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材汇总十篇

时间:2022-05-03 04:26:22

小学语文教材

小学语文教材篇(1)

小学语文是思想性很强的基础学科,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尤为必要。小学语文教学在渗透德育方面具有许多无可比拟的优越条件――― 教师凭借小学语文教材,发挥自身优良品德的影响,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还可以结合学校的各种语文活动来进行。

一、 从教材的内容归纳德育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小学德育大纲》(试行草案)也指出:语文课“要贯彻文道统一的原则”。[1]从这两个《大纲》中可以看出,语言文字训练与思想品德教育是密不可分的。但是,近年来,大多数教师抓语文的双基教学比较主动、自觉,而强化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功能,则不够积极,使语文学科的综合的整体的功效得不到充分地发浑。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以现行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二年级下册为例,进行德育功能的初步剖析。六年制小学课本语文二年级下册,共有26篇课文。这一册语文教材,从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来看,极其丰富多样,可归纳为以9个方面:

第一,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这方面共有3篇课文:《山寨》、《美丽的武夷山》、《瀑布》。如《美丽的武夷山》一课,要让学生知道热爱祖国、热爱家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瀑布》一课,要让学生了解我国大好河山美丽壮观,要培养学生在借景抒怀中具有乐观向上的情趣。

第二,对学生进行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这方面主要有2课:《不懂就问》、《字典大楼》。如《不懂就问》告诉学生遇到不理解的意思要多问多学,不能只是背诵而不求甚解,使学生养成不懂就去问的好习惯。《字典大楼》一课,要让学生知道字典是很有用的,你不认识的字,还有意思都可以查出来,培养学生遇到不认识的字就去查字典的好习惯。

第三,对学生进行努力学习、热爱科学的教育。主要有以下2课:《称象》、《狮子和兔子》。《称象》启发学生遇事积极动脑筋,要勤于思考。《狮子和兔子》一课,让学生知道光凭力气和发脾气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要沉着冷静,善于思考。

第四,让学生懂得感恩的教育。有以下3课:《妈妈的爱》、《儿子们》、《吃水不忘挖井人》。《妈妈的爱》让学生知道妈妈是最疼爱自己的人,给了自己很多的关怀,让学生学会感恩,感恩爱自己的人。《吃水不忘挖井人》告诉我们在吃水的时候想想那些曾今挖水的人,没有他们我们是吃不到这水,要学会感恩。

第五,对学生进行重诚信的教育。有2课:《我必须去》、《小山羊和小灰兔》。如《我必须去》让学生潜移默化的学到对别人说过的话要遵守,要守信用。《小山羊和小灰兔》让学生意识到你一次或两次的不遵守信用,别人就不会再相信你,体现了守信用的重要。所以学生应该对自己的言行守信用。

第六,对学生进行认识自然、观察自然、保护自然的教育。主要有《一片树叶》、《迷人的夏天》、等课文。《迷人的夏天》侧重于培养学生认识自然、观察自然的情趣和审美教育。《一片树叶》学生在观察认识大自然的基础上,还要保护大自然。

第七,对学生进行树立远大理想的教育。这类课文主要有《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女娲补天》等。《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教育学生要刻苦学习,报效国家。同时,教育他们树立建设现代化的理想。《女娲补天》教育学生要不怕苦不怕累,为自己的远大理想奋斗。

第八,对学生进行形成良好心理品质的教育。主要有以下课:《女娲补天》、《称象》。如《称象》一课,则教育学生遇事沉着冷静,善于思考的能力。

第九,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这一类课文很多,如《歌唱二小放牛郎》,还有《歌声》、《江凡》等。

从以上9组分类中可以看出,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渗透德育功能,在教学实践中,常常是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一段文字、一幅插图对于不同的学生都会产生不同的德育功效。

二、 抓住教材中的德育要点

教师需要抓住教材中的德育要点,然后潜移默化对学生进行教育。抓要点需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从“兴趣”的内容来抓德育要点

教育者要善于把握和挖掘课文中小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品德教育。如《称象》一课,曹操七岁的儿子曹冲在所有人都在为称象烦恼时,他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把大象赶到一艘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然后沿着水面,在船弦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石头一共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这也会激起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另外,《不懂就问》《字典大楼》等许多课文,都会使小学生感到新奇、有趣,有利于教育者实施德育。

(二)从“情感”的内容来抓德育要点

语文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情感陶冶是极其重要方面。如《妈妈的爱》一课,抓住情感点,适当点拨,能激起小学生的感恩之心。又如《瀑布》一课,图文结合有身临其境之感,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青山绿水,小朋友在室外游玩,都能激起小学生的愉快情感。

(三)从 “智慧”的内容来抓德育要点

培养小学生积极进取、刻苦认真的学习态度,形成专心细心等学习习惯。如《江凡》一课,仅仅只有十岁的江凡面对大火,沉着冷静,在凶凶大火中勇敢的打开楼门,成功的救了三十多位邻居。还有《称象》一课曹冲的聪明等等,都有利于增长学生的智慧,进而收到良好的德育效果。

(四)从“审美”的内容来抓德育要点

美和德是紧密相联的,真善美往往是同时在语文中出现的。美的语言、美的情感、美的行为、美的理想追求,在语文教材中很多。

(五)从“树志向”的内容来抓德育要点

让学生有理想、有抱负,做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小学德育的主要目标之一。教者要善于抓住教材中志向明显的内容,对学生适当进行激励。如:《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一课中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成为后来人学习的榜样,激励小学生奋发向上,立志报国。

(六)从“哲理”的内容来抓德育要点

“文以载道”,可以说,每篇课文都包含着一些道理,都能给小学生有益的启迪。如《我必须去》、《歌唱二小放牛郎》、《吃水不忘挖井人》等等。

三、 德育渗透的途径

抓住兴趣、情感、智慧、审美、志向、哲理这六点,德育要点是不难确定的。教师摆正了德育在语文教学中关键位置,明确了教材中的德育要点之后,在课堂教学中,还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最大化德育渗透。

(一)适度灌输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因小学生的政治知识有限,有一些德育内容,有一些也需要采取灌输的方式,达到育人的目的。[2]如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材中涉及到的孙中山、、等伟大人物的名字,解释时,应当扩展一些学生不知道而又必须掌握的知识。事件包括“我必须去”、“小山羊和小灰兔”等课文。当学完一课之后,让学生牢记这一课通过什么景物,什么事件,抒发了什么感情,说明了什么道理等。这种学习不单“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内化为学生的行为规范,强化他们应当怎样做人。

(二)潜移默化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方法是潜移默化、综合渗透。如《看瓜》一课有“方便”一词,用这一词造句练习中,有利于小学生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品质。《妈妈的爱》一课“批评”、“责备”等词的运用,有利于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此外,诸如故事情节的分析等等,使小学生潜移默化地受教育也是最普遍的方式。

(三)创设情境

这种方法可以说是潜移默化法的延仲、扩展。主要是创设一个愉快的教学气氛和环境。[3]如韵律的诗词,优美抒情的文章等等。另一个是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渲染气氛,强化效果。如一些看图学文课,语文知识落实的同时,也落实了德育任务。

(四)预习领悟

主要是从学生的角度考虑,教者适当引导学生自学,预习语文知识的时候,领略其思想品德意蕴。让学生课前预习,领悟德育范围;课中认真听讲,领略德育要点;课后复习,观范品德行为。

(五)实际体验

思想品德约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自我领悟和内心体验。[4]虽然,小学生六洲冷界观、人生观尚未成熟,但是,不等于他们缺乏自我意识。让小学生接触实际,尽量缩短课文内容与他们实际生活的距离,让小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受到的枚育会更深刻。语文教学内容为丰富多彩,决定着其德育方法的灵活多样。实际教学中,一堂课往往是多法交织的。充分展示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功能,也远远不止这5种方法。

[参考文献]

[1]李太平.德育功能・德育价值・德育目的[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06.

[2]檀传宝.德育功能简论[J].中国教育学刊.1999-05.

[3]高 雅.我国小学德育目标变迁研究:1978-2008[N].华中科技大学.2011-01.

[4]朱清.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N].上海师范大学.2011-03.

