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生物技术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16 15:26:09

医学院校生物技术论文

医学院校生物技术论文篇(1)

2讨论

专业认同感是指学生对于所学专业的目标和社会价值的接受和认可,专业认同会影响大学生的学习热情与行为[2]。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低,对专业的兴趣就弱,学习主动性差,直接影响学生的专业学习成绩。因此,有必要探索大学生的专业认同现状与对策。张东军等[3]调研发现在医学院校中非医学专业的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水平显著低于医学专业学生。本调研结果与张东军等类似,发现在以医学占主导地位的医学院校中,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对专业的认同感比较低,近50%的同学不喜爱自己的专业,有不少同学希望有机会能换专业学习和就业。在希望调换专业的学生中,绝大部分同学希望转到医学专业学习。这一结果可能与很多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生本身是由于高考分数线没有达到本校医学专业录取分数线而从医学专业调剂而来有关,也可能有部分原因是因为医学是医学院校的优势学科有关。仅有30%左右的学生认为生物技术专业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和较多的就业机会。尽管如此,绝大部分同学仍然希望在专业相关方向就业或考研深造,这可能与学生对专业的情感有关,也可能与学生在专业相关方向就业时竞争力比较大有关。一个令人欣喜的事实是,绝大多数同学都认为自己经过了1-3年的专业学习后对生物技术专业的认同感提高了,对专业的培养方案及教学内容、教学效果等持赞同和满意态度。这些调研结果反映了同学们对我校生物技术专业教学质量的认可。从调研结果可以看出,大四、大三、大二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依次升高,分析原因,可能和大三和大二本科生中有较多学生是自主选择了生物技术专业有关。相反,大四学生中仅有10%是自主选择了该专业,绝大多数都是从医学专业调剂而来。造成这一结果的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可能也与本校生物技术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有关。潍坊医学院生物技术专业于2005年设立并开始招生,学校一直非常注重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从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确立、教学内容设定、教学设施完善、师资力量培养等各个方面都非常重视。经过8年的发展和建设,本校生物技术专业于2013年已发展成为山东省特色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专业知名度有了较大提高,所以在校低年级学生较高年级学生的专业认同感高也不足为奇。

医学院校生物技术论文篇(2)

一、我国生物技术专业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生物技术专业主要设在理工类或农学类综合型大学,招生规模不大,课程设置侧重基础,倾向于理工型人才的培养。毕业生大部分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其余多就业于生物公司或科研机构的研发和销售。这些学生缺乏医学知识及实验技能,很难满足医药行业的需要,直接就业于医药领域受到很大限制。因此,在医学院校开设生物技术专业,依托医药专业培养应用型医学生物技术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二、医学生物技术专业的需求现状及定位

医学生物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向医学领域渗透融合的结晶,是一门集生物学、医学、药学及相关实验方法为一体综合学科。本专业学生应具备生物技术产品的生产操作、质量检验和医学检验基本操作能力及生物技术产品基本知识和产品营销能力。吉林是生物产业大省,分析近几年我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具有医学背景的生物技术人才明显缺乏,毕业生就业前景好,个人发展空间也较大。

三、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人才的培养

吉林医药学院检验学院于2011年开设了医学生物技术专业,作为新开专业,教学模式和方法处于探索阶段。我院具备医学院校的教学背景,我们将生物技术的人才培养充分融入到医学教学中,探索应用型医学生物技术人才培养的新思路。

1.课程设置

本着将生物技术与医学知识相渗透的原则,我院除教育部规定的四大工程和基础课外,还融入了本院的医学特色。依托学校基础医学、检验医学、临床医学等课程,首先,在基础课中加大医学课程份额,将医学检验、内外科、组培、解剖、病理病生、药理学成为学生的重要课程;其次,在四大工程的教学中倾向选择与医学联系紧密的内容,提高学生应用能力。最后,与我院的检验专业紧密融合,使学生熟悉临床中有关生化、免疫、微生物及分子生物学等检验新技术。既体现出医学院校教学特色,又可满足生物医药对生物技术人才的需求。

2.师资力量建设

医学生物技术人才培养需要大量具有生物、医学背景和较强科研创新能力的专业教师。作为医学院校,四大工程是薄弱环节。我院重视师资力量建设,首先,派出生物专业骨干教师到综合大学及生物医药公司进修学习,同时积极引进优秀师资人才。其次,要求专业教师多听医学课程,将其内容融入到自己的授课中,杜绝照本宣科,使生物学授课与医学融合。最后,加强教师队伍素质建设,要求教师及时掌握生物医学发展现状,提高科研创新能力,采取灵活教学模式,为国家培养合格应用型人才。

3.重视实践教学

生物技术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验教学使学生完成理论向行为能力的过渡并适应生物医药的就业要求。我院始终重视实践教学,要求课程尽量按照理论与实验1∶1比例开设,实验内容尽量与医学相关;全面建设专业生物技术实验室,购买实验课所需实验仪器并注重实验室安全建设,为学生提供专业安全的实验条件。在实验课程设置中增加综合性和自主设计实验内容,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确定实验项目、实验方法并独立完成实验内容,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和团体协作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多参与教师科研工作,培养学生科研思想和科研兴趣。此外,强化生产实践,在生物医药企业建立实习基地,理论课结束后进行相应生产实习;实行本科生导师制,重视毕业实践,强调毕业论文突出生物医药特色。

四、小结

创办医学生物技术专业是当今迅速发展的生物医药产业的必然需求。我院创办该专业三年来,结合本校实际,充分利用现有医学教育资源,在课程设置中将生物技术和医学理论融合,充分体现医学特色,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对学生进行优化培养,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模式,重视实践教学,集知识、素质、能力培养为一体,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在人才培养和教学方式上仍存在一些问题,这需要我们在办学中不断总结经验,勇于探索实践,为培养高素质的合格的应用型医学生物技术人才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医学院校生物技术论文篇(3)

关键词:生物医学工程;工程硕士;培养模式

工程硕士教育已成为我国涉及面最广、规模最大的一种专业学位。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的一个新类型,注重在教育实践中的不断创新[1-2]。生物医学工程是综合生物学、医学和工程学的理论和方法而发展起来的新兴边缘学科。针对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特殊行业特点,按照工程硕士培养的目标,探讨面向医学院校的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新模式十分必要。

以医学院校为背景的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应注重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如何使学生在不脱产的情况下保证学习质量;二是按照研究生学位条例,在这种培养模式下如何确定论文的要求;三是如何体现以医学院校为背景的工程硕士特色培养模式。工程硕士教育要抓住这三个环节,进行教育思想和培养模式上的创新。

一、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课程教学是工程硕士培养的重要环节,是知识再积累和知识更新的基础环节,在整个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是学校可控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环节[3]。因此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考虑工程硕士的特殊性,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特色鲜明的工程硕士。在进行生物医学工程硕士培养模式探索期间,我们通过对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工程硕士进行了问卷调查及现场调研,并对调查及调研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对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

在课程设置上增设了实用设备类课程的讲解,针对工程硕士要求动手能力强等特点,加设了与医疗相关的设备维修理论及实践课程和相关实用性较强的应用类课程。同时,在教学内容上也进行了优化调整,主要表现为:1.在讲解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增加如电子病历等热门话题的开放式教学模式探讨;2.攻读工程硕士学位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及在某一领域已经有一些独到见解,在教学内容上可以安排一些学生讲座,让学生针对自己所熟悉的领域与班级学生进行讲解与互动,从而扩大工程硕士在教学内容上的局限性;3.在时间充裕的前提下可以尝试邀请相关医院及厂家的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可以增加解决某一专业问题的针对性。

