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图书馆学年汇总十篇

时间:2022-07-13 14:14:05

小学图书馆学年

小学图书馆学年篇(1)

图书馆作为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传承文明、传递信息、传播知识、保存文化遗产方面发挥巨大作用。青少年正处于思想道德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其求知欲和探索欲较为强烈,根据其思想形成特点,采取有效的图书馆管理手段对建设未成年思想道德,促进其思想进步,从而更好的为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有重大作用。

一、制约思想道德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作为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正处于人生道路的初级阶段,其心理、生理和人格正在日益成熟。这一时期,他们不但为走向成年承担着沉重的学习压力,身处社会规范及规定的制约之下,而且受心理稚嫩、生理却日趋成熟影响,呈现日益凸显的自然属性,致使其身体和心理上承担着激烈的冲突和矛盾。因此,中小学的学生往往表现出较强的叛逆性和攻击性,在不良诱因的作用下,如果缺乏有效的心理安慰和自我调节,极容易走向极端道路;另一方面,未成年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新鲜事物和新奇理念接受较快,对“爱、憎、黑、白、是、非”等具有较强的比较性。受青少年以上特点制约,因而思想道德的形成过程较容易受以下因素制约:

(一)多种经济并存的影响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道德风尚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日益泛滥、极端个人主义不断滋生,一些地方坑蒙拐骗、假冒伪劣、诚信失落现象严重,一些地区黄、赌、毒及、封建迷信问题沉渣泛起。受其影响,部分未成年人行为失范、精神空虚,思想道德方面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二)多种价值观念并存的影响

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阶段,经济、政治、生活、文化等方面面临着剧烈的转变,在市场经济替代计划经济的过程中,各个群体、各个阶层、各个领域中一元化的价值观念也逐渐被多元化所替代。未成年人受其影响,在思想道德方面也呈现出对同辈群体、学校、社会和家庭差异的价值主张,在思想道德建设由融合向分离方向发展的过程中,帮助未成年人选择正确的价值取向,掌握正确的道德判断成为亟需探究的新课题。

(三)多种信息并存的影响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迅猛发展,我国的信息传播方式发展了变革,传统电视、广播、报刊等单向信息传播的局限得以改变,通过互动交流的信息传播方式,人类的时间和空间概念发生转变,思维方式、生活和生产方式也在不断变革,在全新网络文化的影响下,未成年人的价值观念、心理发展、政治态度、思想道德取向及行为规范模式等发生了很大转变。另一方面,受网络无限性和虚拟性影响,思想道德形成期的未成年人较容易是非不辨、良莠不分,还有的在网上虚拟的场景和游戏中丧失抑制、失魂落魄、无心学习。

二、中小学图书馆作用

根据国家对未成年思想道德教育的要求,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要从实际情况出发,遵循循序渐进、寓教于乐及深入浅出的教育原则,结合生动典型的实例和通俗鲜活语言,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在教师疏导和学生参与探究中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同时,在关注课堂教育的同时,还要重视实践教育、养成教育和体验教育,使青少年在增进道德知识的同时,自觉养成遵守道德规范的习惯。中小学图书馆作为“塑造”未成年人灵魂和教书育人的场所,是社会主义国家实施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阵地。因此,要加强对中小学图书馆重视,使其特有职能得以充分发挥。中小学图书馆要自觉将培养有文化、有纪律、有道德、有理想的社会主义人才作为其主要任务和职责,使自己的课外教育和主导作用得以积极发挥,使青少年独立教育、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得以形成。一方面,通过图书借阅、指导阅读等多种多样读书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提供非常规的参考咨询和教育模式;另外,在重视对藏书主动性的把握中,为青少年提供内容健康、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阅读书刊。中小学图书馆的这些作用对学生精神文明建设、爱国主义和道德情操的形成,对思想品质的提高有重要影响。

三、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途径

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有效引导青少年读书是对其灵魂进行塑造的重要途径。通过调查发现,我国中小学图书馆数量多,藏书丰富,但是其真正效用却难以发挥。为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发挥中小学图书馆作为第二课堂的作用,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

(一)合理利用,培养意识

中小学图书馆要在合理利用现代化技术和馆藏文献资源的基础上,大力推荐优秀图书和科普读物,通过将爱国主义主题等既贴近青少年生活又具有可读性的文学作品、影视艺术或科普知识等传输给广大未成年人,使他们在积极进取的文化氛围中获得身心的愉悦,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接受教育;通过积极引导学生走入图书馆,使中小学图书馆“无人问津”的现状得以改变;通过图书馆、家庭、学校三位一体阅读机制的建立,在有目的、有步骤、有计划的引导中,有效培养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阅读习惯,使其在丰富的图书馆资源中,培养浓厚的阅读兴趣;通过组织学生双休日或节假日参观图书馆,在零距离的接触中对图书馆的借阅方式、藏书情况及工作内容有一定的了解;通过向其推荐名人传或名著等内容健康、主题鲜明的优秀图书,在因势利导中激发其好奇心和探索欲,通过对学生选书、检索书及阅读方法等进行辅导。总之,要在合理利用图书、培养学生阅读意识中对其思想道德教育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拓宽领域,培养兴趣

要强化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中小学图书馆还要对其服务领域进行拓宽。首先,服务措施全方位的建立,图书馆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要具备热情的工作和服务态度、掌握熟练的专业技能、坚持文明礼貌的导读用语、具备工作责任心、敬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在细致耐心中做好导读工作。其次,通过人性化借阅方式及适合青少年阅读时间的提供,为阅读创造良好的条件;通过建立采光充足的阅览室、保持阅览书架的干净整齐、悬挂醒目的格言和名人字画、装点花草装饰等,为读者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在清新的空气和浓厚的学习氛围中,使走入图书馆的小读者仿佛踏入知识的殿堂,在对美好人生、性格塑造及审美情趣的起点明确认识的同时,获得自主学习和自由体验的独立空间,在这样的空间中,使学生在充满好奇的探索阅读中获得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滋养。同时,通过让青少年身临其境的体会美、爱、善良、勇气、忧伤,使其从书籍和报刊中获得心灵的慰藉,寻找生活的榜样,从而使自己的灵魂得以净化;通过将书中的人物作为自己生活的旗帜,将书中的哲理作为自己人生的坐标,使这些好的作品,好的书目成为引领小读者精神过渡的桥梁,在桥梁的沟通作用中可以奔向崭新的天地,可以抵达精神的彼岸。

(三)利用资源,培养能力

在合理利用和拓宽服务领域的同时,中小学图书馆还要将图文并茂的多种现代化设施设备和图书馆资源充分利用起来,使青少年获取信息知识的能力得以提高。一方面,可以有意识的对其开展关于图书馆知识的专业教育,通过文献信息检索课的开设,通过鼓励其积极进入公共图书馆和学校图书馆等有利于搜集信息的机构获取文献资料,对其进行摘编能力、信息利用能力的教育;另一方面,要有意识的加强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可以向青少年读者传授相关的现代化检索技术技能和信息检索方法。在学生掌握图书馆利用技术的同时,还要强化西医意识的教育和培养,要加强摘抄优美句子、摘录名言佳句的指导,引导学生对读后感和读书心得进行撰写,还要鼓励学生制作信息资料卡和有关的篇目索引,使学生建立属于自己的资料档案;引导学生通过整合其搜集的相关资料,使其“信息指南”得以做成。这样,在对学生思想道德进行教育的同时,还有利于其搜集整理资料能力的提高,有益于其写作水平的提升,帮助其寻求正确的信息积累方式。

(三)开展活动,强化教育

作为人类进行终身教育的基础,中小学图书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读书活动的组织和开展,不仅有利于其教育资源作用的发挥,也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比如:可以利用节假日或双休日组织学生进行科技展览馆的参观活动,通过对所在城市相当长时期的变迁及改革开放引起其巨大的城乡变化进行了解,通过对所在地区获得的有关成果进行参观,对生态园区进行参观,使学生在亲身感受中认识到科技的突飞猛进和家乡的日新月异。另外,还可以组织和开展故事会、优秀作品欣赏和朗诵比赛、专家讲座、英语口语对话、数学游戏、科技小制作、小发明以及寒暑假组织冬令营、夏令营等专项活动;可以开展“环保小卫士”、“我心目中的家乡”、“未来家园畅想”、“党在心中”等主题绘画、演讲、朗诵及读书征文活动,使青少年在对推荐书目的阅读中陶冶情操、增进知识,在激发其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的同时,使其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得以培养,在树立民族自豪感、自信心、自尊心的同时完成其思想道德教育。

四、结束语

总之,中小学图书馆要将强化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作为其职责和任务,在合理利用图书馆资源、拓宽自身服务领域的基础上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

参考文献:

[1]欧俊洁.公共图书馆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经验探讨――以柳州市图书馆为例[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23).

[2]文萍.公共图书馆肩负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历史使命[J].四川图书馆学报, 2008,(06).

[3]尹秋琳.图书馆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建设中核心价值的实现[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08,(11).

[4]王流芳.试论公共图书馆如何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09,(06).

[5]魏红,王军.图书馆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之实践[J].图书馆建设,2008,(05).

[6]江亚娣.公共图书馆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几点思考[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09,(01).

[7]薛庆玲.浅谈图书馆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J].西域图书馆论坛,2010,(01).

[8]刘丽娟.图书馆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J].图书馆学刊, 2008,(03).

小学图书馆学年篇(2)

1 公共图书馆与中小学图书馆合作的意义

1.1 合作多赢

公共图书馆与中小学图书馆各具优势,各负使命,在人员、经费、馆藏有限的情况下,双方合作、资源共享,带来的是互利多赢。一方面,公共图书馆与中小学图书馆合作,能充分利用公共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发挥教育功能,吸引更多的教师及中小学生甚至家长利用图书馆,扩大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和服务覆盖面。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发展不均衡,目前我国尚未实现中小学图书馆(室)全覆盖,即使设置了图书馆(室)的中小学中也存在着馆藏数量少、质量差、缺乏专职或专业管理人员等问题[1],与公共图书馆合作,使师生能更便捷地享受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和资源;同时,服务能力的提升,能改变中小学图书馆在学校中的附属地位,促进中小学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在一些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社区、乡镇,图书馆、文化站有馆藏却没有专职管理人员,这些地区的中小学几乎没有专门的图书室,双方合作,实现资源和管理人员共享,既可解决社区、乡村图书馆的管理人员问题,又能改变学校没有图书馆的现状。

1.2 有利于从小培养未成年人的阅读习惯,提高信息素养

阅读是增长知识、拓宽视野的重要途径。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的《第十二次中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0―17周岁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为76.6%,人均图书阅读量仅为8.45本[2]。公共图书馆与学校合作可以为未成年人提供更好的阅读资源与阅读教育,有利于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素养;另外,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双方合作有助于为未成年人提供良好的信息环境,提高中小学生的信息素养。

1.3 有助于从小培养未成年人利用图书馆的习惯

公共图书馆与中小学图书馆合作,能从小培养中小学生利用图书馆的各项资源和服务进行学习和研究的习惯,为其终身学习和探索创新打下良好基础。

2 公共图书馆与中小学图书馆合作的范围与途径

2.1 人才培养合作――不断提升未成年人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和技巧

馆员是图书馆开展未成年人服务的核心。目前,中小学图书馆(室)管理人员缺乏,有的学校图书馆(室)没有固定的专职管理人员,有的管理人员由教师兼职或转岗而来,大多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专业水平较低,管理不规范,缺乏图书流通管理的知识和经验,加上开放时间随意,不能很好地配合中小学生的作息时间,很难发挥中小学图书馆的作用。而公共图书馆员大多经过专业培训,能够提供高质量的书刊借阅、信息检索与咨询、阅读指导和推广、组织活动等服务,但缺乏为未成年读者服务应具备的特殊知识,如儿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馆校合作后,公共图书馆可发挥自身优势,定期不定期地免费组织中小学图书馆(室)管理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和个别辅导,使他们掌握专业的管理知识与服务技能,并帮助制定相应的工作守则和考核机制,培养专业化的中小学图书馆管理人员队伍。而中小学教师则可为公共图书馆员免费传授儿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特殊技能,提高公共图书馆员的未成年读者服务水平和沟通技巧。

