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探讨3篇

时间:2023-01-29 16:29:40

摘要:幼儿园或教师也要开拓思路,积极利用流媒体,如短视频、网络直播等,设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流媒体帐号,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常识、幼儿常见问题的应对方法等以视频形式发布出来,家长只要关注这些帐号就会刷到相关视频,在潜移默化中习得幼儿心理健康方面的相关知识。

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探讨3篇

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探讨篇1

近年来,随着留守儿童的问题日趋严重,社会已经对特殊留守儿童给予了高度的重视。由于留守儿童自幼缺少父母的关爱,很容易产生焦虑、悲观以及缺乏安全感等消极情绪,行为和学习缺乏管教,对其自身的学习和成长都极为不利,心理教育上的缺失,也很容易导致在以后误入歧途,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因此,面对这一严重的社会问题,教师和家长都要能给予充分的重视。通过对留守儿童实施良好的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其自身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特殊留守儿童常见的心理现状问题分析

(一)生活上特殊留守儿童被留守的主要原因就是父母都不在身边,外出进行打工,被祖父祖母或者其他的监护人照顾,父爱和母爱缺失。对于儿童来说,父母在成长过程中的影响是不能被轻易替代的,一些家长由于一年半载才能与孩子见一次面,陪伴孩子的时间较少。由于缺少监管,特殊儿童在生活中遇到的很多问题都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导致其没有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价值观畸形。或者在生活中对人或者对事情的态度十分冷漠任性,缺乏同情心和爱心,对人没有礼貌[1]。

(二)心理上受到环境、亲情缺失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相较于非留守儿童,特殊留守儿童因为没有父母的照顾和陪伴,极易缺乏安全感,他们对亲情更加地渴望,当看到其他的孩子有父母陪伴和照顾的时候,就会容易产生自卑、孤独的心理。久而久之,在面对外人时,很容易形成敏感多疑、防御、冷漠的情感态度,导致其出现性格抑郁、性格缺陷或者其他的心理障碍[2]。

(三)学习上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多数特殊留守儿童是被爷爷奶奶或者其他监护人照看,在学习层面上,很少有人会对其进行全面地监督和管束。多数特殊留守儿童缺乏自律学习的意识,缺乏学习的动力,常常存在厌学或者叛逆的心理。同时,由于缺少家长管教,一些儿童甚至还会出现打架、惹事的情况,不能好好地完成学业[4]。

(四)道德行为上学校的教育固然重要,但是家庭作为儿童生活和成长的主要阵地,对儿童造成的影响更甚,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部分儿童在思想、行为以及心理层面上的发育中更容易偏离正常的轨道。由于缺乏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在儿童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往往很容易采用不正确的手段去进行解决。再加上有的孩子在物质上得不到满足,甚至还会产生偷窃的行为[4]。

(五)人际交往上特殊留守儿童由于内心敏感、脆弱自卑,总是习惯性自我封闭,充满了防备戒备的心理,其在与人交流交往的时候,会容易出现胆小胆怯的心理,也会容易理解错误别人的意图。他人的一些态度和评价其都不能从客观的角度去对待和接受。久而久之,其越来越不爱与他人交往,不爱表达,交流的技能较弱。

二、特殊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

(一)经济上城市和乡镇的差距较大,在农村中,单一地依靠家里的田地供给并不足够支付家中的生活开销。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为广大农民提供了很多就业机会,在农村中很多人都逐渐向外涌出,出现了大量留守儿童的后果。

(二)教育上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多数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与父母分开,很少感受到父母在身边的时刻管教,家庭教育薄弱。再加上受到周边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一些孩子的辨别能力较弱,就会被不良的文化和知识熏陶,影响其自身的身心健康。

(三)心理上好的生活环境和情感的陪伴对于儿童自身的心理发展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特殊留守儿童的父母常年在外,缺乏陪伴和指导,父母在每一次离开的时候,多数孩子容易认为父母不爱他们,丢下他们,从而产生自卑、自暴、自弃的心理。除了以上原因之外,还有很多种原因都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影响,比如同龄小伙伴的影响、媒体信息的影响、学校教育的影响以及周围环境的影响等等。

三、特殊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探究

(一)社会支持社会的重视对于改善特殊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对策是非常重要的,针对特殊留守儿童心理的教育,政府要能够制定对应的策略,对地方留守儿童的生活情况展开全面的调查和分析,通过定期到地方学校或者走访家庭,能够积极给予孩子们充分的关心,或者组织一些有趣的活动,丰富孩子们的生活。比如可以组织一些干警定期去校园为孩子们讲一些法治故事,或者在学校组织大家看一场有关于思想教育的电影等等,通过举办各种有趣的活动,不断丰富孩子们的生活,以此有效对其进行良好的心理指导。

