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人事管理思考3篇

时间:2023-01-29 10:19:23

摘要:在新形势下,社会技术对于高校发展的影响不断加大,信息化建设在人事管理中的应用能够极大地提升学校人事管理的效率,同时还能够保障信息的安全,加强部门之间信息的交互与协同。随着国家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也将努力更上一层楼,对学校的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高校人事管理思考3篇

高校人事管理思考篇1

一、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出现的新特征

大数据环境下高校人事信息管理工作的开展,以及不同专业院系、学科的人事管理信息增多,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新特征:

(一)人事资源的海量化与分散化当下不同高校在专业学科不断完善情况下,其招生人数、教师招聘人数也逐渐增加,校内短时间累积的人事资源越来越多,海量化、分散化成为人事信息资源的主要特征。如校内各专业、各部门都存在着海量的人事数据,涉及到行政、考勤、教学、薪酬等方方面面的内容,且校内图书馆还存放有大量的人事资源。同时由于各部门往往以内部档案管理为主、数据管理工作独立运行,因而也造成人事信息资源的分散化。

(二)人事信息的动态化与周期化高校多个部门人事信息的管理活动,包括海量人事信息的搜集、分类、处理分析与存储活动,通常以学期或学年周期,在期中或年终开展人力资源、行政事务等信息的管理,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管理特征。而且随着人事信息更新速度的加快,不同行政、教学、考勤、薪酬等的管理内容,也呈现出实时动态变化的特点,这就需要管理人员耗费更多的时间、精力,对不同类别的人事信息作出筛选、分析与归档处理。

(三)人事管理的数字化与通用化在网络大数据及云计算技术、后台存储数据库等软硬件支持下,高校人事管理也开始利用多种数据挖掘与整合技术、信息化管理平台,进行不同类型人事数据的搜集、处理分析与存储。因此,高校内人事管理部门根据行政、考勤、教学、薪酬等的数据管理需求,利用网络信息化人事管理平台,对不同专业、学科的管理数据,作出数字化收集、分类、处理分析与存储,且可以将数字信息化人事管理、数据共享,用于各部门的人事数据资源管理之中,具有广泛的适用性、通用性。

二、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系统使用的主要技术

(一)LAMP软件开发框架技术LAMP软件网页开发架构,通常包括Apache服务器、MySQL数据库、Web资源管理系统等软硬件组成,主要用于商业网站、校内门户网页的开发设计。相比于传统J2EE/Ja-va分布式应用程序的开发,以Apache服务器、MySQL数据库为主的Web网页开发架构,具有着整体结构轻量性、内存占用小,以及功能可拓展性的特点,能够被用于不同网络操作系统的跨平台Web资源共享、业务功能执行。如对于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开发,借助于Apache服务器、MySQL数据库等技术,可根据内部人事管理的数据控制、业务功能诗选需求,进行Apache架构的功能添加与拓展,将处理完成的人事数据信息,存储至MySQL数据库服务器之中。

(二)UML可视化建模技术UML建模技术为面向对象的图形化建模语言,具有可视化、易表达与功能强大等方面特征,运用UML技术可构建起网络系统的逻辑模型、功能服务模型。如利用UML开发工具、RationalRose建模软件,进行高校人事管理系统的开发过程中,可通过简单、直观的图像符号建模元素和模型库,取软件代码、UML图像,进行人事数据搜集、处理分析与存储等功能的代码开发,以便于人事数据信息存储、共享功能的实现。

(三)ODBC数据源互连技术ODBC开放数据源连接技术为数据库的组成部分之一,主要为不同数据库的信息资源访问、信息共享,建立完整的传输规范、标准API应用程序接口。在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系统中,管理人员可利用标准API应用程序端口,向Web管理系统操作程序,发送数据访问、业务编程的服务请求,而ODBC数据源互连技术,可用于加强各后台数据库的人事数据资源访问、信息共建共享。

