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语言的重要性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31 16:38:04

学习语言的重要性

学习语言的重要性篇(1)

1.数学语言及其分类

教学语言是一种人工符号语言,它的符号、规则,都是人工加以规定的,是先有规则,后有语句的。[ ]例如,数理逻辑中的命题演算是一个形式系统,它先规定命题的初始符号和命题符号化的规则,然后引出一系列命题公式和推理规则,进而实现推理和证明过程符号化。数学语言一般分为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表语言三类。

1.1文字语言。文字语言与自然语言相近,但不是自然语言文字的简单移植或组合,而是经过一定的加工、改造、限定而形成的。并且,这些语言具有数学学科特有的确定语义,常用于定义数学概念、术语和陈述数学性质、定理,其特点是通俗易懂,便于理解,可读性强;缺点是语言冗长繁琐,语言信息不集中,不易表露知识的内在结构,有时不够精确,也不便于形式上的推理。

1.2符号语言。符号语言是在文字语言的基础上限定、精确化而形成的,它的特点是简洁、精确、抽象。正是符号语言的使用,明化了数学问题,简化了数学推理,使数学思维过程出现简约、跳跃,促进了数学的广泛应用,推动了数学的发展,使数学证明、计算、演绎达到形式化、机械化、自动化。但若教学中过于集中使用符号语言,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其基本语义。

1.3图表语言。图表语言是指用图形或表格对数学对象和数学关系进行描述,如用二叉树表示前缀码、树T的遍历、命题逻辑中的真值表,它的特点是直观、形象且生动,有助于记忆,有助于思维,有益于问题解决。缺点是有局限性,它受时空的制约,如求120和500的最大公约数,就不好用图解的方法来解答了。

1.4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表语言在数学中不是绝对孤立地使用的,三种语言通常是优势互补和有机结合。文字语言能够明确界定符号语言或图表语言所描述的数学对象的意义与内涵。符号语言从文字语言的字句中解放出来,避免了冗长繁琐的叙述,使思维得以准确清晰地进行,又弥补和超越了图形语言的局限性。图表语言为文字语言或符号语言提供直观模型,也为理解和掌握相关的文字语言与符号语言的意义和内涵奠定认知基础。能否自如地从一种语言转换为另一种语言进行数学描述,是理解数学的试金石。

2.数学语言对数学语言学习的重要性

2.1数学语言是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必要条件。所谓数学思维是以数学概念为思维细胞,借助于数学语言,通过数学判断和推理的形式,来认识数学对象,揭示数学结构和关系的思维。数学语言既是数学知识的表现形式,也是数学思维的工具。[ ]数学思维过程也就是对数学符号的操作过程,是主体借助于语言符号而认识和再现客体的过程.在这里,人的思维能力集中地表现为运用语言符号去再现客体、使语言符号的结构成为对象结构的逻辑再现,使数学符一号所表达的完整意义成大数学对象的观念再现。[ ]因此,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前提,对培养数学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如果不注意数学语言的培养,就会产生许多产重的后果,其中之一就是减慢思维从具体向抽象过渡的速度,而且使这种过渡不够完全。其原因有三:一是缺乏相互作用的词,这些词是直接理解和运用抽象概念并使之相互关联的先决条件;二是缺乏借助具体经验理解和运用抽象概念的练习或训练;三是不能准确地把握数学问题的内容、结构和实质,推理过程难以进行。

2.2数学语言是数学认识结构的"构件"

首先,数学知识的获得主要通过数学符号的学习。事实上,只是由于有了高度概括的数学语言,才使得最复杂、严谨的数学认知活动成为可能。所谓数学认知结构,也就是用内化了的数学语言在头脑中重组数学知识经验的过程。其次,布鲁纳的符号原理表明,如果学生掌握了适合他们智力发展的符号,那么就能在认知上形成早期的结构。"数学中有效的符号体系使原理的扩充和新原理的创造成为可能。"例如,当表示方程的符号形成以后,就能学习解多项式方程的一般方法。数学语言在数学认知活动中起有关键的作用:一方面,它给予抽象的数学概念以名称,所以,那种将已知概念联合起来并转化为新的抽象概念的认知过程才有可能进行;另一方面,用数学符号表达数学概念,是一个使这种概念更清晰、明确和精细的提炼过程。所以,我们应该把语言表达看作整个认知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

2.3掌握数学语言是数学有意义学习的目的。奥苏伯尔提出,符号代表的新观念能否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的和非人为的联系,乃是区分有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的两条标准。所谓非人为的联系,是指内在联系而不是任意的联想或联系,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结构中有关的观念建立在某种合理的或逻辑基础上的联系。所谓实质性联系,是指表达的词语虽不同,但却是等值的,这种联系是非字面的联系。简单地说,数学有意义学习就是学生能够理解由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理解它所代表的实际内容,并能融会贯通。

以上我们谈了数学语言对数学学习的重要意义,但这并不意味着在中学阶段就要教给学生以符号化、形式化的数学语言。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还要考虑到可接受性的原则,照顾到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因此,中学数学的教学语言应该是数学语言和自然语言在心理学理论指导下的一种有机的统一体,至于应该如何统一,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讨。参考文献:

[1]邵光华,刘明海. 数学语言及其教学研究[J]. 课程.教材.教法,2005(02).

[2]张国平. 数学语言与数学语言教学[J]. 池州师专学报,2006(03).

学习语言的重要性篇(2)

中图分类号:H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09-0225-01

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汉语言文学的学习是继承并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手段,也是丰富自身精神世界,提高民族认同感的重要内容。在当前的时展下,世界范围内掀起的汉语言文化学习的热潮给其发展带了机遇,抓紧研究汉语言文学学习的相关内容刻不容缓。本文首先综合分析了汉语言文学学习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对汉语言文学学习的建议给出了合理化建议,以供参考。

一、汉语言文学学习的重要性概述

汉语言文学学习的初级阶段应该是义务教育的小学阶段。有些父母喜欢在孩子幼儿时期就给予他唐诗宋词的熏陶,这实际上就是汉语言文学学习的最初阶段。每一个中国人都是汉语言文学学习的实践者,在潜移默化之中都要接受汉语言文学学习的熏陶。虽然在学校的义务教育阶段,汉语言文学的学习被单独列为独立的语文学科,但这实际上并不能完全满足汉语言文学学习的文化层次上的需求,要想进一步挖掘汉语言文学学习的深刻内容,还需要每一个汉语言文学学习者的共同努力。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在世界范围内的提升,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在世界范围内都掀起了巨大的浪潮。统计研究显示汉语的学习人数一直处于世界的第一位,且越来越多的国家在学校中开设了汉语言文学的科目,这无疑给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开创了新的局面。在中国的文化体系中,有很多内容都已经走向世界,被世人所认知推崇,如中国的文化、哲学、科技、艺术等等。这一方面是中国与世界额度交流日益频繁,另一方面也是各国汉语言文学学者的共同努力,这对于推动中国与世界额进步也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无论是中华文化自身内部的发展要求,还是国际上对汉语言文化的推动作用,无论是对中华文化自身的发展繁荣,还是对提升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来说,学习汉语言文学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时代意义。因此,在当前的教育体系当中,可以考虑将我国丰富文学遗产资源有针对性地进行深化,融入到教材当中,不仅仅局限于那些教材以内的文学内容,还应能够进行拓展和独立的思考,形成丰富的汉语言文学学习体系,以此来将汉语言文学的内容和内涵继承并发扬。本文针对汉语言文学学习的策略给予以下建议。

