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钢琴教学论文3篇

时间:2023-01-03 10:53:08

摘要:因此当前高校钢琴教师应当根据本校实际和学生特点,制定更加完善、科学、人性化的课程内容,完善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思维,从而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促进其个性化发展,不断提高音乐教学质量,为国家培养更加优秀的复合型音乐人才。

高校钢琴教学论文3篇

高校钢琴教学论文篇1

一、应用体验式教学法于高校钢琴教学中的意义

(一)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与审美认知在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不断进步并发展的当下,随着人才培养标准与审美需求的不断变化,高校钢琴教学备受关注与重视,“学琴热”趋势亦愈演愈烈,钢琴变成了触手可及的乐器代表,不少学生为提高艺术素养都会选择学习钢琴。就此,细观我国目前大部分开设钢琴课程的高等院校可以发现,积极引入并使用体验式教学法的钢琴教学,相较于一味沿用传统教学法的钢琴教学,一方面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缓解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的紧张情绪,另一方面还可以带领学生更好地感受钢琴的艺术魅力,拉近学生与钢琴之间的距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钢琴学习与练习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故,从此角度而言,借助体验式教学法开展趣味性、个性化钢琴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增加对不同类型钢琴作品的认知与看法,可以为学生后续钢琴演奏素养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笔者认为,高校钢琴课程开展体验式教学,让学生在此过程中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够针对传统教学模式所带来的学生过于依赖钢琴教学的弊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使学生对钢琴知识学习与钢琴作品鉴赏更具自主性与延展性,而不是只使用教师教给的方法,被动地吸收相关知识。

(二)助力学生钢琴学习主观能动性形成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多元文化相互融合,相互碰撞。高校钢琴教学改革自然也应以学生为主体,以满足学生钢琴学习需求为根本,通过在钢琴课程教学中应用体验式教学法,助力学生钢琴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形成。在钢琴知识学习中,学生首先需要掌握的是钢琴演奏的基本技巧,学生需要通过多种体验性钢琴练习活动,吸收并熟练运用钢琴演奏技巧。唯有如此,学生在参与钢琴教学活动时,才能将自己对钢琴演奏的看法与思考凝练在一次次钢琴作品的演奏过程中,使其钢琴学习意义得到最大化的显示。换言之,中西方文化交融,使学生在现代化教育理念指导下,更好地凸显了课堂活动的主体地位。学生不再只是简单的文化知识学习者,还是课堂教学环境的创设者,以及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的参与者。所以,教师并不能只依靠传统教学方法来给学生传授钢琴理论知识,训练学生的基本钢琴演奏技巧。教师必须科学地开展体验式教学活动,全方位激起学生钢琴学习自主性,挖掘学生的钢琴学习潜能,并结合具体的钢琴作品教学活动,实事求是,优化、调改钢琴教学内容与钢琴教学形式,凸显体验式教学的积极价值,让学生对体验式学习有更为深层的体悟,在后续的钢琴课程教学过程中自发、自觉地参与到主题式钢琴实践活动之中,整体提高学习效果与学习质量。

(三)利于技巧教学与情感教育相互渗透无论是使用传统教学模式的高校钢琴教学,还是积极践行体验式教学的新时期高校钢琴教学改革,技巧教学都始终是高校钢琴课程教学中最主要的教学任务。只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中,钢琴教师对于学生钢琴演奏技巧的培养与提升易于陷入一种“重技巧,轻能力”的教学窘境,导致学生对钢琴演奏技巧练习产生抵触情绪,认为钢琴演奏技巧练习是枯燥的、沉闷的,难以享受到演奏的乐趣。运用体验式教学法的高校钢琴教学,可以注重技巧教学与情感教育之间的整合,确保二者的完美平衡。简单来说,即在运用体验式教学法进行教学时,钢琴教师要正视钢琴课程本身的实践性特质,在沿用传统教学模式优势的基础上,不过分倾向于技巧训练,也不刻意忽视学生的钢琴演奏情感体验,而是将技巧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结合,注重二者之间的相互渗透。由此,在教导学生进行具体的钢琴作品弹奏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个人实践与情感体验之间的高效互动,对学生钢琴学习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当然,钢琴教学对技巧训练与情感教育的融合,不仅考验教师的教学水平,还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等有着明确要求。所以,为了让学生自主创设恰当的钢琴演奏氛围,运用所学知识通过实践演奏完成转化过程,加深自身对钢琴艺术的理解与认知,应用体验式教学法启发学生自主将弹奏技巧与作品情感进行相互渗透是十分有必要的。

二、目前体验式教学法应用于高校钢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结合具体的观察与调查可发现,当前阶段的我国大部分高校钢琴课程教学模式仍然受到应试教育思维束缚。即便有素质教育改革的明确要求,一部分钢琴教师相较于完全自如地应用体验式教学法,仍更习惯运用传统教学方法。鉴于此,从教育教学改革本质而言,体验式教学法在高校钢琴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与推广其实无法切实地体现其根本作用,使得其最终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即使学校发挥组织管理作用,大力推行体验式教学法,实际落实过程依然会发现许多不足与问题。对此,笔者在本部分详细梳理了现阶段高校钢琴课程教学应用体验式教学法所存在的主要问题,为进一步优化体验式教学法的应用找好了方向,做足了准备。

