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改革研究3篇

时间:2023-01-30 15:45:26

摘要:教师应在中职语文课堂中,以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为目标,坚持“文德并重”原则,通过挖掘文本内容、挖掘思政元素、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评价等方式,实现语文教学和思政教育的融合,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语文教学改革研究3篇

语文教学改革研究篇1

在学生的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阅读教学非常重要,其关系到学生的阅读习惯和方式的养成,通过阅读教学还可以使学生掌握阅读技巧,学生可以从所阅读的文章中积累文字和素材,为学生以后的阅读和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各科都在不断创新教学的方式,因此,小学语文教师也要不断创新阅读教学的方式,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会阅读,喜欢上阅读。

一、新课程改革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式创新的重要性

在阅读教学中有很多学生容易出现上课走神、心不在焉的状况,导致学生不能认真进行学习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师还是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课堂教学产生不了学习的兴趣。然而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师对阅读教学方式进行创新,使枯燥的教学变得丰富而且具有吸引力,有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每位学生都能够认真听教师的教学内容。当学生遇到疑问时,就会及时向教师寻求帮助,并在教师的带领下对疑问进行有效探究,获得最佳答案。由此可见,教师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式进行不断创新非常重要,只有不断创新的阅读教学才能有效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会注重阅读,进而才能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一)阅读教学中以教师为主,课堂枯燥乏味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的教学模式基本都是先进行对课本内容的阅读,然后进行讲解,最后进行总结,教师所采用的这种单调、机械化的方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学生在课堂上仍然是处于被动接受吸收知识的状态,这导致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得到有效激发,学生所学习的知识不能灵活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学生处在被动接受地位上,也使课堂氛围变得枯燥乏味,虽然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但是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并没有得到培养,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阅读的积极性,导致教师的阅读教学效果也不明显。

(二)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模式跟不上时展新课程改革后有很多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跟不上时展,不能及时进行创新,影响阅读教学效率的提高。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语言单一、语调平缓,没有加入任何的感情色彩,只是单纯地进行阅读内容的讲解教学,这种传统的没有进行创新的教学模式会使阅读教学变得单一和局限,还导致学生阅读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阅读水平得不到提高,教师阅读教学效率得不到提高。

(三)教学评价内容单一,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评价不但是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同时也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但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评价学生的主要方式还是以学生的成绩为主,这种单一的评价对学生和教师来说都存在很大的问题。教师以学生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内容,而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创新的教学方式却得不到展现,进而严重削弱了教师教学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一次考试并不能把学生所积累的知识全面进行考核,也代表不了学生学习的态度,评价内容的单一,制约学生同时也制约教师的创新教学模式,影响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三、新课程改革理念下创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式的路径

(一)教师要及时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学观念要及时转变,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以教师为主的机械性的教学方式,结合新课程要求以及学生的需求,制订出学生适合并喜欢的教学方式。语文教师是学生学习道路上重要的引路人,教师不仅要发挥好主导功能的积极作用,还要不断创新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从而带领学生、不断激发和促使学生进行大量阅读,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积极阅读的良好习惯,使教学效率得到提高。教师的教学观念要及时发生转变,才能不断创新阅读教学方式,教师在改变教学方式的同时,还要注意要突破学生的思维定势,敢于打破原有思维定势,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这样才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例如,在阅读教学中,如果出现对话内容比较多的教学内容,教师通过使用各式各样的角色扮演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角色扮演的表演。学生想要在角色中表演到位,就需要进行认真阅读,并且对角色以及角色对话的语气进行深入分析,这样才能真正体会到人物当时的心理变化和角色的感受,学生只有加深对人物的了解才能使表演更加到位。如果学生要把人物最真实的一面表达出来,就需要学生的思维不断活跃,这样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提高了学习的信心,活跃了课堂氛围,教师的阅读教学效率也得到相应提高。

