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研究杂志社
分享到: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杂志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98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百家论坛、学术专论、案例分析、技术资料、研究简报、信息窗、企业及产品等。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同济大学
  • 国际刊号:1007-869X
  • 国内刊号:31-1749/U
  • 出版地方:上海
  • 邮发代号:4-621
  • 创刊时间:1998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98
  • 综合影响因子:0.426
期刊级别: 北大期刊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16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杂志学术专论

地铁项目前期社会稳定性分析方法探讨

摘要:地铁项目具有投资大、施工期长、社会影响大等特点,建设地点多位于城市繁华区,建设和运营期间会对部分居民和企事业单位造成影响。项目前期需开展社会稳定性分析工作,调查受影响对象对项目建设的诉求,掌握潜在影响社会稳定性的风险,提出预案和措施,化解工程建设和受影响对象之间的矛盾。进行影响社会稳定性的单因素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分析,确定单因素风险等级,在此基础上,参考同类项目,给出各主风险因素的权重,定量计算拟建项目的综合风险指数。以某地铁线路社会稳定性风险分析为实例,给出了分析的方法和流程,并对社会稳定性分析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1-5

弹性短轨枕空吊对车辆-轨道系统的动力学影响分析

摘要:弹性短轨枕减振轨道是城市轨道交通所采用的经济有效的减振措施之一,但由于轨枕空吊的影响,近年来在工程中的用量急剧下降。采用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建立可以考虑单侧轨枕空吊的车辆-轨道空间耦合振动模型,对城市轨道交通弹性短轨枕轨道轨枕空吊引起的车辆、轨道系统的振动响应进行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弹性短轨枕空吊对钢轨扣件、轨枕的动力学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是轮轨力,对车体振动的影响为最小。若出现2根以上轨枕的连续空吊,则钢轨扣件系统受力会超出设计允许范围。通过轮轨力或车辆振动参数对轨枕空吊不易检测或识别。
6-11

地铁线路节能坡设计显著性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线路节能坡设计是节能设计的重内容,是目前地铁线路研究的热点问题。为了解决节能坡影响因素显著性分析和长度定量计算的难题,首先,分析了车辆运行过程中的受力情况;然后,结合显著性影响因素,给出了节能坡长度的计算流程和公式;再通过动势能转换原理计算节能坡理论长度;最后,在给定计算模拟的条件下,搭建模拟计算平台,并给出各个影响因素对节能坡长度的影响。
12-15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杂志研究报告

京都至大阪轨道交通走廊线路间关系分析

摘要:我国既有的轨道交通走廊规划出现了功能搭配不合理、换乘不便等问题。如何科学地规划这些轨道交通走廊上的线路以充分发挥其综合效能是目前面临的一大问题。以日本京都至大阪轨道交通走廊为案例,收集了其设计及运营资料,对该走廊上的各条线路的设计特征、运营特征及线路之间的换乘关系等进行分析,得到了轨道交通走廊上线路车站分布、列车行车组织、线路间换乘方案等方面的经验,供我国轨道交通走廊的规划设计参考。
16-20

城市轨道交通CBTC系统验收测试方法

摘要:CBTC(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是一个安全苛求系统,其系统功能以及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直接影响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效率和行车安全。研究了在试验室条件下CBTC系统功能验收测试方法。简介绍了CBTC系统的组成和各子系统功能,重点阐述了测试案例的设计原则和方法、实验室仿真测试平台的构成以及故障-安全功能测试方法。该方法和工具已在实际工程中得到了应用。
21-27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杂志信息窗

杨传堂:突出重点难点推进铁路改革创新提质增效

摘要:2月4日,交通运输部部长杨传堂听取了国家铁路局工作汇报。他强调,对2016年工作进行再聚焦、再部署,突出重点难点,开展集中攻坚,切实推进铁路改革创新、提质增效,努力推动“十三五”铁路发展实现良好开局。
27-27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杂志研究报告