二、汉语言文学学习的策略建议

1.增强学生的审美、阅读能力。由于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其性格和观念也都不同,所以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对阅读的内容进行个性的反应,例如对自己喜欢的部分或自己认为重要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把自己的阅读感受进行分享,这当然可以是突发奇想,通过分享增进自己的见解。

2.著作的大量阅读。汉语言文学的作品,很大部分都是源自具有较高文化积累的作家手中,作家将自己的表达融入著作中,这同时对著作的阅读者来说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阅读者只有具备一定的文化修养和审美能力,才能更为深入地了解文学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容,才能对阅读作品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对于经典著作的阅读教师要先对其进行筛选,保证作品同学生的文化、年龄相匹配,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的吸收作品中的净化,深刻的额感受到我国汉语言的博大精深。

3.语文课本变为读本。对话关系普遍存在于汉语言阅读教学的过程当中。例如,学生在与教师、在与课文、在与同学进行对话等等。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的进行阅读,在阅读之后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课堂中的分享体现出大多数学生共同的问题,这时教师再进行解答会有很好的针对性,能够把学生的阅读情况真实清晰的反映出来,通过有效的方法来对问题进行进一步处理。

4.激励学生表达口语。学习汉语言文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能够熟练的运用,所以教师必须要给学生锻炼口语表达的机会,只有勤加练习才能不断提高口语表达的能力。例如在早读结束之前开展“我是小记者”的活动,让学生把前一天晚上所了解的新闻进行叙述,不辅助书面上的记录内容,而是把自己了解到的新闻内容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通过在全班同学面前的表述,学生一方面能够对国家大事进行了解,另一方面也会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汉语言文学的热潮对于中华文化的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但无论怎样,汉语言文学学习的重要性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未来的发展需要更多人的努力。汉语言文学的学习过程需要较大的时间投入,掌握优秀的学习策略是成功学好汉语言文学的关键。本文在综合分析汉语言文学学习重要性的基础上,对汉语言文学的学习策略提出了几点建议,以供汉语言文学的学习者参考。相信随着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逐渐增大,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将会迈向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学习语言的重要性篇(3)

我们中国人学习英语的目的应该是:掌握第二种语言,得到能和国际知识接轨与直接交流的能力,实现文化和知识的比较与研究,构成更为科学的认识基础,形成更强的个人知识价值量,以致创造更多的机会,开发更多的活动空间,形成更多的知识能量,扩展个人的知识视野,开发更多的物质价值,积累更多的人类财富,构成人类新的认识进步,以强国强民,促进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简单的说,我们学习英语的目的就是要做到使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

要达到跨文化交际目的,我们就得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写、译能力,这样才能用英语交流信息。要达到跨文化交流目的,我们就得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掌握良好的语言学习方法,提高文化素养,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

那么,造成现在这种无法达到英语学习目的的原因是什么呢?目前为止专家们的分析结果不外乎:人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尤其是非智力因素没有得到正确、有力地发挥。 人的智力因素包括: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实践能力等。人的非智力因素包括:兴趣、情感、意志、性格、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等。英语学习效果欠佳的人都是因为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关系吗?笔者认为并非都是如此。我们以报考研究生的考生为例,在每一年的研究生升学考试中,不少考生的专业成绩都考在了90分以上,而英语成绩就是不能通过录取分数线。这样的考生不计其数,而且,这些考生中的很多人哪怕是连续数年参加研究生升学考试,其结果都是一样的,英语没过关。

他们因为只是英语分数过不了关,而圆不了读研的梦想,他们当然不会甘心忍受这种悲惨的结局的。所以,他们把一切时间和精力都花在研究生英语考试上,不惜重金购买研究生英语考试资料和参加研究生英语考试培训班,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还有些人甚至不去工作,而一心一意躲在家中学习英语,准备来年的研究生英语升学考试,他们这样做应该说明他们是有自信性的,否则,他们不会投入这么大的。然而,结果还是不少人还是没能过英语这道“鬼门关”。

2007年1月21日下午考研全部结束后,在上海师范大学考点,上师大研工部部长陈伟统计了缺考率,英语考试缺考率是17%。这个说明很多考生对英语有恐惧感了,连面对考试的勇气都失去了。

以上的事实可以说明,影响学习英语效果的障碍除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外,还有一个被人们忽视的因素,那就是语言潜能和其它一些相关潜能没有被激发。人的潜能是智慧宝库,人的潜能是多方面的,包括体能、智能、处世经验、情绪反应、适应自然的能力,等等。对任何一个普通人来说,都存储着各种极大的潜在能量。有一句俗语说“ 急中生智”,就表明了在危急的时候能够发挥潜在的能力。在我们的生活中,人在绝境或遇到危险、没有退路的时侯,往往也会暴发出不同寻常的能力。

人类学、心理学、生理学和逻辑学的最新研究证实,人具有巨大的潜能。著名的前苏联学者伊凡・业夫里莫夫指出:“一旦科学的发展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脑的构造和功能,人类将会为储存在脑内的巨大能力所震惊。人类平常只发挥了极小部分的大脑功能,如果人类能够发挥一半大脑的功能,那么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学会40种语言,背诵整部百科全书,拿到 12个博士学位。”

由此可见,人脑的潜能几乎是无穷无尽的,它犹如一座等待开发的巨大宝库,蕴藏无限,价值无比。

但是目前人类用脑不足百分之一:国内外科学家的研究证明,人的大脑约有 120亿到140亿个神经细胞,尽管每小时有数千个神经细胞在衰亡,但还有新的神经细胞在诞生,这是大脑神经系统正常新陈代谢所需要的。研究还发现,对常人来说,一生中只有 10%左右的脑细胞在工作,许多为人类作出了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和伟人也只有20%左右的脑细胞在工作。而最新的研究更进一步指出,如果从大脑的能力而不是从脑细胞数量的角度来看的话,人一生中对大脑潜能的挖掘和利用还不到 1%!所以,不管是谁,只要他能够挖掘并发挥足够的潜能,他不可能学不好英语。

