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探讨3篇

时间:2023-01-30 16:40:21

摘要:在“三学课堂”背景下,要以深学、真学、乐学为基本要求,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主动调整数学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参与课堂,从不同的角度开展数学实践与数学交流活动,提升数学教学质量。

小学数学教学探讨3篇

小学数学教学探讨篇1

1小学低年段数学生活化教学的价值意蕴

数学寓于生活中,随着“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逐步深化,小学数学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而应该更注重的是学生全面、个性的发展。教师应有效合理地设计教学内容,并积极转变角色,变“主导”为“引导”,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1.1国家支持: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重视低年段的小学生学好数学能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推进,学生综合全面发展的能力越为重要,这就给生活化教学改革提供了现实要求。《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2],这充分证明了教育强调的是数学和生活之间的融合以及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的联系。因此,教师立足学生全面发展,高效运用生活化教学方式,帮助小学低年段学生养成解题思路,加深解题能力,实现数学课程标准。

1.2时代诉求:数学生活化教学满足当前教学现状的需求小学低年段学生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等尚处于发展阶段,这就加大了数学学习的难度,并且“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逐渐凸显出弊端。例如,过于重视数学内容教学时,忽视了学生的脑力体力同时发展特点,忽视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这样的教学方式不利于低年段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因此,生活化教学作为新的教学模式,在教育改革创新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3],将实际生活中的知识融入真实的数学课堂环境中,教师通过课堂讲授将生活实际和数学知识紧密结合起来,增强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对话交流,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活力和教学的应用效果。

1.3成长需要:数学生活化教学对学生的成长起促进作用鉴于低年段小学生的学习特征,采用简单的传授法难以达到良好的效果,因此,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将复杂、困难的数学教材讲活。改进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结合从现实生活经验中提取的数学素材,让低年段的小学生感悟数学教材中的概念和规律都是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来的,从而缩短学生与数学的距离,加深学生的数学认知。让学生从生活化教学中获得学习的趣味性,把学生从单调的公式练习中解放出来,引导他们深刻领会数学和生活是密不可分、相互交融的两个部分,培养学生融会贯通地解决问题实际生活中遇到相似的问题,形成对数学的真正理解。

2小学低年段数学实施生活化教学的误区分析

小学低年段教师们都有生活化的教学意识并愿意在课堂上采用这种方式,但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

2.1数学生活化教学理念认识薄弱数学生活化教学理念需要一线教师落到实处,因此,教师需转变教学观念,在课堂教学时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讲授知识[4]。但是部分数学教师对生活化教学的认识还不到位,特别是刚入职的低年段小学数学任课教师和闭塞地区的学校,并不深入理解生活化教学理念,这就导致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生活化教学方式不能有效地开展,不能充分达到预期的目标。

2.2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形式化教师要掌握好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小学数学丰富的内容。然而,在真实的课堂中,一部分教师虽然应用了数学生活化教学方式,但只是在导入环节介绍了某个生活情境,并没有深入挖掘生活情境和数学之间的联系,并且在讲授完知识点就没有再次与实际生活情境联系起来。这种教育方式只是将生活化教学作为一个“引子”,在教学初期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不能指导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与他们经历的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2.3数学教学内容的分析未生活化小学低年段的学生在数学阅读方面比较欠缺,基本的数学阅读仅限于数学教材和数学作业,教师上课利用数学课本讲解知识时,很容易为了数学而生活化,忽略学生在学习中的真实体验,忽略数学教学服务于生活的本质。通过对真实课堂教学观察,发现教师往往难于梳理数学和生活的关系以致对教学内容的分析不符合生活现实,又或者所出的题目与低年段学生的生活关联太少导致学生很难理解题面的含义,虽然数学题目来源于生活,但不是低年段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也会造成学生歪曲数学和生活的联系。

2.4教师学法指导忽视学生的主体化“学法指导”指的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授之以法。然而,数学教师在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上存在着误区,如包办性和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身体上和精神上的共同参与。通过实践观察到,在低年段教学中,教师为了保证教学效率、维持课堂纪律,只在讲台上通过教具来展示过程或者利用多媒体播放PPT来进行讲授,这完全忽略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低年段小学生由于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阶段,教师若为了维持课堂纪律而忽略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这样的学法指导会让学生丧失对数学的自信心和探索精神。