(二)向学生讲解阅读技巧,提高阅读效率要想提高阅读能力,反复阅读是达不到的,学生阅读的文章比较多,种类也比较广泛,而不同的阅读题材,阅读的方法也不相同。学生只有掌握阅读技巧,才能主动进行阅读,并喜欢上阅读。而教师要向学生讲解一些阅读技巧,使学生掌握阅读的技巧,才能够提高阅读效果。例如,在给出阅读材料进行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了解所阅读的内容是什么文章?这类题材的文章应该怎样进行阅读?而学生只有了解自己阅读的是什么内容才能使用相应的阅读技巧,才能提高阅读的速度。当学生所阅读的内容是散文或者诗歌时,教师就应该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品味散文和诗歌中作者所创作的意境,让学生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并进行详细的阅读。同时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对散文和诗歌的布局、前后关系等进行认真分析,学习作者的创作技巧。学生在童话故事、小说、新闻等文章的阅读教学时,要加快阅读的速度,找出文章中的关键词以及核心句子,等阅读后,学生还需要注意一定要做好文章的概括,要注意一定要概括出文章的中心内容。同时教师还要让学生注意在文章阅读的过程中重点关注人物细节上的描写和人物心理上的描述,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习到较多的知识,提高阅读能力。

(三)创新拓展学生思维,积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拓展教学内容来丰富学生的思维,从而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阅读的乐趣,这样才能让学生成为教师阅读教学的课堂主角。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使用提问、讨论等教学方式,来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拓展。在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阅读,让学生了解阅读内容,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例如:“文章中主要讲述的是什么事情?作者想要向我们表达什么?文章中出现了几个人物?”以此来拓展学生的思维。学生要想正确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需要认真进行阅读,在阅读中要不断思考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这样还可以使学生在阅读中进行思考的能力得到提高。阅读后学生还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来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在探讨过程中让每位学生的思维得到丰富的锻炼,从而还表明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只有在不断的阅读过程中才能有效且快速地提高,通过阅读拓展学生思维,使学生思维能力得到有效提高,这样的教学模式也完全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培养。例如,在《火烧云》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没有讲解内容前让学生朗读一遍文章,然后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文章主要讲解的是什么内容?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都有什么?”通过阅读学生都会明白文章的含义,但是却有很多学生对于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存在很大的疑问,而教师可以利用学生都存在疑问的地方让学生之间进行讨论,通过讨论学生更加能够理解作者写作的目的和想要表达的意思,这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在合适的条件下拓展学生思维,不断加强学生对学习的深刻意识,更能促使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助于帮助学生进行高质量阅读。

(四)利用新媒体技术为学生创建阅读环境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进步,使现在的教学设备更加完善,教师在阅读教学时就应该合理使用新媒体技术为学生创建阅读环境,来激发学生阅读的乐趣。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阅读文章,由于学生的知识储备比较少,对于抽象的文章就不能够理解也读不懂,更不明白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然而学生具有相对敏感的感官,教师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把阅读的内容播放给学生,刺激学生的观感,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学生在新媒体技术的帮助下观看了阅读内容,对教师所要讲解的阅读内容就有了初步了解,激发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阅读的渴望,学生在新媒体技术的帮助下观看阅读文章后,就会发现文章内容变得简单易懂,对于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在阅读中也能够及时明白,可见利用新媒体技术为学生创建阅读环境,能够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对阅读的浓厚兴趣。例如,在《猴王出世》的阅读过程中,很多学生在阅读的时候都感到比较困难,教师就可以借助新媒体技术给学生展现《猴王出世》的动画短片,学生通过观看动画短片,理解了文章内容,使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学生在进行文章的阅读时,就会在好奇的心态下进行文章内容的认真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很容易就明白文章所介绍的内容,还有效加深了学生的记忆。