(作者简介:甘肃省靖远县五合乡中心小学,甘肃 白银 730614)

(上接第123页)

卷》引书材料的文献学价值。何茹在《与的比较研究》(2008)中,从成书过程、版本收字、内容、价值地位等方面对《玉篇》和《类篇》的异同进行了探究。徐前师在《引考》(2009)中,以《原本玉篇》所引《论语》与今本《论语》作比对,简要考论其歧义现象,并指出歧义形成的原因。朴素慧在《原本于的补苴价值》(2011)中,研究了原本《玉篇》补苴《汉语大字典》的书证疏误、释义疏误和辞书引用疏误。

综上所述,《玉篇》在文字、音韵、与其它文献的关联研究等方面研究的比较透彻,在版本流传、整理校勘等方面研究得比较多,但是并不充分,在价值影响、编纂体例等类似的专题研究方面相对来说则比较薄弱,不成系统。但是这一系列的研究都属于“形下”的范畴,几乎没有触及《玉篇》编纂思想等“行上”范畴的研究。而编纂思想是编纂活动的灵魂,是编纂者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较为稳定的编纂观念。辞书编纂思想一经形成,将直接影响着辞书的编纂体例、编纂方法和编纂风格,决定辞书的品质优劣和价值大小。因此《玉篇》的编纂思想是宝贵的精神财富,需要学者们的努力,来填补这个研究方向的空白。总之,《玉篇》是中国语言学史上可以与《说文》比肩的一部宏伟巨著,还需要我们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继续研究和挖掘它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陈建裕.《玉篇校释》简评[J].平顶山师专学报,1998(13):47-48.

[2]周若虹.原本《玉篇》残卷顾野王案语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2006:4.

小学语文教材篇(2)

一、依照《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熟练掌握语文课程的性质、地位及基本理念。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是学生终生发展的基础。教师应树立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念。教育学生热爱、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了解、吸纳人类进步文化的精华,具有广阔视野和创新能力,成为对民族、国家、人类有责任感的现代公民。通过识字与写字,阅读与写作,口语交际、语文实践,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注重质疑问难、切磋学习。

二、构建语文教学新理念

1、摆正教师的主体地位。教学中要强化学生的主体,又提教师主体,也许有人认为矛盾。其实不然,要让学生主体得以体现,首先得摆正教师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体地位表现在教什么?为什么教?怎样教?学生会出现哪些情况?你准备了哪些应急措施?整个过程做到收发自如。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主体就是教师要形成自己的个性教学特色。2、以问题为纽带,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古人说“学贵知疑。”教学中坚持以问题为纽带组织教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质疑问难,并交给学生思考的路子,让他们遵循一定的规律,有序地把问题引向深入,久而久之,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不断提高了。教学中,教会学生生疑,学会提问,要因势利导,引导学生精思质疑,在探讨过程中,教师不要急于肯定或否定学生的意见,鼓励学生对同伴或老师的发言,大胆地提出不同的见解,提倡大胆分析,敢于创新。

2、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建立和谐、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融洽师生关系,有利于减轻学生学习的心理负担,张扬个性,丰富感情,提高学习效率。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情感,创造“亲、助、乐”的人际环境和“美、趣、智”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投入。主动参与,主动发展,从而强化学生学习语文的主体意识。

三、抓住教材的“趣味性”

一年级的学生由年龄小,自控能力较差,他们的思维带有很大的具体性无意注意占优势。因而,他们较难坚持不懈地进行学习。为了解决这个难题,老师们抓住教材的趣味性,让学生乐于学习。一位教师在教学“ai ei ui”一课中的“认识字词”部分时,就是采用在表演中认识字词的方法,首先指名三个小朋友到黑板前用老师事先准备好的道具表演植树的情景;然后将全班同学按三人小组分别进行表演,边表演,边说话,边识字。在表演的过程中,教师适时鼓励学生:看谁通过表演能把三个人之间的关弄清楚,并把“你、他、水”这三个字认记住。就这样既激发了儿童的求知欲,又培养了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还认识记住了“你、他、水、”三个汉字,真可谓“一石三鸟”。

四、抓住教材的“生活性”

实验教材的很的很多内容贴近儿童的生活,并且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因此,在教学时必须要抓住教材中的这些特点,让学生“说”起来。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自选商场》一课时,首先向学发问:小朋友们谁到过自选商场呀?90%的小朋友都纷纷举起小手说到过自选商场。老师又问:谁能说说自选商场里都有些什么样的商品呀?有位小朋友连手也不举张口就来:有特别好玩的玩具,有各式各样的文具,有大小不一的电器,还有我爱吃的果冻……从这里可以看得出,只要是儿童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历过的,他们将说得形象、生动、具体、有趣,并且词汇也很丰富。这位老师没有急着让学生看书而是接着再问:谁把你看到的商品贴有标签上的字说给大家听听,然后打开书看看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里有没有那些字?这下可把同

五、抓住教材的“新颖性”

小学语文教材篇(3)

他,就是西城小学书记、中学高级教师____。一位立足乡村教育二十余载,在三尺讲台、半亩方塘里书写了二十多个春秋的小语教师。一位出类拔萃,成果辉煌的乡村教师代表——

____市中小学特级教师

____市优秀教师

____市特级教师献课先进个人

____市骨干教师

____名师

____市十佳班主任

____市小学语文赛课获____市一等奖

……

先后荣获全国、省市、区县级各种奖励100多次,编写国标本教参、发表文章40余篇(或本),用观摩课、示范课、专题讲座、单独或合作指导等形式培训教师近20000人次,辅导学生在参加镇级以上组织的各种学生竞赛中有100多人次获奖,多篇学生作品在各级刊物上发表。

唤醒自我,弹奏乡村情怀的小调

1988年,那个夏末秋初的下午,天空湛蓝湛蓝的,清澈悠远。18岁的____老师挑着简单的行囊,沿着弯曲的乡间小道,崎岖的山间小路,经过3个小时的长途跋涉,缓慢而艰难地来到了条件艰苦的乡村小学——____小学。

到达目的地之时,人虽已疲惫至极,全身骨头像散了架似的。但想到终于能养活自己了,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感油然而生。此时,学校前面山峰上那一轮孤独的夕阳,正静静地燃烧着。血色黄昏中,一群归雁下面,一片片错落有致的田块,三两个、七八个庄稼汉子正在抢收稻谷,“梆梆梆”的打谷声隐隐约约。好宁静啊!这就是他工作的第一驿站!

白天和孩子们一起学习功课,玩老鹰捉小鸡,算是留住了所谓的“喧嚣”;夜晚,万籁俱寂,一支烟,一杯茶,一张过时的报纸陪伴他;春暖花开之时,和孩子们春游、爬山、斗鸡;冬天来了,和孩子们一起躲在墙角里挤“油渣儿”,嘻嘻哈哈在操场上堆雪人、打雪仗。

天冷了,热情好客的乡亲请去喝两杯老白干暖暖身子;杀年猪了,淳朴憨厚的家长请去吃一顿丰盛的刨猪汤;天寒地冻时仍到学生家中去家访,和他们一起吃红苕饭、喝包谷酒,烤青杠碳火、看黑白电视……

从农村走出来再回到更加艰苦落后的农村,袁老师也犹豫、彷徨、迷茫、失落,渐渐地人也松懈,激情不再,游戏乡野,垂青田园,河边垂钓,寄情山水,用时光消遣人生,消耗自我……

然而,特级教师蒋家彬的一次送教下乡活动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那是90年的阳春三月,蒋老师用一张小手绢作为唯一的教具、玩具,与四年级的乡下孩子一起玩手绢、绢,整节课教师教得轻松,孩子们学得愉快,在和谐、融洽,充满童真童趣的愉悦氛围中,在谈笑间,师生合作完成了一次非常精彩、十分完美的习作课。随后,蒋老师的专题座《特级教师的成长之路》都深深地震撼着他的心灵。他猛然发现,原来课可以上得这么生动、这么有趣!原来乡村孩子可以这么纯真、这么可爱!原来乡村的田园可以充满这么多的睿智,这么多的情趣!原来特级教师就是这么走过来,这么炼成的!他似乎有所悟,自己为啥不可在这乡间田园有所作为呢?

