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小的国家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06 15:56:44

世界上最小的国家

世界上最小的国家篇(1)

车到圣彼得广场,有一条白色的国界线,导游说线外是意大利,线内就是梵蒂冈了,原来这里的国界就是这么简单。据说罗马的市民和游客可以随意出入梵蒂冈,但在国界线罗马一侧执行公务的警察是绝不越雷池一步的。

我们到圣彼得广场时,广场上已经是人山人海了。听说教堂里有个宗教活动,不能进去的教徒和游客就暂时在广场上听广播或看大型电视屏显示直播。

圣彼得广场是世界上最对称、最壮丽的广场,是17世纪著名建筑大师姜・洛伦佐・贝尼尼的建筑杰作。广场建有巨大石柱形成的两个半圆形的长廊,长340米,宽240米,长廊内由四排共284根德斯金式圆柱和88根方石柱组成,顶上竖立着140位圣人的雕像和教皇阿勒桑德罗・基季七世巨大的徽志。在广场的中央耸立着埃及独立方尖碑,它是广场最古老的文物。在方尖碑顶上竖有阿勒桑德罗・基季家庭的青铜徽志:五座小山丘、一颗圣十字架残片的星。

广场上两个美丽的喷泉是在不同时期建造的。右边那个是马德尔诺于1615年所建,左边的喷泉是贝尔尼尼在1677年建成的,它是广场上最后完成的建筑。

在两个喷泉和方尖碑之间的两边地面上,分别嵌入一块圆形大理石。站在这块大理石上观望广场四周的长廊,就会感到长廊内只有一排圆柱,而实际上是四排圆柱,可见设计者贝尔尼尼当初设计的绝妙。

游客和罗马市民每个星期天的正午都要聚集在圣彼得广场,接受教皇的祝福。每年的1月1日、圣枝主日、复活节、圣诞节,广场上往往都会聚集20万之众。

圣彼得大教堂位于广场的西南面,曾经是全世界最大的教堂。整栋建筑呈现出十字架的结构,造型传统而神圣。教堂最早建于324年,在15世纪时开始改建,经过不少顶尖的建筑师和艺术家的参与修改,完成于1626年。圣彼得教堂不仅外形富丽堂皇,更是一个艺术宝库。

大教堂东西长187米,南北宽137米,能容纳5万人,屋顶和四壁都饰有以《圣经》为题材的绘画,不少是名家作品。最著名的雕刻艺术杰作主要有三件:一是米开朗琪罗24 岁时的雕塑作品《圣殇》,二是贝尔尼尼雕制的青铜华盖,三是贝尔尼尼设计的圣彼得宝座。此外,教堂中央的穹隆拱顶是米开朗琪罗设计的,双重结构,周长71米,为罗马全城的最高点,游客可以乘电梯登顶俯瞰罗马全城。教堂左侧有卫兵守卫,他们身穿的别致制服500年不变,手中的长戈也是15世纪的产品。他们也不拒绝旅游拍照,成了梵蒂冈一景。

世界上最小的国家篇(2)

1871年5月29日,由阿钦、阿李和唐景星分别经营的上海三家钱庄,发生了严重的挤兑。约翰逊在写给香港克锡的信中,对此表示了关切:

“你可能已经知道阿李和他的朋友投资的钱庄发生困难的报告,我相信,今天的挤兑已经完全应付过去。我不会不谨慎对待我们同我们周围广东A2_间的金钱状况,尽管我有理由相信目前还毋须担忧。”

但是第二天,唐景星便修书约翰逊,寻求帮助。此前,约翰逊曾经对唐景星大为不满,因为唐曾经私自将洋行8万两资金派做不正当的用途,但即便如此,约翰逊还是决定给唐景星助一臂之力。他写信给锡克说:

“我第一件事情就是调查唐景星和银行的金钱状况,并且已经充分如是地查明他们具有偿付能力。我认为除了给予他们必要的帮助,别无选择。”

如此,困难中的唐景星一次性得到了一笔高达4万两的拆借款,这还并不冲抵之前被唐挪用的8万两资金。

尽管买办唐景星营私舞弊,但怡和洋行始终没有停止过拆借业务。留存的档案显示,1874年4月,怡和洋行向上海钱庄总共贷出24000两拆票,每两每日出息2.5钱。这种看得见的利益,促使怡和洋行继续从事拆借业务,一方面是为了和新成立的外国银行竞争,另一方面,当时沿海市场确实存在着大量需要拆借的金融需求。到1878年,上海钱庄的拆票总额高达300万两,到1900年,超过了1000万两。一些大的钱庄在20世纪初期,每家的拆借款都在80万两以上。

不仅只有外国金融机构对华人商业进行贷款,事实上,拥有多余资金的中国人,也利用庄票的形式,对外国人贷款。一名叫做浩官的商人,当时就专注做这种生意。1839年,一个在广州的美国商人士那,在财务上陷入了危机,浩官于1840年自愿向他提供了8万元的无息贷款。而另一个叫做丽泉行的行商,据说在同美国人的信贷交易中,损失了100万元。为此,他向美国总统提交咨文,寻求帮助,按照他的说法,他在同美国人有多年的交易行为之后,曾经贷款给他们,虽然这是违背清朝政府法律的行为,但却有力支持了美国人的在华贸易。让他气愤的是,有一些美国人不仅以各种借口拒绝还贷,还将资金用作其他的用途。

与此同时,各地钱庄的庄票,也做一些用于收购内地生丝、茶叶的贷款生意。上海最为著名的商人徐润一度破产,他在1886年试图恢复他的茶叶经营,便开始在湖南、湖北境内大量收购茶叶,这批巨额的收购款项,就是徐润从上海几家钱庄借来的,数额高达20万两。

需要说明的是,晚清沿海地区的信贷交易在期限、数量、变动性和过渡扩展等方面,明显发育不足,这可能是晚清市场经济没有深入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首当其冲的局面是,外国人给中国商人的贷款,大部分是短期贷款,这意味着对经济的影响力有限。通常情况下,外国商人都是在中国商人在市场上售出茶叶和生丝之后,就要求归还贷款。19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怡和洋行的放贷期限,通常是6周到8周时间。如此短的贷款期限,对于刚刚发育的晚清市场交易水平,远远不能大面积促进。

其次,来自外国商人的贷款,数量也十分有限。一方面,晚清政府没有向外国人举债大笔欠款,他们显然不明白政府举债和私人举债的差异,即使这样,很少的一些政府贷款,也用在了非经济型的项目上。1861年-1938年这一段时间内,以不变价格表示的中国政府的外国贷款中,44%用于军事和赔款,31%用于铁路,20%用于一般的行政开支,5%用于工业发展。让人惊讶的是,竟然没有一笔贷款是用于促进交换、用于流通的商业项目。

第三,这种正在展开的民间信贷,基本上只局限在沿海地区,没有向内地深度延展。这导致晚清的大格局,并没有建立起常态的民间金融局面,仅仅依靠沿海地区的信贷规模,使得信贷的发展跟不上商业交换的发展。也正是如此,诸如怡和洋行这样的机构,他的发展中心也只是锁定在沿海一带,比如1874年,他们向所谓的本地朋友只收取10%的年息,但却向不是本地,尤其是不与怡和洋行经常做生意的其他15个中国商人收取了高达20%的年息。

最后一个很大的问题是,由于晚清政府并没有意识到一个全方位金融竞争格局的重要性,这导致了管理的缺席,以及由于管理的缺席带来的高额金融风险。1883年被历史记录为刻骨铭心的中国金融危机之年,对中国历史的影响,远远没有得到足够分量的分析。这一年的夏天,英国对华贸易商行太古洋行的合伙人施怀雅访问上海,对洋行松弛的信贷政策异常诧异,直接责骂相关人员是典型的。1908年,天津也发生了严重的金融危机。随着90年代以后买办制度的衰落,外国商人开始直接向中国商人发放贷款,无须买办的任何担保。到1907年,很多中国商人都背负这大量的贷款欠债,因为天津地区的进口贸易遇到了更大的困难。到11月,700万两以上的贷款欠债不能偿还,双方都焦头烂额,只能用心的交货收款来偿还。

英国商人组织“中国协会”对这种金融风险做了分析:

世界上最小的国家篇(3)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3-0030-03

木薯(Manihot esculereta Crantz),属大戟科木薯属,是世界三大薯类作物之一,起源于热带美洲的亚马逊河流域。世界木薯栽培已有近5000年的历史。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数据库统计,2011年全世界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种植木薯,非洲、亚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是木薯主产区,其中非洲的种植面积最大,亚洲次之。木薯主要种植于南纬30度到北纬30度之间、海拔2 000米以下、年均气温18℃、无霜期8个月以上的热带、亚热带地区。目前,木薯已成为广泛种植的主要旱粮和饲料作物,是许多热带地区的人民日常主要食物之一。本文将使用FAO所提供的1991―2011年的数据对世界木薯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一、世界木薯收获面积的发展现状分析

据FAO的有关数据资料显示(下同),世界木薯收获面积从1991年的1 633.3万公顷上升到2011年的1 964.4万公顷,年均增长率为0.93%,总体呈平稳增长态势,1995―1998年出现过小幅波动。亚洲、非洲和美洲是木薯的主产区。2011年,非洲木薯收获面积为1 305万公顷,占全球收获面积的66.4%;美洲收获面积为266万公顷,占全球收获面积的13.5%;亚洲收获面积为391万公顷,占全球收获面积的19.9%。世界木薯种植面积位居前十位的生产国(主要是以2011年各国种植面积的多少作为排序依据,以下简称“种植大国”)分别是尼日利亚、刚果(金)、巴西、印尼、泰国、安哥拉、莫桑比克、加纳、坦桑尼亚、越南,这十个种植大国的木薯收获面积占世界木薯总收获面积的71.7%左右。

尼日利亚是世界上最大的木薯种植大国,其收获面积从1991年的255.1万公顷上升到2011年的373.7万公顷,呈稳定的增长趋势。该国收获面积占世界总收获面积的19.1%。刚果(金)为世界木薯收获面积的第二大国,该国的收获面积逐年下降,从1992年的247万公顷下降到2010年的185万公顷,2011年又上升至217万公顷。该国收获面积约占世界总收获面积的11.1%。巴西为世界木薯收获面积的第三大国,该国的收获面积起伏不定,最大的年份为1995年,约194.6万公顷,最小的年份为1996年,约150.9万公顷,该国收获面积约占世界总收获面积的8.7%。印度尼西亚为世界木薯收获面积的第四大国,该国的收获变化不大,基本稳定在120―140万公顷之间,收获面积最大的年份是1996年,约141.5万公顷,最小的年份是2009年,约117.5万公顷。其收获面积约占世界总收获面积的6.1%。泰国为世界木薯收获面积的第五大国,该国的收获面积除2002年、2005年外,大多数年份的产量都在100万公顷以上,收获面积最大的年份是1993年,约为143.8万公顷。最小的年份为2006年,约为98.6万公顷,该国收获面积约占世界总收获面积的5.8%。安哥拉为世界木薯收获面积的第六大国,收获面积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从1991年的40万公顷上升到2011年的107万公顷。其收获面积占世界总收获面积的5.5%。莫桑比克为世界木薯收获面积的第七大国,该国的收获面积起伏不定,但基本上维持在90万公顷至120万公顷之间。其收获面积占世界总面积的5%。加纳为世界木薯收获面积的第国,该国收获面积从1991年的53.9万公顷上升到2011年的89万公顷,总体呈现逐年缓慢上升的态势。坦桑尼亚为世界木薯收获面积的第九大国,该国收获面积起伏不定,总体呈现缓慢的增长趋势。越南为世界木薯收获面积的第十大国,该国收获面积呈逐年缓慢的上升趋势。

二、世界木薯总产量的发展现状分析

世界木薯总产量从1992年的1.62亿吨上升到2011年的2.52亿吨,其中除1995―1998年出现较小的波动外,总体呈现缓慢的增长趋势,年均增长率为2.35%。世界木薯总产量位居前十位的生产国(主要是以2011年各国总产量的多少作为排序依据,以下简称“主产国”)分别是尼日利亚、巴西、印度尼西亚、泰国、刚果(金)、安哥拉、加纳、越南、印度、莫桑比克。排名前十位的种植大国中九个都位于排名前十的主产国名单中,仅有坦桑尼亚被排除在外,被印度代替进入十个主产国。这十个主产国的总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76.18%,说明世界木薯生产仍集中于这些主产国。2011年,亚洲木薯的总产量为0.77亿吨,占世界总产量的30.4%;非洲木薯的总产量为1.41亿吨,占世界总产量的55.89%;美洲木薯的总产量为0.34亿吨,占世界总产量的13.62%。非洲为木薯三大主产区中的最大产区。

尼日利亚是世界上最大的木薯主产国,1991年尼日利亚的木薯总产量为2 600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16.18%,2011年该国木薯总产量上升为5 240万吨,占世界木薯总产量的20.77%,年均增长率为3.58%,总体呈现细微波动中较大幅度的上升趋势。巴西是世界木薯的第二大主产国,总产量从1991年的2 453万吨上升到2011年的2 544万吨,基本呈现平稳的发展趋势,但木薯总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比例在不断下降,1991年其总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15.27%,到2011年其总产量仅占世界总产量的10.08%,年均增长率为0.18%。印尼为木薯的第三大主产国,总产量从1991年的1 595万吨上升到2011年的2 401万吨,总体呈现逐年平稳小幅度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为2.06%。泰国为世界木薯的第四大主产国,总产量起伏不定,产量最小的是1998年,约1 559万吨,产量最大的是2007年,约2 692万吨,总体呈现细微波动中较小幅度上升,但木薯总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比例在不断地下降,1991年其总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12.27%,到2011年其总产量仅占世界总产量的8.69%,年均增长率为2.28%。刚果(金)为世界木薯的第五大主产国,其总产量起伏不定,产量最小的是2002年,约1 493万吨,产量最大的年份是1991年,约1 937万吨,总体呈现细微波动中小幅的下降趋势,1991年其总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12.06%,到2011年其总产量仅占世界总产量的6.17%。加纳的总产量从1991年的164万吨上升到2011年的1 433万吨,总体呈现较大辐度的上升趋势。安哥拉的总产量从1991年的570万吨上升到2011年的1 424万吨,1997年之前呈现缓慢的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为4.68%。越南的总产量起伏不定,产量最大的年份是2011年,约988万吨,产量最小的年份是1998年,约177万吨。印度的总产量起伏不定,产量最大的年份是2009年,约962万吨,产量最小年份是1993年,约541万吨,总体呈现波动中较小幅度上升。莫桑比克的总产量起伏不定,产量最大的年份是2006年,约666万吨,产量最小的年份是2003年,约396万吨,总体较平稳的上升趋势。

三、世界木薯单产的发展现状分析

世界木薯平均单产从1991年的9.8吨/公顷上升到2011年的12.8吨/公顷,年均增长率为1.34%,总体呈现缓慢的增长趋势,说明世界木薯的种植水平在逐年提高。世界木薯平均单产每年以0.2―0.3吨/公顷的速度增加,其中2006年的平均单产为12.1吨/公顷,比2005年增加0.8吨/公顷,是21年中平均单产增长速度最快的一年。在10个主产国中,尼日利亚、巴西、印度尼西亚、泰国、安哥拉、加纳、越南、印度这8个国家木薯的平均单产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其中,印度的平均单产为世界最高,2011年平均单产为36.5吨/公顷,是世界平均单产的2.85倍;而刚果(金)和莫桑比克两个国家的平均单产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莫桑比克的单产水平为10个主产国最低的,2011年平均单为6.4吨/公顷,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0%,刚果(金)2011年的平均单产为7.2吨/公顷,仅为世界单产水平的56.3%。三大主产区中,2011年非洲木薯的平均单产为10.8吨/公顷,美洲木薯的平均单产为12.9吨/公顷,亚洲木薯的平均单产为19.6吨/公顷,亚洲为三个主产区中平均单产最高的产区。若按单产对世界木薯生产国进行排序,单产位于前10位的国家分别是印度、泰国、柬埔寨、马拉维、印度尼西亚、中国、越南、巴拉圭、巴西、贝宁,在这10个国家中仅有印度、泰国、印度尼西亚、越南、巴西是单产、总产量和种植面积都位于世界前10位的国家,而柬埔寨、马拉维、中国、巴拉圭、贝宁是只有单产位居世界前十位而总产量没有位居世界前10位,说明这5个国家的种植规模较小。