三、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系统的主要管理功能

依托大数据技术、网页开发及可视化建模技术等,建立起的高校信息化人事管理系统,通常涉及到行政办公、教育教学、财务等方方面面的管理方向,开展各部门职工档案信息、上课考勤信息、薪酬给付信息的管理。由Web网页、Web资源管理系统等提供人事信息管理的功能服务窗口,并将相关的人事管理数据资源,存储至后台服务器、数据库之中,形成不同操作系统之间数据资源、功能服务执行的互通互享。1.职工档案信息管理。在高校招生人数、师资数量不断增多情况下,其内部行政部门、教育部门、财务部门存在的职工档案信息也越来越多。因而校内人事管理部门人员可根据不同院系、单位的人事资源管理需求,利用人事管理信息化系统,开展各部门职工性别、年龄、职务等数据信息的综合性管理,进行人员信息收集、统计分类、处理分析、整理上传与存储管理。2.上课考勤信息管理。高校行政人员、教职工考勤管理工作,是校内人事信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且考勤管理指标数据,在教职工人员年中、年末工作评比中占据着主要地位,往往作为重要的考量因素。如高等院校通常采取打卡、点名等方式,由校内行政、教育教学、科研等人员,登录至相应的人事信息化管理系统,自主参与上课或上班考勤,网络后台会统计每个学期教职工的考勤管理结果。3.薪酬给付信息管理。在网络web信息管理平台、后台服务器及数据库等软硬件支持下,高校可利用人力资源管理软件、Excel表格,进行各院系教职工人员的教育信息、薪酬给付信息管理。通过对多种电子数据资源的收集、检索、统计筛选、分类处理、录入与存储管理,可以实现不同人事管理信息的查看、添加、删除、下载或修改。

四、大数据环境下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开发建设策略

(一)人事管理信息化系统模型的建构对于高校内部小型web信息化人事管理平台的开发,主要借助于Apache服务器、MySQL数据库软件系统,构建起MySQL软件的数据库模型、数据表结构,包括教职工人事管理的E-R需求模型图、和/或数字数据存储类型,以确定信息化管理系统中,不同人事管理数据模型的“与关系”,形成后端数据库服务器、前端人事管理服务请求的连接。在通过对以上人事管理数据信息的服务功能分析后,得到系统中的教职工信息、人事档案、考勤信息、薪酬信息等存在着“与关系”,具体E-R模型如图1所示。

(二)MySQL软件数据库的拓展功能开发利用UML数据库模型工具、Apache服务器软件,web网页资源管理软件的开发设计人员,可建立起多种人事管理数据模型的结构框图,以及人事管理信息的数据表SQL结构。其中不同校内人事管理信息的Web资源管理系统、MySQL数据库内部,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功能管理数据表、数据内容,具体如表1所示。根据以上表1的人事管理数据库模型信息可以得出,高校不同部门数据表是将MySQL数据库模型的逻辑结构,以表格形式对涉及到的人事管理信息进行说明解释,主要设置有序号、列名、数据类型、长度、可否为空、涵义说明等组成部分,且基本涵盖了教职工信息、人事档案、考勤信息、薪酬信息的管理内容。在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的服务功能执行过程中,软件开发或管理人员可通过相关的命令窗口,输入教职工人事管理的SQL指令,调用MySQL数据库模型建立不同类别的数据表。其中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系统,使用多个独立的MySQL数据库,以及UML数据库模型工具、GUI图形界面工具,生成有关教职工信息、人事档案、考勤信息、薪酬信息的数据库结构模型后,导出SQL标准数据表的格式,来实现不同人事管理数据表格的开发设计。

