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的控制要素汇总十篇

时间:2023-09-12 09:26:38

采购的控制要素

篇(1)

中图分类号:F253.2 文献标识码:A

1、总承包项目的概述

所谓的总承包项目其实就是工程项目总承包企业按照合同约定,承担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服务等全过程服务,同时还对总承包工程的功能、质量、安全、工期、造价全面负责,并且向业主交付具备使用条件并符合功能要求的工程。其特点首先是业主将设计采购施工全部由总承包商负责,对项目的介入程度少,这样就会降低业主方的管理成本;其次是总承包一般采用总价合同,相对分离式而言,更有利于业主控制工程;第三是业主承担的风险很小,而总承包商承担的风险则很大。

在工程总承包( EPC) 项目,设备采购是项目实施的核心环节之一,既是整个工程进度的支撑,也是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而EPC项目设备采购管理程序一般包括: 策划、招标、订货、催交、监造、运输、仓储管理、检验、现场服务管理等,在一般情况下,设备安装和调试及移交也是EPC的范围,但不属于采购环节。就一般而言,设备材料的采购都是通过竞争性招投标确定供货商,总承包商希望通过供货商相互竞争的方式控制设备材料采购价格,从而达到控制项目成本的目的。

2、总承包项目设备材料采购价格控制要素

2.1、潜在供方的确定直接影响设备材料的采购价格

潜在供方的确定是总承包项目设备材料采购的首要环节,也是控制设备材料采购价格最为重要的环节。因此,总承包项目部采购价格控制从优选潜在供货商开始,也就是采购策划工作。项目业主在总承包项目的招标文件中通常会对本项目设备材料的潜在供货商,尤其对关键设备和重要材料的潜在供方,会做出一个独立的名单清单,投标人只能在这个名单中选择供货商。

对于项目业主来说,当然希望寻求与业内一流的设备材料供货商合作,尤其是经过竞争性招标确定项目总承包商后,总承包商要承担设备材料采购的价格、供货期等方面的所有风险。

然而从总承包商的角度来讲,只要能保质保量完成项目建设,以最小的项目设备材料成本,进而获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由于受产品价值及市场环境的影响,最好的设备往往价格高,所以总承包商在优选过程中,遵循的最基本原则是“适用性原则”,即在保证系统功能正常运行的前提下,选择符合工程项目特点,并且价格最低的设备,正常情况在卖方市场的条件下,通过竞争性招标采买设备材料是并不能控制采购价格,储备及筛选优质供货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市场价格风险,控制采购价格。

潜在供方的确定在整个项目设备材料采购价格的控制过程中,是个基础性的工作,因此,在项目投标阶段,总承包商就要审慎研究业主的招标文件,一般在投标文件中每项设备采购都会开列3-5家不同档次的潜在供货商供业主选择,从而掌握设备材料采购价格的主动性。

2.2灵活运用订货合同的条款控制采购价格

在与设备材料供应商签订货合同时,要合理的运用订货合同的有关条款,因为在设备材料订货合同中,有关的付款计划、货款支付方式、履约保函或保证金、违约金、质保期等条款,和订货合同价格的最终形成有直接关系,灵活运用这些条款,也可以达到控制设备材料采购价格的目的。

通常情况下,设备材料供货商总是希望尽可能早和快的收到合同款来减轻自己的资金压力,而总承包方为了有计划的控制资金的支付并控制合同的执行,对货款的支付也有一定自己的要求,在设备材料订货合同中的付款专用条款,规定了需方按照什么样的付款进度向供方支付合同款。因此过于苛刻紧张的付款条款和付款计划会增加供货商资金压力和财务风险,从而直接导致合同价格的上扬。

作为设备材料订货合同中经常遇到的条款,我国各家商业银行对履约保函都有规定,在开具履约保函时,绝大多数供货商一般需要做全额的资金抵押,即银行里有等额的资金抵押才能开具履约保函。

一般来说,设备材料订货合同中的货款支付方式条款不会对最终的合同价格产生太大影响,但对于个别需要供货商总成的设备供应,通常是将货款付款给成套供货商,再由成套供货商支付给分包商,如果能与供货商及其主要部件的分包商达成委托付款协议,将其改为由需方以专款专用的方式直接付款给供货商的设备材料分包商,就能大大减轻分包商的资金负担,进而从分包商一方获得价格优惠,从而降低总体的设备合同采购价格。

设备材料订货合同中的质保期和违约金条款一般来说不宜做出更改,因为这部分条款主要是用来保证合同的顺利执行,并保护总承包方利益的。在有些情况下,调整质保期违约金的条款也能有效降低供应商的风险评估,从而降低设备材料采购价格。

2.3采购招投标中投标人报价的分析和评审

控制设备材料采购价格的一个重要环节,即以公开招标或邀请招标等竞争性招标的方式进行总承包项目设备材料的采购。在此过程中,对各投标人商务报价的细化分析和评审对采购价格的控制和执行风险控制有着重要影响,因为这直接影响到供货商和合同供货范围的确定。

设备材料采购的招标文件中都会为投标人设计专门的投标报价分项表供其填报价格,但设计好的投标报价表通常采用的是通用格式,因为要考虑招投标的成本,所以投标人在填写投标报价表时,需要提供更加详细的设备材料分项报价供便招标人评审。一般而言,当总价与分项价格不符时,采购招投标时,要以分项价格为准,所以评审投标人价格时,分项报价是一个最主要的参考,通过对投标人的分项报价的多角度考量,评标阶段控制设备材料采购的关键是找出报价的不合理之处和隐含的价格上调因素。对于一些比较隐蔽的或存在变数的价格问题,可以要求投标人做出书面澄清,将报价有效期适当延长至招标文件要求。尤其是主要设备和零部件之间的价格存在较大差异,一定要将零部件的报价补齐或修改到符合招标文件要求,挤掉其中的水分,使各投标人得到公平公正的评标。

3、中小型设备材料采购的价格风险控制

3.1、中小型设备材料供货商的供货风险控制

供货商是承包商履行好EPC合同义务的基础,而EPC工程项目设备材料规格品种繁多,供货商来源复杂,有的供货商供货不及时、供货质量缺陷、出厂检验未检出的瑕疵、不及时提供备件、故意抬高备件供应价格,所以在选择设备材料时,所选产品质量要能满足合同要求,并且在业界口碑好,信誉好,售后服务一流,这样就能避免后期不必要的障碍,从而控制了因后期纠纷带来的成本增加。

对于这样的风险,要积极与业主沟通协调,妥善解决可能造成不良后果,调查研究项目相关供货商,预防上当受骗,在供货合同中明确支付、违约、质量检验和索赔争议等条款,严把质量关,严格控制不合格产品到达现场,对出现不良记录的供货商,在以后的项目中不再与之合作。

3.2、中小型设备材料现场管理风险控制

设备现场管理即设备材料到场的开箱检验,在开箱验收时出现货物数量和装箱单不一致,数量不全,设备损坏等现象,应提早发现,尽快处理,越早发现问题越容易解决。尤其在项目关键阶段,对设备材料的管理容易失控,从而加大采购成本,延误工期。对于此类风险,承包商应该委托采购部门将货物及时移交给施工单位,并同时邀请业主、监理等相关部门参加开箱检验一次性移交,开箱检验,确保无损坏和划痕等异常情况,做好书面记录,裸装、捆扎包装的材料应逐件检查尺寸,根据实际验收记录,写开箱检验单,按质验收。

经进货检验合格的货物应及时办理入库手续,各类货物入库时应做好标识,定期检查库存区内货物,对长期存放的设备做好保养工作,做好防盗工作,仓库保管员应按领用单上所列的品种、型号、规格、数量进行发放,并签写出库单,总包单位组织施工单位办理剩余材料退料手续,随机文件和检验记录等应分类妥善保管,以备查询调用。

结束语

在总承包项目投标及设备材料采购过程中,总承包商希望通过竞争性招投标确定供货商的方式控制设备材料采购价格,通过本文的分析,控制总承包项目设备材料采购价格的重要因素主要包括潜在供方的确定、对投标人报价的细化和评审以及灵活应用订货合同的相关条款,对于设备采购承包商来说,加强风险意识和对风险的预控能力,将会对设备材料采购价格控制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篇(2)

