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入职培训研修总结汇总十篇

时间:2022-06-04 01:00:32

教师入职培训研修总结

教师入职培训研修总结篇(1)

二、工作重点

1.进一步加强校本培训工作的研究与指导。

以提高学科教学效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宗旨,以同伴互助、专家引领、自我反思为主要形式,扎实开展校本培训活动。坚持行之有效的计划、总结审查备案制度。学年初,学校制订校本研训专项工作计划,主要内容包括:指导思想、活动内容、主要措施、主要活动安排四个部分。年末写出校本研训专项总结,主要内容包括:活动内容,基本做法,取得的成绩或经验,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办法。计划总结要分类归档保存。坚持校本研训年度评估制度。根据校本研训的工作重点和薄弱环节,调整完善评估方案。评估采用综合评议和现场评估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加大校本研训评估结果在考核评估中的分值权重,把学校管理的主要精力集中到教师、学校、质量的内涵发展上来,加强制度建设,注重过程管理。今年将继续进行“校本培训先进学校”的评选。

2.精心组织好各类培训活动,切实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xx年培训计划,包括十大培训模块、52个培训项目。项目设计涉及德育研修、教育教学研修、现代化装备管理与使用、学历提升等,实现各类教育和各类人才全覆盖。

重点培训项目内容(1)开展“亮师表,正教风,提形象”师德建设主题教育活动,坚持以让学生满意、让家长满意、让社会满意为目标,开展形式多样的师德系列活动,切实解决当前师德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做好市第七届中小学主题班会课评比和年度班主任征文的评选工作。

(2)充分发挥“雉水名师工作室”作用,招收固定学员,吸收走读学员,进一步扩大影响,扩大教师受益面。进一步强化目标管理意识,建立“雉水名师工作室”考评标准,以教师受益面、人才成长率和公众认可度为主要指标。

(3)继续办好第六届市“雉水校长(园长)”。加强学校管理干部职责和执行力培训,通过培训和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提高管理干部履行职责的能力。

(4)加强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训。举办中青年骨干教师、教坛新秀、xx届和xx届新教师等培训班,促进其快速成长。

(5)开展教研方式的“微革命”研究。组织中小学学校发展共同体全方位开展合作教研和横向互动与交流活动。有效实现各共同体内部在教师构成、信息资源及其活动组织方面的优势互补。定期召开共同体建设沙龙研讨活动,积极开展共同体一日开放活动。利用各种教研活动加强教师培训,引领教师在研究中成长。

(6)在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规模化应用试点(教育云平台)上取得突破。认真研究目前教育信息化系统所存在的问题,探索教育云的具体表现形式、县级试点单位的技术架构和瓶颈难点及对策,积极稳步启动并完成上级要求的试点工作。组织9个市“xx”规划课题学校的研究工作,扩大教育技术的应用研究。组织小学校长、中层干部和骨干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团体竞赛,充分应用智能录播系统,发挥“学校联盟”优势,进一步推动现代教育技术普及应用和研究水平的提高。重视新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充分发挥智能录播、组组通系统在教育教学中的优势,高效融入“活动单导学”课堂教学设计之中,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和竞赛活动。

(7)扎实开展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全面提高教师现代信息化应用及研究能力。组织计算机、电教设备管理人员的基本维护培训,组织“xx”市电教专项课题研究人员的培训,开展实验室、图书馆、计算机教室等管理人员专用软件使用培训。

(8)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开展远程教育培训。进一步办好微型课题研究网、活动教学研究网、市教育科学课题管理网和教科室网页,及时更新内容,做到新、快、准,不断扩大教育科研信息量,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作用,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9)深入推进读书活动。举办年度读书征文、读书笔记、青年教师藏书家评比活动。举办“第四届市青年教师读书展示会”(开展青年教师读书漂流活动、名师赠书活动)。加强读书工作的管理和考评,以评促读、以评促学。做好学校教科研年度考评的组织工作,优化考评手段,运用考核杠杆,推动和促进基层学校自觉、自主地提高教科研水平。

(10)进一步做好在职教师学历进修。《市xx教育发展规划》对在职教师的学历进修提出了明确要求,幼儿园教师专科及以上学历必须达到95%,幼儿园、小学、初中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必须分别达到45%、65%、95%;初中、高中、中职教师研究生学历(学位)必须分别达到8%、20%、15%。各单位要认真开展“xx”中期自查工作,进一步完善学历进修机制,制定在职教师学历进修计划,大力鼓励教师开展学历进修,并切实做好教师学历进修权益保障工作,妥善处理工学矛盾,确保至XX年各学段教师学历要求全面达标。各单位10月底前要将学历进修教师名册和相关情况报教育局人事科。

三、保障措施

教师入职培训研修总结篇(2)

中图分类号:G65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5-0019-03

多年以来,通过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全面实施,中小学继续教育工作得到了长足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目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已经成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政策内容之一,得到了广大教师的认可。因此,如何在良好的政策环境下,发挥培训基地作用,不断提高教师培训的质量,提高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的综合素质,是教师进修学校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一、加强基地建设,优化培训功能

临翔区教师进修学校自1996年3月被授予“云南省一级进修学校”铭牌以来,办学条件逐年改善,师资队伍得到加强,培训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但是,由于我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城市教育与农村教育发展也带来了不平衡,特别在广大农村,教师队伍的素质还不能适应基础课程改革的需要。作为中小学教师培训基地的区教师进修学校如果建设力度不够,将制约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将制约全区基础教育水平的提高,因此,教师进修学校的建设在教师终身学习,教师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必须高度重视,抓紧抓好。

