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杂志社
分享到:

世界文化杂志

《世界文化》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0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成功之路、情感方舟、作家作品、编译快车、环球影视、名人轶事、灿烂星空、四海采风等。
  • 主管单位:天津市教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天津外国语学院
  • 国际刊号:1005-9172
  • 国内刊号:12-1229/G0
  • 出版地方:天津
  • 邮发代号:6-67
  • 创刊时间:1980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01
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世界文化 2013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世界文化杂志心灵驿站

墙上的咖啡

摘要:一日,我和朋友在洛杉矶附近威尼斯外滩一家有名的咖啡厅闲坐,品着咖啡,这时进来一个人,坐在我们旁边的那张桌子旁。他叫来服务生说:“两杯咖啡,一杯贴墙上。”他点咖啡的方式令人感到新奇,我们注意到只有一杯咖啡被端了上来,但他却付了两杯的钱。他刚走,服务生就把一张纸贴在墙上,上面写着,“一杯咖啡。”
1-1
世界文化杂志关注

法国2012年度文学奖巡礼

摘要:春华秋实,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经过一年辛勤耕耘的法国作家们,在秋风送爽的10月迎来了他们收获的时刻。2012年10月25日法兰西学院小说大奖的颁布,拉开了法国2012年度文学奖评选的序幕,随后进行了美第西文学奖、费米娜文学奖、龚古尔文学奖和勒诺多文学奖的评选,11月14日评出了2012年的最后一个主要文学奖——联盟文学奖,法国2012年度文学奖的评选落下帷幕。至此,法国六个主要文学奖尘埃落定,各有得主。
4-8
世界文化杂志人物

俄罗斯汉学家的多重人生

摘要:1988年11月至1989年12月,我在列宁格勒大学进修一年,其间有幸认识了东方系汉语教研室主任叶-亚.谢列布里雅科夫教授。跟他第一次见面的情景终生难忘。教授身材高大,两鬓斑白,面容和蔼慈祥。谈起中国古典诗歌,他用汉语朗诵:“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对中国诗人陆游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谈到文学翻译,他说:“我知道,中国翻译了很多俄罗斯和前苏联作家的作品,你们学俄语的人多,翻译的作品也多,像一条大河。我们学习汉语的人少,翻译的作品相对较少,像一条小溪,值得庆幸的是,这条小溪一直没有断流。”
9-11

“科幻小说之母”与《弗兰肯斯坦》

摘要: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戈德温出生于1797年,父母皆为政界名人。玛丽的生母沃斯通克拉夫特(1759—1797)是教育家和作家,著名的女权主义者。父亲威廉·戈德温(1756-1836)是作家、哲学家、政论家和新闻记者,著名的无政府主义者。玛丽出生的第十一天,母亲死于产后感染。父亲戈德温为女儿提供了丰富、自由、开放的教育环境,鼓励她追随自己的自由政治理论。在父亲的指导下,玛丽在家自学。玛丽虽然从未接受过任何正规教育,却受到了非同寻常的先进教育,具有极高的文艺素质和个人禀赋。
12-13

流行病学之父:约翰·斯诺

摘要:2003年3月,英国曾进行了一次关于评论历史上最伟大医生的民众调查,约翰·斯诺高居榜首,被评为“最伟大的医生”,素有“西方医学之父”之称的希波克拉底却只能屈居第二。约翰·斯诺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著名的全科医生,已在麻醉学和流行学领域都颇有建树,尤其是他在1854年绘制的“霍乱地图”更是成为经典的医学案例,斯诺对霍乱传播途径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并首次提出预防霍乱的措施,对于防止19世纪英国恐怖霍乱的蔓延具有重要意义,约翰·斯诺也由此被尊称为“流行病学之父”。
14-17

