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与家长沟通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2-12-24 06:45:46

教师与家长沟通论文

教师与家长沟通论文篇(1)

中图分类号:G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3)11―0087―02

一、家园沟通有效性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家园沟通机制不健全

从时间安排上看,家园沟通的时间最多集中在入园和离园两个时间段,而在这两个时间段的沟通存在很多难点。究其原因,一是由于家长和幼儿园教师的工作时间较为同步,许多家长送孩子入园以后匆匆赶去上班,而离园时,家长和教师几乎又是同步下班,所以很难进行充分的沟通与交流;二是在该时段,即使家长有时间,教师也很难抽出时间和家长交流,因为此时教师非常忙碌,要接待每个孩子入园、离园,要组织班级活动,要保证孩子的安全,还要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分配到每个家长的时间少之又少。

从沟通方式上看,家园沟通双方存在不对等的状况。目前许多家园沟通的方式趋向于幼儿园一方单向的陈述和表达,家长则较为被动,家长和教师在整个活动中处于不平等的地位。如家长学校、家长会、家长开放半日活动,以及家园联系栏等有助于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学习、游戏与日常生活,但并不能解决个别幼儿的问题。具体到不同的家长,其与教师沟通的机会亦是不均等的。

(二)家园沟通缺少统一的管理和指导

教育行政部门和幼儿园管理者在工作中重视教育、科研,以教育科研作为考核教师最主要的两个指标。而对于与家长沟通、家园共育方面,则缺少统一的管理和指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均会组织辖区内幼儿园按五大领域成立教研组,经常开展活动,但对于家园共育、家园沟通方面的活动开展得非常少。导致幼儿园在自身建设中轻视该项工作,其水平也无法得到提高,缺乏提高的动力。

(三)教师家园沟通的意识和能力薄弱

在职前学习中,教师能够掌握的家园沟通的相关知识薄弱。在各类高师、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中,和家庭教育、人际沟通相关的课程门数少,使得学生在职前学习中,难以掌握充分的相关知识。在见习和实习过程中,无论是保育见实习还是教育见实习,学前专业的学生都缺少机会和意识去学习与家长沟通、交流的能力。

入职以后,教师在与家长沟通、合作方面职后培训欠缺,家长工作教研薄弱,教师开展家园共育工作缺乏理论指导。教师面对的家长有父母、保姆和祖辈等,他们在文化水平、年龄、育儿观念等方面千差万别,所以整齐划一的指导并不能行之有效。尤其是祖辈和保姆,文化水平普遍较低,他们看不懂幼儿园的宣传板报、家长园地宣传栏、每日活动计划。这些都给教师带来了难度,也导致他们在工作中明显感受到来自家长的压力。

二、家园沟通有效性缺失的对策

(一)建构家园即时沟通机制,丰富家园沟通形式

在幼儿园设立家长活动中心,在活动中心陈设电子大屏幕,让每一个班级的教学活动、游戏等能够通过大屏幕全面展现出来,然后定期在活动中心举行活动。一位教师在班级主持教学活动,一位教师在活动中心与家长进行沟通,两个活动同时进行,这样,家园即时沟通机制就建立起来了。

1.即时沟通是全景式沟通。在这种沟通模式下,幼儿的游戏、学习、生活活动全部展现在家长面前,教师的组织、安排、引导、教学等活动全部展现在家长面前,幼儿与教师间的互动、幼儿之间的互动也全部展现在家长面前。即时沟通将幼儿在园的较长一段时间全景式地展现在家长面前。

2.即时沟通是零距离地沟通。家长虽然每天都出入幼儿园,但心理上总存在一定距离,因为他们无法零距离了解孩子在园的具体情况,即时沟通让幼儿园与家长真正实现了零距离。即时沟通让家长零距离接触教师教学的同时又和教师零距离沟通,有机会了解教师的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

3.即时沟通是无障碍沟通。家园有效沟通面临许多障碍,一是时间障碍。平时,家长和教师同步上下班,像两条平行线,很少有时间交汇在一起。幼儿入、离园时又存在两多一少问题,老师往往疲于应付,沟通没有保证。而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家访等次数有限。二是语言障碍。教师受过专业训练,交谈中经常用一些术语,而家长往往缺乏教育理论知识,沟通过程中往往面临同字、同音却不同义的现象,导致沟通受阻。即时沟通定期举行,让家长和老师不再缺乏沟通时间,而且,即时沟通是与教学等活动同步进行,家长和教师就活动过程中即时发生的问题进行沟通,能够有效避免语言障碍。

4.即时沟通是动态沟通。家园沟通往往是事后沟通、静态沟通,而即时沟通是在教学等活动正常进行期间,对这一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动态沟通。而且,在沟通过程中,家长不仅可以和两位教师互动,还可以间接和幼儿互动。

5.即时沟通是双通道教育的沟通。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共同对孩子的成长产生巨大影响,二者应双向互动、协调合――即时沟通使家长与孩子、教师与学生、家长与教师多方互动合作。无疑,家园即时沟通是实施双通道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6.即时沟通是需要充分准备的沟通。为使家长有的放矢地观察,幼儿园要准备观察指导。指导上写有需观察的项目,如孩子是否与别的小孩或成人交往,交往的水平如何,孩子是否使用物品做游戏,参加每项活动的时间等。为做好有效的指导与沟通,教师需要充分的物质准备、充足的知识储备、充分的经验储备。为保证沟通的有效性,还要保证让孩子不要觉得被监视了。

7.即时沟通也是需要总结讨论的沟通。即时沟通结束以后,教师与家长就教师的设计意图、活动目标、内容、步骤、孩子的表现等方面进行讨论。每个人既是指导者,又是受益者。家长们可以讨论家庭教育的经验、疑问,通过家长之间的互动,不同家庭的教育思想在这里碰撞。家长们带着问题而来,带着收获而归。

(二)健全家园沟通教育培训机制

1.编撰家园沟通与家园共育教育教材

教育行政部门组织专家调研,协同幼儿园编撰家园沟通与家园共育教育教材。教材分为理论篇和实例篇。理论篇包括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家庭教育基本理论,掌握科学教育理念;第二部分是了解孩子,介绍学前期儿童各年龄段身心发展特点;第三部分是了解幼儿园,了解幼儿园的功能、任务、对儿童成长的作用;第四部分是家长如何提升自我,做到与幼儿园的沟通与合作。实例篇以案例为主,包括家教案例、家园配合案例,每个案例都应附有案例分析,以帮助教职工和家长提高自身水平。

2.加强园本培训体系,提高教职工家园沟通水平

完善园本培训体系,多种培训方式结合。将以下几种培训方式结合起来:教研活动、专题讲课和业务活动、以老带新、引导教师参加家园共育教研、开展竞赛评比活动,并将培训与业务档案的建设相结合,提高教师与家长的交流能力和合作技能。

幼儿园与家长要想形成真正的合作关系,就需要家长和幼儿园全体教职工之间相互信任、相互理解。针对目前家园沟通观念陈旧、理解片面、工作水平较低的状况,制订全员培训计划。从园长到教师、保育员、卫生保健等所有工作人员,都应提高相关知识和技能,将家园沟通、家园共育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周红.家园沟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03(02).

[2]邹艳娜,唐慧.关于“家园沟通”的调查与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03(02).