随着教师学历补偿教育的结束,临翔区教师进修学校早已适时转轨,将工作重心转移到提高辖区内教师专业素质方面,在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国培计划”培训,市、县(区)级骨干教师培训,新课程师资培训,教师专业提高培训,校(园)长上岗培训,教导主任培训,新一轮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班主任培训等国家、省、市、县(区)培训工作中,充分发挥了培训基地的作用。同时,有针对性地对乡镇学校开展学科教师培训及校本培训指导 ,帮助基层学校总结教育教学改革和科研成果,帮助和指导教师总结和探索教学新方法,积极推广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参与式”、我区的“引导自授法”等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电教资源优势,开展中小学教师计算机全员培训,远程教育培训及英特尔教师教育培训。积极协调当地政府部门,为全区干部进行公务员电子政务培训、普通话考核培训等。但是,由于教师进修学校功能的特点是阶段性、补偿性、服务性、效应滞后性的,与升学没有直接关联,客观上导致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以及一般的教师对教师进修学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由于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师训经费不够,学校基础设施落后,部分设备老化,师资力量薄弱,严重制约着进校的发展。进校作为县(区)级教师培训机构,其师资力量大多从当地中小学教师当中抽调组成,他们在长期的培训实践中形成了自身的一些优势,如对基础教育的敬业精神,对不同培训任务、不同科目教学的适应能力,较强的业务指导能力与兼职教师的合作能力等。但普遍存在科研方向不明,科研水平不高,专业学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等情况。作为称职的进修学校教师应具有相应的知识、能力结构,成为职业化的“培训专家”。进修学校应派教师到专门的培训机构接受教育,进行专项培训,使教师逐步成为职业化的培训者。然而,进校受到师训经费不足的困扰,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专业素质等工作也必然受到制约。建议进一步明确县(区)级教师进修学校的地位和职能,加强县(区)级教师进修学校建设,增加投入,改善设备设施,提高师资素质,在全省、全市、全区师训经费上强化政府行为,落实管理职能,由各级政府协调教育、财政、人事等部门,切实解决教师培训基地师训经费问题,由市、区政府组织检查监督,以保证经费到位和专款专用。建议将加强教师进修学校建设,推进学校发展纳入县(区)党政领导考核指标。

我们必须深刻地认识到:要实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就必须重视和加强基地建设。在全国网联和省继续教育中心的指导协调之下,重点做好网络平台的建设,做到上挂高等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下联区内各级学校(中、小学,幼儿园),整合进修学校、教研室、电教室的职能,建立以进修学校为中心的教师教育体制,实现“研训一体化”,把进修学校真正建设成为县级教师教育的学习中心、培训中心、资源中心。

二、理清办学思路,提高教师素质

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学校目前的工作重心就是搞好教师培训,保证培训质量,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主要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用科学的办学理念指导教师教育工作。临翔区教师进修学校办学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关于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的指导意见》,树立“教育发展,以师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选择适合培训对象需要的培训内容,采取灵活有效的培训方式,使培训成为教师的主动需求并积极参与到培训中。改革自我封闭的培训观念,树立联合互补、资源共享的开放式培训观念。积极探索教师培训工作的新方法,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培训规格,使进修学校成为全区中小学教师终身学习和提高专业水平的重要基地。全面走进新课程教师培训,使培训工作服从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为全面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服务,从而为提高全区教育教学质量服务。

2.大力改善学校硬件,做好网络平台建设。按照先进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以“小实体、大服务、多功能”的原则和“五个中心”“一个辅导站”的目标,加强学校的软硬件建设。针对在职成人学员的特点和网络教育自身的优势,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利用网络教育平台举办相关新课程、班主任的网络培训班,通过网络平台,聆听全国、全省教育界专家、名师的报告,通过视频对话,让授课老师直接回答学员的疑难,实现教学的良性互动,通过远程网络培训,打破时空阻隔,使用天网、地网、人网相结合的模式,开展教师继续教育,解决山区教育信息滞后的问题。解决培训师资紧缺的问题,使偏远山区的教师能在本地享受到省内乃至全国一流教师的培训讲座,并与这些优秀教师共同交流教育教学经验,探讨教育的各种问题,从而提高教师培训的质量与效益。进校教师要认真做好组织协调、过程管理和跟踪考核服务工作。

3.大力提升进校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师进修学校的教师所从事的教育教学是复杂多变的,面对复杂多变的工作,只有通过不间断的学习,经过多方面、多层次的培养和训练,才能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熟悉基础教育和干部、师资培训的规律和特点,具有现代教育观念,掌握现代教育手段,有指导教学改革和教育科研的能力。在师德、专业水平、教育教学、教育科研等方面对学员起示范作用,因此,教师教育需要,中小学校的素质教育需要教师进修学校建设一支积极为中小学课程改革服务的、能适应教师培训需要的、充满活力的、专兼职相结合的培训队伍。

教师入职培训研修总结篇(3)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26-0056-03

【作者简介】吴静,南京市雨花台区教师发展中心(南京,210000)培训处副主任,一级教师。

近年来,职初教师的专业发展受到进一步关注和研究,职初教师培训中的问题集中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培训理念相对落后;二是培训内容缺乏整体性;三是培训管理缺乏科学性;四是培训活动缺乏实效性。南京市雨花台区教师发展中心经过近四年的实践与研究,为区域职初教师量身打造了《雨花台区职初教师“卷入式”启航工程的创新实践》实施方案。方案以“卷入式”为培训理念,以区域性为组织单位,以启航工程项目为抓手,大胆实践与创新,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果,形成了区域教师培养的品牌,促进了区域职初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秉承先进理论,激发职初教师内在主观能动

南京市雨花台区职初教师“卷入式”启航工程的实施,秉承草根教育理论、主体性教育理论、田野研究理念,唤醒教师自主发展动力,解决职初教师专业发展中的自我因素。草根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平凡而富有生命力。职初教师的发展应该扎根于雨花的区域特点,全员参与,固本强基。主体性教育理念,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主观能动性,让教师有选择、能自主、可创新,发挥职初教师的主体性,激发其内动力,形成稳定、健康的心理品质,从而主动参与、主动发展。田野研究理念其真正的含义是指真实的、本来的、甚至是原始的;是开放的、丰富的,甚至是完全敞开的,因而“田野研究”是实打实的。只有在“田野”里,才能呼吸到新鲜的“空气”,产生研究的激情,获取原始而真实的信息。职初教师的培训应该是原生态的“练兵场”,要能突破“瓶颈”,真正解决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问题。

