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分析报告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03 15:42:50

问题分析报告

问题分析报告篇(1)

二、了解读者对信息的需求,充分领会领导所需要的信息是什么。记得有一次与业务部门领导沟通,他深有感触地谈到:你们给我的财务分析报告,内容很多,写得也很长,应该说是花了不少心思的。遗憾的是我不需要的信息太多,而我想真正获得的信息却太少。我们每月辛辛苦苦做出来的分析报告原本是要为业务服务的,可事实上呢?问题出在哪?我认为,写好财务分析报告的前提是财务分析人员要尽可能地多与领导沟通,捕获他们“真正了解的信息”。

三、报告写作前,一定要有一个清晰的框架和分析思路。财务分析报告的框架具体如下:报告目录—重要提示—报告摘要—具体分析—问题重点综述及相应的改进措施。“报告目录”告诉阅读者本报告所分析的内容及所在页码:“重要提示”主要是针对本期报告在新增的内容或须加以重大关注的问题事先做出说明,旨在引起领导高度重视:“报告摘要”是对本期报告内容的高度浓缩,一定要言简意赅,点到为止。无论是“重要提示”,还是“报告摘要”,都应在其后标明具体分析所在页码,以便领导及时查阅相应分析内容。以上三部分非常必要,其目的是,让领导们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对报告的整体性认识以及本期报告中将告知的重大事项。“问题重点综述及相应的改进措施”一方面是对上期报告中问题执行情况的跟踪汇报,同时对本期报告“具体分析”部分中揭示出的重点问题进行集中阐述,旨在将零散的分析集中化,再一次给领导留下深刻印象。

“具体分析”部分,是报告分析的核心内容。“具体分析”部分的写作如何,关键性地决定了本报告的分析质量和档次。要想使这一部分写得很精彩,首要的是要有一个好的分析思路。例如:某集团公司下设四个二级公司,且都为制造公司。财务报告的分析思路是:总体指标分析—集团总部情况分析—各二级公司情况分析;在每一部分里,按本月分析—本年累计分析展开;再往下按盈利能力分析—销售情况分析—成本控制情况分析展开。如此层层分解,环环相扣,各部分间及每部分内部都存在着紧密的勾稽关系。

四、财务分析报告一定要与公司经营业务紧密结合,深刻领会财务数据背后的业务背景,切实揭示业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财务人员在做分析报告时,由于不了解业务,往往闭门造车,并由此陷入就数据论数据的被动局面,得出来的分析结论也就常常令人啼笑皆非。因此,有必要强调的一点是:各种财务数据并不仅仅地通常意义上数字的简单拼凑和加总。每一个财务数据背后都寓示着非常生动的增减、费用的发生、负债的偿还等。财务分析人员通过对业务的了解和明察,并具备对财务数据敏感性的职业判断,即可判断经济业务发生的合理性、合规性,由此写出来的分析报告也就能真正为业务部门提供有用的决策信息。财务数据毕竟只是一个中介(是对各样业务的如实反映,或称之为对业务的映射),因而财务数据为对象的分析报告就数据论数据,报告的重要质量特征“相关性”受挫,对决策的“有用性”自然就难以谈起。

五、财务分析报告的分析手法。如何才能将报告写活并有自己的特色?这里仅介绍本人在报告写作过程中几点所悟:

(一)分析要遵循差异—原因分析—建议措施原则。因为撰写财务分析报告的根本目的不仅仅是停留在反映问题、揭示问题上,而是要通过对问题的深入分析,提出合理可行的解决办法,真正担负起“财务参谋”的重要角色。唯此,报告的有用性或分量才可能得到提高和升华。

(二)对具体问题的分析采用交集原则和重要性原则并存手法揭示异常情况。例如,某公司有36个驻外机构,为分析各驻外机构某月费用控制情况和工作效率,我们以“人均差旅费”作为评价指标之一。在分析时,我们采用比较分析法(本月与上月比较)从增长额(绝对数)、增长率(相对数)两方面比较以揭示费用异常及效率低下的驻外机构,我们分别对费用增长前十位(定义为集合a)及增长率前十位(定义为集合b)的驻外机构进行了排名,并定义集合c=a∩b,则集合c中驻外机构将是我们重点分析的对象之一,这就是“交集原则”。然而,交集原则并有一定能够揭示出全部费用异常的驻外机构,为此“重要性原则”显得必不可少。在运用交集原则时,头脑中要有重要性原则的意识;在运用重要性原则时,同样少有了闪集思想。总而言之,财务分析人员要始终“抓重点问题、主要问题”,在辩证法上体现为两点论基础上的重点论。

(三)问题集中点法亦可称之为焦点映射法。这种分析手法主要基于以下想法:在各部分分析中,我们已从不同角度对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零散分析。这些问题点犹如一张映射表,左边是不同的分析角度,右边是存在问题的部门可费用项目。每一个分析角度可能映射一个部门或费用项目,也可能是多个部门或费用项目。由于具体到各部分中所分析出来的问题点还不系统,因而给领导留下的印象比较散乱,重点问题不突出;而领导通过月度分析报告,意在抓几个重点突出的问题就达到目地了。故而财务分析人员一方面在具体分析时,要有意识地知道本月可能存在的重点问题(在数据整理时具有对财务数据敏感性的财务分析人员能感觉到本月可能存在的重大异常情况),另一方面要善于从前面零散的分析中筛选出一至两个焦点性问题

六、分析过程中应注意的其它问题。

(1)对公司政策尤其是近期来公司大的方针政策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在吃透公司政策精神的前提下,在分析中还应尽可能地立足当前,瞄准未来,以使分析报告发挥“导航器”作用;

问题分析报告篇(2)

二、了解读者对信息的需求,充分领会领导所需要的信息是什么。记得有一次与业务部门领导沟通,他深有感触地谈到:你们给我的财务分析报告,内容很多,写得也很长,应该说是花了不少心思的。遗憾的是我不需要的信息太多,而我想真正获得的信息却太少。我们每月辛辛苦苦做出来的分析报告原本是要为业务服务的,可事实上呢?问题出在哪?我认为,写好财务分析报告的前提是财务分析人员要尽可能地多与领导沟通,捕获他们“真正了解的信息”。

三、报告写作前,一定要有一个清晰的框架和分析思路。财务分析报告的框架具体如下:报告目录—重要提示—报告摘要—具体分析—问题重点综述及相应的改进措施。“报告目录”告诉阅读者本报告所分析的内容及所在页码:“重要提示”主要是针对本期报告在新增的内容或须加以重大关注的问题事先做出说明,旨在引起领导高度重视:“报告摘要”是对本期报告内容的高度浓缩,一定要言简意赅,点到为止。无论是“重要提示”,还是“报告摘要”,都应在其后标明具体分析所在页码,以便领导及时查阅相应分析内容。以上三部分非常必要,其目的是,让领导们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对报告的整体性认识以及本期报告中将告知的重大事项。“问题重点综述及相应的改进措施”一方面是对上期报告中问题执行情况的跟踪汇报,同时对本期报告“具体分析”部分中揭示出的重点问题进行集中阐述,旨在将零散的分析集中化,再一次给领导留下深刻印象。