2.2 馆藏资源共享――丰富与完善未成年人服务资源

由于经费的限制和不确定性,中小学图书馆(室)大多藏书量不足,馆藏类型单一,一般局限于纸质图书,连续出版物或数字资源很少;再者,受应试教育影响,中小学图书馆(室)藏书侧重于考试学科的教辅、教参和一些文学名著,很难满足中小学生的学习和课外阅读需要。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丰富,馆藏类型多元,二者建立馆藏共享机制,一方面可补充中小学图书馆(室)的馆藏,丰富中小学生课外阅读资源,满足教师的教学科研信息需求,拓展学校图书馆的服务功能,提高公共图书馆的馆藏使用率;另一方面,公共图书馆通过深入学校了解学生阅读需求以及教师教学科研的信息需求,使馆藏资源采购更具有针对性。

2.2.1 办理公共图书馆借阅证。为方便学校图书馆使用公共图书馆馆藏,由学校申请,公共图书馆为学校或学校教师办理集体借阅证提供馆藏资源集体外借服务;公共图书馆定期到中小学为学生上门办理个人借阅证,引导、鼓励中小学生个人到公共图书馆借阅书刊。

2.2.2 信息推送与送馆藏上门。公共图书馆为学校师生主动或被动提供馆藏借阅服务。主动提供是指公共图书馆馆员根据中小学各年级的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按主题搜集相关图书或数字资源,不定期推送给学校师生预约借阅浏览;定期向学校推送各种馆藏和服务信息,方便师生获取所需资源和服务;向学生推介新技术、新热点等,培养他们利用图书馆的习惯。被动提供是指中小学图书馆或教师根据教学科研的需要,查询公共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后,通过电子邮件或其他方式向公共图书馆提出借阅申请及清单,公共图书馆根据清单选配馆藏并安排专人送至学校或将数字资源发送至指定的邮箱,供学校师生使用,此时需要学校图书馆担负馆藏管理职责,如有损坏或遗失,按公共图书馆的管理规定赔偿。

2.2.3 乡、村图书室或农家书屋入驻学校。在一些经济落后的农村,由于缺乏专职管理人员,文化站、农家书屋处于常年关闭状态,而当地的学校却没有经费设立图书室,可尝试将乡村文化站、图书室、农家书屋设在学校内,馆藏等资产归属不变,管理和使用权交给学校,既可解决双方的困难,又能提高书刊资源的利用率,做到学生有书读,乡村文化站、农家书屋的书刊资源有人管、有人用,如果家长需要还可通过孩子从学校将书刊借回去阅读,同样可以发挥为当地村民服务的职能。

2.2.4 为教师提供信息服务,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公共图书馆作为地区的信息中心,不仅为未成年人提供阅读、学习资源的支持,同时还可为中小学教师提供教研和学习所需的信息,成为广大教师获取信息资源的重要途径。通过主动推送专题信息资源、为教师代查代检课题等服务,满足教师的信息需求,便于教师了解和掌握本学科领域的最新资源和技术,协助中小学图书馆充分发挥保障教学、服务教学、改善教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作用。

2.3 合作培养中小学生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人们必备的基本能力,包括能够判断何时需要信息,并且懂得如何获取信息,如何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的信息。学校图书馆肩负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利用信息和终身学习的能力的任务,公共图书馆在这方面具有人员和设施、场地优势,可与学校图书馆合作分级培养中小学生利用图书馆的意识,使每个孩子从小养成利用图书馆查找信息,解决学习、生活问题的能力。

2.3.1公共图书馆员到学校宣传图书馆。公共图书馆与中小学图书馆合作,设置专门的课程,由公共图书馆员前往学校宣讲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内容,开展信息检索与利用技能培训,指导师生查询利用图书馆的馆藏,包括书目查询、数字资源检索下载,图书馆网站、微信、微博、读者活动介绍;指导学生课内外阅读,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利用信息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2.3.2 组织中小学生参观图书馆。公共图书馆与学校协商制订计划安排学生参观公共图书馆,设立专门的学生接待日,由公共图书馆馆员为学生讲解并引导学生使用图书馆。一次可接待1―2个班的同学,并根据学生的年龄设计不同的活动供学生参加,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借阅书刊,学生看完后可直接在学校图书馆归还,再由学校图书馆统一归还公共图书馆。距离公共图书馆较远的学校,公共图书馆可根据经费情况为学生提供参观的交通服务。

2.3.3提供中小学生寒暑假到公共图书馆社会实践的机会。公共图书馆作为校外教育的重要补充,可在寒暑假期间开展“义务图书管理员”活动,为中小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平台。义务图书管理员通过参加图书馆的岗位培训、图书整理、归架、引导读者、回答简单的读者咨询等实践活动,不仅能提升能力、增长见识,而且通过体验图书馆管理工作,提高信息检索和查找能力,学会利用图书馆并爱上阅读。

2.4 分级阅读指导和推广合作

阅读是教育的核心,也是人们最基本的学习能力。阅读是每个人自我提升的重要手段,在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小学阶段是未成年人成长的关键期,有目的、有计划地读书,培养良好的阅读能力,对他们的成长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公共图书馆与学校图书馆同样担负着学生阅读指导、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使命,二者合作将大大提高阅读推广的力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4.1分级阅读指导服务。公共图书馆配合学校的课程安排对中小学生分级进行阅读指导,首先是激发中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其次是教会他们选择读物,最后教会中小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对于阅读能力较差、未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学生,公共图书馆可配合教师采用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的方式,提高学生阅读的质量,根据不同的年龄选取读物并提出具体的阅读要求,共同引导这些孩子跨越阅读障碍。

2.4.2 合作举办校内阅读活动。为了推动中小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公共图书馆还可以拿出经费、抽调馆员参与学校或少先队、团支部、学校社团设计组织阅读活动,如读书知识竞赛、朗诵会、故事会、读书笔记展、课外书课本剧表演、读书汇报会、专题讲座、周末读书俱乐部、“故事爸妈”进校园、家庭阅读等丰富有趣的活动。图书馆员或学校教师可向各年级学生推介读物并提供读物,由馆员或学生带领同学共同阅读,并开展诸如读后讲述、专题讨论、交流读书心得、制作读书导报等活动。另外,还可以组织中小学生参加公共图书馆开展的社区阅读推广活动。通过各种活动,促进中小学生对阅读的喜爱,为图书馆、家庭、学校、学生、教师架起合作沟通的桥梁。

2.4.3 开展假期阅读活动。中小学图书馆寒暑假期间不开放,限制了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公共图书馆365天开放,是除家庭和学校外最重要的阅读场所,正好可以为中小学生提供假期阅读服务。公共图书馆可在寒暑假之前与学校教师合作,为学生开列假期阅读清单并按清单准备好读物,教师按清单向学生布置假期的阅读作业,以此推进中小学生假期参与公共图书馆的阅读活动。

2.4.4 多样化手段引导数字资源阅读。数字时代未成年人对数字资源具有天然的亲近感和接纳度,如何引导未成年人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数字阅读,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有效地开展数字阅读已成为新时期图书馆服务的重要使命。未成年人数字阅读最大的问题是资源的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和资源繁多难以选择。公共图书馆应利用自身的环境和数字资源优势,为中小学生传播数字阅读技术,提供安全健康的数字资源、推荐可靠的专业性较强的阅读网站;结合中小学生学习实践活动、社团活动等,开展多样化的数字阅读宣传推广,组织多层次的数字阅读课外活动,教会未成年人掌握数字阅读技术和阅读技巧,避免数字阅读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协调好数字阅读与传统阅读的关系。

3 公共图书馆与中小学图书馆合作促进机制

公共图书馆和中小学图书馆虽然在未成年人服务方面有明确共识,但双方是不同类型的图书馆,分别隶属于文化系统和教育系统,各自的资源、活动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双方合作不仅需要上级部门的支持,而且合作需要在调研的基础上,按各自的实际情况,确定合作的范围和深度,逐步探索建立双方合作的促进机制,有利于合作健康、长远发展。

3.1 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

为了打破双方合作的行政壁垒,中小学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的合作,应有法规、政策和体制的要求与保障。2003年,教育部正式颁布了《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规定了图书馆的基本任务是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采集各类文献信息,为师生提供书刊资料、信息;利用书刊资料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文化科学知识等方面的教育;指导学生课内外阅读,开展文献检索与利用知识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利用信息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3]。2015年6月1日,教育部、文化部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下发《关于加强新时期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与应用工作的意见》,明确规定中小学图书馆与本地公共图书馆特别是少年儿童图书馆、高等学校图书馆要积极开展合作,推进资源共享,探索实现通借通还。中小学图书馆要主动探索向社区、社会开放,提高馆藏资源利用率。农村中小学图书馆要发挥辐射作用,采取有效措施服务农民精神文化需求[4]。这两个文件的出台,从行政层面对公共图书馆与中小学图书馆合作起到了促进作用。

3.2 成立专门的协会或组织机构促进双方的合作

建立专门的指导机构对公共图书馆和学校图书馆的合作进行指导、培训,提供交流的机会,可采取举办学术会议、建立专门的合作指导网页,提供合作的指南,展示合作成功的案例,发行刊物、创办电子期刊、博客,创建在线学习社区等,为图书馆提供共享与交流平台。中国图书馆学会下设的中小学图书馆委员会、阅读推广委员会、未成年人图书馆服务专业委员会的工作都与未成年人服务有关,可采取更多措施促进公共图书馆与中小学图书馆的交流与合作,部分省市级图书馆学会也可设立指定的工作小组开展类似的工作。

3.3 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双方合作方式及职责

公共图书馆与中小学图书馆的合作方式灵活多样,可以采取总分馆模式,将中小学图书馆作为公共图书馆的分馆来建设;也可以是部分合作模式,两馆取长补短,根据中小学师生的需要整合原有服务模式;还可以双方各自保留原有管理方法与服务方式,只提供馆藏资源或组织读者。不管采取何种模式,双方都应签订合作协议,以书面形式确认双方的责任、权利与义务,特别是馆藏资源、人员、经费等方面的提供方式以及各方的权利与义务,确保合作过程中沟通顺畅、工作顺利。

3.4 开展大范围校际竞赛活动促进合作

公共图书馆可以通过组织辖区内所有中小学间的合作竞赛活动,如借书证办理竞赛、读书朗诵会、讲故事比赛、课外书课本剧表演赛、年度阅读明星评选活动等,通过校际竞赛调动学校与公共图书馆合作的积极性,避免公共图书馆“剃头挑子一头热”的尴尬。

3.5 积极探索地区图书馆一体化的合作网络建设

小学图书馆学年篇(3)

【关键词】

少年儿童图书馆;到馆率;提高途径

少年强,则国强。自从《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2004年中央8号文件)颁发以来,全国各地各部门都认真贯彻中央精神,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图书馆是搜集、整理、保管和利用书刊资料,面向社会和公众开放,为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服务的文化教育机构。而少年儿童图书馆是公共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面向少年儿童,以广大未成年人为主要读者,采取适合他们年龄、生理特征的方式方法,组织他们开展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文化活动,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阵地,是对广大少儿进行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科技文化知识教育,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

多年来,少年儿童图书馆普遍存在着到馆率不高、人气不旺的现象,特别是在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少年儿童图书馆利用率偏低,图书馆的社会职能没能得到充分发挥,如何吸引少儿读者走进图书馆,引导其正确地利用馆藏资源,从而提高少年儿童图书馆的到馆率,已成为少年儿童图书馆需要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之一。

一、少年儿童图书馆到馆率低的原因分析

1、认识与习惯问题

对于图书馆的职能认知情况,国内外的认可度不同。在国外,图书馆和教师同样被赋予崇高的职责,图书馆的利用率也是非常高的,孩子们从小培养成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都离不开图书馆的良好习惯。据调查,与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相比,我国的少年儿童图书馆事业整体发展相对滞后,图书馆的作用发挥不尽人意,近30%的人表示几乎不去图书馆,近40%的人表示不知道离自己最近的图书馆在哪里,近15%的人不懂图书馆和书店有什么区别。在丹麦,每年图书借阅量为8000万人次,其中近100万人口的少儿群体占到了一半的借阅量,而在我国,两亿的少儿每年借阅量不到1.4亿人次,平均下来一人一年还不到一本。