四、结论与探讨

1.世界木薯收获面积从1991年的1 633.3万公顷上升到2011年的1 964.4万公顷,年均增长率为0.93%,总体呈平稳增长态势;世界木薯平均单产从1991年的9.8吨/公顷上升到2011年的12.8吨/公顷,年均增长率为1.34%,总体呈现缓慢的增长趋势;世界木薯总产量从1991年的1.62亿吨上升到2011年的2.52亿吨,总体呈现缓慢的增长趋势,年均增长率为2.35%。

2.尼日利亚、巴西、印度尼西亚、泰国和刚果(金)是位居世界木薯总产量前5名的国家。1991年以来,尼日利亚一直是世界木薯产量最大的国家,其木薯生产在世界的比例逐年上升。10个主产国中巴西、泰国、刚果(金)3个国家的木薯总产量在世界的比例逐年下降。1991年巴西木薯总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15.27%,2011年下降为10.08%;1991年刚果(金)木薯总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12.06%,2011年下降为6.17%;1991年泰国木薯总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12.27%,2011年下降为8.69%。10个主产国中加纳和越南的年均增长率最快,分别为11.45%和7.2%。

世界上最小的国家篇(4)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迪斯尼!

香港迪斯尼乐园位于大屿山,环抱山峦,与南中国海遥遥相望,是一座融合了美国加州迪斯尼乐园及其他迪斯尼乐园特色于一体的主题公园。香港迪斯尼乐园包括四个主题区:美国小镇大街、探险世界、幻想世界、明日世界。每个主题区都能给游客带来无尽的奇妙体验。

美国小镇大街:

到访香港迪士尼乐园的游客会首先在美国小镇大街展开他们的旅程。美国小镇大街是根据典型的美国小镇设计而成,富于怀旧色彩,所展现的时代正是煤气灯正由电灯取替、以及汽车代替马车的年代。这些怀旧设计带领游客进入神奇王国,让他们体验乐园内不同的世界。

幻想世界:

到访幻想世界的游客会首先在睡公主城堡展开他们的旅程。游客犹如置身迪士尼故事中,找到他们最心爱的迪士尼人物:可以在咖啡杯内盘旋;又或是与各个可爱的迪斯尼人物如小熊维尼、白雪公主及老鼠大哥--米奇老鼠见面。

幻想世界的中心标志将会是一个崭新、独特的梦想花园,唯香港迪士尼乐园独有。

探险世界:

探险世界让游客亲身感受一个亚洲及非洲地区原始森林的旅程,同时探险世界亦将多种奇珍异卉集中在一处展出。游客可以参加乐园内的森林河流之旅,及发掘其它惊险的游乐设施如整个以森林之王Kingofthe Jungle为题的岛屿等。探险世界更设有一个最大的室内剧场,这剧场专为迪士尼现场表演而设。

明日世界:

明日世界将会是一个充满科幻奇谈及实现穿梭太空幻想的地方。香港迪士尼乐园中明日世界的全新设计和感觉与其它的主题乐园截然不同,华特迪士尼幻想工程将整个园区创造成一个专为探索太空漫游奇遇与经历的星河太空港口。每个游乐设施、商店及餐厅均以机械人、宇宙飞船、浮动星体作装饰,将成为太空港口的一部份。游客可以在飞越太空山经历时空旅程,亦可乘坐飞碟来回穿梭太空游乐设施太空飞碟。

游客朋友们,今天就为大家讲解到这儿,谢谢各位的支持!

香港迪士尼乐园导游词【二】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小辰,我要为大家进行全程的讲解。大家看,这就是你们盼望已久的迪士尼乐园了!大家请跟我来吧!

这里是世界上最小的迪士尼乐园了,不过,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虽然是最小的,但里面的东西应有尽有,你们一会儿就知道了。

迪士尼乐园包括:美国大街小镇、幻想世界、探险世界和明日世界四个主题。

我们先在美国大街小镇开始神奇的旅程。它富于怀旧色彩,所展示的是用汽车代替马车的年代,这些怀旧设计带领我们进入神奇的王国,让我们体验昨天的世界。

下一站是幻想世界,在这里你可以找到最心爱的迪士尼人物:维尼、米老鼠…… 想当年我来的时候还没有这些东西,你们太幸运了!

世界上最小的国家篇(5)

投资利好还表现在全球FDI的迅速增长方面,已接近历史最高水平。联合国贸发会的报告表明,由于并购活动的增加和股价上涨,2006年全球FDI流动增长了1/3,达1.23万亿美元。 世界流动性提高的另一个表现是全球外汇储备的增加和许多发展中国家提前偿还外债,2006年所有发展中地区的负债水平(未偿付债务占GDP的比率)均有所下降,债务负担沉重的贫穷国家的负债水平已经降至五年前的一半。 受美国经常项目赤字重新调整的影响,美元的实际有效汇率继续小幅贬值。由于经常项目的顺差大,韩国和新加坡货币的实际有效汇率大幅度升值,中国人民币小幅升值,而日元则继续贬值。 世界流动性提高以及燃料价格和名义利率的上升,目前尚未引起通货膨胀率的提高。发达国家的消费价格上升了2%-3%,发展中国家上升了约5%。发达和发展中地区的消费价格通货膨胀在2005年和2006年期间并没有加速,但在供给缺乏弹性的部门存在通货膨胀的压力。

2006年世界货物贸易发展情况 2006年,按名义价格计算的世界货物出口额增长了15.4%,达11.76万亿美元。按不变价格计算的世界货物出口额增长了8%,比2005年提高了1.5个百分点,而且高于1996年-2006年的平均水平。

2006年货物贸易的发展对发展中国家非常有利。发展中国家按名义价格计算的货物出口额增长了20%,达4.27万亿美元,在世界货物出口中的比重提高到36%,为历史最高水平;进口额增长了17%,在世界货物进口中的比重提高到31%,为近二三十年的最高水平。在过去6年间,最不发达国家的货物出口额增长快于发展中国家的总体水平,2006年增长了30%,达1080亿美元,占世界货物出口额的0.9%,是198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货物进口额增长了17%,远低于货物出口额的增速,但最不发达国家整体首次出现贸易顺差。

价格上涨、中国和印度的贸易发展对世界货物贸易影响显著。 2006年世界货物出口额受价格上涨影响十分明显,其中40%的增长可以归因于价格上涨。不同部门价格变化差异很大,根据IMF商品价格指数,世界 矿石和非铁金属的出口价格上涨了56%,燃料出口价格上涨了20%,食品与农业原料出口价格上涨了10%,制成品出口价格涨幅不超过3%。

制成品价格涨幅连续3年小于初级产品,主要由于占世界制成品出口额1/6以上的电子产品价格不断下降。 由于贸易条件的变化有利于燃料和其他矿产品出口国,燃料和其他矿产品占出口比重最大的四个地区——中东(2005年占70%)、非洲(65%)、独联体(60%)和中南美洲(37%)按名义价格计算的出口额增长很快,由于2006年燃料价格涨幅小于2005年,这些地区的出口额增幅小于2005年。受对燃料和金属等商品需求下降的影响,这些地区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出口额增长不大(约2%),但其进口增速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其中独联体的进口增幅最大,约20%;中南美洲的进出口增长均放慢,委内瑞拉的出口下降明显,巴西的出口增长不到4%;非洲与中东的出口增长几乎停滞,进口增速尽管也在下降,但仍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从主要的货物出口国和进口国看,在货物出口排名前30位的国家中,8个增长最快的国家(2006年出口额增长超过20%)有5个是石油输出国,1个金属出口国(智利),再就是中国和印度;出口额增长较慢的国家(2006年出口额增长不到10%)包括日本(9%)、法国(6%)、西班牙(7%)和爱尔兰(3%),这些国家的进口增长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货物出口排名前10位的国家同时也是进口排名前10位的国家,尽管其贸易增长差异很大,但除了英国的进口超过了日本以外,其他国家的位次与上年相同。

2006年世界服务贸易的发展 2006年,按名义价格计算的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增长了约11%,与2005年增速相同,达2.71万亿美元,服务出口增速已连续四年低于货物贸易。 在服务贸易中,运输、旅游和其他商业服务是最重要的三个部门。2006年按名义价格计算的出口额增长了13%,运输服务和旅游服务的出口额分别增长了9%和7%。1990年代,运输服务比旅游服务发展慢,从2000年以来,情况发生逆转。

