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信息化汇总十篇

时间:2022-12-21 21:22:33

管理会计信息化

管理会计信息化篇(1)

通常会出现的手法如下:

1、肆意修改输入的业务数据。即在数据录入前或处理过程中对数据进行篡改,虚构业务、修改及删除业务数据。会计数据要经过收集、记录、传递、检查、核对、转换等环节进入计算机系统,任何与之有关的人员都有可能篡改数据。

2、篡改应用程序、数据库或系统软件。通过对程序、数据库或软件的非法修改以达到舞弊的目的,如果通过对维护程序进行修改或暗中加入隐藏程序等。在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环境下,从原始凭证的录入到会计报表的生成都由计算机系统自动产生,如果系统的应用程序特别是数据库产生错误或被修改,计算机以错误的方法处理所有的业务,以及一旦系统被不法分子嵌入非法的程序,那么后果可想而知。

3、篡改输出。通过非法修改、销毁输出报表等手段来达到舞弊目的。如通过修改损益表的输出数据以调整利润等。

4、采用其他方法。如违法操作,即操作人员或其他人员不按操作规程,改变计算机的执行路径,或通过物理拍照、拷贝、复印等方法。

(二)舞弊出现的原因

1、财务软件及ERP软件的缺陷。现在所使用的软件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存在很多漏洞和违反会计法规文件的功能设置,同时软件种类繁多,水平参差不齐,给会计电算化的舞弊制造了极大的便利;另外很多软件缺少操作日志记录功能或者功能不全,对操作者、操作时间和操作内容没有具体记录,出现问题不便于追查,难以留下线索。

2、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缺陷。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企业自身内部控制制度没有进行必要的跟进,同时软件水平不高,没有严密的管理制度或有章不循,使得会计电算化系统不能良好运转。内部控制薄弱将导致操作员可能超越权限,甚至未经授权的人员有可能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浏览全部数据,修改、复制、伪造、销毁企业重要的数据以达个人目的。

二、会计电算化下防范舞弊、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策略

1、选择真正设计良好的会计软件或者ERP软件。购买通用软件的,要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和国家的有关规定选择合适的财务软件;若是自行开发,必须遵守国家有关部门指定的标准和规范,其中包括符合标准和规范的审批过程,合格的开发人员、系统的文件资料和流程图、系统功能摸块的设计等;同时要注意系统的权限、安全性、保密性的设置。

2、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一个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应该具有强有力的一般控制和应用控制措施。其中,一般控制主要是有关数据处理的政策和制度,它为计算机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提供了一定的保障,主要包括软件系统控制,组织与管理控制、操作控制和安全控制。应用控制是针对某个特定的应用系统而建立的控制,其主要包括数据输入控制和数据输出控制。在这里具体包括(1)完善操作管理制度。其任务在于建立电算化的运行环境,按各自的职责规定录入数据,执行各功能模块的运行操作,各类信息的输出,做好系统内有关数据的备份和故障的及时恢复工作。对各种数据的读写修改权限进行严格限制,把各项业务的授权、执行、记录以及资产保管等职能授予不同岗位的用户,并赋予不同的操作权限,拒绝其他用户访问。(2)完善岗位责任制度。针对各类人员的系统管理员、系统操作员、数据录入员和系统维护员制定岗位责任制度。通过部门的设置、人员的分工、岗位职责的制定、权限的划分等控制手段,建立恰当的组织机构和职责分工制度,以达到相互牵制,相互制约,防止舞弊性为的发生。(3)完善系统维护管理制度。制度中应该明确系统维护的任务,维护工作承担人员的安排,软件维护的内容,系统维护的操作权限,软件的修改手段等。

3、强化审计监督。只有严格监督才能保证财务数据真实可靠,从而防止舞弊行为的发生。严格内部控制,强化监督是数据安全的有效保证,也是会计电算化健康安全发展的迫切要求。审计人员对系统的每个环节进行核查监督,并审核和评估内部控制制度,发现弱点及时改进;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加强对舞弊手法的甄别能力,以适应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审计要求。主要包括:针对篡改输入的审计,针对利用程序舞弊的审计,针对篡改输出的审计,针对其他舞弊方法的审计。

4、完善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开发及运行的技术保障措施。首先,做好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保障。因为,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建立中,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配置是实施过程的关键步骤,配置好坏直接影响系统的运行质量,进而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其次,要做好数据控制处理保证。包括复核监控,修改控制和备份控制。最后,做好计算机病毒控制保障。用防火墙,杀毒软件等措施,严密防止黑客闯入造成财务信息泄密。

5、合理安排人员,提高人员素质和职业道德。出现舞弊的一个重要原因还在于专业人才的缺乏,我们应该多渠道,多方式,多层次大力培养既懂财务又熟悉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同时要提高其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杨周南、赵纳晖、高宁编著的《信息技术在会计和审计实务中的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

[2]张瑞君、蒋砚章《计算机会计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

[3]唐必琼《会计电算化相关问题讨论》事业会计2007年第4期。

[4]袁淳《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中国市场出版社,2004年出版。

管理会计信息化篇(2)

【关键词】信息化会计管理 会计服务器 会计流程再造 会计知识管理系统

1、 引言

上世纪40年代现代信息技术的兴起,使会计领域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然而随着信息化投资黑洞、信息悖论、信息孤岛等陌生字眼的出现,以及对许多企业的信息化工程的影响,使包括会计在内的管理信息化前途遭受到莫大的质疑。究竟应该如何正确的看待管理信息化的现状和如何开展会计管理的信息化工作,成为了我们值得深刻思考的问题。

2、 会计管理的现代特征

2、1会计管理是系统性管理。在信息化环境下,会计管理的系统性尤为突出,会计管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既相对独立有相互连接,形成一个流程完整的工作体系。从管理过程来看,无论是同属事前管理的怀集预测,决策和财务预算,还是事中进行的会计控制,以及事后的会计检查,考核和分析,都是属于全过程的系统管理,强调的是提高整体经济效益。[1]

2、2会计管理注重“以人为本”的管理。在市场竞争的经济体制下,科技进步和管理水平高低归根结底是对人才的需求和竞争。以人为本,重视人才的培养的流向才是管理的重中之重。因此,加强对员工的培养,充分激发员工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才是企业生命力的所在。会计管理也同样涉及人本管理,在企业中不仅要培养竞争性的管理人才和技术骨干,也要关注会计人才的培养,特别是竞争性的会计人才。

