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双月刊)创刊于2001年,是由卫生部主管、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主办的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刊载内容为:感染性疾病的病原诊断研究:包括细菌、支原体、衣原体、分支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病原、抗感染新药临床评价,细菌耐药性监测、细菌耐药机制研究,医院感染防治,抗感染药体外、体内药效学研究,抗感染药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抗感染药药理等实验研究,感染性疾病诊治临床经验、病例分析、个案报道等。
论著、临床研究、实验研究、临床经验、病例报告、信息交流、综述、医师问答
第七届中华感染与抗微生物治疗论坛 第十二届全国感染性疾病及抗微生物化疗学术会议 第七届上海国际临床微生物及抗微生物化疗学术会议 会议通知
摘要:上海市医学会主办,上海市医学会感染与化疗专科分会、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承办的“第七届中华感染与抗微生物治疗论坛”暨“第十二届全国感染性疾病及抗微生物化疗学术会议”,以及上海市医学会感染与化疗专科分会、国际化疗学会、亚太微生物与感染病学会和全球华人临床微生物与感染病学会联合举办的“第七届上海国际临床微生物及抗微生物化疗学术会议”定于2017年9月14-17日在上海召开。多肽bCAT通过下调白念珠菌HWP1基因表达抑制生物被膜的形成机制
摘要:目的 明确多肽bCAT抑制白念珠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并探索其与黏附基因HWP1表达的关系。方法 标准菌株白念珠菌ATCC10231和临床菌株作为研究对象,XTT法检测其生物被膜形成能力,bCAT抗浮游白念珠菌的MIC值以CLSI-M27-A3方法确定,XTT法及菌落计数检测bCAT抑制生物被膜形成作用,并计算代谢活性确定抑制50%生物被膜形成的MIC(BIC_(50)),bCAT减少白念珠菌的黏附作用经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及菌落计数法检测,并采用RT-PCR通过2~(-ΔΔCt)法计算HWP1的表达量。统计方法为单因素方差分析,组内比较采用Dunnett T3检验。结果 标准菌株及临床菌株均有较强生物被膜形成能力。bCAT抗浮游状态的白念珠菌MIC值为40~80μmol/L,BIC_(50)为80~160μmol/L;并且bCAT能减少白念珠菌的黏附作用,空白对照组菌落计数为(27 822.22±2 472.74)cfu,bCAT浓度为160、80、40、20、10μmol/L时的菌落个数分别为(5 355.55±1 264.03)cfu、(11 377.78±2 232.58)cfu、(17 488.89±1 136.27)cfu、(22 377.78±3 521.99)cfu、(26 044.44±1 329.57)cfu。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47.018,P=0.001),组内比较发现160、80、40μmol/L处理组与不含bCAT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发现160μmol/L处理组HWP1相对表达量为空白对照组的12.24%。结论 bCAT能有效抑制白念珠菌生物被膜形成,其机制可能与降低HWP1基因的表达从而减少白念珠菌的黏附有关。具有一定的临床前景。微小RNA-146a在新生隐球菌、格特隐球菌诱导THP-1细胞炎性反应中的机制研究
摘要:目的 观察并分析微小RNA-146a(miR-146a)在新生隐球菌(标准株WM148)、格特隐球菌(标准株R265)刺激人单核巨噬细胞系(THP-1细胞)中表达的差异,探讨miR-146a在隐球菌所致隐球菌脑膜炎中的调控作用及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的人单核巨噬细胞系THP-1细胞分成新生隐球菌诱导组、格特隐球菌诱导组,按灭活菌数∶THP-1=5∶1的比例与THP-1细胞共孵育0、3、6、9和12 h后离心收集上清液和细胞沉淀。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技术检测各组细胞miR-146a的表达情况,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各组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释放量。结果 新生隐球菌诱导组细胞中miR-146a表达量与0 h相比明显升高(P〈0.01),且在3 h达到峰值,随后呈下降趋势;上清液中TNF-α的表达量在诱导后12 h达到最高值,IL-6的表达各时间点没有明显变化。格特隐球菌诱导后,miR-146a的表达逐渐升高,12 h达到最高值,但3 h、6 h点变化与0 h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上清液中TNF-α的表达12 h到达峰值;IL-6的表达逐渐增加,12 h达到最高值,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新生隐球菌、格特隐球菌刺激THP-1细胞炎性反应后,miR-146a表达随时间延长呈现不同的规律,TNF-α、IL-6的动态变化表现不同的特点。研究表明新生隐球菌、格特隐球菌诱导THP-1炎性反应可能存在不同的调控机制。2009-2014年上海某妇幼保健院分离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摘要:目的 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临床分离菌株分布及对抗菌药物敏感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2014年临床分离菌株的分布及其药物敏感性;采用VITEK 2全自动细菌分析仪及其配套鉴定卡进行菌株鉴定与药敏试验,结果按CLSI标准判定。