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阅读教学汇总十篇

时间:2023-09-17 14:41:34

小学生阅读教学

小学生阅读教学篇(1)

未来世界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智力的竞争;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学会学习的人。我们的学校教育应该更加着力于学生的智力发展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为提高民族素质这个总目标服务,使学生尽早成为有用之才。作为基础学科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该充分发挥其思想性、工具性、综合性的三大特点,启迪学生智慧,发展学生智力,教会学生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优化阅读教学,必须在抓好课内阅读教学的基础上,抓好课外阅读的指导,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课内阅读传授方法,训练思维,发展智力

阅读教学应遵循“以教师为主导,以教材为主源,以训练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为主旨”的原则。教师要根据教材特色,深入挖掘、精心挑选教材中可供发展智力的因素,合理设计教学程序,形成教学高峰,并通过教学对学生的认知结构施加影响,通过引导学生对字、词、句、篇的理解和阅读,使学生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明确各段之间、各段与整体之间的联系,为他们理解课文和熟悉课文打基础,也为读写结合找准结合点和生长点。在课内阅读教学中,要注重指导学生“粗、精、细”三读阅读指导。粗读能从整体上了解所学的内容和所学内容的基本思想。精读是用点、线、圈、勾等学习符号标示出所学知识的重点、难点、特点、关键词句,做到边画边读边想。细读注意指导学生掌握好以下五读:比读,比较所学内容的异同点;联读,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较,进行知识系统化、脉络化的加工;续读,做完练习后,再读课文,加深知识的理解;写读,指导学生自己动手梳理知识,写心得笔记,小结知识;忆读,熟读成诵,为写作积累素材,储存词汇。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发掘课文中固有的可供发展智力的因素,切实把培养学生智力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促进教学的改革。如教学《将相和》中“负荆请罪”一段时,提出以下三个问题:1. 蔺相如的什么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2. 廉颇听到这些话后为什么会认为“自己真是不应该”?3. 蔺相如这种忍让的精神,你觉得可贵在哪里?廉颇知错就改,向蔺相如负荆请罪,这又说明了什么?教师设计的问题先是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获取基本的知识,接着是启发学生从句与句的关系中领悟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合乎情理的推理,最后要求学生把学习课文和自己的思想、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发表个人独立的见解。这样通过教学完成了“发现事实——进行推理——个人见解”的过程,先一步步地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感知,提取知识;再通过联想,与生活经验沟通,进行再造想象,使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知识,以掌握课文的中心思想;同时把外部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这充分体现了阅读教学凭借语言文字去发掘学生思维、发展智力的基本特征,达到了阅读教学所企求的效果。

二、课外阅读巩固方法,形成能力,培养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在课堂里教语文,最终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使学生养成这样一种能力,不待老师教,自己能阅读。”阅读习惯的培养,应从儿童入学时启动,帮助学生树立语文学习中的自我意识,使他们建立起这样的意念:我是学生,学习是我自己的事情。帮助他们克服对家长、对老师的依赖心理,鼓励他们勇于实践、勤于实践、善于实践,在实践中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目前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由于受应试教育处在一种随意状态。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必须在教师有计划、有目的、有重点的指导下进行,同课内阅读教学有机结合,以达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建立读书兴趣小组。这种小组能以点带面,使全校的读书活动得以健康发展。读书兴趣小组,可定期组织活动,指派辅导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掌握读书方法;还可以在学生中搞阅读情况调查,分析学生的阅读倾向,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组织学生读书知识竞赛。即使农村学校现在大部分都能达到每校生均拥有图书10册以上,不能把这些宝贵的丰富的知识入库封存,而要发挥其育

人成材的功效,开展群众性读书活动。组织学生读书知识竞赛,首先要确定主题,然后推荐一组书目,并根据这些书的内容,设计出一套问题发给学生,最后在广泛参与的基础上,选出代表,举行比赛。

组织不同范围的讨论会。讨论会的内容一般涉及学习体会的交流、读书信息的沟通。另外,还可以在辅导教师的指导下,针对读书中的问题展开讨论。这样能帮助学生从一般的阅读转入积极的思考。

小学生阅读教学篇(2)

1 提高小学生创新阅读能力的必要性

首先,提高小学生创新阅读能力是时代进步的需要。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是实施兴国安邦战略的一项关,键性决策,而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要靠教育,小学教育是这种人才培养的奠基阶段,我们必须从小抓起,通过学校创新性教育,以培养学生创新性的学习,切实培养年轻一代的创新精神和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

其次,提高小学生的创新阅读能力是适应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教育的规模和培养能力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为社会培养了大批的优秀人才,但是应试教育仍影响着民族文化素质,成为青少年个性发展和创造精神培养的障碍。

