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 统计源期刊

Progress in Modern Biomedicine

  • 23-1544/R 国内刊号
  • 1673-6273 国际刊号
  • 0.76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是黑龙江省红十字医院;黑龙江省森林工总医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2011年创刊,目前已被剑桥科学文摘、Pж(AJ) 文摘杂志(俄)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黑龙江省卫生厅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现代生物医学进展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述评、研究快报、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专论与综述、技术与方法、研究简报、生物磁学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07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论著
FXR1P相互作用RNA的研究801-804

摘要:目的:本研究利用酵母三杂交系统从人脑海马回cDNA文库中筛选FXR1P的靶RNA,以进一步阐明FXR1基因的功能。方法:将表达FXR1P全长的质粒pYESTrp3/FXR1转化酵母菌株L40 ura3/pHybLex/Zeo-MS2,检测毒性和自激活性;应用酵母三杂交技术从人脑海马回pRH3’-cDNA文库中筛选FXR1P的相互作用RNA;分离初步筛选的结果。再次转化含有诱饵质粒的融合菌株L40 ura3/pHybLex/Zeo—MS2/pYESTrp3/FXR1,重新验证阳性结果;最后对阳性结果的外源插入片段进行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酵母三杂交的筛选得到了3个阳性结果。经过测序和同源性分析,其中一个阳性结果中的插入片段为K—ALPHA-1mRNA的部分序列。结论:K-ALPHA-1mRNA可能是一种新的FXR1P的靶RNA。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本刊重要信息
关于“生物医学”优秀论文评选活动的通知804-804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论著
铜蓝精矿的生物浸出805-807

摘要:采用两种嗜酸硫杆菌(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和喜温硫杆菌)对铜蓝进行生物浸出,实验在有或没有4 g/L硫酸亚铁pH2.0、150转/分、35℃的三角瓶中进行.实验结果表明:用两种菌混合浸出的铜几乎等于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单独浸出的铜;另外,亚铁的加入能提高铜的浸出.

心肌肌钙蛋白T在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808-811

摘要:目的:了解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组织中肌钙蛋白T的表达情况,探讨病毒性心肌炎时心肌结构蛋白损伤的机制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化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观察13例明确性病毒性心肌炎和17例界限性病毒性心肌炎尸检心脏标本中心肌肌钙蛋白T的表达与分布.结果:在正常对照的心肌组织中,蛋白成强阳性表达,分布均匀,未见缺染.在明确性心肌炎及14例界限性心肌炎心肌组织中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蛋白表达缺染或脱失.缺染的范围及分布与病毒性心肌炎病变特点基本一致,但其范围往往小于炎症细胞浸润范围.计算机图像分析和数据统计结果显示缺染区域的心肌肌钙蛋白T表达量要明显小于其周边区域和正常心肌细胞(P<0.01).结论: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心肌损害要早于炎症细胞的浸润,病毒的作用可能是心肌肌钙蛋白T脱失的主要因素.心肌肌钙蛋白T的免疫组化检查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手段,来辅助病毒性心肌炎的病理学诊断.

免疫磁珠分选人角朊干细胞的实验研究812-814

摘要:目的:探索人角朊干细胞(keratinocyte stem cells,KSCs)的免疫磁珠分选(Magnetic Activated Cell Sorting,MACS)的方法.方法:从人包皮组织获得角朊细胞悬液,然后利用人角朊干细胞表面CD49f(整合素α 6)和CD71的表达情况(CD49fbriCD71dim)通过MACS法将KSCs分选出来,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其荧光标记情况,同时将分选所得的CD49fbriCD71dim细胞进行体外无血清培养,观察其形态及克隆形成.结果:人角朊细胞经MACS法分选后所得的CD49fbriCD71dim细胞比率可达12.02(±6.92)%.CD49fbriCD71dim细胞经培养可见细胞为典型的上皮样特征,呈铺路石样形态,高核浆比例,细胞紧密排列,轮廓清楚,折光性好,并可在5-7天左右形成全克隆,符合KSCs的特点.结论:研究表明MACS分选法可以得到较高比例的人角朊干细胞,并能进行后续培养研究,其不失为一种较理想的人角朊干细胞的分选方法.