二、优化学位论文指导与评价体系

工程硕士学位论文是工程硕士培养的主要环节,也是最终环节。与工学硕士不同,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的选题应来源于医院及相关部门的实际需要或具有明确的生物医学工程背景,研究成果要有应用价值。因此,在学位论文指导方面可以实施由学校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与医院相关部门的技术人员联合指导,医、校双方导师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指导。

为制定更具实用性的论文指导与评价体系,我们调研了省内10余家附属医院和部分相关企事业单位的相关科室,了解附属医院及相关科室对人才的需求情况,根据相关部门及临床医生提出的意见进一步完善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的毕业论文制订及相关评价体系。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订了工程硕士论文学位论文质量参考标准,并在多家培养单位中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构建适合医学院校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的模式

生物医学工程的研究是电子技术、现代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生物技术以及材料科学、数学、化学、物理学等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研究的深入,由多学科的渗透与综合作用于传统医学领域而形成的一门新型的交叉的边缘学科。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具有跨学科、交叉的学科特殊性,在培养模式方面会出现偏重于工科或医科的现象,没有真正体现出医学工程的多学科交叉的特点。那么如何更好地将理、工、医三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基本素质更加完善,这已成为我们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一个突出问题。

为了更好地构建适于医学院校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模式,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4]:

1.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专业设置及培养目标都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紧密结合生产和科技发展变化的需要,及时调整课程设置,不断更新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尽快地接受新技术与信息。

2.重视实际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开展课程讨论会,重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创造精神与创新意识。

3.师生共同参与课程设置

课程目标由侧重传授知识转向培养探究能力,由片面增加学生认知成长转向兼顾学生情感发展,课程内容由静态的稳定划一走向动态的开放灵活,课程不再仅仅作为面向过去知识的载体,而更多地呈现为面向未来发展的过程;课程设计趋向更大的弹性,在必修课的基础上,增加了选修课的数量,多方位地开拓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程设置与发展,通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与需要,由学生和老师共同参与课程的设置与修改,而不仅仅是由学校单独制定,课程的组织不再限于学科界限而是面向跨学科和综合化的方向发展。

培养模式的创新主要表现为:

1.由学校教师和医院临床医生共同承担教学任务,真正实现理、工、医的有机结合。

2.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目标,真正做到与实际相结合。针对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对现有仪器设备的看法和改进意见以及病人的需要建立起一个良好的沟通环境。

3.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方法。

四、结语

生物医学工程领域是一个典型的交叉科学技术领域。生物医学工程领域是生物医学信息、医学电子、医学影像技术、基因芯片、纳米技术、新材料等技术的学术研究和创新的基础。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工程硕士的培养目标就是为医院及相关企事业单位培养复合型的高级技术人才。本文通过对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模式的探讨,包括从课程体系的建设、论文评价标体系优化等,不断完善培养模式。以医学院校为背景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工程硕士的培养工作既有优势也有局限性,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的培养模式还需要不断探索研究,希望能够不断探索出培养该工程领域高素质、创新型工程硕士人才的新实用模式。

参考文献:

[1] 吴太山,朱军,孟伟.试论工程硕士教育管理的规范化

[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2):130-132.

[2] 梁艳.对完善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几点建议[J].黑

龙江教育,2009,(10):13-14.

[3] 邢淑清,麻永林,李慧琴.冶金和材料工程领域的工程硕

医学院校生物技术论文篇(4)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3-0146-03

特色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特别是作为民办独立学院的我校,只有走特色发展之路,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高等教育发展和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需要。专业建设是高校最重要的教学基本建设,决定着人才培养的格局与办学水平,是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关键,也是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对高校的改革与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1,2]。特色专业是高校的一面旗帜,特色专业建设也是高校特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3]。高校的特色专业可以概括为:充分体现学校办学定位,在教育目标、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学条件和培养质量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办学水平和鲜明的办学特色,获得社会认同并具有较高社会声誉的专业[4,5]。因此,在准确定位的前提下,我校特色专业建设的目标是“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同时坚持“科学、创新、示范”的建设原则,不断增强特色专业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并以特色专业辐射和带动其他学科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促进我校、院整体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本文对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特色专业建设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我校、院专业建设提供参考。

一、我院专业设置概况

我院现有生物技术、生物工程和生物医学工程三个本科专业。生物技术是由多学科交叉形成的综合性新兴学科,具有基础性强、涵盖范围广、涉及领域宽等特点,是21世纪生命科学领域的核心科学技术,更是我国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优先发展的学科之一。生物医学工程是综合生命科学与工程技术的理论、方法和手段,依靠理、工、医紧密结合,促使理工学科与医学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的一门新兴学科,也是本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学科之一。生物工程是运用生物学、化学、工程学等基础学科的基本原理,并与机械、电子、材料、医学等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融合而发展起来的新兴工程技术学科。我院于2005年设置生物技术和生物医学工程,2008年又增加了生物工程专业,现有学生300余名。

二、我院特色专业建设优势

我校是河南省唯一一所西医类独立学院,医学专业已经具有了良好的社会声誉,这一特色优势为我院的生物技术、生物医学工程和生物工程三个医学相关专业医药特色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我省开设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的二本及三本院校,如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河南农业大学等,专业大多是涉农方向,而开设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院校还不多,这就为我院建设医学特色生物技术、生物工程和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提供了宽松的外部环境。另外,新乡医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专业建设经验,生物技术和生物医学工程均为省级特色专业,这些经验是我院特色专业建设的有力支撑。

三、我院特色专业建设目标

特色专业建设要有明确的目标,才能保证各项建设工作的有序开展。根据发展规划和准确定位,同时兼顾科学性、创新性、前瞻性和示范性等原则[6],我院特色专业的建设目标确定为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发挥已有的医学专业优势,办出医学特色,使我院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中原经济区建设、高等教育发展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同时为我校其他专业建设和改革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

四、我院特色专业建设模式

1.构建具有生物基础和医药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是实施人才培养的指导性文件,是开展各项教学活动的基础,是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依据,对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4,5]。以我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为契机,改革课程和时间教学体系,构建了具有生物基础和医药特色的生物技术、生物医学工程和生物工程人才培养方案,为我院特色专业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1)凸显生物科学与医药融合的课程体系。结合教学实践对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科学合理安排必修、选修课程。对于生物技术、生物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以生物科学为基础,将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细胞工程、基因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等列为专业必修课;选修课程多设置医药相关课程,如生物技术制药、医学遗传学、医学免疫学等。这样既可以保证学生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的要求,又可以充分利用我校已有的优质医学教育教学资源,体现生物科学与医学、药学的紧密结合,办出生物技术、生物工程专业的医药特色。在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中,将专业基础课分成医学基础、电子学基础和医学仪器三大部分,注重教学内容的更新,打破不同学科课程间的壁垒,把理、工、医多学科的交叉与相互渗透反映到教学内容中。优化教学方法与形式,采取灵活多样的指导、启发、讨论式教学。如: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开展网络教育。新乡医学院和我省多数高校都已经加大了网络示范课程的建设力度,一批精品课程及优秀教育教学资源正在通过网络为广大学生服务。借此平台,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极大提高,师生互动沟通的灵活性和及时性得到了有效保证,同时解惑答疑之余探讨科研及教学管理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教育教学效果明显改善。因此,我校、院也于今年启动了网络示范课程建设,课程平台已搭建完成,一大批优质教学资源也已上传网络供师生共享,如细胞工程网络示范课程,有效促进了我院的教育教学效果和特色专业建设。(2)强化生物基础与医药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性强是我院各专业的典型特点,为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出创新性应用型专业人才,突出实践性教学也是我院专业建设的主要特色。第一,强化实验室教学,整合实验教学内容,将其分为基础实验、专业实验两个层次和几个系列,避免了实验内容的交叉重复,使其更加系统和符合客观规律,知识结构更加合理。第二,以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论文)为基础,设立科技活动小组,尝试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参加教师科研项目,同时举办实验技能竞赛等活动。第三,不断加强、扩充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与实习基地建设,尤其是以双赢实习基地为平台创新生产实习教学,如:加强我院生物技术、生物工程专业的野外经济动植物实习和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金工实习及与“驼人集团”的合作等。通过强化实践教学体系,全面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实践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2.深化改革,探索“多样化、实用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是高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特征,集中地体现了教育思想和专业的人才培养水平[6]。作为三本院校,我院特色专业建设始终重视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把“厚基础、宽口径、强实践、重创新、高素质”作为人才培养的基本原则,把“满足学生考研、就业和用人单位需要”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激发学生的创业精神、创造品质和创新意识,构建“多样化、实用型”的人才培养模式。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治校兴业,人才为先;治教兴学,惟在得人”。高素质教师队伍是特色专业建设的基础和根本保障,近年来我院狠抓教师队伍建设,在人才聘任和引进方面向特色专业倾斜,在人员配备方面向特色专业靠拢,在人才培养和培训方面向特色专业侧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时,我院充分利用新乡医学院的优良师资和各种有利条件,对专职教师进行理论及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使他们不仅具备较强的专业理论素养,在实践操作技能教学方面也成为能工巧匠,切实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

