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教学研究3篇

时间:2022-12-28 11:27:24

摘要:可以充分融入当地民间美术资源,如带领学生探访当地的民间手工艺人,在工作室或作坊里现场教学,也可以把优秀民间艺术家请进课堂,边创作边讲解创作方法,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素养和文化理解素养。

高中美术教学研究3篇

高中美术教学研究篇1

1引言

美术鉴赏课程作为美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扩展。因为美术鉴赏课程没有测验的压力,所以学生对美术鉴赏课的学习常常仅凭个人爱好而进行,浅尝辄止。因此,我们在进行美术鉴赏课程时,应该尽量避开传统的“铺陈”式的讲授方式,以引导型的课堂形式开始讲授。在高中美术鉴赏课程实施过程中,应根据高中美术鉴赏课程的特点,建立适合高中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方式。

2高中美术鉴赏课在培养高中生综合素质方面的作用

2.1顺应美学需求,促进身心和谐发展美术鉴赏课的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美、欣赏美、创造美,美术作品中既蕴含着丰富的美术观念和人文精神,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美,同时也体现了美术与生活、社会的环境关系,体现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审美是学生在发展和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种生活行为。此外,教师也可以利用美术鉴赏课来舒缓高中生的心理问题,在鉴赏时,可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自信,既能减轻学生的精神压力,又能提高学生的人格素质,促进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的健康。

2.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美术鉴赏教学的外在功能是审美教学,而美术鉴赏教学的内在功能是道德修养和智力修养,同时具有德育、智育和审美教学功能。智育是推动学生品德教学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是推动学生健康发展的主要条件。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要让学生具有与时展相匹配的能力和品格,教师就需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个性,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积极的思想感情,并将其与美育相融合,使得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在高中美术鉴赏课上进行美学活动,既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又能让学生体会到美的美术意象,舒缓学生的急躁心理,从而提升学生的思想和精神追求。

2.3开拓生活眼界,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美术作为一种视觉形象的艺术,它具有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优势,但它是一种抽象性的思维,因此把鉴赏课运用到美术教学中,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形象性,又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性。美术的审美教学作用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带有历史色彩的美术作品可以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用风景作为形象的美术作品可以唤起学生的自然感情;在鉴赏活动中,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能让学生在丰富的美术感觉中,体会到正面的情感,发散消极的情绪,让学生能够用正面的态度去对待生活。

3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模式的创新策略

3.1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对比较式教学的探讨和应用比较式是以中西美术作品的不同表现方式来训练学生不同的审美意识,把有关的知识放在一块进行比较,从横向到纵向的对比,了解两者之间的相似性和不同点,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也可以使学生形成一套完整的知识系统。首先要创造情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把指导问题的导向放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其次,对照设问,指导学生辨别,通过横向和纵向的对比,确定鉴赏目标,从而更好地了解美术作品。然后教师进行引导,学生参与,激发学生的思考,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可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创新。最后,教师对教学进行补充和评价,对课堂的教学内容进行归纳和改进。

3.2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小组合作的探讨及应用新一轮课程改革,突出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促进了学生由消极的学习向积极的探索,这就要求教师要对学生的自主思维和合作探究能力进行适当的训练。因此,在美术鉴赏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探究式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美术鉴赏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应遵循合理分组、多样化导入、明确目标和分配学习任务、小组讨论开放性学习、教师评价和扩展知识等基本规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合理的过程和科学的引导,以提高学生的探索和创造能力。在课程开始时,以徐悲鸿《奔马图》与唐朝韩干《照夜白》相比较,使学生能够体会到中国画的发展过程。接着教师介绍当时的历史背景,列举徐悲鸿、林风眠、蒋兆和等人物,并在课件上呈现一些美术作品,然后让学生们探讨画家运用的表现手法,并以“徐悲鸿、林风眠等人为代表,主张以西方绘画思想改良中国画”为主题,进行深度的探讨。最后,教师对“借鉴西方美术之精髓,将中华传统文化与民族艺术相结合”进行归纳和总结。