五、基于MySQL数据库的高校人事管理信息系统功能实现

在进行信息系统的开发工作之前需要对系统使用者进行需求分析工作。高校人事管理信息系统主要需要实现四大功能模块。一是使用者登录控制功能需求。系统使用者通过指定浏览器登录系统,并根据系统使用者类别的不同(系统管理者、专职教师、外聘教师等)自动弹出各自对应的操作功能权限。二是系统使用者所属部门和职位管理功能需求。该功能需要系统对高校教职员工所属部门与职位、职位需求等信息进行有序管理。三是教职员工人事档案管理功能需求。该功能要求系统对教职工个人基本信息(性别、年龄、学历等)、任职信息、从业资格信息等进行存储,允许个人对自身的相关信息进行浏览、查询、登记、变更(需经过人事处相关管理人员同意)等操作。四是教职员工薪酬管理功能需求。教职工可以使用该功能查询个人当月及历史工资信息,人事处管理员则可以对教职员工的薪资信息进行录入与修改。除上述四方面,系统还要能够实现高校教职工的日常考勤信息的记录和管理等功能。对系统使用者进行需求了解后就可以在MySQL中建立一个名称为Renshi的数据库,该数据库中包含多个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表,比如管理人员表Guanlirenyuan存储系统管理员的信息和密码;专职教师表Zhuanzhijiaoshi存储专职教师的个人相关信息和密码;考勤表Kaoqinbiao存放日期、教职工姓名、缺勤次数及原因等信息。1.教职工历史记录、新增记录的录入或查看。高校各院系依托web网页资源管理系统,以及后台服务器、MySQL数据库,对不同时间段内新增的教职工个人信息、人事档案、考勤信息、薪酬信息等,进行收集、登记、录入与存储。之后管理人员或外部用户访问web网页人事管理系统时,先发送访问请求SQL指令,上传至后台数据库进行处理,来为其提供人事数据信息的录入或查看等服务。2.上报至高校管理部门。在以上高校教职工信息、人事档案信息、考勤信息、薪酬信息等的录入完成后,由管理人员登录至web人事管理信息化系统后台,进行不同类别人事数据信息的审核与分类管理。管理人员要做到随时更新教职工信息,达到能够实时调取数据上报至高校管理部门、随时可供高校管理部门监控的效果。3.人事管理信息的统计处理、修改与存储。MySQL数据库模型的软件开发人员,或者拥有人事管理后台权限的用户,可以对海量化的人事管理信息数据统计分类、整理上传,并通过进入后台数据库对存在错误的数据模型、数据表,作出删除、修改等的管理操作。总之,大数据及云计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的不断发展,为高校不同部门人事管理工作提供了软硬件的支持。面对高校不同院系、部门的人事数据信息管理任务,需要从总体系统架构、人事管理业务执行的角度着手,建立起MySQL数据库的人事管理系统,开发出符合广大教职工人事信息管理的数据模型、数据表,进行教职工信息、人事档案信息、考勤信息、薪酬信息等的数字化管理,促进多种人事管理功能需求的实现。

作者:张小鑫 潘越 单位:大连财经学院

高校人事管理思考篇2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各高校管理制度在不断进行改革与创新。由于高校的人员较多,人事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难度与复杂性,因此转变人事管理工作方式,加强信息化建设是高校的当务之急。信息化管理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同时能够为相关管理人员提供更快捷的查找方式等。当前,部分高校已经意识到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并且开始进行信息化管理建设工作,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依然出现了各种问题,这就需要高校不断找出问题,并且不断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真正实现信息化管理,有效提升高校管理工作效率。

1信息化管理的概念

信息化建设是改革开放之后逐渐产生的概念,从党的十八大开始,就已经有了相关的发展指向,并将“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的概念作为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之一,转变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就是要全面加快信息化建设速度。信息化建设包括多方面,而行业的信息化建设主要体现在信息化管理和信息化技术工业两个方面上,是推进经济结构全面调整的重要手段。信息化管理是实现网络化和扁平化的管理,建立数据平台,深度挖掘数据,通过将准确的数据集成有效信息,并且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提高整体管理质量,大幅度降低管理成本[1]。

2高校信息化管理建设的意义

信息化建设是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当下,各行各业都在随着社会的发展脚步而不断进行革新,教育行业要想不被社会淘汰,就需要将各方面管理实现现代化,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这也是新时代对教育行业管理工作提出的基本要求。要想实现高校现代化管理,就需要做好信息化建设工作,而真正实现了信息化管理的高校在全国2600多普通高校中所占的比例不足10%。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教职工也在扩招,大量的人事信息需要采取更高效的管理方法。以某普通高校为例,其职工约280万人,比上年增加约8万人,增长2.91%;专任教师181.26万人,比上一年增加3.86万人,增长2.18%,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98.41%,比上一年提高0.26个百分点。面对逐年上涨的职工人数,要想推动数字化校园的发展,管理工作信息化是第一步,并且高校要有所发展,需要以大量的信息和相关数据作为参考,高校可以根据这些人事信息进一步做出分析,了解学校需要的教育人员资源等。信息化管理能够为高校提供更有价值的数据,从而有效避免高校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出现盲目建设的问题,保障高校能够做出更科学、合理的建设规划。

3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影响因素分析

在目前的高校人事管理工作中,部分高校已经开始加强管理信息化建设,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各种因素影响着高校信息化建设。

3.1软硬件设施部分高校虽然已经开展了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相关工作,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只重视对硬件的建设,却忽略了对相关管理软件的研发,没有良好的软件作为支撑。而部分高校又过于注重校园建设成本,不注重更新硬件设备,陈旧的硬件设施成为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障碍,一些校园的硬件设施不能够支撑管理软件的应用。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高校经费投入不足,绝大多数高校认为,信息化投入较高,认为信息化投入很少的仅占4%。有65.87%的普通全日制高校和63.46%的高职高专院校认为制约信息化发展的主要问题是资金投入不足。相比较而言,“211”院校的信息化程度投入较大。

