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科研工作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07 14:54:42

教师教科研工作

教师教科研工作篇(1)

一、考核对象:全校正式在岗教职工,

二、考核部门:考核工作由教导处、科研办和教研组具体负责实施。

三、考核总分:考核积分加奖励分。

四、考核内容及办法:

(一)各项材料上交。(10分)

教师按要求及时上交研究材料(教学随笔、业务学习笔记和各种培训笔记心得)等计10分,每缺交一次扣1分,迟交一次0.5分。

(二)业务学习及培训。(20分)

1.业务学习:加强自我研修,丰厚自我积淀。(10分)

(2)学业务:坚持日常业务学习,摘录理论知识或学科知识,每周不少于300字。完成笔记整洁并无相互抄袭,每次得3分否则不得分,每学期检查2次共6分。

2.业务培训:(10分)

(1)培训的考核主要包括:远程教育培训、外出学习培训和各种校本培训等各级各类学习培训活动。

(2)考核内容主要包括:

考勤(2分):无故缺席一次扣1分,迟到、早退一次各扣0.5分,扣完为止。

培训记录(5分):(包括理论摘记、内容摘要或心得体会等)按要求完成得5分,未完成或明显与培训内容、要求不符每项次扣1分。

培训效果(3分):包括有关测试(如远程教育培训、各种校本培训等)、学习汇报和经验介绍(如外出学习汇报)等,每项次测试不合格扣1分,每缺一次学习汇报扣1分,扣完为止。

(三)常规教研活动(40分)

教师应积极参加本组的常规教研活动,在活动中发表见解,展示自我,提高水平。并作好听、评课记录。各教研组根据常规教研出勤情况、教师听、评课记录和上公开课情况予以考核。

2、教师应积极认真地参与各教研组组织的听课、评课、学习等活动,活动中积极发言,认真笔记。

(1)听课(15分):教师每期听课不得低于15节,听课笔记应该有批注,差听一节扣1分,无批注每节扣0.3分。

(2)教师评课(5分):评课时教师应积极发言,教研组有发言记录。每差一次扣0.3分。

(3)教研公开课(5分):每组教师应主动、自觉上好组内教研公开课计5分,未承担者不计分

教师教科研工作篇(2)

教育科学是教育教学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教育科学研究是一所学校教育发展的助推器。教育事业要发展,教育科研要先行。因此,在学校管理中,我始终坚持:以教科研为载体,走学校特色办学之路,全力做好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为谋求学校自身发展,探索学校特色办学之路,在学校发展规划中,我明确制订了教科研工作近远期目标——德育方面:通过“关于小学德育孝近、活特色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力争把我校学生培养成行为规范、品行端正、身心和-谐的合格小学生。教学方面:以“多类型、多渠道、分层次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简称“双多教学法”)的课题研究为切入口,构建学校校本课程框架的同时辐射各学科课题的研究,围绕教育教学为核心,强化“以教科研为先导的”意识,深入展开课题研究,加强课题的过程管理。“双多教学法”课题实施几年来,我校初步形成了以数学为龙头,以英语、计算机、写作等为基础的多类型、多渠道、分层次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办学特色,取得了丰硕成果,至使一大批“特长生”脱颖而出,学生的个性、素质得到了全面、充分的发展与提高,从而有力地推动了本校的课程改革。仅2003一年,我校学生就有400多人次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奖。《小学生数学报》杯小学生探索与应用能力大赛一等奖;江苏省中小学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二等奖;中国青少年读写大赛50杰;苏州市中小学口琴、竖笛比赛一等奖;小学生英语口语大赛苏州市二等奖……列举这些荣誉和数字,并不是沾沾自喜。我有的只是欣慰——因为教育科研,我校形成了“学校特色学科鲜明”“学生特色学科多彩”的办学特色。

二、以教科研为平台,让教师成为研究者。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支撑学校发展的基石。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治学严谨、精干高效、充满活力,能在未来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的教师队伍,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百年大计,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迫切需要。因此,我们必须走科研之路,做扎实文章,努力造就一支观念新、师德优、业务精、舆-论正确的教师队伍,全力提升教师教育科研的水平。良好的教育科研环境和条件能产生一种巨大的力量,激励教师开展各种教育研究。因此,我校为教师创设了各种条件、采取多种措施努力营造有利于研究的宽松氛围,引导教师走上科研兴教之路,为他们排忧解难,鼓励教师在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开展研究,去调查实验。为鼓励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我积极主动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如提供丰富的图书资料,科研设备,广开门路采集最新的科研信息提供给教师以拓宽研究的视野,提高研究水平。学校还组织全校教师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更新观念,进一步提高教师科研意识和水平。同时,还为教师搭建教育科研交流的平台,为教育科研成果的发表与推广创设条件,为教师提供展示个人才华的机会,充分促进了学术观点的碰撞、科研灵感的激发。为进一步浓厚学校科研氛围,真正实施“科研兴校、科研兴师”的发展战略,我努力做到教育科研的制度化、全程化、全员化和教育科研全员参与、全方位引入、全过程管理,让科研之风大兴。我校实行“三进”政策,教育科学进教学、进教师教育、进学生学习,让科研渗透各个领域。认真做好“三个结合”,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题研究与日常教研相结合,教育科研与培养创新型教师,争做名优教师相结合,让科研成为提高教师水平、推动学校发展的内涵而永不衰竭。让教育充满研究,让研究充满思想,让思想充满智慧。实践证明,教师同科研结合,研究同教学结合,教学同课题结合,可以改变教师的生活方式,提升教师的精神境界,优化教师的思维品质,实现平凡与精彩、烦恼与快乐、腐朽与神奇的快速转换,我们就会觉得上班有无穷乐趣,教学就会充满无限的生机,教育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为我们开展教育科研、提高自身素质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几年来,因为我校教师成为了“研究者”,所以有不少教

师的论文在各级发表、获奖,每年总计不少于100篇次。

三、以教科研为乐事,让自己拥有“源头活水”。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评论一所学校,首先要评论他的校长”。为了让自己当好这个“灵魂”,也为了让自己能适应当前多元化、信息化的国际趋势以及基础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多年来,我始终以教育科研为乐事,我努力让自己养成教育科研的习惯。

1、用研究的眼睛观察身边的教育现象。任何伟大的理论都源于实践,都基于对大量事实的研究。教科研也不例外,也得对教育教学实际,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研究。教育教学活动中并不缺少研究的对象,而是缺少发现它们的眼睛。在教育运作过程中,我们都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学校与社会、学校管理、教与学、新课程改革、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等等。这些都是教科研的对象,我们不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我时刻用研究的眼光去观察、发现、解决问题,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去思考、分析问题,这样就避免了想搞教科研而找不到切入点的尴尬。

2、不断积累丰富的素材。在注意或研究众多教育现象时,头绪会纷繁复杂,灵感会不断闪现,这些都可能是教科研的闪光点或独特之处,所以,我每每抓住这个时刻,记录下稍纵即逝的瞬间,来充实和丰富自己的素材宝库,使自己的教研论文不再空洞,而更具说服力、针对性和实效性。