动车组转向架簧间大质量部件(牵引电机)振动解耦技术方案

摘要:针对更高速度等级动车组转向架的簧间大质量部件(牵引电机)振动解耦技术进行了专题研究,分析了牵引电机的横向悬挂刚度和阻尼对转向架动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让牵引电机和构架在横向方向解耦到一定程度,即适当降低牵引电机的横向悬挂刚度和阻尼,可提高转向架的蛇行临界速度。为达到较高蛇行临界速度所需的横向悬挂刚度和阻尼,提出了一种高速转向架牵引电机横向解耦弹性架悬机构技术方案。该方案能将电机的横向悬挂刚度降低至0.34 MN/m,可实现电机与构架的横向低刚度解耦。
28-31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时空相关性客流预测研究

摘要: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是一个时空相关的复杂问题,仅根据车站的历史数据很难得出更有参考价值的预测结果。提出基于Elman神经网络算法的时空相关性客流预测方式。其模型输入包括车站的历史数据和线网中其它车站及交叉线路车站的时空相关性数据。前者从车站前3周数据中提取纵向强时间相关性数据;后者从相关车站的前3周数据中提取横向强时间相关性数据。提取过程均采用Spearman算法。在两条交叉线路共33个车站3周时间范围的客流数据上,利用Elman神经网络算法比较分析时空预测方式和时间预测方式的预测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时空预测方式对实际客流的预测精度优于时间预测方式。最看,在时空预测的基础上进行客流多步预测,为城城市轨道交通有效的客流疏导提供数据支持和相对宽裕的时间。
32-37

东莞轨道交通35kV供电系统支援供电的探讨

摘要:介绍了东莞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概况,阐述了数字通信电流保护方案的原理,比较了数字通信电流保护方案与传统电流保护方案发生母线故障时的处理方式,及支援供电的处理过程,结合供电系统中所面临的主变电所支援供电的问题,探讨了东莞轨道交通未来的网络化供电方案。
38-40

基于分布式流计算的路网指挥中心系统数据处理技术

摘要:城市轨道交通路网指挥中心系统求针对分布式环境、种类繁多的海量数据进行整合。根据数据ETL(ExtractTransform-Load)理论知识和路网指挥中心数据的实际特点,运用分布式流计算技术,结合Storm平台下的Spout-Bolt工作机制,设计了一个适用于业务系统数据源的分布式流计算ETL框架。介绍了模块的功能及数据处理过程。利用分布式流计算ETL框架,可充分满足多业务场景下的数据处理需求,提高了数据的实时性和系统的横向扩展能力。
41-45

地铁振动对精密仪器的影响预测和对策研究

摘要:某仪器场临近规划地铁线路,需考虑地铁运营后对厂内精度求很高的三坐标测量仪器的影响及相应的隔振措施,在已运营线路不同轨道隔振地段临线不同距离内,按国家和国际精密仪器振动评价参数,对地铁运行时地面的振动响应进行了测试,分析其对三坐标测量仪的振动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轨道隔振区段临线一定范围内,地铁运行时的地面振动均不满足通用振动标准级的求;浮置板轨道的位移峰值已超过国标限值;同时验证了振动放大区的存在。建议针对该精密仪器采取防微振措施。
46-50

现代有轨电车路口信号优先控制的方案及比选

摘要:现代有轨电车路口信号优先方案的选择与实施直接影响现代有轨电车运营速度及运营效能,是现代有轨电车规划和建设中必须优先考虑的。介绍了现代有轨电车的路权模式,详细阐述了现代有轨电车路口信号优先控制的各种方案并对方案进行了比选。建议结合路口特点和项目特点选择合适的路口信号优先方案,以实现现代有轨电车运营效能最优化。
51-55

地铁区间下穿成绵乐高铁设计方案研究

摘要:通过对地铁区间下穿高铁无砟轨道方案的研究,分析了地铁区间下穿未运营的高铁无砟轨道线路的可行性。以成都地铁4号线二期东延线万年场站—东三环站矿山法施工区间下穿即将运营的成绵乐城际高速铁路(无砟轨道)为例,通过与同类工程进行类比,并结合理论计算分析,综合评估了地铁下穿施工对高铁的影响。经与实际监测结果比较,证明设计方案是合理的,计算具有较高的可靠度。提出了对高铁的具体保护措施及沉降控制标准,为今后类似工程设计提供借鉴及参考。
56-60