“具体分析”部分,是报告分析的核心内容。“具体分析”部分的写作如何,关键性地决定了本报告的分析质量和档次。要想使这一部分写得很精彩,首要的是要有一个好的分析思路。例如:某集团公司下设四个二级公司,且都为制造公司。财务报告的分析思路是:总体指标分析—集团总部情况分析—各二级公司情况分析;在每一部分里,按本月分析—本年累计分析展开;再往下按盈利能力分析—销售情况分析—成本控制情况分析展开。如此层层分解,环环相扣,各部分间及每部分内部都存在着紧密的勾稽关系。

四、财务分析报告一定要与公司经营业务紧密结合,深刻领会财务数据背后的业务背景,切实揭示业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财务人员在做分析报告时,由于不了解业务,往往闭门造车,并由此陷入就数据论数据的被动局面,得出来的分析结论也就常常令人啼笑皆非。因此,有必要强调的一点是:各种财务数据并不仅仅地通常意义上数字的简单拼凑和加总。每一个财务数据背后都寓示着非常生动的增减、费用的发生、负债的偿还等。财务分析人员通过对业务的了解和明察,并具备对财务数据敏感性的职业判断,即可判断经济业务发生的合理性、合规性,由此写出来的分析报告也就能真正为业务部门提供有用的决策信息。财务数据毕竟只是一个中介(是对各样业务的如实反映,或称之为对业务的映射),因而财务数据为对象的分析报告就数据论数据,报告的重要质量特征“相关性”受挫,对决策的“有用性”自然就难以谈起。

五、财务分析报告的分析手法。如何才能将报告写活并有自己的特色?这里仅介绍本人在报告写作过程中几点所悟:

(一)分析要遵循差异—原因分析—建议措施原则。因为撰写财务分析报告的根本目的不仅仅是停留在反映问题、揭示问题上,而是要通过对问题的深入分析,提出合理可行的解决办法,真正担负起“财务参谋”的重要角色。唯此,报告的有用性或分量才可能得到提高和升华。

(二)对具体问题的分析采用交集原则和重要性原则并存手法揭示异常情况。例如,某公司有36个驻外机构,为分析各驻外机构某月费用控制情况和工作效率,我们以“人均差旅费”作为评价指标之一。在分析时,我们采用比较分析法(本月与上月比较)从增长额(绝对数)、增长率(相对数)两方面比较以揭示费用异常及效率低下的驻外机构,我们分别对费用增长前十位(定义为集合a)及增长率前十位(定义为集合b)的驻外机构进行了排名,并定义集合c=a∩b,则集合c中驻外机构将是我们重点分析的对象之一,这就是“交集原则”。然而,交集原则并有一定能够揭示出全部费用异常的驻外机构,为此“重要性原则”显得必不可少。在运用交集原则时,头脑中要有重要性原则的意识;在运用重要性原则时,同样少有了闪集思想。总而言之,财务分析人员要始终“抓重点问题、主要问题”,在辩证法上体现为两点论基础上的重点论。

(三)问题集中点法亦可称之为焦点映射法。这种分析手法主要基于以下想法:在各部分分析中,我们已从不同角度对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零散分析。这些问题点犹如一张映射表,左边是不同的分析角度,右边是存在问题的部门可费用项目。每一个分析角度可能映射一个部门或费用项目,也可能是多个部门或费用项目。由于具体到各部分中所分析出来的问题点还不系统,因而给领导留下的印象比较散乱,重点问题不突出;而领导通过月度分析报告,意在抓几个重点突出的问题就达到目地了。故而财务分析人员一方面在具体分析时,要有意识地知道本月可能存在的重点问题(在数据整理时具有对财务数据敏感性的财务分析人员能感觉到本月可能存在的重大异常情况),另一方面要善于从前面零散的分析中筛选出一至两个焦点性问题

六、分析过程中应注意的其它问题。

(1)对公司政策尤其是近期来公司大的方针政策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在吃透公司政策精神的前提下,在分析中还应尽可能地立足当前,瞄准未来,以使分析报告发挥“导航器”作用;

问题分析报告篇(3)

1.综合分析报告

综合分析报告又称全面分析报告,是企业依据会计报表、财务分析表及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所提供的丰富、重要的信息及其内在联系,运用一定的科学分析方法,对企业的经营特征,利润实现及其分配情况,资金增减变动和周转利用情况,税金缴纳情况,存货、固定资产等主要财产物资的盘盈、盘亏、毁损等变动情况及对本期或下期财务状况将发生重大影响的事项做出客观、全面、系统的分析和评价,并进行必要的科学预测而形成的书面报告。它具有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对财务报告使用者做出各项决策有深远影响的特点。它还具有以下两方面的作用:

(1)为企业的重大财务决提供科学依据。由于综合分析报告几乎涵盖了对企业财务计划各项指标的对比分析和评价,能使企业经营活动的成果和财务状况一目了然,及时反映出存在的问题,这就给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做出当前和今后的财务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2)全面、系统的综合分析报告,可以作为今后企业财务管理进行动态分析的重要历史参考资料。

综合分析报告主要用于半年度、年度进行财务分析时撰写。撰写时必须对分析的各项具体内容的轻重缓急做出合理安排,既要全面,又要抓住重点。

2.专题分析报告

专题分析报告又称单项分析报告,是指针对某一时期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某些关键问题、重大经济措施或薄弱环节等进行专门分析后形成的书面报告。它具有不受时间限制、一事一议、易被经营管理者接受、收效快的特点。因此,专题分析报告能总结经验,引起领导和业务部门重视所分析的问题,从而提高管理水平。

专题分析的内容很多,比如关于企业清理积压库存,处理逾期应收帐款的经验,对资金、成本、费用、利润等方面的预测分析,处理母子公司各方面的关系等问题均可进行专题分析,从而为各级领导做出决策提供现实的依据。

3.简要分析报告

简要分析报告是对主要经济指标在一定时期内,存在的问题或比较突出的问题,进行概要的分析而形成的书面报告。

简要分析报告具有简明扼要、切中要害的特点。通过分析,能反映和说明企业在分析期内业务经营的基本情况,企业累计完成各项经济指标的情况并预测今后发展趋势。主要适用于定期分析,可按月、按季进行编制。