2、3会计管理更重视对无形资产的管理。知识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发展知识经济就要加大对无形资产的投入,因此,知识的生产必须加以保护,而对无形资产的管理也更为严谨。随着知识竞争时代的到来,企业管理的重心也在向着对无形资产的管理倾斜。知识产权和人力资源是这些无形太投资,最主要的外在表现形式,由此看来,无形资产的管理,在实际表现上就是对知识产权的维护和人力资源的管理。[2]

2、4会计管理正在向信息化管理发展。信息化管理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现代管理方式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在会计管理工作中,采用网络信息等现代科技手段,使更多的信息在网络的平台上得以互动和共享。通过对资源的合理利用,也是会计管理迈入信息化,网络化的新时代。

3、信息化会计管理方法

在信息化环境下会计管理中的数据准备阶段由会计核算工作来完成,我国目前所使用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和核算软件等都是为数据准备服务的,但要充分发挥会计的管理优势,还需要综合各方面的经济信息,这样才能为企业经营活动和其他活动提供决策支持。常用的会计管理方法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事前,事中和事后三大阶段中采用的方法。

在会计核算中,对于同样的经济业务可能存在着不同的备选会计方法,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手工会计条件下,对于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除了要考虑信息提供的决策有用性原则外,成本效益原则也是必须要考虑的。手工会计条件下,成本效益原则主要是要考虑会计核算工作量不能太大,提供相关信息带来的管理效益不能低于处理信息的成本。因此,在会计核算时,常常需要由会计人员根据经验选择既能保证一定的信息质量,又比较简便的会计核算方法,但核算方法的选择离不开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这就很难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而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由于会计核算过程可由计算机来完成,因此成本效益原则已不再重要;另一方面,会计信息的开放性和动态化特征要求会计信息规范化,会计核算方法也应规范化。因此,会计信息化下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规范化原则。信息化条件下会计信息的开放性、智能化和实时化特征要求会计信息规范化,因此会计核算方法也应遵循规范化原则,其意义在于:

1.有助于真正实现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实现会计信息系统与企业内外有关系统(如证监会、银行、税务、企业)的实时对接,进一步促进了会计系统之间的协作和相互监控。

2.可以促进会计核算软件研制的标准化、规范化,加快管理型软件的开发应用。

3. 保证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减少会计人员主观判断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二)准确性原则。在信息化条件下,最需要考虑的是核算方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准确性将成为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重要原则。会计信息化条件下,大部分核算业务交给计算机处理,因此在选择会计核算方法时,不必计较核算工作量的多少;而且,由于信息化环境下信息高度共享,会计数据较手工环境下更易取得,不必为了权衡结果的精确性和过程的复杂性而选择次优的方法。

(三)及时性原则。信息化环境下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实时性,会计数据采集、处理,会计信息的、传输和利用能够实时化、动态化。会计数据处理的动态化要求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必须考虑及时性原则。

(四)开拓性原则。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会计核算方法的质量在不断创新和发展,会计人员在选择会计处理方法时,应当选择会计发展过程中最现代化、最新颖也最具生命力的会计核算方法,实现会计方法的不断变革,与时俱进,提高会计核算的效率与质量。

4、 信息化会计管理体系研究

4、1 电子商务改变了传统会计管理的性质

网上支付、网上银行等结算方式的兴起,更加大了资金流控制的难度。由于网上开展得一系列商务活动无法像传统的结算方式一样得到有形的记录痕迹,同时由于信息处理的协同与集成,使得对信息流的管理变得复杂繁琐,控制起来也变得异常困难。面对新的局面和新的信息化环境,传统的会计管理模式改革势在必行,新的会计管理方式呼之欲出。[3]

4、2 集成管理提出了会计管理的新内涵

集成管理概念的提出,给会计管理信息化带来了强大的机遇和挑战。首先,企业的各种商业信息,与企业有关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等是都由这个信息系统负责收集、整理和的,因此作为会计系统,财务数据要首先与其他信息形成集成管理;其次,集成管理要求会计系统不仅要成为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同时要兼顾一个管理系统的角色,充分发挥会计功能本身具有的预算、决策、资金控制等全面的管理功能;第三,“管理信息系统(MIS)由生产管理、销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AIS)等组合而成,但毕竟还没有从各个独立的分支有效的升华为一个整体,无法涵盖企业的所有方面,仅仅是信息化的雏形阶段。

4、3 供应链管理扩大了会计管理外延

随着供应链之间的竞争逐步取代传统的企业竞争,同时传统的职能部门管理也随同向供应链一体化管理转型,

在新的竞争需求下,为企业的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的集成化管理,指出了一条新的道路。各联结企业间的会计协调对于实现供应链管理中的“三流集成”的管理提供了必要的基础,特别是资金管理问题。首先,各企业之间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整体,而是具有各自不同组织结构和等级制度企业的联结,缺乏独立企业中绝对权威和强制规范的约束。其次,在供应链协议中,体现的是各方权利和义务的平等,任何一个企业都不会为了所谓的整体战略目标而牺牲自身的利益。供应链是一个靠协议约束的虚拟组织,没有更高一级的管理和凌驾在各成员间的机构,其合作是松散的并带有鲜明的阶段性,他们既是合作伙伴又是暗中相互的竞争对手,在信息资源和管理协调方面都不可能完全实现共享和透明。同时由于资金管理无论在各个缔结企业还是在整条供应链中不可动摇的特殊地位,只有加大资金的监控力度,保障资金管理,才能带动其他环节同步协调发展。笔者认为与各个联结企业你饿不资金管理相比,整个供应链中资金流的协调管理系统更为复杂,庞大。因此,针对业务环节中的资金活动,要奉行“管控结合,以控为主”宗旨。在各联结企业享有独立决策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协调功能,使资金流动信息透明化,在链条的决策过程中实现信息化会计管理,这是加强供应链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

5、 结语

传统会计理论体系虽然完备,但在信息化发展日益重要的企业管理领域,有些理论明显跟不上发展的脚步,甚至被淘汰,继续沿用可能对信息化会计管理工作的效果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为此,必须在继承优秀传统理论的基础上根据时代性的特征,总结过去的缺陷,探讨信息化环境下用于指导和支撑会计管理体系发展的新思路。信息管理的未来是知识管理,会计管理应迅速捕捉这种发展趋势,借助管理平台将二者结合起来。通过建立专家系统、人工智能系统,利用神经元网络和决策树等技术,实现会计系统的高端应用。

参考文献

[1] 孙万军.会计电算化[J].