(五)优化阅读作业,提高阅读的有效性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优化学生的作业,为学生“减负”,然而优化作业也要符合国家出台的“双减”政策,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就应该为学生打造更为合理且方便的阅读作业,这既可以让学生大大减少学习上的重担,还可以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效率,提高学生积极阅读的能力。对于学生而言阅读作业应该是具有浓厚趣味性、生活化特点的,只有具有趣味性才能有效吸引学生的参与。例如,教师能够让学生阅读《顶碗少年》,然后布置阅读作业,让学生利用简单的文字描述文章内容,然后进行段落的划分。当教师检查学生作业时就会发现班级内多数学生把文章内容简单描述为少年顶碗失败—再失败—成功,学生根据自己描述的内容把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可以看到学生在了解文章写作结构后,对文章内容层次划分的比较合理。通过优化阅读作业,教师要不断加强学生对所学阅读内容的深层次理解,激发学生对阅读的浓厚兴趣。

四、结语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阅读极为重要,学生通过阅读可以养成良好的习惯,还可以积累较多的知识,这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都奠定了深厚基础。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更加重视阅读教学,更要及时转变新的教学观念,突破思维定势才能使学生的思维方式得到培养。教师要向学生讲解阅读技巧,学生只有掌握阅读技巧才能提高阅读效果。教师要加强创新教学模式拓展学生思维,积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利用新媒体技术为学生创建阅读环境,优化学生阅读作业,使阅读成为让学生快乐的事情,让阅读发挥其真正的价值。

作者:亓婷婷 单位:青岛西海岸新区张家楼小学

语文教学改革研究篇2

一、高职语文教学进行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职业能力培养对于高职院校语文教学来讲十分重要,不仅有助于强化学生能力,还可以使学生更加满足企业需求,结合现实情况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点重要性:一是时展的必然要求。在教育不断优化与改革的过程中,其目的也逐渐变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特点针对性的制定教学内容,进而增强学生语文学习的质量和效率。二是应对人才竞争的必然需要。在教育不断普及以及发展的过程中,专业性人才数量进一步提升,要想在此种背景下帮助学生强化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便需要在语文讲解过程中结合职业能力完成教学,确保学生在毕业之后进入职场能够更好地适应工作。三是完成教学目标的重要基础。高职院校语文教学质量与教师的教学定位以及内容规划有着必然的联系。语文知识源自于生活,因此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在掌握教学核心的基础上科学把握知识重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此外,教师进行职业能力培养还可以更好地满足企业人才需要,例如若想进一步提升语文写作能力,教师便可以模拟职场情景,使学生可以提前了解文件书写模板和相关要求。而在教学内容设计上,高职教师也要加强对行政公文的关注,增加一些关于语文财经类书籍的拓展,从而使学生加强对职场生活的了解,良好应对实际工作[1]。

二、高职语文职业能力培养内容分析

语文课程作为教育阶段的基础性课程,以教育的角度来讲偏向专业性理论知识的讲解固然重要,但是在基础内容授课的过程中也不能够弱化其功能性的作用。与其他学科不同,语文学科不仅是基础性学科更是一种兼顾多种教学内容的综合性课程,因此还需要强化技能的培养。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中,写作、阅读以及语言运用是语文学科教学的关键,也是教师教学内容设计的主要部分。在此过程中,高职语文教学相对应能够培养出的职业能力则分别是分析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口语交际、人际交往等。以上职业能力不仅有助于提升工作质量,还能够帮助学生加强待人接物的能力。对于企业来讲,人才要具备专业知识以及职业能力。其中专业能力是指语文理论知识,例如语文教学中的文章写作以及知识整理、归纳、总结的能力。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中侧重于专业能力的培养,为后续学生的职业发展奠定专业性基础。而职业能力则是指在工作过程中的方法以及学习方式,例如阅读分析以及适应能力等。教师要在日常工作中积极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以及处理事务的水平,从而确保其今后工作的质量以及效率。

