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教育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30 10:35:30

小学班主任教育论文

小学班主任教育论文篇(1)

一、 教学环境的复杂性需要班主任工作与社区教育紧密结合

教学环境是学校教学活动所必需的诸客观条件的综合,是按照发展人的身心这种特殊需要而组织起来的环境。从广义上说,社会制度、科学技术水平、家庭条件、亲朋邻里等,都属于教学环境,因为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教学活动的成效。从表面上看,教学环境只处于教学活动的,是相对静止的,但实质上它却以特有的影响力干预着教学活动的进程,系统地影响着教学活动的效果。如果说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角,那么教学环境就好比是他们活动的舞台。教学环境的内容包括社会信息。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社会节奏加快,各种社会思潮对校园的冲击是前所未有的,而学生是最容易接受新生事物而又被其左右的一个群体。因此,社会信息不仅是教学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且是一个必须认真加以调节控制的因素。这就需要学校、家庭教育与社区教育结合,共同培养学生。

二、传统管理模式弊端的改革需要班主任工作与社区教育紧密结合

如今,我们的管理者─━班主任,常常感叹"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管了"、"现在的学生不知如何去管理"。因为以往,班主任对小学生小到扫把如何拿,大到人生观、世界观都得管,并且一厢情愿地让学生听从其安排和布置,唯恐照顾不周。随着社会的发展,班主任再用一种封闭性的观点和办法对学生简单地说"不"与"是"或"可以"与"不可以",收效是甚微的。

既然传统的管理模式已不适应现代教育,那么当然需要改革。但这种改革不是全盘否定,而是一种创新。因为21世纪的世界主题是知识创新,它是传统教育理念的断裂。(所谓传统教育理念的断裂,是指传统的教育理念中将要扬弃的部分,实际上也是教育的几个千年死结。)教育要面向未来,唯有学会创造才是最佳出路。如果我们挖掘社区内的各种教育资源,动员社会各界中的力量,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培养学生,那必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虽然社区教育工作千头万绪,但是根本着眼点是放在人的全面发展上,坚持以人的发展为中心。因而要想学生全面发展,还必须向社区方向发展。

三、学生的心理需要需要班主任工作与社区教育紧密结合

1、 学生对交往的需要

现在独身子女居多,由于其在家中地位的特殊使孩子缺乏交往能力,但21世纪的人才要求会生存,会发展,会生活,会创造,会交往。因此,班主任除了应创设一个团结的集体,还应扩大学生的交往圈。社区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班主任可以通过组织多样的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尊重,学会相处,学会关心,学会帮助,增进彼此的了解。

2、 学生对环境的需要

小学生处于家庭、学校、社会三大环境中,他们需要在不同的环境中得到重视、尊重;需要在良好的环境中求知交友,施展自己的才能;需要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有良好的环境为他们做基础。在三大环境中,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学校是成长的阶梯,社会是施展才干的大舞台,所以早一日让学生踏入社区,就能让学生在更繁杂、更大的环境中适应、生存,得到有利的发展。

3、 学生对情感的需要

小学生的情感波动性较大,对周围的反应敏感性强,他们需要平等、友善、关心、理解和尊重。现在的孩子并不是首先接受周围人的叮嘱、辅导、说教,而是先考虑周围人对自己的态度。如果这种说教是令人振奋、愉悦、有帮助、有关心感的,他们往往会积极的接受。反之就会消极地接受,从而影响人的活动。良好的社区教育,能使生活于其中的学生经常保持乐观、稳定、愉快的积极情绪,使孩子获得爱的互需、爱的激励,从而促进其在学校、家庭的学习与生活。

4、 学生对求知的需要

小学生正处在长知识的阶段,求知欲很强,这种求知的需要不仅是文化科学知识,还包括社会、生活等方面。因而,班主任工作应与社区教育相结合,除了教学生学好书本知识,还应教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处理各种矛盾,学会解决问题,在实践中求知,这样才能使他们坚强地立足于竞争极强的社会中,适应时代的需要。

四、班主任工作的特殊性需要班主任工作与社区教育紧密结合

班主任工作在小学教育工作者中相对来说工作量较大,班主任极其微小的一言一行有时都会对学生产生重大的影响。但学生在校时间毕竟有限,还有将近2/3的时间在校外度过。小学生都有极强的表现欲,他们重视周围人对自己的评价。不光在校内,走出校门也同样。社区教育的结合,能使学生获得更多更全面的评价,从而促进学生向正确的方向积极发展,起到优势互补的作用。例如,利用社区力量为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提供各种辅导或指导。春天─━放风筝的季节到了,我班就联合社区组织了一次怎样制作风筝的活动,学生们在玩玩做做中学会了不少知识。

班主任工作怎样与社区教育紧密结

合?

一、 树立学生的"小公民"意识,建立制度保证

很多小学生都明白在学校要成为一名好学生,就应该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主动、活泼、和谐的发展,但是他们在家庭、社区中,或许由于儿童的天性或许由于如今独生子女众多、家长平日的娇生惯养,从而对自己在社区中的角色不太明白。学生在校内不会毫无顾忌地往地上丢纸屑,而出了校门便会。正如大部分家长所说的,现在的孩子只有在学校里才是最乖、最听话的。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首先要启发教育学生,要成为一名好孩子还必须加强对自己行为规范的要求,建立制度保证,做到尊老敬老、热爱劳动、热爱家庭;然后带孩子走向社区,参与社区开展的各类活动,让孩子亲身体验到,社会是由群体组成的,每个人都是这个群体中的一份子,应发挥各自不同的作用。孩子的认识速度是很快的,他们在得到一个正确的认识后,便会朝着这个方向去做。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位班主任发现在很多社区中存在着居住在楼房的居民一门关进、老死不相往来的现象,每家"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人际关系愈加淡薄。于是,班主任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我们小学生在社区中可以做些什么?"经过激烈的讨论,学生们决定按小队或区域等不同单位,组成服务小队、护绿小队等去居民区进行服务,尽自己的一分微薄之力。而且小公民的自豪感情绪也得到满足。

二、结合学校与社区,共同策划,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

学校有少先队大队部,社区有学生活动室,但常常各管各,当结合学校与社区,队部与活动室联系,由学生参与社区少先队基地、大队部,共同策划活动,这样不仅可以形成教育合力,而且为锻炼学生的能力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更广阔的空间。班主任也可以请居民干部来学校,为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作诸如"小朋友应为社区争创市级文明小区做贡献"的专题讲座,让学生进一步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体验出自己在社区中的所作所为是一种公民职责的表现。也可以请居委会干部在"国旗下讲话"中向小朋友讲述在社区中该怎样做的具体要求,使学生们懂得学校、社会和社区教育对他们的希望是一致的,要增强在日常生活中学会负责,争做强者的意识。

三、共同落实实施,培养学生创造意识,挖掘闪光点

小学班主任教育论文篇(2)

二、建立良好的班级氛围

班级体是学生学习的地方,建立良好的班级氛围有助于班主任顺利开展管理工作。良好的班级氛围应该包括文化氛围和管理氛围。首先,文化氛围是一种隐形的约束力,一旦形成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就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减轻班主任的工作压力。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开展:①建立公平公正的激励机制。引导学生积极向上。例如,学生为班级做出了贡献,教师给予学生一定的奖励,不仅能激励做好事的学生,还能产生模仿效应,学生纷纷像这位同学学习,从而引导整个班集体积极性上。②加强团队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团结互助。班级学生团结互助才能产生班级凝聚力,人人为班级着想,为团队着想。③树立榜样意识,像学习标兵,卫生标兵,纪律标兵等,形成带头作用。

其次,要建立严格、严肃的管理氛围,班集体需要完善的、全面的规章制度来保障班集体的正常学习。班主任要确保每个同学都熟知班级管理制度,互相监督。通过班集体的整体合作,才能保证班级管理工作时限预期的目标。

