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技术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07 14:58:14

教师专业技术

教师专业技术篇(1)

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我是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一名教师,自1998年任现职以来,从事语文教育教学工作,热爱党、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思想积极要求进步,政治态度端正,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原创:邓小平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修养,有良好的道德情操和精神风采,廉洁奉公、不谋私利,积极教书育人,对不良现象敢干批评,帮助同志,勇于奉献,曾多次受到师生好评和学校的表彰。在教学上,热爱师范教育工作。认真遵守考勤制度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备课,认真钻研教材教法,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努力研究教育教学理论,把心理学、教育学、多媒体教学技术,用于教育教学中。在实践中教书育人,加强常规教学,建立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振奋学生精神,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组织严密紧凑,富有特色。认真做好“教、学、辅、批、考”的各项工作,转化后进生,激励中等生,鼓励优秀生,历年来评比优秀。原创:积极进行教研教改,带头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在全校中推行新教研、教改工作中成为领头人,尤其在写字方面,有一整套教学方法,目前正在全校推行试行,收到良好的效果。班主任工作成绩突出,对学生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以开班会或主题班会的形式,分阶段对学生进行文化课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多方面的素质教育等,及时把握学生的动向,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知价值观,正确面对考试。积极进行家访,面对面与家长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情况和学习情况,做到防范未然,针对学生自控能力差迷恋游戏影响学习成绩这一突出矛盾,采取措施有效的控制学生进入网吧、游戏厅等。经过细心努力的培养,学生们各方面成绩每一年都有不同的提高,是一位深受深长喜欢、学生爱戴的班主任。总之在各个方面积极拼搏、努力进取,认真的完成一位人民教师的使命,以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光荣称号,是一名学生爱戴、领导赏识、工作优秀的人民教师。

教师专业技术篇(2)

21年的教学生涯中,始终担任班主任和语文教学工作。通过复杂而富有创造性的辛勤耕耘,成功地塑造了几十个、几百个、上千个不断健康发展着的青少年的心灵。作为班主任和语文教师,忠于职守、治学严谨既教书又育人。用精雕细刻的匠心和独立思考的求索精神,不断教育和转化“双差生”,成功地开展个别指导教育活动,使一个又一个又差生走上了正确的人生轨迹,使某些特殊性格的学生浪子回头,成为一名好学生。

在思想政治方面

身为教师,为人师表,我深深认识到“教书育人”、“文以载道”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多年来,始终具有明确的政治目标,崇高的品德修养,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贯彻教书育人的思想,积极实践“三个代表”,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做的报告,积极领会会议精神,贯穿于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工作中,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思想素养,热爱、关心全体学生,对学生的教育能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科学的世界观。每天坚持早到晚归,严格按照学校的要求做好各项工作,甚至还放弃节假日的休息,回校做好有关工作;甘于奉献,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绝对做到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在学生和教师心目中,具有较高的威信和较好的教师形象。1996年,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教育教学方面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任务,学校以教学为主,这是办好学校最基本的规律。在教学方面,能准确把握教学大纲和教材,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把各种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力求教学由简到繁、由易到难、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本人十分注重提高教学技巧

教师专业技术篇(3)

一、在思想政治方面

完善师德:“德高为师,身正为范”,为人师表,以德为首,我在思想上严于律己,热爱党的教育事业.遵守法律法规,教育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对自己严格要求,积极参加各类政治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配合领导和老师们做好校内外的各项工作。其次要爱学生,在新课程背景下我努力转变观念,“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努力以一颗博爱之心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以成绩好坏分优劣,以自己的真诚无私赢得了每一位学生的热爱和尊敬。再者,能与周围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教学活动中能较好地与老师、学生、家长合作,与人相处真诚热情。

虚心学习:常言道:“勤能补拙”,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都知道教学是一项需要爱心与智慧的工作,教学中遇到的许多问题,需要依靠智慧来解决,智慧来自细心的观察,来自于勤奋地读书、勤奋地工作,来自于不断地反思,不断否定自我,超越自我,我常利用课余时间读一些与教育有关的理论书籍,与教育教学大师对话,并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实际,取长补短,受益匪浅,并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不断反思、总结,积极参与学校的教研教改,与老师在学校博客上进行教学的探讨与交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高思德素养、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二、在教学工作中

力求突出低年级教材特点和儿童的心理特点,并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堂的需要,精心设计教学案例,依据新课程理念和要求,拟定教学计划、课程目标和要求,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发展观意识,努力给学生营造和提供和谐的课堂氛围,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同步走向成熟。

教师专业技术篇(4)

二、教育信息技术媒体的升级,带给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新追求

后来,随着电子计算机的软件升级,我们的课堂越来越轻松,越来越现代,如今每位教师都可以掌握教育技术,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便捷,让我有了继续提高自身的动力。我们教师正面临新的挑战,因为我们已站到了教学改革的风口浪尖。在基于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的教学环境中,我深刻的感受到教师不再是唯一的知识源,教师不能再把传递知识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而是要把精力放在如何教学生“学”上,使学生“学会学习”,指导学生懂得从哪里获取自己需要的知识和处理信息的方法。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要成为会学习的终身学习者。在这样的信息化时代,我先前的职前教育不足以保证教师的一劳永逸。教师需要终身发展,才能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才能跟上孩子成长的步伐。

