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表态发言稿汇总十篇

时间:2022-11-16 01:51:27

教师表态发言稿

教师表态发言稿篇(1)

在这里,我谨代表新教师向学校领导与老教师们保证:在今后的道路上,我们一定不会辜负学校领导和“师傅们”的殷切期望。

在教学上,我们将认真备课,钻研教材,研究教法与学法,塌实肯干,虚心向“师傅”请教,充分利用课堂的时间,发挥同学们课堂的主人翁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让自己的教学工作步入正轨。

在工作上,我们将积极发扬学校“团结、敬业、奉献、争先”的教工精神,爱岗敬业,勤恳工作。想学生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多听课,多思考。同时诚诺:我们一定会向老教师们一样,真诚、坦诚的关心每一位同学,在学习和生活上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去帮助学生们,不仅要成为学生的老师,也要成为学生的朋友。

新的学期,新的起点,让我们新教师们本着勤奋、向上、敬业、乐业的态度,努力工作,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合格教师,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谢谢

教师表态发言稿篇(2)

作为省级教育能手工作室负责人之一,我代表29位教师工作室负责人在此谈谈我们的感受和认识。县局同意我们成立教学能手工作室,我认为这是县局领导对我们大家的信任,我们深感荣幸,但又觉得责任重大。作为省市级教学能手,我们将紧紧围绕教育局“抓内涵提质量 促发展”工作思路,践行教育系统“”骨干体系建设目标责任,充分发挥教学能手示范引领作用,努力为xx教育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教师工作室是近两年兴起的,以名师带动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实现资源共享、智慧生成、全员提升为目的的研修共同体。

作为教师工作室负责人,我们要加强学习,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主动带头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在本学科内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我们的成员应不断自我完善、自我突破、自我发展、充实提高,充分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向全县教师传递教育教学改革和实现个人梦想的正能量。

作为工作室负责人,我在此郑重表态:

一是我一定会在这个周期内带领工作室成员全面了解学科前沿信息与发展动态,深入研究教育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积极探索新方法,指导全县初中英语学科教学。

二是有计划的培养工作室各成员在一个周期内成长为省市级骨干教师,实现教师队伍“传帮带”作用。

三是作为工作室负责人和英语教研员,针对xx初中英语教学实际,结合学科特点编印一本适合我县英语教学的音标教学地方教材,让xx学生英语发音不输在起跑线上。

教师表态发言稿篇(3)

经过学校认真研究,精桃细选,组建了本届初三年级组。本届初三,集中了学校骨干力量。从初三师资的配备,让我们感受到初三工作在学校的重要地位,感受到学校对初三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有了精良的师资配备,有领导的重视,有同志们的团结拼搏,我们期待本届初三取得新的更好的成绩。

今天,学校召开新老初三教师的工作交流会,听了领导的讲话深受鼓舞,也倍感压力。今年我校在中考中创造出了优异的成绩,在全区名列前茅,这是上届初三教师的结晶,也是全校教师的光荣。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各位教师的辛勤工作和无私奉献。正是他们的这种奉献意识,吃苦精神和过硬的教学本领,铸就了我们三中今年中考成绩的辉煌!现在新一轮目标、新一轮的考验又交到了我们肩上。在此,我代表全体初三年级教师表态如下:

第一,我们有信心。尽管我们的工作面临着许多挑战,但我们有信心。这信心来自于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来自于结构合理、敬业爱岗的教师队伍、也来自于初一初二老师为学生打下的较为坚实的基础。

第二,我们有决心。我们的教学有决心做到以下几点:

1. 加强集体备课,努力改进现有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益。在抓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弘扬团队精神,发挥集体力量。老教师的经验、中年教师的踏实、青年教师的激情是我们的财富,也是我们成功的基础。

3. 拓宽信息渠道,集思广益。信息时代,信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我们不能盲目蛮干、不能年年摸着石头过河,我们要踩着别人铺好的石头过河,这就要求我们多借鉴别人的经验。

第三,我们有方法。在初三教学过程中,方法往往决定了效率和质量。因此,我们在接下来的一年教学中,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1.落实“三生”策略。即“尖子生拔高、潜能生突破、学困生提高”的教学策略。学生接受能力存在差异,我们将利用自习课等时间加强个别辅导。对成绩优秀的学生加强目标激励,后续准备工作已经展开。对潜能生加强对他们弱课的辅导。重视“后进生”教育管理工作,加强对后进生的成因分析做到“努力抓、反复抓、抓反复”,使学生增加危机感、紧迫感,产生应有的压力,并逐步培养一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补态度、补知识、补方法,课上多提问,课后多辅导,平时多谈心。

教师表态发言稿篇(4)

