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拓展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15 14:51:24

素质拓展论文

素质拓展论文篇(1)

企业如何才能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怎样才能在竞争中取得胜利?归根结底依靠的是人,因为只有人才能创造价值财富。然而企业要想获得适合自身发展的人才就必须通过各式各样的培训来实现,企业的培训将给员工提供可以胜任他们职位的信息和技能。但是,对于企业中的管理者来说,除了具备胜任职位的基本技能和能力以外,企业更注重培训他们的团队意识、沟通能力、协作能力等管理能力。素质拓展训练就是以“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熔炼团队”为目的,在体验式培训中实现这一目的。

一、什么是素质拓展训练

素质拓展训练起源于西方英文outward-bound,意为一艘小船离开安全的港湾,驶向波涛汹涌的大海,去迎接挑战。二战时期,大西洋上有很多船只由于受到攻击而沉没,大批船员落水,由于海水冰冷,又远离陆地,绝大多数人不幸牺牲了,但极少数人在历经了长时间的折磨后得以生还。后来,发现得以生还的人并不是那些身体强壮的人,而是那些拥有强烈求生欲望的人。二战结束后,在英国出现了这种模仿真实管理情景,对管理者和企业家进行心理和管理两个方面培训的outward-bound管理培训。由于它新颖的培训形式和良好的培训效果,被世界各地不同的企业所采用。

二、素质拓展训练给企业带来的作用

素质拓展训练究竟可以给企业带来怎样的作用呢?它究竟怎样对员工进行培训呢?下面将运用素质拓展训练的几个项目通过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总结出了几点素质拓展训练给企业带来的作用。

1.素质拓展训练将为企业的管理人员提供运用管理学知识的平台。许多管理者认为管理学所学的知识都是经验之谈,并没有可以实际运用的价值。素质拓展训练将彻底消除管理者的这种错误想法。根据管理学知识,我们可以将管理的过程分为四个部分: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我们将以素质拓展训练中“扫雷”这个项目,来看一下管理过程中的四个部分是如何工作的。

“扫雷”游戏是用一张分成若干方格并标上数字的地毯来模拟雷区,每一个方格的结果是有雷或是无雷,在“雷区”中间位置的两侧是分别有两个峡谷。而这个游戏的规则是每一名队员只有两次机会去“扫雷”,如果选择的方格没有雷,那么可以安全的选择前后左右的任意一格继续“探雷”;但如果是选择的方格是有雷的话,就必须按原路返回,换另一名队员继续“扫雷”。这个任务获胜的依据就是在规定的时间内所有的队员都可以安全的通过“雷区”。那么,在这个游戏中将如何去应用管理学知识来实现胜利呢?我们知道,计划是每一件事情成功的第一步,在我们这个游戏中也不例外。作为一个团队,首先应当确定团队的目标,那就是成功走出“雷区”。在制定了这样一个目标之后,应该做的就是制定实现这个目标的计划。这个计划应当包括选取项目的项目经理,采取怎样的方式来进行“扫雷”,时间应当如何分配等等问题,只有解决好了这些问题团队里的人才能明确自己的目标是什么,不至于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出现“南辕北辙”的现象。当计划完成之后在组织环节中,项目经理应当明确所有人的分工,团队成员的分组等事宜,以便所有的成员可以各司其职,避免在项目实施的过程出现工作的漏洞或者人力资源的浪费。建立起一支高效的团队,在任何一个项目中都是领导环节的重要任务。在“扫雷”的项目中更是如此,因为要在极为有限的时间里完成这项任务,是一件非常具有挑战的事情,所以要在极短的时间内打造一支高效的团队是非常考验一位管理者的领导才能和沟通能力。在这个项目中,其实还有一点是管理者可以实践的,那就是如何去建立一支信任的团队。“扫雷”项目在完成了一半的时候会有意的设置一道障碍,那就是在两个“峡谷”之间的“雷区”全部都是有雷的,也就是要通过正常的途径是不可能通过“雷区”的。在团队成员即将取得胜利的前夕,我们的团队将面临极为严重的信任危机,所有的人都会怀疑是不是记录路线的人记录出了问题,这样的争吵将使我们的团队耽误相当多的时间。如果这样的情况发生了,对于我们的管理者来说就要通过自己与大家的沟通,使团队建立起相互的信任,共同克服困难,度过团队面临的这一信任危机。管理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就是控制,其实从实施这个项目的第一步起就开始了控制。当队员探雷失败的时候,其实就是表明这一步与团队的目标是不一致的,作为项目的管理者就应该及时纠正错误,派遣另一名队员寻找一条新的道路,从而达到控制的目的;在团队面临信任危机时,管理者也是通过不同的方式消除大家心中的疑虑,重新建立起团队的信任,使之与团队的目标一致。

通过上面对“扫雷”项目的分析,可以看出管理学的知识是可以运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就连一个小小的游戏要想取得成功都需要管理学上知识的运用。素质拓展训练就是通过这些看似简单实际却是障碍重重的小游戏,在娱乐与轻松中教会管理者如何运用管理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工作和生活中的一些琐事,彻底打消管理者认为管理学知识只是书本上的理论而没有实际运用价值的错误想法。使管理者在今后的企业管理中充分地信赖以及运用管理学知识,给企业带来收益。

素质拓展论文篇(2)

企业如何才能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怎样才能在竞争中取得胜利?归根结底依靠的是人,因为只有人才能创造价值财富。然而企业要想获得适合自身发展的人才就必须通过各式各样的培训来实现,企业的培训将给员工提供可以胜任他们职位的信息和技能。但是,对于企业中的管理者来说,除了具备胜任职位的基本技能和能力以外,企业更注重培训他们的团队意识、沟通能力、协作能力等管理能力。素质拓展训练就是以“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熔炼团队”为目的,在体验式培训中实现这一目的。

一、什么是素质拓展训练

素质拓展训练起源于西方英文outward-bound,意为一艘小船离开安全的港湾,驶向波涛汹涌的大海,去迎接挑战。二战时期,大西洋上有很多船只由于受到攻击而沉没,大批船员落水,由于海水冰冷,又远离陆地,绝大多数人不幸牺牲了,但极少数人在历经了长时间的折磨后得以生还。后来,发现得以生还的人并不是那些身体强壮的人,而是那些拥有强烈求生欲望的人。二战结束后,在英国出现了这种模仿真实管理情景,对管理者和企业家进行心理和管理两个方面培训的outward-bound管理培训。由于它新颖的培训形式和良好的培训效果,被世界各地不同的企业所采用。

二、素质拓展训练给企业带来的作用

素质拓展训练究竟可以给企业带来怎样的作用呢?它究竟怎样对员工进行培训呢?下面将运用素质拓展训练的几个项目通过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总结出了几点素质拓展训练给企业带来的作用。

1.素质拓展训练将为企业的管理人员提供运用管理学知识的平台。许多管理者认为管理学所学的知识都是经验之谈,并没有可以实际运用的价值。素质拓展训练将彻底消除管理者的这种错误想法。根据管理学知识,我们可以将管理的过程分为四个部分: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我们将以素质拓展训练中“扫雷”这个项目,来看一下管理过程中的四个部分是如何工作的。

“扫雷”游戏是用一张分成若干方格并标上数字的地毯来模拟雷区,每一个方格的结果是有雷或是无雷,在“雷区”中间位置的两侧是分别有两个峡谷。而这个游戏的规则是每一名队员只有两次机会去“扫雷”,如果选择的方格没有雷,那么可以安全的选择前后左右的任意一格继续“探雷”;但如果是选择的方格是有雷的话,就必须按原路返回,换另一名队员继续“扫雷”。这个任务获胜的依据就是在规定的时间内所有的队员都可以安全的通过“雷区”。那么,在这个游戏中将如何去应用管理学知识来实现胜利呢?