二、渗透“卷入”理念,形成区域专项特色课程

(一)创造性实施南京市读本课程

南京市编撰了两本读本作为所有区县职初教师培训的蓝本,一本是《职初教师,从这里起步》,另一本是《职初教师,就这样起步》。我们将《职初教师,从这里起步》作为区本课程的蓝本,将《职初教师,就这样起步》作为校本研修和教师自我研修的指导手册。两本读本的内容包含了教师专业发展的两条腿:一条腿是“师德”,一条腿是“师能”。但是,如何使读本内容落地生根呢?我们采用了多种研修方式,比如通过“先学后培”“互助学习”“自主研修”“分享交流”等活动形式将学员卷入其中。如信息技术的培训,采取的是三步学习法:第一步是教师网上自学;第二步是现场学习、答疑解惑;第三步是提交个人作品,教师点评。又如师德专题培训,采用是全区职初教师“启航杯”师德辩论大赛的形式,在全区教师中征集辩题,在职初教师中招募辩手,让职初教师在辩论中提高师德认知、理清师德底线、分析师德现场,在辩论中成长。再如教学设计专题培训,采用的是脱离网络和教辅资料的“独立备课”研修模式,即让教师经历“体验―概念―实践”三个阶段,从而在“三段研修”中阶梯式成长。

(二)打造区域性“卷入式”活动课程

“卷入”即吸引进去,可以理解为对某个活动、某个事物与自己的关系或重要性的主观体验状态。我们用“卷入”来描述教师与培训体系之间的关系,是指在活动中,可以使职初教师基于个体自我发展的需要,自发地卷入培训活动之中。“卷入式”可以发挥个体自我意识的能动性,个体能根据社会或他人的评价、态度和自己实践所反馈的信息来调控自己的心理和行为,发挥导向、激励、自我控制、内省调节等功能。第一类是打造“启航杯”系列活动,如职初教师专项教育案例评比与修订指导活动。第二类是打造自主研修菜单式课程,生活类的茶艺、养生、插花,专业类的工作经验分享活动,菜单式课程由职初教师参与设计、选择课程,甚至作为讲坛主讲人。第三类是打造以班级为组织单位的“团队分享”活动,如“世界咖啡深度汇谈”、户外拓展活动等。在活动中,教师可以得到集体的力量,获得抱团式发展。除此之外,职初教师还有机会亲自参与项目活动和班级活动的筹划、建议、组织、安排,并可以在一些课程中,自己为自己设计培训课程,不仅“卷入”培训活动,还能“深入”培训管理。

(三)构建启航工程多元化评价体系

一是中心课程评价。启航工程职初教师的培训课程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有着完整的评价修订机制,针对读本课程实施调查反馈情况,调整课程计划和内容;针对“启航杯”活动的组织效果,调整活动主题、内容与组织方式。以此保持职初教师课程先进性、科学性。二是学校管理评价。职初教师基层学校的管理情况,直接影响启航工程的实施效果。南京市雨花区教师发展中心将职初教师的管理纳入校本研修的绩效考核管理工作,建有完整的专项考核,包含制度建立、^程管理、管理绩效等内容。三是教师个体的发展性评价。职初教师专业成长建有完整的网络体系、学时认定平台,每学年度进行优秀学员的评比,优秀率占班级总人数的20%。评价内容涵盖反应教师专业发展的教研、科研、信息技术等。“优秀学员”在“区教坛新秀”“区优青”的评比中可获得加分。多元的评价体系,科学地评价了职初教师的专业发展状态。

三、整体思考设计,打造区域性启航工程

(一)实施方式――完善机制,科学管理

1.精心设计启航工程。“主题引领,项目驱动”是南京市雨花台区教师发展中心的工作模式。在启航工程的项目工作运作中,集中了区域四位一体的功能优势,融合了区域、学校、基地等集体的力量。在研究与深化区域和学校导师制指导工作方式的基础上,逐步推进基层校本研修工作中对职初教师的专项管理,确保管理机制落地生根,从而,形成了分层管理、行政管理、数字化管理、学术管理等良好的制度管理机制。

2.细心安排系统研修。五年的职初教师按照自然年度编班,每年度完成规定学时量的学习与活动。区教师发展中心为每个班级遴选了优秀班主任,班主任连续五年带班。区教师发展中心设有专门的项目负责人,建有《启航工程班主任职责》《启航工程班主任考核制度》,由班主任、班委会负责班级的学员管理、课程计划、会务管理、新闻、效果调查、数字平台管理等,由教师发展中心培训处负责班主任的年度考核。同时,区教师发展中心还建有《启航工程学员守则》《启航工程职初教师参训情况调查问卷》,定期进行调查分析与研究,并有相应措施跟进,学时管理平台按时录入。

3.用心组织“职初考核”。区域建有完善的职初教师专业发展研修的考核方案,根据不同目的,考核评价可分为两类:一是形成性评价;二是总结性评价。0~4年的职初教师,采用的是形成性评价,主要特点为“前瞻式”。它的作用是确定学习效果,目的是改进学习过程,调整培训方案。评价的重点是过程,“分数解释”凭借当年的“目标参照”,实施时间在每年6月。满5年的职初教师采用主要特点为“回顾式”的总结性评价。它的作用是评定学业成绩,目的是确定职初教师已经达到的水平,预言在后续培训过程中成功的可能性。评价重点在结果,评价手段是考试。考试的内容有笔试和竞赛,“分数解释”根据“常模参照”,实施时间在每年10、11月。满5年的教师在总结性考核的同时回应了南京市满五年职初教师的统一考核要求。

(二)实施程序――分层推进,三步落地

1.区域引领。南京市雨花区教师发展中心认真研究国家、省市级教师培训的文件精神,明确学时量的分配,拿出具体方案、做好工作动员、搭好活动平台,率先垂范引领,并做好后续管理与支持工作,使职初教师的研修工作稳步推进。雨花区教师发展中心培训处会定期召开相关会议,布置与研讨,以求保持职初教师培养的先进性、持续性。

