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信息学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17 17:59:16

医学信息学论文

医学信息学论文篇(1)

1.2教学内容较局限,不利于学生了解学科的最新发展方向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教学内容多是对前人经验的总结,有利于学生继承和发扬先辈的经验积累,但是,任何领域的最新发现从出现到最终被认可并传授给学生都需要比较长的时间。生殖医学是一门年轻的交叉学科,在专业理论和临床实践等方面仍不断有新技术和新发现在涌现,研究生培养作为高级人才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更需要引导其对该领域的最新发展动向有及时了解。高尔基说过:“如果学习只在模仿,那么我们就不会有科学,也不会有技术。”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转换自身的位置非常重要,需要把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知识传递者”的位置转变为“解惑者和引导者”。

2信息化教学模式在生殖医学研究生培养中的应用

2.1信息化教学的含义信息化教学是指教师和学生凭借现代教育媒体、教育信息资源和方法进行的双边活动。信息化教学过程是通过采用各种信息技术和手段来实现的,这是信息化教学的重要特点之一。但是,信息化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最本质的区别在于信息化教学除了在教学手段上有变化,同时在教育观念和模式、教学内容和评价、教育环境等方面均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2.2信息化教学模式在生殖医学研究生培养中的应用

2.2.1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生殖医学与临床其它学科之间存在差异,生殖医学除了要学习有关临床的内容,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内容涉及实验室操作。带教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可以通过运用文字、图像、动画、视频等多元化信息技术手段来清晰明了地介绍生殖医学中所涉及的抽象概念和实验室部分内容,尤其是比较抽象的、难于通过语言来精确理解的精卵受精过程、胚胎分裂过程、单卵胞浆内显微注射技术、胚胎植入前诊断技术等内容。通过将抽象概念清晰化,将实验室操作过程连续化和动态化,使学生能对每一部分的内容均有全面的把握和了解,信息化教学模式在生殖医学研究生培养的实际应用过程中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信息化教学模式中大量运用了多种多样的信息技术和手段,大大节省了带教教师的授课时间。带教教师在课前会加强授课前准备,制订完善的教学计划、课件和教案,并将生殖医学专业方面的最新发展方向、新技术和新发现也加入日常教学内容中,增加了知识的含金量。

2.2.2教师和学生信息化教学不仅仅表现为教学手段的多元化和教学内容的增长,实质上更应该是教育理念和教育环境的改变。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信息化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带教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主要作用就是带领学生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承担着领路和解惑的作用。生殖医学具有多学科结合的特点。在临床带教过程中,根据某一临床现象,由带教教师组织学生根据该临床现象进行临床诊断和治疗、伦理学、社会学和法学等方面的思考,发现问题,并针对该问题在查阅相关资料后分组进行讨论,带教教师将根据讨论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和讲解,鼓励学生积极讨论和思考,以便最终全面掌握相关知识。这种方法与传统的教师讲解为主的教学方法相比,给了学生充分的主动思考的时间,使其能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作者在带教过程中也鼓励学生对实际临床问题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并积极进行引导,以便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生殖医学相关理论知识和技术的更新速度非常快,这就要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针对这种情况,在带教过程中要求学生主动查阅感兴趣领域的最新医学资料,在查阅大量资料后由学生自主确定主题,每周二下午轮流进行中英双语汇报,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进行讨论,并鼓励学生通过网络与教师进行互动。医学教育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信息化教学模式给学生和教师提供了自如、无障碍的交流平台,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习惯。

医学信息学论文篇(2)

作为整个信息链的起点,事实就是事物在人类视野(感观/逻辑)中的原始映像[1]。事实是事情的真实情况,包括事物、事件、事态,即客观存在的一切物体与现象、社会上发生的不平常事情和局势及情况的变异态势[2]。事实也是人类知识的起源,人类全部知识的最初信息基础就是事实。

1.2数据(Data)

通常认为,数据是对事物纯粹的、客观的记录,是原始的未经解读的数字、文字、图像、符号、声音、计算机代码等[3]。而数据本身缺乏关联和目的性,但当数据结合一定的背景、规则、意义之后,就会形成信息。

1.3信息(Information)

作为整个信息链中的中心链环的信息,它的下游是面向物理属性的,上游是面向认知属性的。“信息”既有物理属性也有认知属性,因此成为“信息链”的代表称谓。

1.4知识(Knowledge)

知识来自于信息,信息只有同接收者的个人经验、信息与知识准备结合,也就是同接收者的个人背景融合才能转化为知识,它比数据或信息更接近行动。知识必须经过学习或研究以及从信息中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等加工才能够获得[4]。

1.5情报(Intelligence)

情报是为实现主体某种特定目的,有意识地对有关的事实、数据、信息、知识等要素进行加工后得到的产物。情报既包含有信息的成分,也包含有知识的成分。从信息层面看,情报所包含的信息是与人类社会有关的;从知识层面看,情报是与知识的利用价值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情报是知识的子集。1.6智慧(Wisdom)智慧是能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和解决事物的能力。这种能力来源于人类基于已有的知识,是针对物质世界运动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根据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对比、演绎,找出解决方案的能力。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智慧是属于知识层面的,是人类大脑运用知识活动的产物———即运作和应用知识的知识。有知识不一定有智慧,但有智慧一定有知识。知识只有转化为智慧,才能显示出其真正的价值。

1.7事实、数据、信息、知识、情报、智慧之间的关系

数据是客观事实的记录,信息是有意义的事实和数据,知识是系统化的信息,情报是进入人类社会交流系统的运动着的知识,智慧是运用信息和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由事实(Facts)数据(Data)信息(In-formation)知识(Knowledge)情报(Intelligence)智慧(Wisdom)层层递进,构成了一条完整的信息链,见图1[5]。

2医学信息学的相关概念

2.1国外医学信息学定义的三种导向

2.1.1以信息技术为导向定义侧重于技术和工具,即通常强调以计算机为基础的技术。“临床计算”、“医学中的计算机”、“医学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在医学中的应用”等认识比较常见[6]。

2.1.2以角色、任务或面向领域为导向定义侧重于组织内部信息人员的角色。例如,护理信息学、牙医信息学等通过医学信息学分支学科来定义。

2.1.3以概念为导向定义侧重于如数据、信息和知识这些概念在医学领域中的特定内涵。从总体上来看,国外医学信息学的定义是朝着形成基于数据、信息、知识的医学信息学定义方向发展的。