我们知道,计划是每一件事情成功的第一步,在我们这个游戏中也不例外。作为一个团队,首先应当确定团队的目标,那就是成功走出“雷区”。在制定了这样一个目标之后,应该做的就是制定实现这个目标的计划。这个计划应当包括选取项目的项目经理,采取怎样的方式来进行“扫雷”,时间应当如何分配等等问题,只有解决好了这些问题团队里的人才能明确自己的目标是什么,不至于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出现“南辕北辙”的现象。当计划完成之后在组织环节中,项目经理应当明确所有人的分工,团队成员的分组等事宜,以便所有的成员可以各司其职,避免在项目实施的过程出现工作的漏洞或者人力资源的浪费。建立起一支高效的团队,在任何一个项目中都是领导环节的重要任务。在“扫雷”的项目中更是如此,因为要在极为有限的时间里完成这项任务,是一件非常具有挑战的事情,所以要在极短的时间内打造一支高效的团队是非常考验一位管理者的领导才能和沟通能力。在这个项目中,其实还有一点是管理者可以实践的,那就是如何去建立一支信任的团队。“扫雷”项目在完成了一半的时候会有意的设置一道障碍,那就是在两个“峡谷”之间的“雷区”全部都是有雷的,也就是要通过正常的途径是不可能通过“雷区”的。在团队成员即将取得胜利的前夕,我们的团队将面临极为严重的信任危机,所有的人都会怀疑是不是记录路线的人记录出了问题,这样的争吵将使我们的团队耽误相当多的时间。如果这样的情况发生了,对于我们的管理者来说就要通过自己与大家的沟通,使团队建立起相互的信任,共同克服困难,度过团队面临的这一信任危机。管理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就是控制,其实从实施这个项目的第一步起就开始了控制。当队员探雷失败的时候,其实就是表明这一步与团队的目标是不一致的,作为项目的管理者就应该及时纠正错误,派遣另一名队员寻找一条新的道路,从而达到控制的目的;在团队面临信任危机时,管理者也是通过不同的方式消除大家心中的疑虑,重新建立起团队的信任,使之与团队的目标一致。

通过上面对“扫雷”项目的分析,可以看出管理学的知识是可以运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就连一个小小的游戏要想取得成功都需要管理学上知识的运用。素质拓展训练就是通过这些看似简单实际却是障碍重重的小游戏,在娱乐与轻松中教会管理者如何运用管理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工作和生活中的一些琐事,彻底打消管理者认为管理学知识只是书本上的理论而没有实际运用价值的错误想法。使管理者在今后的企业管理中充分地信赖以及运用管理学知识,给企业带来收益。

素质拓展论文篇(3)

(二)创新引入模式,加强新型素质拓展训练体系的构建新时期高校对素质拓展训练的引入可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来进行,如在实际的高校体育教学中,学校可以根据本校情况通过开设选修课和必修课的形式来引入素质拓展训练课程,并通过教学内容和课时的合理安排来使素质拓展训练纳入到高校的体育课程体系当中。同时,高校还可以通过组织拓展游戏、开展各类挑战赛以及建立俱乐部的形式来引入素质拓展训练,以促使素质拓展训练在校园内部有效开展。此外,在素质拓展训练的引入过程中,各高校还要结合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标准,适度、合理地引入拓展项目,明确训练任务和目标,建立科学、多元化的评价标准,通过构建一套有计划、有目的的完整训练体系来保证素质拓展训练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加强师资培训,积极进行专职师资队伍建设教师的组织、引导和监控能力是素质拓展训练课程能否成功开设的关键,也是影响素质拓展训练课程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新时期高校体育教育与素质拓展训练的融合要求各高校要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培训,通过专职师资队伍的建设来提高学校体育课程的教育质量。因此,在对体育教师进行培训和队伍建设时,学校可以通过定期组织培训来对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指导,强化他们对拓展训练理论知识和相关技能的掌握,同时还可以通过优惠的政策和措施来吸纳校外拓展训练的优秀人才,加强专职师资队伍建设,以提高高校体育教育的师资队伍质量,促进我国现代体育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

素质拓展论文篇(4)

近年来,各高校为促进高水平大学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都在积极探索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新思路。构建全面发展导向的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体系,切实丰富大学生的生活,提高大学生的培养质量,已成为高质量大学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素质拓展教育在我国的发展

(一)素质拓展教育的发展历程

拓展训练源于西方英文OUTWARD-BOUND,原意为一艘小船离开安全的港湾,驶向波涛汹涌的大海,去迎接挑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盟军在大西洋的物资供应线屡遭德军潜艇的袭击,大部分水手在运输船被击沉后葬身鱼腹,只有少数人得以生还。人们惊奇的发现大多数生还的往往不是年轻力壮的水手,而是那些富有经验,心理素质较强的年长者。通过对这一现象的分析与研究,得到的结论是能在恶劣环境下求得生存,靠的不是体能而是良好的心理素质。据此德国人库尔特·汉恩提出了“拓展训练”理念(OUTWARD-BOUND),其好友劳伦斯在1942年成立了一所阿德伯威海上训练学校,以年轻海员为训练对象,这种理念后来逐渐延伸为军队士兵生存能力的训练。这便是拓展训练最早的雏形。

二战结束后,英国出现了一种叫做OUTWARD-BOUND的管理培训,从而使“拓展训练”从军事生存训练演变成为社会和经济领域服务的一种人本训练。今天,“拓展训练”融汇 OUTWARD-BOUND培训理念,围绕着领导艺术,团队建设等现代管理的中心问题,结合团队发展需要,促使参训者重新认识自我,定位自我,超越自我;另一方面,通过训练,提高成员忠诚度,凝聚团队向心力,共同面对困难,携手迎接挑战!

我国的素质拓展教育理论来源于西方的“拓展训练”,主要是指对受教育者的生理素质、心理素质、社会文化素质以及对民族素质的培养进行拓展教育。而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就是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着力点,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为重点,以挖掘学生内在潜力为目标,以服务学生的成长成才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为载体,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才的系统工程。[1]素质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到现在已有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1、酝酿萌芽阶段

1985年5月27日中共中央颁发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它明确提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在此《决定》的启示下,时任国家教委副主任于1987年4月在一次重要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了“素质教育”的概念。此后,又有诸多学者发表文章讨论素质教育问题。所有这些,为素质教育的正式出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初步实施阶段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要将“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此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全国教育事业“九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规划》(1996)等文件,对提高民族素质、实施素质教育等重要问题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与要求。1999年团中央在学校工作会议上提出,学校战线工作要以“素质拓展”为统揽,全面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在全国个别高校的试点工作。所有这些,都为素质教育的初步实施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的支持。

3、全面推进阶段

2002年3月,为了全面贯彻党和国家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方针,、教育部联出台了《关于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意见》,并且首批63所试点高校出席昆明会议,标志着“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正式启动。该计划以素质教育为导向,以高校共青团为实施主体,以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为载体,在一年多的试点工作后,它以涵盖面广、规范性强和可操作性强而受到试点院校师生的广泛欢迎与认可。此后,全国一批又一批高校推广实施该计划。

4、内涵发展阶段

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在历经上述三个发展阶段后,可以且应当转向第四个新的发展阶段,即内涵发展阶段。它要求各高校应以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发展为指导,并立足于本校实际,采取各项有效措施,建立健全以全面发展为导向的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体系,最终实现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终极目标。

(二)素质拓展教育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很多高校积极实施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调查数据显示:全国高校中有1106所实施了“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实施比例为57.9%,本科高校当中有632所实施了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实施比例为85.3%,[2] 这为促进学生全面成才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应当看到,尽管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已经试行多年,并有一些高校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但推行和实施情况并不均衡,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

1、重视不够,未能给予足够的资源支持。

许多高等学校对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无论从机构设置、职能发展、职业化和专业化队伍建设,还是工作场地和经费划拨等方面均存在诸多问题,而且素质拓展教育理论的研究也不够深入,素质拓展教育体系还有待完善。

2、采纳不多,未能给予足够的社会认可。

虽然不少高校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校内评价与激励机制,但仍局限在学工系统,没有被广泛认可,尤其是《素质拓展学分认证手册》尚未得到社会的认可,并未成为考察、选用毕业生的依据,甚至其科学性还遭到了质疑。

3、关注少数,未能实现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全面发展不仅指个人的全面发展,更应该强调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目前许多高校的素质拓展活动开展要么“门槛过高”,学生没有资格参加,要么“含金量低”,学生没有兴趣参加,这必然会导致学生群体间的不均衡发展。

4、认识粗浅,学生被动地参加素质拓展活动。

多数高校学生对素质拓展教育的需求只是停留在潜意识阶段,需求意识尚未被唤醒,被动盲目地参与学校要求完成的素质拓展活动,甚至把参加素质拓展活动视为一项必须应付上交的作业,缺乏积极主动的意识、紧迫感和危机感。

5、方法单一,缺乏创新性和灵活性。

虽然许多高校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继承了以往的好经验、好做法,比如坚持开展 “挑战杯”、“三下乡”等项目,但这些活动的开展未能与时代精神和学生需求充分结合,使得素质拓展教育手段与方法过于单一、创新性不够、特色较少。

二、以全面发展为导向,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

大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我国教育方针的重点,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和深刻的推广意义。大学生全面发展与素质拓展教育二者关系密切:一方面,全面发展不仅是素质拓展教育的理论依据,更是素质拓展教育的最终目的;另一方面,素质拓展教育是实现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全面发展是素质拓展教育的理论基础

全面发展是各方面完整的、和谐的发展。马克思实践论指出人的发展不仅包括其自然力的发展,也包括其在实践活动中通过锻炼、培养与学习形成的知识与经验等因素的发展。[2]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是以全面发展的实践观为基础,以全面发展的人才观为培养目标,让大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并通过实践了解和认识社会现实和社会需求,不断增强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从而学会客观把握世界。