小学班主任教育论文篇(3)

一、实施抗挫折教育必须遵循科学规律。

要制订科学的实施计划,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分步实施。学生的抗挫折能力低,表现千奇百怪,情况千差万别,对学生实施抗挫折教育,一定要摸准病情把准脉,区别不同情况对症下药。必须充分注意到学生之间的差异,了解其行为的特征,破译其内心的密码,根据不同对象,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比如,有些学生各方面都比较出色,或者在某些方面有着别人无法比拟的长处,经常受到表扬,成长比较顺利的青少年,往往承受挫折的能力比较低。他们自身显露出的“光芒”使他们看不到自己的不足,别人也容易只看到“光芒”而忽视他们的不足。一旦有人指出其缺点或不足,他们往往难以接受,更经不起挫折和磨难的打击。因而,对于显示出这样那样“光芒”的学生,可以故意设置一些挫折,故意不表扬,不肯定某些优点,使其在受挫中得到磨练,以弥补他们心理锻炼上的缺陷。又如,那些学习较差的同学往往比较多地表现出怯懦和自信心不强,在挫折和失败面前往往表现为无所适>:请记住我站域名/

二、实施抗挫折教育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各教材中有关不怕困难,战胜挫折的内容,采用讲明道理、直观引导、设置障碍、模拟训练等方法,启发学生懂得每个人在成才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 ,必须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挫折面前不气馁,敢于夺取胜利,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抗挫折意识。在实施抗挫折教育中,心理测试和心理咨询是必要的,它对矫正学生的不健康心理,正确施教,培养学生的优秀心理品质是不可缺少的。

三、活动课程和丰富多采的课外活动是实施抗挫折教育的重要途径。

小学生都喜欢参加课外活动,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确定切实可行的抗挫折教育内容和抗挫折目标。定时间、定地点、定辅导教师、定辅导内容,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磨练意志。要充分发挥舆论导向的作用,利用板报、墙报、广播的形式渗透抗挫折教育。重视环境氛围的教育作用,努力营造抗挫折教育的内部和外部环境氛围。如在橱窗里设立抗挫折教育专栏,展示学生战胜困难的事迹图片;在班级墙壁上挂上名人战胜挫折的警句等,使学生在良好的校园氛围中接受教育。

四、要把抗挫折教育纳入德育范畴,构建社会、家庭、学校三结合的抗挫折教育立体网络。

首先要发挥教育委员会、校外教育基地的作用,请老红军、老八路讲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请著名劳模、企业家介绍他们的创业之路,使学生从小培养艰苦奋斗,不怕挫折,敢于竞争的精神。其次,要把抗挫折教育的内容纳入家长学校 教学和研究范畴,使家长在家庭中有意识地创造抗挫折教育的氛围及和谐的家庭环境,配合学校实施抗挫折教育。第三,要设立家庭劳动岗,通过家务劳动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小学班主任教育论文篇(4)

“无限化”,而是时代变迁知识

创新的“集约化”

班主任产生何时?基于何因?笔者未能一一稽征。但就中国言,肯定不是“古已有之”的产物,而是教育理论乃至学校制度“全盘苏化”的结果。

20世纪30年代,苏联已经建立了班主任制度。1947年7月21日,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教育部颁发《班主任规程》,进一步明确和推广了开来。1948年版凯洛夫《教育学》设立专节论述班主任,指出:“对于每一个年级里担任功课最多和最有经验的一个教师,常常委以附加的任务:统一和调整本级所有教师的教导活动;组织和指导本级儿童整个生活与活动;规定学校与本级学生的家庭间必要的联系”[1],这位教师就是班主任。

1956年版凯洛夫《教育学》是我国讲授教育学课程和编写教育学教材的主要蓝本。这里也设立专节论述班主任,不同的是:1948年版将这节放在“苏维埃学校的教师”里讲;1956年版则放在“学校里的学生集体”里讲,这一节加了一个副标题,全称为“班主任――基层集体的组织者和教育者”。这里指出:“使基层集体――班集体――的学生团结一致是班主任的首要的、基本的职责……班主任不仅要把教师的教育力量统一起来,而且要把少年先锋队(或共产主义青年团)组织和本班学生家长的教育力量联合在一起。”[2]368这个时期,苏联的学校教育制度趋向完善,教育理论建设走向成熟。所以,“班主任的经验告诉我们,他们的教育活动的质量多半取决于他们的教育技巧和他们的创造性的教育工作方法。班主任的教育技巧越高明,他们的教育活动就会进行得越顺利。在班主任的广大队伍里有不少教育工作的真正能手”[2]376 。

政治制度的认同决定了教育理论的选择,建国以后,我国引进了苏联学校的班主任制度。

1952年3月18日教育部颁发的《中学暂行规程(草案)》第三十二条指出:“中学每班设班主任一人,由校长就各班教员中选聘……负责联系本班各科教员指导学生生活和学习。”同时颁发的《小学暂行规程(草案)》第三十二条指出:“小学各班采教师责任制,各设班主任一人,并酌设科任教师。”[3]140-144

1956年我国发出了“教育学中国化”的呐喊。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中国学者编写的《教育学》陆续出版。这批《教育学》的显著特点,是力图运用中国的文化传统研究教育现象,运用中国的价值观念揭示教育规律,运用中国的语言习惯阐明教育理论。例如对班主任工作的论述,一本《教育学》说:“班主任是班级教育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班主任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担负着重要的责任。”[4]这是那个时代较为普遍的一种说法。

以后,百废待举,百事待兴。拨乱反正、正本清源成为教育界首当其冲的紧迫任务。1978年9月22日教育部颁发《全日制中学暂行工作条例(试行草案)》,第二十二条指出:“班主任应该在其他教师协助下,对本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同时颁发的《全日制小学暂行工作条例(试行草案)》第十九条指出:“班主任应该在少年先锋队辅导员和其他任课教师的协助下,经常了解本班学生的学习、思想品德、健康等各方面的情况,及时进行教育和帮助;组织和指导学生的劳动和课外活动;指导本班的少年先锋队工作;进行家长工作。”[3]1632―1637这种论述反映出教育学界将理论与实际结合的一个成果。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既是中国社会大开放、大变革的重要转型时期,又是中国教育大改革、大发展的重大转轨时期,还是中国教育学界思想解放、成果卓著的灿烂辉煌时期。班主任研究不仅实现了从“专节”到“专章”的演进,而且还实现了从“专章”到“专书”的飞跃。“五院校”《教育学》是当时传播最广、影响最大的一本师范院校教材,后来演进成王道俊教授、王汉澜教授主编的《教育学(新编本)》,增强了学术性;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编写的《教育学》,是一本高师教育系专业基础课教材,它“力求反映我国的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方面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果”,有相当深度。据瞿葆奎教授统计,1979―1990年间,全国出版《教育学》教材111本,这些书多数将班主任列为“专章”论述,知识范畴地位已经得到提升,理论论述深度日臻完善。一本《教育学》写道:“班主任是班的教育者和组织者,是学校领导进行教导工作的得力助手。他对一个班的学生工作全面负责,组织学生的活动,协调各方面对学生的要求,对一个班集体的发展起主导作用。”[5]

进入新世纪以来,基础教育改革风起云涌,教育理论成果群星璀灿,班主任工作研究与教学工作研究渐成“等量齐观”的两大热门领域,班主任的作用和地位逐步形成“跳跃”、“跨越”之势。

2006 年6 月教育部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指出:“中小学班主任是中小学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班集体建设的指导者、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是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的骨干, 是沟通家长和社区的桥梁, 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2009年6月教育部颁发《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指出: “全面了解班级内每一个学生,深入分析学生思想、心理、学习、生活状况。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人格。采取多种方式与学生沟通,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此可视为是对班主任工作性质、意义、职能与任务的最新概括。

通过对班主任源流的检索,不难看出:班主任制度发端于苏联,稍后应用于中国;选择班主任制度并不是源于理论自觉,而是出自政治认同;班主任工作日益事务繁杂以至功能“无限化”,并不是人为因素,而是时代变迁、社会挑战的必然结果,也是教育理论相继深化、知识创新不断推动的“集约化”表述。

二、职业乎?岗位乎?班主任不是人员专职队伍建设的

“专门化”,而是教育教学管理

职能的“一体化”

有论者认为,班主任工作“具有不可替代性”,“是一个专门的职业”。只有坚持走班主任专业化之路,“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班主任的职业形象,提高社会地位和学术地位,使班主任成为令人尊敬和羡慕的职业”[6]。于是,“班主任专业化”一说风生水起,终酿成潮。

何谓职业?《现代汉语词典》说:“个人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那么,班主任是一种什么样的工作呢?