(二)财务分析报告按其分析的时间,可分为定期分析报告与不定期分析报告两种。

1.定期分析报告

定期分析报告一般是由上级主管部门或企业内部规定的每隔一段相等的时间应予编制和上报的财务分析报告。如每半年、年末编制的综合财务分析报告就属定期分析报告。

2.不定期财务分析报告

不定期分析报告,是从企业财务管理和业务经营的实际需要出发,不做时间规定而编制的财务分析报告。如上述的专题分析报告就属于不定期分析报告。

二、撰写财务分析报告应重视的的问题

一般而言,企业应按半年、全年财务决策的要求各撰写一次综合分析报告。简要分析报告和专题分析报告可根据需要随时撰写。在撰写财务分析报告时需重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撰写前的准备工作

1.搜集资料

搜集资料是一个调查过程,深入全面的调查是进行科学分析的前提。但调查要有目的地进行。分析人员可以在日常工作中,根据财务分析内容要点,经常搜集积累有关资料。这些资料既包括间接的书面资料,又包括从直属企业取得的第一手资料。具体包括:

(1)各类政策、法规性文件;(2)历年财务报告的历年财务分析报告;(3)各类报纸、杂志公布有关资料;(4)统计资料或年度财务计划。

2.整理核实资料

各种资料搜集齐全后,要加以整理核实,保证其合法性、正确性和真实性,同时根据所框想的分析内容进行分类。整理核实资料是财务分析工作中的中间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这一阶段,分析人员应根据分析的内容要点做些摘记,合理分类,以便查找和使用。

应该指出,搜集资料和整理核实资料不是截然分离的两个阶段,一般可以边搜集边核实整理,相互交叉进行。但切忌临近撰写分析报告才搜集资料,应把这项工作贯穿在日常进行,这样才能搜集到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有参考价值的资料,在进行分析时就会胸有成竹,忙而不乱。

(二)财务分析报告的标题

标题是对财务分析报告的最精炼的概括,它不仅要确切地体现分析报告的主题思想,而且要用语简洁、醒目。由于财务分析报告的内容不同,其标题也就没有统一标准和固定模式,应根据具体的分析内容而定。如“某月份简要会计报表分析报告”,“某年度综合财务分析报告”,“资产使用效率分析报告”等都是较合适的标题。财务分析报告一旦拟定了标题,就应围绕它利用所搜集的资料进行分析并撰写报告。

(三)财务分析报告的结构

结构是指分析报告如何分段而又构成一个整体的问题。一般根据报告所反映的内容可以多种多样。综合财力分析报告的结构大致如下:

1.标题。标题应简明扼要,准确反映报告的主题思想。

2.基本情况。首先应注明财务分析报告的分析期,即报告的范围段。其次,应对企业分析期内经营状况做简要说明,对企业计划执行情况和各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做大致介绍,概括地反映分析期企业经营的基本面貌。

3.各项财务指标的完成情况和分析。这是分析报告的主要部分。一般要对企业的盈亏额、营业收入额、成本费用水平、资产运营情况及偿债能力等项目的实际指标与其各项计划指标进行对比分析,与上年同期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与历史同期最好水平进行对比分析,也可与同行业其他企业进行简要的对比分析。要采用绝对数与相对数指标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各项经济指标已完成情况、未完成的原因,采取的措施及取得的成绩、成功的经验,存在问题。总之,要做到有数据、有比较、有分析。

有时为使财务分析报告清晰明了,应编制财务分析表,即根据分析的目的,将会计报表及有关经济资料,经过科学再分类、再组合,适当补充资料,配以分析计算项目,采用表格,简明扼要地表达资料各项目间的内在联系。它能清晰地显示出各指标之间的差异及变动趋势,使财务分析更形象、具体。如编制盈亏情况分析表、费用明细表、流动资金分析表等。

4.建议和要求。财务分析应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建议。对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成绩和经验,应加以推广。对发现的问题,应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以利于问题的解决。

合理地安排上述内容,能使综合财务分析报告条理清晰,结构严密。

简要分析报告的结构与上述综合分析报告的结构大体一致,只是内容较综合分析报告要简明扼要些。专题分析报告一般一事一议,其结构可灵活多样。

(四)财务分析报告的起草

在搜集、整理的资料、确定分析报告的标题后,就可以根据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进入编制财务分析报告的阶段。这阶段的首要工作就是报告的起草,起草报告应围绕标题并按报告的结构进行。特别是专题分析报告,要将问题分析透彻,真正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综合分析报告的起草,最好先拟定报告的编写提纲,然后在提纲框架的基础上,依据所搜集整理的资料,选择恰当的分析方法,起草综合分析报告。

问题分析报告篇(4)

1.目的单一。目前的财务分析和管理报告,主要目的是为企业内部绩效考核评价所用,对于如何支持企业经营决策较少。

2.分析主题、维度单一。大部分单位的财务分析由于核算精细度的问题,数据维度较为单一,基本是围绕组织维度(如部门、子公司)进行核算和分析,缺乏对项目、产品、客户等多维度的分析。

3.业务溯源能力弱。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没有整合,分析大部分是财务数据的罗列,“就财务说财务”,缺乏对业务动因的理解和挖掘,与业务贴合度差,因此分析报告缺乏对重大风险、重点问题的提示内容,缺少从财务视角给出管理改进建议。

4.分析方法较为基础。大部分企业的财务分析只作了实际完成与预算的比较和同环比分析,缺少如敏感度分析、情景分析、长期趋势分析、对标分析等较为灵活、前瞻性强的分析方式来说明内部管理问题的实质原因,导致管理层对财务分析的价值认识不够。

5.分析报告可读性差。分析数据罗列多而全,非财务背景的阅读者较难理解。整个报告结构重点不突出,较少使用图形、仪表盘等,可读性低。

二、财务分析报告体系应包含的内容

财务分析报告是为管理决策服务的,应该从多角度、多方位去分析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存在问题,用不同的情景去分析企业所作决策的财务指标。财务分析报告是一个体系,至少应涵盖以下内容:

1.基于企业历史数据和管理会计资料的财务分析。这类分析是在总结前期企业经营取得的业绩和亮点的基础上,查找薄弱环节,为企业内部考核和解决管理短板提供决策依据。主要包括:

1.1预算分析报告。主要是结合年初制定的财务预算,按照各业务单元或预算主体承接的预算指标,分析预算完成情况,与序时进度的差异,查找预算没有完成和超预算的原因,要求预算主体制定措施,确保预算指标的完成,如是年初预算编制条件或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提出预算调整建议方案。