三、高职语文教学职业能力培养现状研究

现阶段,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主要围绕专业能力以及语言应用水平。然而结合数据分析结果来看,很多高职学生在后续的工作中缺乏专业能力以外的综合能力,进而在面对工作问题时无法独立完成思考并解决,甚至难以进行细致的沟通与交流,这也局限了高职学生的综合水平,会为后续的职业发展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出现以上情况的原因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思想认识上存在偏差。语文是学生接触最多的学科之一,于是很多教师会在思想意识上更加偏重其他理科内容,认为语文只要完成基础内容便可以达到要求,这也导致很多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积极性并不高。此外高职院校在语文规划上将重点放在了课程分析与教学工作中,忽略了深入开发课程的重要性,很多老师只是应付教学内容,完成教材知识的传授,并没有展开教学,发挥语文教学的职业培养功能。由此可见高职院校以及教师思想意识上存在偏差,阻碍了语文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二是运用不当。由于思想不到位,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往往呈现“形式主义”的状况,毕业生在进入到社会之后会发现学习的知识理论与企业的实际存在偏差,究其原因在于语文课程规划目标较为模糊,没有针对职业能力培养方面设计培训内容,学生仅是死记硬背知识内容,而这些内容只能是专业性的基础,无法完全满足职业需要,这便意味着知识无法运用。例如面试礼仪等,学生不仅不懂面试技巧,也不清楚面试官的深层含义,严重影响就业率[2]。

四、高职语文职业能力教学的具体路径

(一)加强对职业能力培养的关注结合现阶段高职语文教学情况来看,高职院校必须要在现有基础上进行职业化教学的优化,发挥语文教学的价值。对于就业来讲,求职人员的个人能力水平以及职业能力是非常关键的部分,因此高职院校要增强对语文教学的重视,突出其重要性,并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强化职业技能,以此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具体工作中,要求高职语文教师需要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创新自身观念,真正认识到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高职语文教学介于中学语文以及大学语文之间,因此兼顾了语文教学的专业性以及大学教学的职业化培养职责,其教学目的在于为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综合性应用人才。高职院校既要以人文观念强化学生思想,又应在语文教学中重视语文分析以及口语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以上两种能力在社交中尤为重要,例如语文教学内容中的写作格式,以及尊称、敬语等都是以上职业能力的体现。而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中,学生更多是硬性地储存知识,导致在运用时难以针对性地调取知识内容。鉴于此,教师要强化职业培养知识的实操和锻炼,使学生在面对多种职场场景时可以轻松应对。

(二)以考核职业能力为目的优化教学设计在传统的高职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考核内容主要是考查学生的知识记忆能力,只要能够记忆知识内容便可以获取较为好的成绩。这也导致很多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主要便是运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成为储存知识的“机器”。在此种背景下,学生的知识应用以及灵活转换能力会逐渐减弱,自身的优势与能力难以发挥作用价值,知识成为了“静态的存储形式”。由此可见,此种形式的考核在长时间运用下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偏离语文教学的运用目的。因此要求教师在未来的工作中应该摒弃此种考核内容,将知识考核从“静态储存”转化为“动态地运用”。“动态的学习与应用”是指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体现主观能动性,全身心地参与到知识内容的学习中。而在考核的过程中,不仅要进行理论知识的考察,还要以学生为核心,进行职业能力素养的训练与检查,使学生能够在考核的过程中自动化地将知识内容运用到不同的职业场景中,达到训练语言运用以及分析表达、人际交往的目的。此外,在传统语文教学中,考核主体为教师,教师通常会根据教材内容设计考核内容以及标准评分等,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难以以学生的角度完成题目的设计,以至于成绩结果难以体现学生的真正综合能力。例如在考核中800字的文章写作,学生通常会套用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模板完成文章,这样虽然能够提升写作成绩,但若是在考核中遇到其他类型写作的老师,则难以评估其真实成绩。由此可见,传统考核中的语文评定考核决定权在于教师。因此在未来的工作中,语文教师要在题目设计中添加职业能力方面的考核内容,例如结合具体案例使学生完成口语交际的训练,在考核学生能力水平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拓展思维,强化职业能力[3]。

