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研究与教育杂志社
分享到:

医学研究与教育杂志

《医学研究与教育》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4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中医药与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综述、教育与教学研究、卫生事业管理等。
  • 主管单位:河北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河北大学
  • 国际刊号:1674-490X
  • 国内刊号:13-1393/R
  • 出版地方:河北
  • 邮发代号:18-503
  • 创刊时间:1984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26
  • 综合影响因子:0.574
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医学研究与教育 2015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医学研究与教育杂志基础研究

不同炮制方法对瑞香狼毒化学成分的影响

摘要:目的考察不同炮制方法对瑞香狼毒化学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系统预试法,包括理化和薄层色谱(TLC)鉴别,检测瑞香狼毒生品和炮制品中化学成分的异同。结果 (1)瑞香狼毒生品和炮制品中均含有糖类、苷类、酚类、鞣质类、有机酸类、皂苷类、黄酮类、甾体、三萜类、香豆素内酯类成分,可能含有挥发油、油脂类成分。水提液中酚类、鞣质类和皂苷类成分有差异。(2)水提液中,奶制品的黄酮类成分含量较低;乙醇提取液中,生品和三种炮制品的黄酮类成分基本相同。(3)水提取液中,醋制品的香豆素内酯类成分含量较高;乙醇提取液中,奶制品的香豆素内酯类成分含量较低。(4)水提取液中,生品的萜类成分含量较高;乙醇提取液中,生品和奶制品的萜类成分含量较高。结论不同炮制方法对瑞香狼毒的化学成分都有影响。
1-6

鸡血藤总黄酮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机械痛敏影响的实验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鸡血藤总黄酮对坐骨神经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 of the sciatic,CCI)大鼠机械痛敏和脊髓谷氨酸含量的影响。方法 40只大鼠随机均分为4组: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不手术)、假手术组(分离坐骨神经但不结扎+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模型组(坐骨神经结扎+腹腔注射生理盐水)、鸡血藤总黄酮处理组(坐骨神经结扎+腹腔注射鸡血藤总黄酮20g/kg),连续给药4周。运用机械缩足反射阈值检测术后3、7、10、14、21、28d大鼠机械痛敏。运用高效液相法测定大鼠术后14、28d脊髓背角中谷氨酸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处理组术后第10、14、21、28天的机械缩足反射阈值明显升高(P〈0.05,或P〈0.01);在第14天及第28天观测到鸡血藤总黄酮可显著降低大鼠脊髓背角谷氨酸的含量(P〈0.01)。结论鸡血藤总黄酮可减轻神经病理性痛大鼠的机械痛敏,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脊髓背角谷氨酸的含量有关。
7-11

催化褪色光度法测定中草药白花蛇舌草中的微量锗

摘要:目的利用催化褪色光度法测定中草药白花蛇舌草中微量元素锗。方法用超声波清洗仪提取中草药白花蛇舌草中微量元素锗,并用催化褪色光度法测定锗元素的含量。研究痕量锗在稀硫酸介质中催化加速溴酸钾、过氧化氢与中性红之间的反应,建立催化光度法测定痕量锗的方法。结果本实验测得中草药白花蛇舌草中无机锗(Ⅳ)含量为0.0248μg/g。结论该法灵敏度、精密度均能满足检测工作的需要。
12-15
医学研究与教育杂志临床研究

DTI及DTT在评价急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患者预后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利用核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及白质纤维束成像(DTT)技术评价急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患者皮质脊髓束(CST)损伤程度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20例急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的患者行常规1.5T DTI和DTT检查,此检查均在发病72h内进行。测量梗死灶区与对侧镜像区、梗死灶边缘区、双侧大脑脚的FA值及ADC值。据CST受损程度分为3级。对20例患者分别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评分(NIHSS)及简式Fug-Meye运动功能评分(FMS)。将CST分级与发病3个月时NIHSS及FMS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评价CST损伤程度与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梗死灶FA值及ADC值较健侧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表明急性期缺血缺氧已造成病灶组织不同程度的损伤。CST受损程度与运动功能障碍分级成高度负相关性(r=-0.843,P〈0.001),即CST受损越严重,运动功能分级越低,运动功能障碍程度越重,预后越差。CST受损程度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成高度正相关性(r=0.819,P〈0.001),即CST受损越严重,神经功能评分越低,神经功能预后越差。结论 DTI及DTT为定量分析急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病灶组织及CST损伤程度提供了途径,为早期准确判断临床预后及指导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依据。
16-20