3小学低年段数学生活化教学的路径突破

教师要了解数学生活化教学的主要目标,为提升低年段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课堂还给学生,将生活中的元素和数学教材融合利用起来,创设真实生动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严格对教材中的生活实际进行分析研究,确保课堂效率的提升。

3.1专业引领:增强教师生活化教学的意识和能力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能够让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找到清晰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勤于思考、善于发现,为他们解决问题提供一定的依据。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教师要不断地增强数学生活化教学观念意识,通过各种途径提升数学生活化教学的运用能力。不仅如此,数学生活化教学观念的落实应当从校级层面加强宣传和引导,将数学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变成数学教育的常规方式。学校还应当积极组织教师参与教学技能的培训和研究,共同探索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施方式,把握好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精髓,吸取经验,提高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意识。

3.2教学反思:将生活化情境贯穿于教学过程中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学习内容与生活的整合程度越高,学生的自我接受程度也就越高。因此,教师要用心打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营造具有生活氛围的教学气氛,创造学生熟悉的生活教学环境,激发出学习的激情和探索的欲望,同时更加留心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感受和想法,使学生能主动地进入进课堂学习中。教师应当站在学生的角度为学生创造想要的场景,比如,小学生对生动形象的动画片和动漫感兴趣,则教师可以挑选出学生喜欢的动画人物作为课程的导入人物,将一群充满好奇心的学生代入课堂。

3.3立足教材: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挖掘素材数学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低年段数学教育中的概念都可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找到原型,因此,教材在引入课堂时,教师要去选择合适的生活素材作为教材的载体。教师需要对所用教材进行深入研究,对教材中的每一个知识点和细节都应做到了熟于心,这样才能够在繁杂琐碎的生活素材中找到能够与教学内容贴切的素材。根据小学低年段学生的年龄特质和认知顺序,数学生活化教学内容的讲授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这里提到的实际生活是指学生在自己的经历过程中常常遇到的情景、问题,也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经历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3.4突出主体:有效实施数学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要使低年段学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则必须让低年段的学生能发挥学习的主体性,学习者成为主体的主要标志是身心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包括探索、体验、合作、交流等活动。首先,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表明数学的教学不应是将现成的知识硬塞给学生,而是要让学生主动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并参与知识产生、发展和应用的流程,进而将掌握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其次教师要为低年段学生设计有助于促进思维的生活问题,设计的问题既要让学生有所思考,又要思有所得,并且设计的生活问题与学生日常中遇到的问题要贴合,这样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了数学的学习,且深刻理解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最后教师鼓励低年段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生活化教学活动,让全体学生都能融入进课堂,跟着教师的步伐一步一步地去探索、掌握数学知识。

4结语

小学低年段数学生活化教学具有重要的地位,低年段的数学生活化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提高低年段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师要通过生动活泼的课堂,让学生理解生活中处处都是数学,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同时,通过生活化教学将学生的学习场所扩大到生活中,使学生的学习对象不再局限于有文字的课本,而是延伸到整个自然和社会。

作者:李彩虹 单位:贵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小学数学教学探讨篇2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侧重于知识教学以及学生的考试成绩,课堂教学方式单一,课堂气氛较为沉闷,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之中,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新课改背景下,在小学教学中应用活动式教学模式,可以提升教学的效率及效果,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该教学模式就是通过在教学中开展活动,设置相应的情境,让学生深入理解及掌握教学内容,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质量。这一模式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认可。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活动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积极地探索、构建高效课堂。

一、活动化教学的概念

活动化教学模式也被称作活动型教学法,属于新的教学模式,它通常表现为教师结合教学要求,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鼓励学生依靠自身能力参与到各种活动中,如游戏、阅读、学具操作以及讨论等,进而掌握知识[1]。该教学模式的特点就在于学生参与活动,开动大脑指挥各感官协同活动,从而学习并掌握知识。活动式教学的应用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得到了师生的广泛认可。

