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与沟通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2-03-12 07:14:25

管理与沟通论文

管理与沟通论文篇(1)

中国有句俗话:一言能使人笑,一言也能使人跳。这就极其形象地说明:沟通既是一门科学,更重要的是一门艺术。沟通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沟通的作用在市场经济的今天正日益发挥出强大的作用。为了更好地与人沟通,也为了更好地掌握沟通这门艺术,也为更好地发挥同学们的管理才能,都有必要掌握管理沟通技能和技巧。

管理沟通是企业人在一定的企业文化背景下的相互之间进行思想和意识的双向的传递过程。海曼(Haimann)对沟通的定义是:“传递思想,使别人理解自己的过程。”这暗含着沟通是一个互相交流的过程。有效的沟通就是为了活动的启动、协调、反馈及中间流程的纠正等目的而互相交换思想和看法。

优秀的管理者必然有良好的沟通技能。正如巴纳德指出的:“当然,对现代高层管理者而言,一个最重要的限制,也是最为突出的严重困难就是写作或会谈能力的缺乏,不能将复杂情况用明白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而对这些情况只有这些管理者有所了解。”管理学大师德鲁克(Drucker)说:“一个基本的技能,就是以书面或口头的形式组织和表达思想,你的成功依赖于你通过口头和书面文字对别人的影响程度,这种将自己思想表达清楚的能力可能是一个人应拥有的最为重要的技能。”沟通的技能对所有管理阶层工作的功效都是很关键的。计划和实施的成功程度与沟通技能直接相关。

一、沟通的概念和模式

《大英百科全书》的解释:沟通就是“用任何方法、彼此交换信息。即指一个人与另一个人之间用视觉、符号、电话、电报、收音机、电视或其它工具为媒介,所从事之交换信息的方法”。《韦氐大词典》解释,沟通就是“文字、文句或消息之交通,思想或意见之交换”。拉氐韦尔(HaroldLasswell)解释:沟通就是:“什么人说什么,由什么路线传至什么人,达到什么结果”。著名管理学家西蒙(H.A.Simon)认为:沟通“可视为一种程序,借此程序,组织中的一成员,将其所决定意见或前提,传送给其他有关成员”。从管理学的角度,特别是从管理者工作职能特性的要求出发,综合各种沟通的定义把沟通定义为:沟通是信息凭借一定符号载体,在个人或群体间从发送者到接受者进行传递,并获取理解的过程。

沟通的基本模式是:谁向谁说了什么而产生了效果。根据这个模式,有三个沟通要素被认为会对信息的效果产生重要影响:沟通者(communicator),内容(content),接受者(receiver)。

对任何沟通效果而言,信息发送者都是很关键的。沟通的信息发送者所发送的信息源的可信赖性、意图和属性都很重要。“研究的证据表明,对沟通的反应常受到以下暗示的重要影响:沟通者和意图,专业水平和可信赖性”。但到了接受者能区分信息和来源的时候,信息来源可能就要失去它的重要性了。但如果不能作出这种区别,沟通者就变得非常关键。

影响沟通效果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信息的内容。信息的内容可以用两种方法构筑出来。第一,利用情感诉求:“从总体看来,现有的证据表明,当听众中的情感强度上升了,对沟通者所提建议的接受程度并不一定相应地上升。对任何类型的劝说性沟通而言,这种关系更可能是曲线形的。当情感强度从零增至一个中等程度时,接受性也增加;但是情感强度再增强至更高水平时,接受性反而会下降。”这就表明情感强度在高与低的两头时都可能有钝化的作用。中等情感强度是最有效的。然而,在现实中,对某信息应施用多少程度的情感诉说还要靠主观判断。第二,沟通可构筑在理性诉求的基础之上。有一个研究报告给出以下建议:“在劝说型的沟通中,对非人格化的主题给出了一系列复杂的论据,通常明确地给出结论比让听众自己得出结论更为有效,特别是听众一开始不同意评论者的主张的时候更应如此。”“从长远来看,给出双方面论据相对于只给出单方面论据更有效。如果听众一开始就同意评论者的主张,而后来又不会处于反面宣传之中,那么提供双方面的论据就没有只提供单方面论据有效。”我们从以上分析可以推断:一个令人信服的单方面观点沟通,能使人们转向期望的方向,至少可以是暂时的,直至他们听到问题的另一方面。然而,双方面的沟通效果都是持久的。它为听众提供了消除或不理睬负面看法而保留正面看法的基础。“一个可能的假设表明,在开始时给出主要论据收到的效果最好,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开始时对沟通的兴趣很小。”在开始时兴趣就很高的情况下,其他的因素如接受者的个性和倾向,及沟通者、消息的内容等,对表达更为重要。这些因素的相关组合可构成特定情况下的最佳表达。

接受者是沟通中的第三个重要因素。个人的个性及他所处的群体都很重要,个性可从总体智力(generalintelligence)和需求倾向(needdisposition)两方面来考虑。第一,具有较高智商的人,由于他们具有正确推理的能力,所以当他们处于以下这种类型的劝说沟通之中时,比智商较低的人更易受影响,这种沟通主要依赖于印象的逻辑论证。第二,具有较高智商的人,由于他们具有很好的批判能力,所以当他们处于以下这种类型的劝说沟通之中时,比智商较低的人更少受到影响。具有很强自尊心的个人更倾向于自己思考,而不会放任自己过分地受外界影响。个人所处的社会群体也会对沟通产生重要的影响,特别当这种沟通违背这个群体的文化惯例时,表现尤为强烈。一个人的态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他所属群体的观点和态度,特别是在他很珍惜在这个群体中的成员这一身份时。研究表明:“在一个群体中最珍视其成员身份的人,他们的观点最不易受那些违反原则的沟通的影响。”这就表明对一个群体的归附程度和这个群体文化准则的内部化之间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企业文化对沟通者的沟通中的接受者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

二、沟通的内涵和途径

从沟通的定义中,可以得出沟通的内涵:传递、理解、符号载体等。传递:沟通首先是意义上的传递。如果信息和想法没有被传递到,则意味着沟通没有发生。即说话者没有听众或写作者没有读者都不能构成沟通。因此,哲学问题“树林中一棵树倒了,但却无人听到,它是否发出了声响?”在沟通的背景下,答案是否定的。理解:要使沟通成功,意义不仅要被传递,还需要被理解。如果有人给我写了一封信,这封信是用日语写的,这封信我也确实收到了,但我对日语一窍不通,那么不经过翻译就意味着沟通没有发生。故沟通是意思上的传递与理解。完美的沟通如果存在的话,应是经过传递后被接受者感知到的信息与发送者发出的信息完全一致。符号载体:一个观念或一项信息并不能象有形物品一样由发送者传送给接受者。在沟通过程中,所有传递于沟通者之间的,只是一些符号。语言、表情、身体动作等都是符号。传送者首先要把信息“翻译”成符号,而接受者则进行相反的“翻译过程”。由于每个人“信息-符号储存系统”不相同,对同一个符号(例如语言词汇)常存在着不同的理解。如“定额”这样一个词汇,对不同的管理层有着不同的含义。高层管理者常常把它理解为需要,而下层管理者则把它理解为操纵和控制,并由此产生不满。问题在于,许多管理人员并没意识到这一点,忽视了不同成员“信息-符号储存系统”的差异,自认为自己的词汇、动作等符号能被对方还原成自己欲表达的信息,但这往往是不确的,而且导致了不少沟通问题。良好沟通不是双方达成协议而是双方理解协议本身,要想达成协议必需有良好的沟通,但良好沟通并不意味着能达成协;理解我的观点但并不代表接受我的观点;只有接受我的观点才能达成协议;要想双方达成协议必需有多种条件,如沟通良好与否、双方根本利益是否一致、价值观念是否类同等。又如在谈判过程中如果双方存在根本利益的冲突,即使沟通过程中不存在误解,谈判双方沟通技巧十分娴熟,往往也不能达成协议,即使沟通双方每个人都充分理解了对方的观点和意见。