一、多模态话语

模态是语言符号系统的抽象,人类能够自由利用眼、耳、鼻、手、口获得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让实际交际和沟通变得多模态。多模态也叫多符号,是指除语言之外还包括图像、声音、颜色、动作、空间等可以构建意义的符号资源。随着现代社会高科技的发展、多媒体的应用,尤其是计算机的发明和普及使得各种符号资源蓬勃发展,人们接受信息不再局限于口语、书面语,而是由各种不同模态构成的意义资源的整合。据统计,人们获得的信息中60~70%都来源于图像。“图像时代的到来,特别是图像在媒体、教育和儿童文学中的大量生产,使我们无法忽略多模态话语。”[1]“语言的使用,不管是口语还是书面语,总是不可避免地由多种交际模式构建”[2],“所有话语都是多模态的”[3],“意义总是通过在交际过程中共现的多种模式和媒介构建”[4]。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以Halliday的功能语言学为理论基础,O’Toole,Kress&van Leeuwen等学者将功能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延伸到图像等其他符号上来,其中最突出的代表是Kress&van Leeuwen建构的视觉语法。正如语言由语音、词语、小句、语篇不同层次的语言单位组成一样,视觉语法探讨不同层次的视觉元素如何通过有意义的组合方式构建视觉形象,表达意义资源。在分析框架中,他们将图像视为社会符号的重要表达,将图像建构的视觉模式以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表现。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的出现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热门。Royce’T研究了不同符号在多模态话语中的互补性及在第二语言课堂教学中多模态的协同性等。Nouri以实证的方法探讨了PPT在教授理论知识时与学生学习态度和记忆间的相关性。近年来,我国研究者也从不同视角对多模态进行研究。顾曰国区分了多媒体学习和多模态学习的区别,建构了一个用于剖析两种学习的模型。胡壮麟介绍了具有媒体和模态双重特性的计算符号学并指出人类进入社会符号学多模态化的新世纪对多模态识读能力的培养应引起重视。李战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对多模态话语理论进行研究。朱永生探讨了多模态对我国教学改革的启示。张德禄根据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建立了一个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综合框架。很多学者将多模态理论应用到阅读、写作、视听说等教学环节中,用理论和实证等不同方法阐述多模态理论的应用性和实用性。

二、网络资源平台

计算机的发明与普及深深地影响了英语教师教学手段和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网络资源的丰富是多模态多种资源共建的前提,为教师写作教学提供除文本之外的超越课本知识的更多、更实际、更生活的资源。动画、声音、图像、色彩、光亮等多模态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共同构成学生交际的实际意义。网络资源平台为师生提供实时交流,共享多模态网络资源和学生作品,为师生课内外交流和小组间实时交流提供可能。

借助网络在线资源的最大优势是其不受传统课堂教学对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写作教学鼓励学生“一稿三改”的教学改革背景下网络在线交流为师生交互提供了突破时空的平台和多模态资源。师生在自由交流中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个体优势,小组协作和资源共享能够提高反馈评价。

三、多模态输入与网络平台交互

1.多模态写作教学

20世纪70年代以来写作教学者逐渐发现写作不是一蹴而就的,“一堂好的写作课,应该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动态发展过程组成”[5]。过程化写作理念从写作引导到终稿涉及到对教师角色、学生角色的重新定义。教师写前引导借助的教学手段和学生小组互评依托的平台都是整个动态发展过程的重要组成。多模态理论的出现重新定义写作教学的理念,过程化写作教学不再局限在单一文本形式,而是集图像、动画、声音等多种模态于一体,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和写作兴趣,实现师生交互合作,拓宽学生的写作维度和深度,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写作是学习者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将新知识内化并与已有知识建立某种联系后的成果输出,为了保证输出的有效性,教师在指导写作的整个过程中首先要考虑如何很好地输入,让学生以最自然、饱满的态度接受教师输入的内容,而后学生再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输出高质量的、布局合理的、有自己见解的文章来。“过程写作法”的理论,把写作过程分为写前、初稿、互评、修订、教师评阅、终稿六个阶段。重视写前过程,写前对相关话题资料的了解和整理对学生思考该问题的维度和深度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并且能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产生兴趣和灵感,发挥个体化优势,让学生在资料搜索阶段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接下来,组长组织小组成员在BBS上讨论遇到的困难、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此阶段要发挥宏观管理的作用,对学生集中反映出来的问题给予解决。由于写前搜集大量相关材料,初稿的写作将变得轻松容易。教师在网络平台中明确该话题所属的语旨、语域和语式,利用BBS的开放性、共享性、实时交互性,解决学生的共性问题,这本身也是网络平台的优势之一。互评阶段引导学生相互交换彼此作文,让学生了解其他同学就此话题的认识角度,小组互评从很大程度上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非常重视自己同伴的写作水平,相伴随的同伴压力也会使自己的写作精进。教师在这一阶段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评改同伴作文,不光是语法、单词拼写,还要看结构、逻辑、论证方法,评错误的同时要评正确,在此基础上再回头从这些角度评自己的作文,让学生在此过程中懂得“批判性思维”的含义。修订阶段是学生自己对自己作文进行深加工,结合教师和同伴的反馈,注意词汇、语法、句子结构、文章布局、思想维度和深度综合方面的考虑。值得注意的是,下一步教师评阅是整个交互模式下的关键。首先教师的综合水平和思考空间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优缺点更明确,修改过程更有针对性。教师在此阶段可将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如语法、词汇选择和表达,加以总结并利用网络平台通过链接共享给大家。最后阶段终稿尤其强调语篇的准确性。教师此时可以把优秀作文链接给学生,学生鉴赏、共享的同伴作文时也能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欣赏水平。 2.交互模式构建

根据多模态理论和网络在线互动理念构建写作教学网络师生交互模式:

写前阶段有赖于教师利用多模态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除语言之外的多种模态,输入图像、声音、视频等多模态资源,通过多模态资源的输入让学生从多维角度理解、思考写作话题。此时,网络平台又为师生提供大量的信息输入材料,教师除自己搜索总结外,还要鼓励学生自己搜索总结多模态网络资料,调动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写作话题。教师可以将搜集来的资料统一做成PPT,然后放在群共享里,让学生在动笔之前浸润在提供的多模态信息资源中。此外,提高学生对多模态理论的认识,让学生知道图像、声音等非语言模态和语言一样在人们实际交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初稿写作前教师对写作策略、思路、技巧加以讲解,以及篇章结构、句法结构、词汇转换的灵活运用,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接下来小组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初步想法,在交流中学会欣赏和评价他人的观点和思路。学生完成初稿后在线提交作文,然后进行小组内互评。互评时鼓励学生运用多模态资源与同伴沟通,提高学生多模态识读能力和建构能力。分组时教师要考虑到学生水平差异,保证各水平的学生都能得到客观正确的评价。评价内容直接递交到每个人在线提交的文稿中,便于教师监督评价的客观性。同时,利用网络平台共享学生写作资源,让学生间能够分享彼此的信息、资源。下一步,每位同学根据别人的评价和自己的新思考修改作文,并再次提交到网络平台中。教师评阅后学生交出终稿。各阶段教师关注学生网络平台,通过在线交流的方式及时解决学生在处理他人和自己作文时遇到的困惑和瓶颈。

