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勘探与开发杂志社
分享到:
《石油勘探与开发》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4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油气勘探、油气田开发、石油工程、综合研究、学术讨论等。
  •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际刊号:1000-0747
  • 国内刊号:11-2360/TE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82-155
  • 创刊时间:1974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5.29
  • 综合影响因子:4.243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0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石油勘探与开发杂志油气勘探

中国石油物探技术现状及发展方向

摘要:中国石油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一支强大的物探力量,陆上综合实力位居世界前列,形成了8项特色物探技术,其中复杂山地、黄土塬等地震勘探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在高端技术研发方面,高密度地震、全数字地震、多波等技术在复杂油气藏描述方面初见实效,并建立了较完备的技术流程。中国石油物探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在软件和装备研发方面,自主研发了物探一体化核心软件,大型地震仪器已通过2 000道野外试生产,在不久的将来将规模生产。为适应新形势下勘探开发需求,中国石油将继续在未来几年技术发展蓝图指导下,开展物探核心装备与软件研制和物探新方法新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以迎接"四大工程"对物探技术提出的挑战。图8参10
1-10

辽河坳陷西部凹陷北区湖盆深陷期层序地层响应

摘要:断陷湖盆是在张裂背景下形成的陆相湖盆,湖盆发育的不同阶段,层序地层特征各异。辽河坳陷西部凹陷北区湖盆深陷期经历了初始断陷阶段→快速沉降阶段→稳定沉降阶段→剧烈沉降阶段→短暂回返阶段共5个阶段,发育沙四段和沙三段。研究认为,湖盆深陷期研究区共发育2套三级层序,湖盆发育的不同阶段,分别形成了层序Ⅰ低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以及层序Ⅱ湖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湖盆发育过程控制着地层充填样式,受构造坡度、水体深浅、物源供给及断裂活动强度等影响,不同区域形成了不同的地层叠加样式,导致了层序地层充填模式的差异,并最终影响着储集层的储集物性。图9参42
11-20

塔北地区原油碳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影响因素

摘要:以塔里木盆地轮南地区与哈得逊地区20个原油样品的全油碳同位素组成和正构烷烃单体烃碳同位素组成分析为基础,结合油源、区域构造演化以及成藏过程的研究,探讨影响原油碳同位素特征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轮南地区原油的全油碳同位素组成值均大于-32‰,而哈得逊地区原油的全油碳同位素组成值一般小于-32‰;原油正构烷烃单体烃碳同位素组成也表现出轮南地区重于哈得逊地区的特征。两地区原油碳同位素组成的这种特征是由于两地区油气成藏过程的差异造成的,轮南地区原油碳同位素组成比哈得逊地区的原油碳同位素组成重的主要原因是轮南地区原油中混入了来源于寒武系的降解原油,而非二者油源不同造成。图6表2参11
21-25

济阳坳陷第三系油藏含油高度定量预测

摘要:济阳坳陷第三系油藏总体上具有埋藏浅、圈源距离远、含油高度低、原油物性较差等特点。油藏含油高度主要受控于烃源岩排烃量、运移距离、输导层倾角、输导层毛细管阻力等4大因素。其中,烃源岩排烃量可用烃源岩压力系数梯度、运移距离可用圈源平面距离和圈源埋深差、输导层毛细管阻力可用圈闭储集层毛细管压力等参数进行表征。从62个地层油藏统计结果来看,含油高度与烃源岩压力系数梯度、输导层倾角呈较好正相关关系,而与圈源平面距离、圈源埋深差、储集层毛细管压力等呈较明显负相关关系。在含油高度与单因素关系分析基础上,通过多元回归,建立起了地层油藏含油高度多参数拟合关系式。应用结果表明,该拟合关系式预测值与实际值吻合度较高,可用来对济阳坳陷第三系油藏含油高度进行定量预测。图3表1参14
26-31
石油勘探与开发杂志简讯

深海:世界各国能源争夺的新阵地

摘要:目前,深水和超深水海域的油气资源正成为美国、英国、挪威、巴西等国竞相开发的热点。近年来,世界诸强对海洋的开发、争夺和控制的特点已初现端倪,其中的重头戏就是向深海进军。
31-31
石油勘探与开发杂志油气勘探

