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的方法汇总十篇

时间:2023-05-17 15:45:35

医学教育的方法

医学教育的方法篇(1)

生物化学学科知识范围极其广泛,它涉及化工、卫生、食品等多个领域,是一门刚刚新起的学科。而目前医学院校的生物化学教学普遍沿用传统教学方法;学生在基础医学院只学基础知识,在临床医学院仅学临床知识,大多教学改革都没有将其与临床联系起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是目前医学院校生物化学教改的难题。

一、生物化学在医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近年来,生命科学的发展突飞猛进,而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的基础学科,是医学教育的主干课程。其理论和技术已渗透至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各个领域,是现代生命科学的共同语言。生物化学是一门以分子水平和化学变化的深度研究生命的科学,内容比较深奥抽象,是一门比较难学的医学基础课。生物化学这门学科的特点是系统性、抽象性、联系性比较强,难度比较大,发展比较快。在基础课程学习起始阶段教师应适当地结合临床内容,由临床问题引出要学习掌握的基础知识。知识的意义存在于对知识的应用。这样可使学生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对一些基础理论、基础知识进行精辟和深入的讲解,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基础教育和临床教育相互渗透。在基础课程学习中,适当地结合临床内容,在后期的临床教学阶段,较多地联系基础知识,会使学生在脑子里建立起医学知识的系统知识结构。不至于到了临床课程乃至做了医生之后,才发觉生物化学知识如此重要却又无暇再深入钻研。

二、结合临床合理设置教学内容

医学教育的方法篇(2)

采用阶段性学习方法,主要分三个阶段。

(1)初级阶段:变理论学习为操作技能培养,初步掌握一般性疾病的诊疗技能。临床医学是以经验总结为主的学科。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微生物、分子生物学、病理学,免疫学的发展,这一学科被赋予了很多新的内容。但是从总体而言并没有改变它的基本属性。临床实践证明,对于一般性疾病,采用以问诊和体格检查为主的诊断方法,往往已经可以得出正确诊断。而对于少见的疑难病例,常需要用到特殊检查和深入的理论知识予以分析研究。中职医学生的培养目标既是对一般性疾病诊疗的实用型人材,所以掌握一般疾病的诊疗技能是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

(2)中级阶段:指进一步进入大专阶段学习,在这个阶段里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基础和临床经验,也懂得要对少见病疑难病做出正确的判断和精确治疗,需要加深医学基础科目学习的道理。

医学教育的方法篇(3)

课题名称 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体验式教学法的应用研究

项目编号85151047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10-0007-02

医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从而决定了医学本质是科学与人文的统一。尤其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生活方式、文化、政治、经济等社会因素对人们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越来越重要,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被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所替代,使人文社会科学在医学学科领域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加。新的医学模式对现代医生提出了更高的人文素质需求,也对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时代的需求,它关系到医生能够提供给患者的医疗服务质量。因而,如何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成为现代医学教育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一、目前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现状

目前我国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主要通过思想品德修养培养教育、医德素质的培养和品格塑造、医德教育的专业化三个阶段进行,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法律基础》《医学伦理学》《医学社会学》《医学心理学》等人文社会科学课程来实现。虽然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改革中对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调整,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从总体来看,还存在不少问题。首先在课程设置上。与国外医学院校相比,国内医学院校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学时所占比例较少,仅为8%左右,而英国、日本等国家约为10%-15%,美国、德国等国家则高达20%-25%。其次,开课形式以选修课为主。医学生普遍只注重专业知识,加上学生在选课时随意性和功利性较强,部分学生为学分选课,选容易过关的课程,混学分的课程,使得人文素质教育收效甚微。再次,课程自身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课程内容过于单一,与医学学科的结合性不强,教学方法以概念课的形式,以讲授为主,理论联系实际不够,难以有效地促进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增强。此外,从师资角度来讲,缺乏精通医学、哲学和社会学的通才教师。一方面,医学教师注重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很少关注人文素质的培养;另一方面,人文社会科学教师又缺乏医学专业知识,很难在结合专业特色基础上进行人文素质教育。

如上所述,寻找医学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之间的融合点,将人文素质教育渗透到医学专业课教学之中,做到人文课程不脱离医学实际,将对探索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方法改革具有深远意义。

二、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方法探索

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包括如何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自身的理性、情感、意志等方面,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形成健全人格的目的。传统医学教育中,教师重视知识的传授,没有人用过多的时间关注作为医生应有的人格力量;医学生推崇的则是技术精湛、专业知识丰富、待遇的丰厚,很少有人去关注生命、人性、精神、心理等人文素质的提高。近年来,随着高校教学方法改革的推进,体验教育以其有效克服传统教学中知识灌输负面效应的特点而受到重视。体验教育是一种通过受教育者主动参与、反思利用自身已有经验进行教与学的教育活动。这种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经验、观念与思想方式,通过学生主动参与而获得知识。人文素质成长是一个由外到内,不断体验和反思的过程,难以通过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获得提高。由此可见,积极开展灵活多样的体验教育活动,使人文素质教育从书本知识变成鲜活的体验,不失为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有效途径。