2、学生负担过重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目前就存在不少这样的学生。虽然各省各地区为了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制定了一些相关规定,也做了一些实实在在的事。但在一些地方,仍然存在学校一味追求升学率,随意增加课时,要求学生早到校,晚离校,部分教师拖拉课堂,布置大量作业,频繁考试,滥用复习资料等现象;也存在家长望子成龙、盲目攀比等问题,据了解,有近50%的家长利用学生晚上休息时间和双休日等聘请家庭教师为孩子作辅导或是参加“奥数”、英语等培训班,挤占了学生的课余时间,妨碍了未成年人的正常活动。如今,学生负担过重不仅仅是教育问题,已是一个社会问题。他们做作业、上补习班的时间都不够用,哪还有时间去图书馆借书、查找资料、阅读课外书呢?课外阅读与学习之间,难道没有一个平衡点?这一点是亟待我们去思考的。

3、藏书资源不足,新书跟进慢

馆藏资源是图书馆开展一切公益文化服务的基础。按全国第五次市级少年儿童图书馆评估标准,对优秀少儿读物的入藏有着严格的要求:每年连环画、低幼读物新增藏量要有2000册以上,才能拿到满分15分;按照《全国少年儿童图书馆(室)基本藏书目录》(包含有少儿图书15275种,期刊185种,音像电子 544种,网络数据库29种)入藏的优秀少儿读物达50%以上才得到满分10分。这些评估要求足以说明优秀少儿读物的入藏量和新书的更新率,对少年儿童图书馆来说是很重要的。据了解,除经济发达地区,少年儿童图书馆普遍存在设施陈旧、经费少、专业人员紧缺等现象,从而导致读书环境不理想、新书入藏少、馆藏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极大地影响了少年儿童图书馆功能的发挥,也影响了读者的到馆率。我们试想一想,如今已是21世纪信息时代,信息资源以惊人的速度不断更新,枯燥、观念陈旧的书刊自然不合90后、2010后人的口味,图书馆藏书不能及时更新,内容不够丰富新颖,当然不能吸引小读者们。

二、提高少年儿童图书馆到馆率的对策

1、加大宣传力度,转变认识,提高到馆率

宣传工作,是每个图书馆的基础业务工作。宣传的最终目的,是让更多的人知道图书馆,了解图书馆,从而能习惯地利用图书馆。我们可以想象,如果少年儿童图书馆能通过各种方式对广大少儿读者从小就进行图书馆知识的普及、宣传、教育,逐步引导、培养他们学会自主地选择图书、灵活利用图书、独立学习的能力,娴熟地利用图书馆解决自己在生活、学习上遇到的难题,从而不断地充实自己,这样,他们就会不知不觉得养成了利用少年儿童图书馆的良好习惯。这样一来,少年儿童图书馆的到馆率还会低吗?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通过在各学校、社区发放图书馆免费开放的宣传资料;通过与学校、社区的合作,有组织地把少年儿童请进图书馆或通过流动图书车开进校园;通过组织举办大型的品牌读书活动等等。这些,都可以大大的提高少年儿童图书馆的知名度,让更多的中小学生学会懂得利用图书馆,从而提高到馆率。例如:南宁市少年儿童图书馆的“童心看南宁”大型户外创作活动是专为中小学读者设计的,活动不仅为学校和学生家长提供了一个互相交流学习的平台,还增进了图书馆、学校与家庭的沟通与联系,更是用贴近自然、感受描写艺术的独特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写作水平。参加活动的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如何利用图书馆,还提高了注意力,锻炼了观察力,学会了怎样描述景物,怎样记叙游记,同时还了解到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让学生在少年儿童图书馆的指导下快乐成长,在快乐中学习。这是南宁市少年儿童图书馆进行未成年人教育的一种新方法和新途径,大大提高了到馆率。

2、成立图书采访工作委员会,提高馆藏质量

国家图书馆馆长周和平在2010年10月在北京举办的全国图书馆少儿服务座谈会上说到,“馆藏决定读者,如果书籍内容和质量跟不上,对读者就没有吸引力。”那么如何提高馆藏质量?我们认为,一是少年儿童图书馆要成立图书采访工作委员会,制定本馆的图书采购工作制度,严格按照采购工作制度来采购馆藏,保证馆藏质量;二是图书采访工作委员会要多方征求意见,以读者需要为目标,邀请重点读者加入委员会,一起参与少年儿童图书馆的图书管理和馆藏建设业务,让小朋友们觉得自己是图书馆中的一员,使他们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从而吸引更多的小读者。以南宁市少年儿童图书馆为例,为满足广大青少年的读者需求,保证图书质量,丰富本馆图书馆藏,该图书馆成立了图书采访工作委员会,委员会成员由馆领导、各部门业务骨干及本馆的重点小读者组成,着力发动小读者一起参与本馆的图书采购工作,并定期举办小读者座谈会,交流建议和意见,从而不断地完善馆藏机制,提高馆藏质量,给读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吸引了广大少儿读者。

3、增加免费服务项目,吸引更多未成年人到馆阅读

我们知道,未成年人的经济不独立,要想让更多的未成年人进入少年儿童图书馆,就应该降低门槛,增加免费服务项目,吸引更多的小读者(包括农民工子女)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多读书、读好书。在增加免费服务项目方面,首先,应该实现基本服务全免费。比如:免办证费,即免借阅证工本费和每年的验证费;免上机费,让所有持有效证件的读者都能免费到少年儿童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室免费上机;设“OPAC公共检索、电子资源阅览区”,所有人都可以免费检索本馆馆藏,阅读与下载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文化精品等数字资源;免费送书下乡,免费在图书缺乏的地区或者学校设立图书流通站,并不定时的更换图书;免费为各种特殊群体、弱势群体(残疾人、进城务工人员的小孩)提供个性化图书阅览服务;免费举办各种少儿讲座、报告会及各种公益性活动;免费为各基层或者单位图书馆(室)提供业务咨询和指导图书馆建设等等。其次,可以因馆而异,图书馆根据自己的特点开展特色服务。以南宁市少年儿童图书馆为例,该馆在2012年历经一年打造了“南宁益智科普乐园”(以下简称“乐园”),并免费向全市未成年人开放。“乐园”共设有五个主题区:“智慧树乐园”主题区、“小小科学家”主题区、“小小航天员”主题区、“疯狂小博士”主题区和才艺展示区。该馆充分利用少年儿童图书馆资源,创新科普教育方式,拓宽科普教育的渠道,创意地策划各种形式的科技、科普互动性教育活动,吸引更多的未成年人参与进来。2013年,该馆计划利用“乐园”开展缤纷童年涂装木屋、牛顿定律―制作刷刷车、科普动画剧场、航空模型的制作与试飞、四驱车制作与试跑、伞降火箭的制作及竞赛和科普讲座等各种主题活动30场/次。使孩子们在南宁市少年儿童图书馆里,不但可以借阅图书,还可以参加益智科普实践活动,改变了传统少年儿童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对正确引导少年儿童形成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良好习惯起到重要的作用。

4、绿化电子阅览室

图书馆免费开放后,电子阅览室环境是否良好,网上内容是否健康,这是每一位家长最关心的事。为积极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文化环境和氛围,少年儿童图书馆应该采用网上行为管理设备净化网络内容、实名制上网、限定未成年人的上网时间、建立未成年人小档案、加强工作人员责任心等各种措施对电子阅览室加强建设,规范管理。目前,网上行为管理设备产品很多,在图书馆界利用率比较高,功能比较强的网上行为管理设备产品主要有“深信服”、“网康”等。我们认为,为确保少年儿童图书馆网络内容的健康向上和资源有效利用,应该采用网上行为管理设备对在少年儿童图书馆电子阅览室上网读者的网络行为进行记录、分析,方便少年儿童图书馆工作人员对未成年人的上网行为进行有效的科学管理;对色情、暴力、反动和恶意信息进行强制拦截,阻截未成年人浏览不健康网站内容;通过导入、设定SSL 证书、链接黑白名单和证书时效性确认,防止钓鱼网页伪造成网上银行企图骗取读者的银行卡密码和资金;设定限制未成年人的每天上网时间,未成年人上网时间1天1小时是比较合适的,不能过长,防止他们沉溺于网络而无心学习。除此之外,少年儿童图书馆还可以结合小朋友兴趣爱好和学习需要,举办丰富多彩“网上知识寻宝”竞赛活动,正确引导青少年利用网上丰富的信息资源来帮助解开自己不懂的问题,从而培养他们健康上网的良好习惯。

三、小结

上述是我们从实际工作中总结出来的几点经验。我们相信,只要少年儿童图书馆本着“以人为本,以书育人”的服务宗旨,不断地创新免费开放服务手段,提高服务水平,拓宽服务范围,少年儿童图书馆才会具有吸引力,才能吸引更多的未成年人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

【参考文献】

[1]徐正心. 浅谈强化少年儿童图书馆的教育职能[J]. 图书馆研究,2005(1) 207.

[2]陈琳. 浅谈现代图书馆人本管理[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11)200-203.

小学图书馆学年篇(4)

图书馆意识是指人们在对图书馆的性质、职能及其在社会实践中产生的作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崇尚、依赖、利用图书馆,使自身得以发展的求知心理。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具备图书馆意识是新世纪人才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之一。

一、培养少年儿童图书馆意识的重要意义

图书馆在知识经济时代里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为图书馆是信息管理中心,信息获取中心,信息服务中心和继续教育中心。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中小学图书馆宣言》指出:“一所出色的图书馆是保证学校取得教育成就的基本条件”,应该作到“紧密配合学校的教育大纲,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改革”,“引导学生终身利用图书馆的习惯,从图书馆获得乐趣、知识和再教育的源泉”。�邓小平同志很早就指出:“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培养人们的图书馆意识必须从少年儿童抓起。据有关资料报道,唤醒孩子阅读意识是在十八个月至四岁期间。今天的少年儿童是明天建设的栋梁,在他们中养成终身利用图书馆的习惯,有利于他们在建设中不断获取信息和新知识,从而在创造性工作中才会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造力。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在学生中开展利用图书馆的教育,要求学生在走向社会之前,能独立、熟练地利用图书馆来充实自己的科学文化知识。美国一位图书馆学家做过一次调查,回答遇到问题首先想到去图书馆寻求解决问题的占被调查者的19%。由于他们具有利用图书馆习惯的意识,从而他们在工作中具有创新能力,使科学技术走在世界的前列。因此在我国,培养少年儿童的图书馆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我国少年儿童图书馆意识培养教育的现状

世界上图书馆事业发达的国家,都十分重视对少年儿童利用图书馆意识的培养,并重视运用法制手段来保证实施。日本《公共图书馆的任务和目标》第18条指出:“儿童、青少年正是人格的形成时期,丰富的读书经历对他们健康成长非常重要。要重视对儿童、青少年的服务,使他们从小打下使用图书馆的基础,并且要与学校图书馆进行合作,对在校的儿童、学生开展图书馆使用指导。”俄罗斯有三分之一的孩子六岁之前就开始阅读,少年儿童利用图书馆的比例达48%,其中中小学生会使用工具书高达62%,会使用各类目录查资料者达17%;在美国三分之二的人拥有图书馆借书证。这些国家普遍在小学就开设有图书馆利用课程,一般学生通过在小学图书馆课学习和实践,到小学毕业时,就能够熟练地根据要求和需要,在图书馆查阅有关资料,熟练地运用计算机等自动化手段系统查找所需文字和图像资料。而在我国,由于受到长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沉重的学习负担以及学校的各种活动,占据了少年儿童的时间和空间,加之家长成才心切,过分强调专长,使少年儿童缺乏自己发展的空间。图书馆知识教育也未被列入中小学教学计划中,大多数中小学虽设有图书馆,但普遍存在经费投入不足,藏书内容陈旧,利用率低的现象。多数馆没有实现计算机管理,仍处在手工操作阶段。各地的少儿图书馆(室)从馆舍、藏书、设备各方面来看,优于学校图书馆,并随着服务功能的深化,在图书馆利用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因数量有限,远远不能满足所在地区少年儿童的读书需求。究其原因:主要是认识不到位,从政府部门到社会公众,对图书馆认识仍停留在群众文化、后勤部门的层面上,对图书馆是文献信息中心,在信息社会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没有引起关注和重视。