1.2财务业绩分析报告。主要是分析企业效益的来源和影响企业效益的关键因素。包括:(1)收入增长分析。主要分析收入的结构,为企业制订合理的经营策略提供依据。应从几个维度来分析:分产品,分析各类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及增减情况,对当期利润的影响;分区域,分析不同区域收入的增减情况和原因,是区域政策因素还是自然环境变化,或是当地消费者需求发生变化,不同区域收入的变化对企业效益的影响;分部门(业务单元),分析不同业务单元收入增减对企业效益的影响;还要分析内生性收入增长趋势,分析企业现有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潜力。(2)盈利能力分析。主要为企业产品结构调整和成本控制提供决策依据。一是不同产品的盈利能力分析,分析现有产品(业务)的毛利水平和占有资源情况,运用情景假设法分析在现有资源下,哪种产品组合结构可以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二是产品全成本结构分析,主要分析企业成本的构成和产品全价值链的成本,查找企业可降的成本和降成本的重点,并通过价值链分析查找不增值作业,为管理层优化成本结构和作业流程提供决策支持;三是成本对标分析,将企业成本和竞争对手对比,为企业制订竞争策略、弥补短板、消除劣势提供依据,还要将企业自制零件成本与外部购买成本对比,为业务是否外包提供依据;四是成本要素动因分析,分析影响各成本要素产生和高低的主要事项,能否优化或取消以降低企业成本。如不同产品质量标准下的外赔费用分析对比。五是可控费用分析,通过对每项可控费用的增减趋势分析,查找最佳控制方法。

2.基于企业未来管理与决策的财务分析。主要是通过建立财务分析模型,测算各种情景下的模拟财务数据,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主要包括:

2.1为制定企业战略服务的财务分析。企业战略目标的主要指标是利润或企业的价值。财务要根据企业的战略规划,结合各业务的发展目标及所占用资源的多少,测算不同业务组合下的财务指标,以及乐观、悲观和最可能实现情况下的财务指标,和不同发展模式(自我滚动发展还是靠兼并重组发展)下的财务指标,为企业制定战略路径和措施提供依据。

2.2基于新产品(业务)决策的财务分析。通过组织相关业务部门对新产品的价格、市场容量、企业投入的资源、产品成本等进行分析,一是为企业是否投产该产品提供测算依据;二是为产品设计成本优化提供依据,即在新产品在投入生产前优化产品设计成本,为企业扩大盈利空间;三是为生产制造产品提供成本控制标准。

2.3企业投资决策的财务分析。固定资产投资决策分析在财务管理的课本中讲的比较详细,不做赘述。企业并购重组的财务分析是投资决策的关键,除了对被并购方的估值、风险进行分析外,还应该对本企业的财务承担能力及并购后对本企业的财务影响进行分析,防止因并购导致集团母体出现财务危机。

2.4企业筹融资方式的财务分析。分析各种融资方式的财务成本是财务人员的强项,但是企业筹融资方式的分析除了融资成本外,还应该分析如何将企业的资源和筹融资方式结合起来,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如,将企业的哪部分业务通过上市或利用已有的资本平台,从资本市场上融资,需要满足什么条件,应该怎么做;在什么时间应该发行债券,发行规模应该控制在多少,才能满足长期资金使用。

3.基于企业经营风险的分析与评估。风险管理越来越被企业管理人员重视,经营风险的发生将会导致财务风险的出现,甚至使企业破产。企业经营风险的分析与评估应是财务分析报告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风险分析报告应包括:从现金流风险出发分析新业务、发展较快的业务的业务流程,评估业务风险;从资产的流动性出发,分析资产的变现能力和可收回性,评估现有占用资产的风险,如对逾期应收帐款按逾期原因分析(质量问题、客户资金困难还是有意讨债等),为企业制订收款政策和措施提供支持,还可以通过对公司的欠款大户的财务状况分析,采取应对措施;分析债务规模与企业收入规模的匹配度,和债务结构与企业资产结构的匹配度,评估企业的财务风险。

4.专项分析报告。主要针对企业经营中的某个专题或某项业务开展的分析。包括质量成本分析,股权投资效果分析,固定资产投资效果分析,税务筹划报告等。

问题分析报告篇(5)

一、财务报告舞弊及其相关概念的辨析

国外财务报告舞弊的定义。美国注册舞弊审查师协会(ACFE)将财务报告舞弊定义为:“有意地、故意地错报或漏报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误导性会计数据,以及提供在与其他所有可获得的信息疫病考虑时,可能导致阅读者改变或者调整其判断和决定的会计数据。”

国内财务报告舞弊的定义。我国2001年7月的《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8号错误与舞弊》中对“舞弊的定义是指导致会计报表产生不实反映的故意行为。它主要包括:伪造、变造记录或凭证;侵占资产;隐瞒或删除交易或事项;记录虚假的交易或事项;蓄意使用不当的考会计政策。财务报告舞弊包括了除侵占资产意外的其他行为(挪用或侵占资产是不同于财务报告舞弊的另一种舞弊行为)。

二、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真实性存在的常见问题

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真实性存在各式各样五花八门的问题,但是总的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资产问题、负债问题、收入问题、费用问题等等,下面就各个问题的典型进行集中深入阐释:

(一)资产问题

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盈亏情况产生不同的影响。所以,利用存货不同的计价方法可以起到调高利润或者资产的作用。不仅如此,一些上市公司在本年度经营情况不乐观的情况下也许会选择存货估值来影响财务报告。比如说,将期末存货估值估得较高,因此而带来的后果是资产价值偏高以及成本偏低从而使得利润偏高。除了存货计价方法与估值以外,存货本身也有可能影响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存货往往需要定期盘存,这时一些上市公司可能为了舞弊财务报告随意更改存货数量,有的甚至将合格产品报废,或者在虚增销售的同时虚转成本给人存货减少的假象。由于存货占有流动资产的绝大部分,并且差异较大,计价方式复杂、繁多,多数上市公司利用这些为审计带来的不便进行舞弊。

应收项目的产生往往涉及赊销,赊销是指商品的让渡和价值实现从时间上分离。同时,赊销也经常作为上市公司扩大销售的手段,因为赊销可以增强公司的竞争力和市场地位。正因为赊销牵涉收入的确认,一些上市公司为了粉饰财务报告一面夸大收入的确认一面虚增应收项目以达到利润虚增的目的,这也是一种虚构商业性用的行为。应收账款还涉及坏账准备的计提,一些公司本期多提或少提坏账准备使得本期利润虚低或者虚高。除此之外,应收账款还有其他方式被一些上市公司用来粉饰财务报告,比如利用应收账款科目来转移部分资金、将本来可以回收的资金作为坏账从而挤出帐外资金,有的甚至将已确认的坏账私自收回来谋取利益等等。