培育高校专业建设的鲜明特色,不仅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工作过程中的一项必要工作,而且是打造学校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7]。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外部环境和人才培养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我校应以自身专业、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优化学科配置,构建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打造具有三全学院特色的品牌专业,从根本上提升我校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刘彬让.试论高等学校的特色专业建设[J].高等农业教育,2008,(03):47-49.

[2]龙石银,曹朝晖,田英,等.生物技术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基础医学教育,2011,13(10):903-905.

[3]龙石银,张彩平,乔新惠,等.医药特色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J].基础医学教育,2012,14(1):29-31.

[4]刘德胜,张树平,代现平.医学院校生物技术部级特色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1,(2):79-81.

[5]王元元.加强特色专业建设?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中国高等教育,2008,(17):26-28.

[6]牛国庆,王海娟.对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的思考[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2):229-332.

医学院校生物技术论文篇(5)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9C-0156-03

分子生物学是从分子水平认识生命本质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随着新技术、新理论的不断发展,分子生物学几乎渗透到检验医学的所有领域。其快速发展也给检验医学开辟了新的领域,为学科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但分子生物学的理论更新得太快,技术种类又繁多,对技术人员的理论素质和实践能力要求高,特别是对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分子生物学的教学提出了非常大的挑战。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战略背景下,如何通过机制创新,建立合理、科学的适用于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体系是本文探讨的重点。本文拟以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进行论述。

一、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分子生物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由于分子生物学的专业术语繁多、理论知识抽象难懂、技术专业性强,在以往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有许多学生对基本概念搞不清、对基础理论很模糊,对技术掌握也不到位,临床实习时根本适应不了临床的分子诊断工作。因此,怎样帮助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子生物学的理论知识是一个难题。

另外,分子生物学技术的种类繁多、发展迅速,而由于种种客观的原因,分子生物学这门课程是安排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的大一、大二阶段进行授课,课程安排得较早,在这个时期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学生基本没有接触专业课,所以对分子生物学这门课很难吃透。而基于有限的理论和实验学时数,要把分子生物学的所有技术详细讲授给学生几乎是不可能办到的。因此,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教师如何充分利用学校有限的教学仪器设备和有限的实验课时,培养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也是一个难题。

二、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分子生物学教学改革思路

以广西医院临床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实际操作需求为核心,在现代高职教育“能力本位”的课程理念指导下,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理论与实训内容进行设计和改进,精心组织教学实施,构建适合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分子生物学教学模式。特别是在分子生物学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上,既需要提升实践教学和技能训练的效率和效果,也需要充分挖掘教师和学生的科研潜力,提高科研水平。

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结合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具体情况,在2013、2014级检验班中选取2个班做试点。为突出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和实用性,重新整合理论教学模块,调整教学内容;采用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线的职业性、实践性的实训项目。改变传统的讲授式的教学模式,模拟临床基因扩增和分子诊断的情景,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问题启发引入新理论新技术、案例分析导入实验数据分析、分组讨论及专题讲座学习最新技术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实践教学上采用示教、开放实验室、实训室练习、岗前分子生物学技术培训、医院见习、病例讨论、综合训练等。改革考核方式,建立一套科学的、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采取阶段性考核的方式,先考核手工操作,再进行仪器设备操作考核,最后是学科理论考核和综合能力考核,岗位模拟及出勤也在考核计分之内。

三、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分子生物学教学改革具体方案

(一)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分子生物学理论教学改革

1.改选合适的教材,整合优化教学内容,完善教学大纲。选用与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人才培养相适应的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如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改革前使用吕建新主编的《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这本教材主要针对本科医学检验专业,对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不太适用;改革后选用胡颂恩主编的《分子生物学与检验技术》,这本教材专门针对高职高专院校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更适合该校学生。根据培养目标和教学时数,对教材内容做适当的侧重,强调对基础知识的强化讲解,以及对前沿知识的扩展讲授,即适当介绍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新进展,以帮助学生对当今科技水平发展进行深入了解。例如,在DNA和RNA的分离纯化过程中向学生强调核酸的特性;在基因扩增时详细讲解PCR反应的原理、条件、过程、特点和注意事项以及引物如何设计等;在检测病毒基因型时介绍核酸分子杂交的原理,顺便导入基因芯片技术和DNA测序技术;将枯燥抽象的理论知识融入一个个生动的临床病例中,由临床问题引出要掌握的理论知识,这样可引起学生求知的欲望,提高理论教学效果。另外,将分子生物学这门课程从第二学期调整到第四学期进行授课,在这个时期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学生已经接触了大部分的专业课,对分子生物学这门课会更容易理解。

2.授课方法的多样化。要求知识的融会贯通,讲课方法的灵活运用、教与学的互动等非常重要。在理论知识讲授的过程中,通过问题启发引入新理论新技术、案例分析导入实验结果分析、分组讨论及专题讲座了解最新技术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同时加强病例分析,培养学生建立良好的实验诊断学思维和技术应用的能力。例如,对于基因测序技术、Western-Blot、2-DE等最新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采用专题讲座的方式,结合临床和科研应用对学生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并且以交论文的方式要求学生阅读文献和参考资料,不定期安排学生参加院内、市内举办的各种分子生物学新技术讲座,帮助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及时了解最新的分子生物学技术。

3.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后,帮助学生把理论学习与实践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实习或毕业后在工作中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例如,不但要求学生掌握基因扩增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更要教会学生如何进行引物的设计,因为设计好引物是PCR成功与否的关键。还要更加深入地介绍临床和科研工作中可能出现PCR的假阳性和假阴性问题,也就是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做好PCR的防污染措施。

(二)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

1.强化实验教学改革。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出发,调整理论和实验比例,加大实验比重。根据检验学科新发展和新要求,强调对基本实验技能的培训。目前临床检验工作已广泛应用各种自动化仪器和试剂盒,应注重培养学生对商品试剂盒的使用和评价以及对各种自动化仪器的参数编程能力,以适应临床检验的工作需要。以血液基因组DNA的提取为例,要求学生在理解核酸分离纯化原理的基础上,掌握核酸提取的操作流程、操作要点,在训练时要求操作标准化、规范化,每做一步都应有实验记录,这样才能够正确分析影响实验结果的各种干扰因素(如表1所示)。