苏州有轨电车1号线交叉通组织分析

摘要:有轨电车占用一定道路资源,对沿线交叉通运行产生影响。以苏州有轨电车1号线为基础,分析了有轨电车带来的影响,提出交通组织总体策略,并分析不同轨道布设方式下的交叉口冲突特点,结合案例阐述了交叉口范围内有轨电车、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和乘客的交通组织方式。总结了苏州有轨电车1号线交叉通组织经验,为以后的有轨电车沿线交通设计提供参考。
61-65

用于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的探地雷达噪声分析

摘要:探地雷达(GPR)是当前进行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的主方法。探测过程中隧道金属格栅及现场施工机械将对GPR探测信号产生严重干扰,甚至完全压制有效信号。为确定干扰信号特征,探索提高信噪比的方法,基于隧道内GPR探测干扰源分析,利用正演模拟和实测资料分析方法研究干扰信号特征。结果表明,隧道拱顶钢架干扰波呈反向绕射弧分布,施工机械干扰则表现为弧状多次波,侧壁干扰信号能力强且多次反射现象严重,甚至将有效信号完全压制。传统的低通、高通、带通等滤波手段并不能压制这些干扰信号。垂向布线方式则能最大限度避开干扰信号,获得理想剖面。研究成果有助于获取信噪比高的GPR探测剖面,以准确分析剖面异常、提高解译准确率。
66-70

采用压顶梁抗浮的地铁车站主体结构整体响应分析

摘要:在明挖地铁车站抗浮设计中越来越多地采用的压顶梁抗浮型式。该型式具有易于与围护结构结合使用、施工简便、抗浮性能可靠等优点。将压顶梁和围护结构二者结合作为抗浮压重措施,对地铁车站主体结构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足尺三维荷载-结构模型,从理论上对抗浮工况下地铁车站主体结构进行受力分析,揭示压顶梁作用下地铁车站结构的一系列力学响应。研究表明:在浮力和压顶梁共同作用下,车站结构顶板呈下沉状态,浮力影响主通过侧墙传递至顶板,结构抗浮满足求;底板位移呈山峰状分布,底板中部为结构抗浮不利部位,宜增设必的抗浮措施,如抗拔桩等;底板配重可较好地约束浮力作用下底板结构的上浮变形,且变形更均匀;车站结构局部出现裂缝,但通过配筋设计可使裂缝控制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满足正常使用求。
71-76

高速列车车体传热系数数值计算分析

摘要:车体隔热性能是高速列车车体重性能之一。利用CFD(计算流体动力学)数值模拟方法,分别采用二维截面法和三维部件法对某高速列车车体围护结构传热进行模拟,得到二维典型截面和三维典型部件的传热系数,经加权平均获得整车的车体传热系数。两种计算方法得到的车体传热系数相对误差仅为2.5%,在目前无法实现整车车体k值模拟计算的情况下,二维截面法和三维部件法都可以满足工程计算求。与二维截面法相比,三维部件法建模速度快,更贴近实际车型,能更好地反映车体围护结构的薄弱环节。
77-82

列车运行引起周边环境振动的监测与分析

摘要:利用振动传感器和测试仪器在某铁路线旁的小区对列车运行经过时引起的三个方向振动速度以及振动频率进行实测。通过对监测数据分析发现,其振动衰减规律的分析结果与通过监测列车运行引起振动加速度的分析结果是一致的。同时参考《爆破安全规程》中的相关安全允许振动速度标准以及运用“振动感觉与振动持续时间关系”的相关理论,确定了评价列车运行引起建筑物振动的安全允许振动速度,为评价轨道交通系统运行对邻近建筑物振动危害提供了一个新思路;最后,指出小幅度长久持续的振动对建筑物的破坏是不能被忽视的,需进一步研究并采取合理措施来控制和减弱其危害。
8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