于是,乡村生活让他洗去浮华,面对现实;让他更加顽强与坚毅;让他在以后的教育生涯中不敢苟且;让他又开始了新的教育之旅……

熔铸师魂,奏响乡村师爱的旋律

在乡村小学,袁老师既要当班主任,又要当辅导员,他捧着一颗爱心,无私洒向孩子,以自己的品行为学生做榜样,乐于当好“娃娃头”,甘为班集体灵魂的塑造者和领路人。谁有困难他总是热情相助;谁生病住院,他总是带头看望;谁思想有了疙瘩,他总是耐心引导……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真情的流露,情感的沟通,设身处地地为学生、家长着想。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农村家庭的经济条件普遍都较差,那时几乎每个学期开学,班里都有几名家庭相对更为困难的学生交不上学费,他当时的工资只有八十几元,每学期头两个月的工资几乎都替他们交了学费,一共交了多少,他自己也说不清了,但他爱人曾说过这样一件事,教了四五年书的老公,结婚时存折本上只有3.18元,也因为没有积蓄,他们没能请客吃饭,更不说举行什么仪式了,扯张结婚证、两床被子抱在一起就算结婚啦!学生周存华父亲早亡,母亲年事已高,家庭生活十分困难,为了让周存华好好上学,袁老师为他送钱送物,无私相助,帮助其完成学业。

上世纪九十年代,农村家长有的思想观念仍很落后,认为女孩子无需读书。有一次,一位女生崔长莲缀学,他沿着崎岖的山路,在泥泞的羊肠小路上一步一滑地走了二十余里去家访,了解到孩子是因为家庭困难,母亲又只认“我没读书不也照样活了四十多岁?”这个死理。他从自己微薄的工资中挤出钱来,给崔长莲交上学费,并用自己真诚的爱心深深地打动了家长。她母亲表示:有你袁老师,我再苦再累也要把孩子送毕业。____报曾在“名师风采”栏目以《师德标兵》为题介绍了他的优秀事迹。

在班队工作中,他开辟的“校园热点”、“道德竞跑 日记接力”、“新闻快餐”等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他为学生开展的“金秋十月话家乡”、“小小艺术节”、“辩论赛”、 “家庭小报”、“书香伴我成长”、“一歌一享一提醒儿”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展示自我、张扬个性提供了宽广的舞台。他一贯坚持身体力行,以身作则,他认为细节是一种无声的示范,对小学生来说,“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像弯腰捡起一张纸屑、主动回答学生问题、整理好自己的办公桌等,都是“道德教育”的教材,都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你丢掉的是垃圾,我捡起的是品质”成为他和学生的共识和自觉行动。他创造的班主任工作“‘严、情、公、勤’四字经”;他在班队工作中奉行的——“积极的人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他宣扬的“爱学生要有爱的能力”……取得很好的效果并得以在教师中推广。如,在____区新教师上岗培训、____区班主任区级集中系统培训中得到广泛推广。为此,他被____市人民政府评为“____市十佳班主任”。

发掘智慧,书写乡村教育的乐章

特级教师蒋家彬的成功犹如一盏明灯,点亮了____这位乡村教师的成长之路。他以自己执着的追求、超人的毅力努力地提高自己。为了掌握小学语文教学这门艺术,他长期坚持 自学与进修。在自修专科、函授本科毕业后,还积极参加研究生的学习,时时处处注意抓住时间、抓住各种机会提高自身的业务素养。他一边加强普通话、三笔字、简笔画等一般基本功的训练;一边深入地与教材、编者对话,认真设计课堂教学,及时总结教学中的得失。在此基础上,他在微薄的工资里,挤出一部分订阅教学杂志。如《小学语文教师》、《教师之友》等。他每次“赶场”都挤时间去逛书店,购买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有一次,为购买三本自己梦寐以求的教育专著——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卢梭的《爱弥儿》、E阿米契斯的《爱的教育》,他把自己的午饭钱和回家的车费都用完了,只好饿着肚子,步行二十余里走回学校……

功夫不负有心人,其貌不扬、先天不足的袁老师却在乡镇的各种比赛中屡屡夺魁。99年的金秋,不曾相识的苏小勇校长主动相邀,把他优选进了白沙双槐树小学,这可是该校多年来破天荒的呀!

到了双槐树小学,学校让袁老师参加____市小学语文电教优质课竞赛。他带着感恩之心接受了这个任务,可咋办呢?不会电脑呀!看着电脑的键盘,他也不敢轻意去按那些“钮儿”,因为担心把它按坏了,自己那点工资又赔不起噫!犯难之余,他还是硬着头皮向微机老师请教,像“跟班”似的跟着学……真心地付出必有收获,在____市的比赛中他获得了第一名,并将代表____市参加____市的比赛。他的任务似乎完成了,可以向厚爱他的校长、学校交差了。可苏校长的一番话让他愣住了:“兄弟,这可是省级的比赛哟!好好干!”是呀!省级的比赛,这可是袁老师原来想都不敢想的事呀!于是,他为了把字写好,翻出了字帖,把要书写的字一个一个的练,为了写快,别人休息不在校的星期天,自己悄悄地来到教室里,快速地写完后,又跑到教室后面去远观,研究怎样写才更美,如此反复地练习。为了让自己“平凡”的体态有些“光彩”,他对着镜子练习自己的动作和手势,怎样才大方得体……坚持不懈地磨练终于有了收益,这位乡村教师居然在____市的小语赛课中又出乎意料地获得了____市一等奖。

于是,这位“乡村明星教师”被____教委先后邀请到涪陵、大足、奉节、忠县等片区上____市级的观摩课,介绍教学经验等,受到各级专家、领导和教师们的高度评价,观摩学习教师上万人次。他执教的《秋娃娃》获得了全国小语会常务理事周光弦的高度赞扬,她说:“他在全国听了这么多课,男教师上低年级的语文课,像袁老师上得这么好,这么富有男性魅力,实属罕见。”____教科院的小语专家乔华也给予了高度评价。他创设的适合乡村教育的随文识字的教学模式得到了各级专家的认可,并得以推广。2004年,他指导易娟老师运用这个教学模式教学就获得了____市总决赛的第一名。

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他创造性地提出了小语“常态教学”“平实新课堂”要做到——“平中有味、简中融智、真中生情、实中见效”的思想,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浅谈平实的小语新课堂》荣获部级一等奖,《也谈平实的小语新课堂》发表在《今日教育》上。近几年,他运用自己课堂教学的理论指导青年教师教研、教改课获得成功就有100余次,说课、赛课获奖:镇、片区一等奖70多人次,____市、____区一、二、三等奖30多人次。他所任学科的教学成绩非常出色。每期开学,校长的办公室真是门庭若市呀!家长总是想方设法,托人找关系来读他那班。

享受课改,谱写乡村教改的华章

在2002年的课改浪潮中,他是一个弄潮儿。作为一线乡村教师,他率先走入了西师教材,在西师教材未通过教育部审订通过以前,就多次参加西师教材的讨论;为教材能在教育部审订通过,他受西师委托,曾制定并组织教师问卷调查200余份,进行抽样分析,写出《西部的创造 播种西部未来的希望》等材料,在教材审订时,一同送到了教育部;审订通过后,仍然是西师小语教材讨论、编写的骨干力量,参与了小学语文1—6年级(西师版)课标教材讨论和部分编写工作。曾先后参加了小学语文(西师版)教材《教师用书》一、三、七、九册的编写,是一、三册的编委之一;每学期都为西师提供了各年级教材的修改意见;参加了小学语文(西师版)教材自读课本《语文新阅读》课文的搜集、整理、讨论,是一年级下册、二年级上册的选编者之一;参加了小学语文(西师版)练习册(《小学语文同步练习》)的编写,是一、七册的编委之一;参加了小学语文(西师版)第七册《寒假乐园》的编写。为此,曾被评为____市课改实验“先进个人”;《微笑为孩子插上腾飞的翅膀》、《妙用媒体,提质增效》、《妙哉!作文接力》、《浅议动态的、开放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也谈平实的小语新课堂》、《浅谈农村村小的口语交际教学》等教学论文、文章也先后在《师资建设》、《电教世界》、《小学语文教学》、《中国教育资讯报》、《中国教师周刊》、《少年先锋报》、《今日教育》、《现代小学德育课程研究》、《新课程研究与实践》等省市或全国性的刊物上发表……

小学语文教材篇(4)

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的范围是很广泛的,它研究的对象、任务决定于这门学科的性质以及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和内容。

(一)小学语文教学法的性质

任何一门学科的性质问题都是对该学科进行研究的首要问题,小学语文教学法也不例外。对它性质的认定,综观六本教材,尽管各自的表述不完全相同,但它们均给予明确而具体的界定:小学语文教学法是由语言科学和教育科学两大门类接缘而产生的一门应用理论学科。小学语文教学法的应用性是它的基本性质。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法是不是一门科学,存在两种意见:一种意见,高本、叶本、袁本、崔本认为小学语文教学法是一门应用学科,而周本认为它是说明小学语文教学目的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一门科学。小学语文教学法是一门学科,还是一门科学,高本认为,这首先要辨清教学法和教学方法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前者发展成为一门学科,后者则是这一学科的局部内容,两者不可混为一谈。其次要认清的是,它有自己的理论主张,有自己的概念和范畴,它的各个部分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并初步形成一个认识体系。它吸收了诸多学科的研究成果,依据对小学语文教学实际的研究,发展成为独具特征的学科,但作为一门科学,它还在形成之中。高本的分析丰富、深化了人们对小学语文教学法性质的认识。