3.2人员因素在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除了需要较好的硬件设施和管理软件外,管理人员也是决定信息化管理工作能否得以顺利进行的一大关键因素。然而实际上,首先,高校人员对信息化管理重要性的认知不够,管理信息化工作没有引起高校和相关人员的重视,认为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并不是工作的重点,导致无法实现高校管理信息化[2]。其次,部门高校缺乏专业的人事管理人员,甚至没有建立相关的部门,或管理人员没有接受过专业的人事管理,整体队伍的专业素质不高,缺乏基础的管理知识[3]。最后,相关人员的能力不足,不能够熟练地使用信息化工具。

4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路径

4.1运用信息化管理理念要优化高校的人事管理工作,就要彻底转变人事管理工作理念,将信息化落实到实际的高校人事管理工作中[4]。首先,高校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为高校各岗位人员树立正确的信息化管理意识,转变相关工作者的传统管理意识,使其逐渐转变管理方式。其次,对管理工作人员提出明确的要求,并且要求相关人事管理人员在以后的人事管理工作中做好电子档案的录入,潜移默化地影响相关人管的管理意识,使其逐渐习惯使用信息化管理。

4.2建设完善的信息库人事管理工作涉及的信息内容较多。例如,高校职工的工资信息主要是由高校的人事部门管理,而职工的政治基础信息又是由高校的政党部门管理,而职工的教研信息一般由高校的教研部门管理。这样就使得人事管理工作非常烦琐,尤其是在进行一些大数据统计时,需要每个部门相互协调,导致统计工作开展起来有较大难度。例如,一些相关的考核统计等会给涉及的部门带来额外的工作,降低高校各部门的工作效率。因此,高校需要建立完善的人员信息库,专门由人事管理人员负责,不同部门没有查看所有信息的权限,但可以针对某一部门设置密码而拥有对应的查看权限,这些权限的分配也是由人事管理人员来进行的,既有利于开展人事管理统计工作,又不会影响各部门的正常管理统计工作,还能够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5]。

4.3重视对人事管理人员的培养在招聘人事管理人员时,高校应选择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不仅要懂管理相关的理论知识,还要能掌握信息技术等。高校还应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提升相关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并设定考核,从而使高校的人事管理人员保持专业的管理水平[6]。

4.4信息化管理资金的投入要想实现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不可缺少的就是设施的支撑,这其中包括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两者缺一不可。高校应加大对这两个方面的资金投入,避免忽略某一方面的建设。一方面,完善高校的硬件设备,有了较好的硬件设备才能够顺利地开展后续工作[7];另一方面,需要高校加大对管理软件的投入,一个完善的系统或软件能够帮助人事管理人员高效地开展工作。

4.5建立信息化管理制度高校需要建立相应的信息化管理制度,针对人事管理人员的工作,需要提出明确的规范与要求,增强人事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遵守职业道德规范,防止泄露人事信息。同时,要制定好相关的维护制度,设立专门的技术部门,定期更新和维护管理系统,并且加强系统的安全性,让信息化管理的工作得以更好地开展[8]。

5结束语

实现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是当下各大高校的主要任务,教育行业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不仅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还需要不断优化高校的内部管理。而人事管理作为高校职工管理的重点,提高人事管理的工作效率和质量非常重要。高校需要增强相关人员的信息化管理意识,同时为人事管理人员提供良好的设备条件,使信息化管理工作得以顺利展开。除此之外,高校需要增强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完善信息库建设,让人事管理能够更好地促进高校的全面发展。

作者:季思远 单位: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高校人事管理思考篇3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不断地进步,信息化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更加普遍,给社会的各个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帮助。随着信息化应用的不断深入,高校开始将信息化的应用从教育层面拓展到信息处理和储存方面。通过信息化技术,能够有效地提升高校人事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对于高校的人事管理具有极大的帮助。但是由于我国高校人事信息化管理发展的时间相对较短,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影响着信息化技术的具体应用,同时也影响着高校人事管理的质量。因此,为了保证信息化技术在高校人事管理工作中的深入使用,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对于高校人事管理的作用,就需要加强相关的研究工作,针对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及时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