需要指出的是,多种模态在整个写作指导的过程中的使用策略侧重不同。写前引导时,多模态输入应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感官的多种模态,为学生提供除文本外的声音、动画、视频、图片、色彩和空间等信息输入,为学生从视觉、听觉、触觉等不同角度鉴赏作文题目提供意义资源,同一模态信息对不同的学生以及不同模态信息对同一学生的联动反应为学生构建多种意义整合,各模态间的协同和互补及同伴输出的反应为学生构建多模态意义提供资源。第二,在线作文批改让学生个体完成作文初稿后改正基本语法、词汇选择、词汇搭配等问题。接下来的小组互评突破仅限于同伴间的互评,为生生交互提供更多多模态资源,组员间借助眼神、声音、手势、距离、文本等多种模态帮助学生个体在词汇、小句、语篇层面相互探讨。值得注意的是,这阶段不能忽视师生交互的作用,教师借助在线交互平台利用图像、声音等多种符号鼓励小组内、小组间多模态的沟通,启发、监督学生。学生个体在此基础上进行二稿修改。教师的疏导角色转变为评阅,在线平台上对学生作文进行从词汇到语篇的整体评价,最后将学生个体作文共享在在线平台上。学生三稿的生成和小组间、师生间的互动同时共享在平台上,为学生个体和同伴间提供评价和鉴赏资源。

写作教学网络师生交互模式为广大师生提供写作教学的多种资源和网络应用。多模态写作教学突破文本单一模态形式,将图像、声音、色彩、动作、眼神和空间等多种资源作为写作资源输入给学生,有利于学生接受新知识并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写作修改过程中教师和小组间多模态资源的使用为学生提供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刺激,同一模态信息对学生个体主观性的发挥和不同模态信息对学生个体能动性的调动有利于学生将不同资源整合,从而输出高质量、有自己见解的文章。网络在线平台的使用为多模态资源、师生交互、生生交互提供资源,在写作教学实施的不同阶段为师生提供输入、鉴赏、评价、指正、修改空间,实时交流和资源、成果共享为学生写作的长足进步提供平台。

参考文献

[1] 李战子.多模式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J].外语研究,2003(5).

[2] Levine Philip & Scollon,Ron,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 as the Confluence of Discourse and Technology.Washington DC: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2004.

[3] Kress,G & Van Leeuwen,T.Reading Images[M].Burwood:Brown Prior Anderson,1996/2006

[4] Kress,G & Van Leeuwen,T.Multimodal Discourse:The Modes and Media of Contemporary Communication[M].London:Arnold,2001.

[5] 杨永林.一种基于数字化教学理念的写作训练系统[J].外语电化教学,2004(4).

[6] Nouri’H & A.Shahidy.The effect of Power Point presentations on student learning and attitudes[J].Global Perspectives on Accounting Education,2005,2(1).

[7] O’Toole,M.The Language of Displayed Art[M].London:Leicester University Press,1994.

[8] Royce,T.Multimodality in the TESOL classroom:Exploring Visual-

Verbal Synergy[J].TESOL Quarterly,2002(2).

[9] 顾曰国.多媒体、多模态学习剖析[J].外语电化教学,2007(2).

教师表态发言稿篇(5)

一、动态评价理论简介

动态评价(Dynamic Assessment,以下简称DA)又称学习潜能评价(Learning Potential Assessment),是通过评价者和学生的互动,探索和发现学生潜在发展能力的评价方式(Lidz, 2003)。由于教师的任务是推动学生潜在能力发展,在教学与评价的过程中提供即时的和情境化的反馈,以促成学生预期的发展,动态评价与过程写作教学有很高的适切性。将动态评价运用于过程写作教学,体现出了教学与评价的统一性,学生以写作主体的身份参与评价过程,将会产生传统评价方式不能企及的效果。

“过程取向”和“教学介入与评价相结合”是动态评价的核心特征。“过程取向”表现为跨越多个时间点观察评价学生的进步与改变情形,了解学生动态认知历程与认知能力变化的特点和潜能。评价者随时对学生的行为做出反应,他关注的是学生认知结构的转化,而非行为表现的水平。“教学介入与评价相结合”指的是评价者通过教学介入方式与被评价者之间产生大量的互动。动态评价理论认为对学生能力的评价需要教学介入,教学介入同时又能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正如Vygotsky(1978)所说,为了揭示学习者的深层能力,教师需要为学习者提供介入支持,使那些正在形成的能力显现出来,为学生下一步的发展提供催化剂,学生通过教师的帮助实现认知结构的变化和能力的发展。因此,评价与教学是一个以发展为导向的辩证统一体,具有同等的哲学意义。

二、动态评价运行模式

本文的DA模式设计参照介入式动态评价的程序性设计理念,同时借鉴了互动式动态评价的交互思想,将评价渗透进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介入学生写作学习过程,评价学生学习表现,掌握学生认知能力变化的特点和潜能,推动学生写作能力向前发展。

我们又借鉴了过程写作理论,围绕写作的全过程进行动态评价模式的整体性设计。整个模式以vygotsky的社会文化理论为依据,所有评价活动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师生之间的协作对话,教师的介入重心在于给学生提供写作知识与策略指导,提供写作参考资源,给予写作激励,充分体现了教学与评价相融合的动态评价理念。