沟通的实际运作可通过多种途径。口头沟通可能是运用最广泛的方式。文字沟通(包括书面和屏幕形式)及音频/视频沟通(包括远程通讯)在现代社会中是同等重要的沟通途径。然而,沟通不仅仅是上述几种方法,在人们面对面地交流时,眨一下眼睛,用手指轻轻地弹一下等都是同样重要的沟通方法。在某些公开场合,携带旗帜或其他标志物都有一定的含义。有时,一个人的衣着和身体姿势也可能具有非常重要的含义。有时非语言沟通比其他沟通方法更为重要。

口头沟通:这是运用最为广泛的沟通方式。它是一种高度个人化地交流思想、内容和情感的方式。口头沟通与文字沟通相比,为沟通双方提供了更多的平等交换意见的可能性。人们通过沟通信息的内容培育相互之间的理解。但它也有局限性。一是语义,不同的词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义。二是语音,语调使意思变得复杂,不利于意思的传递。意思会因人的态度、意愿和感知而被偷换。人们推知的意思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不正确的。据估计,在口头沟通中最终原汁原味地保留下来的内容不超过原来信息的20%.在不同的企业文化背景下,对同样的语言,会有不同的理解,或者在同企业内部,由于文化认同不一,也会产生语言沟通的很大偏差。

文字沟通:在缺乏面对面的接触或远程通讯设施的情况下,这种沟通方式是传递信息非常有价值的工具。特别是在面对很多人传递同一信息而且还需有一个永久存档时,这种方法尤其有用。沟通者可以精确地表达他所想传递的信息,并有机会在给接受者发送之前充分地准备、组织这则信息。文字沟通的其他问题有:不能得到即时的反馈,有关的部门没有机会对该信息进行讨论。现代通讯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但从个人化和说服力的角度来看,这种沟通的效果是有限的。企业文化的差异,会导致对文字含义的不同理解。在一个有数千名职员的大型企业中,文字沟通可能是最方便的沟通途径。但必须运用文化进行理解整合。

音频/视频/通讯沟通:通过高度发达、高效的通讯/音频/视频辅助设施来使沟通变得更为有效,这种现象近年来日益增多。视觉感知是影响思想的一个很有潜力的工具。人们更易于理解并保留视觉印象而不是文字印象。由于人脑保留视觉形象的时间比保留语音文字的时间长,所以,现代通讯技术可作为一个极好的工具用来支持和强化其他形式的沟通。正在出现的“信息高速公路”就是一个例子,它能为增强沟通效果发挥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在一个语境下,理解信息传播者的真实含义。

三、沟通的风格

管理与沟通论文篇(2)

[作者简介] 亓静,山东钢铁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组织部/人力资源部,山东 莱芜,271104

[中图分类号] F27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2)07-0042-0003

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的管理学者基于组织行为学与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尝试对管理中的沟通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形成了管理沟通的初步理论[1]。90年代,信息学飞速发展,管理沟通的理论体系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管理沟通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信息传递。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及时性和有效性决定着管理沟通的成效。管理沟通学理论是现代管理学理论在信息经济时代下,极具时代特征的新理论体系。管理沟通学理论的出现是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发展至现代信息经济时代的必然结果。

管理沟通在企业目标实现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进入新世纪,通信、电子技术和网络等信息传递工具的使用,为沟通提供了强大的工具支持,更成为企业最为核心和不可或缺的资源之一。

一、管理沟通的概念

根据总结诸多管理学派关于管理理论与沟通关系的阐述,所谓管理沟通,是指所有为了达到管理目的而进行的沟通,即发生在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组织成员与外部公众,以及本组织与其他社会组织之间,为了达到组织目标而进行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具有层次结构的,对组织而言有意义信息的发送、接受与反馈的交流全过程,及各组织对该过程的设计、规划、管理、实施与反省[2]。

二、管理沟通在企业管理实践中的重要地位

(一)管理沟通与管理的一致性原则

有效的管理沟通作为管理的实质和核心,应当与管理保持一致性[3]。

第一,过程与范围的一致性。管理沟通的过程和范围,应与管理的过程和范围相同或相似。管理沟通是指在管理领域内所发生的沟通行为。若沟通的行为和过程发生在管理的过程和职能范围内,这样的沟通就应被称之为管理沟通。否则,此沟通就不属于管理沟通。

第二,目的与目标的一致性。管理沟通的目的和目标,应与管理的目的和目标相一致。管理沟通的目的在于实现管理目标,完成管理任务。如果沟通的目的和目标偏离了管理的目的或任务,那么这种沟通仅是一般意义上的沟通,不属于管理沟通,例如单纯的私人情感交流。但是,如果职员间交流的目的在于增强组织内的信息交流,强化组织成员之间的默契,强化团队合作,那么这种私人的沟通和交流行为和过程则应当被视为管理沟通。

第三,职能与任务的一致性。管理沟通的职能、具体任务,应与管理的职能和具体任务相同或相似。管理沟通也是指采用沟通交流的方式来完成管理职能的一切活动。管理的许多职能要真正取得成效,沟通必不可少。这是因为组织或企业是由人组成的。人本身具有思想、感情、情绪和想法等认知能力,而且企业或组织的所有活动或任务都必须依赖于人的恰当活动才能完成。良好的沟通在企业组织不同的个体共同完成组织任务,使思想和情感在组织中顺畅传达的过程中至关重要。失去了良好沟通,团队和团体将土崩瓦解,更谈不上组织成员达成共识、分工协作、有效地完成组织任务。所有为了实现管理功能和职能而进行的沟通活动,理应属于管理沟通。

(二)管理沟通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管理沟通是组织或企业的信息交流行为,广泛存在于企业或组织的所有成员之中,它在企业管理实践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4]:

第一,管理沟通贯穿于管理实践过程的各个环节。只要管理的主体及对象是相对独立的个人或群体,管理沟通就会发生在管理过程的每一个环节。

第二,管理沟通是实现各项管理职能的主要方式和手段。例如,计划前的信息收集,计划中的信息交流和方案讨论,以及计划后的方案阐述和分解落实共同构成了管理的计划职能。而信息收集、信息交流、方案讨论、方案阐述和分解落实均属于管理沟通的范畴。因此,管理沟通的顺畅运行决定着管理职能的顺利实现。

第三,管理沟通是企业管理的本质和核心。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优化配置企业内外部资源,合理组织企业人员,共同高效地完成生产任务。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作为根本目标,获取资源信息并在不同的个体之间及时传递信息构成了管理工作的本质和核心,而企业内外信息的及时交流本身就是企业的管理沟通的内容和目的。

企业的业务管理、财务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三大项日常管理工作无一不是借助管理沟通才能得以顺利进行。从管理层次角度来说,企业高、中、低层的管理者均面临着不同层次、方式与内容的管理沟通。同时,管理沟通不仅贯穿于纵向管理的每个层次,同时也发生于横向管理的整个过程。管理沟通支撑着管理的整个过程,融入了管理的每个环节。没有管理沟通,就没有管理的效能和效率。当企业的运行或管理出现了新问题,企业全体人员必须通过有效的管理沟通,才能找准症结,进而通过分析、讨论、决策,及时将管理问题解决。由此可见,管理沟通是企业日常管理过程中的关键活动与行为,管理沟通的效果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管理状态。

(三)管理沟通对企业管理提升的重要作用

一方面,管理沟通不仅保障了企业管理的良好运行,同时也为管理创新提供了必要条件。目标管理、走动管理、供应链管理、全面质量管理、知识员工管理、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以及企业组织结构扁平化等管理创新均着眼于企业管理沟通成效,以强化企业管理沟通作为重要手段。提高管理的成效是管理创新的根本目的,而企业管理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沟通的成效。

另一方面,管理沟通提升了企业精神,创造了企业文化,是实现管理目标的主要方式和基础工具。当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企业形成了一种独有的精神与文化时,企业的核心价值观、目标及使命将自动转化为企业员工的内在价值观和行为模式。全体员工在这种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的指引下形成创造性的合力,推动企业快速发展。企业文化与企业精神是企业存在的灵魂,而企业文化与企业精神的形成过程离不开企业员工思想、观念和情感的沟通和碰撞。失去了沟通,企业员工之间无法顺畅交流,无法对企业的核心价值观、目标和使命形成共识,更不可能使企业形成积极健康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

三、信息传递技术对于管理沟通的推动作用

20世纪90年代,现代信息技术和以互联网为特征的网络技术革命性的突破,给现代沟通提供了无与伦比的强大支持和动力,推动现代沟通理论进行着革命性飞跃。管理沟通呈现出国际化和网络化的新特征。