2.学校执行。在区域工作要求中,学校做什么和怎么做以文字形式将“学时”“内容”“发展档案”和“请假规定”作出具体要求,并给予支持与指导,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职初教师的培养,已经纳入对学校校本研修的考评。因工作效果突出,这项工作已经得到全区基层学校的有力支持和广泛推广。

3.教师“卷入”。启航工程是职初教师的培养工程,职初教师是活动的主体。无论是教师的“被卷入”,还是“自我卷入”,其核心是个体自主行为,是基于个体自我发展需要的“卷入”。教师在“卷入”中开悟,在“卷入”中提升。“卷入”的核心是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实实在在的专业成长,使得职初教师对未来的专业发展充满信心。

(三)实施机理――研究实践,创新创优

1.“外部控制”与“内部激发”有机整合。

启航工程职初教师培训包含“读本”课程和“卷入”课程,读本课程是通过外部控制促进职初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卷入”课程由是内部激发的促进职初教师综合能力提升的课程与活动。外部控制与内部激发,是“卷入”与“被卷入”的有机整合,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有机因素的有效结合、科学结合。

2.“全员卷入”与“全程卷入”有效互动。

职初教师工作的前五年属于职业的关键时期。启航工程的实施对象是职初五年的教师,五年全部学完,五年全程管理。区域与学校联动,“全员卷入”与“全程卷入”有效作用,这是区域性“主题引领,项目驱动”工作模式的优势体现。

3.“职初教育”与“终身教育”有机连接。

教师的“职初教育”是指职初教师前5年的教育与培训,主要要求是“站稳课堂”与“带好班级”,从教育和教学的角度进行职后培训。但是,“职初教育”又要与“终身教育”有机相连。所以,我们主张夯实基础,发展能力,创新创优,持续发展。

四、突出实效功能,促进职初教师专业发展

1.人本性。《区域性职初教师“卷入式”启航工程》其含义是尊重职初教师作为“人”的、个体的、真实的、本来的、原始的发展愿望,它是开放的,也是丰富的,是实打实的。让教师个体在“田野”里呼吸新鲜的“空气”,获取原始而真实的内在动力,是尽力用教师自我发展的本能来唤醒教师个人的智慧。

教师入职培训研修总结篇(4)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文选取我国8所体育院校(北京体育大学武汉体育学院、天津体育学院、首都体育学院、上海体育学院、广州体育学院、吉林体育学院、沈阳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网球专项的46名网球教师作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1.2.2问卷调查法

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调查表(一)46份,回收率和有效回收率分别为lo0%。

1.2.3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对调查所得数据进行统计。

2、结果分析与讨论

在职教育因素包括教育教学、实践锻炼、在职进修、脱产培训等,是教师素质行程的发展阶段。教育部公布的《高等学校教师培训工作规程》中指出:“高等学校教师培训,是为教师更好地履行岗位职责而进行的继续教育,高等学校及其主管部门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保障教师培训的权利。”

2.1师资质量

表1显示,大学本科学历的教师人数最多,调查数据显示有67%的教师为提高学历而参加进修,网球是一门需要不断的丰富和向国外学习与交流的学科,所以需要拥有高学历的专业教师。

2.2网球专项教师进修方式及经费来源的调查分析

进修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习的效果,经费也是制约教师进修的一个重要因素,体育院校网球专项教师进修的方式及经费来源如何,统计结果可见网球专项教师以在职进修为主脱产进修的人数近些年有逐渐减少的趋势。

2.3网球专项教师的进修机会的调查分析

在对国内8所体育院校网球教师的调查问卷中(见表3),得出近3年没有进修机会的教师有2人,执教年限在l~5年的教师中三年内有2人没参加过培训,占教师总数的l0.3%,有过进修机会的占教师总数的89.7%,可见只有一名教师有两次进修机会,其它26名教师在3年期间只有一次进修机会,由此可以看出,教师进修学习的次数太少。据有关专家统计,一个工科大学生在校所学知识的半衰期为5~7年;计算机科学的半衰期仅为两年多。

由表3中数据所见,参加培训的执教年限在1~5年的人数是8人,占参加培训的教师总数的30.8%,参加培训的执教年限在6~10年的人数是10人,占参加培训的教师总数的38.5%,参加培训的执教年限在l1~15年和16年以上的人数都是4个人,各占参加培训教师总数的l5.4%。进修机会主要是个人申请,占61.6%;在本校参加进修的教师所占进修教师的42.3%,在外校参加进修培训的占53.9%;参加网球技术培训班的教师主要是执教年限l~5年和6~10年的教师中,占7.6%。

2.4网球专项教师进修内容的调查分析

教师入职培训研修总结篇(5)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文选取我国8所体育院校(北京体育大学武汉体育学院、天津体育学院、首都体育学院、上海体育学院、广州体育学院、吉林体育学院、沈阳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网球专项的46名网球教师作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1.2.2问卷调查法

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调查表(一)46份,回收率和有效回收率分别为lo0%。

1.2.3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对调查所得数据进行统计。

2、结果分析与讨论

在职教育因素包括教育教学、实践锻炼、在职进修、脱产培训等,是教师素质行程的发展阶段。教育部公布的《高等学校教师培训工作规程》中指出:“高等学校教师培训,是为教师更好地履行岗位职责而进行的继续教育,高等学校及其主管部门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保障教师培训的权利。”

2.1师资质量

表1显示,大学本科学历的教师人数最多,调查数据显示有67%的教师为提高学历而参加进修,网球是一门需要不断的丰富和向国外学习与交流的学科,所以需要拥有高学历的专业教师。WWw.133229.COM

2.2网球专项教师进修方式及经费来源的调查分析

进修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习的效果,经费也是制约教师进修的一个重要因素,体育院校网球专项教师进修的方式及经费来源如何,统计结果可见网球专项教师以在职进修为主脱产进修的人数近些年有逐渐减少的趋势。

