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通讯杂志社
分享到:

农业科技通讯杂志

《农业科技通讯》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2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人企风采、种业论坛、企业视窗、问题与探讨、粮经天地、果蔬大观、名特新优品种、贮藏加工、品种推介,市场信息等。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 主办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 国际刊号:1000-6400
  • 国内刊号:11-2395/S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2-602
  • 创刊时间:1972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37
  • 综合影响因子:0.119
期刊级别: 部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农业科技通讯 2012年第11期杂志 文档列表

农业科技通讯杂志人物风采

花甲之年踏上创业路——记公主岭市松辽农业科学研究所耿文良研究员

摘要:1 曾经的辉煌 公主岭市铁北科贸西大街303号,一个代表吉林省农业最高科学研究单位一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原址就坐落在这里。耿文良研究员当年就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水稻所的课题主持人。
1-1
农业科技通讯杂志专题论述

辽宁省玉米品种试验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玉米品种试验是良种选育与推广的重要环节,是品种审定的主要依据。辽宁省是我国玉米生产大省,玉米品种试验对于保障全省玉米安全生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文章对辽宁省玉米品种试验情况进行了介绍,分析了试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展望了今后辽宁省玉米品种试验的发展趋势。
5-8

浅谈辽北玉米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摘要:近年来,辽北玉米总产和单产徘徊不前,新品种选育没有显著发展,玉米增产速度缓慢,生产中品种多乱混杂,病虫害发生严重。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以期为农业生产提供参考。
8-10

西畴县柑桔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摘要:为使西畴柑桔产业进一步增产增效,更好地惠及广大群众,我们通过分析西畴柑桔栽培现状和产业规模,指出产业发展存在的6个主要问题,并提出8项柑桔产业发展的对策及措施。
11-13

双辽市玉米品种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摘要:主要阐述双辽市玉米栽培上病害防治、品种选择及品种布局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展开论述,最后提出了玉米品种合理布局方法和发展建议。
13-14

对景宁县高山蔬菜产业化发展的思考

摘要:景宁县具有发展高山蔬菜的良好区位优势,近几年来,随着市场经济和生态效益农业的发展,高山蔬菜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已成为当地的主要产业之一。然而,分析生产实践,依然存在着某些不足,在较大程度上制约着该地区蔬菜产业化的健康有序发展,针对现实与不足,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设性对策及措施。
15-17

试论微型种子企业控制种子质量的关键举措

摘要:重点简述微型种子企业在商品种子流通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明确提出微型种子企业实行自我约束管理、特别强化种子质量控制是规范种子经营行为、防范种子质量事故的重要途径,对建立规范、健康、有序的种子市场具有积极意义。
17-18
农业科技通讯杂志试验研究

不同种植密度对鲜食糯玉米品种J糯三号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摘要:以鲜食糯玉米品种J糯三号为供试品种,设2000株/亩、3000株/亩、4000株/亩、5000株/亩4个密度水平,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J糯三号玉米产量及构成因素。蛋白、脂肪及淀粉含量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种植密度是影响糯玉米鲜食品质的重要因素。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J糯三号鲜穗产量和商品穗数均呈先增后降的趋势,4000株/亩时达到最高。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各密度间蛋白含量变化不明显,油分含量呈下降的趋势,淀粉含量变化无明显规律。
19-20

2011年山西长治玉米新品种伟科606种植密度试验研究

摘要:根据中种公司要求,我们在山西长治地区进行了玉米新品种伟科606的种植密度栽培试验,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共设5个密度水平。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在本区域适宜的种植密度为3800~4500株/亩。
21-23

“施可丰”长效缓释肥水稻应用试验示范效果与效益分析

摘要:示范结果表明,水稻施用施可丰长效缓释肥(26—11—11)50kg,倒1叶、倒2叶、倒3叶的叶长,分别比施用普通复合肥(15—15-15)增加1.3cm、0.3cm、2.0cm,穗长增加1.3cm,每亩增加穗数0.5万~1.2万,成穗率提高1.1%~5.1%,穗实粒数增加8.5~12.3粒,千粒重增加0.2-0.8g,亩增产55.2~74.3kg,增产率为9.2%-11.2%,亩增加纯经济效益161.86-190.59元。
23-25

衡水市六个夏播玉米品种展示试验研究

摘要:衡水市自2008年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以来,夏玉米高产的瓶颈问题主要是品种更新问题,为挖掘本市夏玉米生产的高产潜力,我们以品种为突破口,抓好品种展示,积累和集成高产稳产技术体系。2011年衡水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在武强县孙庄乡张法台村高产示范方,安排了6个玉米品种进行综合性状品比试验,其中郑单958、先玉335是目前衡水市的当家品种.通过该试验对各品种的抗病性、抗逆性、成熟期等田间综合性状及产量进行全面比较,为衡水市玉米高产创建品种筛诜据供斜举依据。
26-29