近几年来,实施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不断开发人的潜能,发展人的能力。因此,重视学生的创新精神,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而且,提高小学生创新阅读能力是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需要。所以,在阅读中重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开发学生在阅读方面的潜能,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保证。

2 在阅读中,实施创新教育应当遵循的原则

2,1科学原则。对学生的教育一定要在科学原则的基础上进行,从一开始就教育学生尊重科学,尊重事实。在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时,最重要的是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教会学生在有了新的主义或想法之后学会自己去验证,宝库而去收集相关的资料、相关的信息,以及如何去排除无关因素的影响,最后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去检验,坚持科学原则是创新教育的基石。

2,2开放原则。与封闭式教学相对,让学生从书本中解放出来,注重联系实际进行教学。传统教学往往把学生禁锢在书本中,注重学生接受式学习,认为学习书本知识才是最有用的。显然这受到了“应试教育”的影响,如果要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将学生从书本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接触社会、接触自然,通过发展感性认识来触发其创新的灵感。所以在教学重要打破书本的局限,要结合实际,从现实中汲取营养,创造丰富的直观,利用学生已有的感性知识,来活跃学生的思想,在阅读教学中发展其丰富的创新精神。

3 提高小学生创新阅读能力应当进行的改革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听、说、读、写的训练,虽各有要求和渠道,但是其根本便是阅读教学。因此,推进语文素质教育,首先必须落实好阅读的素质教育。

3,1改革阅读教学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渠道,教师在阅读教学重要创设开放的、多维互动的阅读教学环境,让学生在学习和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的过程中注重学习创新性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通过自己的学习行为和实践操作,掌握知识,领悟学法,形成能力,并迁移至课外去学习教材以外的知识,去探索独立阅读中发现的问题,去解决问题,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小学生阅读教学篇(3)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阅读有了兴趣,才会越读越想读,阅读越会读。这样日积月累,何愁语文知识不丰富,阅读能力不提高?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呢?我认为要在教学前、教学中和教学后三个阶段下功夫。

阅读教学前,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已知对课文内容进行预测、产生猜想。可以让学生先看着课题,想想会产生什么问题,或想知道些什么;或者先读读课题,猜一猜课文会怎么写;当学生带着一种强烈的疑问进入阅读时,其效果必然是最佳的。

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文本中心意图,不断提出疑问或话题,使学生不断产生阅读愿望。一是在学生认为对课文内容理解得差不多,没有什么可想的时候,就追问一个可以加深理解的问题;二是当学生思考遇到困难时,就提出有点拨作用,能使学生豁然开朗的问题;三是当学生的思维处于抑制状态,不愿思考问题时,就提出可能引起争论的问题,以激发他们探讨的兴趣。当学生怀着某种愿望或为达到某种愿望而进入阅读活动时,他的整个阅读过程会始终保持着阅读兴趣,阅读也就成为学生轻松愉快自主建构的过程。

阅读教学结束后,教师要根据所学内容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相关内容的兴趣,将学生阅读的视野拓展到更广阔的领域。这样学生就会始终保持自主探索的浓厚阅读兴趣。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2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的好坏对于学生的阅读效果非常重要。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阅读目的有着重要的作用。如果学生没有养成自觉、专心的思考习惯,阅读就会毫无效果。

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会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生受用。它既能在主动、愉悦的气氛中进行,又能在遇到问题时排除困难,坚持达到阅读的目标。在小学阶段,我们要着重培养学生良好阅读的习惯。一是提醒学生在阅读时不要一心多用,而要静下心来阅读,一边读,一边想,以达到理解文章的目的;二是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可以摘抄优美的词句、段落,也可以在文章中作出记号和批注;三是要善于使用工具书。比如学习《长城》一课,学生之前对世界遗产不太熟悉,这对他们理解课文内容有一定难度。在讲读课之前,老师先让学生从课外书籍上收集有关的资料和图片,并在课堂上充分利用这些资料,这对学生深刻理解课文有很大的帮助。

3 培养学生质疑释疑的能力

阅读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质疑释疑,教师可以清楚地知道学生有哪些地方不明白,难点在什么地方,便于有针对性地教学,减少无效劳动。对于学生来说,能够起到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激活学生思维及养成求知兴趣的作用等等。语文学习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认真寻疑、大胆质疑、积极解疑,让“疑”成为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动力。 教师要教给学生在何处质疑。一般来说,应在难点处、困惑处、关键处提出自己的疑问。比如教学《白鹅》一课,学生学习过程中,提出“什么是三眼一板?” “京剧里的净角是什么角色?”等。学生提出问题,谁来解疑呢?教师应引导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读书,去思考,去查阅资料想办法解决问题,同时要注意发动学生互助解疑。