3.3结合实际,指导学生欣赏美在美术课上,教师要主动创造生动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学会欣赏美、鉴赏美,从而使学生对美术内容的认识和掌握,使学生的美术素养得到持续的提高。比如,在“美术作品”的相关课程中,美术教师可以把生活中的美术作品呈现给学生,如门前庄严的石狮、生活中的对称图案、车上悬挂的流苏等等,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去考虑它们之间的冲突或协调?比例与规模有没有美?是不是对称和均衡?那些生活化的东西到底有什么美丽的呢?这种形态为何如此美丽?如果是其他的形态,还有什么美感可言?通过对生活中的美的认识,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生活中的美,并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具体的案例中,教师要注意与教材的关系,即所选取的个案必须与教材的主体紧密结合,从而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到所讲的课程。

4结语

综上所述,美术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将艺术元素、实践经验和审美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它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各种形式的美术资源,以充实和多样化的美术课程。审美能力是指在主体和客体之间辩证结合的过程中,对美术的理解、情感的理解和辩证思考的一种能力。包括颜色识别、视觉想象、图像记忆等功能。高中美术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审美能力、心理特征,进行创造性的鉴赏教学,从而让学生达到对美的认识和理解,从而达到提升审美能力的目的。

作者:秦雪 单位:贵州省印江一中

高中美术教学研究篇2

作为艺术类学科,美术课程能够陶冶高中学生的情操,促使其文学素养得以有效的提升;缓解学习压力,实现全面发展;培育审美能力,认识真善美。当前,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美术课程的价值并未得到有效的发挥,对此,教师要积极研究授课中的不足,不断拓展教学方式,努力营造多元化的高中美术课堂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为学习好其他学科知识奠定基础。

一、高中美术课堂开展多元化教学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创造力创造力的培养与形成,对于高中学生而言非常重要。纵观古今伟人,他们就是因为有了良好的创造力,所以才能在现有的基础上创造出更多的工具、模式等,从而推动人类的发展。身负教书育人职能的教师有必要在课堂上通过多种途径,为学生提供更多创造力培养与强化的机会,以便他们能够在不断的摸索中,实现个人创造能力的提升,为日后成为优秀的人才奠定必要的基础。然而,碍于升学的压力,部分学生面对教师所提供的创造力培养机会置之不理,而是将精力放在文化知识点的巩固上,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综合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构建多元化美术课堂教学,教师通过有效举措进行教学内容的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多元化等,则可以缓解这种情况。为了更好地配合教学,学生不得不开动自己的大脑,在这个过程中,其思考能力、联想能力等得到了强化,这会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便于他们朝着更好的方向努力。

(二)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的综合型人才,是当前教师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也是落实素质教育观的重要途径。美术教师需要深刻意识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意义,在实际授课中,一方面,要加强对学生美术知识与绘画技巧的培养,利用各种举措巩固学生所学的内容,以便其具备良好的绘画能力,从而喜欢上美术课程,并将这种态度迁移到其他学科中,最终实现个人全面发展的学习目标;另一方面,要注重对学生审美情感的强化,通过为学生创设情境等,使其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然而多数学生由于阅历较浅,未能意识到美术课程的价值,在学习中他们更愿意将时间与精力都放在文化学科上,而多元化美术课堂的构建则可以改善这种情况。在多元化美术教学模式下,多数学生会逐渐意识到自身的不足,从而转变态度,自觉积极地参与到美术教师所组织的活动中,这对于其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大有裨益。作为学生学习美术的指导者,教师要意识到多元化教学的价值,在授课时善于利用各种工具,实施多元化教学,以便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感官刺激,促使其克服眼前的困难,朝着更加优秀的方向努力。