(三)加大职业能力培训力度“学以致用”是职业能力培养的一种体现,也是高职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然而现阶段大多数高职院校对于语文学科的教学却呈现一种不重视的态度,甚至会出现严重的其他学科占课的状况,这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学校在未来的工作中要改变此种情况,加强对语文教学的重视,并且结合社会发展实际需要设计多种职业能力训练课程,全面优化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水平,这样便可以通过语文教学搭建高职院校学生与社会职业发展的桥梁,使学生更早地接触职业生活,为后续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现在很多大学都会设计多种题目的辩论赛,提升学生的临场应变以及分析、理解、运用能力。高职院校应该积极借鉴与学习,使学生能够在语文活动组织的过程中增强自身的胆量以及思维活跃度,强化职业能力培养水平。

(四)注重学生职业道德素养企业在进行面试的过程中,除了对专业性以及口语能力、未来规划等方面的关注,还会优先选择道德素养较高的学生,因为此类学生的道德水平强,不会在工作的过程中影响企业的经济利益,对其发展产生不利的危害,且与其他学生相比工作积极性更高,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效益。因此若想要帮助学生更好地获得人力人员的青睐,便要在高职语文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道德水平。在教学时,可以加大对英雄模范事迹的讲解,使学生在倾听讲解的过程中了解工匠精神、铁人精神等优良理念,继而在后续的工作中可以更加清晰个人发展目标,针对性的实现自身价值。与此同时,若想要进一步凸显语文教学的职业化价值,便要举出反例,使学生认识到岗位中不同行为的影响以及什么是工作中应该大力提倡?什么是应该避免的行为等,确保学生在日后的工作岗位中可以严格恪守职业道德标准,不会出现贪污以及其他违法乱纪行为。此外道德素养较高也有助于学生社会交际水平,使学生可以学会真诚待人,完善自身。

五、高职语文职业能力改革的未来趋势

在高职语文教学中添加职业化的改革内容不仅仅有利于学生的求职,还能够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因此在未来的工作中,职业化语文教学也会成为高职语文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内容,需要教师以及高职院校积极配合。总而言之,高职院校要正确看待专业能力培养以及职业能力强化等工作,不可以忽略职业技能的重要性,要清楚地理解学生会进入到工作环境,为社会贡献自身力量,而不是“死记硬背”专业基础知识,这样才可以真正将高职语文教学内容运用到实际生活以及工作中,发挥语文教学的真正作用,实现高职语文的教学目标[4]。此外,在未来的高职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加大对信息化软件的使用,为学生提供源源不断的社会素材以及场景案例,使学生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社会职业的发展状况以及工作需求,结合自身的不足加以完善和优化。与此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学校要积极的与企业进行合作,利用“校企联盟”的形式,为学生提供平台,教师也可以在此平台中更加便捷地获取企业现阶段对人才的需求,针对性的开展职业能力培训内容,优化高职语文教育的课程设计,使课程内容规划以及教学方案、教学目标的制定更加具备科学性与合理性,确保学生能够应对今后的职业需求,这对于学生的今后发展以及社会进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进行高职院校语文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应该加大对职业能力培养的关注,确保每一位教师都能够在优化教学设计的基础上,强化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在后续的工作中能够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品格。此外,教师也需要正确看待语文在职业能力方面的功能性,不断结合社会发展需要,创新并完善教学内容,使语文教学能够符合社会发展需求。