4 教师要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长期以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为了赶时间或省心省事,常常无视学生的自主性。教师拿着教学参考资料,根据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介绍、分段分层,概括段落大意和主题思想,分析作品的写作特色,一路下来,只是生硬地肢解了作品。在这样的阅读教学中,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接受的是老师对作品的解读,而不是学生对作品的自主阅读。

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揭示了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以教材为媒体,实现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就是对这一理念的落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应该是点拨、启发、激励学生,把更多的时间给学生阅读、理解、品味、感悟,这样不但有利于减轻学生学习上的精神负担,还能促使学生积极地学,主动地去探索。在阅读教学中,师生应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进行读书、讨论、研究,教师应是一名与学生平等的参与者,并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学生也正是在互相问答、探讨的相互动活动中,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时还要注意倾听同学们的意见,使学生在课堂上想说敢说爱说,甚至提出不同想法。在这种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中来学习,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合作精神自然而然地发挥出来,同时也获得了精神上的愉悦。

5 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理解语言,不仅要理解语言所表达的具体内容,还要体会蕴含在语言中的感情,特别是作者不直接表达的、比较含蓄的情感。感悟作品,对学生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如《鸟的天堂》一课教学中,教师课前可播放大榕树的幻灯片,创设情景,从而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教师在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时,抓住景物品词赏句,先读出感受再读出情感,从而体会作者是如何触景生情的,然后把作者的感悟转化为学生自己的感悟。这样,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感悟作品,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水平。

小学生阅读教学篇(4)

近年来教育界人士越来越关注小学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认为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充分发挥阅读教学的作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理解作品情感、增强语感,为学生未来文学水平不断提高而奠定基础。但是,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革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使教学活动开展中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基于此,本文笔者重点分析了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水平,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强化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

1.满足新课标阅读教学的基本需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充分说明了阅读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要使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作品,还要在对文章的表现形式进行感受、理解、欣赏评价。对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进行强化,就意味着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以学生为中心,教授、指导学生进行文学作品欣赏、作品剖析、作品解读等,使学生懂得文学作品的表达形式、写作方法、情感的传达,对作品进行体会和评价。由此可以确定,强化阅读教学的确能够满足新课标基本要求。

2.提高学生文学鉴赏水平。理解课文的表现形式和语言形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为将来的文学鉴赏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强化阅读教学活动,会在课堂中进行教材文学作品欣赏的同时,适当穿插课外文学,使学生可以对多种题材的文学作品进行阅读与欣赏,了解作品人物描写、情感的表达、写作风格的体现等,长此以往可以逐步增长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由此可见,强化阅读教学活动,可以使学生科学、合理地进行文学作品欣赏,从中锻炼自己的思想、和语言表达,促使学生文学鉴赏水平不断提高。

3.提高学生习作水平。阅读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文学作品欣赏也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有效措施。因为学生在阅读教学中,会学习文学作品的写作方式、词语运用方式、人物描写等,促使学生写作知识和写作技巧都有所提高,再加之学生日常学习中,写作练习,学生的习作水平将会逐渐提高。所以,强化阅读教学水平有利于提高学习作水平。

二、改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

基于以上内容的分析,可以确定教师的阅读教学水平的提高是非常有意义的。但综合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来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不佳。对此,应当以新课标为准,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改进,具体的做法如下。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利用传统教学模式展开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是以教师为中心,按照教师的意愿来展开教学,学生只能被动接受,使学生的主动性受到限制,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佳。为了避免此种情况,长期影响小学语文阅读效果,应当对阅读教学进行调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能力、认知能力、学习成绩等,规划设计阅读教学活动,使其围绕学生特点展开,提高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阅读文学作品、思考作品、体会文学作品,使学生阅读水平提高。

2.重视课外阅读指导。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水平,还要语文教师重视指导学生进行课外文学作品阅读。鼓励学生进行课外文学作品阅读,可以开阔学生视野,而适当地指导学生,可以使学生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对文学作品进行有效的阅读,提升自身文学欣赏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那么,如何正确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呢?①指导学生选择与教材相关的课外文学作品阅读。因为引导学生选择与教材相关的课外阅读,可以使学生对同一类型的文学作品进行欣赏与学习,对同一类问题进行分析、思考、探索,从中寻求到新知,扩宽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知识量、提升自己的自信心。与此同时,还能够使学生再次复习课堂教学内容,巩固知识。②指导学生采用正确的方式进行课外阅读。针对不同题材的文学作品,选择适合的方式来进行阅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还能够使学生有效获取知识。所以,在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指导学生正确地阅读文学作品的方式,提高自身阅读效率。

