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研究杂志社
分享到: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杂志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98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百家论坛、学术专论、案例分析、技术资料、研究简报、信息窗、企业及产品等。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同济大学
  • 国际刊号:1007-869X
  • 国内刊号:31-1749/U
  • 出版地方:上海
  • 邮发代号:4-621
  • 创刊时间:1998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98
  • 综合影响因子:0.426
期刊级别: 北大期刊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15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从艺术装点空间到艺术激活空间——北京地铁公共艺术三十年的发展与演变

摘要:从1984年北京地铁2号线引入6幅壁画作品开始到2014年,北京地铁公共艺术已经走过整整30年的发展历程。按照时间顺序梳理了30年间北京地铁公共艺术创作的发展脉络,从公共艺术创作的角度出发,将其发展过程分为艺术介入地铁空间、艺术营造地铁空间和艺术激活地铁空间3个主要的发展阶段,并介绍了每个发展阶段的特点及其代表作品,对于未来北京地铁公共艺术发展和创作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

地铁车辆检修模式探讨

摘要:介绍了香港地铁车辆检修采用的以均衡修为基础的A(均衡修日修)、B(均衡修月修)、C(均衡修年修)三个等级的检修修程。通过修正文献[1]中CRH系列动车组均衡修指标A值计算公式,提出了适用于地铁车辆检修的均衡修衡量计算公式。结合深圳地铁4号线实际情况,提出了优化均衡修的建议,以提升地铁列车检修能力。
5-8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的列车衔接时间优化

摘要: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条件下,协调优化各线列车运行计划,使不同线路的列车在换乘站形成良好衔接,能够缩短乘客的换乘等待时间。合理的换乘站列车衔接时间是编制网络列车运行计划的基础。基于乘客的换乘等待心理和列车运行延误的随机性特点,确定了列车衔接时间的组成。分析了列车运行延误对列车间衔接关系的影响,建立了换乘等待时间的费用函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换乘站列车衔接时间的优化模型,并给出了具体算例。该模型可为列车衔接计划中安排的换乘衔接关系确定最佳的列车衔接时间,为网络列车运行计划的协调编制提供指导。
-

地铁车辆客室塞拉门动力学性能仿真分析

摘要:采用理论分析与ADAMS仿真相结合的方法,对某鼓型地铁车辆客室塞拉门的运动学规律及影响其关门性能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由车门长导柱与携门架轴承之间摩擦系统的改变而引起的摩擦力变化对车门关门性能的影响不是很大;车门门扇运动轨迹对车门受力的影响较大,为了保证车门关门准确性,车门塞拉角误差应不大于2°;车门门扇外摆最优安装尺寸的公差范围是0~-2mm;车门密封尺寸是车门密封要求中最重要的尺寸,其误差应尽量控制为零。
-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跨坐式单轨交通设备模式安全评估研究

摘要: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跨坐式单轨交通设备模式的安全性进行研究,结合跨坐式单轨交通设备模式的特点,建立了包括车辆、道岔、轨道梁等3个系统共计13个指标的多因素多级指标评价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构造递阶层次安全评估模型,确定各层评价因素相对权重;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安全状况进行评估。重庆市跨坐式单轨交通3号线实例分析结果显示跨坐式单轨交通设备模式综合安全状况等级为"良好"。由计算所得指标权重可知,道岔是影响单轨交通设备安全性的首要因素,其次是车辆,最后是轨道梁。评价结果及影响因素排序可为控制跨坐式单轨交通事故及制定有效措施提供依据。
19-23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打滑对CBTC信号系统的影响

摘要: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车辆打滑会造成列车紧急制动次数的增多和紧急制动距离的增加,若列车的实际制动率与设计时定义的制动率相差太多,还会存在严重的安全问题。分析了列车打滑对CBTC信号系统测速定位及列车运行安全的影响,对如何避免因此而带来的安全问题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

知识转移视角的城市轨道交通公私合作项目合作绩效评价

摘要:从知识转移的视角研究了城市轨道交通PPP(公私合作)项目的合作绩效评价方法。首先分析了项目运营中知识转移的过程,采用平衡计分卡从项目盈利能力、公众满意度、个人学习效果、组织学习效果4个维度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然后结合物元理论和Vague集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PPP项目知识转移绩效评价的新模型,并结合北京地铁4号线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比传统模糊物元评价方法更加全面、准确,能有效发现项目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措施以提高知识转移的绩效,从而促进城市轨道交通PPP项目的成功。
27-33