(二)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的对象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一个孕育、产生、发展的过程,而独立存在的标志之一,就是研究对象的确立。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的研究对象,高本提出,小学语文教学法是以小学语文教学的本质和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它研究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目的、任务、教材、教学过程、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效果的检查和评价。周本强调,教学大纲中说明语文要教什么,教学法就应该把怎样教的问题加以阐释。叶本提出,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的对象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分析说明小学语文教材体系、内容和特点,二是研究小学语文教学法。

笔者认为,一门学科的研究对象问题,实际上是一门学科研究范围问题,小学语文教学法重点是研究小学语文教学的规律,既包括小学语文教学的一般规律,也包括识字写字、阅读、听话说话、作文、基本训练等特殊规律。

(三)小学语文教学法的任务

崔本根据中师语文教学大纲的规定,明确提出,学科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小学语文教学法的基本知识,具备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初步能力。袁本提得比较笼统,只是讲,这门学科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毕业以后,能够比较顺利地担任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成为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要求提得比较高。

笔者认为,在中等师范阶段学习小学语文教学法,基本属于入门课,主要使学生了解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和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知道怎样备课和上课,使之能在小学顶岗上课,如果要使学生成为较高水平的小学语文教师或者成为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那应该是专科程度的具体目标。

(四)小学语文教学法的学习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法,是一门应用理论学科,因此,袁本、崔本、周本、高本、叶本都十分强调学习方法,都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作为学习小学语文教学法必须贯彻的基本原则和学习这门课的基本方法。袁本明确提出理论与实际并重。袁本、崔本和叶本还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如何来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

笔者认为,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作为学习小学语文教学法的基本方法,这是为本学科性质所决定的。在学习方法上,应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学思并重,知行合一。

二、教材体系比较

纵观六本教材的体系,其共同点在于:教材结构的前后组织遵循从基本理论到具体操作的顺序。教材首先在绪论部分阐述学科的性质、研究的对象、教学任务、学习方法,然的着重论述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和小学语文教材的几个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再对识字、阅读、听话、说话、作文、基本训练作专题叙述。在理论揭示的基础上阐述具体问题,较好地体现了学科的理论性和应用性的双重特征。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教学法教材的理论框架、内容体系已初步形成,其学科独立性日益增强。

六本教材在编排体系上的不同之处表现在:第一,教材基本线索的差别。有的教材各章节之间有明显的线索,以贯穿各章,统领全书。如崔本、翟本注重以教学大纲的精神为指导,除了列专章(第一章)论述,还将教学大纲精神渗透到每章每节之中,崔本直接援引大纲的有关论述,就达27处之多。此外,为了便于学生全面了解大纲的内容,还附录了大纲全文。周本最后一章(第十一章)用一节的篇幅从六个方面阐述教学大纲的主要精神。袁本、高本也注重渗透大纲的精神,但未能像崔本、周本那样安排专章进行阐述。笔者认为,师范生在学习小学语文教学法的各项具体内容之前,先学习教学大纲这一章,可以了解大纲的基本精神,有助于明确小学语文教学法的理论指导,是学习“小学语文教学法”十分重要的一环。因此,教学大纲应成为教材的主心骨。袁本则强调小学语文教学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并以此为主线,贯穿全书。其他教材缺乏明确的线索。第二,教材的篇章构成有所不同。小学语文教学,包括汉语拼音、识字写字、阅读、听话说话、作文五个方面的内容。周本、高本、翟本、崔本、叶本分若干章进行阐述。而袁本则把上述内容纳入两章来阐述,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一)和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二)列出。袁本作这样安排,主要后面有“语文课外活动”一章。第三,文章内容的构建方式不同。周本、崔本、翟本、高本采用比较自由的编排方式,崔本、袁本、叶本皆按一定的逻辑进行构建。如崔本体现得比较显著,语文教学的几个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按照“教学意义要求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应注意的问题”这样的逻辑顺序编排,这是比较科学的。因为任何教学方法都受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制约,教学方法只有与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相适应,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理论探索比较

小学语文教学法教材建设有许多理论问题需要探讨,有宏观的、中观的和微观的。理论中最根本的、最为基础的有三个:一是对小学语文性质的阐述,二是对小学语文教学目的的阐述,三是对小学语文教学原则的阐述。因为这三个理论问题对整个小学教学具有决定性、导向性的作用。以下主要围绕这三个方面的问题进行比较,从而了解教材理论探讨的状况。

(一)对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的阐述

综观六本教材,对语文学科性质的认识,基本是一致的。共同之处表现在:一是都强调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思想性。二是都能遵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国家教委所颁发的语文教学大纲对语文学科的性质的规定。所不同的地方表现在:一是对语文学科的性质的阐述详略的程度不一样。高本、叶本阐述是很详尽,其他几本阐述得比较简单。二是对语文学科的根本属性看法不一样。有的本子认为工具性是语文学科的根本属性,有的则认为,工具性和思想性都是语文学科的根本属性。

(二)对小学语文教学目的的阐述

小学语文教学目的是语文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语文教学的全部工作都是受它制约、被它决定、为它服务的。

六本教材对小学语文教学目的的阐述其共同特点有:一是都强调要全面完整地理解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二是都能遵循特定历史条件下国家教委颁发的教学大纲对小学语文教学目的的规定。三是都能从个性(特定的教学目的)和共性(共同的教学目的)的关系进行分析。

六本教材对小学教学目的的阐述所取的角度不同,高本认为要正确理解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目的,就要了解确定小学语文教学目的的前提和根据,着重从新时期对人才的总要求,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任务和小学语文科学具有的教育、教养、发展的作用三个方面进行阐述。袁本从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关系、语言和思维的关系、特殊任务和共同任务的关系、学生今后的发展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崔本在阐述小学语文教学目的时,紧扣小学语文教学目的中语言文字训练、思想教育和一般发展三个方面的内容,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全面、详尽地分析听说读写的关系,听说读写基本训练和思想教育的关系,培养能力和发展能力的关系,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关系,突出了“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这个核心,抓住了全面实现语文教学目的的关键。叶本则从培养语文能力、学习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笔者认为,人们对小学语文教学目的的认识,既基于语文科的客观性质,又基于主观要求,小学语文学教学法教材,对这个问题的阐述,要特别强调准确、全面地认识小学语文教学目的。崔本和袁本体现得比较好。

(三)对小学语文教学应遵循的教学原则的阐述

教学原则是教学理论的一部分。文革前,有少数小学语文教学法讲义提到教学原则,但内容比较单薄。小学语文教学原则真正成为大家普遍探讨的课题,是80年代以后,这是一个进步。

综观六本教材,对小学语文教学原则阐述其共同点有:一是都能根据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教学目的以及学习规律提出教学原则。二是都能以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为指导提出教学原则。三是都能从“结合”上探讨每项教学原则。

对教学原则探讨的不同之处,表现在思考的角度不同:周本从普通教育阐明的各个学科应遵循的六个教学原则中提出三个教学原则:启发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叶本依据小学语文学科性质、教学目的,提出四个原则:语文教学和思想教育相结合、语文教学和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相结合、传授语文知识和培养语文能力相结合、教学的整体性和训练的阶段性相结合。崔本依据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基本精神,以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为指导,提出四个结合。原本未提出教学原则,但从完成语文教学任务这个角度,提出要处理好四个关系,即学习语文和认识事物的关系、语文教学和思想教育的关系、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教与学的关系。高本则从语文学科的本质、功能以及内部关系,提出四个原则:文道统一原则,客观事物观察、思维、语言相结合的原则,加强双基和培养能力相结合的原则,听说读写互相促进的原则。

小学语文究竟有哪些教学原则,国内存在着认识上的分歧,各有不同的角度,各有不同的提法,大体有十多种提法。经过10多年对教学原则的探讨,已取得了比较一致的认识。高本所提出的四个教学原则有代表性,能放到一定关系上、一定的矛盾上加以探讨,并能从本质上反映教学规律。

笔者认为,在探讨小学语文教学原则时,应明确三点:第一,要深刻认识语文教学原则同一般教育学的教学论中讲的一般原则既有关联又有区别。第二,所提出的教学原则要能从本质上反映教学规律。第三,语文学科的教学原则,应该是语文科所独有的,或者是非语文科所特有的但在语文教学中有特殊的重要性。