结果 6年共检出分离菌6 393株,排名前3位的分离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33.6%)、粪肠球菌(19.4%)和无乳链球菌(13.7%)。2009年、2010年、2014年分别检出李斯特菌属8株、1株、10株。自2012年起共检出厌氧菌40株。标本分布主要来自生殖道与宫腔标本,分别占53.7%和21.3%;其次是血液标本,占8.2%,包括静脉血(6.1%)和脐带血(2.2%);手术切口标本165株,占2.6%。宫腔、静脉血标本排名前3位分离菌均为埃希菌属、肠球菌属、链球菌属。切口标本以埃希菌属、肠球菌属、葡萄球菌属为主。脐血标本以链球菌属、埃希菌属、肠球菌属为主。厌氧菌主要分离自血标本,占总厌氧菌的82.5%;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主要分离自静脉血和宫腔。总体上,主要分离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率变化趋势相对稳定,且对大多数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均处于较好的水平。结论 该院临床分离菌主要以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无乳链球菌为主,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均较好。耐药菌以ESBL阳性的大肠埃希菌为主,MRSA少见。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拒绝Cempra公司用于治疗肺炎的抗生素新药申请
摘要:2016年12月28日Cempra公司发布声明称该公司治疗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肺炎(CABP)的新药(索利霉素,solithromycin)申请遭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拒绝,主要原因是缺乏足够的肝脏安全性数据和未解决药品的生产问题。2010-2015年重庆市某三甲儿童医院新生儿感染细菌的变迁及耐药性分析
摘要:目的 了解2010-2015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所在地区新生儿感染细菌的变迁特征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该期间检出病原菌的构成和前几位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采用BD Phoenix 100仪器结合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按CLSI标准判断结果。结果 2010-2015年检出病原菌10 56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8 540株,占80.8%;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其次是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分别为29.3%、16.7%、9.9%、8.6%、3.3%。革兰阳性菌1 490株,占14.1%;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其次是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检出率分别为7.8%、2.2%、1.8%。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10%,其次是铜绿假单胞菌〉10%,而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均〉20%;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比例分别接近8.4%和2.9%。未检出耐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的革兰阳性菌。结论 该医院所在地区新生患儿感染细菌以肺炎克雷伯菌居多,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余细菌未见趋势性变化。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较多。2013-2015年山东乳山市人民医院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监测
摘要:目的 对山东乳山市人民医院近3年住院患者分离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耐药性及同源性进行分析,为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3-2015年住院患者送检临床标本中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分析其分布情况和耐药性变化趋势。随机选取60株菌株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法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3年间共分离出鲍曼不动杆菌567株,检出数逐年升高,3年分别为85株、156株、326株;标本来源以呼吸科和ICU为主,分别占47.4%和23.8%;标本种类以痰液为主,占62.1%,其次为分泌物15.2%。药敏结果显示鲍曼不动杆菌对多黏菌素B均敏感,对甲氧苄啶-磺胺甲唑、氨苄西林100%耐药,3年显示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曲松、甲氧苄啶-磺胺甲唑耐药率有显著升高,对庆大霉素耐药率显著下降。