二连盆地白音查干凹陷成藏特征

摘要:二连盆地白音查干凹陷油气勘探已有30年历史,但直到2003年油气勘探才取得重大突破,在一度被认为没有油气聚集的地方,通过对老资料的重新认识,构建新的成藏模式,从资源评价、优选大型构造背景、寻找大砂体及其与构造背景的结合,到应用三维地震等技术精细落实小构造、小断块、小砂体等圈闭,创新勘探思路,发现高产富集油气田和优质规模储量。截至目前,油气勘探不断有新的发现,已先后发现桑合、桑合西、达尔其、达尔其西、翁特西和锡林浩来6个油田,探明石油储量数千万吨,新建年产能力10×104t。白音查干凹陷油气勘探的历史和经验,对其他老凹陷的风险勘探将有所启示。图7参22
32-37

准噶尔车排子地区沙湾组含油砂岩地震正演模拟

摘要:利用地震资料直接找油气的基础是通过精细岩石物理分析和精确正演模拟揭示储集层岩性、物性和流体与地震反射特征的关系。对车排子地区沙湾组储集层岩石物理参数的统计表明,该区油层、水层和干层之间物性参数存在一定差异,应用实际测井资料进行精细地震正演、流体替换和AVO模拟发现,沙湾组砂岩在含油饱和度大于70%时,表现为强振幅和振幅随炮检距增大而增大的AVO特征,含油饱和度小于40%时,则相反;含油饱和度为40%-70%时,其振幅随炮检距变化而基本不变。应用建立的虚拟测井曲线进行地震正演模拟,结合叠前、叠后地震属性分析,对钻探目标进行评价,实现了砂体含油性预测,预测结果与实钻吻合。图6参11
38-42

赤道西非科特迪瓦—加纳转换边缘油气勘探方向

摘要:科特迪瓦—加纳转换边缘是世界上典型的转换型边缘,沿边缘不同区段形成了伸展型边缘(阿比让—三尖角区段和阿克拉—贝宁区段)和转换型边缘(三尖角—阿克拉区段),表现为不同的边缘形态、结构、构造特征,沿罗曼彻转换断层形成了隆升很高的科特迪瓦—加纳边缘脊。转换边缘经历了前转换、同转换和后转换阶段等,不同构造阶段控制了不同构造样式和沉积特征。阿比让盆地和贝宁盆地边缘的陆架较窄、斜坡很宽、盆地范围较广,发育比较明显的沉积中心,沉积了前转换阶段、同转换阶段海相、非海相和浊流沉积,烃源岩成熟度高,而加纳台地区边缘陆架较宽、斜坡陡峻,没有发育明显的沉积中心,沉积负载较小,古生代泥盆系烃源岩也只部分成熟。据沉积分布、构造特征及烃源岩成熟度等方面综合分析,阿比让盆地和贝宁盆地的半深水—深水区为最佳勘探前景地区,加纳台地区应当重视古生代—早白垩世早期的油气藏。图4参20
43-50

Oriente-Maranon盆地石油地质特征及勘探潜力

摘要:Oriente-Maranon盆地是古生代克拉通边缘基础上发展和形成的次安第斯山(Sub-Andeans)前陆盆地之一,经历了克拉通边缘盆地→裂谷盆地→前陆盆地3个演化阶段。盆地内主要的烃源岩及储、盖组合均发育在裂谷盆地阶段,三叠系—侏罗系Pucara群和白垩系Chonta组2套主要烃源岩的排烃高峰期分别是古新世—始新世(距今60-45 Ma)和中新世(距今15-5 Ma)。Chonta组自生自储组合是最重要的成藏组合。盆地西部发育逆冲断层/褶皱圈闭和基底卷入圈闭,中部发育挤压或披覆背斜,东部发育牵引背斜圈闭,不同类型的圈闭沿北西—南东走向呈带状分布。有潜力的勘探领域包括中西部白垩系Chonta组烃源岩供油区域的披覆和挤压背斜圈闭,中部和南部侏罗系Pucara群烃源岩供油区域的牵引背斜圈闭和挤压背斜圈闭,中部的Pucara群碳酸盐岩圈闭,北部和东部成熟探区上白垩统岩性圈闭和上古生界构造-地层圈闭。图5参13
51-56
石油勘探与开发杂志简讯