(二)全面发展是素质拓展教育的根本目的

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既不能被仅仅理解为思想政治教育中道德教育范畴,也不能归结为纯粹是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应景教育或功利教育范畴,而是促进全面的人、完整的人的生成教育。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是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解放的前提和目的,而且更应该是教育的应有之义。大学教育就是为了培育全面发展的人——有知识、有信仰,一个全面占有自己本质的人。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亦即西方的通识教育,它是大学应对时代和社会变迁的一种集中反映。时代和社会在变,素质教育、通识教育的理念也要随时而变、因地而变,不变的是它对教育本然价值的追求,这个价值就是人的全面发展。 [3]

三、建构全面发展的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体系

(一)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内容体系的构建:课程化、合规律、有品位

全面发展的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要求全员参与的同时,又能有所区分,让有专长,有能力的同学实现拔高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构建课程化、合规律、有品位的素质拓展教育内容体系。以笔者所在学校母体大学为例,按照“课程化、合规律、有品位”的理念,设计了素质拓展活动三大模块。具体内容为:

A模块,即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主要指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公民道德教育为基础,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青年,深入开展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主要包括:政治理论、时事政策、党团知识等理论学习活动;明礼诚信、文明创建、民主法制、安全稳定、爱国爱校、校规校纪等主题教育活动;“三下乡”、“四进社区”等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及担任学生干部、学生工作助理等承担社会工作活动。

B模块,即专业技能与职业导航。主要指以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重点,以拓展大学生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主要内容的活动,帮助大学生崇尚科学精神、稳定专业思想、掌握专业技能、提升职业素养。主要包括:拓展阅读、学术交流、学术报告、科普知识等专业延伸学习活动;专业技能、语言表达、文字写作、考级考证等技能提升活动;科技培训、科技制作、发明创造、学术研究等学术科技创新活动;大学生涯规划、大学生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创业教育、职业导航等就业创业活动。

C模块,即身心健康与文化艺术。主要指以培养大学生理性思维、审美能力、意志品质为重点,引导大学生健全人格、悦纳自我、强健体魄、健康生活,促进大学生身心素质协调发展。主要包括: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等人文书籍阅读活动和文学艺术等表演及创作活动;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团体辅导、心理素质拓展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球类棋类竞赛、田径运动会等体育活动。

丰富多彩的模块活动,为学生选择活动提供了更多自主的选择,有利于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爱好选择自己想要参加的活动。同时为了实现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规定了学生必须要参加修习的学分。这样便保证了全员参与基础上的拔高发展。

(二)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实施体系的构建:全员参与,全面发展

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实施体系,是希望在素质拓展实施过程中让全体学生都有机会参加活动,从而引导和帮助学生完成素质拓展,达到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它不仅仅只是个别学生的活动,而应该是面对所有学生。因此,在实施素质拓展时应构建全员参与的体系,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需要构建校、院、班三级联动实施机制。

以笔者所在学校母体大学为例,即构建了校、院、班三级素质拓展实施机构,分层实施确保每个同学有机会、有空间参加各级活动。其中,学校成立校素质拓展工作指导委员会,分管校领导担任主任,教务处、学生处、宣传部、组织部、科研处、团委、体委、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全校素质拓展工作的组织领导。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校团委书记担任,成员由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全面负责本科生素质拓展活动的日常工作。学院成立院素质拓展工作指导委员会,委员会下设认证中心(办公室设在院团委),院党委副书记担任主任,院团委书记、教学秘书、科研秘书、辅导员、班主任为成员,负责院级素质拓展活动的组织实施和学分认证工作,指导班级开展素质拓展活动。班级成立素质拓展工作组,辅导员担任组长,成员由团支委和班委会成员组成,负责班级素质拓展活动的组织实施;团支委设素质拓展学分认证委员,具体负责日常学分认证工作。

在具体素质拓展活动的组织环节,按校、院、班三级组织实施,校、院、班三级均按活动审批、活动公告、活动组织、活动总结四个程序展开。活动主办单位选配热心学生工作的相关领域专家、教师、干部担任指导老师,指导学生制订活动方案并组织实施,在活动过程中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和评价。

全员参与,全面发展的实施体系,有利于促进学生知识、素质和能力的科学发展与协调发展,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与健康素质,实现学生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四、健全全面发展的素质拓展教育保障机制

(一)完善活动课程体系,实现活动组织的科学化

各高校应将大学生素质拓展作为活动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以促进学生知识、素质和能力协调发展为目标,将活动课程按内容分为三大模块,即: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专业技能与职业导航、身心健康与文化艺术。并以“分层规划、分级设计”为原则,每年统一规划全校素质拓展活动,校级活动重在拓展学生综合素质,院级活动重在拓展学生专业素质,全校形成“学校规定活动+学院特色活动+班级自选活动”的活动体系;活动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设计,一年级学生重专业学业导航,二年级学生重专业素质拓展,三年级学生重就业创业导航,四年级学生根据素质拓展学分完成情况自主安排。

(二)创设网上管理系统,实现活动管理的信息化

随着素质拓展作为活动课程的全面实施,如何确保活动项目的、报名、组织等管理工作高效有序,尤其是提高素质拓展学分认证的准确、安全,就显得越来越重要。某些高校甚至研发了“大学生素质拓展学分活动课程信息管理与预警系统”,该系统设置了活动项目管理、活动课程选择、活动学分管理、系统与用户管理等主要模块,远程动态地实现活动规划、报名参赛、学分录入、信息查询与统计、毕业学分审查、学分预警等功能,从而大大提高了素质拓展活动课程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三)完备综合评价体系,实现活动参与的全员化

就整个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评价体系,总体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一是项目评估, 即对素质拓展活动本身的评估,包括立项评估、认证评估、实施跟踪评估等, 确保活动的实效。二是组织评估,是从学校角度建立的对各个院系素质拓展计划实施成效的评价体系,推进素质拓展工作的落实和创新。三是个体评价,旨在建立对学生个人参与素质拓展活动的成效评价和激励引导机制。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参与对象为所有青年大学生,实施过程中亦只有达到全员参与才能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

(四)健全资源整合机制,实现活动影响的社会化

高校人才培养工作需要高校、社会、家庭等多方参与,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也不例外,亦需要有效整合社会各种资源。一是主体的社会化,即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双向互动,密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作为共同主体与社会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 促使大学生要不断适应社会的需要, 广泛接触社会信息, 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勇于接受社会挑战。二是实施的社会化,要强化社会信息的引导,要重视社会精英的激励和指导,要寻求社会资金、场地等支持,尤其是依托优质育人资源建立各类大学生素质拓展基地。

(五)打造精品特色项目,实现活动质量的品牌化

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课程吸引学生踊跃参与和获得社会认可,都要求其有一批精品特色项目,实现品牌化,提升影响力。各高校要发挥自身优势和专业特色,把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向纵深发展,在广度、深度、时间和方式方法上寻求多样化,合理进行特色定位,坚持将其中的一些涉及面广、影响大、坚持时间长的活动项目命名化,形成历史悠久、传承相继的品牌活动。品牌化是赋予活动一种品牌所具有的能力,其核心是文化认同与社会认可,同时还需要主流引领、媒体宣传等,以体现时代主流和青年特征,借助青年喜爱的微博等新媒体,激发大学生的责任感和时代感。

参考文献:

素质拓展论文篇(5)

素质拓展培训于1995年来到中国,最近几年在企事业单位中应用广泛。素质拓展培训教练是培训中重要的角色。但我国目前关于该行业的教练培训与资格审查并没有系统的标准,没有正规的行业规范与规则。素质拓展教练的从业经历复杂,来自人力资源管理、体育教育、户外领队等多个领域,一些没有教育培训资质的培训公司临时租个场地、建个台子就当是基地,找个身体素质好的或者退伍军人领学员做些小游戏小活动,再粗略地讲两句,说这就是拓展培训,结果让参与者失望而归,使真正的拓展训练只剩下游戏的外壳,缺乏引人思考的内容。这样的状况对于传递拓展培训的精髓、助力行业发展进步十分不利。因此,对素质拓展培训教练的从业经历进行调查,了解其从业的资质与现状,探讨素质拓展培训教练行业存在的具体问题,对改善当前素质拓展行业的现状有一定的意义。本文通过对上海益升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上海水穿石拓展训练公司、上海众基企管顾问集团的素质拓展培训教练进行问卷调查,以期了解上海市素质拓展培训教练的从业经历与现状,总结出上海市素质拓展培训教练的职业特点及存在的问题,为该行业更规范合理的发展提供理论上的建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上海市部分素质拓展培训教练的职业现状作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对中国知网、重庆维普等学术期刊网站的搜索,查阅素质拓展培训教练的从业资质、经历和现状的相关文献。

2.问卷调查法。设计并制定了《上海市素质拓展培训教练从业经历与现状教练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54份,回收54份,有效问卷53份,有效回收率为98.15%。

3.数理统计法。用EXCEL进行数据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一)素质拓展培训教练基本情况及职业经历调查