许多专家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人类储存在脑内的智能大得惊人,人在平常只是发挥了极小部分。而任何有成就的人都不是天生的,他们成功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开发了人的无穷无尽的智力潜能,谁的智力潜能开发利用得多,他的成就也愈大。20世纪的科学巨匠爱因斯坦,他死后科学界对他的大脑进行了十分认真细致的科学研究,结果表明,他的大脑无论是体积,还是其构造或细胞组织,都与其他任何人一样,没有区别,但某一部分神经网络的密度要高于普通人。这就充分说明,爱因斯坦成功的秘诀并不在于他的大脑有什么与众不同的特殊地方,而是在于他通过开发自身的潜能,以超越常人的勤奋加密了神经网络的连接和他执著地为科学事业献身的忘我精神。

因此,人体内确实具有比平常未被表现出来的更多的才气、更多的能力以及更有效的功能。每个人只要坚信人类的潜能无限,能够抱着积极的心态锲而不舍地去开发,他就一定会有用不完的能量,能力也会变得越强。在这种情况下,不论有什么样的困难或危机影响你的状态,只要你认为自己能行,你就能够处理和解决这些困难或危机。相反,如果对自己的潜能总是存在持怀疑态度,或抱着消极的心态不去开发自己的潜能,那么,就只有在叹息命运的不公中销铄人生,并且越是消极就会越加走向无能。请记住,世上每个人都是他人不同的个体,在每个人的身上,也都蕴藏着一份可能与他人不同的特殊才能,这份才能正是属于你自己所独有的潜能,它犹如一位熟睡的巨人,等待着你去唤醒它,使用它,而任何限制自己发挥潜能的,不是别人,正是自己的心灵本身。所以,在任何时侯,无论别人对自己如何评价,无论自己的年龄有多大,也无论在你面前会出现多大的阻力,只要你相信自己,对你的能力抱有毫不动摇的信念与态度,那么,你就能发挥出自己的潜能,而且会因此而产生有效的行动,直至取得成功。

综上所述,我们只有明确英语学习的真正目的,通过激发自己独有的潜能,持之以恒努力地学习才能达到自己的英语学习目的,实现自己心中的愿望。

参考文献

学习语言的重要性篇(4)

我国在人才培养方面,不断地对运行方式和培养结构进行调整,包括专业设置、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程模式等。尽管这样,近几年仍然出现了这种现象:一方面跨国企业用人难,找不到适合岗位需要的人才;另一方面,大学生就业难,毕业后找不到适合自己所学专业的工作。针对这种现象,跨国企业采用了与高校联合办学这一模式,使得高校、跨国企业、大学生三方都受益。第一,从高校的角度看,与外企联合办学之后,外企会参与学校的课程设置,提供实习基地,以培养出更加具有实践性的人才;同时外企也会投入大量资金和科研团队,帮助高校完成一些科研项目,最直接的效应就是增加了高校的就业率。第二,从跨国企业的角度看,学生在实习期就已熟悉了本企业的工作流程、企业文化、规章制度,这样在他们入职时就大大缩短了对他们的培训时间,使他们更快地适应自己的岗位,更好地为企业创造利益。第三,从大学生本身的角度看,在校有可能获得丰厚的奖学金,假期可到跨国企业实习,从而开拓自己的视野,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弥补自己的不足。正是这种“三赢”的模式,才被三方所认可,并逐渐普及。采用这种联合办学的模式,在跨国企业与高校共同设置的课程中,跨国企业不可避免的把本国的语言列入必修课程,以便员工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交流和学习,甚至作为工作日常语言,所以就业人员对外语的重视程度大大提高。

2我国高校与跨国企业联合培养人才中汉语言学习的重要性

我国高校在人才培养中与跨国企业联合,为我国高校的人才培养指出了更加明确的方向,使高校对专业设置和课程模式更加明悉,从而培养出更专业、更有创新能力、更有适应能力的人才。在这种模式下学习的学生,外语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他们在实习期间就知道自己将来主要面对的是什么样的人群、需要什么技能,所以会更加努力学习这些技能。而外语则是最基础的,在他们努力学习新技能的同时,由于精力、时间、生活背景等关系,会忽略对本国语言的学习,淡忘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淡忘优良传统,传承了五千年的中国文化就会一点点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正如我们被2013年中央电视台的新节目《汉字听写大赛》一次次唤醒一样———不知不觉间就遗忘了许多弥足珍贵的东西,中华民族的瑰宝越来越少。在全球都随着经济的输出而输出本土文化的同时,我们却忘了自己悠久的传承,全球在“出口”文化的同时,而我们还在为“出口”的工艺骄傲。我们总是把目光聚集在出口了多少台电视机,而忽略了我们出口了多少部电影;总是更加关注我们出口了多少印刷机,而忽略了我们出口了多少图书。在各高校与跨国企业联合办学的过程中,也是这样,我们努力学习外来的科技,利用外来的资金,不断刷新我们的GDP,却忽略了应传承和发扬我国的优秀文化。在高校与跨国企业联合办学过程中,不只是我们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将我们的文化“出口”的过程。要想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我们的优秀文化,就要先学好它最基本的载体——汉语言。汉语言本身虽然也是一种语言,但是它不单单是一种语言,而是作为一种文化基本的载体,除了基本的交流功能之外,其中还蕴含着我国的文化底蕴。

学习语言的重要性篇(5)

本文采用定性描写的研究方法,根据语言习得的假设模式:输入(语音、语义、句法、语用)信息处理(认知系统、推理系统、记忆系统)输出(语音、语义、句法、语用),对大学期间修过语言学相关课程的两名初级汉语学习者进行了一学年的跟踪,进行语言行为记录、针对性访谈、教学笔记及测试,搜集两人在输入和输出阶段表现出的各种差异,通过分析语料中句法、语义层面的常见偏误,试图考察语言学常识对其影响作用。

A,男,22岁,菲律宾人,2012年3月媒体与传播专业本科毕业,英语流利。B,女,25岁,泰国华裔,2012年3月产品开发专业本科毕业,几乎不能使用英语交流。两人都是零基础汉语学习者,获得奖学金来华留学一年,都感到机会难得。他们学习动机明确,主观上很努力。两人性格外向,乐于与他人交流。他们全班共20人,泰国7人、越南4人、非洲3人、日本2人、蒙古2人、菲律宾1人、老挝1人,大家同住一栋宿舍楼,相处融洽。

本文所分析语料大多为两人造句、作文中的自然语料以及测试材料。零起点班级在第一学期大多为语音、词汇及简单句学习阶段,语料相对零散,因此本文着眼于一学年的习得情况,但语料多选自第二学期。

一、句法结构的理解运用

以介词框架为例,采取“语法词汇化”的课堂教学策略――“把语法现象、语法结构通过词汇的教学方式进行,以词汇教学代替语法教学(语法说明),以词汇教学带动语法教学。”

以下为B的偏误:

①不会用:他要求医生打针他,因为他要快好快工作。

②用错句法位置:她选择衣服为了晚会了。

③错用他词:一直往前走,然后出在三号出口就到了。

④滥用:回国的时候对我的重量增加两公斤。

⑤乱用:他无聊听她说得话了,为了她的发音真慢,也很单调。

将偏误部分用“ ”标注,并附注正确的介词框架。如例①,标出“打针他”并附注“给……打针”,观察B的理解状况。我们发现,讲解到不及物动词“打针”不可以后接宾语时,B显得困惑不已;在追加解释“什么是不及物动词以及动词的简单分类”后,B非常肯定地表示“明白了”。紧接着换成“见面”当堂练习造句,B仍造出了错句――我今天下午见面老师。沟通后得知,B对什么是不及物动词,如何辨别不及物动词,甚至副词、介词等一些基本术语都不了解,因此,在理解此类句法结构时存在一定难度,具体运用时更是云里雾里,短时间内缺乏类推运用的能力。

关于介词框架,A表示知道这则语法,看课文或者看HSK的阅读都能看懂,知道意思,但是自己写就常常忘记,常常有错,怎么办?在理解和选择多个介词时A很少出错,但由于受母语或英语表达习惯的影响在具体运用时容易出现偏误。

以下为A的偏误:

①每个人要做工作在很方便的地方。

②不通过HSK对每个留学生感到绝望。

③他从来没跟父母反对。

④按照我大夫,我应该减少喝汽水了,可是我不要,那怎么办?

⑤这节课该由潘老师给我们负责。

⑥我和中国朋友一起主动约。

分析A的偏误,①是因为受母语或英语表达习惯的影响,②是因为自身词汇储备不足,③、④、⑤、⑥是因为不熟悉汉语表达习惯。

值得注意的是,精读课上教师板书13个介词“对、跟、在、给、到、和、比、从、为、把、被、向、替”,要求学生课堂上独立完成13个造句。结果全班20名留学生中仅2人分别错了4句和6句,错6句的学生是请假一个月刚刚返校。大部分留学生仅用错不常接触的“向”,A和B几乎全对。

可见,当学生具备所需语言学知识时,更容易聚焦并有意识地主动运用,如看到一组介词会联想到介词的有关语法知识,偏误便会大大减少;而当学生自己造句或作文时,更多是需要语义衔接,容易忽略它本身作为介词的语法知识,所以容易出错。

二、语义结构的理解和运用

在句法语义理解层面,B的偏误:

①有人说:不安的地方常是最安全的地方。

②这件事情请发表给你同学。

③我不太有趣详细的报导,只有趣头条新闻。

④他把旧车收购获得了多赚。

⑤全的客人都到了邀请。

⑥回家的时候,我的家人让我告诉留学的经验给他们。

⑦他有理想大学毕业以后,回他国家找工作。

⑧我本来不喜欢你,但是现在很恨你了。

⑨因为她没准备去别的地方,不过她而相信这里给了机会。

⑩冰箱的好处是保持菜。

11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所以不要比别人。

12更重要的是找到一个男生,跟你过幸福和辛苦的事情。

13于中国留学时,一欣赏父母鼓励的话,本人就有力气。

14我常常增加糖在咖啡里。

15你到达家后,请给我打电话。

问题分析:①,②对词语语素进行简单拼合;③,④,⑤缺乏词性意识,随意搭配;⑥,⑦不了解汉语习惯用法;⑧,⑨前后语句逻辑混乱;⑩,11语义表达不完整;12,13搭配不恰当甚至错误;14,15未考虑词语本身附带的语体特征,如书面语、词性色彩等。以上偏误多源于B将“语义”等同于“语言”。

B常常有意忽略教师针对生词的课堂讲解,认为“了解词义”就等于“学会”了这个词语。如教师刚在黑板上板书完“告诉”,B便低下头查阅词典,依据释义认真地用泰着笔记,错过了教师针对“双宾语动词”的具体讲解。这种自我摸索式的学习方法很难建立起对言语例句及语言结构的系统理解。自简单句过渡到复杂句后,内容日益繁杂,短时间内难以梳理,B进入了学习混沌期,最初在班级中的领先优势逐渐丧失,有时要求解释前一天她的造句,可她表示自己也看不懂了。

对自身习得状况则A表现出较为清晰的认知,他说:“汉语的语法对我没有问题,开始的时候就没有问题。我的问题是意思,因为汉语和我们的语言真的不一样。”

关于学习策略,A说:“做作业的时候,我常常不用词典。我自己想我的句子。如果那个词是新的,我不理解它的意思,我查词典慢慢感觉生词的语义,知道意思了,我写了句子。”

以下A是的偏误:

①生病的时候,他常常去窗户看看。

②你想很好的房子吗?你必须让专家设计装修方案。

③今年很多人要健康状况,所以在网上找很多最好的方法。

④来中国的时候,别犯规中国的法律。

⑤好好休息,可以缓解每个人的累。

⑥同学们常常找不到他们爱问题的答案。

⑦我破潘老师的雨伞了,所以我向她道歉。

⑧他还没决定如果今天他去不去上课。

⑨上课的时候,我们应该专心老师们说的话。

⑩他穿衣服穿得很单调,只有一个颜色,对我不太好看。

可以看出,A的偏误集中在深层语义的理解、某些固定搭配或特殊表达方式上:①要用方位短语表处所“去窗户旁边”;②③助动词后需跟实义动词“拥有”;④需将不及物动词“犯规”改为及物动词“触犯”;⑤用错词性,应改为“劳累”;⑥⑦不熟悉汉语特有的表达方式,应修改为“关于爱情”和“弄破”;⑧⑨带有⑩较重的英语表达痕迹,应改成“是否、专心听、我觉得”。

虽然错误颇多,但标注出来之后,A大多能自我修正,做作业时甚至会特意标注出不确定的地方,希望得到就师针对性地详细批注。A对教师说:“给你一段错的句子,所以你可以批评我。你批评我的时候,你的批评给我很大的勇气!”