(一)体验作用错误认知众所周知,由于受到应试教学思维根深蒂固的影响,我国大部分高校钢琴课程教学开展体验式教学活动都收效甚微。在组织并开展体验式钢琴教学活动的过程当中,部分钢琴教师与学生皆对“体验”二字的作用与内涵认识不清。并且,教师与学生对于“体验”的认知还存在着明显差异。如此一来,事实上的高校钢琴课程教学引导多于实践,学生在参与体验式钢琴教学活动时,依然存在严重的依赖性与不自信心理。若是钢琴教师未能给予其足够的体验指导,学生在面对实践体验时便束手束脚,无法将自己对于体验实践的看法真正地从想法转化为行动。以上问题均来源于钢琴教师对于体验式教学的偏差认知,教师对体验式教学活动的设计无法完全放手放权,致使体验式教学本质上并未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禁锢。同时,在体验式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钢琴教师未能留足充足时间让学生自主体验、相互分享、讨论延展,教师对学生进行的点拨、指导过多。长此以往,体验式教学法在高校钢琴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便自然呈现出了“增负减效”现象,不利于高校钢琴教学改革的可持续发展。

(二)学生自学意识不强目前,在我国绝大部分高校的钢琴课程教学中,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够科学合理地自发制定钢琴体验式学习计划,找寻适合自己的钢琴演奏学习方式,形成专属于自己的钢琴课程学习策略,而绝大部分学生自主制定钢琴课程学习计划的能力都比较弱,习惯于接受钢琴教师的常规教学方式。由此可见,在钢琴课程教学中,即便钢琴教师对学生的演奏习惯培养较为注重体验式教学活动的开展,但如果学生的主动性学习热情较低,在课堂外的自由时间很少探究钢琴的相关问题,学生的实际实践体验学习效果依然不佳。加之,不少学生对钢琴知识学习缺乏持续性兴趣,对于大学期间的知识学习安排也是以“先放松,多分享”为主,会下意识选择在大学期间释放长久以来积压的学习压力。所以,即便钢琴教师有意创新钢琴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而学生却并不具备良性学习习惯,只按部就班地完成分配好的每日学习任务,实际体验学习效果也是难以提升的。本就需要长期坚持的钢琴演奏技巧练习,因学生自学动力不足、想方设法找借口逃避,整体学习成果自然会停滞不前。严重情况下,随着教学内容的不断增多,学生越来越抵触钢琴学习,学习效果还有可能不提反降。对此,钢琴教师必须重视起来,以了解学生真实学习需求为依据,与学生建立亦师亦友的关系,以身作则,影响学生,引导学生养成自主练习习惯。

(三)教学方法偏向传统在高校钢琴课程教学应用体验式教学法,有一部分钢琴教师是以传统教学模式为基础,在传统教学模式与体验式教学整合的过程之中,运用多角度、多层次来尝试引入体验式教学举措;而有一部分钢琴教师则是选择留出时间让学生讲出自己想要感受的体验学习方式,待整理汇总后,选择适宜的体验方式来引导学生参与体验;还有一部分钢琴教师则是巧妙应用了信息化教学手段,将原本占时较长的理论讲解时间,通过慕课教学、微课教学等方法进行了压缩,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尽可能地创设出了各种趣味体验情境,启发学生进行自主体验。然而,无论是上述哪一种方式,在实际的实践教学过程中都是以教师视角为主导,这并不能真正调动学生对体验学习的热情,或者说延长学生的体验学习热情,导致体验式教学法在高校钢琴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过于浅层,流于形式,使“重技能,轻能力”的教学问题无法得到真正解决。所以,在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素质教育视角下,钢琴教师在接下来的教学改革过程中,必须遵循“学生本位”原则,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打破自身教学权威性,重视学生全面发展,有耐心、有目的,循序渐进应用体验式教学法,以此达成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终极目的。

(四)教学评价形式单一教学评价是钢琴教师了解学生真实学习情况,并为后续钢琴体验式教学活动设计找到方向的主要依据。所以,在现阶段的高校钢琴教学中,钢琴教师必须在教学评价环节深入贯彻落实体验式教学理念,调动学生钢琴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并全方位建立健全高校钢琴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然而,对实际上的高校钢琴课程教学评价模式有所了解便不难发现,大多数钢琴教师都对教学评价环节的体验式教学法的应用不甚重视,他们认为在课堂教学主要环节用好体验式教学法即可。这样一来,学生在钢琴课程教学评价环节的主体地位便难以凸显。学生一旦排斥来自钢琴教师的主观评价,那么接下来的钢琴知识学习与钢琴技巧练习也自然会受到影响,从而造成钢琴教学评价片面性、单一性的后果,无法再为钢琴教师后续体验式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指导。最终,体验式教学法在高校钢琴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便不如预期,体验式教学陷入困境。

三、优化体验式教学法在高校钢琴教学中应用的策略与实践

(一)促进学生情感技巧融合根据前文分析可知,钢琴教师树立正确的钢琴教学观,加深对体验式教学内涵及作用的正确认知,是切实优化体验式教学法在高校钢琴课程教学中应用效果的关键。而这要求钢琴教师在应用体验式教学法的过程当中,不断打破传统教学思维限制,为学生营造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同时,教师还需强调体验教学活动多元化,想方设法调动学生钢琴学习积极性。所以,笔者在此以教学《土耳其进行曲》一课为例,正视体验式教学可促使学生情感与技巧的融合,帮助学生丰富钢琴学习认知体系。具体而言:钢琴教师使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现有关《土耳其进行曲》的各类媒体资源,辅助学生对该作品风格进行一定了解。而后,引入不同风格的钢琴作品,如《莫扎特曲》《贝多芬曲》等,让学生从它们的技巧与表达内容关联角度自主尝试,打破固有教学内容范围限制。以此,既巧妙地运用了体验式教学,又无形突出了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主感受中感悟作品深层创作内涵,体验演奏时,亦能更好地实现情感与技巧的融合,对A大调、左右手交替演奏技巧等能够深层了解,综合表现。