食品行业采购流程特点及内部控制难点

(一)食品行业采购业务流程特点

采购周期的时间性要求较高。采购绩效评价关键的一项就是采购周期的控制,因为采购周期影响着企业所需采购物资供应的及时性,也影响着企业采购资金的周转。在食品行业采购中,除了以上原因强调采购的时间性外,所采购物资特别是食品原料的储存时间较短也是重要原因。所以要求企业一方面保证所采购物资有效地满足企业经营管理需要,一方面也要努力降低企业的营运成本。

采购流程对原材料的供给要求较高。原材料采购是采购环节中一个重要的方面,采购量的选择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原材料采购过多会导致原材料积压,而采购量少则会造成原材料供应的短缺。对食品加工企业来说,原材料的积压和短缺都将带来严重的问题。食品加工企业的原材料大都是农产品,保存时间过长可能会导致变质,也可能会导致其营养成分的流失。原材料采购量过大,食品加工企业将面临巨大的资金周转和库存的压力;原材料短缺也将导致企业无法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丢失市场份额。

采购流程对产品的质量要求较高。采购流程节点控制的严格与否与采购材料的质量紧密相关。一般情况下,食品加工企业的原材料大都是农产品,如粮食、食用油、水果、蔬菜等, 如果采购环节缺乏严格的监督,这些原材料质量不合格,将直接导致加工出的产品质量不合格。

采购流程对产品的成本影响较大。食品加工企业采购的原材料种类繁多,供应商参差不齐,若对供应商缺少严格的筛选,缺少信息的沟通,容易造成部分原材料价格过高,导致产品成本上升。若是原材料短期内采购的数量过大,可能会引起原材料的变质过期,从而导致库存资金积压甚至损失,增加库存成本,这些都是采购过程控制不合理的表现。

(二)食品行业采购流程内部控制难点

1.采购控制活动的环节较多、关系复杂。coso 委员会(全国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下属的发起人委员会)指出:企业必须制定控制的政策及程序,并予以执行,以帮助管理层“为保证其控制目标的实现,其用以辨认并用以处理风险所必须采取的行动业已有效落实”。食品行业不仅采购对象复杂丰富,而且采购的完成还牵涉到多个部门。由各部门提出采购申请,由供应保障部对供应商的生产能力进行评定,签订合同,此阶段需要公司管理者进行审核签字,并且由质检部对样品进行质量检验,最终收到货物由仓库保管。这就要求做好控制环节的识别工作,整合控制流程,以实现效率与控制的有机协调。

2.采购监督活动频率要求较高。食品企业整个采购内部控制的过程必须施以恰当的监督,通过监督活动在必要时对其加以修正。监督可分为业务监督、内部审计监督、外部审计监督三方面。采购控制活动贯穿于采购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对于食品业频繁的采购活动更是如此,因而对其的监督尤其是业务监督频率要求也较高。

3.采购的内部控制环境要求较高。采购涉及人财物的相互关系,又是专门性较强的业务,采购内部控制环境的如何直接决定着采购业务的成败。任何企业的核心是企业中的人及其活动。人的活动在环境中进行,人的品性包括操守、价值观和能力等,它们既是构成环境的重要要素之一,又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环境要素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引擎,也是其他一切要素的核心。食品行业采购部门的员工职业道德操守如何、企业是否建有既有利于采购工作开展又有利于监督考评采购工作的机制、企业管理者是否重视采购工作并带头在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采购控制氛围等等内部控制的环境因素决定着采购工作的质量。这样,必然对食品行业采购的内部控制环境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食品行业采购内部控制的实施方法与途径

(一)控制点与关键控制点的确定

实现采购内部控制目标,主要是控制容易发生偏差的采购业务环节。这些可能发生问题的环节,通常称为控制环节或控制点。通过辨别流程环节的各个业务节点,可以辨别出相应的内部控制点。而控制的多少和怎样设置则必须根据每个企业采购的实际情况加以确定。这样,采购内部控制的运行状况就可以通过识别并判断是否存在缺失控制点及缺失控制点的性质加以掌握,并为改进采购内部控制提供基础依据。

控制点按其发挥作用的程度而论,可以分为关键控制点和一般控制点。那些在整个业务活动中发挥作用最大,影响范围最广,对控制目标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甚至决定全局成效的控制点,即为关键控制点;相比之下,那些只能发挥局部作用,影响特定范围的控制点,则为一般控制点。如食品原料采购业务中的“验收”控制点,对于保证食品原料采购业务的完整性、实物安全性等控制目标都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因此是食品原料采购控制制度中的关键控制点;相比之下,“审批”、“签约”、“登记”、“记账”等控制点,即是一般控制点。

值得注意的是,控制的设置除了兼顾流程特点和内部要求外,鉴于食品行业企业的个性特征,还需要着重考虑采购流程内部控制的难点。例如:针对采购内部控制要求较高,就应该加强“采购政策”这一控制点相关的控制工作,比如,在采购政策中明确批量采购和零星采购的金额划分标准、明确采购招标的范围和程序、明确采购供应商准入标准等等。针对采购风险识别的专业化要求较高,就应该加强“岗位轮换”这一控制点的工作,通过轮岗、换岗,使得采购人员拓宽业务范围,加强业务技能等等。

(二)内部控制缺陷判断

在判断采购内部控制缺陷严重性时,应从相关信息披露发生错漏的可能性和造成的对采购流程控制错漏的重要程度两个方面进行考虑(见图1)。在图1中,ob 表明错漏无法被内部控制预防或发现的可能性,由下至上可能性逐渐增加;oa 表明已发生或潜在错漏的重要程度,由左向右重要性逐渐增大。bcea为显著缺陷区,bcfa 为实质性漏洞区。

在明确了采购内部控制缺失点可能造成的错漏而对其严重性做出判断后,还需要对缺失控制点的属性,即该控制点缺失是属于哪个内部控制因素方面的缺失,如是属于制度性缺失还是岗位设置缺失,是属于授权缺失还是执行缺失等等。只有这样,企业才能知道从何处着手解决采购内部控制缺陷问题。此外,如果要达到从整体上判断采购业务内部控制缺陷情况,还需要对采购流程下细分出的各自流程的内部控制点缺失是该子流程的缺失还是整个采购流程共性缺失做出判断。

(三)基于流程控制点的采购内部控制实施与改进

上文已经对采购流程内部控制环节和控制点的分布情况、控制点是否存在缺失及缺失的属性情况进行了识别和判断,这样,就得到了以控制点形式表达的食品企业采购流程内部控制状况说明表。本文以批准采购为例进行说明(见表1、表2)。

根据以上原理,可以从控制供应商、采购计划、实施采购等几个重要环节来对整个采购流程内部控制的整体情况、内部控制环节和控制点的分布情况、控制点是否存在缺失及缺失的属性情况有了较为清晰的了解,这样,探讨我国食品行业企业采购流程内部控制实施途径问题就变得有据可依。

在实施采购内部控制方面,企业应在其战略的指导下将采购内部控制融入到流程的执行过程中,这是实施内部控制的有效途径。同时还必须注意到影响内部控制的多个因素特征以及它们的共同作用。可以以采购业务流程及coso 报告内部控制五要素的基本要求为出发点,从内部控制目标、控制风险、流程控制点、业务流程图、监督检查办法及控制点文档等方面着手得到采购流程内部控制的操作指引。实践中应根据采购流程的控制目标,设计出不同的关键控制点和一般控制点,记录于每个控制文档和流程图之中,以最终形成一套完整的内控制度和业务流程来规范企业的采购行为。

食品行业企业有效实施采购内部控制的制度保证

探讨采购有效实施内部控制的途径问题,还必须对一些因素保证给予充分的关注和重视,尤其是对内部控制环境的重视。在内部控制五要素中,内部控制环境是基础。没有一个有效的控制环境,不管其他内部控制要素质量如何,都不可能形成有效的内部控制结果。