人静脉移植物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波型蛋白的表达815-816

摘要:目的:探讨人静脉移植物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和波型蛋白(Vimentin)的表达情况.方法:应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技术对30个静脉移植物再塞标本中MMP-2、Vimentin的表达进行了检测,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拍片,图片用Silicon Graphics Octane进行处理.结果:在正常静脉血管,有少量MMP-2的表达;Vimentin的表达较弱.在静脉移植的血管,MMP-2的表达显著增加,是正常血管的3.5倍;Vimentin(波形蛋白)在中膜和内膜的表达明显增多.另外,统计分析表明MMP-2在新内膜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在中膜的表达(P<0.01).结论:在静脉移植物的新内膜,MMP-2和Vimentin的表达均上调,提示这些重要分子在新内膜的形成和静脉再狭窄的病理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以HaCaT细胞为种子细胞构建新型人组织工程皮肤817-818

摘要:目的:评估以人永生化角朊细胞HaCaT为种子细胞构建新型人组织工程皮肤的可行性.方法:对HaCaT进行无血清培养(DK-SFM)及传代培养;取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细胞进行接种;利用物理化学方法,采用SD大鼠网状层真皮制备(Acelluar dermal matrix,ADM);应用MTT比色法作生长曲线观察HaCaT细胞长满真皮支架所需时间.HE染色法观察脱细胞前后真皮支架和细胞单层及初步形成的细胞多层.结果:脱细胞真皮的细胞成分消失,组织疏松,为理想的组织皮肤支架;将HaCaT细胞按2x10^5/cm^2密度接种到ADM上,细胞长满支架的时间为5天.结论:在SD大鼠脱细胞真皮支架上以HaCaT细胞为种子细胞可以构建新型人组织工程皮肤

PCR-双酶切鉴定STGC3抑癌基因重组子假阳性研究819-823

摘要:目的:探讨PCR与双酶切技术联合使用鉴定阳性重组子的特异性和可靠性,评价长期保存的重组质粒再次测序的必要性.方法:对随机选取已经过测序验证的三组STGC3/pcDNA 3.1(+)、一组STGC3/pGEM Easy T Vector重组子首先经过LB氨苄平皿培养挑单克隆筛选,然后单独或联合使用PCR和双限制性内切酶BamH Ⅰ和Xho Ⅰ酶切方法鉴定,将阳性样品送交生物工程公司测序,比较并评价两者结果的一致性.结果:三组STGC3/pcDNA 3.1(+)重组子经PCR-双酶切检测阳性而不能通过测序,说明该检测方法在运用中确实存在假阳性,同时证明重组载体在长期保存后有必要再次鉴定.结论:保存过程中的杂菌污染、实验室操作中的质粒交叉污染以及重组载体基因突变是基因工程操作中不可忽视的问题;PCR-双酶切鉴定重组载体存在假阳性的问题,实验设计中应包含阳性与阴性(污染)对照,并有足够的重复实验.

小鼠单个卵母细胞中18S rRNA基因表达研究824-826

摘要:目的:探讨小鼠卵母细胞发育成熟与18S rRNA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根据Genbank中公布的小鼠18S rRNA保守区序列(363bp),用DNAclub软件设计两对特异性引物,RT-PCR检测单个GV、M Ⅰ期卵母细胞18S rRNA的表达;取单个M Ⅰ期卵母细胞二次PCR产物连接至pTG19-T载体、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取阳性克隆进行测序.结果:RT-PCR检测显示18S rRNA基因在小鼠单个GV期、M Ⅰ期卵母细胞中均有表达,且在未成熟卵母细胞中,M Ⅰ期的表达明显强于GV期的表达.测序结果表明小鼠单个卵母细胞表达的18S rRNA基因与参考序列(Genbank NR_003278)完全一致.结论:小鼠MⅠ期之后的卵母细胞发育需要蛋白质的合成,卵母细胞的成熟可能与核糖体18S基因表达有关.

