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管理杂志社
分享到:
《科研管理》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0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技术创新研究、企业技术进步研究、知识产权研究、人才管理、项目管理、研究所管理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
  • 国际刊号:1000-2995
  • 国内刊号:11-1567/G3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2-505
  • 创刊时间:1980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3.34
  • 综合影响因子:2.462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科研管理 2015年第S1期杂志 文档列表

西部地区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摘要:从科技创新投入能力、科技创新产出能力和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能力等几方面构建了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因子分析法进行了实证分析,对西部地区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价,提出了西部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策略。
15-21

吉林省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转型,科技创新对于一地经济的带动作用日益显现出来。吉林省更是将打造自主创新能力写入了"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在制定鼓励创新政策的过程中,吉林省面临着一个重大难题:我们应该如何评价本省的创新能力、如何通过对创新能力的评价明确自己的优劣势。本研究正是基于这一背景所提出的。本研究将采用层次分析法及综合评价法对吉林省"十一五"及"十二五"期间区域创新能力进行量化分析。本研究的最终结果将有助于吉林省决策部门有的放矢地制定科技促进政策,提高吉林省的创新能力。
22-28

中国各省市区域创新能力关键要素的实证研究

摘要: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是实施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国家战略的现实需求,现有研究对我国各省市区域创新投入、产出和环境三者关系的研究较为少见。以2012年的中国统计年鉴数据为基础,运用主成分分析、相关分析和对比分析等方法,从创新投入、产出、环境三个维度,分析了全国各省市区域创新能力的关键要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省市区域创新能力差距悬殊,北京和上海显著领先,天津、广东、江苏和浙江等省市相对领先;新产品收入占比高是创新能力相对领先地区的关键制胜因素,而研发人员不足、科普经费和基础设施不足分别是相对落后、显著落后地区的关键制约因素。本研究成果为我国各省市诊断和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提供了有益启示。
29-35

跨国公司R&D;机构与区域创新系统RIS耦合机制研究

摘要:跨国公司R&D;机构与区域创新系统RIS之间呈现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耦合关系。本文从积极行为学理论和双向互动角度出发,以耦合界面、耦合点、耦合器、耦合空间(耦合线构成的耦合空间)和耦合源为切入点,重点阐述和深入剖析跨国公司R&D;机构与区域创新系统的耦合机制。研究为深层次理解和探析跨国公司研发机构与区域创新系统耦合关系及耦合机制、掌握跨国公司研发机构与区域创新系统耦合的内在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

技术创新态势评估工具——Hype Cycle

摘要:Hype Cycle是高德纳(Gartner)公司广泛使用的概念模型,能够揭示技术创新链条演化的基本规律,是整体把握技术创新发展态势、客观评估技术创新成熟程度、合理选择创新介入时机、谋求技术创新后发优势的有力工具。本文重点关注Hype Cycle的典型应用、应用价值、基本原理和绘制方法,发现Hype Cycle在诸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更多领域的应用有待探索。
47-53

两化融合背景下企业管理创新的理论框架研究

摘要:自党的十七大以来,"两化融合"已经成为我国工业化和信息化发展的新一代指导方针和总趋势,面对这一新的发展形势,企业要想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就必须要走"两化融合"发展之路。本文深度剖析了在"两化融合"背景下,企业管理创新的四大基本要素——管理理念创新、组织机构创新、业务流程创新和战略管理创新。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两化融合"视角下企业管理创新的基本理论框架模型,并重点分析了"两化融合"在基础建设、单项应用、综合集成、协同创新四个发展阶段下管理创新的特征和管理创新的突破口。
54-60

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价值创造和获取机制分析——基于中国电动汽车的跨案例分析

摘要:研究聚焦于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价值创造"和"价值获取"的动态过程和作用机制,以产业生态系统中的龙头企业及其协同整合的行为主体为分析对象,分析在"构建-管理"产业生态系统两阶段过程中的"价值创造"和"价值获取"机制。选择杭州、深圳两个电动汽车产业创新生态体系的案例,分析其2000—2013年的动态演化过程,进行跨案例比较。研究发现:在构建电动汽车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阶段,主要是形成有利于"价值创造"的产业前提条件,同时厘清各主体"价值获取"基础关系;在管理电动汽车产业创新生态的阶段,一方面是维持"价值创造"的稳定性和产业系统整体竞争力,另一方面则是促进产业行为主体从中实现"价值获取"。
68-75

创新型中小企业组织情境的缓冲效应实证研究

摘要:企业组织情境的研究是目前企业管理聚焦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问卷调研了358家创新型中小企业为样本,在中国背景下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进行企业组织情境的因子测量并对其缓冲效应进行分析,基于一种研究对象深入揭示企业的组织情境作用机制,有效地将这些孤立的、分散的研究进行系统整合并给予特色凝练与推广,结论对企业管理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

差错管理氛围与员工创新行为的关系研究

摘要:每个人在工作中都可能会出现差错。因此,任何一个组织都会遇到差错管理问题。组织对差错是绝对的规避,还是持有包容管理的态度决定了组织对差错的管理氛围。本研究通过引入差错取向为中介变量,探讨差错管理氛围影响员工创新行为的内在机理。采用问卷调查法获取335名企事业单位员工的样本数据,利用Baron中介检验法、Sobel检验和Bootstrap法实证检验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差错管理氛围显著正向影响员工创新行为;个体差错取向在差错管理氛围与员工创新行为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94-101