《辞海》云: 班主任“在中国,主要指中小学中负责一个班级的思想教育和组织工作的教师”。《教育大辞典》说:班主任是“学校中全面负责学生班级工作的教师” 。

我国1952年以来关于班主任的相关论述,权威典籍与政策法规里未见“专业化”一词,说明班主任工作是教师职业的天职,是中小学教师分工中的一个特别岗位。恰如全国模范班主任冯恩洪所云:“只授业不传道的老师决不是一个合格教师,只传道不授业,道也不可能传好……教书和育人应该结合起来,两张‘皮’应该合为一张‘皮’。”[7]

有论者认为,我国的班主任是一种兼职而不是专职,应该实行“专职化”由专人承担。因为班主任是一项专业劳动,兼职班主任会导致负担和压力过重、队伍不稳等问题,而班主任专职化则有利于班主任自身发展等等。这就派生出班主任专业化中的一个队伍建设“专门化”的别论。

那么,班主任是“怎样的”一种专业化呢?

班华教授认为,“班主任是特殊类型的教师,班主任专业化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教师专业化,或者说是教师专业化的一个特殊方面。班主任专业化的要求与内容,与非班主任教师专业化的要求与内容有共同的方面,同时又有其特殊的方面。”[8]他通过悉心钻研、调查,概括提炼出11条“班主任教育信条”,揭示出班主任角色定位的精髓。

黄正平教授认为,“相对于教师专业化而言, 班主任工作是一个更微观的领域,因此,班主任专业化是教师专业化的题中之义,是教师专业化向纵深发展的必然结果。”[9]他明确指出:“班主任专业化是学科专业专业化与教育专业专业化的统一、群体专业化与个体专业发展的统一、制度保障与自主发展的统一、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的统一、学习研究与实践反思的统一。”[10]可以说是论述透彻,揭示了班主任工作特点的深刻内涵。

笔者感到,班主任确实不是一个专门职业,而是中小学教师教书育人工作的一个重要岗位;“班主任专业化”也不是指队伍建设的“专门化”,而是指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职能的“一体化”。迄今为止,笔者能够读到的对于“班主任专业化”的种种论述,并没有超出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天职的教师专业化建设的范围;尽管有大量类似于“班主任学”的大部头书籍问世,但是,科学意义上的“学”还没有创建起来,大学教育学院里也没有设置“班主任学系”,或者教育学系里也没有设置“班主任学专业”。早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现代大学研究专家弗莱克斯(Abraham Flexner)就已指出,只有弥漫着学术研究的精神并由最优秀的人才去研究的专业领域的问题才有权利被列入之内。

三、外塑乎?内炼乎?班主任不是资格培训职称晋升的

“序列化”,而是学生心灵培植

工作的“专家化”

在向“班主任专业化”大踏步前进的途程中,得力之法是岗位培训,战略举措是职称评定。在全民向“学习化社会”进军的知识经济时代,班主任也需要“充电”。

2006 年教育部颁布《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培训计划》,规定班主任的岗前或岗后半年的培训不得少于30 学时。有的区域建立了新任班主任岗前培训、班主任岗位培训、优秀班主任专业培训的制度,形成了一种层次性、系统性、可行性的培养机制。这种针对性强的班主任培训很有必要。问题是,培训不是学习,培训并不等于就是学习。也有论者认为,“班主任应当成为具有专门的职业理论、专业职业道德、专门的职业技艺的专业工作者。班主任职级制的评定,不仅顺应了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潮流,而且还能使我们跃升到一个新的‘平台’,从新的视角、新的高度审视和关注班主任队伍的建设问题。” [11]于是,有的地方实施了评选“见习班主任”、“初级班主任”、“中级班主任”、“高级班主任”、“特级班主任”的职称序列方案,还有的地方介绍了评选“初级”、“二级”、“一级”、“高级”班主任的职称序列经验。班主任职级制评定的效果如何,自然有待实践检验。

在学校教育面临经济社会严峻挑战的非常时期,在各种“专业化”相互攀比、“谁都可以评职称”的特别情况下,人们倡导“班主任专业化”的良苦用心,在于引起国人对于班主任工作的高度重视,在于破解“班主任荒”的疑难困惑。然而,班主任的“专业化”,并不是资格培训、职称晋升的“序列化”,而是学生心灵培植工作的“专家化”,即班级集体建设的“专家化”,研究学生、研究教育的“专家化”,全面关心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的“专家化”。

当今人们在追寻班主任的成长发展之路时,有论者指出,“班主任要由‘经验型’向‘研究型’转换,必须重视教育科学研究”[12]。当今学生怎么了?“厌学”、“网虫”、“逆反”都不是他们的本性,怎样让“每颗金子闪闪发光”是班主任的一个“永恒主题”。当今教育怎么了?“呆读死记”、“考试地狱”、“质量滑坡”也不是教育的本意,怎样使教育能够“唤醒沉睡的智慧”也是班主任的又一个“永恒主题”。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这样谆谆告诫青年教师:“你不仅是活的知识库,不仅仅是一名专家,善于把人类的智力财富传授给年轻一代,并在他们的心灵中点燃求知愿望和热爱知识的火花。你是创造未来人的雕塑家,是不同于他人的雕塑家。教育创造真正的人,就是你的职业。社会把你看成能工巧匠。”[13]重温此话,犹如甘露滋润吾心。新时期的学生心灵培植工作更加呼唤“专家化”的班主任。

参考文献:

[1]凯洛夫.教育学(全一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0:495―462.

[2]凯洛夫.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

[3]何东昌.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49―1997)[M].海口:海南育出版社,1999.

[4]刘佛年.教育学(初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2:308.

[5]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新编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516.

[6]谢玉玲. 班主任应走“专业化”之路[J]. 班主任之友,2005,(12).

[7]瞿葆奎.教育学文集・德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432.

[8]班华.专业化: 班主任持续发展的过程[J].人民教育,2004,(15―16).

[9]黄正平.班主任专业化: 应然取向和现实诉求――解读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J]. 人民教育,2006,(19).

[10]黄正平.关于班主任专业化的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08,(2).

[11]潘健.实施班主任职级制: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新思路[J].班主任,2004,(4).