拓展训练作为一种新兴的体验教育模式在东西方教育界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拓展训练起源于二战期间的英国,以改善受训者的合作意识、进取精神与完善人格为宗旨,通过精心设计的各种体验式活动,使受训者在应对挑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和感悟理想信念的重要性、集体和团队的力量;培养受训者强烈的进取心、顽强的意志、良好的沟通与合作精神;使受训者了解和把握自身心理发展规律,正确对待成功和失败,客观认识和评价自己,挑战和超越自己,有效地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同时,启发他们的社会意识,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行为。由于拓展训练具有塑造良好人格的效果,使得其训练目标由单纯的体能、生存训练扩展到心理训练、人格训练、管理训练等。

由此可见,拓展训练与体验教育在内涵上是相通的,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以拓展训练为载体,引发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过程中的反思,达到在专业知识教授过程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对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方法的创新。

三、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方法的实践

笔者在医学心理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将拓展训练、人文素质教育与医学心理学中“团体心理辅导”这一专业知识学习结合起来,采用实训课形式,开展了医学生体验式人文素质教育方法的实践研究。第一步,针对教材中可以开展拓展训练活动的章节进行筛选,本学期选择了团体心理干预这一章节内容。第二步,针对医学生所需人文素质和学生在课间进行了交流,征集学生较为感兴趣的主题。第三步,结合师生共同商定的主题,选择适宜的拓展训练活动,开展实训课。第四步,准备开展实训课所需场所、道具等。第五步,带领学生开展实训课,以两学时为一个主题,其中第一学时为活动体验,第二学时为发言谈感受及教师总结,课后上交实训报告。现以“信任”这一主题为例介绍如下:

(一) 课程目标:使同学体验信任他人与被他人信任的两种不同感受,从而引申到医疗过程中医患之间的信任,增强学生的职业责任感。

(二) 课程程序:大家发言讨论信任的内涵――信任之旅活动――学生分享活动体会――教师总结。

(三) 活动设计:两人一组(如班级人数为单数,可有一组为三人),一人充当盲人角色,另一人充当拐杖角色(三人组可选一人充当盲人,两人充当拐杖)。先让班级同学1至2报数,然后单数同学站一行,双数同学站一行。报单数的同学戴上眼罩充当盲人,报双数的同学充当拐杖。因本课程开课为第四学期,同学之间相互比较熟悉,为加深活动效果,请报双数同学的队伍绕着报单数同学的队伍走,指导教师下达停止指令时方可停止走动,此时站在同一行的两人为一组,以保证充当盲人的同学不知道自己的“拐杖”是谁。接下来从教室出发,由指导教师带领下完成一段规定路程后回到教室,全程不准说话,否则视为违规,在活动开始前与全班同学商定违规者的惩罚措施。回到教室后,请“盲人”摘下眼罩,和搭档交流体会。接下来角色互换,由报单

数的同学充当拐杖,报双数的同学充当盲人,完成规定路线,交流体会。

(四) 活动注意事项:按班级人数准备好眼罩;路线设计以室内室外结合为宜,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增加路线难度,如上下楼梯等;两轮活动的路线最好不一致,以增强学生的感受;课程结束后要求学生上交实训报告,内容为活动体会引发医学过程中相关人文素质的思考,进一步激励学生反思。

(五) 学生感受举例:

1.学生一:当戴上罩后,我的眼前一下子变得漆黑,顿时觉得很害怕,这时我边上的同学用手拉住我,感觉好多了,但我还是很紧张。在他的带领下,我尝试向前走,尽管感觉到他在不时提醒我如何走,但我还是不放心,小心翼翼的用脚试探,结果总是会磕碰到障碍物。后来感觉同学都从我们身边走过去了,我们落后了,就索性不管了,任凭他带领,反而没有碰到障碍物,速度还加快了很多。

2.学生二:第一次我做盲人,深刻体会到了戴上眼罩后的那种恐惧,我的搭档并没有完全带给我安全的感受,我有几次差点跌倒。所以在第二次我做拐杖的时候,我有特别强烈的责任感,希望能够安全带领伙伴完成规定路线,遇到路况有变化的时候我竭尽全力去保证他的安全。

3.学生三:说实话,活动结束了,我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体会。但听了大家的发言后,我想到了我做拐杖时,并没有照顾好我的搭档,以至于他几次都碰到了障碍。而我做盲人时,我的搭档却十分努力地保护我,使我没有遇到任何障碍,让我觉得很惭愧。

总结:今天是团体心理辅导的实训课,通过今天的活动我们体验了团体心理辅导的操作方法。同时,通过这个活动,让我们在活动中体验了“信任”这两个字的涵义。今天我们是走一段路,把自己的安全交给了我们的搭档,虽然你不知道搭档具体是谁,但你知道他(她)是你的同学,至少彼此是熟悉的。但当我们成为一个医生时,病人对我们并不熟悉,却把他(她)最重要的健康和生命的交给了我们,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不辜负病人的信任,希望大家能够深思。在活动中,我们扮演盲人这个角色时,因为看不到,同学们谈到了紧张、害怕、担心、无助等感受,这如同病人在就诊时,因为不了解自己病情,病人也会产生担忧、害怕、无助等情绪,希望通过这个活动能够让我们更加理解病人的感受,尽我们所能为病人提供细致入微的服务。