(二)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值得一提的一点是,体验式教学一改传统教学形式,不仅将学生从“被动输入”状态转变为“主动接收”状态,还整体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策略,让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学会学习”。所以,为进一步借助体验式教学挖掘学生学习潜能,帮助学生重塑学习自信,拓宽学生钢琴学习视野,钢琴教师应将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视作钢琴体验教学的改革重点,对自身教学角色重新定位。在教学《海顿第45交响曲》一课时,钢琴教师可以不展开任何理论教学铺垫,仅以以往的教学内容为基础,直接开展体验式训练,以此为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做好准备。具体而言:将学生按照《海顿第45交响曲》音乐结构分为4组,第1组学生体验式练习第一乐章的快板,第2组学生体验式练习第二乐章的A大调慢板,第3组学生体验式练习第三乐章的三重奏小步舞曲,第4组学生体验式练习第四乐章急板,不同小组间相互展示,交换练习。这样一来,学生自然而然便会主动探索相关知识与技巧,无需教师赘述便激起自学兴趣,并对各种类型钢琴作品有着自己的见解,积极参与课外实践,整体提高自身音乐素养。

(三)提高钢琴教师教学水平基于已有的体验式教学法应用经验,在分析现阶段体验式教学法应用于高校钢琴课程教学的不足与问题后,想要创新完善体验式教学,钢琴教师还需重视自我完善,学习并积累更多钢琴教育相关知识,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内容调整与教学设计优化提供保障。这样一来,用好课堂提问环节,以问题为核心,钢琴教师不但可以从提问解答互动中掌握学生真实学习情感与学习情况,还可以相应提高自身的审美水平与交互能力,为学生综合发展发挥启迪作用。在教学《A大调钢琴奏鸣曲》一课时,钢琴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基本问题,即:“同学们认为这首钢琴曲展现的是莫扎特的何种心态?”引导学生通过实践体验来代入感受。而后在大致通晓莫扎特的音乐创作风格的基础上,让学生边体验边提出延伸问题,如:“莫扎特有与《A大调钢琴奏鸣曲》风格明显不同的代表作品吗?”“是否音乐艺术家在形成其独有音乐创作风格后便无法再轻易改变创作风格?”等。教师在此时需要扮演好答疑解惑的角色,用好自己不断学习积累的各种新知识,为学生做好模范,最终实现学生与教师在体验式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的共同进步。

(四)做好钢琴教学评价活动归根结底,在高校钢琴课程教学中应用体验式教学法的终极目的是全面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促使学生钢琴演奏表现力的提升,提高学生审美水平。所以,为凸显钢琴课程的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特质,钢琴教师还应对体验式教学活动开展的教学评价模式进行改进,以此整体建构完善的钢琴课程教学体系,确保体验式教学落在实处,获得显著成效。具体而言:钢琴教师一方面应注重以往的定期测试考核优势,一方面还应在钢琴体验教学活动的教学评价环节融入过程性评价,鼓励学生相互评价、自评、小组评价,最终启发学生自主寻找自身钢琴学习的薄弱点,“对症下药”,取长补短。例如:在《贝多芬奏鸣曲》一课教学完毕后,钢琴教师可以不再开展自上而下式单一评价环节,而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评价,相互讨论。待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整理好小组评价意见后,由一人作为代表来发言总结,教师只需对该总结性评价提出补充即可。久而久之,学生面对教学评价环节时不但会不再排斥,还会充满期待,这可以为学生不断深入学习、反思成长打好基础。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改背景下,将强调趣味性与实践性的体验式教学法运用于高校钢琴教学,需要钢琴教师转变自身教学观念,深层认知体验式教学法的内涵,继而创新钢琴教学方法及手段,丰富钢琴课程教学资源,使学生能够更好、更有效地掌握钢琴知识,并在真正意义上成为钢琴教学主体,运用多角度来理解理论学习与实践体验结合的必要性,潜移默化地提高自身综合素养,成长为高素质、高技能的综合型专业音乐人才。

作者:张欣欣 单位:内蒙古民族大学音乐学院

高校钢琴教学论文篇2

一、高校钢琴课程教学情况

经过调查研究,笔者发现钢琴课程在高校的分布情况主要以艺术类院校和艺术类专业为主,主要受众是艺术类学生。当然,在综合类高校中,也有少数其他专业学生出于个人兴趣爱好而选修钢琴课程。从教学方式来看,老师主要以传授乐理知识、教授钢琴演奏技法为主,纸面上的知识多,实践类的活动少,从客观上来看,不利于学生知行合一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度和参与性不高。音乐老师在因材施教上做得不够,虽然选修钢琴课程的主要以艺术类学生为主,且这些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素养和基础,但由于成长环境、个人素质等因素影响,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参差不齐,但授课教师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仍采取较为单一和死板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充分吸收课程内容,教学质量偏低。另外,还有少部分非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出于个人兴趣爱好而选修钢琴课程,但教师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人需求和实际情况,在教授课程时可能会给这部分基础不牢的学生学习带来一定困难,甚至打消他们学习钢琴音乐的积极性。在教学思维和观念上没有及时更新,授课教师主要采取传统的教学观念对学生进行授课,没有与时俱进地将钢琴课程与当代流行音乐文化相结合,在课堂上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思维,一味灌输乐理知识和演奏技巧,却没有与当下乐坛音乐实践热点相结合,课程设置不够科学,教学目标难以实现。授课教师水平能力有限。老师对课程缺乏整体性、系统性的安排和规划,教授本身素质良莠不齐,对音乐的鉴赏和创新能力不足,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钢琴演奏能力的提高。

