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环保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20 16:07:52

小学生环保论文

小学生环保论文篇(1)

当前,我国水资源的短缺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可以说已经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我国人均水资源量2200立方米,低于3000立方米/人的平衡线,属于轻度缺水的国家;水资源时空分布严重不均,人口众多和传统工业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加剧了缺水问题;严重的水污染又使缺水问题日益突出。专家预测,中国人口将在2030年达到16亿的高峰,再加上日益严重的水污染,到那时,中国将成为严重缺水的国家。因此,水污染防治是水资源保护的当务之急。

目前我国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国家统计的12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比“八五”末期削减了15%左右,部分地区污染加剧的趋势得到遏制。但是,总体形势仍相当严重,我国污水的排放量已从80年代的310亿吨增加到2000年的620亿吨,占全国年用水总量的10%以上,自净能力已是杯水车薪;受污染河段已超过总河长的1/3;水生态系统蜕变严重。这不仅见于统计数字,甚至于每个居民都能接触感觉到。我国北方水资源短缺,有限的水资源被污染,使得供需平衡雪上加霜;我国南方严重的水污染已经使相当多的地区出现水质型缺水,使守着滚滚长江的太湖流域缺水喝;我国西部大开发,随着资金的投入,工矿业的发展,水污染加剧已见端倪,如此下去,将使那里十分缺乏的水资源难以为继;西南地区水资源量较为丰沛,但日益加剧的水污染已成隐患。因此,在21世纪对我国的水污染防治,需要高度的重视、创新的思路和有力的措施。

一、水污染产生的原因及其防治机理

(一)水污染产生的原因

回顾半个多世纪对水污染的斗争,全世界,尤其是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创造几千亿的产值,治污就需要逾千亿的投入,而污染日趋严重的形势还难以遏制!污染产生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指导工业化的西方经济学指导思想已不能适应现代工业化的新发展。从亚当·斯密和李嘉图起,西方经济学的指导思想就是最大限度地开发自然资源,最大限度地创造社会财富,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自然资源,尤其是稀缺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代代最大限度地开发,后代不就所剩无几了吗?如何符合代际均衡的原则,怎么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呢。多创造社会财富是没错的,但是在创造财富的同时也创造了害物,我们能够允许财富和害物的创造并行发展吗?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什么是利润呢?从经济学上来讲,利润是产出减去投入的净所得,治污的投入也是投入。如果治污的投入不被考虑在内,高利润、高污染的产业导向就会使污染愈演愈烈,人们的真正受益就越来越小。

目前水污染的重要指标是富营养化,实际上有机营养物就是食物,正是人类至今还缺乏的东西;目前水污染的另一重要指标是重金属,实际上这些重金属正是珍贵的工业原料。因此20世纪提出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并重,主要出于照顾人们对传统经济的认识;从21世纪的知识经济理论来看,仅从经济效益-利润来看,对于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水污染也是减少利润的。过去的情况,只不过是由于认识片面,政策不同,改变了利润的分配罢了。在新世纪人类开始了对水污染认识的第四阶段-清洁生产、资源循环阶段,就是从大系统看问题,工业生产和污染不一定是孪生兄弟,可能优生,即只有生态型生产这个独生子。

(二)排污就是用水

过去人们只认为从水体中取水,改变了水资源的量是用水,水体在量上有承载能力问题;而向水体排污,改变了水资源的质则不是用水,水资源在质上不存在承载能力问题,这种思想是不科学的,是违反自然规律的。人类不管从量上还是质上改变水资源,都是对水资源的利用,鉴于水资源已是短缺资源,量和质都要合理利用,科学配置,都要受到限制。排污实际上是挤占了环境用水,所谓“环境用水”就是必要保持一定量的净水-即维持水体的自净能力。而“生态用水”则是维持植被、动物群落和地下水等整个生态系统要素的用水。

二、当前水污染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国的水污染形势有了新的发展。

(一)以前主要是工业的点源污染,而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化肥农药使用量的大大增加,农业面源污染开始逐渐与工业点源污染平分秋色。

(二)以前主要是城市污染,而随着乡镇“五小”企业的迅速发展,农村污染开始逐渐与城市污染平分秋色。

(三)由于多年排污的积累,江河湖库的内源污染迅速上升,水生态系统严重蜕化,自我修复能力大大降低。

三、以新经济与科学观点防治水污染的具体措施

小学生环保论文篇(2)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实施环保教育,从小树立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自然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思想,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如何适时地根据教材内容对学生不失时机地进行环境保护教育,从小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树立正确的环保理念,积极参加环保活动,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争做环保小卫士,为以后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呢?在这里,我谈谈在十几年的语文教学生涯中的一点做法和感受。

一、在语文教材中积极寻找与利用相关素材和资源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积极参与环保活动,树立环境保护人人有则,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的思想。

如:我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清澈的湖水》中,我从课文的课题入手让学生思考:什么样的环境湖水才会清澈呢?首先,学生通过初读课文了解,只有环境美好,山清水秀,湖面才会像镜子一样清澈,让学生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其次,学生对课文重点词句的理解及小洁和小男孩的行为对比,以此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保护观念。先从小洁怀着美好的心情,来到风景如画的地方游玩;课文中重点描写了小洁在游船一边欣赏美景,一边吃面包的情景,学生通过对课文的重点词“紧紧”“攥”“生怕”及相关句子理解,让学生对‘小洁为什么这样做’进行讨论。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小洁紧紧攥着面包纸,是因为怕面包纸掉进湖里,破坏像镜子一样的湖面。再通过文中小男孩把香蕉皮扔进湖里,那面“镜子”被弄了个污点,起了皱纹,吓跑了小鱼,破坏了美丽的景色行为。让学生评价对比小洁和小男孩的行为,学生通过评价他们的行为总结出:小男孩破坏优美环境的行为是不对的,小洁保护环境的行为是值得大家学习和赞扬的,大家要争做一个文明的游客。培养学生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的行为习惯,树立学生保护环境人人有则的思想。

二、在平时语文教学中,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拓展延伸,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理念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积极参与环保活动。

如:我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二课《黄山奇石》中,课文的重点是学生体会黄山奇石的奇、妙,惊叹大自然的神奇伟大。在教学的结尾我适时地提出:如此奇妙的自然奇观,假如每个游客都随意地扔垃圾,破坏植被等行为,过不了多久,黄山还那么美,还是闻名中外的风景区吗?学生通过对问题讨论思考,加深学生对文章思想的理解,使学生和作者的思想情感产生共鸣。达到通过学习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理念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积极参与环保活动的教学目的。

小学生环保论文篇(3)

课堂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主阵地,教师们立足课堂,利用学科教材中的有关内容,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环境科学知识的渗透教育,以不断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在科学学科中包含着极其广泛和重要的环境教育思想和内容,通过科学课教学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树立保护环境从小做起,从身边做起的信念。结合有关教学内容进行环境教育,其中环境考察课是进行环境教育的典型形式。另外可以进行动、植物的养殖,环境科学实验,环保宣传,乡土地理考察等活动。

另外,对小学生进行环境教育,要强调实践性、参与性和跨学科性。小学思想品德课可能进行环境教育的主要有两个方面,即环境保护和节俭教育。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及德育相关的规律,因此开展活动时,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在美术与劳动技术教学中,应结合环境保护教育,使学生既掌握美术方面和环保方面的知识,并能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在手工制作课中,利用废物制作一些有趣的小作品,当同学们用废物制成各种各样的作品其兴奋的心情可想而知,这对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是十分重要的。

(二)把环境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以学校教育为中心,把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形成纵横交错,更加开放,更加宽泛的教育体系。这将有利于素质教育,有利于课外活动的开展。

1、与重大环境教育日(周、节)相结合

借助于植树节、世界气象日、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世界土地日等与环境教育有关的节日,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使之成为学校环境教育的传统。如在“世界环境日”开展“从小做个环保人”等活动,使学生树立较强的环境保护观念,切实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能力。

2、加强社会实践,丰富环境教育内涵。

让学生在保护环,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境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激发和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四年级以上各中队要成立废品回收小队,将家中即将扔掉的可回收的绣品垃圾集中起来,定时卖给废品回收处。学生要在教师家长的带领下,观察和考察社区人们的行为习惯,使学生明白造成各种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并分析研究对策。

3、与生动有趣的兴趣小组活动相结合。课内外的渗透教育,增强学生的环境忧患意识,促使同学们产生积极要求参与环保活动的强烈欲望。重点开展以绣品垃圾为主题的环保小制作(布艺)的兴趣小组活动,提倡动手做。

六、研究步骤:

准备阶段(2005.5—2005.6)

规划课题,提高认识,查阅资料,制定完善方案.