在现代信息经济时代的背景下,信息海量增加,电子通讯技术飞速发展,企业经营管理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背景变得空前广阔和复杂。企业面对更大的市场和竞争,也面临更快的技术进步。信息已经取代了资本,成为企业最核心的资源之一。管理沟通在企业管理实践中,与资本、人力资源共同占据了三个最核心的位置。信息传递技术的飞跃性发展,推动管理沟通在企业管理实践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

五、结 论

管理沟通不仅仅涉及管理的某个局部或企业的某个部门,而是越来越多地表现为全部企业管理。管理沟通的目标、功能和任务就是管理的目标、功能和任务。当前,有的管理沟通理论已经不能适应新环境下企业管理沟通的需要。现代企业必须从管理沟通入手,结合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整合已有的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形成能够适应信息经济时代环境的企业管理理论体系,用于指导企业管理的实践,其意义深远,任务紧迫。

[参考文献]

[1]苏勇,罗殿军.管理沟通[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管理与沟通论文篇(3)

沟通是企业内部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企业取得效益迈向成功的必要条件。但是沟通不良几乎是企业存在的通病,尤其是国有企业,组织结构层多面广,人力资源观念落后,目标激励机制不全,重人治轻法治行为等因素长期存在,导致内部沟通越来越困难。既无法使管理层之间达成共同目标提高工作绩效,也无法使全体员工凝聚力量参与市场竞争。文章概述了国内、国外各个阶段各个流派的企业沟通管理理论,分析了现代企业管理强调以人为本理念的总趋势。

1 国外研究

1.1 古典组织管理沟通理论 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由以家庭式生产为基础的亲属关系沟通,逐步向工厂规模生产的业务关系沟通转变。工厂雇主对雇佣的控制监督,雇佣之间的劳动分工和层次差异,使得组织中内部沟通管理愈加复杂。

泰罗提出的科学管理理论,极大地影响到现代企业的管理。这种理论,是上级对下级单向的层层控制与命令,工人只管接受指令而不考虑指令的对错,更不会向老板反馈。这种人际沟通方式是被动的,仅局限于传达指令和传递信息。

马克斯·韦伯发展了泰本文由毕业论文网收集整理罗理论,提出了官僚制。他强调,组织中的每个人各有分工,责任明确,按章办事,消除个体情绪和个人感情。也就是上级对下级的命令合法化,命令是一种职责,接受命令也是一种职责,成员之间的沟通,是下级对上级基于组织制度的绝对服从。

1.2 人际关系管理沟通理论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军队和私有工厂为劳动者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工厂涌入,使得劳资之间管理成本大大增加,沟通问题进一步突出。同时,军方、厂方和工会的接触日益频繁,客观上要求和促进了相互之间的沟通理解。

在此之前的1924年,梅奥主持了著名的“霍桑实验”,得到了改善组织内部人际关系,尊重员工情感社会需要,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研究结论。1938年巴纳德提出,管理的主要任务是沟通,鼓励和协调员工按照共同的目标一致行动。

1.3 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理论 20世纪50年代后,西方主要国家的产业调整,大量劳动人口向第三产业转移。70年代后,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各国经济参与到国际化竞争。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人力因素特别是新型管理型人才发挥着重要作用,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逐渐落后以至被淘汰,人力资源理论应运而生。

最具代表性的是马斯诺需求层次理论,强调组织中的个体成长、发展和潜力开发,逐步实现由低级到高级的五个层次的发展需要,沟通实际上是个体在组织中获得较高层次的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阿吉里斯的成熟-不成熟理论认为,个体发展是由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他主张改革组织,以满足不同阶段下组织与个体之间的目标行动的统一。麦格雷的x-y理论认为,管理的根本任务是使员工通过组织目标的整体实现而达成个人目标的实现,即我们后来所谓的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统一。上述理论,都要通过管理沟通手段来实现。

2 国内研究

多年以来,国内在管理沟通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先后形成了三种理论:第一种理论认为人是经济人,即企业的效率来源于严格的管理 ,严格就是最大的爱护,必须加强对员工业绩的严密考核,所以管理沟通工作似乎不必要。第二种理论则认识到人更是社会人,是需要尊重的,而激励则是对员工的最好奖赏,所以管理沟通工作局限于物质和精神激励。第三种理论则超过了前两种理论,认为人是文化人,管理之道即在于以情度理,特别强调企业内部的沟通。在第三种理论指导下获得成功的企业典范,已成为当今世界最为流行和倡导的企业管理的风向标,更是国有企业在实施改革中确保稳定和推进发展的良药。

很多公司深刻认识到,管好人才能做好事,以人为本才能服务社会。通过理清并解决内部存在的思想观念落后、管理体系陈旧、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借鉴和发展现代企业管理理论,重视沟通,加强协作,提出“以制度和文化为驱动力”的战略型发展理念。

管理与沟通论文篇(4)

1 企业文化的回顾

经济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文化,与企业的存在有着一样的久远历史。但纵观企业文化的历史,企业文化的真正的提出却仅仅在20世纪70年代末,随着日本企业的迅速崛起和不断壮大,美国和欧洲学者开始研究东西方管理方法的差异,结果发现了企业文化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也带来了企业文化相关研究的兴起。1979年,Andrew Pettigrew在1979年发表的 《论组织文化》最早提出了“组织文化”这一概念。随着1981年William Ouchi 的《Z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 1981年Pascale & Athos的《日本的管理艺术》等著作的发表,企业文化正式进入人们的眼球,并真正成为管理科学的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如今,企业文化已经成为人们最热衷议论的话题,而且大多数人将一个企业的成功与否、有无活力等都归咎于企业文化的好坏。的确,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生命之源,能为企业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并给企业带来有形和无形的社会和经济的双重效益。企业文化的核心就是理念,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使命、愿景、宗旨、精神、价值观等理念的总和,企业文化的精髓在于各企业成员所认同的并在行动上付诸于实践行动中的价值理念。

2 管理沟通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自从有了群体活动,就有了管理,而管理活动的有效实施必然离不开沟通的作用。管理是一种通过别人完成任务的艺术,沟通是人类活动和管理行为中最重要的职责之一。因此,组织成员之间良好有效沟通是任何管理艺术的精髓。

《大英百科全书》对于沟通的解释是:沟通就是“用任何方法、彼此交换信息。即指一个人与另一个人之间用视觉、符号、电话、电报、收音机、电视或其他工具为媒介,所从事之交换信息的方法”。著名管理学家西蒙认为:沟通“可视为一种程序,借此程序,组织中的一成员,将其所决定意见或前提,传送给其他有关成员”。从管理学的角度,我们可以把管理沟通定义为:在各种管理活动和商务活动中,沟通主体(沟通者)基于一定的沟通背景,为达到一定的沟通目标,在分析沟通客体(沟通对象)的基础上,将特定的信息或思想、观点传递给客体,以期获得预期反应效果的全过程。

管理沟通与其他沟通相比具有以下特征:①沟通的主体是人或社会组织。管理沟通不仅是信息的单纯传递,还包括思想、观点、态度的交流。②沟通发生在管理和商务活动中,管理沟通与一般沟通的区别在于沟通的背景是发生在管理活动或商务活动中。因而沟通的目的性更明确,对对方的反馈期待更高。③管理沟通是为了达到管理的目的而进行的沟通行为与过程。如果沟通的目的不是为了完成管理目的或目标,那么,这样的沟通就不能称其为是管理沟通。

管理沟通有多种多样的形式。按照沟通方法可以分为语言沟通、非语言沟通、道具沟通等;按照沟通范围区分,我们可以把管理沟通划分为人际沟通、团队沟通、部门内沟通、跨部门沟通、组织沟通,以及组织与所处环境的组织系统沟通、外部沟通;按照沟通内容来划分,又可以划分为部门决策沟通、企业决策沟通、企业战略管理沟通及企业文化管理沟通等。