教师与家长沟通论文篇(2)

幼儿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良好沟通对家园合作共育起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沟通建立在相关的理论基础之上,本文拟对社会互动论、信息传播论、人际沟通论等具代表性的相关理论进行探讨,研习这些理论,对于幼儿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互动、实现家园共育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词

幼儿教师与家长 沟通 理论基础 启示

一、社会互动理论及其启示

社会互动是指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社会互动的相关理论中,符号互动论、社会角色理论和参照群体理论对于理解幼儿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符号互动论

符号互动——是人际互动的特征,所谓符号,是指能够有意义地代表其他事物的事物。例如,微笑可以作为友好、心情愉快的符号;手机铃声可以作为有人来电的符号。文字、声音、语言、图片、表情、动作、姿态等都是符号。美国社会学家布鲁默(H.Blumer)等人提出的符号互动论的基本观点是:(1)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是运用符号进行的;(2)人的行为是有意义的行为,要理解某个行动,就要对行动者赋予其活动的意义做出解释;(3)意义是随互动的背景和情境,以及双方的协商而确定的;(4)互动过程中,人们通过站在他人的角度来解释其思想和意向,并依此为根据指导自己的行为;(5)人们通过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和态度认识自己,形成并修改自我概念。

符号互动论是从符号作为媒介的角度来理解社会互动的。对于幼儿教师与家长的沟通的启示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沟通双方应充分发挥各种符号在沟通中的作用,包括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的作用。以幼儿园班级家长会为例,在家长会上,教师除了利用口头语言与家长进行交流外,还可以利用书面语言来增进沟通,如利用展板来展示幼儿作品、幼儿一日生活情况、幼儿园教育计划、卫生消毒工作等信息,利用横幅来突出会议的主题或表达对家长到来的欢迎;另外,也不能忽视非语言符号的作用,教师热情微笑的接待、轻松幽默的交流,都能让家长感受到幼儿园对他们来访的欢迎,在轻松融洽的气氛中进行良好沟通。不论利用哪种符号进行沟通,都应充分发挥各种符号在沟通中的作用。

其次,沟通者要善于运用符号促进沟通,有意识地运用正面积极的符号进行相互沟通,有利于沟通对象做出积极的反馈,形成良性互动。例如在讨论幼儿的情况时,以爱孩子、促进孩子发展为根本出发点,以赞扬鼓励为主,委婉地提出幼儿需要提高的方面;对于对方发出的信息也要积极作出反馈,这样才能形成良性互动,否则始终单方面的积极沟通难以取得良好的沟通效果。

第三,沟通双方还需深刻分析彼此行为所隐含的思想和观念,加深相互理解。教师应在与家长的日常接触和家长参与幼儿园活动的过程中,观察家长的行为表现,以了解其性格、教育思想和观念;家长也应在接触教师、参与幼儿园活动时,通过教师的教育行为,了解其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加深相互理解,达成更好的家园合作。

(二)社会角色理论

社会角色理论是一种以角色来理解社会行为的理论,与符号互动论的联系非常密切。美国社会学家乔治·米德所倡导的社会角色理论认为,角色与互动是密不可分的。互动是角色之间的互动,互动的双方都遵循一定的角色规范进行交往,如果一方角色失调,就可能使互动中断,或者改变原来的互动方向。互动有赖于人们扮演别人角色、预测别人反应的能力。角色的形成和扮演是在互动中完成的,没有另一方的参与,角色就失去了依存的条件,就不能成为真正的角色行为。

社会角色理论是从角色扮演的角度来理解社会互动。给我们的启示是,在沟通过程中,只有互动双方遵循一定的角色规范进行交往,并理解他人角色的思想和情感,才能形成良性互动。在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过程中,幼儿教师和家长不仅要了解自身,按照自己的角色规范行事,也要互换角色,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例如教师在遭到家长的误解或产生矛盾时,作为教师的角色,教师要保持冷静,耐心、专注地倾听,了解家长的想法,让家长感受到对他的重视。教师要与家长互换角色,理解家长的感受,主动反思,妥善处理。双方只有按照自己的角色规范行事,并能换位思考,才能真正相互理解,实现良性互动。

(三)参照群体理论

参照群体理论由美国社会学家H·海曼等人构建,“参照群体”是指个体在心理上所从属的群体,是个人认同的为其树立和维持各种标准、提供比较框架的群体。参照群体理论揭示了非面对面的人际接触对个人行为的制约作用,反映了个人与群体的互动的特殊方面。对个体来说,参照群体有两个基本的作用:一是规范作用,即参照群体在个体内化价值规范,形成社会态度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影响;二是比较作用,即个体往往把参照群体作为评价自我、他人的比较性标准。

参照群体理论从个体与其社会群体相互作用的角度来理解社会互动,反映了群体观点对个体行为的制约作用。所带来的启示是,一方面,幼儿教师可以利用群体沟通的时机,例如召开家长会时,与家长集体探讨如何家园沟通或家园合作的话题,达成对家园沟通合作的共识;树立“好家长”的楷模,在家长会上称赞和感谢积极主动支持班级工作的家长,使每位家长明确如何扮演好合作者的角色;另一方面,每位教师所具备的与家长沟通的能力不同,幼儿园管理者应组织教师进行相关内容的学习交流,在集体学习和教师经验相互交流中提高教师与家长沟通的能力。

二、信息传播理论及其启示

传统的传播模型是直线化即单向的,是指传播者将讯息通过媒介传递给接受者的过程。经过不断的演变修正,传播理论和模型更加趋于深入和完善,其中施拉姆循环模式和丹斯螺旋模式理论为理解教师与家长之间信息传递方式具有启示意义。

(一)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理论

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理论在传统模式基础上加入了反馈要素,修正了简单和直线化的传统理论模式。“反馈”是指传递者获知关于其预期的接受者是否和如何真正接受了讯息的过程,并用这种信息修正当前和未来的行为。该模式的特点表现在:是一个高度循环模式(如图);关注传播过程中传播者与接受者双方的行为;行动的各方是对等的,都具有编码、释码和译码的功能。但这种模式同传统模式一样是静止的,关心的仍是讯息接受的程度问题。

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理论关注信息流通过程以及最终各行为者接受的程度,强调沟通中双方是对等和相互的。带给我们的启示是,一方面在幼儿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中,双方信息传递的责任是同等的,信息交换的地位也是平等的,教师出于工作需要主动向家长传递信息,家长也应积极与教师交流,双方积极反馈,努力形成双向信息交换和反馈方式。并且通过双向的、周而复始的沟通增进相互理解、消除可能的隔阂。另一方面,教师应将一些单向的沟通方式努力改进为双向的沟通方式,例如目前以展现式为主的家长园地、教师讲述为主的家长会方面,教师应在形式上创设家长参与的机会,提供家长参与的平台,在观念上让家长认识到自己在与教师沟通上的责任和地位是同等的,形成主动与教师沟通的意识,使沟通成为双向的信息交流过程。

(二)丹斯的螺旋模式

丹斯的螺旋模式(如图)强调传播过程的动态性,信息传递过程中会演绎出诸多的新生意义,意义的生成和构建主要发生在沟通者对信息的选择性接触和自我经验参与解读的过程,在解读的过程中,人既是接受者又是理解者和解释者。该理论的特点:一是强调了传播的动态性质,即传播过程与所有的社会过程一样,包含了各种不断变化着的要素、关系和环境,螺旋形模式就是描述这种过程的各个不同侧面是如何随时间而变动的。二是可以用来解释信息沟以及知识往往创造更多知识的命题。丹斯让传播者在行为中变得更为积极和主动,富有创造性并能储存信息。

丹斯螺旋模式理论关注信息传播的动态性,信息的生成和建构主要与沟通者的信息选择和自我经验有关,因此,在沟通中,一方面应注意沟通参与者的兴趣、经验和需要,尤其注意提供的信息是否符合接受者的需要,例如幼儿园网站和家长园地是否能吸引家长,主要在于提供的信息是否符合家长的需要;另一方面,沟通应因人而异,人们在理解和解释信息时,自我具有经验参与作用。因此,对于不同的家长,例如祖辈家长、挑剔的家长、积极支持的家长和消极被动的家长,应采用不同的沟通方式,才能取得好的沟通效果,避免产生隔阂、发生误解。

三、人际沟通理论及其启示

(一)自我观理论

美国人际沟通学家库什曼和卡恩等人所倡导的自我观理论认为,自我价值感和关系满意感是下列三者的产物:已感知肯定性自我观支持、自我观准确性和互动处理技巧,这三者也是衡量人际关系沟通环境良好程度的标准。其中肯定性自我观支持是指一个人对他人的自我表现和想要建立关系的行为的肯定性反馈;自我观准确性是以准确和现实的方式理解他人,而且能以这种方式塑造他人对我们的期望;互动处理技巧是通常的人际互动技巧,如倾听、暗示和谈判技巧等。

自我观理论从自我观的形成和在人际沟通中的作用的角度来解释人际关系。给我们的启示是,首先,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中,要多给予对方肯定性的支持,少批评指责,获得肯定的自我观支持有助于双方建立良好关系;其次,双方应尽可能准确地了解对方并使对方了解自己,教师应通过家长的言语和行为深入了解对方的思想和行为,并且也应通过一些方式展示自己,以让家长了解教师的观念和行为,以利于双方达成教育共识,但也应允许和尊重差异的存在;最后,沟通双方尤其是作为主导者的教师,具备互动处理技巧是十分必要的,尤其应提高倾听的能力,做到真倾听并且用恰当的言语和非言语信号进行反馈,以准确理解对方,避免误解。

教师与家长沟通论文篇(3)