实施阶段(2005.6—2007.3)

总结阶段(2007.4—2007.5)

结题、撰写论文。

七、研究成果形式

研究报告、相关论文、有关活动案例、简明校本环境教材、调查报告、学生环保科技小论文等。

八、课题组人员及分工:

课题领导组:王庆念徐杰陆娟娟刘培张严

课题负责人:张严(负责课题的设计和编拟、主持并调控实验的全过程、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合理的分工和管理、进行实验总结和理论研究。)

主要成员:张惠珍郁蓓蕾龚勇秦玲娣徐国洪及各教师(组织实验和论证、完成各阶段的实验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撰写阶段性成果报告、协助课题负责人进行课题总结。)

九、保障措施:

1.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相关理论,用理论武装自己,并联系实际,提高教科研的能力。

2.环保实践内容联系本地实际,充分发挥教育的功能。

3.注重与领导的沟通,实落相应政策,寻求大力支持.

小学生环保论文篇(4)

二、“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模式的实践

(一)教学目标与内容

以环境保护概论课程为例,探索了“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方法在环境教育课程中的应用。课程按照7个专题、32学时进行授课,每个专题由这一领域的专家教授进行大班讲座授课2学时,辅助教师组织小班研讨2学时,此外,集体自主学习2学时,期末课内考查2学时[4]。第一个专题的主题是环境与人类健康,该专题介绍环境问题的由来与发展。了解当今人类在环境领域所面临的几大全球性问题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第二个专题为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讲述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培养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和科学发展观。第三个专题是环境法规与管理制度,主要介绍我国现行环境保护法律、国际环境法与环境保护公约,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各类环境管理制度,树立守法意识。第四个专题为清洁生产与节能减排,介绍清洁生产与节能减排的思想以及主要行业实现清洁生产的途径、节能减排的措施和相关的评价体系。第五个专题为大气环境保护,该专题介绍大气污染物及其来源、大气污染对人类的危害,让学生了解全球大气污染的现状、趋势与对策以及我国的大气污染综合防治。第六个专题为水环境和海洋环境保护,该专题介绍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海洋环境正面临的污染及生态破坏,让学生掌握水污染各种指标、水体中主要污染物的来源及其危害和各种污水处理技术的原理,并了解水污染和海洋环境污染综合防治的基本原则及主要对策。第七个专题为固体废物资源化与噪声污染控制,介绍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危害、城市垃圾、工业废物、农业废弃物和危险固体废物等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的原理,介绍噪声、放射性污染、电磁辐射污染、热污染、光污染等的来源、分类、危害以及控制技术。

(二)组建教师团队

根据专题内容和教师擅长的内容,确定教学团队,入选团队的教师必须在自己参与的专题领域有丰富的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经历。教师团队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授课班级的特点,共同制订整个学期的教学计划,完善课程教学大纲,确定教学目标以及案例交流和备课任务分工。教学团队定期召开会议,汇总一周的教学情况。每位教师在教学中针对具体内容,结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展示教研成果,为小组成员的教学观摩提供资源背景[5]。

(三)大班授课

合作性教学模式中的大班授课要区别于传统的授课形式,其核心要求不再是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更加注重对知识架构传授,让学生建立起知识体系,而一些具体的知识点,则会通过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课后自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和小班讨论时相互分享学习来获得[6]。因此,讲座授课采用问题式教学,在讲授基本知识的同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课内学习自然延续到课外。每次讲座授课后设计或提出讨论问题,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思考这些问题,在小班研讨课提出自己对这些问题的观点和意见。

(四)小班研讨的课前准备

研讨课的课前准备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1.教师团队要确定讨论主题,一个科学合理并且可以激发学生讨论热情的主题可以大大提升研讨效果。讨论主题有多个来源:一是可以来自教材,与大班授课的内容相衔接,深化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点,通过在研讨课上分析辩论相关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二是可以通过汇总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由教师团队从中挑选学生最感兴趣且研讨性高的主题,保证学生的研讨积极性,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2.指导教师在课前要准备充分。指导教师除了在课前安排并通知学生讨论课的教室和时间,在研讨课上,学生讨论的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在课前准备时也会遇到无法解答的难题,需要指导教师为学生指点迷津,由于这些问题在课前是未知的,因此,指导教师充分备课,每一个环节认真设计、组织和安排。对讨论的主题要有深入认识,这样才能真正起到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确保研讨的良好效果[7]。3.学生作为研讨课的主体,一定要提前准备。在教师布置讨论课题之后,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切入点,构思自己的论点论据,在研讨课上和同学分享讨论,也可以将自己在查找资料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与教师、同学共同讨论分析。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展示自己的观点,如做演示文稿、学术报告等。

(五)研讨课中的正确引导

在研讨课进行的过程中,指导教师除了要维持好课堂纪律,认真听取学生发言以外,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研讨中来,支持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当有学生提出创新观点时,要给予表扬,提高学生积极性,鼓励学生创新。指导教师的语言要起到穿针引线、回归主题的作用,占用时间不宜过长,要给学生充分的发言机会。在研讨结束之时,指导教师要对本次研讨进行总结和点评,对好的讨论形式、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和突出表现等给予肯定,对偏激的观点进行全面分析和引导,对不正确的观点进行纠正[8]。

(六)研讨课后分析总结

在研讨进行时,每个班要有专门的学生负责记录研讨内容,首先,记录课上各位学生的方案和观点,这一部分是学生课前准备的集中展示,不仅是期末成绩评定的一个重要指标,还可以筛选出优秀的方案,在大班授课时展示给其他研讨班的学生,共同学习。当一个研讨主题出现多个不同的观点时,还可以在大班上进行互相的辩论,丰富授课方式,活跃课堂,更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其次,在讨论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也要做好记录,统计出一些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在大班授课时深入讲解。最后,记录指导教师在研讨课上提出的观点和对问题的解答。教师的解答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总结,能给学生答疑解惑,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纠正原有的错误观点,澄清原有的模糊认识[9]。而教师团队通过这些课堂记录,可以更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分析得出学生感兴趣的环境问题,并以此为依据调整教学内容。

三、合作性教学模式实践效果分析

(一)问卷设计

针对研究对象,教师团队为参与合作性教学模式的学生设计了一套调查问卷,问卷的主要内容包括调查者的基本信息(性别、专业、年级)、对教学模式的评价、该教学模式对其自身的帮助以及还存在的问题与建议等。

(二)问卷的方法与回收

本次问卷调查采用不记名的方式,共向学生发放100份,回收98份,其中有效问卷96份,有效率为96%。

(三)数据处理与分析

小学生环保论文篇(5)

在《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循环约束,必须增强危机意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加快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一、无政府行为的企业标注式博弈设计

1.大企业之间的博弈

①假设参与者仅有两个且均为大企业。

②假设两个企业均有两种决策选择 =采取环保措施, =不进行环保措施。

③每种结果支付以企业实现利润为标的,根据以上假定得到博弈矩阵见图1。

④两企业符合博弈论的其他基本假设。

由划线法可知,该博弈结果为甲乙两企业的纳什均衡出现在两企业均不采取环保措施。

2.大企业与小企业之间的博弈

①假设参与者仅有两个且一个为大企业,一个为小企业。

②假设两个企业均有两种决策选择 a1=采取环保措施,a2 =不进行环保措施。

③每种结果支付以企业实现利润为标的根据以上假定得到博弈矩阵见下页图2。

④两企业符合博弈论的其他基本假设。

由划线法可知,该博弈结果为甲乙两企业的纳什均衡出现在两企业均不采取环保措施。

3.小结

在以上的论述中,无政府参与的情况下,大企业之间、大企业与小企业之间的博弈结果均无法实现环境保护的目的,其主要原因在于大企业与大企业竞争的决策均是短期行为,在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的时候忽视了企业长期的发展,而且环境保护的外部性又不能为企业提供足够的采取行动的动力,也因此导致了类似公地悲剧的情况产生。在大企业与小企业的博弈过程中,大企业的领导地位无法被动摇,小企业的短期利益已很难满足,更无法维持高额的环保投入,也因此对环境问题视而不见。综上,如果希望通过企业间自觉采取环保措施,必须加入其他外部因素,因此提出政府行为的必要性。

二、有政府行为的博弈论设计

1.大企业面对政府惩罚性措施的博弈设计

①假设参与者为大企业和政府。

②假设企业均有两种决策选择, a1=采取环保措施,a2=不进行环保措施,见图3。

政府组织可以选择 b1=接受寻租, b2=不接受寻租

③企业和政府组织符合博弈论的其他基本假设。

由逆向归纳法可知,均衡结果出现在企业采取提供寻租方式拒绝进行环保行动,但可以看出,该均衡结果受到诸多限制,主要在于政府团体是否可以真的加强监管,拒绝寻租行为。此时,大企业必须采取环保措施,考虑到前文提到的结论,大企业与大企业博弈中,均采取环保措施,其支付情况从长期来看是帕累托最优,故政府采取严格的监管行为是最正确的选择。