在具体生成语言时(输出阶段),两人均出现了很多偏误,但A在句法及语义结构的理解层面上(输入和信息处理阶段)比较顺畅,容易获得汉语学习中的满足感。B由于缺乏语言学系统常识,在进入信息处理阶段后存在一定难度,例如,当需要使用复杂结构表述时容易嵌套不当或者杂糅句式,久而久之,容易挫伤其语言学习的积极性。

有趣的是,在本文考察的一学年内,A在“输入、信息处理、输出”各阶段上更显优势,更善于运用语言学知识监控并剖析自身习得状况,及时调整习得策略,保证有效输出,表现得“更会学习”,写出来的语句更符合句法。但在2014年6月的汉语水平四级考试中,B的成绩反而更优秀:听力99分,阅读98分,书写82分,总分279分。A的成绩分别是:听力75分,阅读70分,书写82分,总分227分。毕业后,A回到了菲律宾,汉语水平进步不大。B留在中国继续攻读硕士,汉语水平进步很大,这应该归功于B在学习过程中大量、大胆地试误。正如20世纪80年代初克拉申“输入假说”中所提到的“只要有可理解输入,并且有足够的输入量,学习者就能自然地习得必要的或相关的语法。”

在一门独立的语言中,语言学知识通常表现为一条条具体的语法规则。如汉语中,副词通常修饰或限制动词和形容词,表示范围、程度等,一般不能修饰或限制名词,如“都、只、再三、屡次、很、更、越、也、还、不、竟然、居然”等。同样,作为汉语初学者,A和B在理解把握这些语言规则时表现出的种种差别,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语言学知识对初级汉语学习者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尤其在信息处理阶段会有效影响学习者理解运用句法、语义结构等汉语本体,并有效制约着初级学习者的学习效果。

综上,我们认为,针对初级汉语学习者,授课教师有必要在课堂教学中适当穿插一些必需的语言学知识。然而二语习得是一个复杂的课题,受多个因素的影响控制,即使习得者自身具有深厚的语言学知识,也需要大量的实践练习。

参考文献:

学习语言的重要性篇(6)

一  非语言交流的种类

非语言交流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种是伴随声音,以声音为媒介的;一种是没有声音的。伴随声音的我们称之为「パラ言語,是指伴随声音的非语言现象。具体指声音的特征,说话的方式。比如说话时声音的高低、抑扬、声量、速度、停顿的时间等等。而另一方面,没有伴随声音的这一类,一般是使用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进行的非语言交流,我们一般称之为「身振り言語(肢体语言)。包含各种的肢体动作、面部表情、姿势、衣着、发型、化妆、走路的方式、对人的距离、目光的特征等等。在这些种类的非语言交流中,体现了文化、宗教、民族等方面的差异和共通之处。本文中考虑到篇幅的缘故,主要以非语言交流的第二类、即肢体语言和姿势为中心,对中日两国在此方面的异同展开调查研究。

二  肢体语言在中日两国中的异同

    在中日两国的不同文化中,相同姿势传递的信息也不尽相同。而传递同一信息往往也要用不同的姿势。例如:

1.寒暄行为中的文化多样性:

伸直背部,从腰部开始礼貌的鞠躬日本; 互相握手 中国。日本人不习惯与人有肢体上的接触,因此对于初次见面的人往往要保持适当的距离,鞠躬问候。

2.手势所传递讯息的不同:

(1)向上伸出大拇指

    在日本向上伸出大拇指代表男人或者上司;而在中国认为是「很厉害,很好,是赞赏的意思。

(2)竖起小手指

在日本作出竖起小手指的动作,会被认为是「女性?情人?女朋友的意思,而在中国则认为是最差劲的意思。竖起拇指是代表男性,竖起小指代表女性,这种思维方式在日本和韩国是共通的,但是在其他国家很难见到这种情况。

(3)用拇指和食指来捏耳朵

在日本一般是表示「太热啦,而在中国一般是表示「听,好好听着!这样的与耳朵相关的意思。那么为什么这种动作在日本是表示太热啦的意思呢。有的学者认为这或许是因为耳朵的温度是身体体温最低的。

3.共通的手势:

(1)竖起食指和中指的动作,在很多国家都很常见,被认为是国际通用的动作。意思上也主要表示「胜利「和平,没有太大差异。

(2)害羞的时候,无论是中国还是日本,男性都是挠头的动作,而女性一般是用手来掩口。

(3)「宣誓时,日本人和中国人都是举起右手,手掌朝前的姿势。

(4)用手拍胸口,在两个国家都表示自信满满,胸有成竹的意思。

(5)用左手高高的举起团扇,在中国和日本都表示安然快乐的生活。

由上可见,中日两国文化的不同,相同姿势传递的信息也不尽相同。对于我们日语学习者来说,今后不可避免地要与日本人接触和交流,因此要了解这些非语言讯息的异同就变得至关重要。恰当地掌握和运用非语言所传递的讯息,能够使我们相互之间的交往增添润滑剂的效果,使得跨文化的交流更顺利地进行。

三  结 语

在异文化的交流中,如果不掌握这些非语言信息的特征,很容易在交往中引起误解。而我们目前的外语教学中,对于非语言讯息的教授不够重视。我们的课堂上过多的强调语言现象,而恰恰忽视了作为重要交流手段和媒介的非语言讯息。这一点应提起我们广大一线教师的注意。以上仅是笔者在教学工作以及对日交往中的一些心得,不足之处还望同行不吝赐教。

学习语言的重要性篇(7)

 

一、跨文化交际意识 

跨文化交际意识是学生对其他社会文化有一个整体的了解。跨文化交际意识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很难在短时间内养成的,因为文化所涵盖的内容非常丰富。在学生养成良好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后,这种意识对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就有很大的帮助。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那么什么是跨文化交际能力呢?具体地说,就是把所学的语言知识与社会的文化习惯和思想观念结合起来,根据具体环境和对方思想、情感的变化调整自己的话语,使交际得以顺利进行。在英语教学的最初阶段,教师就必须重视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国外的文化背景,首先让他们对其他国家的文化产生一定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基础上,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提高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作为一种国际通用语,英语是连接不同文化的桥梁,因此,英语对学生养成良好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语言不仅是沟通的信息载体,而且是了解他国文化最直接的手段。所以让学生养成文化意识,首先就必须让其掌握一定的语言沟通能力。那么,大学英语教学对学生养成良好的文化意识就显得十分重要了,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对异域文明的把握中加深对其语言现象的理解和领悟,扩大知识面,提高文化素养,从而促进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 

在跨文化教学中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英语教师所要引入的文化内容与学生所学的语言必须密切相关,而且尽量与日常交际或生活当中常涉及的语言知识有关,这样学生不至于认为语言和文化的关系过于抽象,教师也可以有针对性地将语言知识与文化知识同步传授。第二,英语教师应该制定一个阶段性的文化教学方案和计划,这样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阶段性地、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文化交际能力。那么,如何做到有步骤、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呢?首先,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水平,让学生从学习文化的基础内容开始,对他国文化有个最初的认识,让学生对此产生兴趣。其次,教师应通过设置一定的文化知识导入,让学生在初步了解他国文化的基础上,同时,让学生对引起这种文化现象的原因和深层次的内容有一定认识。再次,英语教师应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外进行文化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和实践,增加文化的积累,提高自主文化学习意识,使学生能够自发地学习文化,培养文化学习意识。