孩子是天之娇子,更是家长们的宝贝。我们为孩子们付出了很多,看着孩子们逐渐成熟的脸庞,我们有收获的喜悦,也有难以释怀的烦恼。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但孩子的教育更多的还是得依靠家长自己。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家家都有烦心事。但是每个家庭也有很多教育孩子的心得和体会。孩子们在学校一起学习,取长补短,我们家长能不能也跟孩子们一样集合起来取长补短呢?根据部分家长的建议,在班主任老师的倡议下,拟于近期组织一次关于孩子教育的家长交流活动,具体方案如下:

一、交流活动的内容

(一)讨论并交流关于孩子学习上存的问题

包括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各科学习上存在的问题等等;

(二)讨论并交流关于孩子生活上存在的问题

包括孩子们的个人生活自理情况,同学间的交流和沟通、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课外活动的安排等等;

(三)讨论并交流关于家长与家长、家长与学校、学生与老师的互动问题

包括家长与各科老师的交流沟通方式与渠道,学生及家长与学校班主任老师、心理辅导老师的交流沟通方式与渠道,家长之间交流沟通长效方式等等。

二、交流活动形式

以网络交流为主,家长聚会交流为辅,借助家长飞信群、公共邮箱,充分发挥家委会、热心家长的作用。

(一)拟于月日晚6:00至晚10:30在QQ群里开展家长交流活动,就家长提出的各种问题和话题进行讨论和沟通。

(二)根据此次QQ信群讨论的情况,及家长们的需求,确定家长聚会交流的时间、地点和形式。

三、交流活动的要求

(一)希望家长们能在本周一晚10:00点前对本次QQ信流的时间安排反馈意见。如不反馈,视同同意。

(二)我们在后面列举了一些家长反映比较集中的话题,大家可以提前准备一下。实际讨论时不用局限于这些话题。

(三)希望参加聚会交流的家长请预报名。

(四)希望各科代表的家长能就本科目的学习和复习方法做一些准备。

四、几个讨论话题

(一)学习方面

1、孩子不爱做作业怎么办?

2、孩子老马虎怎么办?

3、孩子学习不专心怎么办?

4、**科目应该怎样学习和复习?

(二)生活方面

1、孩子特别逆反怎么办?

2、孩子着迷打游戏机、QQ聊天怎么办?

3、怎样安排孩子们在家里的课外活动?

4、怎样培养孩子的自理习惯?

5、怎样对待孩子早恋问题?

6、怎样鼓励孩子们参加社会实践和职业体验活动?

(三)互动方面

1、怎样建立家长互动长效机制?

2、怎样实现家长与各科老师的沟通?

3、是否可以建立一个学生与老师的沟通平台?

新学期家长经验交流会方案范文2

一、活动目的:

1、进一步利用“家长会”这一载体,增强学校、教师、家长之间的沟通,共同关注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活泼的成长。让家长走进校园,走进课堂,了解学校的管理与发展趋势,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的情况,从而更好地配合学校,形成有效的“三结合”教育。

2、主动展现校园风貌,展示师生风采。加强沟通,调动家长参与学校、参与班级建设的积极性,吸纳家长的合理化建议。

3、通过优秀家长成功家教经验交流,努力提高广大家长的家教水平,正确有效的培养孩子,努力推动和谐教育,加强家校沟通,办家长满意教育,放心教育。(家长发言选取几点优秀家教事例、方式方法进行交流,比如如何培养孩子学习能力、自觉自制能力、好习惯好方法等)

二、活动时间:20XX年5月14日星期六上午9:00

三、活动形式:班级为单位探讨——会后个别交流

四、活动要求:

1、各班班主任和跟班教师要向学生家长讲明我校的办学思路和宗旨,要向学生家长反映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

2、班主任要做好学校、少先队对纪律、安全等工作的要求。

3、各班班主任和跟班教师要认真听取家长的意见,加强沟通,并认真作好记载,对家长的问题要做好解释和引导。

4、各班班主任要精心准备好家长会的发言材料及问题预设。

5、要选好家长代表发言,以便给我们学校工作做好疏通和引导。

五、活动领导组织分工:

(一)家长会领导小组

组长:于连振副组长:张宏斌

成员:张正中、张元涛、尹祚喜、于海东、张冬梅

(二)家长会分工情况

1、家长会分工负责安排:

张元涛\张冬梅(负责调度)

范莹莹(一年级)、宫丽敏(二年级)

邢艳红(三年级)、张艳丽(四年级)

苏峰(五年级)、谷雷(后勤协调)

2、摄像:李媛媛带美术教师一名

五、活动实施阶段:

(一)宣传发动阶段:发放实施方案(全体教职工、相关班主任)

(二)准备布置阶段:

1、校园环境:清洁打扫,整洁无死角。(谷雷)

2、班级准备:教室布置,家长会材料准备。(班主任、跟班教师)

3、安全保卫(纪律巡查,主要是班级家长会期间学生在操场的情况):

冉平祥、魏兆征、樊浩、姜建民

*要求重视各活动之间的衔接,每项活动负责人与参与教师全力保证活动有序地进行。

新学期家长经验交流会方案范文3

为进一步推进我校家长学校和家长委员会建设,提高家校工作水平,挖掘工作亮点,加强家庭教育和家长学校办学规律的科学研究,配合区市"举办家长学校论文与典型经验研讨、评选、表奖活动",请各班主任和家长撰写有关论文与经验,要求如下:

一、稿件内容要求:

稿件应注重班级家长委员会工作的突出特色、创新家长委员会工作新局面、提高家长委员会工作实效,以及开展"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以下简称"双合格"活动)家庭教育示范基地创建活动情况。

指导教师的稿件应注重通过学习和钻研家庭教育理论,参加指导培训、科研、实验等活动,本篇文章来自。不断提高家庭教育教学水平,以及通过实践活动对家庭教育理论的深刻理解。

家长的稿件应侧重通过参加家长学校学习,家庭教育的观念更新和能力提高情况,以及学习家庭教育教材的体会和感受。

内容的中心是努力从家长培训活动、家教咨询活动、家校沟通活动、创建学习型家庭活动、典型个案跟踪活动等方面入手,深入探索家长学校的办学规律,使家长学校工作在科学的轨道上持续发展。

撰写的论文应紧贴家庭教育实际,观点鲜明,逻辑严密,案例典型,结论合理。

二、稿件作者要求:

作者必须是稿件的第一作者,已被评定过的稿件不得重复报送。40岁以下班主任必须参加该项活动,40岁以上班主任自愿参加。本篇文章来自。家长论文以班级家长委员会成员为主,其他家长也可参加,每班级家长上交论文不少于3份。

三、稿件格式要求:

教师与家长沟通论文篇(4)

【关键词】幼儿教师;家长;沟通;有效途径;意义

孩子承载着家长所有的希望,也是保障祖国未来健康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这就赋予了幼儿园教师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除了要拥有专业的知识和专业的技能以外,与家长进行良好的沟通也是十分重要的。而沟通的有效途径和意义,更是每一个幼儿教师需要学习和研究的。

一、幼儿园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有效途径

1.选择恰当的时间和地点

在茫茫的人海中,每个人每天都要与无数个人擦肩而过,在这些人群里,可能有认识的,但是,绝大多数还是陌生的。那么,人与人之间是否能够深入的了解和友好的相处,良好的沟通方法是十分关键的。在幼儿园里,由于孩子的年龄都偏小,每天都需要家长接送,幼儿园的教师每天都要面对无数的家长。而教师与家长之间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沟通是极其重要的。教师每天需要面对无数的家长,家长又有自己的工作。面对这种情况,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选择恰当的时间和地点是非常重要的。

2.选择有利于孩子健康发展的沟通话题

孩子是否能在学校里健康的成长,是每一个家长都十分关心的。而教师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无非也都是为了孩子发展的健康发展。面对这种实际情况,就需要教师在与家长进行沟通的时候,选择有利于孩子健康发展的话题。在很多的家庭里,有很多的年轻的父母都不会正确地教育自己的孩子。没有时间陪伴孩子一起做有利于他们个性发展的游戏,也不会发现和挖掘孩子的特长,导致很多的孩子只听老师的话,不听放家长的话,还有很多的孩子因为家长的教育方式不当,而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甚至一辈子的发展。面对这种情况,作为陪伴着孩子一起成长的幼儿园教师,就要积极地与家长进行沟通,还要选择有利于孩子成长和发展的话题。

