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世界杂志社
分享到:
《管理世界》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5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应用经济学、公共管理、工商管理等等。
  • 主管单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 主办单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 国际刊号:1002-5502
  • 国内刊号:11-1235/F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82-203
  • 创刊时间:1985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5.7
  • 综合影响因子:5.067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管理世界 2013年第07期杂志 文档列表

管理世界杂志本刊专稿

基于胜任特征的领导干部公选模型研究

摘要:针对当前领导干部公选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胜任特征的公选模型。从微观层面分析公选制度,认为人职匹配是公选实施的核心目标,匹配程度判定内容包括职位基本条件和职位胜任特征两部分。结合测评技术特点,建立了面向胜任特征的测评技术选择模型。本文研究有助于加深对公选流程的认识,为公选制度的推广应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1-5
管理世界杂志中国区域经济论坛

我国区域创新效率的空间外溢效应与价值链外溢效应——创新价值链视角下的多维空间面板模型研究

摘要:基于创新价值链视角,本文将创新过程分为知识创新、科研创新和产品创新3个阶段,并利用三阶段DEA模型考察了各阶段的创新效率。由于各阶段创新效率表现出较为明显的空间相关性,本文采用多种空间面板模型和设置多重空间权重矩阵的方法,分析了创新的空间外溢效应和价值链外溢效应。研究显示,产品创新效率与知识创新效率之间产生了明显的价值链外溢效应,产品创新效率和科研创新效率之间也产生了明显的价值链外溢效应,而科研创新效率与知识创新效率之间没有形成较为明显的价值链外溢效应。就创新效率的空间外溢效应而言,创新价值链视角下的各阶段创新效率都表现为较为明显的空间外溢效应。
6-20

区位地理与企业出口产品价格差异研究

摘要:本文构建区域地理偏远度指标,表征某地区与其他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并结合企业出口自选择效应和出口目的国信息,研究区位地理与企业出口产品价格的关系。研究表明,出口产品城市内价格差异远远小于城市间价格差异,区位地理因素比目的国特征更能够解释出口产品价格差异;区域地理偏远度对企业出口产品价格有显著的影响,越偏远的地方,企业出口产品的价格相对越低,初步反映出我国出口产业的梯度分工模式。此外,相对于一般贸易和内资企业,加工贸易和外资企业对区域地理的偏远度更为敏感,进一步反映出区位地理对于企业选址和出口行为的重要影响。本文首次从区位地理的角度解释中国出口产品的价格差异,与现有经验研究成果互为补充,具有较为重要的文献贡献。
21-30
管理世界杂志中国金融·财政论坛

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与股价崩盘风险

摘要:机构投资者究竟是会加剧股价崩盘风险,还是起到稳定资本市场的作用,是近年来财务学研究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以2005—201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和机构投资者持股数据为研究样本,从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视角考察其对公司层面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1)机构投资者的羊群行为提高了公司股价未来崩盘的风险;(2)在区分羊群行为的不同方向后发现,上述正向关系在“卖方”羊群行为的样本中更为明显;(3)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的存在并不能减弱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与股价崩盘风险之间的正向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同样提高了上市公司股价同步性,并且QFII的存在会加剧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与股价同步性之间的正向关系。这说明,在中国,机构投资者更多的是扮演“崩盘加速器”,而不是“市场稳定器”。本文的研究对于理解机构投资者在我国资本市场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防范股价崩盘风险、促进股市平稳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31-43
管理世界杂志中国农村发展论坛

中国农村土地调整制度变迁中的农户态度——基于1999~2010年17省份调查的实证分析

摘要:土地调整是中国农地制度的重要特征,中央“不得调地”政策是否得到农民支持是影响其实施效果的一个关键。本文基于中国人民大学和美国农村发展研究所1999~2010年5次17省份抽样调查数据,对中国农地制度变迁中农户态度的时序变化、地区差异及决定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尽管农民对中央“不得调地”政策的态度是复杂的,但是明确表示“支持”的比例显著高于“反对”的比例。面对土地调整和中央“不得调地”政策,农户同时具有公平和效率两方面的考量,并表现出明显的“学习效应”。人均GDP提高和人均耕地面积增加,会降低农户对土地社保功能的依赖,从而提高农户对中央政策的支持率;进行过土地或副业投资的农户更倾向于支持中央政策;最后,通过增加农村教育培训投入提高农民的知识文化水平,增进农民对产权和市场功能的认知以及对法律政策的正确认识,将会提高农户对中央政策的支持率,有助于中央政策的有效实施。
44-58

