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家杂志社
分享到:

社会科学家杂志

《社会科学家》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6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博导新论、哲学与当今世界、经管新视野、旅游时空_旅游理论与实践等。
  • 主管单位:桂林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主办单位:桂林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国际刊号:1002-3240
  • 国内刊号:45-1008/C
  • 出版地方:广西
  • 邮发代号:48-48
  • 创刊时间:1986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86
  • 综合影响因子:0.458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社会科学家 2012年第09期杂志 文档列表

社会科学家杂志名家访谈

有期乎内 无待乎外--从“文化诗学”到“文化研究”——北京师范大学童庆炳教授访谈

摘要:访谈主要针对文艺理论界目前存在的问题及以后的发展趋向作出了独到的见解。童先生认为文化研究和文化批评面对的不是文学文本,而是社会文本,应正确并科学地使用西方的文化理论研究来解决中国的现实社会问题。基于此观点,应从中国传统的文史理论和西方人类学者的思考中吸收优秀成果,提倡"文化诗学"。
3-8
社会科学家杂志博导新论

三种“包公错断颜查散”故事的变异与传播规律探讨

摘要:"包公错断颜查散"是具有深厚传统和特殊类型意义的一类故事。"包公错断颜查散"宝卷有多种。文章以《包爷三下阴曹》(简称永昌卷)、《包公宝卷》(简称凉州卷)、《包爷错断颜查散》(简称张掖卷)三种为蓝本,探讨故事传播过程中有规则变异与无规则变异特征中的省略与强化以及故事中一些"不合理"的人物和细节设置及其模式化趋势的形成,借以说明口头传播的文学故事和谣言传播的内在一致性。
9-13
社会科学家杂志本期专题——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发展探讨(三篇)

中华文化板块结构中少数民族的贡献

摘要:文章将中华文化分成四大板块,中原旱地农业文化圈,北方森林草原沙漠绿洲狩猎游牧文化圈,江南稻作文化圈,西南高原农牧文化圈。从板块说中阐释中国少数民族在物质上、精神(文学)上对中华文化的巨大贡献。
14-20

民族文学的三个伪命题

摘要:"母语的危机"",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现代性的缺失"等说法,近年来在民族文学界颇为流行,也引起多方讨论。但仔细辨析,我们发现这些命题都不是可以被证明的真命题。
20-23

各民族母语文学跨语际传播困境原因初探

摘要:文章在阐述中国少数民族母语文学跨语际传播困境中,指出存在当前此种情况的原因,即文化"洼地效应"与单边译入书面的形成,文化公平权力的缺席与母语文学传播权力的放逐,传播意识的缺乏与母语文学的自我遮蔽。
23-27

中国少数民族文论建构与探讨——2012年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年会述评

摘要:从新世纪开始,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以更重要更科学的角色定位走上中国文学的舞台。如何建构符合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文论就成为摆在民族文学研究学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文章从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理论研究新视野与探索、母语文学之论辩、民族叙事与民族性、学科建构与民族文学发展趋势四个方面进行了解读。
28-31
社会科学家杂志哲学与当今世界

傅山庄学思想探略

摘要:傅山是明清之际诸子学研究中开一代风气之先者,其子学思想、批注子学的著作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他一生在《庄子》一书上着力最深,批注、诠解《庄子》时对天地间"情"的推崇、欣赏以"游"的姿态应对人间"是非"、主张"变"、"异"的政治倾向,是最能体现其个人特质与思想风貌的三个方面,也是他因应时代精神需求而重新调整的新庄学涵义。
32-36

社会转型期美国作家的文化价值取向

摘要:文章将德莱塞、杰克.伦敦、菲茨杰拉德等三位作家作为美国社会转型时期文学作家的代表,运用文化批判与文本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将他们的重要作品放在美国现代化转型期的社会文化氛围进行考察,探索他们在消费主义意识形态下的价值取向和信仰判断,阐释美国社会在转型时期的社会现实和社会主体的精神状态和社会行为,进而探讨同一文化中的不同作家在创作中的共性特征及不同的人生价值理想对各自创作的重要影响,展示出美国社会转型时期大众社会价值观的分裂性变化。
41-45
社会科学家杂志政治文明与构建和谐社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践功能

摘要:理论的实践功能是指理论的实践理性,也就是理论指导实践、服务实践的功用和效能。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科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同样是以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为其理论使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践功能主要表现在:以服务实践为理论目的;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理论使命;化理论为治国理政实践方略;化理论为群众行动。
46-49