世界上最小的国家篇(6)

讲到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特别提到日本和中国的差异,他们是怎么做的,我们是怎么做的,美国人又是怎么做的。一个岛国,一个没有资源的国家,尤其是二战以后,一个被原子弹洗刷后的国家,就是凭这两句话――“一手拿论语,一手拿算盘”,50年以后又是一个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大家想一想,《论语》是干什么的?《论语》是做人的嘛。算盘呢?是做生意的。红顶商人胡雪岩有两句话我非常信服,今年我家春节的对联要用上――“传家有道惟存厚,处世无奇但率真”。曾经苦于找不到横批,看完《大国崛起》有了“国运决定家运”,或者是“家运系于国运”。当看完第9个大国的崛起之后,我心里一直在想,第10个大国正在东方崛起,那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那么,在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崛起过程中,在座的各位,我们能做些什么?我们应该庆幸我们赶上了一个好时代。无论是在亚洲、欧洲、美洲,伴随着国家的崛起,总会出现一批大企业。大家想一想,二战后,日本在废墟上建起的很多大公司如果没有20世纪70年代、80年代的快速发展,怎会有今天?所有的著名品牌企业都有10到20年的高速增长,否则品牌怎么能出来?而在中国,什么企业最有希望崛起呢?

在中国,食品企业最有可能成为世界冠军!因为我们人多,形象地说就是胃多,13亿人13亿个胃,咱们的“库房”中储存着那么多的胃,每年经济好转,就出来一部分胃,就相当于出来一个“国家”,每年有一个“国家”进来喝奶,你看这厉害不厉害?我们的产业有希望,事业有希望,我们的业务有希望。最容易出现食品大国的是人口大国。既然乳品是食品中最主要的,因为全世界农业80%来自畜牧业,畜牧业中奶业占80%,所以大家想一想,我们的奶业是多么重要!

告诉大家,这个世界不是有钱人的世界,也不是有权人的世界,而是有心人的世界。只要有心,小客户一定会成为大客户,小人物一定会成为大人物,关键是自己,所以在蒙牛文化中最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与自己较劲”。

从IDF传来三个信息我特别在意:

第一个信息,牛奶是最有效、最有利于减肥的食品,这对于我们来说是春风。全世界的食品三分之一是用牛奶做成的,全世界凡是厉害的国家都是喝奶的。国家发改委说可能中国还有10到15年的快速发展期,大家想一想,蒙牛的生意要大多少倍?现在我们是人均20公斤,如果我们达到印度的水平――人均100公斤,你们现在的生意要上涨多少倍?5倍!当你涨5倍的时候,稍微机灵点的客户,可能就会是10倍,再机灵点的可能就是20倍、30倍。那就看谁的脑袋里有东西。咱们的文化里很清楚:“思路决定出路,布局决定结局,吨位决定座位,心态决定状态,脑袋决定口袋,心胸决定功勋。”还有,“财富不在口袋里,而在脑袋里。”

第二个信息,从上一届乳业大会,到这一届乳业大会的信息,全世界乳业50%的增长来自中国。我们又给它加了一句:中国乳业50%的增长来自内蒙古,内蒙古乳业50%以上的增长来自蒙牛。

世界上最小的国家篇(7)

世界蔬菜生产水平和消费现状

从全球蔬菜生产的主要分布来看,亚洲、欧洲、北美洲和非洲是主要生产区,占世界蔬菜产量的95.8%,而亚洲无论从新鲜蔬菜产量还是收获面积来看都是世界最主要的蔬菜生产地区。2009年亚洲蔬菜产量为68 245万t,占世界总产量(94 115万t)的72.5%,收获面积为3 950.8万hm2,占世界蔬菜收获面积(5 474万hm2)的72.2%。中国是亚洲也是全世界最大的蔬菜生产国和消费国,2009年蔬菜收获面积为2 482.7万hm2,总产量4.6亿t,人均占有量450 kg。中国蔬菜的播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世界的43%和49%,均居世界第一位[2]。中国的蔬菜生产不仅满足了国内消费,还扩大了出口,蔬菜出口量已居世界第一位;居亚洲第二位的印度2009年蔬菜收获面积为662.3万hm2,蔬菜产量为9 076万t;排名第三的土耳其2009年蔬菜收获面积为110.7万hm2,蔬菜产量仅为2 673万t;其他蔬菜产量达到千万吨的国家分别是日本、伊朗和韩国。亚洲蔬菜单产水平最高的国家是韩国,其次是以色列、乌兹别克斯坦、日本、伊朗和土耳其,最低的为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泰国(其每公顷蔬菜产量均在1万kg以下)。

蔬菜产量第二的地区为欧洲,2009年收获面积为358.8万hm2,蔬菜产量为8 745万t,其中栽培面积最大的国家是俄罗斯,为76.5万hm2,其次为意大利和乌克兰,收获面积均在50万hm2以上,再次为西班牙、罗马尼亚和法国;蔬菜产量最高的国家是俄罗斯,其次为意大利和西班牙,产量均在1 300万t以上;单产水平最高的国家是荷兰,也是世界单产水平最高的,达到43 700 kg/hm2。欧洲蔬菜栽培面积近年来呈稳定下降趋势。

蔬菜产量第三的地区为非洲,其蔬菜栽培面积增加很快,2009年收获面积达到480.9万hm2,居世界第二,蔬菜产量为5 500万t,其中栽培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尼日利亚,为161.7万hm2,年产蔬菜1 084万t;而蔬菜产量最高的是埃及,年产蔬菜2 028万t,收获面积74.6万hm2。除北非地中海沿岸国家和南非的蔬菜单产较高外,其他非洲国家的蔬菜单产水平均较低,因此非洲蔬菜面积虽较北美洲多1倍,但总产量与北美洲相差不大。非洲蔬菜栽培面积和产量水平近年来不断增加,发展势头良好。

蔬菜栽培面积和产量排第四的为北美洲,2009年生产蔬菜5 206万t,收获面积192.3万hm2,其中美国的蔬菜栽培面积居世界第四,而总产量则稳居世界第三。

大洋洲是世界蔬菜栽培面积最小的地区,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蔬菜单产水平均较高。

南美洲中,巴西的蔬菜产量和栽培面积均最高,其他国家的蔬菜栽培面积小且产量不高,平均单产仅高于非洲,因此蔬菜生产水平较差。详见表1。

近50年世界主要蔬菜生产的发展变化

全球蔬菜生产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发展迅速,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的蔬菜生产在1981年后迅速增长,无论是总产量还是收获面积都有大幅度的提高;大多数发达国家的蔬菜生产呈小幅波动,总的趋势为缓慢下降,且所占份额降低,但总体来说全球蔬菜生产呈不断上升趋势。

世界主要蔬菜生产国鲜菜产量的变化

FAO统计了154个国家从1961至2009年的蔬菜总产量变化情况(见表2),1982年以前印度和中国的新鲜蔬菜(不含果菜、马铃薯)总产量相差不大,其中1981年中国年产量为1 884万t,仅较1961年增加了47%,同期印度蔬菜总产量则增加了65%;然而从1981年至2007年,中国蔬菜总产量则增加了7.8倍,而印度仅增加了45%,中国蔬菜总产量遥遥领先。此外,发展中国家如越南、尼日利亚、菲律宾的蔬菜产量迅速增加,产量名次逐渐提前,而发达国家如美国、法国、日本、俄罗斯的蔬菜栽培面积和产量均不断下降,甚至退出了产量最高的20个国家的行列,表明其劳动力成本较高,不适于国际竞争,从而生产规模下降。

从表2可见,中国蔬菜产量在20世纪80年代增长迅速,总产量增加了3倍以上;从1991年开始,中国蔬菜产量远远高于排在后面位次的国家;2009年,中国新鲜蔬菜总产量为第二位印度的5.3倍,为第三位越南的23倍,中国在世界新鲜蔬菜生产中占据了绝对主导地位。