三、教育信息技术媒体的再发展,将促进教师个体的专业化提高

教育媒体的不断发展,催促我们要不断的学习,学习,再学习。为了能赢得孩子的佩服,赢得同行的敬重,赢得自我的肯定,每一个具有自我发展意愿和动力的教师都青睐于教育信息技术的宽容,随时随地的走进媒体的怀抱,谱写自己的教育人生。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广义指的是将教师专业的发展视为教师职业成为专门职业、并获得应有的专业地位的过程,强调教师群体的、外在的专业性的提升。关注的焦点是教师群体的专业历史发展、专业资格审定、专业组织、专业守则、社会地位等。狭义的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关注教师个体的发展,在关注教师社会、经济地位的提高和争取资源与权利的分配的同时,更强调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性的提高,关注教师如何形成自己的专业精神、知识、技能,即关注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关注教师个体专业水平的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成长的结果,也是教师成长的过程。我想提高,希望能自己的专业化不断提升,所以,教育信息教术再次成就了我。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利用教育信息技术媒体服务教学,服务教研,服务实践。利用教育信息技术的再发展,我对自己的专业发展进行自我设计、自我监控。以自身的经验和智慧为专业资源,在日常的专业实践中不断进行学习和探究,从而形成自己的教学实践智慧。

教师专业技术篇(5)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论文编号】1009―8097(2009)12―0019―08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运用,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对教学实践活动的影响越来越大,并逐步成为教师职业能力的核心素质、实施教学活动的基本技能和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当前,对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研究在国外已经开展得相当普遍,在我国教育学术界也成为研究探讨的热点。特别是从事教育技术研究多年的李龙教授等知名专家已经创造出许多自己独特研究成果,为我国的教育技术研究奠定了基础、引领了方向。武警专业教育是与普通国民教育相比具有鲜明的军事性、与军队教育训练相比具有独特的专业性。武警专业教师是指在武警部队编制序列中,具有一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按照统一的人才培养标准和计划,从事知识技能传授、专业业务培训和思想道德培育的人员,它既包括武警各级院校中的专业教师,也包括武警部队中各级直接组织实施专业教育训练的指挥员和教练员。我们立足于武警部队专业教师这一特殊群体,从教育技术在武警专业教育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武警专业教育与实践的基本现状和发展趋势、武警专业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与专业相结合的基本模式等问题入手,制定《武警专业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规范》,构建武警专业教育与实践评估检验体系,为加快武警专业教育与实践活动的信息化进程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新时期新名词大辞典》从规范的本质入手作了这样的解释:“规范又称社会规范,是一个社会群体诸成员共有的行为规则和标准。它可以内化为个人的意识,成为自觉遵守的行为规则;也可以通过外部的正面裁决或反面裁决而发生作用。”[1]《军事大辞海》从规范的形式构成入手作了这样的描述:“规范是有关部门用以制定社会活动、行为标准的非正式公文。规定性和标准化是规范的特点。通常由国家有关业务主管部门颁发,使人们活动有明确可依的标准。”[2]《简明文化人类学词典》从规范的功能价值入手作了这样的说明:“规范是指在一切已建立的群体中引导成员作出反应的共同标准和思想,即所谓公认的通则。由于规范强调个人的行为符合社会群体对这一行为的期待,因而含有少数服从多数的强制因素在内。”[3]

我们则认为,规范是一个群体在长期的共同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得到公众普遍认同的、对现实行为具有制约作用的、对评判裁定具有操作价值的、经过有关权威机构认定颁布的一般价值观念的质的规定和实践活动的量的标准。也包括人们所期待或向往的、具有统治力的部门认可并倡导的、满足现实需要又适应未来发展的、具有强制作用和导向意义的前瞻性先进性要求。《武警专业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规范》(下文中均简称《规范》)旨在着眼于武警专业教育这一特殊的领域、武警专业教师这一特殊的群体,在教育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的基础上,针对武警部队信息化建设、专业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现状,形成对从事专业教育的院校教员和部队的指挥员、教练员,应具备的教育技术能力的定性描述和定量规范。使之具有符合现状的、科学预判的强制性、指导性、牵引性作用,成为拉动提升、管理控制、考核评价教育技术能力的基本依据,从而实现教育训练活动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圆满完成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根本任务。

1 制定《武警专业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规范》的依据

《规范》的制定颁布有利于促进武警专业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武警部队完成现代化条件下各种样式的复杂任务,有利于推动武警部队信息化建设整体质量的跃升,形成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1) 制定《规范》的必要性

制定《规范》是适应形势任务的必然要求

人们对于信息技术的需求和信息技术在人们生活中的广泛运用,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处世方法,军队这个特殊的社会集团也受到了空前的影响:首先,世界范围的新军事变革是以信息化为重要标志的,我们必须适应世界军事变革的大趋势,才能打赢未来的高技术战争;其次,我军和武警部队面临的任务与传统的安全威胁有了本质的区别,尤其是武警部队的经常性任务大量地涉及了信息技术的要素;再次,教育信息技术在部队系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开发,部队的信息化建设有了快速的发展,并取得了显著成绩。就武警部队而言,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渗透到了部队建设的方方面面,勤务管理可视化、指挥控制实时化、教育训练网络化、机关办公自动化已初具雏形,部队在信息化条件下,遂行多样化的军事任务的能力得到增强。

但是,武警部队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形势任务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一是传统思想观念以及受这些思想观念影响的思维方式的制约,使一些人过多地从技术层面看待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改革中的辅助功能;二是虽然能运用教育技术有效解决许多传统教学手段不能解决的教育训练问题,但是对现代教育技术与部队日常管理、遂行任务的有机整合,还没有突破性进展,使技术应用的效益在时间和空间上受到了限制;三是人才素质还不能适应技术运用的需要,造成了人机脱节。因此,必须制定《规范》,才能有效地解决部队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推动部队信息化建设。

制定《规范》是武警部队建设的必然要求

现代化是武警部队“三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信息化是现代化的根本标志。实现现代化目标、建设信息化武警,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强力支撑。具体地讲,就是努力形成“纵向衔接、横向联动、软硬配套、协调发展”的一体化格局,瞄准未来执勤、处突、反恐任务的需要,系统整合信息资源,实现兼容互通、资源共享、人才互用。而武警专业教师作为高素质的人才集团,理应成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引领者,成为部队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因此,必须在武警专业教师队伍中制定《规范》,并以此推动部队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进步。