管理会计信息化篇(3)

1、 引言

上世纪40年代现代信息技术的兴起,使会计领域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然而随着信息化投资黑洞、信息悖论、信息孤岛等陌生字眼的出现,以及对许多企业的信息化工程的影响,使包括会计在内的管理信息化前途遭受到莫大的质疑。究竟应该如何正确的看待管理信息化的现状和如何开展会计管理的信息化工作,成为了我们值得深刻思考的问题。

2、 会计管理的现代特征

2、1会计管理是系统性管理。在信息化环境下,会计管理的系统性尤为突出,会计管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既相对独立有相互连接,形成一个流程完整的工作体系。从管理过程来看,无论是同属事前管理的怀集预测,决策和财务预算,还是事中进行的会计控制,以及事后的会计检查,考核和分析,都是属于全过程的系统管理,强调的是提高整体经济效益。[1]

2、2会计管理注重“以人为本”的管理。在市场竞争的经济体制下,科技进步和管理水平高低归根结底是对人才的需求和竞争。以人为本,重视人才的培养的流向才是管理的重中之重。因此,加强对员工的培养,充分激发员工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才是企业生命力的所在。会计管理也同样涉及人本管理,在企业中不仅要培养竞争性的管理人才和技术骨干,也要关注会计人才的培养,特别是竞争性的会计人才。

2、3会计管理更重视对无形资产的管理。知识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发展知识经济就要加大对无形资产的投入,因此,知识的生产必须加以保护,而对无形资产的管理也更为严谨。随着知识竞争时代的到来,企业管理的重心也在向着对无形资产的管理倾斜。知识产权和人力资源是这些无形太投资,最主要的外在表现形式,由此看来,无形资产的管理,在实际表现上就是对知识产权的维护和人力资源的管理。[2]

2、4会计管理正在向信息化管理发展。信息化管理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现代管理方式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在会计管理工作中,采用网络信息等现代科技手段,使更多的信息在网络的平台上得以互动和共享。通过对资源的合理利用,也是会计管理迈入信息化,网络化的新时代。

3、信息化会计管理方法

在信息化环境下会计管理中的数据准备阶段由会计核算工作来完成,我国目前所使用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和核算软件等都是为数据准备服务的,但要充分发挥会计的管理优势,还需要综合各方面的经济信息,这样才能为企业经营活动和其他活动提供决策支持。常用的会计管理方法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事前,事中和事后三大阶段中采用的方法。

在会计核算中,对于同样的经济业务可能存在着不同的备选会计方法,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手工会计条件下,对于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除了要考虑信息提供的决策有用性原则外,成本效益原则也是必须要考虑的。手工会计条件下,成本效益原则主要是要考虑会计核算工作量不能太大,提供相关信息带来的管理效益不能低于处理信息的成本。因此,在会计核算时,常常需要由会计人员根据经验选择既能保证一定的信息质量,又比较简便的会计核算方法,但核算方法的选择离不开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这就很难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而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由于会计核算过程可由计算机来完成,因此成本效益原则已不再重要;另一方面,会计信息的开放性和动态化特征要求会计信息规范化,会计核算方法也应规范化。因此,会计信息化下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规范化原则。信息化条件下会计信息的开放性、智能化和实时化特征要求会计信息规范化,因此会计核算方法也应遵循规范化原则,其意义在于:

1.有助于真正实现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实现会计信息系统与企业内外有关系统(如证监会、银行、税务、企业)的实时对接,进一步促进了会计系统之间的协作和相互监控。

2.可以促进会计核算软件研制的标准化、规范化,加快管理型软件的开发应用。

管理会计信息化篇(4)

对会计的定位不同,会计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的地位也就不同,这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以及管理活动需求的满足程度等方面也不会一致。不少国内外学者的研究都表明,会计不仅仅是一项重要的管理活动,而且随着信息技术的运用,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会计的管理功能正变得更加突出。

70年代以来,我国提出“会计电算化”,就是把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化数据处理工具和以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数据库以及计算机网络等新兴理论和技术应用于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中,以提高财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进而实现会计工作的现代化。现在,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的广泛而充分的应用,高速传递、纵横交错的局域网、广域网等互动式网络的形成,信息高度充分的共享和传递,过去意义上的“电算化”已经逐渐不能满足会计管理工作的需要了。一种更先进的管理方式——信息化会计管理应运而生。

所谓信息化会计管理是指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以现代企业管理、会计管理、信息管理等相关理论为依据,以会计管理信息、流程、知识和能力为内容,充分开发和利用会计信息资源,最终实现企业战术目标和战略目标的会计管理过程的总称。至此,会计已经不仅仅是处理数字和信息的技术活动,而是将会计界定为企业管理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为企业的整体管理服务的。

二、我国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起步较晚,人们的思维观念还未充分认识到电算化的意义及重要性。多数单位电算化都是应用于代替手工核算,仅仅是从减轻会计人员负担、提高核算效率方面入手,根本未认识到建立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对企业的重要性,使现有会计提供的信息不能及时、有效地为企业决策及管理服务,这时的会计系统完全是手工系统的翻版。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会计人员水平的提高,企业开始尝试摆脱传统理论的束缚、逐渐创新,开始为管理需要提供更加灵活的信息,比如自动对账等。但是此时提供的功能仍然是报告不同格式的会计信息,但是这些信息如何使用,能否为决策提供参考,却没有做到,也就是说,会计的高端的管理功能没有体现出来,而这一点正是当前信息化社会所必需的。

当初,不少企业在搞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不正确的认识,对于到底为什么配置会计电算化系统、网络会计系统等软件,没有一个清晰理性的目标,有的为了不再手工填制凭证,有的为了自动化、电子化甚至是“别人都在搞”等等,唯独没有从企业的经营目标或者管理需要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最终导致企业在信息化的过程中“高投入、低回报”的结果。

三、会计管理信息化的必然性与发展趋势

一方面,我国许多中小企业发展落后,会计电算化技术的使用在总体上还处于低层次水平,会计信息系统的启用并不能对企业管理带来实质性改善。另一方面,目前,国内外一些规模较大、信息化程度较高的企业已经开始使用诸如ERP系统、SCM系统或CRM等管理系统,用于综合管理的信息化平台逐步得到企业管理部门的重视。

信息化环境下,各种新生的经济活动,譬如电子商务、集成管理、供应链管理等,进一步加强了企业对会计管理信息化的需求。虚拟经济和虚拟企业的发展,对传统的企业经营管理造成了相当大的冲击。虚拟企业以信息技术为连接和协调手段,把不同地区的现有资源迅速组合,超越空间约束,以最快的速度推出高质量、低成本的产品和服务。正是这种新技术革命和管理革命,带动了每个企业内部的管理变革和功能重塑,而会计管理是对企业在任何管理环节涉及资金运动的过程的反映和决策,因此对会计管理职能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会越来越强调会计的管理职能,也就是说,会计管理信息化是当今信息化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四、研究会计管理信息化的重大意义