“幸福”像花儿一样——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笔下的梨花和女性

摘要:享年仅34岁的凯瑟琳.曼斯菲尔德(1888—1923),创作生涯始于9岁时发表在校报上的习作,她笔耕不辍,直至生命旅程的终点,25年间共完成了一百多篇短篇小说,收入五本作品集《德国公寓》(1911)、《幸福集》(1920)、《园会集》(1922)、《鸽巢集》(1923)和《幼稚集》(1924)。曼斯菲尔德不喜欢描绘具有宽阔社会背景的宏大叙事,而是钟情于精雕细刻平淡生活的琐碎细节和平凡的人物形象。在她的小说里很难看到炮火纷飞、血肉模糊的战争场面和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而且主人公多为普通的小人物,
18-18
世界文化杂志艺木

大地艺术伉俪:克里斯托夫妇的“包裹”艺术

摘要:克里斯托和让娜·克劳德夫妇,是当代备受关注的艺术家,他们的作品从来不出现在画廊、美术馆、展厅或艺术品拍卖会上,而是矗立在大地与自然之间,既让人叹为观止,又如惊鸿一瞥,稍纵即逝。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他们匪夷所思的浩然景观。这些无法定义艺术品范畴的艺术项目,介于建筑、雕塑、装置、环境、工程之间,成为大地艺术杰出的代表,而这对艺术伉俪近五十年的创作传奇,更是当代艺术史上的七绝一笔。
21-25

为生者入殓 为死亡演奏——从《人殓师》看日本生死观

摘要:一张严肃而专注的脸孔,一袭侍者的黑白装束,一双温柔而夹带力道的手,在冰冷僵硬中演绎化朽为神,在无知无觉中上演一丝不苟。日本人独有的礼节给予死亡一份诗意畅想,为生者绵延儿女情长。难言小林大悟是人殓师或是艺术家,他为影片融入肮脏与神圣、诙谐与凛然、天籁与死亡。昂贵的大提琴出生便面临天折,现实世界的反复无常背叛梦想十月怀胎,瞬间成为大悟用双手葬送的第一次死亡。经他双手葬送的,还有身兼生命和食物的章鱼。或者他生来为此,生就一双命定触摸死亡的手,接连遭逢生命破产不如以此为谋生之业,进入生命的新一轮旅程。
26-27
世界文化杂志书林无界

恳求

摘要:春天的夜晚你要思念我,夏天的夜晚你要思念我,秋天的夜晚你要思念我,冬天的夜晚你要思念我。即便我离开你四处奔波,相距遥远就像是在外国,长长的床单凉爽又寂寞,你要安静,像在海上仰卧,沉浸于轻柔舒缓的浪波。独自陪伴大海就像陪伴我。
28-28

淘来的“金沙”——读卡达耶夫的《梦》

摘要:梦是什么?《辞海》上说:梦是睡眠中出现的一种生理现象。一般认为,睡眠时如大脑皮层某些部位有一定的兴奋活动,外界和体内的弱刺激到达中枢与这些部位发生某些联系时,就可以产生梦。《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上说:梦是入睡后脑中出现的表象活动。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历来对梦的本质的认识与看法各异:爱斯基摩人相信,在睡眠时人的灵魂离开躯体,到一个梦幻世界游历:印第安人则认为,梦与现实一样真实,醒后应尽快去做梦中未了的事情。在古埃及书写在纸莎草纸上的文献《启示录》中,有大量梦中受到神启示与感应的记载。唯有僧侣、族长与巫师才有权诠释神启与梦兆。
29-31

约翰·雷和他的新作《幽忧仔》

摘要:约翰·雷(1971-)是约翰·亨德森的笔名,21世纪以来,开始在美国小说界崭露头角,被誉为美国文坛新锐,2007年,被专门提携新作家的《格兰塔》杂志选为最优秀的年轻小说家。约翰.雷的第一部小说《睡眠的希冀》(TheRightHandofSleep)(2001年)标志着他文学生涯的开始,这部小说描写了主人公奥斯卡祆克斯劳尔在“二战”期间自我救赎的经历。这部小说构思精巧,人物刻画细致,在情感和道德层面都颇为复杂和深刻,富有诗意,因此受到了媒体的高度赞扬,《纽约时报》称其为“独特、精彩、雅致”的小说。
32-34
世界文化杂志旧时风物

