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经验分享汇总十篇

时间:2023-07-19 17:20:58

科研经验分享

科研经验分享篇(1)

创新管理:高校实验室社会托管

在共享实验室平台的管理方面,采取了国内第一家高校实验室社会托管的管理模式。实验室社会托管的管理模式尝试与探索了一种新的科学仪器设备高效管理与运转的模式,减少了社会上的设备资源的闲置与浪费;同时。由于对技术含量高的大中型仪器实行专人专管专用的方法加强了对仪器的维护。可以最大限度地延长使用寿命,降低人为失误损坏率;通过企业化的管理与专业化的服务。最大限度地整合设备资源与人才资源,使设备、场地、人员得到充分利用,实现规模效应;实现了研究与社会服务相结合,通过社会资源的整合激活社会存量资源,减少重复投入;通过院校、政府中介机构和企业三方的强强合作。为区域内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和留学归国创业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专业化服务,加快了科研成果的产业化速度;通过统一化、标准化实验室运营管理和物流管理,控制有毒、有害试剂、废弃物对社会的危害,保障了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顺利召开。

共享实验室平台管理理念的创新,改变了仪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谁管理谁占有”的弊端,并充分体现了服务理念。共享实验平台依托实验室管理公司的专业化管理和经营,根据市场与客户的需求提供技术服务,提高了设备的使用效率和使用寿命。

拥有大量先进的仪器设备

共享实验平台拥有先进的仪器设备,现有大中型仪器包括:高效液相色谱、电色谱、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二维液相(毛细管电泳)/飞行时间质谱、毛细管电泳仪、细胞显微注射仪、生物芯片测定仪、荧光倒置显微镜、显微图像采集与分析系统、凝胶图像分析系统、高速冷冻离心机、超速离心机、液体闪烁及发光检测器、图像工作站、高性能电磁屏蔽实验室、网络分析仪等。这些设备价值共计约4000多万元人民币。借助于这些实验设备,共享实验室平台主要提供蛋白质组学新技术新方法、细胞技术、蛋白质组学研究、药物开发四个方面的核心服务业务。

生物技术实验平台由蛋白质组学实验室、神经生物化学实验室、电磁屏蔽动物和细胞生物实验室、模拟空间条件动物实验室、细胞生物学实验室、生物材料实验室、生物分离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生物医学影像学实验室等构成。共享实验室平台的建设充分体现了先进性、前瞻性以及空间和国防特色,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以及政府相关部门的高度好评。

拥有年轻化高层次人才队伍

在拥有大量先进的仪器设备的基础上,共享实验室平台还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充满活力的、年轻的教师队伍,现有教授9人,副教授26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达到72%,有长期国外学习和工作经历的超过1/3。中国色谱学会理事长、国内外著名色谱分离专家张玉奎院士担任学院的首席教授。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邓玉林教授,同时还兼任国家“863”重大项目“深空探测与空间实验技术”专家组成员、国际复合医学工程学会理事、北京市药监局医疗器械专家评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化学会色谱分会委员、中国色谱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医疗仪器学会理事、北京色谱学会副理事长、《生命科学仪器》执行主编、《科学导报》和《色谱》等杂志编委等。

此外还聘请了多位国内外知名专家为共享实验平台的兼职教授,加拿大Manitoba大学教授、国际医生训练中心主任李新民教授为北京理工大学学科特区现代生物与医药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学科特区主任;项建华教授担任空间生物与医学工程研究所所长。

提供高水平服务

先进的仪器设备和生物医药方面的高层次人才,使得共享实验室平台能够为企业提供较高水平的服务。

共享实验室每周工作七天,每天工作时间为8:00~22:00。可开放资源的可用率达到80%以上,很多大型设备均配有自动进样系统,可以保证仪器24小时工作。共享实验平台本着加强合作、共同发展的宗旨,平台内所有仪器、设备等不仅面向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全体师生全面开放,对于北京理工大学其他院系的师生也是全面开放。同时对于校外的科研院所、科技企业、留学人员企业也提供服务和技术支持;实验室2007年10月挂牌,成为中关村第三批开放实验室,主要为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的生物医药、生物工程、化学工程、制药工程及相关行业企业(客户)提供高效、实用、直接的贴身式服务;具体能够提供以下服务:

(1)为客户提供专业化的共享实验室服务,包括实验场所、实验设备、实验结果分析等;

(2)为客户提供所需实验用基础试剂和工具;

(3)为客户提供实验项目技术支持。

一流的实验设备和优秀的人才队伍,使得共享实验室平台在为客户提供可开放的实验室设备资源之外,还可为客户提供满意的整体技术解决方案服务。客户可以直接提供样品或项目目的,由本平台安排专业人员为客户设计详细的实验方案并进行操作,取得完善的实验结果后直接交给客户。为客户的核心业务提供整理服务解决方案的能力。

在每次给客户提供相应的技术服务之后,共享实验室平台还会给客户提供一份完整的实验报告,附加一份客户满意度调查表,希望客户从对所提供的服务结果是否满意、仪器设备的性能是否能够满足要求、实验的效率等多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从目前调查的结果来看。95%以上的客户对于共享实验室平台提供的服务均表示相当满意。

典型案例:北京理工亘元医药技术开发中心有限公司

北京理工亘元医药技术开发中心有限公司是生物医药领域的一个高新技术企业,该公司以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天然药物新药、化学药物和保健食品为宗旨,致力于傣医民族医药理论的继承与创新,开发具有民族医药特色的新产品。该公司以共享实验室平台为依托,利用研发中心的企业机制。建立了自己的管理人才队伍和与药物研发市场接轨的技术人才队伍,进行了中药、天然药物、合成药物的研究。目前已经有两种中药、五类新药基本完成了临床前研究。正在组织申报临床研究批件。

借助于生物医药共享实验室平台,北京理工亘元医药技术开发中心有限公司把现代医学理论与中药发展有效地结合起来,致力于解决中药为什么能治病的问题(中药治病机理)

把工科基础与中药发展相结合,以解决中药质量控制(如指纹图谱)和生产技术工艺(如分离提纯技术)等。同时该公司还加强了仿制药物研究和保健食品研究。

目前。北京理工亘元医药技术开发中心有限公司在中药与天然药物发展方面已经进行了大量工作,基本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即利用北京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在神经系统疾患以及与老龄相关疾病的病因学研究方面的基础和优势,重点发展神经、精神疾病和糖尿病的现代中药治疗药物。

通过把传统中药理论和现代医学理论结合起来,取中庸之道发展植物药物,并且利用基础研究工作中建立起来的一些先进的细胞和动物模型,对传统中药品种或药用植物进行筛选,发展中药新药。目前的主要研究成果有:

(1)糖尿病中药新药――杉糖平:该研究成果成功地从植物中分离纯化了药用活性成分并建立了筛选活性成分的细胞和动物模型,确定了药用活性成分的结构。实验结果表明其对糖尿病动物(大鼠、小鼠和KKAY鼠)具有明显降低血糖和血脂作用,降糖效果接近于二甲双胍,并且不易导致低血糖,毒理实验结果显示基本无毒。目前该药已基本完成临床前的研究工作,包括中试工艺研究。

(2)糖尿病中药新药――海糖平:海糖平为五类中药新药,海糖平能显著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改善其糖耐受力。提高肝糖原含量,并能显著促进体外培养的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具有多重的降血糖作用机制,且未发现明显的毒副作用;同时对心血管和内分泌系统的疾病有调节与保护作用。实验表明,海糖平不仅具有良好的降血糖作用。同时又可防治糖尿病并发症,成为一种兼具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新型药物。

(3)抗菌消炎镇痛中药新药――舒益欣:该研究成果属于一种植物提取物。具有明显的抑菌、消炎和镇痛作用。对该药的进一步研究将集中于进行分离纯化,发展口服中药新药。

(4)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药物――HPA:HPA是一个新化合物,属于化学合成药物。该药极有可能成为当前最好的新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药物,例如中风、帕金森氏病、亨廷顿氏病和肌萎缩性侧索硬化(ALS)以及阿尔茨海默氏症(AD)。

(5)龙血竭的二次开发――龙血竭滴丸:龙血竭为剑叶龙血树的红色树脂,是中医、傣医共用的名贵药材,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药用历史。龙血竭的基础研究薄弱,剂型为传统剂型,在作用机制和疗效物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较少。北京理工亘元医药技术开发中心有限公司与龙血竭的原研厂家西双版纳雨林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合作进行了龙血竭的二次开发。龙血竭通过精制提取有效部位,除去无效成分,大大提高了有效部位的含量。北京理工亘元医药技术开发中心有限公司通过前期实验研究确定了龙血竭治疗脑卒中的有效部位,从而精制成龙血竭滴丸,用于治疗脑卒中。该项目的临床前实验研究正在进行,2008年能够完成全部临床前研究,整理资料申报到SFDA。此外,北京理工亘元医药技术开发中心有限公司还利用共享实验室进行了保健品的研究开发。主要有醒酒护肝食品――“多高”胶囊、保健口香糖、保健功能茶等。

实验室取得良好成绩

科研经验分享篇(2)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9(a)-0228-03

Abstract: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has obtained rapid development since reform and opening to the world.Higher education entered popular education.Laboratories of university are important places for scientific experiment and innovation,and are experimental base to train high quality talent of technology.Under the new historical mission,the competency of the university laboratory is changing.The management mode of the laboratories in universities,especially in local colleges,can not meet requirement of economical and social development.It was illuminated that the current situations of applications of instruments and management mode for research laboratories in western local colleges.The necessities of opening and sharing research laboratory were discussed.Problems resulted from the opening and sharing style were pointed out.Finally,several proposals about research laboratory management and construction under this model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Management;Opening;Sharing;Research Laboratories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获得快速发展,与此同时,高校教育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1999年,中国启动高校扩招,到2013年,中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30%,已经进入大众教育的新阶段[1]。在党的领导下,中国教育不仅实现了量变,教育质量也稳步提高。1977年,邓小平指出:“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高等院校正在成为科学研究的中坚力量,是推动科技进步的主力军,是孵育科技成果的重要阵地。高校实验室是进行科学试验和创新的重要场所,是培养主观能动性、创新性的重要场所,培养高素质科技人才的基地[2]。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在创新型社会的大环境下,高校实验室担负着为社会培养综合素质高、动手能力强、创新型人才的使命。国家也非常重视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先后颁布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高等学校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标准》《高等学校专业实验室评估标准(试行)》《高等学校仪器设备管理办法》等文件,以促进实验室建设。投入实验室建设资金快速增长,实验室仪器设备数量大大增加,一些世界一流的先进设备也进驻实验室,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已经取得较好的发展。然而,东西部地区经济和教育发展不平衡,西部落后于东部地区,西部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尤其是西部地方高校实验室建设管理水平相对落后,大多还是以传统分散封闭式管理为主。

在新的历史使命下,高校实验室的职能正在发生转变,传统实验室管理模式适应不了发展,其弊端越来越明显。

(1)规模小。西部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实验室依然在传统管理模式下运行,科研实验室一般以课程或学科为对象建设,由教研室或学科管理,是一种高度分散的管理模式[3]。学科或教研室人数少,实验室建设经费有限,一般只能够购置基本实验所需的小仪器,无力购买大型精密仪器。这种管理模式导致科研实验室数量多,但是,各个科研实验室小而全,设备重复购置现象严重。各科研实验室整理装备差,建设缓慢、落后,不能形成特色鲜明、装备齐全的大型综合型实验室[4]。在经济科技高速发展的浪潮下,这种建设管理模式阻碍教学科研发展,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2)封闭管理,严重阻碍了学科发展与学科间的交流。由学科或教研室管理的科研实验室是一种分散的、封闭的管理,阻碍平台的共享和交流。仪器设备、平台使用小圈子化、人情化严重,不仅学科之间不能很好的共享,甚至,学科、教研室内部由不同教师掌管的仪器设备往往也不方便借用。这种管理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科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没有一门学科是孤立,学科之间相互交流和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学科之间相互交叉发展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以生命科学为例,随着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诞生了动物细胞、植物细胞、动物生化、植物生化等生命科学学院专业的交叉学科。生命科学专业的发展,还依赖于其他专业,比如:物理、医学、化学,随之也出现了生物物理、生化化学、生物医学等交叉学科。所以,传统管理模式不利于学术交流,阻碍交叉学科的发展。