二、高中美术课堂开展多元化教学的策略

(一)为学生创设多元化的学习环境环境对于高中学生学习美术课程的影响是较为明显的。如果教师能够通过现有的手段,为学生创设多种学习环境,那么学生就会很容易进入学习状态,并根据教师的科学指导一步步开展学习活动,这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美术课程的效果。因此,在授课过程中,美术教师有必要通过各种有效途径,为学生创设多元化的学习环境,以便能够降低美术知识点的学习难度,便于学生在环境因素的刺激下加深对内容的理解。例如,在学习“美术作品与客观世界”时,教师可以在美术课堂上向学生讲述该节课的知识点,帮助学生了解美术形象的种类,掌握鉴赏美术作品的方式。在完成课后美术作业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前去公园等地,探究大自然的美。部分学生对于公园等地是比较熟悉的,但他们总会低头学习而没有从美的角度出发去观察,这就导致他们所创作的美术作品中少了一份艺术感,更多的是对现实事物的客观描述。将美术课堂设置为公园,则可以促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观察自己生活中较为熟悉的事物,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情感体验也会有所不同。又如,教师可以将美术课堂设在图书馆,让学生去浩瀚的知识海洋中探索画家对所看事物的深情表达,这会在开阔学生视野的同时,促进其建设能力的提升。需要注意的是,对教学环境进行选择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环境中的干扰因素等。例如部分学生碍于升学的压力,可能不愿意前去公园等完成教师所布置的学习任务,或者他们实在抽不出时间去亲近大自然等,对于这种情况教师需要做出综合的考虑。又例如公园中的人太多,学生在人声嘈杂的环境中无法认真地绘画,对此,教师可以挑选人最少的时候前去。总之,多元化的教学环境,固然能给予学生良好的丰富体验,便于他们在学习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干扰。对此,教师要做出综合的考虑,以便能够保证多元化教学方式的科学性,为提升学生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二)实施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单调的教学方式容易让学生对美术课程产生抵抗情绪,不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作为美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美术教师要深刻意识到单调教学方式的弊端,在美术课堂上拓展教学方式,善于借助各种教具,实施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以便能改变学生的观念,促使其积极地参与到美术活动中,久而久之,实现美术技能的有效提高。例如,教师可以采取多媒体教学方式。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让美术知识点具有形象化、具体化等特点,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还以“美术作品与客观世界”为例,部分学生对于美术作品与现实世界的差别可能存在不解,这导致他们不能通过不同的表现方式去完成对世界的表达。对此,教师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与此有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他们有效解决心中的疑惑。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将图片、歌曲等因素融合在一起,从而给予学生更为丰富的感官体验,让低效的美术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教师也可以应用小组合作法。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在强化学生与人沟通能力的同时,促使学生形成团结意识,从而在学习与生活中逐渐丢弃个人主义,转而以集体利益为重。教师在美术课堂上对待学生的疑惑,不要直接告知学生答案,而是要组织学生针对某个话题进行探讨,以便他们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得到启发。例如,在学习“历史的风景”时,多数学生不能从历史与艺术两个角度去分析美术作品,对此,教师可以请他们探讨解决问题的方式与策略。当然,在这期间,教师还需要时刻关注他们探讨的进程,以便能适当为他们提供帮助,促进他们对美术内容的理解。另外,教师还可以适当应用与美术内容相符的影视资料进行教学。高中美术教材中的部分内容相对抽象,如果想要完全理解,不仅需要具备高超的鉴赏能力,还要能了解作品创作的背景、画法等,而这对于高中学生而言是相对较难的。再加上高中学生不久之后就会面临高考,他们的学习压力本就比较大,如果教师依然采取原来照本宣科的教法,那么学生就无法在心灵上与作者产生共鸣,这既会降低他们的学习兴趣,不便于他们在学习时保持浓厚的探究欲望,也会降低他们的学习效果,不便于他们从更加深层次的角度去理解美术作品。为了改善这种情况,高中美术教师可以适当引入与所授内容有关的影视资料,让学生从更为形象、更为具体、更为直观的影视画面中感受美术色彩、布局、结构等内容,从而在轻松愉快的美术氛围中掌握各种技能,为日后学好美术课程、拥有较高的鉴赏能力打下基础。例如,在学习“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时,这部分内容收录了许多经典的美术作品,并提供了许多欣赏方式,力图让学生明白对经典的美术作品的认识并非千篇一律的,相反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鉴赏作品,从而获得较为丰富的学习体验。只是这些美术作品的创作年代离现代较为久远,且它们所表达的时代精神较为丰富,因此高中阶段的学生即便已经有了一定的鉴赏能力,理解起来依然存在困难。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引入影视资料,更好地教学。例如,请学生欣赏《英雄》和《天地英雄》这两部电影中的部分片段,从不同的角度对本课内容进行科学的讲述。如在向学生阐述“比较式鉴赏”方法时,可以将焦点放在“英雄之死”商,让学生通过观察片中人物的形象、色彩等来感受美术的魅力。等学生观看完毕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两位英雄的死亡方式与意义有什么不同?”然后组织学生进行激烈的讨论。影视资料中的人物形象较为生动,且具有较强的画面延续性,这会给予学生更为丰富的学习体验,促使他们的讨论内容更具深度。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鉴赏经验相对欠缺,学生在总结归纳时可能会出现阐述不够全面的情况,对此,美术教师可以适当引导,以便学生能逐渐理解为了国家而死的英雄形象与为集体而死的英雄形象在死亡方式上的不同,并且切身体会到形式鉴赏与比较鉴赏的丰富内容,从而对本节课所要讲述的内容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在美术课堂上引入与所授内容有关的影视资料,能给予学生更为丰富的视听体验,使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感受美术作品的内涵,从而在强化学生美术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能转变学生对美术课程的看法,促使其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到美术教学活动中,最终获得审美判断、创意实践等各种能力的提升,为他们学好美术课奠定牢固的基础。