教师教科研工作篇(3)

一.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提高教师科研的积极性。 

1.加强教师的科研意识。本学期我们教师发展中心着力扭转部分教师只专注与教学不注重教学研究的倾向,帮助教师树立教育科研可以更科学高效促进教学效益提高的理念。让教师体会到教研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教育科研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我们不断派出教师到华中师范大学等高校去进行教育科研进修,还请我们本校的教科研骨干教师对全校教师进行教研过程经历和经验分享,让教研改变自己的教育生活,从而在工作中获得理性的升华和情感的愉悦,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和思维品质。 

2.克服教师的畏难情绪,注重科研方法指导。不少教师在谈对教育科研的认识时认为科研比较高深,是大学老师的事。通过宣传教育,使教师克服了畏难情绪,我们教师发展中心更是借助学校开展的和华南师范大学教师教学质量提升工程中加大科研能力和方法的比重,邀请华南师范大学专家多次对教师进行科研能力和方法提高的讲座,使老师们在工作中把教学过程与教育科研过程统一起来。 

3.强化教师的科研反思意识。教育科研工作就是让教师对自己的教育实践和周围发生的教育现象进行反思,善于从中发现问题,对日常工作保持一份敏感的探索的习惯,不断地改进自己的工作并形成理性认识。我们要求科组对教师要加强日常工作资料的积累,资料的积累为日后研究、总结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也促进了教师反思意识与能力的发展。 

二.转变观念,形成教育科研的良好氛围,在过程中引导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培养。

我校充分认识教育科研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教育科研摆在保证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地位上来,教师发展中心将这种责任感、紧迫感传递给广大教师,引导大家从教书匠型教师走向教研型教师。引领全体教师走上科研兴校的教育之路,形成良好的研究氛围。 

我们在工作中加强教师学习过程的有效管理和指导,促使教师自觉地将教育理论与科研实践结合起来,并把理论学习的感悟、体验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产生新的认识、新的思考,不断提升研究水平,为深入进行教育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结合校本培训,教师发展中心结合实际进行了多次常规培训,本学期我们组织各科组编写了适合我校学生使用的校本教材,指导教师申报深圳市教科院组织的探究小课题研究,指导教师完成了2015年度的区级研究课题结题,完成了2017年区级课题申请,多项课题获得龙华区教科院立项,这从根本上提升了教师们的科研素养。  

 三.将课题研究成果运用于课堂实践,教后反思,用行动研究提升。   

学校教科研工作的目的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科研工作的着眼点应该在课堂上。要走教育科研的内涵发展之路,就要把课题研究真正落实到课堂中去,坚持“多类型、多渠道、分层次发展学生个性特长”提高学生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始终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推行“问题—探究—评价”三维课堂教学模式,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积极引导教师在教研组中主动、有效地开展研讨活动,通过开展上课、听课、评课,着力在课堂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围绕研究课题,在课堂教学中落实研究方法和策略,检测研究成果,牢固确立服务意识,为教师成长服务,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服务。  

四.注重多科室协作,提高教科研实效 

1.教科研与教学活动相结合。我们认为教科研要为教学服务,同时教学中贯穿教学科研。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十分强调教师应该成为研究的主体,教师应增强研究意识,养成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习惯,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教师自身专业成长融为一体。 

2.教科研与教师素养提高相结合。我们努力探索充分利用好各学科的教研活动时间,使教研活动围绕科研课题开展,在教科研的理念下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实现教研科研一体化,推动教研科研化。我们要求课题组人员每学期都上研究课、汇报课,课前课题组人员集体备课全体教师参加听课,课后课题组人员作重点发言,并向全体教师汇报课题研究情况。这些与教学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科研活动,丰富了老师们教科研的经历,加强了老师们以研兴校的理念,鼓舞了教师们参与教科研的积极性,改善了课堂的教学效果,提升了学校的教学竞争力。 

五.教研工作终结存在的问题

1.总体教研方面: 部分教师参与意识不强,参与程度低,不能主动积极承担集体教研、任务、不积极参与教研活动过程等。

教师教科研工作篇(4)

新世纪伊始,中国教育轰轰烈烈地推动了新课程改革,这给中国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也迎来了机遇。伴随着新课程改革,信息技术革命也在悄然展开,信息技术不断融入教育教学之中,国家的教育改革也在持续跟进。对于中国教育而言,三大变革直接指向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一些中小学在努力抓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引导和组织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活动,对促进素质教育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对大多数中小学来说,教育科研工作仍然是薄弱环节,对教育科研的认知、参与等仍停留在形式上。因此,如何加强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工作,提高教育现代化服务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概述

1.中小学教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七号(1999年9月13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附则第二十二条描述中小学教师,“是指幼儿园,特殊教育机构,普通中小学,成人初等、中等教育机构,职业中学以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教师。”

2014年1月11日,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的通知。《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第二条描述,中小学教师“是指幼儿园、特殊教育机构、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少年宫以及地方教研室、电化教育等机构的教师。前款所称中小学教师包括民办学校教师。”

根据教育部的规定,我们以2014年教育部教师[2014]1号文件来定义中小学教师,即是指幼儿园、特殊教育机构、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少年宫以及地方教研室、电化教育等机构的教师。

2.教育科研

李春生主编《中国小学教学百科全书・教育卷》指出,教育科研是指从教育实践中探讨教育理论,以符合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指导教育实践,促进教育事业发展。

张光忠主编《社会科学学科辞典》指出,人类最早的教育研究活动是以各学派聚徒讲学的形式开始的。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就有“九流十家”各派招聚门徒和讲授包括教育学说在内地各种学说,以孔丘、孟轲、荀况等人为代表的儒家学说和以墨翟为创始人的墨家学说影响较大,并产生了《论语》《墨经》等有关教学学说内容的著作。17世纪末,欧洲出现了“基督教学校兄弟会”的教育学术组织。1968年,英国成立了基督教知识普及协会。19世纪初,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1776―1841)在柯尼斯堡大学创办了教育研究所。1921年,英国成立了“新教育协会”。1943年,苏联成立了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院(1966年改组为苏联教育科学院)。195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汉堡成立了教育研究所。此后,教育研究在世界各地蓬勃开展起来。我国的教育科学研究的学术团体出现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1979年4月2日中国教育学会成立后,其他专业研究会(如教育学研究会、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研究会)也陆续成立,促进了教育科学向系统化、专门化方向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

1.教育科研认知偏差

认知偏差是指人们根据一定表现的现象或虚假的信息而对他人作出判断,从而出现判断失误或判断本身与判断对象的真实情况不相符合。教育科研认知偏差是指对教育科研的认识不到位,不能准确把握教育科研的内涵和外延。虽说当前各种载体均没有统一的对教育科研的定义,但在各种载体中关于教育科研的表述却不少,他们都在一定程度上对教育科研作出了阐释,都表述了教育科研的核心思想。很多中小学教师不注意收集相关的信息,不加以综合的理解,往往容易以偏概全,形成对教育科研的形而上的认识。