2.2中国医学信息学定义的两种倾向

2.2.1基于字面拆分后的概念解析

第一种拆分是将“医学信息学”拆分为“医学”+“信息学”(medicalinformatics)———偏重于方法论层面。把“医学信息学”定义为信息学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同时确定医学信息学的范围是“医学”和“信息学”之交叉。前者指其应用领域,后者指其方法学。第二种拆分是将“医学信息学”拆分为“医学信息”+“学”(medicalinformationscience)———侧重于学科体系层面(即理论与技术方法统一的学科体系)。把医学信息学定义为研究“医学信息”的一门科学,即研究医学领域中的信息现象和信息规律的一门科学。

2.2.3基于国外医学信息学定义的翻译与重组

此类定义大多为将国外医学信息学的定义翻译成不同形式的汉语语言并且进行重组,与国外对医学信息学的定义无太大区别。

3医学信息学研究中的信息链

3.1“数据信息”链

这一环节的重点在于对医疗大数据的应用。当下全球大量的公共卫生信息、电子病历信息、用药信息、住院信息、图像信息、管理信息、基因信息、医学知识库信息以及实验室数据等构成了医疗卫生大数据[7]。随着信息技术与卫生及生物医学日益紧密的结合,大数据对卫生及生物医学的研究与应用也将产生深刻影响。因此,如何更好地利用大数据便成为信息技术与卫生及生物医学领域共同面对的挑战。大数据在医疗行业可应用于临床、研发、公共卫生和创新商业模式等领域,在健康领域的终极应用是疾病诊断和预测性治疗。虽然医疗大数据的研究和应用如火如荼,但在应用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如数据的存储、数据的整合、数据的挖掘利用和保护等方面都面临着一些问题。这也就需要我们在利用医疗大数据的同时,变革数据管理方式、建立完善的区域卫生信息化标准体系、积极探索利用数据挖掘技术等等各种措施,利用创新的方法和模式,发挥大数据在医院行政管理、健康教育与管理、卫生信息服务和疾病的控制预防中的作用和价值。

3.2“信息知识”链

这一环节主要关注医学知识库的建立。数据库是计算机应用系统中的一种专门管理数据资源的系统,它有文字、符号、图形、图像、数字及声音等多种形式。而知识库是知识工程中结构化、易操作、易利用、有组织的知识集群,是针对某一(或某些)领域问题求解的需要,采用某种(或若干)知识表示方式在计算机存储器中存储、组织、管理和使用的互相联系的知识集合区别与联系[8]。知识库的概念来自两个不同的领域,一个是人工智能及其分支———知识工程领域,另一个是传统的数据库领域。人工智能和数据库两项计算机技术的有机结合,促成了知识库系统的产生和发展。建立医学知识库,需要一支多学科人才的专业队伍,并且要能够适应数字化医疗向智慧化医疗的转变需要,构建大型的一站式通用智能医学知识库。建立知识库,要以本体为建设思路和方法,不仅要构建西医学科的知识库,更要构建中医学科知识库,且重视与“大数据”医疗的整合,更好地利用临床信息,将有用的信息知识化。

3.3“知识智慧”链

这一环节的着重点在于智慧医疗的实现。2008年,IBM首先提出了“智慧医疗”的概念。早期的智慧医疗强调物联网的作用,设想把物联网技术充分应用到医疗领域中,以实现医疗的信息互联、共享协作、临床创新、科学诊断以及公共卫生预防。而未来的智慧医疗将是以卫生信息化和信息共享为基础,以患者为中心,以个性化、智能化医疗服务为核心的医疗服务体系[9]。智慧医疗包括了智慧医院、区域医疗、家庭自助健康监护等多种服务方式,它将成为未来医疗卫生信息化发展的主要潮流。智慧医疗可以创建一个更加合理的医疗产业链,并且使用户体会到更加智能化和协调化的医疗服务[10]。

4医学信息学的未来发展方向

4.1学科体系的协同融合,加速了生物医学信息学的形成与发展

医学信息学(MedicalInformatics,MI)和生物信息学(Bioinformatics,BI)虽然产生背景不同,但是进入后基因组时代之后,生物信息学和医学信息学的边界趋于模糊,互相渗透和结合的趋势明显。其目的就是要提供新的生物医学知识的开发和共享框架。正是两者的协同融合加速产生了一门新的学科———生物医学信息学(BiomedicalInformatics,BMI)。可以预见的是,基于相同的学科理论基础和彼此交叉融合的研究内容,生物医学信息学一定是医学信息学和生物信息学未来的发展方向。

4.2学科研究向促进“转化研究”的方向发展

首先,在信息链的研究视角下,医学信息学的发展会更加注重信息链中的要素从低层次到高层次的链环转化;其次,在医疗领域,医学信息学面临的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将生物医学研究领域的成果快速、可靠地转化为现实可用的临床解决方案。同时,医学信息学出现了新的分支学科,即转化医学信息学。转化医学信息学通常被认为是以转化医学中的相关信息问题为研究对象,结合信息科学、理论基础和应用技术,服务于转化医学的研究,其目的是促进基础医学研究成果顺利向临床应用转化[11]。转化医学信息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医学信息的标准化和医学数据的组织与存储等。它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地加快基础研究变为临床应用,有力地促进转化医学的发展。

4.3学科的社会服务功能不断提升

4.3.1个性化

个性化意味着卫生信息管理和卫生信息服务以用户为中心,围绕每个用户的状态、需求乃至兴趣爱好来采集信息或提供信息服务。可以设想,在未来每个患者都将拥有自己的个人健康中心。

4.3.2智能化

智能化意味着通过对既有信息的分析,挖掘其中的规律,利用获得的规律来处理新的信息,并给用户提供科学合理的建议。

4.4新技术支撑和引领着医学信息学的未来发展

在未来发展中,许多崭新的技术可以有效地促进医学信息学的研究和应用的发展。远程医疗(Telemedicine):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通信技术与医疗技术结合。移动医疗(MobileHealth):通过移动通信技术来提供医疗服务。健康物联网(TheInternetofthings):利用物联网进行健康和疾病的管理。健康云(Healthcloud):以SaaS的方式向医院和医疗机构提供医院管理和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方面的服务。医疗大数据(Medicalbigdata):大数据技术与医疗行业结合,充分开发利用医疗数据蕴含的信息与价值。转化医学(TranslationalMedicine):建立基础研究与临床医疗间更为直接便捷的联系。智慧医疗(Wisemedical):使用物联网技术打造健康档案和医疗信息平台,实现患者与医护人员、医疗机构和医疗设备的互动。

4.5我国医学信息学学科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国医学信息学最近几年发展很快,但学科研究体系不够完善和成熟、学科建设和理论研究比较薄弱、标准设置滞后、系统规划和人才不足等问题制约了医学信息学的健康发展。