2.小企业面对政府惩罚性措施的博弈设计

①假设参与者为小企业和政府。

②假设企业均有两种决策选择a1=采取环保措施,a2=不进行环保措施,见图4。

政府组织可以选择b1=接受寻租, b2=不接受寻租

③企业和政府组织符合博弈论的其他基本假设。

由逆向归纳法可知,小企业在政策选择上必然会千方百计的使政府接受寻租,因为在采取环保行动时小企业无获利机会,但是采取寻租行为可以得到一定的支付,并且在前文中也提到,小企业在与大企业博弈中不会采取环保行动,但从长期来看此类企业必然会被淘汰。

三、结论

随着日益增长的环境问题,党和政府已经采取了相关的诸如可持续发展和美丽中国之类的政策性指导措施,国家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但是从文中的结论来看,其结果并不尽如人意,故本文提出以下政策性建议:

①加强政府监管,同时提高媒体和公众对监管部门的监督,防止一小部分组织内的寻租行为。

②转变政策选择,改变以往只进行惩罚的政府决策,向奖励、鼓励的方式转变,例如对环保贡献最大的企业进行奖励(小企业与大企业的评判标准应有所区别),进而鼓励小企业采取环保措施,使其采取环保行动后有利可图。

③引进相关环保技术,降低企业承担的社会成本。

④产品标识上区分环保企业和非环保企业,加强民众监督。

参考文献:

[1](美)奥兹·夏伊.产业组织理论:理论与应用[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赵英民,赵景柱,丁丁,严岩,肖寒.我国环保产业面临的挑战和对策[J].宏观经济研究,2003(04).

[3]陈浩.生态企业与企业生态化机制的建立[J].管理世界, 2003(02).

小学生环保论文篇(6)

新课程标准要求全面培养学生的探究式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探究式学习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自主学习为途径,合作讨论为形式,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重点,构建教师导、学生学的教学程序。笔者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总结了如下几种基本模式:

一、明确目标,自学探究

明确目标是指一节新课前,教师为学生布置明确的自主学习目标,要求学生边读边提出问题,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当然学生由于自身能力的差异,提出的问题会各不相同。简单的能识记、理解的内容,学生通过自读就能够完成,而无法理解的内容,学生可以通过查阅相关材料尽力寻求答案。学生自学探究是学中有探,探中有学,一般问题均可以在边学边探中自行解决。

在学习七年级语文(上)《春》时,一位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为什么红的排在前面?全班学生经过自主探究发现,作者这样安排是按前一句“桃树、杏树、李树”的顺序来安排的,较好地解决了这个疑问。教师通过让学生自己提问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为他们创设动脑、动口、动手、释疑解难的机会,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在学习七年级语文(上)第八课《伟人细胞》时,学生第一遍自读,提出:贾里的伟人细胞表现在哪里?第二遍自读,提出:为什么贾里实现伟人的三次计划都失败了?第三遍自读,提出:贾里意外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提出了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而要想解决心中的疑问,就必须认真研究书上的知识,查阅相关的资料。而通过独立自学探究找到问题答案的过程,就是知识运用的过程。

二、解疑导拨,合作探究

学生通过自觉探究不理解或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可集中在这一阶段解决,包括三种形式:一是生生合作探究,二是小组合作探究,三是大班集体探究。学生以讨论的形式,互相启发,取长补短。教师要在鼓励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的基础上给予正确的引导,而不是包办代替,学生能够讲解清楚的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讲解。如在教七年级语文《说真话、抒真情》写作课时,可采用如下合作探究方法,第一步:将全班学生按优、中、差均匀搭配成若干小组,每组4人。第二步:每组确定一名学生做记录人。第三步:小组集体讨论评改分配的作文,评改的内容包括作文是否说了真话,抒了真情,以及对审题、立意、构思、谋篇布局、写法、语言等方面的优点、不足提出修改意见。第四步:小组代表在全班汇报评改情况。第五步:执笔人根据小组评改的意见写出二稿。第六步:组长根据小组成员在本次作文的表现,给每个人评定等级,并负责把集体讨论的内容、素材、初稿、修改意见、二稿等材料按顺序装订好,交教师审阅或各小组交换评改。

在组织学生讨论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积极的讨论回答要给予及时的鼓励,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中会相互模仿、带动、提高。学生在讨论中还会发生争论,不肯退让,这是正常的,是好现象。在合作探究中,除了实现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外,学生还学会了认真观察,分析判断,模仿优点,并在模仿的基础上提高,最后完善为创新。通过讨论无法解决而又是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可以作为学生课后探究的课题,绝不能不了了之。

三、明理强化,实践探究

这一步既是探究成绩的巩固,又是对探究效果的检验,其作用在于帮助学生获得方法。实践探究是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有利时机,方法形式一定要灵活多样,只要有利于学生扩大知识和发展能力,怎么有利就怎么做。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报纸、刊物、网络、社区调查、专业咨询等途径探究答案。在学习《大自然警号长鸣》学生了解了我国严峻的自然生态环境之后,根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的探究实践,我们上了一节以“守护我们共有家园”为主题的活动课,其小组活动如下:

一组:对母亲河长江进行调查,该组学生对流经我县境内的长江段进行了调查,拍来了正在排放污水和大量生活垃圾堆放在江岸以及漂浮在江面的照片,并用中、英文书写了小论文。由两名学生用流利的英文宣读论文,并用屏幕打出中文字幕,其用英文的目的是为了说明“环境保护不仅是中国人的事,而且是全世界人民共同的事”。

二组:利用自制课件展示校园环境建设情况,以及学校已经做出的各项环保宣传和同学们的环保行动。组织并收集同学们自制的图文并茂的环保宣传海报,对全班学生进行环保宣传。

三组:学生采访了环保局局长,并进行了录像。通过局长的讲话把八步区环境状况以及采取的环保举措介绍给同学。

四组:通过网络探究,搜索出中国环保网址大全。并向同学们推荐中国环保网,了解国内外最新环保动态;相关的环保法律、法规;通过网络超越时空的功能,带领同学们参观爱立信环保展览;通过网络的交互,在网上论坛中留言等。

由于学生的实践活动的课题是本组经过讨论普遍关心而无法解决或是想进行实践检验的问题,所以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而把自己探究的成果在活动课上通过不同的方式展示出来,不仅是一次明理强化的过程,而且通过活动,学生可以模仿优点相互学习,在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实现创新。

四、激励评价,引申探究

这一阶段既要总结前三步探究活动的基本收获,对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给予充分肯定,又要得出结论,为学生今后解决类似或相关问题指路。

对于个别学生展示自己的实践成果,其他同学可以对其进行评价。针对某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学生也可自由地谈感受,谈新问题,或者对前边组的问题展开辩论,把问题深入。教师和学生要对各组打分,通过评价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同时,教师要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究。

总的说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安排教学内容,探究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使枯燥的课堂变得生动起来。课堂教学选用探究式能破除“教师中心”,促进教师在探究中“自我发展”。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究活动的不断深入,教师的知识面亟待扩展,教师的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也有待提高。这些只是在探究教学实施中的第一步,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克服存在的问题,探究式学习才能逐步地走向完善。

参考文献:

[1]王旭彤.换一种方式学语文――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3.

小学生环保论文篇(7)

这一切都源于人们缺乏环境意识,没有良好的环保行为、环保习惯。

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培养小学生环保意识的有效措施

(一)强烈的环保意识是建立在理性认识基础之上,充分挖掘科学教材中能够进行环保意识培养的内容。

1、从学科的内容和特点来讲,小学科学课与环保教育有着更多的共性,其内容丰富、知识面广。

2、充分挖掘其中的环境保护的内容,运用探究式学习方式,有效培养小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积极利用目前社会上空前高涨的环保气氛,大力宣传环保的意义

1、结合环保热点问题激发小学生“学环保、讲环保”的动机

2、结合有关环境的纪念日,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3、联系生活实际,强化环保意识

(三)在“学生的小课题研究”的活动中进行环保教育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各种污染物对环境、对人类健康、社会发展的危害,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已成为全球人的共同呼声。2001年7月北京获得了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权,北京提出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举办理念。绿色奥运,就是将环境保护作为奥运设施规划和建设的首要条件。

但是在世界十大环境问题中,中国所起的反面作用是那么令人瞩目——全世界三大酸雨区,其中之一就在我国的长江以南地区,而全国酸雨面积占国土资源的30%;水资源危机,作为世界21个贫水国之一的中国,全国600多座城市中,缺水的就有300多座;水土流失面积已达367万平方公里,每年至少有50亿吨沃土付之东流;与日俱增的工业垃圾、生活垃圾已包围了我国三分之二的城市;大气污染已使我国600多座城市的大气质量符合国家标准的不到1%。环境污染所造成的损失已占我国国民生产总产值的10%……