1.素质拓展培训教练的年龄性别构成。上海市受调查的素质拓展培训教练的年龄性别构成如表1所示,整体以男性教练为主,女性的素质拓展教练较少。从年龄构成上看,25岁以下、51岁以上的教练较少,以31~40岁的男性为主。被调查的教练中,男性教练人数占绝大多数,这也与素质拓展培训行业的职业特点有关,素质拓展培训行业的教练一般负责整队、喊口令、布置任务等,男性教练更有信服力,女性教练往往在初始阶段不易受到学员重视,男性教练的领导能力普遍更易受学员重视。而从年龄上看,年轻的男性教练普遍更具有朝气,更能带动学员,具备更好的融合力,但是年轻的教练普遍为兼职助教类,从事主训的经验较少,而年龄在三四十岁的大部分有主训的经验,并且年龄越大的教练的从业经验相对较丰富。

2.素质拓展培训教练的学历构成。调查结果显示,学历为本科的素质拓展培训教练最多,其次为具有专科学历的教练,而学历较高的硕士、博士学历者较少,以及还有小部分其他学历的教练。据教练反映,大部分的教练在就读期间并未听说过高校设有素质拓展培训专业,部分体育类院校毕业的教练称,休闲专业和户外专业与素质拓展训练的关系相对较为密切,国内的素质拓展培训行业并未上升到可以设立单一专业,培养专门人才的高度,尚存在一定的发展空间。

3.教练所取得的最高学历的专业类别。最高学历的专业类别为体育类的人数最多,营销类的人数较少,而管理类专业的人数居中,少量其他专业的教练。教练的专业类别构成较为复杂,从各高校的教育来看,并未见专门的素质拓展培训专业,高校中的素质拓展类课程大部分是融入户外运动教育、休闲理论与实践等课程中,而在课程的设置中,也包含了部分管理、教学、营销类的课程,所以在社会上的素质拓展培训师大部分是去相关培训机构考取相关资格证书,来从事这一行业。素质拓展培训行业的教练员的专业构成的复杂性也带有不同的培训特点,但一般仍以体育类为主。

4.素质拓展培训教练参加培训的情况。素质拓展培训教练参加相关培训取得证书的情况显示为“是”的较多,“否”的较少,并且对于所取得的培训证书的帮的评价结果以肯定性的为多。大部分的素质拓展教练都会参加培训取得各级各类的职业资格证书,但也有小部分的教练认为取得证书没有意义,并且对于从业能力的帮不大。实际上,在素质拓展培训过程中,很多能力素质的提高不是培训能改变的,大部分来自从业经验,因此对于从业经验较丰富的教练而言可能帮略小,但是培训中会有新的培训理念方法的提出,可能会对其有帮助。但是对于年轻的素质拓展教练而言,参加培训对其整体能力的提高比较明显,一些培训经验的传授、知识的灌输和培训方法的更新对于教练快速进入职业角色有较大的帮助。

5.素质拓展培训教练的职业经历。对素质拓展培训教练曾从事过的职业的调查结果显示,从事过教师类职业、销售类工作、有过参军经历的教练较少,从事过管理类、培训类相关工作的教练人数略多,但从事过户外领队和体育相关工作的教练人数百分比最多,并且也有部分教练从事过其他行业。以上结果非常直观地反映出了素质拓展培训教练的从业经历的复杂性。由于素质拓展培训的特点包含了熔炼团队、促进沟通、增加执行力、学会合作等多种内涵,与人力资源管理、户外活动和讲解培训等行业有相似之处,所以从这些行业中过度而来的教练也相对较多,但是教练的拓展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将会存在不同的弊端。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我国素质拓展培训行业兴起时间较短,很多教练是在从事了一段时间的其他行业后才投身到拓展培训行业,但是由于这些教练的受教育背景不同,他们对于素质拓展培训的理解和执行能力也会不同。相对而言,从业年限与经验是正相关关系,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关系并不绝对,还与其他因素有关。

(二)素质拓展培训教练的职业素质

1.素质拓展培训教练的职业角色定位。素质拓展培训教练对自身角色定位的理解的调查结果显示,认为教练的角色应为引导者的占人数百分比最高,而教练把自身视为活动的引导者的人数百分比次之,并且认为教练应作为决策者、主导者参与到拓展训练中的较少,还有部分教练认为自身为其他的角色定位。由于素质拓展培训教练的专业领域不同,从业年限不同,执教经验也不同,所以其对素质拓展教练的理解也不一致。从拓展活动本身看,拓展培训活动的主体部分应是所有参训学员,培训的目的正是为了提高参训的学员的一些思想认知,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促进参训学员之间的沟通,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教练只能是引导者,并不是在单纯地指挥学员进行活动、完成任务,更重要的是要向学员宣传展示活动背后蕴含的意义,给学员带来心灵上的触动。从教练的角度来说,每培训一支团队,就要引导其选出自己的队长,队长属于团队核心,带领团队完成任务并在必要的时刻做出决策,所以教练应充分认清自身的角色定位,认识到自身的引导和指导作用,而不是决策和指挥的作用。

2.素质拓展培训教练最重要的职业素质。教练对素质拓展培训中最重要的素质理解来看,认为专业知识技能、沟通能力在培训中最重要的教练人数百分比最多,认为职业操守素质最重要的教练人数次之,认为培训中教练的感染力和人格魅力最重要的教练占第三位,还有部分教练认为还有其他较为重要的职业素质的存在。大部分的素质拓展培训教练将专业知识技能、沟通能力和职业操守视为拓展培训中最重要的素质。实际上,素质拓展培训的最主要目的就是为学员带来内心感悟从而引发行为改变,因此这些素质相对更为重要。

3.教练对专业基础知识的重要性的评价及其掌握情况。教练对专业基础知识的重要性的评价及其掌握情况调查结果显示,教练认为素质拓展理论知识不重要的人较少,认为其重要的较多;而对于拓展训练方法手段,认为其重要、非常重要均非常多;而从素质拓展装备知识上看,认为重要和非常重要的教练占绝大多数。从教练对自我掌握情况的评价看,教练认为自身的理论知识能力一般的较多,认为强的较少;对于拓展训练方法手段,认为自身掌握情况强的最多;而素质拓展装备知识方面,表示自己能力一般的教练最多。教练普遍认为拓展训练方法手段最为重要,理论知识次之,而装备知识的重要性相对较低。而教练本身的素质拓展方法手段掌握较好,理论知识有待进一步的加强。一般情况下,素质拓展培训属于实践类的活动,注重的是让学员在活动中有所体验,有所感悟,从活动本身得到一些启示,但是教练就需要相对丰富的理论知识,对学员加以正确的引导,所以素质拓展专业基础知识的一般都是较为重要的。

4.教练对运动人体科学知识的重要性的评价及其掌握情况。教练对运动人体科学知识的重要性的评价及其掌握情况显示,教练认为运动心理学重要性一般的人数百分比较多;对于运动解剖学知识,认为其重要的较多;对于运动医学方面的知识,认为重要的教练人数较多;而体育保健学知识方面,认为重要和非常重要的最多;对于运动训练学知识,认为重要的教练超过半数;而认为体育教学论的重要性一般的较多。另外从自我掌握情况的评价方面看,教练认为自身的运动心理学知识、运动解剖学知识、运动医学知识、体育保健学知识非常弱的均有一定的比例,以及认为自身的非常弱的占15.09%;但是认为自身的运动训练学知识、体育教学论知识能力一般的较多。教练认为运动训练学和运动医学知识最为重要,而教练自身的运动医学、运动心理学和体育教学论知识能力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素质拓展教练自身往往很难具备优秀的运动人体科学类知识,大部分具备运动训练学知识的教练均出自于体育院校相关专业或从事过体育行业的人,而运动医学、保健学等学科大部分人是没有涉及的。实际上,在素质拓展培训中往往涉及一些高危项目,需要运动人体科学的相关知识来帮助更合理的设计培训项目和保障活动安全,因此有待引起重视。

5.教练对辅助学科知识的重要性的评价及其掌握情况。对教练对辅助学科知识的重要性的评价及其掌握情况调查结果显示,教练认为计算机及相关软件知识、体育人文社会学知识、逻辑学和哲学知识重要性一般的最多;认为管理学知识、英语、教育学知识较重要的人数最多。而从自我掌握情况评价方面看,教练认为相关的各个学科的知识能力一般的人数百分比均是最多的,很少有教练对自己的相关知识表示绝对的自信。教练普遍认为相关学科知识中的英语知识、管理学知识和教育学知识较为重要,而教练的自身掌握情况则反映出,教练的英语能力、管理学和教育学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相关学科的知识素质是教练职业能力的综合体现,尤其是教练的教育能力、管理能力和英语能力,英语能力是教练从事面向外国友人的高端培训的必要条件,并且优秀的英语知识技能,能很好地帮助教练学习国外先进的培训知识和理念,因此,受调查的教练的相关能力有提高的必要。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第一,上海市受调查的素质拓展培训教练以中青年的男性为主,女性较少。学历构成以本科为主,其次为专科学历,硕士及以上学历的人较少,且从业经历复杂以管理类、户外类的从业经历较多。