纤维蛋白原浓度对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肌损伤及临床预后的预测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水平是否对于经皮冠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心肌损伤及其临床预后具有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拟行择期PCI的患者,术前测定FIB水平,应用ROC曲线分析,选取灵敏度与特异度之和为最大值的点为最佳界值点,分析其对患者术后心肌损伤是否具有预测价值并划定界值水平;依据界值将患者分为2组,比较2组间术后心肌损伤发生率以及心肌肌钙蛋I(cTnI)浓度;随访1年,观察2组间不良心血管事件是否存在差异。结果术前FIB水平对PCI术后心肌损伤具有预测价值(Area Under Curve,AUC=0.782,P〈0.001)。FIB界值划定为3.85g/L,灵敏度为65.53%,特异度为78.54%。FIB〈3.85g/L组与FIB≥3.85g/L组的心肌损伤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93%vs 52.81%,χ^2=36.959,P〈0.001);FIB≥3.85 g/L组的术后cTnI水平较高[(0.25±0.67)ng/mL vs(0.55±0.65)ng/mL,t=-3.129,P=0.002]。2组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 Rank P=0.025);FIB≥3.85g/L显著增加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HR=2.069,95%CI:1.056-4.054)。结论术前FIB浓度对于择期PCI术后心肌损伤以及临床预后具有预测价值。
21-25

78例乳腺导管内癌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肿块大小的乳腺导管内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大学附属医院2011年2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78例DCIS病例特点,以肿块大小1.0 cm及3.0 cm为分界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肿块≤1.0cm及肿块1.0-3.0cm临床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肿块〉3.0 cm与前2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表现为微浸润,多灶性比例高以及前哨淋巴结阳性比例高。DCIS与浸润性导管癌(infiltrating ductal carcinoma,IDC)进行病理学指标的差异性分析,ER、PR、Ki67阳性表达相对低、HER-2阳性表达相对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IDC与肿块〉3.0 cm的DCIS进行分析,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块〉3.0 cm的DCIS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癌,更具有侵袭性,生物学特点更接近于IDC,治疗推荐按IDC方式处理。
26-30

钙通道阻滞剂对神经损伤后瘢痕处血管分布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钙通道阻滞剂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瘢痕处血管分布的实验研究。方法选用SD大鼠96只,随机4组,每组24只,制作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实验组及对照组每天分别给予腹腔注射维拉帕米和生理盐水(4 mg/kg),分别于术后第4、8周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及血管灌注,观察损伤后瘢痕处血管分布情况。结果术后4、8周实验组瘢痕处血管数量多、密度高,血管分布较均匀,血管走形较规律。对照组血管数量少,密度低,血管分布不均,血管走形紊乱。结论钙通道阻滞剂能够改变损伤处血管分布状况,改善损伤处神经组织的血液供应。
31-35

丁苯酞联合尼莫地平对血管性痴呆的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丁苯酞联合尼莫地平对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3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A组给予丁苯酞及尼莫地平口服,B组给予丁苯酞口服,C组给予尼莫地平口服,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对患者进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比较各组治疗效果。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不良事件。结果 3组治疗后MoCA、ADL评分均优于治疗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血管性痴呆患者MoCA评分的改善,A组明显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血管性痴呆患者ADL评分的改善,A、B组明显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联合使用丁苯酞及尼莫地平优于单一用药;对血管性痴呆患者生活能力的改善,联合用药及单用丁苯酞效果均优于单用尼莫地平。3组用药安全性良好。
36-39

丁苯酞软胶囊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正确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120例单侧空间忽略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人,2组均接受运动疗法,实验组在给予运动疗法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软胶囊口服,6周后采用4种单侧空间忽略检查方法有效数及Barthel指数评分进行评定。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在直线二等分法、线段化销法、字母删除法及Barthel指数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画钟试验法在部分患者有改善,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联合运动疗法能够明显改善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患者的症状,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40-43

地佐辛超前镇痛用于下肢全麻手术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地佐辛超前镇痛用于下肢全麻手术的临床研究。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在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行下肢全麻手术的7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对照组38例,2组患者均采取全麻手术,观察组同时给予地佐辛超前镇痛,比较2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镇痛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4h,2组患者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6h、术后12h以及术后24h,观察组患者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h、术后24h,2组患者术后镇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h、术后12h,观察组镇静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患者10例(25.00%),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患者18例(47.3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下肢全麻手术患者中运用地佐辛超前镇痛,有利于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改善患者术后镇静情况以及降低手术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44-47