3.正确运用教学方法,提高阅读教学效果。为了使语文阅读教学可以充分发挥作用,满足新课程要求,还需要在阅读教学中科学、合理的运用教学方法。(1)设置问题情境,开展趣味性的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为提高文学阅读效果,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融入到情境氛围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地参与文学作品阅读,并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组织学生进行《北大荒的秋天》课堂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投放秋天的场景。在此基础上,教师让学对秋天进行描写,如此每个同学,脑海中都会有一个秋天的场景。此时学生提出以下几个问题:①北大荒的秋天是什么样的?②与我们所熟悉的秋天有什么不同?③课文是从那两个方面写北大荒的景色优美的?④第三段中为什么把“小河”比作“一条透明的蓝绸子”?教师让学生带着以上问题来阅作品,对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答案。在教师情境的影响下,加之教师正确地引导,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认真地进行文章阅读,解答问题。(2)阅读与写作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在新课程标准下,开展阅读教学活动中,注意与写作相联系,鼓励学生借鉴文学作品,进行作文写作。如此,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文学作品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会认真地阅读文章,学习文章的写作风格、表达方式等,促使学生将所写作知识和写作技巧运用到作文写作中。采用此种方法来进行语文阅读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语文阅读水平,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例如,某小学语文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雅鲁藏布大峡谷》文章阅读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对文章中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描写分析,并借鉴文章中风景描写的方法,来对自己生活中的一景进行描写。如此,学生认真阅读文章,对其中风景描写的部分进行分析,了解其中采用的写作手法、写作风格、词语的运用。在作文写作的过程中,有意识地运用文章所应用的写作手法、词语等来完成写作。

三、阅读教学中学生阅读习惯与能力的培养

当然,要想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教师还需要注意强化以下几方面。

1.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在以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都是根据教材内容来讲述作品写作背景、作品简介、段落划分、概括文章中心、说明文章主题思想以及分析文章的特色等,而学生则是按照老师讲授文章的顺序,被动地进行作品阅读与理解,学生自然不会充分地理解文章,提高自身阅读能力。所以,在改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即教师教学活动中为学生营造自由、轻松的空间,鼓励、引导学生进行文章阅读,思考文章,说明自己的对文章的理解及感受,逐步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

2.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具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学生提高阅读能力与理解能力至关重要。所以,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当中,应着重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呢?①引导学生静心阅读。学生好动、爱玩,很难静下心来阅读文章。为了改变学生这一陋习,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当注意营造安静、轻松的氛围,鼓励和引导学生静心阅读。长此以往,学生将会养成专心阅读的习惯。②鼓励学生尝试理解文章。学生在作品阅读的过程中,还要鼓励学生对文章前后段落进行思考、分析,并体会文章情感,最好使学生能够与文章情感产生共鸣,从而理解文章的内涵和中心思想。

小学生阅读教学篇(5)

小学语文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的知识内容,语文知识会使学生终身受益。所以,为学生打下良好的语文基础,阅读教学显得尤为重要。语文这门课程能够加深学生对语言和文字的理解,使他们能更好地识字和写作。在课改背景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要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阅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使学生掌握阅读的要领,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意义

小学语文课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阅读,通过阅读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阅读可以带给学生不同的情感,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成绩的有效途径。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提高阅读量,掌握更多的词汇。为了满足新课标的要求,为了使教育事业不断发展,教师必须接受新的教学理念,不断地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运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效果。教师通过不断学习与研讨,使小学生喜欢阅读,对语文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通过自主学习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并在阅读后进行合理的反思,在学生将来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有利于促进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1.通过合理提问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不断进步。由于小学生对一些事物没有明确的认识与了解,在学习过程中对新鲜的事物也充满了好奇,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提问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例如,在学习《松鼠》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在授课之前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关于小动物的谜语,然后让他们到课文中去搜索答案,他们自然就会充满兴趣,就会由被动变为主动,积极主动地学习课堂知识内容,最后,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答,有利于学生找到正确的谜底。采取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才会具有强烈的学习欲望,紧跟教师的步伐,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习,找到学习的关键,最终使自己的成绩与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2.通过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阅读情感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使学生身临其境可以提高他们的语感,让他们具有正确的情感。教师可以设置合适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感受生活与知识的密切关系。例如,在学习《扁鹊治病》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人物朗读相应的话语,运用合适的语气、语速与音调,找到更好的阅读技巧,体会到不同的情感与背景,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分析判断的能力。通过这样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对事物或事情形成正确的认识与理解,能够以正确的心态去看待人或事,不断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使他们具有传统的美德,不断增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3.通过举办竞赛促使学生反复阅读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通过举办学习竞赛,不仅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活跃课堂学习气氛,更能使他们热爱语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例如,在学习《给予是快乐的》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这篇课文的生字、生词以及课文的中心思想,然后让他们进行写作,并将自己的写作内容有感情地进行朗读,他们为了使自己的阅读过程更加顺利,就会反复地进行阅读。通过这样的教学策略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能够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多种教学手段不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总而言之,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欲望,是每一位具有责任心的教师都应具备的能力,语文教师应从小学生阅读时的面部表情、阅读的声调、阅读速度等方面进行观察,时刻鼓舞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心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以及语文成绩,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