管理沟通作为管理科学的另一个重要领域,在企业文化建设与实施过程中,时时刻刻都发挥着作用。

管理沟通可以认为是企业成员在一定的企业文化背景下进行思想和意识的双向传递过程。企业文化关注的重点是企业中的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的总和,而管理沟通则主要关注管理中信息的传播、传播方式和传播效果;企业文化主要解决企业中成员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和行为习惯的问题,管理沟通主要解决信息传播流畅性和效果的问题。可以这样理解企业文化与管理沟通的关系,管理沟通是手段,而企业文化则是通过沟通这种手段我们所要传播的具体内容。如果我们把组织比喻成一个完整的有机体,那么管理沟通就犹如保持其良性循环的一根根血管,而企业文化则是血管里流动着具体的血液和养分。3 管理沟通推动企业文化

3.1 管理沟通是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手段

文化最需要也最适合沟通。企业文化的形成发展,既是管理沟通的手段、目标和结果,又是沟通的环境和背景。我们所用的任何一种沟通方式和工具,都是文化的一部分。同样地,在企业中,我们的沟通工具和方式也是企业文化的重要部分之一。企业文化中的每一个具体内涵,总是通过少数人探索实践或倡导带领下而形成,而在形成过程中,必然要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等沟通方式向外发散,并逐渐被企业中的广大员工所认识、理解、接受并认同,从而形成“共识”,最终成为企业文化中的具体内涵。在这一过程中,沟通的作用是巨大的,乃至不可或缺的。若企业内缺乏沟通或不畅,员工则无法认识、理解企业文化,更谈不上接受、认同企业的文化,而游离于企业文化之外。员工和企业没有共同的理念和价值取向,这又会进一步致使沟通的破坏并恶性循环,最终危及企业生存。

3.2 企业文化建设必须通过管理沟通体现

从某种程度上讲,企业文化是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不单单把员工看成“经济人”,而重视了人的作用。企业文化强调了精神激励并重视员工身心需求,是一种人性化的管理模式。所以企业文化正是通过管理沟通而体现的。试想在一个企业中,如果缺少正常管理沟通渠道,企业员工想法和需求都无法传达至企业管理决策层,管理者就不可能重视员工,更别谈建立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还包括了企业的形象系统。企业形象其实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企业的形象是需要塑造和传播,而塑造和传播的各个环节都离不开沟通的作用。管理沟通不仅仅是向内的,同时也是向外的,企业文化的企业形象需要通过企业的外部沟通才能建立并广为流传。

3.3 管理沟通推动企业文化变革

市场竞争中,企业变革不可避免,而企业文化也必然随之变革。而在变革中,管理沟通机制便是保证企业文化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蓬勃的、不断发展的要素之一。良好的沟通会促使员工重新审视个体与企业,学习了解新的企业文化。而企业也可以通过良好的沟通,建立新的企业文化制度层。充分的沟通也可以将企业变革中的冲突转化为正面的、积极向上的力量,并创建新的企业文化。

3.4 企业文化必须立足于管理沟通

企业文化的核心就是理念,其中也包括企业的宗旨和使命,而对一个企业来说企业的宗旨和使命是其存在的根本目标和原因。而企业的理念、宗旨和使命等这些企业文化的具体内容都必须通过沟通让企业中的员工理解,才能认同并进一步按照已有的企业文化行动。没有管理沟通,企业使命只是句空话,是无法转化成生产力的。

综上所述,没有管理沟通,就没有对企业文化的理解与共识,更不可能形成优秀的企业文化。管理沟通是创造和提升企业文化,完成企业管理根本目标的必要方式和工具。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在企业经营中创造出一种企业独有的优秀企业文化,使这种企业文化转化为企业员工自有的观念和行为模式。企业文化的培育与塑造,其实质是一种思想、观点和情感的沟通。企业只有通过建立良好的管理沟通,才能建立一流的企业文化,从而创建一流企业。

参考文献:

管理与沟通论文篇(5)

一、前言

随着现代企业的发展,现代企业管理理论日益完备。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沟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沟通理论是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现代企业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沟通理论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有效应用能实现对现代企业管理的有效指导。然而,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沟通障碍问题普遍存在,加强对沟通理论的有效应用有利于克服沟通障碍,实现企业内部的有效沟通。加强沟通理论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有效应用,主要从员工管理、绩效管理、企业决策和文化整合等方面着手。

二、现代企业加强沟通的重要性

在现代企业管理学理论中,沟通是指个人或者群体之间的信息、思想和情感传递过程。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沟通的目的和意义不仅仅局限于对信息、思想和情感的传递,更重要的是通过信息、思想和情感的传递达成个人和群体之间的理解与共识。卓越的思想只有传递给他人并获得理解,达成个人或者群体之间的共识才有意义。变化,是信息时代的重要特征。新时期,市场瞬息万变,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加快对信息的传递和反馈速度,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形势。这就要求加快企业沟通的速度,实现企业沟通管道的多元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化,现代企业的人员结构变化较大。同时,现代企业员工日益呈现出知识化和年轻化的特征,现代企业员工更多地追求实现自我的价值。在这种情况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得到了发展和广泛应用。以人为本的现代企业管理,必须加强沟通理论的有效应用。

三、企业管理中的沟通理论

(一)沟通的功能

从现代企业管理角度来看,实现控制、激励和协调作用是沟通的主要功能。控制是指对于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权利等级、行为规范以及正式指导方针,企业员工必须遵守和执行。实现现代企业的控制作用有赖于高效的沟通。企业必须加强沟通,实现企业方针政策对员工的有效传递,并实现企业员工抱怨和不满对企业管理层的及时反馈,为企业提供适时调整的依据,确保真正实现控制作用。激励是指企业要使员工明确工作目标和工作改进措施,实现对员工的激励有赖于持续高效的及时沟通。协调是指在企业管理上实现企业行动的一致性。企业协调的基础和方式是沟通,沟通的目的是实现企业的协调。企业的协调要求企业行动一致,企业行动一致有赖于思想统一,企业思想的统一需要充分发挥沟通的功能。另外,沟通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情绪表达。沟通能为企业提供有效的情绪表达机制,有利于企业员工及时释放在工作中的挫败情绪和自我实现的满足感,增强企业员工在工作中的信心。因此,高效的沟通有利于控制和激励企业员工的行为,有利于创造良好的企业心理环境,促进企业员工的发展。

(二)沟通的要素

完整的沟通过程由三个必要的因素组成:一是要有信息的发送者,即信息源,二是要有信息的媒介物,即信息通道,三是要有信息的接受者。只有信息源、信息通道、信息接受者三者实现合理匹配才能形成高效的沟通。在完整的沟通过程中,信息源的作用和地位举足轻重,信息源决定了信息和信息通道的选择。信息的准确性和信息表达的逻辑性与技巧性,受信息发送者价值观和知识、态度、技能的影响较大。对信息的理解和接受也深受发送者价值观和知识、态度等的影响。

(三)沟通的方式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常见的沟通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方向性沟通。企业管理者或领导将工作目标、注意事项分配告知下属属于自上而下的沟通。员工将工作情况、意见和建议汇报给上级属于自下而上的沟通。在企业同等级员工之间存在的横向沟通属于水平方向的沟通。二是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要根据企业特点建立正式沟通渠道,突出领导地位,以实现对信息精度和速度的保障,采用全通道式的沟通网络,实现各方的相互交叉。非正式沟通是指信息传递与交流不在正式沟通渠道之内,而是借助于非正式场合的交流和信息传播。三是文字沟通和口头沟通。文字沟通是通过各种书面文字形式实现的沟通,比较严肃和直接,具有较快的信息传送制度,但反馈效果较差。而口头沟通相对耗时耗力,但是具有良好的信息反馈效果。

四、沟通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有效应用

(一)沟通理论在企业部门管理中的有效应用

企业由各个不同的部门组成,企业的正常运转有赖于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企业各部门之间,在客观上存在着差异,因此在企业管理中,对各部门的差异性进行协调,实现各部门之间的求同存异,促进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对于维持企业正常运转,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加强沟通理论在企业部门管理中的有效应用,有利于企业管理者对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方式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实现对各部门之间差异的迎合,促进各部门对企业信息的接收和理解。从而为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合作沟通提供准确客观的信息依据,促进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有利于实现高效的企业运转,加强对企业部门的管理。