冷战时期美国对波兰政策的特点

摘要:冷战时期美国对波兰的政策是其对东欧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服务于遏制苏联的冷战大战略。1956年波匈事件后,美国对东欧政策从"解放"调整为"和平演变",波兰因其在华约体系中的地位以及十月事件后出现的民主化倾向而成为美国推行新政策的重点对象。美国对波兰政策体现出三个方面的特征:从国际政治的角度看,美国对波兰政策深受美苏关系的支配;从国内政治的角度看,美国对波兰政策受总统大选政治的影响;从美国对波兰政策的目标和手段看,美国对波兰政策体现了一致性与灵活性。
50-54

论弱势群体的自我价值实现

摘要:弱势群体的自我价值实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须。弱势群体问题的性质决定了体制改革是促进弱势群体自我实现的根本途径。公正分配教育资源、充分改善创业条件、理性关怀与励志教育并重是弱势群体自我价值实现的长效机制。
55-57

偏远地区城管执法的若干探讨

摘要:文明的城管执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与广大市民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在服务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偏远地区的民族习俗、历史渊源、宗教信仰等方面的特殊性,再加上城管执法落后的管理理念、城管人员的素质、不规范的执法程序以及城管执法保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的存在,影响并形成了当前偏远地区行政执法环境的特殊复杂性,使得现阶段偏远地区城管执法面临着失效的困境,城管执法工作所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因此,转变执法理念、加强城管执法队伍建设、规范执法程序、完善法律保障机制将有利于我国偏远地区的城管执法建设,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进程。
58-61
社会科学家杂志经济新视野

鄂尔多斯现实困境探究和低碳经济出路分析

摘要:鄂尔多斯借助国家能源西移政策机遇,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实现了经济跨越式发展。新世纪开元十年,鄂尔多斯经济高速增长,人均GDP全国前列。然而在第二个十年发展之初,鄂尔多斯城市发展暴露出了诸多实质问题。文章结合国际资源城市发展经验,提出鄂尔多斯必须走循环经济道路,科学建设低碳产业、有序发展低碳经济,系统解决鄂尔多斯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源头问题,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和谐发展。
62-65

四川省人口就业结构的偏离性与转换途径

摘要:三次产业中人口就业结构与产值结构存在密切联系与互动性,两结构需要协调发展。四川省作为农业大省与人口大省,就业结构的转换偏离于产业结构的调整。本文分析了四川两结构的偏离程度,并从二元经济结构、产业对就业的吸纳力、劳动市场分割性等多角度探索其结构偏离原因,提出了相应的促进人口就业结构转换的思路与对策。
66-70

论明代白银货币化的社会影响

摘要:白银货币化使得明代国家的货币垄断权受到削弱,中央集权专制国家的经济控制力严重弱化,明朝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专制王朝拥有的资源更多地让位给市场。文章从几个方面论证明代白银货币化的影响:1)打破了专制政府的货币垄断权;2)切断了通向恶性通胀之路;3)促进了明末市场的繁荣与商品经济发展;4)疯狂的白银掠夺与民众的贫困化。
71-75
社会科学家杂志管理学与企业发展

社会管理创新语境下的国外政府改革

摘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新世纪推进我国社会和谐发展的总体思路,其中负责主体的战略定位赋予了政府在社会管理创新中广阔的发展空间。对于我国而言,如何以服务型政府建设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已有经验尚不成熟,需要广泛借鉴国外做法,西方国家在保障公民社会权利和个人权利协调平衡的价值导向下,通过系统的政府改革创建了分工合理的政府职责体系、整合性的社会管理机构、多元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科学民主的社会管理程序和开放透明的社会管理平台,对于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极具启发。
76-79

企业营销物流能力的影响因素及优化——基于消费者行为视角的分析

摘要:在阐述营销物流内涵基础上构建营销物流体系,进而深入分析营销物流过程机理以及营销物流能力要素;基于消费者行为的三个维度即消费结构模式、消费者购买方式、消费者分布,探讨其对企业营销物流能力的影响,并结合卓越亚马逊营销物流改造案例提出相应优化策略。
80-83

国外有关中小企业国际化成长的研究——基于全球分工的视角

摘要: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一种趋势和世界经济特征,全球分工的研究日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文章依据理论演进的基本逻辑,对国外全球分工背景下中小企业国际化成长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并对这些理论进行了简要评述,为进而探讨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成长机制及模式的研究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8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