四、应用研究比较

小学语文教学法不仅具有理论性,而且具有应用性。应用研究主要包括对教学实践问题的思考、解答和教学理论的具体化、操作化两方面。

六本教材在应用研究方面其共同点有:一是都能及时吸收、反映新时期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新经验和新成果。多数教材重点选择介绍了影响较大的、具有时代意义的黑龙江省“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李吉林的“情境教学”实验,丁有宽的“读写结合”实验。二是都能重视理论的操作化研究。六本教材都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有针对性地选用了一些教学实例,并努力将零散的材料加工概括,上升为规律,以便举一反三。

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反映教改实验的方式有别。有的教材将改革实践置于教材的不同章节进行介绍(如崔本、翟本、袁本),有的则置于教材后面列专章介绍(如叶本、周本、高本)。第二,对教改实验的研究程度不同。多数教材缺乏对引用的教改实验的深入挖掘。而叶本不仅客观地介绍各种教改实验,而且加上主观的评析,对某一项教改实验提出值得思考的一些问题。如对“注音识字.提前读写”的实验,提出了四个研讨的问题。

五、教材特色比较

不同特色教材可以多方面、多层次反映学科发展的状况,适应不同类型和程度的教师和学生的需要,下面试对教材的时代性、师范性、实用性、可读性等方面作一些比较。教材的时代性。小学语文教学法是否站在提高人的素质高度,用全新的教育观点来阐述教学理论、知识和方法。袁本、高本、崔本体现得比较好。尤其是崔本,它是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深入发展的崭新时期编就的,更能体现新的教育观点,如在“小学语文应遵循的原则”一节里,明确地提出:语文教学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

教材的理论性。六本教材中,袁本、高本理论性较强,著者从教育学、心理学、哲学、语言学角度对一系列语文教学问题进行分析,发表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其他几本教材虽对某些问题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分析,但只是一般化的阐述,教材整体的理论性次之。

教材的师范性。综观六本教材,叶本和崔本的师范性体现得比较突出。首先表现在定位确当,教材的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基本上符合师范生的实际。还表现在恰到好处地选取小学语文教材和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优秀教学实例加以分析,既可提高师范生的理论水平,也有助于提高从教的能力。

教材的可读性。六本教材中,叶本、崔本条分缕析、行文流畅、语言质朴,可读性最强。翟本、高本、周本语言精练,层次清楚,可读性较高。袁本重在阐发、论证,逻辑性强,对于师范生可读性较差,但对有一定语文教学经验的读者,如担任这门课的语文教研员,又有着较强的可读性、启迪性。从编排体例看,叶本在正文前加了“自学提示”,每章后附有“思考与练习”,袁本、崔本、高本仅附有思考题。相比较而言,叶本、崔本更为规范,适合学生学习。

教材的实用性。叶本、崔本较好地处理了教学理论和实际的关系,完全摆脱了学究味,从纯理论的圈子里走了出来,着力于面向教学实际,将第一线的丰富的教学经验,融入教材,语言深入浅出,简明扼要,师范生学得进,记得住,用得上。

六、新世纪教材建设构想

80年代以来,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法教材在理论框架、知识结构、教学内容、编排体系等方面的探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但从总体上来说尚缺乏全局的、宏观的改革。面向新世纪,构建教材新体系,必须站在时代的高度,有恢宏的气魄,有强烈的现代意识、未来意识、创新意识。

在指导思想上要确定一个总体目标:即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努力探索构建具有时代特征与中国特色的教材新体系。

如何探寻构建教材新体系,关键在于正确认识、处理好我国传统教学法、现代外国教学法、新时期语文教学法三者之间的关系,走出一条博采从长、综合创新之路。笔者有如下几点思考:

(一)在保留传统教材精华的同时,大力吸收最新的有价值的教研、科研成果,使教材面向21世纪,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这里有四个问题应予以重视:

一要渗透大纲的精神。

新教学大纲(即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教学大纲)总结了建国以来语文教学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既从客观上对语文学科的性质、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原则作了理论阐述,又从微观上阐述了具体教学内容、方法、要求。新大纲应成为小学语文教学法教材的统领,要把新大纲的精神有机地渗透到每章每节之中。

二要体现教育新观点。

建立“大语文教育观”,这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新课题,这个观点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应在教材各章各节中有明显的体现。

加强学法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是当代一种全新的教育观。学法指导的研究是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是当前世界教学改革和教育科研的热点,教材要十分重视反映学法研究的新成果。

三要融入教学新经验。

教材既要重视继承行之有效的传统经验,又要有意识地吸收近年来教学改革的新经验。80年代以来,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呈现一片喜人的景象,各种教学改革流派在竞争中发展,各种教学实验课题在实践探索中硕果累累,教材要充分反映。

四要增添教学新内容。

教材要相对稳定,又要适当更新。相对稳定,有利于教师把握、驾驭教材,积累经验,提高教学质量。适当更新,是为了适应时代要求,满足教学实践的需要。为了使师范生能适应新世纪的需要,在保留同类教材的基本内容基础上,又要注意补充鲜活的内容。

(二)建立小学语文教学法科学的理论框架。

建立科学的理论框架应加强下述工作:

一要广泛吸取相关学科的理论成果。

小学语文具有跨学科的性质,它与哲学、教学育、心理学、语言学、文学、修辞学、逻辑学等关系密切,要综合运用诸多学科的理论成果,这样才能体现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科学性。

二要体现教学理论的先进性。

教材在探寻和剖析小学语文教学诸多方面的问题时,要用系统科学的方法从理论上加以分析。用系统论的理论阐释小学语文能力的结构和形成,用信息论的理论解释听说读写能力的不同特点,用控制论的理论说明如何合理地安排课堂结构。

三要体现叶圣陶先生语文教学思想。

叶圣陶先生以他的渊博学识、丰富的实践,洞察语文学科内部的规律和外部的联系,从1919年起就语文教学与研究工作发表了许多有卓识的见解,特别是叶圣陶《语文教育论文集》的有关论述,对我们编好教材有许多新的启迪。

(三)建立小学语文教学法科学的结构体系。

小学语文教学法在内容顺序的编排上,应按照学科知识内在的基本逻辑顺序组织教材,要体现学科内容的系统、完整。具体编排时,可按逻辑顺序组成三个板块。第一板块侧重小学语文教学的几个基本概念,起到统领全书的作用。这一板块充分体现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精神。第二板块着重阐述汉语拼音教学、识字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听话说话教学、作文教学等,这一板块,既要从理论上深入浅出地阐述小学语文不同教学内容的教学特点,又要对基本的教学方法进行分析。第三个板块,主要介绍小学语文教学常规,论述小学语文教师的修养,分析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发展的趋势。第一板块的基本理论和第二板块的实践操作交相辉映,第三板块是前两个板块的扩展延伸。三个板块浑然一体,构造一个比较科学合理的结构系统。(四)构筑中师特色鲜明的新型教材体系。

小学语文教材篇(5)

    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的范围是很广泛的,它研究的对象、任务决定于这门学科的性质以及小学语文教学的 目的任务和内容。

    (一)小学语文教学法的性质

    任何一门学科的性质问题都是对该学科进行研究的首要问题,小学语文教学法也不例外。对它性质的认定 ,综观六本教材,尽管各自的表述不完全相同,但它们均给予明确而具体的界定:小学语文教学法是由语言科 学和教育科学两大门类接缘而产生的一门应用理论学科。小学语文教学法的应用性是它的基本性质。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法是不是一门科学,存在两种意见:一种意见,高本、叶本、袁本、崔本认为小学语文 教学法是一门应用学科,而周本认为它是说明小学语文教学目的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一门科学。小学 语文教学法是一门学科,还是一门科学,高本认为,这首先要辨清教学法和教学方法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前者 发展成为一门学科,后者则是这一学科的局部内容,两者不可混为一谈。其次要认清的是,它有自己的理论主 张,有自己的概念和范畴,它的各个部分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并初步形成一个认识体系。它吸收了诸多学科的 研究成果,依据对小学语文教学实际的研究,发展成为独具特征的学科,但作为一门科学,它还在形成之中。 高本的分析丰富、深化了人们对小学语文教学法性质的认识。

    (二)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的对象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一个孕育、产生、发展的过程,而独立存在的标志之一,就是研究对象的确立。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的研究对象,高本提出,小学语文教学法是以小学语文教学的本质和规律作为自己的研 究对象。它研究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目的、任务、教材、教学过程、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效果的检 查和评价。周本强调,教学大纲中说明语文要教什么,教学法就应该把怎样教的问题加以阐释。叶本提出,小 学语文教学法研究的对象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分析说明小学语文教材体系、内容和特点,二是研究小学 语文教学法。

    笔者认为,一门学科的研究对象问题,实际上是一门学科研究范围问题,小学语文教学法重点是研究小学 语文教学的规律,既包括小学语文教学的一般规律,也包括识字写字、阅读、听话说话、作文、基本训练等特 殊规律。