选取的60株鲍曼不动杆菌根据PFGE图谱可分为4型,A型为主要流行株。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分离自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其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严重,且存在克隆播散。2011-2015年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血培养分离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摘要:目的 分析心血管病医院血培养主要分离菌及其耐药性,指导临床抗感染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 对2011-2015年临床送检的血培养标本进行检测,对分离菌株进行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24 348份血培养标本共分离得细菌2 017株,检出率8.3%,去除同一患者相同部位重复菌株后为1 009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574株(56.9%),主要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321株,31.8%)、链球菌(111株,11.0%)、金黄色葡萄球菌(55株,5.5%)、粪肠球菌(40株,4.0%)、屎肠球菌(15株,1.5%);革兰阴性杆菌381株(37.8%),主要为鲍曼不动杆菌(68株,6.7%)、铜绿假单胞菌(61株,6.0%)、大肠埃希菌(58株,5.7%)、肺炎克雷伯菌(43株,4.3%)、嗜麦芽窄食单胞菌(34株,3.4%)、阴沟肠杆菌(33株,3.3%);真菌54株(5.4%),白念珠菌占首位。葡萄球菌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加环素、奎奴普丁-达福普汀敏感;粪肠球菌对利奈唑胺、替加环素、高浓度链霉素及高浓度庆大霉素敏感,对青霉素、氨苄西林、万古霉素敏感率较高,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敏感性尚可;屎肠球菌耐药性较粪肠球菌强,但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加环素、高浓度链霉素及高浓度庆大霉素耐药的菌株;革兰阴性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阿米卡星敏感,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性较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稍差。结论 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近5年血培养分离得革兰阳性球菌多于革兰阴性杆菌,分布较稳定,不同类型医院患者情况不同,微生物对药物敏感性也会有差异,临床医师应根据所在医院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特点合理、规范使用抗菌药物。高剂量美罗培南与多黏菌素B的联合:解决鲍曼不动杆菌碳青霉烯类耐药性问题的新策略
摘要:长期以来,多黏菌素与碳青霉烯类药物联合用于治疗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药效学研究较少。作者对多黏菌素B与高剂量美罗培南联合使用是否可以提高杀菌率以及抑制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产生进行了研究。万古霉素联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或头孢吡肟引起患者急性肾损伤的风险比较
摘要:最近的研究表明在接受万古霉素治疗的患者中,联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会增加肾毒性的风险。但比较接受万古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万古霉素+头孢吡肟患者的急性肾损伤风险的研究仍缺乏。本文比较万古霉素联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克肟的急性肾损伤发生率。抗生素耐药大肠埃希菌和急性肾盂肾炎:经验治疗的影响以及需要更新指导原则
摘要:细菌对抗生素耐药性的增加使急性尿路感染经验治疗更加复杂。Talan等获取521例成人急性肾盂肾炎患者中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并检测其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其中14.2%的患者与医疗保健有关,45.1%是复杂性感染。复杂性感染的标准包括男性患者、怀孕妇女、尿道异常或存在异物、免疫功能低下以及糖尿病。投稿注意事项
1.投稿要求应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实用性,论点明确,资料可靠,文字精炼,层次清楚,数据准确,书写工整规范,必要时做统计学处理。来稿须附单位介绍信,如系科研基金项目,则须注明课题来源,基金项目名称及其编号等,写清第1作者的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职称、学位及主要研究领域,工作单位、地址、邮政编码和联系电话,及通讯作者和联系方式,来稿请勿一稿多投。
2.稿件要求来稿一式两份,请自留底稿。来稿要求计算机稿,均以Word排版,5号宋体字1.5倍行距打字,A4纸打印稿(修回稿附软盘)。
非常好的一核心期刊,处理速度快不拖延这是很重要的,不管中不中编辑尽快处理就会让作者很开心。当然很庆幸的是录用了。很庆幸第一次投稿遇到这样负责的编辑和认真的审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