3.根据不同类型的家长采用不同的沟通方式

每个家长都有自己教育孩子的方法,有溺爱型、呵护型、专制型等等。这就要求幼儿园教师要根据不同家长教育孩子的不同方式,采用不同的沟通方法。比如对待溺爱型家长,教师在与其进行沟通时,首先要站在家长的角度,肯定家长关心爱护孩子的表现,耐心地倾听家长对于教育孩子的观点和看法。然后在耐心细致地给他们讲解过分溺爱的孩子以后可能面临的问题以及过分溺爱会给孩子带来的危害,最后在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以及在学校的行为表现,和家长一起讨论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还有对待专制型的家长,因为专制型的家长对待自己的孩子都非常严厉,那么很可能教师在与其进行沟通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要求幼儿园教师要充分做到随机应变,注意观察家长的性格和处理事情方法,选择与他们性格特点相适应的说话方式和语气,热心地帮助他们解决在教育孩子方面会遇到的种种问题,让他们放心地把孩子送进幼儿园。最终达到共赢的效果。

4.沟通时注意礼貌用语

家长和教师是促进孩子健康发展的关键人物,教师与家长进行良好的沟通又是十分重要的。在沟通时,礼貌用语又是教师与家长是否取得沟通效果的重要因素。其实在生活中,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交往必不可少的环节,而沟通时是否注意礼貌用语,正是体现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凭证,在幼儿园里教师和家长的沟通也是一样的,只有和家长非常礼貌、客气地进行交流,家长才能够放心地把自己的孩子交给学校和老师。众多的生活实例也能够充分证明,文明礼貌的教师永远和他们自身价值的实现息息相关的,因此,幼儿教师在和家长进行沟通时,注意礼貌用语是非常重要又关键的。

二、幼儿教师与家长进行良好沟通的作用意义

教师与家长进行良好的沟通,是孩子能否快乐度过金色童年的重要桥梁,也是保障孩子健康发展的关键性因素。良好的沟通有利于家长正确教育自己的孩子,有利于教师自身价值的实现。另外,就幼儿园和教育事I的长远发展来分析,教师与家长进行良好的沟通是保障和提高幼儿园乃至国家教育事业长远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无论是对孩子、家长还是教师个人,或者是幼儿园和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来讲,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有效沟通都是十分重要的。

三、结束语

父母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第一任教师。而教师又在孩子成长道路上发挥着重要的主导作用。教师和家长之间良好的沟通,是孩子能否成为优秀人才的关键因素。为了孩子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也为了祖国未来教育事业的繁荣富强,需要幼儿教师家长积极地进行沟通,不断学习和了解人与人之间良好沟通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李飞,杨坤.教师和家长沟通的策略[J].北京.中国教师,2006.

教师与家长沟通论文篇(5)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

班级管理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它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 需要每位班级管理者用心去把握、体会。面对众多的班级管理的问题,班级管理者都在努力寻找能尽可能解决所有管理问题的方法,也试图用更多的理论来指导班级管理实践,因此在如今,班级管理越来越规范,也越来越科学。但做为一名班级管理人员,总会出现如下问题:个别学生性格内向,在某一天突然没来上课,整天消失;学生出现问题,学生家长总认为班主任或学校所做的工作不够;任课老师认为班级管理者应该承担更多的班级管理责任,他们只负责上课,而其他的问题不关他们的事等等。出现了这几个典型问题的关键在于班级管理中,作为班级管理者的班主任没有做到有效沟通。

现在许多著作都在讲要进行有效沟通,沟通理论做为解决组织问题的一大重要理论已经被运用到很多组织当中。而班级做为一种形式最为简单的组织,如果能将组织理论很好的运用到班级管理实践中,相信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1沟通的基本概念及主要理论

1.1沟通

从管理学角度来说,沟通是人与人之间通过语言、文字、符号或其它的表达形式,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换的过程。而沟通之于组织,就好比血液循环之于生命有机体。沟通是确保组织内各部门,各个人获得工作所需的各种信息,并增进相互间的了解和合作。

1.2有效沟通

针对以上所述,要实现有效沟通的基本原则:(1)在信息传送方面:沟通的环境气氛要宁静;(2)组织庞大的机构应定期举行聚会,以达到上下沟通,水溶交融的地步;(3)语言方面:尽量使用对方容易理解的简明语言,增加传播内容的可接纳性,尽量用具体化的语言;(4)行为与心理方面:采取肯定明确的态度,使沟通有效,被动和消极的态度都是无效的。

综上可以看出,有效沟通的定义是集体持续探讨日常经验及人们视为当然的事务。任何沟通都是“双方”之间的一种沟通和联络,人际间的沟通并不仅仅是单纯的情报和信息、的沟通,而且还包括情感、态度、思想和观念的沟通。但由于信息传送的问题、语言的问题、个人的性格、知识、经验水平的差距对信息沟通会造成众多的障碍,而导致不能实现有效沟通。

1.3有效沟通基本模型

在中国著名管理学者余世维在其所写的《完美沟通成就完美结果:有效沟通》中提到,要实现有效沟通,必须在三个方向努力,即往上沟通、往下沟通、水平沟通。综合各种关于沟通的著作,我们可以将有效沟通的基本模型按其方向或维度给以形象化,如图所示:

2 沟通理论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为了验证将沟通理论应用到班级管理中的效果,从2007年开始接手管理高会计0703班开始,就开始注重沟通理论的应用。按照有效沟通的基本模型,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重点的沟通理论实践。

2.1管理好向下沟通――师生间沟通处理

师生之间的沟通问题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自人类有教育活动始,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交往、交流、沟通便没有停止过。而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出现得最多的问题就是师生间沟通问题。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处理好了与学生的之间的沟通问题就在很大程度上解决的班级管理沟通中的最主要的部分。

2.1.1与班干部保持良好的、经常性的沟通

班委干部作为班级管理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也作为班主任的左右手,是沟通对象的一主要对象。但是,在接手的初中阶段,大部分学生干部在心态和行为等方面与班主任教师存在诸多隔阂,沟通有一定的难度,从而给班级管理带来不便。为解决这个问题,班主任应经常与班干部一起分析、研究班级情况,直到他们制订工作计划,制订班级工作总目标,弄清完成各项工作的有利和不利因素以及可供选择的办法;给每个班干部发放一个工作记录本,让他们记录在工作的失误与心得,每逢班委集会,就进行共同交流;同时还将由班主任说了算的单向决策机制变成由班主任和班干部共同决策的机制,只要是涉及班级集体利益的问题都由班主任和班干部共同决策商议决定。

2.1.2学习各种沟通技巧,解决与其他学生之间的沟通问题

在处理好与班干部的沟通关系后,接下来要处理的就是与班上其他学生之间的沟通问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选择合适的沟通方式。沟通的方式可分为正面直接沟通和侧面间接沟通。正面沟通是师生间沟通的主要方式。如日常性礼貌问候、短暂的关心式的询问(有关日常生活、学习状况、心情、思想等)、面对学生所犯的错误以正确的方式去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及整个过程、以理解宽容的态度去帮助、鼓励学生等等。而侧面间接沟通主要是指在正面直接沟通效果不佳的情况下,利用其他形式、手段,实现与学生的沟通。

(2)选择合适的沟通时机。在与学生沟通的过程中,应综合时间、地点、环境、氛围等要素选择适当的时机。时机的选择包括时间选择、地点选择和环境选择三个方面。当一个学生犯错时,选择在下课之后,在教室以外与其进行单独沟通,以尊重他的自尊心;但如果一次沟通完以后其没有任何改进,再选择在公共场所与其他同学一起讨论他所犯的错误。

(3)注重选择良好的沟通表达方式。在与学生沟通时,还应重视表达。通过恰当的表情神态、言行举止、语音语调能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真实想法,使学生对老师用意的有准确把握,以清除沟通中的人为障碍。在日常管理中,重视并牢记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说话决不能因一时兴起就随心所欲,不择言辞,而是针对问题,采取真诚的态度来让其明白老师是真心诚意的来与其沟通。

2.2管理好平级沟通――处理好与任课教师沟通问题

班主任与任课老师之间的沟通问题主要出现在对学生管理的权责划分问题,很多任课老师认为学生的教育主要由班主任负责,而与自己无关,只要自己上好45分钟课就好。会经常出现任课老师来告状某某某的作业没做没交;某某某上课睡觉,说话;某某某顶撞老师了等等问题。面对这种情况,笔者会先跟学生进行交谈,同时与任课老师讨论相关内容,让任课老师也参与到解决学生问题的过程当中来,当以后面对类似的问题,任课老师会自己先处理。同时,为了体现对任课老师的尊重,我会帮助任课老师建立威信,只要是任课老师所获得的成绩,我都将在第一时间向班上同学宣布,使学生对他们产生敬佩之情。