(二)沟通理论在企业文化整合中的有效应用

文化整合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企业良好的文化整合能为企业发展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然而,企业员工具有不同的文化素养,企业要求企业员工实现对企业价值观的认同,必须在制度建设的基础上,对企业员工进行文化整合,增强企业员工对企业制度的执行力度。这就需要加强沟通理论的有效应用,促进员工对企业价值观的认同和理解,使企业员工与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形成共识,从而实现企业文化的有效整合。

(三)沟通理论在企业决策中的有效应用

企业决策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于企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信息是企业决策的基础,企业决策的效果有赖于信息的反馈。信息的有效传递和反馈有赖于高效的沟通。为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变化,企业决策要准确快速地对市场作出反应。准确的企业决策离不开真实可靠的信息,迅速的企业决策离不开信息的快速传递。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有赖于沟通管道的通畅,沟通管道的科学选择决定了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企业要加强对沟通通道的建设,实现沟通通道有效的信息过滤。在企业决策中,充分的沟通有利于准确快速地把握信息,增强企业对信息的理解,有利于企业决策的有效执行。另外,企业决策过程中的沟通能有效反馈相关意见,实现对企业决策失误和偏差的有效纠正。

五、结语

沟通理论对于现代企业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现代企业要加强沟通理论在员工管理、部门管理、企业文化整合和企业决策中的有效应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为天津地铁资源投资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管理与沟通论文篇(6)

管理沟通课程是高等院校管理类专业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它是一门多学科相交叉的综合性学科,涉及的范围很广,如管理学、公共关系学、传播学、心理学、商务礼仪、语言学等等。此外,管理沟通又具有很显著的实践性与实用性特征,其内容组织内部沟通、组织外部沟通、谈判、书面沟通、非语言沟通、变革中的沟通、冲突管理中的沟通等都体现了这一特征。

管理沟通课程在学生的理论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培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人员已日渐成为社会的抢手人才。正因为如此,高校纷纷开设该课程,以满足社会发展和学生学习的需要。但在教授管理沟通知识时,很多青年任课教师仍采用传统的以课堂理论知识传授为主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刻板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很少采用具有现代特色的教学方法。为此,我在近几年的教学过程中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摸索,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来改革当前管理沟通课程的教学方法。

一、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实现教学互动

在管理沟通教学中,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是一个互动的过程。管理沟通课堂讨论是培养学生学习管理沟通兴趣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管理沟通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青年任课教师可根据特定知识点,随机向学生提问,并与学生共同开展深层次讨论,以在思想碰撞中升华认识。如对小道消息的利弊分析、 白岩松于2011年5月在广西大学成功演讲的技巧研究、听与倾听的差异探讨等等。由于影响现实生活中的沟通效果的要素比较复杂,而且各要素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因此在提倡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实现教学互动的过程中,作为课程组织者和沟通引导者的任课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充分表达自己的独到观点,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提出各种看法,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在沟通中学会沟通、学会分享知识,且能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全面系统理性客观的看待围绕社会组织的管理活动而开展的沟通中的各类问题,增强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等等。

二、有效运用多媒体教学法,提高教学效果

在课堂上灵活运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和丰富的网络资源可以促进管理沟通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为转变因传统的以课堂理论知识传授为主的“满堂灌”式的教学而带来的内容单一、课堂枯燥无味和知识单薄的状况,任课教师可参考学校电子阅览室里丰富的网络课件,并结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特点以及学生特点来精心设计制作一批多媒体教学课件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如在课堂知识的传授过程中,青年任课教师可在每章节内容里播放大量相关的幻灯片、视频及图片,这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视听疲劳、增加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记忆、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在管理沟通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导入多媒体课件,通过幻灯、图片、声音、文字、数据、表格等形式,可以让抽象化解为具体、让课堂洋溢着生动有趣的气息。此外,还可激励学生积极主动了解认识媒介文化,培养学生快速、有效地利用电视、广播、杂志、报纸、期刊、网络视频等多种大众传播媒介来合理鉴别有关信息且有效获取新知识的能力,特别是国内外关于“管理沟通”的最新、最前沿性的理论研究进展情况和热门话题,从而可大力增强学生解决现实中的管理沟通问题的能力。如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浏览管理沟通相关网站,如沟通网(省略)、中国营销传播网(省略)、价值中国网(省略)等。

三、广泛运用案例教学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一般而言,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导入具有代表性的沟通案例,引导师生对案例进行分析,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进而了解社会问题,提高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其在管理沟通课程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采用案例教学法时,青年任课教师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方式:(一)根据特定章节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学生的整体状况,在讲授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穿插各种具备时效性的管理沟通案例,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并组织学生进行相互间的交流,让学生们更好地领悟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学会用管理沟通原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自身的沟通技能,最后任课教师对学生的分析、交流进行概括并发表自己的见解。(二)根据教学计划与安排的进度,可提前让学生结合每章节的导入案例和课程内容,自行查找类似案例。例如,青年任课教师在讲授企业最为常见的管理行为之一,即组织沟通内容之前,要求学生搜集一个的能够彰显企业文化特色的组织沟通风格的典型例子,例如前通用CEO杰克・韦尔奇的“无边界理念”沟通。在课堂上,学生们就这一理念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了解到任何组织的沟通都是在一定文化背景下进行的,并且深深地受到组织文化类型的影响,无论采取何种沟通媒介和沟通渠道都须与企业的物质文化发展相适应。要求学生在课前搜集案例,可锻炼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使学生们的学习由被动转变为主动,同时也为学生们步入社会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三)先系统讲授知识再举出案例以巩固知识点。在平常生活或学习中,青年任课教师随时留意搜集与管理沟通课程教学相关联的当前社会热点问题,在课堂上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在讲完一些理论知识之后,如管理沟通的过程、影响管理沟通的因素、演讲等,再慎重举出与此内容紧贴的案例,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取知识并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把握。

四、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鼓励学生参加实践活动

管理沟通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仅有理论知识还不够,学生还得积极参与到实践当中去,为此,青年任课教师可以适当的在课堂上增加一些沟通活动模拟,以让学生当场将所学到的管理沟通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提高人际沟通技能并锻炼学生的临场应变能力、协调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例如,在“组织的外部沟通”章节的授课过程中,可以挑选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之一来模拟开展新闻会活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讨论,并从中安排两名学生分别担任主持人和发言人,及数几名学生来担任记者角色。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堂外的其他社会活动,如演讲比赛、企业面试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来增强学生将教学内容的理论加以运用的意识,使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得到训练,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

总之,管理沟通这门课程的教学方法正在不断的改进与发展之中,青年任课教师在学习借鉴国内外最新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应不断创新、紧密结合管理实践,调整教学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水平,从而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的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郝红.管理沟通[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管理与沟通论文篇(7)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是社会中的个体,由于不同的生活经历,教育背景等,都使不同的人有着截然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这些不同的个体对事物不同的认识会导致出现不同的行为和结果,正是因为如此,才表现出了丰富多彩的人生形态。但是,任何的个体都是以社会以及一定的关系为存在的前提,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需要达到使员工为企业的利益而努力同时又能够满足员工社会需求的目的,就要求员工与员工、管理者与员工之间做到相互理解、相互协作、互通有无,而实现这些效果,沟通是必要手段。所以在成功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沟通是自然而然的、是必需的、无所不在的一种社会行为。

一、沟通的含义

沟通是人们分享信息、思想、情感的过程,也是一种信息的交流。沟通是信息的交换和意义的传达,最高目的是凭借反馈的手段达到彼此了解与意义分享的境界。而有效的沟通,则是指在恰当的时候以及场合用得体的方式表达思想和感情,并能被信息的接收者正确的理解和执行。

沟通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含义更加具有针对性,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只做到沟通是不够的,我们所说的沟通必须是有效的沟通。美国著名学者奈斯比特说过:“未来的竞争是管理的竞争,竞争的焦点在于每个社会组织内部成员之间及其与外部组织的有效共同上。”而企业中人力资源的管理就是协调组织内部成员之间关系的重要手段,所以沟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在企业的日常活动中,到处存在着沟通,无论是决策的调研和论证还是计划的制定、人事的管理、工作的坐直和协调都离不开沟通。总之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沟通是利用综合手段使管理者与普通员工之间得到有意义的信息,是为了提高企业管理质量与企业效益,实现企业发展前提下的个人发展。