作者:刘月娜

语文教学改革研究篇3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快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需要贯彻国务院、党中央关于加强与改进新形势下职业教育改革的意见,结合中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教育性质,提高教学质量。而语文作为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实施“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的重要载体,其教学质量对中职院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具有直接影响。因此,在我国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背景下,中职语文教师应当秉持对国家、民族负责的态度,认识到德育的紧迫性与重要性,将思政内容融入课堂教学,创新教学方法,推进教学改革,将学生培养成符合新时代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一、课程思政导向下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意义

教育部也于2020年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以下简称《课标》)中明确,语文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融合课程思政,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中职语文课程是中职学校的公共基础课程,各专业学生均需学习。将思政教育融入其中,开展课程思政,可以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意义如下。

(一)形成育人合力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中职院校创新思政工作的核心内容。语文是公共必修课,将思政内容融入其中,能够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及爱国情怀,使学生能够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革命文化,做到以文载道,使语文教学和思政教育形成育人合力。

(二)落实课标要求《课标》为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与目标确立提供理论依据。中职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理解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发现与鉴赏、文化传承与参与,明确了学生学习语文课程后需具备的相应品格及关键能力、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要求。因此,语文教学需落实育人要求,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及表达交流能力等均得到发展,落实课程任务。教师再次基础上开展语文教学活动,能够推动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的完成。

二、课程思政导向下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问题

(一)实施效率有待提高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多数教师具备课程思政意识,也在日常教学中进行相应尝试,却未能达到良好效果。原因在于学生中考后进入中职学校,思想的松懈导致学习语文缺乏明确目标与动力。此种情况下,学生学习语文只为通过期末测试,未能深入了解语文学科涵盖的思想内涵。消极的思想影响了学生的行为,使其仅是为完成学习任务而学习,缺乏主动性,进而学习效率不高。例如,在《拿来主义》这一课的教学中,学生只有了解鲁迅的生平及这篇文章的创作背景,才能理解文中提出的“拿来主义”。但学生普遍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较为沉闷,导致学生对重点知识掌握不足。

(二)思政内容有待丰富语文课堂是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途径,语文教材蕴含许多思政元素,能够在潜移默化间落实课程育人。但是,语文课程思政仍存在局限性,一方面在于部分教师依赖教材内容,未能使时政新闻、风土人情、革命历史等走进课堂,教学内容也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爱国主义等,对思政元素的挖掘不深入。例如,在教学《沁园春·长沙》时,教师不仅要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让学生感受毛泽东的豪迈气概,还要联系“十四五”“脱贫攻坚”等时政内容,使学生体会到中国腾飞发展速度之快、质量之高。另一方面是部分教师忽视综合活动、口语交际等内容,教学效果易受到学生积极性及内容复杂程度的影响。对此,教师需要设计有趣、生动的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方法有待创新在语文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时,教师需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对教学效果具有决定性影响。教师常用的直接讲授法缺乏吸引力,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林黛玉进贾府》教学中,课文节选自名著,语言稍显晦涩,内容较为复杂,单纯靠教师讲解难以调动学生兴趣。若教师采用情境教学法,则能达到良好效果,如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王熙凤、林黛玉等人物形象,加深其对课文的理解。教师还可采取信息化教学方式,利用思维导图、VR技术等,这些新技术、新方法均可以为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提供帮助,促使其不断创新教学方法。

(四)教学考评有待完善教学考评不仅可以调动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热情,还可以改进教学活动。但是,目前的语文教学考评机制不够完善。在教师层面,中职院校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技能和知识,注重专业课程教学,语文作为公共基础课程未能受到重视,加上学生热情不足、学习基础薄弱,教师难以在教学活动中获得幸福感与满足感。在学生层面,中职院校的考核仍以成绩为主,考评方式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热情。例如,“自我介绍”或“模拟应聘”口语交际活动中,教师仅按照刻板的评分标准为学生打分,准备不充分及性格内向的学生将会受到打击。对此,教师应结合学情,从创意设计、勇敢开口、是否进步等方面考核学生表现。

