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方法汇总十篇

时间:2023-10-13 09:14:46

医学教育方法

医学教育方法篇(1)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人们的沟通途径也变得十分畅通和便利,互联网的出现和不断完善,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变得非常快速和直接,也为总结和分析医学发展的动态提供了更多更全面的第一手资料,现有的教科书很难全面反映医学发展的实际情况,这给现代医学教育提出新的挑战,它要求临床医学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及时跟上医学发展的步伐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固步自封、不思进取则要被现代医学所淘汰。

随着国内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医疗市场也较以前发生了很大变化,病人就医有了很大的选择性,对医院和医生乃至诊治方案的选择有了更多的自主性,同时人们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也在不断加强,因此医院和临床医生在日常医疗和教学活动中必须尊重病人的选择权、知情权、隐私权等有关权利,这给临床医学教学提出新的挑战。如果不能正确处理医疗和临床教学的关系,将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医疗纠纷甚至是法律纠纷,也使医院在医疗市场的竞争中产生不利因素,反之,如果处理得当,不仅有利于医学教育,也有利于提高医院和医生自身的声誉,而在医疗市场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目前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也还不完善,滞后于目前医疗形势的改变,如何确保临床医学教学的正确和合理、合法地开展,不仅是临床教师所必须关心的问题,而且涉及到相关法律、法规的制订和完善。因此既往临床医学教育模式和教学方式、方法已不符合当前医疗市场的变化,作为临床教师,应提高法律意识,正确处理好医疗和教育的关系,取得病人和家属的配合来积极开展临床医学教育,为培养新一代临床医生和拓展医疗市场而积极努力。

医学教育模式的改革也给临床医学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的临床课程将在临床医学院内实习时同步进行,学生的大部分课余时间在医院度过,学生将有更多时间与病人接触,这有利于提高临床医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但如何利用学生在医院的时间培养学生正确和基本熟练的临床思维和处理能力,也给临床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旧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按病种讲完课或带完见习后便完成任务这种情况将一去不复返。学生在医院内与病人接触,随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惑,包括医学、心理学和社会问题,甚至语言问题,这都要求临床教师花许多时间来解释和教导。单一按病种来讲习对学习临床课程是最基本的,如果没有这个基础,学生的临床能力无从谈起,但对一个合格的临床医生来讲,仅做到这一点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在平时的讲课和学生见习、实习过程中,应结合学生的自学和接受能力,把疾病的临床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作为教学重点,并把它灌输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而疾病的病因学、发病原理和病理解剖等基础内容可简单地讲解或由学生自学,这样有利于学生临床思维的培养和处理问题能力的提高。因此在临床教学活动中可以以临床症状为主线多讲解,在此基础上再深入讲解具体疾病各自的特点和处理要点。另一方面,在以前的教学模式下,往往对学生的临床基本功重视不够或无法给予更多的教导,而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在见习、实习过程中,我们认为临床带教老师要用一定的时间来训练学生的临床基本功,如采集病史(包括内容和技巧)、体格检查和临床基本操作等,并作严格要求,因为扎实的临床基本功是一名优秀临床医生的基础。另外,要做好一名优秀医生,必须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与病人之间的接触、沟通是非常重要的,这对于了解病情同样也是缺不可少的,在这方面也要求带教老师予以重视。因为一名医学生或年轻医生,在这一点上往往欠缺和难以领悟,需要在临床医疗活动中不断充实、完善。

二、临床教师自身综合素质要进一步提高

为提高教师的授课能力和效率,我院已多次开设青年教师授课大奖赛,并对刚毕业的青年教师进行岗前培训,使临床老师的授课能力得到了提高。要作好一名优秀的临床教师,不仅要培养高素质的临床医生,还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临床思维能力包括临床诊断和处理能力,单纯地提高授课效率是远远不够。首先必须要有强烈的责任心,不能敷衍了事。对于一名临床医生,要带教

一、二名学生并不是一件难事,难就难在认真和带好二方面,没有一定的责任心,不认真带教是很难培养出优秀医生的。一名好医生不等于是一名好老师,要做好一名临床教师,除做好自己医疗和科研的工作外,还必须负起责任,认真培养下一代医生,才能使我国临床医学不断发展和进步。其次,带教老师必须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因为医学发展迅速,知识更新快,人们获取医学知识途径既多又直接(包括医学知识讲座、书籍杂志、通信、互联网等形式),这要求任何一名临床医生都必须不断学习和钻研,这样才能在医学界立于不败之地,对临床教师而言尤其重要,只有自己不断进取,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因此,一名好的临床老师首先须是一名好医生。新晨

医学教育方法篇(2)

[关键词]

医学微生物学;医学人文教育;教学方法

医学人文教育是医护人员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医护人员除了在学习当中掌握医学科学知识,还要在科学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新的医护理念、预防观、卫生观等等,这样才能更好的满足人们对卫生健康的需求和保障,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医学微生物学是一门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是医学基础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门学科,一方面要求学生掌握与医学相关的病原微生物的主要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和诊断方法及防治原则等理论知识,从而为学习临床相关的感染性疾病以及超敏反应性疾病打下坚实而牢固的基础;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与医学微生物学相关的观念和原则:如无菌观念、交叉传染、杜绝“滥用抗生素”等原则,这些观念和原则的把握,会使学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学习和实际工作中,有助于学生个人和职业素质的进一步提升[1]。

1医学人文精神的内涵

医学人文有着悠久的历史。一百多年前,加拿大著名医学家及教育家威廉•奥斯勒说:“医学是一种专业、而非一种交易;它是一种使命,而非一种行业;从本质来讲,医学是一种使命,一种社会使命,一种人性和情感的表达。这项使命要求于你们的,是用心要如同用脑”。“人文”一词源自拉丁文“humanists”,指的是人性与教养,也指人的精神文化[2]。人文涉及面很广,包括文化知识、、道德伦理、风俗习惯等,只要是与人类精神活动有关的内容都可以归属于人文的范畴。而医学人文精神是指在医疗实践过程中要敬畏生命、崇尚健康、维护尊严、抚慰心灵,简单来说,就是以病人为本的精神,从人性出发,关心、关怀和尊重病人,其核心是“以人为本”,具体体现在对生命价值和生命意义的尊重和敬畏,发自内心地关爱病人。医学人文精神主要包括“知”和“行”两个方面:“知”是理念,即以人的生命和尊严为主旨,把人的发展完善和精神自由的信念深植于心;“行”则是实践层次,即在医疗实践活动中,医务人员应一切以病人为中心,急患者之所急,忧患者之所忧,为维护患者的生命健康而努力[3]。当前,许多医院频繁发生恶性暴力事件,医患关系日益恶化,这与少数医务人员职业道德的缺失也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医学生在学习阶段更应注重素质教育,强化医学人文精神培养。