制定《规范》是武警专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武警部队院校担负着为武警部队培养各类人才的重任。使得武警教育领域中的教学手段和方式必须进行深层次的变革――基地建设、模拟战场训练、网上对抗、作战训练软件开发等为标志的教学手段和方式的变更,引领着教育技术手段、教育技术能力的纵深运用。同时,也昭示着教学手段和方式的深层次变革必须首先从专业教师队伍的基本素质抓起。制定《规范》是提升院校生存竞争能力、拓展院校发展前景的重要基础工程。

制定《规范》是人才成长规律的必然要求

从人才成长的规律来看,内因是决定性因素,外因是促进、保证发展变化的重要条件,其中法规制度必不可少。制定《规范》能够为从事武警专业教育的教师提升能力素质指明方向、确立标准,制定《规范》必将对武警专业教师教学水平产生强制性的拉动作用,从而实现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跃升。另一方面,在人才的使用上也可横纵互联、交叉通用、互为弥补,使人才的使用效益得到最大发挥。

(2) 制定《规范》的可行性

时代的发展进步为制定《规范》创造了优越的前提条件

以网络普及为标志的信息技术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个人家庭、工作单位、社会公共场所到处都在运用信息技术处理各种事务,信息技术培训、保障服务机构随处可见,这就使人们掌握基本技能变得不再神秘、练习实际操作不再受到场所限制、排除各种故障不再受技术制约而持久得不到解决,从而为我们制定《规范》奠定了群众基础、提供了优越条件。

部队各级领导对教育技术的高度重视为制定《规范》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氛围

信息技术在部队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并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首先是信息技术设备的大量购置,使得以计算机为主要载体的信息技术工具普及到部队的各个角落,并建立了各个层次的局域网络;其次是信息技术专门人才的大量引进,使得部队各级单位都拥有了人才集约的优势,在技术推广和设施维护方面具备了自主能力;再次是鼓励支持官兵学习成才,舍得投入财力物力,提供优惠政策,激发了官兵的热情。这使得在信息技术中起先导作用的教育技术的发展拥有了良好的土壤,从而为制定《规范》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武警部队的信息化建设为制定《规范》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和物质基础

在科技强军、科技练兵的大潮中,部队的信息化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首先拥有高技术能力是打赢未来高技术战争的先决条件,已经成为全体官兵的共识,信息化建设受到了空前的重视;其次是部队官兵的信息技术能力有了质的提高,掌握现代化的技术装备已经有了相当的基础;再次是信息技术设备的及时更新,使得运用于部队实践的各种器材的配置越来越高、性能越来越优,极大地满足了教育教学的需要。这就为制定《规范》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和物质基础。

专业教育教师队伍的教育技术水平为制定《规范》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障

武警各级各类院校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改革、发展、完善,专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已经基本成型。首先是结构合理。形成了院校主体、教导队专职、各级指挥员兼任的合理共育机制。其次是教育技术水平较高。拥有教育技术专职人员为基本技术支撑、专业教育教师队伍为知识传播主体的人力技术优势;拥有完善的教学体系和专业教材为基础工程,先进的教学设备、优化的教学模式和组教方法为基本载体的物质技术优势。这些比较成熟的技术优势,为制定《规范》提供了技术方面的支持。

2 《武警专业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规范》的内容

制定《规范》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作指导,把握教育发展方向,适应教育技术发展要求和部队的实际需要及发展趋势,使之科学可行、上下接受、普遍认同,实现参考和推广价值。

(1) 总则

《规范》内涵的界定

《规范》是对武警部队参与领导、组织、实施专业教育训练的人员和武警部队院校组织领导教学、直接从事专业教学的人员在实施专业教育训练中,应具备的教育技术观念意识、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创设信息化环境和育人机制,支持和促进技术运用和专业发展,运用教育技术加强管理、优化过程、实施评价、提高绩效的能力,进行的所规定的基本要求和定量的绩效标准。

《规范》框架的说明

《规范》将武警专业教师按岗位职责、功能作用的不同

分为院校专业教员、部队实施专业教育的初级指挥员和教练员、院校领导和部队高级指挥员等三类;分别对每类人员提出5条基本要求和用于考核的10项绩效指标。绩效指标中的二级指标(期望值)又按照优秀、合格、一般区分为三个档次。《规范》充分反映了武警部队专业教育的进步与发展,适应了信息化条件下专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关注了教员的经验和学员的需求,进一步增强了教育活动与遂行任务的联系;适应了部队对人才需求的多样性,满足了不同岗位、角色发展的需要;体现部队与院校、群体与个体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既对教师发展提出了规范化要求,也充分体现武警专业的科学发展方向,为武警部队专业教育发展提供了法规基础。

《规范》实施的目的

《规范》是让所属人员对照找准定位,明确努力方向,并积极向更高层次发展;为各级组织、各单位领导进行公正评价、科学选拔、正确使用提供参考依据;提高专业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使院校的教员可以到部队去充当指挥员和教练员、组织部队的教育训练和任务完成,部队的指挥员和教练员可以去充当专业教员,走进课堂实施专业教学,实现专业教师之间的角色转换和部队院校共育机制的形成,最大限度地利用、发挥教育技术人才的才智和潜能;推动信息技术在全部队的普及应用,扩大教育技术的影响力,使武警专业教育产生质的飞跃。

(2) 各类人员的基本要求和绩效指标

院校专业教员教育技术规范

院校专业教员是指在武警部队各级各类院校中,直接从事专业教学的武警指挥警官和专业技术警官。

基本要求

A熟悉军事政策法规和教育技术规范,掌握军事教育基础理论和部队的作战方针原则、基本战法、作战模式;