明年全球原油需求将上涨

摘要:据路透社2009年11月24日分析显示,明年全球原油需求将大涨,并会超出供应增长的步伐,这将消耗经济危机以来全球范围内所累积的巨大库存。
56-56
石油勘探与开发杂志油气勘探

石油二次运移优势路径影响因素及形成动力学条件

摘要:利用物理模拟实验和基于逾渗理论的油气运聚模拟方法对石油二次运移优势路径形成影响因素进行模拟并探讨优势路径形成的动力学条件。研究表明,优势路径具有油运移前缘只沿一个或少数几个方向向上指进运移、运移路径窄及通过该路径油运移量较大的基本特征;模型颗粒表面亲水性越好、模型颗粒粒度越大、油水密度差越大、界面张力越小、孔喉直径越大、运移动力越小,油越易出现优势运移路径。系统的浮力与黏滞力竞争及毛细管力与黏滞力竞争中前者均处于优势是运移优势路径形成的动力学条件,且竞争优势越明显,油运移越易形成优势运移路径。该研究成果有助于了解和认识油气二次运移规律并为盆地尺度的油气运移模拟提供基础理论依据。图7参24
57-62

箕状断陷湖盆湖底扇特征及油气勘探——以二连盆地赛汉塔拉凹陷腾格尔组二段为例

摘要:以二连盆地赛汉塔拉凹陷为例,通过对腾格尔组二段湖底扇砂岩体的岩石学、结构、构造等特征的分析,认为赛汉塔拉凹陷湖底扇比较发育,具有典型浊流沉积所形成的鲍马序列以及非典型浊积岩"AAA"、"ABABAB"序等沉积特征,在沉积结构上具有典型浊流沉积的粒度分布特征,并具有丰富的浊流沉积构造现象。湖底扇主要发育在凹陷缓坡带扇三角洲前缘同沉积断裂形成的断裂坡折带下部,以及陡坡带控盆边界断裂下降盘的近岸水下扇沉积前端的洼槽区。湖底扇的形成与同沉积断裂的长期活动密切相关,规模大小受断裂活动、古地貌坡度、物源供应等因素控制。湖底扇砂岩体具有毗邻烃源岩,易形成岩性圈闭,油气运移和聚集条件好等优越条件,对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图9参14
63-69

沥青对储集层物性及油气富集的影响

摘要:沥青类似于充填在储集层孔隙中的胶结物及自生黏土,使储集层孔隙度和渗透率急剧降低,非均质性增强,甚至可改变后期油气的富集规律。以准噶尔盆地东部三台—北三台地区为例,通过含沥青储集层有机溶剂浸泡前后的物性对比实验,分析该区储集层沥青对储集层物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含沥青多的储集层浸泡后孔隙度和渗透率明显增大,不含沥青的储集层浸泡后孔隙度和渗透率变化较小,说明储集层中的沥青对储集层物性有很大的影响。不同层位不同类型砂岩中沥青和原油分布及成熟度差异说明,沥青导致后期的油气难以再进入该储集层,只能运移到含沥青少或无沥青充填的储集层中,从而影响该区油气富集规律。准噶尔盆地东部三台—北三台地区勘探应避开沥青分布带,寻找填隙物少、砂质较纯的储集层,这类储集层更利于后期油气的富集。图8表3参15
70-76