三、课程思政导向下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路径

(一)结合文本内容,调动学生兴趣古诗文作为我国文化瑰宝,在艺术领域地位较高,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古诗文内容,感受作者通过古诗文抒发的情感,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但是,现代教育背景下,部分学生难以理解古诗文内容,对古诗文写作背景、作者的立场了解不足,难以领会其中的情感与意蕴,学生无法对古诗文学习产生兴趣。因此,为使学生领会古诗文内容,教师可以收集更多历史资料,丰富教学内容,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中,教师可讲解作者苏轼的创作背景,利用互联网收集资料,将图片、视频等融入课件,使学生对这首词的历史背景有进一步的了解,引导学生从作者角度分析词的含义、领悟词的意蕴。这首词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后作的,那段时期可以说是苏轼重要的人生转折点,在那之后,苏轼留下诸多优秀作品。通过《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苏轼怀古喻今,透过历史烟云,借用周瑜自比,抒发了对人生的无限感慨和深沉思索,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态度。教师通过讲授和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作为新时代中职生,我们要如何面对人生逆境?”让学生在古诗词鉴赏中,和作者产生情感联结。此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古诗文的了解,使其树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还能以古鉴今,培养学生积极进取、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二)挖掘思政元素,浸润学生心灵1.挖掘思政元素中职语文教学中,教材是教学的核心资源。为实现课程思政建设要求,教师需挖掘语文教材内的思政元素,主要思政元素如下。(1)爱国情怀。爱国情怀经过时间洗礼与沉淀,是永恒的思政教育主题。培养学生爱国情怀是中职教育的重要目标。教材中有诸多爱国题材的文章,学生通过对其进行阅读与学习,能够震撼心灵,产生强大力量。例如,在现代诗歌《我爱你,中国》中,作者把一个海外游子眷恋祖国的无限深情抒发得淋漓尽致。教师可以通过导入图片或爱国歌曲,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产生爱国之情,让其心中激荡着对祖国的爱。在课堂教学的最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作为新时代青年学子如何看待爱国?应当怎样爱国?”唤起学生的爱国热情,厚植爱国情怀。(2)情感教育。文学作品中蕴含许多情感教育元素,通过学习课文,学生可产生相应情感。例如,《致橡树》一文中,“橡树”与“木棉”象征爱情中理想的男女形象,如同两颗高尚、坚毅的树,一棵是勇敢的卫士,保卫自己世界,承受风吹雨打,一棵拥有红硕的花朵,为爱人照亮前程、助威呐喊。爱情是由共鸣的灵魂与思想组成的,有其高尚和伟岸之处,教师讲解《致橡树》中“橡树”与“木棉”冷暖相依、同甘共苦,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爱情观。(3)职业素养。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部分,中职教育能为社会输送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中职学生只有提高知识素养,拥有良好职业素养,方能满足职业需求。例如,笔者所教的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古文《师说》中,大文豪韩愈先生在文中提出“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文中对教师的职责和作用、师生关系等都进行了论述。教师在讲授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为人师表、爱岗敬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引用时政素材在语文教学中融入时政素材,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积极参与课堂;将书本内容和时政热点结合,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品德,开拓其眼界,促使其独立思考。例如,《国家的儿子》一文,真实地再现了英雄罗阳壮丽人生的最后八天七夜,为了顺利完成歼-15战斗机在航母上的起降试验,这位航空事业的功臣殚精竭虑,以身殉职,令人痛惜。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可结合时政热点——近年来我国航空事业迅速发展,课前让学生查找中国航天人的英雄事迹,课中结合课文展开讨论,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涵,感受英雄的伟大精神和家国情怀。3.结合专业内容中职教育要培养“德技并修”的专业人才。教师在开展中职语文课程思政时,应考虑学生学情及专业特色,加强教学内容和职业生活、专业教育的融合与联系,做好教学设计,兼顾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及能力提升,将思政教育和专业知识融合。例如,在教学《金大力》时,针对“金大力精神”——一个平凡的乡村瓦匠,人们不知道他的大名,他的瓦匠手艺“很不够格”,却当上了瓦匠头儿,并且乡亲们认可他,同行们信赖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其中原因,引导学生理解“一个人立身依靠的是善良、朴实和勤劳”。教师可提问:“为什么金大力瓦匠手艺不够格却赢得了大家的认可和信赖?他靠什么赢得信任?课文哪些语句能够表现出来?”进而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做一个“靠谱”的人。教师可在课堂上结合专业内容,融入学生实习单位的相关资料,为学生介绍工作情况,使学生在“金大力精神”感染下,养成勤劳刻苦、脚踏实地的职业素养。