NT-proBNP浓度、肺动脉压力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NT-pro BNP浓度、肺动脉压力作为肺心病心力衰竭中医辨证分型客观化指标的可行性。方法 107例患者按中医辨证分型进行分组,并测定血浆NT-pro BNP水平、肺动脉压力,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 16.0软件分析其间的相关性。结果肺心病心力衰竭不同中医证型的血浆NT-pro BNP浓度、肺动脉压力存在差异,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浆NT-pro BNP浓度、肺动脉压力测定能够作为肺心病心力衰竭中医证型间分型的客观依据。
48-50

甲状腺癌患者血清促甲状腺激素水平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术前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与甲状腺癌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甲状腺疾病患者的性别、年龄、TSH水平、术后病理报告等临床资料。结果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术前TSH水平明显高于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中,年龄大于60岁患者的TSH水平显著升高。结论术前TSH水平可作为判断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一个辅助诊断指标。
51-54

结直肠癌中PAQR3甲基化水平及mRNA表达的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结直肠癌组织中抑癌基因PAQR3 mRNA表达情况及甲基化水平,探讨PAQR3基因异常甲基化与结直肠癌的关系。方法收集结直肠癌及正常组织标本54组,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结直肠癌标本中PAQR3 mRNA表达水平;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法检测结直肠癌标本中PAQR3基因甲基化水平,用以分析PAQR3甲基化水平与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结果 54组结直肠癌标本中PAQR3 mRNA表达降低发生率为57.4%(31/54),正常组织PAQR3 mRNA表达降低发生率为18.5%(10/54),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癌组织PAQR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发生率为33.3%(18/54),正常组织PAQR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为5.6%(3/54),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AQR3基因甲基化与年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与性别、部位无关。结论结直肠癌组织中PAQR3表达降低,与其基因启动子发生高甲基化有关。
55-60
医学研究与教育杂志护理研究

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行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观察其护理效果。结果 85例患者顺利完成细针穿刺手术,术中出现晕厥1例,经抢救后脱险;术后出现局部血肿1例,保守治疗后痊愈;未见其它并发症。结论护理人员对甲状腺结节穿刺患者进行有效护理,可减轻患者紧张情绪,提高穿刺准确率,并减少术后并发症。
61-63

连续性助产服务对孕产妇自然分娩质量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建立连续性助产服务模式以提高孕产妇自然分娩质量的问题。方法选择接受助产士门诊定期健康宣教的低危初产妇100例为观察组,同期接受普通产科正规产检的低危初产妇10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临产前孕妇体质量、新生儿体质量、孕妇及家属对分娩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自然分娩率和满意度显著提高,临产前孕妇体质量和新生儿体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助产士门诊服务对提高孕期健康常识、降低巨大儿发生率、降低剖宫产率起到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64-66

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诊断和治疗方法的探究

摘要:目的探讨切口部位瘢痕妊娠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收集2012年3月至2014年9月于唐县人民院确诊的瘢痕妊娠(CSP)患者180例,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2组,A组,直接行超声引导下清宫术150例;B组,肌注甲氨蝶呤(MTX)配合口服米非司酮后,行超声引导下清宫术30例,比较各组患者入院后的超声图像、血β-HCG值、治疗成功率、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 180例患者中,有168例患者在治疗前明确诊断,12例患者在手术中或手术后出血时发现。临床治疗方法中,开腹手术治疗效果最佳,住院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CSP临床诊断主要采用彩色超声诊断,一旦明确后需要立即终止妊娠,对病情稳定的患者可以使用MTX配合米非司酮治疗后行刮宫术,对病情危重的患者可以使用开腹手术。
67-69
医学研究与教育杂志综述

呼吸机常见报警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摘要:机械通气作为生命支持和呼吸治疗的有效手段,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各个领域,特别是近年来二级甲等医院急诊科建设不断完善、ICU陆续成立,使呼吸机的应用进一步普及。呼吸机报警是机械通气中经常发生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当,不仅影响到呼吸机的使用,而且有可能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因此正确判断和及时排除报警是极为重要的。对于不是非常熟悉呼吸机应用的临床医护人员对呼吸机报警感到紧张和压力,甚至对报警感到束手无策,不能迅速明确原因,及时正确处理。对呼吸机报警原因进行归纳分析,旨在为临床医护人员处理常见的呼吸机报警提供帮助,进一步提高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70-75

社区获得性肺炎抗感染药物的应用分析

摘要:抗感染药物是临床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常规药物,随着近年来CAP的发病率不断升高,如何合理、安全、有效选择抗感染药物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主要分析CAP的病原学、耐药性及其抗感染药物的应用,为临床CAP治疗提供合理、有效的用药依据。
76-79