四、效果评估

课程结束后,采用自编问卷对参加体验式教学法研究的173名临床医学本科生进行了无记名调查,相对于理论讲授、视频播放、案例讨论,90.8%的学生更喜欢体验课的形式;75.7%的学生认为引发了自己关于医学生所需人文素质的思考,57.2%的同学认为这种授课形式及理念应贯穿课程始终,而不仅限于实训课。随机抽取了10名同学进行了访谈,较为公认的效果是这种体验教学法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体,每个同学都参与其中,学习的主动性较强。同学在课程结束后,仍然会主动谈论自己的体会及反思,使课堂上所学知识延伸到日常生活中,真正做了学以致用。

五、注意事项

(一) 结合学科特点设计活动项目

在医学教学过程中引入拓展训练与专门开展的拓展训练活动不同,在设计拓展活动项目时,应充分考虑医学专业特点及学科特点,而不是机械地照搬拓展活动,否则将失去医学专业教育的根本,顾此失彼。活动设计之前应和学生交流,广泛征集意见后再进行设计,以利于学生的积极参与,做到有的放矢。

(二) 注重学生的体验分享

在实践研究过程中发现,活动结束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体验非常重要。在分享过程中,大家踊跃发言,集思广议,即使有个别同学在活动中没有特别感受,在相互交流中会被激发进一步的自我反思。有些时候同学的交流可以使主题更加深化,事半而功倍。

(三) 授课教师应对学生的活动情况进行积极引导

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表现不尽相同,授课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参与情况,尤其是一些在活动中表现较为游离、在分享中较为沉默的学生,必要时可在活动结束后进行单独沟通。在课程结束前的感受分享环节,授课教师应认真聆听,详细归纳,并在课程结束之前总结此次课程效果,引导学生反思,确保课程设计主旨明确。

医学教育的方法篇(4)

当前,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医学领域也获得了突飞猛长的进步, 特别是分子生物学研究技术的出现、发展和完善,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超常规发展, 医学知识日新月异, 人们对疾病有了全新的认识, 临床诊治和预防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人类疾病谱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现有的教科书和教学大纲已很难跟上现代医学的发展, 因此必须紧密结合医学发展的动态来积极开展临床医学教育。以妇产科疾病的教学为例,妇科腹腔镜是融现代妇科手术和内镜诊治技术为一体的微创伤妇科诊治技术, 也是当今妇科领域的一门新兴学科。妇科腹腔镜技术的兴起与发展, 使传统的妇科诊断与治疗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 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改变着妇科诊疗的面貌, 为新世纪妇科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光明前景。同时新技术的发展非一蹴而就, 而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所以妇科腹腔镜技术也正是在发展中完善, 完善中发展! 这就要求临床教师必须根据这些变化及时调整授课内容和学时安排以满足这些变化, 学习内容和临床实际的脱节不能满足现代临床医学教育的目的和宗旨。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人们的沟通途径也变得十分畅通和便利, 互联网的出现和不断完善, 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变得非常快速和直接, 也为总结和分析医学发展的动态提供了更多更全面的第一手资料, 现有的教科书很难全面反映医学发展的实际情况, 这给现代医学教育提出新的挑战, 它要求临床医学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 及时跟上医学发展的步伐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固步自封、不思进取则要被现代医学所淘汰。

随着国内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医疗市场也较以前发生了很大变化, 病人就医有了很大的选择性, 对医院和医生乃至诊治方案的选择有了更多的自主性, 同时人们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也在不断加强, 因此医院和临床医生在日常医疗和教学活动中必须尊重病人的选择权、知情权、隐私权等有关权利, 这给临床医学教学提出新的挑战。如果不能正确处理医疗和临床教学的关系, 将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医疗纠纷甚至是法律纠纷, 也使医院在医疗市场的竞争中产生不利因素, 反之, 如果处理得当, 不仅有利于医学教育, 也有利于提高医院和医生自身的声誉, 而在医疗市场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目前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也还不完善, 滞后于目前医疗形势的改变, 如何确保临床医学教学的正确和合理、合法地开展, 不仅是临床教师所必须关心的问题, 而且涉及到相关法律、法规的制订和完善。因此既往临床医学教育模式和教学方式、方法已不符合当前医疗市场的变化, 作为临床教师, 应提高法律意识, 正确处理好医疗和教育的关系, 取得病人和家属的配合来积极开展临床医学教育, 为培养新一代临床医生和拓展医疗市场而积极努力。