小学班主任教育论文篇(5)

课题项目:本文系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十一五”第五批立项项目“基于新课改要求的高师生职业能力‘立体化’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09B098]及来宾市教育科研项目“教师教育专业职业技能实践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LB2009A048]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陆艳清(1971―),女,壮族,广西鹿寨人,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系副教授,研究方向:教师教育课程改革、高校文学艺术教育;

林翠英(1968―),女,汉族,广西荔浦人,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务处副处长,副教授,研究方向:教学管理、教师教育课程改革。

师范生是我国教育事业的后备力量。“振兴教育事业”,从长远来看,有赖于师范院校现行的教师教育专业建设状况及人才培养质量。目前,师专教师教育专业的教学改革得到不断地深化,实现了宽途径、厚基础、重人文的课程架构,以利于师范生超越狭隘的专业性与工具性的约束,把自己培养成职业思想端正、心理健康、专业扎实、技能突出的合格人才。正是在这种语境下,不少师范院校的教师教育专业,把原来归属于教育学教学内容的《班主任工作》章节分离出来,设置为独立的“班主任工作技能训练”课程,并作为教师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程。这一课程设置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师教育专业凸显师范生技能培养的意图。但设置课程只是表明走完了教学改革的第一步,完整的课程教学改革成效如何,则取决于课程的实际教学活动过程。因此,如何开展“班主任工作技能训练”教学活动,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是师专面临的教师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关键问题之一。

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柳州师专”)教师教育专业近几年来把“班主任工作技能训练”列为专业主干课程。任课教师在任教过程中,深入分析和归纳班主任工作角色的各种构成元素,努力探究有效的教学方法,钻研教材,收集资料,研究学生,精心备课,课堂教学有针对性、有实用性、有操作性,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形成良好的教学互动,师范生的主动性得到激发,相应的职业技能得到培训,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初步探索出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有益之路。

一、理论层面:以情育德――渗透人文情怀,提升人格魅力,促进师范生职业道德的养成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尽管师范生对这句古训都耳熟能详,但却未必人人都能深刻领会其意旨而产生切身体认。而作为一名师范生,一名未来的人民教师和班主任,是必须以拥有丰厚的人文情怀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作为前提条件的。如何在“班主任工作技能训练”课程中,有机地渗透人文思想,促使师范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是任课教师首先要思考的问题。由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认知水平,他们往往不喜欢听老师刻板的说教和高高在上的指示,因此,创造各种有利契机,采用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榜样激励法、文艺熏陶法等教学方法,或让师范生直面教育界的热点新闻事件,进行讨论与辨析;或让师范生了解中小学名师事迹,追慕名师风范;或在课外引导师范生赏析高雅的文艺作品,进行美育熏陶,让他们不断丰富情感世界,滋养人文情怀。师范生端正了自己的思想态度与价值追求,也就为下一步的学习准备了充足的动力。

例如“班主任工作技能训练”上课伊始,任课教师就抛出了网上曾热议的“杨不管”事件以及汶川大地震中“范跑跑”事件,让师范生进行自由讨论、小组辩论后,又引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那数次舍身冲进火海抢救邻家儿童的王茂华老师,以及汶川大地震中为救助学生而光荣殉职的谭千秋老师等的感人事迹。两组人物,两种境界,任课教师由此再引导师范生深思――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作为教育施行者的教师(班主任)需要怎样的素质才堪当“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经过思考、讨论、总结的环节,师范生最终明白:由于教师的特殊身份与人们赋予它的社会理想,任何一名教师都应该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与正义感。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任课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有机渗透人文思想教育,鼓励师范生努力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让师范生树立明确的意识:要育人必先育己,让自己拥有真挚的情感世界及健全的人格品质,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不断增强文化底蕴,提高职业技能,促使自己获得专业化的成长。

二、操作层面:以练促训――课堂上精讲多练,课内外强化实训

限于课时,传统的《班主任工作》授课内容止于一般的理论知识与工作方法介绍,缺乏对中小学一线活生生的教育案例的探讨,也无暇实施相关的技能训练环节,因此不少师范生到了教育实习阶段,面对一些比较棘手的班主任工作问题,便显得力不从心。柳州师专修订后的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相关的教学计划,把“班主任工作技能训练”课程安排在第四学期,总课时为32学时。师范生前期学习了“心理学”“教育学”等基础课程,对教育工作及其基本原理有了初步的认识,为学习“班主任工作技能训练”打下了理论基础。鉴于班主任工作涉及的具体内容较多,由于课时有限,任课教师在全面掌握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统筹安排,确定好教学重点与难点,课内精讲重点章节,突破难点内容。此外,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凸显实训环节,具体做法是:

(1)分析案例,展开讨论。紧密结合教学内容,适当引介中小学教育典型案例,有正面的,有反面的,让师范生深入分析,展开讨论,作出自己的评判,最后由任课教师作点评与总结。

(2)创设情境,即兴演练。课堂上让师范生根据任课教师所提供的教育素材,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如班主任与中小学生、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班主任与家长等),即兴演练某些具有代表意义的教育情节:如课堂上的师生冲突――老师批评不遵守纪律的学生后学生顶嘴;班主任碰上态度强硬的家长――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是老师的天职,孩子表现不好就说明老师无能;与前来告状的科任教师的沟通――科任教师认为自己只负责教书,育人是班主任的事;作为班主任第一次面向班集体的说话;家访时的礼节,等等。这些演练让师范生们初步体验到不同的角色在特定情境下可能有的表现、反应及相应产生的心理感受。

(3)小组合作探究,制定实训方案。主要针对一些中小学教育过程中较为典型的突发事件或较为棘手的集体教育对象和个体教育对象,让师范生利用课余时间,自由组合,五人一组,以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分析案情、查找资料、自由讨论,共同制定出解决方案,下次课到课堂上进行小组轮流汇报,以利于大家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任课教师逐一进行点评,最后作出总结。

实践证明,我们凸显实训环节的教学模式,使师范生能够提前把教育理论知识用以指导实践活动,学习过程经历了感知―理解―运用―体验―总结―巩固几个阶段,使师范生的教育艺术、方法技巧与教育能力都得到明显的提升。

三、见习与实践层面:以技长能――开辟第二课堂,延展训练空间,实现由“技”到“能”的跨越

师范生要巩固知识、提高实践工作技能,第二课堂可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积极开辟校内外第二课堂,有效延展师范生的学习与训练空间。如我们开设解读中小学名师系列讲座,介绍名师(魏书生、李镇西、王君等)的成长经历与成功的教育案例,他们的从业精神到教育智慧,都给师范生以有益的启迪;创立师范生技能交流团体(QQ群),提供即时、便捷的师生、生生网络交流,搭建起广阔的师生学习与交流的平台;每学期与校团委联合举办师范生主题班会设计大赛,以赛促练,以赛促学。除此之外,与中小学教育工作紧密对接,把教学活动延伸到中小学校,增长师范生“默会知识”,也是“班主任工作技能训练”课程的一项改革举措。我们通过“引进来”的方式,把中小学优秀的班主任请进校园,给师范生现身说法,谈谈当中小学班主任的切身体会,传授班主任工作的先进经验。弥补了大学课堂教学“非现场”的缺陷,使师范生加深了对班主任工作的理解,并学习到一线优秀班主任的教育良法与技巧。同时,我们启动“走出去”的教育见习程序,第四学期安排一周的班主任工作见习活动,让师范生直接走进中小学教育一线,通过“望”“闻”“问”“切(当助理班主任体验角色)”等见习方式,在真实的中小学教育情境中,与班主任、中小学生亲密接触,既获得了丰富的“默会知识”,还在原班主任的带领下“描花试手初”,运用在大学课堂里学到的理论、原则、方法和技巧去处理中小学班级日常管理中出现的一些小问题,锻炼了工作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尝试把在主题班会设计大赛中获得优胜的师范生选派到教育实习基地进行现场班会课展示,由纸上谈兵的方案设计到真枪实弹的现场授课,身临其境的锻炼促进了师范生由“技”到“能”的转化,这一活动方式得到教育实习基地师生的欢迎与好评。

从第一课堂到第二课堂,师范生把握了有利的学习契机,实现习得知识与提高技能的双重目标。

小学班主任教育论文篇(6)