具体来讲,评价贯穿了学生的整个写作过程,即选题(topic)、初稿(draft)、自评与互评(self feedback & peer feedback)、教师评价(teacher feedback)、修改(revision)、二次互评(further peer feedback)、二次教师评价(further teacher feedback)、二次修改(further revision)和终稿(final draft)以及学习反思(reflection)等不同阶段,根据各个阶段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需求设计相应的教学介入方式。学生在一个完整的写作过程中需要在与教师和同伴的交互协作中“三易其稿”。教师的介入设计充分体现了vygotsky的“支架”理论,遵循渐进、序列化的程序。具体的介入措施如下。

(1)选题。以一种写作体裁的学习为例。首先教师将该体裁,如议论文的写作知识与策略教授给学生,然后设计适当的练习使学生巩固学习要点。接着教师带领学生学习两篇母语作者(native speakers)的范文,详细讲解、分析写作知识与策略在范文中的运用,如论点的表达、论据的组织、论证的过程与技巧以及结构安排和语言特征,强化学生的学习目的,帮助他们构建起议论文的写作规范和初步写作能力。该阶段教师以提供写作策略介入和写作参考资源介入为主。

(2)初稿。运用所学议论文的体裁知识与写作策略,学生写作初稿。

(3)自评与互评。该阶段教师介入主要有二: 一是根据议论文写作的特点制订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对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培训。借鉴曾用强(2002)、王初明(2000)的评价办法,制订了“动态评价标准表”,从论点表达、论据组织、论证过程、结构安排和语言使用以及写作规范等6个方面细化评价标准,对作文实行分项打分、分项评论。二是制订明确具体的激励措施。为了激励学生认真自评和互评,规定凡是正确判断了同伴作文问题、并提出具有建设性的修改意见,且打分与教师比较接近的学生会获得额外加分,计入到期末评价成绩中。

(4)教师评价。根据“教师评价标注表”,教师从论点、论据、论证、结构和语言以及规范等6个方面对学生作文进行评价。为了让学生明了得分失分的具体原因,“教师评价标注表”阐述了评价标准及评价细则。“修改建议”和“写作建议”是教师评价的重点,为学生修改提供依据。“修改建议”中,教师对上述6个评价点逐项打分、评论,指出问题,写出修改意见。“写作建议”中,针对个性化问题,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关于激励,基于学生作文长处,针对可能改进的问题,教师给予鼓励性和建设性兼具的激励,激励学生以同样甚至高于写作初稿的热情去修改初稿。通过评价作文,教师及时了解写作策略介入和资源介入的效果,根据效果策划、设计后续介入。

(5)修改。这个阶段教师提供资源介入、策略介入和激励介入。修改前,教师发给学生两篇母语作者的优秀文章,要求研究并运用“动态评价标准表”对之进行评价。然后教师从论点、论据、论证、结构和语言以及规范6个方面对这些文章作重点点评,强化学生对写作策略运用的掌握。经过这番强化,学生对议论文的评价标准有了更透彻的认识,掌握了优秀议论文的写作标准,修改自己的初稿时就有较强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能够比较熟练地运用一些写作策略。对修改初稿有显著效果的学生教师承诺增加平时分。

(6)二次互评。二稿完成后,学生实施互评。在教师的修改策略介入指导下,学生把二稿和初稿进行对比,关注初稿中问题的改进程度,对此进行评价和评论。有了先前的互评培训、实践和强化,同伴的评价基本上是有效的。

(7)二次教师评价。根据学生初稿上的问题标示,教师检查改进的效果。对改进效果显著的学生教师给予肯定和进一步的鼓励,激发他们的写作潜能,“使学生成为更加了解自我、对自己写作负责的写作者”(Brian Huot 2002)。如果改进不明显,教师则给以修改策略上的详细指导,或通过面谈把问题及修改策略细致地分析给学生,以保证其修改的有效性。

(8)二次修改。有了初稿和二稿的写作经验,两次互评和两次教师评价的策略介入与激励介入,二次修改就变得轻松、容易一些。学生的修改关注点更为集中,修改策略使用更为熟练。根据二语习得中的注意理论和频次效应理论(Williams 2005),应通过反复多练,使学生牢固掌握各类体裁的写作范式和技巧。“一文多稿”和“多稿多磨”是过程写作法的必然。可以采用“一稿一聚焦”的方式,对作文内容、语言及写作规范分次修改,以保证较高的修改正确率。

(9)终稿。终稿以完善写作规范,如技术性细节错误及语言修饰为主,运用一些恰当的修辞手法增添文采,突出一些有明显文体特征的用词等。

(10)学习反思。总结议论文所学要点,反思自己的写作过程,针对问题写出可能的解决对策。

教师的介入渗透到上述每一个写作步骤,形成了学习者的“中介性学习经验”(Mediated Learning Experience),促进了学习者与教师互动活动的内化,从而建构起动态评价活动。Feuerstein(1990)认为这种介入最有希望增强师生互动的效果,能够实现教师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内设定的目标,是动态评价理论的核心。Burns(1998)认为有效的“中介性学习经验”是增进学生认知发展的重要条件,通过分阶段对不同程度的被试实施不同的评价方式,检视不同教学介入的效果,确认有效介入,提高评价认知能力的效率。介入与评价活动中,师生互动的方式有面对面互动和间接互动。在不同的介入环节,介入与评价活动各有侧重。传统评价方式中,师生互动不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认知水平和写作能力发展,只是寻求帮助完成任务和提供情感支持(Poehner 2008),互动方式单一,介入与评价活动的界限模糊。为了促进学习者的能力不断提升,教师有必要设计富有挑战性的介入任务,这就使得评价活动必然是高度动态的,相应的教师责任和学习者表现也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评价本身最大程度地接近了个体的认知发展过程(Lidz, 1997),让评价者了解到学生的未来“所能”。这种评价模式对有效塑造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指导教学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以上为一个完整的写作教学介入与评价周期——边教、边学、边评、边发展。为了跟踪学生的写作水平发展过程,研究者设计了问卷调查了解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应对这些问题所需的教师介入支持、学生对这些介入支持的反馈以及写作认知心理变化和动力延续的状况等。研究者还在下一轮介入与评价周期开始之前组织学生座谈,就写作过程各个步骤的教学介入措施征求反馈意见。