二、沟通在企业管理中的目的

沟通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手段,是企业中管理艺术的精髓,企业是有许多不同的成员组成的整体,为了达到企业的目标,员工之间需要密切的配合和合作,只有包括管理者在内的员工之间存在良好的沟通意识和行为时,才能促进团队意识的形成,增强企业目标的导向性,所以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讲,沟通是为了实现企业行为的协调统一,通过彼此信息的交流,实现高效率管理,促使企业目标的实现。

三、沟通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企业人力资源的沟通相当于管理者与普通员工之间的一座桥梁,只有做好二者之间的沟通工作,才能够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意义。

1、沟通有利于管理者自我价值的实现

企业中的领导层与管理层主要负责计划、组织、决策、指导、控制和激励,而普通员工则分为几个工作群体进行工作的具体操作,这些群体的个人又分别负责不同的部分,在领导层、管理层与员工之间,沟通就相当于瓶颈部分,只要做好这一部分工作,就能在正确的决策和努力的工作的前提下实现管理体系的畅通,作为人力资源的管理者,良好的共同也是实现自己职能与个人价值的重要手段。

2、沟通有利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决策制定

一个企业是否能够成功,首先要具备的自身素质是对自己的认识以及合理的评价,从而制定出与目标相夫并且科学的管理策略。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沟通可以了解企业内部员工的需求以及工作状态,从而可以更有针对性的激励员工,提高管理效率。也只有通过有效的沟通,才能及时、全面的掌握企业内部的各种信息与资料,借之对整个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实现组织运转的合理指挥以及管理策略的科学制定。有效的沟通如鼓励员工进行跨部门的探讨和思考,可以激发员工的创新意识,有利于管理者吸取更多的可行性建议采取更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手段。

3、沟通有利于调动员工积极性,减小人力资源管理压力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在企业中不在单单追求物质待遇而是同时更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这种自我价值的实现体现与能否直接更多参与企业的管理,使精神上感觉得到自身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当企业需要为适应发展的需要进行改革时,人力资源部门通过与员工的沟通得到更多信息的同时也能是员工树立一种普通员工是企业中坚力量的意识,既促进了企业的管理,又增加了员工的信心和积极向,是企业更加具有凝聚力。

4、沟通有利于改善企业内部人际关系

企业中的员工除了面对工作压力之外还要面对生活等其他方面的压力,将工作外的情绪带到工作中来也在所难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需要在稳定员工情绪方面做出工作,而沟通可以解除员工内心的紧张等情绪,使其心情舒畅,同时与管理层形成良好关系,同时员工与员工之间的意见出现分歧时,是缺乏沟通导致的,鼓励员工之间的沟通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刺进人际关系的和谐,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率。

四、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者的沟通态度

管理者在沟通的过程中不尊重员工,可能导致员工产生自卑、抵触和失去信心等心理,所以在沟通中应遵守尊重性原则做到以诚相待。

2、沟通中的言语繁琐

传递大量的信息如果言语繁琐,可能导致不能很准确的表达要传递的信息,是信息的接受者产生厌烦的心理,或者不能充分理解信息的现象,所以沟通中要遵守简洁性原则,做到言简意赅,突出重点。

3、沟通中立场不同

沟通中很容易出现虽然觉得很有道理但是不被认同的现象,这是由于不同的立场和利益驱动造成的。所以沟通中应当遵循理解性原则,信息的传达者与接收者都要善于换位思考。

【参考文献】

管理与沟通论文篇(8)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企业面对的环境日趋复杂,竞争越发激烈,在重大机遇面前能否把握机会,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项目化管理必将大行其道。在项目管理中,沟通与协调是进行各方面管理的纽带,是在人、思想和信息之间建立的联系,它对于项目取得成功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是非常重要的。沟通与协调可使矛盾着的各个方面居于统一体中,使系统结构均衡,使项目实施和运行过程顺利。所以,大多数的企业管理人和项目执行者都将沟通、谈判列为推进项目进程发展的首要步骤,而为此投入大量的精力。

每个项目经理都要了解项目团队每位成员需要什么类型的信息,并在项目工作中根据不同的目的采用不同的沟通方式。对于目前来说,越来越发达的科技将引导着我们今后的生活方式向多元性发展,相对应的,沟通的方式和途径也会越来越多样化。其中包括:书面材料、电子邮件、电话、短信、会议、实地沟通、正式的论坛、非正式沟通活动等。其中:

一、书面材料

对于一些重要的、需双方确认的信息可以采取这种正式的方式进行沟通。例如,在项目管理中,对沟通过的、认可的、重要的事项需通过书面材料的形式予以备案留存。

二、电子邮件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及时、方便地传递与客户、供应商、项目团队成员之间、上层管理者之间的文件,比如项目计划、备忘录、会议纪要、工作报告、项目预算、项目文档等等。

三、提供一个正式的论坛

在此上面可以公布用来沟通的政策和工作程序。

四、项目会议

通过项目会议可以比较直接地沟通项目状况、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得以解决的方式等。

五、电视电话网络会议

为身处异地的项目团队成员提供一个参与沟通的方式,既快捷、直观也可多方讨论。

六、内部网、互联网留言板

可与全体成员进行正式地沟通项目状况,进展和目标,并可及时最新通知。

七、实地沟通

与你的团队、客户、供应商等面对面地实地沟通并当场解决问题。

八、非正式沟通活动

如联谊活动、聚会、个别交流等,都可使其与项目相关方关系更加融洽,更利于及时、有效、顺利地完成项目。

所有这些沟通方式,无论多复杂,实际上都可以简化成一对一的沟通形式,但是具体到沟通的最终形态都只是两者之间的事情,即信息发出者和信息接收者。相对于项目管理当中沟通起到的主要作用就是建立一个由信息发出者给出的参考和信息接收者获得的思考的一个平台,例如项目经理与项目团队对于项目进展之间的信息互动。

因此作为一名项目经理就要承担起整个项目管理的沟通环节。项目经理的沟通能力是影响管理和领导核心项目团队的主要因素,所以在项目运营中项目经理就不应该埋在一大堆的技术、管理工作中,甚至可能需要花费百分之九十或更多的时间去与项目干系人进行沟通,所以他们应站在较高的角度去审视整个项目,使自己既能准确地把客户的意图传递给项目相关人员,同时又能及时正确地去理解项目相关人员的需求,达成一种共识,使他们可以更好的理解你、支持你、帮助你。

计划和组织是项目管理中重要的两个步骤,同样,优秀的项目经理还应懂得如何计划沟通工作,这就要要牢记5个“C”。

1.清楚(Clear):说明主题;围绕主题;帮助接收者理解信息;恰当地使用术语。

2.简洁(Concise):抓住重点;不让信息漫无边际。

3.礼貌(Courteous):讲礼貌,注意语调。

管理与沟通论文篇(9)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03-0129-03

企业管理沟通贯穿于整个企业管理实践的全过程,是实施企业各项管理职能的主要方式、方法、手段和途径,是创造和提升企业文化、完成企业管理根本目标的主要方式和手段。企业要想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今天保持持久的竞争优势,一支数量适中、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员工队伍显得尤为重要。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多地表现为员工素质的竞争,企业员工素质的高低已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最终决定因素。但在新形势下,各种新事物、新观念、新思路、新理论层出不穷,部分员工包括管理层原有的思维方式都因此而受了巨大的冲击,使得企业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沟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企业需要良好有效的沟通来解决各类冲突和问题,企业管理工作能否满意关键在于企业内部的沟通,有效的沟通能够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同时有效的沟通也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企业管理沟通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实质和灵魂。

1 现代企业管理沟通所面临的问题

1.1 具有创新思维的高素质员工比重越来越大

随着我国义务教育的普及,现阶段企业员工受教育程度已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了91.8%,高中阶段的毛入学率已达到了43.8%,伴随着大学扩招,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更是在逐年增加。可以说,当前我国企业员工普遍拥有高智商、高素质、高学历。在这些企业员工中,各种新事物、新观念、新思路、新理论层出不穷,他们的思维方式与价值取向跟老一辈的企业员工有了根本性的不同,使企业管理者感到应接不暇,更使管理者的管理沟通方法和手段受到了巨大的挑战,促使企业管理者不断研究新的、更有效的沟通方式和