一、20*年工作回顾

1.以班主任工作研究会为平台,激发了广大班主任会员的工作研究积极性。

全市现有小学班级1024个,初中班级668个,普通高中班级336个,职业高中147个,总计2175个中小学班级,也就是有2175位班主任,其中228位班主任是*市班主任工作研究会会员。我们积极利用班主任工作研究会这一平台引导会员学习和研究,对班主任工作进行反思与探索。我们在全市组织开展了以“强师德,塑师魂”为主题的论文评比,许多教师能紧密结合实际,论述了加强班主任思想道德建设的意义、方法和途径;有的教师结合自己的班主任工作经历,介绍心路历程、成绩收获和体会感悟。大多数论文能做到主题鲜明、观点新颖、论证充分,给人启迪。这次评比活动得到了各基层学校的大力支持,共收到论文200多篇,个案70多篇,并择优汇编了《*市班主任工作研究会第三次年会论文集》。不少学校是在校内先行组织论文评比的基础上,再将优秀稿件推荐到我们学会。在论文评比中,我们聘请了一批德育和班主任工作的行家担任评委,他们对工作的严谨和公正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认为,论文评比的最终结果已经不是很重要的了,而老师们在活动过程中对班主任工作创新的思考和研究,则是弥足珍贵的;老师们在活动中更新了教育理念,优化了德育的过程和工艺,这正是我们开展这一活动的出发点和想要取得的实际效果。我们积极推荐部分班主任加盟南通班主任工作专业委员会,让他们在更高更大的平台上观察、思考、交流、实践和提高。全市现在已有214位同志是南通市教育学会班主任工作专业委员会会员,其中124名是新增会员。今年我市获南通市班主任论文等级奖的有142人,一等奖16人,二等奖46人,三等奖80人,总体情况良好。

2.切实完善并有效实施班主任培训计划,大幅提升了班主任的工作水平。

我们结合*实际,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启教教〔20*〕70号)、《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班主任培训工作的通知》(启教教〔20*〕71号),为做好班主任工作营造良好氛围。我们邀请有关专家和优秀班主任在教师进修学校的具体组织下对140多位新教师进行了岗前班主任工作培训。学校普遍重视班主任的配备和培训。今年我们为全市班主任订阅了班主任读本,为每个班主任自学和学校开展校本培训提供了较好的精神食粮,受到了班主任的普遍欢迎。今年10月,百杏中学、第一实验小学的100名班主任参加了南通市教育局组织的班主任网络试点培训,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受到上级领导的高度评价。*中学、第一实验小学、和合镇中心小学、东南中学等学校的班主任工作各有特色,走在了全市前列。今年7月底,教育局在江苏教院举办第二期校长培训班,邀请专家为全市义务教育学校的校长作了《学校德育与班主任工作》的专题讲座,进一步提高了校长们对班主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和加强对班主任工作管理的水平。

3.以优课比赛为载体,探索了中小学班会课的改革新路。

12月上旬,我们组织部分青年班主任参加南通市首届青年教师优秀班会课比赛,第一实验小学陈东雳老师、第二职教中心的黄锦老师、向阳镇初级中学陈春美老师分别获得南通市首届中小学青年教师优秀班会课比赛二等奖。这次班会比赛在部分学校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各位选手确定的班会课比赛的主题来看,有对普通劳动者的赞美,有对环境保护的倡导,有对北京奥运的关注,有对弱势群体的关爱,有对父母亲情的感恩,有对“学”和“玩”的思辨,有对成长历程的感悟……都尽量做到了关注社会、家庭、学校的现实生活,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从班会课的组织形式上来看,学生主体参与的特色十分鲜明。在班会课上我们看到了学生的讨论、宣讲、辩论、讲故事,看到了学生的角色表演、情景剧。形式的丰富多彩凸现了学生的认识力、思辩力和表现力。从班会课的教育效果来看,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兴趣很浓,也非常投入。而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就是其增长才干的过程,就是自我教育的过程。

4.加大表彰优秀班主任的力度,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9月,在市委市政府组织的“走向明天的辉煌”庆祝会上,评选表彰了50名优秀班主任,树立了一批能带领班主任群体共同前行的领头雁,在全市教育系统和全社会产生了震动。大多数学校对班主任的奖励、津贴上采取了倾斜政策,激发了广大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营造了教育系统内部从事班主任工作的良好氛围。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深切感到,*的班主任工作由于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由于班主任工作研究会的积极工作,通过广大班主任的真抓实干、进取奉献,全市班主任工作又跨上了新台阶。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客观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说:研究会的活动还偏少;研究会研究成果的层次还不够高;班主任的配备、培训还不能跟上发展的形势;班主任的素质还有待提高;副会长、理事们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挖掘和发挥。这些问题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重点,有待我们在今后工作中加以重视和改进。

二、20*年班主任工作研究会和班主任工作的初步设想

(一)充分认清形势,抓住发展机遇。

1.国家强调“素质教育,德育为首”,“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班主任工作引起高度关注。2004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第十条写道:“要完善学校的班主任制度,高度重视班主任工作,选派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奉献精神强的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去年教育部下发了教基〔2006〕13号,提出了进一步加强班主任工作的意见。

2.我市充分认识班主任工作的独特作用。2004年,市教育局下发了启教教〔2004〕69号文件,明确指出:“学校将班主任培训作为校本培训的有机组成部分,每学年开展班主任的理论学习、班级务实培训、工作经验交流和班会课观摩活动”。今年就班主任工作专门下发了四个文件。市成立了班主任工作研究会,三年来取得了一些成效,优化了班主任工作的内外部环境。

3.基层学校均加强了对班主任工作的领导。中小学校更加重视班主任队伍建设,在人员经费等方面尽可能予以倾斜。

(二)加强学习研究,努力提高会员的自身素质。

1.学习上级有关班主任工作的文件规定。

要认真学习教基〔2006〕13号、启教教〔20*〕70号文件,进一步明确班主任的配备条件、权利义务、工作职责等规定,充分认识到班主任工作是主业,班主任也要走专业化之路。牢牢记住担任班主任核心是爱生敬业,重点是教书育人,基础是为人师表。

2.学习优秀班主任的工作经验。

班主任工作是一门艺术。学校图书馆要订《班主任》《班主任之友》《小学德育》《中学德育》《辅导员》《少先队活动》等报刊杂志,供班主任学习研究。班主任的书架上应该有《魏书生班主任工作艺术》等几本班主任工作的专门书籍。

要向霍懋征、魏书生、李镇西、任小艾等老牌优秀班主任和今年教育部表彰的海门悦来中学顾欣菊等全国200名优秀班主作学习。祝愿大家以“丹心化作春雨洒,换来桃李满园春。”的工作态度从事繁琐复杂的班主任工作,做一名幸福的班主任。

3.确定“问题就是课题”的理念。

现在时新微创手术,而对基层学校的班级而言也要从工作中具体而实际的问题出发,由小处着眼思考,把碰到的问题作为研究的课题加以解剖,寻找规律,积累经验。要针对班级常规(五化:民主化、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自动化)、班级舆论、路队纪律、班级活动策划(主题化、经常化、系列化)、班主任公共关系、班级文化建设、学生非正式群体等问题进行系统研究,逐个突破,整体把握。

(三)坚持务实创新,努力改进研究会工作,为会员的班主任专业化成长和提高我市班主任工作水平提供服务。

1.变一年一次活动为常年活动。

我们要充分发挥每一位会员特别是副会长、副秘书长、理事的作用,提高会员的参与度,激发会员的积极性;通过成立分会,改革研究会的设置和活动,挖掘和发挥研究会的潜在功能。及早筹划20*年年会,并力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年会时间建议放在11月底或12月初,会议地点为*中学。年会确立鲜明的主题,进行现场活动观摩,听取学校抓好班主任队伍建设经验介绍,提供与学生面对面的现场。

2.建立班主任工作援助中心正常运行机制,努力发挥该中心的服务和辐射作用。

市班主任工作援助中心由教师进修学校具体操作。有条件的学校或乡镇也应成立类似中心,为班主任专业成长提供及时便捷有效的服务。要形成必要的网络,畅通信息渠道,营造为班主任工作和事业坦诚交流、科学研究的健康氛围。要象警察破案、医生会诊那样多召集诸葛亮会,共商新形势下的班主任工作对策,聚焦问题,攻克难题,携手开创班主任工作崭新局面。