首先,内部控制是一个管理体系。在推进采购流程内部控制工作的同时,必须认识到企业的内部控制是一个管理体系。决不能把采购流程内部控制从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中独立出来,单独发挥作用。采购流程内部控制的实现,不仅需要针对采购业务及其流程特点而设计的内部控制机制和制度的保证,更需要企业战略层面的支持。

其次,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员工普遍认同并自觉遵守的理念与行为方式的总和,无疑对采购内部控制这一管理方法和手段是否能够有效实施产生根本性的影响。应将采购内部控制的理念渗透于企业文化之中,能够借助价值观念等软环境使自己的员工得到自律和他律,从而矫正其价值和目标,规范其行为,解决控制者与被控制者之间的矛盾关系,使个体与组织的价值、目标统一。

篇(3)

中国经济发展正在进入一个全新时代。在新时期,中国经济将逐渐进入精细化管理的时期。相比较现在的粗放管理模式,中国经济还需要完成一步重要的历史蜕变。物质采购是保障社会生产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

一、当前物质集中采购面临的问题

物质集中采购能有效降低采购成本,增加企业与供应商的谈判筹码。因此,集中化采购是一项非常有有价值的探索。国内由于在物质集中采购方面的配套制度还不完善。因此,物质集中采购方面还面临这一些问题。

1.缺乏完善的监管体系。物质集中采购后,涉及的采购物质量大、资金大。如果在物质集中采购的过程中,没有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就容易导致物质采购部门的问题。这方面的监管一直是当前企业采购管理的难点。采购人员出现营私舞弊行为,将直接影响到物质采购的质量,给生产埋下安全隐患。据统计,每年企业因为采购人员舞弊造成的及其严重。

2.缺乏物质集中采购的规范管理制度。一旦物质集中采购,则采购的风险系数就会越来越高。为了控制采购风险,必须建立规范管理制度和采购流程。但目前国内的许多企业在物质集中采购方面还没有建立完善的采购规范流程制度。制度的缺失也是造成集中采购问题的重要原因。国内集中采购管理制度管理粗放,漏洞百出,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3.当前物质集中采购缺乏专业人才。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是实现物质集中采购的关键。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采编能力,对市场价格变化能及时了解。同时采购人员还需要良好的沟通接洽能力,能与供应商之间进行良好的沟通。除此之外,对采购物质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能有效判断被采购物质的优劣是一个采购人员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其次,根据生产的需要有时候需要采购人员制定物质采购方案,扎实的专业知识是必不可少的。最后,作为一个采购人员,其职业道德操守水平也是及其重要的。高素质的专业采购人员是集合专业知识和人格素质与一体的。但目前国内还很缺乏这方面的专业人才。

二、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实现物质集中采购的策略

面对国内企业在物质集中采购方面面临的问题,解决的关键还在于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只有建立了完善的内控制度才能实现物质集中采购的有效进行。本人结合多年的采购实践,对加强物质集中采购的内控制度提出以下策略。

1.不断优化集中采购内控的管理环境。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是企业内部影响内部控制的各种因素的统称。具体说来有:管理层和职工的职业素质、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采购监督措施、与供应商的外部关系等。例如:某企业就通过不断断优化企业内控管理环境实现集中采购的高效管理,其措施为:在企业内部开展集中采购的培训学习。有效的学习培训让企业管理层要了解到物质集中采购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另一方,优化各个部门与采购部门的沟通合作,实现信息的有效传递。采购物质的全面信息传递是实现采购有效进行的关键。最后,建立科学的企业组织结构。优化组织结构能有效提高企业组织运营效率,效率的提高才能真正发挥物质集中采购的优势。

2.不断完善企业集中采购的风险评估和防范体系。物质集中采购不断增加了采购的风险,因此实现对采购风险的有效评估和防范是非常必要的。为有效控制集中采购的风险,本人所在的企业建立的采购风险评估体系。采购风险主要集中在:企业采购管理和供应商管理方面。针对集中采购的特点,建立预算风险评估、招标文件风险评估、供应商信用风险评估、合同风险评估等四方面的风险评估体系。并将风险评估纳入采购流程中必要的环节。防范体系是实现采购安全进行的必要保障。实践证明该企业采购人员贪污行为得到了有效改善。建立完善的财务监管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3.严格执行采购管理制度和流程。首先,制定科学完善的采购管理制度是非常有必要的。在采购的关键节点设立采购控制制度,以此制定完善的采购制度和流程。其次,建立明确的职能分工职责体系。职能分工才能更好的实现岗位间的相互监督。生产部门根据生产计划,采购部结合财务部制定采购预算控制制度根据生产计划制定采购方案,提交公司管理会议审核。核算通过后采购部门开始进行采购招标、洽谈、签订合同等等工作。做好采购合同的管理、采购档案管理、财务票据等等工作。

4.提高采购人员的素质水平是关键。受企业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企业对采购部门人员的安排一般都比较敏感,在很多私企其采购部直接是聘用的老板亲属。正是这方面的原因,国内企业采购人员的素质水平一直得不到有效改善。在实施有效财务预算控制体系、完善采购流程的基础上,提高采购人员的素质水平也是非常必要的。大胆聘用职业的专业的采购人员,以其专业知识服务企业。同时,重视采购人员职业道德教育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在采购团队开展一定的学习培训,不断能不断提升其专业素质还能有效提高采购人员的道德素质。

三、结束语

物质集中采购将在未来时候发挥重要作用,但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是关键。采购预算、科学的采购流程、不断提高采购人员素质是完善的企业内控制度的重要方面。加强企业的内控制度实现物质集中采购,将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篇(4)

尽管采购成本构成具有多样性和动态性的特征,但影响采购成本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项:一是采购价格因素。价格因素是企业成本和费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采购成本高低的决定因素。二是采购数量因素。数量因素建立在批量生产和科学合理的物资核算定额及储备定额基础之上,经济批量的采购方式和数量是影响采购成本的重要因素。三是物资市场信息因素。在全球经济和网络经济时代,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分析物资市场信息是影响采购成本的关键因素。四是物资运送方式因素。以最短的里程、最低的费用和最短的时间及时、准确、安全、经济地完成物资在空间的转移是影响采购成本的重要因素。五是物资储备方式因素。先进合理的物资储备方式对节约人力和运费以及减少占用资金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六是采购策略因素。具有预见性和灵活机动的采购策略是影响采购成本的重要因素。七是员工的素质因素。良好的采购工作需要具备一定科学知识、业务能力和丰富经验的员工来完成。

2. 企业物资采购流程控制

2.1采购计划的制定

采购计划阶段是整个采购动作的第一步。采购计划的制定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采购计划制定要考虑以下因素:

2.1.1物资采购数量及品质的因素。通过对企业经营的需要、商品储存、市场供应情况及价格变动情况、可替代品及新产品的发展情况、运输条件及其变化情况等因素的了解来决定采购数量和品质。

2.1.2供货商选择及运输路线的因素。根据采购物资特点、价格及供应优惠条件来最后确定供应商;根据运输费用及物资的特点用定性决策或线性规划方法以及最短线路法来确定运输线路及运输工具。

2.1.3采购方式的因素。根据采购的成本、价格、利润的综合核算来确定采购方式。采购方式有:(1)相互性采购。企业在采购的同时向被采购企业出售产品。(2)统一采购。对于某种具有特色、需要大量采购的商品,可以采取统一订货、统一采购的方式,以降低成本。这种方式被铁路企业普遍采用。(3)多家协同采购。根据需要,与其他企业联合采购。

2.2供应商的选择

采购渠道的选择,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是物资采购控制的重要一环。供应商选择的基本准则就是质量、成本、交付与服务并重的原则。四者当中,质量因素是最重要的,首先要确认供应商是否建立有一套稳定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然后确认供应商是否具有生产所需特定产品的设备和工艺能力。其次是成本与价格,要运用价值工程的方法对所涉及的产品进行成本分析,并通过双赢的价格谈判实惠成本节约。在交付方面,在确定供应商是否拥有足够的生产能力,人力资源是否充足,有没有扩大产能的潜力。最后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即供应商的售前、售后服务记录。