种粮效益:差异化特征与政策意蕴——基于3400个种粮户的调查

摘要:合理的种粮效益,是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关键。调查表明,如不将家庭用工计入成本,农户的种粮效益并不低。制约农民种粮积极性的主要因素,是单个经营主体的绝对收益低下。改变分散小规模经营的现状,适当提高单个主体的经营规模,是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必由之路。但经营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以后,粮食的单产和总产水平会下降,要在提高单个经营主体种粮效益和确保粮食总产稳步提高之间进行平衡。经济发达地区和粮食主销区的种粮效益高于中西部地区和粮食主产区、产销平衡区,说明这些地区发展粮食生产的基础较好。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是各地区的共同责任,必须防止部分地区因机会成本较高而出现推卸发展粮食生产责任的倾向。针对以上问题,从加快构建新粮农直接参与和受益的新型经营体系、建立不同层面相结合的补贴体系、促使分散小规模经营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适度提高粮食价格水平4个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59-70

农业FDI对中国粮食安全的动态影响研究——基于种业研发能力视角

摘要:本文以农业发明专利产出代表农业研发能力,通过构建负二项分布模型考察了外资对中国农业研发能力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外资在中国农业研发领域会产生负向的溢出效应,不断拉大本土企业与外资企业研发水平的差距,有利于外资企业建立技术优势,逐渐形成垄断。以种业为例,本文构建一个以本土和外资企业为主体的研发能力动态仿真系统,模拟外资对中国种业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外资企业进入后,容易形成寡头垄断或垄断市场,不断冲击本土种子的价格稳定和市场份额。当外资撤出,本土企业种子研发产出和销售利润虽在短期内会有增加,但增幅将明显滑落,说明本土企业受外资撤资冲击的影响较大,本土研发产出呈现对外资的高度依赖,不利于保障自身的粮食安全。最后,本文就如何合理利用外资、保障中国粮食安全提出了合理的对策建议。
71-79
管理世界杂志中国产业发展论坛

“权力游戏”:产业变迁中的微观政治——以中国石油产业市场参与格局变迁为例

摘要:1988~2008年间,中国石油产业的市场参与格局实现了从早期政府垄断下的局部有限竞争,向以三大国有石油公司为主导的寡占竞争格局的转变。作为一种组织与制度变迁现象,这种宏观变迁背后包含着复杂的行动者之间的权力游戏或微观政治。围绕着中国石油产业市场准入而建构起来的权力游戏中,国家、国有石油公司、民营石油企业、外资石油企业等行动者基于各自对于游戏的组织环境的判断,以及对各自的行动能力、其他行动者可能的行动策略等的权衡,策略性地进行着复杂的权力互动。这种复杂的权力游戏构成了中国石油产业市场参与格局变化的深层机制与动力来源。
80-93
管理世界杂志工商管理理论论坛

中国企业战略型领导的三元模式

摘要:战略型领导在当今竞争环境中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的影响至为关键,因此探索战略型领导的内涵和结构已成为领导领域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本文透过以往中外学者对战略型领导的实证研究和理论探讨,基于战略型领导理论、社会认知理论和跨文化研究观点,在深入分析企业和战略型领导的本质之后,提出了中国企业战略型领导的三元模型,即中国企业的战略型领导包含三类典型行为:理念塑造、制度规范和人情整合。而且通过分析它们的实证研究基础、文化基础和管理实践依据,本文还探索了各个维度与企业运营的关系。最后文中说明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94-112

里斯和特劳特定位理论反思——一个基于认知的实证研究

摘要:里斯和特劳特的品牌定位理论缺乏实证研究,并在学术界处于广泛默认状态,进而影响了整个品牌定位理论的研究方法,本文认为,这源自他们强烈的写实和描述风格、很高的理论弹性和独特的作品结构。通过文献分析从两人的作品中整理出8个定位点,以空调、手机、邮箱、牙膏4类产品中的26个品牌为对象,基于心理认知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虽支持了他们的理论,但仅显示出定位点和品牌排名间较弱的因果关系,在更客观的问卷结构2下——即先对品牌进行排名时,前者仅能解释后者方差的18.6%,即两位作者过分高估了这一关系强度,淡化了定位的实际形成过程及企业内部因素、模糊了成功的多样性和复杂性‘9此外,产品实际使用经验也对排名影响显著,并非如他们所言的无足轻重。而且,本文从该理论的隐喻性中发现了它难以验证的原因,并由此提出了它的溯因逻辑和实用主义基础,这进一步解释了它的广泛默认状态以及为什么对实业和咨询领域的影响要超过对学术界的影响,为定位理论的发展提供启示。
113-122

中国企业信息化创新之路有多远?——基于电子信息企业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摘要:本文对中国企业信息化和研发投入与企业规模、利润以及创新成果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理论探讨和实证检验。利用电子信息百强企业2005~2007年的面板数据,采用了跨时间纵向研究设计从而对以上因果关系更好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企业信息化投入对企业规模、利润和创新成果增长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而研发投入只对企业利润增长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此外,研究还发现,中国企业信息化和研发投入之间存在负的交互效应,而非通常所认为的协同效应。这个发现一定程度上说明,中国电子信息行业的领军企业在资源协调的管理能力上存在不足,难以在经营和创新的过程中有效利用企业资源之间的互补性。本文对其成因及改善措施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123-129
管理世界杂志中国上市公司研究