二、活动化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第一,和生活更贴近。该教学方式一般把日常生活作为基础,提升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应用。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有很多和生活有关的内容,将知识和生活进行结合,可以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升其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灵活地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应在掌握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把教学内容和生活进行联系,创设生活情境,吸引学生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通过这一教学方式,可以把抽象、复杂的知识和生动、直观的事物联系起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还可以在探索中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优化该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2]。这种教学和生活的有效结合,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及自主思考能力,感受到学科的魅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重量单位《克和千克》等知识时,教师可以创设生活情境,模拟开设一个小商店。在课程开始之前,教师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便于学生初步了解要学习的内容,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课上让学生分组买水果,在称水果的重量时直观认识不同的重量单位,锻炼其计算能力。教师应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指导,在学生产生错误时第一时间进行纠正。购物一段时间后,学生可以深入理解重量单位。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竞赛活动,可以通过教师设置题目,学生抢答的方式开展,最后计算学生的得分,为高分的学生发放棒棒糖。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克与千克的概念,使其能够在以后的生活中加以应用。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有很多内容和生活具有联系,教师可以将经验应用于其他知识教学中。例如在认识人民币时,教师可以展示学生喜欢的饮料,如旺仔牛奶、冰红茶、奶茶、可乐等,将其当作道具,分别标记价格,模拟小型商店,让学生选购喜欢的饮料,之后用钱币购买。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把钱币和饮品进行结合,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人民币。再例如学习平均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创设发放奖品的情境:给一个小组发放一个苹果,让学生平均分配,学生在分发苹果时,可以掌握其概念和简单算法,同时还加强了和同学之间的互动。第二,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小学生的思维较为活跃,具有较强的求知欲望,因此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时期。只有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外部环境,才能提升学生的认识。当其对环境中的刺激进行同化和适应时,可以发展认识结构。也就是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以能够触摸、感知的事物为切入点,帮助学生理解及掌握知识,锻炼其自主思考及信息分析的能力。第三,有利于构建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是教学中的两大主体,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二者的地位是相同的,只是教师承担着教育学生的责任。以往在教育教学中,学生将教师当作权威,习惯了跟随教师的步伐,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给学生创设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把情感和知识进行有效结合。在教学中应用活动式教学方法,教师应该将自己放到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上,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将知识循循善诱地传达给学生。教师与学生间的平等关系,可以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重要的影响。对此,教师应注重师生关系的构建,让学生意识到教师是自己的朋友,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中碰到问题,都可以和老师交流。教师平时也要多关心学生,主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提升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此基础上,可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最大程度地发挥该教学方式的作用。教师可以从中获得职业认同感及使命感,看到学生的成长。

三、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首先,教师的教学模式单一。教育改革日益深化,素质教育背景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创新型的教学方式及手段,然而教师的绩效考核以及评价依然局限于学生的成绩上。家长、学校、老师都看重学生的成绩,导致教师无法彻底地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为了学生的成绩,教师只能保守地沿用传统教学方式,在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学生则习惯于跟着教师的步伐,这样虽然可以提升学生的成绩,但是对其长远发展具有消极的影响,限制了其综合能力的发展[3]。其次,学生缺乏学习热情。该问题的存在,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主要体现在:第一,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不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且教师常常照本宣科,教学过程是单边的。小学生缺乏较强的专注力,很难投入到这样的教学中。第二,学生的知识储备有限,一些数学题中有学生无法理解的公式及知识点,学生学习难度较大。长期如此,就会打击学生的学习信心和积极性,甚至出现负面情绪。

四、活动化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一)注重课前准备为了促进教学的有序开展,教师要提前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在课程刚开始时,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其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中,教师可以通过幽默的笑话,或运用多媒体播放有关的动画、短视频调动学生的兴趣,为接下来的教学开一个好头。例如在学习《观察物体》时,教师在课前可以运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一个长方体的侧面、正面及上面的平面图,告诉学生平面都出自一个立体图形,让其产生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完善教学目标,科学设计教学活动制定清楚的教学目标,可以为教学实践提供指导,提升教学的目的性及实效性。因此,在教学中运用活动化教学模式,教师需要清楚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合理实施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果。教师在教学中要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指引,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合理设计教学活动,让其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例如在《认识人民币》的教学中,目的就是让学生认识人民币且会换算。教师需要以其为中心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正确地认识人民币,在解决问题中应用。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给学生创设教学情境,模拟商店,之后把教学工具人民币发给学生,让学生购买喜欢和感兴趣的物品,之后用教师发的人民币计算。学生在商店购物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说出购买商品的价格,支付了多少钱、是否需要找零、还剩下多少钱。有一些学生在表达中不能清楚地说明,对此教师要合理进行引导,让其他同学帮助这位同学,鼓励其完整进行表达。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人民币,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掌握换算方法,同时可以培养学生计算及应用能力,有利于学生学科素养的提升。