2.研究目标定位偏差

研究目标是我们研究设计要达成的结果。研究目标定位偏差是指具体的研究活动中,我们要干什么、该干什么、怎么干,没有清晰的认识,导致我们在研究中无所适从。比如,有的中小学教师提出“提高教师素质教育的能力的研究”这样的研究课题,表面上看,这个课题不错,是我们当前的热点、难点问题。但细细斟酌,我们会发现,这个课题提法不妥。“素质教育”是什么?没有准确的表述的情况下,我们怎么去定义“素质教育的能力”,这样我们的研究目标是什么,我们自己也搞不清楚,目标都不清楚,那我们还研究什么呢。这样的问题很多,研究目标的定位也是研究中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是研究的起点。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困难。

3.研究方法错乱

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常用的方法有:教育观察法、教育统计法、教育实验法以及调查法、历史法。科学实验和辩证思维是研究中的两大武器,使教育科研的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较好地结合起来。同时,联系实际,是教育科学研究必须遵循的原则,它在分析和论述教育问题时,根据“实践―理论―实践”的认识过程规律,作出科学的理论概括,并进一步指导教育实践。研究方法错乱是指研究中的程序错乱或方法使用不当。教育科研也叫教育科学研究,属于科学研究的范畴。程序的合理性就是其科学性的最重要的体现之一,一个连程序都不合理的研究,很难让人相信其研究结论的科学性。再者研究的具体方法的应用和具体研究的内容与过程是相关的,比如,我们对理论的研究一定会用到文献研究法,要充分运用可以利用的各种参考文献资料,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研究的顺利展开。比如,我们要研究建构主义,我们都不得不研究皮亚杰对建构主义的相关表述,我们必须查找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深入的研究,仔细地分析比对。

教育科研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具体的研究活动,该使用怎样的研究方法都是有一定关联的,不是随便什么方法都可以的。

三、意见和建议

1.加强学习,提高对教育科研的认知

学习是永无止境的,终身学习的理念告诉我们,活到老、学到老。要想完善我们对教育科研的认知,唯一可行的方法就是加强学习。通过参照各类名家大师们对教育科研的表述,纠正我们对教育科研的认知偏差。通过教育科研实践研究活动,体验教育科研,感悟教育科研的深刻内涵,抛却对教育科研的不真、不实、不全、不美的认识,完善对教育科研的认知。只有完善对教育科研的认知,才能更好地指导我们的教育科研活动。

2.加强培养训练,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辩证思维能力是指从运动发展中、从矛盾转化中去把握和研究事物,去使用概念和判断等思维形式,从而更加如实地把握事物的能力。辩证思维是逻辑思维的两种基本形态之一(另一种形态叫作“公理思维”,即运用形式逻辑的思维)。辩证思维不仅看到一定条件下A是A,而且还看到另一条件下A不是A,也就是从运动中把握住A既是A,又不是A,看到每一事物的正反两个方面及其相互间的转化,在统一中找到差异,在确定中把握不确定,从而更深刻地反映对象的内在矛盾性,使“抽象的规定在思维行程中导致具体的再现。”(《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03页)这样就能更加如实地把握事物。辩证思维是逻辑思维的高级形态,但它并不是对公理思维的完全否定。公理思维在一定的范围内,即对于相对确定的思维过程和思维对象来说,仍然是一种有效的思维形式。辩证思维包含着公理思维,它同公理思维的关系犹如高等数学同初等数学、变数数学同常数数学的关系一样。人们决不会因为高等数学的存在而否认初等数学的存在。当然,人们在运用公理思维时,应该十分清醒地认识到它的局限性和适用范围,并根据思维内容的需要不失时机地使公理思维上升到辩证思维。

3.加强实践指导,注重对教育科研程序性的把握和方法的熟练运用

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是更加注重过程的科研,只有加强过程的规范性、合理性和科学性才能保证结果的科学性。加强教育科研的实践指导,让中小学教师熟练掌握教育科研活动的基本程序,完善准备阶段环节,形成假说,通过实验与观察、逻辑推理与分析,得出科学严谨的结论,通过撰写科学报告和论文的形式形成结论。在教育科研的各个环节,注重具体教育科研方法的合理应用,如观察法、假说法、实验法、逻辑法、横向科学法、技术开发法、数学法、移植法以及泛系方法等。

4.加强中小学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科研的团队协作能力

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的核心力量是教师,通过加强中小学教师师资队伍建设,可以极大地提高教育科研的团队协作能力,才能从整体上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的工作绩效。

总之,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工作任重道远,需要我们广大中小学教师的精诚团结、不懈努力,才能做到更好。

参考文献:

教师教科研工作篇(5)

那么,教师如何做好教育科研工作呢?

一、探索课堂教学模式,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想使教学有成效有特色,必须面对不同的专业,摸索适合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我在教授《应用文写作》等课程时,采用“学生演讲――教师点评――引入新课――重点讲授――练习写作――现场讲评”的自创模式,上课效果较为明显。其中,“学生演讲――教师点评”环节,让我带过的学生收获最大,反馈回来的意见最好。具体过程,是课前安排两名学生准备演讲。演讲内容可涉及班风评议、校园观察、新闻述评、爱国教育、生活感悟等。学生在上课前,将自己的演讲题目和姓名先写在黑板上,然后上课演讲。学生演讲完之后,我从选材、突出主题、号召力、体态语言、声音的抑扬顿挫等方面进行讲评,让学生现场感受、现场体味演讲的方式方法。长期这样训练,学生的演讲能力、知识视野、思想教育都会有所收获。

二、从总结课堂教法入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结教法是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常见做法。如《市场学概论》这门课,它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我通过多次教学,发现学生学习这门课的难点在于不能将所学事理与实例有机地结合起来,不能用所学知识分析实例。面对这种情况,我就采用从生活中选取事例的做法,让学生把书本知识和实际生活进行对比,使学生学到了最实际的知识。如广告是学生已经学过的促销手段,但学生却不能用广告学的知识阐明“无氟冰箱”广告词的巧妙之处。原来,这是厂家有意突出本产品是“改进品质”后的新产品。因为有些冰箱中使用的冷冻剂是氟利昂,而氟利昂会释放出一种破坏臭氧层的物质“氟”。为了保护环境,有些冰箱厂家领先一步,不采用氟利昂作冷冻剂而改用其它制冷措施。所以在销售时,厂家就要突出其新产品与别家产品的差别,以吸引消费者购买本企业的产品,从而达到广告促销的目的。我这样把学过的知识和实际的例子相结合讲授,学生既理清了所学的广告知识,又懂得了运用广告手段进行促销的技巧。

教师教科研工作篇(6)