二、新形势下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对于社会各个行业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加强信息化技术在高校人事管理中的应用,能够进一步规范高校人事管理的工作流程。高校的工作运转需要大量的人员配合,同时对于一些问题需要详细的安排和处理,否则就会产生许多问题[1]。在高校人事管理中积极使用信息化技术,能进一步规范高校人事管理工作,使得工作的流程更加清晰,帮助相关的工作人员更好地了解工作的内容,从而有效地提升工作的效率。高校的人事管理作为高校管理中的重要部分,必须要通过现代科学技术的使用进行不断的改革和升级。目前,我国的高校人事管理中的内容不断增加,对于高校教职工的管理不能仅仅停留在日常事务的管理上,而是要进一步通过有效的奖惩和激励手段不断提升高校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保证高校的积极发展。当然,高校人事管理模式的改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从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到信息化人事管理模式需要一定的时间,同时也需要现代信息化技术的帮助。高校要不断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人事管理系统,积极促进人事管理工作的创新,从而提升相关工作的效率。只有通过有效的方式,才能成功地将高校人事部门工作人员从繁杂的人事管理工作中解脱出来,大大节省工作的人力成本,为高校员工提供更好的服务,也进一步将人事部门的工作带入更全面、更高质量的轨道中。通过信息化的应用,能够进一步保证高校人事管理的效率。在传统的人事管理中,人们通常只能通过纸质的方式来进行资料的查阅和信息的收集,同时还有一定的保密制度的限制,因此往往会导致相关资料的使用效率降低。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能够将相关的人事资料上传到系统之中,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查阅,还能够有效地保证信息的安全。此外,通过信息化技术还能够高效地进行人事资料的梳理,提高信息的使用效率。

三、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具体思路

在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的发展中,为了保证相关工作的质量,高校必须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和自身发展相适应的档案和信息管理工作。在信息化的建设中要积极通过信息化平台将人事档案及人员信息数据的相关字段传输到系统中,成为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在网络管理系统中,要研发和安装日常需要的功能,比如数据分析和数据查询以及图像处理和扫描等,不断提升系统的兼容性和安全性。同时,将高校人事管理相关工作数据传输到信息化平台上还能够促进校园工作的数字化,整合校园管理工作,优化相关的管理模式,能够有效地促进各项事务的顺利进行。随着未来信息化管理的不断发展,人事信息管理的技术也会取得新的突破,学校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信息平台,保证相应工作的进行。如果学校有足够的条件,就可以从长远的角度和需要出发,积极建立完善的网络系统和各类信息管理系统,提升信息化处理的效率和协同性。如果高校的信息化管理还不成熟,就可以通过一些相对简单的信息化系统进行初步的人事信息管理,在适应相应的信息化工作之后,再逐渐地进行更高水平的信息化系统的建设。高校要在网络平台上逐步设置高校人事档案访问核准机制,从而保证档案信息的安全。引入信息化技术是为了更好地进行人事工作的管理,从而更好地为高校的教师服务。在当前的发展中,一些学校开始开放一些档案内容,从而降低学习管理的压力,这种方式逐渐开始成为一种新的趋势。在高校的人事管理中,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之下,学校可以适当的面向学校教职工开放一定的信息查阅及维护权限,从而激发教职工的积极性,这对于信息化建设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另外,高校还可以通过信息化建设逐渐优化校园环境,通过身份验证和审核等功能不断降低学校的人工管理成本。在高校人事管理中,进一步加强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能够进一步促进人事管理工作的发展。在目前的高校管理工作中,不同人员之间的水平差距较大,因此,学校还需要及时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培训、进修及实践的机会,通过有效的培训不断提升相关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技能,保证高校人事管理工作质量能够不断提升。

四、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化管理意识不强高校的人事管理一直是学校工作中的重要部分,因此,学校在人事管理上一般都有十分严格的制度。但是在目前的高校人事管理中,为了进一步保证档案及信息的安全,部分学校在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的重视程度不足,对于人事部门的管理依旧依靠传统的方式和经验,导致人事部门的工作人员的管理意识和观念不能及时更新,影响了相关工作的效率。同时,对于人事管理信息化的认识还不全面,相关的理解也不深入,导致学校的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无法满足现实的需要。从人事管理的角度出发,一些高校的人事管理工作还处于手工处理的层面上,对于信息的采集和整理不足,对于日常的人事管理工作还习惯于通过文件进行处理,对于信息化的应用也存在不足[2]。