2.3管理好向外沟通――处理好与学生家长之间的关系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监护人,与家长精诚协作,发挥他们的参与作用,有不可低估的成效。孩子的进步,离不开教师,更离不开家长,我通过多种形式与家长建立密切联系,进行友好交往,不仅沟通了信息,还增进了情感的交流。具体工作中,对家长做到温和有礼,以商量谈心的方式来交流教育孩子的得与失。特别是对待后进生家长,我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行,既不伤害其自尊,又较顺利地解决问题。如我班有一学生,总是爱睡觉,上课老迟到甚至出现了好几次旷课。每次找他进行交谈时,他都能答应好好的,态度非常好,但就是形成习惯,很多时候起不来。而对这种情况,我经常与其家长进行沟通,采取我和家长轮流在上课前给他打电话提醒的方式,让他按时起床,经过一个月的努力,他已经不再迟到,形成了早起的良好习惯。

以上三个方向的沟通是解决班级管理沟通问题的主要部分,当然另外的向上沟通的方向――与领导沟通的维度在班级管理中相对比较少,这种沟通主要出现在学生出现重大事故时,向上级汇报,并征求处理意见时才会有。而这种事务的处理只要能按章行事就好,沟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大。

3实践总结

通过近两年多,将沟通理论应用到班级管理过程中,整个班级的总体沟通过程是通畅的,对于解决班级管理中的沟通问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具体表现如下:

(1)班干部队伍建设卓有成效。经过沟通理论的实践,高会计0703班已经建立起一个团结、有力的班干部队伍。不仅班干部自身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在处理班级事务方面已经成为班主任的真正左右手。达到了只要班主任安排,其在班长和团支书的带领下,就一定圆满完成任务的状态。

(2)班主任与班级所有学生打成一片,很多学生将班主任当成自己的好朋友,无论是关于学习还是生活方面的各个问题,在其难以选择的时候,都会选择与班主任沟通,让班主任帮助、指导其具体问题。

(3)任课老师积极参与到学生问题的处理当中来。经过沟通理论的实践,任课老师增强了学生教育意识,当学生出现问题时,会先行处理,如果觉得不好处理,才会与班主任进行沟通,一起商量好解决问题的方法。

(4)家长对学生的改进方面,有一定的好评,通过经常与家长沟通,家长不仅能够了解其子女在学校的表现状况,还可以一起参与到学生的管理当中来,让他们觉得有种教育的成就感。

总之,经过以上实践,我认为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在班级管理中能够发挥一定的作用。但班级管理所涉及的沟通问题是很多的,现在我们能够引入的相关的理论与方法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同时由于沟通是否有效,还由于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其效果有点难以界定,因此如何扩大沟通理论的应用与实践,并如何来衡量理论实践的效果,依然是需再深入研究的问题。

资助项目:株洲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应用项目管理技术实现高职班级管理科学化的探索与实践”(ZZYKY0909)、湖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校企文化共融下提高高职德育实效性研究”(ZJGA2009027)

参考文献

[1] 余世维.完美沟通成就完美结果――有效沟通[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 龚春燕.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班主任工作[M].漓江出版社,2000(4).

[3] 李康平.新世纪德育的创新与发展[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

[4] 彼得.德鲁克.顶级经理人的5维管理[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

教师与家长沟通论文篇(6)

在幼儿园的家园共育中,教师与家长的融洽沟通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幼儿园教师年轻化现象越来越显现,众多“90后”教师成了幼儿园的教学先锋。但是,许多家长在面对“90后”教师时都会抱怨“老师太年轻、没有经历、静不下心来”等等,众多的“90后”教师更是受到了强烈的质疑。要改善这一现象,就需要教师自己思考如何进行家园沟通,思考自己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所特有的优势与劣势,并学会强化优势、改善劣势,促进工作能力发展的同时,也让家园沟通的健康进行为幼儿的发展铺设一条大道。本文通过分析“90后”教师在家园沟通工作中的优势与劣势,谈谈如何有效地通过自我改善提高家园沟通的效果,使家园共育形成对幼儿发展的有效促进。

一、“90后”教师在家园沟通中的优劣分析

“90后”教师目前在很多幼儿园中都成为班级教育教学的重要力量,在家园沟通中,这股力量显现出了明显的优劣现象。

1.优势――亲近与活力的交流新感受

充满了活力、激情与创新是很多人对“90后”的看法,刚进入工作岗位的他们并没有完全受到“教师为主”观念的影响,在进行家园沟通的过程中,“90后”教师往往会表现出更多的亲和性、商议性,他们与家长的沟通是比较坦诚而直率的。在从前的家园沟通中,很大程度上都是家长在配合教师的工作,但是对于“90后”教师来讲,家园共育却真正达到了互促互进,他们在沟通的过程中会不断地寻找适宜的沟通方式,也更愿意尝试新事物。亲近感与活力都在这些新沟通方式的尝试中渐渐形成。如:“90后”的沈老师在与家长沟通时,大量使用了很多现代化方式,不管是QQ、微博、微信还是电话、短信,只要是能够有效地与家长沟通的教师即尝试进行,为了给家长更好的沟通感受,沈老师还刻意地记下了不同的家长使用什么沟通比较好,这让家长觉得非常亲切。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沈老师的有话直说也给了家长很好的印象。有活力、亲切是班里很多家长对沈老师的客观印象。“90后”教师的成长空间非常大,在与家长的沟通中,仅靠亲切与活力是不够的,还需要有更多的学习,而这些学习空间给了家园沟通更多的可能,这同样是“90后”教师的一大优势。

2.劣势――经验与专业的不信任压力

“90后”教师是幼儿园教育中的新新力量,大多刚进入幼儿园参与工作,经验的不足是他们在家园沟通中的最大劣势。如,在新教师吴老师进入班级工作以后,了解到其是一名“90后”教师,许多家长都觉得她没有足够的带班经验,相对的专业知识也不够扎实,在平时来园时往往都和“老”教师或班主任沟通而忽略了新教师的存在,有时候李老师恰巧不在时,家长在与“90后”的吴老师沟通时都会加一句:“吴老师,你跟李老师说……”,这些语言的出现一度让吴老师十分彷徨。这种不信任的想法让教师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常常受到质疑,而家长对家园共育的配合度也相对地没有那么高了。当然,在很大程度上,对“90后”教师专业的怀疑是一个不够了解下的误区,这个误区的出现给了教师很大的沟通压力,不管是家长质疑的态度、眼光还是家长在配合进行家园合作过程中的不在意,都会让教师个人对自身能力产生一定的怀疑,可见“信任”是“90后”教师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工作问题。

家长对“90后”教师的不信任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工作经验的缺乏确实是“90后”教师的一个劣势,但是在这样的不信任中,教师更需要尽力展现自己对幼儿的了解、对专业知识的把握。在幼儿的教育工作中,经验是重要的依凭,同时与时代共同发展的育儿知识、在爱的指引下拥有的细心、关注与责任心更是不可或缺的。在家园沟通中,教师要抱着向家长学习的态度去了解幼儿的表现,让家长感受到教师对幼儿真正的关心。有爱心、责任心,又同时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家长一定会对教师充满了信任,用表现迎接看法的改变,这样一来,会大大降低家长对“90后”教师群体的质疑。

二、展现活力与专业相结合的工作能力

在家园沟通中,“90后”教师在了解了自己的优势与劣势以后,就应当更好地发挥出优势,同时也要将劣势进行针对性的改善,让属于“90后”教师的活力与现代化的教育理念相结合,给予家长不同的沟通感受。

1.展现现代化教育方法与理念

对于幼儿园教师来讲,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是非常重要的。其中,专业知识包括了对幼儿年龄段的了解、对幼儿行为的解读与解决等等;而专业技能则包括了上课的技巧、沟通的方式等等,教师应当重点提升知识与技能,在家园沟通的过程中表现出自己的专业性、洞察力,用积极、专业的语言与家长进行沟通,使家长对教师产生信任的感觉。如,在一次亲子活动中,教师组织了亲子音乐游戏,在活动中,教师向家长说明了每一个活动背后的教育原因,同时说明了幼儿的行为背后可能蕴含的教育契机,这让家长体验了一次专业的亲子活动,让家长了解了幼儿音乐智能的发展情况。而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则单独与家长进行了一系列的针对教学中家长出现的指导问题给予建议,“90后”教师特有的活泼与直率让家长感觉亲切,而对专业知识的解读、对自己孩子的了解、对自己的关注也让家长更了解了教师个人在专业方面的发展、在现代教育背景下的理念认识,这是一种非常有利的家园共育局面。

