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研究与教育杂志社
分享到:

医学研究与教育杂志

《医学研究与教育》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4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中医药与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综述、教育与教学研究、卫生事业管理等。
  • 主管单位:河北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河北大学
  • 国际刊号:1674-490X
  • 国内刊号:13-1393/R
  • 出版地方:河北
  • 邮发代号:18-503
  • 创刊时间:1984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26
  • 综合影响因子:0.574
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医学研究与教育 2015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医学研究与教育杂志基础研究

接种AM真菌和喷施硒对丹参幼苗的影响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施硒水平下接种AM真菌对丹参幼苗品质的影响。方法利用盆栽试验得到不同生长条件下丹参幼苗,通过测定多糖、硒、丹参酮ⅡA含量评价丹参品质。结果同一施硒水平下,接种AM真菌显著提高丹参幼苗多糖、微量元素硒的质量分数,表明AM真菌能够促进丹参对营养物质的积累,增强其对微量元素的吸收。且接种株丹参酮ⅡA质量分数均高于未接种株,当硒质量浓度为40μg/m L时接种株丹参酮ⅡA质量分数最高,为0.272%;不同施硒水平下,随硒质量浓度的增加,丹参多糖与丹参酮ⅡA含量均先增大后减小,但接种株含量高于未接种株,在Se1(20μg/m L)~Se2(40μg/m L)时达到最高,说明高硒反而抑制药用成分的富集。由此看出适量质量浓度的硒与AM真菌具有协同作用,能够更有效地促进丹参营养和药用成分的积累。丹参中硒质量分数与施硒质量浓度呈显著正相关,但无明显线性关系,且硒的分布为茎叶〉根部。结论硒质量浓度为20~40μg/m L时AM真菌对丹参的接种效果最佳。
1-5

灯盏乙素抗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作用及对p38 MAPK表达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灯盏乙素抗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作用及对p38 MAPK表达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45只健康新生7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缺氧组、灯盏乙素组(25 mg/kg)。分别于用药后第24小时、3天、7天每组处死大鼠各5只,取脑组织切片。采用TUNEL染色检测神经细胞凋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p38 MAPK的表达高峰、表达变化趋势。结果缺氧缺血后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p38 MAPK表达增加;灯盏乙素组神经细胞凋亡及p38 MAPK表达均减少(与同一时间点缺氧缺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灯盏乙素可能是通过抑制p38MAPK信号通路而减少神经细胞凋亡,从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6-10

黄独乙素对胃癌细胞株SGC-7901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

摘要:目的研究黄独乙素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增殖的影响及相关的作用机制。方法用RPMI-1640培养液对SGC-7901细胞进行传代培养,用不同浓度(0~160μg/m L)黄独乙素分别对SGC-7901细胞进行处理,应用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率;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表达的变化。结果黄独乙素以计量依赖方法抑制胃癌细胞生长,抑制率最高达57.26%;细胞形态发生明显改变;Cyclin D1蛋白水平表达显著下调。结论黄独乙素能显著抑制SGC-7901细胞的增殖,其机制可能与下调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的表达有关。
11-15
医学研究与教育杂志临床研究

ARCH钛板应用于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的短期疗效

摘要:目的探讨ARCH钛板在颈椎椎管扩大成形术(EOLP)应用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SM)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大学附属医院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资料完整的颈椎多节段脊髓型病人35例,所有病人均采用单开门经椎管扩大成形ARCH钛板固定,其中男性20例,女性15例,临床效果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进行评分及影像学检查评估。结果 35例病人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3.3个月(7~24个月),术后症状均获得不同程度改善,术前JOA评分平均(6.1±2.6)分,术后1个月JOA评分平均(9.6±2.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RCH钛板应用于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可减少术后再关门的可能,减少术后颈椎曲度的丢失,短期效果安全有效。
16-19

预注顺阿曲库铵与增大其剂量在全麻诱导中的效果比较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在全麻诱导插管中,预注顺阿曲库铵和增大其剂量两种给药方式对其起效时间、临床有效时间及肌松效果的影响,并进行对比,指导此药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18~55岁,ASAⅠ~Ⅱ级择期行妇科手术的女性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分别为3ED95组、预注组(预注顺阿曲库铵0.015 mg/kg,4 min后给予0.135 mg/kg)和4ED95组。麻醉诱导使用芬太尼、咪达唑仑、丙泊酚,麻醉维持应用靶控微量泵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TOF模式监测肌松情况。记录血压、心率及全身皮肤情况,记录肌松药起效时间、临床有效时间及气管插管条件评级。结果各组麻醉诱导期间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各组肌松药起效时间分别是(184±56)s、(141±31)s、(135±45)s,预注组、4ED95组分别与3ED95组之间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4ED95与预注组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临床有效时间分别是(41±8)min、(44±6)min、(53±8)min,4ED95组分别与3ED95组、预注组相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注组与3ED95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注顺阿曲库铵与增大其剂量均能加快药物的起效时间,但前者比后者维持的临床有效时间更短,更有利于患者的苏醒及快速拔管。
20-23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脉介入术后BNP的应用研究