摘要:当前,我国素质教育进行得如火如荼,体育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可以使教学理论不断更新和完善,同时对教师知识结构优化以及知识领域扩展也具有重要意义。在新形势下,提高体育教师科研能力,激发其进行科研的积极性,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全面展开,同时也能促进体育教师的自身发展。本文首先分析了体育教师进行科研工作的必要性,进而对目前我国体育教师科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体育教师做好科研工作的路径。

关键词 :体育教师;科研工作;体育教学;科研能力

DOI:10.16083/j.cnki.22-1296/g4.2015.03.049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3—0108—02

收稿日期:2014—10—11

作者简介:姜田(1983— ),男,河南许昌人。南京工程学院体育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在教改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各地学校逐渐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了保证教师队伍的先进性,在学校开展科研工作也是大势所趋。体育课是教学课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相关教师科研能力的不断提高是确保体育学科不断发展、体育教学方法不断优化的重要途径。体育教师重视科研工作,不仅对自身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对教学理念的创新及教师行业社会地位的提高也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体育教师进行科研工作的必要性

(一)能够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当代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如果你想让教师不劳动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从事一些研究,走上这种幸福的道路。”不断地进行科研工作能够让体育教师变得更加充实,而科研成果则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体育教师自我价值的实现,使其能够拥有职业幸福感。

(二)激励教师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学习探究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提出践行终身学习。终身学习的实质源于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知识的更新换代日新月异,在这样的背景下,过去学习的知识可能不再适应新形势,取而代之的是不熟悉甚至是完全陌生的知识,而体育教师进行科研工作必然会接触到新的信息,通过不断学习新知识、更新自己的信息储备,有助于教师知识体系的不断更新,教师也能不断掌握新的教学技能,从而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三)有利于教师教育教学技巧的提高

由于体育学科的特殊性,体育科研过程中最为常用的方法就是实验,科研人员需要先提出实验假想,然后制订科学合理的实验设计,还需要通过对具体目标进行观察、调查、测量等工作,收集到各种可供利用的数据,最后对这些数据加以分类、分析,并与之前的假想进行对照,进而获得科研成果。而在整个科研过程中,实验过程是最关键的,因为所有的科研成果都是建立在这些过程的基础之上。若要出色地完成实验,教师就必须拥有足够的观察力、细心和耐心,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会发现许多未曾发现的问题,而这些问题都可能在实际教学中出现,纠正后可以运用于实际的课堂教学。掌握这些要点,对其日后改进教学会有很大帮助,并有助于其在以后的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成绩。

二、体育教师科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过分强调教学与科研的矛盾对立性,而忽略了它们之间的联系

体育学科的发展、进步首先要从教学与科研两个方面入手。现代体育教师必须承认的是,教学与科研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性,但二者又不可分割,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作为一个学科发展与进步的主体要素,体育教师是体育文化的传播者,又是帮助学生强健体魄的指导者,只有不断研究先进的技术、关注学科前沿发展动态,才能够跟得上时展的潮流,因此,体育教师一定要正视科研与教学之间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二)体育科研经费投入少,科研仪器不足

我国传统的教育思想根深蒂固,体育教学也难免受到一些影响,传统的教学思想过于重视文化课程的教育,体育这种偏于素质训练的学科往往或多或少地被忽视,并且很多人认为体育教学不需要科研,因此,在体育科研方面资金投入不足,科研仪器不够先进,书籍太过陈旧,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体育教师进行科研的积极性,使得很多科研工作无法进行或者流于形式。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所谓的科研只是为了、评职称,带有很强的功利性,并且使科研脱离了体育教学的创新和实践。

(三)教师知识结构有漏洞,科研信息闭塞,拿不到课题

在我国很多学校的体育科研中,教师对科研对象研究不深,课题的可行性较低,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大部分是由教师知识结构不合理造成的。另外,体育教师获取信息的渠道不足。在知识大爆炸的信息化时代,学校的发展依赖于科研,科研则依赖于教师的信息获取能力。虽然体育教师一般都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并能在网络上获取需要的信息,但由于缺乏信息资源的搜索技巧,因此,得到前沿学术信息的可能性较低。目前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体育科技信息的滞后,信息的时效性不尽如人意,加之体育科研获取信息的渠道问题,使得我国体育科研工作很难顺利开展。

(四)缺乏高层次研究人员

学校缺少科研活动的组织者和带头人,一些高素质的科研人才更是稀缺,这对体育教师的科研工作影响非常大,学校没有真正发挥出传、帮、带的教学优势,激励机制的执行力度也差强人意,这些都有碍于体育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促进体育科研工作顺利进行的基本路径

(一)树立科研意识

体育教师要明确科研的目的、过程与必要性,真正做到对科学研究有较强的认同感,有想要进行科研工作的欲望,这是开展科研工作的前提。体育教师还要知道科研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问题,有打持久战的毅力,有克服各种困难、解决各种问题的心理准备,更要在遇到各种阻力和困难时坚定信心,绝不退缩。

(二)确立正确的科研方向

科研方向的确立是体育科研的重点,在确立方向时一定要深思熟虑,寻找适合的方向。最好立足于教学实践,选择自己在专业方面所擅长的科研项目,当然,这个研究方向必须具有可行性。现在许多体育教师,尤其是中小学教师的科研条件比较差,缺乏必要的设备与资金支持,又有繁重的教学工作,还要训练各种体育队伍,此外,还要参加必要的群体活动和社会活动,时间和精力有限,科研工作困难重重。因此,要立足于教学实践,只有这样,科研时间与教学时间才可以统一,也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与实验成本。

(三)确定合理的科研实验方法与研究手段

上文说到,体育领域的科研很大一部分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在进行科研工作时一定要注意实验设计,确定合理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步骤,预测所需要的实验手段、机械或科学仪器,做好实验记录。

(四)体育教育管理者要转变思想,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

在体育科研成果方面,学校和体育工作人员需要给予高度的重视,并且要合理地分配研究人员的工作量,在政策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并积极引导,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激励制度,调动教师科研的积极性,同时加强各相关部门间的交流与合作,建立体育信息网络,定期展开培训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学术交流。

受各种因素的制约,我国体育教师的科学文化水平以及科研能力还达不到所要求的水平,并且很难适应新时期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在这样的形势下,积极地开展各种科研培训活动,创设良好的科研环境,是目前我国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许亚丽.基因多态性在体育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前景[J].中国科技信息,2011(10).

[2]毛晓荣,张波,李继军,朱斌,杜小安.论“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的西部农村中小学体育师资配备保障[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2).

教师教科研工作篇(7)

[中图分类号] R-05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4-4721(2011)05(c)-126-02

How to improve the enthusiasm of scientific research work of teachers

CHEN Gang, CHEN Xinxin, SUN Yingchun, YU Haitao, QI Zhanpeng, LI Jingping

Qiqihar Medical College, Heilongjiang Province, Qiqihar 161006,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deepening of the reform, university research tasks undertaken by more and more researchers working under increasing pressure, in this reality, the researchers "lazy research" are common occurrences. For this, establish an objective, impartial, long-term quantitative and innovative mechanism to mobilize the enthusiasm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o ensure the goal of college completion have a significant meaning.