(二)负债问题

负债问题主要是应付账款以及其他应付款的问题。应付账款主要用于企业正常经营中购买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以及劳务供应。这也为上市公司舞弊财务报告提供了契机。比如,在很多情况下,原材料先到并且入库,然后跟随原材料的发票并未及时开出,此时根据会计准则应当确认负债,但是上市公司为了舞弊财务报告就会选择推迟应付账款的确认。此外,其他应付款科目也可以被用于财务报告舞弊,比如说将本应该计入销售成本费用的部分计入其他应付款来隐藏部分成本;将一些民间融资也计入其他应付款从而使得负债的期限无法准确区分,影响投资者的判断,也骗取了他人的信用。

(三)收入问题

一些会计人员错误的安端或者是有意地舞弊,提前或者延后确认收入。这种情况大概分为以下几类:已经发出的商品或者委托上市公司代销的商品在发出或者代销成立时就确认收入;商品或者服务尚未售出就确认收入;客户对销售的货品持有退货、取消或者延后的选择权时提前确认收入。收入的延后确认大多数是为了平缓利润避免出现期间利润相比差距较大的局面。

再有就是快到会计期间末时,将固定资产或者库存商品等售出再在下一期间将商品买回从而增加本期利润,或者是下一期间将货物租回继续使用。再有类似的就是将委托加工的货物发出然后再收回,或是向子公司等类似的附属机构出售产品并将此确认为收入等等。

(四)费用问题

会计估计涉及的内容有很多,比如:固定资产折旧、资产减值准备、坏账准备等等。上市公司为了操控利润往往从这些方面入手。按规定,固定资产折旧年限与残值不能轻易更改,如果更改需要及时全面地披露。但是一些上市公司会通过延长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或是增加净残值来虚增利润。例如,2009年,吉电股份讲发电及供热设备的使用年限从12年改到了20年,同时,将净残值率的范围提升了2个百分点。就此一决策,使得2009年吉电股份的折旧费用减少了7721万元。这种手法常见于固定资产较多的大型上市公司。可见,小小的一点改动对利润可以起到猛增的作用。

此外,除了固定资产折旧的估计,资产减值准备也常常被上市公司操控用来调节利润。根据规定,上市公司每年终了应全面检查资产并计提减值准备。若此时公司经营成果并不理想,通过少提甚至不提资产减值准备从而减少费用可以减少当期亏损。比如:美国APEX公司长期经营不善,使得自身的贷款难以偿还。而四川长虹正是众多债权人之一,对APEX的收款早在03年之前就得知很难收回,但是长虹公司并没有合理的估计损失并计提减值,从而导致2004年出现巨额计提以及巨额亏损。

问题分析报告篇(6)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7217(2013)02-0117-04

一、引言

有关社会责任规范要求,企业不能以自己的利润作为唯一市场目标,更要承担其相应的社会责任。迄今为止,企业社会责任规范已成为全球性的社会活动。例如,1997年,社会责任国际组织制定了针对供应商所提品的SA8000 (Social Accountability 8000 International Standard,简称SA8000标准)企业社会责任国际标准。而在我国,2002年国家经贸委和中国证监会联合在《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中 首次提出企业社会责任的相关要求。深圳证券交易所在2006年9月颁布了《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2007年11月上海证券交易所也了《利益相关者与公司社会责任》,严格要求今后各上市公司对社会责任报告必须定期披露。2010年在“履行社会责任,央企在努力 ”会上,再度强调所有的中央企业3年内必须都向社会公开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履行社会责任要成为企业的自觉行动。这标志着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二、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概念、内容及基本形式

(一)社会责任报告的概念

企业和社会间的共生关系决定了企业必须履行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概念最先由英国学者欧利文·谢尔顿所提出。企业社会责任是指在营利的同时,企业应最大限度承担股东利益之外的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责任。在《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 4号—社会责任》中规定,企业的社会责任包括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员工权益、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促进就业保护等方面。

(二)社会责任报告应披露的信息内容

由于国家、民族文化、环境及经济发展等诸因素的不同,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并不均衡,导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所披露的内容也不一定相同。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应披露公司以下几方面的信息:(1)管理,具体涉及公司的治理方式、发展观、组织结构及发展目标等内容;(2)产品,包含产品的价值、质量以及顾客的满意程度等;(3)利益相关,包含顾客、供应商及企业利益相关者的信息,还包括员工的薪资福利、接受再教育和培训的信息以及员工的人身安全等;(4)社会,包括企业参与的社会公益活动、捐赠以及为社会发展所做的贡献等;(5)环保,如有关企业生产经营中造成的环境污染及其防治措施、节能减排及新能源的开发等;(6)其他,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可能涉及的与社会责任相关的信息。

(三)社会责任报告的几种披露形式

目前,国内外主要有三种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方式。

一是通过财务报告这一载体来披露社会责任信息。例如,在财务报告体系中,需要结合社会责任会计的相关知识,在资产负债表中添加相关会计科目及科目余额来体现社会责任信息,并辅之以报表附注加以解释说明,最终以编写财务报告的方式来披露社会责任信息。

二是以文字描述的形式来编写社会责任报告。迄今为止,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最简单方法是编制社会责任报告,总结企业所做出的努力及成绩,并由审计部门审核。由于该类报告较少涉及社会责任会计的相关内容,所以整个报告内容显得过于单调。

三是根据社会责任会计编写社会责任报告。编写社会责任会计报告是现在最为完善和有效的披露形式,较文字描述复杂,内容丰富。根据社会责任会计,利用不同于其他会计科目、会计计量和传统财务会计的方法,编写不同于财务报告的社会企业责任报告,其中主要包括社会企业责任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资产负债表。编写完成之后再由权威的审计部门进行审核公布。

三、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规范问题分析

(一)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存在的问题

据有关研究机构针对371家A股上市公司所的《A股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近年来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进展较快,但由于起步较晚,在相关的研究和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内容和质量不一。具体体现在内容的细节、重点和规范的水平有很大的不同。据相关调查数据表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报告的重点主要集中在环境保护、劳工标准、工作条件、社会活动和慈善捐款等方面,但没有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形式做出规范。同时,由于一些企业迫于商业压力而编制社会责任报告,仅仅流于形式,不注重报告质量。因此,在社会责任报告的内容和质量评估上就缺乏可比性。

2.披露的行业与地区分布不平衡。据蓝皮书显示,所调查的371家A股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的行业主要集中在采掘业、食品饮料业等20个各行业,其中机械设备(占17%)、金属和非金属(占14%)、交通运输、仓储、石油(占9%)、家具、木材(占1%)。地区分布也不均衡,广东地区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数量最多,其次依次是北京、上海和浙江。

3. 缺乏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审核部门。迄今为止,我国企业大多数责任报告并没有履行第三方审计程序,第三方审计报告体系尚未建立。有专家评论说,没有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审计部门,报告质量类似于广告。确实如此,没有审核社会责任报告的强制要求,企业在编制社会责任报告时就有可能夸大事实,淡化甚至损毁信誉。