小学生阅读教学篇(6)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阅读能力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好和前提,是培养学生的感悟语言、领会文本思想的重要途径,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表现。因此,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已然成为当前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下面就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浅谈几点策略。

一、以“兴趣”带动学生阅读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其中的“乐”,就是我们所说的“兴趣”。心理学表明:做某件事情的时候,如果感觉有了兴趣,便会积极主动的去探索,而不再把这件事看做是一种负担。尤其是小学生好奇心,我们应该让他们“乐”学,才能让学生的阅读兴趣持续下去,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打好基础。方法有很多,在这略谈两种。

1.趣味引导

作为课堂教学初始阶段的导入,对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的激发有着最为直接的影响,甚至影响着整堂课的教学效果。良好的导入,可以充分吸引的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更快的进入到课堂学习中,从而让教师更好的开展教学。面对一些充满好奇心的小学生,教师应让导入多一些趣味性,这样也更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阅读中。如可以在上课初始播放一些音乐,运用音乐的感染力,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把学生带入到阅读情境中。

2.引导想象

语文学习过程就是一个创造的过程,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课文,设计一些可以激起学生想象和联想的问题,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更乐于参与到阅读中。阅读想象是一种重要的思维形式,是阅读心理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在阅读中展开想象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文本,而且文本中很多内容都需要借助想象来完成。因此,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积极想象,这是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如充分利用文本“空白”给学生的想象的空间,让学生用想象去填补这些“空白”,为学生构建更为广阔的阅读空间。

二、引导和调动学生阅读动机

1.明确阅读目的

阅读前应明确的告诉学生阅读的目的是什么,让学生更有方向的去读。阅读目的的制定一定要合理、明确,有具体的要求,学生一旦有了明确的阅读目的,就能够逐渐把教师的要求慢慢转化成自己的奋斗动力,也只有这样才有助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阅读动机。

2.差异教学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学生是独立的个体,由于学生的内因和外因各不相同,所以在阅读的过程中就会产生很多的不同。可以说学生的阅读就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因此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尊重的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差异教学,力求每一个学生都能在阅读中有所收获,从而激起学生的阅读的欲望。

3.及时反馈

反馈,是教师与学生间相互沟通、相互作用、信息往返交流的过程。小学生具有很强的附属内驱力,他们更渴望从教师那获得认可和赞扬。因此阅读教学中及时的反馈信息,不论是表扬还是批评,对学生来说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及时的反馈能让学生更好的认识自己,给学生努力的方向,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为学生继续努力学习留下契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1.课前阅读习惯

课前预习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阅读的开始阶段良好的预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预习,可以让学生了解学习的重难点,找出自己有疑惑的地方,为接来下的阅读做好准备,继而提高阅读效果。

2.边读边思考

阅读过程中总会伴随着积极的思维活动。边读边思考的阅读习惯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去理解和解决文本中的许多问题,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中教师应把主动权充分的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边读边思考中获得能力的培养。

3.主动联系生活

小学语文内容十分丰富,而且很多课文都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但是也有些课文与学生的生活离得比较远,这样就造成学生理解上出现困难。如,文中“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很多学生并没有见过草原,对句中“洒脱”一词理解起来有点困难。此时有个学生说,自己去过草原然后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在草原上行车不会受到红绿灯的限制,可以自由自在的走。如此以来,学生就能较好的理解“洒脱”这个词了。

培养学生的

四、结束语

阅读是获取知识、提升素质和能力的最佳方式。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阶段,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促使学生成正确的阅读动机,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从而让学生在不断的阅读中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

小学生阅读教学篇(7)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2-385-0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它包括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其中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最重要的,学生与文本的过程就是学生个性化解读文本的过程,教师与学生对话尊重“一千个读者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独特的阅读差异,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就蕴含了阅读教学的本质,体现了阅读教学的理念,培养了学生真正的独立阅读能力。