2.3网球专项教师的进修机会的调查分析

在对国内8所体育院校网球教师的调查问卷中(见表3),得出近3年没有进修机会的教师有2人,执教年限在l~5年的教师中三年内有2人没参加过培训,占教师总数的l0.3%,有过进修机会的占教师总数的89.7%,可见只有一名教师有两次进修机会,其它26名教师在3年期间只有一次进修机会,由此可以看出,教师进修学习的次数太少。据有关专家统计,一个工科大学生在校所学知识的半衰期为5~7年;计算机科学的半衰期仅为两年多。

由表3中数据所见,参加培训的执教年限在1~5年的人数是8人,占参加培训的教师总数的30.8%,参加培训的执教年限在6~10年的人数是10人,占参加培训的教师总数的38.5%,参加培训的执教年限在l1~15年和16年以上的人数都是4个人,各占参加培训教师总数的l5.4%。进修机会主要是个人申请,占61.6%;在本校参加进修的教师所占进修教师的42.3%,在外校参加进修培训的占53.9%;参加网球技术培训班的教师主要是执教年限l~5年和6~10年的教师中,占7.6%。

2.4网球专项教师进修内容的调查分析

教师入职培训研修总结篇(6)

新入职教师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起步阶段,前期培训对职业持久性等都会产生持久的影响。为使东城区新职教师尽早适应教育教学岗位的需要,本着“创新学习模式、注重培训实效”的原则,东城区教委委托教师研修中心、学院制定了培训方案,决定在新职教师到岗一年内对其进行120学时的培训。

通过调查了解我们得知:新入职教师非常渴望能够得到名师、专家的指点,希望通过优秀教师的引领做好职业规划,用具体的事例支撑理论辅导;新任教师具有较高学历,与其所学专业相关的知识涉猎广泛、理解深入,而教学基本技能却缺少必要的训练;关注课堂教学中实际问题的解决;希望培训方式多样化,如观摩优秀教师课堂教学或课堂实录,针对问题的教学案例评析、讲座、交流研讨等。因此,在总结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将培训重点放在“实战演练”,以“实践取向”为主导思想,加大了新职教师教学实践的指导力度,目的是引导新入职教师提高教学实践“悟”的能力,为其专业可持续发展做好铺垫。

培训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北京市和东城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任务,并按照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律和需求。其中,培训内容包括师德与法规、职业生涯规划、教材理解与分析、教学设计、教学技能、教育技术、班级及课堂管理等,并涉及通识培训、分学科培训、校本培训、实践指导4个环节。培训结束后,教师按计划完成全部120学时的课程方予以结业。另外,培训分为校级培训和区级培训两部分,校级培训由听课与授课、备课与研讨、班主任工作,总结与目标4部分组成,区级培训由专题培训、学科培训(研修指导)、实践指导(课堂指导)3部分组成。在这两种级别的培训结束后,教师都需要填写实践活动考核表,以对培训心得、培训意见等进行反馈。

根据培训内容,我们特别举办专题讲座;在学员管理规定里,我们提出了6项具体要求,以严格保证培训各个环节的实施;我们设置新入职教师宣誓仪式,以激发教师对工作的激情和热爱;我们编制了《2011-2012学年新职教师研修手册》、新职教师教育实践活动考核成绩表,还在《新职教师培训日志》中添加了“我的思考”和“评价”板块,这都有利于帮助学员“消化”与思考,以及及时反馈他们的需求,促进我们今后工作的改进;在培训结束时,我们让学员做“自我鉴定”,如自身基本情况、自我能力剖析、职业发展目标确定等,为进一步进行有效探索、创新培训模式、满足教师需求作积累。

■ 统一领导重策划,区校携手促发展

教师入职培训研修总结篇(7)

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对初任教师的培训,投入了巨大的财力、物力,想方设法使初任教师能尽快适应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其中,英国、日本和美国的做法对我们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英国的初任教师入职培训制度

从1991年起,英国诺福克郡地方教育局每年为当地百余名初任教师提供为期一年的入职培训课程。1999年,英国正式提出在英格兰和威尔逊地区建立初任教师入职培训制度,以便使初任教师在向职业教师过渡过程中更加自然且富有连续性。该制度规定:要对首次参加工作的教师必须完成三个学期(英国一年分为三个学期)的入职培训后方可在中小学(无论公立还是私立)任教;三个学期的培训允许中断,但必须在五年内完成[2]。参与入职培训的初任教师、指导教师、校董事会以及地方教育当局等在教师入职培训过程中承担着不同的职责。指导教师要根据每个初任教师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合其专业发展的目标和计划,并据此开展指导工作。对初任教师一般要进行三次正式评定,分别在三个学期期末进行,主要评估初任教师是否达到教师资格证书授予的标准、完成入职培训标准的进展情况,并讨论入职教师是否达到入职培训的标准。地方教育当局的职责是:对中小学教师入职培训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给学校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如果中小学在教师入职培训过程中觉得学校不能保证质量,就应尽快与当地教育部门取得联系,由地方当局针对学校情况提出建议和支持,以帮助学校开展教师入职培训并保证培训质量。最后由地方教育部门根据指导教师对初任教师的教学终结性评估决定初任教师是否完成入职培训。该制度使教师的入职培训更加科学规范,从而确保了教师入职培训的质量。