2.3采购价格的确定

采购价格的确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成本,是物资采购控制的重中之重。一方面,在调查市场价格时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对采购物资的价格进行市场信息收集,着重了解和掌握商品的成本价,摸准不同销售商的利润构成。另一方面,充分认识竞争决定价格这一规律,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积极采取与各投标单位急于中标的心里,在保证他们合理利润的前提下,促使价格下调到认可的空间。

比价采购是降低采购价格的基本手段之一。比价采购就是在采购环节上采用“价格比较”,对采购的全过程进行动态监控,力争在满足本企业质量需求的前提下实现低成本采购。

2.4严把入库验收关

物资的验收是确认资产、费用和负债是否存在与发生的重要依据。为达到控制目的,验收人员尽量由独立于计划、采购和财务部门的人员来承担,根据采购单记载的数量和质量要求独立地检验收到的货物。

2.5建立科学的资金使用程序

由于采购直接体现企业现金流出的增加,因此,物资采购与现金结合得非常紧密。为了降低采购成本,又减少现金流出,一方面要认真把住资金支付关,另一方面应采用多种支付方式进行管理。

3. 控制物资采购成本的措施

3.1在体制上实行集中采购

集站段的零散采购为较大批量的集中采购,在价格上获取批量优势,有利于加强管理和监督,有利于稳定供应商和供货渠道,有利于减少中间环节,从而降低采购成本。

3.2在过程上实行有序控制

在物资采购管理过程中,通过加强物资准入管理、价格管理和招标管理完成对整个采购过程的有序控制。

3.3在预算上实行事前控制

制定物资采购预算就是要在具体实施物资采购行为之前对采购成本进行事前控制,解决花钱的人和算账的人之间的矛盾,变事后控制为事前控制。有了采购预算的约束,能提高采购资金的使用效率,优化采购管理中资源的调配,查找资金使用过程中的一些例外情况,有效控制采购资金的流向和流量,从而达到控制物资采购成本的目的。

3.4在管理上完善物资采购保障体系

物资处要加强全局物资采购供应、准入、价格、招标、合同、仓库等管理工作的指导力度,杜绝不合理使用及浪费物资的现象,使物资采购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从而规范物资采购行为、保证运输生产正常进行。

3.5提高物资人员素质

篇(5)

1 供应链管理与采购控制内涵

1.1 供应链管理

企业内部供应链和外部供应链组成完整的企业供应链系统。供应链管理是指对供应链系统进行优化控制的手段和过程。在供应链管理过程中,需要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制订完善的管理制度,确保企业内、外部供应链系统的稳定运行。供应管理过程具有统筹性,通过对各个环节进行整合与协调,促使供应链实现无缝连接,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

1.2 采购成本控制

采购成本控制是指企业在进行目标采购过程中,通过对采购环节的把控和目标供应商的筛选,在保证完成采购目标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企业的成本投入,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标。有效控制采购成本不仅可以节约企业的资金投入,还可以保证企业的采购质量,进而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因此,企业应重视采购成本控制,保证采购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 供应链管理下采购成本控制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供应链管理下,采购在成本控制过程中存在以下几项问题:一是采购成本控制极端化,不能保证企业的采购质量,导致企业“因小失大”;二是采购管理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高,对采购过程中的一些招标手段认识不到位,容易在招评标过程中出现偏差,导致评标结果没有现实意义;三是供应商管理不到位,未对供应商进行分级管理,导致供应商质量低。

2.1 采购成本控制极端化

企业采购成本控制极端化虽然能够很好地降低企业的成本投入,但是对企业的长期发展会造成严重影响。企业要明确采购目标的性质和特点,分清其具体功能和重要程度,然后根据相应的标准进行采购。以太平鸟服饰为例,这是一家以零售为导向的多品牌时尚服饰公司,对于一些办公用品,如:笔、纸、装饰品等小物件,在采购过程中可以按最低价评标法进行采购,即选择价格最低的供应商,因为办公用品对于企业的整体发展影响不大;而当企业对服装进行采购时,应采用综合评标法进行采购,因为服装的采购质量是企业的形象标志,太平鸟是知名的服装企业,不能出现假冒伪劣产品,否则会损害企业的整体形象。此外,企业应对服装设计进行研究,评价其是否符合当前社会流行趋势,以保证企业采购后能够达到很好的经济效益。

2.2 采购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在采购过程中,由于采购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导致采购水平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采购人员在进行采购的过程中,由于缺乏丰富的采购经验和先进的采购知识,对采购管理的认识存在偏差,目标供应商选择随意性较大,不利于采购质量的管理;有些采购人员由于工作作风问题,利用职位之便谋取私利,导致企业的采购水平下降。如:采购时选择与自己熟悉的供应商或选择与自己有裙带关系的供应商,从中谋取好处。

此外,由于采购人员缺乏对目标供应商的资质审查和产品抽查,没有进一步了解供应商的企业信誉和后续服务评价,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没有一个大致的掌握,存在采购风险,容易出现产品供应不足和产品质量不符合企业要求等相关风险,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阻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

2.3 供应商管理不到位

对供应商进行有效管理保证企业采购水平的重要手段。企业在选择供应商时,对于大型采购,会对供应商的资质和产品质量进行严格审查,对其投标方案进行细致分析和综合评分,然后选择优质的供应商。但是由于缺乏对供应商的分级管理,随着时间的推移,容易出现“一次性”供应商和“僵尸”供应商。此外,由于缺乏分级式供应商管理,无法突出优质供应商的优势,剔除“一次性”供应商和“僵尸”供应商,供应商质量有待提高。

3 提高供应商管理下的采购成本控制措施

3.1 提高采购人员的综合素质

采购人员素质是保证采购成本控制的基础,在采购过程中,只有采购人员正确认识采购工作的重要性,树立科学合理的采购理念,具备扎实的采购专业知识和丰富的采购经验,才能做好采购管理。因此,企业应加大采购人员的培养力度,从根本上解决采购成本控制问题。可以对采购人员进行再教育,使其掌握与采购相关的专业知识;学习先进的采购管理经验,总结经验和教训,进而提高采购管理水平。

3.2 树立正确采购理念,完善采购体系

企业在采购过程中,应树立正确的采购理念。对不同的物资进行采购时,要采用不同的采购方法,保证整体的采购水平,不能“唯利是图”。

此外,企业应完善采购体系,建立监督机制,对采购人员的采购标准和采购方法进行监督,防止采购人员以采购名义为自己谋取私利。企业也可以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采购完成后,以采购目标为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基础,对采购人员进行物质奖励和荣誉奖励,进而提高采购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

3.3 加强供应商的管理力度

供应商的有效管理是保证企业采购水平的重要手段。供应商的管理水平不仅影响着采购管理水平,也影响着企业供应链的管理水平。供应商的有效管理可以为采购管理提供基础保障,因此,企业应加大供应商管理力度,对供应商管理实行分级管理并加以细化,确保采购人员在进行某类目标采购过程中能够及时有效地找到相应的供应商信息,降低采购供应商选择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此外,企业还需要对供应商进行动态管理,对供应商所供应的产品质量进行抽查,保证采购质量满足企业需求;对供应商的资质和信誉进行审查,保证选择供应商的合法性;对供应商的售后服务进行评价,完善供应商档案,保证供应商的实时供应信息。通过实施分级和动态的管理,企业可对供应商进行有效评价,筛选优质的供应商,剔除劣质供应商,减少“一次性”供应商和“僵尸”供应商,进而为采购管理提供保障,实现低成本的采购目标。

篇(6)

一、在采购成本方面

钱茜(2010)在《材料采购成本的控制研究》中通过对采购流程的分析、准时采购模式、采购商品分类管理、引入价工程(VE)理念,四个方面对采购控制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独特观点,如在实际经营中我们也有考虑到人的因素,即培养企业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和企业责任心。

吴旭(2011)以里理论分析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的完善采购管理,提高效率,控制采购成本的计划工作,如建立价格档案和价格评价体系。同时一些降低材料采购成本的具体方法和手段,强调了计划的重要性。