2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的方式与途径

2.1教师加强重视,转换角色

在现代教育理念中,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教书是把自己的知识、学问传授给学生,而育人则是把学生培养成具有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世界观,使学生成为正直、善良、有益于社会的人。因此教师不仅要求满腹经纶,还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教师只有具备了高尚的师德,才可能把“育人”恰如其分地渗透于“教书”之中。这就要求教师要与时俱进,转变角色,不能把自己仅局限于教师的角色,除了传授知识外,还应该能够传承一种精神,一种人文关怀的精神。所以,教师在授课中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科学知识,还要把医学人文的精神文化传承给学生,言传身教,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医学人文精神的内涵,培养他们关心、关爱、理解别人的精神和责任,只有这样他们离开学校进入社会才能更好地治病救人、服务于病人和社会。因此,在医学微生物学的教学中,教师同样要转变角色,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结合本学科相关内容把医学人文的精神传递给学生,促进医学人文教育[4]。

2.2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促进医学人文精神的培育

强化学生的自身感悟。医学微生物学所涉及的病原体种类繁多、内容庞杂,且各章节之间逻辑性不强,学习过程中学生普遍反映本学科易于理解但难于记忆[5]。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是以教师为主体,全程采取灌输式教学,这种方式不利于学生对医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医学人文精神的培育必须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如采用以案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的启发式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积极开展情景模比、课堂讨论、课外阅读及学术研讨,鼓励并创造机会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和观念,使医学生通过自身体验把人文价值理念内化为医学人文精神。实验与理论相结合,将医学人文教育融入实验教学。医学微生物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也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实验教学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如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无菌观念,设计“空气的细菌学检查”试验,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细菌无处不在,应时刻注重无菌操作技术,防止污染,为以后工作中防止医院内感染的发生及传播打下良好基础;而“口腔、手指的细菌血检查”试验,让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正常菌群与条件致病菌的概念,认识到自然界大部分微生物为正常菌群,有些对人类无害而有利,微生物与人类、与自然界和谐相处,密不可分,只有少数才会引起人类疾病。

2.3针对社会热点问题,加强医学人文精神教育

2.3.1抗生素滥用与“超级细菌”的出现

青霉素的发现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自1941年青霉素应用于临床后,人们相继发现了上万种抗生素,其中200余种抗生素应用于临床治疗。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可以说挽救了无数生命,至今抗生素仍然是感染治疗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药品。然而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引起人类疾病的许多细菌已经对其产生了耐药性。而人类抗生素的滥用加剧了微生物对抗生素的耐药程度,特别是近年来出现了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的多重耐药菌株,甚至是“超级细菌”。超级细菌不是一个细菌的名称,而是一类细菌的名称,这一类细菌的共性是对几乎所有的抗生素都有强劲的耐药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超级细菌的名单也越来越长,主要包括产超广谱酶大肠埃希菌、多重耐药铜绿假单细胞菌、多重耐药结核菌、泛耐药肺炎杆菌等。为了减缓细菌耐药性及超级细菌的出现,要求医生合理规范使用抗生素,应严格掌握抗生素的适应证、禁忌证,以及药物的配伍禁忌,或根据药物敏感性实验,选择敏感的,毒副作用小的抗生素用于临床治疗;严格控制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并在使用过程中,加强耐药监测。

2.3.2正确认识艾滋病,消除恐艾与歧视

当今社会环境下,人们对艾滋病的认识仍存在不少误解与偏见,针对这一现象,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这一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重点介绍该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为性传播、血液传播和垂直传播,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尽管目前我们尚不能治愈艾滋病,尚未研发出预防艾滋病的有效疫苗,但是通过宣传教育,严格控制血液和血制品,以及提倡安全等一系列积极有效措施,HIV的传播是完全可以控制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承认当前HIV感染率仍居高不下的事实,分析原因,这与艾滋病患者被歧视、不安全、医疗机构的商业利益驱动等种种因素密不可分,归根结底是个人道德、医生医德等医学伦理素养缺乏所致。这就要强调学生要有职业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不仅要积极宣传预防,还要以身作则,洁身自好,同时教育学生应该正确对待艾滋病患者,培养学生尊敬他人、理解他人的优秀品德。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将人文精神培育贯穿其中,将医学人文理念真正渗透到医学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信念[6-7]。

3结语

现代教育的培养目标包括知识、技能、情感,三方面缺一不可,特别是医学不同于其他科学,研究对象是人,服务对象是患者,所以医学具有其特殊性,因此,医务工作者除了要求有精湛的医疗技术外,还必须具备高尚的医学人文素质,这样的医务工作者才会懂得珍惜生命,尊重患者,真正做到“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因此医学生人文教育更为重要,在授课过程中将人文素质教育有机融入到专业课,这就需要教者精心的构思和设计;此外,人文素质教育相关案例也需要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同时促进医学生的医德教育,使学生更能胜任将来的工作岗位,在某种程度上缓解医患关系,促进医学教育和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作者:张金平 曾静 胡晓艳 单位:西南医科大学病原生物学教研室

参考文献

[1]孙桂鸿.小议医学微生物学教学过程中学生素质培养[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5):封3.

[2]杜宏.医学人文教育乃医学教育之根本[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3,26(6):561-563.

[3]王夏强.浅论主体感悟式医学人文精神培育模式[J].教育与职业,2014,(23):183-184.

[4]陈锦龙,吕刚,宋婧,等.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加强医学人文教育的探讨[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4):169-171.

[5]包常华.留学生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法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4,16(10):781-782.