B具备较高的理论素养,对教育技术的本质及其内涵有较深刻的理解,能熟练运用教育技术开展专业理论研究;

C能够正确分析和判断各种学习资源的优势与不足,熟练地运用教育技术整合媒体资源;

D熟悉本专业学科和相关学科的课程标准,熟练掌握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

E能够在教学中积极采用新的评价技术和方法。

部队实施专业教育的初级指挥员和教练员的教育技术规范

部队实施专业教育的初级指挥员和教练员是指在武警部队基层单位中从事专业教育训练的初级指挥员和除院校以外的各级各类培训机构中的专业教练员。

基本要求

A熟悉军事教育一般规律和教育技术法规,掌握部队作战方针原则、基本战法、作战模式;

B掌握本级必备的管理教育理论、作战理论基础知识;

C熟悉教育训练的程序、要求,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

D掌握教育技术理论和技能;

E掌握各种与教育、教学相关的评价模式及策略。

院校领导和部队高级指挥员教育技术规范

院校领导和部队高级指挥员是指武警部队各级各类院校的主官、分管教学的首长和直接参与教学组织管理的领导,以及武警部队支队级以上领导干部。

基本要求

A 熟悉掌握国家、军队和武警部队颁布的与教育技术相关的方针政策,熟悉掌握部队军事法规和教育基础理论。.

B 具备较高的军事理论素养和作战理论水平,熟悉部队的作战方针原则、基本战法、作战模式。

C 掌握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的操作使用方法及其在部队日常工作、教育训练和遂行任务中的应用。

D 能够运用教育技术优化育人环境,选拔、培养、使用好教育技术人才。

E 能够运用教育技术解决现实问题,提高工作效率,评价所属单位及人员工作绩效。

3 《武警专业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规范》的实施方法和要求

(1) 《规范》实施的方法

加强实施《规范》重要意义的宣传教育

《规范》不仅对院校从事专业教学的教师列出了详尽的标准,同时对部队从事教育训练的指挥员和教练员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实施《规范》应做好对相关人员的宣传教育工作,使大家充分认识到实施《规范》对于武警专业教育和武警专业长远发展的重大意义,明确自己在推动教育技术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增强专业教师自觉按照《规范》标准提高教育技术能力素质的意识和积极投身到《规范》实践操作中去的热情,从而促进《规范》在全部队的有效落实。

组织有关人员学习、掌握《规范》细则

各单位要组织有关人员,尤其是专业教师认真学习《规范》的具体内容和与岗位相对应的全部条款,使所有人员对照标准,明确自己能力素质的档次定位,看到存在的差距,清楚具体要求和提升能力素质的方向、方法。在武警专业教育训练实施过程中,主动按照《规范》的要求,不断创新教学设计、改进教学手段,提升运用教育技术制作能够优化教学流程和训练效果的多媒体、流媒体课件,研究开发服务于部队建设的实用软件的能力,提升利用教育技术实施武警专业教育教学训练、组织开展各种军事活动的能力。

建立提升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机制

制定《规范》的主导思想和目标定位是“以武警内部专业教育控制为主,同时兼顾与教育相关的控制”。实施《规范》首先是加强“硬件”设施的建设。各单位要从专业教育的需要出发,配置必备的基础设施和专业器材,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专业教育的信息资料,建立具有领先水平的模拟实验室、操作控制室、研修学习室等专门场所。其次是加强“软件”配套建设。各单位应从实际出发,制定具体的落实《规范》细则,建立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法、奖惩措施、育人机制,并使其制度化,通过选派外出学习、聘任专家辅导、自主业务学习等形式,进一步优化提高教育技术能力的条件。

严格评判所属人员教育技术能力状况

各单位应建立科学有效、严格规范的考评机制,定期对所属人员进行基本能力和相应等级的考核测试、评定等级、讲评定位,把教育技术能力作为评价工作能力、工作实绩的基本标准,作为评优定档、提升进步、交流使用的基本条件,把素质过硬、能力突出的人才调整到适合自我发展、有利部队建设的重要岗位。同时还要根据所属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提升的幅度和现实水平,提出相应的要求,实施严格的奖惩。

(2) 《规范》实施的要求

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

各级领导要站在推动武警部队全面建设的高度去认识实施《规范》重大意义,把实施《规范》列入党委议事日程,积极筹建灵活、高效、得力的协调机构, 组织协调教育技术工作的有关事宜,保证部队与院校之间在教育技术人才、设备、手段等方面的交互利用,充分发挥教育技术的最佳功效。

要注重营造实施《规范》的环境氛围

部队各级单位,尤其是院校,要大力倡导按照《规范》抓教育技术能力培养,运用教育技术能力组织实施教育训练,鼓励全员参加,突出重点提升,形成“党委议教育技术全面建设、领导抓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教师强教育技术能力素质、教育训练活动用教育技术手段”的浓厚氛围。

要大力加强教育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各级各类院校要敢于打破军警、警地界限,用优厚的待遇吸引、引进教育技术人才;要大胆鼓励武警专业教师在岗成才,为他们提供充裕的时间和必要的资金支持;要千方百计保留武警专业教师岗位上的优秀教育技术人才,尤其是部队的优秀指挥员,必要时可以增设技术干部岗位,以突破最高服役年限限制,从而保证教育技术人才队伍的良性循环,始终满足部队和院校教育训练的需要。

――――――――

参考文献

[1] 马国泉,张品兴,高聚成.新时期新名词大辞典[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594.

[2] 卓名信,厉新光,徐继昌等.军事大辞海(下).[M].北京:长城出版社,2000:1755.