(二)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规范措施

1.规范报告内容。

国资委(2008年1月)在《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中对社会责任报告内容进行了具体规范。基于全球报告倡议组(GRI)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框架,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内容至少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企业文化及经营理念。在一个企业的经营理念及文化意识形成中,高级管理人员往往起着关键性作用,尤其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因此,需要高管人员注重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培育和发展,规范和完善企业经营目标和业绩、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以及企业可持续发展等,以达到促进企业经营理念健康发展的目的。

第二,环境保护及资源利用。在企业生产、销售等环节都应报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和改善等内容,这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一个重要方面,即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

第三,社会贡献。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还应涉及企业对社会发展的贡献情况,包括企业的慈善捐款,员工的工作条件和环境、劳动保护和教育培训等做出具体披露。

财经理论与实践(双月刊)2013年第2期2013年第2期(总第182期)张亚连,汪平凯等: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规范问题分析

2.完善报告形式。

根据我国企业实际情况,可以考虑采用自愿与强制相结合的原则来进行社会责任报告的推广和实施。譬如,披露主体由点到面,先在大型上市公司中推行,通过使用独立报告模式定期编制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然后再逐步推进,在一些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中慢慢推广开来。披露形式可以先采用适当的文字说明,说明企业的经营活动对社会所产生的影响,也可以把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相关内容丰富在传统的三大财务报表中进行披露,等条件成熟可考虑编制独立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3.加强政府引导,实施审核制度。

近几年我国政府积极颁布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界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强制和自愿披露的内容,从而做到有效引导和鼓励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履行社会责任。

为了保证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完整、准确和公正,可考虑由独立第三方审计监督部门来严格审查和评估,以提高披露质量。在我国,可通过构建一套完整的社会责任报告的审计标准和准则,明确审计的对象、范围和主体,设计科学的审计方法和步骤,以逐步建立、实施和完善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审计制度。

四、案例应用及分析:以股份有限公司为例

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1992年,2000年10月在深交所上市(简称,股票代码000157),是中国工程机械装备制造领军企业,全国首批创新型企业之一。企业价值源于社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是品质的集中体现。救灾赈灾、支持慈善、爱心助学,承担社会责任不遗余力。

下面以2010年度所的社会责任报告为例, 对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规范情况做一分析。

(一)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的主要内容

是一个正处于发展和扩张中的上市公司,它主要涉及的社会责任报告内容板块有以下几个方面,如图1所示:

社会责任报告中具体的披露内容则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阐述:(1)利益,即他们所关心什么?(2)行动,即我们做了什么? (3)效果,即我们做得怎样?(4)目标,即下年达成什么目标?

结合上述主要报告板块,基于利益、行动、效果和目标等四个方面的社会责任披露内容具体规范如下:

1.股东。股东们所关心的是看是否具有长期价值和可持续性,通过优化、完善治理结构,完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机制,生产经营取得飞速发展,为国家和股东创造丰厚的经济效益,并积极回报股东和投资者,最终实现向国际化进程迈进,为社会和股东创造丰厚的经济效益目标。

2.客户。对于客户来说,关心是否能提供便捷化、专业化、人性化的服务。在2010年全国实施用户满意工程推进大会中,荣获全国用户满意企业荣誉称号。在导入零缺陷质量管理理念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质量成本核算系统,实现持续发展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一体化管理方针的目标。

3.供应商。供应商关心其合作模式是否快捷有效、是否互利共赢。因此,在供方和合作伙伴的管理方面, 公司制定了采购控制程序、经济合同管理规定、外购作业规定、外协作业规定、采购外协付款制度、供方评价准则等一系列管理制度,规范对供方和合作伙伴的管理,并每年对这制度进行评价,使其不断完善。结果是提高了采购信息传递的效率和准确率,也规范了供应商送货渠道、沟通渠道,使得供应商能够随时、随地并及时了解采购、订单、收货等相关信息, 避免了大量的繁冗程序,提高了工作效率,为公司和供应商创造了一个和谐的供求关系。

4.员工。员工需要合理的薪酬、专业的培训、工作的成就感。公司必须改进职位体系,再造薪酬体系, 建设学习型组织,加强职工劳动安全保护,才得以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营造积极进取的高绩效文化,个人价值随着企业增长而实现。最终目标是大力引进高端人才,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建设,建立了分层清晰、管控有效,反应迅速、运作高效,体系完善、创新规范的人力资源运营体系。

5.社会。企业对环境的保护、对公益事业的投入等则是社会所关注的。通过建立帮困基金管理委员会,开展爱心改变命运助学活动, 湖南体育事业的长期合作伙伴等活动,曾一度获得长沙慈善特别贡献奖等。该公司将继续以至诚执着之心,勇担重任的诺言坚持一年一度的爱心改变命运助学活动等来实现公司对社会的承诺和社会责任目标。

(二)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的特点

问题分析报告篇(7)

建议评估机构应在详尽了解企业改制目的及背景前提下,开展尽职调查,按操作规范进行职业判断。首先应尽可能制定详细、完善的评估方案,评估方法的采用应进行充分论证,并多和委托方特别是主管部门进行沟通,对评估的重点、难点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各评估师应熟悉、掌握中央及深圳市关于国企改制的一系列法规及规章,严格依法评估。

二、评估机构进行整体资产评估时,将房地产评估机构评估结果并入评估报告的,评估报告所纳入房地产的评估范围与深圳市规划国土局的处置方案所确定的资产范围不一致,造成部分资产漏评,影响整个资产评估报告的使用。

建议评估机构应先核对资产评估明细表与深圳市规划国土局的处置方案所确定的资产范围是否一致。如有未纳入处置方案的房地产项目,应进行资产评估。对未经深圳市国土部门备案的非深圳地区房地产评估项目,评估机构应按规定实施评估程序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如果委托方已与房地产评估机构签订有关房地产项目评估业务合同的,特别提示资产评估机构,在与委托方签订业务约定书时要注意明确资产评估范围。

三、对于长期投资的评估,部分评估机构按照母子公司合并会计报表进行评估,不符合《资产评估操作规范意见(试行)》第四十九条和第五十条规定。

评估机构应按照规范的要求,先对被投资企业进行整体评估。根据拟改制企业占被投资企业股权比例,确定该项长期投资的评估值。控股和非控股的长期投资,都要单独计算评估值,并计到长期投资项目下,不要将被投资企业的资产和负债与投资方合并处理。