(三)注重教学评价的多元化高中美术课程具有多样化等特点,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采取单调的评价方式,那么就无法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既找不到改进的方向,又不懂得如何精进,加之高中学生所要学习的内容较多,时间一长,多数学生可能会报以抵触情绪,这会影响他们学习美术课程的质量。为此,美术教师必须做出调整,即在评价学生作业时从多个角度给予准确的评价,而不是只看学生所完成的美术作业。这样一来,学生才能更加全面地了解自己,譬如是图像识读方面不足还是美术表现不足等,渐渐地,学生就能找到改进自身不足的方式。例如针对美术表现不足,学生可以加强对优秀美术作品的学习、向学习优秀的学生请教、与教师阐述自身的看法等。在改进过程中,学生还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适当调整自己的方式。譬如当学生在众多学习方法中发现与教师沟通的学习方法效果较好,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多采取这种方式,这对于学生学好美术课程乃至所有课程都是非常有利的。为此,在开展美术教学时,教师要通过多种举措构建多元化评价系统。例如在评价时,教师可以融入学生进步情况、学习状态等内容,便于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可以引入同桌评价、小组评价等方式来丰富评价体系。需要注意的是,学生由于美术学习经验较少,对于其他同学的评价未必就是合理的,对于不合理的地方,教师要委婉地指出来,如此被评价的学生才能找到改进的策略与努力的方向。综上所述,高中多元化美术课堂的构建,能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美术知识点,最终实现创造力与审美能力的提升。作为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辅导者,教师要深刻意识到构建多元化美术课堂的重要性,在实际教学中通过多种有效途径实施多元化教学方式,以便能改变学生对于美术课程的态度,促使其自觉主动参与到美术活动中,为其日后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

作者:蔡瑞兰 单位:福建省莆田第十中学

高中美术教学研究篇3

随着新课改的提出,高中美术教学改革拉开了新的大幕。核心素养本位是指在高中美术教学中,以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养成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学生通过高中阶段的学习,不仅能够掌握美术知识,更重要的是拥有爱美术、会创作、懂鉴赏的能力和素养,进而通过不断的、有效的学习,浸润精神世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为适应社会生活锤炼独立的个人品格和生存能力。“美术核心素养包括五个方面,分别是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使美术教学有了指导性建议与实质性实施方向。”[1]美术核心素养养成并不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不断地学习、积累和沉淀,这也为高中美术教学提供了改革创新的契机,需要教师时刻遵循“立足课堂、立足学生、立足核心素养”的原则,带领学生畅游丰富的美术学科世界,兼顾教学深度、广度与美育培养、综合实践等多维度教学,实现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沉浸式教学,在润物无声中完成核心素养的构建与养成。

一、高中美术核心素养的内涵

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尹少淳谈美术教育》一书中指出: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为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