4.5.1亟需解决学科正名和专业名称规范化问题

医学信息学在国内的学科地位的确很尴尬,主要表现在国内的三大学科体系(目录),即“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称中图法)、“国家标准的学科分类与代码”(简称国标法)、“教育部颁布的学科专业目录”(简称教育法)中均没有“医学信息学”的类名。因此,当务之急是要尽快确立“医学信息学”的学科名称及其在学科体系中的位置。医学信息教育在国内看似很火爆,其实是乱象丛生。此前教育部只批了中南大学、南通大学、徐州医学院的医学信息学专业,但国内很多学校都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专业后面加括号注明“医学信息学方向”,然后对外宣称是医学信息学专业。与此类似的还有一种叫“卫生信息管理专业”。显然这都是不负责任的做法。因此,希望教育主管部门加大宏观指导与调控力度,规范医学信息学的学科建设与专业教育。首先,在学科及专业目录上设立独立的“医学信息学”,既不要让“医学信息学”依托(附)于其他学科/专业,也不需要在别的学科/专业后面的括号内出现“医学信息学”。根据教育部2012年9月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建议将“医学信息学”纳入到“特设专业”中的“1010医学技术类”。其次,成立全国医学信息学教学指导委员会(教指委),规范指导医学信息学的专业教育。再次,协调指导“医学信息”类的学术组织,整合医学信息学的学术研究力量和研究队伍,指引医学信息学的健康发展。

4.5.2加强学科课程的设置和培养目标的确立

我国医学信息学专业的本科课程设置比较落后,学科的课程体系不完善且专业教材缺乏,不同学校的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差别很大,体现不出学科的重要性和交叉复杂性。故要求科学合理地加强学科的课程设置,正确处理好计算机科学、医学和信息科学之间的关系,参照国外已有的教学方案并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情况去充实教学计划,扩宽教学范畴,使整个医学信息学的教育更加合理。4.5.3实现专业教育体系化,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由于没有认识到医学信息学教育的重要意义,医学信息学地位不高,所以学科的科研投入、教育投入和人才培养都面临难题,教材和师资的缺乏也导致了专业教育规范化和体系化不足。为此,要深刻认识到医学信息学教育的意义,推动专业教育向规范化和体系化迈进。医学信息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其发展需要大批的高水平人才。人才的培养需要在专业教育中实现,只有通过规范科学的教育体系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信息学人才,培养医学信息学研究的复合型人才和对在岗人员进行进修培训,才能适应医学信息学的快速发展。

医学信息学论文篇(3)

2、MOOC对医学院校数字校园资源服务的启示

2.1MOOC的组织形式

MOOC是指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4],是某些机构将世界上名校、名师拥有的最优质的教学资源,以微型视频课程(通常是15min左右的教学视频)+测验构成的课程小单元(微课)的形式,依靠课程平台和网络开放给用户,让人们都能获得学习和能力提升的机会[5]。MOOC起源于麻省理工学院的开放课程,正式出现于2011年[6]。总结国外MOOC的组织形式,主要包括精品内容、课程管理平台、课程机制3个方面。(1)课程内容。以一个问题或一个知识点作为课程单元[7],包括由教师准备的教学视频、小测验、作业、讲义和考试等资源,也包括由学生构建的课程百科知识、讨论区、其他互动内容等。其核心是教学视频,包括完整的教学导入、主体和小结等教学环节。(2)平台。主要是指实现课程资源管理、用户服务等必需的网络服务平台,包含用户认证与管理、课程共建、课程学习服务与管理等功能。(3)机制。主要包括课程资源建设与教学服务合作机制、学分互认机制、课程考核与认证机制等。

2.2MOOC应用于医学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MOOC资源及其应用模式,它主要有以下4个特点:(1)统一资源平台,消除资源壁垒。MOOC的课程资源放置在统一的资源平台上,实现了资源的统一存储和统一服务,避免了分布式存放资源带来的资源壁垒,可以大范围地开放资源。(2)协同开发资源,确保资源质量。MOOC资源的制作体现了名校和名师的协同创新,打破院校围墙,借助不同学校同一学科教师和专业资源开发人员合作,使教师从繁重的重复性教学工作中解放出来,通过名师主讲、其他教师助课等形式,确保了资源的质量。(3)开放免费使用,服务社会大众。每一门MOOC课程都是面向公众免费开放,学习者没有学校的学籍也可以免费使用课程,满足了随时随地学习的需要。(4)内容短小精悍,适应学习需求。MOOC授课方式以启发式为主,教材大都以Video形式呈现,时长多在10~15min,是名副其实的微型课堂,满足了学习者快餐式的学习需要。MOOC适用于医学教育,借鉴MOOC理念,改变医学院校数字校园资源服务模式,可以满足现代医学教育知识教学的海量性、复杂性、整体性和开放性要求[8]。为培养医学学生的自学能力、交流能力、临床能力和科研能力,创造了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提供的丰富资源、生动案例、网络平台和虚拟环境等,使“以学生为中心”、“以人为整体”“、学科课程综合”等现代医学教育理念通过数字校园得以实现,从而为改革医学课程教学模式、提高医学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3、医学院校数字校园资源服务模式设计

第四军医大学于2010年建成了数字校园基础工程,2012年开始引入MOOC的资源服务理念,并参照其成功经验,以提高资源质量为突破口,以开放资源和创新资源应用方式为基本途径,探索了学校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模式。

3.1医学院校数字校园资源的创新设计

3.1.1在线微型课程设计针对医学院校教育信息资源质量和形式上存在的问题,借鉴MOOC高质量、微型化的基本要求,学校集中建设精品医学资源库,按照“名师领衔、团队协作、培育典型、集中示范、分头实施”的思路,建设了大量在线微型课程资源,见表1。其主要包含精品讲座、精品党课、精湛医术、精新药物等22个专题,从病、药、术、护、名师、名医、大奖等多个选题范畴,组织几百个专题,录制微型课程上千场,并大规模上传学校教学平台,向公众开放。这些课程时间限定为10min以内,选题以知识点或一个问题作为基本来源,内容结构包括导入、主题和小结3个部分。而且为了内涵深入,适合不同学习者按需在线学习,还应满足3点:一是切题迅速,不能“绕圈子”,可以通过分析案例或采用问题式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教学方法进入课程[9];二是线索要清晰,尽可能使用一条线索;三是收尾快捷,收尾以解决导入部分的问题或者引发新的思考为标志,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3.1.2在线微型课程资源制作流程微型课程制作流程如图1所示。首先由校领导和教学专家集体研究制定课程专题,下发给相关责任单位;然后由责任单位根据活动组织方案遴选出在该专题方面有领先水平的负责人主讲,可以让校内、校外同行协同准备授课内容,以微型教学的形式在学校礼堂以专题授课形式分期做示范授课,学校主要职能部门领导、教师和学生均可参加示范授课,并同步录制教学视频,将幻灯、讲稿一起经coursewaretool软件合成,最后按照讲授者制作包含视频区、内容区和幻灯区的三分屏课件,至网上。3.1.3微型课程的资源上线方案借鉴MOOC统一提供资源服务平台的做法,分别在数字校园中搭建教学视频服务系统(实体资源存放位置)和建设微型课程的专题网站———第四军医大学精品工程网(),由学校网络中心集中收集每次活动的课程资源,同步至军、地两网的视频服务系统,并在专题资源网站推介,供学习者使用。