3.进一步加大对班主任培训力度。

要确保完成班主任培训计划,达到班主任30个学时的专题培训的目标。要把市级优秀班主任、骨干班主任、班主任培训纳入全市干部培训计划,选派会员外出学习,将班主任培训切实有机纳入校本培训,认真组织校际交流和观摩活动。

4.设法提高会员研究水平。要为会员在《*教育》、南通市的《班主任工作研究》乃至《班主任》、《班主任之友》等报刊杂志上发表研究成果牵线搭桥,尽快改变我市班主任工作研究水平不高,成果不多的局面。在南通市教育学会班主任工作专业委员会20*年年会上,我们要确保实现获奖人次增加,获奖层次提高,纵向跃升,横向进位,全员进步的目标。

5.努力提高班主任待遇。

要积极争取财政人事部门的理解支持,尽快拟定提高全体班主任待遇的文件,调动广大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学校应该利用有限的经费对班主任倾斜,开展好班主任工作系列评比活动,

6.加大考核奖励力度。学校要对班主任工作实行目标考核,市教育局在学年度考核时专门关注学校的班主任工作。要宣传研究会和优秀会员的工作事迹,培育一批优秀班主任。

小学班主任教育论文篇(7)

一、新形势下小学班主任教育工作及小学生心理特点分析

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和学习知识阶段,更是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逐步形成的阶段,因而小学生具有比较显著的心理特点,其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心理十分简单但又十分矛盾。一是基本上都有美好的愿望,很多小学生都有自己的理想,但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却不够努力,特别是对现实荣誉十分看重。二是基本上都缺乏理智,感性往往往都会“战胜”理性,很多时候都非常感情用事,特别是现在的小学生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因而其自我意识更强。三是基本上都具有较强的进取心,争强好胜的心理比较强,但很多时候都停留在“口头上”,付诸行动的时候相对较少,特别是对于一些困难普遍都有畏难情绪。

二、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强调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小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培养小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至关重要。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有针对性的解决小学生普遍存在的情绪不稳、学习困难、缺乏毅力以及抗打击、抗挫折能力不强等问题,能够使小学生健康成长。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能够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让小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自我适应,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提高小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特别是能够改变小学生自我意识较强、团队精神不足的问题,让小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

三、班主任如何加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

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因而,小学班主任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必须深入了解小学生的心理需要,加强“学情”分析,特别是要通过与小学生建立深厚的感情,让小学生愿意与班主任交流,深入了解每一位小学生的心理需求,并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小学生的心理需求紧密结合起来,既要重视心理教育更要重视心理健康,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真正取得实效。

(二)在班级管理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小学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主导者,特别是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与小学生接触的机会最多、时间最长,因而必须在班级管理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在班级管理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要把创造“和谐班级”作为重中重,鼓励、支持、引导小学生树立民主、和谐、健康、向上的思想观念,注重在班级管理中加强对小学生健康心理的教育,发挥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小学生学会相互尊重、相互合作、相互谅解,使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方式和行为习惯。

(三)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

种花须知百花异,育人要懂百人心。小学生感性思维都比较强,因而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班主任必须时刻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变化,因为小学生的心理变化常常会表现为外在的变化。比如有的小学生会莫名的出现不爱说话,有的小学生也会莫名的出现脾气暴躁,还有的小学生会莫名的出现成绩下降,等等。这些都需要班主任细心的去观察,并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

(四)掌握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积极应用于教学中

小学班主任教育论文篇(8)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30-0125-02

在小学期间开展德育工作能够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认知,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有良好的促进性作用。小学班主任在教育教学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中也肩负着重要的职责。因此,本文对新时期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一、小学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学校的德育工作是一切教育教学的前提,也是教学活动开展的根本所在,因此学校、教师和家长都应该在这一期间为学生打下良好的德育基础。

小学班主任在学生的心目当中具有重要的位置,对于德育工作的重视能够让其在教育中更加主动地承担起学生德育的任务,帮助学生走好人生的第一步。因此,班主任要了解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主体结构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文化道德教育,只有认清这个事实,才能在整体工程中取得更好的进步和成功。为了能够更加适应新的形势和新的变化,班主任需要对学生的思想和心理进行多方面的了解,在教育过程中尝试使用新的方法和途径,不断地创新工作的新方式、新模式,让德育工作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新时期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要求解析

班主任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首先需要具备高尚的德行,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影响学生,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以此给学生做出榜样,让一些心智不成熟的学生能够时刻约束自己的行为。在新时期,班主任需要突破以往的班级管理形式,创新管理工作。小学教育是初中和高中教育的基础,对学生进行评价不能单一的看成绩和分数,相对比之下德育更加重要。

三、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过程中存在的基本问题

1. 过于倾向理论化以及模式化

在很多小学校中,班主任对于学生德育方面的培养都只是进行枯燥理论知识的灌输,并且形式也非常单一,这样的强制性德育理论教学不但不会起到积极性的作用,反而还会影响学生对思想品德学习的兴趣,不符合小学生成长的心理特征。调查显示,一些理论教育过强的德育形式没有体现出德育工作的宗旨,反而可能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并且在当前的德育工作过程中,一些班主任缺少创新意识,沿用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严重阻碍了学生的进步和成长。

2. 德育工作更加复杂

当今的小学生一般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在呵护中成长,平时很难接受到严格的思想道德教育。并且小学生的思想和意志还不成熟,价值观、人生观都没有完全形成,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爱国主义等的认识都比较模糊,对于国家的发展和大政方针也不是十分理解,更不能进行正确的评价。网络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网上纷杂的信息会对学生正确思想的形成起到阻碍作用。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班主任德育工作面临的问题更多,工作也更加复杂。

3. 忽视对学生德育工作的培养

在当前的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以及教育主管部门往往把学生的学习成绩当作评价班主任工作优劣的唯一衡量标准。因此,无论是学校还是班主任都把升学率和考试当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目标。从这方面看,教育的功利化非常明显,已经成为一些学校教育办学的宗旨所在,并且衍生成为一个社会性的问题,在这样的环境下,德育工作很难得到有效实施。

四、 小学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途径分析

1. 抓住学生心理,对学生进行情感方面的疏导

思想道德工作和学生的心理变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小学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德育的过程中,需要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了解,只有把握学生的心理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才能疏导学生的思想。

例如,班主任在德育过程中,不但要对课堂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还需要和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和思想沟通。交流和沟通可以分成两种形式:一方面是在课堂上针对某个思想政治问题进行交流和讨论,在以教学内容为基础的条件下,让学生能够更多的将自己表现出来,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减少对班主任的陌生感和惧怕;另一方面,班主任在课下也需要和学生进行多方面的交流,基本常用的方式有和学生聊天,和学生谈心,这样才能对学生的心理有更加全面的把握。如教师在和学生聊天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存在哪些心理问题,或者有哪些不良的心理波动,就可以对学生进行及时的疏导,并且探究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从根本上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让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到提升,这也更加符合现代化教学的基本思路。

2. 培养优秀学生,发挥榜样作用

班主任对班干部的选拔和培养能够让班干部在学生中发挥榜样性作用,并且班干部也是班主任的主要得力助手,可以帮助班主任做一些德育方面的活动,为班主任出谋划策,对其他学生进行引导和规范。班主任可以选择能力突出的优秀学生来充当班干部的角色,或者使用班干部轮换的制度,通过公平的竞争上岗对学生加以引导,让班干部在学生之间起到重要的桥梁作用,并且其他学生也对班干部更加信服。另外,还可以制定班干部思想道德执行手册,使学生对班干部进行监督,这样有利于学生对自我行为进行规范,也有利于促进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3. 丰富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

课堂教学在小学教育中起着核心的作用,那么小学班主任在进行德育的过程中可以不断地利用增强人文教育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德育培养。