管理会计信息化篇(5)

1、 引言

上世纪40年代现代信息技术的兴起,使会计领域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然而随着信息化投资黑洞、信息悖论、信息孤岛等陌生字眼的出现,以及对许多企业的信息化工程的影响,使包括会计在内的管理信息化前途遭受到莫大的质疑。究竟应该如何正确的看待管理信息化的现状和如何开展会计管理的信息化工作,成为了我们值得深刻思考的问题。

2、 会计管理的现代特征

2、1会计管理是系统性管理。在信息化环境下,会计管理的系统性尤为突出,会计管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既相对独立有相互连接,形成一个流程完整的工作体系。从管理过程来看,无论是同属事前管理的怀集预测,决策和财务预算,还是事中进行的会计控制,以及事后的会计检查,考核和分析,都是属于全过程的系统管理,强调的是提高整体经济效益。[1]

2、2会计管理注重“以人为本”的管理。在市场竞争的经济体制下,科技进步和管理水平高低归根结底是对人才的需求和竞争。以人为本,重视人才的培养的流向才是管理的重中之重。因此,加强对员工的培养,充分激发员工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才是企业生命力的所在。会计管理也同样涉及人本管理,在企业中不仅要培养竞争性的管理人才和技术骨干,也要关注会计人才的培养,特别是竞争性的会计人才。

2、3会计管理更重视对无形资产的管理。知识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发展知识经济就要加大对无形资产的投入,因此,知识的生产必须加以保护,而对无形资产的管理也更为严谨。随着知识竞争时代的到来,企业管理的重心也在向着对无形资产的管理倾斜。知识产权和人力资源是这些无形太投资,最主要的外在表现形式,由此看来,无形资产的管理,在实际表现上就是对知识产权的维护和人力资源的管理。[2]

2、4会计管理正在向信息化管理发展。信息化管理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现代管理方式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在会计管理工作中,采用网络信息等现代科技手段,使更多的信息在网络的平台上得以互动和共享。通过对资源的合理利用,也是会计管理迈入信息化,网络化的新时代。

3、信息化会计管理方法

在信息化环境下会计管理中的数据准备阶段由会计核算工作来完成,我国目前所使用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和核算软件等都是为数据准备服务的,但要充分发挥会计的管理优势,还需要综合各方面的经济信息,这样才能为企业经营活动和其他活动提供决策支持。常用的会计管理方法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事前,事中和事后三大阶段中采用的方法。

在会计核算中,对于同样的经济业务可能存在着不同的备选会计方法,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手工会计条件下,对于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除了要考虑信息提供的决策有用性原则外,成本效益原则也是必须要考虑的。手工会计条件下,成本效益原则主要是要考虑会计核算工作量不能太大,提供相关信息带来的管理效益不能低于处理信息的成本。因此,在会计核算时,常常需要由会计人员根据经验选择既能保证一定的信息质量,又比较简便的会计核算方法,但核算方法的选择离不开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这就很难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而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由于会计核算过程可由计算机来完成,因此成本效益原则已不再重要;另一方面,会计信息的开放性和动态化特征要求会计信息规范化,会计核算方法也应规范化。因此,会计信息化下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规范化原则。信息化条件下会计信息的开放性、智能化和实时化特征要求会计信息规范化,因此会计核算方法也应遵循规范化原则,其意义在于:

1.有助于真正实现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实现会计信息系统与企业内外有关系统(如证监会、银行、税务、企业)的实时对接,进一步促进了会计系统之间的协作和相互监控。

2.可以促进会计核算软件研制的标准化、规范化,加快管理型软件的开发应用。

3. 保证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减少会计人员主观判断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二)准确性原则。在信息化条件下,最需要考虑的是核算方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准确性将成为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重要原则。会计信息化条件下,大部分核算业务交给计算机处理,因此在选择会计核算方法时,不必计较核算工作量的多少;而且,由于信息化环境下信息高度共享,会计数据较手工环境下更易取得,不必为了权衡结果的精确性和过程的复杂性而选择次优的方法。

(三)及时性原则。信息化环境下的一个显着特征是实时性,会计数据采集、处理,会计信息的、传输和利用能够实时化、动态化。会计数据处理的动态化要求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必须考虑及时性原则。

(四)开拓性原则。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会计核算方法的质量在不断创新和发展,会计人员在选择会计处理方法时,应当选择会计发展过程中最现代化、最新颖也最具生命力的会计核算方法,实现会计方法的不断变革,与时俱进,提高会计核算的效率与质量。

4、 信息化会计管理体系研究

4、1 电子商务改变了传统会计管理的性质

网上支付、网上银行等结算方式的兴起,更加大了资金流控制的难度。由于网上开展得一系列商务活动无法像传统的结算方式一样得到有形的记录痕迹,同时由于信息处理的协同与集成,使得 对信息流的管理变得复杂繁琐,控制起来也变得异常困难。面对新的局面和新的信息化环境,传统的会计管理模式改革势在必行,新的会计管理方式呼之欲出。[3]

4、2 集成管理提出了会计管理的新内涵

集成管理概念的提出,给会计管理信息化带来了强大的机遇和挑战。首先,企业的各种商业信息,与企业有关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等是都由这个信息系统负责收集、整理和的,因此作为会计系统,财务数据要首先与其他信息形成集成管理;其次,集成管理要求会计系统不仅要成为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同时要兼顾一个管理系统的角色,充分发挥会计功能本身具有的预算、决策、资金控制等全面的管理功能;第三,“管理信息系统(MIS)由生产管理、销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AIS)等组合而成,但毕竟还没有从各个独立的分支有效的升华为一个整体,无法涵盖企业的所有方面,仅仅是信息化的雏形阶段。

4、3 供应链管理扩大了会计管理外延

随着供应链之间的竞争逐步取代传统的企业竞争,同时传统的职能部门管理也随同向供应链一体化管理转型,

在新的竞争需求下,为企业的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的集成化管理,指出了一条新的道路。各联结企业间的会计协调对于实现供应链管理中的“三流集成”的管理提供了必要的基础,特别是资金管理问题。首先,各企业之间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整体,而是具有各自不同组织结构和等级制度企业的联结,缺乏独立企业中绝对权威和强制规范的约束。其次,在供应链协议中,体现的是各方权利和义务的平等,任何一个企业都不会为了所谓的整体战略目标而牺牲自身的利益。供应链是一个靠协议约束的虚拟组织,没有更高一级的管理和凌驾在各成员间的机构,其合作是松散的并带有鲜明的阶段性,他们既是合作伙伴又是暗中相互的竞争对手,在信息资源和管理协调方面都不可能完全实现共享和透明。同时由于资金管理无论在各个缔结企业还是在整条供应链中不可动摇的特殊地位,只有加大资金的监控力度,保障资金管理,才能带动其他环节同步协调发展。笔者认为与各个联结企业你饿不资金管理相比,整个供应链中资金流的协调管理系统更为复杂,庞大。因此,针对业务环节中的资金活动,要奉行“管控结合,以控为主”宗旨。在各联结企业享有独立决策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协调功能,使资金流动信息透明化,在链条的决策过程中实现信息化会计管理,这是加强供应链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