医学教育模式的改革也给临床医学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的临床课程将在临床医学院内实习时同步进行, 学生的大部分课余时间在医院度过, 学生将有更多时间与病人接触, 这有利于提高临床医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但如何利用学生在医院的时间培养学生正确和基本熟练的临床思维和处理能力, 也给临床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旧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按病种讲完课或带完见习后便完成任务这种情况将一去不复返。学生在医院内与病人接触, 随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惑, 包括医学、心理学和社会问题, 甚至语言问题, 这都要求临床教师花许多时间来解释和教导。单一按病种来讲习对学习临床课程是最基本的, 如果没有这个基础, 学生的临床能力无从谈起, 但对一个合格的临床医生来讲, 仅做到这一点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在平时的讲课和学生见习、实习过程中, 应结合学生的自学和接受能力, 把疾病的临床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作为教学重点,并把它灌输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而疾病的病因学、发病原理和病理解剖等基础内容可简单地讲解或由学生自学, 这样有利于学生临床思维的培养和处理问题能力的提高。因此在临床教学活动中可以以临床症状为主线多讲解, 在此基础上再深入讲解具体疾病各自的特点和处理要点。另一方面, 在以前的教学模式下, 往往对学生的临床基本功重视不够或无法给予更多的教导, 而在新的教学模式下, 学生在见习、实习过程中, 我们认为临床带教老师要用一定的时间来训练学生的临床基本功, 如采集病史( 包括内容和技巧) 、体格检查和临床基本操作等, 并作严格要求, 因为扎实的临床基本功是一名优秀临床医生的基础。另外, 要做好一名优秀医生, 必须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 与病人之间的接触、沟通是非常重要的, 这对于了解病情同样也是缺不可少的, 在这方面也要求带教老师予以重视。因为一名医学生或年轻医生, 在这一点上往往欠缺和难以领悟, 需要在临床医疗活动中不断充实、完善。

二、临床教师自身综合素质要进一步提高

为提高教师的授课能力和效率, 我院已多次开设青年教师授课大奖赛, 并对刚毕业的青年教师进行岗前培训, 使临床老师的授课能力得到了提高。要作好一名优秀的临床教师, 不仅要培养高素质的临床医生, 还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临床思维能力包括临床诊断和处理能力, 单纯地提高授课效率是远远不够。首先必须要有强烈的责任心, 不能敷衍了事。对于一名临床医生, 要带教一、二名学生并不是一件难事, 难就难在认真和带好二方面, 没有一定的责任心, 不认真带教是很难培养出优秀医生的。一名好医生不等于是一名好老师, 要做好一名临床教师,除做好自己医疗和科研的工作外, 还必须负起责任, 认真培养下一代医生, 才能使我国临床医学不断发展和进步。其次, 带教老师必须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因为医学发展迅速, 知识更新快, 人们获取医学知识途径既多又直接( 包括医学知识讲座、书籍杂志、通信、互联网等形式) ,这要求任何一名临床医生都必须不断学习和钻研, 这样才能在医学界立于不败之地, 对临床教师而言尤其重要, 只有自己不断进取, 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因此, 一名好的临床老师首先须是一名好医生。

医学教育的方法篇(5)

2实施医学审美教育的具体方法

2.1合理开设医学教育课程

结构合理化的开设医学教育课程,并进行优化。目前医学院校开设的医学审美课程有以下三类:

(1)普通选修课程:主要有美学原理、艺术原理、艺术概论与大学语文等。开设这些课程能够有效帮助医学生正确看待审美,有效培养其审美思想和审美的趣味性以及审美的能力,为医学生的医学审美能力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2)医学与美学同步实施:主要有医学美学概论、美容医学基础、康复医学美学与医学审美心理学等。这些课程能够系统性反应出在医学中美学的重要性,医学生通过加强这类知识的学习从而全面的了解医学中美学特点、基本操作技巧以及思维方法等,提高其思想和理论上的认识。

(3)开设蕴含审美内容的课程:有数学、生理学、解剖学与伦理学等。能够有效帮助医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审美,从这种含美的因素中更深层次了解美学。例如在数学中学习到形式的美。从解剖学中学习到人体线条、比例以及对称的美。从体育课程中学习人体健力的美。从伦理学中学习到医德的美等。从这些蕴含审美的因素中学习,全面提升医学生的审美观点。

2.2加强医学审美的实践

审美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医学审美同样也是审美中的一种体现。医学生只有积极参与审美的具体事例,才能提升自己的亲身感官。通过想象和具体实例有效结合,达到美学的最大实施效果。因此,医学院校应与相应的医院进行联合,拓宽医学教学的路径,有效提高学生们的认识。让医学生们通过知识的学习和临床实践巧妙结合。这是整个医学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另外,医疗技术的美也是整个医学审美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让学生全面了解技术操作的美,提高医学生们审美创造能力。通过实践,进一步使学生们去验证所学到的理论知识,提升医学生的审美创造力。

医学教育的方法篇(6)