    (三)小学语文教学法的任务

    崔本根据中师语文教学大纲的规定,明确提出,学科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小学语文教学法的基本知识,具 备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初步能力。袁本提得比较笼统,只是讲,这门学科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毕业以后,能够 比较顺利地担任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成为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要求提得比较高。

    笔者认为,在中等师范阶段学习小学语文教学法,基本属于入门课,主要使学生了解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和 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知道怎样备课和上课,使之能在小学顶岗上课,如果要使学生成为较高水平的小学语文 教师或者成为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那应该是专科程度的具体目标。

    (四)小学语文教学法的学习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法,是一门应用理论学科,因此,袁本、崔本、周本、高本、叶本都十分强调学习方法,都 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作为学习小学语文教学法必须贯彻的基本原则和学习这门课的基本方法。袁本明确提出 理论与实际并重。袁本、崔本和叶本还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如何来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

    笔者认为,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作为学习小学语文教学法的基本方法,这是为本学科性质所决定的。在学 习方法上,应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学思并重,知行合一。

    二、教材体系比较

    纵观六本教材的体系,其共同点在于:教材结构的前后组织遵循从基本理论到具体操作的顺序。教材首先 在绪论部分阐述学科的性质、研究的对象、教学任务、学习方法,然的着重论述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和小学语文 教材的几个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再对识字、阅读、听话、说话、作文、基本训练作专题叙述。在理论揭示 的基础上阐述具体问题,较好地体现了学科的理论性和应用性的双重特征。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教学法教材的 理论框架、内容体系已初步形成,其学科独立性日益增强。

    六本教材在编排体系上的不同之处表现在:第一,教材基本线索的差别。有的教材各章节之间有明显的线 索,以贯穿各章,统领全书。如崔本、翟本注重以教学大纲的精神为指导,除了列专章(第一章)论述,还将 教学大纲精神渗透到每章每节之中,崔本直接援引大纲的有关论述,就达27处之多。此外,为了便于学生全面 了解大纲的内容,还附录了大纲全文。周本最后一章(第十一章)用一节的篇幅从六个方面阐述教学大纲的主 要精神。袁本、高本也注重渗透大纲的精神,但未能像崔本、周本那样安排专章进行阐述。笔者认为,师范生 在学习小学语文教学法的各项具体内容之前,先学习教学大纲这一章,可以了解大纲的基本精神,有助于明确 小学语文教学法的理论指导,是学习“小学语文教学法”十分重要的一环。因此,教学大纲应成为教材的主心 骨。袁本则强调小学语文教学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并以此为主线,贯穿全书。其他教材缺乏明确的线索。 第二,教材的篇章构成有所不同。小学语文教学,包括汉语拼音、识字写字、阅读、听话说话、作文五个方面 的内容。周本、高本、翟本、崔本、叶本分若干章进行阐述。而袁本则把上述内容纳入两章来阐述,用小学语 文的课堂教学(一)和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二)列出。袁本作这样安排,主要后面有“语文课外活动”一章 。第三,文章内容的构建方式不同。周本、崔本、翟本、高本采用比较自由的编排方式,崔本、袁本、叶本皆 按一定的逻辑进行构建。如崔本体现得比较显著,语文教学的几个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按照“教学意义要求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应注意的问题”这样的逻辑顺序编排,这是比较科学的。因为任何教学方法 都受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制约,教学方法只有与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相适应,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理论探索比较

    小学语文教学法教材建设有许多理论问题需要探讨,有宏观的、中观的和微观的。理论中最根本的、最为 基础的有三个:一是对小学语文性质的阐述,二是对小学语文教学目的的阐述,三是对小学语文教学原则的阐 述。因为这三个理论问题对整个小学教学具有决定性、导向性的作用。以下主要围绕这三个方面的问题进行比 较,从而了解教材理论探讨的状况。

    (一)对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的阐述

    综观六本教材,对语文学科性质的认识,基本是一致的。共同之处表现在:一是都强调语文学科的工具性 和思想性。二是都能遵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国家教委所颁发的语文教学大纲对语文学科的性质的规定。所不同 的地方表现在:一是对语文学科的性质的阐述详略的程度不一样。高本、叶本阐述是很详尽,其他几本阐述得 比较简单。二是对语文学科的根本属性看法不一样。有的本子认为工具性是语文学科的根本属性,有的则认为 ,工具性和思想性都是语文学科的根本属性。

    (二)对小学语文教学目的的阐述

    小学语文教学目的是语文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语文教学的全部工作都是受它制约、被它决定、为它 服务的。

    六本教材对小学语文教学目的的阐述其共同特点有:一是都强调要全面完整地理解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 二是都能遵循特定历史条件下国家教委颁发的教学大纲对小学语文教学目的的规定。三是都能从个性(特定的 教学目的)和共性(共同的教学目的)的关系进行分析。

    六本教材对小学教学目的的阐述所取的角度不同,高本认为要正确理解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目的,就要了 解确定小学语文教学目的的前提和根据,着重从新时期对人才的总要求,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任务和小学语文 科学具有的教育、教养、发展的作用三个方面进行阐述。袁本从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关系、语言和思维的关 系、特殊任务和共同任务的关系、学生今后的发展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崔本在阐述小学语文教学目的时,紧扣 小学语文教学目的中语言文字训练、思想教育和一般发展三个方面的内容,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全面、详尽地 分析听说读写的关系,听说读写基本训练和思想教育的关系,培养能力和发展能力的关系,智力因素和非智力 因素的关系,突出了“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这个核心,抓住了全面实现语文教学目的的关键。叶本则 从培养语文能力、学习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笔者认为,人们对小学语文教学目的的认识,既基于语文科的客观性质,又基于主观要求,小学语文学教 学法教材,对这个问题的阐述,要特别强调准确、全面地认识小学语文教学目的。崔本和袁本体现得比较好。

    (三)对小学语文教学应遵循的教学原则的阐述

    教学原则是教学理论的一部分。文革前,有少数小学语文教学法讲义提到教学原则,但内容比较单薄。小 学语文教学原则真正成为大家普遍探讨的课题,是80年代以后,这是一个进步。

小学语文教材篇(6)

在我国的小学教育中,学校基本只注重对小学生语文、数学、英语这几门主要学科的培养,语文作为学校教学的主要学科之一,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可以为小学生以后各学科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字词的认识和造句,还要教会学生如何表达,这就需要小学生学习写作。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由于刚开始接触语文知识,教学内容主要是基础知识的学习,基本接触不到作文写作,而小学三到五年级的学生由于知识能力有限,写作文往往是让他们头疼的一件事。由于生活实践和知识水平的限制,使他们在写作的时候不知该写什么,常常写出记流水账形式的作文,因此,老师在作文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如何积累作文素材。

一、小学生如何积累作文素材

(一)在教材中积累。小学生实践经验有限,其知识构成基本都来源于教材,因此教材知识的积累对小学生作文写作的学习有重要影响。语文课堂中老师教会学生字词的认识和语言能力的表达,成为小学生作文写作的基础,而教材内容是小学作文写作的重要参考资料。小学三到五年级的学生经过几年的学习,在字词和写作手法上有了一定的积累沉淀,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教会学生学以致用,把学到的字词和课文中用到的写作手法运用到作文的写作中去。例如描写景色的“鸟语花香”、“山清水秀”,描写人物的“和蔼可亲”、“文质彬彬”等这些简单的成语运用,比喻、拟人等写作手法的运用等。在对作文的批改中,对学生在作文中引用恰当的词语,老师可以用红笔圈出来对学生进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1]。

(二)在生活实践中积累。新课改中提出要把教学和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中结合生活实践,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小学作文写作作为小学生写作能力的表达方式,素材大部分都来自学生的生活实践,如果小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不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缺乏生活中的实践能力,那么作文写作时难免会显得吃力,导致作文内容空洞乏味。为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多进行实践,通过实践对生活实例进行观察,并通过写日记的方式记录下来,积累写作素材[2]。例如老师可以让学生观察身边的好人好事,回到家帮助父母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通过对这些事的记录以及看法,在作文中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表达出来,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还能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另外,老师也可以在课余时候多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如在公园锄草,到敬老院做义务劳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快乐,积累素材。