[Key words] Researchers; Research Management; Research reform; Positiveness

随着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科技实力不断增强,对科研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很多教师对科研根本不感兴趣,积极性不高,认为科研是教师的额外工作,因此对科研缺乏主动性,更谈不上在科研工作上刻苦钻研。也有一些教师因采用的方法不当,导致创新观点的缺乏,因中标率太低而失去信心。这些都可以称之为“科研懒惰”,而且这种现象屡见不鲜。那么,如何调动和提高教师科研的积极性,笔者从科研管理工作创新、学校机制改革以及教师本身三个方面简要阐述,希望为提高科研人员自身科研水平和积极性,服务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

1 科研管理工作创新

科研管理工作是以给广大教师和科技工作者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为目标的,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认真做好:

1.1 “以人为本”的科研管理理念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1]。人是科技创新活动中最根本、最活跃的因素,激活了人的创造力和积极性,就激活了整个科技工作。因此,高校科研管理者应本着以人为本、以人为先的原则,贯彻执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以人为本”的科研管理理念就是要在科研管理过程中充分发挥高校教师、科研人员的主体性。充分发挥人的主体性,是实现对人的终极关怀的必要条件。高校教师及科研人员是高校的主体力量,是高校科技创新的最重要的因素,而且大多是心智和心理都非常成熟的高层次的知识型人才。在高校的科研管理中,要以“为教师、科研人员服务”为宗旨把教师和科研人员置于科研工作的核心位置,只有重视了科研人员及教师的主体作用,凸显他们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才能加强他们的责任感,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掘其潜能,提高他们的科研能力和水平,为高校科研的发展做出贡献。

1.2 更新知识,提高科研管理水平

高校科研管理人员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管理意识,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2],要不断地学习掌握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一些交叉学科等方面a的知识,特别是与高校各学科领域有关的基础知识及各专业科技发展的国内外水平和动向,增强全局性和前瞻性的思维,熟悉和了解国家、学校有关科技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有关科技管理的法令、规范和条例,要积极思考,探索新理论、新方法、新方案,通过创新形成自己的管理模式,从而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更好的为广大教师和科研人员服务。

1.3 建立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

在科研管理工作中要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以便与科研人员、基金资助机构、上级主管部门建立良好的关系,促进科学研究的发展。要常和企业沟通交流,鼓励校企合作,通过高校与企业的双方合作,可以逐步形成一个以适应企业要求,符合高校特点,用于知识创新、知识传播来推动企业科技进步为主要目标的知识产业体系。对科研人员,尤其是未来的项目负责人,要给予更多的建议与帮助。通过沟通了解这些人的专业特长、以往的工作基础及成绩、优势等,向他们提供经费申请来源及信息,向资助机构介绍和推荐他们,帮助他们寻找潜在的合作伙伴[3]。

2 机制创新

高校的建设工作离不开高校科研管理,它直接影响着高校潜力和优势的发挥。因此,要加强高校科研管理工作,进行机制创新,进一步促进高校科研工作的健康发展。

2.1 以科技政策为引导,实行激励机制

建立健全科研管理制度,逐步形成既侧重鼓励和支持广大教师开展科研工作,同时又具有监督和约束的制度体系,做到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建立绩效考核办法,对教师实行绩效考核,特别是对晋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在科研业绩方面提出更高要求,对学科带头人和博士人员也提出明确的科研考核指标。同时实行激励制度,激励机制作为科研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 现已被众多高校采用, 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多数高校运用经济杠杆原理,调动人们的科研积极性,激励科研人员从事科学研究,例如对高水平学术论文、学术专著、重大课题项目、获奖成果、技术专利等实施了科研奖励,最大化地追求科研效益,增强科研工作者的责任感和成就感,以高水平、高质量地完成学校的科研任务和目标, 从而激发起他们更高的工作热情。

2.2 以学科建设为导向,大力加强科研队伍建设

要创造有利条件和采取有力措施培养学科带头人和后备带头人,积极组建可持续发展的科研团队。要充分利用国家和本省的海外学人和境外教师等支持政策,积极引进海外优秀人才来改善学术科研队伍结构,提升科学研究能力。建立灵活的、有利于科研人员成长和产生高水平科研成果的用人机制,培养一定数量的跨校跨国的科技人才队伍。争取与国内外大学或科研机构建立起科研合作平台,以访问学者、进修学习、联合研究等形式派驻部分科研人员长期进行跨校跨国的科学研究,以此促进科技人员成长成才和提高科研能力,促进科学研究水平的提高。

2.3 以提升科研水平为目标,大力加强科研平台建设

提高科研水平是目前各高校科研工作的重要目标,为此,必须大力加强科研条件建设。要利用改革发展的契机,进一步集中科研要素,整合现有科技资源,搭建系统的科研平台。加大对科研的投入,争取多方资金,购置一批先进适用的科研设备,改善科研条件,争取形成较为系统的平台体系,为广大教师开展高水平科研工作提供有利条件,为开展高水平研究提供保障。

2.4 增强国际化意识,积极开展科技交流与合作

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高等教育国际化已成为大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科研工作者必须要有国际化意识,否则就会被时代所淘汰。因此要继续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搭建国际交流平台,鼓励青年教师申请和考取国外访问学者,支持科研工作者在国内外从事科研活动,争取培养一定数量的能在国际上往来于大学和科研机构之间进行科学研究的优秀学者。继续保持与国外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紧密联系,同时,要进一步扩大国际国内合作空间,与更多高水平的大学谋求科研合作,学习其先进的科研理念、借助其优质的科研资源、力争取得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不断提升学校整体科研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

3 教师自身科研意识及科研能力的提高

众所周知,科学研究是一件非常辛苦,甚至耗费心血的工作,要想出高水平、高质量的成果,科研工作者就必须有不断进取,勇于创新的工作精神,要有甘于寂寞,乐于奉献的思想品格。为此,对于从事科学研究的科研人员提出几点建议:

3.1 定好课题组的目标

学校的科研工作能否得到进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课题组成员的努力。因此,作为课题组,要将自己走在前面,带头搞好科研工作。要努力分析好学校现阶段的热点及难点问题,分工协作,认清个人的职责,以学校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努力实现课题组的总体目标。

3.2 改善科研实力分散的局面,增强联合攻关的意识

科研实力分散,科研团队建设差的状况影响了学校的整体科研实力,极大地限制了学校对于一些级别较高的重大项目的争取,使学校的科研工作停留在分散化、个体化的层次上,限制了一些大成果的产出,进而影响了地方高校科研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任何一项全局性的工作,要想达到最优化,仅凭个人或者几个人去奋力拼搏,是难以完成了,更重要的是全体成员的积极参与,形成一个合力,只有大家相互配合、通力协作,充分发挥团队精神,才有可能完成更大的科研项目,取得高水平的科研成果[4-5]。

总之,提高科研管理水平,不仅需要科研管理人员自身的努力,而且需要高校合理的管理机制的建立和推进,还要充分调动广大科研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良性循环,确保科研发展目标的实现,使研管理工作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谭.提高科研管理人员素质强化科研管理服务意识[J].科技和产业,2010,10(6):118-119.

