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探索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教育探索杂志 省级期刊

Education Exploration

  • 23-1134/G4 国内刊号
  • 1002-0845 国际刊号
  • 1.87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教育探索是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1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主管的学术期刊。教育探索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德育研究、高等教育、基础教育、理论探讨、教师发展、比较教育、教育管理、职业技术教育、广告

教育探索 2017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教育探索杂志理论探讨
有效学习的含义、理念及实现路径1-4

摘要:有效学习理念体现在以下方面:学习的内容应对学习者本身具有意义,学习应是高效率的,学习的动机是适宜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习的开展,学习成败归因合理。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内容、组织学习内容和评价学习结果是实现有效学习的路径。

走出探究教学的误区5-9

摘要:探究教学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倡的教学方式之一。然而,在日常的探究教学实践中出现了许多误区,如“驯服式探究”“放羊式探究”“四不像探究”“泛化探究”等。走出误区,开展有效的探究教学,需要拒绝科学知识型主导下的教科书霸权、话语霸权和信息霸权,需要处理好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的关系以及个人建构与协同建构的关系,需要充分彰显学科特性,给学生沉思的时间,如此才能实现探究教学由激进到温和的实践转向。

教育探索杂志基础教育
构建和谐的基础教育教学评价体系探究10-14

摘要:基础教育教学评价要以人为本,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探求教学评价的非管理功能,发挥教师和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加强自评与互评,关注人自身发展的完整性,重视具体个人与他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整合发展性评价、诊断性评价等多种评价方法,将观察、访谈等方法与测验相结合,发展主体的创造性,融评价于教学生活中,融评价于人的发展中,注重教学评价体系的和谐。

从课程构成要素的视角看学校课程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展望15-19

摘要:从课程构成要素的视角来看,当前学校课程建设的问题之一是学校课程整体规划模式化和过于宏观,体现为课程各个构成要素的精确性以及要素之间的一致性和逻辑性存在问题。问题之二是学校课程建设的路径通常是倒序式的,即通常先有课程内容,然后为课程各要素之间的逻辑寻找依据,从而导致课程建设的起点和路径产生偏移。问题之三是缺少精致化和结构化的学科、跨学科课程和实践性课程。学校课程建设应该逐步进入具体学科、跨学科或实践性课程内部,以提升教师的课程建设能力,从进行基于核心概念发展进阶的学科或实践性课程开发做起,逐步促进课程的连贯性。同时,进一步拓展课程的广度,建构符合课程构成规范、连贯性和一致性良好的学校课程立体结构。

数感的认识及其培养策略20-22

摘要:数感是主动地理解数和应用数的意识。人们运用数感发现并归纳生活中的规律,运用数感解决生活中的数量问题,运用数感使人们对世界的认识不再停留于表面。在小学阶段培养数感尤其重要。但是,小学阶段的学生普遍感觉数学辛苦,因为他们找不到数的感觉,数感的意识薄弱。数感的培养路径有多个,可以在问题情境中体验数感,可以在数学活动中建立数感,可以在探索交流中发展数感,还可以在生活实际中运用数感。

我国台湾地区数学核心素养“具化”及启示23-26

摘要:我国台湾地区在新课改之后构建了较为完善的核心素养体系。从核心素养内容的确立到各学段、各学习领域核心素养的提出,再到各学段、各学习领域的课程目标、素养、指标内涵的确定,最后到各学习领域核心素养指标与课纲能力指标的联结,这个具化过程对我国大陆地区的教育改革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和启示,我国大陆地区可根据现实情况,吸取其精华之处,完成核心素养体系的细化。

核心素养:高中语文课程的应然价值追求27-33

摘要:学科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界研究的热点。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语文教育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关键的语文能力和综合语文素养。它由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理解与传承等四个方面构成。语文教师只有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目标,调整教学设计,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学生才能获得优秀品质和创新能力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教育探索杂志职业技术教育
小班化教学:现代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基本保障34-38

摘要:班级规模是影响学生学习和教师工作成效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目前我国职业院校现行班级规模普遍过大,课堂教学效率普遍较低,这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而小班化教学有助于改善职业院校的教学现状。转变原有以规模为主导的办学观念,建设具有小班化教学素质的教师队伍,构建具有小班文化的教学空间是推进小班化教学的实践策略。