(三)创新教学方法,实现协同育人1.应用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调动学生听觉、视觉等感官,可增强教学效果。教师须明确信息技术对教学的作用,实现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融合,将其融入导入、授课、巩固等多个环节,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中,教师可在导入环节播放《好汉歌》(《水浒传》主题曲),提问“最喜欢哪位梁山好汉?”为后续教学奠定基础。之后,结合课文内容,播放电视剧片段,引导学生总结“林冲怎样被逼上梁山?”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能够加深对人物的了解,明确林冲从委曲求全、逆来顺受转变至奋起反抗的思想变化,认识到“封建社会人民面对压迫必然走上抗争道路”。课后,教师利用雨课堂布置作业并上传视频,便于学生巩固复习。2.开展实践活动语文课堂外蕴含着丰富的思政资源,教师应将学生从书本引向活动,再从活动引向语言和思想,这也是学生接受思政教育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结合学校兴趣小组与社团,发挥社团的组织作用。例如,联合文学社举办“拼搏高考”“学雷锋月”“我喜欢的名著人物”“国庆节”等主题征文竞赛;联合书画社举办节日主题书画比赛;联合歌唱团举办爱国歌曲比赛;等等。也可以定期邀请校内外专业人员,包括禁毒大队、优秀教师、劳模等,开展专题讲座,拓宽教育途径。此外,学生还可以选择感兴趣的实践内容,利用假期开展调查研究,不仅能够学习相应知识,还能培养正确的科研态度。例如,在“故乡山水故乡情”主题活动中,为加强学生对家乡认知,教师可组织学生调查当地风景名胜,以“我的家乡好风景”为课题撰写报告。

(四)丰富教学评价,培养综合素质为考查学生情况,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反思教学,达成课程思政目标,必须健全教学评价体系。此过程中,可将评价主体多元化,凡是参与思政教育者均可进行评价,包括学科教师、语文教师、家长、学生等,采用师生互评、师生自评、其他教师评价、生生互评、家长评价的方式,不以单一成绩为评价标准,注重学生素质提升及知识掌握,关注每名学生表现,淡化成绩、凸显专长,挖掘每名学生闪光点。例如,在“自我介绍”环节,教师可先进行自我介绍,学生专心听讲并评价后,模仿教师展开自我介绍,师生、生生之间互相评价,还可邀请家长、其他教师作为观众或评委,鼓励多元主体参与其中,打造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师还要结合学生情况给出评价,有的学生胆小内向,如果能够克服怯懦心理表达自己,则予以较高评价;有的学生善于交流、性格开朗,则侧重评价学生自我介绍方法的新颖性、内容的全面性等。通过此种方法,开展针对性评价,为每位学生提供恰当指导,让所有中职学生均能获得提升。综上所述,我国教育迈入全新发展阶段,要求各个学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培养学生思政意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因此,教师应在中职语文课堂中,以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为目标,坚持“文德并重”原则,通过挖掘文本内容、挖掘思政元素、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评价等方式,实现语文教学和思政教育的融合,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黄国珍 单位:广东省河源理工学校

上一篇: 采购管理工作探讨3篇 下一篇: 小学数学教学探讨3篇
相关文章
精选范文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