三、学生主动性

本文的DA模式突出学生写作学习的主动性。在教学介入与评价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本质发生了改变。“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对学生二语能力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侯杰2011)教师不是单纯地判断学生的问题、评价学生的表现,而是通过诊断问题,调整介入的内容和方式,推动学生认知水平向前发展,逐渐形成接近某个具体目标的写作能力。这种师生互动的实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其结果是学生比传统评价方式下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写作过程当中,从选题、组织论据、写作初稿、自评与互评,到修改,包括一改和二改,都表现出较浓厚的兴趣和较持久的动力。Poehner (2008)通过二语为法语的学习者动态评价项目发现学习者在动态评价活动中会产生自主性,即学习者的自我中介、自我管理和对语言知识进行自我构建的倾向。这种自主性体现在评价活动能够帮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如利用教师提供的修改策略和互评策略进行自我介入,自我评价,自我激励以实现自主发展。

传统的结果写作教学模式把教学与评价剥离开,对学生的评价是终结性的,不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以促进学生认知水平和写作能力发展为目标,因此缺乏目的性明确的教学介入,学生无法形成有效的“中介性学习经验”(Mediated Learning Experience),与教师的互动活动无法有效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和能力的提升。学生看不到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导致兴趣和动力不足,写作水平徘徊不前。

整个写作过程中,学生要写作三稿,两次评价同伴的作文,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的作用,突出了写作学习的主动性。要求学生“三写其稿”激励了他们不断完善自己的作文,写作自主性不断增强。两次评价让同一个同伴评价初稿和二稿,培养了学生写作的读者意识和自主责任意识。这样做也有一个连贯性,可以锻炼学生分析问题、推理判断和得出准确结论的能力。学生的评价技能逐步趋于熟练,继而内化、迁移为他们的写作能力。这是教师介入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内可以实现的目标,体现了动态评价的优越性。

参考文献:

[1] Lidz C. (2003). Dynamic assessment (Learning potential testing, testing the limits) [A]. In R. Fernndez-Ballesteros (ed.).Encyclopedia of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C]. London: SAGE. 337-343.

[2] Vygotsky L. Mind in Society: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Psychological Processes[M].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8.

[3] 曾用强. 过程化的写作评估模式[J]. 福建外语,2002(3).

[4] 王初明,牛瑞英,郑小湘. 以写促学——一项英语写作教学改革的实验[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3).

[5] Williams J. Teaching Writing in Second and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M]. Boston: McGraw-Hill, 2005.

[6] Feuerstein R. The Dynamic Assessment of Retarded Performers: The Leaning Potential Assessment: Device, Theory, Instrument and Techniques [M]. Baltimore: University Park Press,1990.

[7] Bums M. S. Vye N. J. & Bransford J. D. (1998). Static and Dynamic Measures of Learning in Young Handicapped Children. Diagnostique 12, 2:59一63.

[8] Poehner M.E. Dynamic Assessment: A Vygotskian Approach to Understanding and Promoting L2 Development[M]. New York: Springer Science + Business Media, 2008.

教师表态发言稿篇(6)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教育部,2001)(以下简称《课标(实验稿)2001》)已经走过了快15年的历程,它成为中学阶段英语课程改革的指向标,指导英语课程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育目标的改进与实施。教育部于2003年,2012年对原有的《课标(实验稿)2001》进行了修订,力求能够满足社会和学生发展的要求,推进英语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文章通过对2001和2012版课程标准的比较,引发对课程标准的进一步思考。

一、《课程标准(2012 年版)》与《课标(实验稿)2001》的总体变化

《课标(2012 年版)》本着反复研讨,精心修订的原则,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理念、课程性质、思路设计和教育目标等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在具体内容、实施策略等方面进行了调整,使之更符合教育改革的需求,体现高中英语课程指挥棒的作用。

二、2001版和2012版课标相同点

1.依据相同。两个版本的英语课程标准都是教育部门以文件的形式规定高中英语学习者应该达到的英语语言能力目标。因此课标的制定都是大量的教育专家、一线教师等在大量的实际调研、反复论证的基础上通过文字表述的形式制定高中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即高中学生在不同年级应该掌握的知识、能力以及形成相应的情感和态度等。在标准制定过程中,都依据当时高中英语课程发展的实际,从国家发展的需要,社会对毕业生英语的实际需求和学生实际的发展特点为依据,遵照教育发展的规律制定相应的知识技能、能力发展以及情感态度的总体目标。

2.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和指导性。两个标准的制定都是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从文字表述和理念上体现了教育的价值与意义,体现了英语学科的工具性特点,运用英语学科的工具来实现教育目的和意义以及为地方社会服务的目的。两个标准的制定为中学英语学科的规范和有序发展指明了方向,使得英语教学目的明确化,教学过程规范化的正确发展方向。标准的制定成为中学英语教学的“宪法”,使得教学的主体―教师和学生都能以标准为依据来规范自己的教学和学习过程,规范教学态度,努力达到课程中规定的教学目标,具有科学性。同时两个标准在制定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地区之间的差异,学生个体的差异,所以标准的制定具有前瞻性和指导性,能够满足不同地区、不同个体的实际需求,从而指导教师、学生和学校的教学活动。