(一)图像识读素养视觉是人们走进和了解美术的第一道“门”,相应的,也需要学生具备识别和读取图像的素养,这也是美术核心素养的最基础一项。识读素养的对象不仅包括平面美术作品,也包括各类艺术品、电视电影等动态影像、社会生活中的各类传播学符号。识别和读取的内容既包括直观的颜色、图形、外观等元素,又包括作品内所包含的全部细节信息、采用的创作手法、材质等信息。这是学生接收外界信息的基础,对于参与社会生活、进一步培养美术核心素养至关重要。

(二)审美判断素养审美判断素养是美术核心素养的第二层次。学生在通过图像识读全面感知作品的过程中,通常会产生是否具有美感、是否具有艺术价值等的判断,这是学生综合个人的直觉、习惯、知识积累对作品的艺术性进行评估得出的,也是学生审美素养的体现。审美判断素养既有天赋的成分,也可以通过后天学习熏陶养成。因此,需要教师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引导学生在美术学习和实践中,对艺术作品勤于独立思考,敢于表达并坚持自己的见解和判断,循序渐进形成个人独特的审美习惯。

(三)美术表现素养高中美术学科教育的目标之一在于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美术表现素养是学生在美术实践层面应具备的能力,学生通过美术学科知识的积累,运用各类表现手法将自己的所见所感跃然纸上,并运用审美判断选择色彩搭配、形态风格等,以此表达对于社会、自然环境的理解,或表达、释放情感。因此,要鼓励学生勇于将知识储备转化为实践的动力,并且善于选择适合的方法来完成美术表现。

(四)创新实践素养创新实践素养是对学生在美术实践中的更高层次要求,也是提升学生综合能力、适应社会发展、应对竞争挑战的核心能力。是指学生在进行美术创作时,会结合个人生活经历、心理状态、文化背景乃至民族特色等个性化条件,创造性地使用打破传统、新颖时尚的手法赋予作品耳目一新的感觉。美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因此,在高中美术教学和鉴赏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从不同维度尝试思考和理解美术作品,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五)文化理解素养文化理解素养是美术核心素养的“内核”和终极要求,体现了美术核心素养文化性的重要属性。好的美术作品都有其独特的文化背景,反映和折射了作者的文化底蕴、当时的时代文化、主题所处的民族文化、时下流行的艺术文化等。因此,教师在美术教学实践中,要注意融入对不同层面文化的讲解,引导学生学习、接纳多元文化,建立尊重文化、传承文化的认知,涵养开放的、深厚的文化底蕴。

二、我国高中美术教学现状及问题

(一)家、校对高中美术课程的认识存在误区高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的关键时期,也是习惯、品格养成的关键时期,更是学生素质提升的重要阶段。在我国现行教育体制下,学校为学生安排了庞大的课程体系,学生需要学习掌握大量的学科知识,但由于美术不是普通高考科目,因此,尽管新课标体系反复强调核心素养对于学生的重要性,一些学校、家长还是没能完全走出高中教育误区,将关注的中心放在提升文化课程比重、提高学生文化课程成绩上,甚至一些学校将美术学科作为“串课”“占课”的首选学科,在家庭教育投资中,很多家长几乎将重点全部放在参加高考的课程之上,认为美术是无足轻重的,导致难以构建完整的美术教学体系,营造美术学习氛围。

(二)学生对高中美术课程的认知存在偏差若想实现教育的良性互动和有效教学,家庭、学校、学生三位一体必不可少。在我国现有教学体系中,应试教育理念使得学生产生认知偏差。由于美术在课程体系设置中始终处于边缘学科,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接受的美术教育本就不够充分和系统,导致部分学生美术知识和功底较弱,久而久之,对美术课程缺乏兴趣,认为美术课可有可无。此外,高中时期课程密集、知识量较大,面对较为繁重的学习任务时,学生很难将有限的精力分配至美术学习中,一些学生即使参与了美术课堂,也没有全身心投入学习、领略美术的奥妙和魅力。