(二)家庭重视家庭作为孩子生活成长的重要阵地,教师需要记录每个儿童监护人的联系方式,定期打电话了解孩子的情况。同时,定期组织家长会,在家长会上与孩子的监护人进行详细的沟通,引起监护人对家庭教育的重视,能够更加仔细地关注孩子的身心发展。同时,老师也要留有孩子父母的联系方式,比如利用微信、QQ等社交软件,向外出的孩子父母汇报一些情况,并积极建议父母能够多抽出时间给予孩子陪伴,能够利用通讯工具增加与孩子沟通交流的次数和时间。让监督人和父母对孩子的身心成长,学习等等多给予一些关注,使其重视对孩子的管教和教育,给予其更多的温暖和呵护。

(三)学校要做好相应的工作1.重视组织校内的教师培训学校要重视对校内的各级教师展开特殊留守儿童的心理培训,让每个教师都能够通过培训了解特殊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能够对其心理健康的发展状况给予充分的重视。通过让教师意识到其心理发展的重要性,使其在面对一些对学生的教育问题时,能够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解决。2.校内要建立留守儿童的档案资料为了能够针对性地做好特殊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工作,学校要建立留守儿童档案。档案中要涵盖学生的全部资料,比如父母何时开始外出工作,父母的姓名以及家庭住址、父母及临时监护人的联系方式和家庭基本情况等等。通过建立健全的档案,更加方便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够结合学生的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手段去进行教育教学指导。3.教师应积极展开家访为了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其在家庭当中的表现,教师应积极针对留守儿童的家庭展开家访工作。了解其临时监护人的基本情况和孩子的生活环境,了解其在家庭中的具体表现,通过将学校和家庭组织在一起,对孩子更好地进行监督与教育。4.建立家长课堂家长课堂的作用,就是定期组织特殊留守儿童的家长来到学校上课,使其能够充分了解特殊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同时,积极引导各位家长改变陈旧错误的教育观念,使其能够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对孩子的一举一动给予充分关注,照顾到孩子的情绪,做到对其进行及时的心理辅导和思想教育。学校教师可以借助微信或者电话等多种联系方式与家长展开互动,通过定期展开家长课堂或者家长会,使各位家长意识到特殊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对其给予足够关心和关爱的重要性,意识到关注和管教对其健康心理和正确思想的促进作用。5.定期组织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在一些比较热闹的节日或者一些寻常的假期中,学校可以利用这些课外时间组织一些集体活动,让学生在热闹有趣的氛围中度过,使其感受到来自班级集体的温暖和快乐。6.教师要学会与留守儿童做朋友老师要积极与特殊留守儿童展开沟通交流,在面临其犯错误的情况下,要应用和蔼可亲的态度对其进行指导,要尊重学生,不能应用不好的态度过分批评指责,打击其心理。通过与其像朋友一样地谈心,对其进行良好地启发和引导,走进其内心世界,从而更好地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三观和思想。7.加强感恩教育很多孩子认为监护人对自己的照顾和关心是理所应当的,教师需要引领其正确认识父母外出工作的目的是赚钱养家,使其意识到父母的不易,更能够明白爷爷奶奶以及其他监护人对自己的照顾,要学会感恩,适当尽自己的能力去报答和回应他们,使其能在具备感恩心态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到家长监护人带给自己的温暖。8.重视法制教育小孩子本身法律意识较为薄弱,没有分辨对错的能力,学校应重视加强法制教育和德育教育。比如通过一些典型的案例或者小故事,让学生展开讨论和探究,使其意识到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不该做,做了后果是什么等等,或者讲解一些温暖的德育故事,激发其内心情感,帮助其形成优秀的品质。总而言之,特殊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不仅和其自身的健康成长存在密切的关系,也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如何能够帮助特殊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是教师、家长以及政府都需要积极关注并切实解决的问题。由于特殊留守儿童作为受到全社会关注对象,只有对其应用真诚的爱和陪伴,重视倾听其想法和意见,为其积极树立正确的三观思想观念,进行良好的指导和教育,才能保证其在未来不断地收获更多的希望,有效促进其身心健康的良好发展。