5、 结语

传统会计理论体系虽然完备,但在信息化发展日益重要的企业管理领域,有些理论明显跟不上发展的脚步,甚至被淘汰,继续沿用可能对信息化会计管理工作的效果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为此,必须在继承优秀传统理论的基础上根据时代性的特征,总结过去的缺陷,探讨信息化环境下用于指导和支撑会计管理体系发展的新思路。信息管理的未来是知识管理,会计管理应迅速捕捉这种发展趋势,借助管理平台将二者结合起来。通过建立专家系统、人工智能系统,利用神经元网络和决策树等技术,实现会计系统的高端应用。

参考文献

[1] 孙万军.会计电算化[J].

管理会计信息化篇(6)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9-0-01

财务核算信息化是财务组织向构建新财务组织架构改革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在集中核算的基础上,提升组织管理水平显得更为重要,因此产生了财务共享的理念。在财务核算集中化、财务数据业务化的基础之上,财务共享服务也给财务部门带来了收益,除了节约成本之外,也将更多的时间留给财务部门给公司管理层提供财务分析及战略决策支持的工作之上,实现了财务组织、财务流程、财务人员、财务系统四个方面的大转变

一、财务共享服务对于推进管理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意义

1.促进管理会计信息化水平的提升

根据财政部《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以及》、《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等文件可以得知,政府将全面推动会计工作由核算型转向管理决策型转变,加快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而推进管理会计的信息化水平,将大大提升升我国管理会计水平。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构建也将为企业制定统一的财务制度,同时将分散于全世界各地的财务部门人员进行有效整合,工作效率得到提升的同时,可以投入更多的时间在企业经营管理与决策方面,推动企业管理会计的良性发展。SAP亚太区在最早推行共享服务的时候旨在提高效率、节约成本、创造价值、并提高员工对公司内部客户的服务水平,在最初,通过共享服务不仅降低了40%的管理成本,到后来变革建立财务共享中心后持续降低运作成本、提高合并信息的质量和可靠性而不是仅仅从事财务方面的管理。

2.有效推动会计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现阶段,国内的大企业大部分已经拥有了自己独立的会计信息系统,财务共享理念是将管理会计与现存的财务信息做出有效结合,从而推动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速度。在推行财务共享服务之前,大多数的企业早已经使用了ERP系统,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就将充分与这一系统进行有效对接,对企业实际的经营状况进行对接和整合,从而得到有效支持。除了ERP系统外还有银行系统、政府有自己的立系统,企业内部有自己的工作系统、报账系统、核算系统等,而财务共享理念将重新利用信息化的又是,进一步实现财务工作的标准化、程序化、便捷化,降低财务成本与财务风险。会计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将对原有业务流程进行拆分和流程重塑,使财务流程真正达到最优化,这不仅能持续提高组织业务绩效,保证财务共享服务高效运行,还能实现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加大集团财务管控力度,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二、财务共享服务下推进管理会计信息化的有效切入点

1.加强云计算的应用

作为近几年热门话题,云计算强大的计算能力早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云计算因其的通用性、高效性、可扩展性而渗透至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将云计算与财务共享服务相结合将有效减少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的成本支出。使用云计算平台将进一步实现会计信息核算共享,推进财务与业务之间的协同。再者提高有关人员的工作效率。但由于我国管理会计信息化水平低,企业在实施财务共享服务后,再引入云计算,一步步提升工作效率。云计算与管理会计信息化的结合是未来的大趋势。云计算模式能够满足各种不同的业务需求,同时加大了会计信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将提高会计信息化效率、降低会计信息化成本,但企业的自主观念、平台的成熟性高低、信息是否安全和服务是否完备仍然为影响中小企业是否采用云会计模式的重要阻碍。

2.加强会计信息数据的安全性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是以数字信息化为基础,信息数据的安全性早就成为了重要的关注点。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中不乏各种安全风险和威胁。风险中包括了存放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数据库的资料可能会被既得利益方访问,甚至直接被利益冲突方利用导致企业亏损。同时保密传输的会计信息在财务共享中心相互传递过程中也有可能会被第三方拦截。现在的网络安全问题一直是互联网大环境下的一颗毒瘤,如何全面保证会计信息数据的安全性是实施财务共享模式、推进管理会计信息化的重要前提。

3.创新新会计人才的培养模式

我国会计人才队伍现在面临的是结构性失衡,在不久前会计主管部门的纲领性文件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培养3万名精于理财、善于管理和决策的管理会计人才。而另一方面,企业实施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后,可以预见未来高端管理会计人员的需求将更加高涨。目前企业的需求与高效的培养存在一定的断层,大学在培养管理会计信息化人才的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与企业的合作,并且与当今政府的政策紧密联系。明确当今社会的人才需求,从多维度对会计人才进行培养,从而适应当今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

4.大力发展会计服务软件领域

如果企业要利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来加快我国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大多数情况将会选择服务外包。而我国的财务外包企业大多数集中于西安,因此财政部可以通过政策引导、技术支持与财政补贴等多种手段,支持国内会计软件的研发,管理会计服务市场的开发,共同加快推进我国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

三、结语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将最终发展为数据共享业务中心,当我们打破财务的界限范围,复杂的会计处理技术将在信息系统的协助下转变为简单的数据业务,而财务共享服务自身的业务范畴将进一步拓展。推进财务共享服务之路,不单单是财务行业的又一次大转型,这也将是中国生产模式由制造型向服务型转变的一场缩影。管理会计信息化的推进将对财务的流程和处理带来了质的飞跃,这也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推动企业发展也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参考文献:

管理会计信息化篇(7)

会计信息化事业的蓬勃发展,造成了百家争鸣的大好局面。但是在从会计电算化到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许多不同的术语,除了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化之外,还有电算化会计、会计计算机化、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计算机会计、会计信息系统等。这在会计界和信息技术界引起了一定程度上的概念混乱,产生了规范并统一这些概念的需要。

一、若干会计信息化的名词与其概念简介

在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中曾经出现过以下名词概念:

1.“会计电算化”,这个词是1982年8月在长春召开的“财务、会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专题讨论会”上提出的,是指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实务中的简称,是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报账,以及替代部分由人脑完成的对会计信息的分析和判断的过程。

