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学习礼仪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15 14:53:53

小学生学习礼仪

小学生学习礼仪篇(1)

处在小学阶段的孩子们,幼小的心灵总在绘制着美好,但他们不辨是非,不知该怎样去规范自己的举止言行。为此,每学期的第一次班会,我都会帮学生确立明确的目标,使他们有努力的方向和自我约束条件。如本学期初,我就构建了“美丽心灵”的方案,确立争做彬彬有礼、清纯优雅、谈吐文明、积极向上“四好少年”目标,并附之“三别”“四带”“五无”的基本要求。“三别”即向粗鲁、陋习、坏事告别;“四带”即把礼仪带进校园,微笑带给同学,孝敬带给长辈,谦让带给社会;“五无”即地面无痰迹,室内无纸屑,桌凳无刻画,墙壁无脚印,出言无脏话。以目标定方向,以方向促习惯。

二、制定行为规则

小学时期是孩子最单纯最天真的时期,容易管理且乐于听从老师的教导,但他们的随意性比较强,常常忽视自己的一些做法。因此,除了激励以外,还要给他们制定规则,严格他们的行为。在班级管理中,我以《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标准,与全班同学共同商议,围绕文明习惯制定了自己的班规,作为评优的依据。如:见到老师、客人主动问好;自觉使用“请”“您好”“谢谢”“对不起”“再见”等礼貌用语;在接受别人帮助时,要微笑向别人致谢;向别人请教,态度要诚恳;当同学答错问题时,不起哄,不嘲笑;不给同学起外号,不歧视身体有残疾的同学;集会做到“快、静、齐”,观看节目要文明喝彩等。用规则约束学生的行为,促进文明习惯的养成。

三、从小事做起

“细节决定成败”,无数细节构成整体,小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工作也不例外。小学生年龄小,有时不自觉地忽视了自己的一些不起眼的做法。因此,日常管理中,我非常注意学生的行为细节,强调文明礼仪必须从小事做起,把日常行为如随手捡拾垃圾、上下楼梯轻声慢步靠右行、见到老师行队礼问好、帮助有困难的学生、上学衣帽整齐、佩戴红领巾等细化为《小事,我能做到》的常规,给学生建立文明礼仪登记册,记录学生的点点滴滴,把它作为每周班会课讲评的依据。为了让学生时刻督促自己的行为,我每周都更新一部分教室宣传栏礼仪内容,并编一些儿歌,如:“上课铃声响,快步进教室,安静坐端正,等着老师来上课”“小手放放好,小脚并并拢”等,把兴趣和训练结合在一起,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使小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四、善于鼓励与巩固

“在儿童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渴望被表扬的欲望。”小孩子喜欢称赞、表扬和奖励,而不喜欢批评、禁止、消极的阻挠。因此,对他们的所作所为,我总是给予积极的鼓励和引导,促使习惯长久。如上课礼仪的培养,我在班级设计了评比栏,凡是上课认真听讲、坐得端正的同学,就给他们加星、加小红旗。在评比活动中,学生逐渐形成了自我约束、明辨是非与自我教育的能力。

五、构建班级文化

良好的班级环境能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为了给学生营造一个文明的氛围,每学期我都会充分利用班里现有条件,让学生办文明礼仪黑板报、队报,开辟图书角,搜集名人名言,在班队会时间举办名人故事会,召开主题队会,“润物细无声”的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如本学期,就在教室里制作了一些礼仪标兵评选榜、张贴了文明用语,让学生时时刻刻都能受到文明礼仪的教育,在不知不觉中规范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同时,还利用节假日开展教育活动,如:“教师节”开展尊师活动,“清明节”祭扫烈士墓活动,“八一节”慰问交警,“重阳节”到敬老院去看望老人等等,让学生在真真切切的活动中感动自己、教育自己。

六、树立榜样

(一)老师榜样。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老师是小学生学习、模仿的标准。老师一定要有一个好的行为习惯,才能影响教育自己的学生。因此,我时时处处以身示范,设身处地地为孩子们树立榜样。如课代表将作业收齐了,对他们说“请”帮老师送到办公室;小组长发完作业,对他们说“谢谢”;地上有废纸,随手捡起来,课桌椅乱了,就顺手摆正……让学生目睹老师的行为,从而自觉地行动起来,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

小学生学习礼仪篇(2)

一、正视不和谐现状

首先我们对小学各年段学生“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现状进行了较全面的调查与分析,从每学段儿童中各抽调100名共300名儿童进行调查问卷。我们发现“不良行为习惯”现象绝非个别,而且,在每个学年段还具有共性。我们旨在通过现状分析、了解不和谐所在,从而引起教育者高度重视,做足理论上的准备。

调查结果如下:

站立坐行姿势:标准45%;着装:整洁大方83%;佩戴红领巾和校牌:能自己主动佩戴82%;使用礼貌用语:常使用礼貌用语52%;倾听:会倾听55%;见到老师问候:能主动问好72%;下课是否打闹:不打闹42%;同学间发生矛盾:能主动谦让55%;发现垃圾:捡起来26%。