2.日本的初任教师研修制度

1986年4月,临教审会议在第二次咨询报告中指出:政府实施“初任教师研修”。随后文部省就此向教养审提出咨询。1987年1月,文部省制定了《试办初任教师研修实施纲要》和《拟定年度研修计划纲要》。1988年,各都、道、府、县先后两次试办初任教师研修。从1989年开始,日本政府规定,所有中小学、特殊学校以及幼儿园的初任教师,必须接受为期一年的初任研修,并由主管行政机关指定的“指导教师”给予初任教师“完成教师职务所需具备事项”的指导与建议(《教育公务员特例法》)[3]。初任教师的研修从形式上包括校内研修、校外研修以及其他形式的如住宿研修、海上研修等。初任教师研修制度需要完成两个重要目标,其一,培养适应教学环境的能力,学会在实际教学情境中所需要的实际知识与技能。这些知识与技能是前人在日常的生产、生活实践与研究当中累积而成的一般性知识。其二,充实学校教育阶段所欠缺的实践研究能力,初任教师虽然在大学时学过各科教学法和生活指导知识,但是大学的研究往往与学校现场的研究不完全相同。日本政府对初任教师的研修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各都、道、府、县也会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研修结束后经过一定的考核,只有合格者才被都、道、府、县教育委员会任命为正式教师。

3.美国佐治亚州的教学导师方案

美国佐治亚州自1990年开始实行教学导师方案(Georgia Mentor Teacher Program.GMTP),该方案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初任教师及时融入教育环境,解决教学困境并培养教学能力。除了重点帮助初任教师了解与适应班级、学校、社区及教学环境外,还通过示范教学、协同教学、分享教学资源与材料、协助制定班级管理计划、有效进行师生沟通、帮助安排一年的工作进度等方式给初任教师在其他教学事务上提供建议与帮助。此外还通过观察初任教师的教学给其提供反馈信息与建议,帮助初任教师建立教学档案,帮助初任教师进行个案研究或对重要事件进行反思等方式来指导初任教师[4]。指导教师的选择是十分严格的,一般的做法是由有意愿的教师提出申请或由学校同事推荐,经严格审查后,由学校成员或特定的选举委员会经过合法的选举过程产生。选定的指导教师必须参加开学前、后两个阶段约五十小时的培训,经考核合格的指导教师可获得由州专业标准委员会认定的“教师指导专家”资格,并被遴选为各校的指导教师。各个学校特别重视指导教师与初任教师的搭配,在为初任教师配备教学指导教师时,让他们相互了解,双向选择,充分尊重他们,而不是将指导关系强加于初任教师。

二、我国的初任教师培训现状

近年来,我国也越来越重视初任教师培训,不少地区尤其是一些重点学校探索了许多初任教师的培训方式。目前,初任教师培训主要有如下三种形式,即所谓的三级培训。

1.师训基地对初任教师的培训

教师入职培训研修总结篇(8)

以上饶职业技术学院20名体育教师为对象,展开主题为“教学技能培训现状”的调查。受访教师的基本情况为:年龄在20-30岁的8人,30-40岁的10人,40岁以上的2人;学历为本科的15人,为硕士研究生的5人;职称为助教的6人,为讲师的12人,为副教授的2人。

1.2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问卷法、访谈法两种方式展开调查,其中,编订《高职院校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培训问卷》20份,利用课间或课后时间发放给20位受访教师,最终回收有效问卷2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100%。此外,对所有受访教师展开了一对一的访谈,收集他们关于教学技能培训的看法和建议。

2研究过程与结果

2.1教师教学技能培训渠道

调查显示,近年来上饶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师开展教学技能培训的渠道呈现多样化发展的趋势,主要的形式包含:参加进修学校学习、进入体育学院进修、访问学者交流、内部讲座、省市级教育教研竞赛等。其中,以内部讲座和进入体育学院进修这两种形式人数居多,分别占比为35%和40%,这表明现阶段上饶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师更加注重教学技能培训的系统性和权威性,不再满足进修学校学习、教研竞赛等短期、零散的教学技能培训形式。

2.2教师教学技能培训方式

在教学技能培训方式的选择上,现阶段上饶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师主要采用不脱产进高职院校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培训现状分析文/郑淑华盛振华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的教学技能素养,决定了他们日常教学的质量,因此,加强对教师体育教学技能的培训显得至关重要。本文以上饶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采用调查法、统计法对学院20名体育教师的教学技能培训现状进行了调查,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优化建议。摘要修、半脱产进修和脱产进修三种方式。其中主张脱产进修的老师居多,占57%,半脱产和不脱产进修的比例分别为36%和7%,这表明上饶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师更加注重教学技能培训的质量,而不是仅仅讲求形式化的培训。在教学技能培训时间的选择上,有47%的教师主张平时培训学习,23%的教师主张利用寒假或暑假的时间培训学习,另有30%的教师主张将两种学习时间方式组合起来,采用综合选择的方式进行学习。笔者认为,若一味选择平时学习则会对日常的体育教学造成负面影响,若仅利用寒暑假时间组织学习,则可能会使教学技能培训课时、质量无法得到保证,而选用综合方式进行学习,势必又要对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及教学时间的安排做进一步规划。

2.3教师教学技能培训主要困难

教学技能培训是对在职教师综合素质进行提升的过程,受学历水平、认知能力、外界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上饶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技能培训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也不尽相同。根据笔者的调查,教育针对性差、教育激励体系不完善、经费缺乏分别位列现阶段上饶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培训面临困难的前三甲。此外,教师工作负担重、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也成为了影响他们进行教学技能培训的主要因素。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通过上述调查,笔者将现阶段上饶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如下:

3.1.1上饶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师总体结构合理,存在教学技能培训的必要

通过调查可知,现阶段上饶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师的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化、学历结构以本科为主、职称结构以初中级为主,此种结构表明上饶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师中年轻教师占有很大的比例,为了帮助他们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开展教学技能培训很有必要。

3.1.2上饶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师的教学技能培训存在些许困难

现阶段,影响学院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培训的负面因素很多,具体来说,主要有时间不合理、形式较单一、激励机制不完善、经费缺乏等。上述因素如得不到改善,将会成为制约上饶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培训的桎梏。

3.1.3教师对教学技能培训的态度呈现多样化局面

现阶段,上饶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师对教学技能培训所持的态度不尽相同,其中以提升职称和学历为主,甚至有的教师将教学技能培训当成职称提升和学历提升的“跳板”,带有很强的目的性。此外,受平时教学压力、教学时间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有的教师对教学技能培训持积极态度,有的教师则持消极的态度。