摘要: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segment elevtion myocardical infarction,STEMI)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水平与左室室壁运动积分指数(left ventrcular wall motion score index,LVWMSI)之间的关系,并观察不同BNP水平患者180 d内预后情况。方法收集首次发生的STEMI患者64例,均于发病12 h内急诊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依据BNP水平由低到高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4组(按4个百分位数):A组(BNP≤P25:BNP≤115.25 pg/m L)、B组(P26≤BNP≤P50:115.26~200.5 pg/m L)、C组(P51≤BNP≤P75:200.6~409 pg/m L)、D组(BNP≥P76:BNP≥409 pg/m L)。分析各组间LVWMSI的关系以及BNP水平与LVWMSI的相关关系。随访记录180 d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发生情况,并分析其与血浆BNP水平的关系。结果各组间LVWMS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NP水平与LVWMSI呈正相关(r=0.73,P〈0.01)。随血浆BNP水平增高,各组间近期临床心血管事件呈显著增高趋势(P〈0.05)。结论血浆BNP水平能够反应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变化,预测近期预后。
24-29

神经电生理监测对重症脑血管病脑功能预后评估

摘要:目的探讨脑电图、体感诱发电位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监测对重症脑血管病脑功能预后的评价。方法在入院24 h内对重症脑血管病患者进行脑电图、体感诱发电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监测。以发病后3个月或3个月死亡为观察终点,追踪患者的脑功能预后。分析脑电图、体感诱发电位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监测结果与脑功能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脑电图(P=0.002)、体感诱发电位(P〈0.001)、脑干听觉诱发电位(P=0.002)监测对重症脑血管病患者脑功能预后的影响显著。结论利用脑电图、体感诱发电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联合的监测方法可以对重症脑血管病患者脑功能进行预后预测,对于重症脑血管病患者的病情估计、预后判断和诊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30-34

糖尿病患者不同时期球后血管血流动力学变化

摘要:目的利用彩色超声多普勒成像(CDI)技术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球后血管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相关研究。方法选取确诊为糖尿病(DM)的患者纳入DM组,分为无视网膜病变(NDR)组、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NPDR)组、增殖性视网膜病变(PDR)组。设立健康对照(HC)组,应用CDI检测研究对象颈动脉(CA)、眼动脉(OA)、视网膜中央动脉(CRA)及视网膜中央静脉(CRV)血流参数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HC组比较,NDR期CA、OA血流及颈动脉中内膜厚度(IMT)变化不明显,但CRA、CRV出现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和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增加(P〈0.05);NPDR及PDR期CA、OA及CRA的PSV、EDV呈下降趋势(P〈0.05),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及IMT增高(P〈0.05)。结论 CDI技术对DR早期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虽在准确判断视网膜血液循环方面还存在局限性,但可为判断预后及分析病变提供重要信息。
35-39

血浆β_2-微球蛋白、H-CRP、HCY与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病的风险分级关系

摘要:目的探讨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病(PAD)风险分级与血浆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H-CRP)和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关系。方法对沧州市人民医院普外(血管外科)2010年1月至2013年5月诊治的PAD患者96例进行分级。按ABI值分为:低风险组(0.7≤ABI≤0.9,n=25),中风险组(0.4≤ABI〈0.7,n=52)和高风险组(ABI〈0.4,n=19)。均以同期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比较各组的β2-MG、H-CRP、HCY的浓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血清β2-MG、H-CRP、HCY的浓度随着ABI分期的进展而升高,ABI的数值与β2-MG、H-CRP、HCY的浓度呈负相关(P〈0.05)。结论 PAD随着病情的严重程度,血浆中的β2-MG、H-CRP、HCY浓度逐渐升高;β2-MG、H-CRP和HCY联合测定与ABI分级结合有助于更好地判断PAD患者的诊断和预后。
40-43

167例青少年人工流产分析

摘要:目的通过对167例青少年人工流产的情况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措施,保护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方法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涞源县妇幼保健院门诊就诊自愿要求流产的人数共计3 013例,分析167例19岁以下的青少年人工流产的情况。结果 (1)近5年青少年人工流产数逐年上升,且2013年较2009年增长2倍。而青少年人工流产以药物流产为主,占58.08%。(2)19岁的青少年所占比例最高(41.23%);职业以服务员比例最高(36.53%);学历以初中学历所占比例居首(35.33%);复发性人工流产所占比例接近半数(48.50%)。(3)167名要求人工流产青少年的自尊平均(28.84±3.24)分,其中81名复发性人工流产青少年自尊平均(27.91±3.28)分,低于86例首次人工流产的青少年平均(29.21±3.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加强对青少年的性知识及避孕知识的普及,提高她们的自尊程度。做好人工流产后的性知识教育和心理辅导,避免复发性人工流产的发生。从而保护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44-46