医学教育方法篇(3)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2-0219-02

继续医学教育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卫生技术人员从业后获取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的终身性医学教育,其目的是不断提高卫生技术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提高服务质量,以适应医学科学技术和卫生事业的发展。继续医学教育既是卫生技术人员履行权利义务、提升素质能力、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基本手段,又是建立现代终身教育体系和创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途径,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必须迎接挑战,创新发展[1]。

卫生部于1996年颁布《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试行办法》,要求加强卫生技术人员的继续医学教育管理,确保每人每年完成一定的医学教育内容,目的在于保证卫生技术人员能够跟上医学知识和技术更新的步伐,不断提高医学技术水平。回顾近十五年以来的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历程,还存在重视不够、认识不足等问题,本人认为应在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建立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措施等方面不断努力。

1 继续医学教育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重视不够,认识不足。

部分人员认为继续教育是一项任务,完成的目的只是为了晋升、考核过关,所以职称晋到一定级别后,参加学习不再积极,网上答题找人代答。这与当初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为首要目的初衷相悖,卫生技术人员通过继续教育得到的提高有限。毕竟,继续医学教育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很大程度上是间接的,容易被忽视。为了轻松的“挣”够学分,部分临床医护人员乐于追求学时短、学分高、学费个人不承担的短期培训,而很少考虑专业的实际需要[2]。

1.2 学分取值不能完全体现“学以致用”的原则。

国家进行继续医学教育的目的是“学以致用”,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跟上医学科技的发展,但目前的学分取值,参加一次短期的继续教育学习班,就可以获得一定学分,而完成一项部级课题也不过10分。一项部级课题需要一个团队花费数月甚至几年的时间检索文献,研究国内外研究情况,思索创新点和应用前景,其中的知识、技术含量与参加短期继续教育学习班相去甚远[3]。

1.3 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良莠不齐。

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在全国开展以后,出现了各类学习班、培训班、提高班、学术会议等,名目繁多,铺天盖地,从各种渠道涌入医疗单位。有些学习班的内容重复,甚至有的打着继续医学教育的招牌,将学习商业化,教学质量差、学时不够、学分授予管理不严、费用高,使学习班的可信度大大下降。

2 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2.1 更新观念 提高认识。

继续医学教育是在职医务人员更新知识,提高业务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伴随科学技术创新,迅速推动医学进步的重要基础,因此,各级领导要不断提高对继续医学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发展继续医学教育事业,完善制度管理,健全教育体系作为加强卫生人力资源开发、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实现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和根本保证,把开展继续医学教育作为提高单位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把建设学习型单位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通过各种方法来营造学习氛围,鼓励大家树立战略眼光,培养终身学习的态度,转变观念,积极参与,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晋升职称而学为提高工作能力而学。

2.2 充分体现“学以致用”的原则。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继续教育学习班、听课等途径获得学分的分值,增加科研、论文、业务等方面的学分分值。同时,在学和用两系统中学分取值应根据各医疗单位自身实际情况,分别按照技术含量、难易度、对医院的贡献度、对自身素质提高的作用、影响力、所需要花费的时间等进行适当调整,让继续教育体现出本来的目的。

2.3 规范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管理,提高培训质量。

继续医学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卫生技术人员的素质,医院的继教工作必须以质量为根本,才能保证继续医学教育长期健康发展[4]。积极申报部级、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通过各级医学项目的举办,调动全市各级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积极性,增强大家自觉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意识,提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促进管理水平、医疗水平和教学水平全面发展。

选派人员外出学习、进修要严格把关,所学内容必须是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并且适宜在本单位开展,或是科室急需开展的技术项目。外派人员学成后要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讲座,达到一人学习多人受益的目的,节约成本,提高学习效益,提高外派学习人员的责任心。

3 小结 

继续医学教育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我国起步较晚,缺乏系统、成熟的经验,对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在职卫生技术人员的培训模式、要求、考核方式等诸多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并在实践中逐步完善。相关职能部门应该相互支持、协调共管,只有这样才能为医院培养高素质的卫生人才队伍,使医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叶林书,曹静,武风娇等.地方性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实践与创新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9):109-111

医学教育方法篇(4)

1.2只有加强人文、道德和伦理教育才能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随着人类对医学发展的认识日趋理性和全面,世界卫生组织将医学模式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提升到“生理、心理、社会行为”医学模式。这就决定了医学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相互渗透融合的综合性质。这就要求医学生不仅具有专业知识技能,而且还应有厚重的人文素养,学会从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多个途径出发去对待患者和疾病[1]。

1.3加强人文、道德和伦理教育可以从根源上缓解、扼制医患关系的恶化。由于现阶段我国保障体制尚不健全和医疗服务与国际水平靠拢,高昂的医疗费用等原因导致医患矛盾突出,医疗纠纷频发,医患关系走入了低谷。一名合格的医生不仅要有高超的医疗技术,还要有社会良知和社会责任感,对患者多一份关爱、理解,掌握与患者沟通的策略和技巧,是医生良好个人素质的展示,也是建立协调融洽的医患关系的基石。这就要求医学生应具备深厚的人文素质底蕴,只有这样,将来才能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医疗服务,改善医患关系。

1.4加强人文、道德和伦理教育可有助于提高临床诊疗水平。临床诊断和治疗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除了以往关注的生理因素外,心理和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方面的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在临床医学中,一个人可能患各种各样的疾病,一种疾病的每个患者身上又会出现个体差异,任何疾病又会处在运动变化之中。要提高临床诊疗水平,就必然要求医学生(未来的医生)具有宽广的知识面,较高的分析、判断、综合问题的能力。只有具备了全面的、较高的医学人文素质和医学科技素质,才能不断提高临床诊断的正确率和临床治疗效果,真正达到为人类的身心健康服务的目的[2]。

1.5加强人文、道德和伦理教育可以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除了满足职业的需要外,还应提高个人素质,通过加强人文、道德和伦理教育可以进一步改造医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让他们深入认识到将要从事的医学事业的崇高和生命的价值,满足他们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3]。

2加强人文、道德和伦理教育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加强教师培养,提高教师自身的人文修养与人生境界。医学专业的教育首先是由掌握这门科学的专业教师完成的,因此教师自身的人文素质就显得非常重要。教师不仅要能够有意识地挖掘蕴涵在专业课中的人文内涵,还要挖掘和提升自身的人文内涵,教师的精神风貌、理想追求、治学态度、敬业精神以及教学过程中的言行举止等都对学生素质的养成具有直接的、广泛的影响。专业课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专业和研究方向,通过参加继续教育活动、校内外的假期短训班、网络教育等多种形式加强人文学科的学习,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东方文化强调“医者仁术”,要求医生具备仁、孝、智、勇等美德;西方文化强调医师的社会属性。爱丁堡公报指出:“21世纪的医师,应是优秀的卫生管理人才,患者的代言人,出色的交际家,有创见的思想家,信息专家,掌握社会科学和行为科学知识的专业医师和努力终身学习的学习者”。文理渗透是现代医学高度综合、相互渗透的要求,从培养全面素质的人才出发,要求临床教师在某个领域获得专业特长的基础上对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都有相当的了解。只有教师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后,才可能搞好医学生的素质教育,才能培养出大批富有竞争意识、创新精神和实际能力的高素质医学人才。