(3)科研实验室管理与教学分离,挫伤本科生创新积极性。地方高校大多科研实验室与教学实验室独立运行,形成两条平行线似的发展。教学实验室按照课程设置,数量众多,规模小,仪器设备少、陈旧、过时,隶属于教务处管理。相对于教学实验室而言,科研实验室拥有的仪器设备比较先进,高端精密仪器比教学实验室多。高端仪器具有世界一流的先进性和前沿性,是学生发挥自主能动性、实现科研创新的重要物质条件。科研实验室是高校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科研人员和技术娴熟的蓝领技术人员的重要物质保障。然而,一般情况下,科研实验室基本不对本科生开放使用,或很有限地开放,只在做毕业论文时经导师同意进入科研实验室做实验。所以,科研实验室资源不对本科生开放,既浪费资源,也挫伤了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西部地方高校分散管理的科研实验室运行模式已经远远落后于时展,建立开放共享科研实验室有着重要意义。

(1)优化资源配制,提高仪器使用率的需要。

地方高校各个学科或教研室用于购置设备资金有限,但是,可以集中力量将钱花在刀刃上,购置先进设备,建设一个先进的、装备一流的大型综合实验室,供各学科共享。建立开放共享科研实验室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避免重复建设。学科的科研教师人数少,某个实验完成以后,设备就空闲,但是,其他学科的教师不方便借用,造成资源浪费。建立开放共享的实验室,对广大师生开放,提高仪器设备利用率。

(2)培养高水平人才梯队的需要。

1999年高等教育扩招以来,过去的15年,高校教师队伍也迅速壮大。西部地方高校迎来了发展契机,引进大量青年教师。但是,西部地方高校缺少院士、长江学者这样的领军人物,学术带头人较少,急需培养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培育一支规模适当、结构优化、专业水平一流的人才梯队。中青年教师大多刚从学校毕业,拥有高学历、高学位、发展前沿的知识理论,是培育高水平人才梯队的后备军。然而,分散封闭管理的科研实验室,挫伤了他们的科研积极性。迫切需要建设一个大型、高水平的开放共享的科研实验室,为青年教师提供一个良好的科研环境,调动青年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促使他们快速成长,成为教学科研的中坚力量。所以,建立开放共享的科研实验室是青年教师发展的需要,是学校发展的需要。

(3)培养本科生自主能动性、创新性的需要。在高校扩招的历史背景下,每年毕业的大学生人数越来越多,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企业考虑到员工培训的成本,越来越多的企业在进行人才招聘时,更加注重应聘人员的操作能力、实践能力。目前,人才市场出现这一矛盾的现象,一方面企业找不到合适的人才,熟练工、高级“蓝领”奇缺,尤其是南方每年年初出现用工荒。另一方面,很多大学生却找不到合适工作,出现毕业即失业的案例。近几年,这一矛盾越来越突出,究其原委,是多方面的,但是,大学生自身业务能力差是重要原因之一。于是,对高校、教师队伍、学生来说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高校实验室是大学生开展各项科研项目和实践活动的重要场所。所以,科研实验室的管理迎来了一场挑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放共享管理模式的概念诞生了。开放实验室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独立自主设计实验。大学生在进行科研实验时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根据自己的时间,申请使用仪器设备、平台。在实验过程中培养他们设计实验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从事科研工作奠定基础[5]。对本科生开放科研实验室,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下完成自己的实验,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得到锻炼,就业竞争力得到提高。就业竞争力得到提高,有利于大学的稳定及和谐发展,有利于社会稳定发展,也是衡量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的重要标志[6]。所以,开放科研实验室是培养自主创新人才的需要,是提高就业竞争力的需要,是科技发展创新的需要,是高校稳定发展的需要。

基于开放共享导向的科研实验室与传统的以学科或教研室为依托的科研实验室有很大差异,面临许多问题:已有的分散于各学科的小的仪器设备的管理;开放共享实验室进出人员增多,致使管理工作难度大、工作量大;大型综合实验室的管理的经费和大型仪器设备维护经费从哪来等等。所以,针对以上问题,该文提出以下四个策略。

(1)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建立实验中心。

实验设备是保障学校教学和科研的物质条件,管理、利用好仪器设备,提高仪器设备使用率是提高教学科研水品、多出人才、多出科研成果和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的重要保障。地方高校可将将分散在各学科的研究实验室仪器集中,建立学院实验中心。学院实验室中心由各院(系)应由一位副院长(系主任)主管设备工作,高水平高学历的学术带头人担任实验室主任,配备专职实验室管理员。全校实验室实行校、院二级管理体系,全校实验室由校实验、设备处统一管理和领导,避免院所间设备重复购置。以中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为例,整个学院建立了两个科研实验室,由分管院长领导和统筹建设,由学术造诣高的教师任实验室主任负责管理,配备专职实验员管理实验室具体事务,保证管理实验室仪器设备正常运转。全院师生根据自己的需要申请使用实验平台,经过学院培训,颁发合格证书,方可使用实验平台。

大型贵重仪器设备维护费用高,专业性强,使用率不高,但又是科研所必须的,使用管理需专职人员,所以,可以由校实验、设备处整合资源,建立校实验中心,实行专管公用。以中山大学为例,气质色谱仪、液质色谱仪、电镜、共聚焦显微镜、超速离心机等由校测试中心统一管理,实行有偿使用,每个大型贵重仪器均有专职人员专管,为全校师生服务,并且对社会开放共享。既可以提高使用率,也可以满足教学科研所需,服务师生,服务地方,服务社会。

(2)制定严格的设备、平台使用制度。

实验室规章制度是管理好实验室的重要保证,是正常开展实验室工作的保障,因此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对实验室管理来说非常重要。健全实验室各项管理制度和严格的监督机制,才能保障实验室的正常安全运行,保证科学研究和实验教学正常开展。建设开放共享的实验室,设备仪器多,使用人员众多,为了更好服务于师生、教学科研,亟需建立和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综合开放共享实验室管理可能存在的问题,需要建立健全以下制度:仪器预约制度、如实记录登记制度、仪器设备规范使用制度、门禁卡申请和使用制度、违规使用惩罚措施、监督制度、清洁卫生管理制度、故障报修制度、实验中心管理人员职责等。通过制定上述一系列制度,保障开放共享综合实验室顺利运行,促使管理规范化、制度化,促进实验室健康、可持续发展[7]。科学发展非常快,仪器更新换代也很快,同时每年都会有新人进入实验室,所以,需要制定仪器使用培训制度,申请者需要经过培训合格才能独立使用仪器设备。以中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为例,每学年为师生举办一期仪器使用培训班,讲解仪器工作原理、注意事项、使用方法等,经培训合格者方可颁发证书。

(3)信息化管理实验室。

整合资源建立实验中心,分散的实验人员聚集在一个大的实验中心,仪器设备、人员剧增,势必会增加管理人员工作量、难度,也会凸显出一系列的安全隐患。所以,以手工、纸质管理为主的传统方式已经很难满足开放共享模式的实验室,因此,引入信息化手段管理实验室成为必然趋势[8]。开放共享的高校实验室也成为规模大型化、结构综合化、系统复杂化、设备高档化的实验场,所以,实现高校实验室管理信息化是当前信息化社会对实验室管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信息化管理可以提高实验室管理工作的水平和效率,是当今实验室管理发展的必经之路[9]。利用网络技术,依托校园网,构建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平台,开发集成“实验设备管理平台”和“开放预约”等应用系统,可以实现实验室的高效管理。以华南农业大学为例,设备处建立了校园网预约系统。使用者用校园卡登陆校园网的仪器设备预约系统,就可以查询、预约仪器设备,管理人员通过校园网可以了解仪器设备的运行状况,查询使用者信息。设立门禁卡系统,规范门禁卡使用,可以在实验中心大门入口设立门禁卡,提高实验中心的安全性。设立监控系统,每个分室配制了监控系统,仪器设备的使用人、使用时间均可查询,如有违规操作导致故障,均可通过监控系统查询。因此,网络化管理有利于节约资源、提高管理效率、提高实验室安全性,是高校实验室发展的必经之路。

(4)筹备充足的经费保障实验中心高效运行。

建立实验中心后,仪器设备多,使用者多,仪器使用频率增加,仪器维护费用增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筹备充足的经费是保证实验室持续高效运行的关键和基础。调研了多个高效的实验室建设管理模式,总结出以下资金来源途径:一方面由学校统筹安排,每年给二级学院实验室中心和校实验中心拨付一定的资金,专款专用,用于及时维护、维修仪器设备、日常开支。实验中心建立完善仪器使用登记制度,根据使用记录,合理分摊仪器维护费用,科研教师从科研经费中支出这部分资金,用于维护、维修相关仪器。

参考文献

[1] 勾金华.高等教育大众化与大学生的中产梦[J].社会观察,2014(5):13-15.

[2] 唐丽云,席力.创新性实验室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7):204-206.

[3] 李强,衡容,崔超.基于开放导向的高校实验室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7):228-231.

[4] 姜丽伟.高校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6):193-195.

[5] 张文广.发挥高校实验室科研平台作用加强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J].吉林画报・新视界,2011(4):30-31.

[6] 李早.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研究[J].才智,2012(13):308.

科研经验分享篇(3)

建议与思考

科研经验分享篇(4)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Measures and Effectiveness of Large-scale Laboratory Equipment Open and Sharing Mechanism

Abstract Laboratory of the college is the base to carry out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experimental teaching, large equip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laboratory resources, the platform found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training of innovative talents, is important metrics of laboratories and universities comprehensive strength. In university faculties, large-scale laboratory equipment open and shar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open and sharing mechanism and management information platform, to maximize the the laboratory large instrument utilization.

Key words large-scale equipment; open; sharing

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投入逐年增加,高校拥有了大批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大型仪器设备,但部分大型仪器设备利用率较低目前已是突出问题。①②③④如何充分挖掘资源,对有限的资源进行更合理、更有效的利用,实现实验室建设发展的良性循环,使大型仪器设备在科学研究与创新人才培养中发挥更有力的支撑作用,成了如今高校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⑤⑥⑦⑧⑨

北京理工大学是一所以理工为主、工理管文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历批次重点建设的高校。首批设立研究生院,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行列。当前学校的战略措施之一是加强理科建设,化学学院与物理学院共同建设的原子分子簇科学实验室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要开展创造性和前瞻性基础科学研究,围绕原子分子簇科学领域中重要物理化学问题,跟踪团簇科学国际学科发展前沿,创造一流水平团簇研究成果,占据团簇科学制高点,提升基础科研水平和学术地位。通过培养硕士生、博士生和博士后,造就创新研究实力强的团簇研究学术团队,培养创新型拔尖人才。化学学院建设的基础化学教学实验中心是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要是进行化学实验课教学,实验教学改革研究,承担全校各专业基础化学实验课程、化学类各专业的专业基础和专业化学实验课程。重点实验室与教学实验中心虽然科研和教学的主要任务不相同,但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是一致的。经过世界银行贷款、“211”、“985”工程和学校振兴理科计划等建设项目的实施,化学学院实验室硬件条件特别是大型仪器设备资源有了根本性的改善,目前拥有仪器设备2400台套,价值5878万元。单价40万以上的仪器设备有32台套,单价100万以上的仪器设备有场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X射线单晶衍射仪、共聚焦拉曼光谱仪、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真空型FTIR高分辨光谱仪、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智能重量分析仪、磁学性质测量系统、超高真空多功能扫描探针显微镜等。近年来大量的科研、教学实验设备的购置,使我们面临如何更好地发挥它们的作用和科学管理问题。

在大型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方面,我们不断地进行探索与实践,开放与共享是提高效益的主要措施,我们建立了大型仪器开放共享机制与管理平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 传统管理机制存在的弊端

受管理机制和传统习惯的影响,国内高校实验室普遍存在小而全封闭管理的弊端。北京理工大学化学学院多年以前各个教研室均设有实验室,实验室和仪器设备归各个教研室所有,各实验室封闭管理,只考虑本实验室使用上的便利,致使设备或重复购置,或被束之高阁,缺乏开放共享机制,仪器设备在闲置时也不愿借给其它实验室使用,无法有效使用和开放共享,利用率低,投资效益差。科研经费大多采用项目管理,项目小组为完成某一个项目购置价值较高的仪器设备,甚至是为一时之需,为项目组使用方便,采用封闭管理,使用范围有限,仪器设备的功能使用和功能开发不完全,使用机时少,但也不愿让别人用。