三、教师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大多数英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更多的是以传统讲解式方法来授课,但这种授课方式已经很难适应现在的英语课堂了。另外,有的英语教师只是简单地将所讲授的内容通过直接翻译,将信息传递给学生,这样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课堂教学效果收效甚微。但是为什么还有相当多的英语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授课方式,而并未作任何改变和调整呢?原因在于他们对跨文化交际这一概念还十分模糊。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首先要改变授课方法和传统授课观念。那么,教师应该如何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呢?教师首先应该认清英语教学的目的,尤其是在教学中如何更好地教授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教师必须苦练内功,在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水平的基础上,采用新颖有效的授课方式,有效引导学生。具体来讲,大学英语教师应该在注重自身语言能力提高的同时,加强自己的文化学习。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英语教师应该争取更多的外出学习的机会,尤其是出国学习的机会,这样,教师才能更近距离地接触和感悟到异域文化,自身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也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提高。教师的跨文化意识和能力的提高,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文化意识,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能有效地影响学生对多种文化的学习。 

四、结语 

不论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还是提高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英语教学的最终任务就是使学生能更多了解他国文化,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即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为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实现这一目的已经成为当今英语教学中的热议话题,并且该领域里的一些学者和专家也在不断地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亟待解决现如今英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只有

教师正确地处理好自身与学生之间的角色关系,有效地将文化知识渗透到教学当中,找出有效的文化教学方法,才能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提高他们的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学惠.跨文化交际能力及其培养:一种建构主义的观点[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 

学习语言的重要性篇(8)

一、跨文化交际意识

跨文化交际意识是学生对其他社会文化有一个整体的了解。跨文化交际意识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很难在短时间内养成的,因为文化所涵盖的内容非常丰富。在学生养成良好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后,这种意识对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就有很大的帮助。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那么什么是跨文化交际能力呢?具体地说,就是把所学的语言知识与社会的文化习惯和思想观念结合起来,根据具体环境和对方思想、情感的变化调整自己的话语,使交际得以顺利进行。在英语教学的最初阶段,教师就必须重视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国外的文化背景,首先让他们对其他国家的文化产生一定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基础上,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提高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作为一种国际通用语,英语是连接不同文化的桥梁,因此,英语对学生养成良好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语言不仅是沟通的信息载体,而且是了解他国文化最直接的手段。所以让学生养成文化意识,首先就必须让其掌握一定的语言沟通能力。那么,大学英语教学对学生养成良好的文化意识就显得十分重要了,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对异域文明的把握中加深对其语言现象的理解和领悟,扩大知识面,提高文化素养,从而促进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

在跨文化教学中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英语教师所要引入的文化内容与学生所学的语言必须密切相关,而且尽量与日常交际或生活当中常涉及的语言知识有关,这样学生不至于认为语言和文化的关系过于抽象,教师也可以有针对性地将语言知识与文化知识同步传授。第二,英语教师应该制定一个阶段性的文化教学方案和计划,这样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阶段性地、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文化交际能力。那么,如何做到有步骤、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呢?首先,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水平,让学生从学习文化的基础内容开始,对他国文化有个最初的认识,让学生对此产生兴趣。其次,教师应通过设置一定的文化知识导入,让学生在初步了解他国文化的基础上,同时,让学生对引起这种文化现象的原因和深层次的内容有一定认识。再次,英语教师应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外进行文化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和实践,增加文化的积累,提高自主文化学习意识,使学生能够自发地学习文化,培养文化学习意识。

三、教师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大多数英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更多的是以传统讲解式方法来授课,但这种授课方式已经很难适应现在的英语课堂了。另外,有的英语教师只是简单地将所讲授的内容通过直接翻译,将信息传递给学生,这样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课堂教学效果收效甚微。但是为什么还有相当多的英语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授课方式,而并未作任何改变和调整呢?原因在于他们对跨文化交际这一概念还十分模糊。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首先要改变授课方法和传统授课观念。那么,教师应该如何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呢?教师首先应该认清英语教学的目的,尤其是在教学中如何更好地教授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教师必须苦练内功,在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水平的基础上,采用新颖有效的授课方式,有效引导学生。具体来讲,大学英语教师应该在注重自身语言能力提高的同时,加强自己的文化学习。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英语教师应该争取更多的外出学习的机会,尤其是出国学习的机会,这样,教师才能更近距离地接触和感悟到异域文化,自身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也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提高。教师的跨文化意识和能力的提高,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文化意识,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能有效地影响学生对多种文化的学习。

四、结语

不论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还是提高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英语教学的最终任务就是使学生能更多了解他国文化,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即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为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实现这一目的已经成为当今英语教学中的热议话题,并且该领域里的一些学者和专家也在不断地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亟待解决现如今英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只有

教师正确地处理好自身与学生之间的角色关系,有效地将文化知识渗透到教学当中,找出有效的文化教学方法,才能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提高他们的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学惠.跨文化交际能力及其培养:一种建构主义的观点[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

[2]陈国民.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学习语言的重要性篇(9)

0 引言 

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一个独立的学习者(mcdevitt, 1997:34)。语言教学也不例外,因为“语言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语言教学不可能把所有的语言知识,跟语言有关的东西都教给学生。语言能力实际上也是一个人整体能力的体现,所以语言学习是一个典型的“活到老,学到老”的过程”(束定芳,2004:11)。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而不仅仅是具体的英语知识。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地把学习策略列为目标之一。但是,在新课程改革的推行中,由于教师的外语教学理论匮乏,不能深刻理解新课改的理念并使之内化,在目前高考制度的限制下,很多教师依然“穿新鞋,走老路”。笔者曾任教于某县重点高中,在推行新课程改革的几年来,虽然每年都有新课程的教师培训,但大多数都流于形式,教师只学到表面的教学形式的改变,而不能理解背后的理念支撑,因此不能灵活的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去改变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对于学习策略,大多数教师没有系统的认识,狭隘的理解为记忆知识的方法或做题的技巧。有些教师甚至认为在高中教师没有时间关注学生的学习策略的问题,探索和适应新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不如多做几套模拟试题对高中生更适用。因此,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学生,系统的了解有关学习策略的知识及其重要性是改变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前提。使之内化为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师才会在实际教学中尝试改变,逐步渗透;使之内化为自己的学习理念,学生才会在学习过程中积极运用,形成自己的学习策略。 

1 学习策略的定义及分类 

学习策略是指学生为了有效地学习语言和使用语言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步骤。《课标》中把英语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四个部分。认知策略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具体的学习任务而采取的步骤和方法,常见的普适性认知策略有归纳\演绎(induction\deduction)、联想(association)、做笔记(note-making)、小结(summarizing)、重组(reformulation)、词义猜测(word guessing)、真实再现(actualization)和翻译(translation)等。调控策略是指学生计划、实施、评价和调整学习过程或学习结果的策略。有些学者称之为元认知策略,其中包括计划(planning)、自我管理(self-management)、自我监控(self-monitoring)、自我评估(self-evaluation)和需求分析(needs analysis)等。交际策略是指学生为了获得更多的交际机会、维持交际以及提高交际效果而采取的各种策略,例如合作、求助、寻求机遇、回避、语码转换、解释和非语言交际(借助手势、表情等肢体语言提高交际效果)等。资源策略是指学生合理并有效地利用多种媒体进行学习和运用语言的策略,例如能通过图书馆、互联网、报纸或电视等多种渠道获取信息。教师可根据以上各种策略的特点及所教内容及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以形成词汇、语法以及听、说、读和写等不同方面的学习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 对高中生进行显性的系统的学习策略培训的重要性 