教师专业技术篇(6)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教师应有新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思想。信息技术教育应该是一个在学习过程别愉快的一个过程。而且信息技术教育比较贴近现实,有着其他课程无法比拟的操作性,实用性,实效在素质教育中起到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如何培养学生在课堂中的兴趣则是贯穿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处理好信息技术的在学习过程中的实践与结合才是重中之重。信息技术教学在课堂上发挥的作用事其他的学科违法比较的,他与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方法手段是分不开的。虽然黑板和粉笔在教学过程当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信息技术教学则不能够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应该有自己的特色。信息技术教学冲扥的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充分的利用各种多媒体手段,是课堂中的所学内容生动活泼,可以充分的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强化他们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教师要充分的发挥租到作用,精心的设计内容,安排教学环节,充分的调动学习积极性,应以现论为依据从社会学要的自然规律来培养学生的素质和素养。

2明确信息时代对教师的要求

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快速同和对教师提出了心得要求,当代教师应该适应社会的发展,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所以我认为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①具有不断更新的素质;②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地充实和完善自己,让自己不断的进步,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学无止境;③要让自己具有一定的教学素质,努力学习,自己也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知识,提高业务水平,提高自身修养。在教学工作教师应该多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将精的最前沿的知识提高自身修养,此外在教学工作中,传授给学生,开阔的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④具有教研结合的专业素质.

3根据信息技术教育特点确定培养方向

随着当代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是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计算机的培养已经发生了悄然的变化。国家已经明确的提出了用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我国教育基础发展的跳跃性发展的战略目标,并确定了十二五期间的全国信息技术教育的方向:①在思想理念方向合理的运用现代教育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②理论知识方面,了解现代的最新教学思想,以及最近的变革和促进作用,是自己的知识得到增长。③基本技能方面,进一步的把自己的知识常用工具进行巩固,来让学生理解你的课堂教学内容。④综合应用方面,培养教师的依据理论的能力和科研方法。在进行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从全新视点出发,进一步强化信息技术教育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根据信息技术教育专业教师的职能,我认为目前这个专业教学的大部分教师应该是计算机专业和教育技术学专业等学科,因为有一些交叉学科,那么针对不同专业的教师,培养教师的侧重点也是不同的。举一个例子来说,对于计算机专业的老师来说,就可以简化省略一些软件的培训以及一些硬件的组成和网络知识等技能的培训,针对教育技术学专业的老师就可以把教育技术理论的部分省略或者是粗略的讲一讲。另外,学校应从多方面努力,进行师资队伍建设,长期以来教育行政部门,高等学校师资队伍培养上一直存在着在职为主,脱产为辅的观念。要树立开放观念,多为教师提供出国进修,参加国际会议的机会,多为教师提供出国进修,让老师在最大程度上获得最前沿的科学知识,获取教学方法和经验。

教师专业技术篇(7)

步入信息时代以来,教育围绕信息化发展产生了一系列新课题。“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和引领。近年来,借助信息技术培养中小学急需的信息化教学人才是教育师资培养的重心。然而在一些实践中发现,师资培训部门有些茫然,抓不住切合点,缺少科学、合理、有效的培养方法;教师对信息技术融入教育教学有些不知所措。存在这些问题,主要原因是这个课题也在不断探究中,教师对信息技术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联感到陌生。因此,迫切需要信息技术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与促进的理论、方法、途径、经验技巧和成功案例作为指导和借鉴。只有在弄清楚未来教师专业发展趋向,明白信息技术为何能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道理,并且掌握信息技术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法和途径后,才会提高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利用信息技术的自觉性、可持续性和有效性,进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最终实现教育现代化。

一、信息时代的教师专业发展定位

1.对信息技术和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解

提到信息技术,人们总是简单地看成是机器或有形的物体,但从它的起源和发展来看,信息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等各种硬件设备及软件工具与科学方法,对图文声像等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存储、传输与使用的技术之和,即包括“硬技术”和“软技术”。硬技术为所使用的工具和设备;软技术为所使用的知识、策略、方法和技巧。因此,对信息技术的理解,必须综合“硬、软”两方面技术,不能独立的只看到物化技术,还要深入到背后所隐藏的智能层面。

作为教师,我们不光会给学生传授已有知识,还得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不断提升学习意识、拓展知识面、提高能力,在不断钻研中形成自己独有的教学理念和思想。所以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遵循专业标准,不断实现自我完善的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逐渐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的过程,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发展过程。

2.信息时代的教师专业发展目标及特点

信息时代将教育推向信息化,无论是教学的环境设施、信息资源的形态与数量,还是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学方法、教师角色等都发生了变化。因此,教师专业发展具有明确的时代目标和特征。

信息时代对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态度要求凸显,信息化条件下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包括: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与协作交流;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有效的教学及学术研究;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锻炼与个性发展的空间。

信息时代的教师专业发展具有新特点,最显著的标志就是面向教育信息化和教师角色多元化。无论是信息化教学设计还是教学课件,都呈现着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与信息技术素养的结合特色。在21世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已不再是权威,不再是课k 堂的主角,而成为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也是研究者、学习者、优质资源的设计者和开发者等。信息技术也成为不可或缺的工具,它可以帮助教师高效学习、拓展视野、分享资源、借鉴经验。

二、信息技术为何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从教师专业发展的取向看。无论哪种取向,信息技术总是起着促进作用。对自我更新取向而言,信息技术是教师学习和教学的工具,如网络课程、在线培训、网络探究学习等;对实践与反思取向而言,信息技术就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实践与反思的利器,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师博客等。对交流与研讨取向而言,信息技术是教师交流与协作的平台,如教师网络联盟、网络虚拟教研、网际协作学习、QQ、E-mail和微博等人际交流软件。