分散封闭管理仪器设备,无法组建高水平的仪器设备管理技术队伍,仪器维护维修不及时。一方面设备重复购置浪费资金,一方面又导致仪器设备的运行维护经费不足,专职管理和维修人员不足。缺乏管理机制,缺乏共享信息平台,仪器设备信息不通畅,想使用仪器的人难以知道何处有此仪器、何时可以使用,拥有仪器的人又不知道何人何时要使用仪器设备。导致仪器设备利用率不高、闲置浪费的现象很严重,严重阻碍着仪器设备的效益发挥和共享成效。⑩

2 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的必要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科学研究愈来愈要求使用较多的仪器设备和设施、多种学科协作及多类人员配合来完成。《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对我国科技基础设施的建设做出了明确部署,要求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建立共享机制,将实现科技资源共享列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基础建设的重要内容。(11)(12)学科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渗透越来越强,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不断产生,一方面是从事一项科学研究需要多种学科的知识和多种测试技术手段,另一方面是一种测试仪器设备可以为多种学科的科学研究服务。仪器设备的配置,通常根据资金的来源与建设方向确定,实践中要做好各类仪器的合理规划配置。大型仪器设备一般对运行环境的要求较高,如恒温、恒湿、防尘、防电磁干扰等。为了达到这些要求,按照学科类别将多台大型仪器设备集中管理,创造符合要求的运行条件,并配备一支具有维护维修能力的管理队伍,以保证这些仪器处于完好状态,有利于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和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保证科研和教学实验的正常进行,避免实验室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节约资金。(13)

大型仪器设备是重要的科研平台,也是重要的教学平台。为了充分利用资源,增强投资效益,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大型仪器设备的开放不仅要面向科学研究,同时也要面向本科生、研究生的实验教学。(14)更进一步,在满足本单位使用的基础上,向全社会开放,实现资源共享。(15)

3 建立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机制与管理信息化平台

化学学院在实验室建设工作中,遵循科学研究实验室建设与基础教学实验室建设紧密结合的理念,充分利用仪器设备,特别是提高大型仪器设备的利用率,提高效益,使更多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使用先进的大型仪器设备,始终坚持实验室仪器设备资源共享。化学学院以及和物理学院共建的簇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制定了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仪器设备采用专管或托管的方式管理运行,在保证学院科研和人才培养工作的前提下,实行对外开放和有偿服务。

专管仪器设备由重点实验室安排专人管理,全部工作时间对外服务,所有测试均收费。托管仪器设备由重点实验室委托仪器负责人管理,全部工作时间对外服务,对外测试收费,仪器负责人完成本人课题组的测试不收费,如实填写仪器设备使用记录。首次托管期半年,半年后视具体情况继续或终止托管。对于托管仪器对外开放时间不够或提供服务质量不高的情况,重点实验室有权解除仪器负责人的托管权,重新安排。各学科课题组的部分仪器设备,根据仪器具体情况实施实验室与课题组共享办法,使仪器能够部分时间对实验室其它课题组开放使用。中大型仪器设备由重点实验室安排设备负责人,负责人可建立仪器设备管理使用小组,成员可以是研究生,由小组负责组织完成管理、操作、维护、校对等工作,使仪器设备始终保持在良好状态。仪器设备使用实行准入制度。对于大型设备,要求使用仪器设备的研究生必需具备上岗资格。每年进行两次系统和规范的培训工作,获得培训合格证后才能上岗使用操作仪器设备。

仪器服务类型分三种:(1)委托测试,委托人按规定送交样品,测试人员负责测试提供测试数据;(2)在场测试,委托人在场协助测试人员进行测试操作。(3)上机测试,已获得操作许可证的人员可直接操作仪器,接受测试监管。收取的测试费按照上级管理部门的规定使用,主要用于重点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购置配件和消耗材料等。

网络信息化平台是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最便捷的形式和最先进的技术手段。(16)信息化平台的构建,将使设备开放共享工作的水平和效率得到有效提升,使设备管理人员充分展现仪器设备及其功能,让使用者能及时便捷地找到设备资源。化学学院整合科研和教学实验室资源,加入了学校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网络信息化平台。可浏览查询大型仪器设备的基本情况,即规格型号、性能指标、服务范围以及收费标准、联系方式等信息。集成网上查询、网上预约、效益考评等各项功能,并不断扩展相关功能,实行动态管理。

信息化平台还整合了实验室门禁管理系统,使用仪器的申请者通过网络预约,实验室审核授权后,申请者在许可的时间范围内,使用自己的校园一卡通即可进入实验室,操作使用仪器设备。化学学院的教学和科研实验室分布在两个校区,相距35公里。信息化平台增加了网络视频功能,可以查看位于另一个校区实验室的实验过程。

4 采取多种措施提高效益

教学实验既要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同时也要培养创新思维和科学研究能力。近年来,基础教学实验室的普通仪器设备大多配置充足,但大型仪器设备受经费限制,数量较少。而科研实验室配置了许多中高档大型仪器设备,在学院实验室开放共享机制下,这些大型仪器设备对教学实验开放,用于教学实验,高年级本科生的专业实验课程多在科研实验室完成。对低年级学生开放,让他们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创新型、研究型实验,有利于激发他们的科学研究兴趣,培养科学研究后备人才。

本科生导师制是教学新模式,从事前沿科学研究的导师,选拔优秀的本科生参与一些研究项目,进行科研实践,鼓励学生发表科研论文,逐渐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通过多层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开放实验教学新模式,鼓励学生利用大型仪器设备进行创新课题研究以及创新实验的设计和开发,激发学生的开拓创新能力。导师结合仪器设备优势,组织科研活动和学术研讨,通过高水平、高质量的学术活动培养研究生和本科生,不仅加大了对研究生的培养力度,而且本科生中的学术氛围也日渐浓厚,使大型仪器设备优质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通过信息化平台,教师和研究生可以在课题研究中灵活运用需要的设备资源。本科生可以了解一些大型仪器设备的功能和用途,申报和实施创新实验项目。在课余时间探索自己感兴趣的科研项目,提升科学研究能力。

实验室鼓励硕士生博士生依托大型仪器进行课题研究,开发仪器功能。研究生精力充沛,结合自己的研究工作,一边搞课题研究,一边搞仪器设备功能开发,是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建设中的新生力量。本科生也可参加课题组开展实验研究工作,在课余时间探索自己感兴趣的科研项目,提升科学研究能力。

5 下一步设想

下一步,我们将建设虚拟实验室,学生通过网络在任何地方可以进入虚拟实验室,进行实验预习、模拟操作仪器设备、远程操作控制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最大限度地共享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资源。

在高校的实验室管理中,需要静态管理与动态管理相结合。静态管理的是实验室的基本状态,各种仪器设备与设施,动态管理的是实验室的运行状态。建立实验室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的管理机制,使两者协调和谐,是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促进实验室高效率运行的重要途径。以前大家往往关注仪器设备是否拥有、是否完好,注重实物管理,淡化了运行管理。随着实验室实力的不断增强,以后实验室管理应转向以开放共享、提高使用效率为重点,最大限度地开放实验室,共享仪器设备资源,提高效益。

注释

① 马传峰.实验室资源的开发与开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12):1-3.

② 王睿.优化实验室资源配置提高实验室使用效能[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10):400-402.

③ 刘嘉南,潘信吉.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的研究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3):284-287.

④ 王一珉,李晓林.优化实验室资源配置,支撑创新型人才培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12):221-223.

⑤ 刘嘉南,潘信吉.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的研究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3):284-287.

⑥ 梁起,傅维华,黄华诊,等.实验室资源共享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6):319-321.

⑦ 顾凤岐,陈立君,秦凯伦.构建开放共享大平台提高大型仪器设备使用率[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7):328-330.

⑧ 贾申利,杨帅.高校实验室资源共享与人才培养的关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5):14-26.

⑨ 钟根全,李丽娟,郭永昌.二级学院实验室资源共享机制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8):324-326.

⑩ 陈晓兰,张勇,程清天,等.以人为本、机制创新,促进贵重仪器设备开放共享[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3):301-304.

(11) 杨树国,武晓峰,闻星火.多赢的高校设备资源开放共享体系构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11):209-212.

(12) 何晋浙,徐静波.高校实验室资源共享机制的探索与研究[J].实验室科学,2010.13(6):132-135.

(13) 张志友.大型仪器设备的集中管理与开放共享[J].LABORATORY SCIENCE,2007(1):176-177.

科研经验分享篇(5)

[基金项目]2018年度海南医学院校教育科研立项课题“以培养大学生创新科研能力为核心的基础医学实验共享平台建设”(HYZ201806);2016年度海南省教育厅高校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三自一体’护理综合技能综合模拟学习系统的设计与开发”(Hnjg2016ZD-17)

[作者简介]张勇(1987—),男,湖北黄冈人,博士,海南医学院基础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代谢性疾病药物药理学研究;刘启兵(1977—),男,湖北荆州人,博士,海南医学院基础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心脑血管药理和神经药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G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20)38-0387-02[收稿日期]2020-04-10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进入新的历史进程,对创新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高等教育学府作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高地,更肩负着重要的责任,这也是高等教育改革面临的挑战。国家教委最新颁布的《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规定“高等学校实验室逐步实行以校、系管理为主的二级管理体制”。近几年许多高校相继成立科研平台,实现了实验室的校院二级管理,成效显著,运行良好,但总体来说发展很不平衡[1]。

本文以海南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实验共享平台建设为背景,结合我国多所高校基础医学实验共享平台的建设,对科学实验共享平台的建设现状进行分析,提出相关问题及解决方案,以期实现共享平台成为具有示范和辐射作用的大创基地,为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大学生人才提供保障。

一、实验共享平台现状

1.学生缺乏主动参与性。大学生是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主要对象之一,也是科学实验共享平台的服务对象,学生的主动参与对于培养的效果具有关键性作用。以项目为导向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是目前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主体形式之一,尤其是基础医学相关学科。项目的推进过程需要学生积极参与,且能够吃苦耐劳,持之以恒。近年来,由于学生学习热情不高,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学习目标不明确,且没有一个清晰的大学规划及短期人生规划,积极参与科研项目更无从谈起,导致其收获甚微。

2.平台缺乏有效的管理。现阶段高校可供利用的实验室数量越来越多,但由于实验室的“部门所有制”,使得新增实验室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层面发挥作用甚微。不同学科之间实验室存在相互封闭、功能低、小而全、重复建设、管理不规范等弊端,不利于实验室建设和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管理人员少,力量弱,实验室管理职能弱化[2]。为了充分发挥资源匮乏的育人功能,迫切需要探索一条资源利用率高、人员精干、管理高效的二级学院科学实验共享平台管理模式。

3.教师指导成效欠佳。制约教师在大学生科研创新实验项目指导中的表现可以归结为两个层面。一是主观层面,部分教师参与指导的积极性不够,由于教学任务繁忙,老师将更多时间投入到教学或其它相关事宜。另一方面,由于参与科研的老师数量有限,部分老师可能一个人带多个团队,导致老师无法及时指导学生在科研方面的问题。二是客观层面,学校没有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来提高指导老师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同时科学实验平台管理欠合理与规范,学生参与的主观能动性不够,学校给予的课题经费支持不充裕,导致部分课题不能正常开展等。

二、实验共享平台的建设

1.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强化。学生是创新科研项目实施的主体,是实验共享平台服务和创新科研能力培养的对象。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主观能动性对于其科研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因此,学校或老师可以营造良好的科研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科研兴趣。组织新生入校参观科学实验室,积极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使其在进入大学前期就能够感知到科研创新的环境和意义。