一、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体验

“注重体验”不仅是语文教育的特点而且是语文教育的目标,是语文教育的实施方法。所谓“体验”,就是人们在实践中亲身经历的一种内在的活动,是对情感的种种体会和感受。为什么今天的语文教学特别关注体验?是因为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那种内在得知、情、意、行的亲历和验证对于学生的语文素养并发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具有重要意义。“体验”是一个过程,他从亲历的实践始,进而获得认识,形成情感,最后产生感悟,并且逐渐积累成为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并以此作为今后生命之旅的底蕴。如在教学古诗《宿新市徐公店》时,我在教学过程中用版画诗意的方法,把学生的情感体验发挥得淋漓尽致,使语文教学真正成了美的教学:

师:请你们谈谈诗,想想根据诗意作画,该画些什么?

生:要画篱笆

师:篱笆要画得密还是稀一些?要说出理由。

生:要花的稀一些,因为诗中说“篱落疏疏”,“疏疏”就是不密的意思。

生:还要画小路。

师:为什么?是怎样的小路?

生:要画一条狭长的小路,因为是“一径深”。学生个个跃跃欲试,还有的说,树上只画些小叶,树下要画些落花,因为是“枝头花落未成阴”。讨论到画面上要不要画蝴蝶时,学生们争论得更有趣了。有的说“要画蝴蝶,不画蝴蝶怎么体现儿童疾走追黄碟呢?”有的说:“不要画蝴蝶,诗上已经说了飞入菜花无处寻。”为了让诗的意境更深入地促进学生体验,我提示了一句:“注意是追黄碟,而不是追蝴蝶。”学生从中得到启发,说:“飞入菜花无处寻,是因为菜花是黄的,黄碟也是黄的,分辨不清哪是菜花,哪是黄碟,所以还要画黄蝴蝶的,不过是要画在菜花丛中。”又有一位学生补充:“蝴蝶最好被菜花遮住一部分,露出一点翅膀,就更有意思,也才能把飞入菜花的‘入’表现出来。”…

这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浓浓的诗情画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尽情体验,让想象展翅飞翔,让生命的活力尽情释放,这种状态是自由的,宽松的,因而也最容易激发创新意识。

二、尊重个性理解

不同的家庭背景、知识储备、兴趣爱好等所带来的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必然对学生的阅读活动产生影响,导致及时阅读同一文本也会得出不同的认识和体会,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令人遗憾的是,在以往的阅读教学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课文形象的感受却是共性多,个性少。教学参考书上的形象分析或主题定性,往往成为师生们一致的“标准感受”。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人格的发展。正因为如此,《语文课程标准》特意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这种新理念,对语文教学中长期存在的越俎代庖似的“教师分析”和“统一标准答案”,无疑有振聋发聩的作用。如今,鼓励、尊重、珍惜学生的独特阅读感受,已成为阅读教学改革的重要话题,为越来越多的教师所认可。如教学《惊弓之鸟》一课时,我有意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大胆说出自己独特感受。在大多数学生根据课文后面的思考题,对射箭高手更羸的经验之谈表示认可和赞扬后,也有少数学生谈了自己的不同感受:

甲声说,我觉得我们应该从这只可怜的惊弓之鸟身上吸取一点教训,那就是从小就要培养自己经受挫折的能力,不能像这只雁一样,指因为被箭射伤过 后来一听到弓弦响就惊慌失措的掉落到地上。我们班上不是有的同学曾经因为某次考试不及格,受到家长的训斥,现在一听说考试就心慌吗?――这个学生由落地的惊弓之鸟谈到了当前教育界的一个热门话题:要注重培养青少年经受挫折的能力。这是本课教参书上并未涉及到的内容。我带头为他的独抒己见鼓掌。

小学生阅读教学篇(8)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6-0191-01

随着新课改的落实,对于小学语文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为了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能力,促进语文阅读教学的有序开展,要积极解决现代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要将生态阅读进行融合,积极发挥生态阅读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才能够更加显著。

1 生态阅读的涵义

在生态阅读中,其主体为学生,学生对阅读的内容有着浓厚的兴趣,利于调动学生阅读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利于吸引学生阅读的注意力,从而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潜能。在此基础上,学生的阅读具有高效性,不仅能够感受阅读的魅力,还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此时,小学语文阅读的效果才能够得以实现,其阅读教学的质量才能够得到可靠的保障[1]。

2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生态阅读的实施

2.1实施原则

生态阅读十分关注学生的兴趣,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坚持一定的原则,具体的内容如下:

2.1.1结合自主与推荐

生态阅读根据学生的兴趣对阅读进行选择,此时的选择具有个性化与自主性,但学生的选择也具有同一性,在此背景下,学生所涉猎的知识范围较为狭窄,影响了学生视野的扩展,因此,教师要对学生的阅读书籍进行推荐,保证学生阅读的丰富性与广泛性,并且对于不适合的、不健康的书籍,教师要进行干预,从而保证小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例如:小学生对于动物类书籍有着较为浓厚的兴趣,其选择的书籍也基本在此范围内,对于其他内容的关注则较小,如:科学、艺术与人物等,在此时,教师要对学生的阅读选择情况进行掌握,并对其他书籍进行介绍,使其了解其他刊物的精彩,进而学生的选择范围也将有所扩展。

2.1.2结合泛读与精读

泛读主要是指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学生对知识进行广泛的涉猎;精读主要是指对阅读内容进行逐字与逐句的品读,在阅读过程中,要融合自身的思考,在此基础上,实现对阅读内容的深刻理解与全面认识。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精读主要是对重点内容的书籍内容进行使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泛读与精读进行有效地结合,此时,阅读教学的效果与目标才能够实现,同时阅读教学的作用才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2]。

2.1.3结合快速浏览与定格阅读

此原则的运用是对于某一本阅读内容而言的,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其结合快读与慢读,通过快读对有效的信息进行获取,保证了学生视野的扩展;通过慢读对自身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记录,在此基础上,学生的阅读才更加深刻,其兴趣也能够实现转移,进而学生的阅读能力将得到提高。

2.2实施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对于生态阅读的运用,主要目标是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生态阅读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因此,利于学生实现全方位的发展。生态阅读的实施具有一定的方法,具体环节包括自主阅读、适度引导、深入拓展与灵活运用。

第一个环节,生态阅读的前提便是自主阅读,对于阅读的选择依据为学生的兴趣。小学生由于其生活环境的不同,其阅读兴趣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其阅读的选择也有所区别。教师要树立生态阅读的意识,让学生对读物进行自主的选择,在此基础上,学生的阅读潜能才能够被激发,其发展才能够具有全面性。

第二个环节,生态阅读理论要求教师要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掌握与引导,此时的引导要具有适度性。教师要对学生选择的读物进行筛选,使其选择的读物具有合理性,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同时,教师要对学生的阅读进行参与,一旦学生的阅读遇到障碍,教师可以为其提供及时的解答,从而保证了学生阅读的高效性与愉悦性。

第三个环节,生态阅读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便是深度拓展,在此基础上,学生的知识才能够得到积累,其综合能力才能够得到锻炼。生态阅读的深度拓展是十分关键的,因此,教师要注重此环节。小学生的拓展能力普遍不足,教师要对学生的阅读进行适当的引导,使其通过阅读获得更加丰富的知识。

第四个环节,生态阅读的应用要保证其具有灵活性与实效性,在此基础上,学生才能够通过阅读获得知识,因此,教师要对生态阅读的应用进行设计,可以让学生进行口语复述,也可以让学生进行文字表达,进而逐渐提升阅读教学的水平[3]。

例如:关于《月光启蒙》的教学,教师通过阅读设计,让学生进行自我回忆的讲述,具体的内容围绕月光下,父母、亲人为我们所做的事情。不同的学生其回忆的事件也有所不同,主要的事情有讲故事、猜谜语、唱歌与表演等,通过学生的讲述,虽然记忆较为模糊,但其情感是真实的,在此氛围下,学生对课文进行阅读,极易形成心灵相通的感觉,其阅读的水平也将有所提升。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生态阅读教学有着积极的作用,不仅适合现代语文教学的需求,还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教师与学生均要注重生态阅读教学,在应用过程中,要坚持相应的原则,同时要掌握其应用的方法,相信,随着生态阅读教学的全面运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水评将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参考文献:

小学生阅读教学篇(9)

语文阅读教学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活跃的课堂气氛是必不可少的;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中,一定要摒弃传统教学中沉闷的教学氛围,采用各种教?W技巧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参与度,进而促进阅读教学成果提升。

二、正确引导,名著激趣,有效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古今中外名著是个巨大的阅读资源库,它为我们学生的阅读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我牢牢抓住课外阅读这条有效提高阅读能力的途径,课外读物可以增长知识面,为将来的写作、阅读打下基础。但是小学生因心智尚未成熟,理解力较弱,课外阅读盲目、肤浅,缺乏引导,老师需要给予正确引导,使名著更好地为我们阅读服务。可选用比较典型且浅显的名著来进行阅读赏析,可以介绍名著精彩片段,也可以请学生来谈读经典名著的心得。此外,还可借用多媒体播放相应的精彩情节。例如《三顾茅庐》、《草船借箭》、《大闹天宫》、《武松打虎》、《七擒孟获》……慢慢地就会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阅读能力不断地提高。