急性眼高压后大鼠视网膜GLT-1的表达变化827-829

摘要:目的:检测急性眼高压后大鼠视网膜GLT-1的表达变化.方法:成年大鼠左眼眼压升高至闪光视网膜电图b波消失的临界眼压且维持缺血60min.实验动物分别存活1、3、7或14 d后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大鼠视网膜GLT-1的表达变化,尼氏染色检测节细胞的变化.结果:急性眼高压后视网膜随着再灌时间的延长,内层视网膜厚度逐渐变薄,节细胞层细胞数目进行性下降.GLT-1阳性产物主要表达于OPL和IPL.急性HIOP后再灌1天时,与正常组相比,此时GLT-1表达增加(P<0.05).再灌3天时,GLT-1表达量继续增加.第7天时GLT-1表达开始下调,至14天时,GLT-1表达明显低于3天组,但仍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急性眼高压可导致视网膜GLT-1表达增加,其机制可能与其自身的保护反应有关.

灵芝多糖液体发酵条件的研究830-832

摘要:液体发酵灵芝是目前灵芝多糖开发的有效途径.以灵芝的生物量和胞外多糖为指标,对影响灵芝发酵的条件进行了研究.单因素实验表明灵芝发酵的最佳碳源、氮源和生长因子分别是葡萄糖、酵母膏和维生素B1,最适温度、起始pH值和摇床转速分别是28℃、5.5和160 rpm.最佳培养方式是接种后静置4 h再振荡培养,其生物量和胞外多糖的产量最高,分别为7.743 g/L和0.907 g/L.

蒙古沙鼠脑缺血后大脑皮质Calretinin(CR)的表达变化833-835

摘要:目的:观察蒙古沙鼠前脑短暂缺血后前额皮质Calretinin(CR)的表达变化,为进一步研究其功能及治疗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24只健康雄性长爪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对照组(6只)和缺血组(18只),夹闭蒙古沙鼠双测颈总动脉10min诱导前脑缺血后,动物分别存活1天、3天或7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前额皮质中CR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各缺血组中前额皮质中CR表达均上调.缺血再灌1天时,CR表达最强(P<0.01);3天时CR表达开始恢复(P<0.05);7天时CR表达进一步恢复,但仍高于正常组(P<0.01).结论:前脑短暂缺血后可造成蒙古沙鼠前额皮质CR的表达在短时间内急剧上调;但随着时间的CR的表达会恢复正常.

人SDF-1α 的原核表达、纯化及对小鼠骨髓造血的研究836-839

摘要:目的:构建人SDF-1α原核表达载体,进行诱导表达,纯化并研究其对骨髓造血的作用.方法:克隆人SDF-1α成熟肽序列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进行诱导表达,用阴离子交换柱Sepharose Q纯化目的蛋白,并检测重组蛋白的活性和内毒素含量.用纯化的蛋白注射小鼠进行药效学研究.结果:用此原核表达系统得到纯度95%以上的重组蛋白,浓度达到0.67mg/mL,产物内毒素含量低于1EU/ug,且具有体外促小鼠T细胞趋化活性.重组人SDF-1α以125ug/kg/day的剂量连续给药可以引起正常小鼠骨髓细胞升高.结论:重组人SDF-1α可以促进小鼠骨髓造血作用.

丁酸、全反式维甲酸对肺腺癌细胞株A549β-连环素、c-myc表达的影响840-842

摘要:目的:观察多种浓度丁酸、全反式维甲酸以及联合应用对肺腺癌细胞株A549β-连环素(β-catenin)及c-myc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β-连环素(β-catenin)及c-myc基因表达情况.结果:经BA、ATRA处理72h后A549细胞β-cat、c-myc的AOD值降低,β-cat、c-myc蛋白阳性细胞比例减小,并呈剂量依赖性,其中BA和ATRA联合处理后较等浓度单药BA、ATRA作用更为显著.β-cat与c-myc的AOD值之间、β-cat与c-myc阳性细胞比例之间均分别呈正相关.结论:BA对肺腺癌A549细胞具有与ATRA相近的降低肺腺癌A549细胞β-cat、c-myc蛋白表达水平作用,并呈浓度依赖性,BA和ATRA联合应用具有良好的协同增效作用;BA、ATRA可能通过作用肺腺癌A549细胞Wnt信号通路影响细胞增殖.

