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教育展望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全球教育展望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Global Education

  • 31-1842/G4 国内刊号
  • 1009-9670 国际刊号
  • 2.24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全球教育展望是华东师范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2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国家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全球教育展望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课程改革20周年、课程教学基本理论、教材研究、教师教育研究

全球教育展望 2017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全球教育展望杂志专家访谈
一位教育“行动研究者”的成长与使命——佐藤学教授访谈录3-13

摘要:佐藤学是世界知名课程论专家,被誉为“行动研究者”。通过对佐藤学的采访,我们了解到:杜威和维果茨基等人的思想、20世纪20年代的“新教育运动”、日本传统教育思想、与中小学教师合作研究并直接参与中小学课堂教学实践,对佐藤学教育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学习共同体理论并不是简单的教学方法或者教学模式,而是学校改革哲学,学校改革并不能一蹴而就,是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大学教授不要轻易下校进行指导,需怀揣着向教师和学生学习的态度,与教育实践者开展合作研究,积极和实践者建构良好的合作关系。

全球教育展望杂志语文教学改革
语文教学改革中的“吕叔湘之问”14-20

摘要:吕叔湘曾问:“中小学语文课用了最多的课时,为什么效果却那么差?”本文认为原因是语文课未能专注于语文即正确运用祖国语言,目标被淡化甚至被分化,已经走在异化的路上。本世纪初以来,又因课标关于“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这一缺乏科学性的论述而愈走愈远。语言不是工具,语文课程属于人文课程。它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认真关注“怎么说”的言语形式,品味语文,激活人文,坚持朝着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这一个方向不断努力。

回到生活世界的语文教育:对“吕叔湘之问”的回应21-29

摘要:回到生活世界是语文教育的应有之义,也构成了语文教育理论探索的重要路向。生活世界包含了“前世界”“东西”的存在,蕴含了对生活世界本身“超越”的可能。对生活世界的“凝视”与“表达”构成了语文的基础;生活世界中“他人”的存在建构了语文的基本结构;对生活世界的反思使我们在面对“吕叔湘之问”时,对语文和语文教育走向美学这一纯粹的“凝视”与“表达”方式,持审慎的态度。

“吕叔湘之问”与语文教学范式重构30-41

摘要:我国现代语文教育持续低迷,惟有从语文教育史宏观上看,才能走出“盲人摸象”困局。本体论归因:谋生应世、应付生活。教学范式归因:当前受用、阅读本位。对策:建构为“立言”的“表现-存在本位”的“言语生命动力学”语文学,以培育五大素养为教学目标,以“一体两翼”为基本课型。

语文教育研究如何走出“吕叔湘之问”42-50

摘要:从话语情境、论者心态、批判方式可见“吕叔湘之问”并非全为事实,更多的是吕叔湘的一种言说策略,责问的目的是引起人们重视中小学语文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研究进一步提高其质量。如果将“吕叔湘之问”这个特指概念当成泛指概念,而又不能准确界定其意涵,就会形成一种不良的学风和文风。回答“吕叔湘之问”,需要认清语文教育研究对象的复杂性以及研究者自身存在的问题,建构一个“三种类型,四个维面,多个项目”的研究模型并开展研究。

全球教育展望杂志课程与教学
中美教师高质量课堂教学观比较研究51-60

摘要:比较分析中美两国教师的高质量教学观对于我国“素养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半结构式访谈,对中美两国各二十名优秀教师的高质量课堂教学观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的主要结论有:两国教师均认可高质量课堂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融洽,基于精心的教学设计;两国教师在高质量课堂的教学方式选择、教学目标表述、课堂互动侧重等方面存在差异;中国教师对高质量课堂教学认识的一致性高于美国教师;美国教师对高质量课堂教学的认识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高于中国教师。

英国中小学“学院化”改革的政策经验与反思61-69

摘要:推进中小学的“学院化”转型是英国执政党保守党在2010年以来教育政策的核心教义,旨在最大限度地增进学校的自主性,形成“自我改进”“学校引领”的新型学校教育治理体制,以实现教育水准的整体提升。这体现着中央政府对教育权力的逐渐收拢,并使政府、社会与学校之间的关系彻底重构,强调“专业自主”而消解“地方民主”,注重“基于事实证据”的政策制定而否认教育理论的价值。

