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教育展望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全球教育展望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Global Education

  • 31-1842/G4 国内刊号
  • 1009-9670 国际刊号
  • 2.24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全球教育展望是华东师范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2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国家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全球教育展望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课程改革20周年、课程教学基本理论、教材研究、教师教育研究

全球教育展望 2010年第09期杂志 文档列表

全球教育展望杂志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
中小学的教学质量监控刍议9-12

摘要:教学质量监控的目的在于及时肯定教学的成效并诊断存在的问题,促进学、教、管三方面的发展和提高。监控不仅要了解教学的效果,还应了解教学的环境和条件、过程和方式;不仅要了解学的方面,还应了解教和管的方面;不仅要从外部、更应该从内部来收集资料。在实施教学质量监控过程中应注意不要以考试代监控,不要过分强调功利,同时注意监控过程的民主化。

全球教育展望杂志课程与教学
学历社会下游戏与学习的冲突和平衡13-18

摘要:学历社会是工业社会的产物,它严格遵守着法理社会的精神和准则,因此可能表现出强烈的内在冲突。在中小学教育阶段,"学习需要"压制和排挤"游戏需要"就典型地表现出儿童在人性和行为方式上的激烈冲突。为此,学历社会亟待功能更新。学历社会应当满足儿童游戏的基础需要,进而,游戏不应逃离体制化的学历社会,而是要进入学历社会的体制设计之中。

引导儿童有效建构道德知识的教学策略研究19-23

摘要:在扬弃以抽象化、客观化、普遍性道德知识的单向灌输为特征的传统知性德育的同时,道德教育也应避免陷入忽视引导儿童对道德知识有效建构的误区。为此,应基于具体的生活情境,引导儿童对道德知识的情境化建构;基于已有经验,引导儿童对道德知识的反思性建构;基于认知冲突,引导儿童对道德知识的冲突性建构;基于活动探究,引导儿童对道德知识的情感性和理性的双层建构。

学习进程:促进课程、教学与评价的一致性24-31

摘要:学习进程是沟通学习研究与课堂教学实践的桥梁,联结课程、教学与评价,促进其相互一致性的有效工具;在介绍学习进程的缘起、含义、特征及要素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学习进程对促进课程标准、课堂教学、考试评价及其相互联系的若干策略。

全球教育展望杂志儿童研究
教材“连贯性”评价工具设计及应用51-56

摘要:教材内容结构是学科知识系统结构和学生认知结构的统一,"连贯性"是反映两种结构融合程度的重要属性。本文在界定教材"连贯性"操作性定义的基础上,构建了包含"精确性"和"联系性"两个维度的"连贯性"评价指标体系,并选取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科学》教材的"物质结构"主题进行"连贯性"水平评估,从而论证了评价工具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并提出工具修正和使用建议。

从美国大学网络联盟看教育学专业儿童学方向的拓展——美国“儿童与家庭政策研究大学联盟”构架分析57-62

摘要:美国大学的儿童学研究和儿童学专业发展迅速,由哈佛大学等全美29所大学2007年组建的"儿童与家庭政策研究大学联盟"是近期在推进大学儿童学研究与专业发展上的重要举措。本文在分析"儿童与家庭政策研究大学联盟"网络资源构架的基础上,对我国大学教育学专业在儿童学方向上的拓展以及构建相关大学网络联盟提出了建议。

21世纪美国《天才儿童季刊》研究主题及方法评析63-68

摘要:《天才儿童季刊》是美国天才儿童协会主办的美国英才教育领域最具有权威性的英才教育研究期刊。论文对该刊2000—2009年所刊载192篇文章从研究主题及研究方法两个方面进行了统计、评析,旨在以此为窗口了解与把握21世纪美国英才教育研究的趋向。

全球教育展望杂志教师教育
教师课程意识的解析与重建69-74

摘要:教师课程意识是属于社会职业意识范畴的一种职业专业意识,是教师基于职业生活实践对课程的本质、功能、性质以及课程与自身职业角色内在关系的独特体认;是教师自觉地将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课程资源与教学内容、课程评价与学生成长有机统整,指向课程实践的实践性专业智慧的集合;是教师基于职业实践对课程的再解读,是教师职业情态的映射,是教师与课程是否融合为一的表象,是教师对自我职业价值与生命的省察。其回归与重建需要教师以及全社会的努力与支持。

美国教师教育的第三条道路:教师培养的驻校模式75-78

摘要:教师培养的驻校模式被称为美国教师教育的第三条道路。驻校模式由学区主办,其目的是为本学区培养教师,学区与大学、基金会形成伙伴关系;该模式的培养过程包括未来教师的录取与筛选、驻校学习与课程学习、入职指导与领导力形成;驻校模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整合,培养课程具有学区个性化特征,由经验教师承担大部分培养任务,使未来教师在中小学实践共同体中学习教学。该模式汲取了心理学和人类学的学习理论、文化回应性教学观、学术知识与实践者知识并重的教师教育认识论思想。

论中小学教研组建设与学科带头人的使命79-82

摘要:该文以新课程实施为时代背景,反思中小学教研组活动中的弊端,指出学科教研组要在活动内容、形式和教研氛围上走向专业化;教研组建设的核心是发挥好学科带头人的作用,即如何履行好专业引领的重要使命。

全球教育展望杂志学科教育
走向跨文化理解的外语课程与教学83-89

摘要:21世纪是全球化的时代,也是跨文化交流的时代。跨文化交流需要两种能力:语言运用能力与文化理解能力。在外语教学中文化的学习不仅仅是关于他国文化知识的学习,而是一种意义协商过程,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文化体验的过程,是本国文化和他国文化对话的过程。将文化学习作为外语教学的"显性课程",把文化理解能力的培养置于语言能力培养同等重要的地位意味着同语言能力的培养一样,文化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师的角色、学生的角色、教学资源、评估的方式都要发生变化。

非正式科学学习研究的最新进展及对我国科学教育的启示90-92

摘要:本文在最近结束的一个学术会议的纪要的基础上,简要介绍了国际上非正式科学学习研究的最新进展。文章提及的互联网网站及参考文献可以帮助感兴趣的同行进一步了解国际上非正式科学学习研究的情况。本文尤其针对中国科学教育改革的现状及目标提出了研究和利用非正式科学学习的机会及相关资源建设的若干建议供有关部门及研究人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