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化教育杂志社
分享到: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0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理论与争鸣、教育信息化、远程教育、学习资源、教学实践与研究、技术与应用等。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中央电化教育馆
  • 国际刊号:1006-9860
  • 国内刊号:11-3792/G4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2-107
  • 创刊时间:1980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B5
  • 复合影响因子:5.68
  • 综合影响因子:2.939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电化教育 2014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国际学者对话

网络科技时代的K12教育:数学学科教与学的研究与实践

摘要:编者按:Jo Boaler博士是斯坦福大学教育系数学教育教授,《数学教育研究学刊》(The Journal for Research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JRME)研究评论部分的编辑,第一个数学教学与学习MOOC作者。她曾在英国Sussex大学任Marie·Curie教授,也曾在伦敦中学任数学教师,并在King's College任讲师和研究员,
1-3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理论与争鸣

近十年我国电子书包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基于共词矩阵的知识图谱分析

摘要:作为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出现的教学新媒介,电子书包已经成为学术界高度关注的研究主题。该文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2003-2013年收录的292篇电子书包研究相关的学术论文为研究对象,以共词矩阵、相似矩阵和多维尺度分析为研究方法,采用可视化知识图谱探究近10年我国电子书包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结果表明,我国电子书包研究主要围绕宏观主线和微观主线展开研究,当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电子书包利益相关者系统、技术标;住、试点实施、应用模式及支撑产业五个方面;未来研究需要关注电子书包的使用需求、资源开发、政策及产业链协同、教学模式、理论开发及推广模式研究六个领域。
4-10

在线社交网络中人际信任的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网络人际信任是随着虚拟网络社会的来临而出现的一种新社会问题,也是现实人际信任在网络空间的部分映射。由于网络虚拟社会具有虚拟性、交互性、开放性、平等性、多元性等社会特征,人与人之间信任关系的建立必然不同于现实社会,它必然受到网络虚拟社会中相关因素的影响。该研究以“90后”大学生为对象,围绕“网络信任情境结构模型”探讨了个体人、情境、媒介三方面因素对网络人际信任关系建构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个体中的施信者与被信者、社会情境中的现实情境与网络情境、传播媒介中的交流方式与媒介定位等因素影响网络人际信任建构的机制。其中,社会个体在网络空间的自我呈现及个体相似性会对网络人际信任的初建产生重要影响作用;社会现实情境通过长期作用于社会个体使其形成稳定的信任观念而影响个体在网络空间的信任建构行为,而网络情境因素则直接影响网络人际信任建构的类型;交流媒介可电子化再现的非言语信息的种类及数量的多寡、媒介功能及服务定位等也会对网络人际信任产生一定的影响作用。
11-19

TPACK理论研究面临的挑战

摘要:对一个学科而言,坚实的理论基础必不可少,作为近年来强势兴起的一种教育技术基础理论,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TPACK)已经成为教师将技术有效的整合到课堂教学中必须具备的一种知识框架理论。该文通过文献分析方法和内容分析方法对TPACK理论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对当前TPACK理论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案进行了探索性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出当前TPACK发展的主要挑战来自于TPAcK理论自身的完善和研究价值的丰富。
20-25

多元与统一:教育技术研究的发展趋势分析——基于技术促进教育变革国际会议EITT2013的解读

摘要:“技术促进教育变革国际会议(EITT)”是由国际华人教育技术学会(SICET)主办的国际教育会议,该会议主要对技术在教育中的最新应用进行探讨。该文围绕“学与教的新兴技术”“创新学习方法和学习环境”和“信息社会与文化”三个主题,结合EITT2013的研究内容,利用文献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对当前教育技术应用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归纳出教育技术研究发展的四个趋势:理论研究和技术应用都呈现出多元化趋势、教学实践体现出技术与理论的统一、技术应用以人为本,与教育产生深度融合、研究方法呈现多元、综合的趋势。
26-32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教育信息化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的现状与反思(下)——基于信息技术教科书使用的访谈研究