二、分析不和谐因素

我校对小学各年段学生“文明礼仪”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具体为以下原因。

(1)社会因素。(2)家庭因素。(3)性别因素。(4)年龄因素。

三、探索促和谐对策

我校努力创建和谐校园,在以下方面促进了小学生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养成:

1.课堂育人

班主任要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思想教育,使他们懂得讲礼仪、守规范的重要意义。重视每周一次的班队活动和每周两至三节的品德与社会课的教育。

2.实践活动育人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注意加强检查督导,每周设定一个班为值周中队,由值日领导和值日老师负责,设立了“教师”值日岗、纪律监督岗等。我们主要抓住“穿戴、清洁、纪律、两操、黑板报”五个项目,对学生行为习惯进行强化训练。

3.榜样育人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首先做到发挥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才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目的。

4.加强学校、家庭、社区立体化德育网络的构建

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育人空间,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让家长了解自己孩子在校文明礼仪情况,让老师了解学生在家的行为表现。通过考评,让学生对照考核内容,明辨是非,知道自己的缺点、问题和差距。从而下决心改变不良的行为习惯,逐步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四、和谐成长。在反思中进步,在进步中反思

小学生学习礼仪篇(3)

素质教育内容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划分,其中环保教育是涵盖于中小学文明礼仪行为习惯教育的始终的,是当前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如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养成爱护自己和他人物品的好习惯、养成爱护公共财物的好习惯等等。

在音乐课堂上,可以利用音乐教材内容展开拓展教育。

音乐课堂上,教育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爱惜课本。告诉学生所用课本纸张,都是来自大自然,是用砍伐的大树制成的,同时给学生讲解、展示树木在大自然中的作用防止水土流失、释放氧气、是鸟类等很多动物的栖息家园、能为人类生活、生产提供原料和木材,如果我们青少年能从小养成节约的好习惯爱护我们的課本,那么我们就可以减少对树木的不必要的砍伐,节约我们的林木资源,也减少对大自然的破坏,从这一点不难看出,音乐课堂也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好阵地、而环保教育是学生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生学习礼仪篇(4)

1. 礼仪教育的实施在小学教育中未得到强有力的保障

实施礼仪教育必须依靠必要的载体及阵地给予强有力的保障。目前小学生礼仪教育的内容主要散见于教科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道德与法制》中,虽然有一些课文渗透了文明礼仪教育内容,但比例较少,内容远远不能满足小学生礼仪教育的需求。实际教学中,缺乏固定的课程时间,没有相对独立的礼仪课程设置,导致小学礼仪教育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随意性强;师资队伍建设不足,缺少受过专业系统训练、功底深厚、训练方式科学的礼仪课指导老师;在教育观念上,学校、教师、家长不同程度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的倾向,礼仪教育“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

2. 礼仪教育存在简单化的问题

目前对小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时,一些学校流于下发文件、开会、提口号、贴标语等形式,表面上轰轰烈烈,声势浩大,但往往只有一个大方向,要求比较笼统,内容比较空洞,缺乏操作性,实效性不强。同时,一些教师教育方法简单,不能很好地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开展礼仪教育工作,卡、压、盯、训等简单甚至是生硬的、粗暴的方法,使学生的兴趣爱好得不到充分发挥,个性差异亦得不到合理的承认。

3. 学校对隐性教育资源的开发整合不足

礼仪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学校、家庭、社会各个方面,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但在当前的教育实践中,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很多小学还不能很好地将校内的礼仪教育与社会实践和家庭教育密切结合起来,对隐性教育资源的开发整合不足,使礼仪教育未形成学校、家庭、社会横向联系的教育网络,全员育人的格局尚未形成。

二、小学生礼仪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造成小学生礼仪行为的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表现在社会、学校、家庭等方面。

1. 社会未形成浓厚“尚礼”氛围给小学生礼仪教育带来消极影响

由于文明礼仪教育的欠缺,导致许多人对中国传统优秀的道德伦理和文明礼仪缺乏基本的了解和正确的认识。在当今整体礼仪修养水平不高的社会环境中,部分人将礼仪看成是繁文缛节,认为礼仪过分追求规范、程序、礼节,约束了人的自由,限制了人的个性发展,认为讲文明礼仪是思想僵化,跟不上时代的潮流等,给礼仪教育带来消极影响。

2. 应试教育对学校礼仪教育造成极大的冲击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校偏重于文化知识的教育,放松了学生思想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目前,各种教育途径如何协调一致,采取什么方法提高礼仪教育的实效等问题,缺乏深入的研究,导致礼仪教育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教育内容零散,随意性强。其次,教师一门心思放在提高学生考试分数上,繁忙的教学工作,使教师无暇顾及礼仪。

3. 礼仪教育忽视了对小学生礼仪习惯的培养

目前小学礼仪教育中,并没有很好地遵循礼仪习惯养成规律来开展礼仪教育。首先,没有从正确的认知向正确的行为转化,将“礼”变成“行为”。由于一些学校的礼仪教育流于形式化、表面化,只注重礼仪规范的空洞说教,方法简单生硬,学生对礼仪行为规范相关知识的认识不全面、不到位,对礼仪内涵缺乏深入了解,更没有内化、认同,出现认识与行为相脱节的现象。其次,没有从正确的行为向稳固的习惯转化,将“礼”变成“习惯”。目前一些小学的礼仪教育没有做到持之以恒,未能严格督促和及时评价反馈,缺乏持续训练,没有在形成习惯上下功夫。