3.2医学院校数字校园的资源应用模式

针对医学院校教学资源的3类服务对象和校内外2个服务范围,参照MOOC的服务模式,总结目前学校在线微型课程使用经验,笔者基于数字校园以用户为中心的思路,设计了3类微型课程的服务模式,尝试在资源服务中逐步向此模式过渡。3.2.1面向在校师生的“一站式门户+个性化推送”服务模式面向校内用户,根据统一与个相结合的原则,按照教师开展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规律,重构微型课程的配置和呈现方式。参考MOOC提供资源和服务平台一站式服务的理念,设计学校教学门户网站,将微型课程与其他资源按学科(一级目录)、课程(二级目录)、章节(三级目录)、知识点(四级目录)的层级关系梳理教学资源的体系结构,将微型课程配入知识点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登录教学门户完成信息化教学设计,将微型课程作为教学素材,组织开展课堂教学与在线学习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活动,完成教学目标;学生可以登录教学门户将微型课程作为课外学习的主要资源,自主学习课程资源。另外,微型课程和其他教育资源将越来越多,为了方便校园用户使用,可以设计基于数字校园的教学资源个性化推送服务,其基本服务流程如图2所示,人机交互界面(userinterface,UI)为用户展示资源和便于用户互动交流。用户使用教学门户时注册的用户信息会通过用户行为日志存储系统,将用户在UI上各种各样的行为记录到用户行为日志中,日志可以存储在内存缓存、数字校园数据库或文件系统中,资源推荐系统通过分析用户的行为日志,给用户生成资源推荐列表,最终通过资源推送系统将资源标签信息推送给用户,可以推送至学习门户、个人学习空间或移动终端。3.2.2面向毕业生的专题服务模式医学院校已毕业学生在实习期满后需要参加执业医师考试,学校仍然有义务为其提供教学服务。他们虽然已脱离母校的数字校园环境,但可以结合考试大纲要求,使用微型课程享受专题服务。第四军医大学已开发了执业医师考试专题网站,正打算将微型课程配入学校执业医师考试服务专题网站中,尤其是辅助解答部分考试难点问题,为毕业生职业资格考试提供服务。3.2.3面向继续教育学生的资源订单式服务模式远程医学继续教育是医学院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继续教育的重点是满足医务人员的岗位需求。因此对于继续教育学生,除集中面授之外,还可以为不能到校参训的基层医务人员提供订单式的资源服务。远程教育资源服务具体流程如图3所示,主要由学校远程和继续教育处提出继续教育计划;通过网络向受训学生提供资源需求调研书,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待意见反馈集中后,由学校组织微型课程开发,向继续教育学生提供在线资源服务;学习者的学分认证可以依靠数字校园完成。这样可以提高继续教育的针对性,提高继续教育的质量。3类资源应用模式有力推动了学校教学资源的应用。从第四军医大学网站运行监控平台来看,学校微型课程专题网(精品工程网)日访问量超过3000人次,执业医师考试辅导网日访问量达5000余人次,微型课程教学平台年注册用户4300多人次。全校教师每年使用微型课程开展教学的比例达到73%,使用微型课程的数量占全校课程总数的46%。

医学信息学论文篇(4)

2、从教师角度看MOOC背景下医学信息检索课的教学改革

MOOC背景对医学信息检索课的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新的挑战。医学信息检索课教学应该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借鉴MOOC的理念,加大教学改革力度。

2.1提高教师对开放教育资源的认识为适应MOOC大潮的冲击和教育技术化程度的提高,医学信息检索课教师要清醒认识到国际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新发展———MOOC,引导学生更新学习思路,培养其自主寻找学习资源及自主发展的能力,更新现有的知识结构和水平。教师主动学习新教育技术,及时将最新教育技术纳入自身的专业知识体系中,以胜任新形势下的教学工作。

2.2提升教师信息素养的教育能力MOOC背景下,医学信息检索课教师要熟练掌握医学图书情报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较高的外文水平及丰富的实践经验,并熟悉相关学科知识。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才能适应学生的求知和认知的需要[7];要不断汲取新的教学技能和方法,有针对性地接受再教育,才能提高自身的信息素质。可通过自学、进修、培训、函授、在职攻读学位等方式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也可通过参与研究课题提供信息服务,提高研究能力和整体素质,提高教学组织能力。

2.3建立新的教学模式医学信息检索课教师的角色必须要由单纯的“教授”转变为教学信息的收集者、处理者和信息的转化者,要大量搜索和浏览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网站和书籍,并将其制作成医学信息检索课程教学小视频,跟踪学习者的互动学习,包括各学生与教学资料间的互动、学生间的互动,满足了学生随时随地学习的需要。可借鉴MOOC,开展“翻转课堂”教学,以任务驱动、问题导向为基本方式,注重发展学生高级思维能力[5-8]。教师创建医学信息检索课程视频,学生基于网络化学习平台,预先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自学或通过讨论掌握信息检索知识点,再在课堂上和老师交流,由教师主导开展关键问题的研讨,安排相应的课程实践。

3、从学生角度看MOOC背景下医学信息检索课的教学改革

3.1改变学习习惯在传统的医学信息检索教学过程中,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大多数情况下是被动学习,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率低下[3-7]。借鉴MOOC的开放性,可整合国内外高水平的医学信息检索课程,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全面地理解课程内容。学生还可依据兴趣或发展需求选修其他相关课程,以建构更加完整的医学信息检索知识体系。

3.2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在医学信息检索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可借助MOOC的交互性,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5]。

3.3鼓励相互辅导借鉴MOOC实践,可将所有学习医学信息检索课的学生同时设计为学习者和辅导者,鼓励学生之间的相互辅导、相互支持,让有经验的学生分享学习经验,作为初学者的参考[9]。将学生随机分组,学习一段时间后,安排小组成员讨论,促进学生间的交流。学习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将对信息的认识发送出去,实现信息的交流,并在信息获取和处理的过程中实现合作学习和终身学习。

医学信息学论文篇(5)