[2]张燕.高校科研管理队伍激励机制的构建探讨[J].人力资源与管理,2010,6(4):75-76.

[3]程爱晶.论加强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的素质建设[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4,8(4):91-93.

教师教科研工作篇(8)

G625.1

一、小学数学教师教科研工作存在的现象

(一)领导不够重视

很多区域的小学因樾D谧试吹挠邢蓿因此领导人员对于教科研工作并没有给与足够的重视,因为领导人员将学校的建设中线放在了校内安全、教学常规管理层面之上,在数学教研进度掌控上明显处于低落境遇,想要从中全面整改既定教学质量格局显得更加不且实际。

(二)数学研究水平低

在开展教学教科研活动的过程中,一般都是由该学科的学校组长来复杂的,在很多的地方小学内老师的数学水平并不算高,而教科研小组的研究进度以及研究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研究人员以及研究负责人的影响,素质水准直接决定后续相关工作内容的拓展速率。现如今地方小学教师素质本就不高,尤其在自身专业素养萎靡不振前提条件下,制定一套切实有效的教研方案是不现实的。另一方面,因为特定区域师资、信息技术资源比较匮乏,使得屈指可数的经验尚足的教师承接多项教务职务内容,大工作压力和有限精力形成鲜明对比,对于数学教研工作开展制约效应便可想而知。

(三)学校教科研氛围低迷

因为经济发展的不均衡,不同区域内的教学资源以及教育氛围也是不同的,在部分小学内教师的教科研氛围十分的低迷,这便使得本身对数学课程感知兴趣不高的学生长期陷入低迷课堂氛围之中,而大部分工作人员在开展教研工作期间完全是走个过场,其间制定的分析方案和信息记录材料都只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检查。此类形式过于死板且缺乏学术交流的教研活动,使得数学教师浪费过多精力,对于后期学生成绩提升和素质调整都将造成不必要的负面影响。

(四)教研形式单一且引导方式陈旧

我国各地区小学因为长期承受经费限制等因素影响,使得教师外出接受最新培训活动机会变少,尤其在各类教学引导模式上了解不够深入。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学校研究工作具体利用校内互听互评活动加以拓展,如若教师在实际工作中缺乏支撑活力而重教轻研,在某种角度上便遏制学校自身教学体制更新效率,至于后期教研工作调整也显得步履维艰。

二、提升小学数学教师教科研工作效率的措施

(一)完善教科研机制

在学校开展教科研工作的过程中,教师是研究的关键因素,是教育变革的重要力量。教师专业的发展,是不断提升学校教育内涵的内在动力,也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面对激烈的教育竞争,小学教师迫切需要提升自己的素质。然而仅靠教师培训部门几次集中性培训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新的教育理念只有转化为教师个人的观念、体现在教师个性化的教学实践中才具有现实意义。小学立足本校实际,认真组织开展教科研活动,充分发挥教师的团队智慧,创设教师间相互关爱与合作、相互切磋与交流的氛围,培育崇尚反思、学习、实践、研究的文化,就可以有效激发教师的内在潜力,为教师的主动发展和专业成长提供有利条件,使学校真正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舞台。

(二)加强对于教师个人素质的提升

针对部分教师思想落后,不思进取的状况,应结合目前教育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加强政治思想学习,更新教育理念,树立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寻找个人不足,促使教师积极教研加紧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充分挖掘和利用资源,搞好教科研。一方面要利用好学校的远程教育系统和图书馆,实现资源共享;另一方面要用好学校的骨干教学能手,加大帮扶力度,要拟定帮扶计划,并把帮扶工作立为年终考核和评优的依据。

(三)提升教科研检查的质量

上级领导部门在开展教科研检查时应当将检查落实下来,业务学习和教研活动要重在实际,检查工作不能以书面资料为依据,领导要深入教研组参与他们的研讨。业务学习可以有多种形式,如个人自学,集体探讨,专题报告等。此外应当作好校级交流,把别人请进来,也把自己推出去,交流不能流于形式,要通过对比,找出差距,才能起到取长补短。

(四)将教科研工作落到实处

数学教育科研应结合学校的实际工作,不管是城镇学校、还是学校,都有巨大的教育科研空间,需要花大力气投人。数学教育科研的每一个步骤言之有理、每一个环节无懈可击,而不是自以为是地不顾实际条件盲干。应当以课题牵动教研。以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教学实际中发现问题,按照“提出问题--形成假设--选择研究方法--制定研究方案--收集和整理资料--实践检验--得出结论--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的探究过程,抓一点带一线,提一线带一面,解决教研过于空乏,无法深入的问题。教科研工作不允许造假、注水,而是需要数学教师心中有“数”、目中有“学”,脚踏实地、一如既往地开展数学研究。数学教育课题不但要吸引眼球,更要在学校数学教育中行之有效。数学教育科研一旦脱离学校的实际工作,所谓的教科研成果是空中楼阁,效果不佳。因此,教育科研应切合学校的实际工作。

(四)重视教科研的价值成果

在开展教科研工作时一定要给与足够的重视,应当认识到课题研究不是理论游戏,而是实践与理论的完美结合。因此,数学教育科研工作是有效的、科学的,而不是毫无价值的文字游戏。数学教师从事教育科研工作,要找到课题研究的价值,即研究是为了促进数学教学,而不是二者毫无联系的空洞研究。数学教师从事课题研究是有成果、有成绩的,决不是自娱自乐般毫无价值的研究。数学教师哪怕研究的课题级别是低的、内容是浅的、形式是土的,但不代表着无成果、无成绩,相反,研究的成果极具创造性。

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教科研工作的开展,其不仅仅能够有效的提高教师的课堂质量,另一方面也能够有效的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探索,充分的发挥课堂教育的指导性和创造性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努力探索,重视教学的教科研工作,为数学课堂教学提供标准服务,令学生在数学知识海洋中激流勇进。

参考文献:

教师教科研工作篇(9)

教学与科研是大学院校追求的两项重大指标,也是衡量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标杆。历年来,对教学与科研之间相辅相成,一体不二的观念仍有争议。1968年Clark[1]提出:“现在大学教育中,没有任何问题比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关系更为根本。”然而纽曼却认为,教学是大学唯一的职能。在“科技兴校”,“科技强国”为指导思想的当今社会,高校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青年教师作为教育界的后备力量,如何处理教学、科研乃至学生思想工作之间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教学与科研作为可考核工作量,对于青年教师来讲都是不得不重视的两项工作,学生工作往往被忽视。在笔者看来,学生工作与教学是直接相关的,同时对于科研也会起到间接作用。如何平衡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发挥三者之间的正能量,是广大青年教师需要不断研究的课题。