二、在采购模式方面

刘振海(2011)在《莱钢:实现绩优化的采购管理》中运用实证分析法,以莱钢为背景,研究了建立科学高效的采购供应体制,强调了形成较为成熟的采购模式的重要性。并从需求计划、合同、招标等不同方面加强了采购程序规范化的要求。

唐怡铮(2005)通过《刍议完善集中采购内部控制》介绍美国、加拿大、韩国、香港等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集中采购制入手,以我国人民银行为例,分析了我国人民银行的集中采购制度,剖析影响集中采购的各种因素,进而提出防范腐败、加强集中采购内部控制建设的措施。

进一步的讲,在防腐败问题上倪井喜(2009)在《优化内控设计 预防采购腐败》中通过对当前中国企业采购腐败现象的分析,以及借鉴跨国公司限制采购腐败的实践,从设计理念、健全内控、优化流程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了企业采购内控制度的设计思路。

同时,王亚东(2011)在《企业内控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中,以新修订的《会计法》为基准,强调了影响内部控制的几方面因素:控制环境、关键控制点、风险管理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内部控制评价的六大原则。

吴长辉(2010)《原料采购风险及其防控措施》中,以辽宁省抚顺红透山矿业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从铜原料采购的角度分析了采购风险包括来自企业外部的资源风险、几个风险、欺诈风险、质量风险和来自企业内部的库存风险、销售风险等。并针对这些不定风险提出了风险管理措施等具有实际意义的理论方法。

宋丽娟(2009)在《企业增值采购研究》中,在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于1985年提出的价值链理论思想下,提出了采购价值链增值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相关的理论观点及建议,诸如降低采购总所有权成本、降低库存成本和管理费用等。

李思艳(2011)通过《浅谈施工企业基于内控系统下的物资采购管理》结合施工企业的实际,分析了建立物资采购内控体系及物资采购风险评估的必要性,并围绕7个流程环节对企业物资采购内部控制活动进行了阐述。

关于内部控制建设的早期研究还有宋涛(2005)发表的《企业采购内控制度的建设》此文章以提出了供应系统的内控制度建设的重点突出“控制风险三道防线”,即完善自控、互控、监控体系。并以山东铝业股份有限公司为背景案例,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办法。

三、在采购渠道分析方面

黄为一;范征(2008)联合发表的《外商常用的采购渠道及民营小企业的对策分析》针对欲开拓国际市场的我国民营小企业在寻求国外客户、与外商建立业务往来过程中的问题,总结外商采购我国产品常用渠道和民营小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有效途径,分析民营小企业“走出去”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指出与外商接触旭注意问题,探讨民营小企业成功地走向国际市场的对策。

罗如学;尤妙娜(2009)共同发表的《基于供应链模式下电子化采购研究》中,基于网络发展的背景,应用对比方式,考虑到传统供应链中的采购活动存在信息不对称、需求反应迟钝及成本过高的一些因素,文章分析了采购工作实施电子化采购和信息化的必要性,同时阐述了在供应链模式下实施电子化采购的核心思想,并提出了相应的方案选择和注意的问题。

Anoka Jokai(2009)于《Determinants and consequences of internal control in firms: a contingency theory based analysis》中通过对COCO.COSO等几个框架的分析指出,每个组织要选择最合适的控制系统时,必修考虑到意外事故的风险是否切合权变理论。该文主要研究了检验这些风险特点的选择是否适应他们公司内部控制结构和它是否会导致一些更加优惠的有效性的评估控制管理。

Jan Colbert(2008)在《How to Monitor Internal Control》中指出一个有效地控制系统在合适的地方运用,风险可以降至最小化。而将风险降至最小化需要运用一种有效地风险系统,同时还可以控制促进经营和与经营有关的信息的可靠性。此文中,作者指出了内部控制的系统包括五个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信息和沟通、控制活动、监控。

哈米的阿拉德(Philae)(2009)《内部控制透视:理论与概念》中认为内部控制是管理层的平等与控制可以帮助管理者实现资源的与其有效管理的结果通过。并指出设计和建设有效的内部控制不是一个简单的任务,不可能是一个实现通过快速修复短套。于此讨论了内部文件的概念的不同方面的内部控制和管理。

结论

过以上文献综述,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对于各种内部的控制机制,采购内控可谓核心因素,采购价值可以说是基于时间和质量的一种竞争,对价值流中不能增加价值的环节,要通过减少浪费来节约成本。不论是节约还是提高效率,采购的内部控制,其中包括成本、管理、流程、定价、供应商、渠道等各方面的控制都紧密相联,每个环节的控制都要有科学的管理制度及方法。

通过国内外文献的研究,总结出采购控制在节约成本,提高效益,实现“增值”方面的中的角色性作用。采购内控不是最新提出的课题,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其模式也在不断地更新换代,新的理念层出不穷,采购的信息化、网络化、自动化等形式结构与理念,是现代企业不得不主动创新,改善管理,提高效益。尤其是特殊商品的材料采购对于企业的生存至关重要。(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参考文献

[1]余丽生,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实践与思考[J].财会研究,2011年11期

[2]刘振海, 莱钢:实现绩优化的采购管理[J]. 企业界,2011年第4期

[3]钱茜, 材料采购成本的控制研究[J].中国外资,2010年1月第209期

篇(7)

采购活动是企业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采购成本的有效控制和管理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和经济效益至关重要,采购工作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准备工作,更是增加企业经济效益和增强企业实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控制企业的采购成本不仅可以直接降低产品生产成本和增加利润,而且可以间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因此企业有必要对采购成本进行分析探究,以对采购成本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

一、影响采购成本的因素

为了探究企业采购成本的控制和管理的有效策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在明晰企业采购成本的内涵的基础上,必须探究分析和全面考虑影响采购成本的因素。采购成本具有动态性和多样性的特征,所以影响采购成本的因素也是多样的和复杂的,对采购成本造成影响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首先,构成企业的产品成本和采购成本中的主要部分的是原材料和其他物资的采购价格。采购价格随时间变化、政策环境和供需情况等发生波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采购成本的高低。

其次,采购策略对于采购成本的高低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采购策略是在综合考虑采购种类、数量、价格和时间等诸多影响采购成本的基础上采取的采购方案和规划。具备预见性和灵活性的采购策略,可以避免物资及成本的浪费进而节约企业的采购成本。

再次,采购人员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着企业的采购策略。人的参与是影响采购成本的最大变量,采购成本的控制和管理需要具备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的采购人员。

最后,采购数量、物资的运送方式和储备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采购价格,进而对采购成本产生影响。物资的采购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物资的采购价格,进而影响采购成本的高低,通常而言,采购数量越大,单位成本价格就越低。

二、采购成本的有效控制与管理策略

(一)建立完善的采购制度

采购活动是企业采购部门和外部供应商联系的纽带,而且采购工作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因此企业需要制定严格完备的采购制度和采购体系,以规范企业的采购活动,提高采购的效率,为采购部门的采购行为提供指导和规则。

首先,完善的采购制度需对物资采购的申请、物资采购的批准主体、物资采购的具体流程、相关部门的责任等内容做出具体明确的规定,为采购部门的活动提供明确的依据,规范采购从业人员的采购行为,避免出现企业内各部门互相推诿的问题。

其次,企业内部应建立采购价格档案和价格评价系统。作为对采购成本影响最大的因素,采购价格的评价是实现采购成本有效控制和管理的前提,企业内部采购部门需要将所有采购信息进行整理并予以记录,形成专门针对采购物资的价格档案,为以后的采购活动提供价格对比依据,为未来的采购活动提供参考和借鉴。

同时,对于重点材料的采购价格,有必要建立专门机构,专门负责收集物资影响价格变动的信息和资讯,并对其予以分析和评价,再构建配套的价格评价体系。

最后,企业内部应建立供应商档案并予以管理和更新,为了提高企业采购的质量及效率,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企业有必要对满足企业特定条件并经严格审查的供应商的地址、联系方式和交易方式等具体信息予以记录,建立完善的信息档案,这样有利于实现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沟通联系,有助于企业控制采购成本,同时还必须对已建立的供应商档案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审查、评价和更新,以便于供应商的筛选,以保证供应商能够满足企业的成本控制标准。