1我校对临床医学教育早期接触临床采用的途径和方法

1.1积极探索以"专题式、研究式、"为教学内容的综合实验项目和实验平台的建设我们设计7次局解手术专题实验项目,要求必须为解剖与手术学相结合的复合型、综合性、探索性实验,实施模拟外科手术操作的尸体解剖+观摩手术的实验教学模式。局解手术项目是①头部及上肢、下肢清创缝合解剖基础;②气管切开术应用解剖基础;③胆囊手术应用解剖基础;④阑尾手术应用解剖基础;⑤疝气修补术应用解剖基础;⑥剖宫产术应用解剖基础;⑦蛛网膜下腔阻滞和硬膜外阻滞麻醉解剖基础。在每一次专题手术中,施行以PBL为中心的教学切入点,做到教学目标和研究性小课题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冲动。教师在实验指导时必须包括常见手术的适应症、术前准备、及手术步骤。由于学时有限,学生不可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内容。因此开放实验室可以缓解这一矛盾。让学生在课时或课后(周六、周日)进入实验室进行操作学习。这样不仅减轻了解剖实验室的压力,还能让学生主动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实验平台建设是保证实验和模拟手术项目顺利开展的保障条件。我校在解剖实验室的基础上,按照模拟手术的原则和要求,配置专门的局解手术实验室。创建的要求既要体现临床运用又要体现解剖学基础的特点。1.2临床医学教育实行阶段式教学模式我校临床医学教育分成二个阶段,即临床前期教育和临床后期教育。临床前期教育在校本部学习,主要完成医学公共课和基础医学的教学。临床后期教育是指临床医学生学完基础医学课程后,在第四学期奔赴临床教学医院学习临床课程,如内、外、妇、儿、传染等学科,然后统一安排生产实习。2001年我校打破大专层次的临床医学传统教学模式,在当地二甲以上医院中选择几所成立临床教学医院,为临床后期教学服务。这项早期接触临床的制度实施十余年来,解决了大专层次的医学院校基础脱离临床、理论脱离实际的缺陷。1.3对学生进行临床预见习和观摩手术的研究根据低年级医学生还没有学习临床知识和技能的时候,适当安排学生在医院和诊所利用寒暑假进行预见习[11-13]。接触临床,可以让学生接触医疗环境,接触病人。学习与病人交谈的技巧,定期交流心得体会。通过这种方式学习接触病人的技巧,训练医学生与患者交流沟通的能力。使学生了解医疗环境,接触病人获得良好医德医风和基本医疗操作的感性认识。观摩手术:将学生分成若干批、次赴附属医院手术室观摩手术的全过程,了解手术的操作程序,强化学生的无菌观念和无菌操作,深入外科病房,查看外科病人。通过亲身体验使学生获得局部解剖与外科手术相结合的完整理论知识、基本操作机能,为以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讨论和展望

2.1通过课程之间的优化综合改变了局部解剖学教学模式和教师综合素质提高一直以来,我校临床医学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都是采取先系解后局解进行。局部解剖学教学理论讲授较多,实践操作较少。通过选择一些符合教学大纲要求的、有针对性的7次外科手术,结合局部解剖学内容,建立一套在医学高职高专学校及早接触临床知识和掌握临床技能的教学模式和特色。解剖学老师通过手术实践操作,掌握了外科手术学知识和临床技能,为以后讲解单调乏味的解剖学知识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同时,外科手术学老师通过在尸体标本上解剖操作,对局部脏器结构的解剖层次、血管和神经分布以及变异、周围脏器的毗邻关系有了更进一步认识,为以后讲授外科手术学知识,既有广度又有深度,也在外科手术术式创新方面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因此,课题研究可以带动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科研能力。2.2早期接触临床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性能力大多数高职高专医学院校采用的“三段式”教学模式,该模式强调学科中的概念和概念间的联系以及各学科课程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忽视了学科间的相互交叉与渗透,存在基础脱离临床、理论脱离实际的缺陷[14-16]。因此,通过开设局解手术学课程,同学们掌握了切开、止血、结扎、缝合等外科基本操作方法和常见手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在以问题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思考如何解决问题,不断学习,不断发现,不断探索,形成思维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性学习能力[17,18]。总之,大专层次的临床医学教育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培养现代化医学人才的需要,世界高等医学教育课程改革趋势之一就是早期接触临床[19,20]。早期接触临床使基础与临床课程学习内容互相渗透,改善医学教育中理论和实践脱节的现象,让医学生在临床实践中增加感性认识,加强责任心、激发学习兴趣,训练医学生与患者之间交流的能力。

作者:易传安 胡祥上 饶利兵 于鹏辉 蔡世昌 单位:怀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解剖学教研室

医学教育的方法篇(7)

中图分类号:R5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533(2013)14-0012-03

Methods of moral education of the general medicine trainees

ZHANG Qian, FEI Jie, ZHOU Hao

(Shanghai Jiading District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Shanghai, 201800, China)

ABSTRACT Moral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part of school education and the general medicine trainees is no exception.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methods of moral education of the general medicine trainees through the experience of teaching the trainees from medical technical college. Tutorial system, training standardization,development of self-study and experience teaching are the important methods to cultivate noble medical ethics of the students which make the trainees to become a good moral quality, and psychological quality, and excellent technical skilled medical professionals.