2.2强化医学伦理教育,引导学生感受医生崇高的职业价值。从事实践教学的教师首先在临床带教中融入人文教育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知道,作为未来的医生,不仅要有精湛的技术和高尚的医德,而且还要具备较全面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常识和基础知识。医学是最具有人文精神的学科,因为它承受着关爱生命、关爱人类、救人命于危难之时的崇高使命。医疗工作的对象是人,医学必然具有生物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双重特征。只有具备了较高人文社科素养的医生,才能真正认识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才能胜任现代医学工作。学生在医学实践教学中刚开始接触患者,这时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当好表率,对待的患者言语和行动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同时还要及时纠正学生的一些不良习惯,将医学的人文特征渗透到实践教学过程中,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让学生学会尊重患者、关心患者、处处为患者的利益着想,提早感受医生崇高的职业价值,加快医学生从学生向医生的角色转变[4]。

2.3改变教学方法,把人文教育融合到医学实践教学中。进入见习和实习后,学习的主要内容不再是系统的医学知识,而是如何把现有的专业知识转化为临床工作能力。因此,教学方式也要随之转变为“以问题为中心、以病例为线索”的医学实践教学模式。这将是一个巨大的转变,教师在此过程中除了要重视传授临床思维方法外,更应在临床病例中引入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加深对专业和伦理问题的感性认识,并使医学生通过接触患者或模拟场景掌握处理医患关系的技巧;引导医学生站在患者的角度和立场去思考问题,从患者利益最大化的角度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

作者通常会在学生面前呈现一个真实的病例,或指定学生模拟某个环境中的特殊病例,让另外的学生模拟临床医生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判读检验结果等临床工作程序,分析患者的诊断及提出进一步的诊疗意见。教师则通过一个个问题引导学生对专业问题和社会问题做出自己的判断。遇到学生和教师、学生与学生间的不同意见时,不要直接给出自己的意见,而是引导双方说出支持和反对的理由,最后大家一起运用专业知识和社会学知识得出结论。遇到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可组织开展自由讨论,运用启发式教育方法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医学教育方法篇(5)

采用阶段性学习方法,主要分三个阶段。

(1)初级阶段:变理论学习为操作技能培养,初步掌握一般性疾病的诊疗技能。临床医学是以经验总结为主的学科。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微生物、分子生物学、病理学,免疫学的发展,这一学科被赋予了很多新的内容。但是从总体而言并没有改变它的基本属性。临床实践证明,对于一般性疾病,采用以问诊和体格检查为主的诊断方法,往往已经可以得出正确诊断。而对于少见的疑难病例,常需要用到特殊检查和深入的理论知识予以分析研究。中职医学生的培养目标既是对一般性疾病诊疗的实用型人材,所以掌握一般疾病的诊疗技能是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

(2)中级阶段:指进一步进入大专阶段学习,在这个阶段里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基础和临床经验,也懂得要对少见病疑难病做出正确的判断和精确治疗,需要加深医学基础科目学习的道理。

医学教育方法篇(6)

医学定向生(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人生观教育方法有其特殊性规律和要求,我们在进行医学定向生人生观教育过程中,应当根据其人生观教育的内容,结合当前医学定向生人生观的现状和特点,灵活应用各种方法,加强教育方法的针对性,提高其实效性。医学定向生人生观教育既符合德育的一般规律,可借鉴德育的基本方法,又有自身的特殊性规律和要求,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

一、说服教育法

说服教育就是通过讲道理,依靠理性的力量,逻辑的力量,使人接受或拒绝某种价值观念,以形成正确思想认识和行为倾向的教育方法。

对医学定向生进行人生观说服教育,应遵循以下基本要求:其一,既要讲大道理,又要讲小道理。要向学生讲清楚,培养医学定向生,让他们到农村去为农民群众的健康服务,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造福亿万农民的重要政策举措,是党和国家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战略步骤,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具有重要的意义。广大医学定向生应当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到农村去,立志长期扎根农村,为农民的健康和福祉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这是一项有价值的事业。同时,也应设身处地地回答医学定向生的个人利益关切点。可以向同学们介绍一下这些年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成就,让医学定向生了解农村的新变化。对近年来农村在道路硬化,广播、电视和互联网接入,手机移动基站建设,农村饮水安全等方面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的情况;对农村优美的环境和良好的生态都应当向学生作全面的介绍,让学生对农村有一个全面和准确的认识,消除一些不必要的担忧和疑虑。其二,既要正面说理,又要反面说理。在对医学定向生进行人生观教育时,既要论证正确的观点,又要批驳错误的观点;既要提供正面的论据,又要提供反面的论据。对立志到农村去工作的观点,进行论证和肯定,对不愿到农村工作的观点进行批驳与否定。在论证和肯定医学定向生应到农村工作的论点的过程中,既要有正面的论据,又要有反面的论据。如,我们可以说说到农村工作的好处,又可以说说到农村工作不利和不便的一面,但结论仍然是医学定向生应当到农村去发挥自己的才干。他们接受了高等教育,理解分析能力比较强,双面说理能让他们产生公正感,较易起到说服效果。同时也有利于增强学生对错误观点的辨别能力,对错误观点有了思想准备,不致轻信和盲从。其三,既要尊重学生低层次的需求,又要引导和激发学生高层次的需求。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从低到高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五个层次。教育工作者在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的时候,既要尊重学生在物质等方面的低层次需要,又要引导和激发学生在成就、名声、道德等方面的追求,激励学生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要向学生说明,到农村基层工作,虽然物质条件相对差一点,但是有更多的学习、锻炼和发展的机会;为农民群众的健康服务,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定能获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这样的人生是一种有价值的人生,是一种高尚的人生追求。

此外,在对医学定向生进行人生观教育时应加强教育的针对性,有的放矢地进行。要根据不同学生在人生观方面的突出问题,对症下药。针对一些学生在知行脱节,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不统一等方面的问题,都应当积极探讨说服教育的具体方式方法。说服教育亦宜循序渐进,不能一开始就提出过高的价值观要求。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耐心细致的工作,不要指望一蹴而就。教育者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艺术水平,努力做到说理生动风趣,深入浅出,情理交融。

二、实践锻炼法

实践锻炼法是指在教育者的指导下,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正确观念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方法。它是一种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同时改造受教育者主观世界的教育方法。