作者:吴艳军

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探讨篇2

一、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及成因

(一)问题表现1.学习方面首先,注意力缺失。主要表现在课堂学习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心、缺乏耐心,无法静下心来学习。尤其在遇到困难或者挫折时,常常有愤怒或沮丧的情绪,自控能力较差,表现为不喜欢学习,不愿参加课堂学习活动,不遵从教师指令完成学习任务。其次,学习动机薄弱。在课堂纪律意识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存在放弃学习、破罐子破摔的现象。2.性格方面首先,焦虑自卑感严重。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亲情的呵护,心理压力过大,对日常琐事过度焦虑或紧张不安,警觉性过强。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自信心缺失,做事畏首畏尾,缺乏主见,对困难、挫折和失败等消极情绪的承受力较差。其次,有较强的逆反心理。有时候,出现不服从学校教师或监护人管教的情形,思想偏激,行为逆反。3.人际关系方面首先,孤僻不合群。性格上敏感多疑、情感脆弱,做事胆小、懦弱,对身边的人怀有戒备的心理,对集体活动有强烈的抗拒心理。其次,具有社交恐惧症。对正常的社交和人际关系感到恐惧,出现社交恐惧症。4.人生观方面首先,意志薄弱。留守儿童面对社会不良因素的诱惑,自控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侵蚀。他们对是非善恶的判断能力不高,自律水平普遍较低,道德意识薄弱,容易做出违背道德甚至是违法犯罪的事情。其次,价值观错位。对自己的行为没有正确的认知,容易受到“读书无用论”的影响,出现价值观错位,认为上学无用、知识无用,有了“与其努力读书,还不如打工挣钱”的错误观念,在校期间无明确的奋斗目标,得过且过。

(二)原因分析1.社会环境的影响首先,社会的关注度不够。在农村学校周边有不少网吧、游戏厅等娱乐场所,虽然相关规定明确指出,未成年人不能进入网吧、游戏厅等娱乐场所,但是相关规定并没有真正落实,使得农村留守儿童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蚀。其次,农村教育资源匮乏。农村教育的资金投入明显不足,农村基础教学设施滞后,教学设备陈旧落后,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农村孩子上学远、上学难、寄宿条件差、师资薄弱的现象普遍存在,专业的心理教师更是难寻。2.学校教育缺位首先,教育观念落后。农村中小学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普遍不够重视,缺乏系统的规划,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始终处于边缘化。其次,专业知识欠缺。农村中小学极其缺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业教师,无法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辅导工作,直接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第三,教师关爱不足。不少农村教师只关心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和身体健康状况,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部分教师对留守儿童关爱不够,未能及时表扬鼓励留守儿童的细微进步,使他们缺少学习的动力。3.家庭教育不足首先,亲子教育缺失。父母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父母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留守儿童缺乏亲情关怀,内心的困惑和焦虑得不到有效的释放,容易形成不健康性格,造成心理障碍。其次,监护人教育方法不科学。留守儿童大都由祖辈监护,农村大多数老年人思想观念落后,文化程度不高,难以担负起监护和教育的重任。不少祖辈溺爱孩子,对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不能及时进行批评教育,甚至出现偏袒孩子的现象,使得农村留守儿童无法形成正确的认知。4.自身存在不足首先,意志薄弱,厌学情绪严重。据调查发现,农村大多数留守儿童父母双双外出务工,留守儿童在家基本处于“放羊”的学习状态,无人看管,学习中遇到问题又没有人为他们答疑解惑,渐渐产生厌学情绪。其次,学习不求上进。留守儿童缺乏有效监管和教育,既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又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他们的作业书写潦草粗心,存在“偷工减料”、不能保质保量按时完成等情形。

二、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教育对策

(一)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学校要积极建立起留守儿童和父母之间沟通的桥梁,让留守儿童将自己的困惑及时向最亲近的人倾诉,能得到父母的抚慰与关爱。因此,学校要摸清留守儿童底数,建立留守儿童成长档案台账,方便开展工作。教师要定期通过电话或微信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取得联系,告知孩子在校的表现,让他们有针对性地与孩子聊天交流。这样才能使留守儿童切实感受到来自父母、教师的关爱,走出自卑的心理低谷,改善不良性格,才能有利于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使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

(二)更新家庭教育理念学校要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培训家长的责任与义务,可借助家长会、家访、家长微信群等媒介与渠道,或邀请家庭教育方面的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或邀请家长分享家庭教育经验,以此来转变留守儿童家庭的教育观念,强化留守儿童家长的责任意识,让他们随时关注留守儿童的思想动态以及行为变化,及时加以引导,使留守儿童能步入正确的轨道。

(三)多方努力营造关爱氛围首先,学校要淡化应试教育,加强德育工作。倡导各学科教师在完成各科教学的同时,大力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同时,要设立留守儿童咨询室,完善心理咨询室配备,供留守儿童发泄不良情绪,减轻心理压力。要外派教师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其次,开展丰富多样的校园活动,让留守儿童在活动中逐步养成活泼开朗的性格。学校要利用橱窗、宣传栏、学习园地等教育阵地,进行安全、法制等方面的教育,规范留守儿童的行为,促使他们形成积极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第三,政府要花大力气治理校园周边环境,关闭校园周边网吧、游戏机室,整顿网吧管理,杜绝未成年人进入,防止色情暴力等低俗文化或网络游戏给留守儿童带来的负面影响。