促进教师成为反思性教学决策者70-80

摘要:本研究从介绍教师教学决策的概念、层次及内容入手,分析了教师成为反思性教学决策者的内在理论意蕴及实践意蕴。在理论层面,教师成长为反思性教学决策者即意味着教师通过教学反思不仅要提升其系统性教学决策能力,还需要提升其直觉性教学决策能力,其中教学反思在教师成为专业决策者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实践层面,教师成长为反思性教学决策者不仅有助于提升其教学效能,而且能帮助教师真正关注教学情境的复杂性。

全球教育展望杂志教育基本理论
西方大学建筑文化及其教育意蕴81-90

摘要:大学建筑文化作为大学文化的重要构成,以其潜在而独特的文化表达方式塑造着大学的性格并影响着大学人的思想与行动。西方大学建筑文化是西方文明与大学发展史的有力见证者,在不断传承、扬弃与创新的过程中展现着西方大学的精神品质、文化底蕴与时代特质。其所包含的教育意蕴包括吸纳社会资源、抵御世俗侵扰并彰显身份属性的涉外意蕴,以及传达办校理念、革新组织形态、引导人际模式并增进人文培育的涉内意蕴。

平衡取向的传统文化教育论略91-103

摘要:对不同学段的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应有不同的侧重点。本文认为,对年幼儿童(主要是幼儿、小学生和初中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宜以正面的启蒙教育为主。然而,对高中生和大学生而言,单向度的教育,即仅仅将传统文化中积极的、优良的一面呈现给学生,刻意回避传统文化中消极、恶劣的一面,不利于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整体与全貌形成正确的认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选择与鉴别力,也不利于传统文化自身的丰富、完善与发展。对中高学段的学生实施传统文化教育,宜采用肯定取向与否定取向并重的思路。前者旨在使学生感受、理解和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优长之处,摒弃文化自卑心理,建立文化认同与自信;后者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幽暗或糟粕之处,进而养成勇于认错、忏悔和反省的心理习惯与态度。二者的共同目标是,形成文化自觉。本文对平衡取向的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在依据进行了理论的阐释与论证。

全球教育展望杂志质性研究
办学理念的“诞生”:一项质性研究104-112

摘要:本研究以质性研究中的个案研究,对个案校长就“如何认识办学理念”“如何对办学理念进行提炼”“如何实践办学理念的过程中予以贯彻与修正”等有关办学理念“诞生”问题展开深度访谈。从个案出发,围绕办学理念的“诞生”这一话题,尤为需要关注这样几个方面的问题:注重对校长生活史的挖掘,彰显具体学校的特性,在办学实践中对办学理念予以贯彻与修正。

质性研究如何教113-128

摘要:“质性研究如何教”这个问题伴随着质性研究在国内的推广而得到重视,但由于“研究方法的知识”以及“质性研究的知识”的特殊性,这一研究范式并不容易被习得。北京大学“质性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暑期学校”经过四期的实践,已经在质性研究方法的教学上积累了较为成熟的经验。本文将这种经验总结为“浸润—反思”式学习,这是一种以“浸润”为先导,以“反思”为重点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通过创建和而不同的学习型组织和实施知行合一的案例式教学,使得学习者能够沉浸在质性研究的理解和行动之中。学习者既能够通过反思实现经验的及时转换和深度加工,又可以通过浸润促成内隐知识的获得和保存。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与参与课题研究(即“合法的边缘性参与”)有所不同。“浸润—反思”式教学不仅强调学习者实际从事质性研究的行动目标,而且更加重视其学习目标,并且赋予成熟行动者更多教育责任。正是因为课堂教学在质性研究的学习中具有独到的优势,本文认为,针对这种形式的研究和实践应该得到更多关注。

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课程与教学 广州市绿翠现代实验学校F0003-F0003

摘要:广州市绿翠现代实验学校改革的基本目标是:既推进学生全面发展,让每一个学生完成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基本要求与核心素养,同时又针对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需要,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课程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