一、学生是教学的根本

金耀基先生曾说:学生在大学里,实际上是学四种东西:一是学怎样读书;二是学怎样做事;三是学怎样与人相处;最后学怎样做人。人在这里显得尤为重要。在一切以成绩为标准的教育评价体系中,对品格,价值观的培养存在严重的缺失。大学作为培养独立意志,公平竞争,社会责任、公共道德等理性素养的高地,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不容忽视。除了传授专业知识以外,教师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流露出来的个人主观判断,对于世界观、价值观均在形成过程中的学生来讲,具有重要的指向性作用。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教育对象具有极大的差异性,地域,家庭背景,性格习惯的不同会导致学生对同一知识体系的理解不同,对授课方式的接受程度不同,从而造成对知识的掌握不同。如何在教学中贯彻“因材施教”,如何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就需要从根本上了解学生的意识形态以及学生的知识结构。墨守成规的教师对于学生的创造性的发展无疑数一种近乎灾难的障碍[2]。目前,某些高校内部的班导师制度,给青年教师提供了了解学生的极好机会。通过参与学生的班级会议,通过为学生解决思想或者生活上的问题,通过与学生的积极交流与反馈,真实的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有利于把握课堂节奏,掌握教学进度,从而更好的落实教学内容,完成教学任务。在与学生的良好互动,信息的充分交流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对各种信息进行筛选,做出判断与选择,形成新的、具有连续性、层层推进的“方案性资源”,才能使教学课堂呈现出动态的新质,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与学习的自主能动性[3]。因此,学生工作是教学与科研的根本。学生工作的稳定和良好沟通,有助于青年教师的教学质量,有助于后续的科研发展。

二、教学是科研的基础

大学最根本的任务在于教书育人。教学是教师的基本职责。教学有助于教师思路更加清晰,只是更加系统化。教学需要教师能够深入浅出的阐述教学内容,要求教师能够将教科书和教材之外的内容相结合,而不是照本宣科。这是一个对知识的提炼过程也是对知识的内化过程。只有充分的掌握了知识,才能够形成对理论的吸收,理解,从而实现教育实践的转化。

青年教师在正式授课前都需要备课。备课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在备课的过程中,不断的思考可能遇见的问题,可以加深对问题的了解。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学生获得的各种信息也会在学校和课堂反映出来。针对同一问题,不同的学生会产生不同的想法。课堂教学活动的复杂性以及教学内容的不确定性,决定了教师从事学校教育工作的复杂性和创造性。为了能够整体掌控课堂教学活动,教师必须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通过与学生互动的方式进行知识的探讨与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阐述与沟通,学生给老师提供了更多思考的角度,有利于教师更加全面、立体的深化授课知识。在一个公平、活跃、开放的平台上进行教学,可以促使青年教师快速对所掌握知识进行筛选和更新,同时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和应用,为科研工作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基础。

三、科研是教学的提升

钱伟长院士在谈论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时说:大学必须拆除教学与科研之间的高墙,教学没有科研做底蕴,就是一种没有观点的教育,没有灵魂的教育[4]。开展科研势必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同时对该领域的前沿科学有一定的了解和把握,必然涉及到教育学、心理学等以外的许多学科知识作为相应的知识准备。因此,科研工作对教师而言,是对知识的强化扩充,及时更新,与时俱进。“纸上得来终觉浅,心中悟出始知深”。教师只有在科研工作中,通过不断的认识、实践、反思与重建,才能将外在的理论知识转化成实际的应用,才能真正的实现知识引导科技,科技促进社会进步。

教师素质的提高,不是靠听课进修,而是靠科研工作,边研究边学习。在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是积极有效的学习方式。只有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才能提高现有学科的水平,才能丰富现有学科的内涵,开拓边缘新兴学科,才能造就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5]。青年教师通过申请各种部级或者市级科研项目,有助于了解该领域内国际前沿科技,有助于把握该领域的发展方向,有助于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从而回馈到教学行为。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有助于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形形的实际问题或者工程问题,需要强大的实际操作经验以及处理问题的方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对知识的灵活应用,实现理论知识的真正消化,形成具有个人独立思考的新质,有助于教学工作的落实与开展。

综上所述,学生工作、教学、科研三者是相辅相成的。学生工作是根本,教学是基础,科研是提升。青年教师只有通过教学实践不断的提炼已掌握的学科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交流和沟通,不断的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不断的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只有通过科研工作,才能始终把握学科领域的前沿科技,才能不断的扩充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的完善教学内容;只有通过学生工作,才能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才能有效的因材施教,才能有效的完成教学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Clark B. The modern integration of research activities with teaching and learning[J].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1968(3):241-255.

[2] 余文森,洪明. 校本研究九大要点[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

教师教科研工作篇(10)

目前在一些本科院校,尤其是教学型的本科院校中,教师经常面临着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来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关系。针对这一问题,现在大致有三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人的时间和精力有限,涉足多个领域必然导致角色冲突。可能发生冲突的方面有时间、精力和责任等。第二种观点认为教学和科研的正相关是“显而易见”的。活跃的研究兴趣对成为一名优秀教师是至关重要的,高校教师的教学和科研两个角色是互补的,一个教师在两个方面完全可能都取得优异成就。第三种观点则认为教学和科研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事业,科研致力于知识发现.教学致力于知识的传播。教学和科研的关系类似于音乐演奏者和乐谱的关系,是不同的两个领域。针对这个问题,一个比较客观的观点是,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它与教师的业务素质、科研能力、教学环境甚至学校定位等等因素都有很密切的关系。因此,应该区别对待,根据教师、学生以及学校的实际情况而有所侧重,使学校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1目前存在的问题

作为教学型的本科院校,肯定是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教师科研和教学的良性协调发展。但在实际情况中,却存在一此问题值得我们关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在教学和科研体制上,目前一些高校的体制比较僵化,尤其是科研管理部门与教学管理部门之间缺乏足够的沟通与协调,甚至人为的割裂科研与教学之间的密切联系。如科研部门往往只偏重于教师科研的成果的数量与水平,而很少关注这些科研成果对教师实际的教学工作能够发挥多大作用。许多教师的科研成果一旦完成之后就被束之高阁,很少能够发挥实际作用。而教学部门则只关注教师的授课备课,教学等日常工作。而很少能够让教师把他的教学经验及技巧卜升到理论高度进行总结和分析,以进一步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一些领导理念偏颇,重教轻研或重研轻教,对两者的重要性都估计不足,在教学科研的体制上各自为政,缺乏合作。