2.以专业学习促进沟通信任

每一位教师都需要不断地学习,不管在学校中,教师学到了多么深入的理论知识,不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来都是“假大空”的,“90后”教师在理论的学习中具有年轻、思维活泛的优势,教师应当勤学习、勤实践、常观察、常发问与反思,这样一来才能够更好地获得专业知识的发展,才能够在家园沟通的过程中通过自身的表现获得更多家长的信任,促进家园工作的顺利开展。学习是需要在真正的运用中才能掌握的,而在沟通中真正运用的机会是非常多的。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家长接送幼儿时的简单沟通、电话访问时的深入了解、网络沟通时的共享沟通、组织活动时的针对性沟通等时候进行学习的实际运用,这些都是家园沟通的平台,教师需要把握契机,适当展现“90后”教师的风采,用良好的态度、专业的知识让家长主动地配合教师的教育工作,形成相互促进的局面。

参考文献:

教师与家长沟通论文篇(7)

师生沟通主要是指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在钢琴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施教的过程也是与学生甚至学生家长进行沟通的过程,这种沟通既是联结教与学的中间环节,也是达到理想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许多钢琴教师具备优秀的钢琴理论及演奏水平,但教学效果尤其对幼儿教学并不理想,其根源往往在于不善于与学生和学生家长沟通。钢琴教学过程中的沟通问题理应引起钢琴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的重视,本文针对幼儿钢琴教学的课堂沟通问题作简单探讨。

对于4至6岁的小朋友,还在幼儿园接受朦胧教育,尚未涉足系统的知识体系;学习钢琴也处于初学阶段,音乐和钢琴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功是学生的主要内容。在这个时候,有效的课堂沟通远比传授高超的技术和深刻的乐曲理解重要。钢琴课堂沟通包括了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以及家长与学生的沟通。

一、教师与学生的沟通

1. 学生是否明白教师要求什么

老师要把观点传授给学生,具备过硬的表达能力固然重要,但从学生的角度,尤其是尚未接受系统教育的学前儿童,怎样令他们知道并理解老师的想法才是关键。作为教师,必须有能力判断学生是否已经理解老师的意思。通常可以通过两种方法来判断:

(1)让学生按教师的要求弹奏一次。这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通过学生的再弹奏可以知道学生是怎样理解教师刚才那句话的,亦可让教师在第一时间补充学生理解不充分的地方。

(2)教师分别用正确与错误的方法弹奏,让学生判断哪个才是教师的要求。这种做法更适合于难以让学生一时纠正的地方,可等学生在课堂充分理解正确弹法后再回去慢慢练习改正。

2. 教师是否能及时发现学生的疑惑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可能对教师的要求百分之百理解;另一方面,教师也难以保证不遗漏任何一个知识点,尽管有时学生已经有那方面的疑惑。由于师生在某种程度上存在强弱势的关系,孩子在教师面前通常会胆怯、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更应该主动地发现学生是否对某个地方产生了疑问,而又不敢或不知如何表达出来。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要多鼓励学生提问题,让学生知道多提问题并不意味着他们无知或愚蠢,而是积极好学和聪明而善于发现问题的表现。

二、教师与家长的沟通

在钢琴课堂中,家长担当的角色绝非仅仅陪孩子来上课,而是引导、辅助孩子达到更好的课堂效果和练琴效果。幼儿学生的理解能力、记忆能力有限,对于课堂上教授的多多少少会有遗漏或理解不充分,在这种情况下,具备成年人理解能力的家长就会起到很重要的弥补作用;而且当学生在回家练习过程中,家长从旁督促学生按教师的要求练习,也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虽然师生是钢琴教学的主体,但家长也从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教师与家长在课堂的沟通也不容忽视。教师与家长在钢琴课堂上的沟通通常体现在:

1. 教师通过家长了解学生

孩子父母是最了解孩子的人,在一定程度上教师通过家长更能了解学生,包括学生的性格特点,在家练琴的状态,以及对学琴的态度想法,从而因材施教,对每个学生制定最适合的教学方法。比如有些学生在幼儿园常表现得自尊心很强,在钢琴课堂上过于严厉反而令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效果适得其反;而如果教师能通过家长了解到学生这一性格,在课堂上稍加赞扬,鼓励多于批评,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并更容易服从教导。

2. 教师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学习

有些家长认为钢琴是孩子学弹的,自己没必要懂;加上每节课都有繁多的细节要学习,家长不一定有耐性钻研进去,甚至觉得自己学不来。当家长坐在旁边陪学生上课时,其一举一动都可能影响到学生。如果家长能一起参与到钢琴学习中,学生的投入会大大提高。相反,如果家长感觉事不关己甚至在做其它事情(例如聊天、看书),那么学生会更容易走神,积极性降低。其实钢琴教学是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过程,孩子能学会的,家长一定能学会。

3. 加强教师与家长的互动

家长在课堂上学习的目的不是为自己,而是为帮助自己孩子学得更好。因此家长应积极把自己的疑问,包括平时练琴遇到的困难提出来,毕竟学生的表达能力有限,也未必有勇气给教师讲。当教师发现有些问题在课堂上一时难以完全解决时,可以交代给家长回家如何帮助学生练习、要注意的地方。条件允许下家长应多做笔记,课堂录音甚至录影,以便回家重温强化,把课堂的信息流失率降到最低,更高效地指导学生练琴。

三、家长与学生的沟通

前面提过,在课堂上孩子是很在意父母的举动和反应的。尤其面对严厉的父母,当学生弹得不能令老师满意时,会表现得很紧张,害怕被父母责备。作为家长陪伴在课堂时,应该做到积极投入、鼓励为主。当学生不够配合完成教师要求的动作时,应协助教师敦促学生完成;当学生不敢提出问题或表达不清时,家长应及时充当“代言人”。

总而言之,无论教师、学生还是家长,虽然大家角色各异但目标是相同的——令学生高效高质量地学好钢琴。充分利用沟通技巧,使三者在课堂上知己知彼、紧密合作,才能将钢琴课堂达到最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邹渊.中小学音乐课堂沟通障碍及对策[j].中小学音乐教育.2006,(5).

教师与家长沟通论文篇(8)

幼儿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是指幼儿教师和家长通过语言、文字等多种媒介进行的彼此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情感的行为,以达到相互理解、相互合作,最终实现促进幼儿成长的共同目标。《幼儿园指导纲要》指出:“家长是幼儿园教师的重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为了更好地实现家园同步,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幼儿园教师应加强与幼儿家长沟通,建立与家长的密切联系。但从实践来看,一些幼儿教师在和家长沟通时或由于业务水平不高,与家长沟通的自信心不足,或缺乏沟通技巧,不懂得与不善于和家长沟通,或缺乏应对各种冲突的能力等,导致沟通中经常出现困难,甚至引起误解或冲突。因此幼儿教师要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减少不必要的矛盾,除了提高专业水平,还要学会如何和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这是做好家园共育工作的基础。

一、树立平等意识,充分尊重家长

沟通是建立在对人的尊重之上的,幼儿教师在开展家长工作中,要认识到家长是合作者,是教育伙伴,大家都在为同一目标,即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早期教育而努力。工作中应充分尊重家长的价值观,保持平等、合作关系,积极寻求交流合作的机会,创造各种途径主动与家长沟通。因此,在幼儿教育中,教师与家长是处于双主体地位,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师要与家长保持平等关系,这是教师在与家长沟通中应始终遵循的一项原则。教师不要动辄以教育专家自居,或者在交谈中过多使用专业术语,给人以高高在上的感觉。其实,真正的专家能够把最复杂的道理用最浅显的语言表达出来,让人很容易去理解谈话的内容,保证交流畅通,这样才能有效达到沟通目的。树立平等意识,这是建立家园良好关系的重要前提。

二、讲究沟通策略,慎用消极批评语言

家长都希望教师能喜欢、欣赏自己的孩子。虽然教师需要帮助家长全面了解孩子,及时反馈孩子的成绩或问题,但由于沟通不当,结果无形中伤害了家长,事实上,许多家长并不担心孩子犯错,他更在意的是教师对孩子犯错的认识和态度。因此,教师应讲究沟通策略,在与家长交流时,可以先多谈谈孩子的优点和进步,肯定孩子的长处,教师一句称赞,都会让家长感到高兴,甚至影响对孩子的态度,而家长对孩子的赞赏言行在一定程度上会强化孩子继续努力的心理。同时教师对孩子肯定也能使家长轻松、自信的面对教师。此时,教师再将孩子的不足以期望的语言提出,这样,家长更容易接受。需要注意的是,交流中教师要讲究语言的运用,少用消极批评话语,一些家长自尊心强,易将谈论孩子的缺点视为对自己的批评,并感到压力,另外教师在提要求时不要使用发号施令的语气,如对家长使用“你应该”、“你必须”等字眼,这会令家长反感,影响沟通目的的达致。如果使用“我认为”、“你认为怎样”等这些婉转、带有协商性的词语,则效果要好得多。