世界主要蔬菜生产国马铃薯产量的变化

从表3可以看出,世界马铃薯生产在1991年以前产量最大的是苏联,其次是波兰,随着苏联解体,俄罗斯的马铃薯产量显著降低,仅及苏联的一半,而波兰的马铃薯产量自1991年以来亦呈明显下降趋势。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农业的发展,中国自1992年以来一直是世界第一大马铃薯生产国,而俄罗斯则退居为第二大生产国。印度和美国的马铃薯生产在20世纪发展迅速,逐渐超过波兰和德国成为马铃薯第三、第四大生产国。进入21世纪后,发达国家如法国、美国、德国、英国的马铃薯产量虽有一定波动,但基本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而荷兰、伊朗的马铃薯产量增长迅速,发展良好,成为新的生产增长点。

世界主要蔬菜生产国番茄产量的变化

从表4可以看出,世界番茄总产量最高的国家始终是中国和美国,1991年前美国产量高于中国,自1991年后中国番茄产量增长迅速,稳居世界第一。近40年来大多数发达国家番茄产量呈稳步增长态势,平均增加了3倍多,但中国、印度、埃及、巴西、土耳其、伊朗等发展中国家的番茄产量增长更加迅速,大幅增加了8倍多,因此发展中国家已成为重要的番茄生产、加工和出口地区,特别是中国的番茄产量在世界番茄产量中的份额明显增加,其产量远远高于世界第二的美国,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番茄生产和番茄制品出口国,但目前中国在国际上的番茄出口量仍然较少。

世界主要蔬菜生产国黄瓜产量的变化

从表5可见,世界黄瓜生产大国均在亚洲,包括中国、伊朗、土耳其和日本,其次是俄罗斯和美国。中国的黄瓜产量始终位居世界第一,日本的黄瓜生产在1981年后呈逐渐下降趋势,而印度尼西亚则从1981年后产量迅速增长,发展很快。除中国外,黄瓜产量增长较大的国家是伊朗和土耳其,而欧美及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的黄瓜生产虽然也有发展,但增长速度比较平稳,并伴有一定幅度的波动。

世界主要蔬菜生产国甘蓝类蔬菜产量的变化

从表6可见,甘蓝类蔬菜(包括甘蓝、白菜等芸薹属蔬菜)在1991年苏联解体以前,世界产量最高的国家始终是苏联,其次是中国。中国的甘蓝产量自1991年超过苏联成为世界第一后,继续迅速增长,目前已远远领先于世界产量第二的印度。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印度、韩国、日本等亚洲国家的甘蓝类蔬菜生产增长迅速,但80年代以后日本、韩国的甘蓝类蔬菜生产在有所下降后呈稳定状态;而印度、印度尼西亚的甘蓝类蔬菜生产则在80年代后继续快速增长,至2001年后进入相对稳定期。美国、德国、埃及、波兰等其他国家的甘蓝类蔬菜产量虽有一定波动,但基本上属于稳步增长或相对稳定状态。

综上可见,亚洲的中国、印度、越南等国家是世界上主要的新鲜蔬菜生产国,品种齐全,产量巨大,特别是中国的鲜蔬产量超过了世界其他国家的总和;而传统的菜粮兼用型蔬菜马铃薯,则以中、俄、美、印和欧洲各国为主产区;番茄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高产蔬菜,世界各国大量栽培且产量增长迅速;黄瓜则主要在亚洲特别是中国栽培最广,产量最高;甘蓝类蔬菜与黄瓜有类似趋势。亚洲蔬菜主要生产国是中国,其次是土耳其、印度、伊朗等南亚国家以及日本、印度尼西亚、越南等东南亚国家;非洲的蔬菜生产大国是埃及和尼日利亚;欧洲的俄罗斯、波兰、德国、法国、荷兰、意大利和西班牙均是重要的蔬菜生产国;南美的巴西和智利以及北美的美国,其蔬菜总产量均在当地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世界蔬菜生产和贸易发展趋势

20世纪80年代以前,世界蔬菜贸易发展缓慢,每年维持在3 000万t以下,进入80年代以后,随着工业的高速发展,蔬菜贸易也得到迅速发展。1980年世界蔬菜贸易总量为3 066万t,1990年增长为4 826万t,2000年增加到7 808万t,为1980年贸易总量的2.5倍,在20年的时间内世界蔬菜贸易总量翻了一番。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前,世界蔬菜贸易主要包括8大类产品,分别为醋泡蔬菜、短期保鲜蔬菜、加工蔬菜、冷冻蔬菜、脱水蔬菜、新鲜蔬菜、蔬菜产品和蔬菜汁,80年代末期和90年代后蔬菜贸易种类进一步扩大[2]。

脱水蔬菜、新鲜蔬菜和冷冻蔬菜长期以来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这3大类蔬菜的出口量呈现连续增加的态势。脱水蔬菜重量轻、易保存,出口增长显著,1961年全球最大的20个脱水蔬菜出口国的出口总量仅为3.27万t,1991年上升到30.9万t,2001年增加到35.8万t,2007年出口量进一步增加到57.9万t。1961年脱水蔬菜出口量最大的国家是埃及、美国和中国香港地区;1991年则是中国香港地区、美国和中国;2001年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脱水蔬菜的出口量迅速增加,成为世界第一位,出口量是第二位美国的3倍;2007年中国脱水蔬菜年出口量达到28.6万t,稳居世界第一位,第二位印度为6.1万t,第三位美国为5.3万t,可见中国和印度的脱水蔬菜出口量增长迅速。

由于冷冻蔬菜的营养、色泽和风味接近于新鲜蔬菜,而且食用方便,能周年供应,因而出口贸易发展最为迅速。1961年冷冻蔬菜的世界出口总量仅为5万t,1990年上升为128万t,2001年增加到292万t,2007年增加到376万t,是1990年的3倍。2007年冷冻蔬菜出口量最大的国家是比利时和中国,出口量分别为102万t和77万t,其次为波兰、墨西哥、西班牙、法国和荷兰,预计今后冷冻蔬菜贸易量仍将继续增长;2007年冷冻蔬菜进口量最大的国家是美国、德国和法国,年进口量在44万t以上,其次为日本、比利时、韩国和英国。新鲜蔬菜的出口也有同样趋势,1961年全球最大的20个蔬菜出口国出口总量仅45万t,1981年达到96万t,1991年增加到106万t,2001年继续增加到156万t,这期间最大出口国始终为中国和美国;2003年墨西哥蔬菜出口增长迅速,超过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鲜菜出口国,至2007年全球新鲜蔬菜出口量达到228万t,其中墨西哥出口量为53万t,中国为41万t。

从贸易品种来看,最初的蔬菜贸易基本局限于马铃薯、洋葱和番茄等少数易贮、耐贮的种类。随着蔬菜生产、采收、包装和贮运技术的提高,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贸易种类逐步扩大到南瓜、芦笋、西兰花、食用菌、青椒、黄瓜和胡萝卜等。以最大宗的蔬菜种类番茄为例,1961年世界番茄年出口量仅为108万t,最大出口国为保加利亚、西班牙和荷兰;1981年世界番茄年出口量增加到199万t,最大出口国为墨西哥、荷兰和西班牙;2001年世界番茄年出口量增加到384万t,最大出口国仍为西班牙、墨西哥和荷兰;至2007年世界番茄年出口量迅速增加到627万t,可见世界蔬菜贸易量呈迅速上升势头。据FAO数据库统计,2001年蔬菜贸易种类已扩展到包括小扁豆、甘蓝等在内的40多个种类。在蔬菜贸易量不断增长的同时,各洲占世界蔬菜总贸易量的比重也随之发生变化,20世纪80年代以前,世界蔬菜贸易主要以欧洲为中心,1961年欧洲蔬菜贸易量占到世界蔬菜贸易总量的61.85%,北美洲和亚洲分别占17.52%和10.82%;80年代以后,欧洲蔬菜贸易量比重逐年递减,北美洲稳中有升,亚洲则增势明显;到2000年,欧洲下降了约10%,北美洲上涨了约4%,亚洲增长了约9%。这说明,在蔬菜贸易发展的进程中,聚集着主要发达国家的欧洲在世界蔬菜贸易中的主导地位开始逐步瓦解,而以新兴发展中国家为主的亚洲的地位则得到大幅提升,世界蔬菜贸易“欧洲独大”的旧格局逐步演变为“欧、北美、亚三洲鼎立” 的新局面。2001年世界最主要的蔬菜出口国仍然集中在欧洲地区,欧盟15国的冷冻蔬菜和加工蔬菜出口量占世界的53%,尽管新鲜蔬菜出口量所占比例较冷冻蔬菜和加工蔬菜小,但是欧盟仍是世界最大的蔬菜出口基地。