2.建立共享及开放实验室平台规范化管理制度。一是仪器管理。保证实验室仪器的正常使用是确保实验平台正常运转的基础,调动研究生参与到实验室的日常监督和管理,建立以实验室教师管理为主,以研究生监督管理为辅的新型管理模式,努力提高服务水平和设备利用率。二是经费管理。为了使科研创新项目管理工作高效、稳定的开展,应从科研考核评价体系、科研经费管理、团队成员考核入手,通过考核与制度的双向作用,保障共享科研平台的经费进行集中管理、统筹分配的原则。同时,明确规定共享科研平台各种仪器的购置、运行和维护修理经费的来源及管理办法并将其制度化。三是网络监控。随着网络技术的日益成熟,国内外许多大学已经采用计算机来监控科研仪器的使用。通过设定受管理监控的用户名和登录方式来使用仪器。通过网络传输实验仪器的使用数据,从而减少对仪器的损害,促进实验室仪器的共享。

3.平臺师资水平的建设。加强大创实验指导教师师资队伍建设。学院将采用择优竞聘的方式,选拔一批对大创实验教学充满热情,具有丰富实验经验的教师担任实验平台主任和专职教师,严格把关专职教师的学历、教学资格和个人的综合素质,确保大创的实验指导由高素质的教师负责。同时,我们将通过人才引进、业务培训、专业学习、教学研究和改善待遇等手段来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不断充实实验技术团队。另外,我院将对带教团队进行合理考评,建立绩效考核这种特殊的奖惩机制,提高管理水平。

4.建立新的协调管理机构。由于平台管理的范围比较广泛,需要加强协调,以在各个方面做好工作,特别是加强与实验室的联系。为此,还可以建立专门的协调机构,充分利用现代化管理手段,促进部门、教师、实验人员以及学生间的沟通。要依据教学、科研工作量,科学核定人员编制,吸纳有生物、基础医学等相关专业背景的人参与管理工作,建立一套完整、科学的实验室管理体系。

5.建立大學生创新创业项目评估体系。科学实验共享平台的基本功能是服务于大学生的创新科研项目,培养创新型人才。那么一套完整科学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评估体系对于平台功能的发挥及学生创新型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申报和立项是否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和可行性这一问题,需要学校、学院和老师给予把关和评估。对于申报立项的创新创业项目,需要进行统一的课题中期检查,同时评估是否继续给予经费支持[3]。

科研经验分享篇(6)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381(2013)05-0020-05

高校的实验室和仪器设备等统称为高校科技物理资源。这些资源数量、品种众多,是高校教学、科研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高校重要的战略性科技资源之一,对支持国家、区域科技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高校管理体制的行政性、分割性以及各高校在资源使用上“画地为牢”等原因使得丰富的科技物理资源不能充分地为社会共享,制约了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而“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1计划”)出台的“协同创新机制”是新时期非常重要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战略,该机制明确指出,高校要积极推动协同创新,鼓励高校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项目引导,同区域内各高校沟通交流,共同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依靠现代信息技术构建资源平台,促进资源共享。因此,研究区域高校科技物理资源共享的协同创新机制就十分有必要。

湖北省是科教资源大省,是国家重要的研究开发基地,高等学校数量多。截止2012年5月10日,经教育部审批或备案的普通高等学校96所,其中中央部委属高校8所,省属本科高校32所,高职高专学校56所。另有独立学院26所,成人高等学校7所(不含已停办学校)[1]。所以,湖北省的高校数量多而集中、层次丰富而全面;高校科研实力雄厚,科技物理资源丰富,在全国高校中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另外,湖北省地处中部,经济发展处于起步初期,更需要整合资源,避免浪费。因此,为了避免各高校科技物理资源的浪费和重复建设,湖北省高校要着重探索建立“开放、集成、高效”的协同创新机制,努力突破高校之间的体制障碍和壁垒,搭建科技物理资源共享与合作平台,将湖北省高校之间可共享的科技物理资源重新配置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实现省内高校实验室和仪器设备资源的充分共享,为各高校的发展提供更大的科技资源保障。

一、湖北省高校科技物理资源分布与共享的现状

(一)湖北省高校科技物理资源

目前,各省拥有的国家实验室为数不多,湖北省就有其中一个——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还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5个,部委专业、开放实验室50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8个。而高等院校是重点实验室的主要载体,全省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部委开放、专业实验室中,高校和科研机构等联合建设3个,依托高校建设54个,依托科研机构建设9个[2]。而且,据最近开展的湖北省科技基础条件资源调查初步结果显示,被调查机构共计拥有各类科学仪器设备119788台(套),其中30万元以上大型设备1317台(套)。全省高校仪器设备占总量的70%[3]。

从上述数据来看,湖北省是我国名副其实的科教大省,在电子信息、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材料科学、先进制造技术、能源和环保等学科领域拥有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重点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其研究实力位居全国前列,在国内外具有相当的知名度。在科学仪器技术领域,湖北省科学仪器拥有量位居全国前列,武汉市被科技部列为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资源重点建设的八大中心城市之一。这些都为顺利开展高水平的科研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提供了物质前提。

(二)湖北省高校科技物理资源分布

湖北省高校科技物理资源的分布很不均衡,大多集中在“985”和“211”工程的高校。从湖北省高校教育信息网了解到: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湖北省唯一的国家实验室,隶属于华中科技大学。其他1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别集中在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部属高校,没有一所省属高校。其他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和其他部委的重点实验室大部分资源也被“985”和“211”工程的高校所占据。

在科学仪器领域,同实验室一样,其分布依旧集中在武汉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等重点高校,武汉大学成立了科学仪器工程技术中心,华中科技大学也成立了精密仪器研发中心,这些中心专门从事新型科学仪器的研究与开发,在显微分析、病毒分析、分子分析、材料分析、地球探测、生命科学、食品加工、计量技术、质量工程、信号处理技术和工业测控技术等诸多科研领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丰硕的成果。

(三)湖北省高校科技物理资源共享现状

湖北省各高校对于其仪器设备的处置随意性较大,使得高校资产流失情况严重。据湖北省教育厅的统计资料显示:我省高校科研设备中竟有高达近19%处于闲置状态[3]。以价值不菲的大型仪器设备核磁共振仪为例,高校中,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国家药物临床试验研究基地、华中师范大学化学院、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植物学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湖北大学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等都拥有此仪器。其中,湖北大学的核磁共振设备的年使用机时数为1400小时,可提供外单位使用机时数400小时,实际对外使用机时数仅为200小时;华中师范大学同类仪器的年使用机时数为1530小时,可提供外单位使用机时数300小时,实际对外使用机时数为100小时。这些单位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价值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和发挥,形成了资源的部分闲置和浪费[4],让科技物理资源的价值较难完全实现,不适应协同创新的机制。

从湖北省高校科技物理资源分布与共享的现状来看,其拥有的科技物理资源还是非常丰富的,但是,高校科技物理资源共享的协同创新机制的缺失导致了湖北省高校科技物理资源的极大浪费,急需查找分析原因,对症下药。

二、制约湖北省高校科技物理资源协同创新共享的因素

(一)缺乏引领协同发展的文化

首先,从科技物理资源共享的协同发展的文化来看,协同发展文化是区域内高校在科技物理资源共享中逐渐形成的共同信念,包括价值观、经营哲学、管理制度、行为规范、信任与合作精神等。协同发展文化是一种黏合剂,是区域高校互相信任、密切合作的基础。科技物理资源共享的协同创新机制是以协同发展的文化理念为前提,以区域高校间彼此的共通性和互补性为基础,并相互联结而构成的区域性合作体系。高校因为协同发展文化所体现的共同信仰而凝聚在一起,共同促进物理资源效用的最大化。然而,由于各高校长期习惯于各自为政,在科技物理资源使用上缺乏协同发展共享的意识和文化,导致高校校际之间的物理资源共享裹足不前[5]。

(二)缺乏引领协同发展的组织机构

如今湖北省各高校科技物理资源的开放及共享,在条件保障、资源配置、信息共享等方面缺少整体措施和指导,一般是靠各高校自行组织和实施,特别是校际间的开放及共享更加是难以协调。因此,迫切需要在省教育厅领导下建立科技物理资源开放共享管理组织,此组织要对全省高校科技物理资源共享协同工作全面负责,并且制定相应的实施措施与配套管理办法,从而从组织上保障各高校科技物理资源共享的协同创新机制的建立。

(三)缺乏引领协同发展的管理制度

造成湖北省高校科技物理资源使用效率低下的原因是多个部门管理、多种途径投资。各高校还没有出台促进构建科技物理资源共享协同创新机制的管理制度。现今湖北省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的购置投资途径众多,例如学科建设专款、“985”专款、“211”专款以及各类教育教学科研专项资金,设备在购买和使用过程中基本不过多思考及计算其成本。各学校、学科以及每个科研任务小组大部分都从自身利益出发,贪大求全,使得高校大型仪器设备购置论证变成形式,从而造成各高校和各学科之间相同或相似地重复采购大型仪器设备。并且,学校内部由不同部门管理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例如教务处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科技处管理重点实验室,其他实验室归口各学院。这造成各院校缺乏对大型仪器设备的统一管理,使设备的使用效益受到影响。高校将大型仪器买回去后由于保养及使用成本较高,使得设备在实际中成了摆设,有的设备甚至到报废的时候还没使用过几次,更不用说该设备在高校间共享了。

三、构建湖北省高校科技物理资源共享的协同创新机制

高校若要在服务社会发展中提升自己的科研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就必须将自己与所在区域的发展结合起来[6],与时代的要求结合起来,突破思维的禁锢、冲破校园的藩篱,探索区域内各高校主体之间科技物理资源共享的协同创新路径和创新机制,以区域发展的现实需求为目标,建立跨学校、区域的科技物理资源联盟,凝聚协同创新力量,实现资源最大限度的整合。

高校科技物理资源共享的协同创新机制主要依托于建立“高校科技物理资源共享平台”,从共享文化、制度环境、共享服务系统和共享平台管理等方面实现区域高校科技物理资源共享的管理上的创新。区域高校科技物理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是利用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建立起的一个集效率性、协调性和集成性为一体的公共服务平台。共享平台通过整合区域内各高校的科技物理资源信息,在共享中实现科技物理资源信息的共享与调动及服务的整合与聚焦,实现校际之间科技物理资源的良性互动,为高校科技物理资源的综合开发提供服务保障和信息支撑。

共享平台的大型、贵重仪器设备应具有以下功能:较强的专业性功能;完善的功能系统;运行故障率低;性能好,拥有水平先进的装备,并且能够开放服务于校内外。因此,共享服务平台所关注的是高校仪器设备的“效率”问题,而不是“产权”问题[7]。要想构建好省内高校校际资源共享的平台,必须从如下方面入手:

(一)营造良好的协同创新文化和制度环境

首先,宣传和弘扬科技物理资源共享和协同发展的理念。要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为前提,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广播、网络、报纸、电视等宣传媒介来充分进行宣传报道,增强高校科技物理资源共享意识。让开放的条件,资源平台的建设、参与技术创新的机会愈来愈多地被高校所享有,形成良好的共享文化,为科技开发营造良好的氛围。

例如,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985”、“211”高校都有若干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其拥有的科技物理资源名列前茅,而对于其拥有的大型设备和贵重设备仪器对外宣传的信息力度还需提高。这类科技物理资源丰富的高校,应率先提供共享信息,为省内高校科技物理资源的开放与合作共享做出表率。对于“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湖北师范学院”这一层面的省属本科院校,虽然面临科研经费不足,实验室及仪器设备较少的现实,但却拥有丰富的实验室以及教师教育特色设备:例如微格实验室等,也可作为彼此共享的资源。

其次提高高校在科技物理资源上的统筹能力、协调能力、整合能力,形成倡导、鼓励、支持协同创新的政策体系,为科技物理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加强科技物理资源保护、开发、共享的政策制定和立法工作,建立和完善与科技物理资源共享建设、运行、管理和服务相关的法律、规章等体系。建议制订激励科技物理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的相关政策。修改和完善《湖北省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办法》,制定《湖北省高校科技物理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管理办法》等政策法规,加强科技物理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和运行管理,促进科技物理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和运行的规范化、制度化。

(二)建立科技物理资源共享服务系统

首先要借鉴和推广《中央级新购大型仪器设备联合评议工作管理办法》,建立湖北省各高校联动机制,实施重要实验室和大型仪器资源建设的备案审查制度,解决大型科学仪器等领域的重复购置、利用率低的问题,带动和促进科技物理资源共享机制的建立。