(三)明确教学角色,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该教学模式下,教师要把新课改教学内容渗透到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适应学生发展的要求,不利于其思维及自学能力的培养。对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清楚自身的角色,发挥领导者的作用,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让其在学习中感受到乐趣,促进课堂教学的有序开展。例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加强互动,让学生说一说对正方体及长方体的认识。通过运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结合生活合理地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进一步掌握基础知识,优化学习效果。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视频,展示生活中的正方体及长方体,例如便利贴、房子、盒子、食物、鞋盒、魔方等等,让学生说出物体的形状。因为一些学生对于正方体以及长方体缺乏了解,可能会有少数学生说出错误答案,此时,教师不要马上否定学生,而是要耐心引导其认识正方体和长方体,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掌握。在学生简单认识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其动手操作,自己制作正方体和长方体,在操作中能够认识其构成情况,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教学的效果。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在学习中积极表现,从而提升其学习能力和效果。

(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升合作能力在教学中运用活动化教学法,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成若干个小组,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提升教学的效果。对此,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合理地给学生划分小组,每组人数控制在5~6人,对其合作学习能力进行培养,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灵活地应用小组合作方法,可以提升教学的高效性。例如在《三角形面积》教学中,教师在教学前可以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结合问题自学,探究学习中的问题,例如理解三角形面积推导过程、利用公式计算面积等。在教学中,让学生在组内学习。学生在讨论学习时,教师可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保证学生讨论学习的效果,促进教学的有序开展。学生讨论结束之后,应该让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在教学结束后教师应客观合理地进行评价。为了提升评价效果的合理性,要打破传统、单一的评价方式,把学习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进行有效结合,以提升评价的全面性。这种基于客观的评价,可以提升学生讨论学习的积极性,优化教学效果。

(五)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活动化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参与各种活动时经常要动手操作,这就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教师在活动化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例如在《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的教学中,教师以往会直接将结论告知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学生对其并不理解。要想改变现状,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通过活动,让学生逐渐掌握知识。第一,折、量、算。即先让学生用纸折出三角形,之后测量三角形各个内角度数,最后将内角度数相加,看看一共多少度。第二,拼。让学生将折好的三角形三个角标上号码,依据教师的要求“拼”好,看能拼成一个什么角,平角是多少度,让学生形成感性认识。第三,引导。通过引导学生看书,发现实践中获得的结论与书本上的结论相同,可以提升学生的成就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综上所述,教学实践证明,活动化教学模式符合学生的思维及学习特点,具有显著的优点,例如可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将教学和生活进行结合、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等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深刻认识到活动化教学模式的应用价值,不断优化其在教学中的应用,同时还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使小学数学教学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作者:苗金花

小学数学教学探讨篇3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从全新的角度阐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教育价值: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基础数学知识,更要在情感上、技能上引导学生,使其形成乐于学习、终身学习的优秀素养,创新数学教学方法。基于这一教学目标,教师要在设计教学方案的同时积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创造乐学、好学的全新学习环境。配合“三学课堂”构建深学、乐学、好学的全新教学模式,通过自主互助教学加强师生之间的课堂交流,能够为小学数学课堂注入新的活力。

一、“三学课堂”的概念分析

“三学课堂”是从学生的主观学习特点与学习能力出发设计的一种数学教学模式,通过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的研究来构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为主线”的全新教学机制,构建以“真学、深学、乐学”为核心的教学活动,从而启发学生的基本学习能力,优化教学流程。与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相比,“三学课堂”强调了教学的趣味性与实用性特点,通过深度学习、趣味教学来引导学生参与数学课堂。与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相比,“三学课堂”不仅重视数学知识的灌输,更加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学习兴趣的培养,是一种引导学生参与数学课堂、掌握数学知识的有效方法。

二、自主互助教学的实施优势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构建以生为本的教学课堂的全新任务,与传统的教学机制相比,新时期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更加重视学生数学学习能力与学习兴趣的培养,以全面育人和科学育人为基本的教育要求。围绕全新的教学任务,以灌输和限制为特征的数学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于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求。自主互助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掌握数学知识、整合数学概念的全新学习环境,在落实教学工作的同时,以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的合理引导为手段。