各高等医学院校可以组织相关教师,既包括该课程的任课教师,也包括经常在国外学术期刊上的专业教师以及经验丰富的学报编辑,甚至计算机教师,共同创建医学英语写作多媒体资源库。资源库里的文字材料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有代表性和针对性,内容既要避免过于深奥,也要避免过于科普,要充分顾及到学生的专业需求和接受程度,合理取舍。目前国内一些医学英语论文教材在编写过程中或是过于注重语言在论文写作中的重要性,或是过于强调内容在论文写作中的重要性,这种片面性无法给学生以全面的指导。所以,课程设计者可以在充分借鉴这些教材中有关医学英语论文写作专业知识的同时,从Nature、Science、NewEnglandJournalofMedicine等国外优秀学术期刊网站上下载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医学英语论文进行实例分析。

资源库里不仅要有大量医学英语论文的文字材料,还应该包含与授课内容相关的图片、声音和影像等材料,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知识面,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教学效果。课程设计者可以利用MicrosoftPowerpoint制作教学幻灯片,把论文的篇章结构以最直观的方式展现出来,通过插入声音讲解,使学生熟练掌握医学论文的固有格式———引言、材料与方法、结果和讨论(IMRAD格式)以及国外学术期刊上医学论文的写作规范和要求。课程设计者还可以利用幻灯片对医学英语论文写作中经常出现的一些典型的词句进行分析,使学生能在今后的医学论文写作中举一反三,熟练应用。

在实际教学中,恰当利用电视录像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情景教学,可以使学生身临其境,受到感染和启示,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1]在医学英语写作课上,教师在对教学重点内容进行讲解之后,可以链接一些国外大学医学部的生物医学课堂视频,如美国华盛顿大学台、美国杨百翰大学BYU电视、美国普渡大学等。这些在线课堂内容在网络上极易获取,笔者本人就经常在线观看,里面不乏医学论文的相关内容。这不仅可以补充教学内容,还能够让学生们深刻感受到国外大学课堂的氛围,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建立医学英语写作网络学习平台

建立医学英语写作网络学习平台不仅能够有效促进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而且能够延伸和拓展课堂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通过网络,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登录到学习平台进行医学英语写作的学习。首先,学生必须要下载并安装“学生客户端”软件。然后,利用自己的学号登录自主学习平台,填写个人信息以作为学生在该课程结束后的课程统计信息。

虽然网络学习平台具有开放性、辅和交互性的特点,能够优化教学效果。但是,网络学习平台的使用应该作为常规课堂教学的辅助和延伸,而不能完全替代课堂学习。[2]所以,教师可以将与医学英语写作相关的资料上传到学习平台,让学生自主地选择相关知识点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巩固学习。课程设计者也可以在学习平台上创建一些有助于提高医学英语写作水平的权威网站的链接,如AmericanMedicalWritersAssociation、TheMedi-calEditor、AmericanJournalExperts等,这些网站为学生提供了大量医学英语写作方面的信息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学素材,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使医学英语写作与国际接轨。在学习平台上,学生既可以浏览教师的视频讲解,做学习笔记,进行提问和讨论;也可以进行内容测试和写作练习,还可以下载相关学习资料。系统会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生成学习进展情况表,实时传送给授课教师。授课教师对情况表进行汇总分析,对学生在医学英语写作学习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集中辅导。

网络学习平台也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开放互动的学习环境。通过这个网络平台,学生可以主动地发现、思考和解决医学英语写作中的一些重点和难点问题。由于医学英语写作是一个跨课程、跨学科的教学活动,很多问题是单一课程无法解释或解决的,所以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平台寻求相关领域教师的帮助。例如,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平台向英语老师寻求语言方面的帮助,或是向医学教师寻求专业方面的解释,甚至可以向资深编辑就论文格式和写作风格寻求指导,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能力。

医学信息学论文篇(6)

《基础护理学》是护理专业一门重要的临床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有“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所需要的全面的智能结构及必要的护理学知识、较强的实践技能和良好的职业素质,使之具备初步护理工作的能力,为专科护理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我校考虑到医学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必须懂得必要的常规的医学知识,因此专门设置了《基础护理学》这门课程,虽然是选修课但却是一门必选课程。由于医学信息管理专业和护理专业的学生相比,专业不同、入学的知识层次不同、学习态度不同等,我在医学信息管理专业《基础护理学》教学时进行了教学改革。

1.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基础护理学》也是医学信息管理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着重阐述临床护理工作中常见的重要的护理操作。但由于专业不同,它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是不同的。医学信息管理专业是以信息管理为主,医学知识为辅,只需一般了解和掌握,而且由于课时有限,不可能达到护生那种熟练掌握的要求。另外,医学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认为自己不是护理专业的学生,不必学习《基础护理学》这门课,对这门课产生心理排斥,不愿学甚至厌学,课堂纪律差。而且卫生部对于医学信息管理专业也没有统编教材,没有做出严格的要求。

综合以上因素,本人以护理专业《基础护理学》的教材为基础,在对医学信息管理专业的班级进行教学时,对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教学方法等方面实施改革。

2.教学改革的实施

2.1对教学内容进行挑选删减

首先,节取医学信息管理专业学生在临床实习和见习期间可能遇到的,或需要实践的护理操作,如无菌技术,进行详细地讲解。因为无菌技术是医疗护理中一项重要的基本操作,可防止发生自身感染和交叉感染,医护人员及相关的工作人员都必须牢记和掌握,医学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也不例外。学生在医院工作中比如遇到医生在给病人换药时,就应该知道无菌操作应该避开,不要大声喧哗,不对其咳嗽、打喷嚏。

其次,给学生讲解生命体征的测量(即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测量)。掌握此类操作不仅在临床上可为病人服务,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为病情的观察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而且在家庭中也可应用。家人或邻居如果是发热或高血压的病人,都可以应用,是一项实用性很强的护理操作,与学生的生活、工作息息相关,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很浓厚。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越大,学习的动力也就越大,积极性就高,学习效果也好。

最后,各种注射法在无菌技术掌握的基础上进行讲解。打针吃药几乎每个学生都经历过,如能自己掌握注射技术,无不是一种好事,学生对此都跃跃欲试,学习积极性很高。当然,在注射的实际操作过程中,特别要注意:学生态度要端正,做到注射部位的准确,注射方法的准确,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发生教学事故。

2.2对教学计划进行合理安排

由于教学课时少,总共才16个学时,要完成以上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不是件容易的事。在安排教学计划时,考虑到学生仍以掌握操作技能为主,要少说多练,因此理论与实践的课时比为1∶4,课后安排学生多练习,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

2.3对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

在第一次课正式上课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讲一些临床常见的病例,也可以看一些医疗短片,让学生在比较轻松的气氛中开始一门新课程的学习。接着明确说明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让学生心中有数,不能认为只是一门选修课思想上就有所放松。