二、新时期完善高校钢琴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第一,改进教学模式,营造艺术氛围。钢琴课程对于提升艺术类学生的音乐修养、激发普通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热情具有重要作用。完善高校钢琴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吸收钢琴课程知识,掌握高超的演奏技巧,能够促进其艺术修养的提升和全面发展,进一步说,还能为我国培养出优质的钢琴音乐人才,在校园中营造良好的音乐学习环境,让校园迸发出艺术氛围。高校钢琴教学模式的创新,更重要的是代表了一种教学理念和思维的进步与更新。过去我们的教学以让学生强制性的吸收知识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多样化差异。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观念的发展,教师应当将视角从死板的教材上转移到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身上,更加注重对学生个性化思维的理解,尊重每位学生的个人特质和需求,因人而异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虽然高校的教学模式创新需要付出比较大的代价,对教师的个人素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但这是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学生、教师、学校、社会等多方共同努力,通过思维理念的转变、教育方式的革新、教师队伍的完善,一定能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更具时代价值和艺术价值的钢琴音乐人才。第二,提升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针对当前钢琴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有针对性的予以改进,能够使高校钢琴教学更具专业性和科学性,大大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钢琴演奏水平。同时,对普通学生来说,良好的钢琴教学环境能够有效激发他们对钢琴和音乐的热情与兴趣,在学习中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也有助于完善普通高校中艺术氛围缺失的问题。第三,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通过学习钢琴课程,不仅能够提升对乐器的演奏技巧,更重要的是可以有效培养其艺术细胞和思维,有助于其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例如,在音乐教学时能够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他们今后在从事其它专业的学习时也会大有裨益;在课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将使他们在学习其他专业知识上有所受益。因此,改善钢琴教学模式,并不是单一的提升学生对乐器的演奏技巧和能力,更重要的是帮助塑造其完整人格,促进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和成长成才。第四,推动教师专业能力和素质的提升。当前,从事高校钢琴课程教学的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只掌握了粗浅的乐理知识和演奏技巧就进行授课;有的缺乏教学技巧,教学过程中只会采取生硬死板的教学方式,对教学内容没有进行针对化改进,没有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不利于学生音乐道路上的长期发展。因此,改进当前钢琴教学模式,也有助于转变教师的教学思维,从过去对教材的生搬硬套转移到更加灵活广阔的教学视野;创新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增加互动性、实践性、拓展性的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激情;丰富教学内容,适当增加音乐作品鉴赏、音乐沙龙、乐团演奏等课程内容,使学生全面掌握钢琴音乐的相关能力和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学方式的革新倒逼教师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提高自我音乐修养和鉴赏水平,最终有助于提高教师的音乐教学能力,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服务。