(2)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一是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知识结构优化。教师可以依靠强大的网络检索和资源共享功能,增长知识,拓展视野。同时,教师能够使用一些工具很好的管理知识和优化知识结构。二是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技能提高。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有效应用,可以使教师更有效的监控课堂,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功效,提高教学、科研、反思效率。三是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态度养成和升华。教师虽具有创造性,但因工作量大、复杂重复等问题,总会产生厌倦,感觉无趣、缺乏创新等情绪。信息技术的应用,使教师工作效率提高,且富有创造性,教师会感到乐趣和成就感,也能够帮助教师互相协作,共同发展,进而更加热爱教育事业。四是信息技术的应用成为教师专业结构中知识、技能和态度三要素的纽带,各要素互动,达成更合理、更协调的发展。

(3)信息技术加快教师专业发展的进程。教师专业发展不是一蹴而就,一部到位的,是一个漫长而螺旋上升的过程。信息技术的介入,使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层面拓宽,能力锻炼机会增多,因此,教师专业发展各个阶段提速,更重要的作用是打破教师学习的理论局限,帮助教师解决技术难题,使教师能够迅速走出“高原期”,突破最困难的瓶颈时期,形成良性循环。

(4)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式的变革。一是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建设。如《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形成。二是信息技术促进教师教育的变革。信息技术的融入,使教师培训内容和模式发生很大变化,增加了大量的信息技术知识与能力培训,除集中面授外又增添了“在线培训”、“远程培训”等,不但节约成本,而且使教师参训的时间、内容更加合理有序。三是信息技术促进教师自我更新方式的变革。教师博客、教师成长档案等信息技术工具,使教师的自我反思成为常态,使教师保持与自我专业发展对话,与同行交流,进而明确自己专业发展的起点、路径和目标。

(5)信息技术提高教师绩效。在信息时代,人们使用信息技术更多的是来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比如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多媒体工具等,能够快捷、准确的在瞬间完成教师大量繁琐、重复性的工作;再如信息搜索、资源下载、电子邮件箱等工具,都是教师教学、学习、教研和教学管理的事半功倍的好帮手。

(6)信息技术促进教师思维的发展。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探索与发现,有利于教师理解和思考现实世界,促进抽象与现实的联系,培养深层次的批判性思维,便于接受变化和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去看待事物的发展变化。

三、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措施

(1)完善制约机制。教师专业发展不光是教师自身成长的需要,更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为了又好又快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必须不断完善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机制、监督机制、奖励机制等。依靠机制来迫使教师学习观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信息技术由“不会用”变成“熟练用”。

(2)构筑实战平台。教师专业发展不能只停留在理论的学习中,还应该勤交流、多实践,让教师亲身感受信息化带来的便捷和效率,从而更好的培养其信息素养。“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校必须营造信息化校园氛围;对学校信息化教学设施与设备、校园网络、数字化教学资源进行统一规划和建设,为教师提供充分的实践机会;通过网络让教师充分了解校外的精彩世界,分享同行的专业化发展经验,便于学习与借鉴。

(3)强化专业培训。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很多知识与技能可让教师直接获得和体验。学校应该从实际出发,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学用结合,注重实效”的原则,制定短期和长期培训计划,从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到操作技能,再到教学应用,建立一套完整的培训体系。改变以往单一的讲授方式,多采用交流讨论、边讲边练、一帮一、一教十、小班化教学、学用结合等培训模式,很多体验式培训理念和模式是值得借鉴的。

(4)以活动促应用。教师专业发展的最高层是应用,促进教师学以致用,让学校更具强劲生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开展教研活动。学校应该着重抓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大力开展相关优质课比赛、课件大赛、开展课题研究等教研活动,用活动来引导教师进行教学实践,在活动中,教师通过一些任务不断地去探索、研究、实践、总结,从而提高用信息技术手段高效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专业化方向得以全面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

(5)培养自我反思。反思是教师促进成长的一种有效手段。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再认识、再思考,从中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改进和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为此,网络为教师提供了如博客、论坛等可以随时记录笔记、书写感悟、记录反思的平台,教师必须养成这样良好的习惯。教师还可以用摄像机等设备记录课堂教学过程,进行逐段逐块分析。

实践证明,信息时代解决教育问题的关键是信息技术,无论在教育改革方面,还是在教师专业化发展方面,信息技术已对教育产生了革命性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借助信息技术提供的便捷工具和系统科学方法进行高效学习、深入交流、扎实研究,在实践中提高理论水平与操作能力,实现自身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教师专业技术篇(8)

(欢迎来稿,投稿邮箱:)

前几天,我在新浪博客上看到了邓轶与谢作如两位老师对信息技术老师专业能力的看法,心中不禁有几分感慨。记得在20世纪90年代自己参加工作的时候,计算机老师的专业能力在学校基本是无人质疑的,但现在,由于许多信息技术老师并未表现出比学科教师高一筹的专业能力(自己也接触过不少技术能力很强的学科老师),他们的专业能力因而得不到充分认可,在学校地位也显得较为尴尬。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信息技术教师的“不专业”呢?

按照通常的认识,信息技术学科知识的更新过快与信息技术教师自身学习的不足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自己也曾听到过不少对信息技术教师“不学习”的议论与批评。但一个不学习的信息技术教师能跟上不断更新变化的教材内容,进而完成教学任务吗?因此我觉得这种轻率的“不学习”的结论既不公平,也不准确。我个人认为信息技术教师“不专业”的原因应该是学习的“不到位”,其具体的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学习意愿不足

由于目前信息技术的学科状况并不理想,加之缺乏对教师技术与教学能力的有效评价,因此许多专业教师主动学习的意愿不强,多数情况下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学习内容局限于教材涉及的部分,学习的深度也不理想。而相较之下,很多其他学科教师(根据自己的了解,似乎每所学校都有这样的学科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都明显超过信息技术专业教师,因此,出现专业老师“不专业”的情况也就显得很自然了。