KEY WORDS general medicine; trainee; moral education; education method

2010年颁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要把“坚持德育为先”放在教育改革发展战略“三个坚持”之首,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提高医学院校学生的全面素质,首先要关注学生的德育教育,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培养出对社会有用、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医学人才,为医疗卫生事业建设服务。

预防医学见习是高等医学专科学校(以下简称“医高专”)全科医学教育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将预防医学观念和技能融入医学生的知识、信念、行为的初始阶段。在此阶段,医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为下一阶段临床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见习阶段注重对医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对养成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良好品德具有意义深远。2011年起上海市嘉定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作为上海“医高专”的教学基地,开展了全科医学生预防医学的实践教学,作者就免疫规划教研室对见习生的带教经历,对“医高专”见习生的德育教育讨论如下。

1 加强全科医学见习生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1.1 卫生事业公益性质的必然要求

我国教育事业的目标是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1],这对包括全科医学生在内的人才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是首要的人才素质,有了好的道德品质,才能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医药高等学府,必须把培养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放在首位。医学职业的特殊性同样要求医护人员更懂得尊重生命、爱护生命,要有救死扶伤的使命感和职业道德。凡行医者首先应懂得医德无价的道理,医道乃人道与仁道,需始终坚持以济世救人为本,其仁爱之心与无私精神远远在物质金钱之上。行医者须抱定悬壶济世、救死扶伤的高尚宗旨,不怀私欲,不分贵贱,竭诚为人疗疾祛病,使濒危者起死回生[2]。

1.2 现代医学模式强调医德的作用

1977年美国精神病学家恩格尔明确提出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它超越了生物医学模式对健康与疾病的简单化认识,在医治疾病与促进健康方面起到了巨大作用[3]。现代医学模式强调医学界对整个社会承担的责任,更加注重医德情感,更加注重技术与人道主义的协调作用,并对医务人员的医德认知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见习期是医学生从理论走向实践的桥梁和重要环节,是职业道德的初步形成期,应增强医学见习生的职业道德培养,树立人文精神,加强人文关怀,培养对患者的爱心、耐心、细心以及责任心。

1.3 新医疗环境迫切要求加强医德教育

近年来,医患关系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现今医患之间缺失信任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部分患者及家属对医生存在不信任情绪,部分医务人员存在将一些患者及家属视为潜在投诉者的心理客观存在,这种不信任甚至对立的医患关系是不正常的。为改善医患关系,促进医患沟通,进一步强调医德教育更显必要。

2 加强全科医学见习生德育教育的方法

2.1 带教导师制

古人云:师者,人之模范。带教教师的一切行为都具有示范性。钟南山院士曾经说过:“选择医学可能是偶然,但你一旦选择了,就必须用一生的忠诚和热情去对待它。教师的言行举止,使学生自觉不自觉地加以模仿,教师的形象、言行举止和崇高使命感对学生的影响也许是一辈子的。在见习生的带教中,我们采用导师制,要求带教老师把知识技能的传授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优师带教制度、带教老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将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仁慈善良的人格魅力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从中不但学会知识、技能和方法,而且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优良的为人风范,将老师作为学习和效仿的楷模。

2.2 德育培养规范化

全科医学见习生带教期间,我们将德育贯穿于实践和训练的始终。在教学方案设计中,明确规定知识、技能、社会心理三个层面的教学要求,其中包括了医德医风的内容,针对具体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哪些是该做,哪些是不该做的。在出科考核中也增加了医德评估的内容,将见习生的服务态度,工作态度、治学态度列为考核内容、并在分值中占据一定比例,以提高见习生的道德素养。

2.3 多样化教学方法

德育教育是对人的思想灵魂的净化和提升,需要学生从心灵深处产生情感共鸣。全科医学见习生带教中应注重双向互动,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从讲授制转向小组讨论制。结合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见习单位真实的榜样教育,理论联系实际,并适当组织一些现场参观和实际调查,使医学生在理论知识不断内化的基础上,人生观、价值观、态度、品质和行为发生根本的转变。

2.4 开展自我教学

全科医学是培养一个面向社区与家庭,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人文社会学科相关内容于一体的综合性人才,其服务主旨是强调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范围、以整体健康的维护与促进为方向的长期综合性、负责式照顾,并将个体与群体健康融为一体[4]。医高专见习带教可通过见习生换位思考,以角色扮演形式,从自身实用角度,真实体会、理解和感受如何为服务对象提供综合性、持续性、协调。并通过合作扮演培养医高专见习生团队合作的工作方式。

2.5 进行体验式教学

带领学生下农村社区基层,参加农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验基层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通过体验式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家庭医生服务模式,感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通过定期的家庭访问,病人关怀,健康教育等,构建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3 结语

德育教育是一个长期培养、逐渐形成的过程。在医学教育过程中,必须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将医德作为医学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培养医学生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和服务于人的思想观念[5]。见习阶段是医学生医德观念形成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良好的医德医风容易在这个阶段的医学生中建立,为接下来的临床实习及以后工作中医德医风的成型和巩固做好充分的铺垫和准备。将德育教育贯穿到见习教学中,不仅可以提高实际教学效果,而且是适应改革开放需要、培养合格医学人才的客观要求。

参考文献

[1] 杨德广. 高等教育学概论[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50.

[2] 李艳. 中国古代医德教育对现代医学生医德教育的启示[J].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 2007, 28(5): 52-53.

[3] 曹佃省, 谢光荣. 健康概念及医学模式发展中的否定之否定[J]. 医学与社会, 2008, 21(10): 4-5.