(三)教学资源投入分配不均衡高中学生已经具备较高的美术鉴赏能力和较为成熟的美术创作能力,对高中美术教学的硬件、环境等需求更高。可现实情况是大部分学校在教学资源的配比上不够均衡,文化课程经费相对充足,在教具配备、教材更新、案例完善、实验室建设、材料购置等方面有着宽松的资金环境,但是美术可用教学经费极为有限,而美术恰恰是对于教学设施高依赖的学科。在美术课堂上,学生需要通过观摩大量美术作品来感受美术的魅力,通过画笔、颜料等来完成美术创作,教具和硬件设施的缺乏,直接影响美术学科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枯燥乏味的课堂也会让学生失去对美术的兴趣。教学资源分配不均的另一要素就是师资配置,很多学校忽视美术教师的梯队培养,如果没有完整的教师接续及培养计划,很难培养壮大师资队伍,从而制约了高中美术教学质量提升。

(四)教学观念未能与新课标精准对标学生在高中时期,随着知识储备的拓展和学习经历的增加,学习能力不断增强,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由于美术基础较为薄弱,教师的作用更为凸显。新颖生动、良性互动的有效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夯实美术基础,补足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短板。尽管新课标为高中美术教育指明了方向,但是仍有一些教师没有对标新课标的内容和要求,接受新鲜、科学的教学方式、教育理念进程较慢,直接影响美术教学效率。教学观念陈旧直接导致教学方式的落后和固化。高中美术课程教学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美术基础知识教学、美术作品鉴赏、艺术设计。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教学重心更多地放在绘画教学上,美术鉴赏、艺术设计等方面的课程安排较少,而以核心素养导向的美术领域的历史背景、文化背景则更是少之又少。不尽科学的教学安排容易对学生产生误导,使学生将绘画作为美术学科的全部,影响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形成与提升。

三、基于核心素养本位的高中美术课堂教学理念

(一)坚持目标导向,着重培养美术核心素养美术核心素养与其他学科培养的能力和素质是相辅相成、浑然一体、不可割舍的,每个人的素养都是一个整体,因此要实现各方面素养均衡提升。美术学科的强大魅力在于其内容的丰富多元性、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其特点决定了能够帮助学生涵养多层次的美术核心素养,而这正与教育立德树人的任务不谋而合,符合教育的发展规律。教师在高中美术教学中以美术核心素养为目标导向,就是要通过高中美术学科系统化的教育,使学生掌握绘画知识、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创造能力,构建独特的文化认知。随着信息社会的高速发展,“互联网+”的广泛应用,高中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渠道迅速拓展,能力提升也不断产生新变化、新需求,这就要求教师要适应时展节奏,及时调整教学目标,不断探索符合当代高中学生需求、能够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潜能的教学方式。还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接受和掌握能力,对教学安排进行动态调整,引领学生在探索美术的道路上筑牢基础,形成独立的品格和人格。

(二)坚持主体导向,着重创新教学方式毋庸置疑,课堂教学的对象和主体是学生。同样的课程,不同的学生理解的角度千差万别,尤其是高中美术课堂,本就是为学生提供的自由想象和发挥的空间,给予教师的反馈也可能会大相径庭。教师要尊重学生群体的多样性,包容和允许学生在思想、认知等方面存在个性化差异,不要单纯地追求美术表现力的效果统一,而是应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不同方式、不同方向的引导,鼓励和带领学生大胆前行,在美术领域自在畅游。在课程考核机制上,制定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课程评价体系,在检验各教学模块学习成果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人性化评价分数,如根据学生学习的进步程度、对自身特长的精进及发挥程度等开展自评、互评,既可以检验教学学习效果,又能增进师生之间的了解和感情,还有利于保护学生对于美术课程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学会扬长避短。

(三)坚持素养导向,提升教师美术修养在我国现在的高中教学中,无论是文化课程还是美术课程,教师在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修养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在高中美术课堂上的体验感,也影响学生对于美术课程的感悟和学习效果。因此,若想提高教学效率,不仅要求教师具有扎实的美术专业素养,还要具有热爱美术的情怀。在日常教学中,既可以精准专业地传授绘画知识及技巧,又能够通过品鉴作品及分析历史文化背景,将艺术鉴赏、人文情怀与美术课堂有机融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感悟美、欣赏美。除了自我提升,良好的培训进修机制也能够帮助教师开阔视野、打开格局,为教授课程持续不断地充电、加油。