2.学习方向不确定

从目前的教材内容来分析,信息技术学科明显存在着“知识模块多”与“模块难度大”的情况,信息技术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面对“求多”还是“求专”的问题。一方面,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广泛涉猎,将大量不同的知识模块构建为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并建立起这些知识模块之间的逻辑联系;另一方面,他们又必须拥有自己专业研究的重点,以求在某些知识模块上达到一定的深度。但是面对这个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目标,信息技术教师并没有明确的学习路线图可供借鉴,很多信息技术教师实际是在“求多”与“求专”的学习道路上左右摇摆,学习效果普遍不佳,专业化目标更是难以达成。

3.学习不系统

信息技术学科惊人的知识更新速度要求专业教师要经常对自己的知识系统进行更新。但是目前,这种知识更新的方式仍主要是以信息技术教师的自学为主。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受到时间、教材等因素的影响,信息技术教师的自学往往缺乏持续性与有效性,不少教师也因为投入的精力与学习的效果不成正比而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我觉得解决信息技术教师“不专业”问题同时需要教育管门有所作为,但现实情况却是信息技术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往往被教育主管部门所忽视。例如,自己每年都会参与针对其他学科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培训活动,但是却从来没有看到过对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培训,他们所参加的培训都是与教学相关的内容。

4.学习与实践脱节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不但要求教师具备相关理论知识,更要求他们具备很强的动手实践能力。但从自己接触的情况看,目前信息技术教师普遍存在学习与实践脱节的情况,很多教师对许多教学内容都是“现学现卖”,缺乏实际项目应用的经验。完成了Photoshop的教学,却不能合理地处理自己的照片;完成了Flash的教学,自己却做不出一个完整的动画与课件,这种情况在信息技术教师中并不鲜见。正是由于缺乏实战的经验,许多信息技术教师对大量操作方面内容的掌握仍处在“业余”的水平,无法帮助学生及其他学科教师解决实际应用中所遇到的问题,自然会给人留下“不专业”的印象了。

综上所述,我认为,信息技术教师“不专业”问题的解决不但需要信息技术教师的自身努力,同时也离不开教育主管部门为他们专业发展所提供的良好外部条件(如相关教育政策的落实、专业培训的组织、专业技能竞赛活动的开展等),只有两方面形成合力,信息技术教师“不专业”的问题才能真正得到解决。

(本文摘编自林煦峰老师博客)

七嘴八舌热议进行时:

陈鸥辉

湖南株洲二中信息技术教师

看了林老师的《为什么信息技术教师“不专业”?》,他提出了信息技术教师“不专业”的原因和走“专业”的方法与途径。个人以为,也可以简单地分两个方面来说:一个是学习的外部动机,一个是学习的内部动机。

关于外部动机,即信息技术学科本身对教师的要求促使教师去学习。而学习途径有自学、教育行政部门提供的继续教育、各类竞赛如信息学奥赛及各类电脑作品竞赛等提供的专业培训,以及各种外部培训结构,如北大青鸟等类似机构专门针对技术知识进行培训等。

关于内部动机,可以理解为信息技术教师对自身的定位以及“专业”的追求,这个才是“专业”发展的关键原因。基于信息技术课程对信息技术教师本身的“最低”要求不高,所以外部动机不高,要“专业”化发展主要靠内部动机来激发了。

既然要靠内部动机,才能“专业”发展,首先要做的是找准自己的定位。不能认为今天帮同事修下电脑,明天帮他人用Photoshop处理下照片,后天用Flash帮参赛的老师做个课件,就能得到“专业”上的认可了。信息技术的“专业”发展应立足于学生,服务于学生。所以,第一,课堂教学不能丢:要想驾驭好课堂,教学理论自然丢不了。第二,优生培养不能丢:要组织好有特长的学生参加各类电脑作品竞赛、信息学奥赛等。有了这些追求,信息技术教师不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都不行。第三,素质教育不能丢:现在校本课程,学生社团等已经成了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如果信息技术教师想在这些领域有自己的一亩三分田,自然专业上更不能放松追求。

一句话:立足于学生,向前看。只有找准自己的定位,朝着目标去努力,才有可能让自己的“专业”真正得到他人的认可。

徐冬青

山东省烟台市第五中学信息技术教师

教师的专业发展,其实分为两个方面,一个与学科的知识和能力有关,另一个与教育教学的知识和能力有关。林老师这篇文章的题目问为什么信息技术教师“不专业”,这里的不专业,主要分析的是学科方面的。

信息技术教师学科方面不专业,除了林老师分析的四条原因外,更基本的,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信息技术学科本身有自己的概念体系和知识结构吗?一个学科的概念体系和知识结构的建立,才是这个学科成熟的标志。没有这样的相对稳定的学科知识体系,老师们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就都说不定了。

学科知识体系的缺失,导致现在的信息技术课程,一直在低水平地重复,也导致信息技术教师本身学习方向的迷失。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标准的难产,也使得高中课标像空中楼阁一样,不接地气。

信息技术课程的知识体系,是不是因为发展变化快,而无法建立呢?其实,所谓的快,只是表面现象,只不过是软硬件外在的产品更新换代快,而本质的概念体系和知识结构,随着可视化图形界面和面向对象思想的确立,这个知识体系正趋于稳定。

夏 淼

北京国际职业教育学校教师

我认为林老师的文章分析很到位,切合实际。结合我自身对这个问题的体会和分析,我认为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提升”问题,应从三个方面去解决。

教师专业技术篇(9)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6-0182-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36.119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行,信息技术学科的重要作用越来越突出。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操作,还要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技能,让他们能灵活地运用信息技术来完成人机交互工作,结合网络进行信息的查阅和学习,从而掌握更多的知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提高。在教学中,信息技术教师要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不断学习新的信息技术知识,提高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的共同发展。