方法。

1.2 信息化的加速发展导致经营管理越来越透明

信息与通信技术产业的兴起,全球信息网络化在世界范围内的扩散彻底改变了人类基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信息的收集、加工、存储、传输、接收和显示越来越便捷且透明,企业员工与外界环境交流信息,如:科技发展信息、市场行情信息、竞争对手信息和科学管理信息等越来越便捷及透明化,企业内部人、财、物、产、供、销等各个环节的信息交流越来越便捷迅速。同时,信息化导致管理技术日新月异。这些都对企业的管理沟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企业必须树立“信息至上”的观念,以开放的头脑及时地把握各种不断变化的企业内外信息,有针对性地进行企业管理沟通,集中员工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等智力资本为企业提供强劲的竞争力。

1.3 各类先进的沟通手段层出不穷

由于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微博、微信、飞信、QQ等先进的沟通手段层出不穷,对企业管理者的管理沟通技能技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企业管理者必须打破原有的思维模式及固有的管理沟通方式和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系统思维、逆向思维、开放式和发散式思维训练,并综合运用现有的知识、管理技术改进和突破原有的管理理论和方法,才能有效地与新时代的企业员工在思想上、行动力上接轨,利用员工所熟悉的沟通方法、手段与之有效沟通。

2 有效管理沟通的原则

2.1 重要性原则

有效的管理沟通能使企业管理者工作富有成效,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企业管理者必须充分认识到沟通的重要性,深刻体会管理沟通对管理活动的作用,不应该只注重管理者其他的职能而忽视沟通这一重要工作任务。这样才能有利于企业管理者在解决矛盾时采取更多的方法手段,避免企业管理者在使用沟通解决问题时手足无措。

2.2 目的性原则

有效的管理沟通必须有的放矢,沟通前最好先征求企业员工的意见,使沟通的双方都清楚知道沟通的内容。在整个沟通的过程中一定要保持思路清晰,不向员工提供模棱两可的问题与信息,恰当地运用沟通方式、沟通语言和沟通语气,力求措辞清晰、明确。

2.3 相互尊重原则

新形势下企业管理沟通的效果不仅取决于沟通的内容、方式、方法及手段,还受沟通双方的人际关系影响。尊重员工的企业管理者能够得到员工的信任,能够让员工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及对企业的诉求,一旦企业管理者得不到员工的信任,那么双方的沟通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2.4 倾听原则

当员工对企业有不满情绪时,恰恰说明了员工开始关心企业的管理与发展,同时也说明了企业内部确实已经存在着诸多需改善与解决的问题。作为合格的企业管理者,这个时候一定要认真对待并处理员工的不满。管理沟通是一个讲究“听”的艺术,通过积极的倾听可以了解员工的真正意图,可以获取员工想要传递的信息。耐心的倾听能够激发员工的倾诉欲,有利于从与员工的谈话中找出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并找出说服员工的关键,增加沟通的有效性。

3 现代企业有效管理沟通策略

3.1 增强沟通意识,重视管理沟通

管理沟通其实就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管理者与管理者之间、被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即组织成员内部之间,或者组织成员与外部公众或社会组织之间发生的,旨在完成组织目标而进行的多种多样的信息交流过程及各组织对该过程的设计、规划、管理与实施的反省。管理沟通在现代企业管理实践中发挥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同时也引起了企业管理者极度的重视。中国员工普遍沟通意愿较差,通常是开会讨论闭口不言,会后大发议论,这对企业的管理是很不利的。针对这些问题,企业管理者应该从员工的意识抓起,培养良好的沟通氛围与环境。从上至下重视沟通,管理层要积极倡导沟通;要鼓励员工发言,尊重敢于发表个人意见的员工;管理层与员工沟通时态度一定要端正,注意措词,不能把员工的意见扼杀在摇篮中。

3.2 积极提升沟通效率

我国现在很多企业机构设置繁杂,层次相对较多。很多时候通过书面或逐层开会传递的信息根本不能准确传达到最终执行员工处。因此,现阶段企业在组织机构上要实现减少层次,尽量扁平化企业组织机构。这样企业管理者在管理沟通的过程中,就可以通过灵活多变的模式来实现有效的沟通。如果组织机构层次无法减少,企业管理者可以默认员工适当的越级沟通,突破沟通的人为界限,使沟通的层次变少,或者尽量让任务执行者直接参与会议,使信息的交流和沟通更有效,减少管理成本。企业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没有适当的沟通,管理者对员工的了解就会不充分,员工就可能对分配给他们的任务和要求有错误的理解,致使最终不能正确圆满地完成工作任务,造成企业各方面的损失。

3.3 建立多元化的沟通方式

现代企业管理沟通应该包含丰富的、多元化的沟通方式。从沟通主体上来看,可以适当增加员工之间的沟通和非管理关系团体的沟通。现代企业管理沟通一个较大的问题就是部门与部门之间沟通协调存在较大障碍,信息流通不顺畅。作为企业管理者,可以经常开展部门与部门之间的交流,非业务管辖关系部门之间的交流,让员工充分了解其他部门的工作性质,从而在以后的工作中能给予更多的理解和支持。沟通手段也可以尽量多元化:可以采用辩论和对话等方式促进管理者与员工的思想交流,也可以积极学习并采用现代化的沟通手段,如QQ、微信、飞信、微博等,与员工思想上更贴切。

3.4 强化有效的沟通机制

目前多数企业管理沟通都是单向为主,是一种垂直管理的模式,企业管理者要逐步适应并建立双向沟通机制,实现更理想的沟通效果;建立合理的管理沟通绩效考核体制,将管理者与员工的有效沟通纳入管理者的绩效考核指标,促进管理者对管理沟通的重视;建立规范的管理沟通平台,提升目标管理流程效率,让所有的员工都有接受信息、发表意见的渠道与平台,做到真正的上下同欲;建立规范的企业管理全过程沟通模式,使有效的管理沟通贯穿企业管理的全过程,从目标的制定、任务的方案,到具体的执行,再到最后的结果和对结果的评估等全过程都要做好沟通,真正地发挥出全体企业员工的力量,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设立沟通技巧培训部门或聘请专业的培训机构对员工的沟通意识和沟通技巧进行全方位的培训,提升员工的沟通技能,增强沟通效果。

3.5 培养积极的沟通文化

企业管理沟通文化本身也是企业组织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者可以通过企业内部良好的沟通使企业的管理模式更透明,让员工与员工之间、员工和管理层之间相互理解、尊重。让员工主动、积极地与管理层进行沟通,并形成意识、习惯,这是企业组织文化建设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亮点。企业管理不透明,企业就很难做到上下同欲,会带来过高的管理成本。

4 结语

企业管理沟通其实就是员工与管理者双方达成共识,化冲突与矛盾为融合,最终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企业管理者必须从企业经营发展战略和企业全局的高度出发,根据各个企业自身的组织结构和管理特点,设计企业战略性管理沟通模式,提高企业执行力,最终为企业带来高效益。一个良好有效的管理沟通氛围与环境,会为企业带来无限的生机和活力,能最大程度地发挥企业员工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实现企业高速、稳定、持久的发展。

参考文献

管理与沟通论文篇(10)

关键词: 有效沟通;研究生;沟通障碍

Key words: availability communication;graduate;communication obstacles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2-0243-02

0引言

军校研究生与导师的沟通与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息息相关。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导师与研究生沟通是否到位,沟通关系是否和谐,不仅关系到研究生个人的成长进步,也关系到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更关乎我军培养高层次人才宏伟战略的实现。

1军校研究生与导师之间有效沟通的重要性

军校研究生与导师的沟通是提高军校研究生学术科研能力的重要条件。军校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培养他们的学术科研能力。军校研究生与军校本科生的主要区别就在于需要把主要精力投入在开展学术科研活动上,从而为毕业后从事科研工作奠定基础。然而,进行科学研究仅靠研究生个人的独自努力很难有重要的突破,研究生需要从导师那里吸取营养,获取信息,及时掌握学科动态,了解相关理论前沿知识。由于导师是学员进行专业学习、科研学术研究的第一责任人,无论是导师给研究生上课,还是研究生进行学术研究,亦或是研究生撰写毕业论文,无不与沟通紧密相联。