(四)坚持生活化导向,着力转变教学理念俄国唯物主义哲学家、文学评论家、作家、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在《艺术对现实的审美关系》一书中曾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是指一切艺术的灵感都来自于生活经历,而艺术创作也不能与生活脱节。美术亦是如此。因此,高中美术课堂不是高高在上的艺术殿堂,应与高中学生的生活经历、学习环境紧密结合,这样能够促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善于观察、感受和提炼,拥有善于发现美、感受美的细腻情感,从而在美术鉴赏、美术创作时唤起共鸣,将生活中碎片化的美感与真实感受融进其中,真正地感受艺术的魅力,获得源源不断的持久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四、美术核心素养本位下的高中美术教学方式探究

(一)探索跨学科教学,打破“学科链”壁垒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各学科的导向是相通的,都致力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虽因学科涉猎领域不同而有所侧重,但最终都指向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跨学科整合课程知识资源的整合开发主要以结合学生的社会现实生活和自身社会实践经验为理论基础,而非在整个学科知识链的逻辑结构序列中进行构建[2]。因此,在高中美术学科教学中,可以尝试探索与其他学科有机结合,建立大美术教育观。如,在美术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能够使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严肃的思政知识和社会热点;将美术教学与语文、历史等多门文化课程深度融合,结合历代优秀书画作品,讲述作者所处时代的历史背景、文化背景及个人经历,与经典诗词作品联系起来,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与精神气节,将我国鲜活灿烂的文化包容并收,提高美术教学效率的同时,也打破了美术课程长期面临的“学科链”壁垒,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联想思维和创新思维,增强美术表现力。

(二)打造美术智慧课堂,充分激发学生潜能智慧课堂,是指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综合应用“互联网+”、5G等现代化手段,打造动态性、互动性较强的美术教学课堂,让教学更加直观、立体、生动。课前,教师可以根据授课内容,将历史故事、创作手法等关联内容按照主题制作成“微视频”,通过校园网、班级群进行,学生通过观看“微视频”完成预习,这也为学生创造了思考和想象的空间,激发他们对于新鲜领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也丰富了个人的知识储备。在正式教学时能够与教师更好地互动,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在智慧课堂中,教师的身份角色也从授课者变为引导者、组织者,围绕主题巧妙地设计问题,引领学生一环一环地主动思考,实现思维力自由拓展提升,提高创新实践素养。当然,智慧课堂对教学基础设施、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要求更高,需要广大美术学科教师去探寻更好的实施方法。

(三)开发情景式教学,使素质养成润物无声情景式教学强调学生的体验感,通过内心、情感泛起的波澜来推动思想认知去探索美术这门学科的奥秘,更加深入地了解美术作品的形式、形象、文化等。如在鉴赏达芬奇《最后的晚餐》时,可以带领学生分组还原画中场景,按照剧情进行表演。情景式教学在培养学生核心素质上多管并用:学生在准备情景式表演之前,需要查阅大量资料,了解作品的情节、历史背景、人物性格等等,这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通过查阅,分角色进行表演,能够提升学生的美术表现素养。同时,可以充分融入当地民间美术资源,如带领学生探访当地的民间手工艺人,在工作室或作坊里现场教学,也可以把优秀民间艺术家请进课堂,边创作边讲解创作方法,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素养和文化理解素养。

五、结束语

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在核心素养本位下,需要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理念,坚持目标导向、主体导向、素养导向和生活化导向,在传统文化、知识传授中,尝试运用现代化、信息化技术手段,探索新型教学方式,以更有效的方式开展教学,使学生在高中时期能够掌握必备的核心素养,为人生发展储备核心动能。

参考文献:

[1]翟爽.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美术教学[J].文教资料,2021(16):239—240.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作者:张淞强 单位: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

上一篇: 初中化学教学探讨3篇 下一篇: 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研究3篇
相关文章
精选范文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