由以上分析可知,中国是世界最大的蔬菜生产国,也是近20年蔬菜产量增长最多、最快的国家,还是世界上脱水蔬菜和新鲜蔬菜的最大出口国,以及第二大冷冻蔬菜出口国,中国的蔬菜生产不仅满足了国内消费,使中国人均蔬菜占有量达到世界第一,而且还扩大了出口。加入WTO后,中国蔬菜出口增长势头强劲,据中国海关统计,2007年中国累计出口蔬菜817.59万t,与2000年相比增长了1.55倍,蔬菜出口量已居世界第一位。近30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发达国家的劳动力成本提高,蔬菜生产竞争力下降,导致其蔬菜生产量减少,自给率下降,进口量不断上升,使世界蔬菜需求量剧增,国际蔬菜市场供需缺口拉大,因此国际贸易量逐年增加,年均增长率达6.2%,每年供需缺口达500万t左右。在此形势下,中国果菜类蔬菜的产量虽然是世界第一,但由于番茄、黄瓜等主要果菜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较小,不具备比较优势[3],致使鲜菜出口量还很少,而脱水蔬菜、冷冻蔬菜生产的比较优势明显,产业发展潜力巨大,是中国蔬菜出口发展的重要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世界上最小的国家篇(8)

1.地球纬线的周长是赤道,长约4万km。 地球的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km。 2.世界面积的大洲是亚洲,最小的大洲是大洋州。四大洋中的是太平洋,最小的大洋是北冰洋,纬度的大洋是北冰洋。 3. 地图上如果比例尺大,则表示的范围小,但内容详细。比例尺的三种形式是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地球上的四大洋中,跨经度最广的大洋是北冰洋。七大洲中,跨经度最广的是南极洲。 4.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地图的三要素是方向 、比例尺、图例和注记。世界的岛屿是格陵兰岛。 5. 陆地地形一般有五种形态,即山地、平原、高原、盆地、丘陵。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有地壳变动和海平面升降。五带中,地面得到太阳光热最少的是北寒带和南寒带。 6. 世界上第一个乘坐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是加加林。我国第一个乘坐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是杨利伟。 地球表面上,陆地总面积占总表面积的29%。 7. 在世界的七大洲中,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 。 8.世界上的湖泊是里海。世界上平均海拔的大洲南极洲,有“冰雪高原”之称的大洲是南极洲。 世界的沙漠是撒哈拉沙漠。 9.大陆漂移学说是由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来的。20世纪60年代人们又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地球表面由六大板块组成,即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10.世界上面积的平原是亚马孙平原。 世界水量的河流是亚马孙河。世界最长的河流是尼罗河。世界上面积的热带雨林气候区是亚马孙河流域。 11.地球上的陆地从南半球和北半球看,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在地球两半球的划分上,南北半球是以赤道划分的,东西半球是以200W、1600E划分的。 12.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以用污染指数来表示,如果该数值小(大、小),则对人体健康有利。 13.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圆是经线(又叫子午线),指示的方向是南北,长度相等。纬线是半径不等的圆,指示的方向是东西,长度不相等。 14.世界上面积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零度经线叫本初子午线,零度纬线是赤道。世界上面积的高原是巴西高原,的高原是青藏高原。世界上面积的盆地是刚果盆地。赤道穿过的大陆有非洲、南美洲。 15. 1999年10月12日 ,世界人口总数达到60亿。 人口自然增长率是用出生率减去死亡率。人口密度=居民数量/单位面积。大陆向海洋延伸的浅海区叫大陆架。 16.北美的土著居民有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属于黄色人种。各大洲中,地形以平原为主的是欧洲。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从高处向低处凸,此处的地形是山脊,等高线从低处向高处凸,此处的地形是山谷,等高线重叠的地方是悬崖。 17.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和南美洲和北美洲的东部,从全球看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18.目前,世界上每年增加近8000万人。人口数量过多、人口数量过快对环境、经济和社会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公转的周期是一年,自转的周期是一天。是绕太阳公转的。 19.为了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人类必须控制自己,做到有计划的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条件相协调。 20.世界上三个主要的人种是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世界上的三大人种都是平等的,没有优劣之分。黑种人的故乡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是英语。 21.世界的三大宗教是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其中教徒最多的宗教是基督教。联合国的工作语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22.人口稀疏区主要分布在: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23.亚洲东部的主要人种是黄色人种,欧洲的人种主要是白色人种,非洲南部的主要人种是黑色人种。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有褶皱、断层、地震、火山等。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有阳光、海浪、风蚀、流水等。 24.聚落发展的标志主要有占地面积越来越大、建筑物的数量越来越多、道路越来越完善。纵贯南美洲西部的山脉是安第斯山。 25.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土壤肥沃、地形平坦、自然资源丰富等。地图上的比例尺小,则表示的范围大,但内容粗略。 26.聚落是指人们的集中居住地,可分为乡村和城市两大类。降水的三种类型是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 27.从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看,最炎热的大陆是非洲,最寒冷的大陆是南极洲。寒冷区域的洲是亚洲。世界年平均气温较高的地区分布在南、北回归线之间。 28.一般而言,高纬度地区气温低,抵纬度地区气温高;山地的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m,气温下降0.6℃。这是“一山有四季”、山顶积雪终年不化的主要原因。 29.在我国、美国东南部等地区,分布着一种气候:冬季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夏季高温多雨(常说雨热同期),四季分明,这种气候的类型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30.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如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马来群岛等地。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全世界以非洲的热带草原面积。 31.世界的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热带沙漠地区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经过的内陆地区以及大陆的西岸地区,以非洲北部的撒哈拉地区最为广大。 32.在南北纬300~400的大陆东西两岸,形成了两种气候类型。东岸是亚热带季风气候,西岸是地中海气候。太阳光直射的地方比斜射的地方太阳高度高。 33.在北极地区可见极昼现象,太阳在地平线以上终日不落,则太阳在天空中做顺时针环形运动。居民楼上的热水器装置冬夏季节相比,夏季应平(平、竖)一些。 34. 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来向)。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和大陆西岸相比较,是大陆东岸降水多。表示大气冷热状况的物理量是气温。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35.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1月最低;海洋上8月,2月最低。南半球相反。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的年变化。 36.在3月和 9月,阳光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平分。号称“世界雨极”的地方是乞拉朋齐,气候的两个重要指标是气温和降水。 37.地球是绕地轴自转的,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结果是是地球表面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公转的结果是地球表面产生了春夏秋冬的四季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现象。 38.当太阳直射点由南半球移动到赤道时,这一天的节气是春分,日期是3月21日前后。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亚寒带针叶林主要分布在俄罗斯、加拿大两个国家。 39.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成66.5度的固定倾角。这是一年内太阳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也使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地变化。 40. 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在温带地区,沿海和内陆相比较是沿海的降水多。赤道和两极相比年降水量是赤道多,两极少。亚洲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是:亚欧大陆是世界的大陆,太平洋是世界的洋。 41.由于亚欧大陆和太平洋的巨大海陆差异,使亚欧大陆温带地区的东部形成的温带季风气候。拉丁美洲大多数国家通用的语言是西班牙语;巴西使用的是葡萄牙语。 42.写出几种常见的天气符号:扬沙_____、强沙尘暴_____、冰雹_____、霜冻_____、大雪_____、中雨_____、晴转多云_________、小雨转大雨_________、雷阵雨_____、暖锋_____。 43.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是在地中海气候条件下形成的,这种气候的特点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北半球的夏季是6、7、8月,南半球的秋季是3、4、5月。它们的季节相反。 44. 从全球的气温分布来看,同纬度地区的陆地和海洋相比较:夏季陆地的气温高。 在气温的日变化中,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气温出现在正午过后两点。 45.人们经常用晴、雨、气温高低、阴、风力大小等来描述天气,天气现象的突出特点是时间短,变化快。而气候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时间长,变化不大)。世界上信徒最多,流传最广的宗教是基督教。麦哲伦船队作环球航行,依次经过的大洋是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46.天气预报是的将要出现的天气状况,主要包括气温、阴天或晴天、降水的可能性、降水强度、风力大小和空气能见度等。 47. 赤道附近的大部分地区,气候都有终年高温多雨的特点。这种气候的类型是热带雨林气候。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地球的形状(纬度因素)、地球的运动、海陆因素、地形因素、洋流因素。 48.气温的年较差就是月气温减去最低月气温的差值。如某地的月气温是32℃,最低月气温是-12℃,则该地的气温年较差是44℃。全球四季变化最明显的地区是温带。 49.世界上广泛分布的两种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洲的北部。南极洲属于典型的冰原气候。我国降水类型主要是锋面雨。 50.中纬度地区的山地高原,以自然景观的垂直变化为重要特色。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主要受西风的影响,这种气候的特点是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一年内降水均匀。 51.根据世界政治制度的不同,世界可分为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两类国家。如我国就属于社会主义国家。按照板块构造学说,澳大利亚位于印度洋板块。 52.国境线以内的陆地、领水、领海和领空,总称领土。 在卫星云图上,蓝色表示的是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雨区 。 53.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通常把世界上的国家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从人口增长的特点看,是发达国家国家增长慢。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 。 54.目前世界上规模和最有影响力的全球性国际组织是联合国,成立于1945.10.24,总部设在美国纽约,目前已有188个成员国。联合国的主要行政负责人是秘书长,现任秘书长的是韩国人潘基文,任期5年。 55.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中国,其次是印度。世界上面积的国家是俄罗斯,其国土面积是1707万km2。最小的国家是梵蒂冈。 56.联合国的组织机构有联合国大会、安全理事会、托管理事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秘书处、国际法院。其中安理会的主要职能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57.联合国安理会的五个常任理事国是英国、法国、中国、美国、俄罗斯。世界上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南部。发达国家数量最多的大洲是:欧洲。 58.联合国的主要职责是①防止战争,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②发展国际间的友好关系;③开展国际合作,解决国际的经济、社会、文化和人道主义性质的问题;④联合国是协调各国行动的中心。 如果在地球上选一个地点,要求四面朝北,应在南极极点。 59.我国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南北关系有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 60.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简称国际奥委会,是当今世界上最有影响的国际体育组织,其总部设在瑞士洛桑,奥林匹克的理想是和平、友谊、进步。奥林匹克的精神是“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与”。2008年夏季奥运会将在中国北京举行。 61 .2001年中国加入“WTO”,该组织的全称是世界贸易组织,总部所在地为瑞士日内瓦。从内力和外力的作用看,地形的“塑造者”是内力,“雕刻师”是外力。内力使地面更加高低不平,外力使地面更加趋于平坦。 62.温带和热带的界限是南、北回归线。世界上面积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面积的高原是巴西高原。世界上面积的盆地是刚果盆地。