其次要突破高校资源分散、互相封闭的状况,用整合实验室现有大型仪器设备的方式构建共享平台,探索共享的管理机制,逐步建立资源共享体系。湖北省早在2004年已经设立了专门的大型仪器协作共用网,开展社会化服务。共用网成立以来,共建共享取得了系列进展,虽然入网的仪器设备数量有所减少,但2004年当年的服务时间从1998年的20327小时增加到65763.5小时,增长了223.53%;测试服务样品数量从7419.3个增加到52129个,提高了602.61%[3]。可见,实施科技物理资源共享的平台效果还是非常显著的。同理,以现有的“湖北省科学仪器协作网”为基础,在湖北省高校之间建立科技物理资源共享专属平台,对现有的实验室和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资源进行信息整合,以资源共享机制和政策建设为关键,建设湖北省高校实验室和大型科学仪器资源、分析测试和技术方法等信息资源库,开发功能完备的应用和服务系统,提供在线查询和服务,促进科技物理资源的优化配置、合理布局和高效利用,推动湖北省高校科技物理资源的共享和服务。具体措施如下: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逐步构建网络实验环境,开发和完善网上申报、网上补贴申请、网上预约、实验室和关键仪器设备远程实验和数据传输、用户与专家和技术人员互动网络服务等功能,实现实验室和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的远程应用,建立一个资源丰富、功能先进、应用面广的科学仪器设备服务系统,为整个湖北省的高校用户提供物质保障。

(三)加强科技物理资源共享平台的管理

1.规范实验室和大型仪器设备组织制度。对实验室和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的规章制度或规范性文件的制定以国家有关政策为依据,并建构资源库及与之相联系的信息管理系统,此外对有关实验室和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可利用资源的信息进行定期。

要加强宏观层面的组织协调,为高校科技物理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提供组织保障。建议在湖北省科教领导小组下,成立由省教育厅领导负责,省内各高校相关部门的领导共同参与的湖北省高校科技物理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管理委员会,制定颁布促进共享平台建设的有关政策和发展规划,总体协调全省高校科技物理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的有关事项。

此外,成立由省内外著名学者、专家和高校研究人员组成的专家咨询委员会,参与共享平台建设的咨询工作,提出平台建设的意见和建议,为湖北省的高校科技物理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提供智力保障。还要成立共享平台建设管理的执行机构——湖北省高校科技物理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管理办公室,负责全省高校科技物理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的组织实施、监督管理和部门间有效协调机制的建立,如协调和管理校际之间实验室和大型科学仪器的协作共用等相关日常工作。同时建立湖北省高校科技物理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标准化工作组,在省科技主管部门的领导下,重点负责平台及相关建设内容的共性化标准的制定和采标等事宜。

2.建立开放基金保证实验室和仪器设备的对外开放。湖北省高校数量多,层级丰富,要采取有效的措施确保实验室和大型贵重仪器的完好运转,以保证本校教学、科研任务的完成为前提,积极向其他高校和社会开放,并提供优质服务。这就需要建立相应的开放基金,保证实验室和贵重仪器设备的有效利用。实验室和仪器设备有偿使用的对内对外服务收入所得,除上缴学校的部分外,其余可用于实验人员和管理人员的酬金以及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和技术支持。这样,不仅可以调动仪器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保证了贵重仪器设备的维护维修基金,从而提高使用效益。

3.加强实验室和仪器设备共享的监督和评估制度。建立完善的统计监测制度和绩效评估制度,形成完善、科学和公正的评估监测管理信息系统,根据平台各类建设任务、运行服务等关键环节,实施动态监测。相关的考评档案要建立在定期对实验室的使用、科学仪器的运行、管理和资金运用情况的检查、考评上。实验室和科学仪器设备的运行、管理制度是建立检查和监督的根据,只有这样,管理中的缺陷才能被及时发现和解决。任何违规操作行为、有损国家利益的行为都要予以打击。重点建立重点实验室和贵重仪器设备使用效益评价考核奖惩制度,通过“共享平台重点实验室和贵重仪器设备年度评价表”的评估,可以得到各个实验室和仪器设备年度的评分值,通过分值可评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4个档次的实验室和仪器设备效益标准[8]。对重点实验室和贵重仪器设备使用效益的考核仅是一种手段,考核的目的在于通过提高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科技物理资源的使用效益,构建湖北省高校的协同创新机制,促进高等教育和科技创新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湖北省高等学校名录\[EB/OL\].[20130104].http://doc88.com/p696137935369.html. 

[2]湖北省科技基础资源导航:研究实验基地\[EB/OL\].[20130105].http://zydh.hbstl.org.cn/. 

[3]湖北省科技基础条件建设的现状\[EB/OL\].[20130112].http://zydh.hbstl.org.cn/inforlist. 

[4]黄国斌.大力发展高校科技产业,促进湖北经济在中部崛起\[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7):5456. 

[5]吴绍芬.协同创新与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J].高校教育管理,2012(6):1619. 

[6]张正国.着力构建协同创新机制有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2012(18):57. 

科研经验分享篇(7)

中图分类号: TN96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373X(2014)24?0012?06

Design and implement of knowledge sharing and performance appraisal platform

applied to research institutes

QIAN Rong1, WANG Chong?long1, XU Hui2, QIAN Kun1

(1. Institute of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Medicine, Anhu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Hefei 230031, China;

2.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College, Wu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Wuhu 241006, China)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ical knowledge sharing and management platform was completed, which can intelligently accomplish performance appraisal of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s. With the background of understanding the employees’ specific needs for the platform in the form of questionnaire survey,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xisting research management system, C# is selected as the development language, framework and SQL Server 2000 database are adopted to develop the system. The basic task of this platform is to manipulate the data in the database and then returns the result to the user to achieve the objective of redundancy reduction and structural design. Its characteristic is that the structural design of database will directly affect the efficiency of sharing platform. In design of the database table, the relevant development tools and database are chosen to realize and test the functions mentioned above. The function modules of the platform are performance appraisal management, project management, fund management, knowledge sharing management, audit management and laboratory management. The system has been running well.

Keywords: knowledge sharing; performance appraisal; database; management platform development

农业科研单位是一个知识密集型组织,科技知识是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科技知识的共享,不仅促进科技知识的获取和积累,推动科技知识的运用,同时也让更多的科技人员在科技创新过程中获得相关科技知识,使科技知识得到及时传承,提高知识的创新能力。然而,知识共享是一个贡献与获得的过程,需要有合理的绩效制度,激励知识拥有者积极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科技知识[1?2]。为此,根据用户需求,构建科技知识共享和绩效考核平台,提高科研单位的知识管理能力与竞争力。

1 技术简介

(1) 开发语言和开发环境

本平台选用C#作为开发语言,采用框架,开发完成本单位科技知识的共享和管理平台。数据库采用微软的 SQL Server 2000[3]。

(2) B/S三层结构

根据用户需求,选用B/S三层体系结构,减轻客户端电脑载荷,降低系统维护与升级的成本和工作量,访问方式也便捷。选用开发框架,实现B/S系统架构,并按照三层结构模式,结合平台各层实现细节,把平台设计划分为3部分实现:用户表示层(UI)、业务逻辑层(BLL)和数据访问层(DLL),在用户表示层和数据库之间加了中间件,提高软件的稳定性、可重用性、兼容性[4?5]。

2 平台需求分析

2.1 知识管理与共享系统框架体系构建

以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职工对知识管理和共享平台的需求,结合科研和行政管理领导意见,构建初始原型系统,并不断迭代和修正,最终构建成本单位知识管理与共享系统的框架体系[6]。

首先,从普通职工的角度来考虑,系统不仅要现实对每位员工的德能勤廉信息、科研项目信息、科技产出业绩以及科技活动信息管理,也需要给员工提供一个把科研项目相关的科技知识贡献出来的渠道,让员工能及时了解到其他员工掌握的科技知识。其次,从科研管理领导的角度来分析,系统需要有管理者对职工共享的信息进行审核并赋给绩效分,统计每位职工全年绩效考核得分,依据绩效分值给予相应的奖励,从而调动员工积极贡献科技知识的积极性;科研管理领导需要了解单位的科研项目汇总信息、数据库中已有的共享知识信息、员工个人考核信息和全体员工考核汇总信息,要求平台有对各项信息查询的功能和导出报表的功能。

2.2 平台整体功能需求

系统根据用户角色的不同,把用户权限划分为科研人员、部门领导、科研管理领导以及财务工作人员,结合实际需求分配相应权限,访问权限范围内的信息[7]如图1所示。

图1 整体功能模块图

(1) 绩效考核管理模块。绩效考核信息管理,能让科研管理领导上传每位科技人员的德能勤廉得分和因表现较佳额外给予的奖励分,汇总全体科研人员绩效考核的各项得分并导出报表。图2显示绩效考核管理子模块。

(2) 科研项目管理模块。在此模块中科技人员可上传科研项目申请、实施和结题信息,并查询全体科技人员的科研项目信息。同时,可上传项目实施过程中得到的科技产出信息和开展的科技服务信息上传,按科技产出类别和科技服务类型分别汇总各项信息,全体科技人员均可访问各项信息,实现全所科研项目全部信息共享化。图3显示科研项目管理功能的子模块。

图2 绩效考核模块图

图3 科研项目管理模块图

(3) 项目经费管理模块。项目经费管理,要求科技人员上传在研项目的经费预算和每年到账经费,财务工作人员负责上传本单位所有在研项目已执行的项目经费情况,并把已执行的经费额与预算额做比较,给出在研项目各预算开支栏目的结余经费,方便科技人员和相关管理领导了解所有项目的经费执行情况。图4显示该功能的子模块。

图4 项目经费模块图

(4) 科技知识共享管理模块。该模块是科研单位知识共享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有科技人员上传论文、专利、成果、技术讲座的PPT、参加学术会议或学术交流的心得体会以及科研资料等信息,本单位内所有科技人员都可以查询各类科技知识,使得内部信息更加透明,学习更加方便,促进科技人员对各自的工作内容有清晰的了解,有利于交叉学科的发展。图5显示科技知识共享管理功能的子模块。

图5 科技知识共享模块图

(5) 实验室管理模块。为了提高试验器械的利用率,多个实验室会共用一些常用的实验仪器,在日常工作中会遇到部分实验仪器当前物理位置不能确定,需挨个实验室查找,降低工作效率;会出现因不明确各实验室的服务内容,而没法及时完成实验的困难。在此平台上可明确各实验室的服务内容、实验室负责人、实验室仪器列表、实验室报告单管理等信息,便于科技人员直接通过平台获得更多信息,避免口头咨询,减轻实验室工作人员工作任务。图6显示实验室管理功能的子模块。

图6 实验室管理模块图

(6) 信息审核管理模块。本模块只有科研管理领导能访问,管理领导需对科技人员上传的所有信息进行审核,验证上传信息的合理性和正确性,确保数据库内的所有信息的真实性,对需要赋分的内容根据单位的相关管理规定给出合理分值,对不合理或错误的信息给予审核不通过的结果。图7显示信息审核管理功能的子模块。

(7) 系统维护模块。系统维护,对平台的用户权限、服务器安全性、数据库安全性以及后台管理进行维护,保证系统能正常运行。

3 平台设计与实现

科技知识共享和绩效考核平台需完成的两大功能是:搜集科技知识实现单位内部共享,完成单位内部绩效考核工作,围绕这两个功能,结合平台的功能性需求,对平台进行整体的设计和实现。

图7 信息审核模块图

3.1 平台整体功能设计与实现

3.1.1 项目管理模块

项目管理模块负责科技人员添加、修改和查询项目申请信息,对申请成功的项目设置状态标志,转为在研状态。科技人员可根据项目实施的进展把项目实施信息录入至平台数据库中,可对录入的信息进行修改和查询,把已结题项目的总结性报告和验收结果等信息通过上传功能保存在数据库中,供以后查阅,项目实施过程中得到的科研成果信息和开展的科技服务相关信息传至共享平台的数据库中,供其他科技人员查阅学习。在本模块中各个角色负责完成以下工作:

管理员:可完成对所有信息查询、删除。

科技人员:创建、修改和查询申请项目信息、实施项目信息、结题项目信息、科技产出信息、科技活动信息。

具体的实现过程是:

科技人员成功登录至平台后可进入首页,在项目管理菜单项有多项子菜单,科技人员必须先录入申请项目信息,同时把项目申请结果和项目申请书电子版上传至服务器中保存。在创建一条申请项目信息时先判断起申请结果,如果结果是成功的情况,则把该申请项目的在研标志位置为“1”,否则置为“0”。在项目实施信息录入时只选择在研标志位为“1”的已申请项目供科技人员上传项目实施信息和结题信息(见图8)。部分代码如下所示:

//把申请项目信息插入到申请项目数据库中

public static int insertinfo(string _appname,string _apptime,string _appzhupeople,……)

{

int insertid;

SqlConnection bcn = connectiondb.connectingdb();

string sqlstr = "insert into approjecttb(appname…";

try

{

bcn.Open();

SqlCommand bcm = new SqlCommand(sqlstr, bcn);

insertid = Convert.ToInt32(bcm.ExecuteScalar().ToString());

}

……

}

//在页面上点击上传按钮,把申请项目的各项信息传至数据库

protected void upbtn_Click(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

{

if (apnametx.Text == "") { Response.Write(""); }

else

{

//利用UploadFile控件上传申请项目的申请书电子版

int insertid,proinsertid;

Boolean fileok = false;

string fpath = Server.MapPath("~/uploadfiles/uploadapplyproject");

string uploadname = (string)Session[Session.SessionID + "username"];

StringBuilder fileurl = new StringBuilder();

if (apFileUpload.HasFile)

{

string fileextension = System.IO.Path.GetExtension(apFileUpload.FileName).ToLower();

string[] allowextension = { ".txt", ".pdf", ".caj", ".doc", ".rar", ".zip", ".jpg", ".ppt", ".bmp", ".gif", ".xls" };

for (int i = 0; i < allowextension.Length; i++)

……

}

}

图8 项目申请阶段信息上传页面效果图

3.1.2 经费管理模块

经费管理可以实现对每个在研项目的经费进行高效管理,让科技人员随时能掌握本人主持的在研项目的经费开销情况,也方便科研管理领导和财务负责人及时了解我单位所有项目总经费和已执行情况。科技人员把由自己主持的在研项目的经费预算计划录入到管理平台中,财务工作人员把每个在研项目的已执行经费录入到管理平台中,针对每个在研项目都会产生一张经费表,把项目经费预算计划和已执行结果作对比,计算出结余经费。

在本模块中各个角色负责完成以下工作:

(1) 科技人员:录入、修改和查询在研项目的经费预算计划表;

(2) 财务工作人员:录入、修改和查询在研项目已执行的经费开销。

具体实现过程是:

科技人员把已成功申请的项目预算表上传(见图9),根据项目申请书里已制定好的项目预算表,把预算表的计划内容上传至平台的数据库里。财务工作人员定期内把在研项目已报账的经费开销情况录入到数据库中,录入的数据项和预算表中各个数据项一致。在平台的经费管理里给每个项目生成一个经费汇总表,计算出每个项目的剩余经费。

图9 项目年度预算上传页面效果图

部分代码如下:

//把项目预算信息上传至数据库中保存

public static int insertinfo(string _jpname, string _jzjinfei, string _jyear, double _jjinfei, double _jchchuchjf, string _jchchuchbzh, ……)

{

int insertid;

SqlConnection bcn = connectiondb.connectingdb();

bcn.Open();

string sqlstr = "insert into jfproyearyutb(jpname, jzjinfei, jyear, jjinfei, jchchuchjf, jchchuchbzh, jchcanjjf, jchcanjbzh, jcsiliaojf, jcsiliaobzh, jcshouyaojf, jcshouyaobzh, jcshiyanjf, jcshi……

}

3.1.3 知识共享管理

在知识共享管理模块中,可以收集单位各方面的科技知识,包括申请项目和项目实施的心得体会、参加学术会议的收获、做学术报告和讲课的PPT,邀请专家做学术交流时的PPT和照片、论文、成果、专利以及单位档案电子目录等相关信息共享。在知识共享管理里不仅要求科技人员共享显性知识,同时也鼓励科技人员把自己的隐性知识转为显性知识与他人共享,根据共享的内容赋相应的分值,以示鼓励。

在本模块中各个角色负责完成以下工作:

科技人员:不定期上传、修改和查询相关的信息。

具体实现过程:在知识共享菜单下有多个子菜单,科技人员根据上传内容选择相关子菜单点击进入上传页面,即可完成上传操作,图10为任选一个上传页面截图。

图10 撰写科研材料上传页面效果图

3.1.4 审核管理

在审核管理模块中由科研管理领导对科技人员上传的项目信息、科研产出信息、科技活动信息、项目经费预算信息和知识共享信息进行审核并赋分。在本模块中各个角色负责完成以下工作:

科研管理领导:对科技人员上传信息的真实性进行审核,审核通过的给出考核分值。

具体实现过程:在审核主菜单下有待审核的各类信息列表,审核人员点击某一信息列表会进入显示相应的待审核信息,对符合条件的信息可点击“赋分”进入赋分环节,根据单位内的管理规定给出正确分值,点击“保存”即可成功赋分。

3.1.5 绩效考核管理

绩效考核模块,完成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内所有得分进行分配到个体,统计每位科技人员全年的考核总分,并汇总出全体科技人员考核总分,可导出个人考核分报表和全体科技人员考核总表。科研管理领导可以录入全体科技人员的德能勤廉得分,以及在日常工作中对个别科技人员德能勤廉的表现给出加减分,可直接录入到管理平台中。在本模块中各个用户角色完成的任务如下:

(1) 部门领导人:根据部门人员的工作量分配各项得分,可查询本部门获得总分。

(2) 科技人员:可查询自己考核分。

(3) 科研管理人员:完成全体科技人员德能勤廉得分和额外的加减分,可查询全体科技人员的考核汇总信息。

具体实现过程:

根据不同的用户权限分类显示子菜单,如果是科技人员登录只显示个人考核信息项,科技人员只可查询自己的考核信息;如果是科研管理领导登录,会显示考核汇总、德能勤廉得分录入、德能勤廉得分修改和德能勤廉加分录入4个子菜单项(见图11);如果是部门领导登录会显示部门考核分分配。

图11 个人绩效考核得分表效果图

3.1.6 实验室管理

实验室管理可完成对单位内三个实验室基本信息管理,主要包括实验室的负责人信息、仪器信息、服务内容信息、完成实验的时间等。在本模块中需完成的工作如下:

实验室负责人:录入、修改和查询实验室各项信息。

具体实现过程:由系统管理员从后台管理页面里录入实验室简介、服务内容、实验室成员以及仪器信息等。用户通过实验室管理的子菜单下直接了解实验室的具体信息。

3.2 数据库设计

优化数据库设计是平台设计中重点工作。本平台的基本任务可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操作,然后返回一个操作结果给用户,达到结构设计减少冗余目的。其特色是数据库结构的设计将直接影响共享平台的执行效率。在数据库的数据表设计中共分为绩效考核分值类数据表、项目类数据表、科研产出类数据表、科技服务类数据表、科技知识共享类数据表、人员数据表。主要数据表如表1和表2所示。

3.3 平台测试

测试是整个开发过程中重要的一步,测试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系统能否顺利运行,其目的是借助相关方法找出系统中存在的各种潜在缺陷和错误,确保系统能够按照预期的设想正常运行[8?9]。

(1) 单元测试:单元测试针对的是系统的最小设计单位,即程序模块。

表1 知识共享管理的主要数据表

在进行单元测试时,将与其他无关的程序模块进行隔离,设计测试用例进行人工检查和动态执行跟踪。其主要目的是检测系统中代码是否存在错误和系统所实现的逻辑功能是否符合需求和设计的要求等。

表2 绩效考核管理主要数据表

(2) 集成测试:集成测试主要是对根据需求必须要集成化的多个子模块进行模块。在进行集成测试时,先对各个子功能模块进行测试,若各个子模块均能正常运行,然后再把所有子模块集成起来,对该集成系统进行集成测试。其主要目的是检测各个模块接口是否存在问题,组装后能否获得预期的父功能以及全局数据结构是否存在问题等。

(3) 系统测试:系统测试时测试的最后一个环节,其主要目的是确认系统可以按照需求分析和详细设计来完成用户所期望的功能和达到设计者所期望的性能。在进行本项测试时,将本平台的软件、硬件以及运行环境等一起测试,测试过程需要全体科技人员的全程参与,使用的数据均为我单位每季度上报的真实有效的数据。

在完成上面几种测试后,进行了修改缺陷和错误后已在本单位试运行。

4 结 语

在此平台试运行期间,系统能按预期要求完成绩效考核工作以及科研管理智能化工作,实现单位内容知识共享的功能。由于本单位内各学科的专家工作安排不同,把各位专家齐聚一堂进行学术交流的机会难得,通过此平台,专家可以把自己的想法以附件形式上传至平台供其他同事下载学习,同时也减少了因举行学术交流会耗费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未来将对平台继续作修改和完善,并申报软件著作权,及时在兄弟单位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花丹.浅论知识管理[J].企业与文化,2009(1):39?41.

[2] 陶洪,戴昌钧.组织隐性知识共享的博弈分析[J].情报杂志,2006(7):74?75.

[3] SARKNAS P. 电子商务高级编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4] 孙琳俊,陈松.新手学3.5网络开发[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5] 杨杰,刘丹.基于工作流和B/S结构的OA系统设计[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5,29(2):56?59.

[6] MACIASZEK L.需求分析与系统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科研经验分享篇(8)

一、目标与实施原则

(一)目标

到2010年,建立与平台建设和管理相适应的政策法规和制度规范,初步形成以共享为核心的制度框架;搭建由研究实验基地和大

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平台、自然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科技文献共享平台、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和网络科技环境

平台等六大平台为主体框架的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为各类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公平竞争的环境,使全社会成员都能享受到科技进步

的成果。

主要目标:建成资源丰富、面向社会开放的重要科技基础条件资源的信息平台,率先实现资源信息共享;建设和完善区域大型科

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网,推动全国仪器设备资源高效利用;新建一批大型科技基础设施,整合、优化各类重点实验室,初步形成国家

研究实验基地;建成以20余个资源、环境等领域的观测、考察数据中心和科学数据网为主构成的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实现外文科技期

刊网上资源种类占国际主要科技期刊资源的50%以上,实时服务系统延伸到县市;在自然科技资源领域,农作物、林木、微生物等种质

资源保存率和利用率实现大幅度提高;建成全国统一规范的科技成果与技术交易信息平台,在能源、材料、制造业等重点行业建立共

性技术服务平台,为国家支柱产业的创新和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二)实施原则

1.有限目标,科学部署。贯彻落实《20*-2010年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精神,根据国家中长期科技、经济和社会发

展的需求,确定平台建设的有限目标,强化科学部署和严格论证,按轻重缓急分阶段实施,成熟一个启动一个。

2.分层建设,分级管理。根据国家、行业部门(单位)(以下统称部门)、地方科技、经济发展的需要和科技基础条件资源的特

点,分层次开展平台建设,国家层面的平台建设在部门和地方资源整合的基础上进行;明确各级管理机构的责任和权利,分级加强管

理;促进军民优势科技基础条件资源的有机结合和高效共享。

3.整合为主线,共享为核心。贯彻“整合、共享、完善、提高”的平台建设方针,按照不同类型科技基础条件资源的特点和发展

规律,采取灵活多样的整合方式和共享模式,实现科技基础条件资源高效利用,积极推进与国际科技基础条件资源互补、共享。

4.调控增量,激活存量。有效调控新增经费,调整支出结构,统筹协调涉及平台建设的经费,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有效调控新

增科技基础条件资源,激活存量资源,最大限度发挥现有资源的潜能。

二、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重点

(一)研究实验基地和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平台

1.全国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网

对全国单台(套)价值50万元以上,总价值超过150亿元的科学仪器设备资源进行信息整合,形成全国性的共享网络;在北京、上

海、武汉、广州等八个中心城市现有科学仪器协作共用网取得成效的基础上,继续依靠各地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推动区域性的

资源共建共享工作,实行政府引导和市场竞争相结合,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提高科学仪器的综合使用效益。

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和各级分析测试中心集聚了我国各类先进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是全国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网的重

要组成部分,要加强这些中心的能力建设,提高仪器设备装备水平,开展分析测试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整合和推广工作,为基础