1.2对科研和教学的价值评价存在偏差。目前大多数学校在评定职称和制定教师奖惩制度时,往往采用量化考核的办法,对科研工作量、教学工作量制定了考核细则。现在存在着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由于科研工作和教学工作的性质、特点不同,科研成果比较容易度量和简单化操作,教师的教学效果和科研成果、社会科学研究和技术研究成果,很难在价值评价上达到平衡r因此科研成果的价值比重被夸大了,从而使教师不愿意在教学上投入较大的精力,教师的授课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另一种情况就是学校虽然在名义上非常重视科研工作,但是一些管理部门在实际上却认为教师科研对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所起的作用有限,对待促进学校科研工作的热情不高。因此在科研和教学两方面的经费管理、人员调配、激励机制甚至生活待遇等方面经常重前者而轻后者。结果造成教师科研缺乏积极性,学校科研气氛淡薄,难以出现高质量、高水平的科研成果。

1.3市场的激烈竞争导致管理思想出现误区。现在全国高校发展很快,相互之间的竞争也异常激烈。一所高校只有不断提高声誉和地位,才能吸引更多的学牛。促进学校快速发展。而衡量学校声誉和地位的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学校的科研成果。在西方市场经济国家,高校如拥有一批学术大师和重大科研成果,学校的声誉、地位、知名度便急剧上升,各种财源便纷至沓来。否则,学校的前景便很不妙。就各国高校情况看,虽然也有立足本科、搞好本科教学而使学校出名的先例,但毕竟为数甚少。我国高校已逐渐“面向社会、自主办学”,校际之间的竞争帷幕早已经拉开,实际上面临或即将面临着西方国家高校同样的处境。因此一些学校便将科研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过分的看重科研的重要性而忽视了教学才是教学型高校的中心任务。

2正确处理教师教学与科研关系的原则

教学型高校教师科研与教学的关系非常复杂,受到方方面面因素的影响。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无论对于教师个人的事业发展,学生的素质提高,还是学校本身的内涵建设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处理这一问题时,应该坚持以下几项原则:

2.1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教学与科研相统一。

大学是为培养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而设置的。因此,高等本科院校、尤其是教学型的高校更应坚持“以教学为中心”这一理念。但是以教学为中心的教学绝不是简单的教师课堂教学,它是以培养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是融传授知识与创新知识于一体的教学,包含了培养创新人才的教学需要催生的科研和科研返哺教学促进教学这两重内容,这正是大学区别于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中学和以研究工作为主的专业科研机构之所在。因此,以教学为中心绝对不能理解为仅抓教学工作这么简单.以教学为中心更为深层的内涵是“以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创新人才”,而高素质和创新却离不开科研。因此,要做到真正理解以教学为中心,还必须正确理解教学与科研的辩证关系,真正从思想到实践上都重视教学的中心地位以及科研对于教学的促进作用。高等教育的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是相辅相成的。高校的教学与科研应统一起来,教学必须建立在科研的基础上,科研要注意围绕教学展开,实现教学科研一体化。高校教师的教学过程本身就包含有对科研工作的审视和总结,科技成果可以为教学增添新的内容和活力,教学中遇到的难点又可加深对科研的要求,教学与科研两者必须成为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2.2教学改革促进科研。

科研为教学服务是高校科研区别于专业科研机构的重要标志。高校的科研往往源于教师的教学活动及改进教学的需要,青年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心使他们在接受新知识信息方面往往走在教师前面,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双边互动使教师不但可以从学生身上得到新的启示,而且面对学生层出不穷的新问题,不得不思考和努力解决教学中所面临的新问题。这不仅是师生互动对教师的一种动力,而且它也开启了教师科研的新源泉。此外,大学教科书上的知识是固定的,但时代对于人才的知识要求却永远处在不断更新之中。书本上的知识总是不能满足培养人才的需求的,书本和时代要求之间的知识断层必须由教师来填补,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站在学科前沿问题。它需要教师不断地吸取学科领域最前沿的学术成果和研究现状来充实自己,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这不仅要求教师具有广博的本学科科学知识,而且还必须具有较为灵敏的本学科学术嗅觉及开展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高素质的教师往往能在教学中注意从深层次的教学内容中提取科研课题,教学内容越深人越靠前沿,学科的疑点和盲点问题就越多,越需要科研攻关。科研与教学的互动可以激发教学和科研双向创新的内在动力。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出题,科研求解,以深化教学带动科研立项,以科研成果支持教学改革,从而真止实现教学与科研相长。

2.3科研反辅教学。

如前面所述,高校的教学是体现和融进了科研的教学。首先,科研有助全面提高教师的水平。教师教学水平和学术水平的提高,除了对书本知识的掌握以及对教材的理解程度以外,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其科研实践上。科研是具有高度创造性的更为复杂的脑力劳动,它不仅需要科学的思想方法,而且需要严谨审慎的治学态度,细致填密的研究程序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教师的科研活动不仅能不断更新教师的知识体系,有助于促使教师将科学的思想方法、治学态度向教学转化,从而提高教学及科研水平。而且,教师在从事科研工作的过程会形成一种特殊的精神气质,包括创新意识、实践精神、好奇心和进取心,独立探索的自觉性,以及不满足和怀疑精神等。它极大地有助于不断完善教师的自我形象,提高教师学术品位,从而增强自己在学生中的影响力和感召力,进一步带动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和共鸣,使教师的水平跃上新的台阶。另一方面,科研有助于教学内容的更新和学科知识体系的发展。大学教科书及其书本上的知识是永远跟不上时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的。因而它也就不可能完全满足有强烈求知欲和充满好奇心的大学生的要求,这一不满足就是高校教师施展才华的场所。教师为教学的需要,跟踪因际国内最新学术动态,及时了解和反映本学科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以及教师本人开展的科研工作,不仅能比较有效的解决书本和时代要求之间的知识断层,而且教师通过自己的科研创新,还可极大地丰富和更新所教学科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科发展。

3加强科研与教学良性互动的建议

教学与科研之间存在的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没有完全脱离科研的教学,也没有完全脱离教学的科研教学实践活动永远是科研创新的源泉,而科研是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途径。作为教学型的高校,关键是在两者之间找到结合的平衡点,把握好两者结合的最合理度。

3.1建立协调的教学与科研激励机制。

实现教学与科研互动,必须建立协调的教学与科研激励机制。首先,高校办学的主体是教师,要建立一系列鼓励教师积极性的教学和科研方面的各种激励机制,协调教学管理与科研管理中的矛盾,建立科学的教学与科研激励机制。教学型的高校应提高教学课时补贴,并在晋职晋级、岗位聘任、评先评优等方面设置最低教学要求,注意向教学业绩突出的人员倾斜.针对教授等学科带头人也要有一定的教学要求,不能由于是教授或有较大的学术威望就可以降低教学考核要求。科研奖金的发放一定要建立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同时每年对全体教师实行教学业绩量化考核,考核结果计人教师业务档案,作为教师评聘职务、岗位聘任、晋升丁资、实施奖惩的重要依据,并同一定百分比的固定工资和职务津贴挂钩。这对于促进、平衡教师教学和科研工作,提升学校教学和科研的整体水平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上一篇: 本科专业毕业论文 下一篇: 程序实训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