三、改进高校钢琴教学模式的建议

第一,创新教学观念,注重艺术思维。教学中必须顺应时代潮流和社会背景,有针对性的从思想上更新教学理念,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适应当下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发展需求。从教师群体来说,必须增强自身对音乐的敏感性和敏锐度,只有提升自我音乐素养,才能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学服务。例如,老师要与时俱进了解当下流行音乐的发展趋势和精神内涵,并与传统钢琴教学模式相结合,采用学生更加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语言,激发学生对钢琴学习的主动性。在课程设置上要进一步创新,在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艺术创造力。钢琴演奏既是一项技术,同时也是个人艺术细胞的拓展和展现。因此,在演奏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鼓励其进行二次创作,在音乐表达中彰显个性化特色。同时,对学生的演奏进行指导和帮助,引导他们认识到自己在学习中存在哪些不足,并及时改正,这一过程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和艺术思维能力。另外,在教学课程中也应当适当安排音乐作品鉴赏的课程内容,通过向学生介绍古典作品、经典流行音乐等,增强学生对钢琴音乐作品的鉴赏能力和音乐敏锐度,这有助于其更好地理解钢琴演奏的内涵和宗旨,今后自己在演奏时才能全情投入,发挥出更好的水平。第二,注重因材施教,引导学生个性化发展。随着社会上多元化价值观的不断冲击,新时代高校学生往往也具备了个性化的特质与性格,他们乐于追求潮流、特立独行,喜欢展现自己个性化的一面,这也直接反映在他们对钢琴演奏、音乐作品鉴赏的态度中。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因材施教,根据每位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和指导。如果对全体学生一味地采取统一化的教学模式,可能会让认知水平和能力性格有差异的学生在学习进度上无法统一,造成教学效果不佳,更有甚者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抵触情绪。所以,个性化教学与辅导是十分有必要的。比如在上课前,教师可以通过调查问卷、家访、谈心谈话等形式,先深入了解班级学生的性格和学习需求,有针对性的为他们答疑解惑,制定好教学计划。在课堂上,教师也要尽量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进度,了解他们在学习上的困惑,并有针对性地予以培优补差,发挥每位学生的音乐特长,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体而言,针对创新思维强、乐于进行艺术创作的学生,可以鼓励他们结合当代音乐文化大胆进行创作,同时帮他们提高自我乐理水平和演奏技巧,使其成为音乐素养与技巧兼备的钢琴音乐人才。对于一些能够熟练掌握乐理知识和演奏技巧,但缺乏探索欲和创作灵感的学生,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开展音乐鉴赏教学,激发他们对钢琴音乐的深层次理解和兴趣,从而更好地学习钢琴演奏。在教学方式上,除了传统的大班教学以外,老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开展分组研讨、一对一帮扶、钢琴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找到自己对钢琴课程的兴趣点,激发自我的音乐潜能。比如说根据课程设置,让学生自由组队进行分组研讨,共同讨论钢琴音乐作品,互相交流学习,有助于学生之间拓宽视野和思维;鼓励学生互帮互助,取长补短,能够更快地发现自身在钢琴学习中的不足,向同伴学习,共同进步。总之,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每位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学生技巧与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当扮演引导者、支持者的角色,通过培养学生的音乐思维和激情,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不仅能够强化课堂教学效果,还能增进学生间、师生间的感情与交流。第三,在课程实践活动中增强学习效果。乐器演奏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哪怕学生已经将乐理知识烂熟于心,熟练掌握了各种钢琴弹奏技巧,但是若疏于练习,依然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难以成为一名合格的钢琴演奏家。因此,在课程设置方面,钢琴课程教学仍以实践为主,老师要鼓励学生多弹多尝试,在实践中发现存在问题,并予以改进。例如,在每节课的课程设置上,应当留充分的时间,让学生通过钢琴演奏对本节课的内容和作品技巧进行消化和吸收。教师可以先进行示范,同时让学生进行展示和锻炼,在弹奏过程中,有指法错误或不熟练的地方,教师应当及时予以指出并督促改正,也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和指正,以便他们对课堂相关知识能够有更深层次的掌握和理解。除了要教会学生演奏技巧和乐理知识之外,引导学生培养较高的音乐素养和音乐审美也是十分有必要的,要鼓励学生利用网络、媒体、交响乐团巡演等,多去接触高水平的钢琴演奏作品,主动学习相关知识,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和视野,只有当学生了解的更全面、更深入之后,才会对钢琴演奏有更强的理解与把握,进而自己进行实践操作时,对感情和旋律的诠释才会更加充分。第四,创新课堂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当前高校钢琴课程主要采取的教学方式主要集中于乐理知识和钢琴演奏技巧方面,课程内容较为单一枯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在教学内容设置上,除了古典音乐的经典篇目以外,还可以适当加入当下热门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流行音乐篇目,在钢琴演绎中传授学生演奏技巧与乐理知识,既可以让学生学到知识,又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另外,还可以在课堂设置中加入音乐鉴赏、研讨交流等活动,让学生互相交流自己喜爱的音乐作品,并对作品中传达的情绪、时代背景、相关演奏技法进行分析和讨论,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掌握相关钢琴音乐知识。另外,从教学方式上来说,老师应当勇于创新,采取更加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激发年轻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边弹边唱,可以让学生的双手、头脑、嗓子融合互动起来,让学生在全身心的演奏过程中充分体会到音乐作品的内涵和演奏乐趣。还可以增加实践性的课程,例如把课堂搬到演奏厅中,让学生在华丽的舞台上进行演奏,在良好的设备和舞台效果的加持下,让学生体会到乐器演奏的重要性和精神内涵,同时学会在交响乐团体中找准自己的定位,训练与其他乐器和乐手配合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第五,增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在钢琴教学过程中,如果说学生是主体,那么教师就承担了非常重要的支持和辅助角色,一位优秀负责任的钢琴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较高音乐素养的学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提高高校钢琴音乐老师的教学水平是十分有必要的。因此,有条件的学校应当在教师队伍培养上多下功夫,为音乐教师进一步深造交流提供更广阔的平台,组织高层次的教育培训活动,让教师在不断学习中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和教学能力。同时,可以适当地组织岗位练兵、业务交流、经验分享等活动,让音乐教师不断汲取同行的优秀教学经验和教学模式,针对本校学生的特点和教学情况有针对性地改进。另外,在钢琴教学的硬件设施方面,学校应当尽量提供优质的钢琴设备,以及营造较为安静的教学环境,为师生交流和课堂教学提供良好氛围。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定期举办音乐演奏会、音乐鉴赏会等活动,创建音乐类社团,不仅给钢琴艺术生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结交志同道合的音乐良伴,更重要的是让其他专业的普通学生也能参与到钢琴演奏和学习中来,充分感受到音乐和艺术带来的魅力,营造高校强烈的人文艺术氛围。第六,适当组织钢琴音乐拓展活动。在开展高校钢琴音乐教学时,不应当仅满足于钢琴课堂上的教学,更应当发挥高校丰富的人文艺术资源,拓展音乐教学活动的外延。比如,可以鼓励学生自主策划相关音乐活动。一是举办大型音乐会。不仅可以让钢琴类艺术学生在此活动中大展拳脚,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检验他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演奏水平,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活动组织能力、协调能力,锻炼他们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二是鼓励学生自主举办音乐沙龙活动,要求他们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掌握的乐器演奏技巧,进行即兴演奏和创作交流,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也促进不同专业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艺术灵感和创作热情。三是还可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讲座中去,向大家分享自己熟知的音乐作品和曲目,学生通过充分的前期准备,能够加深对经典钢琴音乐作品的理解和认识,在讲座中进行分享和交流,也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音乐思维。四是与社会团体合作,给予学生更多表现自我的机会。比如可以与社区、企业、媒体进行合作,在这些社会组织和单位举办活动时,邀请学生进行现场表演,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演奏能力,更重要的是还能让学生参与到社会文化艺术活动中,为广大人民群众带去丰富多彩的音乐作品,提高全社会的音乐鉴赏水平,营造积极向上的艺术氛围。总的来说,在钢琴教学活动中要增加拓展性的教学内容,既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课程趣味性,同时也能够通过这种实践性很强的拓展性活动,促使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相统一。第七,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和反馈机制。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在高校的音乐教学活动中,一教了之的现象比较普遍。也就是说,教师只满足于在课堂上向学生教授知识,学生只满足于在课堂上学习相关知识,在课前与课后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很少,对教学质量和效果的评价与反馈机制并不完善,一方面使得教师无法对教学效果有全面的掌握,难以及时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对学生来说,也无法及时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使得学习与教学效果不佳。因此,要建立健全从课前、课中到课后全链条的教学评价与反馈机制。具体而言,在课前教师可以先搜集学生对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的意见和建议,对当前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进行摸底调研,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篇目和计划。同时,学生也要在课前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一定的掌握,有条件的还可以进行预习,为课堂上更好的掌握知识打下基础。课堂上教师与学生要进行充分的沟通与互动,学生对于不明白的问题要及时提出,老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答疑解惑,灵活调整授课内容。在本节课程结束后要及时开展教学活动评价,通过调查问卷等形式,搜集学生对本节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与意见,学生要主动向老师反馈自己的学习状况和困难,以便老师对教学计划和任务进行调整和完善。此外,关于教学任务和目标的设置,笔者认为不应以学生的书面成绩为主,应该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音乐素养提高的角度出发,科学设置教学目标和考评方式。具体来说,在钢琴教学课程的成绩设计上,应当更加关注学生的钢琴演奏行为、情感表达、音乐鉴赏水平,而不应仅仅局限于学生对钢琴演奏技巧和乐理知识的掌握上。因为钢琴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观,传承和发扬优秀的音乐文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建立一个科学完善的教学评价机制,将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也能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最终实现现代社会音乐教学的任务与目标。