3.2建议

3.2.1建立教学技能培训绩效管理制度,激发体育教师参培积极性。在下一步的工作中,上饶职院教学管理部门应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鼓励教师尤其是年轻体育教师积极投入教学技能培训活动。例如,对积极参与培训的教师给予一定的课时优惠政策,对培训成绩优异的教师优先考虑其骨干教师、优秀教师的评选等。

3.2.2多元化拓展培训资金筹集渠道,为体育教师提升教学素养提供保障。在具体的实践中,必须建立起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培训基金,可由学院教学管理部门出面,向学院管理层发出提议:建议每年从学院预算中拨出专项资金用于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培训基金的建设,以“积小流,汇江海”的模式不断将基金的规模做大做强。同时,学院应设立专门的行政监督部门,保障基金账户中的资金只能用于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培训的开支,保证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

3.2.3强化培训学习的宣传力度,构建人性化的培训模式。为使学习培训能够在体育教师中获得广泛共识,学院应通过更多的方式,不断强化体育教师教学培训的宣传执行力度,让每一位体育教师了解到提升自我教学技能的必要性、紧迫性,使他们真正认识到自我教学技能的提升,与自身的实际利益紧密相连。在具体的执行中,学院可采用多元的方式,例如,借用新媒体的力量,通过微博、微信等渠道,大力宣传教师教学技能培训的思路、方法;或通过定期的讲座、学习活动等方式,让体育教师了解到学院教学技能培训课程的内容、考核标准等,逐步构建起人性化的培训模式,让体育教师能够通过学习培训不断提升自我。

作者:郑淑华 盛振华 单位:上饶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教师入职培训研修总结篇(9)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8-0030-02

目前,职业教育已成为我国现代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职教师资的建设与培养是职业教育前进中的瓶颈问题。要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科教兴国”中的战略作用,就必须重视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大力发展职教师资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车辆工程类专业教师培养标准》(以下简称《培养标准》)是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车辆工程类专业教师标准》(以下简称《教师标准》)而开发的,主要培养与车辆工程类专业所对应的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汽车制造与检修”、“汽车电子技术应用”和“汽车车身修复”等专业需要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该培养标准的研发对促进中等职业学校车辆工程类专业职教师资的培养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培养标准研发调研

(一)调研基本情况

采用文献检索、问卷调查、走访座谈等方法,进行了扎实有效、切合实际的调研工作。调研对象包括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职教专家、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企业等。

(二)调研结果与分析

1.国内外职教师资培养比较。在德国,从事职教工作的师资分两大类,即职业学校教师和企业实训教师。职业学校教师承担理论课(包括文化课)教学,实训教师负责企业培训的计划、组织实施和监督。

理论课职教师资培养一般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学生在大学接受正规教育,学习4~5年,期间要进行为期1年的企业实习。第二阶段,为期2年的教师预备实习,主要在职业学校和教师进修学院进行。在此期间,实习教师每周还要花一天时间去教师进修学院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课程,以培养他们具备在职业学校做教师的基本素质。

实训教师培养是通过对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员继续教育实现的,由完全开放的教育市场进行。

河北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学院设有汽车维修工程教育、汽车服务工程等本科专业。其中汽车维修工程教育专业是培养胜任汽车维修专业教学工作的职教“双师型”师资。本专业的培养规格包括职业素质和业务素质两方面。业务素质包括知识结构、技能结构和能力结构三个方面。课程设置包括通识平台课程、学科平台课程、专业课程和职业教育教师模块课程。其中企业及学校的实习、实践时间为36~40周。企业及学校的实习和实践保证师资培养的“双师型”。

2.中等职业学校人才能力需求调研分析。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对中职教师的知识结构、专业能力、课程设置、实践动手能力、综合素质、人才准入及需求等方面,对山东省二十多所中等职业学校进行座谈和问卷调查,对车辆工程类专业教师培养标准的形成和完善具有指导作用。

3.企业对中职毕业生能力要求调研。为了解企业对毕业生能力、知识等方面的需求情况,及毕业生对学习过程中所掌握的知识及能力的自我认识和评价,针对山东省内的用人单位开展调研,包括润华集团、长城汽车、重汽集团、润峰汽车、银座汽车、济南市公共交通总公司、中华联合保险公司等。

企业对毕业生的个人素质、能力要求和知识结构等要求包括有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完整地知识结构和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包括能识读汽车电路图,能绘制简单的电路原理图;能正确选择并使用汽车维修常用工具、量具、仪器与设备,能正确使用汽车检测、诊断仪器和设备等。

二、培养标准的制定

在上述调研的基础上,依据《教师标准》,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培养条件等方面实现车辆工程类专业教师培养标准构建。

(一)培养目标

车辆工程类专业培养适应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发展需要的“双师型”师资,其具有良好的公民意识、道德水准和高度社会责任感,具有一定的竞争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备车辆工程职业教育领域所必需的基础科学理论、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与技能,能够从事“汽车运用与维修”、“汽车制造与检修”、“汽车电子技术应用”和“汽车车身修复”等专业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研究等工作。为了实现该培养目标,同《教师标准》的维度和领域相衔接,从职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方面制定培养规格。

(二)课程体系构建

车辆工程类专业职教师资培养具有“双师型”素质的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教师、实验实训指导教师等。为实现对学生专业性知识技能与教育教学知识技能的同时培养,在设置各类课程时,应注意课程体系的整体性,充分体现“职业性、技术性和师范性”的有机融合,并加强专业理论与实践、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整合。

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是保障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将制定的车辆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看作一级指标,则培养规格为二级指标点,培养规格进一步细化,称为三级指标点。

为了实现车辆工程专业教师培养标准三级指标点所要求的职业、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反向系统构建了车辆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即由教师培养标准分解的三级指标点,设置其支撑课程,并对课程的具体内容提出要求。