摘要:该研究针对2010年教育部组织实施的“关于开展普通高中新课程教科书使用情况的调查”中全国问卷调研所发现的“高中信息技术教科书低使用率”的现象在J省进行了进一步的访谈调查,旨在探究导致问题的深层次原因。研究采用个别访谈法,对J省的C、J和S三地市八所高中的师生和省、市级信息技术教研员共39人进行了录音访谈,经过录音文本转换、编码和三角检测分析,发现影响教科书使用的主要障碍在于:师生对信息技术课程价值的认知偏差、地方评价体系冲突、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参差不齐等五个方面。为深化信息技术课程发展,应首要建立良性高考文化,赋予信息技术课程合理地位,深化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研究,并全面提升包括教研员在内的一线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
33-38

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新阶段问题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当前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从最初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到现在的“三通两平台”、云计算、智慧校园、教育云、移动学习、物联网、微课程、翻转课堂、增强现实、网络教研等,极大地丰富了教学方式,提高了教学效率。中小学校在积极响应教育信息化教学的同时,也遇到一些并发的新旧问题,比如从业人员教育信息化素养不足,教师信息化教学意识不够,学校领导不重视,资源建设不能完全满足教师们的需求,还有一些地区存在设备及经费的难题等。面对这些新老迭起的问题,教育信息化该如何开展。如何在解决一线师生教学问题的基础上继续开展,是当前的难点也是重点。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已有十多年,信息化教育的重心应该转入新阶段,由关注硬件到关注教师观念和教师教学实施,关注学生的学习发生及信息素养的渗透,对教师和学生的关注应该成为学校重点关注的指标。
39-43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

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研究现状与挑战

摘要:21世纪,随着数字化学习内涵和实践的极大丰富和发展,一个具有跨时代意义的新概念被提了出来,即一对一数字化学习。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每个学生都拥有数字化计算设备(如电脑)的基础上,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地利用网络上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主动的进行个性化学习模式。它既保留课堂教学的形式,又充分地注意到学生个性化学习的特点。该文在介绍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的概念与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的理论来源,对比国内外研究现状,并从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对教育的变革以及其所面临的挑战等方面进行总结归纳,旨在对今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做铺垫。
58-63

智能终端支持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整合趋势研究

摘要:我国中小学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整合正在向与具体学科相结合,向主课堂、主课程方向迈进,这需要新的技术环境做支撑,日益广泛涌现的智能终端及其整合一体化的网络化服务环境是必然的选择。当前,由于其前所未有的良好互动性、便携性、丰富的应用程序和网络化服务,平板电脑无疑是最好的适宜教育教学应用的智能终端形态之一。该文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发展的视角,融合代表性的平板电脑形态iPad及其关联服务的支撑能力.阐述平板电脑驱动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整合的发展趋势,并基于作者团队的研究与实践所提出的代表性模式阐述这一趋势的深刻内涵。
69-73

一对一教学环境下iPad辅助朗读教学研究

摘要:一对一教学是现代教育社会下的资源优化与因材施教的教育创新,随着信息科技与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从而为一对一教学提供付诸实践的可能性,是信息时代给予每一位教师的机遇与挑战。新生的多媒体移动终端iPad在教育实践中的价值已经得到了国内外教育界的关注.各国都开始了各种iPad辅助教学的实践和研究。在国际学校的汉语课堂里,朗读教学在培养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和语感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该文以朗读教学的重要性为出发点,阐述iPad在国际学校的低年级汉语朗读教学中作用突出的案例,从案例分析和教学反馈中总结出运用iPad进行教学设计的原则和实施方法,及其为学校课堂教育背景下的一对一教学提供的新思路。
74-79

基于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外语教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研究

摘要:教育信息化发展推动着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该文从学生思辨能力培养视角出发,探讨了外语教学中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通过教学实讧分析,论证了作为移动学习的高级阶段,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通过数字化软硬件和无线网络的资源共享,为学生的外语学习提供了触手可得的丰富资源和开放的互动空间;为学生的外语综合应用能力和人文素养提升,特别是思辨能力提升提供了优质的语言学习环境。
80-84

新媒体环境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

摘要: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是教师职业生涯的重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新媒体将对其有着重要的促进与影响作用,是教师教学能力提高重要因素。该文从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内容和影响因素出发,探讨新媒体技术对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影响及作用,并提出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对应措施。
85-88