(三)课外读本的知识积累。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意思就是书读得多了在写作中才能运用自如,可以轻松写出文章。因此,课外读本的知识积累也是小学生写作素材积累的重要途径。对于小学三年级以上的学生而言,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基本能理解小学课外读本的内容。但由于课外读本种类繁多,涉及的知识面广,学生在阅读的时候不能盲目阅读,而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这样不仅能拓展知识面,学到课本和生活中所学不到的知识,还能积累知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为学生的学习生活能力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推荐一些适合小学生看的课外书籍,让学生理解其中的内容并学习其中的写作方法,然后在课堂中谈谈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同时为学生作文写作积累了素材。另外,学校可以为学生订《课堂内外》等小学生课外读本,放在教室里面供学生随时翻看阅读,在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

二、作文素材的积累对小学作文写作的重要性

(一)提高写作能力。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就算有再好的写作能力,没有素材的积累,写出来的作文都会显得空洞乏味。对于小学作文教学来说,素材是学生写作的源泉,只有永不枯竭的源泉才能写出生动形象的作文。小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注重对素材的积累,能在写作时丰富作文内容,提高写作能力。例如学生在公交车上看到有人给老人让座,然后把这件事在作文中表述出来,同时表达自己对这件事的看法,与记流水账的作文内容相比,会显得更加生动、精彩。

(二)增长见识,开阔视野。小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可以增长他们的见识,积累文化,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小学生在教材中积累素材可以巩固他们学到的知识,在生活实践中积累素材可以增加他们的实践经验,在课外读本中积累素材可以拓宽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见识,在素材的积累中,小学生通过不断地学习和老师的正确引导,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3]。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作为小学教学的主要学科,是小学生各学科学习的基础,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对小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而在作文写作中,素材的积累至关重要。因此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老师应注重对小学作文写作素材的积累,让学生在教材中、在生活实践中积累素材,并鼓励学生多阅读课外书籍,开阔视野,拓展思维,提升学习能力的同时积累写作素材。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教材篇(7)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进行,对我们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不断改进教学思路和教学方式,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加强素材的积累,让学生们更好地融入课堂中,更好地进行作文教学。素材是学生们在写作教学中的一个关键部分,只有积累好素材,学生们才能写出有灵魂的文章。然而在当前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很多教师只注重学生们作文技巧的培养,却忽视了学生们素材的积累,因此写出来的作文没有灵魂,为了写作而写作,这样的教学模式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们学习能力的提高。这篇文章针对当前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进行了详细的探究,并提出了几点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加强素材积累的建议,希望可以对教师今后进行教学提供相关有益的指导,从而切实提高学生们的作文水平,促进学生们学习能力的提高。

一、在作文教学中加强素材积累的重要意义

素材是我们写作的根,只有积累好了素材,我们才能更好地进行写作,在丰富的素材的基础上写出的文章才能算得上是真正有思想的好文章。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加强素材积累可以帮助学生们掌握新的写作思路,让学生们更好地开展写作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们在无形之中积累素材,为学生们进行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可以让学生们在平时的阅读中有意识地去进行积累记忆,提高学生们的阅读水平和阅读能力;可以让学生们发现写作的乐趣,从而爱上写作,提高学生们的自我表达能力。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更好地进行素材积累,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收获知识,成长自己。

二、当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现状

1.教学过分重视成绩,不注重作文教学

教师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过分重视学生们的学习成绩,为了教学而教学,忽视了学生们的作文教学。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开展,很大一部分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对教学有了进一步的改革,但是改革初期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很多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依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平时的教学中向学生们灌输知识,从而导致学生们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课堂积极性下降,还有一部分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知道结合学生们的学习情况进行教学,只知道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安排来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们很难学到知识,也不利于学生们写作水平的提高。

2.作文教学中不注重素材积累,只注重技巧指导

很多教师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不知道对学生们进行作文素材的积累,只知道进行作文技巧的培养,让学生们背诵一些模式化的作文结构和作文思路,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们写出来的作文没有思想和灵魂,作文只是一些华丽词汇的堆砌,为了写作而写作,不能让学生们充分提高自身的表达能力,学生们的写作能力也得不到提高,这就大大降低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也不能很好地促进学生们自我表达能力的提高。因此我们教师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教学思路和教学方式的改进,加强作文教学中的素材积累教学,让学生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促进学生们写作能力的提高。

三、加强作文教学中素材积累的几点教学建议

1.密切联系实际,加强学生们的素材积累

写作教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教师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让学生们密切关注我们生活中发生的事情,与我们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们细致观察生活中的一些事物,然后教师根据这些事物对学生们进行写作教学的指导,只有这样,我们教师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例如我们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在保证学生们安全的情况下组织学生们进行郊游,让学生们更好地感受大自然,回来后让学生们对自己的所见所闻进行描述,写下自己的心得,这样既有利于学生们写作能力的提高,又有利于学生们表达能力的提高。很多教学实践证明,让学生们在感受自然的过程中开展作文教学,更有利于学生们开拓思路,让学生们更好地进行作文学习。

小学语文教材篇(8)

随着教育教学的改革,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插图也越来越多。插图以其直观的形象,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对阅读文本来说也有着一定的辅助解释作用,即:能够将抽象的文字具体化。有助于学生借助插图来更深入地了解阅读文本内涵,增强自我的德育和美育教育。这样一来,就要求教师充分重视插图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进而,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教材中的插图,借以来强化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可以说,插图在教材、教学过程汇总、阅读文本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此,笔者结合教学实际,粗略地谈一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对教材插图的运用。

一、运用插图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小学生在对自己喜欢的事物,会行使一定的自主性。小学生性格活泼,对任何事物都很好奇,单一的文字阅读不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和学习兴趣,反而插图能够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笔者发现,每次发新书之后,学生都会对教材中的插图进行翻阅、查看。鉴于此,笔者在教学中,尝试运用插图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以直观的插图来刺激学生的感官,诱发其根据插图产生思维或者情感,进而自主地探究学习。如:在学习《千里跃进大别山》教学内容时,笔者以故事进行课前的导入,当学生的思维聚集在故事中时,笔者出示教材中的插图,让学生结合故事和插图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学生通过插图有的说看到了战争的状况,有的则说看到了战士们的奋斗精神,等等,学生之间在思维上产生碰撞,促使学生自主进行阅读。这样运用插图一方面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也活跃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氛围,一举两得。

二、运用插图引导学生深入了解阅读文本

教材中的插图都是配合阅读文本进行的,出现的本身在于对阅读文本的辅助解释。我们知道,小学生的思维处于刚发展的阶段,他们的思维是具体的,处于具体向抽象发展的过渡阶段。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文本的思想内涵,体验、感悟阅读文本情感,进而形成一定的技能和语文素养等等。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插图成为对阅读文本的注解,学生通过观看插图就会形成一定的情感,可以说是对阅读文本进行了二次创作,从而也就实现了阅读的教学目的。对此,笔者在教学中,运用插图来引导学生深入地了解阅读文本,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教育。如:在学习《艾滋病小斗士》教学内容时,鉴于学生对艾滋病缺乏认知和了解,不能够真正体验那种与病魔抗争的情感,笔者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插图,让学生说出自己观察的结果是什么?学生的思维是直观的、具体的,观察的结果很自然的是:瘦骨嶙峋的人。仔细观察这个病人成这个样子了,态度是什么样的呢?学生很快发现插图中病人是微笑的。之后,让学生阅读文本,去了解为什么病人是微笑的。学生在有了初步思维的基础上,带着问题去阅读,并能够找出问题的答案:病人乐观的生活态度,病人与病魔抗争的坚强勇气和顽强斗志等等,深化了自我对阅读文本内涵的了解。

三、运用插图,拓展学生的想象思维

插图的出现一方面是对阅读文本的注释,另一方面,插图本身单独拿出来看,它是空白的,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即:以插图静态的画面为基准,开展想象思维,想象当时的情境或者想象自己是画中的人物是什么样或者是看到插图自己想到了什么等等。鉴于插图的这个特点,笔者在教学中,尝试运用插图,拓展学生的想象思维,进而以读写结合的方式来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如:在学习《游园不值》教学内容时,笔者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插图,首先,让学生结合插图来阅读和背诵这首诗;其次,让学生结合插图,想象当时诗人游园的景象是什么?观看插图中的春色,再与现实生活中的春色相对比,有什么感触?等等,引导学生开展想象思维,进而让学生写出自己的感触,可以是对这首诗的续写,也可以是写自己的心得,还可以写感触等等,不限制内容,鼓励学生“我手写我口,我口说我心”。实现读写结合,深化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总的来说,插图是小学生较为喜欢的,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对于教材中的阅读文本来说也是一个辅助解释,充实和丰富了教材内容。教师合理地运用插图能够引发学生开展发散思维,形成一定的自我阅读体验,有助于强化学生的语文综合技能和素养。教学实践证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教材中的插图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充分认知到插图在教学中的作用,进而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插图,拓宽学生的视野,最终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教材篇(9)