三、强化自主阅读意识,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就阅读本身而言,笔者认为阅读活动是个性化的,教师的分析并不能真实反映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真实感受。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断强化学生自主阅读意识,广泛阅读各方面的材料,增长见识,开拓思维。在学生初步具备阅读能力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以兴趣作为支撑点,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特色和方法习惯,使阅读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教师在引导过程中,应该注意学生之间存在差异,尊重差异,尊重学生兴趣爱好,让学生在轻松、自由、自主、平等的环境下进行阅读,与作者进行平等对话,真正让学生享受阅读过程,并在阅读中有收获、有提高。

总之,语文阅读教学中无论是哪种体裁的课文,其情境创设都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真正地喜欢语文,又要使学生在情境的欣赏和感染中领悟文意、探求新知,感受到美的熏陶和教育。

小学生阅读教学篇(10)

1、小学语文阅读知识的植入。阅读知识的教学是阅读教学体系的基础,是为学生的阅读理解力服务的。阅读整个思维构架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阅读知识来决定的,并且阅读知识还能增强课堂的精彩性,增加课堂吸引力。阅读知识教学的发展,主要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各种有效的手段,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知识。小学语文的阅读知识主要包括语文课本知识和延伸知识等体系。小学语文阅读知识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培养,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和语文学习能力。

2、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训练。阅读能力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过长时间的有效训练,因此,阅读能力的训练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时十分重要的。如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大声、有感情的朗读出阅读短文,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发现学生通过阅读已经掌握了一些字的音、形、义的基本特点,能够准确的用这些字组词造句。比简单的依靠教师讲解更有成效,并且学生之间还形成了相互探讨的习惯。通过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训练,帮助学生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文字、掌握了一些简单的阅读技巧,为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提升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教学方法

1、要突出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坚持以学生个体作为中心。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自行发现、自行构建文本的意义,让学生学会阅读,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洛斯?罗杰斯认为: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其首要条件就是要发展学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因为创造的本质就是追求与众不同,它要求人们在心理上必须有足够的“自由”和“安全”,从而帮助人们发挥最大的潜能。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师生间也应该努力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使学生在心理空间上有足够的安全和自由,确立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

2、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力求认识某项事物和从事某些活动的意识倾向。兴趣是学生探求新知、开阔眼界的动力,激励学生刻苦钻研,认真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要激励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小学语文的阅读材料以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为主,内容比较具体,形象生动,比较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阅读教学中,最常见的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有:第一是疑问法。即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时,教师可以进行因势利导,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边思考边阅读,激发他们的阅读的兴趣。例如在学习《唯一的听众》时,就可以首先提出几个问题:唯一的听众指的是谁?她是不是真的听不见?为什么她会说自己听不见呢?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第二是以境引趣。在阅读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文章语言的欣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对文中记叙和描写产生强烈的感受,引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被文章所描述的情境所吸引,激发他们阅读、思考的兴趣。如在学习《长江之歌》时,就可以先向学生展示一些相关的图片、幻灯片等,通过视听结合的方式进行情境再现,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并且,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导读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生动鲜明的导读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也是十分有效的。因而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也应该做好导读准备工作,以引人入胜的导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学生掌握知识、陶冶情操、培养能力的有效途径。小学生处在学习的初始阶段,良好的阅读习惯能让他们收益终身。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识字习惯。学生阅读的基础是识字,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也是《语文课程标准》中的第一目标。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首先就要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和识字能力。因此教师,特别是低年级的教师一定要通过多种途径来调动学生的识字兴趣。并且,通过语文课本教学,学生所能遇到的字总是有限的,一些不认识的字会影响学生对文章思想的理解和领悟,同时也会影响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使用正确使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识字习惯。

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好习惯。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光靠阅读课本是显然不够的,还需要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来丰富阅读内容,提高阅读水平。教师可以通过认真指导及提供相应的阅读材料,指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例如在学习了《琥珀》、《大自然的秘密》后可以推荐他们阅读《十万个为什么》;在学习了《丢失的骆驼》和《九色鹿》后可以推荐学生阅读《格林童话》。并且要求同学之间相互的讨论,或是写一些阅读笔记。通过这些优秀作品的阅读,使学生不断的开阔眼界、累积知识,提高阅读能力。

上一篇: 变更抚养权的法律依据 下一篇: 诗歌的起源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