医学定向生积极开展各种实践活动除了具有一般的认识论上的意义外,在人生观教育方面还具有以下特殊的作用:其一,有利于增加对劳动人民(农民)的感情。可能有的学生接触农民朋友少,对农民朋友存在一定的偏见,认为他们脏,知识浅薄等,对农民朋友感情疏离。医学定向生今后要真正下到农村去为农民的健康服务,就必须通过经常的下乡实践,增加对农民的接触和了解,培养对农民朋友的感情,抛弃这些偏见。接触多了,认识深了,认识和感情都会发生变化。我们在对医学定向生进行人生观教育的时候,要通过送医下乡、下乡见习实习、下乡医疗咨询、到农村勤工助学或进行公益劳动等实践,让医学定向生多下乡,多接触农民朋友和农村病患,这样学生才能更理解和认识农民,同农民逐渐建立起真挚的感情。同农民有了感情,才能乐于为农民服务。其二,有利于培养医学定向生踏实肯干、艰苦奋斗等精神品格。医学定向生必须树立注重奉献的人生价值和以苦为乐的人生态度。要能够吃苦耐劳、踏实奉献。这些精神和价值观念的培养都需要在实践中进行,并通过实践达成。赣南曾是红色苏区,又是客家摇篮,有着深厚的红色文化和客家文化的精神遗存。苏区精神的主要内涵被概括为“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①客家先民在辗转迁徙和开拓创业的过程中也体现出了吃苦耐劳、锐意进取等优秀的精神品格。我们通过组织医学定向生参观瑞金革命历史博物馆,参观客家文化博物馆和赣南客家围屋等实践活动,充分发掘和利用这些珍贵的教育资源,极有利于学生上述优良品格的培养。其三,通过参观访问和社会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见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有利于增强他们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信心,激发他们对我国建设事业的自豪感,增强学生主动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自觉性。农村卫生事业是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投身其中同样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其四,通过社会调查,让学生考察农村基层卫生事业的现状,了解农村卫生事业落后的状况,有利于增强他们投身农村卫生事业建设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医学定向生本身就来自于农村,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更容易激发起他们振兴家乡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每年都会利用暑假安排医学定向生开展农村卫生事业状况的调查,并要求他们撰写相应的调查报告,确实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运用实践锻炼法进行人生观教育时,应注意以下要求:其一,实践教育形式多样,要依据不同的人生观教育内容和目的采取不同的实践教育形式。培养医学定向生吃苦耐劳的精神与扶危济困的责任意识,所侧重采取的实践形式就应该有所不同。其二,要因地制宜,立足本地特色,充分发掘利用当地丰富的教育资源。各地的历史传统、民风民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各不相同,要善于发现有本地特色的教育素材。如赣南就有着红色文化和客家文化的丰富教育资源可资利用。其三,要加强领导,统筹规划,齐抓共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教学管理部门、团学部门都应该结合各自的工作职责,分工负责,有针对性地安排实践教育活动。其四,集中开展与分散进行相结合。有些实践活动宜集中举行,有些实践活动适合分散进行,具体方式应灵活掌握。如参观访问应以班为单位集中进行,而社会调查则宜利用假期由各位学生分散单独进行。当然也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

三、熏陶感染法

熏陶感染法是指利用先进人物形象或良好社会环境因素,对受教育者进行感染和熏陶,使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提高品行修养的方法。熏陶感染法在德育过程中具有愉悦性、隐蔽性、渗透性等特点,往往能够使教育对象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医学定向生人生观教育过程中,也应适时运用这一方法,提高其教育效果。具体来说,熏陶感染法包括形象熏陶和环境感染两种形式与方法。

形象熏陶首先是教师的身教。身教重于言教,教育者必须身体力行,言行一致,成为践行各种道德规范的典范,这样才能让学生信服,并进而模仿和效法教师的行为。教师“凭借自身的道德表率感化学生,这是道德教育的最高境界”。②说一千道一万,都不如做给学生看。其次,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可以用历史和现实中德艺双馨的医务人员的先进言行事迹来教育医学生,给他们熏陶和激励,施加教育影响。比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手段生动介绍各位“最美乡村医生”的典型事迹,就起到了很好地教育效果。我们还撷取百家讲坛《大国医》中介绍那些悲天悯人、悬壶济世名医的视频资料,在适当的时机播放给学生观看,用历代名医的高尚人格风范感化教育医学定向生。此外,学校校友中也有一些长期默默坚守在农村,为农民扶危济困的优秀代表。把他们的事迹介绍给学生甚至请他们来现身说法,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他们是学生身边的平民英雄,给学生以亲近感,更容易感染学生。最后,文艺作品中医德高尚的名医形象也是一种教育素材,能够用来为学生医德教育服务。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可以经常收集和积累这方面的资料。艺术形象经过了刻意加工,常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深刻的教育意义。

社会环境感染关键要善于利用和创设好的教育环境,规避一切不利的教育环境。要建设优良的校园育人环境,让校园环境成为一种隐性课堂。校园环境渗透医学定向生人生观教育有多种途径和形式。其一,通过国旗下的讲话、主题班会、编唱班歌等形式,倡导重在奉献、扶危济困、以苦为乐、甘于平淡等医学定向生必备的价值观。尤其是编唱班歌的形式,寓教于乐,效果更好。其二,在校园内设置宣传牌、宣传栏、文化长廊和橱窗等,张贴和宣传体现有关价值观念的标语、名言警句、校训班训、人物故事。其三,通过校园广播、校园网站、校报校刊的方式,宣传和倡导有关的价值理念。要通过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形成无处不在的育人氛围,让医学定向生耳濡目染地接受熏陶和教育。

运用形象熏陶法对医学定向生进行人生观教育时,要注意选择人物形象的典型性,人物(最好是医学人物)应经历曲折,相关情节生动,同时体现正向的价值倾向,彰显真善美。使其既富有教育意义,又极具感染力。对人物形象可以适时进行相应的评价活动,使医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抵制错误的思想倾向,提高是非判断能力,增强教育效果。在运用环境感染法进行人生观教育时,应注意环境设计的针对性。医学定向生人生观教育有特殊的内容和要求,因而在校园宣传阵地中应有面向他们宣传教育的标语、班训班歌,名言警句和栏目。也应当对他们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教育活动。