车辆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构成分为五个模块,即公共基础课模块、学科基础课模块、专业必修课模块、专业选修课模块、集中实践模块,后四个模块中又都包括技术类和教育类课程两个小模块。五个课程模块形成了以知识传递为主线的学科教育框架和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职教特色有机融合的课程体系。同时,把职业证书和教师资格证书的获取和课程构建相融合,即通过“四模块”中技术类课程的设置,满足专业资格证书对应专业课程的需求,通过教育类课程的设置,满足教师资格证要求相关的教学内容。

(三)培养条件

为了保证培养标准的有效实施,从实验实训设备及场地条件、图书资料、师资队伍、外部合作资源四个方面制定了培养条件。

1.实验实训设备及场地条件。专业实验室设备需能满足培养标准中集中实践教学环节所列全部项目的要求;实验开出率应达90%以上。

配备实验实训项目所需要的实验室,具体包括:汽车结构实训室(含发动机结构实训室、底盘结构实训室、车身结构实训室、电气设备实训室)、汽车性能实验室(含发动机台架实验室、汽车底盘测功实验室、汽车电器性能实验室等)、汽车故障诊断实训室(含汽车电器故障诊断实训室、发动机故障诊断实训室等)、汽车检测实验室(含汽车安全、环保、综合性能检测实验室等)、汽车维修保养实训室(含汽车保养、机修、钣金、喷涂实训室、汽车零部件形位误差检验实验室、汽车零部件无损探伤实验室等)和专业教学实训室。

2.图书资料。设有职业教育师资培养专用图书资料室,配备本专业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相关的国内外图书、杂志和核心期刊等资料。

3.师资队伍。配备一支职称、年龄、专业、学历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师生比不低于1∶18,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不低于20%,实训教师和专业教学教师的比例不低于10%,同时教师队伍中应包括10%的企业兼职教师,5%的教育学教师。

4.外部合作资源。与汽车制造、装配、调试、维修、保养、检测等企业建立多个相对稳定的校外企业实训、实习基地,以满足学生专业实践教学需要;与汽车行业中等职业院校建立多个相对稳定的校外职业学校实训、实习基地,以满足教育教学实践教学需要。

三、培养标准完善

就制订的《培养标准》向中等职业学校及部分老师进行座谈和问卷调研,作为《培养标准》修改完善的依据。

1.调研对象。调研对象包括德州职业技术学院、烟台轻工业学校、滨州技术学院、日照市技师学院等共17个中等职业学校。

2.调研结果分析。调研问卷共发出82份,收回的有效问卷共75份,对有效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培养标准中的课程设置满意度较低。部分中职教师认为公共基础课中英语和数学类课程应相应减少学时和教学深度;技术类课程开设太多。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标准培养的是四年制本科生,要求其应具有宽广的专业基础,因此公共基础课和学科基础课程设置方面保持不变。

教师入职培训研修总结篇(10)

1.1 教师进修学校是本辖区内教师培训中心和教育干部培训中心。其主要职能:在县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具体组织县域范围内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和教育干部培训工作,具有与教师教育相关的管理、研究服务和教育信息资源开发与推广等职能,开展中小学教学研究和教育科学研究,指导中小学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对教师继续教育进行业务管理。

1.2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师进修学校的主要目标任务:进一步加强学校的基础建设。从信息化建设着手,用先进的教育设备、教育技术和教育教学资源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要把中小学信息技术网络中心、服务中心建在教师进修学校,使其成为本县域内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建成教师和校长的培训与管理中心;建成中小学教学的研究与指导中心;强化教师进修学校在中小学教师“小教大专”和“专升本”学历提高培训的作用,建成实体化辅导站和业务管理机构。与教研部门密切合作,成为教师教学业务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培训的指导和研究中心;与电教、仪器装备部门密切合作,成为教育技术推广培训中心。

2 加大投入,大力推进教师进修学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1)适应当前和未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需要,不断增加投入,加快教师进修学校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办学条件要实现标准化,要有与教师培训相匹配的校舍、场地和常规仪器设备、音体美器材与设施,有必要的图书资料,有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建有多媒体教室、语音室等。

(2)实行教师培训经费统筹,确保教师进修学校教师培训所需费用。按照《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支出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要求,可将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2.5-5%用于教师进修学校教师培训所需的差旅费、伙食补助、资料费和住宿费等开支,不得用于教师进修学校人员经费支出。

(3)鉴于县教师进修学校主要面向义务教育开展教师培训工作,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可向当地政府争取政策支持,力争将教师进修学校的工作经费由县级财政解决。

3 加强教师进修学校领导班子和教师队伍建设

(1)要按照独立设置的成人中等专业学校的标准,为教师进修学校配备年富力强、有事业心、责任感、进取心和开拓精神、思想解放、务实的领导班子,并享受成人中等专业学校的待遇。要选配好校长。加强对教师进修学校领导班子业绩的考核。实行教师职务聘任制。

(2)建设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优秀教师队伍。专职教师职务要按上级主管部门核定的编制科学设岗,明确各级职务名称、职责、工作量和工作条件,制定聘任方案,按照双向选择的原则择优聘任。兼职教师职务应是专职教师职务的二至三倍,可聘请专家、学者和管理人员作为教师进修学校的兼职教师。实行教师轮岗制度。每一个聘期(一般为3年)应有15%左右的教师实行轮岗,所空出的岗位可公开招聘。

4 逐步建立开放的教师培训体系,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教师进修学校的办学模式

(1)要搞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必须建立开放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体系。要形成县、乡、校相结合的中小学继续教育网络。要运用远程教育手段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服务,为偏远地区的中小学教师送教上门。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要以校本培训为主要的形式,教师进修学校要对校本培训给予指导,提供优质服务。要将信息技术培训与各学科培训有机结合,根据不同层次的中小学教师实际开展培训,探索新的培训模式,力求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2)在保证中小学继续教育这一根本任务的前提下,条件允许的地方可举办或联合举办学历教育,面向社会有偿服务,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增强学校的办学实力,多渠道筹集资金。

上一篇: 展会邀请函 下一篇: 科研开题报告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