第二,上海市受调查的教练对素质拓展教练的理解不一致,认为教练的角色定位为引导者和指导者,将专业知识技能、沟通能力和职业操守视为拓展培训中最重要的素质,将提高学员能力、熔炼整体团队看作培训的主要目的。

第三,素质拓展培训教练普遍认为拓展训练方法手段、运动训练学、运动医学、英语、管理学知识和教育能力最为重要,教练对素质拓展方法手段掌握较好,而专业理论知识、运动医学、运动心理学、管理学和教育学知识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建议

第一,由于素质拓展培训教练的从业经历较为复杂,俱乐部在聘请教练时应加强从业资质考核和完善教练入职前的岗位培训,不可单纯地将从业年限和从业经历视为反映教练能力的指标。

第二,素质拓展培训教练在进行培训活动时应将培训的重点放在提高学员的能力素质上,认清自身的引导者的角色定位,注重与学员间的沟通,给学员带来心灵上的触动,不能单纯地指挥学员进行活动、完成任务。

第三,素质拓展培训教练在入职后要适时的加强自身对各类相关学科的知识的学习,由于教练本身所学的专业不同,就更需要加强素质拓展专业知识的学习,不能单纯地提高自身的实践技能而忽视理论学习。

(作者单位为沈阳体育学院)

[作者简介:邓少林(1991―),男,四川巴中人,沈阳体育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本科生,主要研究方向:社会体育指导。]

参考文献

[1] 刘忠坤.拓展培训师应具备能力的几点探讨[J].实践与探索,2011(22):294

-295.

[2] 吕咏梅.湖南省拓展训练行业的现状及探析[J].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115-117.

素质拓展论文篇(6)

一、我校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我校在当前推行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过程中,有着学生热情高涨、校园文化氛围浓厚的良好环境,但同时也面临着学生数量多、认证情况复杂等情况,因此在具体操作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具体概括如下:

(一)计划理解不透彻。部分同学和班级素质拓展小组没有真正认真地组织本班级同学来学习校素质拓展管理中心素质拓展计划的相关内容,所以从班级素质拓展小组到每个同学未形成对素质拓展的统一思想和规划,班级团支部没有制定具体的素质拓展计划,甚至只把它当成一项任务形式来完成。

(二)活动组织盲目性。班级由于没有形成系统性、思想性的素质拓展实施计划,所以只是随机性地组织一些活动,将素质拓展当作一项任务来完成。班级活动的数量不少,但是质量不高,对于同学们的素质的提高和能力的增强没有实质性的帮助,使素质拓展计划仅仅成为一种获取学分的手段,失去了素质拓展计划本身的目的和指导意义。

二、学分制的作用

学分制是一套比较先进的现代管理模式,不仅具有客观、直接、人性化等显著特点,还对完善管理有着巨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学分制增加了制度的执行力。保守的管理模式中,学校和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大都直接与学生的评优、奖励、资助直接挂钩。鉴于情面,有些学生干部、平日表现优秀的学生在违反规章制度时就有可能不按这些规定执行,这样就削弱了制度的执行力。反过来讲,如果特别认真地去执行,当学生的惩罚达到一定程度以后,他又会觉得学校没有人情味,会严重影响学生的情绪和积极性。如果实行了学分制管理,学生所有的加分和扣分项目一目了然,可以杜绝在执行奖惩制度的人情因素,这样,既是对加分学生受到极大鼓舞,也可以让扣分学生在不伤害情面和自尊的情况下受到教育,因此,这是一种更加人性化的管理方法。

(二)学分制管理满足了学生的精神追求。学生之所以愿意参加学校活动,不只是为了能得到学校奖励和顺利拿到学校文凭,更重要的实现自我价值,以成就感来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学分制管理则能够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所得到积分越多,说明他的表现越好,能力越强,其本人的成就感也就越强。这种成就感给他带来的快乐和喜悦,是金钱、物质待遇所不能比拟的。

三、素质拓展学分制指标体系设定

实施的素质拓展学分制要在高职教育这个准职业环境下对学生的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科学技术与创新创业、文体活动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考试与培训等指标进行全面的、规范的、科学的、实用的有针对性的成才评价体系,另外还可以在上述指标下设置二级指标。实施素质拓展学分制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创新意识的培养,职业素养的养成具有强制性作用,进一步转化为自律行为,同时为学校各项工作开展提供制度性保障和驱动力。

(一)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素质拓展积分的设定。思想政治和道德素养素质拓展积分由政治信念、政治理论学习、思想政治表现和政治学习竞赛等指标组成,并通过行为体现,在系部、学院和社会具有积极影响。例如,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文件并撰写学习心得体会,每篇加2分等。

(二)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素质拓展积分的设定。大学生的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是大学生服务社会和自我锻炼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使学生能更多更好的融入社会、服务社会,并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和自身综合能力的,设定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对学生自身、系部、学院、社会具有发展性作用。例如,参加义务献血每次加2分,慰问孤寡老人每次加1分等。

(三)科学技术与创新成果素质拓展积分的设定。对高职生来讲理论学习和应用能力、实践能力等同等重要,理论水平更多从应用能力、实践能力中体现,学生必须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业务水平。鼓励学生在校期间理论创新和创业实践,鼓励学生参加各类技能大赛。例如,发表学术论文分不同级别每次加1-10分,参加各类比赛按成绩加分等。

(四)文体活动与身心发展素质拓展积分设定。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是学院发展动力的重要保障,是学生活跃氛围的重要保障。健康的身心发展是学生其他一切发展的前提,良好的身心素质是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例如,参加学校文体赛事,每次加2分等。

四、制度保障

为了有效推进素质拓展学分制的有效实施,学校必须组织各相关职能部门制定相关实施细则。

(一)要对各类活动进行具体积分量化。各部门根据本部门所组织的各类活动的重要性和意义,制定具体积分标准,务必要做到涵盖范围广泛,不留死角,标准明晰,档次明确,不给后续学分统计工作留下人情操作的余地。

(二)要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对各级各类活动,相关部门要在学校统一的基准线上科学、准确地评价本部门所组织活动的意义所在和含金量水平,避免出现甲部门高质量活动积分却低于乙部门低质量活动学分的现象。

(三)要统一各部门开具的积分凭证样式。对不同部门的开具的学分凭证,必须以相同的格式清楚地记录学分项目、分数和有效期等信息,同时保留案底,避免造假情况发生。

参考文献:

[1]朱方转,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学分制度的实践与探索,边疆经济与文化,2013(8)

[2]庄立臣,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模式构建研究,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4)

[3]王隽,对大学生素质拓展现状的调查分析,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素质拓展论文篇(7)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2B-0021-02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强调“三级课程管理”,校本课程开发已成为中学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学校结合自身特点以及学生的兴趣、需要,开发适合本校的课程,是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补充和延伸。然而,在对校本课程的发掘上,普遍存在拘泥于传统优势,忽视素质教育的内核,游离于校本课程的价值取向。由于受诸多主观和客观因素影响,学校始终走不出应试的窘境,学生的个性发展、身体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亟待加强。因此,开发中学素质拓展课程,对满足学生多样化校本课程学习的需求,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社会适应能力和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针对中学素质拓展课程建设开展相关研究,以期为中学素质拓展课程的开发与设置提供借鉴。

一、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收集和整理国内青少年素质拓展课程研究的现状,以及校本课程研究的资料,主要包括相关论文和研究文献。

逻辑推理法,对所收集和调查的资料进行比较研究和理论分析,主要以社会组织学理论、体验教育理论和现代课程理论等为本文的理论基础。

调查访谈法,主要采用座谈会、个别访谈以及实地考察等方式,对中学校本课程开发和开展素质拓展课程的现状进行调查。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中学素质拓展课程的理论基础

1.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法国教育思想家埃德加・富尔于1972年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递交的研究报告《学会生存》发出了“培养完人”的呼吁,提出教育的基本目的应该是一个人在体力、智力、情绪、伦理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使他成为一个完善的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内容,是指人的体力与智力的充分发展,包括人的道德品质和美的情操高度和谐统一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观点包括人的社会劳动、实践能力、社会关系、自由个性和人类整体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既体现社会稳定与和谐进步,又反映人与社会互动的结果,特别是人的综合素质能力对社会文明进程有着直接的推动作用。人的需要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是人的本性,是人的活动的动力和目的,全面发展的人应由全面发展的教育来培养和造就。

2.体验教育理论。体验教育是指教育对象在实践中认知、明理和发展,主要包含行为体验与内心体验,与一般的经验形成教育不同,它强调个体的亲身经历与自我认识,从做人、做事中领悟道理,通过人与人的理解、沟通与合作,提升人的全面综合素质和能力。素质拓展活动是人与自然的对话、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沟通,尊重每一个学生独立自主的人格地位,让学生在每一项活动中得到充分的体验,并通过丰富的活动内容和创设不同的活动场域,为学生实现自己的愿望、超越自己的梦想提供帮助。