4. 家庭教育不当影响了礼仪教育的效果

家庭教育不力或失当是影响小学生礼仪教育效果的重要原因之一。有些家长对子女迁就溺爱,致使孩子行为散漫,不懂礼让;有些家长本身缺乏礼仪知识,不注重自身修养,本身礼仪素养不高,未能在家庭教育中发挥言传身教的作用,没有能力对子女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另外,一些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和日常生活起居,往往比较多关心子女的物质生活、学习成绩,忽视对孩子礼仪方面的引导和教育。当孩子在家庭生活和交往中出现失礼的行为时,没有及时地纠正不良行为,使孩子失去了学习礼仪知识和提高礼仪素养的机会。

三、小学实施礼仪教育的对策探讨

1. 明确礼仪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位置,确保礼仪教育得到重视

礼仪教育继承了中国传统道德的精华,其德育内涵非常丰富。小学是道德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要把礼仪教育纳入到学校的德育计划中来,加强礼仪教育。要根据小学各阶段的具体情况,制订详细的教育内容和要求,根据实际制订教学计划,安排固定时间,做到教材、师资、课时到位;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水平,制定不同年龄阶段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形式和教育方法手段,广泛地开展礼仪教育。

2. 改进礼仪教育方法,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礼仪教育活动

小学生的文明礼仪行为需要通过长期有意识的训练和培养才能养成,应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运用灵活多样的礼仪教育方法寓教于乐,如采取讲故事、模仿学习、玩游戏、表演节目、举行竞赛、岗位体验等方式进行礼仪教育。

3. 加强礼仪课程群建设,提高礼仪教育系统性和持续性

小学生学习礼仪篇(5)

我国古代就非常重视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孔夫子言:“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也曾经说过:“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个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人的一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认识水平还很低,若稍加不注意,就有可能养成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习惯。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不可或缺。

一、小学生养成文明礼仪习惯的深远意义

1.其是传承中华民族优良品德的必要之举

我国自古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有着重视礼仪教育的优良传统。礼仪是人们在交往活动中必须遵守的,为社会所认可的行为规范与准则,是人们道德的外在表现。礼仪教育,以教授学生礼仪知识,训练礼仪规范行为,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目标。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和准则,礼仪主要体现在礼貌、礼节、仪表、仪式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学校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体貌兼得,温文尔雅,彬彬有礼。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继承者,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历久弥新的礼仪道德核心是他们应该承担的责任。

2.其是时展的要求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人们在物质生活上得到极大满足的同时,更加重视精神上的享受,文明礼仪便是其中之一。一个人的文明礼仪不仅是他个人素质的决定因素,也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尺。

二、小学生养成文明礼仪的有效方法

1.让国学走进课堂,让课堂融入国学

将读“经典”与现代礼仪教育相结合,习读《三字经》《弟子规》以及唐诗宋词,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之美妙,“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学校要开设经典诵读礼仪课,让国学走进课堂。在课堂上,教师向学生渗透国学,学习礼仪,让他们熟读乃至背诵一些经典诗文,熟记一些名言警句,在背中求思,思中求进。

2.将经典故事融入小学活动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将经典故事融入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化枯燥为快乐,有效促进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比如,组织学生开展讲故事比赛。教师向学生讲述程门立雪、孔融让梨、孟母三迁等经典故事,引导学生在良好的传统文化熏陶下做人、做事。

3.引导小学生从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

首先,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是不文明行为。例如,在校园内、楼梯上乱扔果皮屑,在校园内乱扔食品袋、垃圾棒,甚至有些学生觉得反正有值日生打扫卫生,扔了也没关系;有的学生在走廊上嬉戏追逐打闹,走路的时候推推搡搡;还有一部分学生说脏话、粗话,甚至有个别学生故意损坏学校的公共财物。教师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这些都是不文明的行为,从而严格约束自己,不随地吐痰,不讲粗话,不打架斗殴,不乱扔垃圾,不随意践踏草坪,培养责任心。

其次,学校要引导学生着装得体。南开大学校长说过,“面必争,发必理,衣必整,头容正”,小学生的衣服不一定新颖,但应该整洁、大方,符合学生的身份,能体现出小学生蓬勃向上的风采。

最后,引导学生课堂上专心听讲,认真聆听别人的发言。课间讲究卫生,不随地吐痰、追逐打闹,不大声喧哗,与同学交流用语礼貌;遇见师长,主动问好,碰见来宾,不围观起哄;上下楼梯,靠右行走,不拥挤,要谦让。

我们始终坚持以“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吸收人类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为理论依据,以“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要求为决策指导,对小学生实施礼仪教育,使他们在掌握基本礼仪知识的基础上充分理解礼仪的深层含义,让他们能够将礼仪规范融入社会实践中去,使小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自觉地把礼仪规范内化为自身的内在需求,从而提高礼仪修养涵养。因此,对小学生进行礼仪教育至关重要,能够培养出知礼仪、懂礼仪、守礼仪、行礼仪,品行优良的符合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要求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小学生学习礼仪篇(6)