2.“电算化会计”是对会计工作中全面应用电子计算机技术的界定,是研究以电子计算机技术为工具处理会计工作的方法和规律的。从会计电算化到电算会计的概念转化,反映了传统会计与现代科学理论和科学技术相结合的程度,代表了对会计电算化理论和实务发展的认识。使用电算会计的概念,还表达了需要建立电算会计理论体系的设想。

3.计算机技术界开始直接称其为“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由此出现了“计算机会计”或“计算机化会计”等名词。

4.比照“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产生了“会计信息系统”的名词。

5.近年来比照管理信息化、经济信息化等,又提出了“会计信息化”名词的概

念。

6.在上述情况下,许多学者提出了建立相应理论的设想。如,会计电算化理论、电算会计学、计算机会计学、会计信息化理论等。

名词之多,令人眼花缭乱,实在有规范并统一的必要。

二、对会计信息化的若干名词概念的分析

在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中曾经出现过的名词概念,可以作以下分析:

1.“会计电算化”是参照机械化、自动化等概念产生的名词,存在着一些局限性。会计电算的“化”字的涵义反映是一种发展与演化的进程与过程,不具有精确的意义,不能说明“化”到何种程度为尽头,缺少一种具体的衡量标准。其特征是注意模拟手工会计处理过程,满足企业内部的需求,忽视信息技术对会计理论的反作用与影响,不能突破传统会计思想,促进会计学科的发展。

2.“会计信息系统”是用会计理论、会计实务为指导思想,用计算机和通讯技术及其所构架的网络为物质基础,以计算机程序软件和数据库为工具的信息技术,以经济活动联系中产生的经济信息为资源,进行会计加工处理的一种经济信息系统(相似的有统计信息系统)。

3.“会计信息系统理论”,受到管理信息系统理论的影响,一般地认为它是应用会计理论,在计算机和通讯技术及其所构架的网络的物质基础上,使用计算机程序软件和数据库为工具的开发信息系统的技术理论。

4.“会计信息化”是相对于“会计电算化”所产生的概念,是由于企业经营与管理信息化、国家经济管理信息化等造成的理念创新。在信息化浪潮的推动下,企业经营、企业管理、生产管理和经济管理等领域,无不在创新中革新,推动这些领域的传统理念在产生变化。它们不再单纯地模仿传统的方式,而要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突破传统的理念与方式,并改造传统理念与方式,创造适应信息技术下的方式。这些革新也推动了会计界的观念的改革。于是,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理念也从会计电算化发展到了会计信息化。初步看来,相对于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化理念有以下发展与创新:

(1)信息处理的物质支撑条件发生了变化,从单纯的计算机技术发展到了以计算机与通讯技术及其构成的网络,作为信息处理的物质基础。

(2)信息处理的软件技术条件发生了变化。第一,从单机或局域网的操作系统发展到局域网和远程网结合的企业网(Intranet),创造了全球共享信息的条件;第二,开发工具从程序设计语言发展到浏览器等,丰富了软件的开发手段;第三,数据管理从数据文件管理发展到了数据库管理系统,以至数据仓库管理。这些信息处理技术为会计信息的处理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优异条件,将支持会计信息系统的新发展。

(3)在这种条件的支持下,特别是经济管理各个领域信息化革新理念的影响下,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不再是简单模仿手工会计程序处理会计事务,而是强调对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再创造,密切结合信息化能力条件给予会计信息处理的支持。

(4)会计信息系统从封闭走向了开放。企业内外可能并可以共享的会计信息。

(5)信息时代的知识经济对会计信息提出了新的需求,以及会计实践与理论面临的种种挑战,促使会计理论的新思考,产生了推动会计信息化理论创新的动力。因此可以说,会计信息化的本质是会计与网络化信息技术交叉、综合和融合的发展过程。但是,会计信息化之概念与会计电算化的“化”字基本涵义相同,反映的是一种发展与演化的进程与过程。

5.会计信息化理论明显的是在会计信息化概念基础上的一种顺理成章的提法。但是这种概念却有了新鲜的意义。简单地说,会计信息化理论,应该是研究以电子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及其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会计信息系统处理会计事物的功能、方法和规律的科学。理论地和系统地说,会计信息化理论是会计理论与以现代“三论”(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和新三论(指突变理论、协同学、耗散结构论)等为基础,与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网络化信息处理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同时受到经济学和管理学、经营学为基础的经济管理学、法律等约束与影响,是一门实践性、交叉性和综合性很强的边缘性科学技术。

而且,在当前的特定阶段,研究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与演化的进程,也有其特定的需要。

三、规范会计信息化的若干名词概念的设想

综合以上分析,笔者对于规范会计信息化的名词概念,有如下的考虑:

1.虽然目前“信息化”之词颇为流行,但是其“化”字如前所述的模糊性,所造成的缺乏严谨性,(下转13页)(上接23页)使得“会计信息化”不宜作为规范性术语。

2.“会计信息系统”之词既与手工条件下的会计概念相同,又体现了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会计,只要适当区别,作为规范性术语是比较妥当的。

3.如前分析的,“会计信息化理论”之词是可取的。

4.“会计信息系统理论”作为一种开发信息系统的技术理论,有其存在的必要性。

管理会计信息化篇(8)

从财务会计到管理会计

我国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第一次采用计算机这个手段解决了财务部门数据汇总、统计的需要,实现了财务管理从人工到计算机化的飞跃,大大提高财务人员的效率。大约10年前,国内财务软件开始全面向管理软件(ERP)的跃变,但其内核还是以财务会计为核心。

从历史的角度说,会计电算化成就了包括用友、金蝶在内的中国首批具有自有知识产权的独立软件开发商,引领了中国企业信息化的最初岁月。然而,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财务会计如果还停留在会计电算化阶段,显然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对管理决策和控制的实时要求。因为财务会计,其工作侧重于对经营活动的事后记录与反映,如报告企业的盈利能力、财务状况。而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企业管理者不仅需要这些数据,还希望会计部门能提供企业内部规划、评价、控制以及确保企业资源的合理使用和经营目标的达成,这些正是管理会计所要达到的目的。

长期从事管理会计信息化研究的诺亚舟咨询公司总经理韩向东表示:“财务部门仅仅‘做好账’已经无法满足处于激烈市场竞争中的企业的要求,它需要为管理者提供从全面预算管理到成本控制、从效益分析到风险控制等全方面的帮助,这一切都需要借助管理会计。”