2.配合理论教学开设综合性实验。重新编写实验指导,安排一些综合性实验。制订实验考核方案,充分强化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如将哺乳动物基因组DNA的提取、PCR与琼脂糖凝胶电泳实验整合为一个综合性实验,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列出具体的操作步骤、所需试剂、器材。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小组讨论确定最佳的实验方案(如

(三)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实习前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岗前培训

学生进实习点前在校进行的岗前培训与常规课堂教学既存在联系,也有着差异。例如,分子生物学的理论教学偏重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学生实习前的岗前培训则更偏重职业性与实用性。因此,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进入医院实习前,有必要对他们进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岗前培训。例如,岗前培训时我们用真实的病人标本,真实的商品试剂盒和基因扩增仪,模拟建设的临床基因扩增实验室,在训练时更严格要求操作的规范化,每完成一步都有实验记录,严格做好实验室的防污染措施,以让学生完成临床检测任务的实战训练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表4所示)。

(四)改革考试方法

采取阶段性考核的方式,先考核手工操作,再进行仪器设备操作考核,最后是学科理论考核和综合能力考核,岗位模拟及出勤也在考核计分之内。

(五)加强师资培养

教师必须紧跟学科发展潮流,不断加强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才有可能培养出实践性和创新性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因此,必须加快青年教师的培养,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邀请临床一线检验人员定期给本科室教师培训,并分期选派青年教师定期到临床实践锻炼,以形成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出色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丰富的课程相关临床检验经验的优秀教师队伍。

四、教学改革效果

通过多年的建设,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仪器、设备已相对完备,拥有了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化学发光分析仪、电泳仪、PCR分析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酶标仪、高速低温离心机等大型、精密仪器。但从各医院调研发现,该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在进入临床实验室实习工作后,对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比较陌生,实践操作中往往存在很多不规范的动作。该专业以往的教学往往只注重样本的检测过程,而忽略了样本分析的前处理、移液加样器的使用等最基本的手工操作,教改后更加注重样本分析前、样本分析后的细节锻炼,务必使学生每一步的操作都规范化、标准化。通过教师示范性的操作和一对一的指导,由易到难,训练学生认真完成每一项实验操作。教师必须做到“放手不放眼”,对学生持续关注、严格要求,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同时,教师在申报各级科研课题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参与,如鼓励他们参与文献的查阅收集、参与采集血样、提取血样DNA等过程。学生通过文献的阅读,巩固了基础理论知识,了解了分子生物学最新的研究进展;通过参与采集血样,锻炼了胆量和动手能力;通过提取血样DNA的实验过程,更加熟悉核酸提取的实验方法。

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在分子生物学理论教学与实验体系改革试运行中,注重发现问题、改正问题,使整个教学改革不断完善,教学运行更加顺畅,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培养出越来越多理论基础知识扎实、操作技能熟练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高级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吕建新.分子诊断学在检验医学中的应用前景[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5(2)

[2]谢青,杨广笑.分子生物学创新性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室科学,2008(1)

[3]刘卉卉,徐涛.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在专业建设中的重要性[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3)

[4]朱彤,胡明.高职院校实验室管理的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

医学院校生物技术论文篇(6)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3-0001-02

生物医学工程是一门理工医相结合的交叉学科,主要是应用计算机和工程技术等现代先进的技术手段,研究医学中防病治病的方法,从而保障人民健康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从工程学角度运用高科技手段解决生物学与医学基础理论及临床应用问题的综合性专业。本文结合我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十几年的教学实践,围绕专业特色,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突出实践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为目标,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和社会需求,在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环节、课外科技竞赛活动和校企合作等方面对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和研究。

一 中国高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对医疗保健的需求日益增长。作为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支柱的生物医学工程产业,已成为中国生命健康产业中最具成长性的组成部分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根据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特点开设的高等院校主要包括两大类:(1)理工类大学;(2)医学院校。理工学校注重工程技术的培养,其学生有较强的物理电子计算机知识,但对影像设备在临床运用中的管理、操作、维修和开发能力欠缺;医学院校则相反,注重医学知识的培养却忽略工程技术理论的学习,工程技术基础相对薄弱。在当前社会形势下,要求培养出一批具备医学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的科学研究能力,能够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对医疗仪器研究、开发、运行管理、维护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 当前中国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国有一百多所高等院校开设了生物医学工程本科专业。由于生物医学工程是一门交叉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学生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并且具有很强的专业技能、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传统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不能满足市场经济下用人单位的需求,主要问题表现在:

1.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与社会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

开设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高校在专业设置及培养目标上没有及时修订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没有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没有紧密结合生产和科技发展变化的需要而及时调整课程设置、更新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未能使学生尽快地接受新技术与信息,不能很好地了解当前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发展的最新状况和趋势,不利于多学科交叉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复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2.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不够合理,工程与医学的有机结合还不够紧密

生物医学工程是一门理、工、医融合在一起的交叉型学科,部分高校或缺乏工程技术背景,或缺乏医学背景,教师的知识结构很难融合多学科的知识,由于学科专业划分过细、专业口径狭窄,过分讲究专业对口,使专业课程设置被局限在一个狭小的范围,缺乏多样性和适应性,这种现象严重阻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培养出的人才知识面狭隘,缺乏创新思路。

3.实践性教学环节中理论知识与实践脱节严重

由于专业建设的资金投入和实验场所的限制而偏重理论教学,忽视了科学研究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所开设的实验绝大部分属验证性的实验,很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实践性环节不足,主要以医院见习为主,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没有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的应用能力、适应社会能力普遍偏低。

4.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少,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差

目前大学生以学习理论知识为主,课外科研活动少,科研活动的参与率较低,科研能力、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较差,科研成果少,导致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较弱。

5.师资力量薄弱,“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有待加强

教师在教学和科研中起主导作用,业务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教学水平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目前普遍存在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教师层次结构不合理,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不高,单一的教学型教师已不能满足当前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6.学生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不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有待加强

生物医学工程是一门医学与各种工程理论相结合的新兴学科。当前在人才培养方面,大部分高校与相关企业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使得学生很难到相关企业开展工程实践活动,从而导致学生运用工程技术方法来解决医学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在人才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

三 医学院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江西中医药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隶属于计算机学院,创办于2003年,同年开始招收本科生,于2010年获批江西省特色专业。按照学校“建设以中医药教育为主体,多学科协调发展,产学研结合,特色鲜明的中医药大学”的办学理念,密切联系经济发展的实际,立足江西省医疗仪器行业需要,确立以医疗器械、设备的开发、应用、管理为主,医院信息管理、生物信息处理为辅的发展方向,突出计算机与中医药、生物医学的交叉融合,构建了特色鲜明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结构体系。这些改革举措有效地解决了当前生物医学工程本科专业教学中普遍存在的诸多问题,为医学院校生物医学工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新思路。

1.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凝练专业发展方向

面向市场对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总结我校专业建设经验,制定专业培养目标。坚持工程技术与中医药技术相结合的教学研究方向,突出计算机与中医药、生物医学的交叉融合,培养具备生命科学、电子技术、影像技术、计算机技术及信息科学等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医学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的科学研究能力,能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医学仪器以及其他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产业等部门从事研究、开发、制造、应用、维护及管理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2.修订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提升就业竞争力

秉承培养“实践型、创新型、创业型”人才的办学目标,与时俱进地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充分体现“厚基础,宽口径,强实践”的特点,注重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相结合,设计结构合理的人才培养体系。“早科研、重实践”是我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形成了大一打基础、大二熟技术、大三搞科研、大四出作品的学习模式,培养了师兄带师弟、参加电子大赛同学带其他同学的良好风气。大三时相当部分的同学进入实验室跟随教师搞科研,在实际的科研工作中检验所学的知识,在实践中成长提高,部分同学甚至在大二时就跟随教师搞科研。大四时,所有的学生都要设计软件作品或电子作品才能进行毕业答辩。因此,在四年的学习中,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一直没有间断,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升了就业竞争力。