此外,评估机构应按照《资产评估报告基本内容与格式的暂行规定》的要求,简要介绍投资背景、被投资单位的概况,说明长期投资的种类、形成原因及对企业自身经营状况的影响;深入了解具体投资形式、收益获取方式和占被投资单位资本的比重,根据不同情况进行评估。建议评估机构着重说明长期投资以不同的方式评估的理由,并履行应有的资产评估程序。

四、在对国有企业产权转让项目评估中,部分评估机构未能在清产核资和审计的基础上进行评估,造成企业账面数,审计报告数与资产评估清查明细表数不一致,影响资产评估报告的合理使用。

建议评估机构在出具正式报告前,做好与审计机构的对接工作。企业申报账面值应与审计报告数一致,对评估需要调整的事项,应在清查调整值中进行调整,并需要企业予以确认。

五、评估机构擅自对应收款项评估为零。

对国企改制企业应收账款的评估,必须在恢复已计提的坏账准备的基础上进行。应严格按照深圳市国有企业改制有关文件的规定进行评估。对于按照有关规定可以核销的资产损失,经规定程序审批后方可予以核销。确保应收账款相关历史问题有案可查,防止有关责任线索灭失。

六、对于预计负债的评估,由于现有评估理论、评估准则及相关操作规范未有涉及,评估机构在评估中往往按企业经审计后的账面值予以确认,未能充分考虑预期可能获得的补偿及可能支付的确定金额。部分评估报告的前提条件和假设条件仍然为“未考虑现在及将来可能承担的抵押、担保事宜。”造成前提条件和假设条件与评估结果互相矛盾。

评估机构在具有充分理由对预计负债进行确认时,应考虑将前提条件和假设条件设定为“仅考虑上述担保事项,对资产评估结果的影响,未考虑其他现在及将来可能承担的抵押、担保事宜。”应特别关注企业在承担连带责任担保的情况下,担保单位享有的拒绝履行担保责任的抗辨权以及在履行担保义务后所拥有的向被担保单位的追偿权。并说明上述事项可能对评估结果所产生影响的程度。关注企业与被担保公司是否存在反担保合同,对企业为各子公司担保的预计负债,应核实被担保公司是否存在重复挂账问题,对预计负债的确认应保持职业谨慎态度,并做到所确认的预计负债证据充分、计量合理。

七、执业风险意识仍有待提高。部分机构未能充分关注资产评估目的行为与评估结果的对应关系,对重大事项未充分履行如实的告知义务,对重要事项影响企业净资产的程度揭示不深,对资产评估风险易发生区域把握不够准确。

问题分析报告篇(8)

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财务报表从简单的“账户余额表”发展到现在由三大报表组成的财务报表体系。与会计发展的历史相似,财务报告的发展也是与一定时期的经济环境密切相关的,现行财务会计报告模式存在的缺陷日益显露。

一、“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未能得到应用

作为会计基本特征的“实质重于形式”指的是要使会计资料如实反映其意欲反映的交易或事项,那就必须根据他们的经济实质,而不是只根据它们的法律形式进行反映和核算。因此,当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和法律实质发生背离时,会计核算应该根据经济实质进行会计处理。但是在现实中,往往是“法律形式”取代了“经济实质”,占据了对会计处理的指导地位。例如,现行财务会计模式对资产的计价始终受稳健性原则或谨慎惯例的支配,而不是站在企业持续经营的立场一k进行资产计价,而且由于各国税法(尤其是所得税法)的影响,在实务中依然按照稳健性原则而不是“持续经营”作为资产计价的基础。

二、过于看重成本而轻视价值

成本代表资产的存量特征,而价值则代表资产的流量特征,联系到现行财务会计模式所继承的传统财务会计的特点――确定性、历史的交易或事项、稳健性等可以看出,现行财务会计模式重成本而轻价值是由于考虑到财务报告所提供信息的可靠性,而提倡重价值却是站在要求财务报告提供的信息具有更高的相关性的立场或角度上的。在实际中,可靠性和相关性同样需要权衡,两者同样重要。

三、对预测未来可能的经济活动不重视

从FASB的会计要素定义就可以看出现行财务报告模式下的财务报告或财务报表基本上是一张历史会计数据记录的汇总表。尽管其提出了会计目标是“决策有用性”观点,但事实却并非如此,而且这也和权责发生制的确认要求相背离。所以,我们应该从更基本、更高层次的会计理论――会计基本假设、会计目标和会计对象入手,站在全局的高度进行统一性的协调处理。事实上,重视历史的经济活动而忽视现在尤其是未来的经济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只认识到会计对象是简单的价值运动或过去的价值增值运动,而否定了作为会计对象的价值增值运动可以涵盖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个时点。

四、求图体现资产负债观而不是收入费用观

现有财务会计报告的概念框架力图体现的是资产负债观而不是以损益表为重心的收入费用观。在财务报告之中并没有始终如一地贯彻这一思想。例如,过分注意最终的利润数据,对代表企业实际支付能力的现金流量状况长期忽视。而会计信息使用者所关心的是关于企业现金流入、流出的时间、金额以及概率分布的信息。因为,关于现金流量的有关信息有助于评估企业支付股利的能力、偿债能力,并通过分析企业盈利数字和现金净流量的差异来调整投资策略。当然税务机关也十分关注现金流量的信息,因为在一定程度上,现金流量的信息与税收征管密切相关。

五、财务报表信息披露内容的不完整性

完整性是一个相对意义 卜的概念.但这却是现行财务会计模式的同有弊病,也是和以上提到的财务报告的缺点密切联系的,甚至可以说是上述缺点的衍生物。其不完整性还在于它在绝大多数意义上来说是一种“通用目的”的报表。随着新的会计环境下财务分析职业的兴起.市场和会计信息使用者正在呼唤“通用目的”财务报表以外的考虑到特殊信息使用者需要的“专用”财务报表。

六、财务报表项目的不确定性和确定性的逻辑混乱

由于估计和判断的客观存在, “不确定性”充斥着整个会计处理流程。以资产的定义(某一特定的主体由于过去的交易和事项而获得和控制的可能的未来的经济利益)为例,可能一词本身就含有不确定性,然而,各项资产却以非常确定的单一数字体现在资产负债表之中。事实上,只要现行财务会计模式下的确认以权责发生制为主,则财务会计处理过程中的估计和判断就不可避免。会计人员将零散的会计数据经过确认、记录和计量程序最终汇总为单一的数字。而会计信息使用者又将其按照自己的需要分解组合,这对整个社会资源造成了一种巨大的浪费。

