒精肝纤维化小鼠的预防作用及其机制研究2836-2841

摘要:目的:观察柞蚕雄蛾液对酒精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的预防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选择40只SPF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柞蚕雄蛾液低剂量组、柞蚕雄蛾液高剂量组,每组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均通过酒精灌胃建立酒精性肝纤维化模型。柞蚕雄蛾液低剂量组、柞蚕雄蛾液高剂量组每天先予柞蚕雄蛾液灌胃,两小时后予以酒精灌胃。16周后,所有小鼠禁食12 h后通过眼球取血后处死,取出肝脏。采用HE和Masson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并进行肝纤维化分级;检测血清中ALT及AST的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测定肝组织中Smad2/3的蛋白表达。结果:柞蚕雄蛾液低剂量组镜下只见少量点状坏死和炎细胞浸润,肝组织损伤比模型组明显减轻。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TGF-β1、TIMP-1、CTGF、Smad2/3的表达均明显增高(P〈0.001),血清ALT及AST水平显著升高(P〈0.001);与模型组比较,柞蚕雄蛾低剂量组TGF-β1、TIMP-1、CTGF、Smad2/3表达明显降低(P〈0.001),血清ALT及AST水平显著下降(P〈0.001)。结论:柞蚕雄蛾液对酒精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具有显著的预防作用,低剂量柞蚕雄蛾液较高剂量柞蚕雄蛾液可能更有效,其机制可能与调控TGF-β1/Smad2/3信号转导通路,下调TIMP及CTGF抑制HSC的活化与增殖有关。

共轭亚油酸甘油酯对大鼠血清脂肪酸组成影响的研究(英文)2842-2846

摘要:目的:研究共轭亚油酸甘油酯对高脂饮食大鼠血清脂肪酸组成变化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高脂对照组,共轭亚油酸甘油酯低(2 g/kg·bw)、中(4 g/kg·bw)、高(6 g/kg·bw)剂量组,除基础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喂饲高脂饲料,建立高脂模型,以灌胃方式给予受试物,6周后取血清测定其脂肪酸组成。采用一步法直接对血清中脂肪酸进行甲酯化,气相色谱毛细管柱分离,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定性定量分析;结果:共轭亚油酸甘油酯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清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25.66%,18.74%,17.72%,与高脂对照组相比显著性下降(P〈0.01),各剂量组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为48.08%,48.52%,51.15%和27.03%,29.28%,31.13%,与高脂对照组相比显著性升高(P〈0.01)。几种代表性脂肪酸如各剂量组中的油酸、亚油酸与高脂对照组相比分别增加了26.48%,41.56%,51.26%和9.18%,8.61%,8.73%,各剂量组中棕榈酸与高脂对照组相比降低了5.28%,8.80%,10.92%。结论:共轭亚油酸甘油酯能够增加大鼠血清中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减少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改变血清脂肪酸组成。

黄曲霉素对裸鼹鼠肺泡上皮Ⅱ型细胞基因表达的影响2847-2851

摘要:目的:观察不同浓度黄曲霉素对裸鼹鼠肺泡上皮Ⅱ型细胞(AEC II)相关因子m RNA表达的影响,探讨裸鼹鼠抵御肺癌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酶消化法分离裸鼹鼠肺组织细胞并用免疫黏附法进行纯化得到裸鼹鼠肺泡上皮Ⅱ型细胞进行原代培养,40小时后,实验组分别给予不同浓度(0.25、0.5、1.0、2.0和4.0 mg/L)的黄曲霉素处理,溶剂对照组给予DMSO(0.4 m L/L)处理。黄曲霉素作用48小时后收集细胞,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裸鼹鼠AECII细胞中的SP-C基因及TNF-α、IL-1、IL-6、IL-8、IL-12等炎症因子的m RNA表达变化。结果:原代分离的裸鼹鼠AEC II细胞纯度〉70%,活性〉90%,可用于体外实验。定量PCR结果显示黄曲霉素使裸鼹鼠AEC II细胞SP-C表达水平显著下降,TNF-α、IL-1、IL-6、IL-8、IL-12等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在黄曲霉低于2 mg/L浓度的条件下没有显著变化。结论:裸鼹鼠AEC II细胞在黄曲霉素导致细胞受损的情况下,仍然保持较低水平的炎症因子表达,这可能是其抵抗肺癌的机制之一。

不同天数姜黄素灌胃对顺铂所致小鼠胃排空障碍的作用2852-2854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天数姜黄素灌胃对顺铂所致小鼠胃排空障碍的作用及其是否通过减轻氧化损伤发挥作用。方法:健康成年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顺铂组、姜黄素组和顺铂+姜黄素灌胃1天、5天、10天、15天、20天和30天组,每组8只。用药结束后24小时测量胃残留率并取胃组织检测MDA和SOD含量。结果:注射顺铂后,各组小鼠体重明显减轻,姜黄素灌胃10~30天可明显减轻顺铂导致的体重减少(P〈0.05);注射顺铂后各组胃残留率升高(P〈0.05),而姜黄素预先灌胃10~30天可明显减轻顺铂导致的胃残留率增高(P〈0.05),各组间治疗效应无明显差异。姜黄素灌胃1~5天组小鼠体重和胃残留率都无显著改善。各组胃组织中MDA和SOD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姜黄素预先灌胃10天以上可改善顺铂所致的小鼠胃排空障碍,但延长天数并不会有进一步改善;其作用可能不主要通过抗氧化途径。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临床研究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血清IL-6水平与UDCA疗效的相关性研究2855-2859