2.1 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并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思维是智力的核心,而青少年的智力发展主要体现在思维能力的发展上。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可知,青少年正处于形式运算思维阶段,与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相比,他们发展了抽象的、科学的思维能力,主要由形象思维、抽象思维过渡到辩证思维。特别是到了高中阶段,他们思维的概括能力增强;能使用假设检验和更加一般的逻辑规则进行思考;思维活动中的自我意识成分增多,思维的反省性和监控性明显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增强;思维的创造性迅速发展,这些特点是对高中生进行显性的学习策略培训的重要前提,反过来通过学习策略的培训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进而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在认知策略方面,教师可以培养学生利用推理、归纳等手段分析和解决问题;在讲授语法时,培养学生归纳或演绎的能力,引导学生发现语言的规律并运用规律举一反三;在复习时,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加以整理和归纳;利用记忆规律提高记忆效果等等。这一思维过程既包括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过程,也包括从一般到特殊的演绎过程,既是理论型的抽象逻辑发展过程,也是辩证思维发展的重要表现。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如何把握文章中心意思、各段主旨句、及文章结构及如何捕捉文中的细节信息;如何利用情景及上下文猜测词义等一系列策略来促进学生的概括、判断和推理的能力,进而促进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另外,引导学生借助联想把相关的知识联系起来;利用构词法、分类、想象、联想等策略记忆单词;利用头脑风暴预测文章内容,预测可能涉及的词汇,写作时用来搜集信息等;把一个领域的技能转移到另一个领域等类比迁移都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2.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21世纪这个“知识经济”时代,“终身学习”和“学会学习”全面阐述了国际社会对未来人类学习问题的理解,成为重要的人类学习宣言,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被公认为外语教育的理想目标。而在《课标》实施建议中也明确指出要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帮助他们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大量研究显示,自主能力的培养完全可以通过学习策略的培养来实现。首先,自主学习能力表现为一个人能够自主的管理自己的学习,这也正是元认知能力(《课标》中调控能力)的表现。教师在教学中系统地训练学生自我计划、自我管理、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估等策略,加强学生的策略意识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其次,认知策略为学生提供了有效地学习语言知识和提高语言技能的方法,帮助学生解决具体问题。再次,交际策略中的合作、求助和寻求机遇可以培养学生主动组织有利于学习的学习环境,遇到学习困难主动寻求他人帮助的能力,这也是自主学习者应具备的能力。最后,情感策略的培养可以使一些非智力因素在学习过程中起到积极的作用,使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提高信心,减少焦虑,并通过自我激励等策略激发内在学习动机。 

从青少年思维监控的发展来看,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会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不断地反思,也就是自我意识和自我监控能力逐渐增强。因此,对高中生进行显性的系统的学习策略指导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能够促进学生自我意识和自我监控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mcdevitt b. learner autonomy and the need for learner training[j]. language learning journal,1997.9. 

[2]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3]鲁子问,王笃勤.新编英语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学习语言的重要性篇(10)

第一,从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出发,加强课文在读写听说方面的语言练习。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思想性、文学性和知识性。在教学过程中,读写听说能力的培养也就是语言教学是它的基本任务,思想教育是它的重要任务,文学教学是它的特有任务,知识教学是它的必要任务。对课文练习来说,必须体现这些方面的任务,它的基本要求就是进行语言练习,同时在学习语言的基础上,还要从练习中学习思想、文学和知识。明确了课文练习的基本要求以及与其他方面要求的关系,整套课本的练习就应当牢牢掌握住这个基本要求,切实加强语言训练,着重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这是决定练习质量和效果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原则。

第二,以语言练习为主要线索,组成整套课本在课文方面的练习体系。语言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基础,也是带动其他方面教学的核心。整个语文教学需要建立一个以语言教学为主要线索的教学体系,才能保证有效地完成基本任务和其他任务。课文的练习是整个语文教学体系的组成部分,因此它也必须以语言练习为主要线索,并带动其他方面的练习,组成一个比较科学而且切合实际的练习体系,才能从练习方面有效地完成基本任务和其他任务。

怎样组成课文的练习体系,是个复杂的研究课题,需要对整套课本的语言练习内容作全面而细致的安排。为了便于讨论,试以初中阶段的语言练习为例,大致设想为三个层次,从语言的基础到语言的应用再进展到语言的提高。第一个层次是语言的基础,主要学习系统的基础语言,从写字、用词、造句、组段到成篇,并学习简单的实用语法。这个层次特别要学会语言的通顺,从用词准确,句子完整,句意明确,句子与句子在结构、语意和语气上连贯,段落层次清楚,最后归结到思路清晰。第二个层次是语言的应用,主要是学习文章的各种表达方式语言,从记叙性语言、说明性语言、抒情性语言到议论性语言,并学习比较复杂的实用语法和简易的实用逻辑。这个层次继续要求学会语言的通顺,并在通顺的基础上逐步求得简洁。第三个层次是语言的提高,主要学习文学语言,从散文语言、小说语言、戏剧语言到诗歌语言,并学习实用修辞。这个层次进一步要求学会语言的流畅生动。综合这三个层次的语言练习,就为组成比较科学而且切合实际的语言练习体系提供了一个可供考虑的线索。

第三,语言练习的要求和内容,必须与课文的语言文字紧密联系。前边列举的脱离课文的语言文字的几种练习题,无论要求和内容涉及课文的思想意义、艺术形象或者科学知识,总的说来都是架空的,都不能完成语言练习的基本要求,也难以真正完成其他方面的要求。所谓联系课文的语言文字,主要可以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是从课文的语言文字出发,提出练习的要求和内容;另一方面是从思想意义、艺术形象或者科学知识的角度,联系课文的语言文字,提出练习的要求和内容。二者共同的基本点是,都要落实到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上,都必须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语言文字。思想意义不联系课文的语言文字,就成为单纯的思想题;艺术形象不联系课文的语言文字,就成为单纯的内容分析题;科学知识不联系课文的语言文字,就成为单纯的知识题。这些架空的练习题,都不符合语言练习体系的要求。

下边举几个例子。

[例一]孔乙己是个怎样的人物?作者对这个人物持什么态度?(《孔乙己》)

[例二]地下印刷所是怎样修建的?怎样被敌人查出来破坏?革命胜利后又怎样重建?(《第比利斯的地下印刷所》)