3.优化课程体系,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先进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改进教学内容,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基础性与综合性,重视多样性与前瞻性,强化实践性与应用性;课程结构做到平整、模块清晰;课程内容和设置服从培养目标要求,实现知识结构、课程体系的优化;鼓励教师们结合专业特点,努力寻找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与中医药的最佳切入点,立足地方当前和未来发展需要,结合国家改善民生相关工程的实施,加强生物医学工程技术在医疗健康等领域的应用;通过课程结构和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使培养方案在质量和可操作性上得到提高。

4.强化实验、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验、实践教学是课程学习的重要教学环节,也是学生展示聪明才智的舞台。分阶段设置不同层次的基础实验、专业实验,构建由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组成的系列化实验体系,形成“启发式教学、个性化培养、系列化实验、开放式管理”的实验教学管理体系;通过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结合,设计实践教学内容(如征集生物医学工程、中医药领域的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开展完整的项目实训),制订和完善大学期间全过程的实践培养计划,突出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5.组建教学科研团队,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坚持把师资队伍建设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有计划地引进一批既有教师职务,又有实践背景的教师,以进一步改善和提高教师队伍中“双师型”教师的比例。为进一步凸显中医药院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特色,发挥学科组、教学团队的优势,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使教师由单一的教学型向教学、科研、生产实践一体化的“双师型”目标转变。

6.校企双方共建专业,深化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为了更好地探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于2012年9月与江西天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约合作办学,启动了“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计划”,通过校企合作方式订单式培养学生。校企双方在社会调查、课程设计、实践教学、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已开展了相应的合作。通过建立校外实践基地,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为学生提供实习就业平台,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增强了他们参与社会竞争的能力。

四 结束语

本文就利用学校医学资源的优势,结合当今医疗卫生事业现代化建设的需求,进一步完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对医学院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与研究。经过十多年的教学实践,形成了适合社会需要、深受学生欢迎、具有中医药院校特色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即致力于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医学知识,并学会运用工程技术方法来解决医学中的实际问题,能推动生物医学工程在人类健康、医疗仪器研究领域的迅速发展,达到“医为工用,工为医服务”的创新型应用人才。

参考文献

[1]侯宏花、桂志国.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体系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120~122

医学院校生物技术论文篇(7)

关键词:医学信息工程;课程设置;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6-0214-02

一、医学信息技术的发展

自从计算机发明的第一天,人类就尝试着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医学的信息管理和临床诊疗过程当中。上世纪60年代,国外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开始用于住院病人的管理。70年代,其应用范围扩展到病案、卫生统计、门诊、护理、药品等部门。80年代,医疗信息系统开始取代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用以提高医生的诊疗水平和医院的服务水平[1]。进入90年代,随着现代医学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医疗信息系统逐渐在中国各级医院普及,尤其是三甲医院,每天产生了大量的临床数据。而近些年来随着医疗大数据的发展,医疗领域的知识和数据也呈爆炸式增长,数据的种类逐渐增多(图像、文本、波形、组学数据和电子病历中的结构化数据),系统的复杂度逐渐加大(系统标准繁多、接口类型不一致),无论是信息管理还是应用开发,难度都日渐加深。因此,医学信息领域的蓬勃发展对于医学信息人才的需求也日益迫切。

二、医学信息工程专业定位及发展

为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教育部于2003年设立了医学信息工程专业。医学信息工程是一门以信息科学和医学为主的多学科交叉与融合的新兴综合性学科。本专业培养具有现代管理学基础理论、医药学基础知识和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当今医学信息中数据的收集、整理、存储、分析与传输等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技能,有较强的医学应用软件使用、维护、设计、开发的能力,能够将信息技术与医疗管理、医疗服务有机结合的高级医学信息技术人才。医学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一般学制4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目前,据统计全国已有24所本科院校开设医学信息工程专业,中医药院校所占有相当大的比例(10所)。但是不同高校对于医学信息工程专业覆盖的范围理解不同,学校间开设的课程也不尽相同。一般来说,学校根据自身的学科发展情况,有的院校开设电子信息技术等硬件类课程多一些,有些学校开设计算机技术等软件类课程多一些,有的院校开设医学信息学等信息学类课程多一些,这就导致了医学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结果的不一致。笔者调研了国内目前开设医学信息工程学校的培养方案和专业课设置,对目前国内院校医学信息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了总结。

三、国内目前开设医学信息工程院校的专业设置

本文调研了国内目前开设医学信息工程专业学校的专业设置情况,并分类加以讨论,以期望理清国内医学信息工程专业的发展现状。

1.课程设置以硬件类课程为主。此类学校开设的硬件类课程较多,着重培养学生生物医学、电子技术、信息科学的基础理论,接受电工、电子技术、医学信息检测与处理技术在医学中应用的良好训练,具备医学信息工程领域中的研究和开发的基本能力,能蛲瓿梢窖б瞧飨低撤矫娴纳杓啤⒖发与应用的人才。此类学校以四川大学为代表。作为我国第一个开设医学信息工程专业的高等院校[2],四川大学的课程设置有标杆意义。目前该校开设的主干课程有:数字信号处理,数字图像处理,医学传感检测技术,医学图像处理,医学电子学,现代医学仪器,医学信号处理。可以看出,课程设置以电子类、仪器类课程为主。类似的大学还有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湖北科技学院等。除了上述课程外,部分学校还设了单片机技术与应用、医学影像仪器、医用测量与监护仪器等。当然,这类学校只是以硬件课程为主,并不是完全不设置软件类课程。

2.课程设置以软件类课程为主。此类学校以合肥工业大学为代表,主要培养的是进行医学信息系统设计、开发与应用类人才。开设的主干课程有:计算机网络、数据结构、程序设计、软件工程、医学信息系统、数据库系统、微机原理等。此类学校以计算机和软件类课程为主,既有传统PC端的医疗信息系统等软件类课程开发课程,也有web系统与技术等网络类课程,部分学校甚至开设了物联网技术课程。而随着移动医疗的发展,部分院校还开设了基于安卓和IOS系统的开发课程,如河北北方学院的智能终端设计与开发。类似的大学还包括: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甘肃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济宁医学院、重庆医科大学和遵义医学院等。同样,这类学校也只是以软件课程为主,并不是完全不设置硬件类课程。

3.课程设置兼顾软硬件类课程。国内这一类的大学也比较多,通过专业设置的课程来看,既培养学生的硬件设计能力,也同时培养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软硬件类的课程比接近1:1。这类学校有:浙江中医药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泰山医学院、安徽中医药大学等。但这类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很容易与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相类似。

4.课程设置兼顾医学信息类和软件类课程。在所有开设医学信息工程专业的高等院校中,中医药大学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有10所之多。这部分学校在主干课程中还会增设一些与医学信息学相关的医学类和医学信息类的课程,如中医基础理论、现代基础医学概论、医学信息学,医院管理学,卫生统计学,病案管理与统计等。这类学校有:辽宁中医药大学、徐州医科大学等。其目标是培养能够系统掌握信息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及信息分析与利用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在国家各级医药卫生管理部门及其相关领域的企事业单位从事信息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及医学信息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5.我校医学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思路设置。当前信息技术是工学领域发展较快的技术,信息技术中的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和方法无时无刻不在向医疗领域渗透,使得医学信息技术蓬勃发展。所以我们认为医学信息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应紧跟国际国内的发展形势,越来越注重学生信息技术的培养,不仅包括传统的医用软件的开发技术,而且包括信息处理技术,尤其是大数据环境下的信息采集、传输、存储和利用技术[3]。