例如,在教学《长征》一课时,首先让学生对课文进行朗读,使学生的情感和课文融入在一起,然后班主任和学生一起讨论长征中的红军精神,让学生自己说出文中红军都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通过这种课堂上的研究和讨论,学生一方面对课文加深了认识和理解,另一方面还能通过课文对自己在生活中的行为进行思考,把自己的品质和红军的品质进行对比,有利于学生获得更深层次的思想道德感悟。在课堂讨论研究结束以后,班主任还要深刻的对《长征》中蕴含的人文性进行剖析,让学生学习红军身上的爱国主义精神。通过这样的教育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也减少了课文和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把自我道德和自身发展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以此实现小学生道德素质培养的现代化发展目标。

4. 强化自身素质,提高职业操守

班主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学科教学还是德育工作,都要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并且努力提升个人的职业操守,在提高班级管理能力的同时,重视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这样才能不断满足新时期小学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因此,班主任需要时刻进行自我培训和自我学习,不断夯实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并且在平时的生活以及教学中展现出来,成为学生的榜样。例如,小学班主任可以在课余时间认真地阅读道德教育以及心理教育方面的书籍,掌握了解学生心理状态方面的手段和方法,强化自我在现代化教育过程中的掌控能力。另外,学校要提供给教师学习交流的机会,如定期举办一些培训和学习活动,不断提升小学班主任的基本素质,以此弥补其在德育工作中的不足。

综上所述,本文对小学班主任的德育工作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从小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出发,对新时期社会对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要求进行了阐述,进而提出小学德育工作中的主要问题,并且叙述了新时期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最新途径。希望在本文的研究基础上,能够给小学班主任一定的启发,提升德育工作的效率,为国家培养合格的人才。

小学班主任教育论文篇(9)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1-0279-0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与素质教育的逐渐普及,德育工作在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重要。当今网络时代下,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迎来了新的机遇,但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与问题。

一、网络时代下,小学班主任的德育工作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1.缺乏健全的网络管理制度

道德对一个人的行为方式有着规范、约束的作用,在网络交往过程中,网络道德对人的网络行为产生着规范与约束的作用。然而,因为网络具有虚拟性,再加上网络上的思想意识复杂多样,导致很难建立一个较为统一的网络道德标准。虽然现阶段,我国已经建立了相应的法律法规来约束网络行为,但在网络上依然活跃着黑客入侵、病毒传播以及不良信息传播等行为[1]。由于年龄的限制,小学阶段的学生普遍缺乏社会责任感、法律意识,也并不了解网络道德方面的知识,因此,其在网络上很容易会出现一些欺骗他人、发表极端言论等不良网络行为。网络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善,为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2.德育方式比较单一

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标准理念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占据着主体地位,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因此,小学班主任应当采取多种多样的德育方式来开展德育工作。但在实际德育工作中,大多班主任往往会采取向学生灌输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讲大道理的方式,这些理论知识枯燥乏味,而小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有限,从而导致德育工作的效率与质量低下,德育效果不高。

3.德育观念较为陈旧

当今网络时代下,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迎来了新的机遇,但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与问题。部分小学班主任没有正确认识到网络对教学与德育工作的积极影响,只看到了网络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让学生远离网络,这就导致了问题的出现[2]。在开展德育工作的时候,班主任采取传统的说教模式,一味地给学生传输传统的道德价值观,并要求学生服从自己,这种德育无法在真正意义上走进学生的内心,这样的模式下,学生没有理解道德知识,从而无法形成自我认识,也意识不到自身在道德方面的问题,德育效果不高。

二、网络时代下,加强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措施

1.建立完善的网络管理制度

健全的、完善的网络管理制度,有利于约束不良网络行为,促进网络的绿色、健康发展,从而使小学生能够在日常网络交流过程中树立健康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做到明辨是非,最终实现道德修养的提高。第一,必须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与规章制度,在法律层面上为网络道德建设提供坚实的保障;第二,应当加强网络技术方面的建设,尽可能地消除网络上存在的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为小学生营造绿色的网络环境。

2.应用科学的德育方式

网络上的资源信息非常丰富,我们班主任应当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探索科学、有效的德育方式,以实现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第一,小学班主任应当积极地对网络知识进行学习,并要熟练掌握基本的网络技能,熟练运用科学的网络技术开展在德育工作。第二,学校应当创设专门的德育网站,通过有效利用网络,来掌握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并给予积极的引导。第三,小学班主任还可以开设德育贴吧、德育论坛,并利用德育贴吧、德育论坛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知识的普及,以全面加强学生的道德修养与综合素质。

3.创新德育观念

小学班主任应当采取各种方法,转变传统的德育观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要改变以往理论灌输的德育模式,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网络时代中,小学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的时候,应当将网络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应正确认识到网络在德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引导学生正确运用网络,切忌一味否定网络。此外,我们班主任也可以通过创建讨论组,与学生一起讨论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及时掌握孩子们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学生在思想道德上的缺点,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教育。

4.丰富德育内容

第一,小学班主任应当充分利用网络开展德育工作。可以针对网络上的焦点问题、热点事件进行讨论,在分析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向学生渗透思想道德教育,给学生传授积极向上的道德观、价值观,以全面加强学生的道德修养与综合素质。例如:利用班会课让学生观看《最美孝心少年颁奖典礼》,从而进行情感教育。第二,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当今网络时代下,网络是小学生查阅资料、交流与沟通的重要工具,因此,小学班主任应当从分利用网络开展德育工作,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并指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严格遵守网络道德。

5.提高家长的重视

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离不开家长的配合[3]。当今网络时代下,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交流十分便利,因此,作为班主任也要采取各种方法向家长宣传德育的重要性,来提高家长对德育工作的重视。家长通过借助网络来配合德育工作,从而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的缺陷,并及时给予积极的引导,最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结语

网络时代下,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不仅有利于使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有利于加强学生的道德修养,还有利于推动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陈文艳.网络时代班主任德育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12:17-20.

小学班主任教育论文篇(10)

 

一、 团体动力的理论基础 

 

团体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互相影响、互相依赖,且具有共同的目标,为了完成特定的目标而相互结合成的组织。团体具有互动与相对动态的性质,是具有社会互动性质的组织,团体遵循共同的规范,具有目标性。 

团体动力是指某社会团体之所以形成的原因,以及维系团体功能的一种力量或一种方式。团体动力学是社会科学的分支,是一门探讨团体结构及团体与成员间相互动力关系的学问。其理论有场地论、因素分析论、社会团体工作理论、心理分析理论等。场地论代表人物勒温认为,应该把团体看作是一个生命的空间,它是由一些力量或变量组成,它们是影响团体内成员的重要变项。根据此理论,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班主任若能将班级作为心理场地并作数量化呈现,才能分析、控制班级与运用班级动力。因素分析论的代表人物卡特尔认为,团体动力主要受到某些重要因素的影响,领导者在决定团体的发展时,需要了解团体内的关键因素。根据卡特尔的理论,若能对团体内的各项属性一一加以评估,掌握有关的独立变项,可以有效运作团体。社会团体工作论是将团体工作者的叙事性记录及团体成员的个案史等资料加以分析,以了解团体对成员人格发展的影响;重视团体经验与个体成长的交互作用,注重行动研究,即领导者如何有效利用学习迁移,促发成员转移团体咨询情景的积极经验,以协助成员产生建设性行为,增进社会适应。心理分析理论强调团体历程中有关的情感因素,包括领导者和成员、成员与成员、成员与他人,强调透过对成员过去经验的了解及个案记录的分析解释,促发动力性的团体经验,协助成员产生积极的行为改变与人格发展。 

班级是一个团体,班主任是团体的领导者。如何消除团体的冲突,促进团体凝聚力的提升,进而形成团体的动力,并运用团体动力的辅导策略,这些是班主任科学管理班级应涉及到的内容。了解团体动力理论,借鉴动力理论,有助于班主任形成自己有效管理班级的教育理念。 