古人云:“百行以德为首”。心理学家调查表明:学生的第一需要是学会交往,其次才是学会学习,只有学生的需求得到满足,才能进一步发展个性。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强,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在小学阶段进行“文明礼仪教育”的教育,使孩子们从小系统地接受良好礼仪规范的熏陶教育,从而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为其将来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奠定良好的人生基础。

1.营造良好的礼仪教育氛围。环境影响人,环境教育人,好的教育氛围可以塑造一个好的人才。“孟母三迁”,这个典型的故事,也是众所周知,古往今来有许多教育学者,特别强调环境的熏陶作用。我们在营造良好的礼仪教育氛围时是这样做的。①校园环境布置(包括班级布置)。让校园内处处渗透礼仪教育内容。一是设置“礼貌用语”警示牌,将日常礼貌用语(例如:“谢谢”“再见”“对不起”“没关系”等)设置在校园内;二是设置“礼仪教育”专用橱窗,宣传各种礼仪知识和礼仪教育的故事等;三是校门口设置“礼仪”主题教育小展板。每月活动主题设置于校门口,说明本月礼仪教育主题是什么,具体要求是什么,我们将开展哪些活动等;四是每班设置“礼仪荣誉榜”,记录本班学生礼仪文明表现。②设置校园礼仪岗。上学、放学时,在校门口、教室门口设置礼仪岗,主动向教师或同学问好,打招呼,敬队礼,说问候语。③设置校外礼仪监督员。由学生和家长共同组成,专门对学生在校外的礼仪行为表现进行监督和教育,并作好记录,每周学校和各班将分别给予总结。④利用红领巾广播站、国旗下讲话等宣传阵地,宣讲礼仪知识,营造礼仪教育氛围。

2.开展礼仪认知教育活动。礼仪教育不是教育者将礼仪规范强加于受教育者,而是需要受教育者通过认知、理解而产生的一种正确的、自发性的外在行为表现的活动。因此,我们的礼仪教育必须通过开展一些认知教育活动,让每个学生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知道礼仪规范有哪些,何种方式才是符合礼仪准则的。①认识礼仪的重要性(形成原动力)。阅读一些礼仪故事,从礼仪故事中得到深刻的教育;熟记一些礼仪格言,从他人的评价中认识礼仪的重要性。②举办礼仪知识讲座。通过开办讲座,让学生知道各方面的礼仪知识,知道一些普通场合应该做到的一些礼节要求。③编写文明礼仪三字歌。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字数比较多,学生在背记时有一定的困难,但是童谣的形式学生很喜欢,我们在学习礼仪规范的同时以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和《小学生文明礼仪规范》为内容编写了礼仪三字歌,这一活动受到了同学们的欢迎。④开展礼仪教育主题队会。积极组织各班召开“文明礼仪伴我成长”主题班队会,在班会中同学们通过各种形式进行自我教育,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找出自己在礼仪方面的不足,孩子们在活动中知道“讲文明懂礼仪”的深远意义。⑤制定《小学生礼仪常规》。通过制定《小学生礼仪常规》,让学生系统地知道我们在礼仪习惯上具体应该做到哪些。我们学校“礼仪常规”包括三大方面:校园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⑥礼仪进课堂。充分挖掘《品德与生活(社会)》中有关礼仪的内容,组织课堂教学评比。

3.开展礼仪教育实践活动。著名的儿童教育专家关鸿羽说:“习惯培养需要训练”。著名的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重视做中学,实践中养成习惯。任何良好礼仪习惯的养成,必须通过学生亲眼看、亲耳听、亲身实践,通过在多次体验中反复积累,最终把外在的行为表现真正内化成稳定的心理品质。我们的具体活动有:①“礼仪岗”角色体验。②开展了我与父母学礼仪活动。今年五一节,我们为学生及家长下发了“我与父母学礼仪”活动倡议书,要求学生带动家长学习文明礼仪,让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形成一个良好的礼仪教育氛围。③系列校外实践活动。如:“我是小交警”“学雷锋”“小公民宣传员”等。④“礼仪小课题”调查实践活动。通过开展各种探究性活动(小调查、小采访等),自己真切体验,主动认识而深刻感受到我们在各种场合、与人交往时应该做到哪些。例如:“我身边的服务小明星”“乘务员的一天”“礼仪现状小调查”“我们身边的不文明现象”等。⑤礼仪小标兵评比活动,使活动有始有终,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