上海理工大学医学信息工程专业成立于2012年,2013年开始招生,隶属于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本专业着重培养具备医疗信息系统、医学应用软件、健康物联网相关的专业知识和工程能力,能在医学信息工程领域从事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服务的理工医结合的复合型高级工程应用型人才。上海理工大学在课程设置中不仅注重学生信息采集、传输能力的培养,更注重学生信息处理能力的培养,开设了Python程序设计、医用软件技术,医学信息集成技术,云计算与数据挖掘、临床决策支持技术、医学人工智能等课程。不仅注重学生的理论学习,更注重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每门课都开设配套的实验课程供学生学习巩固理论课所学知识。本专业还与多家医院的信息科和科技公司开展合作,为毕业生提供多种类型的实习基地,为其毕业找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除此之外,专业还与从事大数据相关产业的企业一同建立了大数据联合实验室,搭建了大数据分析应用的运行环境,供学生使用。合作目标如下:研究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先进技术在智慧医疗领域的创新应用;研究智慧医疗大数据在满足政府医保控费、公众医疗服务、行业数据需求等方面的医疗大数据价值实现模式;根据双方的资源共同推广智慧医疗研究成果;培养面向未来的高质量的医疗信息化人才。

综上所述,在医学信息工程的专业课程设置中,要充分发挥学校的特色,紧跟时代和技术的发展,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在医学信息工程课程设置中,科学分析论证,优化课程设置,为毕业生奠定良好的基础,为国家培养生物医学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分析、存储及医学信息处理方面,具有宽广的知识面、较强的综合应用能力的实用性人才。

参考文献:

医学院校生物技术论文篇(8)

2000年香港大学开始在内地招生,内地与香港名校的生源之争就此拉开了序幕,此后香港中文大学等其他港校的加入,更是使这场生源之争不断升级。而最近连续的两个大学排行榜,再一次把内地与香港名校推到了风口浪尖。虽然参考指标不尽相同,ARWU更注重学术性而QSWUR的指标更多样化,但QSWUR和ARWU两个排行榜中排名较前的名校却惊人的一致,即内地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浙江大学,和香港的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城市大学。这12所名校基本上都是综合性大学,可以说各领域学科都有一定的实力,但根据两个排行榜的学科领域排行来看,各个名校又都有自己的一些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下面,就让小编为你一一道来。

北京大学

在ARWU的学科领域排名中,北大在数学与自然科学(简称理科)、工程/技术与计算机科学(简称工科)、生命科学与农学(简称生命)、临床医学与药学(简称医科)和社会科学(简称社科)五大领域均未能进入100强,但在学科排名中北大的数学、化学、计算机和经济学/商学均位列76-100名,物理学科的排名也接近100名,实力毋容置疑。而在QSWUR的学科领域排名中,北大在艺术人文(第18名)、工程技术(第34名)、生命科学与医药(第24名)、自然科学(第17名)和社会科学/管理(第21名)均进入了50强,除工程技术外其余领域均为内地高校第一,展现了非常强大的综合实力。

在教育部组织的国家重点学科评估中,北大有18个一级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哲学、理论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大气科学、生物学、力学、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口腔医学、药学。北大的师资力量也很雄厚,在这些重点学科中还有16名部级教学名师:赵敦华(哲学与宗教学)、蒋绍愚(中文)、陆俭明(中文)、温儒敏(中文)、阎步克(历史)、邓小南(历史)、高毅(历史)、姜伯驹(数学)、丘维声(数学)、张恭庆(数学)、王稼军(物理)、吴思诚(物理)、段连运(化学)、许崇任(生命科学)、祝学光(医学)、王杉(医学)。此外,还有北京市教学名师和校级教学名师,他们主讲的课程也多为精品课程。北大的部级精品课程有90门,其中数学科学学院(6门)、物理学院(9门)、信息科学技术学院(5门)、中国语言文学系(8门)和医学部(19门)较多。

优势学科:哲学、理论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大气科学、生物学、力学、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口腔医学、药学

清华大学

众所周知,清华的工科是最强的,两个大学排行榜也印证了这一点。在ARWU的学科领域排名中,清华的工科进入了50强(第45名),而理科、生命、医科和社科均未进入百强。学科排名中,计算机学科也进入了学科排名50强(第46名),而数学、物理、化学和经济学/商学未进入百强。在QSWUR的学科领域排名中,清华的工程技术排名第十,是内地和香港这12所名校中唯一排在前十位的学科领域。在清华的21个一级重点学科中,清华工科独占16项,包括:机械工程、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核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清华工科的部级教学名师也是最多的,共有11名,他们是:申永胜(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华成英(自动化系)、孙宏斌(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李俊峰(航天航空学院)、范钦珊(航天航空学院)、李俊峰(航天航空学院)、钱易(环境学院)、郝吉明(环境学院)、胡洪营(环境学院)、袁驷(土木工程系)、傅水根(基础工业训练中心)。清华的部级精品课程也有90门,工科课程占了一半以上(48门)。以如此强劲的实力,清华工科绝对是中国顶尖工程师的摇篮。

优势学科:上文所列的16个工科、数学、物理、化学、生命科学、工商管理、美术

复旦大学

根据ARWU的学科领域排名,复旦只有工科进入了世界百强(52-75名)。QSWUR的学科领域排名则显示,复旦的艺术人文(第49名)和社会科学/管理(第45名)进入了世界大学50强,工程技术(第98名)、生命科学与医药(第67名)、自然科学(第56名)均进入了世界百强,展现出较强的综合实力。复旦的一级国家重点学科有11个:哲学、理论经济学、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基础医学、中西医结合。部级教学名师也基本上分布在这些重点学科,他们是:陈纪修(数学)、陆谷孙(外国语言文学)、袁志刚(经济学院)、范康年(化学)、陈思和(中文)、乔守怡(生命科学)、俞吾金(哲学)。复旦的部级精品课程有38门,也基本分布在这些重点学科中。

优势学科:哲学、理论经济学、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基础医学、中西医结合

上海交通大学

与清华相似,上海交大的传统优势也是在工科。ARWU的学科领域排名中上海交大的工科进入了百强(52-75名),同时计算机学科也进入了学科排名的百强(51-75名)。QSWUR的排名中,工程技术排名第37位,在内地高校中仅次于清华和北大,而生命科学与医药(第124名)、自然科学(第114名)和社会科学/管理(第127名)位于百强之外,艺术人文则未上榜。当然,随着上海交大向高水平综合性大学的目标迈进,这些学科领域的发展后劲不容小视。上海交大9个一级国家重点学科全部与工科有关:力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部级教学名师的分布则较广泛:洪嘉振(建筑工程与力学)、郑树棠 (外国语言文学)、乐经良(数学)、孙麒麟(体育)、王如竹(机械与动力工程)、林志新(生命科学技术)、郭晓奎(医学)。上海交大的部级精品课程有20门。

优势学科:力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南京大学

南大在ARWU的学科领域排名中各领域均未进入百强,但化学学科进入了学科排名的百强(51-75名),高于北大的排名。QSWUR排名中南大较突出的领域是自然科学进入了百强,位列第85名,其余学科领域进入了前200名:艺术人文位列136名,工程技术位列163名、生命科学与医药位列193名,社会科学/管理位列131名。南大的一级国家重点学科有8个:中国语言文学、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地质学、生物学、计算机科学。部级教学名师有10位:范从来(商学院)、卢德馨(匡亚明学院)、王守仁(外国语学院)、桑新民(公共管理学院)、左玉辉(环境学院)、沈坤荣(商学院)、徐士进(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周晓虹(社会学院)、刘厚俊(经济学院)、李满春(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南大的部级精品课程有56门。