七、传统财务会计模式下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内在逻辑关系的瓦解

作为财务报表组成部分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三者是缺一不可的。资产负债表是提供企业在某一时日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及其相互关系,借以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一种资源存量的报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复杂化导致企业盈利确认与计量的复杂化,简单地依据期末、期初净资产的对比来计算盈利已不合适宜,实践中产生了对损益表的需求,损益表应运而生,以此流量来反映净资产存量前后变动的具体原因。由于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所提供的信息逐渐难以满足外部使用者的需要,就产生了一种新型财务报表――现金流量表。在传统财务会计模式中,由于采取权责发生制确认收入与费用,他们与企业现金的真实流动可能会有时间上的差异,所以现金流量表的信息又可以补充损益表的信息,以考察企业营业利润含金量。

传统的收益确认模式可以被概括为:按照权责发生制确认收入与费用,以历史成本为主计量之,并将稳健原则贯穿于收入与费用的确认与计量之中。在收益确定模式中,稳健原则对前两者的修正,使得实现原则与历史成本原则已被突破。如果该模式能彻底贯彻,则尽管会计信息无论资产负债表还是利润表的质量可能下降,主要是信息的相关性在丧失.可比性也在丧失,但前述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的内在逻辑关系仍能保持,即利润表基本能捕捉到净资产的非资本易原因所应引起的变化。但财务会计规范与实务的实际发展未能贯彻上述传统收益确定模式,进而导致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内在逻辑关系的瓦解。利润表不再直接解释企业期初与期末净资产的变动,资产负债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与利润表的有关数据不再直接勾稽。此外,在不同的财务会计规范与实务框架下,还有一些非公允价值计量和实现原则的固守因索进一步瓦解了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的内在逻辑关系。如外币报表折算差额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中、债务重组收益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中的“资本公积”、会计政策变更的累计影响和以前年度会计差错的更正也直接计人所有者权益中等。因此,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内在逻辑关系的瓦解在于传统收益确定模式的不纯粹。这种缺陷主要是由于传统财务会计报告模式对会计环境的变化不适应,即会计环境在变化。会计目标在变化,而适应会计环境与目标变化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未能逻辑一致地构建起来,并贯彻于财务会计规范与实务框架之中。

总之,由于现行财务报告模式存在着种种缺陷,所以必须进行改革。这必然要涉及到会计确认、会计计量和会计记录的相应改革。但是如果仅仅对这些层面进行局部的分析和改革,将有可能影响现行财务报告模式的一致性和内在逻辑性,所以必须从整个财务报告模式的更高理论层次――会计基本假设、会计目标和会计对象上入手进行改革。

参考文献:

[1]方红星:公众公司财务报告架构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06

[2]张 林:财务会计报告编制与分析[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06

问题分析报告篇(9)

    一是思想观念滞后。个别部门视部门利益至上,片面地认为发展经济是县委政府考虑的事,只顾自己发展、部门发展,不管地方发展、整体发展,只关注部门利益得失,不能站在全局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抓环境建设,因而导致个别部门缺乏大局意识,本位主义严重,部门利益至上,办事拖拉、敷衍塞责、效率低下。

     二是服务意识缺乏。少数工作人员工作作风不扎实,服务意识差,不能站在企业的角度想问题,不能客观地、现实地看待问题、解决问题,而是机器地生搬硬套,在执行公务时,态度生硬,对应告知或公示的文件要求解释不够,造成服务对象的不满。个别执法人员素质较低,执法过程中态度粗暴,方法简单。

    三是精神状态不优。有些干部缺乏积极开拓的工作热情,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工作原地踏步。个别干部自我要求不严,工作纪律松弛,上班迟到早退,上网看新闻等行为屡有出现。以上情况,严重影响了本系统形象。

    二、原因分析

    影响经济发展软环境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一些部门领导和工作人员还没有充分认识到环境建设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对为民服务理解不到位,导致“优化投资软环境”在一些部门成为空喊的口号。

二是服务意识有待提高。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中存在较严重的全局与局部利益错位、管理与服务职能错位,特别是个别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对改善经济发展环境思想上存在误区,没有真正树立“为民服务”的观念。

三是行政效能机制缺完善。干部队伍监管不力,该严的没严起来。一些部门思想政治工作薄弱,对干部疏于教育,缺乏监督。

    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经济发展软环境,我们必须下决心整治好。

三、下一步工作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局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整改工作:

问题分析报告篇(10)

本次社会调查活动以学生和我们周围的人们为主体,以实践为载体,准备充分,层层推进,逐步深入。我们成立了社会实践活动小组。由我们到涂岭中队实习的同学为小组。指导老师是副教授赖老师。老师还向我们介绍了这次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目的及要求等。调查问卷设计、制订活动计划和活动方案我们分成各个小组后,接下来由我们大家通过讨论来一起进行调查问卷设计、制订活动计划和活动方案,为我们下面的活动做好积极的准备。

1、收集资料为了了解与交通安全的相关内容,我们首先到中队办公室查阅了近期关于交通安全的有关政策与事故报道文章。并查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详细内容。我们还向民警收集了关于关于如何进行交通安全宣传工作的资料。如《安全防范知识手册》、《文明交通承诺书》及泉港区交警大队关于道路交通安全宣传资料。要了解与学生切身有关的信息,为此我们又到泉港六中政教处,在老师的配合下查找到了道路交通安全宣传资料,还找到了学校所作的交通安全工作的记录。

2、我们组织部分组员在校门口观察来往车辆,计算来往车辆数量和车辆、行人的交通情况,以此来收集调查数据。调查访问为得到交通安全方面的情况和数据,针对我们镇的交通情况的现状,现在正在逐步健全城乡交通设施,如将原有的道路进行改造拓宽截弯取直,主干道上等级低的桥梁进行拆除改造拓宽,丁字路、断头路进行了延伸,土路改造成沥青油路,使乡与村、村与村之间条条道路畅通,形成了一个便捷的公路网。

正是因为泉港现在的道路越来越好,提供了部分司机开快车的一个途径,使原本紧张的交通安全问题更加严峻。自去年起,就发生多次重大交通安全事故,其中电动车、摩托车占事故车辆的80%以上。主要原因是:车速太快、叉路口转向时没有注意直行道的状况、车辆存在安全隐患、驾驶员没有警惕心、无证驾驶、带头盔少或不带的比较多等等。道路交通安全检查部门针对出现的问题,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加大路检,时常上路检查,对无牌无证车辆、超载车辆进行检查; 进行“劝告式服务”,对轻微违反的进行劝告;加大宣传力度等。对学校学生交通安全负责方面,道路交通安全劝导站除了在学校宣传交通安全知识外,还在校门口专门设置了斑马线。但是他们也看到了一些不好的现象,如学生家长在接送孩子时车乱停放现象较普遍,影响来往车辆行驶;学生在马路上等车现象严重等。通过我们这次调查活动,能更好的宣传道路交通安全知识,让交通安全意识进驻我们每一个学生及家长心中,给交通安全注入一股新的支持力量。

上一篇: 工作军训总结 下一篇: 台账会计工作计划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