(二)信息化的资金投入不足在高校的人事管理中,要进一步促进信息化的使用,就必须要加强对于信息化软硬件设施的建设,及时利用相关的资金投入来提升系统更新的速度。在当前的信息化建设中,要保证相关的软硬件设施,就需要进行大量的资金投入,这对于高校发展来说是一个较大的挑战。目前,高校虽然都已经完成了基本的建设,但是在学校内部的建设中仍然需要大量的资金进行日常的维护,同时教学仪器和设备的采购也需要学校进行大量的资金投入,导致学校在经费使用上无法顾及整体方面。由于经费有限,高校在进行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时候往往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就导致目前一些高校在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处于一个相对比较尴尬的地位。同时,有些高校并没有建立健全专门的人事信息管理系统,或者有些高校为了节省成本,只是简单地进行了系统的建设,开发的功能较少,并不能满足人事管理的需求。

(三)信息化共享基础薄弱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的信息化工作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各项设备的现代化步伐不断加快,同时相关服务器的性能也不断优化,网络铺设也更加完善。在信息化发展中,由于早期的建设缺乏规划,对于学校长远的发展无法起到有效地帮助。在学校各部门系统的开发中,虽然不同的模块在自身的领域中都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在开发初期并没有进行整合,同时开发商也来自不同的单位,导致系统在具体的功能整合上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人事管理的使用中,一方面因为信息系统相对比较单一,数据库中的内容版本也较低,对于数据的管理并不是很规范,导致数据使用比较麻烦;另一方面,不同的数据在使用中的标准也不相同,需要工作人员进行及时维护,而这种维护建立在对人事管理具有全方位了解的基础上,大大增加了数据管理的成本,制约了信息化的发展。

五、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策略

(一)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增强信息管理意识人事管理是高校工作中的重要部分,要不断提升高校人事管理的效率,就需要积极地应用现代的信息化技术,为人事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载体。要保证人事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就必须要不断更新管理意识,增强相关人员对于信息化管理的理解,从而保证信息化建设的各项事务正常开展。要不断加强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规划,积极协调学校各个部门加快信息化建设的实施。在人事信息化建设中,相关人员要及时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作用,对于高校发展来说,人事信息化不仅仅是人事部门的工作,同时也会为其他部门的工作开展带来一定的便利,从而不断优化学校发展的结构[3]。因此,人事信息化建设需要高校的管理人员不断增强相关意识,学校要通过专家讲座等形式为学校管理人员分析当前信息化发展的趋势和具体意义,进一步解放工作人员的思想。同时,高校还可以积极组织教师们进行信息化基地参观、信息化建设调研等活动,学习其他单位的先进做法,积极总结经验,促进自身的发展。

(二)统筹规划事业发展,加大资金投入高校的发展涵盖的方面比较多,包括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播等,要实现这些功能,就需要不断加强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而这些工作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因此,要保证高校工作的质量,就必须要积极统筹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科学合理地进行教育经费的使用和投入,保证高校各项工作的科学发展。人事管理信息化是高校信息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高校管理工作的质量提升具有重要作用,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同样离不开一定的资金投入,这也为学校规划带来一定的影响。学校要科学地进行信息化建设规划,注重对于基础的硬件设施的建设,积极建立基础的中心机房,形成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框架[4]。在后期发展中,学校要加强软件设施的建设,从而充分发挥信息化建设的作用。学校还可以积极加大人事信息化的投入,集中主要精力进行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

(三)加强高校各部门之间的联系,促进信息共享在高校的发展中,人事管理信息化要取得发展,就必须要进行高质量的顶层设计,促进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分工协作。首先,学校要积极进行科学的整体规划,召集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对部门工作发展的需要进行统筹管理,从学校发展的整体层面上考虑学校的信息化建设需要,促进各个部门之间的深入交流和沟通。其次,学校要及时成立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由分管校领导和相关的职能部门共同进行工作规划,有序推进学校的信息化建设,针对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进行深入的沟通,共同进行解决方案的制定。最后,高校人事部门要根据自身工作需要对各部门的信息化建设进行分析,从而保证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满足日常工作的开展,提升人事信息化管理的质量。

六、结语

在新形势下,社会技术对于高校发展的影响不断加大,信息化建设在人事管理中的应用能够极大地提升学校人事管理的效率,同时还能够保障信息的安全,加强部门之间信息的交互与协同。随着国家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也将努力更上一层楼,对学校的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李瑶 单位:上海戏剧学院

上一篇: 高职行政管理研究3篇 下一篇: 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研究3篇
相关文章
精选范文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