优势学科:中国语言文学、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地质学、生物学、计算机科学、商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科大的工科在ARWU的学科领域排名中也进入了百强(52-75名),而QSWUR的排名中,中科大的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表现突出,均进入了百强,分别位列第59名和第72名,而生命科学与医药则位列156名,而艺术人文与社会科学/管理均未上榜。中科大的一级国家重点学科有8个: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球物理学、生物学、科学技术史、力学、核科学与技术。部级教学名师则有7名:陈国良(计算机)、李尚志(数学)、史济怀(数学)、施蕴渝(生命科学)、程福臻(天文与应用物理) 、霍剑青(天文与应用物理)、向守平(天文与应用物理)。中科大的部级精品课程有13门。

优势学科: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球物理学、生物学、科学技术史、力学、核科学与技术

浙江大学

在ARWU的学科领域排名中,浙大的工科进入了百强(第52-75名),而学科排名中有两项进入百强:化学(76-100名)和计算机(51-75名)。QSWUR的排名也显示,浙大在工程技术领域表现突出,进入了百强(第68名),其余领域排名为:艺术人文199名、生命科学与医药206名、自然科学139名、社会科学/管理212名。浙大的一级国家重点学科有14个:数学、化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园艺学、农业资源利用、植物保护、 管理科学与工程。部级教学名师有10名:陆国栋(机械与能源学院)、林正炎(数学)、杨启帆(数学)、吴秀明(中文)、何莲珍(外语学院)、应义斌(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何勇(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吴敏(生命科学学院)、刘旭(光学)、朱军 (农学)。浙大的部级精品课程有64门。

优势学科:数学、化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园艺学、农业资源利用、植物保护、管理科学与工程

香港大学

在学科领域排名上,香港大学(简称港大) 在两大排行榜上的差异较大。在ARWU中,港大的各领域均未进入百强,仅在学科排名上有化学(51-75名)和计算机(76-100名)进入百强;而在QSWUR中,港大的艺术人文(第25名)、工程技术(45)、生命科学与医药(第28名)、自然科学(第46名)和社会科学/管理(第23名)均进入50强,是一所实力雄厚而均衡的名校。让人感到意外的是,虽然在QSWUR中以上领域的排名港大均低于北大,但总排名却是港大高于北大,这可能与港大的国际化程度很高有关。

由于香港地区院校不参与教育部组织的各种评估和评奖,因而没有如内地名校一样的国家重点学科等数据,只能根据以上学科领域排名及网络资料推荐优势学科。

优势学科:建筑、法律、医学、社会科学(包括心理学、社会学、政治与公共行政学、社会工作及社会行政学)、认知科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语言学、哲学及脑神经科学)、文学、化学、工程学(土木工程、土木工程/环境工程、计算机科学、计算器工程、电机工程、电子及通讯工程、讯息工程、工业工程及科技管理、后勤工程及物流管理、机械工程、机械工程/屋宇设备工程、医学工程)

香港中文大学

在ARWU的学科领域排名中,香港中文大学(简称中大)的工科进入了百强(76-100名),在学科排名中,中大有三个进入百强:数学(第50名)、化学(76-100名)、计算机(第30名,在12所名校中仅次于香港科技大学),优势突出。而在QSWUR的排名中,中大的五个学科领域均排名百强之列:艺术人文47名、工程技术82名、生命科学与医药60名、自然科学90名、社会科学/管理38名,同样是一所实力均衡而强劲的名校。

优势学科:数学、化学、计算机、中文、翻译学、新闻与传播、专业会计学、社会学、法律

香港科技大学

根据ARWU的学科领域排名,香港科技大学(简称科大)的工科排名第36名,为两地高校之冠,其社科排名52-75名,使科大成为十二名校中唯一有两大领域位列百强的;在学科排名中,计算机排名第21位,也是两地高校之冠,而经济学/商学也进入了50强(第45名)。QSWUR的排名中,科大的工程技术排名第22位,仅次于清华;生命科学与医药(第86名)、自然科学(第55名)、社会科学/管理(第43名)也实力强劲,艺术人文(第195名)则稍逊。因此可以说科大是一所工科优势比较突出的名校。

优势学科:工程学院、商业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理学院(数学、生物学)、人文社科学、会计、分子神经学

香港城市大学

在学科领域排名上,香港城市大学(简称城大)的工科在ARWU中也进入了50强(第42名),学科排名中则有两项进入50强:数学(52-75名)和计算机(第50名)。在QSWUR的排名中,城大的艺术人文与社会科学/管理展现较强实力,进入了百强,分别位列第79名和第72名,工程技术(第119名)和自然科学(第186名)也具有一定实力。

优势学科:商学、法学、创意媒体、数学、计算机、社会工作

香港理工大学

根据ARWU的学科领域排名,香港理工大学(简称理大)的工科进入了百强(52-75名),数学(76-100名)与计算机(51-75)进入了学科排名百强。在QSWUR中,理大在艺术人文(第172名)、工程技术(第91名)、生命科学与医药(第225名)、社会科学/管理(163名)等领域均具有一定的实力。

优势学科:酒店及旅游管理、辅助医疗(职业治疗、物理治疗、眼科视光学、放射学)、工程、物流

医学院校生物技术论文篇(9)

华南理工大学

暨南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

华南农业大学

汕头大学

南方医科大学

广州中医药大学

深圳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

广州大学

湛江师范大学

广东海洋大学

所在城市

广东

广州

国家重点学科

基础数学、凝聚态物理、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人文地理学、植物学、动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内科学(肾病)、神经科学、外科学(普外)、眼科学、肿瘤学、药理学等

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通信与信息系统、化学工程、制浆造纸工程、制糖工程

产业经济学、水生生物学、金融学、文艺学

教育技术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光学、体育人文社会学

作物遗传育种、果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预防兽医学、农业经济管理、农业机械化工程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内科学(消化系病) 、中西医结合临床、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外科学(骨外)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临床基础、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等

王牌专业

妇幼保健学、临床医学、眼视光学、应用心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医学影像学、麻醉学、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等

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建筑学、化学工程与工艺、食品科学与工程、轻化工程等

工商管理、会计学、电子商务、国际经济与贸易、药学、电子信息工程、软件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新闻学、生物科学等

应用心理学、教育技术学、光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经济学、体育教育、物理学、地理科学等

生物工程、植物保护、环境科学、生态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制药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等

临床医学、工商管理、土木工程、新闻学等

护理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生物医学工程、生物技术等

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临床医学、药物制剂、康复治疗学、应用心理学、制药工程等

工商管理、物流管理、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建筑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等

信息与计算科学、工程管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软件工程、建筑学等

旅游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城市规划、土木工程等

教育学等

水产养殖学等

校企合作

学校围绕广东,尤其是珠三角区域经济转型的重大战略,专门成立了“产学研合作办公室”、“技术转移中心”和“地方合作办公室”等三个机构,从多个层面组织、协调学校的产学研工作

2011年6月18日,学校与昊源集团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共建华南理工大学发展与改革研究院

学校与顺德民营企业投资商会、顺德中小企业信用互助协会签订协议。学校将为对方提供人才培养、企业经营战略咨询、产学研合作等智力支持,对方将推荐其商会中的优秀企业作为学校教学实习基地,推荐学生实习就业等

佛山市中小企业发展局、佛山电视台南海分台、珠江期货有限公司、广东新南方集团有限公司等23家单位与学校达成初步合作协议

学校选育的新品种在南方稻区的推广达2000万亩,创造经济效益达20亿元。学校与广东温氏集团联手进行产学研合作,集团年产值从合作前的0.4亿元发展到至今的200亿元

建立风电机组控制系统产学研结合(暨研究生创新培养)基地,校企合作范围将扩大到研究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创新培养