[例三]揣摩一下对雪地捕鸟的描述。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这个句子总共不到70个字,连用几个动词,把雪地捕鸟的系列活动生动而有序地表现出来。每个分句都写得实实在在,没有可有可无的字。试写一个游戏,表现系列动作,注意动词用得准确,不超过100字。(《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例一是单纯的思想题,例二是单纯的内容分析题,例三能从课文的语言文字出发,加以扼要分析,并提出写作要求,是很好的语言练习题。

第四,语言练习题力求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创造性和趣味性。课文的语言文字是丰富多采的,练习的方式方法也应当活泼多样,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积极性。好的练习题应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创造性和趣味性。启发性是指练习题引而不发,能引起学生对课文的语言文字进行积极的思维,或深入理解,或细心体会,或展开联想和想象。创造性是指练习题活而不死,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求得新的领悟和好的发挥,也就是能进一步作创造性的思维。趣味性是指练习题学而不厌,能使学生在复杂的思维中感到有意思、有兴趣、有收获,乐意花费时间和精力。这三者往往联系在一起,有启发性的练习题,就容易产生创造性或趣味性。练习题具备这些条件,就算是有好的质量,并且会有好的效果,也就是能真正起到练习语言的作用。

试比较下边的两个练习题。

[例一]认真阅读课文,在下列句子的括号里分别填上一个恰当的词。

⒈谁如果要()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⒉—⒊(略)(《苏州园林》)

[例二]填写下边的空白,看谁填得准确、生动。先自己独立思考,填好了,参考一下课文。看看哪些填对了,哪些填错了;哪些虽然与课文不同,但也是对的。

⒈小虫触在蛛网上,正在挣扎,蜘蛛____赶到,把它捉住,咬在嘴里,____我们咬一片面包或饼干____,不费力气。

⒉—⒋(略)(《蜘蛛》)

例一引用了课文的句子,学生读了课文,就可不费思索地填写空白,因此起不了促进思维的作用,而且会感到枯燥乏味。例二也引用课文的句子,同样是填空题,但对填空的要求明显不同。开头以“看谁填得准确、生动”相激发;接着让学生先独立思考,按照句子的需要和自己的理解填写;然后要求学生参考课文,看填得合适不合适。值得指出的是,要求参考课文而不是完全按照课文,如果与课文不同,只要填得合适,也算是对的,这个要求提得好。整个练习题,可以说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创造性和趣味性。

第五,联系社会生活实际,适当加强语言练习的实用性。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由它带动的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语文课在课文的语言练习方面,应当联系社会生活实际,适当加强练习的实用性。

一般的语言练习题,凡是可以结合实际应用的,都应当尽量结合。此外,还需要指导学生学会写各种实用文。就前边讲过的语言练习三个层次来说,结合基础语言的练习,可以学习写一些生活上常用的实用文如书信、日记等;结合文章的各种表达方式语言的练习,可以学习写各种表达方式语言的实用文,记叙性实用文如新闻、通讯等,说明性实用文如广告、说明书等,抒情性实用文如祝词等,议论性实用文如总结、答辩状等;结合文学语言的练习,可以学习写一些讲究表现手法的导游词、影评、剧评等。练习中还可以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学习写访问记、调查报告之类的实用文。

第六,语言练习应当保持适当分量,讲求实际效果。课文的语言练习,原则上应当多练。所谓多练,主要指练习的次数需要多一些,特别是重要的读写听说知识和技能,以及学生容易发生错误的语言文字,更需要进行反复的练习。次数多了,练习的方式方法容易多样化,还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每篇课文的练习题也不宜太多,根据以往编辑课本和实际教学的经验,一般以保持五题左右较为合适。切不可为了应付各种考试,在课本里已有练习题之外,增加很多补充题;或者采用课外的各种练习册。这样做反会影响练习效果,徒然增加学生负担。总之,语言练习应当保持适当分量,讲求实效,但不宜盲目追求分量越多越好。

上述几个原则,需要教师在指导学生练习时努力体现在教学中,这样才能真正加强课文的语言练习,切实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下边再谈谈指导语言练习的一些具体方法。

⒈语文课的备课,不但要备课文,还要备练习。备课文应当着重备语言,备练习也要着重备语言练习。备练习主要研究课文的练习题怎样体现了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怎样表明了语言练习的基本要求,怎样安排了语言练习的重点。如果要求不够明确,安排尚欠妥当,那就应当作必要的补充和调整。其次研究这些练习题是否紧密联系课文的语言文字,如果缺少联系,那就应当把练习题引向课文的语言文字,加强应有的联系。还要研究这些练习题如何在学好语言文字的基础上,同时也能学好思想、文学或者知识。还要考虑为了帮助学生做好这些练习题,有什么重点需要引导,有什么难点需要提示,也应当有所准备。备好了上述这些,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

⒉每篇课文都应当有语言练习重点,每节课也都应当有语言练习环节。从整个语言练习体系出发,具体到每册课本和每篇课文都应当各有重点。每篇课文的练习题往往就体现了课文的练习重点。这些练习题可以在教完课文以后要求学生完成,也可以分散到各节课里结合课文教学来完成。但无论采用哪种方式,每节课都必须有语言练习环节。教师应当围绕着这些练习重点,对每节课的练习环节作出恰当安排,使整个语言练习体系得以具体落实。应当强调的是,如果整节课教师只讲思想意义、艺术形象或者科学知识,而不从课文的语言文字出发,也不归结到语言文字的学习,这不是真正的语文课;如果教师讲了课文的语言文字,而不要求学生进行语言练习,这也不是完整的语文课。

⒊语言练习必须引导学生研究课文的语言文字,并要求他们紧密结合课文的语言文字答题。所谓研究,主要就是根据练习题提出的问题,具体分析课文的语言文字,并从语言文字的理解中求得问题的确切答案。如果不研究课文的语言文字甚至不看课文就能答题,这只能说明练习题在语言文字方面的要求不明确,或者学生对语言练习题的基本要求认识不清。学生答题,不能架空讲一些思想意义、艺术形象或者科学知识,必须讲清这些思想意义、艺术形象或者科学知识是用怎样的语言文字来表达的,才能算是完整的答案。

⒋加强段的读写练习,对学习课文的语言文字和练习写文章都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在读的方面,课文是进行语言教学的主要材料,选在课本里的文章,一般都在语言文字方面有特色,有些篇还具有一定的典范性。但每篇课文的语言文字特色,往往突出表现在某一段或者几个段里。这些段能用精练的语言文字表达深邃的含义,富有感人的表现力,成为全篇的精华段,可以作为学习语言文字的范例。因此,选取这些精华段作为语言练习的重点,容易收到学习语言文字的较好效果。在写的方面,联系课文的写作练习,一般称为小作文,也可以采用段的方式进行。段包含词和句,一段写通了,往往也能进一步写通全篇;一段写好了,往往也能进一步写好全篇。因此,加强段的写作练习,也是学习写文章的切实可行而且易于见效的好办法。

上一篇: 最新医学技术 下一篇: 水利水电建设工程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