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教育展望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全球教育展望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Global Education

  • 31-1842/G4 国内刊号
  • 1009-9670 国际刊号
  • 2.24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全球教育展望是华东师范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2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国家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全球教育展望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课程改革20周年、课程教学基本理论、教材研究、教师教育研究

全球教育展望 2004年第12期杂志 文档列表

全球教育展望杂志专家访谈
“学校评价”的作用与实践——与日本教育学者大胁康弘教授的对话3-5

摘要:本文以“学校评价”为中心,探讨了日本学校评价的政策依据、性质作用、发展现状、实施特点,以及“学校自律性”的概念框架。大胁康弘(Owaki Yasuhro)教授系日本教育大学教授,专攻教育经营学。

全球教育展望杂志素质教育与课程教育
知识与其双重情境化——关于教学革新的思考6-10

摘要:本文首先探索课程教学中的知识关涉问题,进而借鉴情境知识和学习现、教育中的建构主义观和学习、教学理论研究领域的其他前沿研究成果,探讨通过知识的双重情境化改变通过传授而使知识表面化和惰性化的状况,促进学校教育场境中的学习和教学革新。这里的双重情境化是指:一,将知识置于其发生和应用的真实世界的情境之中,回复知识与其所指、发生和应用情境之间的本然联系;二是将知识与学习者已有知识和经验构成的主体情境结合起来,使知识成为学习者动态复杂的知能结构中强有力的部分。

果真存在一股“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吗?——与王策三先生商榷11-19

摘要:本文的基本观点是:认为当前我国教育界存在一股“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这一判断是不确切的;为了突出对“知识”的重视,不加限制地、任意地将“知识”抬高到凌驾一切、支配一切的地步是可疑的;就当前我国中小学教育实践的现状而言,真正的问题并不出于公众、教育者开始不重视“知识”了,而是出在“唯知识教育”以及“不恰当的知识教育方式”上。

从知识到经验:课程本质的现代解读20-23

摘要:课程本质作为课程理论中的一个根本性问题,至今仍存有认识上的分歧。“课程即知识”的传统理解仍对课程理论与实践有深切影响,但终将被课程作为“经验”的现代本质诠释所取代。把握“课程即经验”对于课程论学科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国际性课程研究与对话有着重要意义。

知识传递的默会维度24-28

摘要:知识传递中的默会维度,长期不为人所关注。默会知识虽然不能被清楚地加以表述,但知识的默会维度却为我们反思知识传递过程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它启发我们要发现和尊重学生的默会知识;切实加强实践教学和案例教学;承认权威的存在与价值,倡导师徒亲密接触式的知识传递模式。

全球教育展望杂志课课与教学
选择教材的必要条件29-33

摘要:长期以来,教师们都是严格按照专家们编写的教科书来实施教学,没有自由也没有意识去探讨教学时该用什么作为教材、怎么选择教材之类的问题。作者指出,实际上对教师来说选择教材是教学实践过程中极其重要的工作。而为了选择和开发出真正的教材,教师必须从(1)该教材是否能够推进儿童的探究和思考、(2)是否具有教材的连锁性、(3)是否能够使儿童对事实的解释发生质的深化这三个方面去考察、分析各种潜藏着教育意义的材料。本文提倡的教材观想必对我国中小学教师、教材编写者甚至教育研究人员有所启示。

综合社会课程的教材开发:视点与实践34-36

摘要: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出现了一门崭新的综合课程——《品德与社会》。这门综合课程如何成功实施,从而真正实现课程在培养学生素质方面的独特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材的开发。因为教材既透视课程理念,又是实现课程目标的载体。本文主要从教材编写者的视角对综合社会课程的教材开发进行一番探讨,以期能对教材研究有所裨益。

论社会科辩论式教学中反驳的指导方式37-42

摘要:1990年代辩论式教学盛行于日本中小学课堂。然而学生的辩论普遍存在着粗杂而单调的现象,其原因是教师过于重视学习者的主体性而对采取了消极指导的态度。本文以反驳的指导方法为中心,探讨了在讨论课或辩论课中教师应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从而使粗杂而单调的讨论转变为富有知性和深度的讨论:其一,指导学生理解作为反驳对象的对方论述;其二,指导学生根据反驳的类型设想反驳的方式;其三,指导学生根据论述的类型设想反驳的方式。虽然本文以社会科的一节辩论课为实例进行阐述,但是作者提出的指导方法同样可以运用于其他讨论课。