除了以上三种基本教育方法外,医学定向生人生观教育还可以采取写心得、讨论辩论、心理咨询等方法。每一种方法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作用,我们在开展教育时应依据教育目标,综合运用各种教育方法,才能收到较好地人生观教育效果。

医学教育方法篇(7)

目前, 知识、信息爆炸和人们获取知识的便捷性及多样性增加, 以及市场经济下医疗市场竞争性的愈演愈烈, 医学教育模式的改变, 现代学员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 对临床教师的要求也不断变化和提高, 简单重复既往教育模式和教学方式、方法, 已不能满足现代临床教学的要求, 只有通过不断改革和完善, 才有可能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医学生。本文就新世纪新形势下如何作好临床教学工作作了初步探讨。

一、新世纪的临床医学教育背景要求临床教师不断地改革和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

当前,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医学领域也获得了突飞猛长的进步, 特别是分子生物学研究技术的出现、发展和完善,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超常规发展, 医学知识日新月异, 人们对疾病有了全新的认识, 临床诊治和预防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人类疾病谱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现有的教科书和教学大纲已很难跟上现代医学的发展, 因此必须紧密结合医学发展的动态来积极开展临床医学教育。以妇产科疾病的教学为例,妇科腹腔镜是融现代妇科手术和内镜诊治技术为一体的微创伤妇科诊治技术, 也是当今妇科领域的一门新兴学科。妇科腹腔镜技术的兴起与发展, 使传统的妇科诊断与治疗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 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改变着妇科诊疗的面貌, 为新世纪妇科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光明前景。同时新技术的发展非一蹴而就, 而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所以妇科腹腔镜技术也正是在发展中完善, 完善中发展! 这就要求临床教师必须根据这些变化及时调整授课内容和学时安排以满足这些变化, 学习内容和临床实际的脱节不能满足现代临床医学教育的目的和宗旨。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人们的沟通途径也变得十分畅通和便利, 互联网的出现和不断完善, 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变得非常快速和直接, 也为总结和分析医学发展的动态提供了更多更全面的第一手资料, 现有的教科书很难全面反映医学发展的实际情况, 这给现代医学教育提出新的挑战, 它要求临床医学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 及时跟上医学发展的步伐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固步自封、不思进取则要被现代医学所淘汰。

随着国内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医疗市场也较以前发生了很大变化, 病人就医有了很大的选择性, 对医院和医生乃至诊治方案的选择有了更多的自主性, 同时人们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也在不断加强, 因此医院和临床医生在日常医疗和教学活动中必须尊重病人的选择权、知情权、隐私权等有关权利, 这给临床医学教学提出新的挑战。如果不能正确处理医疗和临床教学的关系, 将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医疗纠纷甚至是法律纠纷, 也使医院在医疗市场的竞争中产生不利因素, 反之, 如果处理得当, 不仅有利于医学教育, 也有利于提高医院和医生自身的声誉, 而在医疗市场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目前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也还不完善, 滞后于目前医疗形势的改变, 如何确保临床医学教学的正确和合理、合法地开展, 不仅是临床教师所必须关心的问题, 而且涉及到相关法律、法规的制订和完善。因此既往临床医学教育模式和教学方式、方法已不符合当前医疗市场的变化, 作为临床教师, 应提高法律意识, 正确处理好医疗和教育的关系, 取得病人和家属的配合来积极开展临床医学教育, 为培养新一代临床医生和拓展医疗市场而积极努力。

医学教育模式的改革也给临床医学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的临床课程将在临床医学院内实习时同步进行, 学生的大部分课余时间在医院度过, 学生将有更多时间与病人接触, 这有利于提高临床医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但如何利用学生在医院的时间培养学生正确和基本熟练的临床思维和处理能力, 也给临床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旧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按病种讲完课或带完见习后便完成任务这种情况将一去不复返。学生在医院内与病人接触, 随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惑, 包括医学、心理学和社会问题, 甚至语言问题, 这都要求临床教师花许多时间来解释和教导。单一按病种来讲习对学习临床课程是最基本的, 如果没有这个基础, 学生的临床能力无从谈起, 但对一个合格的临床医生来讲, 仅做到这一点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在平时的讲课和学生见习、实习过程中, 应结合学生的自学和接受能力, 把疾病的临床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作为教学重点,并把它灌输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而疾病的病因学、发病原理和病理解剖等基础内容可简单地讲解或由学生自学, 这样有利于学生临床思维的培养和处理问题能力的提高。因此在临床教学活动中可以以临床症状为主线多讲解, 在此基础上再深入讲解具体疾病各自的特点和处理要点。另一方面, 在以前的教学模式下, 往往对学生的临床基本功重视不够或无法给予更多的教导, 而在新的教学模式下, 学生在见习、实习过程中, 我们认为临床带教老师要用一定的时间来训练学生的临床基本功, 如采集病史( 包括内容和技巧) 、体格检查和临床基本操作等, 并作严格要求, 因为扎实的临床基本功是一名优秀临床医生的基础。另外, 要做好一名优秀医生, 必须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 与病人之间的接触、沟通是非常重要的, 这对于了解病情同样也是缺不可少的, 在这方面也要求带教老师予以重视。因为一名医学生或年轻医生, 在这一点上往往欠缺和难以领悟, 需要在临床医疗活动中不断充实、完善。

二、临床教师自身综合素质要进一步提高

医学教育方法篇(8)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国家法制建设也逐步健全,对医务工作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要具备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同时,也要熟悉自身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依法行医,以便更好的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医学院校作为培养医学人才的基地,必然要承担起对医学生法律教育的重任。我们认为,法律素养也是任何专业大学生应具备的素质,通过对医学生法律知识的传授,法律意识和法律思维的培养,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因此,我们尝试着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加以改革。

一、“问题教学法”组织课堂教学

我们首先面对的问题就是提高学生的听课效果。高校大学生已经步入成人阶段,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简单的灌输方法是无法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的。为此,在教学方法上,应该主要采用“问题教学法”来组织课堂教学,使提问成为课堂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的传统教学一直把提问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我们认为,在当今形势下,提问的职能要发生转变,即提问不仅仅起到检验的作用,更应该是师生增强互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一种手段。因此,我们在教学准备阶段,精心设计课堂问题,使问题成递进形式,让学生不断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师再加以引导和归纳,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断深入,让学生在思考和分析中提高素质。

二、案例教学法的运用

法学理论可谓博大精深,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医学生既掌握法学理论知识,又对他们进行法治思想的教育,案例教学法不失是一个捷径。在具体运用案例教学法时,我们主要采用如下方法:

(一)案例讲授

学生们普遍感觉行政法这一章很难理解,它不像刑法、民法那样贴近生活。我们就在课前先讲一个主题案例,并把该案例贯穿整个理论讲授全过程,让学生对什么是行政机关、什么是行政相对人等问题先有感性认识,再向学生讲授“行政法对公民权利的约束性”,这些法治理念,就容易得多。我们讲授的对象是医学生,他们不仅需要掌握基本法律知识,更希望了解医患纠纷中的法律知识,因此,我们在课堂上加入了医患纠纷的典型案例,把法律知识和学生的专业知识结合起来,学生们切身的体会到了学习法律知识的实际价值,培养了他们的兴趣。

(二)多媒体案例教学

选用有代表性的案件,实际放映给学生们看,让他们对法律知识有更直观的感受。在讲授“刑事诉讼程序”时,结合相关庭审视频,给学生讲解相关法律条文阐述其意义,这样就是学生对书本上枯燥的叙述有了鲜活的认识,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理解这些知识,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改革考试方式,培养创新意识

长期以来,不论对作业还是考试,老师和学生都形成了依赖标准答案的习惯,只要与标准答案不同,就是0分,这样做很难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也挫伤了学生的思考问题,提出个人见解的积极性。因此,我们一改传统的闭卷考试模式,而是采用了案例考查法,就是让学生根据案例中所给的条件,回答两三个问题。所提出的问题都是围绕教学中的重点知识点,让学生把学过的知识与案情结合起来,以达到培养学生法律思维的目的。在评卷方法上,采用标准答案与非标准答案相结合的方式,即使学生的答案与标准答案不相符,但是学生运用了学到的知识,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也会取得好成绩,这就给学生更多的独立思考空间,学生们能够活学活用,把考试变成展示自己的平台。

通过对医学生的法律素质教育方式的改革,能够培养出专业技术优秀,同时,懂得法律知识的人才。为减少医患纠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颇为有益。

参考文献:

医学教育方法篇(9)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我国医学教育中由于长期受统一大纲、统编教材的教育体制影响,相当部分学校仍未脱离旧的教学模式,主要体现在以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为主,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宗旨。课程设置失调,教学方法机械,造成了学生与实践脱节、限制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自学的能力。我院采用多元化教学法,根据临床实践教学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式,重点将以教师为中心、以病人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三中心”教学模式,转变为以教学内容为中心、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关键知识为切入点,建立精品课程和视听教育网络教学资源的全方位互动教学方式,建立“模拟诊疗”等现代教学方式。在课程间隙穿插部分专题讲座课程,介绍外科学临床一些重要进展、研究热点及其科学意义,开拓学生视野,启发学生对临床外科学的兴趣。本文总结了当前常用的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但殊途同归,最终必须是以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

讲授法教学

课堂上教师按预先准备的教学程序,将讲授内容有计划、有步骤地讲授给学生,学生则通过听讲的形式把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加以理解,并保存在记忆中,来达到教学的目的。课堂讲授适合大班教学,可以使教员的教学时间得到充分的利用,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教学方法之一。该方法可为学生展示知识体系的整体结构,降低学生直接阅读的困难,特别适合内容复杂、头绪繁多,需要具体指导的章节。课堂讲授的关键是使学生跟上教师的思路,积极思考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除了思想上重视之外,还应当注意熟练备课、切实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合理使用音调、语速、重音、动作示范、面部表情以及临场应变能力,以使课堂讲授富有魅力。这种由教师的内在素质、教学功底所形成的持久的吸引力也是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一环。我国医学教育历来非常倚重课堂讲授法,其传递信息密度大,教师的讲授可以弥补教材不能及时更新的缺陷。讲授法过分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系统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能力的发展。在十分注重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养成的21世纪医学教育领域,这种教学方法的弊端与不足也日渐凸显。目前,该方法在发达国家已不是主要的传授手段。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

20世纪60年代,加拿大麦克玛斯特大学医学院创立了“以问题为基础”(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的课程模式,这种模式采用学生自学、导师指导小组学习,以后北美的医学院陆续采用PBL模式。PBL教学法强调从问题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去探索并运用理论知识,以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这种教学模式的特点不是给以知识,而是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支持者,是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基础,以小组为基本学习单位,学生针对学习任务提出问题、制订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程序。这种以临床问题作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引导学生把握学习内容的教学方法,其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正确的临床思维与推理方法,提高自学能力。该方法的原则是以问题为先导,早期接触临床和社会,以自学为主,对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评估小结。

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通过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觉主动获得知识、培养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式是一种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教学方法,它把教学过程中的“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和谐地统一起来,把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放在首位,而把教师的引导、启迪作为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的诱因。这些模式阐述了教学多种效能的若干方面,这些效能超出了学习知识和答案的范围,包括学会怎样学习、怎样解决问题以及怎样发展、使用策略和计划。启发式教学方法有比喻启发、对比启发、推导启发等多种形式,教学过程中根据授课内容灵活运用,会起到很好的效果。启发式教学给学生创设了足够的自主学习的条件,学生有充裕的创造思维、发散思维的空间。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总是处于引导学生学习方向、启迪思维和思想方法、解决认识疑难的地位;学生则处于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对教师的启迪和引导要进行积极反馈和自我调控的地位。在教学活动中,学习是学习主体对知识能动的智力加工过程,学生只有充分发挥积极主动性,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才能能动地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病例中心式教学

病例中心式教学法(CBL/CBS,Case-based learning/Study)是通过一个具体教育情景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的情景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的最大优点是使教育的主要任务从教师单方面的传授转变为能力的培养,从单方面的填鸭式教学转变为双向的交流,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于直接涉及到与学科相关的实际问题,因此该方法可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增强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现实问题、应用知识的能力方面,这是一种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目前医学教育普遍采用的“三段式教学”,即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临床实践。这种模式的缺点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与临床实践是基本脱节的。教师应当真实地描述病例情况,包括临床表现及存在的问题。学生必须针对病例多种来源的材料进行分析,包括明确地叙述问题、提出假说、分析相关数据、作出初步的判断等等,同时评估不同处理方法的疗效、可能的副作用等。教师应当允许该问题有多种不同的思考方式和作法。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课前资料查询、课堂分析总结、课后自学阅读等方式启发学生熟知相关知识,归纳出这些疾病的一般规律和处理原则。