三、《课标(2012 年版)》与《课标(实验稿)2001》的差异比较

1.课程性质的差异。《课标(实验稿)2001》明确强调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的工具性特点,能够掌握一定语音、语法知识,能够看懂一定的英语阅读资料等都从语言的工具性出发,语言的人文性特点没有明确的文字表述。但在《课标(2012 年版)》中第一次明确提出英语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也是第一次明确了英语学科需要利用它的工具性特点,理解和包容不同国家文化,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自身良好的品德和长远发展。

2.分级标准的差异。两个标准都以有一定英语语言技能,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为依据,但是《课标(2012版)》对个别的语言技能、情感态度等进行了更为详尽具体的文字表述,如2001版的课标中规定“知道名词有单复数形式”,在《课标(2012 年版)》中修改为“理解名词的单复数形式和名词所有格以及其意义和用法”。这一修订对名词的单复数掌握更加具体,并且更加具有可操作性。类似的还有“知道主要人称代词的区别”修订为“理解人称代词和形容词性物主代词的用法”等。所有的表述都更加具体,操作性更强。

四、基于两个标准的思考

两个标准均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标(实验稿)2001》要求教师要转变教师角色,由原来课堂的主导者向“引领者”“促进者”转变,《课标(2012版)》对教师的专业素质,专业能力的提升提出了更高要求。

首先,教师需要以教师自我效能感为源头,提升自身的教育价值观。其次,教师需积极转换教师角色,由原来的课堂“主导者”变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协调者”。再次,在大数据时代教师要合理整合各种资源,使其为教学服务。

总之,通过两个标准的比较,发现标准在制定时具有传承性,同时通过差异的分析发现标准的制定更加细化,更具有操作性,同时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以标准为依据,适时调整和规范自身的教学行为。

参考文献:

[1]黄伟明.大学英语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剖析《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2004,(25).

教师表态发言稿篇(7)

中图分类号:G623.31

一、问题的提出

英语是一门需要实践运用的语言,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格外重要。听和读是语言信息的输入过程,说和写是语言的输出,表达过程,在这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中,写作可以说是更内化,层次更深。对于目前初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很多教师仍然遵循“教师命题―学生写作―教师批改”的传统模式,整个过程都是由教师独立进行知识的传授及错误更改,学生的学习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教师常常抱怨自己无数次的批改和讲评换来的仍是学生反复犯同样的错误,写作水平停滞不前,真所谓“教得累,学得苦,效果差。”所以要提高英语写作教学效果必须进行教学改革,应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1、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写作的兴趣和参与度,让各类学生都能亲身经历合作学习和知识建构的过程;2、更新写作教学观念,优化写作教学过程,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基于这种认识,笔者把过程教学法引入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

二、过程教学法理论

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弗劳尔和黑斯为代表的学者提出了过程教学法。这种教学把重点放在关注学生本身及培养学生写作过程中各种策略的运用和认知活动上,如:“观察、描写学生的写作过程;在写作前后与学生交谈,了解他们在完成某项写作任务的过程中如何处理各阶段出现的问题;系统地对学生的作文进行历史性的分析,从而发现其发展进步的轨迹;从人文的角度研究写作教学的过程”。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自由、支持性的写作氛围,在写作的不同阶段指导学生练习写作,让他们在反复的写作与修改中开拓思路,完善文章,教师的指导应贯穿于整个过程直至最后成文。

三、初中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根据多年从事初中英语教学的切身体会,总结出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的基本问题:

1、不会审题。不按照作文要求来写作,出现所写文章体裁、人称、时态、字数、内容不符的现象,有时作文要求用上所给的提示词,部分学生出现少用甚至完全不用提示词的情况。

2、语法错误。这就包括多种情况,如:以中文式英语表达、词性错误、词语搭配不当、句法结构错误、句子间缺乏连贯或连接词等。

3、缺乏文章的建构力。换言之就是无从下笔,不知该写些什么内容,只好寥寥数语结束全文。

四、利用过程教学法理论解决问题的策略

根据过程教学法的理论及初中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出现的问题,笔者尝试了以下做法,以期抛砖引玉。

1、写前准备。在写作之前要让学生学会认真阅读写作要求,明确写作的主题及体裁、人称、时态。初中的英文写作一般是安排在每个单元sectionB的3c部分,而3c前的3a、3b相当于范文。因此在学习3a、3b时就要让学生自己观察该体裁的文章结构,内容的组织,然后由学生加以归纳和总结。在布置3c的写作任务时,同样让学生根据所总结出的范文特点结合具体的写作要求确定出写作提纲。我每次会抽学生口头表述他的提纲,然后同学间相互讨论进行补充,这样可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

2、形成初稿。这是写作的主要阶段,学生在此阶段将构思草拟成稿。初稿是构思过程,教师的任务就是鼓励学生勇于下笔,并且细心观察他们的写作活动,象导演在片场指挥一样,随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指导。

3、同学间评判。分为两个步骤:

(1)示范性评判

一般我会选两名学生直接在黑板上板书并读出他们的初稿,若时间充裕,我会在学生写好初稿后抽四、五个人拿着他们的初稿到投影仪上边展示边读,然后组织大家讨论评析。无论采取哪种方式展示初稿,都是为了让学生各抒己见,进行评判。在评判的过程中,教师可加以适当的启发和指导。展示整个评析的过程就是要让学生们明白应该怎样把提纲扩展成文章,如何下笔,怎样正确地表述语句,从哪些方面来评判英文作文。当然要培养学生评析的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平时的训练和积累十分必要,如汉译英操练、连词成句练习、句子改错、复述及改写课文、背诵重要语句、句型转换等。