三、根据不同家长选择不同表达方式,提高谈话的针对性

与人谈话,要有的放矢,提高针对性,对不同的家长采取不同的交流策略,这会让沟通工作更加轻松并富有成效。故了解家长的一般情况是幼儿教师必不可少的工作,包括家长的教育背景、社会地位、经济情况、婚姻情况、个性和价值观等。就个性而言,如家长是冲动、偏执型的,沟通时要特别小心,态度要温和、措辞要婉转、留有余地;如家长是活泼开朗、热心快肠之人,教师可主动交流,说话不用转弯抹角,并可让其适时参与班级组织的各类活动,与之分享工作中的苦和乐,增进情感;如家长是安静稳重、情绪不易外露、内涵很深的,他们往往有自己的育儿观,相信自己的判断,不会轻易地被教师的交流打动,面对这类家长,教师要做到诚恳待人,加强与家长的交流,寻找对方感兴趣的话题,及时肯定对方的选择,逐步沟通情感,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获得家长的理解和认同。

四、应用“共情沟通”技术,提升沟通效果

心理学家罗杰斯的“共情”理论认为:人与人之间信息的交流和传授,需要良好的心理认同基础,需讲究“共情”艺术。所谓共情,是一种他向反应,是设身处地地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去体会和理解他人的感情、需要和意图。在家园沟通中,幼儿教师共情则是指在教师和家长就幼儿的各种教育问题进行交流的情境中,教师能够恰当理解家长的内心体验和观点,并且能把这种理解传递给家长,这样对方就会感到得到理解和尊重,从而产生温暖感和舒畅的满足感。要达到深度的共情,幼儿教师要先放下自己的参照标准,将自己置于家长的立场,从父母的角色去体会家长的心情和需求。幼儿教师共情沟通的方法包括:学会换位思考,始终站在家长角度考虑问题,理解家长对老师的意见和看法;学会倾听,幼儿教师在沟通中要善于倾听,全神贯注,不打断对方讲话,努力体验对方的感受,体会对方的心情和面临的问题,及时给予语言和非语言反馈;表达尊重,尊重家长的个性及能力,接纳家长的信念,善意理解家长的观点及行为,以恭敬的态度表达与家长不同的观点,不妄加评论家长观点或决定的对错,只求能够在相互尊重与理解的基础上达成共识。

教师与家长沟通论文篇(9)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9-0141-03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最完备的教育是学校与家庭的结合。”这句话强调了家校合作的重要性,作为班主任要善于与家长沟通,进行有效的家校联系,形成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

一、赢得家长的信任,学生的理解——有效家校沟通的基础

1.用尊重、真诚、专业赢得家长的信任。班主任只有赢得家长的信任才能调动家长参与的积极性,才能顺利地开展工作,而赢得家长的信任的首先是要尊重家长。平时与家长沟通,对家长的称呼要得体,要记准家长的姓名、职业及家庭基本情况;语气要平和、热情、真诚,尤其是在学生出现一些不良行为时,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保持良好的状态与家长沟通;沟通时间尽量选择家长下班以后的时间,不影响家长平时的上班、休息,让家长有足够的时间与平静的心态和教师交流;在对孩子作出批评时也要注意方式方法,因为每个孩子是家长心中的太阳。其次态度要真诚,每一次与家长的沟通过程中,把学生视为自己的孩子,真正为孩子的健康成长着想,根据孩子的个体差异提供不同的教育方法,耐心细致地解答家长的困惑,每时每刻保持微笑,用真诚和爱心换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多站在家长的角度了解家长、理解家长,为孩子的每一点点进步感到欣喜,为孩子的每一点失误而着急。再次,能不能赢得家长信任很关键的一点,就是班主任的专业水平,当家长切身体会到班主任的专业水平,如家长在教育子女遇到困难时,班主任能给予适时指导,解决家长的难题,那么家长毫无疑问就会信服我们,而且这种信任是一般事件无法的。班主任在平时要善于利用家长会、电话等途径,充分展示班主任的形象、素质和能力,赢得家长的信任和支持。

2.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班主任进行家校联系时,不要让学生认为老师又要告状了,应该让学生知道,和家长联系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其成长和学习。想想自己处于学生时代时是多么渴望老师对我们的理解,总是高呼:理解万岁!现在回忆起来那种理解,其实最需要的就是和班主任之间以朋友身份的沟通,无论在生活还是学习方面,可以和班主任像朋友一样说说自己的心里话,得到班主任的理解和赞同。因此,平时班主任和学生之间多进行一些朋友式的交谈,拉近心与心之间的距离,相互理解、相互支持,那么学生也能正确理解家校联系的真正意义,即使指出学生的错误,批评学生的缺点,学生也会把它看成是一种“赏识”,一种“督促”,从而发出感激之情,获得积极向上的力量。

二、针对实际,拓展互通渠道——有效家校沟通的桥梁纽带

1.班级博客——家长的“网络学校”、家校沟通的新阵地。随着时代的变化,现在的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可教育孩子不是件容易的事。很多家长由于自身素质的原因,凭着自己的美好愿望,根据自己孩童世代的感受或眼下大家所热衷的“教育模式”一厢情愿、自以为是地指导孩子做这做那,不遵循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不了解孩子能否接受、是否快乐接受,而强迫孩子、压迫孩子,最终陷入家庭教育的误区,导致家长的话孩子不听,孩子的心思家长不懂。面对家长这种“有心却无力”的状态,我们教师在教育好孩子同时,更不能忽视教育好孩子的家长。因为家长的成长,家长观念的转变,家长素质的提高,最终会促进孩子健康和谐的成长。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在网络上创建属于班级自己的博客,每天更新学校、班级动态,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发生的事;每天上传或转载一些经典博文,为家长们介绍一些最实用、最前沿的家庭教育文章,供家长们学习,帮助家长掌握教育规律,发挥教育的最大潜能;有关不同层次的学生针对学习的不同情况的一些学习方法经验介绍的好文章,也可发到班级博客中与大家一起分享,方便家长从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为孩子解除学习上的烦恼,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总结成功的学习经验等。班级博客是向家长传达学校信息,记录孩子成长足迹的好平台,更是向家长传授先进的教育理念、前沿的教育思想的好窗口,也是家长们一起交流家教经验,共聊育儿话题,分享成功教子经验的好阵地。在班级博客中,通过家长和老师们的真情留言、经验分享、评论回复等多种方式,促进了家校沟通。可以说,班级博客是家长的“网络学校”,使家长快速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也是家校沟通的新阵地。

2.校讯通——家校沟通的好帮手。校讯通是一种新兴的网络沟通渠道,它的普及利用,极大地方便了学校老师与家长的沟通,特别是方便了班主任与家长的相互联系。学校有什么事情、什么通知可以直接通过校讯通发给家长,让家长及时了解学校情况,譬如五一放假学校如何安排,哪几天放假,学生放学时间几点,返校时间是什么时候,假期作业有哪些,需要家长注意什么问题等,都可以通过校讯通发给家长,方便家长及时做出妥善的假期安排,配合老师完成督促工作,保障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安全。每次学校组织的大型考试成绩、单元测试成绩都可很方便地通过校讯通及时发送给家长,并给出班级总体情况分析、各学科情况分析,让家长及时了解自己孩子的知识掌握情况,并及时做出反馈,帮助孩子分析成功或失败的原因,指明后阶段的努力方向和目标。也可以将孩子近期在学校表现,如作业完成情况、上课听讲情况等通过校讯通及时告知家长,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每到过年过节时,还可利用校讯通平台,给家长送去温馨的节日问候,拉近教师和家长的心灵距离。校讯通既方便又快捷,既可以和全班同学的家长发送信息,也可以单独对某个或某几个家长发送信息,比手机短信方便又省钱,真是家校沟通的好帮手。

