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探索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教育探索杂志 省级期刊

Education Exploration

  • 23-1134/G4 国内刊号
  • 1002-0845 国际刊号
  • 1.87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教育探索是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1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主管的学术期刊。教育探索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德育研究、高等教育、基础教育、理论探讨、教师发展、比较教育、教育管理、职业技术教育、广告

教育探索 2016年第11期杂志 文档列表

教育探索杂志名家思想
论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1-5

摘要:陶行知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成就卓著、影响深远的教育理论和实践家。他对职业教育的定义是广义的,即职业教育是“为应济生活所必须的教育”,特别强调“教学做合一”。陶行知认为,职业教育的宗旨是“生利”“利群”;职业教育的四个要素是职教师资、职教设备、职业课程与教学、职业学生;推广职业教育的重点应当放在农村。

文理大师顾毓琇的大学教育理念及其当代价值6-9

摘要:顾毓琇大学教育思想的形成源于其所处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家庭教育文化背景和思想教育文化背景。其独具特色的大学教育理念包括真善美的人生教育理念、重学术科研的治校理念和完善学科发展的办校理念。其大学教育理念的当代育人价值:学术为本,创新为重,是高等教育质量得以提高的保障;发挥和重视教师的作用,是学术科研得以发展的关键;完善学科建设,重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先导。

克里希那穆提教育思想探析10-13

摘要:作为享誉世界的著名心灵导师,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对教育有着颇多精彩而深刻的论述。在审视、批判传统教育的过程中,他阐述了自己的教育主张,提出正确的教育应当致力于培养完整的人,而非教授知识。在他看来,知识具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学校教育的任务更应该是唤醒学生的智慧。这有赖于具有完整责任感的教师和学生的悠闲学习。尽管克里希那穆提的教育思想带有理想主义的色彩,但他对教育、知识、智慧和学习的理解和认识别具一格,对当今我国教育改革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教育探索杂志基础教育
中小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路径探析14-16

摘要:中小学阶段是人生的重要奠基阶段。核心素养是人的素质的主体部分,是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未来课程改革的重点方向。当前中小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路径有三:开展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坚持课程育人;转变教学方式,坚持在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中育人;转变传统教育质量评价观,坚持以教育质量评估育人。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内涵及构成17-20

摘要: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由语言的建构、文化的理解、思维的发展和审美的鉴赏组成。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具有基础性与发展性。语言的建构从学科知识上划分应包括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从学科能力上划分应包括口头语言的听、说能力和书面语言的读、写能力。文化的理解包括对本土文化的传承、对国际文化的理解、对生活文化的回归和对自然文化的关爱。思维的发展包括语文的经验思维、语文的迁移思维和语文的反思思维。审美的鉴赏包括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和对美的人格的追求。

适合小学生的数学教学——基于学习者的视角21-26

摘要:从学生的视角检视适合学生的数学教学,是构建适合学生的教学体系的基本前提与必要条件。以作文“《适合我的小学数学课堂》的感想”为归纳、统计与分析的研究文本,发现小学生认为适合他们的数学教学要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教学内容的难度、容量要适中,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要合有趣味性、脉络化的数学知识;教学方式主要体现合作、探究、活动、愉快、生动、交流、讨论等关键词;数学教师应是生动、清楚、详细的讲解者,是一个幽默的人、和蔼可亲的人、是一个负责任的人等;小学生认同布置难度与数量适中的数学作业,且希望作业的分层布置等。

课堂教学中分层优化与主体参与的结合及差异性表现27-29

摘要:分层优化与主体参与的课堂教学管理是在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班级授课制及现行课堂结构下的探索。将分层与分组相结合,组内优化与组间优化相结合,通过内培外引方式引导主体参与,采用动态管理、激励评价达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该课堂教学管理程式在实践时体现出年龄阶段、学科特点、学生个性的效果差异。

流动人口子女初中阶段的社会融入现状调查——以天津市红桥区、滨海新区为例30-34

摘要:初中阶段的流动人口子女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其社会融入水平如何,不仅与自身、家庭切身利益相关,更关系到国家教育公平和社会均衡、和谐发展等重大问题。通过对天津市部分地区部分公办学校流动人口子女初中生的抽样调查发现,流动人口子女父母的文化程度、户籍所在地、流动人口子女转学留级状况等方面与他们的社会融入水平具有显著相关性。