厂匐旧事

摘要:最后一次去厂甸,好像是在1956年的正月,距今已经有五十多年了。从网上看到如今的厂甸又是游人如织,盛况空前,但是仔细观察之后,发现了与旧时厂甸有了两点不同,一是地域仅纵贯新华街,二是摊商以民俗花会、工艺百货、各色小吃为主,却很少看到旧书与文玩的摊贩。
35-35
世界文化杂志采风

低碳荷兰自行车成“国骑”

摘要:一年骑车917公里 荷兰人口1600万,却拥有1700多万辆自行车,以人均拥有125辆高居全球之冠。在这个国度里,有近1/4的荷兰人选择骑车上下班,人们30%以上的旅行是骑自行车完成的,平均每人每年骑车“行走”917公里。除了作为交通工具之外,自行车还被广泛用于锻炼、休闲和娱乐。说自行车是荷兰的“国骑”,一点也没有夸大其词。世界著名民调机构盖洛普通过全球大规模的最新民意调查后发现,在最幸福国家排名榜上,荷兰和瑞典并列第四。
36-38

德国图书馆:自由交换书籍

摘要:全民参与阅读书籍 德国人爱读书,即使是进入电视和因特网等现代媒体十分发达的时代,他们依旧保持着爱读书的传统,而社会提供的服务又使他们读书十分便利。统计数据表明,70%的德国人喜爱读书,50%以上的人定期买书,1/3的人几乎每天读书,其中30岁以下的年轻人读书热情最高。在德国,买书很方便。无论城市乡村,书店都极容易找到。德国人口8200多万,书店就多达5000多家。除书店之外,一些综合性超市和加油站也卖书。在某些大型仓储超市,最新的畅销书、减价书以及报刊等总是摆放在货架最显著的位置。
39-40

为了忘却的纪念——漫游各地博物馆

摘要:人类文明遗产的最佳保存地是博物馆,而一家优秀的博物馆里保存的不仅仅是文物,更是先人们的情感记忆,我们常常可以在那里想象前人的音容笑貌,感受他们的人格魅力,乃至折服于他们的智慧结晶。
41-44
世界文化杂志包罗万象

沙漠神兽

摘要:在大仲马的名著《基督山伯爵》中,大仲马借书中人物阿尔培的口说:“不是每一个人都有黑奴,都有豪华的游艇,都有精锐的武器,都有阿拉伯马和希腊情妇的。”阿拉伯马在近现代欧洲文明世界人们的眼中总是神秘、高贵的象征。在讲究奢侈、豪华、品位、优雅的18世纪,阿拉伯马和游艇一样都成。了,上流社会的标志,似乎缺少这些即使再有钱也是不上档次的。
45-46

维多利亚时代的仆人

摘要:维多利亚女王于1837年即位,直到1901年去世,统治英国长达60多年,占据了19世纪的多半时间。维多利亚时代(Victorianera)。的英国,紧承工业革命的完成,经历三次议会改革,在经济、政治和社会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发展,臻于全盛。而早就存在的仆人世界在这一时期也日益丰富起来。受中世纪封君封臣制的影响,17世纪之前英国主仆之间存在着人身依附关系。居住在主人家中的仆人、学徒、雇工等被视为“家人”,仆人的生存依赖于主人,主人对仆人有保护的义务,仆人丧失劳动能力之后主人有义务赡养他们;同时,主人对仆人的人身和财产也拥有极大程度的支配权。17世纪之后,封建关系逐渐削弱,主仆之间的人身依附关系也开始松动了。
47-49

抓捕采“画”大盗

摘要:穷小子的害人梦 保尔.亨得利1964年出生在英格兰的布莱顿。刚出生不久就遭母亲遗弃,幸好被一户人家收养,住在这座度假小镇的城郊。全家人都干着伺候人的营生,挤在一间三居室里,一座曾为“一战”返乡老兵修造的营房。童年的保尔穿梭在林林总总的酒店、餐厅之间,有钱人们灯红酒绿的时候,正是保尔一家辛勤服务的时候。保尔高中辍学,没什么前途。一没学历,二没人脉,但尽管如此,保尔还是十分渴望过有钱人的生活。望着整日蜂拥而来的观光客掷金掷银毫不手软,保尔期盼自己也能够有朝一日纵身一跃跻身富人阶级。
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