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探索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教育探索杂志 省级期刊

Education Exploration

  • 23-1134/G4 国内刊号
  • 1002-0845 国际刊号
  • 1.87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教育探索是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1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主管的学术期刊。教育探索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德育研究、高等教育、基础教育、理论探讨、教师发展、比较教育、教育管理、职业技术教育、广告

教育探索 2017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教育探索杂志名家思想
诺丁斯幸福教育思想研究1-4

摘要:诺丁斯幸福教育理论以存在主义哲学、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学、人本主义教育学和关怀伦理学为理论基础。她不主张给幸福下一个明晰的定义,但她论述了幸福的基本内涵和幸福与快乐、需求、苦难的关系以及影响幸福的因素,并主张要在家庭、社会和学校领域中获得幸福。她认为,幸福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幸福为核心目的,要树立自由教学观念,从伴随学习、暴露式教学、开设多样性课程等方面来达到幸福教育。

教育探索杂志理论探讨
教学论研究中的务实与务虚5-8

摘要:教学论的研究呼唤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这几乎成为当前教育研究学术界的共识。务实与务虚是教学论研究中的两大主线。务实要求扎根实践,一切从实际出发。务虚要求运筹帷幄,综合把握宏观问题。处理好教学论研究中务实与务虚的关系需要辩证法思维。不能孤立地看待务实与务虚,应谋求二者的有机统一;应根据研究的实际需要,分清主次矛盾。恰当运用好务实与务虚应把握三大要点,即在研究队伍建设方面,要做到志存高远与脚踏实地并重;在研究方法上,要重视量化与质性相结合;在研究思路上,既要重“上天”,又要善“入地”。

对教育学原理学科“空大”特点的合理性辩护和建设性批判9-11

摘要:教育学原理学科的“空大”特点是适应教育实践不确定性和价值牵涉性的结果。教育学原理学科既要防止过度哲学化以维护自身独立性,又要加强“实小”特征的构建以充实自身具体-}生。对其进行合理性辩护和建设性批判可以更好地维护教育学原理的学科地位。

家庭教育:由私人性走向公共性12-15

摘要:家庭教育由私人性走向公共性,意味着家庭教育由私人性事务上升为社会性事务,是家庭教育在角色、地位上的转变,这种转变是由于私人性视域下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公共性视域下家庭教育的优点所决定的。家庭教育的平等性、开放性、对话性特征为这种转变提供可能,但由可能性转变为现实性,还需要外部条件的参与,包括法律的介入、多种媒介的参与及人力、物力的投入等,最终促进家庭教育的规范化、科学化发展。

教育探索杂志基础教育
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研究现状、问题与对策16-21

摘要:当前,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研究从情况,包括发表数量、研究水平、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等四个维度以及研究项目立项情况看,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研究数量较少,研究水平不高;对普通高中教育研究重视程度不够;研究方法固化,缺乏实证研究;研究内容单一,研究广度不够;等等。今后应在加强宏观调控、增加普通高中教育研究立项、支持普通高中方法多样化等方面予以改进。

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中校本课程开发模式探究22-25

摘要:核心素养包括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以核心素养为引领的新一轮课程改革是对普通高中教育教学实践提出的新要求和挑战,而校本课程在未来高中教学中的地位将由“补充和点缀”走向“普及和特色”。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中校本课程开发模式,是从课程定位、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组织实施以及课程评价等方面对传统课程开发模式进行的范式转换,将为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课程建设及高考改革提供支持和保障。

“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的中国义务教育发展战略应对26-28

摘要:“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给我国当前义务教育带来的冲击和压力的主要体现:教育资源稀缺,国家负担加重;教育格局差异,贫富差距拉大;学生数量超额,教师教学吃力。面对上述冲击和压力,我国义务教育应采取的应对战略如下:提高政府重视程度,合理分配教育资源;合理安排教育布局,保障区域教育公平;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全面发展创新精神,打破同一课程结构。

农民工流动子女教育断链现象根源探究29-32

摘要:农民工流动子女在流入地处在社会边缘,他们的教育状况并不尽如人意,出现教育断链的现象。农民工流动子女学校、家庭、社会等教育断链现象根源是公立学校的歧视与藩篱、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尴尬与困境、父母教育的缺位与无力、亲情的缺失与漠视、社会教育的阻隔与排斥及社会支持的乏力与无奈。