作者:王晓庆 单位: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大靖第四小学

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探讨篇3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物质需求得到了极大满足,然而人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却更加复杂。有研究显示,很多成年人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都在某种程度上与童年经历有关。据调查,学龄前儿童较多地存在着独立性差、任性、自控力差、交往能力差等问题,并伴有攻击性行为、社交退缩、注意力分散等问题行为,其中很多问题行为都与幼儿心理健康有关。幼儿阶段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主要来自家庭和幼儿园,如果将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完全割裂开来,不仅无益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而且不利于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目前,对于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国内无论是学术界还是幼儿园都已经开始普遍重视起来,而且也普遍认识到了家园合作的重要性。

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家园合作现状调查

课题组采用对所在城市3所幼儿园的10名教师和30名家长进行独立访谈的方法进行现状调查,通过对共性特点和个例分析,基本了解了城市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家园合作的现状。

(一)教师方面受访教师普遍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基本概念有较高认识,也有做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愿望,但对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出现的个别幼儿心理健康问题大多还是采用传统的经验去处理,对目前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理论和方法感到指导性不足、可以拿来实际操作的方法不多,针对具体问题可供借鉴的内容较少、效果评估方法不成体系,实际干预效果往往差强人意。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家园合作方面,教师普遍反映可参考的资料或方法不多,主要依靠家长接送孩子或家长会等短暂时间进行面对面交流,时间紧迫,教师往往很难针对特定孩子的家长进行充分沟通。面对面交流主题不明确、沟通时机难以控制,导致教师很难针对有问题的幼儿进行长期教育纠正和跟踪观察。对于新媒体手段方面,幼儿园普遍缺乏针对新媒体进行家校沟通方面的学习和培训,多数教师仅凭个人经验建立和使用家长微信群,水平参差不齐,存在问题也较多。

(二)家长方面受访家长大多在幼儿心理健康知识方面比较欠缺,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认可程度差异较大,这可能是由于家长本身年龄、学历、工作等情况的差异和家庭、幼儿情况不同引起的。家长关注的重点普遍集中在幼儿的身体健康上,对于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有些家长比较关心,对孩子在幼儿园出现的相关问题愿意与教师沟通,也会及时向教师反应孩子在家里的情况;但有些家长往往还依赖一些守旧经验,不重视孩子的心理问题,仅对孩子身体健康的相关问题进行沟通和关注。

二、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家园合作的路径

(一)推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园合作理论与实践研究国内关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园合作方面的研究较多,但大多是小课题,研究目标普遍局限于某一方面,研究深度、广度、跟踪时间严重不足,缺乏系统、跨学科、全面的研究,缺乏能直接支持教师工作的成体系的及可操作的研究成果。为此,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积极推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园合作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尤其要重视跨学科团队进行长期的跟踪研究,以期尽快得到能够应用于幼儿园教学实践的教材和实施方法,为一线教师提供参考。

(二)积极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幼儿园可采取对教师进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组织专家到园讲座等方式,提高教师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和实践操作水平。同时,教师应注意观察幼儿不同阶段容易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积极与家长沟通,并总结和交流经验,不断提高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在家庭教育指导方面,幼儿园可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提升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水平。如组织家庭和心理教育方面的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提升家长的教育理念;实施家长开放日活动,向家长展示幼儿一日生活环境和状况,加深家长对幼儿园的了解;组织节日庆祝活动时,邀请家长入园参加亲子活动,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定期通过家长会的形式进行家园沟通,帮助家长解决幼儿心理健康方面的共性问题。

(三)充分利用新媒体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家园合作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微信成为了当下大多数人沟通交流的重要方式,微信群也成为了很多幼儿园班级的主要家园沟通方式。通过微信,教师可以很方便地与家长进行沟通,使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在园情况,提升了家园沟通效率。此外,微信公众号作为信息接收和发送的平台,幼儿园可借助微信公众号向教师和家长推送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同时也可以将幼儿园的规划安排和日常工作信息推送给家长,便于家长查阅与学习,提升家园沟通质量。此外,幼儿园或教师也要开拓思路,积极利用流媒体,如短视频、网络直播等,设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流媒体帐号,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常识、幼儿常见问题的应对方法等以视频形式发布出来,家长只要关注这些帐号就会刷到相关视频,在潜移默化中习得幼儿心理健康方面的相关知识。

作者:周莉 郝丽萍 马红霞 单位:石家庄市生命教育指导中心

上一篇: 高中地理教学研究3篇 下一篇: 实验室设备管理探讨3篇
相关文章
精选范文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