三、“三学课堂”下自主互助教学的实践探讨

(一)设计课前预习活动,推动“真学”在“三学课堂”背景下推动自主互助教学的落实,要从学生素质与教学要求两大角度设计教学方案:一方面,打造学生能够配合、愿意接受的数学教学模式,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在数学活动上进行创新,加强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交流。配合“三学课堂”的教育背景落实预习指导,可以实现“真学”,帮助学生逐步整合并掌握数学知识。教师要重视数学教学活动的创新组织与优化设计问题,以“真学”为要求,为学生创造自主互助的全新学习环境。以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教材《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为例,教师在课堂上给出了数学教具七巧板,鼓励学生通过拼搭、观察的过程来认识相关数学图形。教师在组织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尝试配合“三学课堂”来推动“真学”,打造自主互助的全新教学模式。教师为学生准备七巧板材料,要求学生在课前开展预习活动:观察七巧板,你在七巧板当中发现了哪些数学图形?对不同形状的七巧板进行组装,你又组合出了哪些数学图形?教师在提出数学问题之后与学生展开新一轮的交流活动,结合学生的预习经验,以“认识图形”为主题开展自主互助教学。教师要求学生利用绘图记录自己所掌握的图形知识,在课堂上进行分享交流,说明不同数学图形的几何特点。传统的预习仅仅要求学生完成教师所布置的学习任务,而在“三学课堂”的“真学”推动下,学生需要尽可能汇总数学知识,数学学习效率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除了完成教师提出的学习任务,学生还可以独立挖掘数学资源。

(二)开展课堂交流活动,实现“深学”“三学课堂”下的自主互助教学将教学活动分为两大板块:首先,要求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对应的数学知识,做好教学指导工作;其次,基于学生身上存在的学习问题、学生的学习特点开展互助教学,提升教学质量。要借助“三学课堂”优化自主互助教学模式,必须强调教学活动的深度优化,打造以“深学”为特点的数学教学机制,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不断积累学习经验。以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千克和克》的教学为例,在“三学课堂”的支撑下,可以建立以“深学”为核心的自主互助教学模式,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首先,为学生提供不同的测量材料,如瓜子与铁球等,为学生设计测量任务:用不同的称重工具分别测量瓜子与铁球的重量。学生利用电子秤进行称量,得出答案:瓜子的重量为1克,铁球的重量为700克。教师设计新的数学探究任务:为学生提供重量为1千克的铁球,继续比对铁球与瓜子的重量差别。在称重之后学生主动提出思考问题:既然二者都可以用称重工具来测量重量,那么是不是代表克与千克这两个单位可以相互换算?学生在提出假设之后,借由天平、电子秤等工具实施教学活动:准备数个不同质量的砝码,分别以1克和1千克为单位进行称重,在称重的同时记录称重结果,思考克与千克的换算方法,积累数学学习经验。在“三学课堂”的支撑下,以“深学”为实施教学活动的基本要求,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克与千克的差别,更要在实施教学活动的同时做好数学问题的分析工作,帮助学生对数学单位进行换算,主动分析相关数学问题。借由课堂上的交流活动推动“三学课堂”的实施,可以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教师不必对各个知识点进行复杂的讲解,在教学过程中,只需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即可。通过“三学课堂”激发学生交流、表达的兴趣,可以节省教学时间与教学资源,实现师生的有效互动,为自主互助教学的推进奠定基础。

(三)组织趣味数学实践,落实“乐学”“三学课堂”提出了“乐学”的教育要求,除了对基本数学知识进行讲解之外,更针对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关系、学生的学习特点提出了全新的学习任务。组织带有趣味化、互动化特征的数学教学活动,可以实现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有效互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教材中的趣味性元素,结合教学要求组织趣味教学活动,实现教师与学生的有效联动,积极创新数学教学方法,进一步推动“三学课堂”。以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可能性》的教学为例,为了帮助学生掌握数学概念,了解数学知识,教师可以基于趣味化交流活动打造“乐学”的全新教学模式,在推动自主互助教学的同时深化“三学课堂”,加强师生互动,教师通过语言设计情境,引导学生掌握《可能性》的有关概念,如下列情境所示:某店打出了一张广告标语:本次印刷中奖率为百分之二,之前购买的98人都没有中奖,此次剩余的两张当中一定包含奖金。由此吸引一大帮彩民进行购买,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吗?趣味情境的设计将数学教学转化为了讨论活动,学生不必在数学概念上浪费时间,而是直接针对有关观点的正确性展开讨论活动。教师可利用卡纸帮助学生制作,理解“中奖率为百分之二”的具体含义。一些学生认为,“中奖率为百分之二”,则代表着一百张中一定有两张包含奖金,这种说法是正确的;一些学生则认为,其所宣传的“中奖率百分之二”代表的是“这张有百分之二的概率中奖”,是相对于而言的。如果有1000张,前980份都没有奖,最后的20份全都中奖,则中奖率为百分之二的说法并不成立,所以店的宣传是错误的。在趣味教学环节,通过设计错误观点、提出数学问题等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探究兴趣与学习热情,发展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在构建自主互助教学课堂的过程中,教师不必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干预,而是可以借由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来优化教学,推动“乐学”在教学活动中的落实。开发趣味教学实践活动,以趣味话题引导学生,可以在加强师生交流的同时构建“乐学”课堂。