3.现代课程理论。现代课程建设更加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学习方式的转变,课程不再是过去所谓“知识”“学科”“教学科目”等狭窄的范畴,而是把课程理解为一种以人类生活经验为内容,通过学生在生活世界中对这些内容的批判和反思性的实践,沟通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可能生活的教育中介。基于现代课程观,素质拓展课程的内容、形式和思想方法,决定了学生是课程的主体,“生活世界”自然成为课程内容的范围,学生整个学习活动以体验、反思、探究和创造为根本,通过反思性、创造性实践而建构人生意义的活动。

(二)中学素质拓展课程的目标

1.寻求身心健康教育和生存技能教育的有效途径,挖掘心理健康教育和社会适应能力的课程资源,探索素质教育实践模式,丰富学生身心健康教育课堂,促使学生的学习自觉联系生活、联系实际,回归生活世界。

2.在生动、活泼、愉快的开放式学习活动中,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合作意识和顽强的意志品质,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自己、学会健体、学会生存、懂得分享,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3.建立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激励机制,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提升自尊自强意识,养成善待自然、尊重社会及亲和人文的品质,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

4.促使教师成为课程的设计者、课程内容的编制者和评价指标的制定者,提高教师进行校本课程研究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拓宽校本课程改革的视野,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与课程同步成长。

(三)中学素质拓展课程的内容

素质拓展课程的自然性、实践性、互动性和综合性特点,决定其根本形态是直接经验,是以学生的直接体验为基础的对其他课程体系的超越。一方面,要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突出“回归自然生活世界”的户外活动基本特征;另一方面,要围绕学生与自然的亲和、学生与社会的对话、学生与他人的互动、学生与自我的超越等各种关系,依托现代课程理论与方法,架构多维度、多层次的开放系统课程内容体系。内容可分为愉乐休闲、情境主题、体能挑战、生存探险、心理拓展等几大类,具体内容的排列组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认知水平以及身体素质、基本活动能力的情况进行合理设置,并通过不断实践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充实和完善课程内容。

(四)中学素质拓展课程的评价

评价是对客观事物进行价值判断,具有导向、反馈和激励功能。素质拓展课程评价应做到客观公正,具有科学性和整体性,要依据自身的目标和价值来研究制定评价标准。从评价形式来看,要做到灵活实用,可以由学校、社会、指导教师、学生家长以及学生个体,对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学生表现进行评价,把学习评价看作师生共同交流的平台。在评价内容上,素质拓展课程强调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直接体验和发展变化,因此要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所学,将在体验中的各种表现和活动产品作为评价依据来进行评判。从评价过程来看,素质拓展的基本特征是外显性和动态性,学生是在持续和动态的课程改进的过程开展学习,要充分肯定其活动过程的价值所在。从评价目的来看,素质拓展课程的开放性与生成性,要求学生对课程学习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通过揭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各种表现,以及如何战胜困难和解决问题,印证学生经过努力得出的结论。从个体发展来看,素质拓展课程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要鼓励每一个学生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能与其他人分享自我探索的体会以及成功的喜悦。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中学素质拓展课程以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体验教育理论和现代课程理论为理论基础,初步构建了中学素质拓展课程目标、内容、评价体系,对满足中学生校本课程学习的需求,加强校本课程开发实践研究,丰富和完善校本课程体系提供了参考依据。

2.中学素质拓展课程目标必须受教育总目标的制约,要反映国家教育的性质和方针,指向学生对自然、社会、他人和自我的内在整体认识与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协作能力,以及身体活动和生存适应能力,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和健康人格的发展。

3.中学素质拓展课程的内容丰富多彩,要凸现拓展活动所具有的外显性基本特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观点,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架构多维度、多层次、开放的课程内容体系。

4.中学素质拓展课程的评价,关注的是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直接体验和发展情况,要从整体上把握评价的内容和标准,对学生进行客观的多元评价,充分肯定其活动过程的价值所在。

(二)建议

1.转变教育观念。当前,基础教育依然未能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困扰,“唯分数论”的残酷现实使得学校、教师、学生不堪负重,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令人担忧,推进素质教育任重而道远。要破解推进中学素质教育的难题,必须要以深化课程改革为核心,科学开发课程教育资源,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做到“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健康还给学生,把能力还给学生”。

2.加强师资培养。素质拓展课程是一门新兴的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为主的课程,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这门课程要求教师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组织实施与训练指导能力,以应对在课程生成过程中的各类事件。当前,中学素质拓展课程的专业教师极度匮乏。教师是开发校本课程的主体,我们要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依托高校的人才力量,建立素质拓展课程教师培训制度,以满足课程开设的需要,促进中学素质拓展课程快速、规范、有序、健康地发展。

3.重视安全教育。素质拓展活动的场所选择范围广、灵活性大,可以是在室内进行的,也可以是在大自然中进行的;可以是徒手的,也可以是使用器械的;可以是在地面进行的,也可以是在空中进行的。这种环境和活动内容的复杂多样性,决定了参与者必须面对一定的安全风险。特别是在组织户外运动时,要避免在危险地区或未经开发的区域进行活动,要完善安全防患措施预案,确保外出活动万无一失。因此,一方面,我们要强化风险意识和建立风险规避制度,科学合理地组织活动,必须充分认识到安全因素是顺利实施素质拓展课程的一个关键因素和重要保证。另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应给予政策倾斜,加大资金投入,因地制宜,有计划地建立素质拓展课程活动基地,以保障课程有效实施。

素质拓展论文篇(8)

素质教育是高等学校的基本任务之一,其核心在于强调作为主体的人的基本综合素质的养成和发展。大学生素质教育涉及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方方面面,包括学生的各种素质涵养、基本技能、敬业精神以及综合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等等。其中,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创新精神以及意志品质,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

素质拓展训练是一种对人的思想、心理、意志、品质、能力、身体以及顽强精神的一种磨练和考验,同时也是对人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临场经验的模拟和训练,是一种新的素质教育与现实体验相结合的“实战演习”。现代拓展训练以培养团队精神、合作意识与进取精神为宗旨,利用自然环境,通过专家精心设计的训练项目达到“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熔炼团队、挖掘个人潜力、提升管理水平”的训练目的,全面提高受训者的人格品质、心理素质和团队精神。

目前全国学联实施了“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其目的在于帮助每一位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才,主要内容是以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为着眼点,整合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各种活动和工作项目,在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技能培训等六个方面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完善智能结构。

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作为一种现代型学习方式和训练方式,素质拓展训练通过精心创设的特殊情境中的系列活动,激发、调整、升华、强化受训者的心理、身体、品德素质和潜能,力求使受训者达到心态开放稳定、敢于应对挑战、富有创新活力的状态。素质拓展训练项目可以分为基本素质训练和综合素质训练;基本素质训练主要提高学生的自我挑战能力,挑战自身极限,增强团队精神。基本素质训练以户外训练为主,可以将目前社会拓展训练俱乐部的一些项目移植过来,如信任摔、电网、空中漫步、空中单杠、胜利逃亡、合作过桥、巨人梯等等,还可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新的项目。基本素质训练的时间一般安排3天-5天,适宜设在新生进校军训之后进行。如果有条件的话,增设野外和水上项目,时间一般为3天-5天。对野外和水上项目,应该预先踩点,选择最佳的地点和训练内容。综合素质训练主要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以及掌握人际间的协调能力,培养学生的管理和组织能力。综合素质训练主要结合室内和野外环境,运用模拟情景和体验性模式进行。通过设计一些模仿管理、领导、协调、沟通的实战题目,分组在室内群体讨论,然后野外实施,达到培养学生的管理和组织能力的目的。综合素质训练适宜安排在大二或大三,时间安排7天左右。综合训练中,应注意培养每个人的综合能力,让每个人都有当主角的机会,不要集中在某一个人身上。

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有助于推动高校素质教育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有益于培养学生较强的管理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这些都是课堂教学无法或不能很好完成的素质教育内容。由于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与课堂教学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在一些方面又是无法替代的,因而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的实施将推动高校素质教育体系的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在素质教育形式上的独特性,有助于促进素质教育规律在实践中的充分运用,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的重要特征是非强制性,学生多是从个人的兴趣、爱好、志向出发,自觉自愿选择参与各类素质拓展训练项目,可以激发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意识,也较好地调动和强化了学生求和与自律的自觉性;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在素质教育效益上的低成本性,有助于加速高校素质教育的历史进程,素质拓展训练是在共青团原有工作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从其成本量来看无需一切从头开始投入,而且还可以充分整合校内资源,大力发掘和利用社会资源开展素质教育,所以,在目前高校素质教育受到资源限制的同时,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的低成本性将可以加速高校素质教育的历史进程。