这一切都源于人们缺乏环境意识,没有良好的环保行为、环保习惯。2007年9月,我对月苑一小中高年级的学生以及学校的大部分教师进行了有关环境保护知识的问卷调查,并对问卷进行了分析、研究。

一.小学生环境意识现状

(1)目前小学生的环境意识尚处于浅绿层。环保界对环保意识划分为浅绿层(关注环境卫生、绿化等身边的具体事)、中绿层(关注环境污染、噪音污染等恶化环境因素的解决)和深绿层(侧重于关注难以逆转的生态环境,包括水资源问题、土地荒漠化问题和生物多样性等)三个层次。由于各种原因,目前大多数的小学生环境知识较少,他们只是对日常生活型环境问题有所认识,而对环境污染的原因、生态环境的恶化等问题没有更深层次的认识,这表明,他们的环境意识尚处于浅绿层,这需要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改变现状。

(2)部分小学生存在消极从众心理,自觉遵守环境道德的主动性不强,环境意识淡薄。消极从众心理是指个体在群体压力下,放弃自己正确的环境认识和积极的环境态度,采取与群体一致的行为,这些行为多数体现在破坏生态与污染环境上。

由于学生长期生活在群体环境中,周围人群的言行对个体的影响很大,比如在校园里,看见地面上痰迹斑斑,明明知道不应该随地吐痰,但是为了图方便,趁人不注意,随地吐痰;手里攥着一张废纸,走了一段路也没发现垃圾桶,看到草坪上有垃圾,随手就扔掉了;在脏乱不堪的教室,你会把自己的垃圾自觉送到垃圾桶里吗?大多数人是不会的……这样的例子很多,他们知道这样做不对,他们还是这样做了,他们不愿意让别人视为异类,他们也不愿意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别人,最后,使我们的社会环境受到了污染。人们对经济利益急功近利的追求,对环境污染没有切实的感受,使得大多数学生对环境问题缺乏深层次的理解,致使学生对身边的环境问题关注较少,很少主动地保护环境,思考环境污染问题。

二.小学生环保意识淡薄的成因分析

(一)社会的原因

学校所教与社会现实所表现的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方式。例如,老师教学生要集中处理或带到垃圾堆再扔垃圾,而现实生活中,一些人给学生的示范却是随地可扔、随手可扔,并不会受到社会谴责或处罚。由此可见,全民环境意识不强,直接影响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进一步削弱了本来就很薄弱、不系统的学校环境教育。

(二)学校教育的原因

缺乏对小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正确认识,一些职能部门和有关领导、教师认识不到位。小学的环境教育还没有制度化,没有统一的环境教育教学大纲和教材,缺乏对环境教育应有的重视,甚至有的学校目前还没有开设环境教育课程。小学环境教育缺乏专职教师,大多数教师在环保知识、环境技能和环保法规方面未接受系统的培训,环境教育的师资培训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和机制,师资的缺乏已经影响到了环境教育工作的大范围开展。小学的环保教育与学科教学未能很好结合起来。

(三)家庭原因

家长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子女,正确的言传身教会起到榜样作用。如果父母做的与学校所教的不一样,则会削弱学校环境教育的效果,甚至还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例如学生在学校接受环保意识教育,而回到家看到的是家长对水、电的浪费,为方便使用一次性用品等。

三、培养小学生环保意识的有效措施

1996年12月,国家环保局、、国家教委联合制定《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1996—2010),《纲要》指出:“要根据大、中、小学的不同特点开展环境教育,使环境教育成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学科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环保教育同样也离不了这块主阵地。在当前的课程改革中,教育部在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各相关学科的设计中都渗透了环境教育内容。

(一)强烈的环保意识是建立在理性认识基础之上,充分挖掘科学教材中能够进行环保意识培养的内容

在小学各门学科中,科学课与环境教育的关系可以说是最为密切的。《科学课程标准》中的总目标有这样一段论述: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中也指出:珍爱并善待周围环境的自然生物,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小学科学中的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都是与人类紧密相联系,因此,在科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积极挖掘教材内容,有机渗透环境教育,让学生幼小的生命在学科课堂学习中浸染绿色。

1、从学科的内容和特点来讲,小学科学课与环保教育有着更多的共性,其内容丰富、知识面广。

(1)智能教育内容

教材以大量的篇幅讲述社会、经济、生态的持续发展,资源的持续利用;阐述环境问题的现状、起因与解决办法,揭示人与自然互动发展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如六下第四单元的《共同的家园》、五下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三上第二单元《我眼里的生命世界》……

(2)道德教育内容

教材告诉我们,自然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环境对废弃物的容纳能力是有限的,对资源的无节制掠夺开采,对环境的任意污染与破坏,必然受到自然界的惩罚,通过破坏环境来侵犯他人的利益,危及子孙后代的生存,必将受到社会的谴责,从而明确人对自然的道德责任和义务,树立“保护环境光荣,破坏环境可耻”,“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新型环境道德观念。如四上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六下第五单元的《神奇的能量》……

(3)行为教育内容

要求学生成为大自然的优秀管理员,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讲究环境卫生,节约用水用电,收集废纸废铁,爱护花草树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积极主动参加环保宣传教育活动,投身于环保事业。如三上第四单元的《它们是什么做的》;三下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六下第二单元的《遗传与变异》……

因此,结合小学科学课教学向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比其它学科有着更为有利的条件。

2、充分挖掘其中的环境保护的内容,运用探究式学习方式,有效培养小学生的环保意识

科学教材中,涉及环保教育的内容比较多,反映了环境和环保问题的方方面面,在教学这些内容时,要求教师对知识讲深讲透,同时还要注意适当延伸拓展,达到重点教育的目的。

(1)把科学知识与周围看得见、摸得着的环境紧密联系起来。

如在学习《关心天气》这一单元,要求学生根据自身的感受,分析冷热、刮风、下雨等现象,特别是经常影响本地的台风、寒潮等灾害性天气,使学生们知道这些主要是由自然原因产生的环境问题,人类只有认识自然规律,趋利避害,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课堂上巧妙穿插环保知识渗透环保意识。

科学课堂教学中,运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教师不给出固定格式的结论,而是由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搜集、阅读文字资料,实地调查问题现状等学习活动,使学生自己得出恰当的结论。学生自己得出的结论可能是各种各样,也可能是比较一致的,教师要根据一定的科学原理引导学生讨论所得结论的合理性,但不必统一到教师事先准备的结论上。因为环境问题本来就有多种解答方法,学生在课余到图书馆、阅览室、信息部门去搜集信息、查找资料、调查研究等。运用探究式学习方式培养小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也是对学生进行如何利用信息资源来学习和探索的过程。

科学课毕竟不是环保课,教师在教学中切忌一味地单纯宣传环保。教师只能在围绕教学目标、抓住教学重点的前提下,巧妙的渗透环保内容,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去领悟、体会,自觉地成为环保的宣传者和参与者。

如三下第二单元第三课《植物和我们》就可以选择“植物对人类的作用”这一知识点,作为进行环保教育的切入点。运用了“情景体验法”,大量过度放牧、乱砍滥伐、土地沙漠化的图片,长江中下游洪水、过度使用一次性筷子等视频资料,通过触目惊心的数据、图片,让学生从反面深刻地体验到植树造林让人们受益非浅,迫坏自然生态环境必定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事实胜于雄辩”,残酷的现实情景再现,具有很大的说服力,最后在学生的思维达到最高潮时,让学生亲自动手设计保护植物宣传画,培养学生爱护植物的情感。

又如四上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的最后一课,我选择“噪声的危害”这一知识点,作为为了让同学们切实感受到噪声是一种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很不利,课前我录了大街上各种噪声,有汽车的鸣笛声,人们的喧哗声,并用电脑进行了处理,加入了电锯刺耳的剧木声,机器的轰鸣声,小贩叫卖声。当讲到美妙的声音能让我们感受到舒服时,播放了一段优美的钢琴曲。同学们在优美的旋律中,听着,享受着,这时孩子们都沉浸在欢乐愉快的氛围中,几个有点音乐特长的同学还用手指在桌上模拟着弹起了钢琴。但听着听着,我又把音乐换成了录制好的噪声,不绝于耳的叫卖声,各种汽车的鸣笛声,工地里机器的轰鸣声……这时再看他们的表情,意外,惊恐,并纷纷用手捂住耳朵,多数同学显得烦躁不安。我及时关掉播放器等同学们安静一会后,抓住时机讲解噪声的危害:同学们刚才听到的这些嘈杂的声音就是噪声,噪声也是一种环境污染,如果人们长期生活在这种噪声很大的环境中,不但会心情烦躁,休息不好,还会导致听力下降,甚至会神经衰弱。为了使我们的学习环境不受到噪声的危害,为了我们每个同学的身心健康,请同学们以后在教室内、电影院内等公共场所控制自己的声音。从他们赞许的目光可以看出环境保护的种子已经播撤在他们的心田。