广药集团与学校签订合作协议,结成校企产学研全方位战略合作联盟,在产品研发、科研平台建设、人才培养和文化建设等方面展开合作

肇庆高新区、中恒集团与学校在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产学研基地及博士后流动站建设、人才培养等各方面开展全方位的深度合作

2010年,深圳大学传播学院与深圳市天华世纪传媒有限公司在深圳大学举行了校企合作签约仪式

2010年8月2日,学校与惠州广田石化开展校企合作,校方将协助广田石化提高企业科技素养与生产经营水平,帮助开展企业职工教育培训活动

豪进摩托车集团与广州大学松田学院正式“牵手”,由松田学院部分教师组成的课题小组,将为豪进摩托车集团的市场人员及技术服务人员进行市场营销服务能力提升的培训

学校与湛江移动正式签署协议。湛江移动将大力协助学校开展“无线校园”建设,打造综合网络教学平台。双方还就校园信息文化工程,大学生带薪实习计划等多方面开展具体合作

学校与湛江港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水产学院、农学院、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航海学院、外国语学院、理学院和WTO研究中心等也与集团签订了业务服务协议

招办电话

020-84036491

020-87110737

020-85220130

020-85211098

020-85211098

0754-82903666

020-61648502

020-39358450

0755-26536235

020-39322681

医学院校生物技术论文篇(10)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0-0223-02

一、引言

自从18世纪雷文霍克用自制显微镜看到细菌,使微生物病原学得以成立,医学检验(微生物检验方面)这门新兴学科就开始萌芽。但我国医学检验起步晚,解放前虽有北京协和、湖南湘雅、山东齐鲁、广州中山等医学院校开展相关专业建设,但组织形式松散,多附设在院校的各个教研室内,全国仅有两三所医学院校能培养出少数检验医学技术人员。近年来随着医疗行业的飞速发展,医技型人才缺口进一步扩大,职院校担负着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但仍然是我国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结构、规模、质量、效益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在发展方式、办学模式、培养模式、评价模式等关键环节存在着诸多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本文基于从重庆市医药卫生学校医学检验技术院校合作模式入手,分析当前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发展的难点,并通过院校合作模式的成果找出发展的新途径。

二、中职医学检验专业发展的困境

1.校内实训场室和经费有限。学生技能训练离不开与教学相配套的实验实训操作室。但学校的实验实训室只能提供基础性的实践训练,跟行业的实际情况往往脱节。其次,实践操作需要标本,某些稀有标本(如脑脊液、骨髓等)学校无法获得,多数试验仪器设备昂贵,但使用率不高,有的甚至一年只用一次(医学类仪器专业性强,有些仪器只专用于特定检查项目,因此只有在讲解特定章节的时候才会使用)。

2.严重缺乏专业课老师。该学校的医学检验专业从间断招生到现在每年级4个班,学生人数猛增。但中职学校学生基础较差,办学条件差,缺乏跟得上时展步伐的先进设备。大部分老师没有外出参观学习的机会,接触新事物、新技术、新理念少,天天忙于备课改作业,办学理念陈旧,教学模式僵化,培养的学生大多缺乏创造创新意识。

3.解决思路。通过到国内先进的示范校学习、听取专家建议、学生调查问卷等方法集思广益,尝试新的教师引进模式――聘请行业专家、临床一线高技能工作人员为学生讲授专业课,同时将部分实验实训与临床结合,直接将实验室放入临床检验科相应科室。

三、中职医学检验专业院校合作方法

该校结合实际,通过征求专家、学生的意见,设置2个实验班,共计80名学生,并将专业建设与能力提升联系起来,通过聘请行业专家采用“会课”、“串讲”的方式,开展最能符合临床要求的理论教学;将一些实验项目放在医院专业实验室进行。参与教学的行业专家共计12人,累计授课600学时;开展的校外实验项目65个,每个学生至少参与380个学时的实验教学,整个院校模式历时1年。

1.行业专家授课模式。针对现有中等医药卫生职业医学检验专业的课程体系与标准还在进一步规划和改革中,为了更好地做出探索性的尝试,该学校聘请了当地三甲医院临床检验一线专家开展授课,其中授课内容按照与临床一线实践实际联系紧密的理论讲解,并且将内外科等其他专业知识穿插起来,用整体、系统的观点深入讲授。值得一提的是,《免疫学检验》与《微生物检验》使用的是串讲模式,将两种教材、两门学科中的知识点贯穿起来,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累计授课1992学时。

2.实验项目临床化。实验实训的项目同样是按照《临床检验》、《生物化学检验》等4门核心课程组织教学。内容包括了血细胞分析仪的应用、粪便形态检查、尿沉渣检查\半自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使用、血清葡萄糖测定\免疫比浊测定法(C3定量测定)、间接凝集试验(类风湿因子检测、甲胎蛋白检测)、葡萄球菌属和微球菌属的检验、链球菌属的检验、肠球菌属的检验等。实验实训的方法采用“一对一”、“一点多面”的方式进行。“一对一”是针对难点、重点,尤其是需要高度重视的实验项目,导师统筹安排学生单独指导,在时间上实现了轮换调度,既保证了教学的质量,同时节省实验时间。“一点多面”指的是实验导师通过示范操作讲解实验的基本点和重难点,要求学生自行按照学过的理论和操作说明展开练习,主要将这种教学方法应用在比较简单、容易掌握的训练课程上,一方面巩固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动手创新能力。

四、中职医学检验专业院校合作模式的成效

这种“一引进”、“一走出”方式,充分挖掘有效教学资源,实现通过院校深入合作提高师资水平、学生专业技能水平这一建设目标。首先解决该校医学检验专业专业课老师缺乏的燃眉之急,保障了应有的教学质量,且在这种行业专家授课的模式下,总结了宝贵的经验财富,进一步为改革中等职业类专业建设提供了完善的理论、技术资料。其次提高了毕业生就业率,院校合作实验班的毕业生本年度就业率达到了95%,且均在二级甲等以上医院,通过后期的追踪回访,90%以上的医院表示这种院校合作模式下培养的毕业生基本达到了现阶段临床实践的要求,病患家属以及社会反映均为良好。从学生个人的角度阐述院校合作模式的优缺点,第一巩固了已有的理论知识,第二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带来学习的成就感,第三保障了自身的就业竞争力,能够更快更好地适应工作各方面的需求。

五、前景与不足

纵观本次中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院校合作模式开展的前前后后,在一定程度上破除专业老师缺乏且培养慢、教学设备滞后且更新快的障碍,通过校院之间的深度合作,让学生技能在做中学,学中做。它可以更好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互相结合,具有一定的拓展性和前瞻性,可以尝试将这种模式运用到更为广泛的医学教育中,如现阶段的护理专业、药剂专业、助产专业等,都需要用行业需求的角度去挖掘更好的教育教学模式。当然,这种院校合作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局限性,如对环境的要求高,对学生的基本素质有一定的要求,更有专业方面的限制,如护理专业在实践过程中,如何避免可能发生的医患矛盾就值得我们进一步去深思。

值得肯定的是,该学校现已在国家第二批中职示范校建设的项目中,将院校模式扩大到护理、药剂等专业的建设中,并已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有理由相信,一个完善、系统、工教结合的卫生职业教育将向我们徐徐走来。

参考文献:

[1]黄达人.关于职业教育的几个观点[J].职业技术教育,2013,(18):22-22.

[2]翟悦.东西部职业教育跨区域合作办学的需求与基础分析[J].教育与职业,2013,(30):9-11.

[3]黄达人.关于职业教育的几个观点[J].职业技术教育,2013,(18):22-22.

[4]常冰梅.校院合作培养技能型医学检验人才[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3):28-29.

上一篇: 网络传输技术论文 下一篇: 化工专业毕业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