世界上最小的国家篇(9)

【 正 文 】  

从19世纪40年代起,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过程中,立足于“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这一历史事实,突出强调了生产力、世界交往、世界市场以及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发展在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巨大作用,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趋势和方向。邓小平在建设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遵循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历史思想,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提出对外开放的思想、积极融入世界市场的思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在世界历史条件下如何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想等,赋予了马克思恩格斯世界历史思想新的内容和时代价值,形成了邓小平的世界历史发展观。探索和研究邓小平的世界历史发展观,对于在全球化已作为现时代重要特征的背景下进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邓小平对马克思恩格斯世界历史思想发展的基本内容  

第一,邓小平在深刻把握世界历史发展新趋势的基础上提出的对外开放思想,指出了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在世界历史背景下实现现代化所依据的外在条件,把对马克思恩格斯世界历史思想的认识发展到新水平。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等著作中十分清楚地阐明了他们的世界历史思想。他们指出,世界历史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生产力和世界交往普遍发展的结果。在前资本主义时期,由于生产力、地理条件、交通工具等方面的限制,各个民族之间的交往是非常稀少的,各个民族处于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从而形成了各有特色的民族发展图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交往范围的扩大,才最终突破了国家、民族的地域局限性,使民族历史开始逐步转变为世界历史。马克思恩格斯指出:随着生产力和世界交往的发展,“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越是扩大,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1](P.88)。  

如果说在资本主义早期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进程才初显端倪,那么在当今时代,世界各国之间相互联系和交往则更是突飞猛进地向前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地区、企业甚至个人的活动,以国际市场和信息技术进步为纽带,越来越连接成一个相互依赖、相互开放、相互合作、相互竞争的世界整体,世界历史进入了它发展的新阶段,即全球化阶段。在全球化背景下,任何一个国家,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邓小平在深刻把握世界历史的这种新趋势的基础上指出:“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2](P.64 )他更主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指出:“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2](P.78 )即中国要快速发展和繁荣稳定,必须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对外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推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外在条件。同时,邓小平还指出,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不仅在经济领域,而且在文化、教育、科技等其他领域都要对外开放。他认为,只要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东西,社会主义国家都可以在“扬弃”的基础上拿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由此可见,邓小平在把握世界历史发展新趋势的背景下提出的对外开放思想,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历史思想在现时代下的具体运用,把对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历史思想发展到新水平。  

第二,邓小平关于各民族国家经济发展必须积极融入世界市场的思想,指出了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在世界历史背景下实现经济“台阶式”发展的核心机制,把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市场思想发展到新阶段。在世界历史条件下,世界市场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关系,造成了不断攫取剩余价值的无穷贪欲;而它的市场经济的交往形态,则赋予商品输出、资本输出的扩张力量。这样,资本必定会创造出世界市场,换句话说,创造世界市场的趋势已经包含在资本的概念本身中。而世界市场的建立必然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量,进而推动世界历史的发展。因为通过融入和参与世界市场,人们摆脱了各种不同的民族局限和地域局限,通过全球的全面生产为人们创造尽可能多的财富。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70年代以后分析俄国有可能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直接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指出俄国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俄国恰好又生存在现代的历史环境中,处在文化较高的时代,和资本主义生产所统治的世界市场联系在一起。从而使它可以通过世界市场吸取资本主义一切肯定的东西而避免资本主义制度带来的的波折和痛苦。这为东方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原则。  

二战以后,随着世界市场的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向国际垄断资本主义发展,而且这种发展越来越呈现出由中心国家向国家发展的趋势。邓小平根据这种趋势从一方面指出,当前世界经济的整体繁荣依赖于世界市场的发展。因为国际间的商品、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随着“世界市场的扩大,如果只在发达国家中间兜圈子,那是很有限度的”[ 2](P.79)。因此,不断开发发展中国家的新市场,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 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世界市场的繁荣和发展。 另一方面邓小平又指出中国要赶超世界水平,必须实施“台阶式”发展战略。而要真正过几年上一个新台阶,必须立足于世界市场。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深刻指出:“我们最大的经验就是不要脱离世界。”[2](P.290)而要立足世界市场,还必须通过改革以适应世界市场。把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确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际上是通过改革适应世界市场的一个重大举措。由此可见,邓小平的世界市场思想,充分说明了各个民族国家,尤其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在世界历史背景下实现经济“台阶式”发展的核心机制,把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市场思想发展到新阶段。  

第三,邓小平关于在现代历史条件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指出了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在世界历史背景下实现现代化所依据的最重要因素,把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科学技术是推动世界历史前进动力的思想发展到新高度。马克思恩格斯通过考察人类社会发展史,尤其是考察了近代科学技术在工场手工业转变为机器大工业和在建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程中所起的重大作用,把科学技术首先看成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看成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在现代生产中,生产过程成了科学的应用,而科学反过来成了生产过程的因素即所谓职能。生产工具的改革、生产新工艺的采用,都是科学技术的“物化”;深刻而准确地认识自然物的属性,有效地对其进行加工以及发现和创造新的劳动对象,同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动密切相关;劳动者生产技能的提高,知识水平的增长,体力和智力的强化,也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武装。事实证明,18世纪中后期正是由于科技革命推动了世界历史持续、快速的发展。科学技术是推动世界历史前进的动力。  