基于创新工厂案例的新型孵化器商业模式研究

摘要:商业模式的核心在于价值链的管理。本文以我国一家典型天使投资型孵化器——创新工场为例,运用价值链理论分析框架(即价值定位、价值创造、价值实现和价值传递四个要素)深入探析这种新型孵化器的商业模式。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成功的孵化器商业模式需要内部价值链的科学设计,孵化器与在孵企业形成经济与文化的双重反哺机制是双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特色增值服务是孵化器商业模式成功的重要保证。
102-109

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摘要:通过回顾企业创新能力评价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评价方法,并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构建了企业技术创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便于企业客观的认识自己的技术创新能力,并据此制定合理的技术创新战略,有利于进一步提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122-126

多维政府参与、企业动态能力与海外研发——基于中国创新型企业的实证研究

摘要:本文利用2008—2011年中国创新型企业的面板数据,结合多元回归模型,构建三个不同维度的政府参与调节机制,分析了企业动态能力与海外研发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企业动态能力越高,其海外研发投资占研发投资总额的比重越大;微观政府参与正向调节人力资本与企业海外研发之间的关系,却受到宏观政府参与负向的二次调节作用;企业创新能力促进研发国际化,但受到微观政府参与负向的调节作用,并且宏观政府参与对其的二次调节作用并不显著;不同区域和所有制类型的企业,政府参与的调节机制存在差异。本文的研究从企业能力与多层面政府参与交互效应的视角深化了中国制度情境下战略寻求性企业国际化决定机制的认识,同时为中国创新型企业,尤其是中西部企业在创新能力有限的条件下,有效借助政府参与进行研发国际化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解释。
127-138

上海市宝山区区域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摘要:区域创新能力不仅是区域经济获取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而且也是解释地区经济繁荣程度差异的重要因素。本文从区域创新能力的定义出发,在《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12》中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之上,构建适合上海市宝山区的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宝山区区统计局提供的2012年相关数据,运用AHP-模糊综合评价法综合评价上海市宝山区的区域创新能力,并依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期能够引导上海市宝山区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139-144

美军国防采办技术成熟度评价模型对比分析

摘要:美军国防武器装备采办中面临着各种技术风险,如何判定技术的成熟度成为采办管理的焦点。本文从技术/产品成熟度的属性出发,对技术生命周期曲线模型、美国总审计署的基于知识点的采办模型、美国国防部的基于技术成熟度等级的技术成熟度评价模型进行对比分析,剖析各种模型的特点,并采用态势分析法(SWOT)分析各个模型的优势劣势,为国内国防科研引入技术成熟度评价与管理提供参考。
-

国家创新能力评价指标比较分析

摘要:本文选取六个国内外主要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比较,这些指标的共同特点包括都采取了综合性指标体系取代单一指标;主观指标与客观指标相结合,以客观性指标为主;指标体系多为投入-产出型,逐渐大到政策体制、创新环境方面;强调创新主体在国家创新能力建设中的作用。在上述结论的基础上,对我国国家创新能力评价工作提出了政策建议。
162-168

跨国公司R&D;投资技术溢出对区域企业生态技术创新的纾缓化解机制

摘要:在TPB计划行为理论和Fishbein合理行为模型基础上,构建校标变量为区域企业生态技术创新、前置前因变量为跨国公司R&D;投资技术溢出、中间传导变量为生态技术创新行为意向、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和生态技术创新行为态度、调节变量为组织宽裕、边界强化条件为机会识别能力和机会利用能力的整合概念模型,整合概念模型揭示跨国公司R&D;投资技术溢出对区域企业生态技术创新的纾缓化解机制,打开跨国公司R&D;投资技术溢出对区域企业生态技术创新影响的黑箱。
169-175

中国食品行业战略创新行为研究

摘要:基于中国食品行业28家A股上市企业2004年—2013年的相关数据,利用SPACE矩阵分析模型,研究了我国食品行业近十年间的战略创新模式及路径,并对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总结分析。研究表明,我国食品行业在过去十年间所处的竞争环境变化明显,食品企业在资金实力、科技水平、市场占有率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我国食品产业的总体竞争力不断增强。从企业战略角度来看,我国食品企业在战略创新方面取得较大的进步,企业发展战略实现了由被动防御型向竞争型、进取型的转型。
176-180

高校科研创新效率对比分析——基于全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

摘要:以2003-2011年间我国30个省市高校科研的投入产出数据为基础,采用DEA-Malmquist指数分析法测算了我国30个省市高校科研创新效率,结果表明:我国高校科技创新效率处于效率前沿面上,平均增长为9.7%,技术进步对高校科研创新效率的提高起到了推动作用;东部地区高校科研创新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长17.2%,超过了中部地区的7%和西部地区的6%,规模效率是造成东中西部高校科研效率差异的主要原因。为了有效的提高我国各省市的科研创新效率,以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为标准对我国30个省市进行了聚类分析,并根据不同类别的省市高校科研创新效率的优劣势,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
18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