医学教育的方法篇(8)

医学教育是培养医护人员的关键步骤,其效果好坏对于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而在医学教育工作中使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对于医学教育的效果又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如何选择符合实际且又切实可行的医学教育方法成为目前很多医学教育人员所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1-2]。

本文针对医学教育方法展开研究,在对医学教育方法重要性和医学教育方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改进医学教育方法的对策,以期为医学教育工作更好地进行提供一定的帮助。

1 医学教育法研究的重要性分析

医学教育是培养优秀医护人员的重要过程。而好的医学教育方法可以使这个过程得到切实的保障。通过对医学教育法的研究和分析,针对目前医学教育中使用方法的不足,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高,可以使得接受教育和培训的医学学识、医护人员学习热情、学习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为其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必要的条件。总之,医护人员的素质的高低,对于患者的生命和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通过对医学教育法进行研究分析,提出切实有效的医学教育方法,对于医学教育的发展和医学教育的效果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2 医学教育方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在目前的医学教育和医学教育方法使用上存在不少的问题,这些问题使得医学教育的效果大受影响。这些问题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5]:

2.1 对医学教育方法的重视程度不足

在目前的医学教育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对于医学教育方法重视程度不高,认为教学方法都是大同小异。由于从思想上没有对教学方法给予足够的重视,所以在教育教学准备和教育教学中这些教师很多都是照本宣科,根本不讲究方法,这使得学生难以有兴趣来对教师所教授的内容进行学习和消化,使得医学教育的效果难以得到保障。

2.2 医学教育中教师与学生的缺乏互动

现有的医学教育中,教师在教学中往往是照着课本进行教学。课堂上一般都是老师照着课本对难点进行相关的讲解,而学生在下边奋笔疾书,将重要内容进行记录。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很少和学生进行讨论,和学生的交流也仅限在回答学生的问题,即告诉学生答案。基本没有对学生学习医学相关内容进行有效地引导,使得师生间缺乏互动。最终造成学生学习热情不高,对知识掌握不牢靠;教师对于学生的情况了解不足,无法有针对性的对教学进行改进的双输局面的出现。2.3 部分院校医学多媒体设备配备不足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成为各行各业进行日常工作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对于医学类院校来说也不例外。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得原本枯燥的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形象的表现出来,使得学生的学习热情大为增长,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但是目前在一些医学类院校中,多媒体设备配备不足,使得医学相关课程的教学难以通过多媒体来开展,这使得教学的手段显得单一,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的效果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2.4 医学教育教学内容缺乏新意

在目前的医学教育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材存在单一和滞后于实际的问题。虽然很多从事医学教育的科研院所和教师也发现了这个问题,并组织了有经验的教师进行了医学教材的修订,但是和实际对于医学教材的要求还是存在比较明显的差距,课本内容和实际存在脱节的情况。这些都使得医学教育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得医学教育的效果大受影响。

2.5 医学教育教师专业技能的缺乏

在目前很多医学类院校中,很多教师是直接从学校毕业就来到医学类院校任教,并没有过多的实践经验,使得其专业技能和经验可能稍显不足。在对学生开展教学时,由于自身并没有过多的实践,只能依靠课本的描述进行讲解,更有甚者直接照着课本读,当学生问到一些实际的操作问题时只能疲于应付,使得学生的学习热情大受打击,产生了厌学的情绪,学习的效果大受影响,这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2.6 医学教育评价体系的单调性

医学相关课程的评价体系对于医学相关课程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在目前的医学课程评价时,存在活动评价体系的单调性的问题。例如:部分医学院校的教师在对相关课程评价中只注重自己的评价,而对学生的自我评价、组内成员的评价和家长的评价等不够重视。这对医学相关课程教学的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3 改进医学教育方法的建议和措施

3.1 强化对医学教育方法的重视程度

医学教育方法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使用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医学教育的效果。我们实际工作中,需要加强相关教育工作者对于教学方法的重视程度,使其真正的认识到好的教学方法是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培养优秀医护人员的重要保证。鼓励其在工作中对原有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和创新,从认识上真正的重视教学方法。

3.2 培养学习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

由于医学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是一个综合和难懂的学科,不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的自信心不足,学习的兴趣逐渐的丧失。针对这种情况,在医学教育过程中,我们需要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使得学生对医学的学习不会有太大的恐惧,有兴趣和积极性去进行医学相关的学习。并在日常的医学教育中,对于学生的进步要进行及时的表扬,对其犯得错误进行耐心的纠正,并进行适当的鼓励,保证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学好医学内容的信心。

3.3 提高医学教育教师素质

教师是医学相关课程教学的直接参与者,他们要直面学生。他们是否拥有医学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深厚的经验对医学相关课程的教育教学来说极为重要。只有通过不断提升医学院校教师在医学方面的综合技能,才能使学生得到正确的引导,才能使医学院校教育教学的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才能使学生从老师那里学到更多有用,与医学实践结合紧密的专业知识。为我国发掘培养出更多医学方面的人才。因此,各院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工作:招聘教师时尽量招聘既有学历,又有一定医学实践经验的教师,这样对于学生的学有好处;对于现有学校年轻的缺乏医学实践经验的教师进行培训,使其医学实践经验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从而使得医学类课程的教学质量得到有效的保证。