个人学习环境促进教师学科教学技能发展的实证研究

摘要:该文给出了中小学教师个人学习环境的构成模型,设计了调查量表,以中小学教师为调查对象,获取实证数据,根据统计数据,分别对该模型的可行性及个人学习环境对中小学教师学科教学技能发展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个人学习环境构成模型符合中小学教师的学习实践,能够涵盖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个性化学习的资源和服务需求.各种资源的利用基本均衡;个人学习环境对中小学教师学科教学技能影响显著,且不同子环境会对不同层次的技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基于该调查结果,给出了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个人学习的几点建议,为引导中小学教师积极利用个性化需求信息,提高教师专业技能提供借鉴。
89-96

平板电脑教育教学实践成功应用的学校案例剖析——丰师附小数字课堂与数字文化实践之思考

摘要:随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影响的广度和深度正日益加深,但纵观国内发展,理论研究与观摩示范性偏多,而落地实践常态化应用偏少。丰师附小是教育信息化应用实践进程中的一个典型,在以平板电脑这一可移动、可便携智能终端的支持下,丰师附小实现了信息技术面向主课堂、服务主课程的探索,走出了一条信息技术融合教育教学实践的路子,形成了独特的“丰师现象”。该文主要分析了“丰师现象”成功的关键要素,可以归结为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教师专业化发展、以课题研究为引领的教研方式以及对技术在教育中作用的理性认识等几个方面。该文通过“丰师现象”看技术与教育整合在该校的实践走向,可归结为新型的教与学方式,数字课堂与数字文化的构建等几个方面。
97-103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学习资源与技术

中职示范校数字化资源体系建设及推进策略研究

摘要:职业院校是我国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为了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全面提高办学质量,我国从2010年开始已经选取了三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进行改革创新示范,在中职示范校建设和验收中,数字化资源的建设及应用是重要的指标,同时也是当前的主要困难点之一、该文在对我国中职示范校的数字化资源现状与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包括统一数字化资源标准、搭建资源平台、开发资源库内容、明确应用指南及策略管理办法的资源体系建设框架;重点针对其中的资源建设内容提出了三级教学资源库以及精品课、虚拟仿真实训系统、数字图书馆、教师研修视频课程、题库管理系统等五类重点建设方向,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最后针对中职示范校提出了成立数字化资源建设管理委员会、健全信息化人才培养培训与发展机制、重视数字化资源建设的监控与评价,以及身体力行促进校本资源开发等推进与实施办法。
113-120

基于云服务的教育网站群设计探讨

摘要:该文结合国家“三通两平台”工作的进展和学校网站建设应用的实际,根据目前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提出了在基础教育学校快速建设网站的思路。基础教育宽带网络快速发展,“校校通”已基本实现,网站建设已引起教育部门高度重视,利用云计算云服务技术,建设网站群进行快速普及,则是较好的解决模式。该文从站群的特点、架构、安全要求、设计开发、网站群部署等进行了探讨。
121-124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信息动态

“基于Pad的新型教学方法的实验研究”阶段总结暨研讨会在京举行

摘要:2014年3月29—30日,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Pad的新型教学方法的实验研究”阶段总结暨研讨会在北京市海淀区第二实验小学举行。该课题是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李玉顺博士团队负责实施的部级教育科研课题,自2012年底启动以来,为课题参与学校、
124-124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学习资源与技术

基于网络学习平台的竞赛系统设计与应用——天津市教委“博学乐园”学习平台演绎“写字课进课堂”

摘要:随着博客、微博以及SNS等基于Web2.0的交互式网络应用的兴起,目前对于网络学习平台的研究更多关注于对学习者交互手段的研究,目的是提升学习者的参与度,而以竞赛形式进行的学习活动,本身就具有高参与性的特点。然而,网络竞赛系统作为一种竞赛组织管理的信息化工具,虽然近年来得到广泛应用,但大多数竞赛系统仍采用独立开发运行的方式,难于与学习平台实现数据互通。该文以天津市教委主办的“博学乐园”书法网络大赛使用的系统为例,阐述一种基于网络学习平台的竞赛系统。该系统将网络学习平台与竞赛系统进行有机结合,一方面提供了更加优化的一站式用户体验,另一方面,互联互通的数据为两个系统的深化结合和数据挖掘提供了可能。该系统的构建,不但有效地解决了书法课师资短缺的难题,而且促进了学习方式的转变。
125-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