(2)小组讨论

在起到示范作用的评判完成后,其他学生的初稿就由小组长组织组员相互交流互相评析。一般四至五人为一组,小组的组合根据学生的写作能力合理安排,尽可能遵循学生自愿的原则,并且不要随意变动。组内同学的讨论和修改可将初稿发展成较为完善的“成品”,学生往往在交流的过程中产生新的想法,从而写出内容更加充实,结构更合理的第二稿。

4、改写初稿。通过组内同学间的评析所提出的意见,学生对初稿加以修改。当然有的学生在小组讨论前通过示范性点评就已经认识到自己作文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此时一并修改。

5、教师反馈。教师在对学生修改后的作文进行反馈时,应根据学生的水平进行分层评改。对于写作得较好的学生,只需划出或圈出有问题的地方或在文章后提一些建议,让其有的放矢地订正;而对于那些错误较多,自行订正有困难的学生,通常需要给其指出具体的问题,帮助他们修改,有时甚至采取面批的方式。

6、再修改并定稿。学生根据教师的反馈再次修改作文,最后抄正交给教师检查。修改本身就是提高作文质量的有效环节,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身的语言知识得以巩固,写作技巧也随之增强。定稿后的作文可以选出优秀的张贴出来或小组之间根据优秀作文的篇数进行评比,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与热情。

教师表态发言稿篇(8)

高校学报是高校公共服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的优质教学资源[2]。国内学者指出,高校学报在研究生培养中具有教育者的地位[5]。由于科研人才的成长需要有一个过程,学术期刊特别是高校学报的办刊宗旨决定了它育人的必然性,编辑资源决定了它育人的可能性,其自身发展决定了它育人的必要性,其社会责任决定了它育人的迫切性[6]。青海大学学报现有的4位专职编辑均从事过教学和科研工作,使其协助学校培养新人成为可能。硕士研究生阶段正是人生充满活力与创造的阶段,他们是科研的生力军,高校学报编辑对硕士研究生进行了耐心培育,精心挖掘,目的是在硕士研究生作者群体中形成一种严谨求实的良好学风,使研究生论文真正成为高校学报稿源中值得重视的一部分;使高校学报充分发挥其积极的辅助教育功能,从而间接地帮助研究生养成扎实、认真、严谨、潜心钻研、积极探索、大胆创新的科研作风。高校学报编辑的教育指导作用高校学报是很多研究生发表首篇学术论文的园地,编辑的指导将对他们以后的学术写作态度、风格和习惯产生深远的影响。高校学报编辑对研究生承担着重要的指导任务[3]。高校学报编辑应树立“服务育人”的思想,由于高校学报刊发本校研究生的稿件居多,这给编辑与硕士研究生及时联系和面对面沟通提供了便利的条件,编辑应结合审稿专家的意见与自己在编辑稿件中所发现的问题与作者进行直接沟通,对稿件内容较新,但缺少写作经验的作者,应及时地帮助他们找出科研设计的欠缺之处,结果和结论与理论联系之处,耐心指导作者提炼研究内容,组织文章结构,补充重要数据,指出语言表达的欠缺之处,指导作者在图表的设计上要有自明性、要清晰,要能解释结果。帮助作者正确著录参考文献,并指导学习国家相应的标准和编辑常识。而这些知识和技能,研究生是很难从导师那里全面学到和学会的。所以在学术论文写作等方面,高校学报编辑发挥了独特的指导作用,在稿件加工处理过程中,高校学报教育者的地位和作用得到充分体现,并履行了教育者的职责。另外,同硕士研究生作者面对面沟通时,通过诚恳的言语、热情周到的服务,即尊重了他们的劳动成果,让他们清楚问题在哪里,以后如何避免,又不能伤害他们的自尊心[7]。对于研究生投来的综述性质的论文,我们要将《学报》主要是通过约稿的形式获得综述型论文的要求告知他们,并欢迎其将研究内容部分投稿给学报。

教师表态发言稿篇(9)

【摘要】现行高中英语教材吸收了现代语言的教学思想, 强调语言功能、意念、结构、话题相结合,改变了传统教材中以语法为线索的编排体系。现代高中英语教材的编排模式, 曾一度使部分教师在教学中片面追求教学中的交流化, 不重视或不进行语法教学,致使英语教学中语法被淡化甚至走向另一个极端。

【关键词】现行高中英语教材 吸收了现代语言的教学思想 强调语言功能

【本页关键词】学术期刊征稿 职称论文投稿 职称

【正文】

一、前言现行高中英语教材吸收了现代语言的教学思想, 强调语言功能、意念、结构、话题相结合,改变了传统教材中以语法为线索的编排体系。现代高中英语教材的编排模式, 曾一度使部分教师在教学中片面追求教学中的交流化, 不重视或不进行语法教学,致使英语教学中语法被淡化甚至走向另一个极端。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把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放在了课程目标结构的中心位置, 并从“语言技能, 语言知识, 学习策略, 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各方面明确了高中英语实施的目标。但是, 很多在一线工作的教师面对教材和高考还是困惑和无所适从: 现在究竟要不要教语法?教授过程中该如何教授语法?学生该如何在教师的帮助下学习语法知识? 从狭义来看,“语法是研究词形变化和句子结构的科学。”“学语法是为了掌握语言, 不能为学语法而学语法”,“语法的学习不能脱离语言的全面实践。”这是我国公认的英语语法界权威张道真老师的论述。这里我们一定能得到一些启示, 其实, 不重视或不进行语法教学是对语法教学的误解。笔者作为一直工作在基层一线的英语教师,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发现: 学生对语法结构模糊, 写作中语法错误百出, 阅读中不能正确理解等等。而且国内外语言教学界都形成了语法必教的共识。语法教学是英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是为了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知识进行交流打基础的。语法是创造性运用语言的手段, 缺乏语法知识会严重影响运用能力。因此, 高中英语的语法教学是很必要的。关键是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看语法、教语法。