药剂喷雾防治小麦纹枯病试验研究

摘要:小麦纹枯病是小麦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从小麦播种至生长后期均可发病,危害较大,一般田块减产5%~10%,严重地块减产可达20%-40%。为了更好地指导防治工作,我们进行了几种杀菌剂喷雾防治小麦纹枯病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每亩用12.5%烯唑醇WP 30g喷2次药.防效达76.80%,每亩用25%丙环唑EC 35ml喷2次药,防效达71.65%。以上两种药剂的相同剂量喷2次药的防效明显优于喷1次药的防效。防治小麦纹枯病建议每亩用12.5%烯唑醇WP30g、或每亩用25%丙环唑EC35ml,对水55-60kg,对准小麦茎基部喷雾,在发病初期喷施第1次药,间隔10-15d喷施第2次药。
29-31

TM高产素和通丰平衡剂在玉米上的应用试验初报

摘要:以施用TM高产素和通丰平衡剂对玉米产量性状和经济性状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单株有效结穗数分别较对照提高9.44%和8.33%,增加效果均达极显著:玉米单株有效结穗率分别较对照增加8.02%和2.71%,TM高产素处理与对照间差异达显著水平,通丰平衡剂处理与对照间差异不显著;玉米双穗率分别较对照提高9.26%和8.33%,增加效果均极显著;玉米籽粒产量分别较对照增加14.66%和14.33%,增加效果均达显著水平:玉米株高、有效结穗节位数、果穗行粒数、穗粒数、千粒重和基部第1~3节节间长度都较对照增加.且TM高产素处理增加幅度大于通丰平衡剂处理;果穗行数和秃顶长度较对照降低,且通丰平衡剂处理降低幅度大于TM高产素处理。
32-36

马铃薯脱毒水培苗生根营养液配方筛选试验研究

摘要:试验以马铃薯脱毒苗为材料,在智能温室进行马铃薯脱毒水培苗诱导生根试验,不同处理配方生根数经差异显著性分析,试验误差CV(%)=2.133,区组间差异不显著,处理间差异极显著。本试验8个配方中配方2平均均值2395根,与其他配方差异极显著,与对照(CK)比,增362.4%;平均每株生根5.7根,长4.8cm。试验中以配方2生根效果最佳。
36-37

不同垄作栽培方式对马铃薯土壤环境和产量性状的影响

摘要:通过对不同垄作栽培方式下,马铃薯土壤环境和产量性状差异等的研究表明:90cm垄距栽培明显改善了土壤生态环境,使马铃薯根区的土壤容重显著降低,使10-30cm土壤保墒能力显著提高,同时使中耕培土的效果得到了最大体现;90cm垄距栽培相对于70cm垄使马铃薯总产量和商品薯产量明显增加,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大垄栽培使总产增加22.7%,商品薯产量增加得更大,达到62.32%。
38-39

大麦喷施烯效唑和麦壮灵的应用效果

摘要:为了降低大麦株高,减少大麦倒伏,增加产量,在大麦拔节期喷施不同浓度烯效唑和麦壮灵。结果表明.大麦拔节期喷施烯效唑30mg/L、40mg/L、50mg/L、60mg/L,大麦株高分别降低1.6cm、2.7cm、5.3cm、7.7cm;倒伏面积分别减少9.5%、12.7%、12.7%、15%;穗实粒数增加1~1.3粒,千粒重分别增加2.3g、1.2g、1g、0.7g;产量分别增长20.3%、16.8%、15.2%、13.3%。喷施麦壮灵300ml/hm^2、375ml/hm^2,450ml/hm^2、525ml/hm^2,大麦株高分别降低4.2cm、4.9cm、5.6cm、7.1cm:倒伏面积分别减少15%、15.4%、15.4%、21.8%;穗实粒数减少1.1~1.4粒;千粒重分别增0.7g、0g、0g、-0.2g;产量分别增长16.1%、7%、0.6%、-4.7%。生产上可采用拔节期喷施烯效唑40mg/L或麦壮灵375ml/hm^2降低株高,减轻倒伏,增加产量,改善大麦品质。
40-43

春蚕豆施用通丰牌养分平衡剂试验初报

摘要:漳县是中国蚕豆之乡。近年来,种植春蚕豆经济效益好,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高,春蚕豆面积迅速扩大,怎样合理施肥、配方施肥,已成为春蚕豆丰产的关键因子之一。为此,我们进行了春蚕豆施用通丰养分平衡剂试验,以便为进一步发展蚕豆生产提供科学施肥技术储备。
43-44

氮素后移技术对春小麦北麦6号产量影响试验研究

摘要:为探索黑龙江西部雨养农业区优质春小麦北麦6号氮素后移与春小麦产量的变化关系。以形成黑龙江省西部雨养农业区春小麦栽培模式。2011年进行了此项研究试验。通过在本区域平丰年条件下春小麦氮素后移与产量关系的研究表明。以分蘖期施用氮素增产效果较佳,通过项目研究初步形成优质春小麦氮素后移高产栽培模式,为春小麦北麦6号在本区域种植应用提供了依据。
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