(3)结合实践操作,增加感性知识,深化环保知识的学习。

如在学习《土壤与生命》这一单元时,我们可以让学生亲手做肥料袋,种植植物等,学生不但获得环保的技能知识,而且在亲身的感受中潜移默化地提高了环保意识。

科学教材安排了大量的与环境教育有关的内容。如《植物的一生》、《它们怎样延续后代》、《生命之源——水》、《我们周围的空气》、《我眼里的生命世界》、《奇妙的声音王国》等等。可以说几乎每个单元都能挖掘出关于环境教育的内容,但这些环境教育的内容,多是以潜在的形式蕴含在科学知识之中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深入钻研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具体内容选准知识点,灵活机动地进行渗透。通过环保内容的渗透,让学生懂得每种动植物(包括人类)都需要一定的生态环境,保护好生态环境就是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尊重生命的多样性和大自然的规律性。让我们生活的自然环境永远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清新。使祖国大地生机盎然、繁荣富强。

(二)积极利用目前社会上空前高涨的环保气氛,大力宣传环保的意义

1、结合环保热点问题激发小学生“学环保、讲环保”的动机

2001年7月北京获得了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权,北京提出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举办理念。2008年6月1日,我国将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发扬重拾菜篮或者使用其它环保节约的替代品。2007年1月,南京市环境保护局制订了三年绿色公交行动计划,通过三年时间,做到基本消除城区内公交车严重冒黑烟和超标排放现象;50%的公交车以天然气为燃料;80%以上车辆排放水平达到“欧II”标准以上。还有能源短缺体验、绿色照明推广。

结合2007年9月,科技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科协、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联合制定的《节能减排全民科技行动方案》。对此类身边深有感受的一些事例,学生既能思考又能理解,不但理解了政府政策导向,而且对有关水文、气候、工农业生产等知识有了较深理解,有效地接受了环境教育。

2、结合有关环境的纪念日,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每年有关环境保护的纪念日有不少,如2月2日世界湿地日;3月9日中国保护母亲河日;3月12日植树节3月22日世界水日;3月23日世界气象日;4月7日世界卫生日;5月31日世界无烟日;6.5世界环境日;6月17日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6月25日中国土地日;9月16日国际保护臭氧层日;9月22日世界无车日;10月4日,世界动物日;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10月26日环卫工人节;12月29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纪念日,有意识、有计划地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如3月12日植树节,带领学生参加植树活动,学生实现了参与环境保护的愿望,在劳动中提高了环保意识,也深化了课本上有关知识的学习。6月5日世界环境日,开展保护环境热爱家园等主题的演讲活动,对身边环境问题的调查、研讨认证,得出一些合理的改进措施和方法,再进行广泛宣传,培养他们的全球观念,使他们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投身于环保事业。

3、联系生活实际,强化环保意识

在我们周围,还有很多破坏环境的事例,如向大海乱丢垃圾,随地吐痰,甚至随地小便,想必我们的学生不可能没见过这些不文明现象,教师都可以把这些插入到课堂中,并展示实地拍摄照片,交流这些现象对人类自身造成的危害,并让他们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为环境保护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生活中有许多保护环境和破坏环境的现象,但学生不太明白,比如集市上买卖蛇,上树捉鸟……这些学生司空见惯的现象,他们不以为然,甚至认为不会破坏环境。我们可以围绕这些现象开展谈论,在谈论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善于发现,仔细分析,才能分辨是与非。

(三)在“学生的小课题研究”的活动中进行环保教育

“学生的小课题研究”是一种很好的实践活动,它着眼于学生把学习过程中发现、探索、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我们可以在各中队组织开展环保小课题的研究,让全体少先队员在研究的情境中,亲自实践,获取直接经验,让学生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

我们组织学生开展了一系列的有关环境保护的小课题研究:

一年级的学生我们开展:1、乱扔垃圾的危害;2、铅笔与环境保护……

二年级的学生我们开展:1、树木的本领;2、马路上废气危害知多少;3、怎样节约水资源;4、我家附近的河流……

三年级的学生我们开展:1、校园里的绿化环境;2、影响校园美的行为有哪些;3、废弃垃圾的处理;4、防止废电池污染;5、白色污染的害处……

四年级的学生我们开展:1、关于污染河流的调查;2、影响天空变蓝的因素;3、噪音的危害;4、绿化环境破坏后造成的后果……

五年级的学生我们开展:1、菜场卫生情况对比调查;2、秦淮河水污染的主要原因以及现状;3、水资源浪费情况的调查以及处理措施研究;4、改善环境我们能做什么……

六年级的学生我们开展:1、环境污染的后果;2、哪些疾病与环境污染有关;3、家庭环境污染主要有哪些;4、工业废水流到哪去了……

通过系列有关环保的学生小课题的研究开展,培养学生环保意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自觉保护自然资源,从小养成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

通过有关环保系列小课题的研究开展,形成符合小学生实际的环境教育实施目标,总目标:关心;知识;态度;能力;参与。

关心,即要深化个人对社会总体环境问题的关心,并对其具有一定的感受性;知识即个人对社会总体环境及其存在的问题有基本的理解;态度即要明确个人对社会的价值,具有保护和改变环境的坚强意志;能力即要掌握解决环境问题所必需的基本技能;参与即能为解决个人和社会的环境问题而采取适当的行动,深化对环境问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分目标:

一年级:1、认识校园的花木及周边的小动物(3种以上);

2、不乱扔垃圾,在老师的帮助下整理教室卫生。

二年级:1、观察一些花木的生活习性;

2、了解水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三年级:1、大自然去观光游览,做到爱护花木,并能注意饮食的健康;

2、主动参与学校的“变腰行动”(即见地上有纸等垃圾能主动捡起)。

四年级:1、掌握初步的环保知识、了解河流与湖泊;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懂得爱护劳动成果,积极参与学校的垃圾回收。

五年级:1、掌握基本的环保知识,能体验生活中的美,主动深化、美化校园,学会垃圾分类;

2、了解生物知识、生态平衡、环境的保护,积极参与环保宣传活动。

六年级:1、有较强的环境生活意识,初步辨别那些是环保,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

2、了解地球与人类密切关系,积极参与环保实践活动。

学生通过了一系列环保小课题的开展研究,学们对环保有了更深的认识,不仅加强了回收再利用的理念,还能积极参加环保征文活动。学生撰写的科学小论文《关于废旧电池回收现状调查与研究》、《南京矿产资源的开发与环境保护》、《为什么脏雪融化得快》、《电动车的利与弊》、《融雪剂的利与弊》……多次在省、市小学生环保论文比赛中获奖。通过参观考察和社会调查,在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同时,也增强和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科学课中利用教材,有机地将间接知识和直接知识、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结合起来、全员参与与重点辅导相结合,让学生多参与、多观察、多思考、多实践,从自我做起,成为环保活动的参与者、实践者,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创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创新能力。综上所述,环境保护教育,只有上下一致,通力合作,从小抓起,从我做起,使每一位社会成员都树立起强烈的环境意识,人人爱护环境、保护环境、防止环境污染,才能创建一个美好的劳动生活环境,才能拥有一个充满生机的地球。

参考文献:

1、刘湘溶,朱翔.生态文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李友梅,刘春燕.环境社会学[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4

3、国家环境保护局.中国的环境教育[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

小学生环保论文篇(8)

全球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已经危及到人类的生存与繁衍,在这种背景下,人类开始反思和着手解决环境问题,并意识到环境教育对人类的重要意义。在小学的所有学科中,语文是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的一门学科,所以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加入环境教育可以使学生更容易接受,但是现阶段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进行的环境教育,其效果差强人意,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1 环境教育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培养公民的环保意识,可有效地阻止人们继续破坏生态环境,但是环境保护意识,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建立的。在这种大背景下,环境教育已经成为教育系统中必要开展的主题教育,我们都知道小学生的被动学习能力比较强,都是靠身边的环境耳濡目染地学习,[1]所以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增加环境教育,更有助于人们形成环保意识。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当代的小学生都进行了良好的环境教育,并借此形成了环保意识,在他们步入社会时就会自觉的保护生态环境,从而有效地遏制了生态环境的继续恶化,在这种保持的过程中,就更容易进行环境问题处理,从根本上解决了环境问题。因此,环境教育关乎了人类的生存问题,也是人与自然是否能够和谐相处的重要基石。