“富则思安”吗?——基于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

摘要:民营企业积累财富到一定程度之后是选择追求一种安稳的处世态度还是采取积极进取的策略,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研究问题。本文基于企业行为理论,尤其是业绩反馈理论等分析了处于相对富有状态中的民营企业追求安稳、规避变革的可能性,并探讨了企业内部经营控制和外部治理机制的调节作用。基于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数据,本文得到了以下研究结论:第一,当民营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高于期望水平而处于相对的富有状态将促使它们采取一种追求安稳的策略,富有程度越高则“思安”的可能性越大;第二,在创始人控制企业的情况下,民营上市公司“富则思安”的行为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但在家族二代掌控的民营上市公司则更具有“守业情结”,在企业获得满意绩效时更倾向于采取安稳的战略;民营上市公司在采取完全由职业化管理的情况下,职业经理人决策的风险规避意识使得企业更加偏好“富则思安”;第三,外部激烈的市场竞争遏制了民营上市公司“富则思安”的行为,激烈的竞争环境促使企业即使处于富有状态也要“居安思危”。
130-144

企业慈善捐赠的政企纽带效应——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摘要:采用我国上市公司数据,本文实证检验企业的慈善行为是否具有政企纽带效应(即是否有助于强化它们和政府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企业的慈善捐赠越多,它们从政府手中获得的补贴收入也越多,这一结果表明,企业的慈善捐赠具有明显的政企纽带效应,是强化它们和政府之间关系的重要途径;进一步的研究结果显示,相对于非国有企业来说,国有企业中慈善捐赠的政企纽带效应更明显;企业所在省份的市场化程度越低,这种效应也越明显。本文从制度层面研究了企业慈善捐赠的后果问题,同时也支持了企业慈善行为的政治和制度力量动机理论,本文的研究结论也有助于我们从制度层面理解我国企业的慈善行为。
163-171
管理世界杂志短论

热钱流动法律规导机制的构建

摘要:由于当前人民币不断升值,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经济体为使自身经济走出困境又纷纷出台宽松的货币政策、不断降息,故热钱纷纷融入我国进行套利和投机,给我国经济带来风险。因此,应加以规范、引导,将其转化为冷钱,防止其集中逃离。对此,尽管相关部门已制订了一系列措施,在法律上却是个薄弱环节。因此,应以构建法律规导机制为重点,综合采取经济、行政、法律的组合措施,构建完整的热钱流动的规导机制。
172-173

交通拥堵收费政策效应研究

摘要:本文以复杂自适应系统理论为基础,通过Agent建模与仿真技术对微观个体出行的不同特征与对交通拥堵收费的不同反应进行建模仿真研究。仿真研究结果表明,交通拥堵收费政策对道路拥堵状况有明显改善作用,在车辆出行高峰时段收取拥堵费对道路拥堵状况的改善情况更明显。收取不同拥堵费下,系统整体的路网情况存在差异,最佳的拥堵费可实现收费道路与非收费道路的整体最优。交通拥堵收费政策作为一种交通流量的“调节器”,可以调节路网的交通流量,使交通路网整体达到最优。
174-175

中国软件服务业投入产出效率及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摘要:本文借助SFA模型,测算了我国软件服务业的投入产出效率,并利用Tobit模型分析影响投入产出效率的主要因素。实证结果显示:我国软件服务业投入产出效率水平最高的是东部地区,西部次之,中部相对较低;科技创新能力、基础设施水平和城市化水平对软件服务业投入产出效率有显著影响;人力资源和产业集聚水平对效率的影响并不显著。
176-177

基于集群剩余索取权的产业集群治理机制研究

摘要:曾经创造出卓越市场绩效的产业集群也难免走上衰退之路,如何规避集群衰退风险、强化集群治理问题成为重要研究课题。本文基于对中国当前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问题和衰退风险的分析,以集群剩余索取权为基点探讨产业集群的治理机制——自我协调治理、行业协会治理与政府治理,以期能寻找到规避集群衰退风险、实现产业集群持续发展和集群竞争优势提升的有效途径。
178-179

企业社会责任标准的形成机理研究——基于综合社会契约视阈

摘要:本文构建了包括中心契约方的企业和显性契约方、隐性契约方的综合契约方,通过显性契约方的推动、隐性契约方的倡导、企业对标意愿提升和战略内驱、综合契约方多重博弈等方式,逐渐形成涵盖显性契约和隐性契约的适度性及动态性企业社会责任标准,旨从根源上辨识各利益相关者在社会责任标准形成中的角色和促推责任标准实施的有效性。
18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