三、培养少年儿童图书馆意识的有效途径

1.加大图书馆功能和社会作用的宣传力度

在我国,由于历史的、经济的、政治的原因,现在还有一部分人不知道图书馆的功能和作用,这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因此,要加大宣传力度,宣传角度应该是多方位、多层次的,除通过公开的新闻媒体,如电视、报纸、广播等进行宣传外,还要强化自我宣传意识,利用图书馆自办的刊物、网站及举办的各项活动进行宣传。宣传内容应包括:(1)基本介绍:图书馆的性质、任务、功能、作用、馆藏特色、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措施等;(2)在发挥自身教育职能和为少年儿童服务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及取得的成果;(3)利用图书馆的成果事例介绍等。这种宣传应该是长期的、滚动的、不间断的,力求深入人心。

2.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少年儿童的心理活动和他们对图书馆的认识是各种各样的,图书馆应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配合学校举办各种各样的适合不同年龄少年儿童的活动,引导和启发他们学习课本以外的科学文化知识,让他们从小懂得图书馆就是他们校外的良师益友,是他们打开知识宝库的一把钥匙。如举办诗歌朗诵会、知识竞赛、书画比赛、读书征文等活动,给广大少年儿童提供一个兴趣的王国、创新的舞台、成长的摇篮,鼓励小读者表现自己的才能,出点子想办法,让孩子们在充分表现自己的过程中,享受到乐趣,得到一种难以忘怀的教育。这种活动应该列入图书馆日常工作安排中,形成一种制度,有计划、定时定期地举行,并定期公布活动内容,使家长和少儿及时了解活动内容,逐渐养成小读者到图书馆的习惯。

3.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著名的图书馆专家克鲁普斯卡娅说过:“儿童图书馆员是儿童图书馆事业的灵魂。”所以,对在少儿服务岗位上的工作人员要精挑细选,严格要求。一个优秀的儿童图书馆员除应当具有全面的图书馆学专业知识、计算机知识和实际工作外的经验,还应懂得儿童的成长因素和智力发展各个阶段的特点,熟悉儿童教育法,懂得如何向少年儿童推荐和使用图书。要实现这一目标,只有不断加强职工的继续教育学习,采取各种培训来提高人员素质,这样才能保证为少儿提供优质的服务。更要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要以文明的言行举止,严谨的工作作风和热情周到的服务来影响少儿读者,使他们更加了解图书馆,热爱图书馆,常来利用图书馆。

儿童时代的教育,往往影响人的一生。培养少年儿童的图书馆意识,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需要。它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从政府部门到社会各界都应引起重视,多管齐下,发挥各自的优势,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新世纪人才做贡献。

参考文献:

小学图书馆学年篇(5)

近年来,为了让图书馆更好地为素质教育服务,我省继续加大对中小学图书馆建设方面的投入,狠抓图书馆软硬件建设,努力推进中小学图书馆现代化建设,极大地改善了我省各地中小学图书馆的使用状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记者从甘肃省教育装备办公室了解到,截至目前的最新数据显示,全省建有图书馆(室)的学校共有10384所;共有阅览室6102个,其中电子阅览室718个;藏书室11071个;资料室2704个;使用总面积达802,930平方米。全省中小学图书馆藏书总计7千余万册,其中中学3800余万册,生均达到19.34册,小学3300万余册,生均达到15.73册。

据甘肃省教育装备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介绍,为进一步加强全省中小学图书馆软硬件建设,促进我省中小学图书馆发展,更好地服务教育教学工作,甘肃省结合全省中小学图书馆建设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甘肃省中小学图书馆(室)管理办法》。《办法》中明确规定了:“图书馆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考核学校的一项重要指标,学校应该加强对图书馆(室)的领导和管理,要有一名校长分管图书馆工作,建有图书馆的学校,要实行校长领导下的馆长负责制。”

记者从甘肃省教育装备办公室实验图书管理科2012年4月份的综合统计报告中看到,上年度全省中小学图书购置经费总计1.6亿元,其中财政拨款达1.1亿元。在图书馆建设过程中,政策引导是关键,财政投入是基础。近年来,在省教育厅的领导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高度重视中小学图书馆建设的工作,统筹规划落实经费。装备办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为了适应各学校教育教学需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努力加强中小学图书馆(室)的图书配备工作,在每年的教育经费中按照一定比例设立图书专项经费,同时,多渠道筹措图书经费,大力提倡积极鼓励社会和个人捐资献书,以保证各学校图书馆每年更新和增添图书的需要。”

小学图书馆学年篇(6)

景泰县第一中学坐落在景泰县城条山镇北街,属白银市重点中学,全校有近4000名学生。学校图书馆面积726平方米,是一座集借、阅、课、网于一体的多功能图书馆。图书馆内设6个室,其中包括书库2个,共有藏书92205册,人均图书30册。

该校校长王希胜说,学校图书馆已经达到省级示范性高中学校图书馆指标。

甘谷县模范初级中学也是一所县级中学。记者了解到,因为各种条件的制约,学校图书室建设情况不太乐观。校长王耀荣说,2007年,学校升为县直初级中学,学校办学规模有了很大的变化,现有学生2019人。学校有图书室一间,面积60多平方米,现有藏书13670册,生均藏书量6.8册;常年征订报刊种类都在30种以上;工具书种类89种。

据统计,全省中学建有图书馆(室)的学校1854所,占中学总数的96.92%。拥有藏书总计38618920册,生均19.34册。

城镇学校图书馆(室)情况如此,那么乡村学校图书馆(室)的条件如何呢?

武威市凉州区金塔乡中学的图书管理员陈玉英告诉记者,学校的图书室由两间平房组成,一间用于藏书,一间用于阅览,因年久失修,现已成为危房。

陇南市武都区洛塘中心小学是一所农村学校,2008年“5·12”地震导致844平方米的教学楼和800平方米教师住宿房等校舍全部成为危房,学校被列为第一批灾后重建学校,重建后的学校高标准地建起了图书室,全学区书籍24180册,生均15册。

佛崖初级中学位于陇南市武都区北路江武公路60公里处,是一所农村学校。学校有一个图书室,占地60平方米,藏书12232多册,生均23册,人均21册。

据统计,全省小学建有图书馆(室)的学校8530所,占小学总数的82.97%。全省小学图书馆(室)藏书总计33025596册,生约15.73册。

记者从洛塘中心小学图书馆资料的各项数据中看到,该小学作为二类小学,其人均藏书量基本满足《甘肃省中小学图书馆(室)建设规范》中要求的最低15册。

当问到学校图书室书籍来源时,渭源县大涝子小学图书管理员告诉记者,学校图书室的图书大部分都是自购,另外一部分图书则来自新华书店的帮扶,学校每年没有定期补充图书。

图书补充和更新,不同学校情况各不相同。武威市凉州区张义镇上泉九年制学校的图书室书籍来源渠道相对广泛,学校原本藏书6979册,加上爱心人士和师生的捐赠已达到14332余册。近几年,学校每年新进图书500余册,经过几年的购置,现如今新书已经达到4130册,占图书总数的29%。学校在每个班级都设置了图书角,学生借阅积极,利用率高且书籍保护良好。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很多学校在说到图书馆书籍来源时都提到专项拨款不足。按照相关规定,学校图书馆建设应以政府投入为主。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每年应在教育的经费中按一定比例设立图书专项经费,保证中小学图书馆(室)购买图书资料的需要。学校要多渠道筹措经费,积极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对中小学图书馆(室)建设的捐助。

图书借阅不容乐观

像景泰县第一中学那样,很多条件好的学校图书馆建设方面基本符合《甘肃省中小学图书馆(室)建设规范》,有些学校图书馆建设甚至远超标准。但运行情况如何,图书借阅率如何呢?

洛塘中心小学图书室的图书数量为11285册,生均图书13册,有图书室一间,阅览室一间,阅览室的桌椅用学生的课桌凳代替。2012年秋季学期,学校购置图书2900册,新书率达到20%,但是学校图书室的借阅率只有10%。

当问到学校图书馆的借阅率为什么不高时,大涝子小学图书管理员告诉记者:“因为学生学习任务紧,没有大量的时间阅读。”

镇原县马渠初级中学图书室管理员张继东告诉记者:“我们学校没有阅览室,借阅制度不够完善,一部分学生不喜欢读书,同时又受到网络的冲击,所以借阅率不太理想。”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图书借阅率普遍较低,大部分学校反映的借阅率情况都是“不高”。学校图书借阅情况不理想,原因在哪里呢?

大涝子小学图书室管理员告诉记者,该校图书馆开放时间是每周五下午,原因是学校图书室人手不够,图书室管理人员都是由教师兼职管理,没有专职管理员,且学校图书室面积小,不适合学生集体阅读。

秦安县叶堡中心小学图书管理员杨通告诉记者,图书借阅率不高,因为本校师资力量不足,学校图书室管理人员由任课老师兼任,且阅览场地狭小,无法做到全天为学生开放。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图书馆(室)建设好坏与学校条件,包括场地、规模、人员有很大的关系,同时与学校领导的是否重视密不可分。

甘谷县模范初级中学图书室虽然较小,但学校非常重视图书室管理。

校长王耀荣说,图书室现有专职工作人员1人,兼职工作人员1人。为了让图书发挥出应用的作用,图书室实行工作日开放,每天从上午8点一直开放到下午5点,对学生有效开放时间每天达6小时,每周开放时间总计30小时。

“学生借书证发放率达80%以上。”王耀荣说,“学生读者每人每次限借1册,借期为2周,借次不限。工作人员每周星期二认真做好读者到馆借阅的统计工作。每学期学校生均借阅册数均在5册以上。阅览室读者借阅率均在100%以上。”

在问到学生主要借阅什么类型的书籍时,洛塘中心小学图书管理员王兴奋告诉记者,学生借阅的书籍主要是工具书、科普类、历史类等书籍。由于学校近一半图书都较陈旧,学生不喜欢阅读。

而佛崖初级中学副校长杨伟则表示,该校大多数学生以借阅作文类和小说类书籍为主。其借阅目的大多是为了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学校藏书基本适合学生阅读。学生喜欢看童话、小说类书籍,老师常看工具书。

上泉九年制学校图书管理员金兴旭和张莉萍表示,借阅率与学生的喜好有很大关系,由于学校每年不定期地补充新书,加之师生借阅积极,学校图书室每天课外活动也定时向全校师生开放借阅,因此,学校图书借阅情况比较好。

管理人员队伍有待加强

近年来,我省中小学图书管理队伍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甘肃省2011年度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综合统计报告》显示,全省中小学共有图书馆(室)管理人员13705人。

但在中小学图书管理队伍发展壮大的同时,专职管理人员的匮乏问题也日益凸显。据记者了解,我省中小学图书馆(室)专职管理人员只有1396人,兼职管理人员则有11309人。

秦安县叶堡中心小学图书管理员杨通老师告诉记者:“现在的主要问题是学校师资力量不足,无法给图书室指派专职管理人员。”

当前,我省现有中小学图书馆(室)专职管理人员主要工作于完全中学和高中学校,大部分初级中学和小学图书馆(室)只配备了一名兼职管理人员。

“学校图书室无专职管理员,由科任教师兼职管理,各班班主任配合。学校图书室建设需要配套硬件和师资的支持,急需配备专职管理人员。”秦安县莲花中心小学图书管理员刘有东这样说道。

除了专职管理人员匮乏外,图书馆(室)场地狭小、经费紧缺、图书更新缺乏保障及管理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也制约着我省中小学图书馆(室)的发展。

硬件建设薄弱

我省中小学总数为12194所,建有图书馆(室)的中小学10384所,阅览室、藏书室、资料室的使用面积总计802930平方米。在建有图书馆(室)的中小学中,固然不乏数百上千平方米的图书馆(室),但很多学校的图书室只有几十平方米。这与《甘肃省中小学图书馆(室)建设规范》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图书馆建筑面积小,没有专项资金扩建。”镇原县马渠初级中学图书管理员张继东认为这是很多中小学图书馆(室)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因场地受限,一些学校没有专门的学生阅览室和教师阅览室。杨通说:“学校图书室建筑面积56平方米,集图书室、阅览室于一体。按照每年1000册的新书购进速度,学校每年要新购5个书架,硬件跟不上。”