四、结语

因此当前高校钢琴教师应当根据本校实际和学生特点,制定更加完善、科学、人性化的课程内容,完善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思维,从而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促进其个性化发展,不断提高音乐教学质量,为国家培养更加优秀的复合型音乐人才。

作者:王琼 单位:中北大学艺术学院

高校钢琴教学论文篇3

一、课程思政的内涵

2004年,中央针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教育工作的加强等问题出台相关文件,思政课程得到重视;2005年,上海的思政课程改革之路进入第一个阶段先后出台“两纲教育”文件,逐步构建大中小学德育体系;2010年,随着“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与完善,其教育实施从上海试点推向全国,并在近年来成为高校教育改革和课程建设的重点内容。2017年6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印发,“课程思政”首次被写入教育部文件。2020年5月,《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印发实施,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课程思政”全称即“课程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课程教学教育引导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政治教育实施的重要方向之一。课程思政是一种综合的教育理念,其并非指通过某一门特定学科或是以某些特定的时间段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而是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在所有学科专业课程中挖掘思政元素,进行协同思政教育[1]。课程思政与学科融合教育是高校教育的热门研究领域,不同课程所蕴含的思政教育价值各有特色。逐渐常态化的课程思政融合教育将创建全课程育人之格局,切实提升立德树人的育人之效。

二、基于课程思政的钢琴教学

(一)钢琴教学十八世纪时期,意大利人发明了“Pianoforte”,最初的槌击式钢琴由此诞生。随着时代的变迁,钢琴的不断改良,钢琴音色逐渐由巴洛克风格转向古典主义,琴音丰富细腻、优雅洪亮。中国史料早有古钢琴的记载,直至鸦片战争时期,钢琴作为宗教传播的伴奏乐器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学堂乐歌的兴起是钢琴被中国人广泛接受的重要社会因素,学校钢琴教学逐渐盛行。1927年,中国成立上海国立音乐院,开辟了音乐专门人才由高等音乐学校培养的新道路。1949年,中国创办中央音乐学院,中国专业钢琴教育自此形成南、北方并行发展的局面。此后17年间,国家在主要城市陆续创办音乐学院并设置钢琴教学专业,中国专业钢琴教育整体上呈现向上发展的趋势。改革开放后,中国的钢琴教育事业迎来新的生机,逐渐在各大高校开展钢琴教学,形成了空前发展规模的钢琴教学网络。而今,钢琴教学已然是我国高校音乐教育的重要专业,在提升人们的审美情感方面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钢琴教学致力于培养学生系统的音乐思维、正确的学习观念、高超的钢琴演奏技巧。只有掌握这些必备要素和重要能力,才能更好地把握音乐中的精神内涵和思想境界。

(二)钢琴教学与课程思政的关系钢琴教学与课程思政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在高校音乐钢琴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元素,深度发掘钢琴教学中的思政课程内容是当下钢琴教学的重要发展方向和主要发展趋势[2]。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思想意识与信念追求,树立起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是高校钢琴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3]。钢琴教学是“课程思政”的教学途径。课程思政需要在“课程”的基础上注入思政元素。钢琴教学是高校音乐专业的基础课程,呈现出课程多、教学覆盖面积广、授课时间长的特点,对传递思政思想、推动全体思政教育快速发展提供便利合宜的基础条件。钢琴教学是“课程思政”的教学手段。在钢琴教学过程中,学生要学习大量的钢琴技巧理论,并通过聆听音乐来培养乐感。音乐旋律的变化能够影响聆听者的情绪,对人的情感、审美的渲染具有极强的作用。优美的旋律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音乐中所创造的艺术形象在旋律感染下极易与思政思想相贴合,达到协同并进的效果。艺术形象和思政元素的渗透融合有益于加深学生的印象,对德育更深层的价值观的培养和理想人格的塑造具有不容小视的作用。音乐教育是文化精神的主要载体,钢琴教学是音乐教育的基础之一,内涵之丰富更是无须多说。极具教育意义,于整体教育上来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作用上是无可比拟的。