4.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作用的发挥。家庭与社会是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的重要载体。为了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优势,我校采取了多种方式和手段,与家长、社区配合,利用学生不在学校的时间,对孩子的礼仪习惯进行培养。例如:开办家长学校,建立“家长联系卡”,与家长随时保持联系,对孩子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矫正,定时召开家长会,进行经验交流;成立学校与家长、社区联合课题研究小组,共同探讨培养学生良好礼仪习惯的好方法、好措施。学校开展了一系列活动,2008年秋,开展了“暑假礼仪与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活动;2009年春学期,开展了礼仪教育主题教育活动———收集礼仪小故事,编写礼仪顺口溜等;今年五一节,我们为学生及家长下发了“我与父母学礼仪”活动倡议书,要求学生带动家长学习文明礼仪,让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形成一个良好的礼仪教育氛围。通过学生在假期中开展的各种有意义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和素养得到全面提高。我校开展礼仪教育工作是扎实的,成效是显著的,但我们在开展礼仪教育工作时,也遇到了一些困惑。一是部分家长对礼仪教育认识不够充分,家长对学生的礼仪教育还需要学校教育带动;二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衔接脱节。出现“5+2=0”的现象,即学校五天教育的成果被家庭及社会两天的影响冲淡了。

小学生学习礼仪篇(7)

礼仪包含“礼”和“仪”两种形式,礼者敬人也,要知礼、懂礼、讲理,要示人以尊重。“仪”即仪式,就是表现形式。要将你所掌握的礼仪知识准确、恰当地表现出来。中国是一个具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礼仪之邦。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无论是工作、学习、交际、娱乐,我们都在提倡讲文明,讲礼仪。我们学习礼仪知识要从理论上系统学习,尽可能多地掌握相关知识,在日常生活中要自觉实践、恰当运用,可见礼仪教育是融入生活的。而基本礼仪、幼儿园礼仪、家庭礼仪、公共礼仪、节日等五个礼仪教育主题的内容也正是和孩子的生活紧密联系,教师们把对孩子的礼仪行为要求系统地归纳在礼仪儿歌之中,更利于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礼仪教育。

二、礼仪教育的途径

幼儿阶段是礼仪培养的起始阶段,也是重要阶段。如何指导幼儿进行礼仪行为的学习与实践是我们幼儿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怎样的教育能让孩子既掌握规范的礼仪知识又能自觉地形成良好礼仪习惯呢?我们采取了以下教育途径:

1.礼仪教育的课堂化。让“礼仪学习”课堂化,有利于孩子掌握系统规范的礼仪知识。因此,我们要求各班每周都有专门的礼仪儿歌诵读教学活动,让孩子熟读、熟记礼仪三字经儿歌。我园还专门组织班主任开展“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儿歌,记住儿歌”的教材教法研究,比比谁的办法多,谁的办法好,谁的教育更具实效。

2.礼仪教育的游戏化。为了把礼仪儿歌内容体现在孩子的行为中,在诵读教育的基础上,我们以礼仪情景表演的形式让孩子进行角色的模仿与表演,通过表演游戏让孩子实践礼仪行为。游戏化的教学更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在愉快的体验中接受礼仪行为的训练。如:《敲门》《洗手》《作客》等。我们设计小熊过生日请客的情景,让孩子扮演小动物去小熊家做客。进门前有礼貌地敲门,进门后主动和小熊打招呼,坐下后彬彬有礼地交谈或倾听别人谈话,大家一起游戏时互相谦让,当小熊招待大家吃东西时,洗干净小手……孩子们就是在游戏中,开心地扮演角色进行规范的行为练习。

3.礼仪教育的生活化。礼仪教育不仅仅局限于德育课堂,在生活各环节、学习各领域中都有礼仪教育的影子。这有利于孩子在反复的练习中形成自觉的礼仪行为习惯。幼儿园每天早上都由教师、幼儿组成一个礼仪迎宾队,“礼仪天使”身披彩带,以规范的站姿、面带微笑、语言亲切地在门口迎接每一个入园的小朋友、家长和老师们等,都是礼仪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

三、礼仪儿歌的教法——诵、研、辨、练

礼仪儿歌的学习过程最重要的还是“学”与“练”的结合。背诵一首礼仪儿歌不是我们最终的教学目的,如何将儿歌内容转化成孩子的自觉行为最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是我们所重视的。因此,“诵、研、辨、练”的过程就是让孩子从认知到行为养成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1.诵。“诵”顾名思议是让孩子学会诵读儿歌。我们的孩子在幼儿园的环境中、在每天的早操中都接触到礼仪儿歌,再经过与领域课堂教学的结合,在生活环节,如:早谈活动、餐前、活动等待等时机让孩子的反复诵读,我们的孩子很快能熟练背诵。

2.研。会背诵不等于能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问孩子:“儿歌里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应该怎样做?”“为什么要这样做?”反复和孩子研学儿歌,让孩子通过与同伴、老师分享生活经验,真正理解了礼仪儿歌的含义,学会了规范的礼仪行为要求。

3.辨。培养孩子分辨是非的能力很关键。当今社会上仍存在许多不文明的现象,孩子只有学会自己判断,才能避免受到社会不良行为的影响,因此,我们在教育过程会让孩子发现、判断、纠正身边的不文明行为。教学活动中我们会设计一些让孩子判断的游戏,例如:“文明之花送给谁?”“哭脸和笑脸”等,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规范或不规范行为的图片都展示出来,让孩子自由发表意见。

小学生学习礼仪篇(8)