2 环境教育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现状和问题

2.1 应试教育背景下的影响

虽然我国早已经提出素质教育这个观念,并开始实行,但是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在广大的教师和家长心中早已经根深蒂固了,在他们心中考试分数和成绩才是最重要的。同时,许多学校把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作为考核任课教师的重要指标,这就导致了教师在教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只要求他们能够考高分就好,对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环保意识等素养根本不作要求。然而,大多数家长则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情,自己根本不过问。在这种大的背景下,小学生忙于“应付”教师家长给的课业压力,根本没有精力去进行环保意识的培养,素质教育也就变成了一句空话。

2.2 教育工作人员的环境教育意识比较淡薄

首先,部分学校领导和教师对环境教育的重要意义认识得不够,所以在他们工作中环境教育的意识比较淡薄,甚至没有。然而,小学生作为一个被动接受的群体,如果教师根本没有环境教育意识,小学生也根本形成不了环保意识。

其次,几乎所有小学的语文试卷题目中很少有,或者根本没有涉及环境的,并且教师在任课过程中,所教学的内容也是偏向试卷所呈现的重点。因此,如果学校的语文试卷不涉及环境问题,教师和学生也就不会去重视环境教育。

2.3 小学的语文教师关于环境教育的教学方法太过单一

关于环境教育最主要的是学以致用,即让小学生在得到环境教育理论的同时,还要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但是多重因素的影响下,许多教师还是重理论轻实际地对环境教育进行教学,这样单一的方式,根本无法提高小学生对环境教育的学习兴趣,从而就不能培养小学生的环保意识这方面的素养。

2.4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关于环境保护的题材很少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题材大部分都是关于动植物和自然风光的,环境保护类的题材很少,这就体现出教育人员在编排小学语文教材过程中,也不怎么重视环境教育。同时,就算是仅有的环保类的题材,教师也不对其进行深度剖析,就是形式上的讲给小学生们听,而这样根本不能培养小学生的环保意识。

3 针对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环境教育所出现问题的措施

3.1 加强教育人员与家长对素质教育的认知

教育人员与家长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分数对于学生不是最重要的,对学生的素质培养才是重中之重,一个只会考试得高分的“考试机器”没有良好的素质,就是对社会没有任何价值和贡献的人,甚至可能危害社会的安全,并且在未来社会也会逐渐地淘汰“考试机器”,而追求高素质的人才。然而,在教育人员和家长的正确思想引导下,小学生的素养也会有明显的提高,为其茁壮成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2 增强教育人员的环境教育意识

教师的教学作为学生得到知识的最重要的方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如果教师能够有良好的环境教育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就会向学生不由自主的渗透,从而培养小学生的环保意识。而对教师进行关于环境教育的培训,是可以提高教师环境教育意识的最重要途径,培训大体上分为在职培训和职前培训这两种,在职培训就是教师在空余时间,去参加关于环境教育的培训班;职前培训就是教师在师范学校当学生时,积极地参加学校开设的环境教育课程。除了培训之外,教师可以通过自我学习的方式来提高自身的环境教育意识,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可以请教相关的专家和学者。

3.3 加强小学生环境教育的实践

环境教育注定是一个注重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的教育,所以要着手于小学生环境教育的学以致用。实践能强化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和记忆,为小学生形成环保意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将学到的有关于环境教育的知识与生活中的应用进行结合,从而使环境教育的理论知识在小学生的意识中铭记,并在以后所遇到环境问题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或处理问题。所以,小学生在学习了环境教育的理论知识后,应该主动的参见实践活动,[2]而教师需要引导小学生来参加社会实践,确保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3.4 在小学语文教材编制时,适当增加关于环保的题材

在对小学语文教材进行编制时,可以适当地增加环境保护类的篇数,但编排的知识既要保证符合逻辑,又要满足小学生思维的发展规律。例如,在低年级的教材中应该适当的多添加一些关于环境教育的基本概念,来引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高年级的教材中应适当地添加一些问题,让小学生进行思考,在考虑的过程中,加强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从而促使学习环保知识更有效率。

4 结语

关于环境教育的开展实际情况和所起到的作用,是我国小学语文教育中需要着重观察的课题。在人类面对着一系列环境问题的这种大背景下,如何有效地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开展环境教育,是我国教育界急需解决的问题,毕竟环境教育与人类未来的发展大计是休戚相关的,因为小学教育中的环境教育,能够培养小学生具有良好的环保意识,所以在他们步入社会后就会有效的改善或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然而,对于小学语文教育中的环境教育,我们目前做得还不够,还需要做得更多,才会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为我国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小学生环保论文篇(9)

这一切都源于人们缺乏环境意识,没有良好的环保行为、环保习惯。

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培养小学生环保意识的有效措施

(一)强烈的环保意识是建立在理性认识基础之上,充分挖掘科学教材中能够进行环保意识培养的内容。

1、从学科的内容和特点来讲,小学科学课与环保教育有着更多的共性,其内容丰富、知识面广。

2、充分挖掘其中的环境保护的内容,运用探究式学习方式,有效培养小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积极利用目前社会上空前高涨的环保气氛,大力宣传环保的意义

1、结合环保热点问题激发小学生“学环保、讲环保”的动机

2、结合有关环境的纪念日,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3、联系生活实际,强化环保意识

(三)在“学生的小课题研究”的活动中进行环保教育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各种污染物对环境、对人类健康、社会发展的危害,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已成为全球人的共同呼声。2001年7月北京获得了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权,北京提出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举办理念。绿色奥运,就是将环境保护作为奥运设施规划和建设的首要条件。

但是在世界十大环境问题中,中国所起的反面作用是那么令人瞩目——全世界三大酸雨区,其中之一就在我国的长江以南地区,而全国酸雨面积占国土资源的30%;水资源危机,作为世界21个贫水国之一的中国,全国600多座城市中,缺水的就有300多座;水土流失面积已达367万平方公里,每年至少有50亿吨沃土付之东流;与日俱增的工业垃圾、生活垃圾已包围了我国三分之二的城市;大气污染已使我国600多座城市的大气质量符合国家标准的不到1%。 环境污染所造成的损失已占我国国民生产总产值的10%……

这一切都源于人们缺乏环境意识,没有良好的环保行为、环保习惯。2007年9月,我对月苑一小中高年级的学生以及学校的大部分教师进行了有关环境保护知识的问卷调查,并对问卷进行了分析、研究。

一.小学生环境意识现状

(1)目前小学生的环境意识尚处于浅绿层。环保界对环保意识划分为浅绿层(关注环境卫生、绿化等身边的具体事)、中绿层(关注环境污染、噪音污染等恶化环境因素的解决)和深绿层(侧重于关注难以逆转的生态环境,包括水资源问题、土地荒漠化问题和生物多样性等)三个层次。由于各种原因,目前大多数的小学生环境知识较少,他们只是对日常生活型环境问题有所认识,而对环境污染的原因、生态环境的恶化等问题没有更深层次的认识,这表明,他们的环境意识尚处于浅绿层,这需要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改变现状。

(2)部分小学生存在消极从众心理,自觉遵守环境道德的主动性不强,环境意识淡薄。消极从众心理是指个体在群体压力下,放弃自己正确的环境认识和积极的环境态度,采取与群体一致的行为,这些行为多数体现在破坏生态与污染环境上。

由于学生长期生活在群体环境中,周围人群的言行对个体的影响很大,比如在校园里,看见地面上痰迹斑斑,明明知道不应该随地吐痰,但是为了图方便,趁人不注意,随地吐痰;手里攥着一张废纸,走了一段路也没发现垃圾桶,看到草坪上有垃圾,随手就扔掉了;在脏乱不堪的教室,你会把自己的垃圾自觉送到垃圾桶里吗?大多数人是不会的……这样的例子很多,他们知道这样做不对,他们还是这样做了,他们不愿意让别人视为异类,他们也不愿意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别人,最后,使我们的社会环境受到了污染。人们对经济利益急功近利的追求,对环境污染没有切实的感受,使得大多数学生对环境问题缺乏深层次的理解,致使学生对身边的环境问题关注较少,很少主动地保护环境,思考环境污染问题。

二.小学生环保意识淡薄的成因分析

(一)社会的原因

学校所教与社会现实所表现的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方式。例如,老师教学生要集中处理或带到垃圾堆再扔垃圾,而现实生活中,一些人给学生的示范却是随地可扔、随手可扔,并不会受到社会谴责或处罚。由此可见,全民环境意识不强,直接影响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进一步削弱了本来就很薄弱、不系统的学校环境教育。

(二)学校教育的原因

缺乏对小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正确认识,一些职能部门和有关领导、教师认识不到位。小学的环境教育还没有制度化,没有统一的环境教育教学大纲和教材,缺乏对环境教育应有的重视,甚至有的学校目前还没有开设环境教育课程。小学环境教育缺乏专职教师,大多数教师在环保知识、环境技能和环保法规方面未接受系统的培训,环境教育的师资培训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和机制,师资的缺乏已经影响到了环境教育工作的大范围开展。小学的环保教育与学科教学未能很好结合起来。