世界经济一体化,为中国提供了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挑战。在这个激烈的竞争中,人才的竞争是核心所在。在此情况下,为了开发大学生人力资源,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进一步整合和深化教学渠道之外的各种活动和工作项目,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可以弥补现代教育的不足和创新素质教育的模式,真正把培养人才与素质教育结合起来,把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与自觉教育意识结合起来,把人文教育与文化教育结合起来,把课堂学习教育与社会实践教育结合起来,使我们的素质教育在知识、结构、观念、做法上均有一个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黄艺农,刘雯.论素质拓展训练在高校培养学生中的作用及其推广.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年11月第5卷第6期

[2]王捷二.拓展训练在高校学生素质培养中的应用.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年第24卷

[3]张晓玲.试论大学生素质教育.四川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素质拓展论文篇(9)

【摘要】旅游产业的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迫切需要具有较强职业能力和较高专业素养的人才。本文首先对大学生素质拓展进行概述,然后就应用型本科旅游专业学生素质拓展活动开展进行原因分析:旅游专业适应市场的需要、高校育人的需要和素质教育的需要,最后就应用型本科旅游专业学生素质拓展提出了思路和举措:依托日常管理平台,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依托专业技能竞赛平台,拓展专业教育;依托讲坛平台,拓展职业教育和专业知识教育;依托社团平台,助力学生个性化发展;依托课外活动平台,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依托实践教学平台,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依托课程平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旅游专业;大学生;素质拓展

大学生素质拓展作为全面培养“四有”新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任务和有效载体,已经日益成为高校学生管理教育工作的亮点和重点。“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一经推出,就引起了全国各大高校的高度重视和积极行动,尤其是在一些新办应用型本科院校更是开展得如火如荼。旅游专业素质拓展活动的开展十分重要,有利于培育旅游产业的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迫切需要的具有较强职业能力和较高专业素养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面对当前新的形势、机遇和挑战,应用型本科旅游专业如何通过学生素质拓展体系的构建培育和提升大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问题已然成为时下教育界的热门话题。

一、“大学生素质拓展”概述

早在2002年,团中央就联合教育部和全国学联出台了《关于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意见》,随后在北大、清华等63所高校联合开展“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试点工作。“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是由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为了深入推进高等院校学生素质教育而联合实施的一项重要工程,是在新的历史时期高等院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和系统工程。“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主要通过《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的记录和认证,把素质教育贯穿于课堂上下和校园内外,贯穿于大学生学习、生活和成长的各个过程和各大环节,使得高校共青团组织参与、服务和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工作能够做到具体化和制度化。此后,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

在国内,大学生素质拓展相关的研究成果十分丰富,通过中国知网“主题”搜索

关键词 “大学生素质拓展”,可以发现1101条结果。关于应用型本科学生素质拓展方面的研究成果也很丰富,“主题”搜索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学生素质拓展”,可以发现80条结果,“主题”搜索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旅游;学生素质拓展”,可以发现44条结果。国内不少专家学者就应用型本科学生素质拓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何仕(2006)提出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在突出“应用”特征的同时,还要突出“和谐发展”的特征。在知识方面,应用型人才要有一定的知识广度,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过硬的应用性知识[1]。周艳华(2014)以海口经济学院旅游专业为例,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分析研究了学生素质拓展活动的实施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加大对素质拓展活动宣传、拓宽活动渠道、构建专业竞赛平台以及加强社会的认同度,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2]。毛维国(2012)以衢州学院为例,运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并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得出目前应用型高校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的内外部因素,并提出以下对策:第一,改革管理机制;第二,创新课程体系;第三,转变人才培养模式;第四,提升校园文化建设[3]。

二、旅游专业学生素质拓展活动开展的重要性分析

当前社会,大学生的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就业形势愈加严峻,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与焦点。仅仅掌握传统意义的单项专业技能的人才已经很难适应当前社会激烈竞争的需要,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是既懂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操作技能又具有较高综合素质。传统素质拓展教育已经很难满足当前学生期望提高自身素质的迫切需求,要想真正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还需要调动各方面的力量,整合多方面的资源,构建科学、合理、有效的大学生素质拓展体系。

(一)适应市场的需要

随着我国旅游事业的快速发展和与世界市场的全面接轨,社会和行业发展对旅游专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而传统的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显得难以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迫切需要,与现实的社会人才需求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人才短缺与就业艰难同时并存的奇怪现象悄然产生。我国旅游人才培养与市场脱节,旅游人才建设与行业发展建设不适应、旅游人才培养滞后于企业需求两大问题日益突出[4]。调查研究显示:被调查的旅游企业认为, 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应重视“旅游管理、旅游服务的基本技能”,其次是“旅游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及其应用性”素养,而对“专业的地理、植物、建筑学知识”重视度最低??用人单位认为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最缺乏“实际操作技能”,其次是“数理统计能力”,再次是“管理理论知识”??对员工英语水平要求看, 旅游企业对员工英语要求注重实用性, “基本服务用语,能进行日常交流”要求最高,尤其是口语交流能力。对计算机能力要求, 近70%的单位要求员工掌握“办公自动化”水平[5]。另外,调查还显示,招聘单位在招收员工时最重视的“操作技能”,其次是“旅游专业知识”,“工作经历”被重视程度处在第三位。

(二)高校育人的需要

教育部在2012年4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尽管加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已经提出多年,但在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校其素质教育的贯彻落实程度并不相同。素质拓展的核心是大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是对大学生思想素质、道德素质、科学素质、文化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等方面的有机统一和综合提升,也是对当代大学生成长、成熟、成才所必需的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和训练。构建学生素质拓展体系,是高校育人的迫切需要和重要渠道。学生素质拓展体系已经成为与课堂理论教学体系、社会实践教学体系相互支撑的三大育人阵地。在高等学校教育中,大学生素质教育的载体建设是各大高校不断研究和探索的一个重大课题。科学合理地设计和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训练,可以更好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素质教育的需要

旅游产业的综合性特征在某种程度上要求旅游从业人员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也具有综合性,这样的人才才具有就业核心竞争力。现代旅游从业人员面临的不仅是职业技能方面的问题,而且也可能会遇到各种非专业的社会复杂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既需要专业综合知识和能力,还需要一些非专业素质和人文精神的支撑,包括个人的责任心、意志力、道德感、心理素质和个人品质等。应用型本科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新型办学模式,由于很多学校办学历史较短,且受一些客观因素的制约和限制,学生素质拓展活动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很多学校甚至依然停留在理论探讨层面,这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因此,加强应用型本科旅游专业学生素质拓展的探讨和研究不仅非常必要,而且十分迫切。改革应用型本科旅游专业原有的那种片面注重理论知识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使素质教育具体化、规范化、系统化,迫切要求尽快构建和完善具有自身特色的素质拓展体系。

因此,应用型本科旅游专业如何适应当前旅游市场对人才的迫切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加强素质教育,构建素质拓展体系,培养适应新时期快速发展的社会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旅游专业人才,已经成为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三、应用型本科旅游专业学生素质拓展的具体举措

强调厚基础、强能力、博学识、宽视野、远见识、广适应的素质教育应该是应用型本科旅游专业素质拓展和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选择和发展方向。

(一)依托日常管理平台,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

应用型本科旅游专业培养的人才不仅需要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而且需要具有良好的非专业素养。可以提前将旅游企业的一些管理元素有机引入学生日常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和职业素养,为今后学生步入社会和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职业行为规范基础。旅游行业属于服务行业,对于服务人员的服务礼仪和自身形象都有一定的要求。文明行为养成教育的重点是职业道德、职业纪律和职业礼仪的养成,可将专业教育、职业教育与习惯养成教育相结合,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外活动,通过不断地渗透职业意识教育和职业行为习惯养成,潜移默化地培养男生的绅士风度和女生的淑女气质,从而更好地符合未来的职业需要。通过文明行为养成教育,比如,通过站位着装等礼仪训练促使学生学习职业礼仪规范、通过开展行为规范评比强化学生职业规范意识、通过法纪安全评比活动纠正违纪行为、通过培养学生法纪安全意识杜绝安全事故发生、通过文明宿舍评比活动强化学生的文明行为、通过加强学生卫生行为习惯管理促进学生行为习惯形成等措施,加强学生以职业行为规范为重点的文明行为养成教育,培养旅游专业学生特有的气质和良好的职业素养。

(二)依托专业技能竞赛平台,拓展专业教育

专业技能竞赛活动主要是从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中进行提炼和设计,通过各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模拟职业岗位知识学习和技能操作方式,提高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拓展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强化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旅游专业适合举办的专业技能竞赛活动主要可有导游风采大赛、酒店服务明星技能大赛、旅游英语口语大赛、学生创业大赛、旅游辩论赛等,依托专业技能竞赛活动,延展和深化课堂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教学。专业技能竞赛活动可以邀请相关企业人士参加担任评委和颁奖嘉宾,这样既可以密切校企合作关系,又是对学生专业素质表现的宣传,同时也为方便学生的就业创造条件。在学院竞赛的基础上,选拔竞赛活动中脱颖而出的优秀选手,通过强化培训,参加省市乃至国家的相关专业技能竞赛活动。