一、小学礼仪教育的目标

礼仪教育目标就是要通过对小学生实施礼仪教育,让学生熟悉掌握基本的礼仪知识,并将学习到的礼仪知识运用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成为一个懂礼貌、有教养、讲文明、受欢迎的人。

学校对小学生的礼仪教育不应该仅仅规范师生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言语行为,不应该仅仅限于在学校,而应该拓展到家庭和公共场所,为了进一步细分学校礼仪教学的目标,礼仪教育的目标可以分为经度目标和纬度目标。经度目标是根据礼仪的表现形式来划分的,分为行为礼仪和说话礼仪。而纬度目标的划分则是根据小学的生活范围来划分的,分为:校园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和说话礼仪。

二、小学生礼仪教育的方法

(一)基本的礼仪教育方法

交替性方法。在进行小学礼仪的课堂教学时可以进行交替教学:礼仪助教和班主任教师交替主讲,当然每个老师各有侧重点,其中班主任侧重学生的行为训练,而礼仪助教则侧重礼仪知识的传授,通过班主任教师和礼仪助教的交替性教学可以有效将知识和行为教学结合,确保小学生礼仪教育的有效性、长效性和延续性。

融合性方法。要实施好小学生的礼仪教育,就一定要多头并进,将各个礼仪教育途径有效结合,不要将这些途径看成是一个个孤立的途径,要看成一个整体,例如很多学校都会开展少先队的礼仪主体活动,在这样的活动中一定要将礼仪行为训练、礼仪意识培养和礼仪知识传授融为一体,有效结合,通过实践,我们不难发现融合性方法是提高礼仪教育水平的重要方法之一。

浸润性方法。礼仪教育和很多教育的分支一样,要使教育的效果发挥到极致,就应该把教育的内容弥散到教育所涉及的所用空间、所有时间和所有载体中,成为一种文化。具体到小学生礼仪教育,学校要营造充满礼仪文化背景的校园文化,将校园的隐性教育功能发挥到极致,只要这样,礼仪文化才会逐渐成为校园的主流元素,学生在这样的礼仪文化环境中不自觉地受到影响、熏陶和制约,发自内心遵守学校的礼仪规范,自然而然地融入到校园礼仪氛围中。

互动性方法。小学生礼仪教育的主要对象是学生,但绝不是唯一对象,学校的教师以及学生的家长也是对象之一,只有学生、家长以及教师三方礼仪的互动,才可以很好地发展和生成学生礼仪行为和智慧。在学校,除了要制定相关的学生礼仪教育课程,还应该针对教师,开始师生礼仪之类的课程,针对学生家长的礼仪教育,要加强对家长礼仪教育的宣传,定期给家长发送亲子合作礼仪学习单,促进家长关注、重视学校对学生的礼仪教育。

随机评价方法。评价是小学生礼仪教育的重要一环,积极、即时的评价可以有效促进学校的礼仪教育,教师、社区人员、同伴以及家长承担评价者的角色,随机的评价是一种对礼仪教育的即时反馈,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礼仪行为的养成,同时也能够矫正一些不当行为,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

三、礼仪教育的评价模式

礼仪教育的评价不能简单地用分数或等第来描述,应该突出发展。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礼仪知识的学习,而且关注学生礼仪智慧和行为的发展过程。每节礼仪课都尽量设计相应的学习单,以巩固本节课学到的礼仪知识和技能为目的,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通过“礼仪小使者”完成一个个小任务,来促进学生礼仪知识的内化,引导其行为的外显,并通过学习单使评价成为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乃至社区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学习单的形式有很多,有的是要求学生向身边的人传播礼仪知识、宣传礼仪意义;有的是要求学生在生活中运用礼仪课上学到的礼仪知识和技能,在实践中体验这种知识和技能给自己和身边的人带来的愉悦,从而激起对礼仪学习的兴趣和内驱力。

礼仪教育的阶段性目标评价,是我们依据礼仪教育目标体系,对每一个具体行为目标进行行为水平的界定,并据此制定与各年级各项礼仪教育内容相应的评价量表。

四、礼仪教育的效果

小学生学习礼仪篇(9)

礼仪、品格是真正影响孩子一生的教育,必备的文明礼仪知识是人们形成良好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基础。提升学习礼仪重要性认识是落实礼仪教育、提高学生素养的关键。从目前情况看,学校对礼仪教育存在着不够重视、无计划、随意性大、忽冷忽热的问题。小学生对礼仪知识的认识比较薄弱,更谈不上讲礼仪。要知礼,就得先学礼仪知识,要改变这种现象,就要从普及文明礼仪知识入手。小学阶段是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养成期,所以,一个人从小就应该学习礼仪常识,熟记礼仪格言,形成一定的动力。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他们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有限,抽象思维还未充分发展,对他们进行简单的说教,往往效果不大。