藏书是中小学图书馆(室)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我省一些条件较好的中小学图书馆(室)的生均藏书量能够达到二三十册,也有部分学校的生均藏书量只有几册,藏书少、图书更新慢令许多师生头疼。

宁县早胜小学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的省市县三级重点小学,学校始建于1917年,2007年被庆阳市教育局命名为“市级示范学校”,现有在校生923人。

“学校现拥有各类图书14115册,生均16册,”早胜小学校长郝建平对记者说:“现在师生的阅读积极性都非常高,但学校图书室面积小,藏书不足,尤其是部分图书不适合学生阅读。尽管学校每年都新进1000册图书,但师生仍反映数量不足,更新有些慢。”

我省中小学图书购置经费以财政拨款和自筹为主,以社会、企业和个人捐资为辅。

“学校图书馆建设发展中还存在着资金筹集困难,图书更新速度过慢问题。”景泰县第一中学校长王希胜告诉记者。

由于经费不足,一些学校很难对图书(馆)室藏书进行必要的剔旧更新,无法按照《中小学图书馆(室)藏书分类比例表》配备藏书。

陇南市武都区洛塘中心小学现有学生883人,藏书11285册,生均13册。据该校校长杨永武介绍,学校2006年建起了图书室。在图书室11285册藏书中,有6000多册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版的书。

“新近出版的书很少,教师看的书和学生看的书混在一起堆放在书架上,图书室就像个‘旧货店’,学生喜欢看的科普、科幻、自然探索等新书稀缺。”杨永武校长说。

信息化水平较低

建立学校图书馆(室)工作规范制度,教师(学生、电子)阅览室规则,书刊外借、丢失、损坏赔偿制度,是实现中小学图书馆(室)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据记者了解,我省大部分建有图书馆(室)的学校基本上实行了校长领导下的图书管理员负责制,但也有部分学校图书馆(室)管理机制不完善,依然采用原始的手工登记借阅制度。

武威市凉州区张义镇上泉九年制学校图书管理员金兴旭和张莉萍告诉记者:学校图书室配备了两名兼职图书管理员进行管理,依然采用人工手写借阅的形式。“由于学校学生人数多,借阅量大,给借阅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部分学生对书籍内部进行损坏,也不容易被发现。在今后的发展中,希望学校给图书室配备电脑等现代化的借阅设备,提高借阅效率,更好地为全校师生服务。”

中小学图书馆(室)信息化建设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我省,虽然有一些中小学图书馆(室)实行了计算机管理,但还有不少学校的图书馆(室)在计算机、图书管理软件的配备上处于空白状态。

小学图书馆学年篇(7)

图书馆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人类的生活、生产劳动离不开信息交流、经验传承。自从人类创造了文字,有了书写工具和记录文字的物质材料,文字就成了人类社会交际的重要工具,也为文献的出现创造了条件。图书、文献资料记录的是人类的智慧,图书馆是人类社会的文明尺度,图书馆事业的发达与否,也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发达程度。国内外图书馆界多用“图书馆核心价值”(Library Core Values)这一语句来表达图书馆职业的社会责任与使命。图书馆的核心价值,就是图书馆这一事物所应具有或所能具有的最重要的社会价值。这是因为它承载着图书馆这一事物所应承担或者所能承担的重要的社会责任与使命。因此,人们对图书馆核心价值的任何陈述,都是对图书馆所应承担或所能承担的社会责任的表达。无论对图书馆的社会责任与使命做何种界定、表述,只要是图书馆作为一种组织所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与使命,就应该成为图书馆人所秉承的职业精神与理念。

社会物品可分为两大类:公共物品(public goods)和私人物品(private goods)。私人物品是能够由单个人独自消费的物品,而公共物品是可以被一个以上的消费者共同消费或共同享有的物品。图书馆是社会公共物品,具有以下一些公共物品的属性。一是图书馆服务的非排他性,其基本要义是:一个人消费该物品或服务时无法排除其他人也同时消费该物品或者服务。图书馆的服务就是这样的一种服务,它的非排他性还取决于以下三个方面:①客观的知识公正性决定了图书馆收藏或提供的客观知识具有共享性,任何人都不应该被排除在图书馆的服务之外。②图书馆作为集体需要的产物一直是保存集体智慧的重要方式,它始终是一种全人类的大脑,让我们从中寻回遗忘,发现未知。③排他性图书馆服务是一种非正义的表现,应该提供给全体国民享用。二是图书馆服务的非竞争性。就全部图书馆事业整体而言,或者对图书馆的发展要求而言,一定的“竞争性”是发展中的要求,但终将得到逐步的缓解或者消除。三是图书馆服务的正外部性,即对他人造成明显有利的影响――一个人受教育程度高可能促使其他人提高知识素养,从而使大家都受益。图书馆的服务可以同时提供给多个人消费,可以充分发挥其馆藏的多方面使用效应,例如同样一本书可以让多个读者使用,从而创造尽可能多的社会和经济效应。因此,通过集体行为(例如通过政府)提供图书馆服务就具有意识形态和社会正义上的双重优势。此外,图书馆服务具有可替代性、难量化性和地域性等特点。

恩格斯曾经指出:“在社会发展的某个很早的阶段,产生这样一种需要:把每天重复的生产、分配和交换用一个共同规则约束起来,借以使个人服从生产和交换的共同条件。这个规则首先表现为习惯,不久便成了法律。”恩格斯这段话中的“共同规则”就是指制度。而这种共同规则,来源于共同规则正式产生之前的共同经验。从历史的意义上说,图书馆制度是一种长期自发演化的产物,即“文献逐渐成为记录人类经验的主要体外载体”这一长期过程,与“将文献加以集中存储、管理和利用活动逐渐成为人类社会的共同经验和普遍规则”这一长期过程与演化的产物。用哈耶克的观点说,图书馆制度是一种“自生自发程序”。也就是说,图书馆的产生是人的活动所为但不是人的刻意设计的产物,而是人们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对文献集中存取的需要的基础上自发地形成共同经验,此后这一经验又逐步自发地扩展为共同规则的过程。

从社会结构看,图书馆制度是社会文化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广义上说,社会的教育制度、科学研究制度都隶属于文化制度。文化制度旨在保障人们的文化活动正常进行,维护人们的文化权益。图书馆制度作为文化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宗旨在于人们能够正常获取知识和信息,为进行自我教育、科学研究或其他的文化活动,提供技术性保障。因此可以说,图书馆制度是旨在维护人们的文化权益而被确立的文化制度安排之一。

从民主政治的意义上说,图书馆制度是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设施之一。现代意义上的民主制度,要求公民做到信息灵通且具有自我教育和理性参与的能力。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共图书馆宣言》所言:“人类基本价值的实现取决于信息灵通的公民在社会中行使民利和发挥积极作用的能力。人们的建设性参与和民主社会的发展有赖于令人满意的教育与无限制地利用知识、思想、文化和信息。”现代图书馆,还是维护社会和谐的重要制度安排之一。

1.2中小学图书馆员的基本素养要求

中小学图书馆员的基本素养主要包括文化素质、职业精神与信息能力三部分。图书馆从事着具有悠久历史的信息服务活动,而传统的信息服务随着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而成为当代社会广泛发展的新兴行业。这种矛盾性就要求图书馆人需认真地探索行业的核心能力,明确对图书馆员素养的基本要求,以确定其发展路径。

11中小学图书馆员首先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

文化素质是学好专业知识,掌握其他学科知识,做好本职工作的重要条件,没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就没有能力学习和掌握多学科的知识,就没有能力向读者传递科学文化知识。

中小学图书馆员的文化素质包括三方面:一是文化水平。一般以学历为衡量标准。《规程(修订)》要求,小学图书馆员应具备中专以上的文化程度,中学图书馆员应具备大专以上的文化程度。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当然学历只是一个人文化素质的标志,不是唯一的依据,它只是人的知识不断提高更新的基础,正确的态度是,既讲文凭,又看水平;既讲学历,又看能力。二是知识面。知识是文化素质的基础。文化素质包括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艺术、中外文化精华等方面的内容,是形成社会及人的价值取向的依据,是提升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塑造完美人格的基础,多学科广博的知识是创新能力的基础。历史上和现实中许多做出创造性贡献的科学家,大都知识渊博,爱好广泛。三是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必须要有广博的知识做基础。文化素养越高,知识面越广,文化品位和格调就越高。中小学图书馆工作涉及多门学科,其服务的内容和范围包括知识的各个领域,尤其与教育学、社会学、儿童心理学以及生理学、卫生学、伦理学、美学、自然科学等多学科有密切关系。这就要求中小学图书馆馆员应有较为广博的知识,既要掌握图书馆的专业知识,又要掌握一定的人文学科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

12中小学图书馆员的职业精神

一般所说的图书馆员,既包含图书馆的管理者,也包含图书馆普通员工;既包括图书馆的专业人员,也包括图书馆非核心业务的业务人员。这些各不相同的图书馆从业人员,他们体现的职业要求有差异,但所表现出来的职业精神应该是相同的。也就是说,图书馆员是体现图书馆精神的一个整体。图书馆中,做信息技术的员工应该具有良好的计算机知识,做读者服务工作的员工应该了解馆藏和读者的种种特点,等等。同时,他们都应该具备相对稳定且有鲜明行业特点的职业精神。这种职业精神,体现在中小学图书馆馆员身上,就是热爱图书馆事业,爱岗、敬业和精业,全心全意为广大师生服务。中小学图书馆工作人员应该集教师和馆员道德于一身,忠诚于教育事业和图书馆事业,树立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在岗位上探索创新、热情服务,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成为精神文明的传播者。

中小学图书馆员的职业精神,具体说来应该包含以下几方面。

(1)善于学习的精神。图书馆员管理的是一座知识宝库,为此,图书馆馆员必须了解相应的知识背景,特别是在现代科技快速发展的情形下,只有具备善于学习的精神,才可能管理好图书馆。

(2)坚韧、乐观、宽容的精神。图书馆员从事的是一种知识服务工作,而知识服务的不确定性使读者往往不理解或者不了解这种服务。这就要求图书馆员能耐得住寂寞,能宽以待人,以博大的胸怀对待部分读者的各种误解,做好图书馆工作。

(3)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精神。图书馆员的工作本质是帮助别人查阅图文的资料的。这就需要具备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精神。

图书馆员的职业精神,能够维系图书馆事业在各种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沿着正确的道路发展,能够支撑图书馆员不计个人得失地向社会提供高水平的图书馆服务。没有这样一种职业精神,图书馆事业难以为继。在一个较长的时间里,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后的社会转型时期,图书馆的管理层和理论界需要来自经济、人才、技术等方面的挑战,因而忽略了图书馆职业精神的培养和维护。在大环境影响下,图书馆界内部出现了一些违背图书馆精神的人与事。而一旦社会大众的权利意识苏醒,这些忽视图书馆精神所出现的人与事就可以使我们的事业受到各种各样的、来自外部环境与内部机体中的伤害。近年来,图书馆界逐渐开始关注图书馆精神,发现图书馆精神对于图书馆事业的积极因素和发展意义。

13中小学图书馆员的信息素养

中小学图书馆员的基本素养还包括信息能力和业务素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意识。作为一名图书馆员,要能够比非图书馆员更好地意识到信息资源的重要性。知道信息资源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具备随时随地运用信息工具或信息方法解决自己所遇到问题的能力。有了良好的信息意识,即使有时具体的信息技能欠缺一些,也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2)信息搜集能力。信息搜集应该是图书馆员最基本的能力,他们往往能够比读者更好更快地搜索到特定的信息,这是图书馆员的能力的直观体现。信息搜索首先是对图书馆馆藏信息的搜索。图书馆员比读者更加了解图书馆知识及图书排列方法,理应能够比读者更快更准地搜集到馆藏文献的信息。图书馆员搜索外部信息的能力则更能体现图书馆员的业务能力。

(3)信息处理的能力。对于搜索到的信息,必须进行科学的处理,才能变成能够反复应用的馆藏。分类编目这些图书馆最传统的专业知识,就是信息处理的知识。目前,网络信息的大量出现,又给图书馆员提出了有效处理网络信息的要求。只有图书馆员掌握了有效处理网络信息的能力,那么图书馆员才能更高效的工作。