教育探索杂志高等教育
地方高校品牌专业建设:重要性、内涵与路径33-36

摘要:地方高校受地域、经费、办学历史、生源等因素的影响,在当下高等教育竞争大潮中处于不利地位。品牌专业建设是地方高校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地方高校品牌专业的打造要定位准确,应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人才,培育标志性建设成果,还要注重文化的传承和积淀。品牌专业建设应从规划设计、规范管理、改革创新、学科队伍、条件建设、社会服务及舆论宣传等方面入手。

大学积极型师生关系的内涵、结构及实现策略37-42

摘要:积极型师生关系的构建体现在:师生情感态度的“乐教爱学”,为教与学互动奠定良好的情感态度和意志行为基础;师生价值追求的“真善关谐”,确立关注社会民生和培育独立个性的求学问道取向;师生交往过程的“心诚友爱”,激活教育主体求知进取意识、担当道德责任和坚强意志行动能力。积极型师生关系构建的结构载体如下:应以课堂教学为主体,形成探究式教学相长关系;以班级管理为平台,形成敞开式生命对话关系;以社团组织为资源,形成反思式实践互启关系等来培育生成。大学积极型师生关系要从应然变为实然,在教育教学及其管理上应采取的改革策略如下:转变学校管理导向,树立师生为本的教育服务体系;调整学校课程结构,营造师生问学的教育闲暇环境;注重学校评价改革,建立师生个性的教育激发机制。

地方本科高校课程体系转型待解的五个问题43-46

摘要:课程体系是高校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总体设计。课程体系转型是地方本科高校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对课程内容、课程结构等课程要素建设的导向调整、内涵创新和价值重构。课程体系的建构要适应产业转型发展和毕业生掌握新知识、新技术的需要;课程目标价值取向要致力于多元化,增强兼容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课程内容选择应注意纠正“重学轻术”或“重术轻学”两种倾向;课程类型结构要以应用为导向,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和谐统一;课程体系的科学化和长效化需要建立和完善课程诊断评价机制。

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应正确处理好五对辩证关系47-50

摘要:在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进程中,需要我们牢固树立哲学思维,正确处理目的与手段的关系,既强调目的明确,也要注重手段灵活;正确处理全局与重点的关系,既强调整体推进,也要注重重点突破;正确处理外因与内因的关系,既强调外部压力的转化,也要注重激发内生动力;正确处理务实与务虚的关系,既强调真抓实干,也要注重研究思考;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既强调批判继承,也要注重开拓创新。

高校内部发展性教学评价实施研究51-54

摘要:高校内部发展性教学评价以明确的评价内容、多元的评价主体、差异的评价对象、动态的评价过程、富有层次的评价指标等独特的优势和特点在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实施高校内部发展性教学评价要以教学改革和教学创新为重点,系统运行相应的教学评价程序,并需要完善相应的理念、制度、技术保障,遵循人文关怀的价值导向创设平等参与的评价环境、营造宽松活跃的评价文化氛围。

“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与哈萨克斯坦高等教育合作空间探究55-58

摘要: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哈萨克斯坦因其地缘优势而成为我国全方位的合作伙伴。哈萨克斯坦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国际化,“博洛尼亚进程”是其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转折。开拓中哈高等教育国际合作空间,打造教育共同体,培养国际化人才,开展高校间国际合作,可以为中哈两国经济社会领域的合作与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在中小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策59-61

摘要:面对新时期立德树人的要求,中小学校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中还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和实践中的不足。为此,一是结合学校育人目标,深入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二是着力课程教学改革,有效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渠道;三是突出文化引领,努力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环境;四是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育人合力,整体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体系。

中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过程、机理及特征探讨62-67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在中小学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需要遵循其内在的客观规律。中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一般过程为感知一理解环节、接受一认同环节、内化一外化环节;中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机理为需要一驱动机理、情感一引导机理、实践一强化机理、影响一制约机理;中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阶段性、复杂性、个体差异性和可引导性的特征。教育者应当根据中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过程、机理和特征,有针对性地组织和开展相关教育活动。

批判与建构:当代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理念探析——基于中国传统家训文化的视角68-70

摘要:中国传统家训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生发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一脉相承、同质同构的社会价值追求,他们的内在契合性表现在三重使命中: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营造社会的和谐环境和提高个人的道德素质。当代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创新性路径包括辩证性取舍、历时性发展、融合性再生和自觉性践行。

多元文化图景下高校德育的困境与破解路径71-73

摘要:在当前多元文化时代背景下,高校德育面临他源文化与本源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以及网络文化等多元并存的时代图景而带来的困境和挑战。高校德育需要从培育学生的主体性道德人格、引导学生价值共识的建构和确立民主、对话的教育方式进行相应的改革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