二、课程标准下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的现状和误区实施新教材的几年来, 大部分高中教师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忽视语法教学的倾向。在教学中, 有的教师过分追求教学过程的交际化,不重视或根本不讲语法,使学生丧失了最基本的分析句子结构、把握曲折附加成份的能力,在言语交际中,遇到与课文内容一致的,张口就来,十分流利,稍加变换便错漏百出,在书写练习和测试中,动笔就错,语言的逻辑和规范性及变通能力较差。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笔者认为大概有如下几点:

( 一) 片面理解大纲精神,轻视语法教学。教学法的改革,首先是观念的更新。多年来,“淡化语法教学”的口号喊得很响。新大纲对语法项目的要求降低了,强调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因此,许多教师把语法教学视为可有可无的东西。但是,语法尽管失去了以前的中心地位,并没有丧失应有的功能。《大纲》中的教学目的之一就是“巩固、扩大学生的基础知识”,而要做到这一点,基本的语法和句法的掌握是必不可少的。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要发挥好工具的作用,必须掌握其基础语法知识。

【文章来源】/article/66/4386.Html

【本站说明】中国期刊投稿热线:专业致力于期刊论文写作和发表服务。提供毕业论文、学术论文的写作发表服务;省级、部级、核心期刊以及写作辅导。 “以信誉求生存 以效率求发展”。愿本站真诚、快捷、优质的服务,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便利条件!自05年建立以来已经为上千客户提供了、论文写作方面的服务,同时建立了自己的网络信誉体系,我们将会继续把信誉、效率、发展放在首位,为您提供更完善的服务。

联系电话: 13081601539

客服编辑QQ:860280178

论文投稿电子邮件: 1630158@163.com

投稿邮件标题格式:投稿刊物名 论文题目

如:《现代商业》 论我国金融改革及其未来发展

声明:

本站期刊绝对正规合法

教师表态发言稿篇(10)

【摘要】数学美感很强,数学学科本身知识结构的内在美,数与形特征的外在美,数学思想方法独特奇异的美,教学中表现出数学语言符号,图象信息简洁形象的美,课堂教学中探索思路解题过程美

【关键词】数学美感很强 数学学科 知识结构的内在美

【本页关键词】学术期刊征稿 职称论文投稿 职称

【正文】

1 用数学美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美感很强,数学学科本身知识结构的内在美,数与形特征的外在美,数学思想方法独特奇异的美,教学中表现出数学语言符号,图象信息简洁形象的美,课堂教学中探索思路解题过程美,点拨启发思维艺术的美,作用美等。作为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遵循教学规律,精心提炼数学中蕴含的数学美,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也是一个五彩缤纷的美的世界,从而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其学习情感。如黄金分割教学过程中,通过向学生揭示舞台上报幕员站的最佳位置;女青年腰带扎的最理想的位置;黄金分割用于优选法及建筑、绘画、舞台艺术设计等各种实际应用等,使学生感受到黄金分割的形态美及应用价值。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们要引导学生审视数学之美,要注意揭示和挖掘数学美的特征,让学生在学习中潜移默化地鉴赏和感受数学美,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创造性思维,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 通过优化课堂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最感兴趣的是他最喜欢的老师所任的学科,因此,要使学生对教师教的课感兴趣,作为教师,应该先让学生有一种敬佩感,只有教师教的好,才能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自己学的好。教师除了精心备课、设计教学流程外,在教学中教师教态的自然亲切、语言的精练与幽默、语调的变化得当,板书简明工整,设计合理,字体优美雅观,丰富的知识等都能激发学生对该学科情感,因此,教师要注意自身素质的培养,要注意对学生激情的调控。学习与激情度之间是一种曲线关系,知识点难度与学生激情度的需求量相反有关。对于难度大的教学内容,教师应设法让学生处于较低的激动水平,平心静气地去学习;对于难度小的或学生不感兴趣的内容,教师应设法对学生的激情“ 加热”,使之处于较高的激动水平,最终达到“ 亲其师,信其教。”的效果。

3 运用设问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还要依赖于教师对教学系统的设计,教师的学识水平,口头表达能力,是否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等。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抓住一切机会,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不仅对学好当前的课程,而且还对学生一生都将产生极大的影响。在课堂引入中,设计各种形式、运用各种手段把学生调动起来,唤起他们的参与意识。如教学“ 七巧板”时,先用准备好的七巧板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提出:这些图案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的?它们的边与边之间有什么关系?待他们思考回答后再进行总结。最后让他们自由合作进行制作,也拼出一些优美的图。这样,通过简单的表演,把问题设置于适当的情境下,从而营造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相信在这样轻松的环境下,学生会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因此,只有当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才能使学生从“ 要我学”转化为“ 我要学”,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文章来源】/article/43/6391.Html

【本站说明】中国期刊投稿热线:专业致力于期刊论文写作和发表服务。提供毕业论文、学术论文的写作发表服务;省级、部级、核心期刊以及写作辅导。 “以信誉求生存 以效率求发展”。愿本站真诚、快捷、优质的服务,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便利条件!自05年建立以来已经为上千客户提供了、论文写作方面的服务,同时建立了自己的网络信誉体系,我们将会继续把信誉、效率、发展放在首位,为您提供更完善的服务。

联系电话: 13081601539

客服编辑QQ:860280178

论文投稿电子邮件: 1630158@163.com

投稿邮件标题格式:投稿刊物名 论文题目

如:《现代商业》 论我国金融改革及其未来发展

声明:

本站期刊绝对正规合法

上一篇: 职业技术学校工作计划 下一篇: 造价审计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