(4)信息分析与服务的能力。通过信息分析方法,图书馆员能够从搜集到的大量信息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并提供给读者。这种能力在传统的图书馆活动中只有少数人掌握,在当前社会竞争越来越多地体现为服务竞争的时候,信息分析与服务能力应该成为图书馆员核心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5)读者教育能力。即培养读者的图书馆意识、信息意识,教育读者利用图书馆资源的工作能力。在信息社会,现代科技的发展,要求中小学图书馆工作人员必须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他们不仅自己要能够利用计算机和因特网处理图书馆的工作业务,而且还应该能够指导中小学生学会使用机读目录查询图书,上网浏览、查找、下载信息资料。

(6)组织能力和策划能力。组织能力和策划能力是图书馆工作人员开展各项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工作能力。图书馆开展的每一项活动,都需要精心策划、组织实施和检查总结,这样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2中小学图书馆馆员素养培养途径和方法

图书馆职业是一个有尊严的职业,是一种建立于图书馆的理念与科学基础上的职业。它不但有重要的社会价值,也有高深的学问。图书馆以知识承载文明,有效地管理着人类智慧的结晶;图书馆以开放承载民主,从知识信息的角度维护着社会的公正。图书馆人在上千年的信息服务实践中建立了一套科学的图书馆工作方法,在网络时代图书馆在弥合“数字鸿沟”方面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在图书馆的组成要素中,“人”是最关键的。中小学图书馆宽敞的馆舍、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馆藏、先进的设备、现代化的技术、科学的管理、舒适的环境等都是办馆的重要条件,但其中最关键的要素是人才,即培养一支较高素质的图书馆员专业队伍。

图书馆要与时俱进,意味着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观念、思维模式和工作方法都得适应新的时代新的变化。随着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和现代技术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图书馆的工作将会不断遇到许多新的问题,这对图书馆工作者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只有不断的补充和更新知识,才能适应日益发展的新形势的需要,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有人称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工作者是知识的组织者、管理者和知识导航员,导航就是将图书馆工作的重点从组织馆藏、被动服务向提供信息、开放服务转移,这要求图书馆工作者应具备搜集、分析、加工、综合信息的能力。归根结底就是图书馆员需不断的学习,提高文化素质和专业水平,使自己成为复合型人才。

图书馆职业是一个有尊严的职业,是一种建立于图书馆的理念与科学基础上的职业。它不但有重要的社会价值,也有高深的学问。图书馆以知识承载文明,有效地管理着人类智慧的结晶;图书馆以开放承载民主,从知识信息的角度维护着社会的公正。图书馆人在上千年的信息服务实践中建立了一套科学的图书馆工作方法,在网络时代图书馆在弥合“数字鸿沟”方面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在图书馆的组成要素中,“人”是最关键的。中小学图书馆宽敞的馆舍、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馆藏、先进的设备、现代化的技术、科学的管理、舒适的环境等都是办馆的重要条件,但其中最关键的要素是人才,即培养一支较高素质的图书馆员专业队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中小学图书馆宣言》(1999年)中指出:“中小学图书馆馆员应当是有专业资格的工作人员,他们负责中小学图书馆的计划和管理,他们应有尽可能充足的工作人员的支持,与整个学校其他成员共同工作,与公共图书馆和其他机构建立联系。”教育部颁布实施的《规程(修订)》中第五条也规定:“图书馆负责人要具有图书馆专业知识。中学图书馆工作人员应具备大专以上的文化程度,小学图书馆员应具备中专(含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并具有基本的图书馆专业技能和计算机操作技能。”从国际、国内有关中小学图书馆条例规定来看,对中小学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学历及素质都有十分明确的要求。在目前我国中小学图书馆队伍中,就学历而言,城市中小学图书馆基本达到教育部的要求,大学本科生占一定的比例,其中有些是图书馆学专业毕业生,他们已成为图书馆的业务骨干。但不可否定广大农村中小学图书馆工作人员还达不到教育部的要求,老弱病残的多,照顾安置的多,不懂业务的多。因此,建设一支思想稳定、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的学校图书馆专业人员队伍,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实现图书馆(室)现代化的关键。

当今世界,科学知识迅猛发展,知识量剧增,到20世纪70年代,每5年增加1倍,而现在每3年就增加1倍。新理论、新学科、新知识、新技术像潮水般向人们涌来,传统的“最终教育”被“终身教育”概念所取代。越来越多的人认为,继续教育是解决人类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矛盾的重要手段和唯一出路。目前,世界上不少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和大力发展继续教育。继续教育的迅速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大潮流,中小学图书馆员的继续教育问题也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自彼得・圣吉在1990年出版的《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一书中提出学习型组织这一概念以来,该理论就不断推广和运用。上世纪70年代,在亚洲,日本就最先倡导“构建学习化社会”,并为此采取了若干策略,如建立终身学习的机构,完善相关的政策、法律和制度等。新加坡也建立了很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可见经济的高度发展与重视学习教育是息息相关的。我国上世纪90年代初,企业界开始提倡终身学习理论并建构学习型组织,大规模推广运用集中于2003-2004年。商业企业界把学习作为组织发展的动力,作为回应新技术新革命的挑战。

终身学习理论不仅适用于企业界,同样适用于图书馆的管理,图书馆与终身学习是密不可分的。对外来说,图书馆是终身学习的最佳场所,开展社会教育是现代图书馆的重要职能。就图书馆本身来说,目前的图书馆人力资源现状是制约图书馆发展的重要因素。构建学习型的图书馆,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可以加强人员的能力建设,将组织的发展需求与成员本身的素养提升相结合,既满足图书馆的战略发展又满足职工个人发展的需要,从而提高图书馆的技术素质、管理素质和人员素质,还有助于实现图书馆的知识管理,为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支持。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开展大学后继续教育,对于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我国新技术、高技术发展水平和和现代化管理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1987年国家教委等部门联合颁布了《关于开展大学后继续教育的暂行规定》,明确地把继续教育规定为成人教育的重要任务。1995年我国颁布了《教育法》和《全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对各行各业的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做了明确的规定。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科学技术是关键,基础在教育,而中小学教育是基础中之基础,是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和培养各级各类合格人才的奠基工程。加强对中小学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继续教育,不断提高其政治、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以适应图书馆发展的需要,是中小学图书馆面临的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终身学习”的理论不论对个人还是社会,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21社会发展的需要

21世纪是一个以知识经济、信息技术为标志的高科技时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经济的发展或财富的增长,将越来越主要的取决于或依赖于知识生产的水平、知识进步的程度和知识创新的能力。同志曾指出:“当今世界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是知识总量、人才素质和科技实力的竞争。”如何培养适应时展的高素质创造性人才,是我国在世界竞争中能否取胜的关键。作为知识宝库、文化殿堂和信息中心的图书馆,要适应新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造就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终身学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在图书馆服务体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2推动中小学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需要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在中小学图书馆的普及与应用,中小学图书馆正在向着网络化、电子化、数字化图书馆发展。中小学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工作程序、服务手段、管理方式、协作网的建设等都将发生重大变革。要推进中小学图书馆的持续发展,必须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中小学图书馆的建设,图书馆工作人员只有适应了这种变革,才能推进事业的发展。中小学图书馆事业要发展,就必须通过有组织、有计划、有针对性的继续教育,更新其观念,强化其竞争意识,才能使之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拓宽自身的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掌握现代化的专业技能,具备获得多种信息的专业能力。

23工作人员自身发展的需要

图书馆要与时俱进,意味着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观念、思维模式和工作方法都得适应新的时代新的变化。随着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和现代技术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图书馆的工作将会不断遇到许多新的问题,这对图书馆工作者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只有不断的补充和更新知识,才能适应日益发展的新形势的需要,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有人称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工作者是知识的组织者、管理者和知识导航员,导航就是将图书馆工作的重点从组织馆藏、被动服务向提供信息、开放服务转移,这要求图书馆工作者应具备搜集、分析、加工、综合信息的能力。归根结底就是图书馆员需不断的学习,提高文化素质和专业水平,使自己成为复合型人才。

从继续教育的内容来看,可以分成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职业道德教育。图书馆的职业道德教育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中小学图书馆也不例外。职业道德教育旨在进一步加强图书馆工作者的事业心、责任感和使命感,强化服务意识,以人为本。服务性是中小学图书馆最本质的特点,服务的好坏,关键在于图书馆工作者的素质,其中职业道德尤其重要。二是图书馆学专业知识教育。由于中小学图书馆馆员普遍学历不高,大多未受过专业教育,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未参加过任何专业培训,特别是图书情报专业知识的在职培训,使其掌握图书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如了解和掌握文献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加工方法;熟悉文献分类规则的著录标准;掌握读者服务的基本技能,具备组织读者活动的能力;掌握阅读指导的方法;熟悉中小学生阅读倾向和阅读心理;掌握各种检索方法的使用技能等等。三是专业辅助知识教育。专业辅助知识是专业理论和实践的支撑,是提高图书馆有效运用专业知识的动力。图书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文献学、信息学、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网络科学,等等。绝大多数中小学图书馆员对相关学科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是有限的,补充一些相关学科知识是继续教育的内容之一。

中小学图书馆馆员的继续教育,不同于一般的学历教育,也不同于岗位培训,它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内容要新,二是针对性要强,三是实用性要强,四是学习的独立自主性。

从继续教育的方法来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岗位培训。组织馆内人员参与有关部门举办的各种长、短期培训班,如基础知识培训班、图书馆现代化管理培训班、文献分类编目及标准著录格式培训班、网络知识与技能培训班等。图书馆领导应有计划、有步骤地对馆内人员分批进行专业培训。

(2)学历教育。馆内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图书馆的需要和个人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专业参加高等教育学习。以在职学习为主,主要包括广播电视大学、网络远程学习、自学考试、在职研究生教育等。

(3)举办报告会和专题讲座。请图书馆学方面的专家和其他专家作学术报告或者专题学术讲座,增进对本学科或相关学科的前沿课题的了解,开拓视野,增长新知识。

(4)参观、考察学习和参加学术研讨会。可组织馆内人员分批到示范图书馆参观访问、实地考察、学习先进经验,开拓思路,改进工作;也可选派馆内人员到其他中小学图书馆跟班学习;还可选派代表参加全国或者地区性的中小学图书馆学术讨论会。

(5)举办地区性或馆内理论研究和业务交流活动。结合中小学图书馆的工作实际开展工作研究和学术探讨,撰写学术论文和课题研究,总结推广成功经验。

3中小学图书馆员的管理

随着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的深入发展,人们获得知识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获取信息的成本也越来越低,他们可上网、可去书店、可去信息公司,图书馆不再是他们唯一的选择。面对时展和图书馆生存环境的挑战,图书馆人从思想上进一步明确了藏书与读者的关系,把工作立脚点从藏书向读者转移,提出了“读者是上帝”、“一切为了读者”等口号,并注入了更多的人文服务理念,如树立“Anywhere、Anytime、Anyone”的理念,即图书馆应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为任何人提供服务,认识到图书馆的人文本质是为读者提供一种人性化的服务空间,读者服务的模式完全从被动的“以书为中心”向主动的“以人为中心”转变。这种“人性管理”或者“人本管理”不仅仅面向读者,同样应该渗透在图书馆从业者的工作当中。中小学图书馆人本管理体现在“以图书馆人为本”和“以读者为本”两个方面。其中“以图书馆人为本”,包括维护、实现图书馆人的利益,以及依靠、发挥图书馆人的主体作用两个方面,努力体现图书馆人的主人翁地位和主力军作用。

人本管理是现代图书馆管理的重要模式。中小学图书馆务必依靠全体馆员(无论人数多寡)的力量,维护广大师生的利益,以竭诚、有效地为广大师生服务,履行小学图书馆的社会职能。中小学图书馆不仅要重视、切实保障所有师生的需要和利益,还要实现和发展好每一个人员的利益和价值。中小学图书馆人员管理主要有以下几点。