三、高校钢琴教学课程思政实施策略

(一)以深挖思政元素为前提钢琴教学与思政课程具有较好的兼容性,正确把握学习内容可以给予学生正向的道德教育,思政元素在课堂中的呈现既不显得突兀又能够恰到好处。[4]深挖思政元素需要建立在以思政为主题的钢琴教材曲库的基础上,例如赵元任先生的《和平进行曲》《偶成》;萧友梅先生的钢琴独奏曲《夜曲》《国难歌》《国耻》;赵晓生先生的《太极》《嫦娥》《唤凤》;杜鸣心先生的第一钢琴协奏曲《春之采》以及与吴祖强先生合作的钢琴组曲《红色娘子军》;刘敦南先生充满诗意的钢琴协奏曲《山林》等。这些饱含民族气息与红色精神的钢琴曲有着浓厚的时代印记和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极具中华民族特色的底蕴与情感。教师在钢琴教材曲库中选取适用作品,深刻讲解这些作品背后的时代故事与背景知识,学生们聆听这令人心潮澎湃的故事,耳畔萦绕着乐曲大气厚重、抑扬顿挫的旋律,乐曲所映现的音乐形象已然深入人心。这些栩栩如生的音乐形象激发学生的情感,震撼人心之际不失时机地进行道德教育,日积月累的影响学生的价值观。以张朝先生的钢琴独奏曲《皮黄》为例,其以京剧的板式变化为线索建构乐章整体,历经十年方得佳作。张朝先生在作品中表达对昆明滇池美景的亲近与喜爱,感慨历史变迁、英雄一去不复返,深刻表达其对盖世英雄岳飞等人的爱国精神的敬佩之情以及对他们的不幸遭遇的深深同情。皮黄极具中国风格,结合自然之美与人物戏剧的冲突,描绘出一幅威势赫赫、气势磅礴的武场之画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作品背景和作品结构的分析,和以旋律的发展,引导学生感受武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英雄气概,对上阵杀敌、保家卫国的英雄的景仰敬慕,更加坚定学生奋斗报国的人生目标。又如王建中教授的《绣金匾》,其由陕北民歌所改编,保留了民歌原调,和声丰富,旋律起伏。作品中融入作曲家对毛泽东等领导人的敬重热爱之情,也表达对八路军战士们保家卫国、英勇奋战的敬佩,以及人民与战士间的军民鱼水之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对作者背景、作品时代等要素思考相关思政元素,启发学生置身于优美抒情的旋律与人民热烈生活的场景中,民族情怀与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再如胡适熙先生的《牧民歌唱毛主席》:主题活泼欢快、副歌抒情烂漫、再现部的热烈激昂,强烈的民歌音调和民族风格深受人们的喜欢。音乐表现手法的不同,传递出不同的民族风情,描绘绚丽多彩的祖国边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弹奏者、聆听着与作曲家的时代背景相融合,分析作品旋律变化,使学生在美妙的乐曲中感受祖国山水的魅力,感受祖国民族人民的团结友爱、安居乐业、追求富强的美好精神。音乐教育是文化精神的主要载体,钢琴教学是音乐教育的基础之一。在钢琴教学中深挖思政元素,对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实现高校钢琴教学课程思政的目标大有裨益。

(二)以强化情感体验为重点钢琴教学和课程思政两者脉脉相通、相互关联。学生的积极发展是两者共同的目标,但在实践方式上不尽一致。钢琴教学多以感性思维来达成目标,其中包括联想、想象、创造性等;而思政教育则需要学生的理性思维加以判辨与领悟。因此,在钢琴教学课堂中应当活跃、延展学生的感性思维,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情绪的感染中加深思政教育。欣赏钢琴作品是钢琴学子的日常,持之以恒地聆听音乐能够在相当程度上提高学生的“乐感”。久而久之,学生能够逐渐听懂钢琴曲中的旋律情境,结合作曲家的时代背景、人生经历,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作曲家想表达的深层情感,学生自身的情绪体验与之相融合,便会引发新的思考与感悟。教师敦促学生养成赏析钢琴曲的习惯,帮助学生提升其自主感受和积极交流的能力,钢琴作品中所蕴含的精神力量往往在讨论中得到进一步的升华,达到正向道德教育的目的。自主感悟的能力、专业技巧的练习、身心灵的共鸣,钢琴弹奏实际是音乐外化的过程。在音乐外化的过程中,学生基于自己的所思所想、情绪心境,感受音乐的真正价值,获得更多的思想感悟,对实现课程思政的目标具有积极作用。