(二)降低物资采购的价格

在影响采购成本的众多因素中,采购价格对采购成本的影响最大,因此降低采购物资价格对于实现采购成本的有效控制和管理有十分显著的作用。首先,为降低采购物资的价格,需要对特定物资和原材料的采购市场进行调查,并收集物资价格变动的相关信息,进而在采购活动中充分把握价格变动的时机,只有在对采购市场的充分调查以及对价格资讯进行收集分析的基础上,才能充分了解特定原材料的市场状况和价格走势,才能更好的把握价格变化的特定时机,使自身处于有利地位,获得价格优势。

其次,交易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采购成本的控制和管理,如果企业的储备资金较充足,可以选择现金交易或货到付款的方式付款方式,以降低物资的采购价格。

最后,与企业内部采购部门直接联系的供应商对于物资采购成本也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为降低物资的采购价格,可以通过招标的竞争方式,扩大选择范围,通过对不同供应商的选择和比较使其互相牵制, 从而使公司在采购价格谈判中处于有利地位。企业也可以选择有良好信誉的供应商并与其签订长期采购协议,这样不仅可以最大程度上保证采购物资的质量,而且可以获得更多采购价格的优惠。为了节省企业资本,降低采购成本,企业可以直接与原材料的制造商联系,这样不仅可以省去供应商的中间环节和获得价格优势,而且可以享受更好的售后服务。

(三)提高采购人员的素质

采购人员是整个采购系统中最大的变量,因此,采购人员素质对于企业采购活动的正常运作和采购成本的有效控制和管理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企业的采购人员大多数是具备一定的采购经验,但是未接受国专业化的教育,没有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相关的专业背景,个别采购人员甚至违背职业伦理,损害企业的经济效益。部分企业也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采购人员的定期培训和交流学习。针对企业采购人员在采购工作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企业应提高采购人员的从业资格,引进和吸引更多具备采购专业知识背景的人才,以为企业采购工作的更好开展和企业未来发展储备更多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另一方面,企业应重视对采购人员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以提高采购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实践技能,更好更快的融入企业工作中。此外企业还应该加强采购人员的职业伦理教育,加强内部管理,采取合理的激励机制以调动采购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四)制定高超的采购战略

为实现采购成本的有效控制和管理,除了上述制定完善的采购制度,降低物资的采购价格和提高采购人员的素质的三中方式外,制定高超的采购战略是一种不同于常规的采购成本控制的方式和方法,战略采购就是一种高超的采购战略。所谓战略采购是指在整体上把握企业内、外部机会,系统评估企业的购买需求的基础上,减少采购成本的一种管理方法,最高超的采购战略不是利用自身优势压制对方妥协,而是应当对物资采购市场和企业自身优势的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双方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协商沟通以实现双赢的策略,即战略采购。集中采购是一种通过采购量的集中来提高议价能力和降低单位采购成本的基本的战略采购的方式。

总结:

采购活动是企业的经营活动准备环节,采购成本的有效控制和管理对于减少企业的产品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和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企业有必要在明晰影响采购成本的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完善的采购制度,降低物资采购的价格,提高采购人员的素质,制定高超的采购战略,实现采购成本的有效控制和管理。

参考文献:

[1]曹玉洁.有效控制采购成本的策略分析[J].企业导报,2011(9):76-77.

[2]李炳金.企业控制采购成本的有效举措探析[J].中国商贸,2011(12):103-107.

篇(8)

一、影响物资采购成本的因素

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为目的,从企业持续经营的整个期间来看,收入减去成本就是利润,成本是决定企业利润的重要因

素。采购成本构成具有多样性和动态性的特征,影响采购成本的主要因素有影响采购成本的主要因素有:

1.采购价格因素

是企业成本和费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采购成本高低的决定因素。

2.采购数量因素

建立在批量生产和科学合理的物品核算定额和储备定额基础之上,经济批量的采购方式和数量是影响采购成本的重要因素。

3.物品市场信息因素

在全球经济和网络经济时代,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分析物品市场信息,诸如物品的性能、质量、价格是影响采购成本的关键因素。

4.物品的运送方式因素

以最短的里程,最低的费用和最短的时间及时、准确、安全、经济地完成物品在空间的转移是影响采购成本的重要因素。

5.物品储备方式因素

先进合同的物品储备方式对节约人力和运费以及少占用资金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6.采购策略因素

在广阔的全球经济中,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具有预见性和灵活机动的采购策略是影响采购成本的重要因素。WWw.133229.COm

7.员工的素质因素

良好的采购工作,是决定企业产品开发,产品质量,采购成本的关键,也是决定流通企业销售状况的关键,因为采购策略事先就决定了物品畅销与否,而所有这一切都需要具备一定科学知识、业务能力和丰富经验的采购和仓库管理员工,随着经济全球化,采购活动遍布全球,则更是如此。

二、企业物资采购流程控制

物资采购流程管理的优与劣关系到整个企业成本管理的成败,对物资采购流程的控制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1.采购计划的制定

采购计划阶段是整个采购运作的第一步,至关重要。采购计划的制定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具有丰富生产经验、计划经验、采购经验等复合知识人才才能胜任,并且要和确认订单等部门协作进行。

2.供应商的选择

采购渠道的选择,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是物资采购控制的重要一环。对任何一个采购项目来说,供应商的多少,决定着供应商竞争力的激烈程度,参与的供应商越多,不仅采购项目在其性能、规格等方面有较多的选择余地,而且在供应价格上也将得到更大的优惠,在售后服务的承诺措施上也将更加完善、周到。

3.采购价格的确定

采购价格的确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成本,是物资采购控制的重中之重,在确定采购价格时,弱化采购人员与领导的个人行为,注重产品市场价格调查。一方面,在调查市场价格时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对采购物资的价格进行市场信息收集,可以通过上互联网了解产品的网上报价,发邮件了解其他地区报价,还可以查询部分厂商和专业人士了解其内部报价,着重了解和掌握商品的成本价,摸准不同销售商的利润构成,以消除腐败隐患。另一方面,充分认识竞争决定价格这一规律,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积极采取与各投标单位开展竞争性谈判方式,利用各投标单位急于中标的心理,在保证他们合理利润的前提下,促使价格下调到认可的空间。

4.严把入库验收关

物料的接收是会计中确认资产、费用和负债是否存在与发生的重要依据,是买卖交易中的重要环节,为达到控制目的,验收人员必须由独立于计划、采购和财务部门的人员来承担,它应根据采购单上的数量和质量要求独立地检验收到的货物。

5.建立科学的资金使用程序

随着企业生产能力的不断扩大和职工收入不断增长,企业的流动资金严重不足,企业往往依靠拖欠供应商的货款缓解资金压力。但是,任何单位包括供应商的经济活动都是以利润为目标的,无限制的将资金压力转嫁到供应商头上,一方面会严重影响企业在市场中的诚信地位,减少企业赊购物资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供应商为减少其负债风险和压力,会以抬高供货价格的方式来弥补,造成企业未来负债越来越大。而且由于企业流动资金严重不足及供应商情况复杂性,财务部门无法保证付款政策的一致性。在此条件下,财务部门付款政策的执行就存在较大的随意性,长期

以往,会导致财务部门付款过程中没有监督而产生财务部门有关人员以职谋私情况的产生。因此采购部门和财务部门要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采购欠款付款政策,做好不因领导层的变动而中断。

三、降低物资采购成本的措施

1.制定采购预算与采购计划

制定采购预算的行为,就是对组织内部各种工作进行稀缺资源的配置。预算不仅仅是计划活动的一个方面,也不仅仅是组织政策的一种延伸,它还是一种控制机制,起着一种比较标准的作用。制定采购预算,是在具体实施物资采购行为之前对物资采购成本的一种估计和预测,是对整个采购资金的一种理性的规划。它不单对物资采购资金进行了合理地配置和分发,还同时建立了一个资金的使用标准,以便对采购实施行为中的资金使用进行随时地检测与控制,确保采购资金的使用在一定的合理范围内浮动。有了采购预算的约束,能提高采购资金的使用效率,优化采购管理中资源的调配,查找资金使用过程中的一些例外情况,有效控制采购资金的流向和流量,从而达到控制物资采购成本的目的。