教学方法总体上采用“示教(即教师讲解和示范操作)+回示教(即学生进行操作)+学生练习+理论和实践考核”的方式。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解理论知识时主要讲授重点知识,在讲解实践操作时操作分步讲解,反复着重强调注意事项。学生回示教时让下面的同学仔细观看,然后指出操作中的错误之处,大家共同学习进步。学生分组练习时有两位教师巡回指导,及时更正学生的错误之处。学生练习的同时播放操作光盘,帮助学生练习,同时加深学生的印象。然后要求学生课后多练习,以便能熟练掌握这些操作,从而一次性通过考核。

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例如理论讲授、多媒体演示、角色扮演、情景教学、示教、讨论、技能实践等,改变传统教学方法沉闷和单调的弊端。

3.教学改革的结果

医学信息学论文篇(7)

2合作探究教学设计

2.1目标设计

2.1.1成立合作探究小组

笔者所在的文献检索教研室承担本学期研究生文检课的教师全部参加了合作探究教学小组。本着自愿的原则,吸收其他热爱教学和爱好学习的教师,并在研究生中招募了2名志愿者。

2.1.2确定小组探究目标

探究的目标最初是较粗放的,有利于小组成员有广泛的空间讨论探究目标。当无法提出明确目标时,可由管理者梳理当前的教学环境和学生的信息素养现状,明确需要改进或值得研究的地方。小组成员经过几轮讨论,探究目标会越来越明确。探究小组的目的是动态发展的,受到课堂教学和学校实际情况的影响,需要探究小组定期反思自己已有的、早已了解的目的。医学高等院校的医学文献检索课,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形成了完整、独立的体系。在完成课程教学目标(信息检索基础知识、数据库检索、网络信息检索、循证医学及证据检索)的基础上,将探究目标设定为如何将检索到的知识融入自身知识体系,应用于科研与实践,成为创新性医学人才。

2.2方法设计

根据我国《医学生信息素养能力指标体系(修正稿)》对医学生信息素养能力进行评价的指标体系要求,在医学研究生文献检索课教学中,小组成员及志愿者一致同意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教师的教学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以学生为中心实现建构主义课堂下的有效教学。

2.2.1创建学习活动的情境,引导学生自己确立目标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取决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在教学设计中,创设有利于学习者建构意义的情境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学习者只有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并形成与获得所希望的成果相应的预期时,学习才可能是成功的。为了让学习者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建构主义强调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习者参与目标的提出或确立。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事先要设计出各种任务、课题,并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确立这些任务或课题中所包含的各个子任务和自己要解决的问题,即由学生自己确立子目标,教师再引导学生去寻找达到各个子目标的方法和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启发和鼓励学生根据学习需要,对初始的目标进行分解或将其转化为其他目标。

2.2.2运用多媒体、超媒体技术及虚拟技术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运用多媒体、超媒体技术及虚拟技术,能真实、生动、科学地呈现教学内容,提供“真实”的学习情境。如在文检课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章节中,对叙述性、概念性等理论教学时,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表现出来;对检索技能篇中操作性章节,采用富有表现力的动画模拟实际的操作过程,因为枯燥、抽象的信息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构建[4]。

2.2.3建立学生探究小组,发挥自主学习和协作能力

因此,按照一定条件将学生分成小组,创设有利于学习者建构意义的情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与教师和同学相互作用,相互协作,推进每个学习者的学习进程。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协作,有利于收集与分析学习资料、提出与验证假设、学习进程的自我反馈和学习结果的评价及意义的最终建构[5]。

2.3程序设计

选择2014级科学学位医学专业的2个班研究生为实验对象。每班原则上按相同专业的学生分为一组,每组3-5人,设组长1名,小组成员讨论确定小组检索题目。每位学生在完成小组课题的基础上,完成一个课题的检索报告,题目可根据导师手中正在进行的课题或自己专业的研究方向进行检索。利用现有资源,每位学生在进行小组课题检索时,根据课题需要及自己的特长分别检索不同的数据库,如中英文数据库,电子图书与期刊数据库、专利数据库、会议论文数据库等。小组成员分工协作,互相配合,小组之间也可以交流,最后形成检索报告,由组长汇报。在课程结束2周后上交个人报告。

3合作探究教学法的实施环节

3.1明确教学目标

通过完成小组检索报告和个人检索报告,使学生熟练掌握常用医学文献检索系统的资源特色和检索方法,培养学生针对特定课题进行检索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正确分析课题与正确运用逻辑组配运算符及其他检索技术构筑检索策略的能力,掌握本专业常用外文免费资源的收录范围及获取全文的方法,明晰信息的评价标准和对信息来源进行评价,将检索到的信息应用于工作中并创造新知识。

3.2研究制定检索报告有关事项

有关事项包括如何选择命题来源,告知课题题目要求、范围,各数据库检索界面、途径、字段、逻辑运算符的使用要求等,具体介绍学校订购的数据库及免费网络资源的概况、特色及学术搜索引擎。

3.3学生小组活动

确定课题题名,任课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部分课题,也可根据导师意向或个人专业研究方向自主选题。同时详细表达自己的信息需求,确定数据库种类;选择适当的数据库或信息源,制定检索策略,并根据检索结果优化检索策略式;对不确定的检索方法向教师寻求帮助。小组成员通过交流讨论,比较不同信息源检索结果,了解不同信息源的收录范围和特色。

3.4探究环节

3.4.1探究

有的学生检索过程中遇到不知道如何查找检索词英文同义词、在线翻译有时不准确等问题。通过集体探究发现可在PubMed数据库的MeSHDatabase表中的seerelated查到。外文数据库中收录的中医文献很少。如何获取这方面的文献,有教师提出中医方面的主题词选用方法,有的教师提出循证医学数据库CochraneLi-brary是个很好的信息源。在获取外文全文文献的途径方面,有的教师提出在数据库、免费资源中都无法获取全文时可通过通讯作者的e-mail索取,并向学生介绍了向外国作者索要文献时写信的常用格式。此外,还探究了快速获得最新科研信息的途径、检索技巧及阅读外文文献的方法等学生常用的知识。

3.4.2评价组长汇报时,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对报告做出评价,学生根据自己的检索体会参与评价,教师对各组的独到之处提出表扬。

4结论

4.1学生的收获

上课前有学生认为互联网如此发达,没有必要上文献检索课,有问题在百度、Google中查询就可以了。但完成检索作业及小组实习报告后,学生明白学校的数据资源如此丰富,不使用不知道是极大的浪费。在获取外文全文文献方面也有了新的发现。在完成小组检索报告过程中,学生与合作伙伴通力合作,学会了合作探究的学习技能[6]。