(三)依托讲坛平台,拓展职业教育和专业知识教育

讲坛活动在扩充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职业心态、职业素养、职业技能和职业规划等方面的教育。旅游专业可以创设专家学者讲坛、企业家讲坛、毕业生讲坛、院长书记系列讲座等讲坛,通过讲坛活动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行业发展趋势的掌握,开阔学生的专业视野,深化对学生专业知识教育、职业道德、职业心态和职业规划教育。通过企业家讲坛,加强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和就业服务,普及就业指导教育,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拓宽学生就业渠道,更好地实现与企业的无缝对接。

(四)依托社团平台,助力学生个性化发展

学生社团活动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自我管理意识、团队合作意识、创新创业意识,促进学生个性完善和全面发展。旅游专业可以设置旅游(研究)学社等类似的学生社团,社团下设涵盖学校已经开设旅游类专业的各个研究分社。然后以社团为载体,培育学术沙龙、知识竞赛、专题讨论会、辩论赛、志愿者服务等品牌活动,以品牌活动打造和支撑品牌社团。社团建设与活动紧扣学校育人中心任务,力争成为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提升学生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

(五)依托课外活动平台,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应用型本科旅游专业学生素质拓展,需要搭建学生活动平台,它有着课堂理论教学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是与课堂理论教学、社会实践教学共同构成高校育人的三大主要阵地之一。从事旅游行业的服务与管理工作,由于行业特点,既要求从业人员是个知识渊博的“杂家”,又要求具备较强的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沟通与协调、团队组织与协作、语言表达等各方面能力,这些能力都可以从课外活动中得到训练和提高。因此,需要高度重视课外活动平台的打造,为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提供平台。

(六)依托实践教学平台,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当代高等教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培养学生具有广博而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6]。旅游专业实践教学的具体目的既包括学生旅游行业最基层服务技能的掌握,更包括职业观念和服务意识的培养,旅游行业、企业管理环境的熟悉,对旅游业经营活动中人际关系的认识和对旅游行业实际管理活动的考察和见习。为了培养深受社会青睐的旅游从业人员,要求我们在旅游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专业技能、岗位操作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又要注重专业知识面的拓宽,同时加强思想素质、心理素质、交往能力、创新思维、合作意识等方面的培养,在掌握各种专业综合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形成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在教学计划中相应增加实践教学的内容和课时,注重产学研结合。

(七)依托课程平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课程体系的构建是落实人才培养目标,提升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落脚点。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紧跟时代步伐和科技发展前沿,过时的课程予以取消,不断地充实和完善专业课程体系,拓宽专业口径,通过构建以素质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来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旅游人才市场需要的是实践能力强且职业素质好的复合型、实用型人才,课程设置应该加强人文通识教育与职业专业教育的紧密结合,使得职业技术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相得益彰。按“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两类课程平台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教育、基本技能训练和基本素质养成的教育。设置一些专业通识课程或专业综合课程,淡化学科界限,适当压缩专业课程,增加人文素质课程,加强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与贯通。学校可以与行业专家、企业专家一起研讨,把学校教学培养目标与企业人才需求目标相结合,把教学培养标准与企业用工标准相结合,构建以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培养为框架的课程体系。根据主要就业岗位的工作任务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要求,构建基于职业通识能力(人文素质课程、行为素质课程和能力素质课程)和岗位核心能力(岗位基础课程、岗位核心课程和岗位拓展课程)的课程体系。旅游专业课程体系架构参见表1。

四、结论与探讨

应用型本科旅游专业学生素质拓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个方面的配合和各种资源的整合,共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整体提升。在学生素质拓展活动过程中,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加大素质拓展活动的社会认同度,加强教师对素质拓展活动的引导,加强学生对社团实践活动的认识,提高学生对参与素质拓展活动重要性的认识,激发学生参与素质拓展活动的兴趣和热情,变消极为积极,变被动为主动,从而使得大学素质拓展活动成为一项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拓宽素质拓展活动渠道,加快学生专业技能竞赛平台建设,提高学生素质拓展活动参与程度。同时,规范学校各种学生活动,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保证学生正常学习时间和空间。建立科学协调的素质拓展活动运作机制,探索素质拓展活动成效的测评机制,保证素质拓展活动的进行和成效。

当然,应用型本科旅游专业学生素质拓展活动过程中依然还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高度关注,主要表现为素质拓展活动对学生正常学习娱乐时间的挤占、学生安全方面难以完全得到保障、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难以得到有效激发等方面的问题,这需要在日后的工作中逐步加以摸索解决。

参考文献

[1]何仕.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程人才素质拓展体系的构建[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6(5):718-723.

[2]周艳华.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素质拓展活动实施现状及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14(15):142-143.

[3]毛维国.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现状及对策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

素质拓展论文篇(10)

素质教育是高等学校的基本任务之一,其核心在于强调作为主体的人的基本综合素质的养成和发展。大学生素质教育涉及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方方面面,包括学生的各种素质涵养、基本技能、敬业精神以及综合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等等。其中,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创新精神以及意志品质,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

素质拓展训练是一种对人的思想、心理、意志、品质、能力、身体以及顽强精神的一种磨练和考验,同时也是对人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临场经验的模拟和训练,是一种新的素质教育与现实体验相结合的“实战演习”。现代拓展训练以培养团队精神、合作意识与进取精神为宗旨,利用自然环境,通过专家精心设计的训练项目达到“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熔炼团队、挖掘个人潜力、提升管理水平”的训练目的,全面提高受训者的人格品质、心理素质和团队精神。

目前全国学联实施了“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其目的在于帮助每一位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才,主要内容是以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为着眼点,整合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各种活动和工作项目,在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技能培训等六个方面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完善智能结构。

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作为一种现代型学习方式和训练方式,素质拓展训练通过精心创设的特殊情境中的系列活动,激发、调整、升华、强化受训者的心理、身体、品德素质和潜能,力求使受训者达到心态开放稳定、敢于应对挑战、富有创新活力的状态。素质拓展训练项目可以分为基本素质训练和综合素质训练;基本素质训练主要提高学生的自我挑战能力,挑战自身极限,增强团队精神。基本素质训练以户外训练为主,可以将目前社会拓展训练俱乐部的一些项目移植过来,如信任摔、电网、空中漫步、空中单杠、胜利逃亡、合作过桥、巨人梯等等,还可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新的项目。基本素质训练的时间一般安排3天-5天,适宜设在新生进校军训之后进行。如果有条件的话,增设野外和水上项目,时间一般为3天-5天。对野外和水上项目,应该预先踩点,选择最佳的地点和训练内容。综合素质训练主要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以及掌握人际间的协调能力,培养学生的管理和组织能力。综合素质训练主要结合室内和野外环境,运用模拟情景和体验性模式进行。通过设计一些模仿管理、领导、协调、沟通的实战题目,分组在室内群体讨论,然后野外实施,达到培养学生的管理和组织能力的目的。综合素质训练适宜安排在大二或大三,时间安排7天左右。综合训练中,应注意培养每个人的综合能力,让每个人都有当主角的机会,不要集中在某一个人身上。

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有助于推动高校素质教育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有益于培养学生较强的管理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这些都是课堂教学无法或不能很好完成的素质教育内容。由于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与课堂教学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在一些方面又是无法替代的,因而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的实施将推动高校素质教育体系的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在素质教育形式上的独特性,有助于促进素质教育规律在实践中的充分运用,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的重要特征是非强制性,学生多是从个人的兴趣、爱好、志向出发,自觉自愿选择参与各类素质拓展训练项目,可以激发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意识,也较好地调动和强化了学生求和与自律的自觉性;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在素质教育效益上的低成本性,有助于加速高校素质教育的历史进程,素质拓展训练是在共青团原有工作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从其成本量来看无需一切从头开始投入,而且还可以充分整合校内资源,大力发掘和利用社会资源开展素质教育,所以,在目前高校素质教育受到资源限制的同时,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的低成本性将可以加速高校素质教育的历史进程。

世界经济一体化,为中国提供了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挑战。在这个激烈的竞争中,人才的竞争是核心所在。在此情况下,为了开发大学生人力资源,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进一步整合和深化教学渠道之外的各种活动和工作项目,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可以弥补现代教育的不足和创新素质教育的模式,真正把培养人才与素质教育结合起来,把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与自觉教育意识结合起来,把人文教育与文化教育结合起来,把课堂学习教育与社会实

践教育结合起来,使我们的素质教育在知识、结构、观念、做法上均有一个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黄艺农,刘雯.论素质拓展训练在高校培养学生中的作用及其推广.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年11月第5卷第6期

[2]王捷二.拓展训练在高校学生素质培养中的应用.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年第24卷

[3]张晓玲.试论大学生素质教育.四川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4]庄立臣.开展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促进高校素质教育发展.2005年5月第3期

上一篇: 土地管理政策 下一篇: 拓展训练感悟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