以自主技术为优势,轨道交通产业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开路先锋”

33-

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集成测试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在介绍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基本结构与功能的基础上,阐述了同济大学轨道交通综合试验线综合监控系统集成测试平台的设计原则与设计方法。分析了集成测试平台的整体结构、系统组成与功能,阐述了在该集成测试平台上进行相关测试的内容。
34-37

城市轨道交通视频监控系统资源共享方案研究

摘要:在分析城市轨道交通专用、警用视频监控系统差异化需求的基础上,介绍了专用、警用视频监控系统资源部分共享和完全共享两套建设方案及其特点。对两套方案进行比选,在满足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部门和公安部门使用需求的前提下推荐选用完全共享方案。探讨了完全共享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时需考虑的诸多问题。
38-41

高密度行车时隧道风压对屏蔽门开关的影响

摘要:针对地铁隧道通风压力对站台屏蔽门关门力的影响,采用SES软件,从活塞风井的设置形式,对正常运行工况下隧道内的通风压力进行了模拟计算分析。结合列车位置分析了高密度行车时高峰运营工况下的隧道内通风压力的分布,并给出了其对屏蔽门关门力的影响与建议解决方案。
42-46

基于车长的CBTC车载ATP安全制动曲线模型的研究

摘要:安全制动曲线计算模型是CBTC(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车载ATP(列车自动防护)的关键技术。影响该模型计算精度的因素有许多,其中列车长度是最基本也是不能忽略的因素之一。在分析了GEBR(最小紧急制动率)制动曲线与ATP紧急制动触发曲线关系的基础上,考虑了列车长度在附加阻力计算中的影响,将列车模型构造为由多个质点构成的质点链,建立了基于车长的CBTC车载ATP安全制动曲线计算模型。采用B型6节编组列车运行环境对该模型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多质点列车计算模型比单质点计算模型更符合车载ATP安全制动模型的要求。
47-50

轨道交通车地无线组网技术及干扰分析

摘要:目前城市轨道交通乘客信息系统(PIS)和基于通信的列车自动控制(CBTC)系统的车地无线组网技术基本采用WLAN技术。针对WLAN车地无线技术组网方案的不足,提出了基于TD-LTE(分时长期演进)技术的轨道交通车地无线组网技术方案。结合城市轨道交通无线通信的特点,对TD-LTE车地无线网络存在的干扰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
51-55

中低速磁浮交通线路最小坡段长度研究

摘要:借鉴轮轨系统城市轨道交通交通线路最小坡段长度的确定方法,结合中低速磁浮车辆的技术特点,分析得出中低速磁浮交通线路的最小坡段长度主要与列车的行车平稳性和乘客的乘坐舒适度有关。综合考虑由竖曲线切线长度和夹坡段直线长度所确定的最小坡段长度以及由列车长度所确定的最小坡段长度,计算推导出中低速磁浮交通线路的最小坡段长度一般情况为180m,困难情况为140m。
56-58

“共叙母校情 同圆中国梦”——同济大学校友总会原上海铁道大学校友分会通告

58-

基于数据匹配原则的城轨车辆称重调平工艺研究

摘要: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常用的称重调平方法,对其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数据匹配为核心的称重调平方法。阐述了该称重调平方法的原理及工艺流程,并以上海轨道交通车辆的实际数据为例进行了仿真验证。研究表明,采用基于数据匹配原则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称重调平工艺可提高称重调平工艺的效率,提升车辆的运行安全系数。
-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综合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摘要:以西安地铁3号线为工程背景,从结构、功能、接口设计3个方面,总结了换乘站综合监控系统(ISCS)详细设计方案。根据地铁线路建设时间、换乘形式、运营管理划分等,归纳了4种换乘站ISCS平台设置模式。概括了换乘站交互共享信息及系统跨线联动功能,并结合集成/互联子系统设置情况,提出了换乘线路ISCS间接口设计方案。
63-67

相对速度模式下的列车自动防护(ATP)紧急制动安全模型分析

摘要:介绍了目前常用的CBTC(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典型安全制动模型。该模型为相对位置模式,以前车静止为条件,后车对前车尾端进行追踪。在城市轨道交通中采用这种模式会产生一些不必要的紧急制动,效率不高。提出了相对速度模式的紧急制动安全模型,考虑前车以理想状态紧急制动,后车对前车尾端进行追踪,并对两种模型进行计算比较。相对速度模式的紧急制动安全模型能够缩短行车间距和追踪间隔,大大提升CBTC运行模式的效率。
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