2.经济合理地选择供应商

供应商是物资采购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物资采购时,应该本着“公平竞争”的原则,给所有符合条件的物资供应商提供均等的机会,一方面体现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则,另一方面也能对采购成本有所控制,提高物资采购实施的质量。因此,在供应商的选择方面就有如下两方面的问题值得关注。

(1)选择供应商的数量

供应商数量的选择问题,实际上也就是供应商份额的分担问题。从采购方来说,单一渠道增加了采购资源供应的风险,也不利于对供应商进行压价,缺乏采购成本控制的力度。而从供应商来说,批量供货由于数量上的优势,可以给采购方以商业折扣,减少货款的支付和采购附加费用,有利于减少现金流出,降低采购成本。因而,在进行供应商数量的选择时既要避免单一渠道,寻求多家供应,同时又要保证所选供应商承担的供应份额充足,以获取供应商的优惠政策,降低物资的价格和采购成本。这样,既能保证采购物资供应的质量,又能有力地控制采购支出。一般来说,供应商的数量以不超过3—4家为宜。

(2)选择供应商的方式

选择供应商的方式主要包括公开竞争性招标采购、有限竞争性招标采购、询价采购和直接签订合同采购,四种不同的采购方式按其特点来说分为招标采购和非招标采购。在物资采购中,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可以利用供应商之间的竞争来压低物资价格,帮助采购方以最低价格取得符合要求的物资,并且多种招标方式的合理组合使用,也将有助于提高采购效率和质量,从而有利于控制采购成本。

3.充分利用物资采购环境物资市场供求关系的外部环境对采购策略的制定、采购计划的实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外部环境包括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

宏观环境是指能对物资采购组织怎样及如何采购产生影响的外部变化,包括市场季节性的变化、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国家财政金融政策的调整等各种因素。而微观环境则是指采购组织的内部环境,包括采购组织在采购中可能采取的组织政策、方式和程序,即实施采购的过程和程序。在符合微观环境原则的前提下,一个好的物资采购策略应当充分利用外部市场环境为采购部门带来利益。充分利用采购环境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熟悉市场情况、了解市场行情、掌握有关所需要物资多方面的市场信息。

4.强化供应商的管理

基于长期的降低采购成本的理念,在物资采购管理中应该贯穿供应商管理的思想,也即是把对供应商的管理纳入物资采购管理的一个部分。这样,既可通过长期的合作获得可靠的物资供应和质量保证,又可在时间长短和购买批量上获得采购价格的优势,对降低物资采购的成本有很大的好处。有以下两点值得注意:

(1)与供应商建立直接的战略伙伴关系

对于采购方来说,一旦确定了可以长期合作的供应商,应该与供应商之间建立直接的战略伙伴关系。双方本着“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建立一种双赢的合作关系,使采购方在长期的合作中获得资源上的保证和成本上的优势,也使供应商拥有长期稳定的大客户,以保证其产出规模的稳定性。这种战略伙伴关系的确立,能给物资采购方带来长期而有效的成本控制利益。

(2)供应商行为的绩效管理

在与供应商的合作过程中应该对供应商的行为进行绩效管理,以评价供应商在合作过程中供货行为的优劣。比如:建立供应商绩效管理的信息系统对供应商进行评级,建立量化的供应商行为绩效指标等等,并利用绩效管理的结果衡量与供应商的后续合作,增大或减少供应份额、延长或缩短合作时间等,对供应商以激励和奖惩。这样能促使供应商不断改善供货行为,保证优质及时地供货,从而有效地降低物资采购的总成本。

5.物资采购全成本控制

在探讨物资采购管理中降低成本的问题时,应该确立物资采购全成本控制的概念。我们所应该关注的是整个物资采购过程中的成本降低,是对总成本的控制,而不是单一的针对采购物资的价格。获得了低价的采购物资固然是成本的降低,但获得优质的服务、及时快捷的供货、可靠的货源保证等也无疑是获得了成本上的利益。同时,降低采购成本不仅指降低采购物资本身的成本,还要考虑相关方面的利益。成本就像在u形管中的水银柱,压缩这边的成本,那边的成本就会增加。单独降低某项成本而不顾及其他方面的反应,这种成本降低是不会体现在物资采购管理的效益之中的。

所以,需要建立全过程成本的概念,来达到对整个物资采购管理总成本的控制和降低。不应仅仅只看到最直接的成本降低,还应该从物资采购的全过程来衡量成本上的收效,从项目采购的全过程来探求降低总成本的有效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在采购过程中发掘无处不在的降低成本的机会,从而实现减少资金支出、降低采购成本的目的。

参考文献:

篇(9)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建筑行业发展也十分迅速,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变得越来越多,建筑工程的预算对于当前的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成本控制、工程推进等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为了尽量控制成本,需要对工程造价预算进行相应的控制和管理,准确的工程造价预算有助于促进建筑工程的正常进行,保证各种资金的有效应用。在工程造价控制过程中,物资的采购成本控制是一个重要内容,在当前的工程项目物资采购成本控制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建筑工程施工之前对预算工作做得不到位、物资采购成本控制体系不完善、物资采购人员的综合能力素养不足等,针对这些问题必须要提出应对策略,实现建筑企业的利益最大化。

当前工程项目物资采购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工程造价预算对于建筑成本的控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筑项目的成本有很大一部分都来自于工程项目的物资采购,在当前的工程项目物资采购成本控制管理过程中,各种管理体系的不完善、管理方法不当等,导致物资成本较高。

1.物资采购成本控制体系不健全

当前很多工程项目物资采购成本控制管理过程中,管理体系不够健全,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大多数的建筑企业都比较重视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对于工程物资采购成本控制的重视程度不够,因此导致各种物资采购成本控制体系不够完善,我国建筑企业的造价预算工作的管理上存在一些漏洞。当前我国很多建筑企业的物资采购成本控制都处于一种不够成熟的阶段,一般都是对一些子项目进行管理,缺乏一个整体性的管理理念,难以对整个工程所需要的各种物资成本进行管理,因此在工程项目的物资采购过程中出现了浪费现象。物资采购预算体系不够健全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首先,建筑工程物资采购人员的成本控制意识不够,因此在进行物资采购成本控制时没有按照严格的物资采购流程进行,没有对市场进行相应地考察,使得建筑过程中的物资采购管理工作上存在着许多的漏洞。其次,在当前的建筑工程中,物资采购成本控制体制不够健全,导致物资采购人员在进行数据处理的过程中结合具体的工程项目,因此不能将物资采购成本控制工作进行有效的落实。

2.物资采购人员的专业素质比较差

在当前的物资采购成本控制工作中,物资采购人员的综合能力素养比较差,当前在很多中小建筑企业中,企业管理人员对造价预算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在进行物资采购成本控制时没有专业化的人才作为储备,只是在各个工作部门中调用一些人员组成临时的造价预算部门,导致建筑工程的物资采购成本控制工作受到很大的阻碍,降低了企业的工作效率。同时,由于很多建筑企业的物资采购人员都不能有效地掌握市场的动态,对于市场的变化不能及时地控制,因此在进行物资采购成本控制时没有一定的针对性,导致物资采购成本控制的效率比较低下,出现了很多的浪费现象。

3.物资采购的成本规范不够统一

在进行物资采购成本控制的过程中,很多管理人员都不能按照相关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导致最终的造价预算数据不够准确,对工程的成本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造价预算人员在进行物资采购成本控制时只能够对有限的建筑材料进行相应的定价评估,对于间接的材料费用的掌握程度不够,因此无法对准确的数据进行物资采购成本控制。一般说来,在建筑工程中,会产生很多间接的费用,会增加造价预算结果的不准确性。