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家兔MIF、TNF-α和IL-6水平的研究843-845

摘要:目的: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血清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6含量进行分析,以探讨它们在冠心病发病过程中的意义.方法:研究对象为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对照组(10只)和实验组(10只).对照组喂食基础饲料,实验组喂食高脂饲料(基础饲料中加入1%胆固醇+5%猪油).均喂饲8周后采用ELISA法检测其血清MIF、TNF-α、IL-6水平.结果:组织病理切片结果显示实验组兔主动脉弓内膜增厚,动脉粥样斑块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MIF、TNF-α、IL-6水平均升高,其差别有显著性(p<0.01).结论:MIF、TNF-α、IL-6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密切关系,这些细胞因子可通过相互诱导、相互协同共同参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扇贝裙边糖氨聚糖对泡沫细胞形成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846-848

摘要:目的:研究扇贝裙边糖氨聚糖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U937细胞泡沫化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探讨其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机理.方法:采用U937细胞与80mg/L的ox-LDL孵育48h建立U937泡沫细胞模型.将培养的U937细胞随机分为六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ox-LDL)、肝素对照组(ox-LDL加100mg/L肝素)和低、中、高浓度的SS-GAG药物组(ox-LDL加200mg/L,400mg/L,800mg/L的SS-GAG).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细胞分泌的VEGF的量,观察不同浓度SS-GAG对U937细胞泡沫化过程中VEGF表达量的影响.结果:培养的U937泡沫细胞中VEGF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U937细胞(P<0.01),而加入SS-GAG的药物组和肝素对照组则有不同程度降低,以800mg/mL药物组降低最为明显(P<0.01).结论:泡沫细胞形成过程中伴有VEGF的高表达,SS-GAG能够抑制其表达从而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表面改性双相陶瓷复合自体骨髓干细胞修复兔骨缺损的实验研究849-852

摘要:目的:应用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复合经低晶态羟基磷灰石(Low Crystalline Hydroxyapatite,LcHA)涂层的双相陶瓷(Biphasic Calcium Phosphate,BCP)构建的组织工程化骨(LcBCP)修复兔桡骨节段性缺损.方法:体外分离培养、诱导扩增兔BMSCs,取第三代细胞复合LcBCP(实验组)后修复15只兔左侧桡骨15mm缺损;右侧桡骨缺损处植入复合BMSCs的BCP(对照组),于植入后4、8和12周处死动物,通过大体形态、组织学、影像学和扫描电镜检测骨缺损修复效果.结果:BMSCs-LcBCP复合物生长良好,随时间延长,X线显示实验组连接处骨痂形成,对照组连接处始终愈合稍差,12周大体观察实验组骨修复良好,髓腔再通;组织学显示板层骨形成,连接处骨性愈合,实验对照组连接处虽然也为骨性愈合,但尚有较多编织骨形成.结论:自体BMSCs复合LcBCP形成的组织工程化骨可修复兔桡骨节段性缺损,低晶态羟基磷灰石涂层能够增强双相陶瓷的早期成骨.

人脐血CD133细胞的分离及其体外扩增的研究853-856

摘要:目的:探讨免疫磁性纳米粒子分离人脐血CD133细胞的方法,了解分离出的CD133细胞在体外短期培养中的变化及其在体外扩增的可能性.方法:通过化学沉淀法制备具有超顺磁性的r-Fe2O3纳米粒子,在其表面包裹具有生物亲合性的二氧化硅,并在其表面通过化学修饰使其成为生物功能化的磁性纳米粒子.再通过一定的化学连接方法将单克隆抗体CD133连接到生物功能化的磁性纳米粒子表面使其成为免疫磁性纳米粒子,然后利用自制的免疫磁性纳米粒子从单个核细胞中分离出CD133细胞,并分别对单个核细胞和CD133细胞在体外短期培养中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初步观察和比较.结果:经免疫磁性纳米粒子分离的脐血中CD133细胞平均数为(5±1.4)×107/ml,占单个核细胞数的(3±0.3)%;单个核细胞(对照组)和CD133细胞(实验组)分别进行红、粒系集落扩增培养14天、21天,实验组中两种造血祖细胞集落扩增倍数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使用自制的免疫磁性纳米粒子能较好的分离脐血中的CD133细胞,分离与纯化出来的CD133细胞不仅细胞活力不受影响,而且与单个核细胞相比具有更强的增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