据孟焰教授介绍,管理会计理论诞生于上个世纪50年代,与财务会计侧重于事后的统计、主要服务于企业外部的利益集团(如税务部门)不同,管理会计主要是帮助企业内部的管理者分析和提供决策支持。

孟焰教授认为,管理会计的作用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个是规划与决策,主要包括全面预算管理,第二作用是控制和业绩评价,包括了目标成本的控制、作业成本的管理、标准成本制度和目前流行的业绩评价激励机制。

迎合企业的精细化管理需求

作为一门管理学科,管理会计蕴含着丰富的管理思想。然而,对于大多数财务人员来说,要掌握这些理论并能付诸于实践并不容易,而管理会计系统的推出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管理会计系统借助信息化这种手段,将管理会计的各种理论贯彻到软件之中,从而让财务人员轻松地实现成本管理(费用分解)、盈利能力分析、差异分析、投资分析等,为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

可以说,管理会计系统不仅帮助管理会计实现了思想的落地,从某种程度上说,它也是管理会计得以应用的前提和保证。事实上,正是由于需要计算机技术和管理软件的支持,诞生于上个世纪50年代的管理会计一直到最近这些年才受到关注,而在中国的应用更是刚刚起步。

“以目前应用得比较普遍的全面预算管理为例,要帮助企业用好资金、帮助分析哪些产品是赚钱的还是赔钱的,要做到这么细的管理,仅靠手工或者依靠Excel表,而没有专门的信息化工具是绝对不行的。”韩向东说。

正是看到这个市场需求,诺亚舟元年软件公司推出了包括全面预算管理软件在内的一系列管理会计软件。而在市场上,目前也涌现了一批这样的厂商,主要包括: 以SAP、Oracle为代表的国外ERP软件厂商,以用友、金蝶为代表的从财务软件起家的本土ERP软件厂商,和以海波龙(已被Oracle收购)、诺亚舟元年为代表的专门的财务绩效管理、资金管理软件供应商。目前,应用得比较普遍的管理会计系统主要有全面预算管理、作业成本管理和平衡记分卡绩效管理等。

现在看来,虽然管理会计的应用目前还只是开端,但是,率先实践者取得的成效还是吸引了广泛的关注。烟台万华就从管理会计信息化中尝到了甜头。据烟台万华副总经理兼CFO寇光武介绍,为了实现企业财务部门职能的转变,烟台万华在SAP的R/3的基础上,部署了海波龙和诺亚舟等多家软件公司的财务软件。通过这些软件的部署,一方面帮助烟台万华实现了有效控制和资源的有效分配,即利用规定的资源、在规定的时间之内、按照规定的流程、完成规定的任务或者是达到规定的目标。

“信息化对管理会计的意义是深远的。它让财务人员的反映速度大大提高,管控范围大幅度提高。”寇光武说:“更为重要的是,借助管理会计信息化,我们可以真正实现企业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管理体系。”

改变企业会计职能

业内不少专家认为,管理会计信息化将给企业财务部门,特别是CFO提供一个实现职能转变的契机,它将让CFO更加积极主动地介入到公司的整体运营中,包括从全面预算到成本控制再到未来决策。不难预见,随着财务绩效管理在整个企业的绩效管理中占到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必然会提升CFO在企业中的影响力。

当然,管理会计信息化影响的不仅是CFO,对一般财务人员也有很大影响。实际上,不管会计人员是否愿意,信息化的兴起正在改变财务人员的职能定义。其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信息系统让传统会计人员不再存在。比如过去销售定单、销售计划、采购计划等都由财务人员在录入,而如今,所有这些数据都来自于业务部门。

清华大学于增彪教授将这种现象总结为“非会计化”和“泛会计”。“非会计化”是指过去做会计的人,现在做的不是会计工作; 而“泛会计”是指过去不是做会计的人,现在做的是会计工作。相应地会计人员所需要的知识也在两极分化: 在低端,一个会计人员只要你能够敲键盘就可以完成基本的会计工作。而在高端,为了对数据进行分析,会计人员必须会掌握有管理会计知识的一群有着较高水平的人。也许不久的未来,传统意义上的会计将不复存在,帮助管理者决策将成为未来会计人员的主要工作内容。

管理会计信息化篇(9)

二、完善集团公司会计信息管理的几点思考

要提升集团公司企业化运作水平,各子公司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解决日常核算中出现的问题,以此提高财务会计信息管理工作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一)加强会计核算精细化

强化会计核算基础管理工作,细化规范会计科目,实行会计科目责任制,落实科目核算及相关业务事项管理责任主体。对照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集团公司应对会计信息设置统一格式和要求,及时、准确编制会计报告,客观、真实地反映子公司的经营状况。企业会计核算的基础是会计凭证编制,而会计凭证的编制基础是各会计要素及会计科目。提升会计核算精细化,首先要规范会计科目的使用,增强不同企事业会计信息的横向可比性。母公司及其所属子公司应将各自使用会计科目分科目编号、科目级次、科目名称、科目使用内容、辅助核算以及备注六类内容进行统计,上报集团公司财务部门进行分析后核准使用。集团公司根据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完善集团化会计科目核算体系,对集团公司会计科目使用情况进行汇总分析,构建集团公司会计科目核算体系以及部门、往来、项目和统计等辅助核算体系。各子公司应严格按照新的会计科目核算体系开展会计何核算工作,严禁增添一级会计科目,原则上不准私自增添新的末级明细科目,如需增添需报集团公司财务部门备案。通过对子公司会计科目核算体系的规范和调整,统一了各子公司的整体会计核算业务,最大限度的减小了核算的差异性,提高了会计信息整合效率。因为有了统一的会计科目核算体系,集团公司对各子公司会计核算方法和流程有了清晰了解,提升了集团公司对子公司相关报表等会计信息解读能力,及时发现问题,提出预警。比如某集团有限公司财务部门通过对本部和精铸公司的报表对比,发现本部和精铸公司往来差异较大,经过进步分析,发现部分发票入账较迟,公司成本费用归集不及时,影响公司产品核算。集团公司及时采取措施,在规定时间内要求生产、采购等对往年合同进行清理,按照批次唯一的要求,对应合同发票及时挂账。通过清理,按照配比原则推进报表管理平台建设,统一编报格式,实现报表编制、汇总以及分析的信息化。同时谋划物流管理同财务管理的联网,达到数据信息共享,方便信息的传输和汇总,实现实物流、价值流、信息流同步进行。相关收入及成本费用及时入账,排除了公司财务信息不对称和潜亏潜盈风险。