(三)家庭原因

家长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子女,正确的言传身教会起到榜样作用。如果父母做的与学校所教的不一样,则会削弱学校环境教育的效果,甚至还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例如学生在学校接受环保意识教育,而回到家看到的是家长对水、电的浪费,为方便使用一次性用品等。

三、培养小学生环保意识的有效措施

1996年 12月,国家环保局、、国家教委联合制定《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 (1996—2010),《纲要》指出:“要根据大、中、小学的不同特点开展环境教育,使环境教育成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学科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环保教育同样也离不了这块主阵地。在当前的课程改革中,教育部在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各相关学科的设计中都渗透了环境教育内容。

(一)强烈的环保意识是建立在理性认识基础之上,充分挖掘科学教材中能够进行环保意识培养的内容

在小学各门学科中,科学课与环境教育的关系可以说是最为密切的。《科学课程标准》中的总目标有这样一段论述: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中也指出:珍爱并善待周围环境的自然生物,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小学科学中的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都是与人类紧密相联系,因此,在科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积极挖掘教材内容,有机渗透环境教育,让学生幼小的生命在学科课堂学习中浸染绿色。

1、从学科的内容和特点来讲,小学科学课与环保教育有着更多的共性,其内容丰富、知识面广。

(1)智能教育内容

教材以大量的篇幅讲述社会、经济、生态的持续发展,资源的持续利用;阐述环境问题的现状、起因与解决办法,揭示人与自然互动发展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如六下第四单元的《共同的家园》、五下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三上第二单元《我眼里的生命世界》……

(2)道德教育内容

教材告诉我们,自然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环境对废弃物的容纳能力是有限的,对资源的无节制掠夺开采,对环境的任意污染与破坏,必然受到自然界的惩罚,通过破坏环境来侵犯他人的利益,危及子孙后代的生存,必将受到社会的谴责,从而明确人对自然的道德责任和义务,树立 “保护环境光荣,破坏环境可耻”,“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新型环境道德观念。如四上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六下第五单元的《神奇的能量》……

(3)行为教育内容

要求学生成为大自然的优秀管理员,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讲究环境卫生,节约用水用电,收集废纸废铁,爱护花草树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积极主动参加环保宣传教育活动,投身于环保事业。如三上第四单元的《它们是什么做的》;三下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六下第二单元的《遗传与变异》……

因此,结合小学科学课教学向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比其它学科有着更为有利的条件。

2、充分挖掘其中的环境保护的内容,运用探究式学习方式,有效培养小学生的环保意识

科学教材中,涉及环保教育的内容比较多,反映了环境和环保问题的方方面面,在教学这些内容时,要求教师对知识讲深讲透,同时还要注意适当延伸拓展,达到重点教育的目的。

(1)把科学知识与周围看得见、摸得着的环境紧密联系起来。

如在学习《关心天气》这一单元,要求学生根据自身的感受,分析冷热、刮风、下雨等现象,特别是经常影响本地的台风、寒潮等灾害性天气,使学生们知道这些主要是由自然原因产生的环境问题,人类只有认识自然规律,趋利避害,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课堂上巧妙穿插环保知识渗透环保意识。

科学课堂教学中,运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教师不给出固定格式的结论,而是由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搜集、阅读文字资料,实地调查问题现状等学习活动,使学生自己得出恰当的结论。学生自己得出的结论可能是各种各样,也可能是比较一致的,教师要根据一定的科学原理引导学生讨论所得结论的合理性,但不必统一到教师事先准备的结论上。因为环境问题本来就有多种解答方法,学生在课余到图书馆、阅览室、信息部门去搜集信息、查找资料、调查研究等。运用探究式学习方式培养小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也是对学生进行如何利用信息资源来学习和探索的过程。

科学课毕竟不是环保课,教师在教学中切忌一味地单纯宣传环保。教师只能在围绕教学目标、抓住教学重点的前提下,巧妙的渗透环保内容,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去领悟、体会,自觉地成为环保的宣传者和参与者。

如三下第二单元第三课《植物和我们》就可以选择“植物对人类的作用”这一知识点,作为进行环保教育的切入点。运用了“情景体验法”, 大量过度放牧、乱砍滥伐、土地沙漠化的图片,长江中下游洪水、过度使用一次性筷子等视频资料,通过触目惊心的数据、图片, 让学生从反面深刻地体验到植树造林让人们受益非浅,迫坏自然生态环境必定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事实胜于雄辩”,残酷的现实情景再现,具有很大的说服力,最后在学生的思维达到最高潮时,让学生亲自动手设计保护植物宣传画,培养学生爱护植物的情感。

又如四上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的最后一课,我选择“噪声的危害”这一知识点,作为为了让同学们切实感受到噪声是一种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很不利,课前我录了大街上各种噪声,有汽车的鸣笛声,人们的喧哗声,并用电脑进行了处理,加入了电锯刺耳的剧木声,机器的轰鸣声,小贩叫卖声。当讲到美妙的声音能让我们感受到舒服时,播放了一段优美的钢琴曲。同学们在优美的旋律中,听着,享受着,这时孩子们都沉浸在欢乐愉快的氛围中,几个有点音乐特长的同学还用手指在桌上模拟着弹起了钢琴。但听着听着,我又把音乐换成了录制好的噪声,不绝于耳的叫卖声,各种汽车的鸣笛声,工地里机器的轰鸣声……这时再看他们的表情,意外,惊恐,并纷纷用手捂住耳朵,多数同学显得烦躁不安。我及时关掉播放器等同学们安静一会后,抓住时机讲解噪声的危害:同学们刚才听到的这些嘈杂的声音就是噪声,噪声也是一种环境污染,如果人们长期生活在这种噪声很大的环境中,不但会心情烦躁,休息不好,还会导致听力下降,甚至会神经衰弱。为了使我们的学习环境不受到噪声的危害,为了我们每个同学的身心健康,请同学们以后在教室内、电影院内等公共场所控制自己的声音。从他们赞许的目光可以看出环境保护的种子已经播撤在他们的心田。

转贴于

(3)结合实践操作,增加感性知识,深化环保知识的学习。

如在学习《土壤与生命》这一单元时,我们可以让学生亲手做肥料袋,种植植物等,学生不但获得环保的技能知识,而且在亲身的感受中潜移默化地提高了环保意识。

科学教材安排了大量的与环境教育有关的内容。如《植物的一生》、《它们怎样延续后代》、《生命之源——水》、《我们周围的空气》、《我眼里的生命世界》、《奇妙的声音王国》等等。可以说几乎每个单元都能挖掘出关于环境教育的内容,但这些环境教育的内容,多是以潜在的形式蕴含在科学知识之中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深入钻研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具体内容选准知识点,灵活机动地进行渗透。通过环保内容的渗透,让学生懂得每种动植物(包括人类)都需要一定的生态环境,保护好生态环境就是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尊重生命的多样性和大自然的规律性。让我们生活的自然环境永远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清新。使祖国大地生机盎然、繁荣富强。

(二)积极利用目前社会上空前高涨的环保气氛,大力宣传环保的意义

1、结合环保热点问题激发小学生“学环保、讲环保”的动机

2001年7月北京获得了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权,北京提出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举办理念。2008年6月1 日,我国将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发扬重拾菜篮或者使用其它环保节约的替代品。2007年1月,南京市环境保护局制订了三年绿色公交行动计划,通过三年时间,做到基本消除城区内公交车严重冒黑烟和超标排放现象;50%的公交车以天然气为燃料;80%以上车辆排放水平达到“欧II”标准以上。还有能源短缺体验、绿色照明推广。

结合2007年9月,科技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科协、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联合制定的《节能减排全民科技行动方案》。对此类身边深有感受的一些事例,学生既能思考又能理解,不但理解了政府政策导向,而且对有关水文、气候、工农业生产等知识有了较深理解,有效地接受了环境教育。

2、结合有关环境的纪念日,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每年有关环境保护的纪念日有不少,如2月2日世界湿地日;3月9日中国保护母亲河日;3月12日植树节3月22日世界水日 ;3月23日世界气象日 ;4月7日世界卫生日 ;5月31日世界无烟日 ;6.5世界环境日 ;6月17日 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6月25日中国土地日 ;9月16日国际保护臭氧层日 ;9月22日世界无车日;10月4日,世界动物日;10月16日 世界粮食日;10月26日环卫工人节 ;12月29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纪念日,有意识、有计划地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如3月 12日植树节,带领学生参加植树活动,学生实现了参与环境保护的愿望,在劳动中提高了环保意识,也深化了课本上有关知识的学习。6月5日世界环境日,开展保护环境热爱家园等主题的演讲活动,对身边环境问题的调查、研讨认证,得出一些合理的改进措施和方法,再进行广泛宣传,培养他们的全球观念,使他们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投身于环保事业。