教育探索杂志高等教育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转型方略39-45

摘要: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共性举措有:一是院校自身的发展应从“快速急进”转向“稳中求进”;二是发展方式应从“规模拓展”转向“内涵发展”;三是发展动力应从“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四是院校的学科专业体系应从“贫大求全、不接地气”转向“对接产业、做精求特”;五是院校的人才培养方向应从“供给滞后需求”转向“需求引导供给、供给引领需求”;六是院校的人才培养思路应从“批量生产”转向“私人定制”;七是教师队伍应从“疏远产业、照本宣科”转向“亲近产业、走进工程”;八是院校的主要功能应从“人才培养”转向人才培养与技术革新、社会服务“一主两翼”;九是人才培养对象应从“培育高考生为主”转向“多种类变量培养”;十是院校的资源配置方式应从“背靠政府或自力更生”转向“开放融合、共建共享”;十一是院校的管理策略应从“被动接受管理”转向“主动经营大学”;十二是院校要培育“创业、创新、创优”的精神。

高校创客教育的内涵、问题及对策46-50

摘要:目前我国高校的创客教育存在八大亟须解决的突出问题,即顶层设计缺失、教育理念落后、资金投入不足、课程体系零乱、优质师资匮乏、考核标准局限、普及程度不高和成果转化困难。而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有:尽快进行创客教育的整体战略规划;大胆尝试创客教育、微课、慕课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模式;通过政府拨款、企业赞助、课题经费等多渠道筹集资金;开发专门的创客教育课程;加强创客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实施多元化评价机制;扩大创客教育普及面;建立创客空间与企业孵化器、众筹平台等促进成果转化。

关于我国高校网络资源共享课的思考——基于麻省理工学院网络公开课的调查51-55

摘要:麻省理工学院网络公开课建设的成功经验:首选本校的优势课程进入平台;将受众评价作为课程优化的指针;借助互联网进行课程推广;打造课程使用中的互动平台,提升用户感受。对我国网络资源共享课建设的启示有三个方面:一是建立多主体审核机制;二是立足公益的价值取向;三是构建互动机制。

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交通运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以同济大学为例56-58

摘要:交通运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应在传统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上,根据交通运输专业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基于“认知-专业-创新”等三个层面构建涵盖基础实验和实践环节、专业实验和实践环节、综合实践环节及创新实践环节在内的多层次、系统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并通过校企联合实践基地的建设、校企资源共享等措施,支撑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思考——以黑龙江工程学院为例59-61

摘要:作为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重要着力点和突破口,转型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黑龙江省高教强省的“1161”工程建设的试点院校——黑龙江工程学院在向新型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道路上,超前思考,大胆实践,以提升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能力为前提,以重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为基础,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学质量为主线,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校校合作为途径,以“双师双能型”队伍建设为重点,找到了一条符合自身特点、具有地方特色的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并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培养应用型人才之路。

教育探索杂志德育研究
当代大学生正义感培育的意义、障碍与路径66-69

摘要:大学生正义感的培育有助于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推动和谐校园的建设,维护社会公共安全,增强国家软实力。问卷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虽然具备一定的正义感,但存在轻行动、重私利、不稳定等问题。制约大学生正义感获得的因素包括家庭教育不当、学校正义感教育的缺位、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捍卫正义的法律和制度尚不完善等。提升大学生的正义感的有效路径包括重视家庭教育对正义感的潜移默化影响、发挥学校在培养正义感上的主阵地作用、建立健全维护正义的法律和制度和营造弘扬正义感的社会氛围等。

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70-74

摘要:新发展理念是指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思想,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既是理念本身的内在要求,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创新发展理念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向;协调发展理念凝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力量;绿色发展理念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开放发展理念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野;共享发展理念明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指向。

“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范式的转变75-77

摘要: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提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但思想政治理论课因为独特的意识形态功能,形成一种独特的宏大叙事教育话语体系,与“微时代”的个体话语、情感话语和日常生活话语产生激烈冲突。面对挑战,需要构建与“微时代”契合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方式。在观照个体生存状态中展开宏大叙事的话语体系;在课堂内外的互动中实现教育者与教育对象构建体现平等要求的教育话语体系;构建回归生活、超越生活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

教育探索杂志教师发展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研究:现状与启示78-83

摘要:教师在实现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扮演着最重要的实践主体的角色。相关主要文献的观点包括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内涵与结构、影响因素、评价标准、阻碍与发展等。基于此得到的相应启示如下:一是弥补“货的缺失”,注重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挖掘;二是把握发展取向,创设信息化教学环境;三是责任召唤,呼吁教师在信息化时代的角色转变。

教师何以让教学更美好——教师教学中的相处之道84-88

摘要:教师要让教学更美好,就要学会与自己相处、与学生相处、与教学的不确定性相处。学会与自己相处包括学会与自己的“已经发生”相处、与自己的“内心”相处、与自己的“思维”相处;学会与学生相处包括学会与学生的“未完成性”相处、与学生的“与众不同”相处、与学生的“独立性”相处;学会与教育教学的“不确定性”相处,则需要教师深刻理解课堂教学的“不确定性”,并通过协调“预设和生成”的关系,确保教学中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