针对小学生礼仪教育存在的实际问题,切实落实好礼仪教育,使礼仪教育取得实效,我校成立了德育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首先制定了《彭阳县第二小学学校礼仪教育方案》,使学校礼仪教育能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根据学校礼仪教育方案我校开设了礼仪课。礼仪课的编制以《小学生礼仪规范》和《弟子规》为蓝本,结合我校学生实际,从称谓礼仪、问候礼仪、就餐礼仪、待客礼仪、做客礼仪、穿着礼仪、行走礼仪、尊师礼仪等十八各方面系统编写了《彭阳县第二小学礼仪常识》课本。为了使礼仪课教学更有效,礼仪课上要求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编写三字经、歌谣,讲故事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熟记礼仪常识,给学生提供礼仪行动的指南。其次,充分挖掘品德课和其他学科中有关礼仪的教育内容,使礼仪教育走进课堂,各科任教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抓好礼仪教育。再次,重视礼仪教育校园环境建设,充分利用橱窗、板报、文化墙宣传小学生文明礼仪知识,处处渗透礼仪教育内容,对大门、教室、楼道、墙壁等校园环境进行了重行布置,使校园环境在布局上更具有科学性、教育性,积极营造良好的礼仪教育氛围,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二、家校协同增强文明礼仪教育实效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有什么样的家庭,就有什么样的孩子;有什么样的父母,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并直接在孩子身上发生作用。由于现在的独生子女家庭较多,众星捧月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年轻父母对孩子过分娇惯和溺爱,望子成龙心情迫切,造成了家庭养成教育的淡化,忽视了对孩子的礼仪教育。缺乏礼仪教育表现在独生子女身上是,目无师长和他人,随心所欲,骄横不羁,不懂礼貌,不知礼仪;缺乏礼仪教育的家庭表现是,孩子坐上座,父母站着忙;电视霸着看,父母靠一边;家长未动筷,孩子早先吃……凡事父母“礼”让,孩子优先。小学生在礼仪方面表现参差不同的表现反映了家校教育的不平衡和家庭成员礼仪素质的差异。正是这种差异的存在影响了学校礼仪教育的效果。

家庭和社会对小学生的礼仪行为有着巨大的影响,家长良好的礼仪形象,家庭的文明气氛是十分重要的,有时家庭教育胜过学校教育,所以,礼仪教育应该从家庭教育开始。如何提高家长自身的礼仪修养,这是一个社会问题。我们学校每学期利用家长会对家长进行礼仪培训,让家长认识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发给家长礼仪课本,使家长教育孩子有“礼”可依,减少盲目性。平时老师和家长多联系,反映孩子进步情况和存在问题,增强礼仪教育的针对性,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努力形成家校教育合力的局面。

三、实践活动丰富文明礼仪教育内容

著名的儿童教育家关鸿羽说:“习惯培养需要训练”。礼仪教育是养成教育。礼仪教育不是教育者将礼仪规范强加于受教育者,而是需要受教育者通过认识、理解而产生的一种正确的自发性的外在的表现活动。礼仪教育要重视做中学、实践中养成习惯。任何良好礼仪习惯的养成,必须通过亲眼看,亲耳听,亲自实践,通过在多次体验中反复积累,最终把外在行为表现真正内化成稳定的心理品质。因此,礼仪教育必须开展一些实践教育活动。

1、举办礼仪教育主题班会活动。主题班会是班主任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和重要阵地。学校每学期积极组织各班召开“以文明礼仪伴我成长”主题班会,在班会上同学们通过各种形式进行自我教育,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找出自己在礼仪方面的不足,使孩子们在活动中知道“讲文明懂礼仪”的深远意义,不断纠正自己的行为,互相交流,互相学习。

2、开展礼仪教育角色游戏活动。角色游戏是培养学生承担社会角色和遵守社会角色规范的一种自我教育活动,是学生礼仪习惯训练途径之一。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往往表现拘谨、羞怯、被动,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扮演角色模拟真实的生活场景,表演如何问候、就餐、待客、打电话、购物等,学生心情愉快,乐于参与,可以强化学生对礼仪常识的掌握,使学生得到良好的礼仪习惯练习,进而习得他人的行为、积累社会经验,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

3、举行学期礼仪知识竞赛活动。竞赛可以达到巩固和检查的目的。学校每学期分年级举行一次文明礼仪知识竞赛,不但巩固了同学们已具有的文明礼仪知识,而且让学生学到新的礼仪相关知识,增强礼仪意识,加强自身修养。

4、组织观看礼仪教育视频活动。各班充分发挥多媒体作用,利用班会课时间,播放各种礼仪教育视频,内容直观形象,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当代公民文明礼仪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掌握基本的谈吐、举止、服饰以及各领域的交往礼仪技巧,使孩子们对于生活中的礼仪有新的认识和具体的行为指导。

除了以上活动之外,学校还组织学生开展礼仪示范表演、小品表演、文明礼仪用语征集、演讲、征文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磨炼意志,在活动中掌握文明礼仪的方式方法,让同学们对怎样做一个文明学生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将进一步学会做人、学会学习,让自己的人生之路走得更远、更好。

