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教育展望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全球教育展望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Global Education

  • 31-1842/G4 国内刊号
  • 1009-9670 国际刊号
  • 2.24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全球教育展望是华东师范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2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国家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全球教育展望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课程改革20周年、课程教学基本理论、教材研究、教师教育研究

全球教育展望 2018年第08期杂志 文档列表

全球教育展望杂志教学改革40年
教学改革的中国逻辑3-8

摘要:“伟大历史学家们的才能正是在于:把所有单纯的事实都归溯到它们的生成,把所有的结果都归溯到过程,把所有静态的事物或制度都归溯到它们的创造性活力.”事物的生成逻辑中蕴涵着事物的本质规定性。我国的教学改革进程中展现出思想史上的大开大合,有新旧学说更替之际的静寂空旷.

从“以教定学”到“为学而教”中国教学走向现代化的40年9-24

摘要:本文将教学改革置于40年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之下来考察其发展历程及演进脉络,以重大政策昭示、开启或转换的重要节点来梳理教学改革发展线索。在这一进程中,教学改革变化极大、精彩纷呈。教学改革每前进一步,都带来了教学价值取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技术、教学模式和策略、教学评价、学生学习方式、师生关系及教学文化的明显变化,教与学、师与生之间的关系也随之发生变化。文章最后以反思与展望的方式,讨论了40年来反复出现、还将继续的若干二重旋律:在输入与输出关系上,教学改革是在“跟跑”与“领跑”之间寻找适合的度;在效率与公平关系维度,教学也在微观领域探寻教育的公平之路;从制度与文化的关系视角看,在模式与制度创新中不断地生成新的教学文化;在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上,出现了经由政策转换实现理论与实践之间互动共生的新局面;在历史与未来的交点上,教学改革将继续聚焦深度学习,为未来的学习开辟新天地。

从被动受训到自觉研修:教学改革中教师专业发展40年25-36

摘要:教师作为教学改革的主力军,其专业发展的40年历程显示出三个方面的变化:教师发展方式从国家培训转向校本研修,教师的专业发展在经历了“被动化”、“制度化”的寒冬之后,逐渐走向“自主性”和“无痕化”的暖春;教师研修课程从知识为本转向素养为重,包括课程目标、实施过程、评价方式在内的指向教师专业素养的研修课程也得到充分的探索;教研制度经历了从传统模式到现代形态的变革,PISA考试之后,上海的教研制度备受海外瞩目,其所折射出的中国教研制度的特征与亮点,也在文中得以集中探讨。

从“选拔为先”到“素养为重”:中国教学评价改革40年37-47

摘要:纵观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我国教学评价发展历程,可以从20世纪90年代初素质教育的提出及21世纪初新一轮课程改革等具有标志性的教育教学改革出发,将教学评价粗略地分为“选拔为先”的传统教学评价、“发展导向”的现代教学评价和“素养为重”的当代教学评价三个阶段。“选拔为先”的评价偏书本、惟纸笔、重分数、重结果;“发展导向”的评价目标多维、主体多元、指标全面、重过程;“素养为重”的评价则聚焦素养、倡导“绿色”、方式多元、关注公平。各时期的教学评价都带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当然彼此间界线并非泾渭分明,而是互有过渡与渗透。

全球教育展望杂志课程与教学
指向自我调节学习的学生自我评价研究述评48-58

摘要:纵观已有的学生自我评价研究,发现随着学习和评价理论的不断发展,学生自我评价的内涵从一种评分形式转化为促进学生学习的手段,其实质是指向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近些年,研究者也围绕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学习的关系,自我评价影响自我调节学习的机制等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相关的研究可以为学生自我评价的实施及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一定的启示。