3、联系生活实际,强化环保意识

在我们周围,还有很多破坏环境的事例,如向大海乱丢垃圾,随地吐痰,甚至随地小便,想必我们的学生不可能没见过这些不文明现象,教师都可以把这些插入到课堂中,并展示实地拍摄照片,交流这些现象对人类自身造成的危害,并让他们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为环境保护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生活中有许多保护环境和破坏环境的现象,但学生不太明白,比如集市上买卖蛇,上树捉鸟……这些学生司空见惯的现象,他们不以为然,甚至认为不会破坏环境。我们可以围绕这些现象开展谈论,在谈论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善于发现,仔细分析,才能分辨是与非。

(三)在“学生的小课题研究”的活动中进行环保教育

“学生的小课题研究”是一种很好的实践活动,它着眼于学生把学习过程中发现、探索、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我们可以在各中队组织开展环保小课题的研究,让全体少先队员在研究的情境中,亲自实践,获取直接经验,让学生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

我们组织学生开展了一系列的有关环境保护的小课题研究:

一年级的学生我们开展:1、乱扔垃圾的危害;2、铅笔与环境保护……

二年级的学生我们开展:1、树木的本领;2、马路上废气危害知多少;3、怎样节约水资源;4、我家附近的河流……

三年级的学生我们开展:1、校园里的绿化环境;2、影响校园美的行为有哪些; 3、废弃垃圾的处理;4、防止废电池污染;5、白色污染的害处……

四年级的学生我们开展:1、关于污染河流的调查;2、影响天空变蓝的因素; 3、噪音的危害;4、绿化环境破坏后造成的后果……

五年级的学生我们开展:1、菜场卫生情况对比调查;2、秦淮河水污染的主要原因以及现状; 3、水资源浪费情况的调查以及处理措施研究;4、改善环境我们能做什么……

六年级的学生我们开展: 1、环境污染的后果; 2、哪些疾病与环境污染有关;3、家庭环境污染主要有哪些; 4、工业废水流到哪去了……

通过系列有关环保的学生小课题的研究开展,培养学生环保意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自觉保护自然资源,从小养成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

通过有关环保系列小课题的研究开展,形成符合小学生实际的环境教育实施目标,总目标:关心;知识;态度;能力;参与。

关心,即要深化个人对社会总体环境问题的关心,并对其具有一定的感受性;知识即个人对社会总体环境及其存在的问题有基本的理解;态度即要明确个人对社会的价值,具有保护和改变环境的坚强意志;能力即要掌握解决环境问题所必需的基本技能;参与即能为解决个人和社会的环境问题而采取适当的行动,深化对环境问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分目标:

一年级:1、认识校园的花木及周边的小动物(3种以上);

2、不乱扔垃圾,在老师的帮助下整理教室卫生。

二年级:1、观察一些花木的生活习性;

2、了解水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三年级:1、大自然去观光游览,做到爱护花木,并能注意饮食的健康;

2、主动参与学校的“变腰行动”(即见地上有纸等垃圾能主动捡起)。

四年级:1、掌握初步的环保知识、了解河流与湖泊;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懂得爱护劳动成果,积极参与学校的垃圾回收。

五年级:1、掌握基本的环保知识,能体验生活中的美,主动深化、美化校园,学会垃圾分类;

2、了解生物知识、生态平衡、环境的保护,积极参与环保宣传活动。

六年级:1、有较强的环境生活意识,初步辨别那些是环保,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

2、了解地球与人类密切关系,积极参与环保实践活动。

学生通过了一系列环保小课题的开展研究,学们对环保有了更深的认识,不仅加强了回收再利用的理念,还能积极参加环保征文活动。学生撰写的科学小论文《关于废旧电池回收现状调查与研究》、《南京矿产资源的开发与环境保护》、《为什么脏雪融化得快》、《电动车的利与弊》、《融雪剂的利与弊》……多次在省、市小学生环保论文比赛中获奖。通过参观考察和社会调查,在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同时,也增强和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科学课中利用教材,有机地将间接知识和直接知识、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结合起来、全员参与与重点辅导相结合,让学生多参与、多观察、多思考、多实践 ,从自我做起 ,成为环保活动的参与者、实践者,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创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创新能力。综上所述,环境保护教育,只有上下一致,通力合作,从小抓起,从我做起,使每一位社会成员都树立起强烈的环境意识,人人爱护环境、保护环境、防止环境污染,才能创建一个美好的劳动生活环境,才能拥有一个充满生机的地球。

参考文献

1、刘湘溶,朱翔.生态文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李友梅,刘春燕.环境社会学[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4

3、国家环境保护局.中国的环境教育[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

小学生环保论文篇(10)

1.指导注重,准则健全,经费保证

学校成立了以书记、校长同志任组长,分担副校长为副组长,学校德育处、各年级班主任为成员的创绿工作指导小组。按期召开大会,不时完善各类准则,把创绿工作列入学校工作方案。年拨专款20万余元创立环保专栏、置办环保图书、订阅环境报、扩增绿地、栽种花木、参与上级组织环保培训、举行环保图片展等极大的完善了学校育人环境,先后被评为:省消防工作进步前辈单元、省标准化学校、市文明单元、市卫生进步前辈学校、县教书育人进步前辈单元。学校坚持环境育人、学科浸透、社会理论的育人的准则,在学校特征建立中获得了优异的成果,遭到上级指导高度评价和社会的普遍赞誉。

2.以教室为主阵地,在各学科教育中积极进行环保认识的培育

学校注重学科环保常识浸透,在语文、物理、化学、外语、政治、地舆、生物等学科,结合学科特点,浸透环保内容。从学科方案、各科上课、测试等环节提出明确要求,努力构建“人与天然调和共存”的文明育人环境。经过主题班会、争辩会等方式让绿色信心走进教室,走进每个学生的心中。经过学科学习,学生清楚了为什么人类只要一个地球,为什么人与天然要调和共存,了解了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节省动力,节制削减污染,成为师生的盲目行为。经过播放沙尘暴、泥石流、酸雨、地盘荒凉化等宣传图片,使我们的学生真正懂得了环保的主要性和需要性。

3.坚持学校环保活动室和班级垃圾收受接管站

每班设立环保委员和垃圾收受接管站,每周有各班在环保委员的率领下进行环保活动,做好活动记载。以此推进学校环保行为,全员、全程做好服务。

二、以活动为载体,注重环保活动的落实,不时优化育人环境

学校在夺目地位贴环保口号;设立绿色环保专栏,并实时改换内容;班级增设环保委员,在班级风貌中增设绿色环保内容;学校举行绿色环保常识讲座、环保图书展、环保小制造竞赛、手抄报竞赛、环保征文竞赛、开展了回绝“白色污染,环保从我做起”;应用6.5环境日、植树节日等严重节日开展维护环境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的活动,使环保认识家喻户晓,遭到了优越的教育结果。

三、积极组织意愿者参与社会理论活动,在活动中进步环保认识,宣传环保思想

学校有环保意愿小分队,班级有环保小组,他们积极活动在家庭、学校和社区。经过发放环保宣传资料、环保征文、环保黑板报等方式参加环保活动,普及率达98%以上;常常组织进社区、进工场,调查野外环境环境,观赏污水处置厂等;应用放假开展社会查询,宣传秸杆燃烧的害处,乡村沼气的得应用等,完成了小手拉大手。

节能减排家喻户晓,我校师生非常注重节能减排工作,能做到人走灯灭,节省每一滴水,深化社区、工场宣传节能减排的主要性,在市组织的节能减排“金点子”活动中获中学组二等奖。

四、积极创立绿色环保基地,开辟学生的视野,创始性的开展环保工作

1.绿色大地园林公司是我校的绿色基地。学生在这里劳动理论、听讲座,并进一步看法到环保的主要性。

2.县植物园是我校的绿色服务基地。每学期我们的绿色意愿者小分队都邑到这里来进行捡拾垃圾、宣传环保、查验水质、种树护树的活动,遭到了优越的宣传结果和学生的自我教育结果。

3.黄河,是我校学生的又一环保基地。学生到这里维护草皮,研讨水土流掉的缘由,还给河务局、水利局提出了很多合理化的建议,个中,初三学生贾友娟、于鹏,初二学生刘彤彤、高洁的金点子被评为县一等奖。

五、家校结合,共创绿色学校新环境

1.家长会增设环保宣传内容。教员、家长、学生一起研讨环保宣传内容,学校发放家庭环保建议书,引领并发起家长积极投入到环保活动中来,积极宣传环保,不合用一次性筷子,节省用水,节省每一度电等等,遭到了优越的结果。

上一篇: 刑法学研究论文 下一篇: 对外传播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