活动理论及其对学习环境设计的影响43-49

摘要:活动是教学过程的途径,活动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具有主体性的人,而主体性是在活动中形成的;教学过程是一种交往的活动过程。技术的发展确实让学生参与到更有意义的、更能够迁移的学习之中。但在大多数课堂中,真实的学习结果与社会预期和大多数师生的努力都不相符。如果采用一个不同的视角——活动理论。对正规教育系统进行教与学的实践进行审视,就能发现在理论、实践、目标、技能和意图之间存在着根本性的矛盾。为此活动理论为教学设计提供了一个新的框架。

论美国“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50-53

摘要: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基于问题的学习”在美国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领域中一直具有广泛而积极的影响,并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教学模式。本文拟就这种教学模式的基本理念、基本特性和理论支撑进行阐述与分析。

走进情境中的课程与教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个案分析54-57

摘要:近年来,要求课程与教学回到社会生活情境中的呼声越来越高。在这一背景下,笔者通过再现一个以“非典”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建构了对情境中的课程与教学的理解,从而揭示了情境中的课程与教学的本质(整体性与多元变革性)、参与主体(实践共同体)、措施(情境、内容、激励、评价)。最后,笔者对当前进行情境中的课程与教学存在的问题做了初步探讨。

全球教育展望杂志教师研究
论教师的课程权力58-61

摘要:教师是否拥有课程权力,决定着课程的品质与运行机制。传统的“认同性”课程范式,只赋予了教师传承课程知识的义务。教师没有任何研制、建构课程的权力。这是传统课程的根本弊端之一,也是当代课程改革的主要依据与内容之一。本文通过对教师课程权力虚无状况、后现代知识观与课程品质的分析,提出了赋予教师课程自律角色与自主权力的改革思路。

教师评价:末尾淘汰制述评62-66

摘要:“末尾淘汰制”是一种强势管理制度。它源于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基于韦尔奇的“活力曲线理论”。在我国厂矿企业、政府部门、新闻媒体等机构获得了成功。然而,它在中小学推行过程中遭遇了麻烦。并且引发了某些负面效应,其主要原因在于缺乏应有的法律依据、必要的组织环境和完善的保障措施。

全球教育展望杂志国际与比较教育·全纳教育
全纳教育、全纳学校、全纳社会67-70

摘要:全纳教育是一个全新的教育理念,也是国际教育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全纳教育的理念需要全纳学校来实践,因而,全纳学校是不同于以往的普通学校和特殊学校、也不同于后来的一体化学校,它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在教育、社会、经济方面均具有极大意义。全纳教育理念和全纳学校实践的目的是要促进形成一种追求社会公正、机会平等和民主参与的全纳社会。为此,在现存社会中对阻碍这种追求的任何障碍都应该加以确认、质疑和消除。全纳教育的理念指导我们实施全纳学校,全纳学校的实践促使我们走向全纳社会。

全纳教育的三个重要过渡阶段71-73

摘要:全纳教育是一种持续的教育过程,全纳教育的实施必须要很好地把握学生发展的三个重要过渡阶段。即从家庭到学校的过渡阶段;学校教育之间的过渡阶段和从学校到社会的过渡阶段。只有把握好这三个阶段的过渡,才能促进学生的平稳发展。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成就感,最大程度地实现所有学生的社会价值。这些阶段的平稳过渡也有助于全纳教育的发展和全纳社会的实现。

全纳教育的课程观74-78

摘要:全纳教育的发展要求有一种新的课程观,即全纳教育课程观。全纳教育课程观正是在全纳教育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全纳教育的课程观不同于传统教育的课程观,它对学习的定义、课程文化、课程的灵活性和课程的开发等赋予了一种全新的理念。

《全球教育展望》2004年度总目录79-80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