一、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随着教学改革的进行,信息技术在教学中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作为信息技术专业教师,在教学改革中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学的信息化和现代化,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专业能力,提高对信息的运用、加工、创造的能力,使课堂教学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达到高效的教学效果。因此,学校要重视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能力发展,构建一批高素质和高能力的信息技术教师队伍,为学校的信息化教学提供指导。信息技术教师不仅要具有较高的信息技术能力,还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师素养。在教学中,能运用信息技术和学科知识进行有效整合,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教学获得优化,实现高效的教学。

二、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方向

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学校领导要激发信息技术教师的积极性,制定相应的激励制度,使教师能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探究和改革中,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同时,在进行信息化教学普及的过程中,要使信息技术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对其他学科的教师进行指导,使教学和信息化有效结合,使教学能大大提高效率,实现学校全面综合的发展。

(一)正确定位,实现目标激励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信息技术教师在学校教育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运用信息化教学成为了教学改革的必然。在教学中,信息技术教师要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信息技术知识相结合,给学生构建一个直观生动的教学情境,让他们把信息技术操作和信息技术知识的探究相结合,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的收集、信息的查阅,培养他们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意识。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作用,不断研究自己的专业知识,掌握最先进的信息技术知识,为教学的优化提供有力的保障。

在构建的信息化教学环境中,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和学生进行交流、讨论,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让课堂教学在活跃的氛围中进行,提高了教学效率。

作为信息化教学的主力军,信息技术教师要不断钻研新的信息技术知识,使自己能跟上时展的脚步,掌握丰富的信息技术知识,并把这些知识运用到教学中,不断优化信息技术教学,顺利完成信息技术教学改革,并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二)给信息技术教师合理布置教学工作,激发他们的教学热情

在学校教育进程中,要构建信息化的教学,需要激发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让他们充满热情地投入到工作中。学校管理者要给信息技术教师合理布置教学任务,并让他们在优化信息技术教学的同时,对其他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进行辅导和帮助,推进全校信息化课堂教学的不断完善。在工作中,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重点是钻研信息技术知识,深入探究信息技术学科的课程,结合信息化的手段来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在给信息技术教师分配工作时,要结合他们的兴趣进行,让每个专业教师都能发挥自己的特点。

例如,有的信息技术教师擅长教学,可以让他在公开课上展示自己的教学成果;有的信息技术教师擅长信息技术的钻研,可以让他优化学校的软硬件设备,开发各种教学软件等。在以兴趣为基础的工作中,信息技术教师能热情、积极地投入进去,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为教学和信息化的推广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对信息技术教师进行综合全面的评价,并给予一定的报酬

在传统教学中,一些信息技术教师在做大量工作时没有得到相应的报酬,导致他们不满,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随着信息技术教学的力度不断加强,信息技术教师不仅担负着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还要负责对其他学科教师的信息技能培训和指导。学校管理者要对信息技术教师的付出做出积极全面的评价,并根据他们的工作量给予一定的报酬。对信息技术教师的劳动做出相应的回报,能有效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让他们在钻研信息技术知识和进行信息化教学的推广上投入更多的精力,使学校教育获得更大的发展。

(四)加强对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培训,提高信息技术能力

在学校教育中,由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知识在快速地更新换代,为了让信息技术教师跟上时代的发展,学校要加强对信息技术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为信息技术教师的发展提供有效途径。在对信息技术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时,要从以下方面进行:

1.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一些信息信息技术教师具有丰富的课堂管理经验,能够顺利地开展教学,但是他们信息技术能力水平较低;而大学教育技术相关专业毕业的教师大多刚走出校园,存在着“重技术、轻教法”的问题,校本培训应根据培训者需求,有针对性地实施培训,增加教师的专业技术能力,丰富他们的教学经验,让教师在培训过程中能各取所需,获得有效的进步和发展。

教师专业技术篇(10)

一、我国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知识现状

1.从运用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知识评价体系、评价的结果来看,教师之间在专业知识水平上的差距较大。影响教师专业知识水平的重要因素有教龄、教师的级别、教师所在学校的级别。

2.以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特点为依据,可将信息技术教师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低分非均衡型、低分均衡型、高分非均衡型与高分均衡型。其中非均衡型和高分均衡型教师的专业知识在得分率上高于大部分在职教师和师范生,其中大部分高分均衡型的教师是骨干教师,中老年教师占低分非均衡型的教师比例居多,而高分非均衡型的教师以年轻教师为主。

3.在职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的重要知识来源主要是,自身教学经验、反思和日常同事之间的交流;其中,最重要的知识来源是教学观摩活动,而在所有获得专业知识来源的途径中,在职培训和学历补偿教育的作用极不明显。师范生的教育见习与实习、教法课是其专业知识的重要来源,而教育类课程、微格教学的作用不明显。

二、针对现状所提出的建议

1.浏览网页获得专业知识

教师应利用网络的便捷性、信息共享性、信息专业性利用网络进行在线学习,有助于自己专业知识水平的提升。

2.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

同事间的交流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而言,是其专业知识发展非常重要的来源,教师间可通过互相交流经验心得来纠正、提高彼此的专业知识水平。为了促进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知识的发展,必须实现教学资源共享,群策群力。

3.重视职前的见习和实习

教师应在学校毕业前进行尽可能多的见习或实习,从实践中得到初步的教学经验,这些经验将会反馈出教师对自己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和使用能力,从而及时弥补自身不足,为日后正式上岗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由于当今社会信息化与科技化的飞速发展,电脑的操作与网络的应用已深入人类生活并呈现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信息技术对于学生来讲是步入社会参加工作所应掌握的基本技能,因而教师对于信息技术的专业知识掌握及其教学水平对学生知识的掌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水平应得到整体性的提高并受到足够的重视,教师应将自己所学知识尽量发挥出最大作用,为其所教学生的美好未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上一篇: 财务审计工作经验总结 下一篇: 店铺培训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