一、依照《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熟练掌握语文课程的性质、地位及基本理念。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是学生终生发展的基础。教师应树立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念。教育学生热爱、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了解、吸纳人类进步文化的精华,具有广阔视野和创新能力,成为对民族、国家、人类有责任感的现代公民。通过识字与写字,阅读与写作,口语交际、语文实践,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注重质疑问难、切磋学习。

二、构建语文教学新理念

1、摆正教师的主体地位。教学中要强化学生的主体,又提教师主体,也许有人认为矛盾。其实不然,要让学生主体得以体现,首先得摆正教师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体地位表现在教什么?为什么教?怎样教?学生会出现哪些情况?你准备了哪些应急措施?整个过程做到收发自如。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主体就是教师要形成自己的个性教学特色。2、以问题为纽带,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古人说“学贵知疑。”教学中坚持以问题为纽带组织教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质疑问难,并交给学生思考的路子,让他们遵循一定的规律,有序地把问题引向深入,久而久之,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不断提高了。教学中,教会学生生疑,学会提问,要因势利导,引导学生精思质疑,在探讨过程中,教师不要急于肯定或否定学生的意见,鼓励学生对同伴或老师的发言,大胆地提出不同的见解,提倡大胆分析,敢于创新。

2、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建立和谐、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融洽师生关系,有利于减轻学生学习的心理负担,张扬个性,丰富感情,提高学习效率。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情感,创造“亲、助、乐”的人际环境和“美、趣、智”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投入。主动参与,主动发展,从而强化学生学习语文的主体意识。

三、抓住教材的“趣味性”

一年级的学生由年龄小,自控能力较差,他们的思维带有很大的具体性无意注意占优势。因而,他们较难坚持不懈地进行学习。为了解决这个难题,老师们抓住教材的趣味性,让学生乐于学习。一位教师在教学“ai ei ui”一课中的“认识字词”部分时,就是采用在表演中认识字词的方法,首先指名三个小朋友到黑板前用老师事先准备好的道具表演植树的情景;然后将全班同学按三人小组分别进行表演,边表演,边说话,边识字。在表演的过程中,教师适时鼓励学生:看谁通过表演能把三个人之间的关弄清楚,并把“你、他、水”这三个字认记住。就这样既激发了儿童的求知欲,又培养了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还认识记住了“你、他、水、”三个汉字,真可谓“一石三鸟”。

四、抓住教材的“生活性”

实验教材的很的很多内容贴近儿童的生活,并且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因此,在教学时必须要抓住教材中的这些特点,让学生“说”起来。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自选商场》一课时,首先向学发问:小朋友们谁到过自选商场呀?90%的小朋友都纷纷举起小手说到过自选商场。老师又问:谁能说说自选商场里都有些什么样的商品呀?有位小朋友连手也不举张口就来:有特别好玩的玩具,有各式各样的文具,有大小不一的电器,还有我爱吃的果冻……从这里可以看得出,只要是儿童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历过的,他们将说得形象、生动、具体、有趣,并且词汇也很丰富。这位老师没有急着让学生看书而是接着再问:谁把你看到的商品贴有标签上的字说给大家听听,然后打开书看看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里有没有那些字?这下可把同

五、抓住教材的“新颖性”

小学语文教材篇(10)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30―0086-02

歇后语是中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语;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本文主要通过搜集、整理我国各版本小学语文教材入编歇后语情况、分析该情况产生的原因,总结该情况对实践的启示作用。

一、我国各版本小学语文教材中歇后语入编情况调查与分析

为了解我国小学语文教材中歇后语的基本情况,现选择其中应用范围最广的三个版本:北师大版、苏教版、人教版,进行数据统计,并分别对小学语文这三个版本全十二册的语文天地、练习、语文园地(回顾*拓展)部分所编入的能够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六种语言形式的出现次数进行了统计,这六种语言形式包括歇后语、成语、谚语、古诗文、格言警句和对联。

1.各版本小学语文教材调查。北师大版教材这六个语言形式按出现次数由少到多依次为:歇后语0次;谚语、对联均3次;格言警句10次;成语14次;古诗文43次。这六种能体现传统文化的语言形式在此版本总共出现73次。该版本教材在一年级上册、五年级下册、六年级上下册中没有出现任何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语言形式,歇后语出现在全十二册中出现次数为“0”。由此可见,此版本存在过分重视古诗文的学习,而忽略歇后语重要性的现象。

苏教版六个语言形式的出现次数由少到多依次为:谚语1次;歇后语、对联2次;格言警句5次;古诗文31次;成语61次;总计101次。数据显示,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十分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可以说传统文化贯穿于小学六个年级全十二册教材的始终。但是,该教材过度强调成语和古诗文的学习,使得其它语言形式出现的机会甚少,比如,歇后语和谚语等。因此,苏教版歇后语教学也存在着很大的发展空间。

人教版六个语言形式出现次数由少到多依次为:谚语2次;歇后语、对联均3次;格言警句9次;古诗文21次;成语31次,总计69次。此表在数据分布上显示出“整体均衡”的特点。歇后语在此教材中总共出现3次,对比之前两个版本有所增加,但其数量仍不足。

2.分析及结论。

(1)三个版本共同收录的能够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歇后语、成语、谚语、古诗文、格言警句,对联的总次数为243次。三个版本所收录歇后语、成语、谚语、古诗文、格言警句、对联句分别为:歇后语4次;成语106次;谚语6次;古诗文95次;格言警句24次;对联8次。歇后语,成语,谚语,古诗文,格言警句,对联分别占总收录数的比例约为:歇后语1.65%;成语43.62%;谚语2.47%;古诗文39.09%;格言警句9.88%;对联3.29%。

(2)在所选篇目中,成语出现的概率最高,其次是古诗文、格言警句、对联、谚语,而歇后语排在最末位,在概率上远远落后于成语及古诗文。更值得注意的是,本文所选的是全国应用最广的三个版本的歇后语数据统计,而其中北师大版的数据统计表格中竟然出现了歇后语总数据为“0”,即完全不收录歇后语的情况。

(3)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全十二册尚未收录任何歇后语。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收录了以下歇后语,人教版收录的歇后语共十七则,相对丰富一些,但也非常有限。无论是只字未提的北师大版,还是相对较多的人教版,简简单单数则歇后语相对于广阔歇后语海洋,可谓沧海一粟,极难显现出歇后语独具魅力的语言形式。在重拾中国传统文化呼声渐高的如今,歇后语却似乎渐渐被教材“免疫”,被遗漏在历史的洪流中。

3.原因透析及实践启示。这三个版本虽然不能完全代表我国所有教材中歇后语的入编情况,但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歇后语缺失的严重性,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来自多方面的:

(1)可能是来自于小学语文教材编写要求。小学语文语言文字要规范,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这就必须地对语文教材的语言文字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做到严谨、规范。而歇后语这一语言形式过于鲜活,有时甚至打破常规,不如“成语”、“古诗文”等形式规范。

(2)这与小学生认识发展的特点有关。从时间范围说,儿童首先认识的是眼前和身边发生的事情,然后逐渐地知道过去的人和事。从空间范围说,儿童认识事物,一般是从家庭到学校再到社会,接触面逐渐扩大。因此,小学语文教材在编写过程中,不论识字、阅读还是作文,其内容的选编都应当做到由近及远,逐步扩展。而歇后语是经过千古传诵而发展至高度凝练的语言形式,往往需要更多的生活经验和文学功底才能够实现透彻的理解,这一点也导致歇后语不被广泛采用。

此外,不同版本教材的歇后语收录情况各有差异,这也代表着各个不同地区对文化的不同理解和重视程度,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歇后语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收录。比如,北师大版在整体上不如人教版和苏教版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因此歇后语完全未入编也是可想而知的。苏教版是三个版本中最能体现“传统”二字的小学语文教材,但是苏教版更加倾向于收录成语和古诗文这类形式较规范的语言形式。而人教版则综合了前两者的特点,追求较均衡的结构,以最宏观的方式呈现教材。

然而,不论是何种原因造成了歇后语的缺失,歇后语这一独特的语言形式都不应该被小学语文教学拒之于千里之外,因为其本身的独特性以及小学生群体的身心发展特点可以充分证明歇后语教学存在的必要和意义。

参考文献:

[1]蒋蓉.小学语文教学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

[2]唐作藩.中国语言文字学大辞典[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7.

[3]王岩.论汉语熟语的审美功能及其语用意义[J].汉字文化,2007,(6).

上一篇: 职工困难补助申请书 下一篇: 研讨会邀请函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