31树立“人本管理”的思想

人本管理思想是实现人本管理的前提。只有关注馆员的工作状态、身心健康,才可以更好地为读者提供服务,充分发挥图书馆人主人翁地位和主力军作用,更好地维护、实现读者的利益和需要,从而体现出“读者至上”的宗旨。因此,中小学图书馆管理核心要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把人看作是图书馆中一切活动的主体、前提和动力,并确定人在管理中的主导地位。

32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制度

科学的考核评价制度是人本管理的有力保障。工作业绩考核是人本管理的有力保障,通过它,可以了解工作人员目前以及潜在的价值,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管理,使人员有机会发现和了解对他们的工作所做出的评价以及他们应该以何种方法去改进工作。根据统一的尽可能客观的标准对人员的工作进行评价,将人员调整到他们最有能力承担、最感兴趣和最具工作动力的职位上,以保证合理地支配完成工作目标所需的人力资源,并且优化图书馆的业务工作流程,形成专业集成化服务模式,把工作重心放在发展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信息资源开发、信息咨询服务、知识领航、用户培训等工作项目上。

33健全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是实现人本管理的重要手段。对人员的培养是图书馆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内容,是图书馆智能资本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图书馆坚持人本管理理念的生动体现。中小学图书馆激励的方式有:第一,物质激励。学校应当根据图书馆岗位的不同和工作难度或强度的不同,制定不同的奖金和业绩津贴标准,以起到奖勤罚懒的目的,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第二,精神激励。健全的激励机制应该是通过以精神激励为目的的、以物质激励为手段来完善的。学校领导应及时鼓励在工作中表现良好、成绩突出的图书馆工作人员,并在全校进行通报表扬,在评优及职务、职称晋升时予以优先考虑。精神激励能够使人产生成就感和荣誉感,从而使他们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第三,目标激励。学校应为图书馆制定切实可行的近期、中期和长期目标,发动全体图书馆工作人员为实现这个目标而不懈努力。图书馆可以实施以岗位责任制和双向选择机制为中心的目标管理体制,使工作人员正确定位,激励他们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为图书馆长远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

34民主管理

民主管理是实行人本管理的方法之一。中小学图书馆工作者是图书馆实践活动的直接参与者,既参与信息管理工作又参与读者服务工作,能够及时地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反映读者的需求动态。他们最有资格对图书馆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为科学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中小学图书馆应该通过民主管理制度,发动员工参与管理,注意接受员工的建议和批评,给予员工适当的与工作相称的决策权。这样,全体图书馆人都能进行创造性思维,行成双向、多交流的自主工作秩序实行参与管理、民主管理。全体图书馆人既成为管理的客体,也成为管理的主体;中小学校长及图书馆领导要把工作重点放在搞好授权与激励机制上,让每位图书馆人都能享受动力、信息、知识和酬劳,以此来最大限度的调动图书馆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中小学人员管理制度方面,主要规定图书馆人员管理的基本原则、人才的选择聘用、人员的考核等内容。随着图书馆的发展和新的管理体制的建立,图书馆的人事制度改革势在必行。因此需制定相关的人事制度,引进人才,改革分配方案,实行多劳多得,优劳优酬,促进图书馆机构精简、人员定编,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小学图书馆学年篇(8)

1 海南省中小学图书馆(室)的现状

根据海南省电化教育馆统计,目前海南省建设图书馆(室)的普通中小学校有2,080所,占学校总数的73.8%,藏书约有1,800余万册(不含电子图书),中学生人均纸质藏书量为18.1册、小学生人均藏书量为13册;中小学图书馆(室)从业人员中存在兼职人员过多,专业素质普遍较低,中高级职称人员较少的现象(见表1)。

统计结果还显示,中高级职称人员中95%以上是非图书馆专业职称,严重制约了中小学图书馆(室)的发展及规范化管理。

2 项目的实施过程和与之相应的对策

为了深入贯彻《规程》,提高海南省中小学图书馆(室)业务人员专业水平,更好地为中小学教师和学生提供服务。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以下简称“我馆”)作为海南省高校图工委信息素质教育专业委员会的成员馆,在相关领导的帮助与指导下,与海南省电化教育馆合作,共同创办了海南省中小学图书馆(室)业务人员培训班项目,该项目目前被海南省教育厅确定为海南省中小学重点培训工作之一。该项目自2010年起实施以来,社会反响良好,项目由开始的每年1期,逐渐增加至每年4期,并且列入海南省电化教育馆的常规性工作。2010―2015年,该项目组织者共组织筹划了17期培训班,参训学员涉及全省18个市县的460余所中小学校图书馆(室),共计有673人次参加。

2.1 筹划培训项目和组织教学授课团队

项目筹划之初,我馆就与海南省电化教育馆紧密联系,经过多次馆内会议讨论及对教学团队人员进行选拔,并根据教育部的《规程》,制订海南省中小学图书馆(室)培训计划及内容,拟订教学时间、地点,筹备师资力量、准备教学课件等。成立了有教学经验的馆员为骨干的教学团队,承担海南省中小学图书馆(室)业务人员的教学以及辅导工作,我馆的其他工作人员在实践操作培训阶段也给予了相应协助。

2.2 课程体系的设计和针对性的问卷调查

海南省中小学图书馆(室)业务人员培训班项目,经过几年的培训,探索设计了较为完善的课程体系,主要有:中小学图书馆概述、图书馆管理实务、读者服务工作、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文献分类、文献编目、中小?W图书馆的现代化建设、实训参观考察、考核等内容。在授课的过程中注重理论和实操相结合,侧重于实际操作。如:学员在培训期间在我馆进行读者服务、文献分类和编目、图书物理加工、图书馆管理系统的使用等实操培训。此外,为了更好地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项目教学团队与海南省电化教育馆合作,有针对性地开展有关全省中小学图书馆(室)及管理人员情况的调查问卷工作,教学团队每年根据调查结果修改培训内容,做到因材施教,使所讲授的内容更有针对性,更能有效地解决中小学图书馆业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2.3 建立沟通平台,长期对学员进行指导和协助

我馆为了建立与中小学图书馆(室)之间长期、良好的互动关系,通过QQ群和微信公众平台,利用闲暇帮助解决海南省中小学图书馆(室)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如:针对学员们提出的馆舍内部的设计、读者服务流程、各种图书馆管理系统的使用等问题,项目教学团队对问题认真指导并提出合理意见,并通过远程协助或到实地协助中小学图书馆员开展工作。

2.4 借助图书馆读者俱乐部力量实现社会服务功能

高职院校图书馆发挥自身优势借助学生社团力量弥补工作人员的不足,根据“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2016年将继续组织开展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相关要求,在学院团委指导下,我馆读者俱乐部成员在教学团队老师的带领下以志愿者或义工的形式协助中小学图书馆员对其图书馆(室)图书分类、编目、物理加工以及图书排架、读者服务等工作。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来培养俱乐部成员的协作精神、团队精神,提高成员帮扶弱势群体的意识、社会公益服务意识及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2.5 与有关职能部门合作,为社会服务

高职院校图书馆在现有条件下应积极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沟通,寻求合作机会,做到因势利导,激励职能部门发挥其功能优势,不失为有效、快捷地实现社会服务功能的最佳途径。高职院校图书馆在与职能部门合作过程中需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职能部门作为计划、组织、指挥的权力部门是组织和指挥者,而高职院校图书馆作为最终执行者,在合作过程中应充分利用自己的馆藏资源、知识和服务功能等优势,树立图书馆形象和品牌,扩大其社会影响力。

3 项目的理论或现实意义以及取得的成效

高职院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是打破高校围墙、对社会开放、采取有偿或无偿服务方式为社会公众提供各种服务,以满足社会公众的信息需求。目前,我国已有部分高职院校图书馆已对社会免费开放,向公众无偿提供文献信息资源。其所提供的服务主要是对外来读者发放借阅证、科技查新、用户情报教育与培训、社会调查、资源共享、数据库建设、开发报纸期刊信息资源等内容。近年来,海南省中小学图书馆(室)在海南省教育厅、海南省电化教育馆的高度重视和帮扶下馆藏资源得到了进一步的建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目前许多中小学图书馆(室)还存在诸多问题:如馆藏资源不足、利用率不高,馆藏资源陈旧、数字资源匮乏,管理人员素质偏低、管理手段落后、管理方法不完善等。基于此,我馆与海南省电化教育馆共同创办了海南省中小学图书馆(室)业务人员培训班项目。

3.1 开创省内高职院校图书馆(室)服务基础教育的先河

培训班项目在海南全省范围内对中小学图书馆(室)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该项目在2010―2015年期间,共先后组织了17期,涉及全省18个市县的460余所中小学校图书馆(室),参训学员多达673人次。

3.2 指导省内中小学图书馆(室)基础设施建设

培训班项目注重实践,服务社会,积极主动地到基层中小学图书馆(室)指导和协助工作。2013―2015年期间,项目教学团队深入了解和实地考察了全省10余所中小学图书馆(室),并指导其操作图书馆各种自动化管理系统,协助和指导筹建新库、回溯建库、文献编目加工和读者服务等工作。

3.3 提高全省中小学办馆水平

该项目针对海南省中小学图书馆(室)开展业务培训,规范了中小学图书馆(室)文献资源建设标准,提高了中小学图书馆(室)业务管理水平和信息服务能力,有效地推动了地方基础教育的发展。

3.4 丰富?W生社团活动

发挥图书馆学生社团力量,带动大学生参加社会服务和实践,解决了高职院校图书馆在为中小学图书馆(室)提供服务和指导工作中人力不足的问题。我馆通过组织图书馆社团参加该项目的实践活动,既为大学生提供了社会实践的平台,又提高了其主动服务社会的意识,同时实现了高职院校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功能。

3.5 促进高职院校图书馆队伍建设和扩大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影响力

小学图书馆学年篇(9)

流通服务是图书馆服务的基础工作,流通部门也是图书馆服务读者人数最多的地方。香港高校图书馆的流通服务在借还书服务、网上续借及预约、签发联校证等方面做得较为出色。

1.1 借还书服务

图书馆开放时间是评价图书馆服务质量的标准之一。香港各高校图书馆的开放时间是以流通借阅时间来计算的,香港大学图书馆的开放时间最长,每周开放时间达91.5小时,星期一至星期五从早上8:30开放至晚上11:00,周六开放10.5小时,周日开放9小时。开放时间最短的岭南大学图书馆每周了达78小时,香港理工大学图书馆、浸会大学图书馆在考试前期和考试期间还延长开放。开放时间长,读者可充分利用图书馆的资源。近几年,香港各高校图书馆的借书量都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从表1可以看出浸会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的借阅率连续3年都在50%以上。

表1 3所大学的借书量及借阅率(统计单位:册)

香港各高校图书馆借书量的增长主要得益于他们允许读者借书的数量较多。从表2中可以看出:为了满足读者教学、科研的需要,各图书馆在借书数量上明显向教学、科研人员倾斜。

表2 6所高校图书馆的借书权限学校名称

本科生

研究生

教师(册)

研究人员(册)

(册)

(册)

香港中文大学

25

40

60(A类),50(B类)

50

香港大学

20

60

60

60

香港理工大学

20

40

40

40

香港科技大学

35

50

80

80

岭南大学

20

65

65

65

浸会大学

20

30

30(A类),15(B类) 30(A类),

15(B类)

为了方便读者还书,各图书馆都在入口处设立24小时开放的自动还书箱,读者可随时将待还的图书投进还书箱内而不必考虑图书馆是否开放。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还规定,读者以电脑方式借出的图书可在任何一间分馆归还。

1.2续借及预约

各图书馆通过“网上检索目录”让读者自行办理续借及预约,图书馆以电子邮件形式发送过期通知、预约通过及催还通知。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规定:读者所借出的图书可续借两次,如欲续借的书已有人预约,则该书不得续借。借出两个星期以上的图书,如有其他读者需要,可随时对借阅者发出催还通知,规定新的还书日期。据香港理工大学图书馆统计,该馆2001~2002年的续借量为74804册,2002~2003年为76164册,2003~2004年为76882册。

1.3 签发联校证

为了充分利用资源及开展馆际之间的合作,香港地区的8所大学成立了“香港高校图书馆咨询委员会”(简称JULAC),签发了JULAC图书馆通用图书证和读者证。通用图书证的签发对象是8所高校的教师及研究生,持有者可以在网上检索目录查询其他图书馆目录;可以借阅、复印各馆馆藏文献,并可在各大学图书馆归还所借图书。读者证的签发对象是8所高校的毕业班本科生,使用期限3个月,仅限于阅读及印复印各馆馆藏文献。联校证的签发,极大地方便了读者,使各馆资源得到了有效的利用。