加强工程项目物资采购成本控制管理控制的方法

1.不断健全物资采购成本控制体制

科学合理的对物资采购成本控制体制进行完善,是提高物资采购成本控制工作效率的重要措施,有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在进行物资采购成本控制的过程中,首先要加强对各个部门的建设,协调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在建筑企业中,应该要加强设计部门、采购部门、施工单位之间的联系,加强对各个部门的管理,从而对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所需的物资材料进行及时地沟通,准确开展物资的采购工作。其次,要对工程项目物资采购成本控制管理的相关制度进行完善,应该要加强企业的物资采购成本控制的监督工作,应该要按照规范化的设计标准以及程序进行操作,不断促进物资采购成本控制的可行性以及合理性,使得建筑工程项目的物资采购工作能够顺利推进。

2.不断提高物资采购人员的专业素质

在进行建筑物资采购成本控制时最关键的因素就是物资采购人员的综合能力素养,物资采购人员的综合能力素养不高是影响当前的物资采购成本控制工作效率的重要原因,关系到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在人员选聘的过程中,应该要选聘更多高素质的人才,上岗之前对物资采购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保证其业务素质满足了相应的岗位需求。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也应该要不断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不仅要在业务技能方面加强员工的培训,还应该要在思想道德素养方面加强对员工的训练,使得物资采购人员能够具备成本控制意识,选择更多性价比比较高的物资材料。

3.加强建筑工程的物资采购方案的优化处理

建筑工程项目物资采购方案的处理是否到位,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的物资采购成本的控制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也会影响到整个项目的成本。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应该要对整个项目做好全面梳理,进行以成本控制为目的的全程预算,在保证工程项目质量的前提下,加强对建筑工程所需要的各种物资、机械等材料等的控制,在设计过程中就应该要做好相应的规划,比如在不同的阶段需要采购哪些材料、需要招聘什么样的施工人员、需要配置什么样的机械等,从而使得建筑工程过程能够按照物资采购方案对各种所需的物资材料进行购买,避免出现意外现象,从而出现不必要的浪费。在设计过程中应该要多设计几套方案,然后对不同的方案的优劣进行比较分析,从而选出最合适的物资采购方案用于工程项目的施工。

4.对造价预算规范进行相应的统一

随着我国建筑市场的不断发展,很多企业都走向了国际,因此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应该对造价预算的规范进行相应的统一,在企业的物资采购管理过程中,要设置统一的规范以及标准对物资采购成本控制工作进行管理,在实际的物资采购成本控制过程中应该要对市场动态进行掌握,对各种建材的价格进行掌握,实现动态物资采购成本控制,促进物资采购成本控制工作效率的提升,从而保证工程项目所需的材料得到保障,确保建筑进度的顺利完成。

篇(10)

前言:随着企业发展的加剧,企业在进行采购的过程中所涉及的方面众多,所采购的物资多种多样,这都极容易造成采购成本的增加。为了更好地促进企业发展,保证企业资金的合理利用,做好物资采购成本的管控就显得非常重要,甚至需要上升到企业战略的高度,从而为企业的更好发展提供支撑。

一、物资采购成本的影响因素

1.物资的价格、数量因素

做为衡量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指标,尤其需要注重做好企业物资的采购成本把控。而其中物资的价格对于企业物资来说影响重大,其价格因素也是企业成本以及费用组成的关键所在。甚至从某一个方面来说,企业物资的价格因素决定着企业成本的高低。其所涉及的热莅括采购数量,以及批量生产,以及物品核算等等内容,所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

2.供应商市场状况

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供应商市场的价格、质量等对物资采购成本有着重要的影响。只有把握好市场不断更新的发展动态,才能够合理的控制企业的物资成本。从目前的市场状况来看,企业应该不断更新企业对供应商市场的了解以及动态走向,才能够有效的把握物资采购的市场价格走势。企业物资采购成本具有多元化以及动态性的特点,因此企业随时关注供应商市场的动态变化开始变得尤为重要。企业只有根据供应商市场不断更新的动态变化而不断调整物资采购价格成本,才能够保证企业商品的价格优势。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供需体制的不断完善,企业应该更多地关注供应商的市场状况。

3.物流因素

随着近几年我国的交通网络的不断完善,交通工具的更新换代,企业物资采购成本的物流因素也不断变化。企业物资的物流因素主要包括企业所采用的运送方式以及储备方式等等,企业需要计算并采取最短的路程,最少的费用,最合适的储存方式以及最短方式,通过这样的计算能够有效的降低企业物资采购的成本。根据企业的物资需求,选择合适的采购方式,尽量做到避免重负采购、减少浪费、防止工作人员偷工减料,将企业物资采购的成本资金降到最低,最合适的价格,减少企业的成本浪费以及不必要的营业外支出,能够有效控制企业物资的采购成本。

二、企业物资采购成本控制的路径选择

1.完善物资采购制度

为了更好地控制企业物资采购成本,首先需要重视的便是企业制度的建立,通过合理采购制度的建设,能够更好地促进相关部门采购计划的开展,能够让采购的流程更加合理化、规范化。首先,企业需要对采购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商品价格、费用以及质量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做好全方位的考察,从而为采购决策提供支撑。其次,企业要根据物资的采购流程以及采购材料等内容来对采购流程予以完善,在保证采购质量可靠性的前提下,做好审批流程的把控,为采购成本控制奠定基础。此外,对企业物资采购过程中出现的物资短缺,质量损缺等问题进行全面遏制,是企业物资的采购成本受到有效合理的控制。

2.建立持续性战略供应商机制

企业在进行采购成本管控的过程中,还要注重做好供应商的管理,通过与供应商之间合理关系的构建与供应商之间建立持续性战略机制。首先,企业要与供应商企业之间建立良好的购销关系,同时对供应商进行综合对比,筛选出具有优质基础的供应商,并建立相应的资信档案。其次,企业要促进供应商之间形成良性的竞争关系,从而实现供应商的可持续性供应体制。再者,企业要对供应商进行科学管理,将其纳入电子化信息管理,既要做好供应商之间的价格对比,也要做好其产品的质量管理。努力做到将企业物资采购成本的价格安排最低,质量安排最好,以不断提高企业产品的质量以及增加产品的销量为目的,持续建立并完善供应商采购制度和策略。

3.加强企业物资采购的立体化监督

在企业成本管理与控制过程中,企业应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采购的基本目标,对于企业准备采购的物资种类,物资规格以及物资质量有准确的计划,根据物资采购价格因素的影响,尽可能的坚守企业在物资采购过程的物资损耗,缩短物资采购中间过程。建立企业物资采购的立体化监督,杜绝腐败现象的发生。根据企业经营状况合理的建立企业物资采购制度,有效缩短企业物资采购的进货时间以及进货期限。同时应该建立多渠道监督,不断完善企业物资采购立体监督的体系,合理的进行奖罚原则,通过企业工作人员的共同监督,使企业成物资采购成本的监督体系不断健全。

4.应用前沿性物资采购模式

选择合理的物资采购模式,对促进企业的不断壮大,较低企业总体采购成本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传统模式的采购管理系统过程中,由于信息技术和信息平台以及信息化管理手段的匮乏,企业与供应商之间在成本采购过程中无法建立有效快捷的信息共享系统,从而在企业成本采购过程中频繁出现流通环节效率不高,采购周期不断延长的现象,大大降低了供应链系统的运作效率。通过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以将网上信息处理与线下采购处理操作过程合理有效的结合起来,使物资采购所处的采购环境达到传统采购无法计较的有约成都,企业与供应商之间可以进行跨越时间空间分布式交流,大大减少企业成本采购的多种环节。

三、结语

随着企业的发展和进步,做好采购成本控制日渐受到相关领导层的关注和重视,其成本的内涵和外延也随之发生转变。对于采购成本的控制一方面要从其内在的本身含义中着手进行研究,另一方面还要从与之相关的所有成本有效管控措施予以探索,从而真正做到企业成本的合理管控,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有效提升资金的利用效率。只有做好成本的管控才能让企业的产品更具竞争力,才能够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走得更远,让企业的发展真正呈现出可持续状态。

参考文献:

[1]赵朝府.企业物资采购成本管理及控制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6(05):68-69.

上一篇: 机电一体化职业决策 下一篇: 国家审计主要法规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