交互减去法压制多次波技术——以北部湾盆地福山凹陷为例

摘要:北部湾盆地福山凹陷火成岩分布广泛,与浅表层围岩形成很强的纵波和横波波阻抗界面,对有效地震波的下传与上返形成了很强的屏蔽,致使来自深部的反射信息能量大幅衰减,严重影响了该区地震资料品质,因此火成岩多次波干扰是该地区地震资料处理所面临的首要难题。通过分析研究火成岩分布特征、火成岩与多次波之间的关系,在波动方程模型正演理论指导下,探索压制多次波干扰的处理技术与方法,提出了对近炮检距多次波压制、对远炮检距多次波不予压制的交互减去法压制多次波技术并将这一技术应用到实际地震资料处理中,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既对多次波给予了有效压制,又使一次波、断面波等有用信号得到保护并最终成像,同时地震资料的品质大大改善。图8参11
77-82
石油勘探与开发杂志油气田开发

注过热蒸汽井筒沿程参数及加热半径计算模型

摘要:过热蒸汽是单相的气体,以气液两相流理论为基础的普通蒸汽热损失计算模型对其不再适用。通过引入过热蒸汽PVT数据体,建立了注过热蒸汽井筒沿程参数计算模型。在一定假设的基础上,理论推导出了过热蒸汽带面积、加热带半径等的数学表达式。利用蒸汽沿程参数计算模型对肯基亚克油田盐上油藏X16井不同状态水蒸汽的沿程变化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计算结果与现场测试结果对应较好。分析认为,随着热量的传递,过热蒸汽的温度变化较大,压力变化也大于普通蒸汽,到达井底的蒸汽干度特别高,其热焓值比注普通蒸汽有大幅度提高,加热半径也有所增加。图5表2参13
83-88

吉拉克凝析气田单井产水分析及数值模拟

摘要:针对吉拉克凝析气田目前基本采用老井生产,井况复杂,边底水影响严重,开发调整难度大等实际情况,基于对气田综合地层水矿化度、油样颜色变化和油样密度变化、现代产量递减分析诊断曲线以及单井产水特征等的研究,对气藏单井产水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低产水井受局部非均质性形成的共存水影响、高产水井受边底水影响而产水。为了正确表征油环及局部共存水的分布特点,综合国内外带油环凝析气藏建模方法,利用Petrel软件建立该气藏精细地质模型,并采用非平衡初始化方法及赋初始参数场的形式建立了气藏初始化模型。在单井产水分析基础上,通过数值模拟历史拟合对模型进行修正,为后期气藏开发调整提供了基础和依据。图7参14
89-93

特低渗透油藏非线性渗流数值模拟

摘要:中国石油探明储量和未动用储量中特低渗透储量占很大的比例,迫切需要对特低渗透多孔介质中非线性渗流规律进行深入研究。根据特低渗透油田储集层岩心特征和流体渗流特征,建立了特低渗透油藏流体渗流的非线性渗流模型,依此建立了特低渗透油藏非线性渗流数值模拟的数学模型,并研制了相应的特低渗透油藏数值模拟软件。利用所研制的特低渗透油藏数值模拟软件,对榆树林特低渗透油田树322区块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研究表明:拟线性渗流只发生在井口附近的局部小区域内,而在地层内部相当大的区域内是非线性渗流,非线性渗流占据了地层渗流的主导地位。因此,考虑非线性渗流比以往只考虑线性渗流以及考虑拟启动压力梯度的方法更适合特低渗透油田。图6参10
94-98

水平井生产数据分析模型

摘要:生产数据分析是近年来油藏工程的研究热点之一,它以不稳定渗流理论为基础,集常规油藏工程分析和现代试井分析之优势形成新的数学模型,既能合理预测油气井产量递减又能有效评价油气层物性。通过求解封闭地层水平井的三维不定常渗流问题,可得普通水平井的Agarwal-Gardner型产量递减曲线以及产量递减导数曲线理论图版。分析表明,Agarwal-Gardner型产量递减曲线可以分成2个阶段,前一段是不稳态递减段,其导数曲线不归一,而后一段为拟稳态递减段,其导数曲线归一,接近于Arps调和递减趋势;对于均质储集层,水平井的垂向位置对中长期产量递减规律影响很弱,可以忽略。矿场实例说明在已知生产数据的条件下利用该结果可直接评价储集层特性,并对水平井中长期产能进行有效预测。图4参14
99-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