科学教师批判性思维倾向与课堂行为的研究59-68

摘要:本研究基于对我国6个地区4002名中学科学(理科)教师的调查,对其批判性思维倾向和教学行为进行统计分析。数据表明,科学教师批判性思维总体倾向积极,开放与求真倾向得分最低;批判性思维总体倾向在不同职称教师中没有显著差异(P〉0.05),并没有随着职称升高而递增;科学课堂中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教学行为发生频率低;教师的批判性思维倾向对探究教学行为的回归模型显著,模型拟合度为0.25(△R2为0.23),其中好奇倾向对探究教学行为的预测作用最大;批判性思维倾向对训练型教学行为的回归模型显著,但拟合度差,其中求真倾向对训练型教学行为预测作用最大且为负向。

全球教育展望杂志教育基本理论
教育公平视角下的教师性别意识及认知差异——以上海市小学课堂为例69-81

摘要:如何促进教育公平成为我国教育政策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以上海市小学课堂师生互动中教师性别意识为分析切入点,试图从性别的角度以微观视角审视上海市小学课堂中的过程公平问题。采用深度访谈及课堂观察等质性方法,聚焦于课堂师生互动中教师的性别意识与认知现状及对学生的影响。研究发现因教龄、性别与学科等因素影响,教师的性别认知存在程度差异。同时受自身性别角色认知的影响,时下上海市小学教师仍对男女生产生差异性的期待与态度反应,表现在日常教师课堂教学及班级管理行为等方面,并对学生性别角色认知以及课堂教学产生差异性影响。

德国主体中学消亡现象探析82-98

摘要:德国中等教育阶段曾经的基本学校类型之一主体中学,如今作为独立的学校类型已经濒临消亡,目前仅存于四分之一的德国联邦州中。主体中学的消亡是在德国基础教育体制改革的框架中发生的,其核心宗旨在于提升整体教育水平和改善教育不公平现象。主体中学的消亡有着多方面的社会动因,包括人口萎缩导致生源不足、人才资质要求提升、社会整体教育抱负提升、主体中学文凭价值流失、学校声誉差、国际教育调研促使德国反思其教育体制问题、政党教育主张差异等。主体中学已成“垃圾学校”,主体中学学生也被边缘化。在双轨制改革框架下,各联邦州或取消主体中学,或将之与实科中学等合并成与文理中学具有等值地位的新学校类型。

全球教育展望杂志教育实证研究
我国实证范式的缘起、本土特征及其之于教育研究的意义——兼论中西实证范式脉络的异同99-112

摘要:以相对简洁的方式勾勒出我国实证范式的演进主线,并对中西实证范式的脉络背景进行概略性比较,从而增进对我国教育实证研究范式的共识性理解。我国实证范式在历经了朴学的萌芽、严复的引介、王国维的融合沟通等重要阶段之后,逐渐衍化出以下两大有别于西方实证范式的鲜明本土特征:第一,我国的实证范式并不盲目地拒斥形而上学,而是对其采取温和友善的态度,努力与其和而不同;第二,我国的实证范式更多地承载着引介科学方法、普及科学精神的特殊内涵。实证范式分为如下三大结构类型:(1)描述性事实研究(客观事实研究);(2)归纳性规律研究(理论建构研究);(3)演绎性验证研究(理论验证研究)。当前在我国的教育研究中存在着实证范式研究数量匮乏与实证范式结构类型单一的问题。对此,首先,需要进一步加大实证范式在解决教育实践问题中的应用力度;其次,需要克服实证范式的武断虚妄与自我中心倾向,各种范式间应当相互尊重,加强相互间的理解与沟通。

亲子共餐与青少年学业成就及发展——基于倾向值匹配(PSM)的反事实估计113-128

摘要:作为一种微观层面的家庭仪式,亲子共餐的式微及其对青少年的影响引起了社会和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的数据,运用基于反事实框架的倾向值匹配法探索了亲子共餐对青少年学业成就及发展的影响,并着重比较分离家庭中不同居住状态和迁移范围导致的影响异质性。结果发现:亲子共餐对青少年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认知能力和学业成就均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与父母同住以及更大范围的流动能够让这种影响最大化,这为我们从家庭内部的视角理解青少年发展的微观作用机制提供了具体而直接的实证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