医学信息学论文篇(8)

中医药信息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就目前科技文化的发展现状而言,将信息技术科学合理地应用于中国医药事业当中,以促进中医药事业的现代化发展,这已经成为大势所趋,这也要求加强中医药信息的学科建设。

(1)作为近年来快速发展的年轻学科,中医药信息这门课程在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等方面还没有统一的定论。就目前的发展来看,一些高校已开设的中医药信息课程主要包括:“中医药文献信息的获取与利用”、“中医药文献信息检索”、“公共卫生网络信息资源”、“医学网络资源利用”、“现代图书馆利用”、“医学信息系统”、“多媒体技术在医学中应用”、“医学软件设计”等课程。

(2)中医药信息学是中医药学科体系的一个新生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医药学是一门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学科,它的发展充满包容性和进步性,不断地吸收着先进的学科知识和技术手段,将其融会贯通,为我所用,中医药学与信息学的交叉恰恰体现了这一点。因此,在中医药信息的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现代信息技术的掌握,又要对中医药相关理论知识有一定了解,只有两者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推动中医药的不断发展。

医学信息学论文篇(9)

1.1样本信息录入、检验申请录入和编辑患者基本资料,根据医嘱选择检验项目,提交检验申请,打印唯一性标识(条形码)并贴于样本采集管上,减少重复劳动并降低差错率。

1.2检验计费提交检验申请后,计算机根据检验项目实现自动计费,方便检验前后收费,避免漏收、错收。

1.3样本核收、拒收检验人员通过扫描条码号从系统中获取患者信息和检验项目等,系统自动记录接收者、接收时间等,拒收的不合格样本可在LIS中记录拒收原因。

1.4样本分析自动化分析仪与LIS系统通过计算机相连,分析完毕后检验结果自动传输到LIS中,非自动化仪器需要手工录入结果,等待审核。

1.5历史结果比对、报告审核审核报告时,相同条码号或姓名的患者LIS系统自动提供可供参考的历史结果,结果审核后检验者无法修改,系统会自动记录检验者和审核者姓名,并支持电子签名。

1.6结果结果一经审核,检验报告会自动上传至互联网,医院在经授权的情况下,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检验报告单的查询和打印。

1.7室内、室间质量控制(质控)质控结果自动存储到LIS系统中质量控制模块(质控的基本资料需要事先设定,如质控物资料、质控规则等),支持多种质控规则,并可根据需要绘制质控图,帮助判断质控结果是否失控,方便管理者实时监控质控结果,监督并指导失控分析处理。

1.8结果查询和统计分析通过患者姓名或条码号进行结果查询;也可以根据需要,使用不同字段(时间、专业组、医生、审核者、送检单位、检验项目、收费金额等)的组合进行统计分析,如工作量统计、医生检验项目明细、送检单位某时间段的收费总额等,省时省力,方便快捷。

2质量管理系统

质量管理系统是将实验室检测外的日常工作信息进行管理。包括人员、仪器、试剂、耗材、设备、文件、考勤、财务管理、项目管理等,把管理者和实验室工作人员从繁杂重复性的手工资料整理工作中解脱出来,实现了资源共享、成本控制、人员考核、办公无纸化管理,提高了工作积极性和效益。

2.1实验室质量管理

2.1.1人员管理每个工作人员都有自己唯一的用户名,可在质量管理系统系统中录入人员的基本信息(姓名、性别、身份证号、年龄、学历、联系方式),科研课题、论文、奖惩情况等,便于管理者浏览、查询和更新。

2.1.2试剂和耗材管理在字典中设置试剂或耗材的基本信息(名称、规格、价格、厂家等)后,各专业组根据需要定期制定订购计划,生成电子版的订购申请,经管理者网上审批同意后,由采购负责人统一进行采购,并更改为已定购状态,出入库管理人员详细记录出入库信息,专业组人员负责验收,验收合格后对已订购的物品进行评价。方便管理者浏览、查询和统计订购数量、订购金额、采购时间,出入库信息与评价,对比工作量和试剂的订购数量,及时发现问题,避免订购浪费。

2.1.3仪器管理登记仪器基本信息(名称、型号、生产厂家、启用日期、购置金额、授权使用人、划转等)和仪器的使用、维护保养、维修等信息,建立仪器档案,定期形成电子版的使用记录、维护保养记录和维修记录等,方便浏览查询各专业组的仪器设备配置情况,实时了解设备的使用状态和对重要仪器的全程化管理。

2.2ISO15189质量管理体系的查询和学习将医学实验室ISO15189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融入到系统中,方便工作人员随时查阅、浏览和比对,及时发现体系和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持续改进。

2.3考勤管理工作人员通过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登记和查询个人考勤记录(外出登记、出差登记、请假申请、签到、签退等);管理者通过班次安排合理排班和查询员工状态,定期汇总考勤记录,方便奖惩。

2.4项目管理合作项目的基本情况:通过项目申请,记录项目的名称、项目内容、起止时间、联系人、负责人等信息;项目查询:项目状态查询(项目待接收、已接收、进行中、完毕、结账状态);项目内容查询(明细、接收者、接收时间)。

2.5信息栏管理

2.5.1实验室概况概括介绍中心的整体情况、组织结构、主要仪器设备、人员、各分支专业实验室、开展的服务项目等。

2.5.2样本采集要求与检验项目临床意义分类介绍各检验项目、该检验项目的样本采集要求、注意事项和临床意义。

2.5.3中心文件中心内部的重要通知通告、规章制度等。

2.5.4检验法规与行业动态检验行业的管理法规、规范、技术要求、认证和检查标准、行业发展的新技术、新方法、有价值的参考文献以及会议精神。

2.6即时通讯在实验室局域网内部实现即时通讯、消息群发、通知、电子版文件传输,方便快捷沟通。

3样品管理系统

样品管理系统是针对样本库建立的,把各种低温存储设备,通过计算机连接起来,从而对生物样本及其相关重要信息(组织样本、肿瘤细胞、DNA和血液等)进行高效管理,实现样本出入库、定位、筛查、温控存储设备等过程的网络化管理和监控,是目前样本库管理普遍应用的软件系统。样品管理系统功能和工作流程如下。

3.1样本入库将有价值的样本和样本信息录入系统(样本类型、样本量、管数、保存时间、实验室分析数据、临床诊断等信息),信息保存完毕,条码仪自动按设定好的条码规则打印唯一性耐低温条码,贴于样本管外。

3.2样本定位冰箱先根据需要进行空间分割,可划分为冰箱内不同层、同层不同架子、同架子不同抽屉、同抽屉不同储存盒、同盒不同位置(按由大到小的顺序)。系统根据冰箱的空余位置给待定位的样本分配保存位置。用扫码枪扫描条码后按系统分配的位置放置样本。