 

二、认识中小学班级中的团体动力形态 

 

21世纪社会急剧的变迁与转型,使得传统的结构功能论受到现代文化的挑战。班级是学校教育中最基层的单位,而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室管理模式较忽视与压抑班级团体动力的影响性。班级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小团体,这些小团体具有其潜在的影响力。作为班主任,应善用这些团体动力来使得班级管理更具有成效。 

(一)非主流文化团体取向的小团体 

所谓的非主流文化指相对于主流文化之外的其他文化,它是边缘的、附属的与次要的文化。中小学学生的他律性较强,容易受到同辈团体的影响而在班级中形成学生非主流文化团体,容易受到媒体与流行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一种属于次级文化的小团体。例如在中小学中流行的女孩们的影视歌星崇拜现象,中小学男生当前所流行的网络游戏,如魔兽争霸等,都是典型的学校非主流文化。班主任若能留心观察学生无意间形成的非主流文化团体,运用引导的方法把这些团体的动力凝聚起来向着具有教育性的方向发展,对于班级管理是有所帮助的。 

(二)以个性、兴趣结合和教师评价取向的小团体 

一般来说,中小学生在教室中的小团体比较倾向于个性与兴趣的结合。但也可能会因为受到功课与教师的标准化评价而形成所谓的好学生小团体与调皮学生的小团体。通常所谓的好学生小团体对班级管理会产生积极的帮助,而调皮学生的小团体可能造成班级管理的问题所在。因此,班主任要平等对待学生,必须消除个人的喜好,对于还正在成长中的学生不要给予社会的标准评价,因为每位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教师必须循循善诱,引导这些班级中的小团体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三)以座位分配取向的小团体 

中小学生常会因为在教室中的座位分配而影响到学习的效果,而由于座位的分配所产生的班级气氛值得教育心理学工作者进一步探讨。一般来说,中小学生若与不喜欢的同学坐在一起,会影响其学习动机;而若与喜欢的同学坐在一起,则会非常兴奋而显得士气高昂。因此,在班级座位安排方面,班主任必须作适时的调整与更新。在座位的分配方面,必须考虑每位学生不同的学习表现,将学习表现好的学生与学习表现差的学生交错分配在一起,如此才不容易造成学生的被标准化。此外,高效能的学生座位安排将有助于师生之间形成密切的互动。班主任对于班级中的分组也需要思考,应打破性别意识与学业成就的界线,善用小组间积极的合作与竞争模式,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与民主素养,如此将产生最佳的团体动力。 

(四)以性别取向的小团体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和中学生进入了青春期,而这个阶段女生的发育比起同年龄的男生要早,因此这个阶段的性别界限特别明显。在这个青涩的成长阶段,中小学生的智力、学习开始初步定型,自尊心与好胜心、喜欢与厌恶、好奇与排斥等特别明显。一般来说,小学高年级和中学的女生在班级中常会组成许多小团体,这些小团体会基于兴趣与个性而组成在一起,且团体之间的界线会比中低年级的学生们来得更明显。而小学高年级的男生和中学男生在心智与生理发展方面显著慢于同龄的女生,会有被同龄女生领导的现象,因此小学高年级和中学的男生的小团体界线比较模糊。中小学教师在这个阶段的班级管理要特别留心于性别因素所产生的影响,应避免性别间的小团体冲突,并善用此阶段学生的语言模式与学生沟通,尽量以“活动式”与“主题式”的策略激发学生的团体动力,并善于借助相互合作与竞争之间产生的最大的效能。这将有助于教师的班级管理。 

 

三、班主任运用团体动力的班级辅导策略 

 

在中小学中,过去偏向于以班主任为中心的班级管理,其目的在于帮助教师控制学生的常规与秩序。而在新时代的班级管理中,必须融入民主的精神与多元的风貌,运用团体动力的心理辅导策略。在实践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师生间的人际影响,进行师生间的积极沟通,尊重学生,倾听学生的声音,并适度地给学生建设性的反馈,最终形成科学的管理理念。 

(一)角色意识培养策略 

在班级这个生命空间中,每个学生的动力聚合成班级的凝聚力。要形成班级的凝聚力,教师要抓好班级成员的角色意识培养,通过班级的正式角色和非正式角色的合理安排,使每个学生都能形成积极的角色意识和角色行为,使每个学生能够感到自己在班上是受重视的,是有地位的,是负有责任的,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义务感、安全感、归属感和集体主义荣誉感,从而自觉接受各种集体规范,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如在班级实行值日班长制度,使学生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得到培养。再如,通过各种集体活动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锻炼机会,让每个学生负责一些事务,锻炼他们的能力。这不但可以促进学生的良好个性品质的发展,促进其动力的产生,也能不断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营造健康民主的心理环境的策略 

心理环境包括班风、校风、舆论、同学关系、师生关系等。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培育健康的舆论、风气,能够使学生经常受到积极的感染和熏陶,逐渐形成积极上进、开朗乐观、关心集体、团结互助的良好的性格特征,不断提高对人际环境的适应能力。目前教师必须改变过去权威者的角色,站在指导学生学习与成长的立场,适时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使学生能在民主的气氛中,展现自己的特色与风格,并学习其他人的优点。教师应在民主健康的气氛中引导班级向积极正向发展,建立积极、正确和健康的舆论导向,尊重学生所提出的观点,并让学生经由民主的程序共同建立班级的规则与秩序,达到学生之间的相互约束与互相学习,从而获得全班的凝聚力与向心力,这有助于教师成功地管理班级。 

(三)班级学习分组策略 

学生非主流文化所组成的小团体以及班级内的各式各样的小团体所产生的团体动力,与教师的班级管理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小学教师在管理班级时,需要关注时代的发展,融入民主的精神,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班级管理策略,转向教师与学生共同管理的模式,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教师可进行引导而不急于帮学生作决定,如此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在班级教学分组方面,必须着眼于班级成员的全面提升,把各类不同学习成绩的学生分散并综合,这将使得每一个小组的成员都可以进行相互指导。这种学习成绩混合的分组为学习成绩高的学生提供了成长的机会,同时也为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提供了补救的机会。善用此类分组方法将会激发学生产生学习上的最佳团体动力。此外,教师也可以根据不同性质的内容或不同的活动形态进行分组,如此将增加班级成员间的互动,增强班级成员的向心力。 

(四)团体游戏辅导策略 

狭义的团体游戏辅导是指游戏、唱跳,唱跳包含了歌唱与上下肢体移动的音乐律动。从儿童发展理论中可以得知,游戏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团体游戏能增进学生的感情交流,增进学生对组织的向心力,对于激发学生新的创意与新的思维模式大有帮助。团体游戏辅导有助于学生的人际关系与发展,也是培养学生团体生活技能,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团体游戏对于培养创新性的儿童,对于激发班级的团体动力,具有很大的帮助。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适度运用团体游戏辅导的理念与技巧,并迁移至学生的学习上,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 

班主任是教师中的优秀代表。他们除了应具备普通教师的基本素质之外,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热爱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科学的管理能力。“当教育者赢得了学生的信任时,学生对接受教育的反感就会被克服而让位于一种奇特情况,他们把教育者看作一个可以亲近的人”。学生在与班主任朝夕相处时,容易产生依赖和归属心理,班主任将成为学生最为亲近和信赖的人。 

 

参考文献: 

[1]石文山,陈家麟.论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基本特征.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4,(5). 

[2]沈贵鹏.师生互动的隐性心理教育价值.当代教育论坛,2004,(11). 

[3]贾晓波.陈世平.学校心理辅导实用教程.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2. 

[4]陈晓红.班主任应成为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的呵护者.教育探索,2006,(2). 

上一篇: 社会论文论文 下一篇: 治安整治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