研究、高新技术发展、行业技术进步提供支撑;在综合集成现有优势资源的基础上,在生命科学、材料科学、资源环境等领域新建若干

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

2.研究实验基地

进一步强化“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在国家、部门、地方现有实验室资源整合的基础上,在生命、海洋、医学

、农业、林业、地学等重要基础学科和部分前沿学科领域,组建一批重点实验室,为科技、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根据国际发展趋势和我国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建设若干为多学科研究服务并具有强大支撑能力的重大科技基础设

施,以支撑新兴学科和相关技术的发展与突破。

3.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台站体系

按照不同类型野外台站的特点,结合不同学科领域和区域科学发展的需求,以现有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台站为基础,遴选出百余个

具有代表性的野外科学观测台站,在“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分阶段稳步实施”的原则下,进行整合与布局,改造并完善野外台站动

态观测与研究所需要的野外仪器设备、站内试验室、标本和数据存储等实验研究基础设施,分别形成生态系统观测研究台站网络、材

料环境腐蚀野外观测研究台站网络、地球物理野外观测研究台站网、特殊环境和特殊功能观测研究台站网,使其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建

设与生态、环境、资源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础。

4.计量基标准体系及检测技术体系

建立和完善以量子物理为基础的、高准确度和高稳定性的计量基标准体系,重点完善长度、力学、光学、热工、无线电、时间频

率、电学、电离辐射、声学、化学等计量领域的计量基准、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加强重要标准物质研究,建立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

领域的计量基标准。解决量值传递及量值溯源的关键技术,建立完善计量基准标准共享服务平台。

建立和完善满足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与国际接轨的检测资源共享体系。重点解决涉及国家与社会公共安全、人身健康

、食品安全、公平贸易、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在线、快速测试技术及检测技术标准;着力解决新材料、新能源、新工艺、信息工程、生

物技术、现代农业、大型工程等领域重要参量的有效测量;建立完善国家检测/校准资源共享服务平台。

(二)自然科技资源共享平台

1.植物种质资源

重点开展农作物、林木、多年生和无性繁殖作物、热带作物、牧草植物、药用植物、野生植物等种质资源整合共享体系建设。加

强植物种质资源共享条件建设,形成新型共享机制,提高保存设施的水平,实现约45万份植物种质资源实物共享。

2.微生物菌种资源

整合具有一定科学意义、有实际或潜在研究应用价值的细菌、真菌、病毒及相关的信息资源,重点开展农、林、医、药、食品、

兽医、海洋基础研究及教学实验用微生物菌种资源的共享体系建设;建立国家微生物菌种资源库和服务管理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微生

物菌种资源约10万株。

3.人类遗传资源

结合我国人种特点和民族众多的国情,以我国各民族生命健康和人种安全关系密切的少数民族遗传资源、特殊健康体质人群遗传

资源、亚健康人群遗传资源为重点,整合共享人类遗传资源约15万份。

4.动物种质资源

根据国家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求,充分调研我国动物种质资源的发展现状,筛选、整合现有的畜禽、水产、特种经济动物、寄生

虫、经济昆虫等种质资源,开展珍稀、濒危动物的种质资源库建设。选择具有种群数量优势的单位,进行种质资源共享体系建设。

5.标本类资源共享体系

重点开展动物标本、植物标本和菌物标本等生物标本资源的整合共享体系建设,实现约1000万号生物标本的整合共享;开展岩矿

标本、化石标本和国家紧缺与战略性矿产资源的矿床模型整合共享体系建设。

6.实验动物遗传资源及实验细胞库

整合目前国内已有实验动物遗传资源,开展常用实验动物品种资源的种子中心建设,建立以7~10个国家实验动物种质资源中心及

20~30个功能独特的实验动物种源单位共同形成的实验动物遗传资源共享服务体系。在此基础上,通过研究开发、自主创新、国际合

作等不同方式,不断扩大资源种类。建成细胞株(系)近千种、容量超过5,000份、符合国际标准的国家实验细胞库。

7.自然科技资源虚拟博物馆

按照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数据质量规范,对植物、动物、人类遗传种质、微生物菌种、生物标本、岩矿标本和矿床模型、实验材料

等资源开展数字化建设工作,实现约1,100多万份(号)自然科技资源信息共享;形成自然科技资源虚拟博物馆,推动我国的自然科技

资源信息的全面共享。

(三)科学数据共享平台

1.科学数据共享中心

针对国家长期布局的公益性、基础性科学数据采集系统持续积累的科学数据,重点对观测性、考查与监测性数据汇交整理,按照

行业特点整合集成规模化的主体数据库,建设和完善包括气象、测绘、地震、水文水资源、农业、林业、海洋、国土资源、地质与矿

产、对地观测等领域在内的10余个国家科学数据共享中心,实现数据采集、加工、保存的标准化、规范化,使科技人员可以方便地获

取科学数据,保证科技创新活动的顺利开展。

2.科学数据共享网

在数据资源管理相对分散的科学技术领域,集成研究机构、高等院校、企业和科技人员拥有的数据资源,按照学科领域构建主体

数据库,在地球系统、医药卫生、基础科学、能源与交通等领域建设约11个科学数据共享网。按照统一的标准规范,建立科学数据共

享信息系统;开展科学数据元数据资源目录库建设及其检索等系统的开发;形成科学数据共享平台信息系统。

(四)科技文献共享平台

1.科技图书文献信息保障系统

以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为主体,按照“统一采购,规范加工,联合上网,资源共享”的原则,扩大科技期刊、图书、科技报告

、会议论文、学位论文、声像文献等文献资源的收集和服务;到2010年外文科技期刊总量达到约30,000种以上;以国家科技图书文献网

络服务系统为基础,加强与高校文献资源保障系统、国家图书馆等科技文献信息服务系统的互联与对接,实现外文科技期刊网上资源

种类占国际主要刊物的50%以上;向用户提供网络化、集成化和可定制的文献信息服务;实施精品战略,提高我国科技期刊的水平和

质量,增强国际影响力。

2.专利文献共享服务系统

以国家知识产权专利文献资源为主,收集我国相关部门和世界各国的专利文献信息,使专利文献收藏数量占全世界出版专利文献

总量的比例由目前的80%左右提高到90%以上;建立联合目录和全文数据库,构建从目录到全文的检索和传递公共服务系统。

3.标准文献共享服务系统

以国家标准文献资源为基础,整合行业、部门与地方标准文献,提高我国标准文献收藏比率;建设标准文献全文数据库;开发标

准检索、阅览和服务系统,形成完善的标准文献的检索与传递公共服务系统;推动我国和世界各国以及主要国际组织的标准文献信息

网的链接,拓展标准文献的资源和服务范围。

(五)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

1.科技成果信息服务体系

以全国科技成果信息服务网络为基础,集成科技成果信息、技术交易服务、工程化中试、创业孵化相关的信息资源,完善成果信息

资源库、技术交易数据库及创业孵化服务数据库,构建基本覆盖全国主要行业和区域的科技成果转化信息共享服务网络,促进科技成

果转化信息服务深入到基层中小企业和农村。

2.公益与行业共性技术转化平台

建立行业技术评价推广服务体系,制定重大共性技术、公益性技术推广绩效评价体系;整合重点共性技术开发、中间试验、产品

测试等领域的基础条件资源,在国家安全、社会公益领域和能源、材料、制造业等重点行业,每年选择建立10个左右公益与共性技术

转化中心,提高公益性技术和产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的集成、配套能力和工程化技术服务水平。构建国家、部门和地方在公益性技

术、共性技术转化方面的协同工作网络平台。

3.技术标准支撑体系

开展农业、能源、环境、公共健康与安全等方面的基础性、公益性技术标准研究和信息、新材料、先进制造与自动化、生物等高

新技术领域的重要技术标准研究;开展与技术性贸易措施预警工作相关技术标准的支撑性研究,提高应对国际竞争的能力;构建全国

技术标准研究信息共享服务平台,整合建立与技术标准相配套的研究和验证的工作体系,提高技术标准研究能力。

(六)网络科技环境平台

1.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应用服务支撑系统

围绕国家科技基础条件资源信息共享的目标,制定统一的平台信息系统标准规范,集成研究实验基地和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平

台、科学数据共享平台、自然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科技文献共享和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等信息资源,形成统一的平台应用服务

系统,实现与全国科技信息服务网的互联与对接,向科技工作者和科研管理人员提供方便、快捷的资源信息服务。

2.网络计算应用系统

依托成熟的网络计算技术,在全国范围规划建设若干个计算节点,在气象、地震、医药等领域开展网络计算环境系统和网络计算

重大应用示范系统建设,为重大科学发现和前沿科学技术研究的突破提供重要手段,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支撑服务。

3.网络协同研究与工作环境

充分利用国家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分布于全国的视频、音频及数据交互服务系统,开发便捷的网络协同研究工具软件包,形成网

络协同研究公共支撑系统;建立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远程操作应用示范系统,打破科研工作中的地域和时空界限,促进我国科研方式的

变革。

4.全国科普数字博物馆

联合有关部门,汇集国内现有的数字博物馆资源和相关科技资源信息,通过开展优秀科普作品评选征集活动、择优购买版权、扶

持开发创作等方式,最大限度地把可利用的社会科普资源进行数字化入库,制定规范要求,综合集成,实现与相关科技信息资源的连

接,形成全国科普数字博物馆,为我国科学知识的普及和全民素质教育提供基础性支撑。

5.全国科技信息服务网

整合各类科技信息资源,建成技术先进、资源共享的部级科技信息资源库,提供分类科学、实用有效的科技信息;形成以1个国

家级、30个省级科技信息服务节点及部分地区科技信息服务节点为支撑的全国科技信息资源加工处理、共享利用体系;建立县(市)

科技信息服务平台试点示范,扩展基层科技信息的推广应用渠道。

三、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1.平台建设是一项涉及诸多方面的系统工程,需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安排,切实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国务院有关综合部门成

立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平台建设整体规划和相关政策法规的制订工作,对平台建设重大问题进行协商和协调,

联合审定平台重大建设任务,组织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科技基础条件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工作;发挥平台建设部际联席会和平台建

设专家顾问组的作用,保障平台建设规范、有序地开展。

平台建设领导小组具体办事机构设在科技部。

2.各部门、地方是平台建设组织实施的主体,负责本部门、地方平台建设规划和实施工作。

各地要根据本地特点和需求,成立本地方平台建设领导小组,采取有效的组织保障措施,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

(二)加大投入力度,明确投入渠道

1.各级财政根据需要安排平台建设资金;原有用于支持文献、数据、种质等资源采集,仪器设备购置和基本建设等科技基础条件

资源建设的经费渠道保持不变,并根据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

2.各地方财政负责地方平台建设的投入,各部门负责落实本部门平台建设的经费,中央财政平台建设专项经费主要支持跨部门、

跨行业、跨地区的平台建设。

3.政府资金要发挥引导、调控作用,调动有关企业、社会组织的积极性,鼓励政策性金融机构等为平台建设投融资提供便利条件

4.各级财政应根据需求安排平台运行经费,运行经费要与绩效考评挂钩。具体管理由科技等相关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共同负责。

(三)强化监督管理

1.制定相关的管理办法和制度,实行对平台建设项目和运行全过程的规范管理。

2.建立以绩效考评为基础的奖优罚劣制度,对执行良好的项目、运行服务效果好的平台和在平台建设中有特殊贡献的科技工作者

给予表彰,及时调整或中止执行不力的项目,充分体现“谁先共享,谁先受益”。

3.平台建设工作要公开透明,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平台建设项目和平台运行情况数据库,及时将平台建设项目和平台运

行情况向社会公示,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4.财政部门、科技等相关主管部门负责平台建设专项资金的监督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四)实行新型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

1.强化牵头部门(地方)的权利和责任。平台建设项目实行项目储备及滚动支持的机制,对于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平台建

设项目,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领导小组确定拟实施项目的牵头部门(地方),由牵头部门(地方)负责,联合各有关部门、地