此外,军校研究生与导师的沟通还可以有效地缓解研究生的心理压力。军校研究生与本科生相比,承受着更大的心理压力,这些压力可以归纳为五个方面:学业压力、军事训练压力、行政管理压力、毕业去向压力、恋爱压力。[1]这些心理压力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地缓解,必然会妨碍研究生的全面发展,影响研究生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导师通过对学员在不同学习阶段、完成不同任务中表现出来的矛盾心理进行分析,对他们的心理困惑进行及时有效地心理疏导,指导研究生突破困境,处理遇到的矛盾,可以部分地缓解研究生在学业上的心理压力。

2军校研究生与导师之间有效沟通的障碍

沟通(Communication),原意为两方通达,管理学将沟通定义为:“可理解的信息或思想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群中的传递或交换的过程”[2]。图1描述了研究生与导师沟通的过程。

在研究生与导师的沟通过程中,由于信息的传递者或接收者(研究生或导师)自身的原因、外界存在的干扰以及其他各种原因使得有效信息得不到及时传递,信息在传递的过程中经常发生丢失、夸大或过滤现象,使得信息的传递过程遇到各种阻碍,影响双方之间的有效沟通。军校研究生与导师的沟通效果不太理想。笔者认为,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2.1 沟通主动权不明确沟通主动权是指研究生在与导师沟通过程中主动争取沟通机会的权力。在研究生与导师的沟通过程中,是谁占据着沟通的主动权?对于这个问题,两种理论有从两种截然相反的答案。在一般的师生沟通中,学生在沟通中占主动地位,Paveies指出,师生之间成功沟通的关键特质之一在于学生是主角,即以学生为中心[3]。根据这种理论,研究生应该占据主动权。然而,还有管理学沟通理论认为,一个人在沟通中的主动权与他在组织中的地位有很大关系,地位的高低对沟通的方向和沟通频率有很大的影响。在沟通中,地位高的人常常据于沟通的中心地位,地位低的人常常通过尊敬、赞扬和同意来获得地位高的人的认同。根据这种理论,军校导师似乎占据着沟通的主动权。实际上,军校研究生与导师都具有双重身份,即研究生身份和军人身份、导师身份和军人身份。身份的双重性决定了军校研究生与导师沟通具有双重属性,既具有师生沟通的特征,又具有上下级沟通的特征。这种双重属性决定了军校研究生与导师沟通的主动权难以界定。与此相关联,研究生与导师之间沟通发生障碍时,沟通责任往往难以确定。

2.2 角色认知模糊双方对自身角色的认知极大地影响着研究生与导师沟通的质量。在当前军校中,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和微妙,意见不一,一些学者认为不能简单地把研究生师生关系理解为导师与研究生为完成科研任务或毕业论文任务而产生的一种交往关系,认为二者之间应该是在育人宗旨下的“生活关系”。[4]从现有文献来看,学者们对二者关系的界定大致存在以下八种[4][5]:①教学过程中的教师与学生关系;②学术领域的引导者与被引导者关系;③毕业论文创作过程中的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④科研课题承担者与参与者的关系(部分学者也称为雇用者与被雇用者的关系,有的学者称为合作伙伴关系);⑤日常管理过程中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⑥在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上下级关系;⑦传统教育观念中的长辈与晚辈的关系;⑧生活中的朋友关系。这些错综复杂的关系,容易导致双方对自身角色的认知模糊,出现角色困惑,任何一组关系出现沟通障碍后,均会直接影响到双方在其他方面的沟通质量和效果,甚至会威胁到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2.3 军校研究生管理机制的影响与制约军校研究生处于特殊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之下。军校中的研究生与导师的沟通处于三种管理体系的制约:第一种是一个有序的等级制下的行政组织系统。在该系统中,研究生与导师都要接受学院党委、学院行政、学术评议机制(学术权威)三者构成的学校权力系统的支配,由于军校以及下属各系之间有着严格的等级,处于基层的导师一般很少有机会介入该权力系统的决策过程。第二种是研究生管理大队的管理体系。研究生管理大队具体负责组织和实施研究生的日常管理工作。第三种是处在一个复杂的学术系统之中。其中,既包含了学科、专业等各种形式的学术组织,又是有着较为复杂的层次结构和各种隶属关系。虽然导师主要负责研究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但由于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沟通有时涉及到机关、研究生管理大队和学术组织等多个方面,因此,如果组织结构中的沟通机制出现障碍,二者的沟通会遇到比较多的麻烦和困难。

2.4 个人的沟通习惯和沟通技巧也影响到双方沟通的质量从研究生的角度讲,军校研究生往往来自不同的地域、不同的背景,使研究生学员的自然情况差异很大:职务从副连到正营,军衔从尉官到校官;既有机关的参谋,院校的教员,也有连分队的主官;有的来自野战部队,有的来自院校科研单位,有的直接从地方人学人伍;有的有地方或部队工作经验,有的是本硕连读;有的来自经济发达地区,有的来自条件艰苦的边远山区。这些差异会导致学员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从而形成了各自特有的沟通习惯、沟通方式和沟通用语,形成各自不同的沟通风格。

从导师的角度讲,导师的道德素养也会影响到沟通的效果。倘若导师只以自己的喜好、自己的动机、需要、背景、经验及其个人特点与研究生沟通,而不顾研究生的情感、需要、习惯的话,则往往会引起的抵触情绪,造成沟通的障碍。

另外,研究生与导师个体在沟通技巧上的差异也会影响到研究生与导师的沟通效果。

3如何克服沟通中的障碍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军校研究生与导师在沟通环节上还存在着障碍,要消除这些障碍,提高研究生与导师的沟通效果,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 增强沟通主动性,双方共同承担沟通责任沟通不可能是单方进行的事情,必定是双方的行为。双方都应积极地参与各种有利于研究生培养的沟通活动,导师要向研究生伸出主动之手,研究生则要主动找导师,勇于提出想法和意见,促进师生沟通平台的建立。

3.2 增加沟通频率,建立双方定期会面制度双方定期会面,是发展师生关系的最好方式。美国很多研究生导师要求研究生每周都要提交书面的学术研究报告(weekly report)。每周进行一次正式会见开一次学习报告会,面对面地交流,例如每周二下午安排两个小时的会面。作为研究生,要做好会面准备,汇报近一周的学习进展、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以使导师能够及时发现你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予以点拨和指导。

3.3 多搞些学术活动,开展学术沙龙研究证明,人们从交谈中接收三分之二的信息,从文档中提取三分之一的信息,非正式的共享仍是获得知识的一个主要方式。学术沙龙就是提供一种非正式的知识与信息共享。在学术沙龙中,导师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如讨论会、辩论会、学习心得交流会等等,使得研究生和导师可以相互学习、探讨问题,解惑答疑,共同切磋。当然,举办形式可以多样化,活泼生动,有趣味性。要尽可能地扩大信息采集面,拓展纵向、横向联系,打破军兵种、军地院校、院校部队之间的信息封闭状态,及时收集各专业的前沿信息和实践数据,满足研究生开展科研学术的信息需求。[6][7][8]

3.4 充分利用电子技术,搭建沟通平台电子技术为研究生与导师的人际交往提供了更多的机会,通过短信、开通QQ群、MSN聊天工具可以动态反映研究生的思想状态,保持密切联系,提高沟通效率。可以开通学科专业网络、研究生科研网站、研究生论坛,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学科研讨会和学术讲座的动态信息,为研究生教学和科研提供强有力的资源和信息保障。

3.5 真诚到永远,双方之间的沟通要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如果教育家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首先也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对于研究生来讲,要尊重导师的时间,导师的反馈意见、研究建议。对于导师来讲,除了关注研究生的学习、学术、科研动向,还要适当关注研究生个人的生活。

参考文献:

[1]陆益敏.军校研究生的心理压力及解决办法刍议.军事电子教育,2009(4).

[2]周三多,陈传明,鲁明泓.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四版),2005,(11):541.

[3]Anne Daveies, Involving Students in Communication about Their Learning [J].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econdary School Principals, Jan 2001, Vol.85.

[4]毕鹤霞.研究生师生关系探讨.中国研究生,2005,(4).

[5]罗向阳,支希哲.我国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一些主要问题及对策思考.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

上一篇: 销售数据总结 下一篇: 小学师德建设工作计划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