2 专业的参考服务

香港图书馆界的办馆理念是:图书馆经营成败的关键在于信息传送的效果。基于这种理念,香港各高校图书馆大力发展参考服务,将其作为读者服务的重中之重。从事参考服务的工作人员一般是专业馆员,要求既要有某一方面的学科专业知识,同时要有图书馆学方面硕士以上的学位。各馆参考咨询部同流通部一样设在图书馆最显眼、最方便之处。近几年,各馆的参考咨询量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如浸会大学图书馆2001~2002年参考咨询量为10858次,2002~2003年为31020次,2003~2004年为35245次。各馆的参考服务主要包括:

2.1 参考咨询

主要有柜台咨询服务和电子咨询服务两种形式。

在柜台咨询服务方面,各馆推行“一站式服务”即在参考咨询台一处,派熟悉业务的图书馆专业馆员解答读者的种各问题。如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的参考咨询台白天由一名专业馆员和一名图书馆助理值班,晚上则由一名专业馆员值班,并实行全馆轮流值班。全馆专业馆员轮流在参考咨询台值夜班,即可解决开放服务的人手问题,也可使从事采购、编目等工作的专业馆员熟悉馆藏资源的分布和检索方法,了解读者需求,有利于做好所承担的主要工作,同时还加强了不同部门之间人员的交流与彼此了解。

在电子咨询服务方面,各馆将主要精力放在数字参考服务(Digital Reference Service,DRS)上,引进了QuestionPoint系统。为了发展DRS服务,各馆电子邮件为手段,利用网上表格、视像会议、网上实时咨询,并积极地与其它各校图书馆联网进行馆际合作的数字参考服务。

各图书馆的参考咨询部门还根据学校教师、研究生的需求开展一对一的研究咨询。形式为:读者可根据自身研究需要提出某一课题的咨询请求,以电子表格形式提交参考咨询部。参考咨询部根据课题涉及的学科,将咨询分配到相应学科专业馆员,由该馆员对需求课题进行分析、准备,与咨询者商定咨询时间,一般咨询时间为1.5~2小时。

2.2 读者培训

为了指导读者更好地利用图书馆,各图书馆积极开放读者培训,如2001~2002年浸会大学图书馆培训服务的次数为6257次,2002~2003年为5593次,2003~2004年为5898次。培训形式主要有:(1)研讨会:参考部经常举办介绍图书馆资源的研讨会,读者也可要求图书馆主办特定学科的研讨会,以介绍有关的资料及其使用方法。(2)网上指南:在网上可查阅到图书馆资源介绍、特定学科的书目指导及购买的数据库的使用方法等。(3)新生及新教职图书馆辅导:在每一新学年开始时,参考部会为他们提供图书馆辅导,使他们在短时间内了解图书馆、利用图书馆。(4)指导小册子:参考部门备有图书馆资源使用介绍的小册子取阅。(5)根据读者需求开课:参考部经常会应教师的要求,为特定的主题提供指导课程。他们根据培训计划,接受学生从网上报名,达到一定人数就开班授课。

2.3 制作课题数据库和剪报资料

香港图书馆界的专业人士普遍认为:数字时代的读者表现出一种对信息增值服务的需求,他们要求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部门在信息服务上要随时随地进行,要符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提倡一种高效率、有价值的服务。为此,一些图书馆参考部开展了一些增值服务,如:(1)香港理工大学图书馆参考部根据教师的课题制作数据库,对教师免费提供定题服务。他们将教师研究的课题存入数据库中,一旦有新的资料进入数据库,就会自动与研究课题相匹配,并将结果送给研究者。(2)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参考部制作了时事专题剪报档案、公司的剪报档案等。

3 出色的馆际互借服务

香港地区各高校图书馆之间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资源共享搞得相当出色。近些年来,有三个原因促进了他们之间的合作与共享。一是经济压力,二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使用量的不断增加,三是日益增长的用户需求。在合作上,他们主要是开展馆际互借服务。他们规定馆际互借的申请必须符合香港版权条例,一般来说,视听资料,参考书籍、某些毕业论文都不能通过馆际互借取得。对于教师及研究生,各馆的馆际互借都有一定的优惠政策。为了进一步加强服务,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推出了名为ILLiad的馆际互借自动系统,读者可在网上提交馆际互借申请,并可查阅其申请进度。

从表3可以看出香港科技大学图书馆馆际互借服务的满足率很高,近两年都保持在85%以上。

表3 香港科技大学图书馆的馆际互借服务量及满足率(统计单位:次)

附图

为确保读者能享有快捷和可靠的文献供应服务,各馆之间馆际互借书籍的传递由外聘的速递公司负责,借阅一般只需2~3个工作日即可完成,且差借率很小。对于急需文献的互借传递,各馆之间采用传真方式,或以电子形式传递互借文献,大大方便了读者。

4 富有成效的指定参考书服务

为了支持校内的教学活动,各图书馆都开展了“指定参考书”服务项目。一般在新学年开始的前三个月,要求各系任课教师把自己所教课程需要要的参考资料(包手:图书、论文、教学笔记、习题等)交到图书馆,图书馆把所有教师推荐的参考书全部集中到“指定参考书阅览室”,并按课程排列,以开架形式存放,学生可随意浏览及自行取阅。指定参考书一般对学生实时2小时~7天不等的限时阅览服务,原则上在馆内阅读。各馆还在网络上提供以教师姓名和课程名称为检索点的指定参考书书目数据库,并将不涉及版权的资料,如课程网页、课程表、讲义、功课及答案等,存放在资料库内,供学生在网上查阅。指定参考书是滚动的,随着课程的变化而调整更新。这项服务较受读者的欢迎,据岭南大学图书馆统计,该馆指定参考书的借书量2001~2002年为15804册,2002~2003年为13673册,2003~2004年为12852册。

5 创新的电子选书服务

为了保证图书馆的馆藏质量,使图书采购更合理、更科学,各馆都由专业馆员和各系教师共同参与图书选购。为了让各系教师更方便地参与选书,2003年9月岭南大学图书馆开发了“电子选书”系统。该系统的功能主要有:(1)可随时添加新书商和新书单。(2)可根据系别,提供相应的选书单。(3)各系负责选书的主任可在系统中对教师和图书馆员选购的图书进行最后核准。(4)可将购书的开销情况上网。(5)可进行选书查重。(6)可将选书结果在网上保留6个月。

下一步该系统将进一步完善,提供如下新功能:(1)用关键词选书。(2)教师可定期查询图书采购状况,当自己需要的图书到馆时系统可用e-mail通知。(3)将选书单转换成MARC格式的采访数据等。

6 方便的自助式服务

各高校图书馆在图书馆内每个服务区域都没有供读者自行操作的检索终端、复印机和打印机,有的图书馆还提供彩色打印和复印。大多数馆的复印和打印需要付费,但只收取成本费,一般为A4纸每张为0.2~0.3元港币。名馆在一些楼层还建有电脑无线网络系统和提供上网接口,并在阅览桌上清楚地注明如何使用无线网络系统。读者可自带手提电脑,插上网线即可上网查询资料和学习。

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为了方便读者还开设了24小时自动电话查询服务,读者可随时通过电话查询图书馆的各项服务资料,包括开放时间、电话号码、申请图书证手续、参考安排及复印服务,还可通过传真获得图书馆的藏书位置图、开放时间表、服务简介及馆际互借申请表格。

7 畅通的沟通渠道

图书馆是一个服务部门,若想提高服务质量,必须了解读者的需求,与读者进行有效的沟通。香港各高校图书馆非常重视与读者的沟通,以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为例,2001年11月成立了图书馆读者小组,共有17位成员,由图书馆馆长任主席,其他成员包括:1位读者服务部主任、1位担任秘书的馆员、7位各院院长委任的代表及7位学生代表。图书馆读者小组规定每年举行最少3次会议,讨论有关使用图书馆的事宜,并由图书馆馆长报告图书馆策略性发展工作,成员提出改善图书馆服务和藏书发展的建议,所有建议将直接提交图书馆管理小组。读者小组成为图书馆与读者之间正式的沟通桥梁。

为了协调图书馆馆员与院系间的合作,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还设立了院系联络小组。专业图书馆员与各院系保持紧密联系,以了解每个院系馆藏服务的特殊需要,协助购买不同学科的印刷型资源和电子资源。全馆专业馆员依学院组成了多支联络队伍,每个专业馆员都指定一个或几个学院作为联络对象,这样密切了图书馆与学院的联系,有利于互通信息,增进了解,明确需求,搞好服务。同时,通过这种方式,也有利于图书馆获得院系和教研人员的支持,改善图书馆的外部环境。这种联系形式很值得我们内地高校图书馆学习借鉴。

【参考文献】

1 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网站:lib.cuhk.edu.hk/index.htm.

2 香港大学图书馆网站:lib.hku.hk/.

3 香港科技大学图书馆网站:library.ust.hk/.

4 香港理工大学图书馆网站:lib.polyu.edu.hk/about/.

5 香港岭南大学图书馆网站:library.ln.edu.hk/.

6 香港浸会大学图书馆网站:hkbu.edu.hk/lib.

7 刘青华.香港地区高校图书馆考察归来的感受与思考.图书馆建设,2002(2)

小学图书馆学年篇(10)

二、图书馆学专业教育与教会大学的重要关联

1913年美国人克乃文在金陵大学文理科开设了图书馆学课程,这是我国最早在高等学校开设图书馆学课程的记载,当时曾经在金陵大学学习的我国图书馆学教育先驱们包括洪有丰、李小缘和刘国钧等,毕业后正是受到克乃文的指导和推荐,纷纷前往美国学习图书馆学,归国后在国内开创图书馆学专业教育。1871年文华大学初创,这是另一所美国在中国武昌的教会大学,传教士即教师韦棣华成为在中国开办图书馆学教育的宗师。1910年,韦棣华女士创设“公书林”,将文华大学的中西文图书采用开架的形式,公开陈列,“凡武汉三镇各机关、各界人士皆可应用,自由阅览”。我国图书馆学教育先驱沈祖荣先生当时正在文华大学学习,出任公书林助理,他跟随韦女士学习美国图书馆的相关知识,并经过韦棣华的推荐,于1914年留学美国,专攻图书馆学。1920年由韦棣华和留学归国的沈祖荣、胡庆生等人创办了我国第一所图书馆专科学校———武昌文华大学图书科,把“研究图书馆学术,服务社会”确定为文华图专的宗旨。学校仿造杜威创办的美国纽约州立图书馆学校的制度,学制两年,招收大学肄业2年以上的学生。武昌文华图书馆专科学校是我国图书馆学专业教育的开端,随着它的成立和发展,中国图书馆事业专业化的进程从此展开,图书馆学专业教育也因此有了先例和范本,逐步在教育界和学术界的推动下发展起来。我国最早开创图书馆学教育的文华大学和金陵大学同是教会大学。教会大学的师资和财力,是图书馆学教育在中国产生的直接原因。而在图书馆学专业教育发端的过程中,教会大学不仅是发源地,更是我国图书馆学专业教育的启蒙,从事图书馆学专业教育的先驱,无论是金陵大学的李小缘,洪有丰等,还是武昌图书馆学专科学校的沈祖荣都是教会大学的学生,都曾赴美学习图书馆学课程。在东学西渐的浪潮中,教会大学一方面是西方学术在中国传播的桥梁,一方面又对中国的学术文化研究有积极的发扬和促进。作为东西文化交流的最前沿,教会大学的影响波及到我国各个专业学科和相应的专门事业,西方学术思想和图书馆技术方法在教会大学得到直接传播,产生了与美国接轨的图书馆学教育,这可以说是教会大学对于中国学术文化事业的开创性贡献之一。我国早期的图书馆学教育发端于教会大学,可以说是具有不可否认的美源性,但与此同时,在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关键时期出现的图书馆学又是我国学者在中西交融的历史背景下,对国学的整理和反观,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上一篇: 企业所得税实施细则 下一篇: 收费中队全年工作计划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