摘要:目的:观察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6表达水平,探索其与熊去氧胆酸(Ursodeoxycholic acid,UDCA)疗效的临床相关性。方法:本研究回顾性纳入自2013年-2015年就诊于第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医院的40例新诊断PBC患者,及40例健康对照者。收集PBC患者治疗前后的相关临床资料和血清样本,采用ELISA方法检测患者血清IL-6表达水平,并进一步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1)治疗前PBC患者血清IL-6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P〈0.001);2)PBC患者在接受UDCA治疗后的第3,6和12个月血清IL-6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P〈0.05),且在第3个月时下降最明显。3)无论是依据Paris I标准还是Barcelona标准,结果显示,UDCA应答者与应答不佳者相比其治疗前血清IL-6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373;P=0.409)。但UDCA应答者在治疗3个月时其血清IL-6表达水平比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而应答不佳者治疗3个月时血清IL-6表达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667;P=0.186)。结论:IL-6可能在PBC发病的免疫机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尚不能认为PBC患者治疗前血清IL-6表达水平能独立评价UDCA疗效,但是治疗三个月后患者血清IL-6水平下降趋势能够提示PBC患者对UDCA的应答情况。

HPV~(+/-)宫颈癌患者临床特点与预后的对比分析2860-2863

摘要:目的:探讨HPV阴性与HPV阳性宫颈癌的临床特点及其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住院手术的HPV呈阴性与阳性的宫颈癌患者各86例,且两组患者在年龄、FIGO临床分期相近。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肿瘤临床分期、病理分型、原发肿瘤大小、分化程度、基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治疗方案情况及其5年RFS和总生存时间。结果:两组间宫颈癌患者肿瘤分化程度、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阳性组和HPV阴性组随访时间分别为63(13~87)个月、61(9~90)个月,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0.4%和61.3%,平均总生存时间分别为(73.15±2.74)月和(62.72±3.03)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阴性组和HPV阳性组5年RFS分别为52.3%和66.4%,平均RFS为(51.57±4.62)月和(58.83±3.46)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V阴性宫颈癌瘤体倾向于低分化,易发生局部侵犯和淋巴结转移,其临床预后较差。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重要信息
美国《化学文摘》(2014年)收录本刊入库论文1030篇2863-2863

摘要:根据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对外联络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国际交流工作委员会国际检索系统咨询部(http://www.cessp.org.cn/ch/index.aspx)日前所公布的统计结果显示,2014年美国《化学文摘(网络版)》共收录本刊《现代生物医学进展》论文入库1030篇,在1813种期刊中名列第5位(前四位分别是世界胃肠病学杂志2904篇、食品工业科技1699篇、中国中药杂志1281篇、食品科学1108篇)。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临床研究
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晚期尿路上皮癌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2864-2867

摘要:目的:评估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晚期尿路上皮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纳入在我院泌尿科治疗的65例晚期上皮癌患者。每隔3周为患者注射培美曲塞500 mg·m-2,顺铂70 mg·m-2。试验主要终点为客观缓解率(ORR),次要终点为无疾病进展期(PFS)、总生存期(OS)和毒性。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结果:患者客观响应率为65.4%(95%CI:50.3%-78.1%),42例患者有部分缓解,11例患者疾病稳定。PFS和OS分别为7.1(95%CI:6.3-8.7)个月与15.5个月(95%CI:11.5-19.5)个月。29.2%的患者出现3级或4级嗜中性白血球减少症,无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情况出现。结论:培美曲塞联合顺铂用于晚期尿路上皮癌一线治疗十分有效,且耐受性良好。

宫颈鳞状细胞癌中ADAM17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2868-2871

摘要:目的:探讨去整合素-金属蛋白酶17(ADAM17)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正常宫颈上皮、宫颈鳞状细胞癌及宫颈上皮内瘤样变组织中ADAM17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宫颈癌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ADAM17在正常宫颈上皮组织切片中无明显表达,在宫颈上皮内瘤样变组织中少部分表达,呈浅黄色,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癌细胞大量表达,ADAM17表达呈棕褐色,数量较多且浓染。不同临床分期的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ADAM17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且随临床分期的上升,ADAM17的表达逐渐升高;有淋巴结转移的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ADAM17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DAM17蛋白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呈异常高表达,且与宫颈鳞状细胞癌的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通过检测ADAM17蛋白的表达可能有助于宫颈鳞状细胞癌的诊断、治疗和预后预测。

末梢血酮与尿酮在糖尿病酮症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比较2872-2875

摘要:目的:比较末梢血酮即β-羟丁酸与尿酮在糖尿病酮症诊断和监测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10月至2014年12月我院内分泌科收治的随机末梢血糖〉13.9 mmol/L的糖尿病患者161例,根据尿酮是否阳性分为糖尿病酮症患者29人,非糖尿病酮症患者132人。比较患者末梢血酮、尿酮的相关性;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寻找血酮诊断糖尿病酮症的诊断切点;比较血酮和尿酮对监测治疗反应性的优缺点。结果:糖尿病患者血酮和尿酮水平呈显著正相关,血酮随尿酮增加而增加(r=0.493,P〈0.001),而二者与血糖水平均无明显相关性(P=0.358,P=0.133)。以尿酮为糖尿病酮症诊断标准,ROC曲线下面积0.843(CI,0.746-0.939),末梢血酮诊断酮症的界值为0.25 mmol/L。在监测糖尿病酮症患者治疗的过程中,血酮较尿酮达峰更快,转阴更早。结论:血酮与尿酮有较好相关性,末梢血酮检测有良好的敏感性、及时性和精确性,对治疗策略有更好的指导意义,建议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