(四)发起数学综合活动,响应“自主”自主互助教学将数学教学活动分为了自主学习与教师引导两个模块,在实施教学工作的同时,要求教师针对学生开展思维训练活动,在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锻炼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针对这一教学目标,教师要设计带有综合化特点的数学活动方案,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突破口,结合“三学课堂”理念引导学生独立探究数学知识,独立思考,自由发挥,以此来延伸小学数学课堂,丰富数学资源。以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小数加法和减法》的教学为例,教师可配合“三学课堂”设计以自主学习为要求的数学教学模式,在组织数学综合活动的同时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量。教师为学生设计数学学习任务:尝试推导小数加法与减法的计算方法。在“三学课堂”下,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要求,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整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在课堂上展开互动:利用颜色不一的玻璃球代表不同的数字,如绿色玻璃球代表0.1,红色玻璃球代表0.2,以黑色的玻璃球代表1,通过数字的累加来帮助学生掌握数学计算方法。在“三学课堂”的带动下,学生主动积累数学计算经验:从计算要求上来看,小数的加减法计算与整数的加减法计算之间并没有太大的差别,小数中存在的小数点是需要重视的第一对象。在提出计算结论之后,利用数学问题帮助学生进行验证,如下列问题:(1)25+18=。(2)2.5+1.8=。在帮助学生开展计算练习的过程中,强调数位的变化:当小数点后面的数字相加之和达到10之后,需要向个位进1。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将自己所探索的数学计算方法在课堂上分享出来,进一步推动“三学课堂”的建设,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如部分学生借助竖式计算所整合的数学计算方法:根据小数点后的数字来确定小数点的位置,将小数的加减法视为整数的加减法进行整合计算,简化计算过程。在自主互助教学中,配合“三学课堂”帮助学生验证数学方法,提升数学教学质量。

(五)重视课后师生交流,深化“互助”自主互助教学在学生与教师之间建立了全新的互动关系,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分享学习经验提供了全新的学习空间。基于“三学课堂”构建自主互助的教学模式,除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有效交流之外,更要重视教师的教学引导,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针对“三学课堂”的教学定位,可尝试在课后的数学交流环节落实“互助”板块,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落实深度教学的同时实现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有效互动。以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百分数》的教学为例,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帮助学生掌握百分数的概念与有关应用,了解百分数的数学教育价值。在课后的教学活动中,基于“百分数”组织数学主题实践活动,从百分数的发展、百分数的历史等角度入手,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当中搜集百分数的有关概念。在课后交流环节,要积极构建“三学课堂”,鼓励学生搜集数学资源,教师对学生所搜集的材料进行展示,在课堂上发起互动。如学生所搜集的数学故事、数学历史等,可通过慕课、云班级等载体进行加工,将其转化为线上的教学素材,与学生实现高效互动。教师所搜集到的有关于“百分数”的数学资源,则借由链接、短视频等载体进行投放。重视课后师生交流活动的组织,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互,可以进一步实现“互助”,推动自主互助教学的落实。

四、结语

总之,开发自主互助教学模式可以为学生提供全新的学习氛围,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互,在落实数学教学活动的同时提升教学质量。在“三学课堂”背景下,要以深学、真学、乐学为基本要求,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主动调整数学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参与课堂,从不同的角度开展数学实践与数学交流活动,提升数学教学质量。

作者:张凯华

上一篇: 语文教学改革研究3篇 下一篇: 路面排水技术论文3篇
相关文章
精选范文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