农村小规模学校“互联网+同步课堂”教学模式研究35-39

摘要: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弥补农村小规模学校师资薄弱问题,具有现实性和针对性。针对小规模学校,精准推进“互联网+同步课堂”模式,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应以“远程同步互动课堂”为突破点,将城市优质资源外部支持与农村学校内生式发展相结合,提高农村学生素质。可通过构建包括中心学校共享的远程同步课堂、“农村小规模学校联盟”的远程互助课堂、地方高校支持的远程支教课堂、光盘为主教师为辅的课堂和基于平台的翻转课堂、混合课堂等形式,改善农村小规模学校师资薄弱的困境。

教育探索杂志职业技术教育
区域现代职业教育联盟建设的策略研究40-45

摘要:国务院颁布的《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要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包括初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应用本科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内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目前,地方职业院校普遍面临着双师双能型师资紧缺、合作企业资源紧张、办学经费不足、应用研究有待深入等问题,因此,需要充分整合地方教育资源,构建区域现代职业教育联盟,通过联盟理事会整体规划区域职业教育发展,实现地方职业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共建共享专业课程、资源和实训设备等平台,促进应用型人才的贯通培养,提升现代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加快构建地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基于产业转型升级的职业院校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研究46-50

摘要:产业转型升级对职业院校专业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对其专业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与调整既要关注产业发展的需求,又要引领产业转型升级。为了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职业院校必须合理配置专业资源,加强专业内涵和品质建设,突出专业价值,最为关键的是构建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对此,要从构建专业发展规划机制、专业评估机制、专业预警与退出机制、双向对接的协调机制以及专业资源共享与协同机制等入手,推动职业院校专业的调整优化,实现专业与产业转型升级的互动对接。

从教学合作到协同创新:高等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发展路径51-54

摘要:校企合作教育作为职业院校最为有效的办学模式,已经成为推动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但是,目前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教育还存在着被动合作观念主导、政策设计相对滞后、运行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因此,需要完善政校企合作教育的协同创新机制,确立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合作教育目标,开发整合资源搭建校企合作协同创新平台,构建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教育模式,才能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出更多的优质技术技能人才。

教育探索杂志高等教育
以学习型社会为取向的后大众阶段就学形态优化途径研究55-61

摘要:在后大众阶段这一大众高等教育转向“终身学习阶段”的过渡时期,“纵向延长”的就学形态得到加速发展。在我国,“纵向延长”一直不受重视,也未与学习型社会建设建立起直接联系。我国应通过调整高等教育发展取向、完善高等教育结构体系、改革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增进“纵向延长”的支持体系等途径,致力于就学形态的优化。

表象与本质——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另一种思考62-66

摘要:1999年,我国开始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一些高职高专升格为为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新建本科院校。然而新建本科院校整体上并没有成功实现其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却成为我国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的主要对象。从表象看,新建本科院校偏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是由于其归属于学科导向的普通本科院校,但从我国大学的发展历程和专业设置的历史视角来看,我国大学本身就致力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因此,从本质上说,新建本科院校自身缺乏内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动力是其偏离人才培养方向的根本原因,其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必须解决这一问题。

行业性高校特色化发展:内部动因、外部诱因与战略构想67-71

摘要:国家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后,行业性高校的整体办学实力和水平大幅提升,但也存在办学方向模糊、办学模式趋同等问题。行业性高校需要通过在办学理念、办学定位、学科专业、人才培养、校园文化和治理结构六个方面的特色化发展,形成独树一帜的办学品牌和核心竞争力。

论基于学术视野的大学课程建设72-74

摘要:课程是大学的核心要素,是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的重要手段和平台。尽管课程的发展呈现多样性,但大学的学科、专业和课程相互促进,统一于大学的学术本质。学术视野下的大学课程建设包括课程建设的学术性取向、教学学术对课程建设的影响、精品课程建设的学术引领效应以及开放的学术思维对大学课程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推动。

新读写研究与我国大学课程教学改革75-79

摘要: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全球化影响了人们交流和表达意义的方式。新伦敦小组认为,读写不仅是一种认知技能,更应该是一种社会实践。当今世界,读写内容呈现出多语言化、多模态化态势,读写实践渐趋多元化,读写教学日益优化。为培养大学生适应信息社会读写实践的新读写能力,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亟待加强对新读写理论和实践的深入研究,积极开发新读写通识教育课程,推行新读写教学法,并建立和完善新读写能力评价框架体系。

高校专业文化建设的原则与路径探析80-83

摘要:专业文化建设是一项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创新活动,它不仅需要具体原则的指导,更需要正确路径的导航。彰显专业特质、对接校园文化、融入行业文化、分层构建和系统推进是专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凝练专业精神、形成制度体系、设计表现形式、坚持传承创新是专业文化建设的基本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