循证医学教育

循证医学教育(evidence based medical education,EBME)是指以病人的问题为基础,让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思考、推理、分析,老师只起向导作用,不直接回答学生的问题。其教学过程大致分为:“提出问题、建立假说、收集资料(自学)、论证假设、总结扩展”五个阶段。循证医学教育(evidence based medical education,EBME)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提出,它是循证医学向医学教育领域发展形成的分支,是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在信息时代的深入,符合医学教育的发展趋势,对医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将起到极大的作用。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提供有关循证医学的知识,更要强调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引导为辅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化多学科间的交流,培养合作精神,启发创新意识,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意识和提高主动学习的能力,以掌握快速获取信息的方法,学会正确评估和应用各种证据。教学全过程贯穿转变观念、方法学训练和能力培养的指导思想。突出方法学的训练,利用网络资源及课内外相结合的交互形式,将自己遇到的难题与新近系列研究所获得的最佳证据有机结合,以病人为对象,查找证据,严格评价,综合分析,以最好的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

新时代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书本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强化学生记忆,培养学生临床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形成一个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只有灵活合理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培养适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潘洪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增强生物化学教学效果[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28(15):1857-1858.

[2]肖湘,贺加,赵先英.几种常见的医学教学方法[J].西北医学教育,2007,15(4):612-614.

[3]王林,辛晓燕,陈必良.浅谈妇产科学教学方法[J].西北医学教育,2007,15(5):965-967.

医学教育方法篇(10)

一般性方法随着近年来医患纠纷的凸显,越来越多的关注投射在了高等医学院校,学界关于如何在医学院校中教育引导学生的研讨会也是非常多。关于如何在医学院校中开展思想政治与的一般性方法,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部分进行。职业倦怠,是个人在工作的压力下,所表现出来的身心疲劳的状态。

一、建立一支高效、负责的思政教师队伍

在医学院校中,由于专业化的缘故,思政教育相对来说处于副科的地位,因此更加需要一支高效、负责的思政教师队伍。1、基层辅导员队伍建设进入新时期以来,国家、社会对高校辅导员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国家对于大学生的引导教育,基本上都要以辅导员为抓手,通过辅导员辐射广大学生,因此,一线的辅导员队伍建设对于学校的思政教育工作质量起着重要作用。由于医学类院校的专业性比较强,录取的学生基本上都是理科生,对于文科类思政教育的了解普遍比较缺乏,这种情况的存在对辅导员的日常工作开展有着巨大的阻力。所以,医学类院校应该特别重视学校的辅导员队伍建设,选拔一批认真负责且具备一定思政类知识的老师进入辅导员队伍,以便于从根本上加强自身的思政教育力度。2、思政专业课教师队伍培养在部分高校中,对于思政教师队伍的培养工作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在管理理念上仍然存在着主课、副课的认知。为此,应该首先在观念上抛除这种想法,本着教书育人的目的,将思政教育同日常的学生管理工作相结合,通过多样化的形式去教育引导学生。此外,学校管理层还需要加大对校外优秀思政课教师的引进力度,同时注重对校内的老师进行培训、提高,通过多种途径来提升学校思政专业教师队伍的素养。

二、完善相关的制度建设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思政教育质量的提高,还有待于相关制度的完善。1、合理安排思政课在教学工作中的比重。为了保证思政教育工作的效果,一定的教学时间是必要前提,现今思政类的课程在整个教学工作的比重还有待提升。鉴于近些年来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多的高校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定为学校的首要任务,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轻视其他课程。因此,为了杜绝这样情况的发生,高校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相关制度,对思政课的授课时间、内容、要求等方面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2、制定合理的教师引进与培养制度。教师是一个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重中之重,没有优秀的人才,很难想象高校能够顺利完成既定任务。因此,各高校还需要完善人才引进和培养等方面的相关制度,做到有理可依。一方面,高校需要不断地引进新教师,为学校注入新鲜血液,另一方面,还要注意加大对本校教师的培养力度,坚持以两个方面为抓手,避免单脚走路。关于这两个方面,都需要建立完善合理的制度,使之成为学校日常管理制度的一部分。3、建立并完善透明、公正的晋升制度。对于高校中的任职教师来说,职称的晋升对于教师们的发展有着无比重要的作用,为了保证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留住学校发展所需的人才,一个透明、公正的晋升制度是非常必要的。如果学校不能保证晋升制度的公平性,会在很大程度上损害教师们的积极性,进而造成人才的流失,并最终对整个学校的教学工作造成难以挽回的影响。

三、转变工作思路,丰富教育形式

关于思政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并没有绝对的“典型”套路,在如今这样一个快速发展的社会中,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须主动改变自己的思维观念,通过多样、丰富的形式去开展思政教育,而不能被旧观念所束缚。1、转变思政教育工作的思路教育所面对的对象是人,是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由于时代、家庭背景、生长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每一年的大学生们都会有着不同的特点。在面对这些“不一样”的大学生时,我们的思政教育工作要随时随地地跟进社会的发展变化,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掌握不同时期下的社会热点,研究所要教育的学生,从他们的角度出发,以学生们能够接受的方式去积极引导教育,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最终目的。2、丰富思政教育工作的方式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目的,是帮助大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为他们日后走进社会、适应社会打下基础。在坚持这个最终目的的基础上,开展教育工作的方式可以更加的多样化。现如今,不少高校已经在如何创新思政教育工作的方式、丰富完善原有的教育工作体系方面做出研究和探索,尤其是部分青年教师在结合自身成长经历的基础上,采用现代大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去引导教育学生,从反馈回来的结果看,无论是效果、效能、效率等方面,都相较原先的教育工作方式为优。因此,对于思政教育工作的方式,我们应该积极转变思路方法,在坚持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通过更加多样、活跃的方式开展教育工作。3、加大对思政教育工作效果的反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中,对立统一规律的体现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这个方法引入到对思政教育工作的反馈中,就是要特别注意教育受众的接受程度,采用新的教育工作方式,效果怎么样,是否能够达到原先的授课期许,能否完成原先设定的教育目标,这一切,都需要通过对学生的事后接受程度为依据。如果学生们反响热烈,授课老师较好地完成了任务,达到了思政教育的目的,那么这种新的教育方式就可以尝试在更多的地方推广;如果在事后的反馈调查中,学生们反映一般,甚至会产生负面的效果,那么类似的新的尝试就必须暂时搁置,对其进行新的研究和思考,并在慎重论证结果后,再应用到实际的教学工作中。

作者:王改芳 苏会港 单位: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上一篇: 土地管理方法 下一篇: 有关中西文化差异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