(三)以拓展教学内容为要务钢琴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学科,学生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学习乐曲的精神内涵,更需要大量的时间进行实践练习。教师选曲要因人制宜即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手指技术水平的判断,为学生选取合适的练习教材曲目。不仅如此,教师还应当拓展传统曲目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教学内容。例如《牧童短笛》《花之舞》《第一新疆舞曲》《摇篮曲》《快乐节日》《兰花花》《彩云追月》《巴蜀之画》《野蜂飞舞》《向阳花》《平湖秋月》《喜相逢》《水草舞》《春舞》等曲目。中国钢琴作品饱含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在练习时逐渐掌握民族音乐特点,熟悉民族音乐性格,汲取乐曲的情感精神,健全学生的自我道德观念。并在练习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锻炼自己的情感表现力,做到精益求精,不断进步。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对于钢琴专业的学生来说,手指练习是一切练琴的基础。《哈农•钢琴练指法》《钢琴基础练习曲系列•什密特钢琴手指练习(教学版)》、陈庆峰的《音阶与琶音》等,这些教材各具特点,难度不一。多元化的钢琴教学是趋势之一,因此教师应当有针对性地选用合适的练习曲,帮助学生在有限时间里进行有效练习,避免重复性、无意义的弹奏,促使学生打下扎实地基本功。手指练习的基本功不是一蹴而就的,其需要积年累月地努力付出,因此极有利于培养学生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精神。

(四)以优化教学模式为关键钢琴是西洋古典音乐中的一种键盘乐器,因此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多以西方钢琴作品为中心进行一对一教学。其主要内容即传授钢琴理论知识和钢琴弹奏技巧,在目的上以提高学生弹奏能力为主。而“课程思政”则是以“立德树人”作为基点,在各个课程中融释贯通,提炼出各个学科中所包含的爱国主义情怀意识,引导学生在爱家、爱国、爱社会、爱自我的环境下茁壮成长、勤学不辍。培养出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热爱家庭、欣赏自己的高水平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倘若以传统的教学方式融合两者,其与课程思政的显性结合的教学特点容易导致课堂过于具象化的困境出现,不利于课程思政在钢琴教学课堂的融入。因此,课程思政与钢琴教学相结合,需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应该深入了解中国百年音乐史的发展历程,明晰中国的历史变革,深刻领悟祖国民族的音乐性格,切身感受祖国音乐带给人们精神世界的巨大满足,更要意识到传承和弘扬中国民族文化是高校钢琴教学任务中的重中之重。深厚的民族审美底蕴的构成离不开中国自有的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和优良传统。因此,钢琴教学应当扎根民族文化,民族性格,深挖乐曲中所传递的精神品质,探讨其所包含的思政元素,制定合理的教案,不断优化教学模式。[5]钢琴教学模式一般有传统的一对一授课和一对多的集体授课,一对一的教学方式可以辅导学生在钢琴弹奏技巧、情感表达上展现良好的教学效果,但缺少与学生热烈沟通、探讨作品背后的情感思想的机会。因此,集体授课与传统授课方式相互补充,是一种重要的授课方式,通过分组教学、协作练习、集体表演式教学等方式实现启发教育。在集体课堂中,现代化设备及互联网技术能够为课堂提供诸多便利,优质课堂的资源网站等层出不穷,例如:学习强国平台、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网易公开课平台、一师一优课等。基于这些平台,教师可授课的内容选项视野陡然开阔,或是以他人的教学过程为学习内容,与视频中的师生共同感受音乐的美妙并提炼乐曲所表达的思政思想;或是以案例为教学内容,教师就案例提出相关问题、展开分析、解决问题,学生通过观摩和理解能够正视各类情境问题,获得直观感受。学生可以与学习小组共同探讨、相互分享并总结归纳,提升自我道德修养,实现钢琴教学与课程思政相互融合的效果最大化。拥有钢琴实践的演出舞台其重要性对于钢琴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不言而喻的。从基础练习到理论知识的掌握再到登上演出舞台,对于表演者来说是要付出巨大的时间成本和努力的。在绚丽多彩的舞台上,在充满艺术气息的氛围中,学生能够更加深沉地感受到钢琴的高雅,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在享受掌声与欢呼过后,学生会对自己的钢琴练习充满信心和期待。在一次又一次的舞台机会中塑造学生坚韧不拔、努力上进的好品质。因此,实践音乐会的举办,将引导学生在参与音乐会的准备过程中逐渐感同身受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价值,良好学习环境和优化的教学模式将在极大程度上提高思政教育的教育质量。[6]思政的本质是“立德树人”,思政与钢琴教学相融合,将人生观、价值观与思想理论政治融会贯通于音乐课堂,提升学生的钢琴弹奏能力,达到“育人先育德”之效果。钢琴教学课程思政发展以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为基点,探寻其中的民族情怀与爱国精神,增强文化自信,立德树人。正如《礼记》所言,“德者,性之端也;乐者,德之华也”,思政与钢琴教学的有机融合将实现“以音育人、以乐化人”之美好目标,为祖国更好地未来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温小佳.音乐育人,思政先行:高校课程思政融入音乐教学的路径探索[J].普洱学院学报,2022,38(02):115-117.

[2]郭正航.课程思政在高校音乐钢琴教学中的运用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21(04):128-129.

[3]蒲清平,何丽玲.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提质增效的实践路径[J].思想教育研究,2022(01):109-114.

[4]吴文婷.试论“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钢琴专业教学改革的方向和策略[J].大众文艺,2021(21):142-143.

[5]戚静.高校课程思政协同创新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20.DOI:10.27312

[6]黄蕊.高校钢琴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策略探讨[J].大众文艺,2021(23):158-159.

作者:杨丽荣 单位:伊犁师范大学艺术学院

上一篇: 酒店经营管理研究3篇 下一篇: 音乐核心素养探讨3篇
相关文章
精选范文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