方根据整体框架和项目实施方案,明确各方任务和责任,负责协调各方面关系,保障平台建设项目顺利实施和完成。

2.实行资源整合、制度规范以及队伍建设三结合的项目管理模式。在平台建设项目执行过程中,制度规范、标准规范以及专业化

人才队伍建设要结合具体科技基础条件资源的平台建设同时开展,项目验收时,每一个建设项目成果都应成为服务于科技进步与创新

的资源共享平台。

3.建立有效的平台运行管理机制。资源共享平台必须建立、健全资源汇交管理制度,制定可行的共享服务方案,保障一定规模的

相关科技基础条件资源持续增加、不断汇集和对社会开放服务,有一批较高水平的专业人员队伍和稳定的工作场所;组织管理模式实

行“理事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成立用户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对平台的运行服务加强监督指导。

4.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标准和培养方式。建立符合科技基础条件工作特点的人才评价标准,设置相应的岗位,在有条件的领域推

行上岗资格认证工作;设置与科技基础条件资源相关的学科专业,培养高层次的人才,开展从事科技基础条件资源有关工作的专业科

技人员技能培训和在岗继续教育工作;形成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科技基础条件管理与技术支撑的人才队伍。

(五)营造共享的社会环境

1.建立健全相关政策法规体系,形成公共资源共享的文化,宣传和弘扬科技基础条件资源共建共享的理念,提高社会公共资源的

科研经验分享篇(9)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012- 0111- 02

地方高校的大型实验仪器,在高校的教学育人工作中必不可少,是进行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的必备物质基础。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的招生规模在扩大,高校的基本建设投资,也必然随之大幅增加。各类高校的大型试验仪器,在数量上迅速增长,质量也相应地不断提高。有效地管理和利用地方高校大型实验仪器,构建科学共享机制,以促进教学效率和社会服务中的作用的发挥,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1 地方高校实验仪器的特点

实验仪器设备的技术含量高、品种较多,对操作实验仪器的专业要求较高。由于地方高校的专业设置、研究方向不同,各高校所使用的实验仪器在规格型号、技术指标上存在较大差异。加之地方高校科研工作者的研究方向的不同,导致对所需实验仪器也不同。实验仪器为高精尖设备,需要定期进行维护,以延长实验设备的使用寿命。实验设备的价值一般较为昂贵,地方高校的实验设备存在短缺之处。

2 管理和咨询机构的设立

关于高校的大型实验仪器的共享管理,此项机制的建设是涉及职能较多的系统工程。管理机制的建设,能有效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部分高校相应地成立管理委员会,以负责设备管理和咨询方面的工作。在高校的领导下,管理委员负责仪器设备的购置、管理和维修的科学论证,对专门机构进行指导、监督,另外也会负责相关的咨询和协调工作。其组成主要是由长时间从事科学研究,也或者是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方面的专家、领导。

3 购置论证

高校大型实验仪器的共享机制管理中,仪器设备的购置论证,在高校的管理和建设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保障作用,以大大提高设备使用率的作用。相关实践证明,加大力度对实验仪器设备购置前的论证,能够有效改变配置不完善、重复购置、选型不准等情况,有效节省运行维护的经费,能充分共享资源,使仪器设备使用效率和使用效益最大化。购置论证,通常包括学科论证、专家论证(校内和校外)。学科论证目的是保证采购的仪器设备的功能、使用范围、科学化程度等特征,符合高校的学科内容、配套资源等,能够促进教学进程以及高校的总体发展。校内外的专家论证,是按照拟购设备对学科发展方面所产生的影响,及对相关学科方面,可能会产生的辐射作用,以及已购同类设备相关的使用情况, 控制和管理仪器购置的必要性、可行性。重点是选择仪器设备的型号,落实使用条件以及售后等方面要予以特别关注。并以上述为基础,加之相类似设备的校外专家进行校外论证,重点是对该类设备的使用过程中的问题包括设备技术指标的稳定性、售后服务的落实等,需要特别关注。

4 共享机制的信息管理平台建设

很多地方高校,用政府经费进行实验仪器的购置,而设备仪器始终归购买者使用并占有。仪器设备由政府经费购置,学校和社会占有所有权,但除非占有人开放使用权,不然就会有仪器设备公有权的私有化出现。影响到大型仪器设备教学、科研及社会效益方面作用的发挥,影响使用效率。

新时期,高校设备的管理工作,毫无疑问地会朝着信息化、网络化发展。校园网的开放,高校教学仪器设备的信息,必然也会在校园网上公布。很多大学将现代化的技术予以利用,建立了实验仪器的信息管理平台。此管理平台是大型仪器的开放使用、资源共享的有效途径,是提高利用率的有效方法。信息平台上,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管理规定,以及设备的名称、型号和使用领域等。对管理员的信息、开放时间以及测试的费用等信息予以公布。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合理构建,不仅能够有效拓宽高校大型实验仪器的共享渠道,有效防止实验仪器的重复购置,同时也为购置论证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依据,管理变得更加透明化、便捷化。

5 共享机制管理办法

实验仪器资源的开放共享,能够有效提高使用效率和使用效益。在完成相应的教学、科研任务的基础之上,高校大型实验仪器也可能会对校内外开放, 充分发挥大型仪器设备的最大使用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了能够有效解决运行经费的短缺现象,高校大部分都实行了有偿使用的制度,校内外采取不同标准进行收费,激发校内教师的研究积极性。通常情况下采取收支区分管理,收入的费用用作高校实验仪器的维修资金,用于开放仪器的运行维护保障。仪器开放共享机制,通过补贴的形式,来资助校内使用者,调动其积极性。另外一方面,能够保证运行维护资金的充足性。加上合理的奖励方式的运用,对管理人员充分开放使用予以一定程度的鼓励,调动其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热情。管理者和使用者,其积极性与高校主导性形成合力,以便能有效完善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的共享机制。

6 共享机制管理技术队伍的建设及大型仪器的效益评价

无数实践结果告诉我们,如果缺乏技术人员对仪器的管理和维护,对仪器的完好率以及使用率会产生严重的影响,导致仪器设备投资效益的降低。所以,完善大型实验仪器的共享机制,需要加大力度培养高质量人才,建设一支结构合理,且相对稳定的管理队伍。分析测试的技术人员要有别于基础课教学实验的技术人员,须具有较厚的理论基础,以及一定的学术背景,还需经过专门培训,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胜任高校大型实验仪器共享机制的相关工作。要将大型仪器设备的相关效益评价等,与技术人员的岗位考核相挂钩, 以此来激励技术人员,在实验技术研究方面的积极性,以便提高服务水平。

另外,要加大力度对大型仪器进行有效的经济管理。建立并健全开放使用机制的效益综合评价体系、考核和监督体系。设备开放共享机制的综合效益评价指标,是以绩效为主, 合理利用机时、注重人才培养、关注科研成果、提高服务收入等方面涵盖。

7 总 结

地方高校通过构建大型实验仪器共享机制,促进管理部门对仪器设备的全面掌控、及时维护,以提高实验仪器的使用效率,为实验室的进一步建设提供可靠依据,加快实验室建设速度。

主要参考文献

科研经验分享篇(10)

大型仪器是高等院校一笔重要财富,是教学、科研的重要条件和物质基础。我院大型仪器设备的引进, 为学院的学科建设及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为学生增设了有关的专业课程、选修实验课和毕业论文等。大型仪器设备的引进,改善了办学条件,促进了人才培养,提高了科研能力和水平。我院按广东省教育厅要求,把单价在30万元以上的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列人了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的范畴。几年来随着大型仪器设备的增加,探讨如何建立、建全大型仪器设备的科学的管理措施,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实验技术队伍是非常必要的。

广东警官学院实验中心成立以来,经过近5年的建设,挖掘潜力,整合现有资源,为实践性教学创造良好的实验、实训环境和条件。现学院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3千多万元,大型精密仪器共有4台,价值人民币近400万元。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数量虽然不多,却是高等学校仪器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验和科研的主要技术装备。

客观地说,我院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的增长量远不能满足高校人才培养及科研的需求,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对大型精密仪器没备需求的数量将日益增加,质量也将逐步提高。但因其价格高,而目前我们的财力还不雄厚,这就在需求和可能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同时其在充分发挥使用效益方面还不尽如人意:一是有部分设备存在机时使用率和使用效益不高的问题,二是有些大型仪器设备由于专业性太强,同时又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维护管理,仪器设备利用率较低,三是信息流通不畅,研究人员既不知道谁需要共享自己管理的设备,也不知道到哪里去共享自己想要的设备。

加强对仪器设备的管理,管好、用好、维护好仪器设备,充分发挥仪器设备的投资效益,使之以良好的技术状态,为学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提供服务。建立一种创新、可行、有效的管理机制,对加强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管理、提高利用率,是十分紧迫的现实问题。对此,我在工作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提高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在仪器设备管理中,最活跃、最关键的因素是管理者。选好、用好管理人员是仪器设备管理上水平、上档次的最基本条件。大型仪器设备操作一般比较复杂,要使大型仪器设备保养好并发挥正常的使用效益,必须要配备责任心强、技术精湛的管理人员。他们要有比较扎实的专业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又要有几个不同学科、专业的综合知识,要有良好的政治和业务素质。学院应为管理人员积极创造条件,一是参加国内外学术活动,让他们了解先进仪器设备发展动态和学科前沿技术,及时更新知识结构;二是有计划地进行专业技术技能培训和进修学习;三是定期邀请专家教授讲解先进实验技术、新仪器的技术情况、新实验的测试方法、先进仪器设备的维修保养技能;四是要解决设备管理人员在工资、津贴、职称等方面遇到的实际问题,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由此,使一些理论素养高、技术精湛的技术人员留在实验室岗位上。

二、构建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共享平台。

教育、科研、技术与生产的紧密结合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特点。目前,许多领域都需要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实验室、服务于社会是教育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实验室发展的方向。构建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共享平台是指高校应根据人才培养和教学科研的需要,打破部门所有制,按照仪器设备类型和功能, 建立有效的共享运行机制和开放机制的共享平台。

根据统计,在发达国家,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可以达到170%-200%,而在我国,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率还未到25%。提高其使用效益,建设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已成为当今国际化发展的潮流和趋势。

据悉,天津市于2009年9月搭成18所高校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天津市教委将分散在各高校的大型仪器设备资源集中备案,建立仪器共享使用平台,打破了本市高校间的“院墙”壁垒,实现科研资源的共享共赢。只要轻点鼠标,就能搜索到全市18所高校的144台大型科研仪器设备的全面资料,包括功能特点,使用方法等。以前要做实验需要使用某个设备,研究者可能不知道哪所学校有相关专业设备,需要向同行、校友等询问求助。仪器共享平台破解了如何用最小的投入,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使用需求的难题;除了高校师生,企业也能对需要的仪器进行检索预约,从而降低企业的研发成本。仪器共享平台也使高校师生研究团队与企业研发人员结合起来,通过联合研究,有助于提升高校人才素质。再有重庆市在2010年开通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网站,充分整合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内科技资源,整合了数十家单位价值近20亿元的1300台(套)科研设备,实现了仪器资源共享的数字化、体系化、网络化,成为全国最大的科学资源共享平台。

我们要充分利用四通八达的互联网络,建立大型仪器设备工作协作网,实现学院内各系部共享,跨院校、跨部门、跨地区实施资源共享等的形式,直接为社会为经济建设服务。

三、积极开展多层次、多频次的学术研讨活动。在大力提高教育质量的工作中,高校实验室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要组织力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对实验室资源开发等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

进入新世纪以来,实验室建设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截止2010年底,我国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共有实验室28156座,全国建设了501个部级教学示范中心,293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高素质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支撑。新的时期,实验室工作面临着很大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更好的发挥好高校实验室整体效益,如何提高高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如何提高实验室队伍和教学科研水平,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等是高校实验室面临的重要命题。

四、 做好计量认证申请工作,使测试的数据为社会所承认。

对于大型仪器设备,要重视计量认证,根据国家有关计量认证技术考核规范的要求,做好计量认证申请工作,使测试的数据为社会所承认,具有法律竞争力。这样做,能充分发挥高校的设备、人才优势,并使大型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得到提高,从而也提高仪器设备的经济效益。

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管理是一项艰巨的工作,需要各方面的重视、关心和支持。我们要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勇于探索和实践,利用好、使用好大型仪器设备。

参考文献:

[1] 人民网・天津视窗,天津市18所高校大型仪器共享平台搭成, 2009,9,10。

上一篇: 有色金属贸易 下一篇: 村镇银行未来发展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