3.3样本使用痕迹和出库记录样本使用或出库时,扫描样本管外的条码,系统可自动记录样本使用或出库信息(时间、量、次数、操作者)

3.4样本筛查样本库信息可以通过各种查询条件进行检索和统计,当需要符合某条件的样本时,输入查询条件,系统会筛查到当前库中符合条件的样本管数、样本量和具置,方便操作者管理。

3.5温度监控所有用来存储样本的温控设备(超低温冰箱等)均与该系统连接,实时接收、记录和监控冰箱温度,根据设定的报警限,自动报警同时向管理者手机上发送短信报警通知,并实时绘制温度曲线。

4实验室管理系统建立和使用的体会

4.1规范了临床检验实验室的工作流程,集实验室人流、物流、信息流的管理为一体,实现了实验室人力资源管理、样本管理、日常事务管理、网络管理、检验数据管理、报表管理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和办公无纸化。4.2新的管理模式有效地减少和避免了实验室最常见的样本信息重复录入、样本“张冠李戴”、结果有误等人为差错和医疗纠纷,为科学研究保留了有价值的样本,为更好地进行人员和物品的管理提供了依据。

4.3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医疗服务质量,通过利用互联网技术保证了检验结果快速、准确、及时回报。

5医学实验室发展的趋势

5.1在实验室信息化网络的支撑和主导控制下,实现临床实验室自动化检验流水线,又称全实验室自动化(TLA)。以往大部分的医学实验室较为关注检验中的质量控制和检验效率,随着实验室信息化自动化速度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实验室关注检验前和检验后的质量控制和工作效率。TLA是指为了实现临床实验室中的几个检测系统的整合,将不同的分析仪器与分析前和分析后的实验室分析系统通过自动化传输轨道串联起来,系统将自动进行样本识别、离心、去盖、测试、存放等流水操作,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实验室管理水平、缩短了样本检测周期、提高了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性、节约人力资源。

5.2通过现有的条码化管理进行检验流程的节点控制。通过样本的唯一标识条形码来构建一个完善、规范、高效的实验室信息系统去监管样本流程,通过关键节点控制,对实验室内样本流程有效监控,这对规范实验室管理、减少医疗投诉、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医学信息学论文篇(10)

中图分类号:G25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7(a)-0191-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improve medical information services by studying the document type of clinical medical thesis. Methods:18778 pieces of writing of Guilin and Liuzhou and nanning Guangxi in CBM and Core Journals from 2006-2015 were analyzed by chisquare test.Results :The local clinical medical research papers are mainly base the analytical literature(χ2=22.7,P

Key Words: Document type; Descriptive literature; Analytical literature; Clinical medicine; Scientific research

临床医学论文是研究疾病发生、病理及转归的总结。大多属于临床应用研究。常分为诊断、治疗和护理等方面[1-3]。尽管文献类型因素只是文献标引的辅助标准,但对读者选择和利用文献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4]。该文论文分类是基于CBM数据库的临床论文分类方法。即按期刊栏目将临床医学文献分为综述、讲座、译文、病历报告、临床实验、随机对照实验、Meta分析及多中心研究等八类[5]。文献类型分布的统计是本地临床科研现状和走向的一组重要数据信息。开展对临床医学论文类型的比较分析,则对医学院校图书馆在新形势下掌握本地临床科研特征,做好信息服务及科研服务有着积极的意义。

该文以该校校园网数据库CBM本地版为检索工具,以2006―2015年间桂林、柳州和南宁三发表的临床医学核心期刊论文为研究对象,进一步将这些论文按其写作特点再归类为描述性论文、分析性论文及其他类论文名下。计数并统计分析。试图从这个角度为临床科研创新提供信息服务。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以桂林医学院校园网数据库CBM本地版收录的2006―2015年间作者单位为桂林、柳州和南宁的临床类核心期刊论文为统计源。

1.2 方法

1.2.1 检索策略

应用CBM本地版的高级检索路径构建基本检索式:(桂林or柳州or南宁)[作者单位]and2006-2015[年代]and(综述or讲座or译文or病例报告or临床实验or随机对照实验or Meta分析or多中心研究)[文献类型]。再分别选择第一作者为桂林或柳州或南宁医疗单位的核心期刊论文18 778篇。

1.2.2 文献整理

将检索出的18 778篇文献分别归组到描述性论文、分析性论文及其他类论文三类。分析类论文含临床实验、随机对照实验、及多中心研究,描述性论文含综述、病历报告,其他类论文含讲座、译文、及Meta分析。然后分组进行χ2检验。多中心研究是由多位研究者按同一试验方案在不同地点和单位同时进行的临床试验,划归在分析性论文类,综述划归描述性论文是其为对某一专题的综合描述[6]。

2 结果

共整理出表1~表6。该文设置表1是为了比较桂林论文数量在广西主要城市之间的地位。其余表格重点分析桂林论文的分组比较的具体情况。

3 讨论

3.1 临床医学科研论文类型的一般概况

表1显示,2006―2015年间,桂林临床医学科研论文数量总体介于南宁和柳州之间。较南宁少,较柳州多,属于中游水平(χ2= 45.07,P

2006―2015年间,桂林临床医学研究文献大致情况是分析性论文占67%,描述性论文占31%,其他论文占百分比不足2%(见表2)。在2010―2015年间,分析性论文比2006―2010年间的分析性论文增加了10%,描述性论文则降低了10%。(表3,χ2=22.7,P

分析性研究论文一般具有目的、方法、材料、结果及结论等结构要素。可较直观反映临床科研成果,体现科研水平和价值以及科研工作者的严谨科学态度。分析类文献数量大,所占比例高,除了有临床学科的应用研究性质因素外,尚与其对期刊影响因子的贡献率大有关。有研究认为[7],分析类文献对期刊影响因子的贡献率为80.22%,为所有类型文献之最。分析类文献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参考价值大,是能够产生较高下载和较高被引的文献类型[8]。另一方面,应该认识到不同文献类型在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中有各自作用,应注意体现不同的文献类型在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服务中应有的功能。

3.2 临床?验论文在分析性论文中所占比例大

无论在2006―2010年间,还是在2011―2015年间临床试验类论文数量均大于随机对照实验的文献(表4,χ2=10.02,P

3.3 描述性论文类型以综述文献为主

综述有增加的趋势。2006―2010年间综述类文献占68%,而在2011―2015年间综述占75%(表5,χ2=6.7,P

3.4 其他文献类型变化

上一篇: 外国金融论文 下一篇: 经济环境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