(二)深入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

财务信息系统设计科学合理,能有效促进企业规范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管理能力。集团公司应重视财务信息管理的建设和应用,切实抓好集团公司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以及应用管理。在信息系统运行中出现新问题时,及时改进并且进行优化,不断增强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适应性和扩展性。为了防止出现信息孤岛和业务系统体外循环,集团公司财务系统与公司各业务系统进行深度融合,强化财务信息系统的实际应用程度。加强信息系统的应用培训和运行维护,定期检测系统的软件和硬件,尤其是网络环境,并对财务数据进行同城和异地备份,确保数据安全;推进报表管理平台建设,统一编报格式,实现报表编制、汇总以及分析的信息化,达到自动合并报表的目的,提高工作效率,使财务人员方便从系统中取数,更多地开展预算管理、成本控制、分析预测等工作;谋划物流管理同财务管理的衔接,打通了物流和财务联网的通道,完成数据信息共享,方便信息的收集和传递,实现财务对整个生产经营活动的动态监控,有利于存货的统一采购、管理、分析和调拨,推动精细化管理,促进物流管理水平的提升,不断提高效率和效益。集团公司统一的报表管理平台,可以实现集团公司对下属单位的管控思想,并兼顾各报表填制单位的业务特点和需求,强调系统的易操作性和灵活性,满足集团公司及下属单位对报表汇总、合并报表及报表分析业务的管理要求。

(三)增强会计信息的服务能力

会计信息能为集团公司管理层经营决策提供客观、准确、及时的财务数据和分析指标。集团公司统一会计数据统计口径,完善管理报表体系,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全面性和可靠性,更好地服务于集团公司的内部经营和决策。集团公司还应建立专项分析机制,深入剖析财务数据,揭示存在问题,提升会计信息服务于管理、决策和绩效评价的水平,提升会计工作价值,为科学决策提供扎实依据。集团公司可以依据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确定内部管理报表,侧重于现金流、成本费用管控和经营管控,管理报表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主要财务指标表、经济指标完成情况月、预算执行情况表、应收应付余额明细表、货款回收情况表、货币资金情况表、科研投入情况表等。通过管理报表及时反映了集团公司的日常生产经营情况,及时发现公司内部投融资状况、经营管理短板、“两金”占用情况、资金流趋势等等问题,为公司领导决策提供可信的依据。集团公司财务部门还应定期举行资金平衡会,经营活动分析会等专项分析会议,积极开展财务专题分析,查找问题,揭示管理短板,提出改进措施,提升企业会计信息的服务功能。

(四)加强财务信息系统安全保密工作,强化会计档案管理

严格执行国家及财政部有关信息安全保密规定及技术规范,在系统规划设计、建设实施与运行维护全过程中,贯彻安全保密要求,加强安全保密管理,做到保密工作与信息系统同步规划。要从档案管理制度、操作流程和安全技术等方面,同步设计、同步实施。妥善保管会计档案、规范保管和查阅手续,对电子类会计档案定期复制,定期检查。财务信息系统存储了企业经营活动形成的大量财务与业务数据,安全保密至关重要。企业要高度重视,切实做好国家秘密和企业商业秘密的保护工作,对于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企业应当选择具有国家有关部门认定的相关安全保密资质的单位进行系统开发、项目实施和运行维护,并签订保密协议,信息系统在投入使用前应当通过国家有关部门的安全保密测评。

管理会计信息化篇(10)

传统的会计组织工作及会计信息系统的操作和运用主要由财务部门进行,财务部门的工作非常专业化,与其他组织没有紧密的联系,企业内部管理信息系统之间缺乏沟通,与外部信息系统也缺乏交流,这种状况不适应现代管理一体化,集成化的要求和实现企业管理决策的及时性处理。这种状况对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整体竞争优势是不利的。

会计信息化主要是计算机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应用,但大多是被动地适应于会计工作,单纯模拟手工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主要在业务核算,帐务处理方面发挥作用。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全球经济的逐步一体化促使企业期望信息技术更智能化,并能给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提倡会计信息化就是要求把会计信息构建置于企业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建立起会计与企业和社会的有机联系的系统。

信息化的会计系统是与其他管理系统和外部系统的有机联合,是一种更开放的、更智能化,能随时感知信息的变化,实时处理,便于进行交互式活动的信息系统。如何才能使信息技术释放潜能,是各界都非常关心的问题。

互联网的产生为会计信息的互动建立了一个开放的环境。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开放式网络,提供的信息不仅向企业内部各部门开放,也有控制地向企业外部开放。把企业各部门及各项业务有效地联系起来,使财会工作从桌面处理环境走向了互联网平台,从而消灭桌面系统中财务数据传送时间长,资源不能共享,信息交换不畅的"信息孤岛"现象,大大加快会计帐务处理的速度,真正实现会计信息资源共享。打破了原有各工作单元之间的界限,通过企业业务、核算流程的再造和重组,财务部门的预算控制、资金准备、网上支付、网上结算等工作与业务部门的工作能够协同进行,充分发挥财务部门的反映与控制的职能。同时也改变了以往企业对外的方式,使得企业可将实时处理得出的帐簿报表及时发送到有关部门,做到网上询价、保险、审计、纳税等工作与其它企业和社会部门的工作能够协同进行,商务会计信息资源充分共享,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企业甚至全社会的运营成本都将大幅度下降。

但然,会计的信息化不只是技术性的问题,我们要思考会计信息化的精神实质,我们发现,由传统会计发展到信息化其实正是这样的一种变革:信息传递方式由单向沟通转变为双向交流,传递途径由线形转化为网状,这实际上是在形成一种互动状态。互动意味着实现双方实时相互影响,互相借鉴,互利合作,及时反应,实现1+1》2的效同效应。互动的魅力在于它可以产生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这种力量可能意味着企业突破性的进展和个体思维空间的扩大。实现会计信息化不能仅单纯借助于形成互动的技术,重要的是学习信息的时代互动这样的一种精神实质,使互动成为推动会计信息化的动力源泉。

二,互动的表现

会计信息化进程中互动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全方位的,是推进会计信息化的力量的所在。

会计部门内部之间的互动。

会计部门与企业内部其他部门的互动。

企业内部组织,员工间的互动。

沿企业供应链方向的互动。

企业与其他外部单位及个人的互动。

企业与会计及管理软件开发商的互动。

企业与政府部门间的互动。

在上述的互动过程中,主要体现企业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以及商流在企业内部与外部的统一和互动。

三、开放是实现互动的基础。

“开放”在信息科学中表示为能使任何两个遵守共同的数据参考模型和有关标准的系统进行连接。开放的非线性系统,能够从外界不断吸取能量,借助外力实现自身的跃变。不开放,系统间的信息流通就不顺畅,进行交互式的活动更是无从谈起。

上一篇: 人力资源绩效考核 下一篇: 阅读材料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