二战以后科学技术经历了一场伟大革命,科学技术不只是在个别的科学理论上、个别的生产技术上获得了发展,而是几乎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新的飞跃,产生了并且正在继续产生一系列新兴科学技术。邓小平指出:“当代的自然科学正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应用于生产,使社会物质生产的各个领域面貌一新。特别是由于电子计算机、控制论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正在迅速提高生产自动化的程度。同样数量的劳动力,在同样的劳动时间里,可以生产出比过去多几十倍几百倍的产品。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3](P.8 7 )根据科学技术在生产力系统和世界经济发展中的这种作用,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把对科学技术的认识推到一个新的高度。“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命题的提出是对当代世界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和趋势的崭新概括。它说明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现代历史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促进因素和支撑力量,也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在世界历史背景下实现现代化的最重要因素,把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思想发展到新高度。  

第四,邓小平关于在两种制度并存的条件下社会主义国家搞建设要坚持社会主义,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思想,指出了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在世界历史背景下实现现代化的政治保障,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世界历史条件下的国际矛盾运动作出了新判断。随着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各个民族国家进入了在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制约中谋求发展的时期。在这样的发展时期,人类总体的发展历史与各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历史不仅具有一般和个别的关系,而且还具有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过去的历史条件下,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在不同的国家和民族中具有不同的性质、结构和运行机制;但是,随着世界历史条件下各种因素的作用和影响,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又超越了国家和民族的地域性界限,而在世界范围内相互作用。这一方面表现在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逐渐成为带有普遍意义的世界性矛盾运动;另一方面表现在这种矛盾运动在扩散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与各个民族国家固有的社会矛盾运动产生碰撞和冲突,从而使各个民族国家的社会矛盾运动与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矛盾运动相互激荡,“一切历史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此外,不一定非要等到这种矛盾在某一国家发展到极端尖锐的地步,才导致这个国家内发生冲突。由广泛的国际交往所引起的同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的竞争,就足以使工业比较不发达的国家内产生类似的矛盾。”[1 ](P.115—116 )这就使世界历史条件下的社会基本矛盾既表现为一定的民族性矛盾,又表现为各个民族国家和资本主义世界的矛盾,体现为民族性矛盾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之间矛盾的辩证统一。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是根本对立的两种社会制度,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对抗关系。随着新科技革命的迅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趋明显,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对抗的主要形式和解决对抗关系的主要手段,也由军事较量转向“和平演变”和反“和平演变”的斗争。这既表现在国际领域两种社会制度比优势、比竞争力、比吸引力之间的较量和竞争,也表现在社会主义国家内部马克思主义和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之间的较量和斗争。邓小平指出:“我们执行对外开放政策,学习外国的技术,利用外资,是为了搞好社会主义建设,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道路。”[2](P.195)中国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一方面必须防止西方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的“和平演变”的图谋;另一方面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邓小平关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思想,从两种社会制度并存的视角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世界历史条件下的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作出了新判断。  

第五,邓小平关于要建设共同富裕的、比资本主义更为优越的社会主义的思想,指出了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在世界历史背景下跨越资本主义制度后实现的首要目标,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世界历史的最终指向是实现共产主义作出了新的概括。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生产力和世界交往的普遍发展不仅为资本主义创造了世界历史的前提,而且更为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产生创造了广阔的前景。他们指出:“无产阶级只有在世界历史意义上才能存在,就像共产主义——它的事业——只有作为‘世界历史性的’存在才有可能实现一样。”[1](P.87 )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在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之后,共产主义社会是不可能在一个国家单独建成的。由于生产力和世界交往的普遍发展,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世界体系得以建立,最终使所有文明国家的社会发展大致相同,以致在所有这些国家,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都成为社会上起主要决定作用的两个阶级,他们的斗争形式也成了社会的主要斗争形式,共产主义的最终胜利是必然的而且是世界性的。  

邓小平运用马克思恩格斯世界历史理论的视野和方法,分析研究处在世界历史下的中国国情,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高度,第一次科学而系统地回答了像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在世界历史的大背景下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和解决,是与我们最终建立的社会主义历史地联系在一起的。邓小平始终认为我们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个好制度,必须坚持,只要能够建立实现了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这样的社会主义最终必然代替资本主义。邓小平深刻指出:“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 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 ”[ 2](P.382—38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已充分证明我们正在向这个目标迈进。 这是邓小平提出的世界历史的前进方向。 他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世界历史的最终指向是实现共产主义作出了新的概括。  

二、邓小平对马克思恩格斯世界历史思想发展的现代价值  

世界上最小的国家篇(10)

阅读下文,完成16—22题。我常常想:世界文明的发展,源远流长,错综万端。它是从古到今,全人类共同缔造的。各个国家和地区贡献也许有多有少,但是,谁也离不开其他地方人们的支援和帮助,谁也不可能一柱擎天,谁也不该妄自尊大。世界文明的形成,有点像是海洋。许多小涧小溪汇合而成江河;许多江河汇合而纳入大海。世界文明的形成,也很像一片树叶的叶脉,许多微小的脉丝纳入支脉,许多支脉纳入主脉。“一滴水可以照见太阳的光辉”,一幅地图上江河的风貌,一片树叶上叶脉的状态,也昭示了这个既复杂,也简单的道理。古代世界有五大文明:尼罗河文明、底格里斯和幼发拉底河文明、印度河文明和黄河岸边的中国文明,还有古代美洲的印加文明。试想一想,今天世界任何地方的居民,有哪一处不拜受这些古代文明的厚赐?印加帝国( )已经灭亡了,( )它的石雕和美洲金字塔,直到今天还足令世人震惊。( )没有印加文明,世界各地的居民今天( )没有玉米、番薯、马铃薯、火鸡、辣椒、巧克力可吃,没有橡胶、金鸡纳霜等东西可用了。其他几大古代文明影响之深就更不待说了。英国的李约瑟花了大半生的精力研究中国对世界文明的贡献。其实,对世界上任何国家,一经研究下去,它们的贡献也都可以列出长长的一张清单。今天,世界的航海、航空、电子、医学、生物、化学、物理、宇宙飞行等等科学,都已达到很高的境界,但你能说哪一门科学技术只是某一国人的贡献吗?不能!它们的形成源远流长,都是各地人们智慧的汇合和结晶。有时,一件小小的事情,例如从来未曾被人发现其卵子,但是却能繁衍后代的“鳗鲡”之谜,它的解答,就经历了许多世纪,好些国家科学家的共同努力。当前世界上藏书最丰富的图书馆,收藏了各国学者专家的作品;当前世界上的百货公司,陈列着世界各洲各国的物产。这也从另一方面,显示了世界文明是四面八方人们的共同创造。积极进行国际文化交流吧!它将使智慧和智慧碰击,从而迸发出更加绚丽的文明火花。积极进行国际文化交流吧!它将可以医治许多人的自卑感、自大狂、狭隘民族主义、沙文主义,这类东西,如果本着历史眼光看来,不过是人类从半蒙昧时代遗留下来的短视之见罢了。?积极进行国际文化交流吧!扬弃吸收,使为我用;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消除本可消除的误解,增强理应增强的友谊。文明在号召人们,互相支持比互相仇视好,握握手,比吐唾沫、瞪眼睛好。?让我们为国际文化交流唱一曲赞歌,发出高亢的声音,怀着深厚的感情。让它响遏行云,腾插天下。16.下列各组关联词语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组是( )A.虽然 但是 既然 就 B.不管 然而 如果 就C.如果 那么 如果 就 D.因为 所以 如果 就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为陈述句并说说改后的效果有什么不同。改句:不同:18.文中加点的“它”指代的是( )A.一件小小的事情 B.发现其卵子 C.“鳗鲡”之谜 D.科学家的共同努力19.下面四句中是本文的中心论点的是( )A.世界文明的发展,源远流长,错综万端。 B.世界文明的形成,有点像海洋。C.世界文明,是四面八方人们的共同创造。 D.积极进行国际文化交流。20.下边两句话:从论证的角度看,各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采用这种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1)世界文明的形成,有点像是海洋,许多小涧小溪汇合而成江河;许多江河汇合而成大海。(2)当前世界上藏书最丰富的图书馆,收藏了各国学者专家的作品;当前世界上的百货公司,陈列着世界各洲各国的物产。这也从另一方面,显示了世界文明是四面八方人们的共同创造。 21.下边四个题目中,作本文的标题最恰当的是( )?A.国际文化交流赞歌 B.世界文明赞 C.一滴水可见太阳的光辉 D.世界文明22.读了这篇文章,你有哪些感想呢?请写出二至三点。

上一篇: 护士长竞职演讲稿 下一篇: 电工年终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