3.4 增加多媒体设备,合理运用多媒体

在医学教育过程中使用多媒体设备可以使得本来可能枯燥的课本内容变得生动具体,还可以增加医学学习的趣味性,使得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有效的提高。因此,在医学教育过程中引入多媒体设备是非常有必要的。对于多媒体设备缺乏的院校,学校应该加大这方面的投入,使得医学相关课程教学的质量在硬件上得到保证;对于那些有多媒体设备,但是部分教师对于多媒体教学不熟悉的情况,学校应该组织这些教师进行培训,使其尽快的熟悉相关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更好的教授相关的医学知识。最终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得到有效的带动,保证医学教育的效果,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的医护人员。

3.5 提升医学教育教学内容的实践性

目前,很多医学院校存在教育教学内容与医学实践脱节的情况,这对于培养优秀的医护人员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医学类院校的教师在进行医学相关内容教育教学时,应多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在课本内容的讲授过程中,结合医学实践进行有效的分析,使得教授的内容变得更加的具体生动。从而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肖湘,贺加,赵先英.几种常见的医学教育方法[J].西北医学教育,2007,15(4).

[2] 田玮,王维珍.建立适应21世纪医学教育模式的思议[J].医学与哲学,1998,19(1).

[3] 孙桂荣.谈解剖生理学教学方法[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7).

医学教育的方法篇(9)

[2] 李范.美育基础[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医学教育的方法篇(10)

一、引言

进行医学大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关键。只有不断创新医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才会拥有思想政治方面的活力,让学生思想得到真正转变,并真正理解教育内容,最终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

二、创新医学大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理论基础

1.以人为本是医学大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的价值主体。

对医学大专生而言,思想政治教育是枯燥无味的。只有创新才会为其增添活力。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极为必要的,要真正教育人、说服人,最终塑造人,这个过程需要医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告别原来单纯的理论讲解,将思想政治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在一起。将大学生成长中的需求纳入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中,让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学习中体会到自身主体作用的体现,并感受到切身利益得到维护。对大学生进行价值和潜能开发,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功能、调节功能、激励功能和开发功能。

2.全面发展实现医学大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根本目标。

科学发展观的中心内容是推进社会和人全面发展,而这是对医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当代很多医学生在一些物本价值取向和科技为本的价值取向的影响下,更注重物质创造,过分强调自我,而忽视人文修养和道德追求,更淡漠社会责任。这种现象严重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如果不加以教育,这样的医学生走向社会定会不断出现严重的医疗事故。只有加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思想政治教育,并坚持以人为本,注重道德影响力,才会促进医学生全面发展。

3.协调发展实现医学大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基本原则。

协调发展是全面发展的保证,全面发展是协调发展的基础。坚持医学大专生的协调发展,是让医学生不仅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发展,更注重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医学生要有一颗热爱生命、热爱自然的心,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三、创新医学大专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方法和途径

1.将传统医德教育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

医学发展源远流长,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更不能摒弃我国古代医德思想教育内容,这是对优良医德的继承和发扬。古代医学把“仁术”和“济世救人”作为医业宗旨。医生的目的是救人疾苦,并讲仁爱、廉洁、不谋私利。新历史条件更要求医务工作者尊重生命,继承和发扬医德传统。而这些很好地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在传统医德教育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过程中,要求医学大专生刻苦钻研,并认真学习医学专业知识,丰富自己的学识和医术。学习过程中要勤于思考,努力加强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

2.加强校园人文环境建设,构建校园和谐文化。

学校要为大学生创造文明、整洁和怡静的环境,把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作为学校核心,营造浓郁的学习气氛。医学大专院校要结合实际,创造出有自身医学特色,能激励人奋发向上的校园精神。课堂上教师要加强教学管理,对课堂效果、定期测评及考风考纪教育等都要进行严格控制,让医学生更全面了解医学教育的严肃性和严谨性。让学生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不知不觉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3.积极引导大学生参与有医学特色的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感悟思想政治教育。

社会实践有助于促进医学大专生专业知识学习和理解,将社会实践与专业特色相结合,如开展义诊活动,进行社区健康卫生知识宣教活动等,学以致用,让知识更好地转化为自身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应用水平,并在实践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在日后学习中更有针对性地进行。

社会实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学生亲身感受到患者被病痛折磨,以及一些医疗落后地区卫生需求不能满足后将更理解患者家属的担忧,并将更充分地感受到医疗职业的神圣,实践中学生会学到校园里无法学到的知识,产生从未有过的一些感触,这些都能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4.构建网络平台,拓展医学大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和渠道。

教师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对课堂上由于时间限制而没有讲透彻的问题出来,也就是“广播”,学生可以“收听”和“关注”形式更深一步认识,当然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进行回复,促进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学习和理解。

学校还可以定期举办思想政治教育讲座,针对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以及学生想要了解的医学思想理论进行探讨交流,这样学生可以真正参与进来,调动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活力。

四、结语

通过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信医学大专生一定会在不断的模式创新中更新自己的观念,不断提升自我,并符合时代要求,将来发展成为一名具有良好医德和职业素养的医疗卫生人才。

参考文献:

[1]官萍,李勇,游义芳.医学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探索[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6(11).

[2]张振平,朱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初探[J].思想教育研究,2005(06).

[3]朱清.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宣传部门的重要职责[J].福建理论学习,2005(04).

上一篇: 电商分析论文 下一篇: 预防感冒小常识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