泪道探通术治疗先天性泪囊突出病例分析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先天性泪囊突出的临床表现及特征,探讨泪道探通治疗先天性泪囊突出的临床效果及时机选择。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就诊于保定市儿童医院的18例(20眼)先天性泪囊突出病例,总结先天性泪囊突出的临床特点,分析泪道探通治疗保守无效的先天性泪囊突出的临床效果及手术时机。结果 18例(20眼)先天性泪囊突出患儿,男性患儿10例(11眼),女性患儿8例(9眼),平均年龄10.6 d。通过泪囊区按摩、泪道冲洗、患眼局部应用抗生素眼药水等保守方法治疗,治愈6眼,保守治疗无效者行泪道探通术;经一次泪道探通术治愈的患眼为12眼;经二次泪道探通治愈的患眼为2眼。结论对保守治疗无效的先天性泪囊突出患儿行泪道探通治疗能达到满意恢复效果,早期手术干预治疗能很大程度预防严重感染等并发症发生。
47-49

醋酸钠林格注射液纠正失血性休克代谢性酸中毒的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比较醋酸钠林格注射液与乳酸钠林格注射液对失血性休克患者代谢性酸中毒的影响。方法失血性休克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醋酸钠林格注射液组(A组)、乳酸钠林格注射液组(L组),每组25例。观察诱导前(T0),诱导后1 h(T1)、2 h(T2)、3 h(T3)、4 h(T4)患者血液p H值、血乳酸值(LAC)、碱剩余(BE),HCO3-值及Na HCO3用量。结果 2组患者在ASA分级、手术时间、术中输入试验晶体液量、失血量这5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T3时间点较L组p H值显著改善(P〈0.05);A组T2时间点LAC值较T0点显著降低(P〈0.05),L组T2、T3、T4时间点LAC值较T0点明显升高(P〈0.05),且在T2、T3、T4时间点LAC值L组较A组显著升高(P〈0.05);Na HCO3用量A组比L组减少(P〈0.05);BE值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在失血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过程中,醋酸钠林格注射液可使用更少Na HCO3用量、更快速改善血p H值,降低血乳酸水平。
50-53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围手术期血液流变学变化

摘要: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围手术期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定兴县医院2014年1月至12月45例黏膜下子宫肌瘤择期行宫腔镜电切术患者,分别检测灌注前10 min(T1)、灌注30 min(T2)、术毕(T3)时血流变学指标水平。结果 45例手术均顺利完成,T3、T2时点血流变学指标全血低切、全血中切、全血高切、全血低切还原、全血高切还原、血浆黏度、红细胞刚性指数、聚集指数、变形指数及最大血小板聚集率与T1时点各指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时点血细胞比容与T1时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3时点全血高切、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红细胞刚性指数、最大血小板聚集率与T2时点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电切术手术时间较长,灌注液吸收多时应进行围手术期血流变学指标监测,以降低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术后血液黏度,保护红细胞,降低心血管事件及深静脉血栓发生。
54-57
医学研究与教育杂志护理研究

对持续中心静脉压监测患者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摘要:目的对持续进行中心静脉压监测患者中心静脉导管发生并发症原因进行分析,对其最佳护理措施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4年10月在沧州市中心医院ICU行中心静脉压监测132例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的使用情况,对患者中心静脉导管堵塞、感染、脱管现象进行判断,分析原因,并进行护理干预。结果 132例中心静脉压监测患者中有5例发生完全堵塞,发生率为3.79%;2例发生感染,发生率为1.52%;1例发生脱管,发生率为0.76%。结论加强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中心静脉监测患者并发症发生。
58-60
医学研究与教育杂志综述

父本表观基因组在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功能作用

摘要:胚胎发育是一个复杂的动态变化过程,频繁改变的基因表达最终导致细胞分化和各种细胞系的形成。这些改变由特定细胞中表观遗传因子所调控。一直以来,人们认为父本表观基因组在胚胎发育中的作用范围很局限。然而,近期精子发生过程中表观遗传修饰的研究显示父本表观基因组在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任一表观遗传标记建立和(或)维持的轻微异常均会影响早期胚胎发育过程。现主要综述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的功能作用,阐明了其在胚胎发育和男性不育中的作用机制,为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提供一些基础材料。
61-64

医药中抗坏血酸检测方法研究

摘要:抗坏血酸即维生素C,广泛存在于食品、人体体液、组织及药品中,它参与体内一系列物质的代谢过程及氧化还原反应。因此,建立快速、准确地检测抗坏血酸含量的方法是全世界研究者关注的课题。常用的检测方法有分光光度法、荧光法、化学发光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电化学法和滴定法等,现对近几年有关抗坏血酸检测方法的研究作一综述。
65-68

中医外治法治疗痛经的实验研究进展

摘要:痛经是青年妇女的常见病,严重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且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因而诊治痛经对改善女性健康、提高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祖国医学治疗痛经有较好的近期和远期疗效,应用较多的方法为内科治疗,疗效确切,治疗机理明确。近年来,穴位贴敷、针灸等中医外治法治疗痛经的临床应用逐渐增多,但治疗机理和新制剂研究较少。通过查阅近十年的相关文献,总结分析了中药外治法治疗痛经的实验研究进展,为其临床应用和新制剂的开发提供参考。
69-73

老年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

摘要: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在中国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且其在发病部位、临床症状、并发症及病理特征等方面均具有明显的特点。因此,正确认识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及早地诊断和治疗老年消化性溃疡具有重要意义。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对老年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