四、树立典型引导文明礼仪教育方向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首先要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著名作家冰心说过,“教师的现在就是学生的将来。”教师是学生直接仿效的对象,也是礼仪教育主要实施者,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教师自己首先应该做到。教师要以深厚的思想感情、庄重大方的仪表、和蔼可亲的仪容、彬彬有礼的语言处处给学生示范。学生向老师问好,老师要热情还礼,教师有错误,要敢于承认,要向学生道歉,使学生在师生交往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其次,要发挥学生的榜样作用,学生模仿性强,可塑性大,给他们树立身边的榜样,实效性强。我校每年三月份开展文明礼貌月活动,在全校举行“文明礼仪示范班”和“文明礼仪标兵”评选活动,并进行隆重表彰;在宣传橱窗张贴文明标兵照片和自我介绍;利用红领巾广播大力宣扬文明标兵先进事迹;推选文明标兵轮流进行国旗下讲话,当期手,当礼仪监督岗监督员;组织文明标兵参加春游、扫墓等活动;以点带面激励、带动所有学生自觉形成文明礼仪习惯,营造良好和谐的校园氛围,实现全校学生文明素质的提高。

小学生学习礼仪篇(10)

英语是小学课程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之后的英语学习与将来的英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英语不是我国本土语言,与汉语思维、习惯、礼仪文化等间存在明显差异,故部分小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可能感受吃力。为解决这一问题,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文化因素教学,为学生讲解西方习俗与礼仪,让学生感受到中西礼仪文化差,加深学生对英语知识的理解,从而提升学生的语言知识水平与个人道德素养,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一、创设教学情境,融入礼仪文化教育

当前我国大部分小学是从3年级开始施行英语教学,但也有个别学生在此之间已经开始接触、学习英语。因此,学生的英语基础、学习能力间已存在一定差距。但在传统小学英语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采用机械、教条式的英语教学方法将英语知识灌输给学生,导致学生群体存在“过于简单或难度较大”的问题出现,造成一部分学生逐渐丧失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针对以上情况,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不同教学情境。同时在情境中融入礼仪文化教育,激发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英语学习积极主动性。例如,教师在讲到“How are you?”,“Fine,thank you,and you ?”、“What ...”、“This is...”、等句子时,可以为学生融入礼貌用语礼仪文化教育。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考虑学生的实际学情,准备相关的教学工具(如:图片、实物等),为学生创设相关的对话情境,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与课后单词相关的图片,并提问学生“What is in the picture?(图片中是什么?)”学生回答以后,教师鼓励学生“Very well, take a seat, please.”通过教师的礼貌用语为学生渗透礼仪文化教育,逐渐教会小学生运用礼貌用语。

二、强调中西差异,渗透礼仪文化教育

英语是一门语言,同时也是文化中的一部分。但不同语言有其不同的文化背景,彰显不同民族的精神文明。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中西礼仪文化之间的差异,在教学中强调差异并为学生讲解中西文化的区别,加深学生对应英语知识的理解,才能使学生正确运用语言,顺畅与他人进行英语交流。

教师在讲到“It’s warm today.(今天是温暖的)”这一教学内容时,可以为学生渗透讲解中西方见面的问候礼仪。如:中国人在打招呼时,通常会用“吃了吗?”、“去哪儿了?”、“干什么?”等问候。而西方人见面时通常用“How are you?(你好呀)”、“What’ s the weather like today(今天天气怎么样?)”等问候。而且,在西方使用中国人的问候方式是不礼貌的,西方人认为这是窥探别人的隐私。另外,在我国,年龄是可以随时谈论的话题,而在国外如果问人家:“How old are you ?(你多大了)”会让人感觉你不懂礼貌,甚至会发生一些争执。为避免这一情况,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渗透中西方礼仪文化差异讲解,让学生尊重不同的民族文化与风俗习惯,逐渐实现学生顺畅的与人英语交流。

三、借助日常用语,强化礼仪文化教育

教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且终将服务于生活。因此,为提升小学英语教学质量,强化礼仪文化教育。教师可以借助生活日常用语,为学生渗透礼仪文化教育。从学生日常生活出发,拉近教学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联系。同时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英语语言环境,以促进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小学是培养学生礼仪、习惯的关键时期,而“讲文明、懂礼貌”是小学生懂礼仪的重要表现。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除教学知识外,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礼仪文化。教师可以从日常用语出发,教学生一些基本的与人交流的技能。如:见面打招呼与回答可以用“Good morning/afternoon(早上/中午好)”;“Hello, How are you?(你好呀!)”,“Fine, thank you(没关系,谢谢你)”等。另外,教师可以为学生延伸讲解一些英语中常用的日常用语,如:“Thanks a lot(谢谢)”、“Thank you very much(非常感谢)”、“You are welcome(不客气)”、“Sorry, I am very sorry.(对不起,我真的很抱歉)”等,并为学生讲解在什么语境中会用到这样的句子,让学生在理解的情况下反复使用,感染学生,从而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养成文明礼貌,进而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提升学生的礼仪素养。

四、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语言、行为习惯以及礼貌养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抓住这个阶段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借助英语教学中文明语言的学习与礼貌行为的训练,对学生进行礼仪文化教育。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英语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可以提升自身的礼仪素养。

参考文献:

[1]高青.小学英语礼仪文化教育实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

上一篇: 论科学发展观 下一篇: 参加实习心得体会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