3.家长QQ群——家校沟通的新形式。传统的家长会一学期就一次两次,各行各业的家长为生活而忙碌奔波,很难在某个时间某个地点集中那么多家长参与家长会,讨论孩子的教育问题,且家长会多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性互动,家长被动参与,家校互动受到很大的局限。因此,建立班级家长QQ群,可以尽情发挥家长的主观能动性,关于孩子的性格脾气、孩子在家的习惯、家里发生的事情、孩子的情绪变化等都可以和班主任交流,促使班主任及时了解孩子情况,在遇到事情时能更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对孩子的教育有什么困惑、难题,家长也可以和班主任讨论、交流,寻找对孩子成长最有益的好办法,相互配合,齐心协力,对症下药,使教育效果达到最佳。同时也可和其他家长一起探讨、交流孩子的教育心得,分享教子经验,促使家长之间有更多的交流沟通,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尤其是一些优秀家长、成功家长的经验、做法,值得在QQ群里发扬光大,让更多的家长借鉴、学习。班级家长QQ群的建立,给教师和家长们提供了一个方便相互交流的平台,不仅家长能积极参与进来,教师也方便与各位家长联系。如果班级里出现了什么问题,班主任可以发个信息通知家长某个时间到QQ群里集合讨论,召开网络家长会,避免某些家长因工作忙碌或出差而不能到校的问题,保证了家校交流的及时有效,有条件的还可以进行语音、视频会议,免除了时间、地点的束缚,免除了双方打字的麻烦。班内有问题孩子需要个别对待时,班主任也可以利用QQ与家长进行个别交流,力争统一思想,寻求最佳的教育方案,引导孩子走出成长的低谷。

4.电话联系——家校沟通的便捷方式。随现代科技的进一步发展,手机、电话已经进入家家户户,它在促进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同时,也为班主任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方便、快捷是电话联系最大的特点,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随时随地都可拨打电话,联系家长,让教师、家长双方能及时交流掌握学生的思想、学习、行为的动态,共同讨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教育孩子的好办法。目前电话联系还是家校沟通的主要方式,在学校家访情况登记表上看到的,70%左右的家访是电话家访。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电话联系仍然发挥着其他家校联系无法比拟的重要作用。

5.传统家访——家校沟通的重要保障。教师和家长的联系方式多种多样,随着通讯和网络为家校联系带来诸多方便,传统家访还有必要吗?答案是肯定的,其实那些不到家的家校联系,永远无法代替传统家访的作用。“央校”校长李庆明说:“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现代家校联系方式一方面缩短了家校的时空距离,但同时人与人之间一种真实真切真情的交流却越来越少了。因为现代家校联系滤掉了许多语言无法传达的信息,这对于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加深感情是一个不小的缺憾。”真正的教育以情动人、以情暖心,家访到家,一方面让学生获得一种尊重感,教师、家长、学生三方处在同一空间,谈论的焦点与重点集中在学生的学习状态与思想动态上。教师放弃休息时间,不辞辛苦地到家里是为了让孩子及时改正缺点,督促孩子进步,家长和孩子都能真切地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家长更愿意配合教师工作,孩子更愿意听老师的话。因为在“家”的环境里,容易营造一种特殊的氛围,叫作“亲情”。有些很难解决的问题,在这种氛围中会迎刃而解。这就是传统家访的魅力所在,这就是其他家校联系无法替代的原因所在,传统家访虽然传统,但并未过时,恰恰相反,家访到家才是家访的真正含义,家访也只有到家才能体现出家访的真正目的,传统家访才是家校沟通的重要保障。

总之,无论何种家校沟通方式,都是为了实现家校合力的目标。班主任要善于运用各种家校沟通方式,尽可能发挥各自所长,调动家长积极主动参与,让家校沟通更有效,让教学教育效果更好。

参考文献:

[1]张咏梅.把家校沟通当回事[J].中华家教,2011,(10).

教师与家长沟通论文篇(10)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3-0122-02

家庭和幼儿园是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两大方面,这两大方面对幼儿的影响必须同方向、同步调才能达到成倍的效果。不少家长说:“孩子在幼儿园各方面表现都不错,但回家后就另一样了。”这种现象表明,家园在教育上存在着不一致,孩子若在家和幼儿园表现不一致,就不能算成功。为了达到家园同步的配合教育,家园双方要围绕着孩子的发展经常联系,相互沟通,让家长了解具体教育目标及幼儿各方面的发展,与幼儿园取得共识,从而使家园同步教育更有效地促进孩子的发展。

一、树立正确的角色意识

角色意识影响沟通行为,幼儿教师与家长是关系平等、相互信任、配合默契的合作者,幼儿教师不仅应明确与家长沟通的目的和意义,在沟通中树立自我正确的角色意识,另外,幼儿教师还扮演着沟通主导者的角色,幼儿教师该如如何引导家长树立角色意识呢?社会角色理论认为,角色是对被期望行为的概念,因为把角色赋予某人便意味着一种期望,即某种类型和某种范围的反应将随之出现。首先可以通过向家长解释的方法,利用集体交流的时机,如家长会,向家长解释幼儿教师和家长之间应当是怎样的关系,介绍教师将会怎样开展工作,并具体地指出希望家长做出怎样的行动;其次,根据社会角色理论,如果角色能够得到高度评价,人们可以很好地扮演这些角色,角色能为个人提供他们所希望的利益,那么人们就很可能把自我置于这些角色之中。因此,对于家长做出的支持性、合作,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比如一个微笑、一句肯定或感谢的话,或者教师做出相应的合作使幼儿获益,这些都会加强家长所扮演的角色。同样,家长的角色定位、对于教师沟通的认识等也对沟通产生着影响,《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家长应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与教师之间是平等、合作的关系,家长与教师应相互理解,相互支持,主动参与教师的工作。家长若对沟通重要性缺乏认识,不明确沟通的角色定位,会成为影响与教师沟通的阻碍因素。因此,家长应积极参与教师的交流活动,积极配合教师的工作,明确自身的责任义务,消除各种顾虑。

二、掌握沟通技巧

(一)预防和化解矛盾的技巧。幼儿教师和家长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在交往、合作时不可避免存在矛盾,矛盾不仅需要解决,也要注重预防,这些都要通过沟通才能实现。对于矛盾的预防,幼儿教师一方面要利用集体沟通的时机,向家长解释教师与家长之间有哪些常见的误解,原因是什么,实际情况是怎样的,还应使家长知道采取怎样的方法解决才是恰当的;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平时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多了解教师的工作和幼儿在幼儿园的情况,当发现家长有所不满的表现时要及时主动沟通,将矛盾化解在萌芽阶段;对于矛盾的化解,教师要保持良好的态度面对家长的抱怨,站在家长的角度考虑问题,找到问题的根源和解决方法化解矛盾。

(二)促进家长支持配合的技巧。家长的支持配合建立在对教师的信任基础之上,教师要尽可能使家长了解教师的工作,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关系。根据参照群体理论,个人的价值观和行动受到所在群体的影响,幼儿教师可以利用群体沟通的时机,如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家长委员会等,对一些支持幼儿园工作的家长的具体做法给予肯定表示感谢,让全体长了解“好家长”的做法,加强支持合作的意识,促进家长对共同目标的认同感,做出一致行动。

(三)增进相互理解的技巧。增进教师与家长的相互理解,教师要向家长展示工作,让家长了解教师的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和工作能力等,家长才能多站在教师的角度考虑问题,由此带来的对教师工作的肯定也会使教师感受到成就感,从而利于形成良性互动。教师也要尽可能了解家长,在各种活动中观察家长的言行,了解性格、教育观念和方法,家长感受到被理解被重视,同样利于相互关系,增进沟通。

三、丰富和完善沟通方式

(一)利用便条。便条是一种有效的交流方式,它的内容自然真诚而有意义,虽然只有教师的寥寥数语,却可以把孩子的情况传达给家长。如某某小朋友今天很能干,能帮老师主动收拾玩具,而且饭吃的很好等都可以成为便条的内容。这样可以密切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交流,增强孩子的学习和家长的教育信心,也可避免教师与家长同步上班没有时间交流的尴尬。

(二)组织家长开放活动。通过家长会,使家长了解我园的工作情况,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的喜好,兴趣及家长希望对孩子某方面的帮助。介绍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各环节,使家长与幼儿园达成共识,形成教育合力。

(三)教师定期的家访。家访有助于更详细地了解幼儿的家庭状况及幼儿各方面表现通过家访,教师可以详细地了解到孩子的家庭状况以及孩子的健康状况、智力水平、生活习惯、兴趣爱好等,还可以了解到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态度和方法,从而进行恰当的引导。

上一篇: 铁路专业毕业论文 下一篇: 学生顶岗实习报告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